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四导学案设计 第二章 第三节化学平衡2.3.5等效平衡
同步导学案系列丛书高中化学选修四学案设计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平衡.doc
第三节嗨Wi(第1课时)【学习目标】1. 了解可逆反应的概念、特点。
2. 了解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
3. 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
【学习过程】化学反应速率讨论的是化学反应快慢的问题,但是在化学研究和化工生产屮,只考虑化 学反应进行的快慢是不够的,因为我们既希望反应物尽町能快地转化为牛成物,同时乂希望• • • •反应物尽可能多地转化为生成物。
例如在合成氨工业中,除了需要考虑如何使N2和H2尽快地• • • •转变成NHs 外,还需要考虑怎样才能使更多的弘和比转变为\比,后者所说的就是化学反应进 行的程度问题——化学平衡。
一、 可逆反应1. 定义: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乂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
2. 特点:在正反应进行的同时逆反应也在进行;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
二、 化学平衡状态1. 定义: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屮 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vG2);o u 时间t3. 特征:⑴动:动态平衡X 正)=讯逆)HO(2) 等:M 正)二 y (逆)(3) 定: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一•定,各组分的含量保持不变。
(4) 变:条件改变,原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建立新的平衡。
4. 标志: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冇两个主要的特征,一是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 率相等;二是反反应速率yGE) 、<应混合物小各组分的百分含屋保持不变。
这两个特征就是判断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核心依据。
(1)利用气体的密度判断:对于定容的反应体系:若气体质量和容器的体积是不变量,故密度P为恒量。
即不论反应是否平衡,密度均不变,“不变量”不变时不能判断反应是否处于平衡状态;对于反应体系中不全为气体的定容反应体系:卩是不变量,加是变量, 则气体的密度Q为变量,当“变量”保持不变吋,表明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2)利用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aZ判断:对于定容的反应体系:若题目提供的是n全部由气体参与和生成的可逆反应,且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发生变化。
等效平衡专题学案及练习
《选修四第二章第三节 等效平衡、转化率专题及练习》导学案高二 班 第 组 姓名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一、等效平衡(一)、概念:在一定条件(恒温恒容或恒温恒压)下,同一可逆反应体系,不管是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在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任何相同组分的百分含量....(体积分数、物质的量分数等)均相同,这样的化学平衡互称等效平衡。
(二)、等效平衡的分类:在等效平衡中比较常见并且重要的类型主要有以下三种:等效平衡小结(读题时注意勾画出条件)(三)、例题解析I 类: 在恒温恒容下,对于化学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发生变化的可逆反应,只改变起始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如果通过可逆反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换算成化学方程式的同一边物质的物质的量与原平衡相同,则两平衡等效。
例1:在一定温度下,把2mol SO 2和1mol O 2通入一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2O SO 2+3SO 2,当此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反应混合物就处于化学平衡状态。
现在该容器中维持温度不变,令a 、b 、c 分别代表初始时加入的322SO O SO 、、的物质的量(mol ),如果a 、b 、c 取不同的数值,它们必须满足一定的相互关系,才能保证达到平衡状态时,反应混合物中三种气体的百分含量仍跟上述平衡完全相同。
请填空:(1)若a=0,b=0,则c=___________。
(2)若a=0.5,则b=___________,c=___________。
(3)a 、b 、c 的取值必须满足的一般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用两个方程式表示,其中一个只含a 和c ,另一个只含b 和c )II 类: 在恒温恒容下,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可逆反应,只要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与原平衡相同,则两平衡等效。
例2:在一个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保持一定的温度进行以下反应:)g (Br )g (H 2+)g (HBr 2已知加入1mol H 2和2mol Br 2时,达到平衡后生成a mol HBr (见下表已知项),在相同条件下,且保持平衡时各组分的体积分数不变,对下列编号①~③的状态,填写下表中的空白。
