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选修1-2优质学案:疑难规律方法
苏教版高中数学选修1-2《归纳推理》参考学案
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1.1合情推理1.归纳推理学习目标1、通过对已学知识的回顾,进一步体会合情推理这种基本的分析问题法,认识归纳推理的基本方法与步骤,并把它们用于对问题的发现与解决中去。
2.归纳推理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法,通常归纳的个体数目越多,越具有代表性,那么推广的一般性命题也会越可靠,它是一种发现一般性规律的重要方法。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称为推理2、通过对本节引言的三个推理案例的预习,思考几个推理各有什么特点?3、(1)蛇是用肺呼吸的,鳄鱼是用肺呼吸的,海龟是用肺呼吸的,蜥蜴是用肺呼吸的。
蛇,鳄鱼,海龟,蜥蜴都是爬行动物,所有的爬行动物都是用肺呼吸的。
(2)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凸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凸五边形的内角和是540︒.由此我们猜想:凸边形的内角和是(2)180n-⨯︒(3)221222221,,,331332333+++<<<+++,由此我们猜想:a a mb b m+<+(,,a b m均为正实数)这种的推理,称为归纳推理.(简称:归纳)归纳推理的一般步骤:(1)对有限的资料进行观察、分析、归纳整理;(2)提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即猜想;(3)检验猜想。
二、课堂训练:例1已知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21()(1)n a n N n +=∈+,12()(1)(1)(1)n f n a a a =--⋅⋅⋅-,试通过计算(1),(2),(3)f f f 的值,推测出()f n 的值。
例2:已知数列{a n }的第1项a 1=1且nn n a a a +=+11(n=1,2,3 …),试归纳出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例3:数一数图中的凸多面体的面数F 、顶点数V 和棱数E,然后用归纳法推理得出它们之间的关系.三、练习:1. 观察下列等式,并从中归纳出一般的结论:(1) (5)42011216121,431216121,326121,2121=+++=++=+=(2)1=1,1-4=-(1+2),1-4+9=1+2+3,1-4+9-16=-(1+2+3+4),……2、凸n 边形有多少条对角线?凸四边形有2条对角线凸五边形有5条对角线,比凸四边形多3条;凸六边形有9条对角线,比凸五边形多4条;……凸n 边形有多少条对角线?猜想:3.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交,有一个交点;三条直线相交,最多有几个交点?四条直线相交,最多有几个交点?……六条直线相交,最多有几个交点?n 条直线相交,最多有几个交点?b a __b __===⋅⋅⋅===4均为实数),请推测总结:归纳推理的几个特点:1.归纳是依据特殊现象推断一般现象,因而,由归纳所得的结论超越了前提所包容的范围.2.归纳是依据若干已知的、没有穷尽的现象推断尚属未知的现象,因而结论具有猜测性.3.归纳的前提是特殊的情况,因而归纳是立足于观察、经验和实验的基础之上. 归纳是立足于观察、经验、实验和对有限资料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四、课后巩固:1、已知111()1()23f n n N n +=+++⋅⋅⋅+∈,经计算: 35(2),(4)2,(8),22f f f =>> (16)3,f >7(32)2f >,推测当2n ≥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2223sin 30sin 90sin 1502++=,2223sin 5sin 65sin 1252++=。
金版学案高中数学选修1-2人教A版2.2.1同步辅导与检测课件.ppt
当 ab<0 时,有 3 b>3 a,即 b>a. 所以选 D. 答案:D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数学•选修1-2•(配人教A版)◆
5.直线l,m与平面α,β,γ满足β∩γ=l,l∥α,m⊂α和
m⊥γ,那么必定有( )
A
A.α⊥γ且l⊥m
◆数学•选修1-2•(配人教A版)◆
1.结合已经学习过的数学实例,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最 根本的方法:综合法和分析法.
2.了解用综合法和分析法解决问题的思考特点和过程, 会用综合法和分析法证明具体的问题.通过实例充分认识这 两种证明方法的特点,认识证明的重要性.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数学•选修1-2•(配人教A版)◆
(2)用Q表示要证明的结论,那么分析法可用框图表示为:
Q⇐P1 → P1⇐P2 → P2⇐P3 →…→
得到一个明显成立的 条件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数学•选修1-2•(配人教A版)◆
3.分析综合法.
(1)定义:根据条件的结构特点去转化结论,得到 _中__间__结__论_Q;根据结论的结构特点去转化条件,得到 _中__间__结__论_P.假设由P可以推出Q成立,就可以证明结论成 立.这种证明方法称为分析综合法.
