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8.1《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共33张PPT)
![8.1《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共3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3ab2324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4b.png)
明确:太白;青莲居士;浪漫主义;诗仙;奔放飘逸;想象丰富;色彩绚丽; 形式多样。
【走近诗歌】解题:1.吟:本指吟咏、作诗,后为诗体名。和“歌” “行”相仿,其音 节格律较自由,有五言、七言、杂言等,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琵琶行》 《梦游天姥吟留别》。2. 留别:临行赠言。 “送别诗”和“留别诗”都写离别时的离愁别绪;送别 诗是送者所作,留别诗是离者所作。
【赏析诗歌】
wwWirjo
1.梦境部分可以分为几个画面?每幅画面各有什么特点?明确:(3)夜间景象:离奇险怪熊在怒吼,龙在长吟,像雷鸣般的声音,震响在岩 石和泉水中间。使深林战栗,使层巅震惊。黑云沉沉 啊将要下雨,水波摇动啊升起烟雾。
【赏析诗歌】
1.梦境部分可以分为几个画面?每幅画面各有什么特点?明确:(4)神仙洞府:壮丽辉煌电闪雷鸣,山峦崩塌。仙府的石门,訇的一声从中间 打开。青色的天空广大无边望不见底,日月照耀着金银 筑成的宫阙。穿着彩虹做的衣裳乘着风,云中的神仙啊 纷纷降下。老虎弹奏瑟啊鸾鸟驾着车,排列的仙人啊象 麻一样难以数清。
【赏析诗歌】
【赏析诗歌】内容探究三 梦因
1.“世间行乐亦如此”中的“此”指什么?>明确:指上节所写的梦境如烟,瞬息即散。这表 明了作者陷入重重矛盾后无可奈何的自我解脱和 伤感情绪。“世间”两句,是作者在当时的社会 矛盾里无可奈何的自我解脱。
【课文详解】
Wrnwsj Yg oo
【走近诗歌】朗读正音: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走近诗歌】朗读正音: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8.1《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共56张ppt)
![8.1《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共5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ca6b4a7d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a6.png)
①特点:天姥山的神奇、高大、雄伟
②情感:表达作者神往之情。
③作用:为下文的梦游作铺垫。
内容赏析小结
梦游 之因
瀛洲难求
以 虚 衬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实
天姥可睹
烟涛微茫
对比、夸张、衬托
向天横
拔五岳 掩赤城
峻拔雄伟
倾天台
热情向往
课本研读
三读——置身诗境飞入梦
再读第二段,根据图表中的景点提示,按 照要求寻找 “梦中五境”的所写景物,所 绘意境特点,品析字里行间体现的作者心 情。
研读第一段(“梦前”部分) 海客谈瀛洲①,烟涛微茫信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 霞明灭或可睹。
①瀛洲:古代传说东海三座仙山之一。 ②信:副词,确实、实在。 东海三座先山:蓬莱、方丈、瀛洲
译文:航海的人们谈起仙山瀛洲,觉得大海波涛渺 茫,确实不易寻求。 吴越一带的人谈起天姥山, 说是云霞忽明忽暗间,(天姥山)有时可以被看到。
急切兴奋 流连忘返
山中夜景 熊咆、龙吟、深林、 离奇险怪 云青青、水波荡漾)
洞天奇景
悚然惊奇
仙人盛会
《梦游天姥吟留别》第二部分——梦游
天姥奇景——洞天仙境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 金银台。
明确:(3)①谢灵运是南朝时期著名的山水派诗人,他热衷政 治仕途,但到了刘宋时代,他的仕途地位受到威胁,不很顺利; 后来他干脆辞官,领着僮仆门生几百人游山玩水,以排遣政治 上的不满。谢灵运与李白一样,也是空有满腔抱负,却在政治 上饱受打击,都有政治上的不满。
所以,李白借谢灵运来写自己,也表达了自己要效仿谢灵运寄 情山水、鄙弃俗世。 ②人文景观,丰富内容,增添文学色彩。
资料:明代王思任《天姥》节选:“天姥(比之于天台), 仅当儿孙内一魁父,焉能‘势拔五岳掩赤城’耶?……” 魁父:小丘。
②情感:表达作者神往之情。
③作用:为下文的梦游作铺垫。
内容赏析小结
梦游 之因
瀛洲难求
以 虚 衬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实
天姥可睹
烟涛微茫
对比、夸张、衬托
向天横
拔五岳 掩赤城
峻拔雄伟
倾天台
热情向往
课本研读
三读——置身诗境飞入梦
再读第二段,根据图表中的景点提示,按 照要求寻找 “梦中五境”的所写景物,所 绘意境特点,品析字里行间体现的作者心 情。
研读第一段(“梦前”部分) 海客谈瀛洲①,烟涛微茫信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 霞明灭或可睹。
①瀛洲:古代传说东海三座仙山之一。 ②信:副词,确实、实在。 东海三座先山:蓬莱、方丈、瀛洲
译文:航海的人们谈起仙山瀛洲,觉得大海波涛渺 茫,确实不易寻求。 吴越一带的人谈起天姥山, 说是云霞忽明忽暗间,(天姥山)有时可以被看到。
