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地区地质
乌海深度解析
乌海深度解析《乌海深度解析》乌海,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是中国重要的资源城市之一。
虽然乌海地处内陆,但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条件,使得这座城市具备了独特的发展优势和潜力。
本文将深入解析乌海市的经济发展、自然资源、旅游业和文化特色等方面。
首先,乌海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其主要包括煤炭、盐、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资源。
其中,煤炭资源是乌海市的重要支柱产业,乌海每年开采的煤炭量居全国前列。
此外,乌海还有大量的盐矿资源,是中国重要的盐业基地之一。
这些丰富的自然资源为乌海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基础。
其次,乌海市经济发展迅猛。
近年来,乌海市积极推进城市转型发展,加大了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
乌海市的经济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从传统的资源型经济向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业转型。
乌海市成功从传统的矿产经济转变为现代化的资源加工和能源开发利用中心,形成了以钢铁、有色金属、炼油等为主导的多元化工业体系。
乌海市还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其中最著名的是胡尔济国家海洋公园,这里风景秀丽,水天一色,是海洋文化的重要代表。
此外,乌海市还有乌海湿地公园、黄河湿地公园等自然保护区,以及巴彦淖尔草原等壮丽的自然景观。
乌海市的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吸引了大量的中外游客前来观光度假。
乌海市也拥有独特的多元文化。
乌海市是海南蒙古族自治县的主要城市,蒙古族和汉族在这里共同生活并形成了多元文化。
乌海市大力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举办了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包括蒙古文化艺术展、民族歌舞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文化爱好者。
总的来说,乌海市是一座富含自然资源和充满发展潜力的城市。
它的经济发展迅猛,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多元。
通过深入了解乌海市的经济、自然资源、旅游和文化特色,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这座城市,并发现其宝藏的潜力和机遇。
《乌海深度解析》为我们揭示了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和未来发展的前景。
乌海地区地质灾害成因剖析及防治对策
辫 、
j
L
,
;
、 l
,
乌 海 市 地 处 乌 兰 布 和 、 乌 素 、 布 其 三 2 2 矿 渣 泥 石 流 毛 库 .
大 沙漠 包 围之 中 , 河流 域 上 游下 段 ; 黄 地跨 鄂
主 要 由 于 在 切 割 较 深 的 沟 谷 上 游 采 矿 产
尔 多斯地块 西缘 , 藏着丰 富 的矿 产资源 。乌 生 的废 石 就 地 乱堆 乱 放 , 矿 时 流 下 的尾 砂 , 蕴 选 海市 是 内蒙 古 自治 区一个典 型 的矿 业城市 ,5 经 暴 雨 冲 刷 引 发 泥 石 流 灾 害 。 2 年 的矿 业 开发 为 国家和 自治 区的 国 民经 济建 2 3 采 矿 地 面 塌 陷 . 设 做 出过 重大 贡 献 , 但是 在 开发 矿 业 的 同 时 , 主要 由于地 下矿体 被 采空 , 或者 矿 山排水 也 相应地 带来 不少地 质灾 害 问题 , 给全市 的人 抽 水 , 当 地 地 下 水 位 大 幅 下 降 , 而 形 成 地 使 从 民群众造成 了生命财 产 的损失 , 在一定 程度 表 塌陷或 者塌 洞 等地质 灾 害 。 并
维普资讯
ZO O Z年 第 2 期
l
I t
i i 、 、
5
i
、}
j
} }
{ l
l l l l
{ ≤ { {
_
}
j
l
,
i { !
|
≯
{ 3
l
》
囊
口 丁 志 平 张卫 东 王 子鹏
19 8年 黄河化 工 集 团煤矿 因泥 石流 冲人 9
乌海市地理环境资料
乌海市能源发展现状一,内蒙古地区的能源状况(一)内蒙古地区的能源现状内蒙古是我国设立的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地处我国北部边疆,横跨东北,华北,西北,毗邻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
宁夏八个省区,中东部地区处于环渤海(京,津,唐)经济圈,西部地区处于呼(市),包(头),银(川),兰(州)经济带,蒙东地区属于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圈,区位优势明显,内蒙古资源密集,全区土地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人口密度20人/每平方公里,为全国人口密度的15%,内蒙古有森林3.1亿亩,草原13亿亩,耕地1.1亿亩,森林草原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均居全国第一位,矿产资源也十分丰富,特别是稀土、煤炭、天然气资源储量大,分布集中,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能源是内蒙古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及其重要的物质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能源工业逐步形成了以大中型企业为骨干、门类比较齐全、结构比较合理、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能源工业经济体系。
