抑郁症是一种慢性、易复发的疾病

合集下载

首发与复发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差异的研究

首发与复发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差异的研究

本研究使 用汉 密尔顿抑郁量表 ( a io a n cl f e H m lnrt gsa rd- t i eo pes n H MD) rsi , A o 和威斯康星卡 片分类测 验 ( S ) WC T 在首 发患者
与复发患者间进行对 比研究 , 探讨二者 间认 知功能的差异 。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 电子版) 02 3 2 1 年 月第 6卷第 6 期
C i J l i asEe r i E i n 。 a h1 , 1 , o 6N . h Ci c n( l t n d i ) M r 5 2 2 V 1 .o6 n ni co c t o c 0 .

短 篇论 著 ・
C i JCiias Eet ncE io ) Mac 52 1 V 1 , o6 h l c n ( l r i dt n , rh1 ,02,o. N . n ni co i 6
表 1 首发组与复发组 H MD得分结果 比较 ( -) A 4 s
控制 , 但大 部分患 者反复 发作 , 即便缓 解也 可能残 留症状 , 导致 患者社会功 能减退 甚至 自杀死 亡。V n o (9 6 指 出抑 郁症 okr 19 ) f 患者的社会功能障碍很大程度上 由认知功 能损害所导 暗示 抑郁 症的认知功 能损 害是长期 性 的。国 内研 究结 果 显示 , 首发 的抑 郁症患者存在认 知功 能的 改变 , 而药 物干 预可 以改善 抑郁
D I1 .87 c ..sn 17 -7 52 1 .60 2 O :0 3 7 /maji .640 8 .0 2 0 .6 s
作者单 位 : 30 1 太原 , 00 0 山西医科 大学医学 心理学 教研 室 [ 赵琨
( 硕士研究生在读 ) 王艳燕 ( 、 硕士研究 生在读 ) 薛云珍 ] 山西 省精神卫 、 ; 生中心心理科 ( 孙俊伟 、 王斌红 、 彭超英 ) 山西 医科 大学 第一附属 医院精 ;

抑郁症

抑郁症

抑郁症简要定义抑郁症(Depression)指的是一种以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

有别于正常的情绪低落。

其基本表现是,心境显著而持久的低落为基本临床表现,同时伴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异常。

患者情绪低落,自卑忧郁,甚至悲观厌世,可有自杀企图和行为。

抑郁症在国外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精神疾病,全世界抑郁症患者约2.5亿人。

在西方工业发达国家,抑郁症是一种最常见的精神疾病,其中抑郁症的终身发病率在6%-8%之间,患病率女性较男性高2倍。

随着人口的逐步老龄化,抑郁症在60岁以上人群中的发病率将高达20%-50%。

且以社会经济情况较好的阶层患病率较高。

在临床实践中,抑郁症亦多见于社会层次高、经济条件好,及处于剧烈竞争状态中的人,因此抑郁症的发生与社会发展状况有密切关系。

世界卫生组织预测,抑郁症将成为21世纪人类的主要杀手,全世界患有抑郁症的人数在不断增长,而抑郁症患者中有10—15%面临自杀的危险。

抑郁症在中国的现状在我国,抑郁症的患病者约2600万人,17岁以下儿童和青少年之中有3000万人受到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

抑郁症是常见的心理障碍,在我们的身边很有可能就有抑郁症患者。

但由于当前公众对抑郁症防治知识知晓率低,社会上对精神疾病存有偏见,抑郁症患者的就诊及治疗率较低,得到治疗的患者不到1/3。

以往由于认识上的偏见,总会把轻度抑郁、情感障碍等认为是思想上的问题,不是疾病,因而这类患者很少有人去求诊。

但是随着我国对抑郁症认识的加深,患者求诊的比例增长很快。

目前抑郁症患者已经占到神经系统科室门诊病房总人数的20%-30%,另据专家估计,中国抑郁症患者接受合理治疗的比例将从现在的25%上升到2010年的40%。

种类目前普遍将抑郁症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内源性抑郁症:具有有懒、呆、变、忧、虑等症状,大脑生物胺相对或绝对不足。

反应性抑郁症:即由各种精神刺激、挫折打击所导致的抑郁症。

在生活中,突遇天灾人祸、失恋婚变、重病、事业挫折等,心理承受力差的人,容易患反应性抑郁症。

奥氮平联合伏硫西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奥氮平联合伏硫西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奥氮平联合伏硫西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朱茜; 张虹桥; 丘志琼【期刊名称】《《中国医药科学》》【年(卷),期】2019(009)021【总页数】4页(P56-59)【关键词】伏硫西汀; 奥氮平; 抑郁症;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作者】朱茜; 张虹桥; 丘志琼【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心理门诊广东佛山 52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9.4抑郁症是一种慢性、易复发的精神障碍疾病,已成为精神科实践和研究热点。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每20 人中大约有1 人会发生抑郁发作;抑郁症已成为中国负担第二大的疾病,我国抑郁症患者约为4000 万人,患病率约为3.02%[1-2]。

氢溴酸伏硫西汀片在2017 年11 月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并批准上市,鉴于其作为一种多种作用机制抗抑郁药,有望缓解抑郁症患者的情感症状、躯体症状并促进患者社会功能恢复[3],为患者带来额外的临床获益。

然而,奥氮平与伏硫西汀的药物相互作用及其机制尚未明确。

因此,探讨奥氮平联合伏硫西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对抑郁症的临床治疗与合理用药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此,我院开展本研究,旨在探讨奥氮平联合伏硫西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研究经过我院伦理学委员会批准。

选取2018 年1 ~12 月我院新诊断抑郁症患者200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

