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蚯蚓的实验报告
三年级动物的一生单元科学实验报告单
三年级动物的一生单元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观察蚯蚓的生长过程
实验目的:观察蚯蚓生长的过程,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和生长特点。
实验材料:蚯蚓、玻璃容器、泥土、萝卜碎末等。
实验步骤:
1、准备玻璃容器并加入泥土。
2、观察蚯蚓并选择大小合适的蚯蚓放入容器中。
3、在蚯蚓生活的土中添加适量的水并搅拌,以提供蚯蚓生存所需的湿度和氧气。
4、在玻璃容器中加入萝卜碎末,以提供蚯蚓食物。
5、在观察过程中,要留意蚯蚓的生长变化,如体长、体重、喜欢的食物等。
实验结果:
经过近一个星期的观察,蚯蚓的体长和体重都有一定程度的增长,说明蚯蚓在适宜的环境下生长良好。
在萝卜碎末变化的过程中,也能看到蚯蚓喜欢吃某些食物,表现出不同的好恶。
实验结论:
蚯蚓是一种能自我调节体内水分的动物,它们喜欢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同时也需要摄取营养丰富的食物。
在观察中,我们还可以看到蚯蚓能够劈开泥土,这也是它们生活中的重要能力。
蚯蚓观察报告
蚯蚓观察报告
今天我们进行了一项有趣的实验——观察蚯蚓,了解蚯蚓的生
活和习性。
我们将用手动挖掘的方法,寻找蚯蚓的生存环境,并
亲自观察它们的生活方式。
蚯蚓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蠕虫,一般生活在泥土中,喜欢潮湿的
环境。
在挖掘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泥土中有蚯蚓的身影。
蚯蚓有着柔软的身体,可以弯曲着身体在泥土中前进。
当我们将
它们取出来放在手心中观察时,可以发现它们身上有着很多细细
的环状肌肉,十分柔软。
我们还观察到了在制造蚯蚓陶土巢穴的过程中,它们具有非常
强的“吐土”的能力。
蚯蚓不断振动身躯,将泥土推出身体,形成
一个巢穴,保护自己的身体。
此外,蚯蚓还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它们可以促进土壤中的有
机物分解,增加土壤的肥力,提高植物生长效率。
因此,保护蚯
蚓的生存环境,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非常重要。
在实验中,我们还使用了放大镜等工具,观察了蚯蚓的特征。
我们发现蚯蚓身体上有着许多细细的肉垂,这些肉垂可以帮助它们在泥土中前进的同时,吸收土壤中的营养物质。
通过观察,我们还了解到蚯蚓具有昼夜出现的习惯。
它们通常在夜间活动,而在白天则蜷缩在巢穴中休息。
这种习惯有利于它们的生存和繁殖。
我们可以根据这种习惯,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观察,以获取更丰富的信息。
总的来说,观察蚯蚓的实验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它们的生态和生活习性。
除了好奇和探索的快感外,它还让我们对生态环境和生态保护产生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观察蚯蚓再生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蚯蚓,作为土壤中重要的分解者,对生态系统的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蚯蚓的再生能力是它们适应环境、繁衍生息的重要机制之一。
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蚯蚓的再生现象,探讨蚯蚓再生能力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二、实验目的1. 观察蚯蚓的再生现象,了解蚯蚓再生能力的范围和特点。
2. 分析不同剪切部位、不同体节数对蚯蚓再生能力的影响。
3. 探讨影响蚯蚓再生能力的因素。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新鲜蚯蚓(品种:大平2号)、剪刀、培养皿、土壤、湿度计、温度计等。
2. 实验仪器:显微镜、电子天平、量筒、秒表等。
四、实验方法1. 蚯蚓剪切:将新鲜蚯蚓用剪刀按照有头无尾、无头无尾、无头有尾三种不同的体节段进行剪切。
2. 培养条件:将剪切后的蚯蚓分别放入培养皿中,放入适量土壤,保持土壤湿度在60%左右,温度控制在23~24℃。
3. 观察记录:每天观察蚯蚓的再生情况,记录再生时间、再生长度、存活率等数据。
4. 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不同剪切部位、不同体节数对蚯蚓再生能力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蚯蚓再生现象:观察发现,蚯蚓具有再生能力,剪切部位不同,再生能力存在差异。
头部再生能力最差,中间体段次之,尾部再生能力最强。
2. 不同剪切部位对蚯蚓再生能力的影响: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蚯蚓头部再生能力最差,中间体段次之,尾部再生能力最强。
这可能是因为蚯蚓的再生能力与其组织结构、细胞分裂和生长速度等因素有关。
3. 不同体节数对蚯蚓再生能力的影响:观察发现,随着剪切后蚯蚓体节数的增加,蚯蚓的再生能力逐渐增强。