随着近年来内蒙古重点建设的西电东送、城乡电网改造、煤炭深加工和转换及出口煤基地、西气东输、新能源开发利用和热电联产六大能源工程的开展,能源工业正成为拉动自治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矿产资源:内蒙古自治区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的135种矿产资源中,探明储量83种,储量居全国第一的有5种,67种矿产保有量居全国前十位,内蒙古稀土资源储量占全国的85%,世界的50%,年均生产量为4万吨,占全国的60%以上,截止2007年6月底,内蒙古已查明和与查煤炭资源储量6583.40亿吨。
其中,422处煤炭产地的2892.64亿吨查明资源储量已进入全国矿产资源储量库。
贵金属矿产查明岩金资源储量106.769吨、银资源储量21344.79吨,煤炭和贵金属储量双双跃居全国第一位。
煤炭产业内蒙古自治区是全国煤炭资源大省和产煤大省,煤炭储量、产量、安全事故控制指标均位居全国第二。
目前,已建成的煤炭基地主要集中在鄂尔多斯、呼伦贝尔、赤峰市、乌海市和锡林郭勒盟,并且形成大、中、小相结合,以煤炭为主,包括地质勘探、设计、施工、机械制造、科研较完整的煤炭工业体系。
乌海地区地质灾害成因剖析
乌海地区地质灾害成因剖析作者:常宏来源:《西部资源》2012年第06期摘要:本文着重对乌海地区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黄河水患、土地沙漠化、土地盐渍化、水土流失、煤层自燃、透水、瓦斯爆炸十二种主要地质灾害的成因进行了剖析,介绍了致损情况,进而提出了应对措施。
关键词:地质环境地质灾害成因致损剖析1.问题的引出乌海市地处乌兰布和、毛乌素、库布其三大沙漠包围之中,黄河流域上游下段;地跨鄂尔多斯地块西缘,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
乌海市是内蒙古自治区一个典型的矿业城市,30多年的矿业开发为国家和自治区的国民经济建设做出过重大贡献,但是在开发矿业的同时,也相应地带来不少地质灾害问题,给全市的人民群众造成了生命财产的损失,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2.乌海市矿业开发诱发的主要地质灾害据调查,乌海市境内因矿业开发引发的主要地质灾害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煤层自燃、透水、瓦斯爆炸、黄河水患、黄河塌岸、沙漠化、水土流失等。
3.乌海市主要地质灾害成因剖析3.1崩塌、滑坡主要由于陟坡上的岩土体被直立裂缝分割后下部空虚,进而折断压碎局部滑移而脱离母体,造成崩陷。
有的则由于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受雨水、地下水及人工切坡等因素的影响,整体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引发滑坡。
据调查认为,根本原因是不规范地采石取土而造成。
3.2矿渣泥石流主要由于在切割较深的沟谷上游采矿产生的废石时就地乱堆乱放,选矿时流下的尾砂,经暴雨冲刷引发泥石流灾害。
进入汛期,一旦集中降雨,山洪从上而下一泻千里,矿区内堆放的掘井废弃物,煤泥之类被卷入水中,随波逐流,往往造成尾矿溃坝,导致下游严重的泥石流地质灾害,顷刻间毁坝、毁田、毁地、毁房、毁生命。
3.3采矿地面塌陷及地裂缝地下矿体被采出后,或者矿体水层被排出后,采空区周围岩体应有平衡状态发生改变,不可避免地会引起覆岩的变形、破坏和移动,这些采空区随时都可能冒落,产生地面沉降塌陷及地裂缝。
乌海石灰石矿调研报告
乌海石灰石矿调研报告乌海市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是一个拥有丰富石灰石矿资源的地区之一。
本报告旨在对乌海市的石灰石矿开发情况进行调研,并提供相关数据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该行业的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
一、背景信息:乌海市地处于中国北方,拥有丰富的石灰石矿资源。
石灰石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广泛应用于建筑、冶金、化工等行业。
乌海市的石灰石矿分布在多个区域,其中最主要的区域包括大连山、鄂尔多斯盆地和呼格吉尔特旗等地。
二、矿产概况:乌海市的石灰石矿资源丰富,矿床储量大。
据相关数据显示,乌海市的石灰石矿储量在全国居于前列。
其中,大连山地区石灰石矿储量估计在数亿吨以上。
此外,鄂尔多斯盆地和呼格吉尔特旗等地也拥有大量的石灰石矿储量。
三、开发现状:乌海市的石灰石矿开发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目前,有多家企业在该地区进行石灰石矿的采掘和加工。
这些企业多数专注于石灰石的开采和销售,少数企业还涉及石灰石制品的生产。
质量优秀的石灰石产品被广泛用于建筑、冶金和化工行业等。
四、市场前景:随着国家工业化的不断推进,石灰石的需求量逐渐增加。
加之石灰石在环保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乌海市的石灰石矿市场前景可观。
在当前环保政策趋严的背景下,具有较高品质的石灰石产品将更受市场追捧。
