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辩证唯物生死观
人民警察职业道德
•
晚清时期清政府认为警察是“执行法律 而亲民之官也”,“非具有最高尚人格者 尤不足以当警察”
•
• 北洋军阀时期有关警察道德规定有如: • 持身处事须崇尚俭朴,廉清勤慎; • 言语动作须公正诚实,谨饬威仪; • 内外勤务须服从命令,不辞劳苦; • 应人接物须和平谦恭,力戒傲慢。 • 还规定: • 着制服时,非执行职务,不准涉足游戏场所; • 报告事件,须据实陈述,不得怀挟私见; • 事关公务,无论是否机密,不得与外人谈论; • 对于商民,不准赊欠借贷; • 禁止入会结社,干预外事; • 禁止饮酒、赌博。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 国民党统治时期国民党政府颁布了各种警 察章程,提出了许多道德要求,主要有: • (1)服从命令,保守机密。 • (2)热爱人民,保护人民。 • (3)廉洁奉公,依法办事。 • (4)讲究礼貌,举止端庄。
• 3、认识中国旧警察道德的两重性
二、人民警察道德的形成和发展
• 1、人民警察道德的萌芽和初创时期 (1921——1949) • 1927年共产党建第一个保卫机构—— 中央特科 • 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 府成立,设立内务部民警局和刑事侦察局, 还设立了国家政治保卫局。 • 八年抗战期间,在抗日根据地和边区政 府设立人民公安机关,由中央社会部领导。
• 二、警察职业道德 • 警察职业道德是调整警察内部和外部关系的 行为准则和规范。 • 警察职业道德的具体内容一般是通过条令、 条例、守则、规定等体现出来,具有操作性和法 规性。 • 公安机关的性质: • 人民警察的职责: • 说说你做警察的感受和对自己未来的期望
生死观文档
生死观
引言
生与死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人们对于生死的观念和看法因
个体的文化背景、社会环境和个人经历而有所不同。生死观是指人们对于生命和死亡的态度、价值观和意义的看法。不同的生死观不仅影响着人们对于生活的态度和行为,还关乎着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和人生意义的追寻。本文将探讨生死观的本质、影响因素以及其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
生死观的定义
生死观是指一个人对于生命和死亡的态度、看法和价值观。生死观根植于人的思想意识,它反映了个体对于生命和死亡的理解、接受程度和情感反应。生死观具有多样性,可以包括对生存的价值、死亡的意义、生命的目标和生命的价值等方面。
生死观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不同的社会和文化环
境中也会有不同的表达和发展方式。宗教、哲学、文化传统、社会历史等因素都对生死观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
影响生死观的因素
宗教信仰
宗教信仰是影响生死观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宗教对于生死有不同的解释和意义,人们的宗教信仰会直接影响他们对于生死的态度和看法。例如,基督教认为死亡是灵魂获得永恒救赎的时刻,因此对于基督教徒来说,死亡并不是终结,而是一个新的开始,他们对于死亡有着希望和安慰的态度。
社会文化
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也会对生死观产生重要的影响。在一些东方文化中,人们对生死有着深深的敬畏和敬重之情,他们追求的是“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将生死看作天地间自然规律的一部分。而在一些西方文化中,人们对于生死的态度更加积极和乐观,他们追求的是在有限的生命中活得更充实和自由。
个人经历
个体的个人经历对于生死观的形成和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人们的生老病死经历和亲友离世等个人经历会深深地打动人的情感和思想,使得他们对于生死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辩证唯物论五观
辩证唯物论五观
辩证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其核心思想是
唯物主义的辩证法。辩证唯物论的五大观点可以概括为以下:
1. 唯物观:辩证唯物论坚持物质是世界的根源和基础,认为物
质决定意识。它强调物质是客观存在的、能够感知的实际存在,而意
识只是物质的产物。
2. 辩证观:辩证唯物论强调一切事物都具有矛盾和发展的特性。它认识到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通过矛盾的斗争和转化实现事物的
发展和进步。
3. 实践观:辩证唯物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真理的基础和标准。它
强调理论要从实践中产生、回到实践中去检验和完善。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不断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4. 历史观:辩证唯物论认为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总和。它强