急切兴奋 流连忘返
山中夜景 熊咆、龙吟、深林、 离奇险怪 云青青、水波荡漾)
洞天奇景
悚然惊奇
仙人盛会
《梦游天姥吟留别》第二部分——梦游
天姥奇景——洞天仙境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 金银台。
明确:(3)①谢灵运是南朝时期著名的山水派诗人,他热衷政 治仕途,但到了刘宋时代,他的仕途地位受到威胁,不很顺利; 后来他干脆辞官,领着僮仆门生几百人游山玩水,以排遣政治 上的不满。谢灵运与李白一样,也是空有满腔抱负,却在政治 上饱受打击,都有政治上的不满。
所以,李白借谢灵运来写自己,也表达了自己要效仿谢灵运寄 情山水、鄙弃俗世。 ②人文景观,丰富内容,增添文学色彩。
资料:明代王思任《天姥》节选:“天姥(比之于天台), 仅当儿孙内一魁父,焉能‘势拔五岳掩赤城’耶?……” 魁父:小丘。
部编版必修上册8.1《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共52张PPT)
![部编版必修上册8.1《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共5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10f7258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46.png)
艺术风格
本首诗的艺术特色:
(3)大胆的夸张 为了描写天姥山之高,诗人运用了夸张、烘托的手法。
尤其是“横”“拔”“掩”三字,气象博大,生动有力, 描绘出了天姥山横空出世的高大形象和磅礴气势。
艺术风格
本首诗的艺术特色:
(4)句式灵活,语言流利自然,不事雕琢。
全诗以七言为主,杂用了四言、五言、六言和九言兼用楚 辞句法。灵活多样的句式便于表达诗人奔放的思想感情。诗 歌语言朴实自然,
留别 临行赠言
留别诗 (题材)
一
基础感知
知人论世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亦 称“谪仙人”。他是中国文学史上 继屈原之后又一位最具浪漫主义气 息的诗人,被誉为“诗仙”。其诗 歌作品想象丰富,语言清新,善于 运用浪漫主义表现手法,为后世留 下了无数经典诗篇。
作者相关
李白早年便心怀济世安邦的伟大抱负,期待有朝一日能实现自己 的政治理想。天宝元年,在友人吴筠的推荐下,他得以被唐玄宗征召 入京。此时的李白满怀希望,以为终于等来了实现抱负的时机,于是 高声吟唱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踌躇满志地来到 了长安。然而,玄宗只是将李白视为一位词臣,并未委以重任。李白 不愿与权贵同流合污,更因醉酒时命宠臣高力士为他脱靴,杨贵妃为 他捧墨,从而得罪了京城的权贵,受到了排挤。不到三年,李白便被 唐玄宗“赐金放还”,从一介布衣到卿相的美梦就此破灭。
展
2、诗人为何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绘梦境呢? 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梦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写仙境 之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写自己对神仙 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和 不满,以及对自由的追求,同时也表现了诗人 蔑视权贵,傲岸不屈的性格。
展
3、思考,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梦游天姥吟留别》ppt课件64张
![《梦游天姥吟留别》ppt课件64张](https://img.taocdn.com/s3/m/b71b6e2d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19.png)
我欲因之梦吴越, 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 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 渌水荡漾清猿啼。
因:依据 飞:像飞一样 尚:还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 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思考
“飞”表现了对什么的追求? 自由自在
“照”和“送”写出什么?
拟人手法。明月与人如影随形,体 现对自然的热爱和眷恋。
翻译:
我想根据这传说,梦游一趟越地的天姥 山。梦中,一个夜晚飞渡过月光映照下的 镜湖。湖上的月光映照着我的身影,送我 到剡溪。诗人谢灵运游天姥山时住宿的地 方现在还存在,清澈的溪流水波荡漾,山 中的猿猴叫声极为凄清。
由现实转入梦境 点明了“梦游” (浪漫之笔)
意境(山脚): 凄清幽静
感情: 心驰神往
贺知章惊异万分,贺知章称他为谪仙。三年后,李白发出“行 路难,归去来”的感叹,离开长安。
供奉翰林:742年,由于玉真公主(唐玄宗同母妹)和贺知章的 称赞,玄宗召李白进宫。给皇上写诗文娱乐,陪侍皇帝左右。 对御用文人生活日渐厌倦,玄宗疏之。
公元744年,李白到了东都洛阳。在这里,他遇到杜甫。中国文 学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诗人见面了。他们还遇到了诗人高适。
瑰丽奇幻
地举杯痛饮,像人
感情: 向往自由