3.综合法和分析法是直接证明中最根本的两种证明方法, 也是解决数学问题时常用的思维方式.如果从解题的切入点 的角度细分,直接证明方法可具体分为:比较法、代换法、 放缩法、判别式法、构造函数法等.这些方法是综合法和分 析法的延续与补充.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数学•选修1-2•(配人教A版)◆
高中数学选修1-2精品学案:第四章 数系的扩充与复 数的引入 复数代数形式的加减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第2课时复数代数形式的加减运算及其几何意义1.理解复数代数形式的加减运算规律.2.复数的加减与向量的加减的关系.重点:正确理解复数的加减运算,复数加减运算的几何意义.难点:对比复数加减法与向量加减法的异同,从而理解复数的几何意义.实数可以进行加减运算,并且具有丰富的运算律,其运算结果仍是实数;多项式也有相应的加减运算和运算律;对于引入的复数,其代数形式类似于一个多项式,当然它也应有加减运算,并且也有相应的运算律.问题1:依据多项式的加法法则,得到复数加法的运算法则.设z1=a+b i,z2=c+d i是任意两个复数,那么(a+b i)+(c+d i)=(a+c)+(b+d)i,很明显,两个复数的和仍然是一个确定的复数.问题2:复数的加法满足交换律、结合律.即z1+z2=z2+z1,(z1+z2)+z3=z1+(z2+z3).问题3:利用向量加法讨论复数加法的几何意义向量加法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在直角坐标系中从横纵坐标上分析就是横纵坐标分别相加.故复数相加就是实部与虚部分别相加得到一个新的复数.问题4:如何理解复数的减法?复数减法是复数加法的逆运算.向量减法遵循三角形法则,在直角坐标系中从横纵坐标上分析就是横纵坐标分别相减.故复数相减就是实部与虚部分别相减得到一个新的复数.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著名的德国数学家高斯在证明代数基本定理“任何一元n次方程在复数集内有且仅有n个根”时,就应用并论述了卡尔丹所设想的新数,并首次引进了“复数”这个名词,把复数与平面内的点一一对应起来,创立了复平面,依赖于平面内的点或有向线段(向量)建立了复数的几何基础.这样历经300年的努力,数系从实数系到复数系的扩张才基本完成,复数才被人们广泛承认和使用.1.设z1=3-4i,z2=-2+3i,则z1-z2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位于().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解析】(3-4i)-(-2+3i)=5-7i.【答案】D2.(2-i)+(3+i)+(4+i)+(5+i)-i(其中i为虚数单位)等于().A.10B.10+2iC.14D.14+2i【解析】(2-i)+(3+i)+(4+i)+(5+i)-i=2+3+4+5+(-+1++-)i=14.【答案】C3.复数z1=9+3i,z2=-5+2i,则z1-z2=.【解析】z1-z2=(9+3i)-(-5+2i)=14+i.【答案】14+i4.已知复数z1=7-6i,z1+z2=-4+3i.(1)求z2;(2)求z1-2z2.【解析】(1)z2=(z1+z2)-z1=(-4+3i)-(7-6i)=-11+9i.(2)z1-2z2=(7-6i)-2(-11+9i)=7-6i+22-18i=29-24i.复数代数形式的加减法运算(1)z1=2+3i,z2=-1+2i,求z1+z2,z1-z2;(2)计算:(+i)+(2-i)-(-i);(3)计算:(1-2i)+(-2+3i)+(3-4i)+(-4+5i)+…+(-2019+2019i)+(2019-2019i).【方法指导】依据复数代数形式的加减运算法则以及运算律求解.【解析】(1)z1+z2=2+3i+(-1+2i)=1+5i,z1-z2=2+3i-(-1+2i)=3+i.(2)+i+(2-i)-(-i)=(+2-)+(-1+)i=1+i.(3)(法一)原式=[(1-2)+(3-4)+…+(2019-2019)+2019]+[(-2+3)+(-4+5)+…+(-2019+2019)-2019]i=(-1006+2019)+(1006-2019)i=1007-1008i.(法二)(1-2i)+(-2+3i)=-1+i,(3-4i)+(-4+5i)=-1+i,(2019-2019i)+(-2019+2019i)=-1+i,将以上各式(共1006个)相加可知:原式=1006(-1+i)+(2019-2019i)=1007-1008i.【小结】几个复数相加减,运算法则为这些复数的所有实部相加减,所有虚部相加减.第(3)小题的解法一是从整体上把握,将计算分实部和虚部进行,有机构造特殊数列的和进而求得结果.解法二是从局部入手,抓住了式中相邻两项和的特点,恰当地分组使计算得以简化.复数代数形式加减运算的几何意义在复平面内,A、B、C分别对应复数z1=1+i,z2=5+i,z3=3+3i,以AB、AC为邻边作一个平行四边形ABDC,求D点对应的复数z4及AD的长.【方法指导】根据复数加减运算的几何意义可以把复数的加减运算转化为向量的坐标运算.【解析】如图所示:对应复数z3-z1,对应复数z2-z1,对应复数z4-z1.由复数加减运算的几何意义得=+,∴z4-z1=(z2-z1)+(z3-z1),∴z4=z2+z3-z1=(5+i)+(3+3i)-(1+i)=7+3i,∴AD的长为||=|z4-z1|=|(7+3i)-(1+i)|=|6+2i|=2.【小结】利用向量进行复数的加减运算时,同样满足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复数加减法运算的几何意义为应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复数问题提供了可能.复数加减运算的综合应用已知实数a>0,b>0,复数z1=a+5i,z2=3-b i,|z1|=13,|z2|=5,求z1+z2.【方法指导】利用两复数的模,可求得a,b的值,再求z1+z2.【解析】由题意得∴∴z1=12+5i,z2=3-4i,∴z1+z2=15+i.【小结】本题结合了复数的模与复数的加法,表面看着难,其实难度不大.复数z1=2+3i,z2=4-5i,z3=-6i,求z1+z2-z3,并说明z1+z2-z3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所在的象限.【解析】z1+z2-z3=(2+3i)+(4-5i)-(-6i)=6+4i,z1+z2-z3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为(6,4),在第一象限.