化学人教版选修4教案: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平衡 Word版含解析
教学设计王玉峰,江苏省淮州中学从容说课随着化学知识的不断积累和对实验现象的深入观察,学生可能会产生是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都能进行完全(达到反应的限度)这样的疑问。
教学中可本着温故知新的原则,从学生已有关于溶解的知识,从溶解平衡导入化学平衡。
从一个熟悉的内容出发引领学生进行思考,充分利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理论强调人的思维是有弹性、有潜力的,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具有伸缩性。
这样,对同一内容的学习,在不同时间多次进行,而且每次都是经过改组的,目的不同的,分别着眼于问题的不同侧面,就会使学生的认识逐步深入)。
通过对溶解平衡的理解和迁移,让学生建立起化学平衡是个动态平衡的概念。
再用颇具启发性的化学实验引导学生得出使化学平衡移动的条件,达到既激发学习兴趣又启发思维的目的。
为了加深学生对化学平衡的认识,教科书列举了H2(g)+I2(g)2HI反应中的相关数据,从定量角度给以深化,希望学生能够从变化的数据中找出规律,即化学平衡常数,并学会描述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知道化学平衡常数的涵义,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
对化学平衡的教学应重视实验,教师应精心准备实验,最好以边讲边实验的形式进行。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启发学生充分讨论,一方面要提供建构理解所需的基础,同时又要留给学生广阔的建构空间,让他们针对具体情境采用适当的策略,师生共同归纳出平衡移动原理。
对于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应重点讲解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启发学生运用浓度变化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来解释浓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进而推及压强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要通过实验引导学生得出总是吸热方向的反应速率对温度的变化最敏感,变化幅度最大,从而得出温度变化导致平衡移动的方向;要引导学生从化学平衡状态的定义(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来理解化学平衡常数,学会利用数据,从中分析总结规律。
对K而言,它只受温度影响,不受浓度影响,不必进一步推导说明。
高中化学 第二章 第三节 化学平衡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4
第三节化学平衡第1课时〖教学内容分析〗教材的理论性较强,比较抽象。
如浓度、温度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化学平衡观点的建立等,对学生来说都具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教材注意采用多种方式,将一些较抽象的知识用浅显通俗的方式表达出来,帮助学生理解有关知识。
教材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
例如,教材在介绍平衡移动原理时,既充分肯定它的作用,说明它适用于所有的动态平衡,又指出它亦有局限性,即不能用它来判断建立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以及平衡建立过程中各物质间的数量关系等。
〖教学目标设定〗1.了解可逆反应,掌握化学平衡的概念及其特点。
2.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语言表达能力。
3.结合平衡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动态的等特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科学品质: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思维习惯。
4.加强新知识的运用,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处是掌握新知识的关键。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难点化学平衡的概念及其特点。
〖教学方法建议〗类比,实验,归纳〖教学过程设计〗[创设问题情景] (由问题引入)什么是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2molSO2与1molO2反应能否得到2molSO3?得不到2molSO3,能得到多少摩SO3?也就是说反应到底进行到什么程度?这就是化学平衡所研究的问题。
[学生回答]在相同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
SO2与O2的反应为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完全,因此得不到2molSO3。
提出反应程度的问题,引入化学平衡的概念。
结合所学过的速率、浓度知识有助于理解抽象的化学平衡的概念的实质。
【分析】在一定条件下,2molSO2与1molO2反应体系中各组分速率与浓度的变化并画图。
回忆,思考并作答。
【板书】一、化学平衡状态1.定义:见课本P26页【分析】引导学生从化学平衡研究的范围,达到平衡的原因与结果进行分析、归纳。
研究对象:可逆反应化学平衡前提:温度、压强、浓度一定原因:v正=v逆(同一种物质)结果:各组成成分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4 第2章第3节 化学平衡——等效平衡 教案