这可能是因为蚯蚓的再生能力与其体内营养物质、能量代谢等因素有关。
4. 影响蚯蚓再生能力的因素:影响蚯蚓再生能力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剪切部位:蚯蚓不同部位的再生能力存在差异,这与蚯蚓的组织结构、细胞分裂和生长速度等因素有关。
(2)体节数:随着体节数的增加,蚯蚓的再生能力逐渐增强,这与蚯蚓的体内营养物质、能量代谢等因素有关。
关于蚯蚓解剖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观察蚯蚓的形态和内部结构,了解环节动物的基本特征。
2. 掌握解剖动物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3. 分析蚯蚓的运动方式及其生理机制。
二、实验材料与用具1. 实验材料:新鲜活体蚯蚓、解剖刀、镊子、解剖盘、显微镜、酒精、生理盐水、解剖显微镜等。
2. 实验用具:解剖剪、解剖针、解剖剪、解剖镊、解剖显微镜、解剖显微镜等。
三、实验步骤1. 蚯蚓外观观察(1)将活体蚯蚓放在解剖盘上,观察其整体形态,注意其身体颜色、环纹、环带等特征。
(2)用解剖显微镜观察蚯蚓的表皮细胞,了解其细胞结构和排列方式。
2. 蚯蚓解剖(1)将蚯蚓固定在解剖盘上,用解剖剪从蚯蚓的后端剪开,暴露出其内部结构。
(2)用解剖镊取出蚯蚓的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
(3)观察蚯蚓的消化系统,了解其消化过程和消化器官的功能。
(4)用解剖剪剪开蚯蚓的体壁,暴露出其内部器官,包括心脏、血管、神经系统、生殖器官等。
(5)观察蚯蚓的内部器官,了解其生理功能。
3. 蚯蚓运动方式观察(1)将蚯蚓放在解剖盘上,观察其运动方式,记录其运动轨迹和速度。
(2)分析蚯蚓的运动方式,了解其运动生理机制。
4. 蚯蚓再生实验(1)将蚯蚓按不同部位切断,得到有头无尾、无头无尾、无头有尾三种不同的体节段。
(2)在室温有土条件下培养,观察其再生现象。
(3)分析蚯蚓的再生能力,了解其再生机制。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蚯蚓外观观察蚯蚓为圆柱形,体色呈深棕色,体表有明显的环纹,环带位于前端。
2. 蚯蚓解剖蚯蚓的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
内部器官包括心脏、血管、神经系统、生殖器官等。
3. 蚯蚓运动方式观察蚯蚓的运动方式为蠕动,通过身体各环节的收缩和舒张,以及刚毛与土壤之间的摩擦力实现。
4. 蚯蚓再生实验蚯蚓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切断后的体节段在适宜条件下可以再生。
五、实验结论1. 蚯蚓为环节动物,具有圆柱形身体、明显的环纹和环带,体表有刚毛。
观察蚯蚓实验报告单
观察蚯蚓实验报告单
实验目的:
观察蚯蚓在不同环境下的生命活动及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实验材料和方法:
材料:蚯蚓、土壤、沙土、水、试管、显微镜等。
方法:1、将蚯蚓分别放置于装满土壤、沙土和混合土的透明试管内,每组各3只蚯蚓。
2、观察蚯蚓的行为、活动和呼吸等生命活动。
3、根据观察结果,分析蚯蚓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能力。
实验结果:
1、在土壤中的蚯蚓,最活跃和健康,能够挖掘地道,适应性最强。
2、在沙土中的蚯蚓,行动迟缓,生活活力下降,但仍能维持生命活动,适应性较弱。
3、在混合土中的蚯蚓,生命活动正常,但观察时发现呼吸困难,适应能力介于前两者之间。
结论:
蚯蚓的适应能力与生活环境的习性相关,土壤结构对蚯蚓的生命活动影响较大,适应能力与土壤结构的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实验分析: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更深入了解蚯蚓的生命活动规律以及适应环境的能力,同时也为我们更好地关注环境保护提供了理论支持。
此外,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需加强实验前的知识储备和实验操作细节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无。
蚯蚓观察报告
蚯蚓观察报告外形【环毛蚓身体呈长圆柱状,由许多体节组成,体节之间为节间沟。
除体前端第1和后端的2、3节外,每体节中央有一圈刚毛(用指逆抚,可感觉)。
身体前部第14-16节无节间沟。
】习性【1、喜温:15℃-25℃为最佳温度,0℃-5℃冬眠,0℃以下冻死,40℃以上死亡,32℃以上停止生长。
2、喜湿、怕干。
3、喜暗、怕光。
蚯蚓昼伏夜出,在月光下可见活动觅食。
4、喜空气、喜静。
缺少空气,对蚯蚓生长不利。
】生活环境【蚯蚓适于生活在腐殖质丰富,黑暗潮湿,温暖的土壤环境中。
】运动方式【蚯蚓运动方式是蠕动。
蚯蚓后端刚毛先固定身体,前端环肌收缩,纵肌舒张,前端向前变细伸长,然后前端刚毛固定身体,后端纵肌收缩,环肌舒张,后端变短变粗,向前移动。
不断地交替进行,使身体前进。
】1.蚯蚓的形态是什么样的?蚯蚓体呈圆柱状,细长,各体节相似。
头部不明显。
体表看起来较为光滑,但用手轻轻抚摩,也能感受到有细小的刚毛。
我把蚯蚓放在纸上让其爬行,能听到有轻微的“沙沙”声。
由此可见,蚯蚓是靠刚毛移动的,刚毛的目的在增加蚯蚓爬行时的摩擦力。
2. 蚯蚓在什么环境中生活?我在寻找、挖取蚯蚓的过程中曾留意过适宜蚯蚓生存的自然环境。