调历史的发展是由一系列矛盾的斗争引起的,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
历史特点和发展规律。
5. 主体观:辩证唯物论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改造者。它重视人民的实践和积极性,认为人民群众具有无限的创造力和变革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总之,辩证唯物论的五大观点相互关联、相互贯通,构成了马克
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对于深刻理解和认识世界、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
要指导作用。
辩证唯物主义观的基本内容
辩证唯物主义观的基本内容
1. 对立统一,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对立面构成的,并且这些对立面相互依存、相互贯通。它强调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对立面的斗争和统一来实现的。例如,矛盾的两个方面相互作用、互相转化,推动事物的发展。
2. 运动发展,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世界是运动不息的,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它反对形而上学的静止观念,认为事物的发展是不断前进的,包含着无限的可能性。
3. 具体分析,辩证唯物主义主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以片面的、孤立的观点看待问题,而是要全面地、系统地分析问题,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
4. 实践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强调理论要联系实际,要以实践为基础,不断地实践和检验理论。
5. 社会历史观,辩证唯物主义强调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由物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历史是由阶级斗争推动的。
总的来说,辩证唯物主义观的基本内容包括对立统一、运动发展、具体分析、实践观点和社会历史观。这些原则构成了马克思主
义哲学的核心,对于认识世界、指导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生”与“死”的辩证法一一兼论人生的价值
“生”与“死”的辩证法一一兼论人生的价值
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的毀灭不会消亡,而是转化,是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从某一时空转化到另一时空。人死了,只是肉体这种物质的死亡。组成人体的另一面一一“灵魂”依然存在,它脱离人体,飞向宇宙,寻找新的“元素”,构建新的组合体。
其实,人的死亡,肉体这种物质也未毁灭,只是随着灵魂失去而失去生命特征,由生命体转化为无生命体,由有机物质变为无机物质。组成肉体的基本粒子依然存在地球上,与宇宙长存。这就是我说的“死亡“与“新生”辩证法”。
“生”与“死”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既统一,又对立。世上任何事物都是生死相伴,互为依存,有生有灭。生是死的开始,死是生的结束。人从生下那天开始,就向死亡迈进。活一天,“生”就少一天。不是吗?人无论寿命多长,都改变不了生命“递减级数”这一规律。不仅人生如此,一切事物都是如此,人类居住的地球也逃脱不了“死亡”的叵运。据科学家测算,地球寿命也就是百亿年左右。现今它已生存40多亿年了。最终地球也是要毁灭的。
人类社会亦是如此,有生有灭,新旧更替。社会是伴随人类诞生而诞生的。从“猴子”变人以来,至今已三百多万年了。开始是原始公社制社会,群居、群婚的母系社会。孩子只认识母亲,不认识父亲。妇女权力高于一切,主宰一切。
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私有制的产生,原始公社公有制社会解体了,奴肃社会诞生了。同样,它又在斯巴达克`陈涉`吳广等奴隶起义打击下死亡,被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取而代之。人类社会同个体人一样,都是有生有灭的。生产力的发展,催生了社会进步。生产关系的变更,标志着旧社会死亡,新社会诞生。改朝换代正是这种社会生死交替的表现。从原始社会的公有制社会,发展到奴隶丶封建、资本主义的私有制社会,最终回归到共产主义的最高公有制社会。看是“回归”,实为进步,是“生”与“死”的轮回转化更替,在这种不停转化中“刷新”。这就是人类社会的进化轨轨迹。社会就是在这
如何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如何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I)克服怯懦思想。目前,老年人的自杀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自杀本身就是怯懦的表现,因为从一定意义上讲,生比死更有意义。