第3节化学平衡——等效平衡教学目标1.构建等效平衡的模型,掌握等效平衡在解题中的应用2.通过对化学反应进行方向及其应用的学习,提高运用比较、归纳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化学思维能力,以及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3.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并通过分析化学平衡的建立,增强学生的归纳和形象思维能力教学重点等效平衡教学难点等效平衡教学过程一、导入水往低处流,而不会自发的向上流;一般在室温下,冰块会融化,铁器在潮湿空气中会生锈,甲烷与氧气的混合气体遇明火就燃烧,这些过程都是自发的。
这些不用借助于外力就可以自动进行的自发过程的共同特点是,体系会对外部做功或释放热量,即体系趋向于从高能状态转变为低能状态。
那是否就意味着放热反应自发进行,吸热反应就是非自发进行呢?二、知识讲解等效平衡对于一些学生理解起来不是特别容易,希望老师在讲解此内容的时候多一些耐心,重点讲典型例题和习题。
考点1 等效平衡含义及原理1.含义在一定条件下(等温等容或等温等压),对同一可逆反应体系,起始时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同,而达到化学平衡时,同种物质的百分含量相同。
2.原理同一可逆反应,当外界条件一定时,反应无论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最后都能达到平衡状态。
其中平衡混合物中各物质的含量相同。
由于化学平衡状态与条件有关,而与建立平衡的途径无关。
因而同一可逆反应,从不同的状态开始,只要达到平衡时条件(温度、浓度、压强等)完全相同,则可形成等效平衡。
考点2 等效平衡规律对于可逆反应aA(g)+bB(g)cC(g)+dD(g)三、例题精析使用建议说明:此处内容主要用于教师课堂的精讲,每个题目结合试题本身、答案和解析部分,教师有的放矢的进行讲授或与学生互动练习。
例题1 一定温度下,在3个体积均为1.0 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2H 2(g)+CO(g)CH 3OH(g) 达到平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反应的正反应放热B .达到平衡时,容器Ⅰ中反应物转化率比容器Ⅱ中的大C .达到平衡时,容器Ⅱ中c(H 2)大于容器Ⅲ中c(H 2)的两倍D .达到平衡时,容器Ⅲ中的正反应速率比容器Ⅰ中的大【答案】AD【解析】A 项,根据Ⅰ、Ⅲ中数据可知反应开始时Ⅰ中加入的H 2、CO 与Ⅲ中加入甲醇的物质的量相当,平衡时甲醇的浓度:Ⅰ>Ⅲ,温度:Ⅰ<Ⅲ,即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该反应正向为放热反应,所以A 项正确。
人教版化学选修四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平衡(第2、3课时)学案设计
第三节化学平衡(第2、3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平衡状态建立的过程,认识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并能初步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2、认识化学平衡移动的规律,知道化学平衡常数和转化率的涵义。
3、了解温度、浓度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
过程与方法1、利用图像、数据等描述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运用勒夏特列原理对化学平衡的移动情况的分析和判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素养。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应用化学理论解决一些相应的化工问题的同时,体会化学理论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化学平衡的概念的建立。
2、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条件。
3、勒沙特列原理的归纳总结。
难点:1、建立化学平衡的概念。
2、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条件。
3、勒沙特列原理的归纳总结。
4、平衡常数及转化率的计算。
【教师导航】1、影响化学平衡的外界条件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的?2、勒夏特列原理的内容和实质是什么?3、如何用速率—时间图像表示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教材P26~28,完成下列填空)三、化学平衡的移动1、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外界条件有。
2、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平衡向移动;增大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向移动;减小反应物的浓度,平衡向移动;减小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向移动。
3、升高温度,平衡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移动。
4、增大气体的压强,平衡向移动;减小气体的压强,平衡向移动。
5、加入催化剂,能够。
因此,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移动影响。
也就是说,催化剂不能改变,但能改变。
6、平衡移动的原理(勒夏特列原理):。
7、化学平衡移动的实质是改变时,正、逆反应速率变化的程度,从而导致正、逆反应速率,破坏了原平衡状态,使平衡发生。