如图所示,平行四边形OABC的顶点O、A、C分别表示0、3+2i、-2+4i.求:(1)表示的复数;(2)表示的复数;(3)表示的复数.【解析】(1)因为=-,所以表示的复数为-3-2i.(2)因为=-,所以表示的复数为(3+2i)-(-2+4i)=5-2i.(3)因为=+,所以表示的复数为(3+2i)+(-2+4i)=1+6i.已知实数a∈R,复数z1=a+2-3a i,z2=6-7i,若z1+z2为纯虚数,求a的值.【解析】z1+z2=(a+2-3a i)+(6-7i)=a+8-(3a+7)i,∴z1+z2为纯虚数,∴∴a=-8.1.复数z1=-3+4i,z2=6-7i,则z1+z2等于().A.3-3iB.3+3iC.-9+11iD.-9-3i【答案】A2.复数(3+i)m-(2+i)对应的点在第三象限内,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A.m<B.m<1C.<m<1D.m>1【解析】(3+i)m-(2+i)=(3m-2)+(m-1)i,∴点(3m-2,m-1)在第三象限,∴即m<.【答案】A3.复数z1=-2+3i,z2=4+3i,则z1-z2=.【解析】z1-z2=(-2+3i)-(4+3i)=-6.【答案】-64.已知a∈R,复数z1=2+(a+2)i,z2=a2+2a-1+3i,若z1+z2为实数,求z1-z2.【解析】z1+z2=a2+2a+1+(a+5)i,∴a∈R,z1+z2为实数,∴a+5=0,∴a=-5,∴z1=2-3i,z2=14+3i,∴z1-z2=-12-6i.在复平面内,A,B,C三点对应的复数分别为1,2+i,-1+2i.(1)求向量,,对应的复数;(2)判断∈ABC的形状.【解析】(1)=-=(2+i)-1=1+i,=-=(-1+2i)-1=-2+2i,=-=(-1+2i)-(2+i)=-3+i,所以,,对应的复数分别为1+i,-2+2i,-3+i.(2)因为||2=10,||2=8,||2=2,所以有||2=||2+||2,所以∈ABC为直角三角形.1.向量对应的复数是5-4i,向量对应的复数是-5+4i,则+对应的复数是().A.-10+8iB.10-8iC.0D.10+8i【解析】+对应的复数为5-4i+(-5+4i)=0.【答案】C2.复数z1=1-5i,z2=-2+i,则z1-z2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在().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解析】z1-z2=(1-5i)-(-2+i)=3-6i,对应的点为(3,-6),该点位于第四象限.【答案】D3.复数z1=5-12i,z2=4+7i,则z1-z2=.【解析】z1-z2=(5-12i)-(4+7i)=1-19i.【答案】1-19i4.已知z1=(3x+y)+(y-4x)i,z2=(4y-2x)-(5x+3y)i(x,y∈R).设z=z1-z2且z=13-2i,求z1,z2.【解析】z=z1-z2=(3x+y)+(y-4x)i-[(4y-2x)-(5x+3y)i]=[(3x+y)-(4y-2x)]+[(y-4x)+(5x+3y)]i=(5x-3y)+(x+4y)i,又z=13-2i,且x,y∈R,则解得故z1=(3×2-1)+(-1-4×2)i=5-9i,z2=4×(-1)-2×2-[5×2+3×(-1)]i=-8-7i.5.复平面内点A,B,C对应的复数分别为i,1,4+2i,由A→B→C→D按逆时针顺序作平行四边形ABCD,则||等于().A.5B.C.D.【解析】如图所示,∈ABCD四个顶点对应复数分别为z1=i,z2=1,z3=4+2i,z4,则有=+,=(z1-z2)+(z3-z2)=2+3i,故||==.【答案】B6.已知复数z1,z2,有|z1|=5,|z2|=12,|z1+z2|=13,则|z1-z2|为().A.8B.10C.12D.13【解析】利用向量结合复数分析可知构成的平行四边形为矩形,故对角线相等.【答案】D7.已知实数a>0,复数z1=a+2i,z2=3+5i,|z1-z2|=5,则a的值为.【解析】z1-z2=a-3-3i(a∈R),∴|z1-z2|=5,∴=25,∴a-3=±4,又a>0,∴a=7.【答案】78.已知f(z)=2z+2-i,z0=1+2i,f(z0-z1)=6-3i,z∈C,求复数z1,f(|z0+z1|).【解析】由已知得2z0-2z1+2-i=6-3i,z0=1+2i,∴2+4i-2z1+2-i=6-3i,即4+3i-2z1=6-3i,∴2z1=(4+3i)-(6-3i)=(4-6)+(3+3)i=-2+6i,∴z1=-1+3i,∴|z0+z1|=|(1+2i)+(-1+3i)|=|5i|=5,∴f(|z0+z1|)=f(5)=2×5+2-i=12-i.9.已知复数z的模为2,则|z-i|的最大值为.【解析】(法一)∴|z|=2,∴|z-i|≤|z|+|i|=2+1=3.(法二)设w=z-i,则w+i=z,∴|w+i|=|z|=2.w表示以点(0,-1)为圆心,以2为半径的圆,由图知,圆上到原点的距离以|OP|为最大,最大值是3.【答案】310.已知a,b∈R,若复数z1=a+b i,|z1|=4,z2=b-a i,求|z1+z2|,|z1-z2|.【解析】∴|z1|=4,∴=4,a2+b2=16.∴z1+z2=(a+b)+(b-a)i,∴|z1+z2|====4.∴z1-z2=(a-b)+(b+a)i,∴|z1-z2|====4.。
北师大版数学选修1-2教案:第3章-拓展资料:运用归纳推理解决数学问题
运用归纳推理 解决数学问题归纳推理是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历史上许多数学结论的发现,往往都是通过归纳推理获得的.归纳推理对我们的数学学习也有着重要的指向作用,下面例谈如何运用归纳推理来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例1 设在R 上定义的函数()f x ,对x ∀∈R 都有(2)(1)()f x f x f x +=+-,且(1)lg3lg 2f =-,(2)lg3lg5f =+,试归纳出(2007)f 的值.分析:我们先由已知条件求出(1)(2)(3)(8)f f f f ,,,…,的值,分析其特征,然后归纳猜想出(2007)f 的值.解:(1)lg3lg 2f =-,(2)lg3lg5f =+,(3)(2)(1)lg5lg 2f f f =-=+,(4)(3)(2)lg 2lg3(1)f f f f =-=-=-,(5)(4)(3)lg3lg5(2)f f f f =-=--=-,(6)(5)(4)lg5lg 2(3)f f f f =-=--=-,(7)(6)(5)lg3lg 2(1)f f f f =-=-=,(8)(7)(6)lg3lg5(2)f f f f =-=+=.