我先在干燥的土壤一带挖取蚯蚓,但是并没有蚯蚓出现;后来,我到一片潮湿、松软的土壤处挖取蚯蚓,很快便有许多蚯蚓冒了出来。
由这个对比可以得出:蚯蚓适宜在潮湿、松软的土壤中生存,而不适宜在干燥、坚硬的土壤中生存。
3. 蚯蚓吃什么东西?我取了少许树叶以及一小块橡皮粒,分别放在蚯蚓的左右两边。
过了一会儿再去看时,发现树叶在逐渐减少,而橡皮粒没有减少。
通过查阅,我进一步了解了蚯蚓的饮食习惯:蚯蚓是杂食性动物,它除了玻璃、塑胶、金属和橡胶不吃,其余如腐植质、动物粪便、土壤细菌等以及这些物质的分解产物都吃。
蚯蚓味觉灵敏,喜甜食和酸味。
厌苦味。
它喜欢热化细软的饲料,对动物性食物尤为贪食,每月吃食量相当于自身重量。
4. 蚯蚓是怎样运动的?有足吗?用放大镜观察蚯蚓,能发现蚯蚓并没有腿脚。
观察蚯蚓实验报告
观察蚯蚓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对蚯蚓的观察,了解蚯蚓的外部形态、运动方式、生活习性以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从而加深对环节动物特征的认识。
二、实验材料1、实验动物:蚯蚓若干条。
2、实验器具:放大镜、镊子、培养皿、湿纸巾、土壤、水。
三、实验过程1、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用镊子轻轻将蚯蚓放在湿润的培养皿中,在放大镜下观察蚯蚓的身体呈长圆筒形,由许多相似的环形体节构成。
可以看到蚯蚓身体前端有一个较粗的环带,颜色较浅。
用手触摸蚯蚓的体表,感觉湿润且有黏液,这有助于它在土壤中爬行和呼吸。
2、观察蚯蚓的运动方式将蚯蚓放在湿润的纸巾上,观察它的运动。
发现蚯蚓的肌肉收缩和舒张,使身体蠕动前行。
注意到蚯蚓在运动时,身体的前段先固定,然后后端拉伸,如此交替进行。
3、观察蚯蚓对刺激的反应用镊子轻轻触碰蚯蚓的身体前端,发现蚯蚓会迅速收缩身体。
用强光照射蚯蚓,它会往阴暗的地方爬行。
4、观察蚯蚓的生活环境在培养皿中放入一层湿润的土壤,将蚯蚓放入其中。
观察到蚯蚓在土壤中钻来钻去,留下一些弯曲的通道。
保持土壤的湿润,发现蚯蚓在这样的环境中活动较为活跃。
四、实验结果1、蚯蚓的外部形态特征明显,身体由许多环形体节组成,前端有环带。
2、蚯蚓的运动方式主要是通过肌肉的收缩和舒张进行蠕动。
3、蚯蚓对刺激有明显的反应,能躲避不利的环境因素。
4、蚯蚓适应在湿润、阴暗且富含有机质的土壤环境中生活。
五、实验分析1、蚯蚓的身体分节使得它的运动更加灵活,每个体节都能参与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从而实现蠕动。
2、体表的黏液有助于减少在土壤中爬行时的摩擦力,同时也能保持体表湿润,利于呼吸。
3、环带可能与蚯蚓的生殖有关,是其重要的生理特征之一。
4、蚯蚓对刺激的反应表明它具有一定的感知能力,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
5、蚯蚓在土壤中的活动对于土壤的通气、保水和肥力都有积极的作用。
六、实验思考1、蚯蚓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能够改善土壤结构,促进物质循环。
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2、蚯蚓的运动方式与其他动物有很大的不同,这种独特的运动方式是如何进化而来的?3、能否通过对蚯蚓的研究,开发出一些在工程或医疗领域有应用价值的技术或材料?七、实验总结通过这次对蚯蚓的观察实验,我们对蚯蚓的形态结构、运动方式和生活习性有了更直观和深入的了解。
蚯蚓与环境实验报告单(共10篇)
蚯蚓与环境实验报告单(共10篇)1. 实验名称:蚯蚓的喜恶性实验实验目的:探究蚯蚓对不同环境的喜恶程度,了解其生态适应性。
实验方法:将蚯蚓分别放置在干燥、潮湿、酸性和碱性环境中,观察其行动、体态、呼吸等变化,并记录下变化情况和时间。
实验结果:蚯蚓在干燥环境中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身体伸缩不自如,行动缓慢,停滞不前;在潮湿环境中表现出很好的适应性,身体活动自如,行动快捷;在酸性环境中表现出不适应,身体蜷曲,缩小动作,行为异常;在碱性环境中同样表现出不适应,身体异常扭曲,行动迟缓。
实验结论:蚯蚓最适宜的生态环境是湿润、中性环境,而不能耐受干燥、酸性或碱性环境。
这启示我们应该尽力保护自然的湿地环境。
实验目的:研究蚯蚓觅食时的行动方式和选择习惯,了解其对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作用。
实验方法:将蚯蚓放置在富含有机质和富含无机物的土壤中,观察其行动和食用的土壤类型,并记录下时间。
实验结果:蚯蚓能够辨别土壤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喜欢食用还没有被分解的有机物,以此来促进土壤的肥力,并将无机物深埋于土中,改善土壤结构。
实验结论:蚯蚓在土壤生态系统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能够通过食物链的关系,清理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并增加土壤肥力,对于环境的保护和生态平衡非常重要。
实验结果:蚯蚓在较浅的土层中活动频繁,行动较快;而在较深处则活动较少,行动缓慢。
同时,当土壤中氧气、温度、水分等环境因素变化时,蚯蚓的生命活力随之受到影响。
实验结论:蚯蚓对于土壤环境中的氧气、温度、水分等因素非常敏感,其活动和生命活力随之受到影响。