【师生合作互动】通过实验验证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1)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演示教材P26~27实验2-5、实验2-6,完成教材中的表格。
高中化学选修4教案: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平衡
第三节化学平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化学平衡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之一,是中学化学中所涉及的溶解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等知识的核心,对很多知识的学习起着指导作用。
通过本章的教学,不仅仅要帮助学生理解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以及化学平衡是相对的、当外界条件改变时平衡会发生移动等观点,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并着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应用化学理论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工生产实际问题的同时,体会化学理论学习的重要性。
1、知识与技能①理解化学平衡移动的涵义。
②理解温度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③掌握用图像表示化学平衡移动的方法,并会判断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
2、过程与方法通过浓度实验,逐步探究平衡移动的原理及其探究的方法,引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索化学实验方法。
通过讨论、分析、对比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通过本节“问题讨论”、“交流思考”、“实验探究”等栏目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使学习变为知识的获取,文化的欣赏。
②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学、勤于思考的态度,树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认识观点;三、教学重点温度、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四、教学难点平衡移动的原理分析及应用五、教学方法实验法、练习法、图形法、讲授法等。
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时安排2课时七、学情分析七、教学过程总结: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减小反应物的浓度或增大生成物的浓度,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图像分析:浓度对平衡影响的v-t(2)分析图【注意】固体、纯液体的浓度均可视作常数,他们的量改变不会影响化学平衡的移动。
(3)压强:【合作探究】下面有一组数据,请大家根据数据判断,压强对于化学平衡的移动有没有影响,有怎样的影响?450℃时N2与H2反应生成NH3的实验数据N2 + 3H2 2NH3压强/MPa 1 5 10 30 60 100NH3% 2.0 9.2 16.4 35.5 53.6 69.4分析以上数据,总结压强对平衡的影响。
人教版高二年级选修四 第二章 第三节 化学平衡 导学案
高二化学选修四第二章导学案课时一(第三节 化学平衡)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化学平衡状态等基本概念。
2、理解化学平衡状态形成的条件、适用范围、特征。
重 点、难 点1、化学平衡的概念及特征;2、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自主学习一.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1.溶解平衡:当温度一定时,饱和溶液中的固体溶质溶解和溶液中的溶质分子回到固体溶质表面的结晶过程两种过程的速率 ___,于是饱和溶液的浓度和固体溶质的质量都 ___。
我们把这类过程称作 __。
表述这类过程时,采用“ ”来代替反应式中原来用的“====”号,把从左向右的过程称作 ___;由右向左的反应称作 _。
溶解、结晶过程可表示为:固体溶质溶液中的溶质2.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 进行,同时又能向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
绝大部分的反应都存在可逆性,一些反应在一般条件下并非可逆反应,只不过可逆程度小而将其忽略了而已。
3.不可逆反应:能进行到底的反应。
如:H2的燃烧、酸碱中和、生成沉淀的发应、生成气体的反应、一些氧化还原反应。
二、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状态的定义: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 和 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 保持不变的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合作探究一.探究化学平衡状态1.探究问题:当蔗糖不再溶解时,我们说它形成了饱和溶液。
这是大家对蔗糖的宏观认识,那微观世界有时一个怎样的过程呢?分析:一方面蔗糖分子不停的脱离蔗糖晶体表面溶解浸入水中;另一方面,溶解进入水中的蔗糖分子又不停地聚集在蔗糖晶体的表面。
开始时 :v (溶解) v (结晶)=0;过程中:v (溶解)逐渐减小,v (结晶)逐渐增大;形成饱和溶液后 :v (溶解) v (结晶)。
2.通过蔗糖溶解平衡的规律总结化学平衡的特征:(1)动 : ,达平衡后,正逆反应仍在进行(v(正)= v(逆)≠0)(2)等 : (注意是同一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3)定 :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 ,各组分的 。