观察组男37 例,女63 例;年龄18 ~64 岁,平均(37.8±6.2)岁;病程6 个月~3 年,平均(14.83±4.65)个月。

对照组男39 例,女61 例;年龄20 ~65 岁,平均(37.7±6.7)岁;病程6 个月~3年,平均(14.47±4.89)个月。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制定的《CCMD-3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中抑郁症的诊断标准[4-5]。

盐酸文拉法辛缓释片治疗抑郁症的临床药效分析

盐酸文拉法辛缓释片治疗抑郁症的临床药效分析

盐酸文拉法辛缓释片治疗抑郁症的临床药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盐酸文拉法辛缓释片治疗抑郁症的临床药效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符合条件的220例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经过治疗本组患者总有效率91.36%,文拉法新起效快且疗效与其他抗抑郁剂相当,不良反应发生率少。

结论:文拉法新缓释剂是快速、强效而安全的抗抑郁药,长期应用无严重不良反应。

由于文拉法新的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双重作用,提高了抑郁症的临床治愈率,可为一线抗抑郁药。

【关键词】盐酸文拉法辛缓释片;抑郁症;药效【中图分类号】R74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2-0140-02从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数据来看,2012年年底,全球共计抑郁症患者3.5亿人,而我国抑郁症患者的人数约占总人数的3.02%,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抑郁症作为一种心理疾病,长期以来得到不应有的重视,从调查来看,20%的抑郁症患者有自杀倾向,每年全世界约有100万抑郁症患者死于自杀。

在我国抑郁症患者的数量居高不下,成为第二大心理疾病,从发展趋势来看,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其人数将进一步增加,危害性将进一步扩大。

目前,治疗上存在抗抑郁药物起效时间慢和20%~30%的抑郁症患者使用抗抑郁药无效或效果不佳的现状。

与同类药物相比,盐酸文拉法辛具有起效快、不良反应较少等特点,因此可以作为重症抑郁症的一线治疗药物。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我院心理医学科收治220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符合根据国际、国内普遍采用的《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10次修订本)》(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l0th revision简称ICD-10)的诊断标准[3],其包括抑郁症是指首次发作的抑郁症和复发的抑郁症,不包括双相抑郁。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1参与抑郁症发生的可能机制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1参与抑郁症发生的可能机制
CA064)
794
Neural Injury And Functional Reconstruction, December 2023, Vol.18, No.12
因是其 3 个多态性等位基因(ε2、ε3 和ε4)中最强的遗传风险因
在注射促炎物质后会出现明显的焦虑和抑郁。还有研究表明一
子,它与多个疾病和神经退行性变的发生密切相关 ,而 LRP1
对大部分抑郁症患者产生持久的益处,这表明抑郁
的形成,
可以有效防止不良结局的发生[9]。
症可能仍有其它的发病机制。
1.2 LRP1脱落为可溶性 LRP1
武汉大学腾飞计
划(No. TFLC20
18001);
湖北省重点研发
有研究发现在慢性不可预见性动物应激模型
LPR1 为单链 600kDa I 型跨膜受体,成熟的受体
制 分 解 素 和 金 属 蛋 白 酶(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inases,
因此,LPR1 可能通过降低对 ADAM10 的抑制作用,导致不良结
ADAMs)的活性,其中的 TIMP-3 是 ADAMs 的主要生理抑制
局并促进抑郁症的发生。
剂 。有研究表明 ADAM10 参与了丙烯醛导致的神经炎症和损
良结局的发生。ADAM10 不仅参与了丙烯醛诱导的神经炎症
metalloproteinases,
TIMPs)的清除
和损伤,还在诱导 NLRP3 炎症小体这一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许
TIMPs 是一类蛋白质家族,通过与配体的非共价结合来抑
多研究已经证明 NLPR3 的激活与抑郁症的发病密切相关 [24,25]。
国家自然科学基
性疾病负担的 10%,在 2015 年已经成为第 3 大致残

抑郁症的“谜底”

抑郁症的“谜底”

抑郁症的“谜底”抑郁症,对于无知的患者来说就是一个斯芬克斯之谜,在你没有猜到谜底之前,你会充满恐惧和迷茫,而一旦认识到了抑郁,猜到了这个“谜底”,抑郁背后的魔鬼就会无处遁形,逃之夭夭。

从公元前400年希波克拉底首次使用“抑郁症”一词形容这类情感障碍至今,全世界的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们为解开抑郁症“谜底”做出了无限的尝试和努力,RSHWHO 渡氧专项脑细胞修复工程,针对“脑细胞疲劳、失眠、焦虑”的,集合六个国家(法国、中国、德国、美国、日本、意大利)的科研成果,锁定了影响脑疲劳、神经紧张、抑郁、焦虑、失眠的脑部核心要素,富含121种营养和微量元素,其中活性成分54项,含生物活性的十缩氨基酸,对压力症状缓解功效已经在临床研究上得到证实。

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联合模式成为抑郁症治疗新趋势。

抗抑郁药物仅对1/3的患者完全有效,而实证研究已经表明,基于心理学认知理论的认知-行为疗法能有效治疗抑郁症,并且可通过改变抑郁症患者消极的认知模式,纠正其不合理信念来有效降低抑郁症复发率。

尽管药物治疗在疗程早期能快速有效地缓解患者躯体不适,从而减轻其抑郁焦虑情绪,改善睡眠,对治疗目标的初步实现起到关键的作用,但正如前文所述,抑郁症是一种慢性疾病,病程周期长,完整治疗周期至少需要1-2年,甚至更长,这对患者及其家庭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在长时间的治疗和康复期间,患者身处真实复杂的生活环境中,各种干扰因素和诱发因素不断挑战着抑郁症的复发复燃率。

