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生长与繁殖衡量微生物生长的指标 (1)群体的重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微生物纯培养群体生长规律
二、细菌分批培养群体生长规律
稳定期(最高生长量期)
特 点: 1、细菌数量增加率为0。 2、部分细菌大量积累代谢产物。
最高生长量期
细菌数量增加率为0的原因?
第二节 微生物纯培养群体生长规律
二、细菌分批培养群体生长规律
衰亡期 特 点:菌体活性降低、大量死亡; 细胞畸变、自溶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梯度稀释过程 倾注 涂布
第一节 微生物纯培养
二、微生物纯培养技术
稀释平板分离法使用过程中的几个问题 1) 梯度稀释度的确定: 需分离微生物在样品中的数量
2) 选择菌落接种的依据:
a、菌落特征; b、菌体的特征 3) 微生物纯培养的标准: 菌落特征一致性 4) 操作要点: 无菌操作
微生物生长的指标 (生物量的测定)
细胞群体数量的增加 细胞群体总重量增加
从群体水平上衡量 (间接的测定方法)
第二节 微生物纯培养群体生长规律
一、微生物生长量的测定
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微生物数量的测定 微生物生长量的测定
稀释平板计数法
最大概率法 比浊法
称重法
微生物重量的测定 含N量测定法 DNA含量测定法 ATP含量测定法
三、连续培养
以一定流速输入新鲜培养液并流出培养物,确保流出的老菌数等于新
增殖数,使培养保持对数生长的过程。
优 点:一定生理状态实验材料 提高工业生产效益
第二节 微生物纯培养群体生长规律
三、连续培养
恒浊培养 保持细菌培养液浊度
恒化培养
保持细菌培养液营养物质浓度
第二节 微生物纯培养群体生长规律
分批培养与连续培养特征的比较 不同点:分批培养:经历四个时期 连续培养:理论上,对数生长期
微生物的生长温度类型
中 温 型 高 温 型 高温:蛋白质变性 酶失活 核糖体解体
温度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致死时间、致死温度 低温:酶活性下降、新陈代谢缓慢
第二节 微生物的生活环境
一、温度
2、高温灭菌 干热灭菌:干燥条件,160℃维持1-2h。 高压蒸汽灭菌法:密闭条件下,水加热蒸发形成高压 的同时产生高温。利用高温杀死菌。
胡健 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Email:huj@yzu.edu.cn
第七章 微生物生长与生活环境


微生物生长与繁殖 衡量微生物生长的指标
(1)群体的重量 (2)群体的数量
群体水平
第七章 微生物生长与生活环境
第一节 微生物纯培养 第二节 微生物纯培养群体生长规律 第三节 微生物的生活环境
第一节 微生物纯培养
第一节 微生物纯培养
二、微生物纯培养技术
2、单细胞挑取法: 从待分离材料中挑取 一个细胞来培养,从而获 得纯培养的过程。
第一节 微生物纯培养
二、微生物纯培养技术
3、平皿划线法 (P139图7-4) 用接种环沾少许待分离的材料,在培养基表面进行多次平行划线,使微 生物细胞分开生长以获得微生物纯培养的过程。
好气性微生物 兼性厌气微生物 Eh>0.1V,而以0.3-0.4v为宜 Eh<0.1V行厌气性呼吸 Eh>0.1v行好气呼吸
厌气性微生物
Eh值—0.1V以下
第二节 微生物的生活环境
三、水分
1、水分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细菌最适水的活度值:0.93-0.99 酵母菌最适水的活度值:0.88-0.91