世间的朋友们欢聚 在一起。
追求乐土
忽魂悸以魄动, 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 失向来之烟霞。 翻译:
心惊 “而”,表并列 感叹 jiao 醒 原来
猛然间(我)心惊胆颤,神志恍惚,一惊而 起,不禁长声叹息,醒来时见到的只有枕头床 席还在,刚才梦中的烟雾云霞消失了。
内容丰富曲折,形象辉煌流丽,富有浪漫 主义色彩。形式上杂言相间,兼用骚体,不受 律束。信手写来,笔随兴至,诗才横溢,堪称绝 世名作。
《梦游天姥吟留别》ppt课件
![《梦游天姥吟留别》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a07e253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74.png)
问题可涉及诗歌的背景、意象、 情感、主题等方面。
通过课堂小测验检验学生对诗歌 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1
唐代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02
诗中表现了作者对人生 的独特见解和豁达情怀
03
以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壮 阔景象,抒发内心的豪 情壮志
04
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生 动的描绘,展现出浓郁 的浪漫主义色彩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01
02
03
04
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长篇古诗
诗中描绘了庐山的壮美景色, 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向
意象创新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奇幻意 象和神话元素与西方浪漫主义诗 歌中的想象和神话相呼应,展现 了诗人卓越的创造力。
文化融合
在跨文化视角下解读该诗,可以 看到中西方文化的融合与碰撞, 为诗歌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和更 广阔的视野。
07
课堂互动环节
学生朗诵表演
挑选优秀的学生代表进行朗诵 表演,展现诗歌的韵律和美感 。
西方浪漫主义诗歌概述
强调情感与个性
西方浪漫主义诗歌以情感 为核心,强调诗人个性和 情感的自由表达。
追求自然与真实
浪漫主义诗人倾向于描绘 自然、原始和真实的事物 ,反对过度的人工雕琢。
重视想象与神话
浪漫主义诗歌中常运用丰 富的想象和神话元素,构 建奇幻、神秘的诗歌世界 。
中西方浪漫主义诗歌异同点
相同点
诗人在梦中游历天姥山,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阔与美丽,表达了对自由
精神的赞美和崇敬。
03
自由与责任的关系
诗人在追求自由的过程中,也意识到了自由与责任的关系。他明白,真
正的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而是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 梦游天姥吟留别 》课件(共28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
![《 梦游天姥吟留别 》课件(共28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https://img.taocdn.com/s3/m/ce484e08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9c.png)
观点2:描写的梦境是阴森恐怖的。 从诗歌描写的梦中景物本身来看,如果这“神仙世界”真是诗人“追
求”“向往”的理想乐土,那么,诗人选景取物理应是美好而绚丽的。然 而,呈现在面前的竟也有许多阴森恐怖的景象:野兽咆哮,岩泉震荡;深 林战栗,层巅震惊;电闪雷鸣,天崩地陷……令诗人不胜惊惧与恐慌。诗 人遣词写景,由晨至暮,由晴入雨,由绚烂美丽转为阴森恐怖,实际上正 是写自己欣喜入朝,然朝中多谗佞,仕途艰险……即一种由欣喜到悲观, 由希望变失望,进而化为愤激的感情生活历程。景物与诗人自身的经历相 吻合,故所写梦境是阴森恐怖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答案:D 解析:诗中有“逃避现实”的思想,但在逃避中也体现了积极的一面,那就是蔑视 权贵、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反抗思想。
深入探究
1.诵读全诗,想象诗中神奇瑰丽的诗境,梳理诗歌的情感脉络。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开篇,天姥山云霞明灭,山势超过五岳,天台山 也为之拜倒,其雄姿令人向往。进入梦境后,湖月、渌水、海日、天鸡、 千岩万转、迷花倚石等景物变化多端。之后“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 兮鸾回车”的仙人从天而降,一幅仙界景象展现眼前。诗人借由梦境,展 开想象的翅膀,描绘了海日升空、天鸡高唱、霓衣风马等超现实的景象, 各种意象的跳跃渲染出了仙界的瑰丽和美好。
2.《梦游天姥吟留别》的结构特点是什么?诗人是按怎样的顺序将叙事、 写景、抒情融合成诗的?