这启示我们应该尽量保持土壤环境的稳定和健康,以保护蚯蚓和整个土壤生态系统。
实验目的:探究蚯蚓在污染土壤中的生存情况和适应性,为污染土地的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实验方法:将蚯蚓分别引入含油污染、有机污染和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中,观察其生存情况和体态变化,并记录下时间。
实验结果:在含油污染的土壤中,蚯蚓表现出体态不正常,生命活力减弱;在有机污染的土壤中,蚯蚓缺乏食物来源,生命活力明显萎靡;在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中,蚯蚓的体态变化不大,但其生命活力明显下降。
(完整)八年级上生物实验报告.docx
实验名饲养和观察蚯蚓实验日期称班第组姓名级探究问蚯蚓的外部形态?蚯蚓的运动?题实验目 1 、设置一个适于蚯蚓生存的环境并饲养蚯蚓的 2 、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 3、观察蚯蚓的运动实验器活蚯蚓、玻璃板、糙纸、棉球、放大镜、制作饲养蚯蚓装置的材料用具材1 、根据经验创造一个蚯蚓的生存环境,并观察蚯蚓的生活习性和食性2 、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1)取一条活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它的体形,观察它的身体是否分节。
数数从蚯蚓的头部到环带共有多少节?(2)用手触摸蚯蚓的体壁,感觉体表是否有黏液?(3)用手指触摸蚯蚓体节近腹面处,你有什么感觉?并用放大镜观察,看到腹面有许多小突起就是刚毛。
3 、观察蚯蚓的运动(1)将蚯蚓放在糙纸上,观察它的运动,注意其身体粗细及长短的变化,想想这些变化是怎样产生的?(2)将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它的运动及身体变化,并与它在糙纸上的运步骤动做比较。
与4 、实验中注意的问题方法( 1)在观察过程中,应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使体表保持湿润。
( 2)实验后,别忘了将蚯蚓放归自然环境中。
5.讨论题:(1)蚯蚓适于在湿润、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白天穴居,以呢土中的有机物为食,夜间爬出地面,取食落叶。
(2)蚯蚓靠体壁进行气体交换。
(3)蚯蚓身体分节使运动更加灵活,刚毛起固定、协助运动作用。
(4)蚯蚓之所以在潮湿深层穴居,是因为它要靠体壁进行气体交换。
我的发蚯蚓身体分节,体壁进行气体交换现蚯蚓靠体壁进行气体交换。
实验结蚯蚓身体分节使运动更加灵活,刚毛起固定、协助运动作用。
论蚯蚓之所以在潮湿深层穴居,是因为它要靠体壁进行气体交换备注(缺席学生)实验名称班级探究问题实验目的实验器材步骤与方法我的发现实验结论观察蝗虫及生活史标本实验日期第组姓名观察昆虫的特征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蝗虫生活史的标本蝗虫1、观察蝗虫及生活史标本。
2、概括所观察昆虫生活史的几个时期。
3、让每组同学选出代表备注(缺席学生)实验名称“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实验日期班级第组学生姓名材料用具酵母菌培养液、培养皿中培养好的青霉、吸管、镊子、显微镜、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放大镜、稀释的碘液、吸水纸目的要求认识酵母菌、霉菌的形态结构方法步骤酵母菌电镜照片青霉菌电镜照片(1)观察酵母菌1.取一滴酵母菌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观察,就能看到一个个椭圆形的细胞,细胞中有明显的液泡,这就是酵母菌。
八年级上册生物实验探究报告
目录实验一观察蚯蚓第一周探究一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第二周探究二蚂蚁的通讯第四周探究三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第六周实验二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第七周制作一制作孢子印第八周制作二制作米酒第九周制作三制作酸奶第九周实验一:观察蚯蚓【实验目的】1、设置一个适合于蚯蚓生存的环境并饲养蚯蚓。
2、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
3、观察蚯蚓的运动。
【材料用具】活蚯蚓,玻璃板,糙纸,棉球,放大镜,饲养蚯蚓装置【实验步骤】1、检查调查用具是否齐全、完好。
2、创造一个蚯蚓的生存环境,并观察蚯蚓的生活习性和食性.3、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
(1)观察它的身体是否分节。
观察它的环带,区别它的前后端,数一数从蚯蚓前端到环带共有多少节?身体分节,蚯蚓的环带在距前端比较近的一端。
从前端到环带共有14-16节。
(2)用手触摸蚯蚓体节近腹面处,你有什么感觉?轻触其体节近腹面处可感到粗糙4、观察蚯蚓的运动蚯蚓在糙纸运动时身体变化是:伸长变细,缩短变粗,移动较快在玻璃板上运动时身体的变化是:伸长变细,缩短变粗,移动较慢【讨论】1、蚯蚓适于在怎样的环境中生活?它的生活习性是怎样的?蚯蚓适于在具有一定温度和湿度、温差变化不大、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穴居生活。