2019-2020年第二学期人教版化学选修4导学案:2.3 第5课时 化学平衡图象 等效平衡【要点
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人教版化学选修4导学案——化学平衡图象等效平衡【自主导学】一、化学平衡图象【类型梳理】类型1 含量—时间、温度(压强)图:常见形式有如下几种。
[w(C)指产物的质量分数;w(B)指某反应物的质量分数]类型 2 恒压(恒温)线:该类图的纵坐标为物质的平衡浓度(c)或反应物的转化率(α),横坐标为温度(T)或压强(p),常见类型有类型3 转化率—温度—压强图【归纳总结】化学平衡图象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1.看图象“一看”面(即纵坐标与横坐标的意义);“二看”线(即线的走向和变化趋势);“三看”点(即起点、拐点、交点、终点);“四看”辅助线(如等温线、等压线、平衡线等);“五看”量的变化(如浓度变化、温度变化等)。
2.想规律联想外界条件的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
3.用技巧①先拐先平数值大:在转化率——时间曲线中,先出现拐点的曲线先达到平衡,这表示反应的温度高或压强大。
②定一议二:图象中有三个量时,先确定一个量不变,再讨论另外两个量的关系。
4.作判断根据图象中表现的关系与所学规律相对比,作出符合题目要求的判断。
二、等效平衡化学平衡的建立与反应途径无关,无论从正反应开始或逆反应开始都可以建立平衡。
在一定条件(恒温恒容或恒温恒压)下,对同一可逆反应,起始时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同,而达到化学平衡时,同种物质的百分含量(质量分数、体积分数、物质的量分数等)相同,这样的平衡称为等效平衡。
【归纳总结】等效平衡解题方法解答等效平衡问题时,先看条件(恒温恒容或恒温恒压),再看方程式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相同或不同),按“一边倒”转换比较。
(1)恒温恒容条件下,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可逆反应,要求极值等比。
(2)恒温恒容条件下,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同的可逆反应,要求极值等量。
(3)恒温恒压条件下,不管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是否改变,都要求极值等比。
【提升训练】1.已知:4NH3(g)+5O2(g)4NO(g)+6H2O(g) ΔH=-1 025 kJ·mol-1。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课堂学案第二章第三节第5课时化学平衡图像 等效平衡
第5课时化学平衡图像等效平衡[目标导航]1.认识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典型图像,学会化学平衡图像题的分析解答方法。
2.知道等效平衡的含义,学会等效平衡的分析判断方法。
一、化学平衡图像的基本类型1.速率—时间图(v-t图像)如图所示,此类图像定性地揭示了v(正)、v(逆)随时间而变化的规律,体现了平衡的“动、等、定、变”等基本特征以及平衡移动(“变”)方向等。
对于反应N 2(g)+3H2(g)2NH3(g)ΔH<0的速率变化如图所示:2.浓度—时间图(c-t图像)此类图像能说明各平衡体系组分(或某一成分)的物质的量浓度在反应过程中的变化情况。
此类图像中各物质曲线的折点(达平衡)时刻相同,各物质浓度变化的内在联系及比例符合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关系。
如图所示:3.速率—温度(压强)图(v-T或v-p图像)反映正、逆反应速率(或放热、吸热反应的速率)随温度或压强的变化曲线,用于判断反应的ΔH或气体体积关系。
如图所示:4.恒压(温)线该类图像的纵坐标为物质的平衡浓度(c)或反应物的转化率(α),横坐标为温度(T)或压强(p),常见类型有如下图所示两种情况:5.含量—时间—温度(压强)图此类图像表示的是不同温度或压强下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体积)分数或转化率的变化过程,包含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和不同温度(压强)下平衡状态的物质的量分数比较等信息,由图像可以判断T1、T2或p1、p2的大小,再判断反应的ΔH或气体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关系(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还是缩小的反应)。
6.平衡常数变化图像平衡常数只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对于反应2A(g)+B(g)2C(g)ΔH<0,温度升高,正反应的平衡常数变小,逆反应的平衡常数变大。
如图所示。
7.其他类型如图所示是其他条件不变时,某反应物的最大(平衡)转化率(α)与温度(T)的关系曲线,图中标出的a、b、c、d四个点中,表示v正>v逆的点是c,表示v正<v逆的点是a,而b、d点表示v=v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四导学案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平衡2.3.5等效平衡一、等效平衡的含义1、含义:在一定条件(恒温恒容或恒温恒压)下,对于同一可逆反应,以不同的投料方式(即从正反应、逆反应或中间状态开始)进行的反应,若达到平衡时相同组分在各混合物中的百分含量...............(体积分数、物质的量分数或质量分数)相等..,这样的化学平衡互称等效平衡(包括“相同的平衡状态”)二、等效平衡的类型和特征1、恒温恒容(T、V一定)条件下,△n≠0反应的等效平衡(量等等效)恒温恒容条件下,对于△n≠0即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改变的可逆反应(如N 2+3H22NH3),改变起始时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要与原平衡等效,其条件是:通过化学计量系数比,全部换算成同一半边的物质后,物质的量与原平衡的起始投入量应完全相同。