以“梦游”为核心,从自然环境起始,到社会环境结束;以写景始,以抒情 终。第一段用对比、夸张、衬托的手法极言天姥山之高大,隐含向往之情,为梦 游的缘起。第二段开头两句与结尾四句是由现实到梦境,又由梦境回到现实的连 接点。中间部分集中渲染梦境,又可分为两个层次:浅层次是写山景,诗人从时 间、方位、感觉等方面绘声绘色地描绘天姥山的高峻、雄伟和奇特;深层次则是 写仙境,从“列缺霹雳”起,景色大变,金碧辉煌、壮丽无比的天上宫阙和云中 神仙即刻呈现在读者面前。第三段写梦境破灭后的心情,画龙点睛,揭示主题。
部编教材上册《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116张PPT)
![部编教材上册《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11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d9e1e63e53a580217fcfe63.png)
2、诗作内容以叮咛、称颂、体贴入微的宽慰、劝慰勉励友人为 主,兼抒别情。重在劝勉、鼓励、安慰的。高适的《别董大》
3、借送别言志。这类诗以送别为题,实际目的是借送别表 达自己的志向或怀抱,多含身世之感。借诗吐胸中积愤或明 心志的。如李白的《梦游天姆吟留别》。
知识链接:送别诗的分类
4、以送别为名,实为写景或抒发其他情感。杨万里的《晓出 净慈寺送林子方》 。
(2) 人文景观,丰富内容,增添文学色彩。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 海日,空中闻天鸡。
明月与人如影随形, 人与自然和谐一体,体 现对自然的热爱和眷恋。
飞”“送”两字先后运用了夸 张和拟人的手法,生动地表 现了诗人梦游路上那种急切、 兴奋、轻快、神往的心情。
湖月梦景
静美 清幽
示范:
月夜剡溪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
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意象:湖、月、影、溪水、猿声
14岁 立志“安社稷”“济苍生” 25岁 仗剑远游,求仕无果 42岁 奉诏入京,供奉翰林 44岁 权贵排挤,赐金放还 54岁 安史之乱,从军报国 56岁 兵败流放,中途遇赦 61岁 再请从军,因病折回 62岁 病逝当涂
李白一生漫游图
长安
终南山
蜀
第一次漫游: 第二次漫游:
齐
汉 襄阳
梁
洛阳
齐 州
水安陆 荆 洞庭湖
诗人为何提到“谢公”? ②为下文神异现象的出现作铺垫;
酌酒花间,磨针石上;
①景——寻意象 ②境——组画面 ③情——品情感
揭示全诗主题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
倚剑天外,持弓扶桑。 半山腰处正遇远方的海面一轮旭日喷薄而出,空中回荡着天鸡高亢的鸣叫。
3、借送别言志。这类诗以送别为题,实际目的是借送别表 达自己的志向或怀抱,多含身世之感。借诗吐胸中积愤或明 心志的。如李白的《梦游天姆吟留别》。
知识链接:送别诗的分类
4、以送别为名,实为写景或抒发其他情感。杨万里的《晓出 净慈寺送林子方》 。
(2) 人文景观,丰富内容,增添文学色彩。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 海日,空中闻天鸡。
明月与人如影随形, 人与自然和谐一体,体 现对自然的热爱和眷恋。
飞”“送”两字先后运用了夸 张和拟人的手法,生动地表 现了诗人梦游路上那种急切、 兴奋、轻快、神往的心情。
湖月梦景
静美 清幽
示范:
月夜剡溪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
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意象:湖、月、影、溪水、猿声
14岁 立志“安社稷”“济苍生” 25岁 仗剑远游,求仕无果 42岁 奉诏入京,供奉翰林 44岁 权贵排挤,赐金放还 54岁 安史之乱,从军报国 56岁 兵败流放,中途遇赦 61岁 再请从军,因病折回 62岁 病逝当涂
李白一生漫游图
长安
终南山
蜀
第一次漫游: 第二次漫游:
齐
汉 襄阳
梁
洛阳
齐 州
水安陆 荆 洞庭湖
诗人为何提到“谢公”? ②为下文神异现象的出现作铺垫;
酌酒花间,磨针石上;
①景——寻意象 ②境——组画面 ③情——品情感
揭示全诗主题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
倚剑天外,持弓扶桑。 半山腰处正遇远方的海面一轮旭日喷薄而出,空中回荡着天鸡高亢的鸣叫。
《梦游天姥吟留别》ppt课件39张
![《梦游天姥吟留别》ppt课件39张](https://img.taocdn.com/s3/m/3c88ca6e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29.png)
05
诗歌文化内涵探讨
道家思想在诗中体现
追求自然与自由
诗中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如“天姥连天 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等句,体现了道家“天人合一” 的思想。
顺应自然规律 诗人在描写自然景色时,强调顺应自然规律,如“列缺霹 雳,丘峦崩摧”等句,体现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
超越现实束缚 诗人在诗中表现出对现实束缚的超越,如“安能摧眉折腰 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等句,体现了道家追求精神自 由的思想。
民族文化具有积极意义。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价值评估
代表了浪漫主义诗歌的高峰
该作品以奇特的想象、华丽的辞藻和奔放的情感,代表了浪漫主 义诗歌的高峰,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展现了李白诗歌的独特魅力
作品体现了李白诗歌的豪放、飘逸和浪漫,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 格和魅力,对李白诗歌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丰富了唐代诗歌的宝库
该作品是唐代诗歌的杰出代表之一,为唐代诗歌的繁荣和发展做出 了重要贡献。
佛家思想在诗中体现
因果报应
诗人在诗中表现出对因果报应的认同,如“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等句,体现 了佛家“因果报应”的思想。
禅意境界
诗人在描写自然景色时,融入禅意境界,如“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等句,体现了佛家 “禅定”的思想。
超越生死
诗人在诗中表现出对生死的超越,如“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等句,体现了佛 家“涅槃重生”的思想。
景象。
梦境与现实交融呈现
01
02
03
诗中的梦境描绘
通过诗句“我欲因之梦吴 越,一夜飞度镜湖月”等, 展现诗人梦游天姥山的情 景。