一般昼伏夜出,以土壤中的枯枝残叶等有机物为食。
2、身体分节的什么意义?蚯蚓的体节和刚毛在运动中起什么作用?动物身体分节,可使身体运动灵活。
蚯蚓刚毛的末端,可与周围环境粗糙的表面相接触,以使身体有所支撑,蚯蚓靠体壁中的环肌、纵肌协调作用,并以刚毛相配合,来完成它的运动。
探究一:鸟适于飞行的特点【探究目的】1、通过探究得出鸟有哪些适于飞行的特点?2、学会用多种方法探究鸟为什么能飞?【探究步骤】一、发现并提出问题:鸟的身体有哪些适于飞行的特点?二、作出假设:流线型适于飞行、胸肌与鸟的飞行生活相适应、鸟身体的重量……三、制定计划:<一>、探究的问题一及实验方案问题:鸟的流线型身体是适于鸟飞行的特点吗?假设:鸟的体型为流线型适于飞行。
蚯蚓检查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蚯蚓的基本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2. 掌握蚯蚓的检查方法,为蚯蚓养殖和疾病防治提供依据。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活体蚯蚓、解剖刀、镊子、解剖盘、放大镜、显微镜、酒精、生理盐水、培养皿、滤纸等;2. 实验仪器:解剖镜、显微镜、培养箱、温度计、湿度计等。
三、实验步骤1. 观察蚯蚓的基本形态结构(1)观察蚯蚓的形态:将活体蚯蚓放在解剖盘上,用放大镜观察其外形、颜色、长度等;(2)观察蚯蚓的环节:用镊子轻轻拨动蚯蚓,观察其身体分节情况,计数蚯蚓的环节数;(3)观察蚯蚓的刚毛:用解剖镜观察蚯蚓体表刚毛的分布和形态。
2. 观察蚯蚓的生理特点(1)观察蚯蚓的呼吸:将活体蚯蚓放在培养皿中,观察其在空气中的呼吸情况;(2)观察蚯蚓的蠕动:用镊子轻轻拨动蚯蚓,观察其蠕动方式和速度;(3)观察蚯蚓的排泄:将活体蚯蚓放在培养皿中,观察其排泄物的颜色、形态和数量。
3. 解剖蚯蚓(1)解剖准备:将活体蚯蚓用解剖刀从中间剪开,观察其内部结构;(2)观察消化系统:观察蚯蚓的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等部位;(3)观察生殖系统:观察蚯蚓的精巢、卵巢、受精囊等部位;(4)观察神经系统:观察蚯蚓的脑、神经节、神经等部位;(5)观察循环系统:观察蚯蚓的心脏、血管等部位。
4. 蚯蚓的生理实验(1)观察蚯蚓在不同温度下的蠕动速度:将活体蚯蚓放在不同温度的培养箱中,观察其蠕动速度;(2)观察蚯蚓在不同湿度下的蠕动速度:将活体蚯蚓放在不同湿度的环境中,观察其蠕动速度;(3)观察蚯蚓在不同光照下的蠕动速度:将活体蚯蚓放在不同光照条件下,观察其蠕动速度。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蚯蚓的基本形态结构(1)蚯蚓外形呈长圆柱形,颜色为红褐色;(2)蚯蚓身体分节,共有100多个环节;(3)蚯蚓体表刚毛分布均匀,呈棕色。
2. 蚯蚓的生理特点(1)蚯蚓在空气中的呼吸:蚯蚓通过体壁进行气体交换,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2)蚯蚓的蠕动:蚯蚓通过环肌、纵肌和刚毛的配合运动,实现蠕动;(3)蚯蚓的排泄:蚯蚓的排泄物为棕色,呈条状。
观察蚯蚓实验报告
观察蚯蚓实验报告一、引言蚯蚓是一种常见的无脊椎动物,它们属于脊椎动物门中的节肢动物门,是一种环节动物。
蚯蚓都是机体有胚胎发育的,进一步的发育后就变为蚯蚓,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
蚯蚓通常生活在土壤中,对土壤的形成和改良有重要作用,并且能够分解土壤有机质。
蚯蚓还是生物环境污染指示生物之一,可以反映出环境污染的程度。
二、目的通过观察蚯蚓的生活习性和行为表现,了解蚯蚓在土壤中的功能和作用,以及蚯蚓的饲养管理。
三、材料和方法1.材料:蚯蚓、土壤、水、透明容器、玻璃管。
2.方法:(1)实验准备:蚯蚓预先进行适应性饲养,准备好透明的容器,放入合适的土壤并加水湿润。
(2)实验操作:在透明容器中放入适量的土壤,并加水湿润,然后将蚯蚓放入容器中。
观察蚯蚓生活习性、行动特点、进食情况等,并记录。
(3)实验注意事项:在观察蚯蚓时,注意避免剧烈震动容器,以免损伤蚯蚓。
四、结果和分析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记录,可以得出以下结果和分析:1.生活习性:蚯蚓喜欢生活在湿润的土壤中,对于干燥的环境并不适应。
他们喜欢作地下穴居生活,会挖掘土壤并形成通道和巢穴。
蚯蚓的通道和巢穴对于土壤的透气、排水和改良有着重要的作用。
2.行动特点:蚯蚓的行动缓慢,喜欢在土壤中蠕动。
当蚯蚓触碰到光线时,会迅速躲到土中。
当外界环境条件不适宜时,蚯蚓会通过进食来调整自身的体内环境。
3.进食情况:蚯蚓主要以有机物为食,在土壤中寻找营养物质。
观察中发现,在给蚯蚓提供适量的腐烂植物和腐烂食物时,蚯蚓能够迅速将其食用并分解成细碎的颗粒。
进食过程中,蚯蚓的嘴部会不断伸出和收回,帮助其进食。
五、讨论和结论通过观察蚯蚓实验,我们可以得到以下讨论和结论:1.蚯蚓在土壤中挖掘通道和巢穴,对土壤的透气、排水和改良有重要作用,对地下植物的生长和土壤的结构有积极的影响。
2.蚯蚓的行动缓慢,喜欢湿润的环境,当触碰到光线时会迅速躲到土中,这是它们自身适应环境的一种方式。
3.蚯蚓通过吞食有机物来获取营养,并将其分解成细小的颗粒,促进有机物的分解和土壤肥力的提高。
观察蚯蚓实验报告
观察蚯蚓实验报告