药物副作用不允许患者长期服药,漫长的康复和预后周期中,心理治疗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早有大量研究表明,恰当的自我认知、家庭社会支持和人际社会技能等是抑郁症病发和康复治疗中的重要变量。

比起单纯药物治疗,心理治疗提供的治疗手段有更大的优势和效用。

研究者们已达成共识,对抑郁症的治疗不仅需要从生理层面入手,还要从心理、社会层面进行,一个完整的康复体系有助于全面提升抑郁症患者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以便提高抑郁症治愈率,降低整体发病率和致残率。

抑郁症的社区干预意义

抑郁症的社区干预意义
结论 社 区干预意 义重 大。
关键词 : 抑郁 症 ; 社 区干预 ; 回归社 会 中图分类号 : R 4 7 3 . 2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 编号 : 1 0 0 6 — 0 9 7 9 ( 2 0 1 4 ) 1 8 — 0 1 7 2 — 0 l 抑 郁 症 是一 种 以心撼 持续 性 低落 为基 本特 征 的精 神障 碍 性 及规 范 治疗 对 预 防复 发 、巩 固疗 效 的作 用 ,已是 多 数 专 家 的共
பைடு நூலகம்
疾病 , 我 国抑郁 症 的 发病 率 为 3 %一 5 %, 呈 逐 年上 升趋 势 。 并 且 还 识 。一 般认 为 , 急性 期 治疗 应 尽量 达 到 临床 痊 愈 , 其 后 应 至 少有 有 很 多 隐藏 在 人 群 中未 做发 现 , 造成 病 情 加重 , 难 以治 愈 。 6 — 8 个 月 的巩 固期药 物 治 疗 ,再 以后 需 进 行 2 — 3年 的 药物 维持 1 方 法 治疗。 发病 次数 愈 多 , 则 维 持 治疗 时 间也 应 愈长 [ 3 1 。 由于抑 郁症 既 1 . 1大 力 开展 社 区 精 神卫 生 服 务 , 宣传 普 及 精神 卫 生 知识 , 充 分 有心 理低 潮 又 有生 理功 能 失调 。因此 , 心 理 治 疗 不可 忽 视 , 只有 发挥 居 委会 的作用 。 面 向群众 进 行有 针对 性 的 教育 , 提 高人 们 对 身 心兼 顾 , 才能 促进 疾 病更 快痊 愈 。 精 神 卫 生知 识 的认 识 , 使 居 民 了解精 神 病 的危 害 及预 防 措施 , 力 抑 郁 症患 者 大多 存 在性 格 内向 ,内在适 应 较 差 ,情绪 不 稳 争 做 到精 神 病 人 的早 期 发现 、 早 期治 疗 。 定, 发病 前具 有 一定 诱 因 , 不善 于 向别 人 倾诉 自己 内心 的痛 苦 与 1 . 2 通过 培 训 ,使 居 委会 工 作 人员 和 居 民 了解 和掌 握 应 用 Z u n g 不安 ,导 致 长期 过度 压 抑 ,在 心理 上 难 以承 受 过 度 压力 的情 况 抑 郁 状 态 自评 量 表 ( S D S ) 和抑 郁 ( H A M D) 量 表 的使 用 。从 而 筛 下 , 促 使 抑郁 发 病[ 4 1 。因此 , 通 过社 区干 预提 高 心 理素 质 、 增 强 幸 杏、 发现 新 病人 和疾 病 的严 重程 度 。 福 感 很 重要 。 需 多 培养 兴趣 , 与人 沟 通交 往 , 减 少 孤独 感 。 使 抑 郁 2 讨 论 症 患者 愿意 配 合治 疗 , 从而 稳定 病 情 、 防止复发 、 降低 危 害 , 提 高 抑郁 症 可 伴有 思 维 和行 为改 变 , 具 有 高患 病 率 、 高 复发 率 和 生 活质 量 , 回归 社会 , 减 少 自杀 的发 生 。 高 自杀 率 的特 点 。 社 区干 预 , 可 使 抑 郁 症病 人 早 期 诊 断 , 得 到规范化治疗 , 对 2 . 1抑 郁症 的基 本 特征 : 抑 郁症 的基 本特 征 是情 绪 低 落 , 睡 眠 障 预后 和 转归 有 积极 的作 用 。 在精 神 疾病 中抑 郁症 自杀 率最 高 , 有 碍是最常见的症状 , 主 要 表 现 为早 醒 、 入 睡 困难 和 易 醒 , 长 期 的 数据 显示 抑 郁 症患 者 中约 1 5 %最 后 死 于 自杀 [ 5 1 。没 有 什 么 比人 睡眠 障 碍又 可 导致 抑 郁 情绪 的加 重 【 】 1 。 的 生命 更珍 贵 的 了 , 因此 了解 、 识 别抑 郁 症 , 对 患 者及 时 、 有 效 地 2 . 2 抑 郁 症 社 区干 预 的 意 义 : 我 国抑 郁 症 患 者有 2 6 0 0万 , 这 还 治疗 , 预防 自杀 悲剧 的 发生 , 具 有 非 常重 要 的 意义 。 仅 是 实 际 病 患 者 的 一部 分 ,估 计 中 国抑 郁 症 终 生 患病 率 为 6 % 参 考文 献 1 0 %, 表 明有 很 多病 患 者 未被 发 现 。其 中抑郁 患 者 正规 治 疗 率 f 1 】 王真 真 , 张有 志, 宫泽辉, 等. 抑 郁 症 治 疗 的 新 靶 点 和 新 策略 【 J ] . 仅5 %, 8 5 %的病 人 在不 进 行 维持 治 疗 后 1 - 2年 内复 发 ,而 自杀 中国药 理 学与毒 理 学 杂志 , 2 0 1 0 , 2 4 ( 5 ) : 3 6 4 — 3 6 8 . 者 中超 半数 患 有抑 郁 症 或其 它精 神 疾病 ,可 见社 区干 预的 紧 迫 【 2 】 詹 来英 , 楚平华, 张红. 对 抑郁 症病 人 社 区干 预 对 策【 J ] . 中 国组 2 0 1 0 f 1 7 ) : 1 2 1 . 性 和必 要性 1 2 1 。 通 过 社 区 干预 , 在 于发 现 新病 人 , 使 病人 得 到 系统 织 工 程 研 究 与 临 床 康 复 , 有 效 治疗 ; 避 免病 情 复 发 , 应 坚持 长 期 治疗 。 这样 才 能 回归 社会 、 【 3 】李林 艳 , 徐建. 抑 郁 症 治 疗进 展 『 J ] .河 南 中 医, 2 0 1 2 , 3 2 ( 1 2 ) : 7 2 0—1 72 2. 适 应 社会 , 减 少对 社 会及 家 庭 的危 害 , 预 防和 降低 自杀 的可能 。 1 2 . 3抑郁症的治疗方法 : 抑郁症是一种慢性 、 易 复发 的疾 病 , 需 f 4 1方芳, 汪作 为, 王 亚光 , 等. 社 区人 群 抑郁 障碍 早 期 心 理 干预