梦境与现实的交融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优秀ppt课件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优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cf9c261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d4.png)
06
总结回顾与课堂作业布置
Chapter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01
李白的生平及时代 背景介绍
02
《梦游天姥吟留别 》的创作背景及主 题思想
03
诗中运用的艺术手 法和表现技巧
04
李白诗歌的风格特 点和艺术成就
课堂作业布置及要求
01
背诵《梦游天姥吟留别 》全诗,并默写一遍
02
结合诗人的其他作品及 时代背景等元素来鉴赏 该诗
李白的诗歌创作风格和艺术手法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为他们的诗歌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对文化传承的意义
李白的诗歌作品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和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跨文化交流与传播
01
在东亚文化圈的影响
李白的诗歌作品在东亚文化圈中具有广泛的影响,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并
梦游历程
详细描绘诗人梦游天姥山 的所见所闻,展现奇幻、 壮丽的景象。
梦醒嗟叹
诗人从梦中惊醒,对梦境 进行回味和感慨,表达了 对现实的不满和追求自由 的愿望。
描绘手法和意境表现
夸张手法
李白运用夸张手法,将天 姥山描绘得高耸入云、气 势磅礴,增强了诗歌的艺 术感染力。
想象丰富
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构 造出奇幻、瑰丽的梦境, 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
王维山水田园诗风格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 诘,号摩诘居士。唐朝诗人、画
家。
王维是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 ,他的诗以清新淡远,自然脱俗 的风格,创造出一种“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的意境。
王维的代表作品有《山居秋暝》 、《鹿柴》、《送元二使安西》
等。
唐代诗歌发展脉络
8.1《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共48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
![8.1《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共48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https://img.taocdn.com/s3/m/10d912d2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c8.png)
翻译第二节
【译文】
夸张想象
(我)脚穿谢公游山时穿的木屐,亲
自攀登直入云霄的天梯(高峻陡峭的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意。境千:壮观 山路)。在半山腰就看见从海上升起 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神已奇 的太阳,在山顶上可以听到天鸡啼鸣。 暝⑤ 。熊咆龙吟殷⑥岩泉,栗 无数山岩重叠,道路曲折回旋,没有 ⑦深林兮惊⑧层巅。云青青兮欲 一定(的方向)。(由于)迷恋奇花,
意象与意境区别
2.范围不同
意象往往可以用数量的多少来统计,属于个体观念;而意境则是 一个整体观念。如毛泽东《沁园春?长沙》:“看万山红遍,层林 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 自由。”有着多种意象:山、林、江、舸、鹰、鱼,达6种之多。 但是作为意境,却只有一项,诗人通过这些意象创造出了一幅绚 丽夺目、生机勃勃的秋景图。那浓重的色彩,那争竞的场面,那 搏击的气势,那轻翔的自由,在读者的心中已经合成了一幅完整 的图画,带给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已经远远超出了那6种意象所表现 的范畴。
茫②信难求,越人语③天姥, 航海的人谈起瀛洲,大海波涛渺茫实在
云霞明灭④或可睹。天姥连 不易寻求;吴越一带的人谈起天姥山,
天向天横⑤,势拔⑥五岳掩 云霞忽明忽暗(天姥山)有时可以看到。
赤城。天台⑦四万八千丈, 天姥山仿佛连接着天遮断了天空,(它)
对此欲倒东南倾。
山势高过五岳,遮蔽了赤城山。天台山
虽高一万八千丈,对着这天姥山,(却
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 下扬洲。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首诗有一系列单 个的意象,黄鹤楼、烟花、孤帆、长江等,这些意象组合起来, 便成了一幅藏情于景的逼真画面,虽不言情,但情藏景中,往往 更显情深意浓。诗中没有直抒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眷恋,而是通过 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久伫江边若有所失的诗人形象,表达得情 深意挚,表面上这首诗句句是写景,实际上却句句都在抒情,真 是一切景语皆情语。
《梦游天姥吟留别》ppt课件14张
![《梦游天姥吟留别》ppt课件14张](https://img.taocdn.com/s3/m/290d71ff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1b.png)
梳理诗歌结构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 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这一段交代了什么?为什么写梦游天姥要先谈瀛洲?这一段用了什 么修辞手法?
交代了诗人梦游的原因。 ①以虚衬实(反衬)。“烟涛微茫”的瀛洲与“云霞明灭”的天姥同样 神秘而又美妙。然而瀛洲的“信难求”让人怯步,而天姥的“或可睹”则成 了一种强烈的诱惑。如此以瀛洲陪衬天姥,以虚衬实,不仅给天姥山蒙上了 一层神秘美妙的面纱,而且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头。 ②夸张。“横”“拔”“掩”三个动词描绘了天姥山拔地参天、横空出 世的雄伟气势,为下文梦游做了铺垫。 ③衬托(正衬)。用五岳、赤城山、天台山衬托天姥山,突出天姥山的 高大雄伟。
这就是李白,有着儒家兼济天下的壮 志,即使在遭遇了排挤和流放,也矢志不 渝。梦是他壮志难酬时的安魂曲,是他怀 才不遇时的精神家园,他的骑鹿远游里深 藏的是对现实的不满,对权贵的不屑,对 自由的追求。
梦因
听人语,或可睹
心驰神往
梦
梦游
向往自由
痛苦惆怅
梦醒 感叹时光,追求自由,不事权贵
赏析写作特色
这首诗有什么写作特色?