由此观察可发现,函数()f x 可能是一个以6为最小正周期的周期函数.故猜想(2007)(33463)(3)lg5lg 2lg101f f f =⨯+==+==.点评:归纳推理主要是通过观察、分析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归纳其特征,然后猜想该类事物都具有这些特征,它的关键在于观察过程中如何发现规律.因此,为了更好地进行归纳推理,除要求同学们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外,还要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才能在数学的天空中展开丰富的想象.当然,由归纳推理得到的结论是否正确还有待运用演绎推理来证明,但归纳推理可以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一种方向,避免研究时的盲目性.例2 设{}n a 是集合{}22|0t s s t s t +∈Z ≤≤,且,中所有的数从小到大排列的数列,且13a =,25a =,36a =,49a =,510a =,612a =,….将数列{}n a 各项按照上小下大、左小右大的原则写成如右所示的三角形数表:(1)写出这个三角形数表中的第4行、第5行各数;(2)求出100a .分析:对于(1),只需按照集合中元素特征写出三角形数表中前三行各数的指数表示,并观察指数规律,据此归纳、抽象出第4、第5两行数的指数规律,即可写出第4行、第5行各数.对于(2),关键是判断出100a 是这个三角形数表中第几行第几个数,进而便可用(1)所得的指数规律求出100a .解:(1)将前三行各数写成22t s +的形式:第1行:10322=+;第2行:20522=+,21622=+;第3行:30922=+,311022=+,321222=+;由此归纳猜想:第4行:402217+=,412218+=,422220+=,432224+=;第5行:502233+=,512234+=,522236+=,532240+=,542248+=.即第4行各数依次是:17,18,20,24;第5行各数依次为:33,34,36,40,48.(2)由每行上数的个数与行数相同,即第1行1个数,第2行2个数,第3行3个数,…,由(1)1002n n +≤(n *∈N )得13n ≤.由前13行共有1231391++++=…个数.因此,100a 应当是第14行中第9个数.所以148100221638425616640a =+=+=.点评:这里我们运用归纳推理的思维方式解决了问题.特例试验,归纳猜想是理性思维的重要体现,是获得发现的源泉.学习中要善于运用归纳推理,大胆猜想和发现.。
人教B版高中数学选修1-2 2-1-1 合情推理 学案 精品
2.1.1 合情推理(学案)一、知识梳理(预习教材P28~ P30,找出疑惑之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现象:(1)看到天空乌云密布,燕子低飞,蚂蚁搬家,推断天要下雨;(2)八月十五云遮月,来年正月十五雪打灯.以上例子可以得出推理是的思维过程.二、情境导学探究任务:归纳推理问题1:哥德巴赫猜想:观察6=3+3, 8=5+3, 10=5+5, 12=5+7, 12=7+7, 16=13+3, 18=11+7, 20=13+7, ……, 50=13+37, ……, 100=3+97,猜想:.问题2:由铜、铁、铝、金等金属能导电,归纳出. 新知:归纳推理就是由某些事物的,推出该类事物的的推理,或者由的推理.简言之,归纳推理是由的推理.探究任务:类比推理鲁班由带齿的草发明锯;人类仿照鱼类外形及沉浮原理发明潜水艇;地球上有生命,火星与地球有许多相似点,如都是绕太阳运行、绕轴自转的行星,有大气层,也有季节变更,温度也适合生物生存,科学家猜测:火星上有生命存在. 以上都是类比思维,即类比推理.新知:类比推理就是由两类对象具有和其中,推出另一类对象也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 简言之,类比推理是由到的推理。
三、典例解析2,例1、观察下列等式:1+3=4=21+3+5=9=23,1+3+5+7=16=24,1+3+5+7+9=25=25,……你能猜想到一个怎样的结论?变式:观察下列等式:1=11+8=9,1+8+27=36,1+8+27+64=100,……你能猜想到一个怎样的结论?例2、类比实数的加法和乘法,列出它们相似的运算性质.变式:找出圆与球的相似之处,并用圆的性质类比球的有关性质.新知: 和 都是根据已有的事实,经过观察、分析、比较、联想,再进行 ,然后提出 的推理,我们把它们统称为合情推理.一般说合情推理所获得的结论,仅仅是一种猜想,未必可靠.四、当堂检测1.下列关于归纳推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归纳推理是由一般到一般的一种推理过程 B.归纳推理是一种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过程 C.归纳推理得出的结论具有或然性,不一定正确 D.归纳推理具有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功能2.若2()41,f n n n n N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f n 可以为偶数 B. ()f n 一定为奇数 C. ()f n 一定为质数 D. ()f n 必为合数3. 设)()(,sin )('010x f x f x x f ==,'21()(),,f x f x ='1()()n n f x f x +=,n ∈N ,则2007()f x = ( ).A.sin xB.-sin xC.cos xD.-cos x4. 一同学在电脑中打出如下若干个圆若将此若干个圆按此规律继续下去,得到一系列的圆,那么在前2006个圆中有 个黑圆. 5.111()1()23f n n N n +=+++⋅⋅⋅+∈,经计算得357(2),(4)2,(8),(16)3,(32)222f f f f f =>>>>猜测当2n ≥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从22211,2343,345675=++=++++=中得出的一般性结论是_____________ .。
苏教版高中数学选修1-2 第3章 3.2 复数的四则运算 学案