因此,乌海市的石灰石矿开发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潜力。
五、发展建议:为了更好地发展乌海市的石灰石矿资源,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大对石灰石矿的勘探力度,完善矿产储量估计和探序定矿工作,确保矿产资源的准确掌握。
2. 引导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提高石灰石品质、降低生产成本,并提高石灰石的利用价值。
3. 增加石灰石制品的生产和加工工艺研究,提高产品附加值,拓宽市场销售渠道。
4. 引导企业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减少石灰石矿的环境污染,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六、总结:乌海市拥有丰富的石灰石矿资源,石灰石矿开发已取得一定成果。
市场需求的增加和环保政策的推进将进一步促进乌海市石灰石矿的发展。
内蒙古乌海市桌子山石灰岩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沟谷 中。
个岩性段 , 自下 而上为 : 岩段 ( 一 0r ) n 灰色 中一 厚层灰岩 、 白云质灰 岩 、 白云岩与灰一 灰白色石英岩互层 。据部分灰岩及 白云岩 一 般 含 C O 3 . 0 ,最 高 5 .8 , a 0 —5 % 4 38 %
千里 山岩群 , 主要分布在千里 山, 桌子 山区 中部及东南部 ;上元古界青 白口一 震旦系
岩浆岩有片麻状花 岗岩 、 晶岩 、 伟 辉绿 岩及石英脉 ,分布在千里 山及桌 子山 中部 及东南部 , 育在千里 山岩群变质岩 中 , 发 呈
3 .矿 区地质概况
色厚层 白云质灰岩 、石英砂岩夹灰绿 色页 岩。各层灰岩含硅 、 、 、 铝 镁 铁质均高 。白云 质灰岩含 M O一般低于 1 %,含 SO8 g 8 i 一 1 . %, F 98 含 e 一般 为 1 5 21%。工 8 0 . — .1 2
东、 西两侧 , 桌子山背斜东侧及卡布其 向斜 西翼 , 向西倾 的逆断层及正 断层 , 为 由于受
变 质石英砂 岩 , 层厚 4 一1 O 单 O 5 m不 等 , 上
的硅质原料 矿产 ;下层厚度较小 ,质量较 差, 工业 难于利用 。
中以北部采 台山 ,西 南部 骆驼山以东至黑
31矿 区地层 . 311上太古界千里 山岩群(r ) .. A3 q
M O 3 l%, g 一 2 最低 08 %,最高 1.3 .3 9 %, 9 SO 27 —82 %, i: . 9 . 7 高者 > %。 9 以顶部一层
乌海市海勃湾区地质灾害分布规律
乌海市海勃湾区地质灾害分布规律作者:林向芳辛彩娟侯晓敏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3年第22期[摘要]本文通过对乌海市海勃湾区的地形、地貌、地层、地质构造的分析,依据地质灾害理论和已发生的地质灾害,论证了该地区地质灾害存在的条件及类型,提出了地质灾害分布的规律。
[关键词]乌海地质灾害崩塌地面塌陷中图分类号:TP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2-0209-011、概述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政策的实施,地质灾害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地质灾害是地壳活动的反映。
地质灾害的形成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人类工程活动有着直接的关系。
乌海市海勃湾区,具备地质灾害发生的条件。
2、乌海市海勃湾区的地形海勃湾区地形是东高西低,高差很大。
东部为低中山及丘陵区,西部为黄河冲积平原,中部为山前倾斜平原。
西南部是岗德尔山,岗德尔山与东部桌子山之间的地带是山间洼地。
3、乌海市海勃湾区的地貌海勃湾区的地貌按其成因分为两类,为构造剥蚀地貌和堆积地貌;按其形态分为六类:低中山区、低山丘陵区、波状高平原区、山前倾斜平原、黄河冲积平原区,风积沙地。
详见乌海市海勃湾区地貌图。
4、乌海市海勃湾区的地层海勃湾区出露的地层:前震旦系、长城系、蓟县系、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侏罗系、白垩系、第三系、第四系。
(1)前震旦系、长城系、蓟县系、奥陶系主要分布于低中山区,岩性主要为花岗岩、石英砂岩、灰岩等。
(2)石炭系、二叠系、侏罗系主要分布于丘陵区,岩性主要为砂岩、页岩、泥岩等。
(3)白垩系主要分布于波状高平原。
(4)第三系、第四系主要分布于山前倾平原、黄河冲积平原及风积砂地。
5、乌海市海勃湾区的构造乌海市海勃湾区自古生代晚期至第四纪以来,构造活动频繁,根据各地质时期的构造形变特征,将本区构造划分为东西向构造,南北向构造。
详见地质构造略图。
东西向构造带分布在千里山、桌子山一带。
内蒙古乌海市海南区自然环境
内蒙古乌海市海南区自然环境地质简况:海南地区地层、岩性和古生物化石的遗存现象显示,今海南地区的地质发展过程是复杂多样的。
太古代,距今约17亿年,受吕梁运动影响,发生近东西向延展的强烈褶皱变动,伴之有岩浆活动,岩层深度变质。
元古代,距今约12.9亿年,岩石沉积分布在桌子山和甘德尔山。
这一时期地壳升降频繁,海相沉积不稳定,地层有缺失现象,其岩浆活动及岩石变质都较弱。
古生代,距今5.7~2.2亿年,这是今海南地区地质形成的重要时期。
在早寒武纪晚期,地壳下降,海水广泛入浸,海中无脊椎动物活跃,以三叶虫为盛。
沉积中白云岩和白云质灰岩较多。
寒武纪末期、地壳普遍上升,造成沉积间断,直至中奥陶纪才又下降,沉积了较厚约石灰岩,含有笔石化石。
自中奥陶纪沉积后,该区同整个华北地区一样,受加里东运动影响,处于大区域整体上升剥蚀阶段。
使上奥陶统、志留系、泥盆系和下石炭统全部缺失,从中石炭纪开始,地壳又下降,海水从西南向东北方向浸入,形成大片湿地和沼泽。