1、构思奇特。全诗以游仙为构思的出发点,借天姥山的高 峻和有关传说,虚构出一个与黑暗的现实社会形成鲜明对照 的神仙世界,以此表达诗人对自由、光明的渴望与追求,同 时也写出他不满现实、不趋炎附势、蔑视权贵的反抗精神。 2、想象丰富。神话传说和对自然山川的真实体验融合在一 起,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夸张,充分体现了李白诗歌的浪 漫主义风格。 3、语言灵活。形式错落,富有节奏感,兼用长短句,打破 “七言”的束缚。
登山之景 雄奇壮观 流连忘返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8.1《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共19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
![8.1《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共19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https://img.taocdn.com/s3/m/bed0487f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83.png)
2.从全诗来看,李白真的厌弃官场和朝廷吗? 从你查找的资料看,你觉得李白蔑视的“权贵” 是哪些人?
李白进京之初得到很多权贵朋友的帮助,李白并不蔑视他们。从梦 境中可以看出,他对仙人不但没有蔑视,相反充满了艳羡之情。所 以,李白蔑视的只不过是朝廷中的几个奸佞小人,他对朝廷、对仕 途并没有厌弃。
总结
第五个表情:惊诧、艳羡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 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 麻。 “日月照耀金银台”,这个神奇地仙府里地楼台都是金银做的,金 碧辉煌,美轮美奂;“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这 里的仙人用彩虹做衣裳,用风当马,用老虎弹瑟,用鸾鸟拉车,这 些无不让作者感到惊异,这样奇异的世界和光彩照人的仙人生活也 让作者不由自主地羡慕和神往。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导入
李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仗剑天涯、云游四方的人 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欢交友的侠士 放荡不羁、特立独行、蔑视权贵的风流名士
学习任务一
从听闻天姥山到梦游天姥山结束,李白大致经历了怎样的心 理变化?请你以简笔画的形式绘制李白梦游天姥山的“表情包”, 并附简要说明。
2.对比李白天宝年间的人生轨迹与 梦游天姥山的“心理变化轨迹图”。
从轨迹图可以看出,李白在梦游天姥山 时的心情并非完全是愉悦、欢快的,这 个梦境也并非完全是自由、美好、光明 的。梦游时,作者的心理有一个变化过 程,而这个变化过程与其两年的长安仕 途生活有着非常惊人的相似之处:
对天姥山的仰慕——奉诏入京前对朝廷的渴望
1.学生展示查找的资料
李白早年有济世的抱负,但不屑科举登上仕途。 因此,他漫游全国各地,结交名流,以此广造声 誉;唐玄宗天宝元年,李白在朋友贺知章以及玉 真公主的推荐下,进入朝廷,供奉翰林;唐玄宗 天宝三年,李白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被赐金 放还。第二年他即将离开东鲁南游吴越时,写下 这首诗,留给东鲁的朋友,所以也题作“梦游天 姥山别东鲁诸公”。
《梦游天姥吟留别》优秀ppt课件
![《梦游天姥吟留别》优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84bafa5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73.png)
布置作业及预习任务
背诵《梦游天姥吟留别》全诗, 理解诗歌情感和意境
搜集相关资料,了解李白其他作 品及时代背景等元素
预习下一课内容,做好笔记和思 考问题
THANKS
感谢观看
格。
诗中运用了大量的夸张、想象和 象征手法,表现出强烈的个性和
情感。
诗歌语言流畅自然,韵律悠扬, 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02
诗歌内容解析与赏析
全文概述及结构划分
引言部分
简要介绍诗人李白及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
创作背景。
梦境描绘
详细描绘诗人梦中的天 姥山景象,展现神秘、
壮美的自然风光。
情感抒发
表达诗人对现实世界的 无奈与对理想境界的向
• 游仙诗的特点:游仙诗通常描绘仙人、仙境和游仙活动,表达对长生现实社会的不满和逃 避现实的情感。
• 游仙诗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游仙诗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重要题材 之一,它不仅丰富了古代诗歌的内容和艺术表现形式,同时也反映了古代人民 对长生不老、自由无拘的向往和追求。游仙诗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来源。
中唐时期
在中唐时期,诗人各有成就。但成绩最卓著的要数白居易,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 合为事而作”的进步理论主张。
中国古代文学中“游仙”题材探讨
• 游仙诗的起源:游仙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特殊题材,起源于汉代乐府中的 《郊祀歌》和《仙人篇》。
• 游仙诗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游仙诗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许多优 秀的作品和代表诗人,如曹植、郭璞等。
往。
结尾部分
诗人告别梦境,回到现 实,留下无尽的遐想。
重点句子解读与赏析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梦游天姥吟留别》 (共51张) 课件
![《梦游天姥吟留别》 (共51张)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574e09a5f0e7cd1842536f7.png)
意境(山上): 壮美雄奇
感情: 流连忘返
熊咆龙吟殷岩泉, 栗深林兮惊层巅。
夸张
意境(山上): 壮美雄奇
殷:动词,震响。“殷岩泉”为主谓倒置句,
即“岩泉殷”。 栗:使……战栗,形容词作使动词。 惊:使……震惊,形容词作使动词。
青青: 黑沉沉的。 澹澹: 水波摇动的样子。
蓄势
云青青兮欲雨, 水澹澹兮生烟。
事件