抑郁症治疗的新进展——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下层内源性神经再生

抑郁症治疗的新进展——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下层内源性神经再生
经再 生 与 抑郁 症 的 发 生 之 问 的关 系 , 且 讨 论 内 源 性 成 体 干 并 细胞 诱 导 的方 法 在 抑 郁 症 治疗 中 的可 行 性 及 其 意 义 。
检 结 果 分 析 郜 可 以 发 现 , 郁 症 患 者 存 在 海 马 形 态 和 功 能 上 抑 的损伤 , 比如 海 马 萎 缩 及 物 质代 谢 的 改 变 。 影 像 学 研 究 表
临 床 研 究 发 现 , 予 抑郁 症 患者 电惊 厥 疗 法 (lcrc n usv 给 ee t o v l e o i tea v ECr治疗 后 。 h rp . r ) MRI 示 其海 马体 积 会 相 应 增 加l1 显 。 22 病 理 学 上 的 联 系 . 除 了 影 像 学 上 的 联 系 之 外 , 者 在 病 理 学 上也 有 着 密切 二
M S成 像 技 术 对 老 年 期 抑 郁 症 患 者 进 行 检 测 , 现 其 海 马 的 R) 发 N 乙 酰 灭 ¨ 冬 氨 酸 (A )胆 碱 (h ) 肌 酸 (r 一 N A、 C o和 C) 代 谢 物 均 3种
…现 异 常I 。 抗 抑 郁 治疗 可 以缓 解 或 者 部 分逆 转 海 马 萎 缩 , 而 】
海 马 结 构 及 其 功 能 的 异 常 有 关 。 比如 . 抑 郁 症 的 女 性 的双 患
1 成 体 干 细 胞 与 内源 性 神 经 再 生
侧 海 马 体 积 均 小 于 正 常 女 性 l, 】 脑梗 死 后 抑 郁 症 患 者 的 海 马 O l 及 杏 f 核 的体 积 也 明 减 小 … ,利 用 磁 共 振 质 子 波 谱 fH _ I l—
C i s ora o ea it inMeii Jn2 1. V 1 6 ( hn e unlfR hblao d n a.0 e J it ce 1 0 2.N. . J 1

HPA轴功能紊乱与抑郁症

HPA轴功能紊乱与抑郁症

HPA轴功能紊乱与抑郁症作者:李虹燕叶露雨邓雪阳马世平来源:《健康前沿》2017年第03期摘要: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类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而HPA轴功能紊乱是抑郁症中公认的生化改变之一。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axis,HPA axis)是应对压力的首要环节,急性或慢性应激都可引起HPA轴的功能发生变化。

本文主要针对HPA轴与抑郁症的关联及及其功能失调的分子机制作以下综述。

关键词:抑郁症;HPA轴;分子机制前言抑郁症以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点,并伴随有失眠、悲观厌世、食欲下降、自卑等症状。

抑郁症属于慢性疾病且易复发,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极大的经济负担。

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加,抑郁症发病率也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

目前治疗抑郁症的药物仍然局限于单胺类及三环类抗抑郁药,药物引起的副作用及较高的失败率极大的限制了这些药的应用。

抑郁症发病机制复杂,各种因素互相影响干扰,环境改变,基因突变等都有可能诱发抑郁症,这些因素还会共同促进抑郁症的发病[1]。

值得注意的是,HPA轴功能紊乱是大多数抑郁症患者出现的现象。

因此,本文主要对HPA轴与抑郁症的联系进行综述。

1.HPA轴HPA轴功能是由下丘脑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orticotrophin releasing hormone,CRH)及精氨酸加压素(Vasopressin,AVP)监控的,CRH和AVP可以刺激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Adrenocorticotrophic hormone,ACTH),并最终刺激肾上腺分泌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在人体内为皮质醇,啮齿类动物体内为皮质酮)。

GR 会和体内多种靶器官包括HPA轴自身内的受体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GR)结合并发挥生物学效应,主要作用为负反馈抑制CRH、AVP从下丘脑释放,并直接抑制ACTH从垂体释放。