蚯蚓是一种常见的环境指示生物,它们对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因此常被用来作为生物指示剂来观察环境的污染程度。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观察蚯蚓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行为和生理反应,以便更好地了解它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环境质量的影响。
首先,我们在实验室中准备了三组不同的环境条件,一组是正常的土壤环境,一组是受到轻微污染的土壤环境,另一组是受到严重污染的土壤环境。
然后,我们在每组环境中放入相同数量的蚯蚓,并观察它们的行为和生理反应。
在正常的土壤环境中,蚯蚓表现出活泼的行为,它们在土壤中蠕动,寻找食物并挖掘通道。
而在受到轻微污染的土壤环境中,蚯蚓的行为明显减少,它们的蠕动速度变慢,有些甚至停止了蠕动。
在受到严重污染的土壤环境中,蚯蚓的生理反应更加明显,它们不仅停止了蠕动,还出现了明显的痉挛和死亡现象。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蚯蚓对不同环境条件的敏感程度。
正常的土壤环境能够提供良好的生存条件,蚯蚓在其中表现活泼;而受到轻微污染的土壤环境已经对蚯蚓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导致它们的行为和生理反应减弱;而受到严重污染的土壤环境则对蚯蚓产生了严重的伤害,甚至导致它们的死亡。
这些观察结果表明,蚯蚓可以作为环境指示生物来评估环境质量。
通过观察蚯蚓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行为和生理反应,我们可以及时发现环境污染的程度,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总结而言,本次实验结果表明蚯蚓对环境的敏感性,以及它们对环境质量的反应。
通过这些观察,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从而更好地保护我们的环境和生态系统。
希望这些观察结果能够为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大学饲养蚯蚓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蚯蚓的生物学特性及其生活习性。
2. 掌握蚯蚓的饲养方法,为蚯蚓养殖提供技术支持。
3.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实验时间2023年10月15日至2023年11月15日三、实验地点实验室蚯蚓饲养室四、实验材料1. 蚯蚓:购自市场,选择健康、活力强的蚯蚓。
2. 饲料:腐熟的有机肥料、稻糠、树叶等。
3. 容器:塑料桶、塑料盆等。
4. 仪器:温度计、湿度计、量筒、筛子等。
五、实验方法1. 蚯蚓选择:选择健康、活力强的蚯蚓,避免选择病弱、断头、腐烂的蚯蚓。
2. 饲料准备:将腐熟的有机肥料、稻糠、树叶等混合均匀,作为蚯蚓的饲料。
3. 容器准备:将塑料桶、塑料盆等容器清洗干净,并在底部铺上一层5-10厘米厚的饲料。
4. 蚯蚓放入:将蚯蚓放入容器中,注意不要拥挤,避免蚯蚓窒息。
5. 饲养管理:保持容器内温度在20-25℃,湿度在60%-80%,每天喂食适量饲料,定期清理容器内的粪便和残渣。
6. 观察记录:每天观察蚯蚓的生长状况,记录其摄食、排泄、繁殖等情况。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蚯蚓的生长状况:经过一个月的饲养,蚯蚓的生长状况良好,体长、体重均有所增加。
2. 蚯蚓的摄食情况:蚯蚓的摄食量较大,每天能消耗大量饲料。
3. 蚯蚓的排泄情况:蚯蚓的排泄物呈黑色,含有丰富的有机质,是优良的肥料。
4. 蚯蚓的繁殖情况:部分蚯蚓在饲养过程中繁殖出后代,说明蚯蚓的繁殖能力较强。
七、讨论与结论1. 蚯蚓的生物学特性:蚯蚓是环节动物,身体由多个环节组成,具有分节运动、分泌黏液、呼吸等功能。
2. 蚯蚓的生活习性:蚯蚓生活在土壤中,以腐殖质为食,昼伏夜出,喜温、喜湿、喜暗。
3. 蚯蚓的饲养方法:选择适宜的容器、饲料和饲养环境,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定期喂食和清理粪便。
4. 蚯蚓的利用价值:蚯蚓的排泄物是优良的肥料,可提高土壤肥力;蚯蚓的肉质鲜美,可食用;蚯蚓的繁殖能力较强,可进行蚯蚓养殖。
【实验】八年级生物实验报告
八年级生物实验报告指导教师:八年级生物实验报告指导教师:八年级生物实验报告指导教师:八年级生物实验报告指导教师:八年级生物实验报告.提出问题:二 .作出假设: 假设的依据 。
三 .制定并实施计划: 1 .采集的环境A.末洗过的手指头在培养基上涂抹或轻按,用肥皂洗“净”的湿手指头在培养基上 涂抹。
B.将手指的表面轻按在培养基上。
C.用无菌牙签取牙垢,涂抹在培养基上。
D.将衣扣、眼镜框、钱币轻压在培养基上。
E.往培养基上放一根头发。
F.将橘子皮在培养基上涂抹几下。
G.向培养基上吹气,咳嗽。
H.打开培养皿盖,放在实验室或走廊10分钟。
1 .用无菌棉棒蘸取土壤,在培养基上轻轻涂抹。
2 .采集细菌和真菌。
3 .细菌和真菌的培养。
4 .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四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你得出的结论是。