气候温暖湿润,植物繁茂,森林覆盖大地。
其中以鳞木、封印木和羊齿植物最为旺盛。
至二叠纪出现松柏、银杏和苏铁植物,从而造就了石炭二叠系海陆交互相地层中丰厚的煤炭资源。
中生代,距今约2.2亿~7000万年。
受印支运动影响,三叠纪之初,地壳缓慢上升,桌子山、甘德尔山隆起,鄂尔多斯台地相对下降。
随之又出现强烈的燕山运动,地壳大幅度不均匀升降,致使沉积很薄的三叠系和白垩系地层被蚀,侏罗系地层缺失。
并且发生了较显著的褶皱和断裂变动。
新生代,距今约7000万~100万年。
受喜马拉雅运动影响,此时,今海南地区升降差异很大。
第三纪渐新世刚有沉积,晚期地壳复又上升,导致中新统缺失。
在上新统与更新统之间,再次经历了一次较强的造陆运动,使近东西向的正断层广泛发育。
同时,黄河地堑式断陷开始强烈下降,接受陆相碎屑沉积,到全新世,今海南地区地壳活动趋于相对稳定,形成与今相似的地理环境和地形、地貌。
地层:海南地区地层,属西北区域地层表所划分的华北地层区陕甘宁边缘分区的贺兰山小区。
乌海地质环境特征
乌海地质环境特征乌海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是一个以煤炭、盐化工和渔业为主要产业的城市。
其地质环境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地质构造特征乌海市位于华北地块的北缘,处于阿尔泰山脉和大兴安岭山脉之间的蒙古高原上。
该地区地质构造复杂,主要由古生代花岗岩、变质岩和沉积岩组成。
其中,花岗岩和变质岩主要分布在乌海市的南部和东部,而沉积岩则主要分布在北部和西部。
二、地貌特征乌海市地貌类型多样,主要包括山地、丘陵、平原和盐湖等。
其中,盐湖是该地区最为显著的地貌特征之一。
乌海市境内有多个盐湖,其中最大的是乌海盐湖,面积达到544平方公里。
盐湖地区的地貌特征主要表现为平坦、低洼和盐碱化。
三、气候特征乌海市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
年平均气温为5℃左右,年降水量为200-300毫米。
由于地处内陆,气候干燥,蒸发量大,加之盐湖地区的盐碱化,使得该地区的气候特征表现为干旱、少雨、多风和高温。
四、矿产资源特征乌海市是中国重要的煤炭和盐化工生产基地,其矿产资源特征主要表现为煤炭、盐、石灰石、石膏、硼砂等。
其中,乌海盐湖是中国最大的卤水盐湖之一,盐资源储量丰富,是乌海市盐化工产业的重要支撑。
总之,乌海市地质环境特征丰富多样,既有复杂的地质构造和多样的地貌类型,又有干旱、少雨、多风和高温的气候特征,同时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这些特征既为乌海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也为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带来了挑战。
因此,乌海市应该在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寻求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
乌海市概况简介
乌海现状及投资环境介绍一、乌海概况乌海市是中国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新兴工业城市,地处黄河上游,东临鄂尔多斯高原,南与宁夏石嘴山市隔河相望,西接阿拉善草原,北靠肥沃的河套平原。
是华北与西北的结合部,同时也是“宁蒙陕甘”经济区的结合部和沿黄经济带的中心区域。
地处大陆深处,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冬季少雪,春季干旱,夏季炎热高温,秋季气温剧降。
春秋季短,冬夏季长,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光照资源丰富。
多年平均9.6402℃,降水量159.8毫米。
1958年,随着包兰铁路、包头钢铁公司等国家重点项目的实施,乌海地区开始大规模开发建设。
1976年,经国务院批准,原乌达和海勃湾两个县级市合并成立乌海市,辖海勃湾、乌达、海南3个县级行政区和滨河新区管委会,总面积175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5万(户籍人口44.5万),有蒙、汉、回、满等40个民族,是中国西部大开发以来,率先在国内实施城乡一体化改革、实行城乡单一户籍制度的城市之一,城镇化率96%,全国排名第四位。
乌海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具有丰富的自然文化资源,拥有“黄河明珠”、“乌金之海”、“书法之城”、“沙漠绿洲”、“葡萄之乡”、“赏石之城”的美誉。
“黄河明珠”——乌海素有“黄河明珠”的美誉,三山环抱,一水中流,民风淳厚,被誉为镶嵌在黄河金腰带上的一颗明珠。
国家重点建设项目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于2010年4月开工建设,2013年9月开始蓄水,形成118平方公里水面的“乌海湖”,水面面积是杭州西湖的20倍、宁夏沙湖的5.4倍,使乌海市成为依山傍水、水绕城中、特色鲜明的独特格局,环境更加优美,成为名副其实的“黄河明珠”。
“乌金之海”——乌海市境内资源富集,素以“乌金之海”著称。
已探明金属、非金属矿藏有37种,其中,煤炭已探明储量30多亿吨,以优质焦煤为主,占全自治区已探明焦煤储量的60%左右;铁矿石储量600多万吨;煤系高岭土储量在11亿吨以上,约占全国探明储量的1/5;石灰石远景储量在200亿吨以上,高品质的石英砂、石英岩总储量达50亿吨,白云岩、耐火粘土、硅石储量也很可观。
乌海市的自然资源概况