抑郁症误区误病情

抑郁症误区误病情
得 发 生 的 。 一 发生 不 良反 应 , 万 多数 程度
较 轻 ,经 过适 当处理 ,有 的要 减 量 或停 用, 是可 以解 决 的 。 抑郁 药 的 进展 也较 抗 很 多 身体 上 的 疾病 ,抑 郁 是 其 常 见 快 ,当今 很多 药 品效 果 较好 而不 良反应 由于精 神 医学 的普 及 ,抑 郁 症 识别 症 状尤 其 是 神经 系 统疾 病 ,如 帕 金 森 氏 较 少 , 们 不能 因噎废 食 , 能 因为 有发 我 不
抗 但 罪 大恶 极 , 有 余 辜 的 罪 恶 妄 想 ) 知 觉 应 , 抑郁 药 也 不例 外 , 只 要 按 医嘱 使 死 ,
上 发 生 了幻 觉 ( 无声 时 听 到有 人 在 诉 用 ,是 可 以发挥 药 物 的效 果 而将 不 良反 如
述 他 的 ”罪 恶 ” )行 为上 成 为木 僵 状 态 , 应 减 少 到最 低 限 度 。药 品说 明 书写 有 可
率 比过 去大 为 提 高 ,但 是 临床 我 们 发现 病 、脑 血管 病 和脑 瘤 等 都 会有 抑 郁 的 表 生 不 良反 应 的可 能 就 不用 药 。 当然 , 可 对 有不 少 人 对 它 不 能 正 确 认 识 , 在 种 种 现 。 存 内分 泌 、 血 管 病 和妇 科情 况 等 出现 能产 生 的 不 良反 应也 应该 重视 ,在 用药 心 误 区, 以致 耽误 了病情 , 在是 可 惜 。 以 抑郁 症 的也 不 少 。 帕金 森 氏病 患 者 中 , 过程 中多加 观 察 ,对 医嘱 和药 品 说 明书 实 如 下 就 是常 见 的几 种误 区 : 男 病 人 有 5 %出 现抑 郁 , 病 人 有 7 % 上 的服 药 注意 事 项 应严 格遵 守 。 6 女 l 出现 抑郁 。 些 病 人其 他 症 状还 未 出现 , 有

抑郁症心理治疗指南

抑郁症心理治疗指南

抑郁症心理治疗指南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困扰。

心理治疗被广泛应用于抑郁症的治疗中,有效地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提升心理健康。

本文将为您介绍抑郁症的心理治疗指南。

一、建立稳定的治疗关系有效的抑郁症心理治疗首先需要建立起患者和治疗师之间的稳定、信任的关系。

治疗师应当展现出尊重、关怀和接纳的态度,倾听患者的内心困扰和情绪表达。

这样的治疗关系有助于患者敞开心扉,更好地与治疗师合作。

二、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CBT)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抑郁症治疗的心理疗法。

CBT通过帮助患者认识到消极、自卑的想法,并改变这些想法,从而达到改善情绪的目的。

治疗师通过与患者对话,引导患者思考问题的方式,帮助患者识别并挑战负面自我观念,培养积极的自我认知。

三、解决问题的疗法抑郁症患者往往感受到的是无力感和绝望感,对问题的解决能力减弱。

解决问题的疗法着重帮助患者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提高应对困难的能力,从而改善情绪。

治疗师与患者一起探索存在的问题,并借助各种技巧和策略,帮助患者制定并实施解决方案。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患者能够获得成就感和自信,从而改善心理状态。

四、情绪调节技巧抑郁症患者通常情绪低落、情绪波动大,对情绪的调节能力较差。

心理治疗中的情绪调节技巧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情绪,减少抑郁的发作。

治疗师会教授患者一些放松身心的技巧,如深度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等。

此外,治疗师还会鼓励患者积极参与运动、与亲友交往等活动,提升患者的积极情绪。

五、日常生活改善策略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对于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治疗师会和患者一起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并鼓励患者逐步恢复正常的社交活动。

合理的日常安排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帮助患者调节情绪,增强抵抗力。

六、家属支持与参与在抑郁症的心理治疗中,家属的支持和参与也非常重要。

治疗师可以邀请患者的家属参加治疗,了解患者的情况,同时为家属提供相关的心理支持和教育。

抑郁症易反复

抑郁症易反复

抑郁症易反复当抑郁越来越介入我们生活的时候,我们应该正视它,理解和关心那些抑郁的人,而不是一味叹息和同情,如果可以用自己的阳光去感染周围的人,也许生活里的阴霾就少了很多,阳光之下,人生才不长霉。

为期两天的“辉瑞中国中枢神经高峰论坛”日前闭幕,与会专家发出些许感叹。

论坛现场,抗抑郁领域的权威专家MichaelThase和美国德州Lake Jackson精神药物临床研究中心主任Rakesh Jain与国内数百位中枢领域权威专家共同就抑郁症、精神分裂症以及神经性疼痛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季节性抑郁应引起警惕春季天气变化无常,人体大脑对外界刺激比较敏感,人容易产生烦躁、压抑的情绪,造成人体的内分泌也出现较大的变化,进而会造成人的心理节奏紊乱。