五 .表达与交流我的发现 实验结论 备注(缺席学生)步骤与 方法指导教师:八年级生物实验报告.观察酵母菌取一滴,滴在载玻片上,去靛片,小心地将盖射片一端与菌液接触,然后实验名称制作米喷将盖玻片放下,避免实验日期。
用靠在镜观察时,能看到一个个形的细胞,细胞中有明显的,这就是酵母菌。
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用吸水纸从吸引,对酵母菌进,观察酵母细胞的形状、大小、结构及出芽生殖。
二.观察青霉从培养皿中取一块长有青霉的橘子皮,垫上白纸,用观察,可以看到一条条直立生长的白色绒毛,这就是青霉的菌丝,菌丝的顶端长有成串的青绿步骤色的挑取少许长有抱子的菌丝,制成丝有没有颜色,直立菌丝的顶端有没有扫帚状的结构, ,置于显微镜下观察。
观察菌及其抱子的着生状态和颜色。
.记录观察到的现象方法在显微镜下,能看到酵母菌细胞有。
其中,被碘液染色上颜色的结构是。
有的细胞上长出大小不一的突起,这是酵母菌在进行在显微镜下,能看到青霉的菌丝结构,它的池子着生在颜色,直立菌丝的顶端扫帚状的酵母菌青霉形态细胞结构繁殖方式我的发现实验结论备注(缺席学生)指导教师:上,颜色是O八年级生物实验报告指导教师:八年级生物实验报告指导教师: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八年级生物实验报告备注 (缺席学生)1 .用黑色围棋棋子代表含 Y 染色体的精子,白色围棋棋子代表含 X 染色体的精子和 卵细胞。
蚯蚓运动实验报告答案(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蚯蚓的运动方式。
2. 探究蚯蚓运动的影响因素。
3. 分析蚯蚓运动的特点。
二、实验材料1. 蚯蚓:选用健康的蚯蚓,大小适中。
2. 实验器材:实验箱、镊子、计时器、水、土壤、温度计等。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环境:将实验箱放置在通风、光线适宜的地方,温度控制在20℃左右。
2. 准备实验材料:将土壤过筛,去除杂质,加入适量的水,使土壤湿度适中。
3. 将蚯蚓放入实验箱中,让其适应环境。
4. 观察蚯蚓的运动情况,记录运动时间、运动速度、运动方向等。
5. 分别在以下条件下进行实验:(1)改变土壤湿度:将土壤湿度分为三个等级,分别进行实验。
(2)改变土壤温度:将土壤温度分为三个等级,分别进行实验。
(3)改变土壤酸碱度:将土壤酸碱度分为三个等级,分别进行实验。
6. 对比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土壤湿度对蚯蚓运动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当土壤湿度适中时,蚯蚓运动速度最快,运动时间最长;当土壤湿度过低或过高时,蚯蚓运动速度明显降低,运动时间缩短。
这说明土壤湿度对蚯蚓运动有显著影响。
2. 土壤温度对蚯蚓运动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当土壤温度在20℃左右时,蚯蚓运动速度最快,运动时间最长;当土壤温度过高或过低时,蚯蚓运动速度明显降低,运动时间缩短。
这说明土壤温度对蚯蚓运动有显著影响。
3. 土壤酸碱度对蚯蚓运动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当土壤酸碱度在pH 6.5左右时,蚯蚓运动速度最快,运动时间最长;当土壤酸碱度过高或过低时,蚯蚓运动速度明显降低,运动时间缩短。
这说明土壤酸碱度对蚯蚓运动有显著影响。
五、结论1. 蚯蚓的运动方式为蠕动,通过身体肌肉的伸缩和刚毛的配合实现。
2. 蚯蚓的运动受土壤湿度、土壤温度和土壤酸碱度等因素的影响。
3. 土壤湿度、土壤温度和土壤酸碱度对蚯蚓运动有显著影响,其中土壤湿度的影响最为明显。
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对蚯蚓运动的研究,使我们了解了蚯蚓的运动方式及其影响因素。
2013新八上实验报告
《观察蚯蚓》
实验日期
班级
第组
姓名
实验目的
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及运动
实验器材
活蚯蚓,玻璃板,糙纸,棉球,放大镜,饲养蚯蚓装置
步骤
与
方法
1.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
(1)取一条活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它的体形,观察它的身体是否分节。数数从蚯蚓的头部到环带共有节。在前端有一个分节明显的。
(2)用手触摸蚯蚓体壁,感觉体表有,有利于。
2.在蚂蚁爬过的“桥”上,涂一些有气味的物质,蚂蚁会有短时间的混乱,但最终还是能通过原路找到食物。
蚂蚁是通过气味进行交流。
实验名称
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实验日期
班级
第组
姓名
实验目的
让孩子们知道手上有细菌或真菌,饭前必须洗手。
实验器材
两套装有牛肉汁的培养皿(已经高温灭菌)、无菌的棉棒、透明胶带、
标签纸、放大镜
在迷宫处放置食物一小块。
选择健康小白鼠1只,每次实验前饥饿一天,但提供水。
(二)实验过程
(1)从迷宫的入口处放进小鼠,同时马上计时,并在出口处等待。记录小鼠从入口到出口的时间。
(2)如果在两分钟内,小鼠不能自行到达出口,拿食物对小鼠进行适当的引导,使小鼠到达出口,获得食物。
(3)重复上述实验过程5-7次,根据小鼠的实际情况,耐心训练,并把相应的时间填写在下表中。小鼠走出迷宫得到食物的时间记录表
步骤
与
方法
提出问题:洗手前与洗手后细菌含量多吗?