表现手法
梦 世事痛苦
游 之
追求乐土 及时行乐
直抒胸臆
吟 蔑视权贵
思想 情感
憎恨现实 敢于反抗 豪迈气概
本文主旨
• 梦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 • 写仙境的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写
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 暗现实的厌恶。
梦境
游 神奇壮丽 和穆陆离
洞天仙境
魂归枕席
着屐登山 壮美雄奇
随后又同游梁、宋故地,这时高适也赶来 相会,三人一同往山东游览,到兖(yǎn)州 不久,杜甫西入长安,李白离家南下准备 再游吴越故地时写下《梦游天姥吟留别》, 留赠给友人,借以排谴内心的悲愤。
这首诗诚挚地向亲友们表明了自己蔑视 权贵,傲岸不屈,与宫廷生活彻底绝裂的 态度。表现他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理想 世界的追求。
当时的最高封建统治集团昏庸腐败,李
白“粪土王侯”不甘趋炎附势,又因醉中 命唐玄宗的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了权贵, 便遭到高力士等人的排挤、谗毁,不到三 年 (公元744年)唐玄宗以“赐金还乡”为 名,把他体面地赶出了京城长安。他那由 布衣而卿相的梦幻从此完全破灭。
冷酷的现实粉碎了他不切实际的幻想。
李白在极度悲愤惆怅的心情下,离开了京 城,重新继续他的漫游生活。李白离开长 安后,先到洛阳与杜甫相会,结下友谊。
《梦游天姥吟留别》PPT课件
![《梦游天姥吟留别》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e264659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0e.png)
04
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生 动的描绘,展现出浓郁 的浪漫主义色彩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01
02
03
04
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长篇古诗
诗中描绘了庐山的壮美景色, 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向
往
通过与卢侍御的对话,抒发了 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和对友谊的
珍视
展现了李白诗歌的独特风格和 深厚内涵
《夜泊牛渚怀古》
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代表作
虽然人生短暂且充满挑战,但诗人倡导一种积极面对人生的态度,即 珍惜当下、追求真理、努力实现自我价值。
对时代精神反映
对封建礼教的批判 诗人通过梦游的形式,逃避现实世界的封建礼教束缚,表 达了对封建礼教的批判和不满。
追求个性解放的精神
在诗中,诗人追求个性解放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反映了当 时社会思潮中追求个性解放的精神。
诗歌体裁与风格特点
诗歌体裁
古体诗,属于长篇叙事诗。
风格特点
李白的诗歌风格独特,以豪放、奔放著称。本诗在表现手法上采用了浪漫主义 的创作方法,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天姥山的壮美和神秘。同 时,诗歌语言简练、生动,富有音乐美感和感染力。
02
诗歌内容解读与赏析
全文概述及结构分析
梦游天姥山的奇幻之旅
《梦游天姥吟留别》ppt课 件
目录
• 作品背景与作者简介 • 诗歌内容解读与赏析 • 艺术特色探讨 • 思想内涵与价值观念挖掘 • 知识拓展:唐代其他类似作品欣赏 • 跨文化对比:东西方浪漫主义诗歌比较 • 课堂互动环(701年-762 年),字太白,号青 莲居士,唐代著名诗 人。
通过古今对比,抒发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历史 的思考
诗中描绘了牛渚夜景的清幽和历史的沧桑,表达了作者 的怀古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迷离恍惚,灿烂 辉煌的神仙世界
前者是昏暗恍惚的色彩和惊天动 地的声响,后者是一片光辉灿烂, 壮丽非凡。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 日月照耀金银台。
栗深林兮惊层巅
阴森恐怖
列缺霹雳
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 云境达到高潮
• 作者在梦境中,表现了一个自由、快乐 的极乐世界,与现实的丑恶形成鲜明对比。 作者因为在现实中不愿对权贵卑躬屈膝, 而受排挤,通过梦境,表现了他追求自由, 对现实感到失望的思想感情。
作者为何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写 梦境呢?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由于在现实中,总是充满着罪恶 与黑暗,所以作者极力营造一个 美好的、理想的世界,表达对自 由世界的向往,并沉迷于其中。 写仙境的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 丑恶,对神仙生活的向往是对现 实社会的厌恶
失烟霞
内容
事件
意境特点
表现手法
思想情感 直抒胸臆
世事痛苦(及时行乐)
梦游之吟
追求乐土 蔑视权贵(憎恨现实、敢于反抗)
豪迈气概
主题
课堂小结
一、写作思路 梦游之由——梦游之景——梦游之吟 二、主题 本诗描写作者自身对梦境中天姥仙境美景的向往,表 现了作者憎恶现实、蔑视权贵、敢于反抗的斗争精神和向 往自由、追求乐土的美好愿望。 (一)提取意象 三、意境赏析法 (二)分析特点 (三)整体感悟
梦境
游
洞天仙境
奇特美妙 追求乐土 魂归枕席
壮美雄奇 流连忘返 着屐登山
魂飞剡溪
天 姥 仙 境
卒章显志
憎恨现实 痛苦惆怅
梦
现实
凄清幽静 心驰神往
不事权贵
吟
现实
Ⅰ、写作思路
导读:
1、诗人为何要写《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 提示:留别。借“梦游天姥”抒发感慨,向东鲁朋友及自 己 人生过去告别,以诗明志。 2、请找出诗歌中关键性的过渡性语句。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 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 访名山。
这种对人生的伤感情绪和逃避现实的态 度,表现了李白思想当中消极的一面。
是诗人的心声.诗人蔑视权 贵和追求个性自由的精神 在此体现。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作者所描绘的梦境与它所表达的 思想感情有何联系?