若不同的起始投入量经“一边倒”全部换算为反应物或生成物后,投入量是相同的,则所形成的平衡状态是完全相同的对于T、V一定时,△n≠0的反应,形成等效平衡的条件是:起始投入量应完全相同;所形成等效平衡的特征是:平衡时各物质的转化率(α)、百分含量(w%)、物质的量(n)、物质的质量(m)、物质的量浓度(c)、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M)、混合气体的密度(ρ)、压强(P)等所有物理量完全相同,即平衡状态完全相同2、恒温恒容(T、V一定)条件下,△n=0反应的等效平衡(量比等效)对于T、V一定时,△n=0的反应,形成等效平衡的条件是:起始投料成比例;所形成等效平衡的特征是:平衡时各物质的转化率(α)、百分含量(w%)、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M)相同,但各气体的物质的量(n)、物质的质量(m)、物质的量浓度(c)、混合气体的密度(ρ)、压强(P)、反应达到平衡时所需的时间(t)不同但成比例【例1】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保持一定温度,在一定条件下进行以下反应:A(g)+2B(g) 3C(g)。
已知加入1molA和3molB 且达到平衡后,生成a molC。
(1)达到平衡时C在反应混合气中的体积分数是(用字母a表示)。
(2)在相同实验条件下,若在同一容器中改为加入2molA和6molB,达到平衡后,C的物质的量为mol(用字母a表示)。
此时C在反应混合气中的体积分数(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在相同实验条件下,若在同一容器中改为加入2molA和8molB,若要求平衡后C在反应混合气中体积分数不变,则还应加入molC。
3、恒温恒压(T、p一定)条件下的等效平衡(量比等效)恒温、恒压条件下,对于任何可逆反应(不管是△n≠0还是△n=0),形成等效平衡的条件是:起始投料成比例;所形成等效平衡的特征是:平衡时各物质的转化率(α)、百分含量(w%)、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M)、物质的量浓度(c)、混合气体的密度(ρ)、压强(P)相同,但各气体的物质的量(n)、物质的质量(m)、体积(V)不同但成比例【例2】在一定温度下,把2体积的N2和6体积的H2通入一个带活塞的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活塞的一端与大气相通如图所示。
容器中发生的反应为N2(g)+3H2(g)催化剂高温高压2NH3(g)(正反应放热),若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混合气体为7体积。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保持上述反应温度不变,设a、b、c分别代表起始加入的N2、H2、NH3的体积,如果反应达到平衡后混合气体的体积及各物质的百分含量仍与上述平衡完全相同,那么:①若a=1,c=2,b= ,在此情况下,反应起始时化学平衡将向反应方向进行(填“正”或“逆”);②若需规定起始时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则c的取值范围为;(2)在上述装置中,若使平衡后气体体积变为6.5体积,应采取的措施是,理由是三、解题窍门:解题的关键,读题时注意勾画出这些条件,分清类别,用相应的方法求解。
我们常采用“等价转换”的方法,分析和解决等效平衡问题【课后练习】1、一定温度下,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A和1mol B发生反应2A(g)+B(g)4C(g),达到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为C%;在相同条件下,按下列情况充入物质达到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也为C%的是( )A.1molA、2molC B.4molC C.4molA、2molB D.1molA、1molB2、在一个体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 molA和1 molB,发生反应:2A(g)+B(g)3C(g)+D(g),达平衡时,C的浓度为W mol/L若维持容器体积和温度不变,按下列四种配比作为起始物质,达平衡后,C的浓度仍为W mol/L的是( )A.4molA+2molB B.2molA+1molB+3molC+1molD C.3molC+1molB D.3molC+1molD3、一定温度下,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A和1mol B发生反应2A(g)+B(g)3C(g),达到平衡后,C的物质的量为n;在相同条件下,按下列情况充入物质达到平衡时,C的物质的量为2n的是( )A.1molA、2molC B.4molC C.4molA、2molB D.1molA、1molB4、一定温度、压强下,在容器中充入2mol A和1mol B发生反应2A(g)+B(g)3C(g),达到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为C%;在相同条件下,按下列情况充入物质达到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也为C%的是( )A.1molA、2molC B.4molC C.4molA、2molB D.1molA、1molB5、在恒温、恒压的条件下,向可变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3LA和2LB,发生如下反应:3A(g)+2B(g)xC(g)+yD(g)达到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为m%。