作出假设:洗手前比洗手后细菌的含量多。
制定并实施计划:
(1)将9个灭过菌、装有培养基的培养皿平均分成三组,每组培养皿底部贴上相应的标签:洗手前、洗手后、空白对照。
蚯蚓实验报告
篇一:观察蚯蚓的实验报告观察蚯蚓的实验报告蚯蚓的生活环境:潮湿阴暗的环境。
蚯蚓的生活习性:长期生活在土壤的洞穴中。
蚯蚓的身体结构:环节动物,身体上有许多环节,无眼有口。
蚯蚓的食物:腐叶和土壤。
探究实验:蚯蚓喜欢什么样的环境。
(对比实验)实验材料:20条蚯蚓,一个塑料盒,一些肥沃潮湿的土壤,一些肥沃干燥的土壤。
实验相同点:蚯蚓,温度,环境。
实验不同点:土壤潮湿程度。
实验过程:1、将塑料盒两边分别放上肥沃潮湿的土壤和肥沃干燥的土壤。
2、再将两边分别放上10条蚯蚓。
3、过5分钟,翻开土壤观察两边个有几条蚯蚓。
实验结论:蚯蚓更喜欢潮湿的土壤。
篇二:观察蚯蚓实验报告观察蚯蚓实验报告目的要求:1. 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及运动2. 认同“动物的形态结构特点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材料用具:活蚯蚓、糙纸、玻璃板、棉球、放大镜提示1、在观察活蚯蚓过程中,应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体表,是它的体表保持湿润2、实验后别忘了把蚯蚓放回自然环境方法步骤:1、蚯蚓的生活环境联系你自己的生活经验,你通常会在_______地方找到蚯蚓,这些地方的共同特征是_____,蚯蚓通常在_______时间出来活动。
2、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1)、取一条活蚯蚓,观察它的体形呈_________,是否有利于克服运动的阻力,身体由许多____________构成,如果观察室发育成熟的蚯蚓,你会发现身体上有几个体节界限不明显,颜色与其他体节的颜色不同,而且比其他体节__________,如同在蚯蚓的身上带了一个环,称为________;你是怎样区别它的前端、后端、背面和腹面,左侧和右侧。
因此蚯蚓的身体呈_______对称。
数一数,从蚯蚓的前端到环带共有____节。
(2)、用手指从前到后,从后到前触摸蚯蚓腹面,你有____感觉,用放大镜观察,你会发现蚯蚓的大多数体节都有一圈或几圈小突起,这些小突起是_____,朝向身体的后方。
(3)、用手指触摸蚯蚓的体表,能不能感觉到它的体表有粘液?粘液有什么意义?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使体表保持湿润?3、观察蚯蚓的运动(1)、将蚯蚓放在粗糙的纸上,让其运动,特别注意身体粗细长短的变化。
蚯蚓的观察报告
蚯蚓的观察报告蚯蚓:环节动物门,寡毛纲,陆生动物,1800余种。
一、蚯蚓的形态蚯蚓体呈圆柱状,宽约1—2毫米左右,身体呈暗红色,腹部红色较浅,手感湿滑,环节状体节,身体可所有角度随意转动,随意拉长(一定限制),无脊椎骨。
二、蚯蚓的生活环境实验工具:放大镜实验过程:寻找蚯蚓生存的地方,观察并记录。
实验结论:蚯蚓喜欢生活在潮湿、疏松的土壤中。
三、蚯蚓的生活习性(1)实验1:冷与热实验工具:吹风机一台、冰箱一台、蚯蚓三只、喷雾剂。
实验过程:1、将吹风机开到最热后吹蚯蚓甲(温度约75℃左右)、用喷雾剂保持湿度。
2、将吹风机开到冷风吹蚯蚓乙(温度25℃左右)、用喷雾剂保持湿度。
3、将蚯蚓丙放进冰箱,将冰箱温度调制到-5℃,并开启冷风,保持湿度。
实验结果:蚯蚓甲死亡,丙在冰箱中不动弹,取出10分钟后继续活动,蚯蚓乙继续存活。
实验结论:蚯蚓在高温下会死亡,低温下会休眠,适当温度保持在25℃—20℃左右。
(2)实验2:湿度实验工具:吹风机一台、一杯水、盘子一个、蚯蚓三只实验过程:1、把吹风机开到冷风吹蚯蚓甲,不控制湿度。
2、将蚯蚓乙放在盘子上,用手滴两滴水在上面。
3、将蚯蚓丙浸泡在水里。
实验结果:蚯蚓甲不活动小,蚯蚓乙无变化,蚯蚓丙死亡。
实验结论:蚯蚓喜湿怕浸和干燥。
(3)实验3:光与暗实验工具:手电筒一只、蚯蚓一只。
实验过程:1、将手电筒的光照到蚯蚓身上。
2、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蚯蚓向无灯光处去。
实验结论:蚯蚓喜欢阴暗而不喜欢光。
(4)实验4:蚯蚓的味觉实验工具:蚯蚓四只、盐水、糖水、醋水混合物、辣椒水、盘子四只。
实验过程:1、将4只蚯蚓分别放置在4只盘子中。
2、在蚯蚓甲头部处滴上盐水。
3、在蚯蚓乙头部处滴上糖水。
4、在蚯蚓丙头部处滴上醋水混合物。
5、在蚯蚓丁头部处滴上辣椒水。
6、观察并记录。
实验结果:蚯蚓甲蜷缩角落不动弹,30分钟后继续有生命迹象,蚯蚓乙存活,蚯蚓丙存活,蚯蚓丁死亡。
实验结论:蚯蚓有味觉,喜酸甜,怕辣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察蚯蚓的实验报告
蚯蚓的生活环境:潮湿阴暗的环境。
蚯蚓的生活习性:长期生活在土壤的洞穴中。
蚯蚓的身体结构:环节动物,身体上有许多环节,无眼有口。
蚯蚓的食物:腐叶和土壤。
探究实验:蚯蚓喜欢什么样的环境。
(对比实验)
实验材料:20条蚯蚓,一个塑料盒,一些肥沃潮湿的土壤,一些肥沃干燥的土壤。
实验相同点:蚯蚓,温度,环境。
实验不同点:土壤潮湿程度。
实验过程:1、将塑料盒两边分别放上肥沃潮湿的土壤和肥沃干燥的土壤。
2、再将两边分别放上10条蚯蚓。
3、过5分钟,翻开土壤观察两边个有几条蚯蚓。
实验结论:蚯蚓更喜欢潮湿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