(2)正确对待疾病。疾病是人类的敌人,它危及人的健康和生存。和疾病做斗争,某种意义上就是和死亡作斗争。积极的心理活动有利于提高人的免疫功能,良好的情绪、乐观的态度和重组的信心是战胜疾病的良药。
(3)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任何人都不是为了死亡而来到这个世界的,因此正确的人生观是每个人心理活动的关键。生活、学习、工作、娱乐才构成了人生的意义。唯物主义观点认为,提出生命的尽头,可以使人们认识到个人的局限性,从而思考怎样去追求自己的思想,怎样去度过自己的岁月。从这个意义上说,对“死”的思考,实际上是对整个人生观的思考。
(4)心理上对死亡做好充分准备。当人们步入老年以后,面临的是走向人生的终极一一死亡。人们追求优生、优活,也希望善终、优死,即使临近暮年、濒死也不逊色。认识和尊重临终的生命价值,这对于临终的老年人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死亡教育的真谛所在。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经过近一个月的学习,我的党校学习终于顺利结业了。通过这一个月的理论学习,我感受颇多,收获颇多,特别是对黄迪民教授的“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一节。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不仅要对党的事业怀有一颗赤诚之心,向往党,追随党;更要具有过硬的综合素质,能够更好地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特别是思想方面。一个人没有正确的思想作为指引,那么他只能算是一具会行走的空壳子,庸庸碌碌,一生无为;一个人没有高尚的道德作为规范,那么他将与毒蛇禽兽无异,害人害己,遭人唾弃。所以要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最重要的就是要具有正确的思想,高尚的道德,而这一切都来自于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成为共产党员的基本素质。
如同认识事物一样,首先让我们先看一看它的表现,明确何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世界观,亦称“宇宙观”,通常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即对自然界、社会和人的思维)的基本看法。世界观不同,表现为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时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不同。世界观的基本问题是精神与物质、思维与存在、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世界观。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可以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提供正确的方法;错误的世界观则会给人们的实践活动带来方法上的失误。
人生观是关于人生目的、态度、价值和理论的基本观点。主要内容是对人生目的意义的认识和对人生的态度,具体包括公私观、义利观、苦乐观、荣辱观、幸福观和生死观等。人生观的形成是在人们实际生活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受人们世界观的制约,所以不同的人,人生观也会大相径庭。正确的人生观指引人生的正道,用自己的劳动去创造人生的业绩,最终会成为一个有利于人民和国家的人。而错误的人生观却会导致人背离人生的轨迹,误入歧途,最终成为危害人民危害社会的蛀虫。最后,价值观是人们对事物有无价值和价值大小的一种认识和评价标准,它也是人生观的集中体现。每个人都是在各自的价值观的引导下,形成不同的价值取向,追求着各自认为最有价值的东西。举个简单的例子,破庐之于豪宅,有的人安居破庐,躬耕南亩;有的人却向往豪宅,追名逐利,这便是个人价值观不同的具体体现。
生死哲学
但哲学不一样,哲学迫使你思索,要你不断地问为什么,你说喜欢,他要问为什么喜欢,不但如此,还要问你喜欢背后的价值。任何简单的问题经过哲学一解释,就开始多了、乱了、难了。或者说哲学是最无用又最添乱的学科一点也为过,因为哲学对现实的意义并不明显,科学可以我住高楼,可以饱肚子,可以冬暖夏凉......哲学可以什么呢?哲学常常做的一件事是让人胡思乱想,一个人胡思乱想后毛病就多了,失眠、脱发、不修边幅,精神错乱,最严重还会自杀。最起码也是不正常。真正的哲学家其实是不受欢迎的,受欢迎是利用人们脆弱的心理用哲学的手段去欺骗大众的人。我大学的一位教我们真正认识哲学的老师后来被大家认为是疯子,是异类,最后听说连工作都不饱,而另外一位让我们知道了几个流派,然后顺利以马克思哲学理论过关的老师却因为扩大了招生能为学院找钱成为了大家膜拜的对象。
我知道,哲学其实连街边的串串香的味道都不如,就算那有地沟油熬出的肮脏东西,但是至少那是实在的,他只是要你知道其实那些装修豪华的厅堂也未必真的使用的是优质菜油,你付的价格不一样,欺骗的层次也不一样!
但是我喜欢那一股生死思索的惬意,平凡如我,这或许是唯一能获得和留下的最有价值的意义!
我每天都花很多时间写废话、瞎话,为的赚钱让自己可以有少量的时间写内心的话!
生不容易,死不容易!