霉菌最适水的活度值: 0.80
第二节 微生物纯培养群体生长规律
二、细菌分批培养群体生长规律
根据细菌生长繁殖速率将生长曲线分四个阶段: 缓慢期 对数期 稳定期 衰亡期
第二节 微生物纯培养群体生长规律
二、细菌分批培养群体生长规律
缓慢期(延迟期、滞留适应期) 特 点:分裂迟缓、代谢活跃。
产生原因: (1)接种时的机械损伤引 (2) 细胞分裂必需因子的缺乏
水的活度小于0.60-0.70时 休眠、部分出现细胞脱水、蛋白质变性(多数微生物) 2、应用:干燥法保存物品 食品的冷冻干燥
第二节 微生物的生活环境
三、辐 射
辐射:能量通过空间传递的一种物理现象。 1、可见光:(400nm—800nm) 对微生物的作用:
(1)能源
(2)刺激担子菌子实体形成 (3)光氧化作用。
一、微生物纯培养的概念 实验室条件下, 由一个微生物细胞或一种细胞群繁殖得到的后代。
第一节 微生物纯培养
二、微生物纯培养技术
纯培养基本步骤:
(1) (2)
分 培
离 养
稀释平皿法
纯培养方法
划线法
单细胞挑取法
第一节 微生物纯培养
二、微生物纯培养技术
1、稀释平板分离法:倾注平板法和涂布平板法。 基本过程:(1)梯度稀释过程;(2)分离培养过程
10-3
10-4
10-5
10-6
第二节 微生物纯培养群体生长规律
一、微生物生长量的测定
(一) 微生物数量的测定 3、比浊计数法 根据细菌悬浮液的吸光度测定其数量。 优点:简便,直接。
第二节 微生物纯培养群体生长规律
一、微生物生长量的测定
(二) 微生物重量的测定 1、称重法 用离心或过滤的方法将菌体从培养基中分离、冼净,称湿重或干重。 优 点:简单可靠。 在活性污泥法中采用的指标: (1)混合液悬浮固体(MLSS)(粗放测定)
漂白粉[Ca(OCl)2]及氯气 :产生次氯酸盐和原子氧;
碘:与酶分子中的酪氨酸结合。
第二节 微生物的生活环境
四、化学药物
5、表面活性剂(新洁尔灭、消毒宁等) 具有降低表面张力效应的物质。 杀菌机理:影响细胞生长、分裂 6、化学治疗剂 直接干扰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并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的化学药物。 (选择性的杀菌或抑菌)
3、无菌操作
第一节 微生物纯培养
四、纯培养的保存与复壮
(二)纯培养的衰退与复壮
衰退的表现:生长缓慢 优良性状的丧失 抗逆性下降 衰退的原因:衰老、变异


狭义(被动) 广义(主动)
复壮方法:选 汰 衰退的预防:控制继代频率 创造良好的培养条件 采取有效的保存方式
优 劣
第二节 微生物纯培养群体生长规律
相同点:群体培养特征
第二节 微生物纯培养群体生长规律
三、同步培养
通过诱导或选择,使所有细胞处于同一生长阶段。
获得同步培养的方法 1、诱导法:控制温度、培养基成分等
低于适温度
适温培养
2、选择法:滤膜过滤
硝酸纤维薄膜法
第二节 微生物纯培养群体生长规律
三、同步培养
同步培养生长曲线特点
群体生长是一次性跳跃过程
革兰氏染色不稳定
衰亡期
第二节 微生物纯培养群体生长规律
二、细菌分批培养群体生长规律


对数生长期 对数生长期 对数生长期
什么时期细菌细胞生长速度最快
什么时期世代时间短而稳定
什么时期细菌细胞代谢活性最强
什么时候细菌细胞总数最多
什么时期菌体代谢产物最多
最高生长量 最高生长量
第二节 微生物纯培养群体生长规律
高温灭菌
湿热灭菌
间歇灭菌法:100℃,30-60min 冷却,37℃培养1d
反复三次
巴斯德消毒法:采用60-70℃的温度处理15-30min 的消毒方法。
第二节 微生物的生活环境
一、温度
3、低温保藏 菌种保存(试管斜面或孢子砂土管)
特例:流感杆菌、脑膜炎球菌
食品保藏
第二节 微生物的生活环境
二、氧化还原电位(Eh)
维持的代数1-2代(?)