若维持温度、压强不变,将0.6LA、0.4LB、4LC、0.8LD作为起始物质充入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时C 的体积分数仍为m%,则x、y的值分别为( )A.x=3 y=l B.x=4 y=1 C.x=5 y=1 D.x=2 y=36、在一恒定的容器中充入2mol A和1mol B发生反应2A(g)+B(g)xC(g),达到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为C%;若维持容器的容积和温度不变,按起始物质的量A:0.6mol、B:0.3mol、C:1.4mol充入容器,达到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仍为C%,则x值为( ) A.只能为2B.只能为3C.可能是2也可能是3D.无法确定7、向某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CO和2 mol H 2O(g),发生反应:CO+H2O(g)CO2+H2。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CO的体积分数为x。
若维持容器的体积和温度不变,超始物质按下列四种配比充入该容器中,达到平衡时CO的体积分数大于x的是( ) A.0.5 mol CO+2 mol H2O(g)+1 mol CO2+1 mol H2B.1 mol CO+1 mol H2O(g)+1 mol CO2+1 mol H2C.0.5 mol CO+1.5 mol H2O(g)+0.4 mol CO2+0.4 mol H2D.0.5 mol CO+1.5 mol H2O(g)+0.5 mol CO2+0.5 mol H28、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 2(g)+O2(g)2SO3(g)。
起始时SO2和O2分别为1mol和0.5mol,达到平衡时SO2的转化率为90%。
若从SO3开始进行反应,在相同条件下,欲使平衡时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与前者相同,则起始时SO3的物质的量及其转化率分别为( )A、1mol和20%B、1mol和10%C、0.5mol和20%D、2mol和10%9、一定条件下,向一带活塞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SO 2和1molO2,发生下列反应:2SO2(g)+O2(g)2SO3(g),达到平衡后改变下述条件,SO3气体平衡浓度不改变的是( )A.保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充入1 mol SO3(g) B.保持温度和容器内压强不变,充入1 mol SO3(g)C.保持温度和容器内压强不变,充入1 mol O2(g) D.保持温度和容器内压强不变,充入1 mol Ar(g)10、在一个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保持一定温度进行如下反应:H2(g)+Br2(g)2HBr(g),已知加入1 mol H2和2 mol Br2达到平衡后,生成x mol HBr,在相同条件下若起始时加入的H2、Br2、HBr分别为a、b、c(均不为0)且保持平衡时,各组分含量都不变,以下推断正确的是()①a、b、c应满足的关系是4a+c=2b ②平衡时HBr为x mol③a、b、c应满足的关系是a+b=c④平衡时HBr为a+b+c2x molA.①B.①②C.①④D.②③11、已知甲为恒温恒压容器,乙为恒温恒容容器。
初始时,两容器的温度、体积相同,两容器中均充入2molSO2和lmolO2,且发生反应为2SO2(g)+O2(g)2SO3(g);△H<0;当两容器都达到平衡后,为使两者中的SO2在平衡混合物中的物质的量分数相同,下列措施中不可行的是( )A.向甲容器中再充人一定量的氦气B.向乙容器中再充人2mol的SO3气体C.适当降低乙容器的温度D.缩小甲容器的体积12、在一个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保持一定温度进行如下反应:H2(g)+Br2(g)2HBr(g),已知加入1 mol H2和2 mol Br2达到平衡后,生成了a mol HBr。
在相同条件下,若起始时加入的H2、Br2、HBr分别为x mol、y mol、z mol(均不为0)且保持平衡时,各组分百分含量都不变。
以下推断中一定正确的是( )①x,y,z应满足的关系为:4x+z=2y②达到平衡时HBr的物质的量为(x+y+z)/3 a mol③达到平衡时HBr的物质的量为a mol④x、y、z应满足的关系为x+y=z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②③13、可逆反应A(g)+B(g)2C(g)在固定容积的容器中进行,如果向容器中充入1mol A和1mol B,在某温度下达到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为m%;若向容器中充入1mol C,在同样的温度下达到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为n%,则m和n的关系正确的是( ) A.m>n B.m<n C.m=n D.无法比较14、恒温恒压下,在容积可变的器皿中,反应2NO2(g)N2O4(g)达到平衡后,再向容器内通入一定量NO2,又达到平衡时,N2O4的体积分数( )A.不变B.增大C.减小D.无法判断15、I.恒温、恒压下,在一个可变容积的容器中发生如下发应:A(g)+B(g)C(g)(1)若开始时放入1molA和1molB,到达平衡后,生成a molC,这时A的物质的量为mol。
(2)若开始时放入3molA和3molB,到达平衡后,生成C的物质的量为mol(3)若开始时放入x molA,2molB和1molC,到达平衡后,A和C的物质的量分别是ymol和3a mol,则x=mol,y=mol,平衡时,B的物质的量(选填一个编号)(甲)大于2 mol (乙)等于2 mol (丙)小于2 mol (丁)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2mol作出此判断的理由是(4)若在(3)的平衡混合物中再加入3molC,待再次到达平衡后,C的物质的量分数是II.若维持温度不变,在一个与(1)反应前起始体积相同、且容积固定的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5)开始时放入1molA和1molB到达平衡后生成b mo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