人生可分为二大部分:一为人之生活;二为人之生命。生活是人在其一生中所经历的人生事件、人生过程、人生滋味等的总和;而生命则是人之生活的基础,包括人物质性身体的生存,也包括人之精神生命的生存等。一般而言,人的生活总是显现为个我化的,因为生活都是具体人的生活,每个人所经历的人生事件、人生过程和所品尝到的人生滋味都是不一样的,而且在生活中人们拥有各种的物与事,皆显现为是"我"的就不是"你"的,是"他"的就不是"我"的,这就使人之生活产生所谓"个我化"的倾向。但从生命存在的角度来看,每个人之生命皆源于父精母血,是一种血缘性的存在,又皆只能在社会中生存与发展,人之生命构成的化合物也是相同的,这就是生命存在的同一性或普遍性。一方面,人没有生命便不可能有生活,而人之生命又只能在人之生活中显现出来,所以,人的生活与生命是密不可分的。可是,人之生活的品格是趋向于"个我化",而人之生命的品格是显现为"普遍性",这二者之间的紧张构成了人生之永恒的根本问题,在现代社会,这一紧张表现得尤其突出。
辩证唯物主义的生死观
作者: 李德祥
作者机构: 中国医科大学法医学系
出版物刊名: 证据科学
页码: 111-113页
主题词: 脑死亡 辩证唯物 个体死亡 个体生命 对立统一 细胞死亡 现代医学伦理学 器官移植 脑外器官 自然辩证法
摘要: 辩证唯物主义的生死观李德祥生命和死亡是人所共知经常发生的客观存在,但究竟什么是生命和死亡,迄今为止尚存在着争议,这种争议涉及到哲学,神学,生物学,医学,伦理学和法律学等人类社会广泛领域,并成为当代自然和社会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2-7].辩证唯物主义认...
正确的人生三观理解
正确的人生三观理解
在日常生活中,三观一般是指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我们每个人的三观都是从小的时候成长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下面为大家分享正确的人生三观理解。
正确的人生三观理解1
正确的三观是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党的三观,是由2009年中央纪委十七届三次全会上,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即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佛教中的三观为即是一心三观,为空观、假观、中观。
价值观是基于人的一定的思维感官之上而作出的认知、理解、判断或抉择,也就是人认定事物、辩定是非的一种思维或取向,从而体现出人、事、物一定的价值或作用;在阶级社会中,不同阶级有不同的价值观念。
价值观是指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价值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
一个人的价值观一旦确立,便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就社会和群体而言,由于人员更替和环境的变化,社会或群体的价值观念又是不断变化着的。传统价值观念会不断地受到新价值观的挑战。对诸事物的看法和评价在心目中的主次、轻重的排列次序,构成了价值观体系。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
正确的人生三观理解2
“三观”应该是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三观”,首要的加强学习。文化知识、科技知识更是基础。其次要加强修养。中国的传统文化、美德要继承与发扬。再次要明辨是非。要加强唯物辩证法的学习与理解,增强判断力、敏锐性。
树立正确的“三观”,能够正确的看待世界及所发生的一切,承认世界是美好、积极的、向上的。认为对阻碍历史发展的事物是可以转化的。也能使我们有足够
唯物主义辩证观
唯物主义辩证观
唯物主义辩证观是一种哲学观点,它强调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同时认为事物之间存在着普遍的联系和矛盾,并通过这种联系和矛盾的运动变化来实现发展。以下是唯物主义辩证观的几个主要观点:
1.物质第一性:唯物主义辩证观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是客观存在的,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体。物质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依据。
2.普遍联系:唯物主义辩证观认为,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这种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而是处于一个复杂的关系网络之中。
3.矛盾和发展:唯物主义辩证观认为,事物之间的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的存在使得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从而不断发生变化和发展。