3.2复数的四则运算第1课时复数的加法、减法、乘法运算学习目标 1.掌握复数代数形式的加减运算.2.理解复数乘法运算法则,能进行复数的乘法运算.3.掌握共轭复数的概念及应用.知识点一复数的加减运算思考1类比多项式的加减法运算,想一想复数如何进行加减法运算?答案两个复数相加(减)就是把实部与实部、虚部与虚部分别相加(减),即(a+b i)±(c+d i)=(a±c)+(b±d)i(a,b,c,d∈R).思考2复数的加法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吗?答案满足.梳理(1)运算法则设z1=a+b i,z2=c+d i(a,b,c,d∈R)是任意两个复数,那么(a+b i)+(c+d i)=(a+c)+(b +d)i,(a+b i)-(c+d i)=(a-c)+(b-d)i.(2)加法运算律对任意z1,z2,z3∈C,有z1+z2=z2+z1,(z1+z2)+z3=z1+(z2+z3).知识点二复数的乘法运算思考复数的乘法与实数的乘法有何联系与区别?答案复数的乘法类似于多项式的乘法,相当于把复数的代数形式看成关于“i”的多项式,运算过程中要把i2换成-1,然后把实部与虚部分别合并.梳理(1)复数的乘法法则设z1=a+b i,z2=c+d i(a,b,c,d∈R),z1z2=(a+b i)(c+d i)=(ac-bd)+(ad+bc)i.(2)乘法运算律对于任意z1,z2,z3∈C,有知识点三共轭复数思考复数3+4i与3-4i,a+b i与a-b i(a,b∈R)有什么特点?答案这两组复数的特点:①实部相等,②虚部互为相反数.梳理(1)把实部相等、虚部互为相反数的两个复数叫做互为共轭复数.(2)复数z=a+b i(a,b∈R)的共轭复数记作z,即z=a-b i.(3)当复数z=a+b i(a,b∈R)的虚部b=0时,z=z,也就是说,实数的共轭复数仍是它本身.1.两个实数的和、差、积仍是实数,两个虚数的和、差、积仍是虚数.(×)2.任意有限个复数的含加、减、乘法的混合运算中,应先进行乘法,再进行加、减法,有括号时先算括号内的.(√)3.两个互为共轭复数的和是实数,差是纯虚数.(×)类型一复数的加减运算例1计算:(1)(3+5i)+(3-4i);(2)(-3+2i)-(4-5i);(3)(5-5i)+(-2-2i)-(3+3i).解(1)(3+5i)+(3-4i)=(3+3)+(5-4)i=6+i.(2)(-3+2i)-(4-5i)=(-3-4)+[2-(-5)]i=-7+7i.(3)(5-5i)+(-2-2i)-(3+3i)=(5-2-3)+[-5+(-2)-3]i=-10i.反思与感悟复数加减运算法则的记忆方法(1)复数的实部与实部相加减,虚部与虚部相加减.(2)把i看作一个字母,类比多项式加减中的合并同类项.跟踪训练1(1)计算:(5-6i)+(-2-i)-(3+4i);(2)已知复数z满足z+1-3i=5-2i,求z.解(1)(5-6i)+(-2-i)-(3+4i)=[(5-2)+(-6-1)i]-(3+4i)=(3-7i)-(3+4i)=(3-3)+(-7-4)i =-11i. (2)由z +1-3i =5-2i ,得z =(5-2i)-(1-3i)=(5-1)+(-2+3)i =4+i. 类型二 复数的乘法 例2 计算:(1)(1-i)(1+i)+(-1+i); (2)(2-i)(-1+5i)(3-4i)+2i.解 (1)(1-i)(1+i)+(-1+i)=1-i 2-1+i =1+i. (2)(2-i)(-1+5i)(3-4i)+2i =(-2+10i +i -5i 2)(3-4i)+2i =(-2+11i +5)(3-4i)+2i =(3+11i)(3-4i)+2i =(9-12i +33i -44i 2)+2i =53+21i +2i =53+23i.反思与感悟 (1)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复数相乘,可按从左向右的顺序运算,或利用结合律运算.混合运算的顺序与实数的运算顺序一样.(2)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等在复数范围内仍然成立.一些常见的结论要熟悉:i 2=-1,(1±i)2=±2i.跟踪训练2 若复数(m 2+i)(1+m i)是实数,则实数m =________. 答案 -1解析 ∵(m 2+i)(1+m i)=m 2-m +(m 3+1)i 是实数,∴m 3+1=0,则m =-1. 类型三 共轭复数的概念例3 复数z 满足z ·z +2i z =4+2i ,求复数z 的共轭复数. 解 设z =x +y i(x ,y ∈R ),则z =x -y i. ∵z ·z +2i z =4+2i , ∴x 2+y 2+2i(x +y i)=4+2i , 因此(x 2+y 2-2y )+2x i =4+2i ,得⎩⎪⎨⎪⎧ x 2+y 2-2y =4,2x =2,解得⎩⎪⎨⎪⎧ x =1,y =3,或⎩⎪⎨⎪⎧x =1,y =-1, ∴z =1+3i 或z =1-i.因此z 的共轭复数z =1-3i 或z =1+i.反思与感悟 (1)有关复数z 及其共轭复数的题目,注意共轭复数的性质:①设z =a +b i(a ,b ∈R ),则z ·z =a 2+b 2.②z ∈R ⇔z =z .(2)紧紧抓住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把复数问题转化成实数问题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正确熟练地进行复数运算是解题的基础.跟踪训练3 已知z ∈C ,z 为z 的共轭复数,若z ·z -3i z =1+3i ,求z . 解 设z =a +b i(a ,b ∈R ), 则z =a -b i(a ,b ∈R ).由题意得(a +b i)(a -b i)-3i(a -b i)=1+3i , 即a 2+b 2-3b -3a i =1+3i ,则有⎩⎪⎨⎪⎧ a 2+b 2-3b =1,-3a =3,解得⎩⎪⎨⎪⎧ a =-1,b =0或⎩⎪⎨⎪⎧a =-1,b =3, 所以z =-1或z =-1+3i.1.已知复数z 1=12-32i 和复数z 2=cos 60°+isin 60°,则z 1+z 2=________.答案 1解析 ∵z 2=12+32i ,∴z 1+z 2=1.2.已知i 是虚数单位,则(-1+i)(2-i)=________. 答案 -1+3i解析 (-1+i)(2-i)=-2+3i -i 2=-1+3i.3.若复数z 满足z +(2-3i)=-1+2i ,则z +2-5i =________. 答案 -1解析 ∵z =-1+2i -2+3i =-3+5i , ∴z +2-5i =-3+5i +2-5i =-1.4.