乌海市的自然资源概况中广网2006-12-25[打印本页] [推荐给朋友] [字号大中小] [关闭]地理位置乌海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黄河上游,毗邻宁夏,是华北与西北地区交汇处,东北、华北通往西北的重要交通枢纽,“宁蒙陕”经济区的结合部和沿黄经济带的中心,是新疆、甘肃、宁夏经济开发运行的东大门,在国家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占有重要位置。
面积、人口、民族乌海市总面积1754平方千米。
除高山、裸岩等难以开发利用的土地外,有可利用土地约1282平方千米,其中:易农地200平方千米,现已开发利用农林地约70平方米千米。
全市建成区面积55.8平方千米。
乌海市现辖海勃湾、乌达、海南三个县级行政区。
总人口45.91万人,其中城区人口43.01万人,占总人口的93.68%,农区人口2.9万人,占全市人口的6.32%。
共有25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24个,即:蒙古族、回族、满族、达斡尔族、朝鲜族、壮族、锡伯族、东乡族、布依族、藏族、苗族、土家族、鄂伦春族、彝族、侗族、鄂温克族、维吾尔族、俄罗斯族、畲族、水族、土族、保安族、黎族。
自然环境一、地貌乌海市是36亿年前鄂尔多斯古大陆的一部分,系古地中海浸区经第三次喜玛拉雅山隆起而成。
历经沧海桑田,逐渐形成了现在的“三山两谷一条河”的基本地形地貌特征。
东部是绵延百里的桌子山,中部为岗德尔山,西部为五虎山,各山体均属贺兰山脉的北端余脉,三山成南北走向平行排列,中间形成两条平坦的谷地。
黄河沿岗德尔山西谷流经市区,阻断乌兰布和沙漠进入河套地区。
全市地势东西两边高、中间低。
域内地貌分为四大类:构造侵蚀中低山地占全市总面积的40%,剥蚀丘陵区占全市总面积的20%,山前堆积冲洪积扇区占全市总面积的30%,黄河冲积堆积阶地占全市总面积的10%。
二、水文地表水年径流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丘陵区大于平原区和山区。
山区岩石裸露,地面坡度较大,径流深较大,一般在3—5毫米。
丘陵地区植被差,地面坡度较大,径流深1.5—3毫米,宽谷沟地植被较多,地面坡度缓,其土壤多为沙壤土,径流深在1.5毫米以下,个别地区沙化严重,不产生径流。
乌海市的自然资源概况
乌海市的自然资源概况中广网2006-12-25[] [] [字号 ] []地理位置乌海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黄河上游,毗邻宁夏,是华北与西北地区交汇处,东北、华北通往西北的重要交通枢纽,“宁蒙陕”经济区的结合部和沿黄经济带的中心,是新疆、甘肃、宁夏经济开发运行的东大门,在国家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占有重要位置。
面积、人口、民族乌海市总面积1754平方千米。
除高山、裸岩等难以开发利用的土地外,有可利用土地约1282平方千米,其中:易农地200平方千米,现已开发利用农林地约70平方米千米。
全市建成区面积平方千米。
乌海市现辖海勃湾、乌达、海南三个县级行政区。
总人口万人,其中城区人口万人,占总人口的%,农区人口万人,占全市人口的%。
共有25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24个,即:蒙古族、回族、满族、达斡尔族、朝鲜族、壮族、锡伯族、东乡族、布依族、藏族、苗族、土家族、鄂伦春族、彝族、侗族、鄂温克族、维吾尔族、俄罗斯族、畲族、水族、土族、保安族、黎族。
自然环境一、地貌乌海市是36亿年前鄂尔多斯古大陆的一部分,系古地中海浸区经第三次喜玛拉雅山隆起而成。
历经沧海桑田,逐渐形成了现在的“三山两谷一条河”的基本地形地貌特征。
东部是绵延百里的桌子山,中部为岗德尔山,西部为五虎山,各山体均属贺兰山脉的北端余脉,三山成南北走向平行排列,中间形成两条平坦的谷地。
黄河沿岗德尔山西谷流经市区,阻断乌兰布和沙漠进入河套地区。
全市地势东西两边高、中间低。
域内地貌分为四大类:构造侵蚀中低山地占全市总面积的40%,剥蚀丘陵区占全市总面积的20%,山前堆积冲洪积扇区占全市总面积的30%,黄河冲积堆积阶地占全市总面积的10%。
二、水文地表水年径流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丘陵区大于平原区和山区。
山区岩石裸露,地面坡度较大,径流深较大,一般在3—5毫米。
丘陵地区植被差,地面坡度较大,径流深—3毫米,宽谷沟地植被较多,地面坡度缓,其土壤多为沙壤土,径流深在毫米以下,个别地区沙化严重,不产生径流。
乌海市概况简介【精选】
乌海现状及投资环境介绍一、乌海概况乌海市是中国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新兴工业城市,地处黄河上游,东临鄂尔多斯高原,南与宁夏石嘴山市隔河相望,西接阿拉善草原,北靠肥沃的河套平原。
是华北与西北的结合部,同时也是“宁蒙陕甘”经济区的结合部和沿黄经济带的中心区域。
地处大陆深处,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冬季少雪,春季干旱,夏季炎热高温,秋季气温剧降。
春秋季短,冬夏季长,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光照资源丰富。
多年平均9.6402℃,降水量159.8毫米。
1958年,随着包兰铁路、包头钢铁公司等国家重点项目的实施,乌海地区开始大规模开发建设。
1976年,经国务院批准,原乌达和海勃湾两个县级市合并成立乌海市,辖海勃湾、乌达、海南3个县级行政区和滨河新区管委会,总面积175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5万(户籍人口44.5万),有蒙、汉、回、满等40个民族,是中国西部大开发以来,率先在国内实施城乡一体化改革、实行城乡单一户籍制度的城市之一,城镇化率96%,全国排名第四位。
乌海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具有丰富的自然文化资源,拥有“黄河明珠”、“乌金之海”、“书法之城”、“沙漠绿洲”、1“葡萄之乡”、“赏石之城”的美誉。