4.实践为基础:唯物主义辩证观认为,实践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础。人们通过实践来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同时也通过实践来检验和发展自己的认识。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唯物主义辩证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只有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才能实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唯物主义辩证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价值观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是人们思想的总开关,人们思想的先进性取决于这“三观”是否正确,是否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追求和人生道路,决定着一个人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和行为准则。因此,我们做为战斗在统计战线上的共产党员,要保持先进性,首先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可以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是保持先进性的核心问题。今天围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这一主题,讲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共产党员为什么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是共产党员应该树立怎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是如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四是要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全面做好统计工作。
一、共产党员为什么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每个党员干部来说,都是首要的问题。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仅是
党的性质和宗旨对党员的基本要求,更是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对党员提出的迫切要求。
首先,只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否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是共产党员最根本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问题。而理想信念坚定与否,又是取决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与否的。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之后,一些人之所以失去了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心,徘徊动摇、裹足不前,甚至悲观失望、堕落蜕化,就是因为没有真正树立起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被资本主义暂时的“得逞”所迷惑,看不到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本质,看不到社会主义将最终取得胜利的光明前途。
唯物主义者的生死观
唯物主义者的生死观
唯物主义者的生死观
窦旭民
每到临近冬季,不少老年人旧病复发,心血管病、呼吸道系统感染是常见疾病。
在医院里,人们时常可以看见许多七、八十岁的老人都是插着氧气,挂着吊针,躺在病床上抢救治疗,令人十分焦虑和伤感,就有一些老人也能因为救治无效,从这里就直接走了……。这种悲哀的情景带给人们的联想是非常现实的,那就是谁再有多大本领,也难以逃脱人生这最后的一关。
有些人对此感到恐惧,有些人对此表示坦然,唯物主义者对此并不感到奇怪。
某些宗教宣扬人有灵魂,将一些暂时无法解释的人体现象归于神鬼之说,再被愚昧的迷信者加工演绎,简直就是活灵活现的神话世界。什么人死后有上天堂的,有下地狱的,还有什么“奈何桥”、“鬼门关”等等,就连某些娱乐景点都装饰了“十八层地狱”和阴森森的“鬼城”,以此吸引游客。也就奇怪了,有的人胆小,可就偏偏想看看这些,寻求刺激。
我自小就不信世上有神鬼之事,这并不是说我的胆子够大,而是我在简单地想:“如果确有神鬼存在,为什么好人总是受气受冤,而坏人却能有钱有势,因果报应怎不灵验?”可见,世上从来就没有主持正义的神仙,当然也没有害人的鬼怪,一切的一切,只不过是人们的杜撰与瞎传罢了。
是的,人就是人,活着能说会动,有作有为;死后就同其他动物一样,只是一具冷冰冰的肉体,如不及时处理,也会发臭腐烂的。
人在健康生活期间,是该好好享受人间快乐,我为大家,大家为我,相互尊重,互相帮助,以个人的聪明才智奉献社会,社会也会适时地回馈个人。不管是领袖或者领导,也不管是平民或者群众,人人
平等,相处融融,共同为幸福生活努力工作。
生与死的本质意义及其辩证关系和自然生死观
生与死的本质意义及其辩证关系和自然生死观生与死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涉及到人的存在和意义的问题。以下将从生与死的本质、意义、辩证关系,以及自然生死观展开探讨。
生与死是宇宙万物的规律,它们是一对辩证统一的关系。生是指物质从无到有、有机体从胚胎发育成熟的过程。死是指有机体从成熟到衰老、死亡的过程。生与死的本质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没有生就没有死,没有死也就没有生存在的意义。
生与死的意义是多方面的。首先,生命本身具有独特的价值,是每个人都应当珍视和尊重的。生命是不可复制的,每个个体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固有的尊严和权利。其次,生命给予了人们体验和感受世界的机会,人们通过生活和奋斗,能够获得快乐和满足感。同时,生命也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基础,人的生命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然而,生与死也是一对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生是无法脱离死而存在的,生与死是相对的,无法分割开来。生与死的对立关系不仅存在于个体层面,也存在于自然界和社会层面。例如,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繁殖和死亡来完成物种的延续和进化,社会中的个体通过出生和死亡来维持社会的平衡和发展。