特别是很多原本已经病情稳定的抑郁症患者到了春季就容易出现波动。

因此,近期应尝试关爱和发现身边每个有抑郁倾向和患有抑郁症的人。

据介绍,抑郁症的患者主要是两个核心症状。

一个就是情绪低落,就是高兴不起来,更没有激情。

第二核心症状就是兴趣减少,兴趣下降。

比如说,别人说笑话的时候,别人都笑,你却笑不出来,以前喜欢打麻将、钓鱼,现在却没兴趣了。

当这种闷闷不乐、高兴不起来的情绪超过两周以上,则有可能是抑郁症。

不单是靠症状本身,还靠严重程度对你的影响。

与会专家指出,抑郁症是高复发性疾病,虽然可以治愈,但复发性很高。

患者一经确诊,应立即采用合理的整体治疗方案,在急性期时,正确使用广谱、高效的药物,提高临床治愈率。

后期更应坚持足量、足疗程地治疗。

发作三次以上需终身治疗抑郁症是一类复发风险极高的心理疾病,一般取得一次性治疗效果并不难,但大部分患者在以后会多次复发。

我国目前已有超过2600万人患有抑郁症,发病率高达大约为3-5%,接近国际平均水平。

专家认为,抑郁症复发的主要原因是对抑郁症的认识不足,不坚持服药,以及起病年龄早、精神刺激等原因。

有家族史女性、老人,以及产后慢性躯体疾病患者与缺乏社会支持和物质依赖等的高危人群也容易复发。

抑郁症会在没有诱因的情况下复发嘛

抑郁症会在没有诱因的情况下复发嘛

抑郁症会在没有诱因的情况下复发嘛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具有复发性。

它可能在没有明显的原因下再次发作,这是非常危险的。

本篇文章将介绍抑郁症的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抑郁症的治疗方法1.药物治疗抑郁症的药物治疗可以缓解患者的症状,改善情绪和心理状态。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抑郁药、抗焦虑药和睡眠药等。

患者需要根据专业医生的建议服用适量的药物,同时需要遵守药物治疗的安全规范。

2.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抑郁症的另一种重要治疗方法,它可以帮助患者改变自己的负面思维和行为习惯,学会解决问题和应对压力。

心理治疗可以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动力疗法、人际关系疗法等。

3.生物反馈治疗生物反馈治疗是一种新型的非药物治疗方法,它基于患者自身的身体反应提供实时的反馈信息,帮助患者学习如何自我调节身体和心理状态。

生物反馈治疗可以缓解抑郁症状,改善患者的身心健康。

4.日常生活治疗日常生活治疗是抑郁症患者自我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法,包括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足够的体育锻炼、合理的饮食习惯、避免过度使用酒精和药物等。

这些治疗措施可以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和心理状态。

二、抑郁症的注意事项1.患者需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学会排解负面情绪和压力。

2.患者需要和家人和朋友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关系,尤其是在危机时刻需要及时的支持和帮助。

3.患者需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足够的锻炼和足够的睡眠等。

4.患者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选取合适的治疗方法,并遵守治疗规范。

5.患者需要定期进行复诊和检查,随时记录情绪和身体状态。

在治疗抑郁症时,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治疗方案,包括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和日常生活治疗等。

同时,患者自身也需要积极参与治疗过程,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才能更好地缓解症状,预防复发。

抑郁症会造成咽喉炎吗抑郁症是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它会对身体造成很大的影响,其中包括咽喉炎。

本文将从抑郁症和咽喉炎的关系、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三个方面来阐述。

一、抑郁症和咽喉炎的关系抑郁症和咽喉炎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抑郁症的慢性病管理和长期随访

抑郁症的慢性病管理和长期随访

抑郁症的慢性病管理和长期随访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患者往往需要长期的管理和随访才能有效地控制症状。

本文将介绍抑郁症的慢性病管理策略以及长期随访的重要性。

一、抑郁症的慢性病管理抑郁症是一种长期的心理疾病,没有特效药物可以完全治愈。

因此,患者需要进行慢性病管理,以缓解症状、预防复发,并提高生活质量。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管理策略:1. 药物治疗:抗抑郁药物是抑郁症治疗的主要手段。

患者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使用适当的药物,并按时坚持服用。

在使用药物期间,患者应定期复诊,让医生评估药效并调整剂量。

2. 心理治疗:除药物治疗外,心理治疗也是重要的管理方式。

认知行为疗法、插图疗法等心理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调整思维方式,改善情绪状态。

患者需要与专业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生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定期接受心理治疗。

3. 日常生活调整:改善生活方式也对抑郁症的管理至关重要。

患者应尽量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饮食均衡,适量运动,积极参与社交活动。

此外,避免长时间经历压力、学会放松和自我调节也是必要的。

二、长期随访的重要性抑郁症是一种慢性病,需要长期的随访才能维持症状的控制和稳定。

以下是长期随访的重要性所在:1. 调整治疗方案:随访能够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症状变化和疗效,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患者可以向医生反馈药物的副作用、心理治疗的效果等信息,从而优化个体化治疗方案。

2. 提供心理支持:随访期间,医生不仅可以对症状进行评估,也可以提供患者所需的心理支持。

面对抑郁症的挑战,患者经常感到困惑和消极,这时候医生的关心和鼓励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

3. 预防复发:抑郁症复发是常见的情况,而长期随访可以提前发现复发的风险。

医生可以在随访期间对患者的症状进行评估,并与患者共同制定应对复发的预防计划,提高抗复发能力。

4. 教育患者及家属:随访也是向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相关知识和教育的机会。

医生可以向他们解释抑郁症的病因、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抑郁症。

【科普类】现代文I篇:抑郁症主题阅读理解和答案解析(2024湖南名校联考)

【科普类】现代文I篇:抑郁症主题阅读理解和答案解析(2024湖南名校联考)

(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近年来,抑郁症逐渐被人们知晓,但你是否真正理解它的可怕之处?它不只是情绪低落、不愿出门,或是悲观厌世,它更是一种无处可逃的精神囚笼,一种慢性、复发的疾病,一只肆无忌惮侵蚀生活质量和生命力的“怪兽”。

抑郁症是一种影响神经递质平衡的心理疾病,神经递质是大脑中的化学信使,主要包括血清素、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等,这些物质帮助大脑中的神经元相互传递信息,从而影响我们的情绪、思考和行为。

在抑郁症患者的大脑中,这些神经递质可能存在不平衡状态,导致患者的情绪、思考和行为出现变化。

不过要说明的是,抑郁症并非单纯由神经递质不平衡引起,它可能与基因、生活压力、人格特质等多方面因素有关,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不能仅仅通过改变神经递质的平衡来治疗抑郁症。