“黄河明珠”——乌海素有“黄河明珠”的美誉,三山环抱,一水中流,民风淳厚,被誉为镶嵌在黄河金腰带上的一颗明珠。
国家重点建设项目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于2010年4月开工建设,2013年9月开始蓄水,形成118平方公里水面的“乌海湖”,水面面积是杭州西湖的20倍、宁夏沙湖的5.4倍,使乌海市成为依山傍水、水绕城中、特色鲜明的独特格局,环境更加优美,成为名副其实的“黄河明珠”。
“乌金之海”——乌海市境内资源富集,素以“乌金之海”著称。
已探明金属、非金属矿藏有37种,其中,煤炭已探明储量30多亿吨,以优质焦煤为主,占全自治区已探明焦煤储量的60%左右;铁矿石储量600多万吨;煤系高岭土储量在11亿吨以上,约占全国探明储量的1/5;石灰石远景储量在200亿吨以上,高品质的石英砂、石英岩总储量达50亿吨,白云岩、耐火粘土、硅石储量也很可观。
乌海市的自然资源概况
乌海市的自然资源概况中广网2006-12-25[打印本页] [推荐给朋友] [字号大中小] [关闭]地理位置乌海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黄河上游,毗邻宁夏,是华北与西北地区交汇处,东北、华北通往西北的重要交通枢纽,“宁蒙陕”经济区的结合部和沿黄经济带的中心,是新疆、甘肃、宁夏经济开发运行的东大门,在国家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占有重要位置。
面积、人口、民族乌海市总面积1754平方千米。
除高山、裸岩等难以开发利用的土地外,有可利用土地约1282平方千米,其中:易农地200平方千米,现已开发利用农林地约70平方米千米。
全市建成区面积55.8平方千米。
乌海市现辖海勃湾、乌达、海南三个县级行政区。
总人口45.91万人,其中城区人口43.01万人,占总人口的93.68%,农区人口2.9万人,占全市人口的6.32%。
共有25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24个,即:蒙古族、回族、满族、达斡尔族、朝鲜族、壮族、锡伯族、东乡族、布依族、藏族、苗族、土家族、鄂伦春族、彝族、侗族、鄂温克族、维吾尔族、俄罗斯族、畲族、水族、土族、保安族、黎族。
自然环境一、地貌乌海市是36亿年前鄂尔多斯古大陆的一部分,系古地中海浸区经第三次喜玛拉雅山隆起而成。
历经沧海桑田,逐渐形成了现在的“三山两谷一条河”的基本地形地貌特征。
东部是绵延百里的桌子山,中部为岗德尔山,西部为五虎山,各山体均属贺兰山脉的北端余脉,三山成南北走向平行排列,中间形成两条平坦的谷地。
黄河沿岗德尔山西谷流经市区,阻断乌兰布和沙漠进入河套地区。
全市地势东西两边高、中间低。
域内地貌分为四大类:构造侵蚀中低山地占全市总面积的40%,剥蚀丘陵区占全市总面积的20%,山前堆积冲洪积扇区占全市总面积的30%,黄河冲积堆积阶地占全市总面积的10%。
二、水文地表水年径流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丘陵区大于平原区和山区。
山区岩石裸露,地面坡度较大,径流深较大,一般在3—5毫米。
丘陵地区植被差,地面坡度较大,径流深1.5—3毫米,宽谷沟地植被较多,地面坡度缓,其土壤多为沙壤土,径流深在1.5毫米以下,个别地区沙化严重,不产生径流。
王家岭煤矿水文地质特征
王家岭煤矿水文地质特征王家岭煤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海南区境内,其水文地质特征主要表现为地下水特征和水文地质工程特征两个方面。
地下水特征:1.地下水分布王家岭煤矿下伏基岩为低渗透性的隆起地层,上伏顶板和煤层具有相对较高的渗透性。
煤层内部存在着一些小型的水储集体系,这些水储集体系由各级岩石孔隙、裂隙汇聚而成。
煤层内部的地下水呈现出由上到下、由内向外递减的特征。
2.地下水丰度王家岭煤矿所在区域降水量比较少,地下水主要以地表径流的形式输入煤矿区域。
虽然地下水丰度相对较低,但由于王家岭煤矿地下水储集体系发育,煤层内部水储量较大,能够满足煤炭生产需要。
3.地下水运动王家岭煤矿地下水具有慢性流水特性。
由于煤层上覆地层的阻挡作用,地下水流速较慢,呈现出较为平稳的流态。
地下水的运动方向主要受周围地形地势和岩体结构的影响。
1.渗透性在王家岭煤矿所在的地质地貌构造中,煤层上覆地层呈现出相对较高的渗透性,而基岩部分则渗透性较低。
煤层内部的孔隙和裂隙较多,且孔径分布较为合理,能够通过注水使其渗透性得到提高。
由于自然地下水压力的存在,煤层水压和孔隙水压较高,在煤炭开采过程中会对煤层稳定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需要对地下水压力进行监测和调整,以确保煤层稳定性。
3.水文地质灾害由于王家岭煤矿地区地下水运动发育,地下水与岩体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较为复杂,容易发生地质灾害。
例如煤层底部水位上升、煤堆自然发火等问题。
因此,在煤炭生产过程中,需要对矿井水文地质情况进行全面的监测和评估,保证矿井的安全和生产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王家岭煤矿水文地质特征主要表现为地下水特征和水文地质工程特征两个方面。
这些特征对煤炭生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必须加强对其的监测和评估,保证煤炭生产的安全和生产顺利进行。
乌海阴山简介
乌海阴山简介
阴山,即蒙古语“天”的意思,它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地处黄河上游,阴山山脉在乌海市境内长达100公里。
东接大
召草原,西临黄河,是黄河上游最重要的一座山。
阴山南北长200公里,东西宽70公里,主峰乌达峰海拔2455米。
阴山山
脉东西横亘乌海市境100余公里,平均海拔2000多米。
其中的大召草原是内蒙古最大的草原之一。