设复数z 1=x +2i ,z 2=3-y i(x ,y ∈R ),若z 1+z 2=5-6i ,则z 1-z 2=________. 答案 -1+10i解析 ∵z 1+z 2=x +2i +(3-y i)=(x +3)+(2-y )i , ∴(x +3)+(2-y )i =5-6i(x ,y ∈R ), 由复数相等的定义,得x =2且y =8, ∴z 1-z 2=2+2i -(3-8i)=-1+10i.5.复数z 1=a +4i ,z 2=-3+b i ,若它们的和z 1+z 2为实数,差z 1-z 2为纯虚数,则a ,b 的值分别为________. 答案 -3,-4解析 ∵z 1+z 2=a -3+(4+b )i 为实数, ∴4+b =0,即b =-4.又z 1-z 2=(a +3)+(4-b )i 为纯虚数, ∴a +3=0且4-b ≠0,∴a =-3.1.复数的加减运算把复数的代数形式z =a +b i(a ,b ∈R )看作关于“i ”的多项式,则复数的加法、减法运算,类似于多项式的加法、减法运算,只需要“合并同类项”就行,不需要记加法、减法法则. 2.两个复数的和(差)是复数,但两个虚数的和(差)不一定是虚数,例如(3-2i)+2i =3. 3.复数的乘法与多项式乘法是类似的,有一点不同即必须在所得结果中把i 2换成-1,再把实部、虚部分别合并,两个复数的积仍然是一个复数. 4.理解共轭复数的性质 (1)z ∈R ⇔z =z .(2)当a ,b ∈R 时,有a 2+b 2=(a +b i)(a -b i),这是虚数问题实数化的一个重要依据.一、填空题1.复数z 满足z -(1-i)=2i ,则z =________. 答案 1+i解析 ∵z -(1-i)=2i , ∴z =1-i +2i =1+i.2.若复数(1+b i)(2+i)是纯虚数(i 是虚数单位,b 是实数),则b =________. 答案 2解析 (1+b i)(2+i)=(2-b )+(2b +1)i , 令2-b =0,且2b +1≠0, ∴b =2.3.已知复数z 1=(a 2-2)+(a -4)i ,z 2=a -(a 2-2)i(a ∈R ),且z 1-z 2为纯虚数,则a =________. 答案 -1解析 ∵z 1-z 2=(a 2-a -2)+(a -4+a 2-2)i(a ∈R )为纯虚数,∴⎩⎪⎨⎪⎧a 2-a -2=0,a 2+a -6≠0,解得a =-1.4.复数z =i(i +1)(i 为虚数单位)的共轭复数是________. 答案 -1-i解析 ∵z =i(i +1)=i 2+i =-1+i , ∴z 的共轭复数是z =-1-i.5.若复数z =1-2i(i 为虚数单位),则z ·z +z 的实部是________. 答案 6解析 ∵z =1-2i , ∴z =1+2i ,∴z ·z =(1-2i)(1+2i)=5, ∴z ·z +z =5+1-2i =6-2i. ∴z ·z +z 的实部是6. 6.复数z =32-a i ,a ∈R ,且z 2=12-32i ,则a =________. 答案 12解析 ∵z 2=⎝⎛⎭⎫32-a i 2=⎝⎛⎭⎫34-a 2-3a i , ∴⎝⎛⎭⎫34-a 2-3a i =12-32i(a ∈R ),则⎩⎨⎧34-a 2=12,3a =32,∴a =12.7.把复数z 的共轭复数记作z ,已知(1+2i)z =4+3i ,则z =________. 答案 2+i解析 设z =a +b i ,则z =a -b i(a ,b ∈R ), (1+2i)z ]=(1+2i)(a -b i)=(a +2b )+(2a -b )i =4+3i ,由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可得⎩⎪⎨⎪⎧ a +2b =4,2a -b =3,解得⎩⎪⎨⎪⎧a =2,b =1.∴z =2+i.8.已知z 1=(3x +y )+(y -4x )i(x ,y ∈R ),z 2=(4y -2x )-(5x +3y )i(x ,y ∈R ).设z =z 1-z 2,且z =13-2i ,则z 1=________,z 2=________. 考点 复数的加减法运算法则 题点 复数加减法的综合应用答案 5-9i -8-7i解析 ∵z =z 1-z 2=(3x +y -4y +2x )+(y -4x +5x +3y )i =(5x -3y )+(x +4y )i =13-2i ,∴⎩⎪⎨⎪⎧ 5x -3y =13,x +4y =-2,解得⎩⎪⎨⎪⎧x =2,y =-1.∴z 1=5-9i ,z 2=-8-7i. 9.已知z 1=32a +(a +1)i ,z 2=-33b +(b +2)i(a ,b ∈R ),若z 1-z 2=43,则z 1·z 2=________. 答案 -18-63i 解析 z 1-z 2=32a +(a +1)i -[-33b +(b +2)i] =⎝⎛⎭⎫32a +33b +(a -b -1)i =4 3. ∴⎩⎪⎨⎪⎧32a +33b =43,a -b -1=0,解得⎩⎪⎨⎪⎧a =2,b =1,∴z 1=3+3i ,z 2=-33+3i.z 1·z 2=(3+3i)(-33+3i)=-18-63i.10.已知3+i -(4+3i)=z -(6+7i),则z =________. 答案 5+5i解析 ∵3+i -(4+3i)=z -(6+7i), ∴z =3+i -(4+3i)+(6+7i) =(3-4+6)+(1-3+7)i =5+5i.11.若(x +i)i =-1+2i(x ∈R ),则x =________. 答案 2解析 由题意知x i -1=-1+2i ,又x ∈R ,由复数相等,得x =2. 二、解答题12.已知z -1+2z i =-4+4i ,求复数z .解 设z =x +y i(x ,y ∈R ),代入z -1+2z i =-4+4i ,整理,得(x -2y -1)+(2x +y )i =-4+4i ,故有⎩⎪⎨⎪⎧ x -2y -1=-4,2x +y =4.解得⎩⎪⎨⎪⎧x =1,y =2,所以复数z =1+2i.13.已知复数z =(1-i)2+1+3i ,若z 2+az +b =1-i(a ,b ∈R ),求b +a i 的共轭复数. 解 z =(1-i)2+1+3i =-2i +1+3i =1+i , 由z 2+az +b =1-i ,得(1+i)2+a (1+i)+b =1-i ,∴a +b +i(a +2)=1-i(a ,b ∈R ),∴⎩⎪⎨⎪⎧a +b =1,a +2=-1,解得⎩⎪⎨⎪⎧a =-3,b =4.所以b +a i =4-3i ,则b +a i 的共轭复数是4+3i. 三、探究与拓展14.已知z 1=3+4i ,z 2=t +i ,且z 1·z 2是实数,则实数t =________. 答案 34解析 ∵z 2=t +i ,∴z 2=t -i , ∴z 1·z 2=(3+4i)(t -i) =3t -3i +4t i -4i 2 =(3t +4)+(4t -3)i. 又∵z 1·z 2是实数, ∴4t -3=0,即t =34.15.已知复数z =1+i ,实数a ,b 满足az +2bz =(a +2z )2成立,求a ,b 的值. 解 az +2bz =(a +2b )+(a +2b )i , (a +2z )2=(a +2)2-4+4(a +2)i =(a 2+4a )+4(a +2)i ,∴(a +2b )+(a +2b )i =(a 2+4a )+4(a +2)i.∴⎩⎪⎨⎪⎧a +2b =a 2+4a ,a +2b =4(a +2),解得⎩⎨⎧ a =-22,b =4-32,或⎩⎨⎧a =22,b =4+3 2.∴所求实数a =-22,b =4-32或a =22,b =4+3 2.。