治疗抑郁症需要综合多种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心理疏导、改变生活方式等。

在我们生活中,抑郁症经常被人误解和忽视,人们常常忽视它的复杂性和严重性以及其对患者和家人的破坏力,希望这个科普可以帮助大家更深入地理解抑郁症,并且知道如何对待和帮助抑郁症患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一起对抗这个可怕的“怪兽”。

当我们看到一个朋友长期低落、失去活力,甚至无法享受他自己曾经喜爱的事物时,我们可能会怀疑他是否患上了抑郁症。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人们陷入这种深深的情绪低落中呢?抑郁症与遗传因素有关,有抑郁症家族史的人比没有家族史的人更容易患上抑郁症,这说明抑郁症有一定的遗传倾向。

然而即使有遗传倾向,也需要环境因素的触发才能真正导致抑郁症的发生。

在心理社会因素上,长期的压力和负面生活事件是引发抑郁症的重要原因,例如,丧失亲人、失业、经济困难、婚姻问题等都可能增加患抑郁症的风险。

此外,人格特质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那些自卑、多疑、敏感、易受挫败的人更容易患上抑郁症。

而抑郁症的发生,往往是以上因素的交互作用,例如,一个有抑郁症遗传倾向的人,如果他经历了重大的生活压力,他的大脑可能会在生物化学水平上产生改变,导致神经递质失衡,进而引发抑郁症。

如何避免抑郁症复发呢

如何避免抑郁症复发呢

如何避免抑郁症复发呢
抑郁症属于精神疾病其中的一种,由于社会的发展近年来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导致了这种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增高,许多人都患有这种疾病,而且还有一部分人存在着治疗好以后又复发的情况,为什么会这样呢?该如何避免抑郁症复发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内容了解一下吧。

抑郁症是一种患病率高的精神疾病。

抑郁症就像“感冒”一样,在疾病发病期有非常痛苦的体验,经过治疗能得到缓解,恢复原有的社会功能。

然而,抑郁症是一种易复发的疾病,且每次复发症状可能越发严重,治疗难度加大,需要的维持治疗的时间更长。

因此,如何预防复发,是很多患者非常关注的问题。

首先,坚持巩固治疗和维持治疗。

在每次的抑郁发作期内一定要坚持足够时间的巩固治疗和维持治疗。

一般说来,首次发作的维持治疗应6-8个月,而复发的尤其是2年内复发的病人,应维持服药在2年以上,多次复发者甚至要终身服药。

其次,定期复诊。

维持治疗期的患者仍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其次,以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
第三,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规律和饮食运动习惯;
第四,早期识别复发的征兆。

每一个人都有喜怒哀乐,很多患者在首次发作后,特别担心自己再次复发,总会有患者和家属问医生抑郁症复发有什么征兆,或是有些患者和家属总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生活中稍有风吹草动就以为是复发了。

该如何避免抑郁症复发呢?上文已经详细的为我们介绍了几种可以有效的避免抑郁症复发的方法,我相信现在大家应该都了解了,抑郁症患者是比较特殊的一个群体,他们的精神比较脆弱,希望大家在生活中能够照顾好他们,少给他们点儿刺激,这样才能早日恢复。

什么是抑郁症?

什么是抑郁症?

什么是抑郁症?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疾病,常发于秋冬季,其复发率、致残率和自杀率高,核心症状是情绪低落、兴趣缺乏、乐趣丧失,并且在此基础上还伴有其他认知、生理以及行为症状,比如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反应迟钝、行为活动减少以及疲乏感等,可有明显的早晨重、晚上轻的变化特点。

(1)心境低落。

患者大多数时间都显得情绪低落,心情压抑,经常哭泣,提不起精神,但是现实生活中并没有什么事情使他心情不好,低落的心境几乎每天都存在,一般不随环境变化而好转。

典型的抑郁表情是患者面部表情愁苦、双眉紧锁。

(2)兴趣减退。

患者无法从平常所喜欢的活动当中获得快感,有些患者甚至丧失了所有的兴趣。

因此患者常常放弃原来喜欢的一些活动,往往连正常工作、生活享受和天伦之乐都一概提不起情趣,体会不到快乐,行为退缩。

(3)自我评价下降。

患者自感自己一切都不如别人,常产生无助感、无用感、无希望感以及无价值感,认为自己一无是处,甚至认为自己是十恶不赦的罪人,这种消极悲观的想法可让患者萌生绝望的念头,甚至认为结束自己的生命是一种解脱,从而出现自杀观念和行为。

(4)疲劳感、活力减退或丧失。

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疲乏感,并且这种疲乏不能通过休息或者睡眠来恢复。

对工作、生活感到困难,常常不能完成任务。

表现为动作行为迟缓,不愿意料理个人生活,不愿和周围人接触交流,不愿外出,严重时连吃、喝、个人卫生都不顾,蓬头垢面、不修边幅、整日躺卧在床上,甚至发展为抑郁性木僵。

(5)思维和言语。

患者往往感到脑子就像生了锈一样,思维活动减慢,语音低缓,即使是一些简单的问题也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

患者变得优柔寡断,犹豫不决,甚至对一些日常小事也难以做出决定。

常常感到自己记忆力下降,不能集中注意力,抽象思维能力差,学习困难,手眼协调以及思维灵活性等能力都有所减退。

(6)焦虑症状。

很多患者都有焦虑、紧张等症状,如忧心忡忡,坐立不安,来回踱步、搓手等。

(7)躯体症状。

很多患者都有某种形式的睡眠障碍,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不深易醒,最典型的是早醒,醒后不能再入睡,有少数患者可表现为睡眠过多。