乌达峰海拔2455米,是内蒙古最高峰。
在大召草原上有一处景观叫“高山草甸”,这里水
草丰美,风景优美。
“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这句诗道出了阴山的神奇美丽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这里有“亚洲第一大风力发电站”——乌达风场、“亚洲第一高滑翔营地”——大召滑翔场、“万亩人工草场”——乌海万亩人工草场、“一眼望三国”——乌海三国遗址、“地下长城”——乌海地下长城。
乌海市境内有景点50多处,主要有:大召草原、阴山岩画、神泉、大召寺遗址、七星山摩崖石刻等景点。
—— 1 —1 —。
乌海水资源情况汇报
乌海水资源情况汇报乌海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是一个以煤炭资源为主的城市。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乌海市的水资源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本文将就乌海市的水资源情况进行汇报,以便更好地了解和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
首先,乌海市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水资源的稀缺性。
乌海市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属于典型的内陆干旱气候区域,年降水量较少,加之高温多风的气候特点,导致水资源的供给相对不足。
因此,乌海市在水资源的利用上必须更加注重节约和合理利用,以确保城市居民的生活用水和工业生产的需求。
其次,乌海市的地下水资源是主要的补充水源。
由于地表水资源的匮乏,乌海市主要依靠地下水来满足城市居民的生活用水和工业生产的需要。
然而,长期以来过度抽取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甚至出现了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
因此,乌海市需要加强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采取有效措施来减缓地下水位下降的趋势,确保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另外,乌海市的水环境问题也亟待解决。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乌海市的工业和生活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水体污染日益严重。
尤其是乌海市周边的煤矿开采和加工产生的尾矿、废水等污染物对水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因此,乌海市需要加大水环境治理力度,加强对污水排放的监管和治理,改善水体环境质量,保障城市居民的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乌海市的水资源管理体制亟待完善。
当前,乌海市的水资源管理体制还存在着管理不规范、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导致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难以实现。
因此,乌海市需要进一步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加强对水资源的调查和监测,建立健全的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机制,推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综上所述,乌海市的水资源面临着诸多挑战,但也存在着许多改善的空间。
只有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才能更好地满足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推动乌海市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希望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能够共同努力,为乌海市的水资源保护和管理贡献自己的力量。
乌海地区地质
地层岩性根据初步勘探资料,拟建专用线延长线地区,地表覆盖④层卵石夹土及③1层黄土状粉土。
下伏新生界第三系河湖泊碎屑沉积岩。
地层由新到老分述如下:①1层素填土(Qml):以黄褐色、红褐色为主,稍湿,主要成分为粘性土和砂砾岩碎块,已经压实,为修筑东乌铁路时所填。
仅在铁路的起点分布。
①2层风积砂(Q4eol):地质成因为风积,稍湿,浅黄色,极松状态,在风的作用下有一定的流动性,属高压缩性土。
局部地段有分布。
②1层粉细砂(Q4al):黄褐、灰黄色,湿,松散~稍密,矿物成分以石英质为主。
系冲击成因,属高压缩性土。
部分冲沟地段有分布。
②2层砂砾石(Q4al+pl):黄褐、灰黄色,湿,松散~稍密,以砾石为主,不均匀地含卵砾石,成分主要为石英砂砾、石英质岩等,亚圆状,粒径一般2~6cm,约占20%~60%不等。
砾石间充填中粗砂,系冲、洪积成因,属中等压缩性土。
部分冲沟地段有分布。
③1层黄土状粉土(Q4eol):黄褐、褐黄色,稍湿,稍密,含有少量砂砾,约占5%左右,可见植被根茎,直立性较好。
属中等偏高压缩性土。
该层土不均匀地具有湿陷性,为非自重湿陷性黄土。
③2层细砂夹砾石(Q4al+pl ):黄褐、灰黄色,湿,松散~稍密,以石英质细砂为主,不均匀地含砾石,成分主要为石英砂岩、石英质岩等,亚圆状,粒径一般2~5cm,约占30%~40%不等。