高中数学选修1-2精品学案:第四章 数系的扩充与复 数的引入 第1课时 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
第1课时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1.了解引进复数的必要性,理解并掌握虚数单位i.2.理解复数的代数形式,复数虚部与实部.3.实数集、复数集、虚数集与纯虚数集的关系.重点:掌握复数的实部与虚部;实数、复数、虚数、纯虚数与复数的代数形式的实部、虚部的关系;两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难点:体会复数问题实数化的过程.由于解方程的需要推动了数的发展,为了使类似x+5=3的方程有解,引入了负数;为了使类似5x=3的方程有解,引入了分数;为了使类似x2=3的方程有解,引入了无理数.但引入无理数后,类似x2=-1的方程在实数范围内仍然没解.问题1:为了得到方程x2=-1的解,需引入虚数单位i,试给出虚数单位i的定义?虚数单位i满足它的平方等于-1,即i2=-1.问题2:(1)复数:形如a+b i(a,b∈R)的数叫作复数.(2)复数集:全体复数所成的集合叫作复数集,用字母C表示.(3)复数的代数形式:复数通常用字母z表示,把复数表示成a+b i(a,b∈R)的形式,其中a与b分别叫作复数的实部与虚部.(4)两个复数相等的定义:如果两个复数的实部和虚部分别相等,那么我们就说这两个复数相等.这就是说,如果a、b、c、d∈R,那么a+b i=c+d i∈a=c,b=d.问题3:复数z=a+b i(a,b∈R),当b=0时,复数z是实数;当b≠0时,复数z是虚数;当时,复数z是纯虚数.问题4:两复数可不可以比较大小?当两复数是实数时,两复数可以比较大小;当两复数有一个是虚数时,两复数不能比较大小,只能分析两复数相不相等.“复数”“虚数”这两个名词,都是人们在解方程时引入的.为了用公式求一元二次、三次方程的根,就会遇到求负数的平方根的问题.1545年,意大利数学家卡丹诺在《大术》一书中,首先研究了虚数,并进行了一些计算.1.“a=0”是“复数a+b i(a,b∈R)为纯虚数”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a=0时,a+b i(a,b∈R)可能为纯虚数,也可能为0;a+b i为纯虚数时,a=0.所以答案为B.【答案】B2.复数z=-3-10i的实部是().A.3B.-3C.-10iD.10【解析】复数z=-3-10i的实部是-3.【答案】B3.若复数z1=a+|b|i,z2=c+|d|i(a、b、c、d∈R),则z1=z2的充要条件是.【解析】z1=z2,则它们的实部与虚部分别相等,即a=c且|b|=|d|.【答案】a=c且b2=d2(或写成a=c且|b|=|d|)4.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1)-1的平方根只有一个;(2)i是1的4次方根;(3)i是方程x6-1=0的根;(4)方程x3-x2+x-1=0的根只有一个.【解析】(1)∵(-i)2=i2=-1,∵-i也是-1的平方根,故(1)为假命题.(2)∵i2=-1,∵i4=i2·i2=(-1)2=1,故(2)为真命题.(3)i6-1=i2·i2·i2-1=(-1)3-1=-2≠0,故(3)为假命题.(4)由x3-x2+x-1=0得(x2+1)(x-1)=0,则x2=-1或x=1,即x=±i或x=1都是方程x3-x2+x-1=0的根,故(4)为假命题.对复数概念的理解已知下列命题:①复数a+b i不是实数;②两个复数不能比较大小;③若(x2-4)+(x2+3x+2)i是纯虚数,其中x∈R,则x=±2;④若复数z=a+b i,则当且仅当b≠0时,z为虚数;⑤若a+b i=c+d i,则a=c且b=d.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A.0B.1C.3D.4【方法指导】根据复数的有关概念来判断命题的真假.【解析】①是假命题,因为当a∈R且b=0时,a+b i是实数.②是假命题,因为两个复数都是实数时,可以比较大小.③是假命题,因为由纯虚数的条件得解得x=2.④是假命题,因为没有强调a,b∈R.⑤是假命题,因为没有强调,a,b,c,d∈R这一重要条件,故选A.【答案】A【小结】对于概念的理解注意一些小细节,比如a+b i中要求a∈R,b∈R.复数概念的应用z=+(m2+5m+6)i,当实数m为何值时,(1)z是实数;(2)z是虚数;(3)z是纯虚数?【方法指导】根据复数的分类方式将问题转化为求实部和虚部应满足什么条件.【解析】(1)若z是实数,则得m=-2.(2)若z是虚数,则得m≠-2且m≠-3且m∈R.(3)若z是纯虚数,则得m=3.【小结】①本题考查复数集的分类,给出的是复数的标准代数形式即z=a+b i(a,b∈R),若不然,应先将其化为标准形式,再根据满足的条件去解;②解题中应时刻注意使式子有意义.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1)已知(2x-1)+i=y-(3-y)i,x,y∈R,求x与y.(2)设z1=1+sin θ-icos θ,z2=+(cos θ-2)i,若z1=z2,求θ.【方法指导】确定两复数的实部与虚部,利用两复数相等的定义列方程组,解方程组.【解析】(1)根据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得方程组解得(2)由已知,得故解得θ=2kπ(k∈Z).【小结】复数问题实数化是解决复数相等问题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思想方法,转化过程主要依据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基本思路是:①等式两边整理为a+b i(a,b∈R)的形式;②由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可以得到由两个实数等式所组成的方程组;③解方程组,求出相应的参数.