在面对自然生死的观念上,人们的观点因时代、文化以及个人的观念而有所不同。在一些文化中,死亡被看作是一种过渡,是进入另一个世界的开始。在这种观念下,人们对生与死的态度更加宽容和接纳。而在一些现代社会中,由于科学和医学的进步,人们对生命的追求更加强烈,对死亡的恐惧也更加深刻。这导致了一些人对生与死的观念产生了质的变化,更加强调对生命的保护和延续。
综上所述,生与死是一对辩证统一的关系,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生命本身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是人们应当珍爱和尊重的。生与死在自
时事政治论文-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大学时代是大学生们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时期, 也是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实践证明, 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共产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不可能自发形成, 必须靠自觉来树立, 这就离不开有的放矢的教育。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 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 以下简称“三观”教育) 是一件艰巨的工作, 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既涉及到目标系统的确立, 又涉及到主体系统能量的释放和方法系统作用的发挥, 还存在系统整体运行机制的调控和完善问题。
一、
1、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教育的目标是帮助他们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主要有以下观点: 主观和客观相统一的观点; 实践的观点;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矛盾的观点; 劳动生产的观点; 阶级分析的观点; 人民群众的观点等。
世界观是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的根本看法。世界观人人都有,只不过有些世界观是正确的,有些世界观是错误的,有些世界观是系统的,有些是零碎的。那么,我们应树立什么样的世界观呢?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迄今为止最科学的世界观,所以我们要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属哲学范畴,具有科学性,系统性,严密的逻辑性,这种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也叫哲学世界观。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一个科学体系,内容十分丰富,我们对它如何从整体上把握和认识呢?分析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不难看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实现了重大的历史性的突破,一是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二是确立了邓小平理论。三是确立了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事业单位哲学知识点归纳
事业单位哲学知识点归纳
事业单位哲学是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的一项重要科目,主要考察考生
在哲学知识方面的掌握程度。本文将对事业单位哲学知识点进行归纳,以帮助考生提高备考效率。
一、人生哲学
人生哲学是哲学中的重要分支,探讨人的存在意义和生活态度等问题。在事业单位考试中,也会涉及到一些与人生哲学相关的知识点。
下面将介绍几个常见的人生哲学知识点:
1. 生死观:人生中面临生老病死等问题,对生死的态度是人生哲学
的重要内容。生死观包括对生命的价值、生命的尊严以及面对死亡时
的态度等方面。
2. 幸福观:幸福观探讨人们对幸福的追求和实现方式。常见的幸福
观包括物质享乐主义、精神寻求幸福、自我实现等。
3. 人生观:人生观是指人们对人生价值和生活方式的看法,涉及到
人的存在和发展问题。常见的人生观有宿命观、主观主义、客观主义、中庸观等。
二、价值观
价值观是指人们对事物所持的评价态度和认同程度。在事业单位哲
学考试中,常会考察到一些与价值观相关的知识点。以下是几个常见
的价值观知识点:
1. 价值的种类:价值观可以分为客观价值和主观价值。客观价值是指具有普遍共识的价值观,如道德、真理等;主观价值是指个人主观意识所赋予的价值,如审美、个人喜好等。
2. 价值的判断标准:对于价值观的判断,可以依据实用主义、道德主义、美学主义等不同标准进行评价。不同的价值判断标准反映出不同的价值观。
3. 价值冲突与选择:在实际生活中,不同的价值观可能出现冲突。人们需要在不同价值观之间做出选择,平衡不同价值观之间的关系。
三、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理论之一,事业单位考试中经常会涉及到。历史唯物主义主要包括以下知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