中药复方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

中药复方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

中药复方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摘要】抑郁症是一种表现为长期心情低落和沉闷的心理障碍疾病,严重的患者会出现悲观厌世甚至自杀的行为,并伴有严重的幻想和妄想症状,易反复发作且每次发作的时间较长,是一种慢性的心理疾病。

迄今,抑郁症的治病原因不详,可能与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等相关。

本文主要研究中药复方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治疗情况,以期进一步探索抑郁症的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中药复方;抑郁症;临床研究【中图分类号】R749.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5-245-01抑郁症是一种病因复杂、发作频率高且治疗时间较长的重症心理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和社会生活质量,甚至会危及自身和他人的健康,是精神学界的难题。

目前,药物治疗是治疗抑郁症的首选方法,包括西药和中药复发治疗两种方法。

其中,西药治疗的针对性较强,应急治疗的效果较好,但是相应的毒副反应较大,且患者对西药的依赖性较强[1],不适合长期服用;中药复发的效果较好,无明显的临床依赖性,且副作用较小,已经逐渐取代西药成为治疗抑郁症的主要药物,在治疗过程中占有独特的优势。

本文主要研究中药复方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情况,详细报告如下。

1 概况目前,临床认为抑郁症的发病与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等息息相关,应激事件是触发抑郁症表现出来的重要导火线。

一般,抑郁症的患者会多次反复发作,临床主要表现为:①患者的心情持续低落,出现悲观、郁郁寡欢和生不如死等情况,并伴有强烈的自责和妄想症状,一些患者会伴有幻觉和幻听等情况;②患者的反应迟钝,思路和语速明显减慢,无法正常地进行日常沟通和交流;③排斥与外人接触和沟通,认为自己是一个多余或者不该存在的人,出现强烈的厌世甚至自残的行为;④记忆力和意识功能退缩,反应缓慢,出现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⑤患者无法正常入睡和休息,体重持续下降,生理功能逐渐衰退;⑥患者食欲衰退厌食等持续较长时间等[2]。

目前,治疗抑郁症的主要方法为药物治疗配合心理辅导,病情严重的抑郁症患者可使用电抽搐配合药物治疗,以期降低患者的自残率,提高生活质量,控制病情,防止病情的复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抑郁症是一种慢性、易复发的疾病
抑郁症是一种情绪障碍,它会影响人们的思维清晰度,削弱人们行动的意志,改变人体内部的生理机能(如睡眠和饮食),使人们受困于精神的折磨,感到自己无能。

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低,悲观,思维迟缓,缺乏主动性,自责自罪,饮食、睡眠差,担心自己患有各种疾病,感到全身多处不适,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

抑郁症严重困扰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约15%的严重抑郁症患者死于自杀。

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和哈佛大学的一项联合研究表明,抑郁症已经成为中国疾病负担的第二大病。

抑郁症的治疗方法最早使用的是20世纪50年代发现的抗抑郁药,这些药物多是改善脑神经递质(一种化学信使,将神经冲动从一个神经纤维传到另一个相连的神经纤维或突触)功能。

这些药物通过增加脑细胞间的联结效率以及产生更多的神经递质(如突触中的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来起作用。

我们至今仍不清楚这些药物如何起作用的。

这些抗抑郁药现在仍然是治疗临床抑郁症的常用方法。

对于轻度到中度的抑郁患者来说,在使用药物时应注意,抗抑郁药与惰性安慰剂的效果相当,即是抗抑郁药对有些人会有效(目前不知道原因),但是在他们练续接受药物治疗1~2年后,药效也会丧失。

20世纪80年代末,抑郁症的心理治疗有所发展,目前认知治疗
和人际治疗被认为是心理治疗的“黄金标准”,这种疗法在不同的研究中心所做的研究中得到验证:研究样本是符合抑郁症诊断标准的临床病人,心理治疗的效果与抗抑郁药的效果是一致的。

虽然抑郁症的治疗难题基本解决了,治疗已显示出疗效,但是研究发现,导致高抑郁症患病率的重要原因,是已患抑郁症人群愈后的再次复发。

开始没有研究抑郁症的复发问题,是因为第一批临床患者都是中老年人,没机会了解一段时间后的复发情况。

几年后,抑郁症发病模式已经变化,发病年龄降到20~30岁。

发病年龄提前可以观察他们在首次发病以后的复发情况。

第一批研究是1983年实施的,对141名重度抑郁症患者进行了13年的追踪调查,发现有43人(33%)再次复发。

随后出现的研究结果显示:首次患抑郁症并且已经好转的患者中,,只至少有50%的人会有一次以上的复发经历,而那些已经有两次以上发病史患者,在以后生活中再次复发的可能性是70%~80%。

心理专家把抑郁症分为“急性”(短期的)和“慢性”(长期、持续两年以上)疾病。

他们认为,有些抑郁症可以表现出急性症状,但是从长期看,许多好转的抑郁患者都具有“慢性”的特点。

我们可以形成一致的结论,抑郁症被成功治愈后,复发是很常见的不良后果。

当决定采取什么方法治疗抑郁症时,治疗师要考虑恢复期可能存在的复发风险。

数据表明,没有抑郁病史的患者与那些至少有三次病史的人相比,预后差异较大。

首次发病的患者复发率为22%,有过至
少3次发病的患者复发率为67%。

抑郁症患者在第一次患病后的恢复情况对其抑郁发展的过程至关重要。

抑郁患者迅速复发的可能性很大,而一旦复发,转变为慢性抑郁症的可能性为20%。

对于患有慢性和非慢性情感障碍的群体样本追踪了5年的数据报告显示,那些康复后很快复发的患者,最终都会成为慢性抑郁症患者。

采取何种方法治疗抑郁症,同时又能有效防止复发,维持治疗。

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也是患者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