系冲洪积成因,属中等偏高压缩性土层。
③3 层粉土夹卵砾石(Q4al+pl):粉土呈黄褐-褐黄色,略微发白,稍湿,稍密~中密状态。
卵砾石成分主要为石英砂岩、石英质岩等,亚圆状为主,分选性较差;卵石粒径一般2~6cm左右,少量6-15cm左右,个别大于20cm,含量为30%-40%左右不等,属中等压缩性土。
部分地段有分布。
④层卵石夹土(Q3al+pl ):黄褐、褐黄色,略微发白,稍湿,中密~密实状态。
卵石成分主要为石英砂岩、石英质岩等,亚圆状为主,分选性较差,粒径不等,卵石粒径一般2~6cm左右,少量6-15cm左右,个别大于20cm,含量为30%-65%左右不等。
乌海市概况
第一节乌海市概况一、区位关系(一)地理位置乌海市地处内蒙古西部,位于东经106°36′00″-107°46′14″,北纬39°10′00″-39°55′00″,平均海拔1150米。
乌海市是包兰铁路连接西北各省区的门户,是华北、西北两大地区的纽带和桥梁。
东邻鄂尔多斯高原,西接阿拉善草原,南连银川平原,北近河套沃野。
全市总面积约1754平方公里。
(二)区位关系乌海市是内蒙古自治区直辖市,是一座新兴的资源性工业城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总面积1754平方公里,乌海市地处黄河上游,毗邻宁夏,是华北和西北地区交汇处,东北、华北通往西北的重要交通枢纽,同时还是“宁蒙陕”经济区的结合部和沿黄经济带的中心,是新疆、甘肃、宁夏开发运行的大通道,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占有重要位置。
市政府所在海勃湾区距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526公里,距巴彦淖尔市临河区151公里,距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150公里,距鄂尔多斯市东胜区392公里,距阿拉善盟巴音浩特镇188公里。
乌海市辖海勃湾、乌达、海南三个区。
共有25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24个,即:蒙古族、回族、满族、达斡尔族、朝鲜族、壮族、锡伯族、东乡族、布依族、藏族、苗族、土家族、鄂伦春族、彝族、侗族、鄂温克族、维吾尔族、俄罗斯族、畲族、水族、土族、保安族、黎族。
二、自然条件(一)地形地貌乌海市地处内蒙古西部,东邻鄂尔多斯高原,西接阿拉善草原,南连银川平原, 北近河套沃野。
乌海市南北纵列的卓子山、岗德尔山、五虎山之间形成狭长的谷地,构成乌海市“三山两谷”的地形格局。
黄河经市区由南向北流过。
(二)气候乌海市属于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冬寒夏热。
昼夜温差大,最高气温40.2℃,最低气温-36.6℃,年平均最高气温16.1℃,最低气温3℃。
无霜期长,年平均无霜期156-165天。
日照时间长,年日照时数为3121小时,可见光能资源丰富,是发展种养业及高效农业光热资源最充足的地区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层岩性
根据初步勘探资料,拟建专用线延长线地区,地表覆盖④层卵石夹土及③1层黄土状粉土。
下伏新生界第三系河湖泊碎屑沉积岩。
地层由新到老分述如下:
①1层素填土(Qml):以黄褐色、红褐色为主,稍湿,主要成分为粘性土和砂砾岩碎块,已经压实,为修筑东乌铁路时所填。
仅在铁路的起点分布。
①2层风积砂(Q4eol):地质成因为风积,稍湿,浅黄色,极松状态,在风的作用下有一定的流动性,属高压缩性土。
局部地段有分布。
②1层粉细砂(Q4al):黄褐、灰黄色,湿,松散~稍密,矿物成分以石英质为主。
系冲击成因,属高压缩性土。
部分冲沟地段有分布。
②2层砂砾石(Q4al+pl):黄褐、灰黄色,湿,松散~稍密,以砾石为主,不均匀地含卵砾石,成分主要为石英砂砾、石英质岩等,亚圆状,粒径一般2~6cm,约占20%~60%不等。
砾石间充填中粗砂,系冲、洪积成因,属中等压缩性土。
部分冲沟地段有分布。
③1层黄土状粉土(Q4eol):黄褐、褐黄色,稍湿,稍密,含有少量砂砾,约占5%左右,可见植被根茎,直立性较好。
属中等偏高压缩性土。
该层土不均匀地具有湿陷性,为非自重湿陷性黄土。
③2层细砂夹砾石(Q4al+pl ):黄褐、灰黄色,湿,松散~稍密,以石英质细砂为主,不均匀地含砾石,成分主要为石英砂岩、
石英质岩等,亚圆状,粒径一般2~5cm,约占30%~40%不等。
系冲洪积成因,属中等偏高压缩性土层。
③3 层粉土夹卵砾石(Q4al+pl):粉土呈黄褐-褐黄色,略微发白,稍湿,稍密~中密状态。
卵砾石成分主要为石英砂岩、石英质岩等,亚圆状为主,分选性较差;卵石粒径一般2~6cm左右,少量6-15cm左右,个别大于20cm,含量为30%-40%左右不等,属中等压缩性土。
部分地段有分布。
④层卵石夹土(Q3al+pl ):黄褐、褐黄色,略微发白,稍湿,中密~密实状态。
卵石成分主要为石英砂岩、石英质岩等,亚圆状为主,分选性较差,粒径不等,卵石粒径一般2~6cm左右,少量6-15cm左右,个别大于20cm,含量为30%-65%左右不等。
局部为砾石夹土。
属低压缩性土。
除河谷和部分冲沟地段外,大部分地段均有分布。
⑤层残积土以浅红、褐红、红褐、紫红为主,局部为黄褐色,已风化成土状。
因母岩岩性不同致使土性差异较大,一般为中粗砂砾夹土、粉土。
饱和,呈可塑~硬塑状态。
属中等压缩性土,仅局部分布。
⑥层泥岩、砂岩、砂砾岩互层(N)以浅红、褐红、红褐、紫红为主,局部为黄褐色,该层为新生界第三系河湖碎屑沉积岩地层,大部分泥质胶结,局部钙部胶结,为泥岩、砂岩、砂砾岩互层。
在该层形成过程中,成岩作用较差。
遇水极易崩解。
风化严重,部分已风化成砂状、砂砾状、土状。
属中等偏低压缩性土。
岩体为散体状结构,
节理很发育。
为极软岩,岩体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
各处均有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