树立辩证唯物生死观
树立辩证唯物生死观作者:
陈先达《光明日报》( 2019 年 02 月 04 日 13 版)●极乐世界或天堂不管被描绘得如何美,人,还是愿意留在人世。
●死,只是个体生命的终结,但你参与创造的世界会因为你的参与而美好。
●如果寻求解脱,从对死的恐惧中解脱出来,最好的方法就是勇敢地面对死亡,快乐地生存,过有意义的生活。
生与死,是人的生命的始与终。
人的生命内容是生死之间的全部活动。
这段时间或长或短,有的人英年早逝,有的人寿高期颐。
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发过感叹:
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但不能因为人人终期于尽,而抹平生死之间存在各式各样的人生。
人,落地时的哭声像最美妙悦耳的乐章,走时昏迷无言像断弦的破琴。
任何人,都是哭着来,哭着走的。
生时,自己哭;走时,亲人哭。
如果只从哭声中探索人生,永远无法理解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1 / 8
人的生,不由自主,是父母结合的产物;人的死,不由自主,物壮则老,这是普遍的自然规律。
我们不可能只欢迎生的规律,拒绝死亡的规律。
可是要正确理解人生的意义和价值,重在人的一生的活动内容,这个内容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自己用行动书写的。
人世间最令人伤心的事莫过于死别。
没有死亡,就不会产生宗教。
宗教就是创造一个死亡人生中的不死世界,让灵魂继续在另一世界存活,所谓前世今生和今生来世之说都是缘于此。
没有死亡,哲学也会失去最有智慧的部分。
关于如何对待死亡,是哲学智慧的重要部分。
如果没有死亡,庄子哲学的智慧就会大打折扣。
全部中西哲学如果其中不包含生死智慧,就会失去它的精彩篇章。
使人从对死亡的恐惧中解脱出来,是古今中外许多哲学家全力以赴的事。
但对死的恐惧是人生存本能的一部分,很难坦然相对。
哲学家以最大的智慧谈论生死,宗教从产生起就教导人从对死亡的恐惧中解脱出来,但极乐世界或天堂不管被描绘得如何美,人,还是愿意留在人世。
对死的分析可以有两个角度:
科学的角度和价值的角度。
---------------------------------------------------------------最新资料推荐------------------------------------------------------ 科学的角度容易讲清楚。
像庄子说的,生死如日夜之常,是自然规律。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生与死》中说过,今天不把死亡看作生命的本质因素,不了解生命的否定本质包含在生命自身之中的生理学,已经不被认为是科学了,因此,生命总是和它的必然结局,即总是以萌芽状态存在于生命之中的死亡联系起来加以考察。
辩证的生命观无非就是如此。
恩格斯还补充了一句,生就意味着死。
生死相依,再蠢的人,再怕死的人都无法否认这个事实。
这是铁的规律。
虽然有过秦始皇求长生不老药,有过汉武帝受李少君之骗,也有过无数炼丹合气、企求羽化登仙的道士,但一个个都是历史的过客。
对死的科学分析是容易的,最难的是价值判断。
既然人终究必有一死,生还有什么意义呢?贤愚,肖与不肖,英雄懦夫,好人坏人,富人穷人,达官贵人与贩夫走卒,最终都是坟头一个,有什么区别呢?这是最常见的一种生死观。
其实,死只是生命的终结,而不是生命意义和价值的终结。
如果人生的价值最后都淹没在死亡中,人的生命活动就没有任何意义,因为最终必有一死。
在现实中,有的人活着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仍然活
3 / 8
着。
人们之所以赞赏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这一诗句,表明人们并不认同一死百了的生死观。
这种区别就是人生的不同意义和价值。
近年来,学术界、文化艺术界成就卓著但英年早逝的消息时有所闻,令人倍感惋惜。
人们惋惜的不仅是早逝,而且是英年早逝,即他们短暂的人生对社会做出了重大贡献,本还可以继续做出贡献,可过早逝世。
人老寿终是必然的,但英年早逝并不正常。
话又说回来,如果人人不死,都与天地同老,万物同春,何必讨论人生意义与价值问题呢?人生意义与价值问题的产生,正在于人生短促,人人有死。
在有限的人生中,如何尽一个做人的责任?对于永不消逝的东西是不存在价值问题的。
不同的人生价值观,主要表现为对生与死不同意义的认识。
所谓人必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讲的就是短暂人生中的人生意义问题。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一种对人生意义的理解;好死不如赖活,又是一种理解。
由于人皆有死而否定人生的意义,否定对生的价值判断,两眼一闭,管它怎么说呢!如果抱着这种生死观,为善为恶、好人坏人都是一样,反正人人归于一,最终都是死。
---------------------------------------------------------------最新资料推荐------------------------------------------------------ 这种生死观是最无道德、最无责任、最无担当的生死观。
死,是无可逃避的。
由于有死亡而看破红尘,或人未死而心先死,都解决不了生死问题。
我们应该直面死亡。
人人都是向死而生,生死之间或长或短,终有了时。
从个人来看,是个悲剧,是宿命;从人类的角度看,是史剧,是人类的发展。
死,只是个体生命的终结,但你参与创造的世界会因为你的参与而美好。
动物的死亡留下的躯体最终化为尘灰,而人的个体的死亡留下的是充满意义和价值的世界。
人类,因个体的死亡而延续,因一代代个体的创造而使世界越来越美好。
这就是超越个体死亡之苦的生死观。
囿于个体,死亡是痛苦;着眼人类,个体死亡是社会进步和延续的必然。
如果寻求解脱,从对死的恐惧中解脱出来,最好的方法就是勇敢地面对死亡,快乐地生存,过有意义的生活。
如果逃避死亡,寻求解脱,实际并未解脱,因为心存解脱之念,证明仍生活在对死亡的恐惧之中。
5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