第三节 微生物的生活环境
形态 环境条件一定范围的变化,影响
生理
生长 繁殖
极端环境条件对微生物的影响
死 亡
温度 O2 氧化还原电位
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主要环境因子
水分 辐射 化学药物
pH
第三节 微生物的生活环境
一、温度
1、温度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最低生长温度 微生物的三种基本温度 最高生长温度 最适生长温度 低 温 型
对数生长期
第二节 微生物纯培养群体生长规律
二、细菌分批培养群体生长规律
对数期(指数生长期)
Nt=2n N0 n=3.33(lgNt-lgN0) G=t/n=0.301t/(lgNt-lgN0)
n——繁殖代数 见教材P93
对数生长期
G——世代时(每繁殖一代所需的时间)
N0——对数生长期开始微生物数量 Nt——对数生长期经过时间t后微生物数量
代谢活性法
第二节 微生物纯培养群体生长规律
一、微生物生长量的测定
(一) 微生物数量的测定 1、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使用细菌计数板或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
优点:操作简便,计数直观。
第二节 微生物纯培养群体生长规律
一、微生物生长量的测定
(一) 微生物数量的测定 2、稀释平板计数法 对样品稀释培养,据形成的菌落数计数。 优点:传统计数方法。对设备要求不高。
光氧化作用:有氧条件下,光线被细胞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内色素吸收,使酶或其它敏感成分失活 引起的微生物死亡。
第二节 微生物的生活环境
三、辐 射
2、紫外线: 杀菌波长范围:240—300nm 杀菌力最强范围: 255—265nm 紫外线杀菌特点: 穿透力弱,用作表面消毒或空气灭菌
第二节 微生物的生活环境
三、辐 射
3、电离辐射 (X射线、γ射线等) 高能电磁波照射后发生的电离作用。 电离辐射对微生物的作用: 低剂量(500伦琴):促进生长、诱发变异 高剂量(10万伦琴):杀菌作用 实际应用: 粮食、果蔬、畜禽产品、饮料以及卫生材料杀菌处理
第二节 微生物的生活环境
四、化学药物
1、重金属盐类 杀菌机理: 与带阴电荷的菌体蛋白质结合使其变性 (Hg、Ag盐,与细菌酶蛋白的巯基结合) 2、有机化合物(酚、醇、醛) 杀菌机理: 损伤细胞壁和膜 抑制酶系统(脱氢酶、氧化酶等); 蛋白质变性
第二节 微生物的生活环境
四、化学药物
3、氧化剂(高锰酸钾、过氧化氢、过氧乙酸) 杀菌机理: 使蛋白质巯基氧化(成二硫基) 2R—SH+2X 4、卤素(Cl、I常见) 杀菌机理: R—S—S—R+2XH
滞留适应期
第二节 微生物纯培养群体生长规律
二、细菌分批培养群体生长规律
缓慢期(延迟期、滞留适应期) 影响滞留适应期长短的因素 1、培养基成分 2、接种物菌龄 3、接种量 4、菌株的遗传性
滞留适应期
研究滞留适期长短的意义?
第二节 微生物纯培养群体生长规律
二、细菌分批培养群体生长规律
对数期(指数生长期) 特点: (1)代谢活性强 (2)世代时短而稳定
第一节 微生物纯培养
三、目标微生物纯培养筛选的基本思路
1、待分离样品的确定
2、培养基的选择
3、纯化过程环境条件的控制
(温度、空气、PH、抑制剂)
(P138-141)
第一节 微生物纯培养
四、纯培养的保存与复壮
(一)纯培养的保存 试管斜面培养基低温、干燥、隔绝空气 保存过程的注意点:防止杂菌污染。
1、灭菌彻底 2、棉塞大小要合适
杀菌机理: 抑制叶酸合成
抑制肽聚糖合成 抑制蛋白质合成
如:磺胺类药物等。
如:青霉素,万古霉素等。 如:链霉素,红霉素、四环素、氯霉素等
原理:(1)微生物蛋白质含量稳定
(2)氮是蛋白质的稳定成分 (蛋白质量=6.25×总含N量) 优点:测定准确。
第二节 微生物纯培养群体生长规律
二、细菌分批培养群体生长规律
分批培养:将少量的细菌接种到一定体积的液体培养基中,在适宜的条件 下培养,最后一次性收获的过程。
生长曲线:细菌在新的适宜的环境中生长、 繁殖、衰老、死亡的动态变化。
污泥—干燥----称重(W1)
(2)挥发性悬浮固体(MLVSS)(相对准确) 上述已称重污泥-----马福炉(500度2小时)----冷却---称重(W2)
第二节 微生物纯培养群体生长规律
一、微生物生长量的测定
(二) 微生物重量的测定 2、含氮量测定法 根据样品中菌体蛋白质含量计算微生物重量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