清清的溪水荡漾,岸 边的猿猴发出凄清的 啼叫。
山景色优美
谢公宿处今尚在, 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 身登青云梯。
梦境展开、幻想 加浓
半壁见海日, 空中闻天鸡。
半壁见海日
壮美
千岩万转路不定, 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 栗深林兮惊层巅。
岩 泉 龙 吟
镜湖渔歌
天姥日出
云青青兮欲雨, 水澹澹兮生烟.
GOODBYE GOODBYE
梦中仙境
神奇壮美
辉煌绚丽
诗人花了如此多的笔 墨描写梦中之境,有 什么作用? 1、分析梦境 2、谈作用
忽然心惊梦醒,一声长叹,枕席依旧,刚才梦 中所见的烟霞云雾却消失了。
心惊梦醒,一声长叹, 梦境收住,心中失落
有人生如梦的消极情绪,
忽魂悸以魄动, 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 失向来之烟霞。
古人说:诗言志 这首诗表现诗人怎样 的思想感情?
瀛洲
虚 海客谈瀛洲, 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 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山 实
天姥连天向天横, 势拔五岳掩赤城。
夸张和幻想写出天姥 山的高大
天台一万八千丈, 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 一夜飞度镜湖月。 一夜之间就飞过了洒满 湖月照我影,
月光的镜湖。
送我至剡溪。
点明了“梦游”。浪漫之 笔
作者简介:
李白早年就有济世的抱负,但不屑于经由科举登上仕途, 而希望由布衣一跃而为卿相。因此他漫游全国各地,结交名 流,以此广造声誉。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白的朋友 道士吴筠向玄宗推荐李白,玄宗于是召他到长安来。李白对 这次长安之行抱有很大的希望,在给妻子的留别诗《别内赴 征》中写道:“归时倘佩黄金印,莫见苏秦不下机。” 李白初到长安,也曾有过短暂的得意,但他一身傲 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醉中命玄宗的宠臣高力士脱 靴,得罪了权贵。连玄宗也对他不满。他在长安住了一年多, 就被赐金放还,他那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从此完全破灭。 李白离开长安后,先到洛阳与杜甫相会,结下友谊。 随后又同游梁、宗故地,这时高适也赶来相会,三人一同往 山东游览,到兖州不久,杜甫西入长安,李白南下吴、越故 地。这首诗就是他行前写的。
表现手法
思想情感
湖月 (镜湖) 魂飞剡溪
渌水
清猿
(剡溪)
凄清幽静 心驰神往
梦游之景 (一)
着屐登山
云梯 :青云
海日:半壁见 天鸡:空中闻
夸张、比喻
叠岩:万转不定 壮美雄奇 流连忘返 花石:迷、倚
岩泉:熊咆龙吟
内容
事件
意境特点
洞天雷 :霹雳
表现手法
思想情感
想象夸张
梦游之景 (二)
洞天门 :石扉 洞天仙境 洞天境 日月照 神奇壮丽 向往自由 金银台 和穆陆离 追求乐土 浪漫主义 霓衣风马 洞天仙 虎瑟鸾车 天马行空 麻列纷下 想落山外 魂魄动 魂归枕席 起长嗟 憎恨现实 惟枕席 痛苦惆怅
由现实转入梦境: “我欲因之梦吴越”。
由梦境转入现实: “忽魂悸以魄动……失向来之烟霞”。
3、全诗三节各写何内容?归纳层意。
一、梦游之
由(起)—— 叙述 景(见)—— 描写
吟(叹)—— 议论、抒情
思 路
二、梦游之
三、梦游之
Ⅱ、意境赏析
诗歌记述了哪些事?
描写了哪些意象?
思考
意境有何特点? 运用了何种写作手法? 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Ⅱ、意境赏析
诗歌记述了哪些事?
描写了哪些意象?
思考
意境有何特点? 运用了何种写作手法? 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内容
事件
意境特点
表现手法
思想情感
瀛洲难求
烟涛微茫 向天横-苍天 拔五岳-五岳
对比、夸张、衬托 联想对比、以虚衬实
梦游之由
天姥可睹
峻拔雄伟
掩赤城-赤城 倾天台-天台
热情向往
内容
事件
意境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