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有.①若z=a+b i(a,b∈R),则当a=0,b≠0时,z为纯虚数;②若(z1-z2)2+(z2-z3)2=0,则z1=z2=z3;③若实数a与a i对应,则实数集与纯虚数集一一对应.【解析】①正确.②错误,只有当z1,z2,z3∈R时才成立;若z1=1,z2=0,z3=i也满足题意.③错误,若a=0,则0·i=0不再是纯虚数.【答案】①复数z=log2(x2-3x-3)+ilog2(x-3),当x为何实数时:(1)z∈R;(2)z为虚数;(3)z为纯虚数?【解析】(1)因为一个复数是实数的充要条件是虚部为零,所以有由②得x=4,经验证满足①.所以当x=4时,z∈R.(2)因为一个复数是虚数的充要条件是虚部非零,所以有解得即<x<4或x>4.所以当<x<4或x>4时,z为虚数.(3)因为一个复数是纯虚数时其实部为零且虚部不为0,所以有解得方程无解,所以复数z不可能是纯虚数.关于a的方程是a2-a tan θ-2-(a+1)i=0,若方程有实数根,求锐角θ和实数根.【解析】设实数根是a,则a2-a tan θ-2-(a+1)i=0,∵a,tan θ∈R,∵∵a=-1且tan θ=1,又0<θ<,∵θ=,a=-1.1.设集合C={复数},A={实数},B={纯虚数},若全集S=C,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A∈B=CB.∈S A=BC.A∩(∈S B)=∈D.B∩(∈S A)=B【答案】D2.如果复数z=(a2-3a+2)+(a-1)i为纯虚数,则实数a的值为().A.1或2B.1C.2D.不存在【解析】由a2-3a+2=0和a-1≠0,得a=2.【答案】C3.已知复数z=3-2i,则复数z的实部与虚部的积是.【解析】z=3-2i的实部和虚部分别为3,-2,故答案为-6.【答案】-64.实数m为何值时,复数z=(m2-8m+15)+(m2+3m-28)i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1)位于第四象限;(2)在x轴的负半轴上?【解析】(1)由已知得∵∵-7<m<3.∵当m∈(-7,3)时,z对应的点在第四象限.(2)由已知得解得m=4,即m=4时,z对应的点在x轴的负半轴上.(2019年·上海卷)设m∈R,m2+m-2+(m2-1)i是纯虚数,其中i是虚数单位,则m=.【解析】∵m2+m-2+(m2-1)i是纯虚数,∵∵m=-2.【答案】-21.复数z=-2+3i的虚部是().A.-2B.2C.3D.3i【解析】复数z=-2+3i的虚部是3.【答案】C2.若复数(2x2+5x+2)+(x2+x-2)i为虚数,则实数x满足().A.x=-B.x=-2或-C.x≠-2D.x≠1且x≠-2【解析】由题意得x2+x-2≠0,∵x≠1且x≠-2.【答案】D3.已知集合M={1,2,(m2-3m-1)+(m2-5m-6)i},集合N={-1,3},若M∩N={3},则实数m的值为.【解析】由题设知3∈M,∵m2-3m-1+(m2-5m-6)i=3.∵即∵m=-1.【答案】-14.设复数z=ab+(a2+b2)i(a、b∈R),a、b分别满足什么条件时,z是实数、虚数、纯虚数?【解析】当a、b同时为0时,z为实数;当a、b不全为0时,z是虚数;当a、b有且仅有一个为0时,z为纯虚数.5.如果(x+y)i=x-1,则实数x、y的值分别为().A.x=1,y=-1B.x=0,y=-1C.x=1,y=0D.x=0,y=0【解析】根据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可知解得【答案】A6.下列命题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①若x,y∈C,则x+y i=1+i的充要条件是x=y=1;②若a,b∈R且a>b,则a+i>b+i;③若x2+y2=0,则x=y=0;④一个复数为纯虚数的充要条件是这个复数的实部等于零;⑤-1没有平方根;⑥若a∈R,则(a+1)i是纯虚数.A.0B.1C.2D.3【解析】由于x,y∈C,所以x+y i不一定是复数的代数形式,不符合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①是假命题.由于两个虚数不能比较大小,∵②是假命题.当x=1,y=i时,x2+y2=0成立,∵③是假命题.因为复数为纯虚数要求实部为零,虚部不为零,故④错.因为-1的平方根为±i,故⑤错.当a=-1时,(a+1)i是实数0,故⑥错.【答案】A7.复数z=(a2+2a-3)+(a2-1)i(a∈R)为纯虚数,则复数z的虚部为.【解析】复数z=(a2+2a-3)+(a2-1)i(a∈R)为纯虚数,∵∵∵a=-3,∵a2-1=8,∵复数z的虚部为8.【答案】88.已知m∈R,复数z=+(m2+2m-3)i,当m为何值时:(1)z∈R;(2)z是虚数;(3)z是纯虚数;(4)z=+4i?【解析】(1)m需满足解得m=-3.(2)m需满足m2+2m-3≠0且m-1≠0,解得m≠1且m≠-3.(3)m需满足解得m=0或m=-2.(4)m需满足解得m∈∈.9.已知m、n∈R,复数z1=m2+2n-3+(m+n)i,z2=2m-3n+2+(2m-n)i,若z1=z2,则m+n=.【解析】∵z1=z2,∵∵∵n=1或n=-,m+n=3n,∵m+n的值为3或-.【答案】3或-10.已知复数z1=sin 2x+λi,z2=m+(m-cos 2x)i(λ,m,x∈R),且z1=z2.若λ=0且0<x<π,求x的值.【解析】∵z1=z2,∵∵λ=sin 2x-cos 2x.若λ=0,则sin 2x-cos 2x=0,得tan 2x=.∵0<x<π,∵0<2x<2π,∵2x=或2x=,∵x=或.。
2016-2017学年高中数学北师大版选修1-2学案:1.2.1 条件概率与独立事件 Word版含解析
§2 独立性检验2.1 条件概率与独立事件1.了解条件概率的概念及计算.(重点)2.理解相互独立事件的意义及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乘法公式.(重点)3.掌握利用概率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难点)[基础·初探]教材整理1 条件概率阅读教材P 17~P 18部分,完成下列问题.1.概念已知事件B 发生的条件下,A 发生的概率,称为B 发生时A 发生的条件概率,记为P (A |B ).2.公式当P (B )>0时,P (A |B )=.P (AB )P (B)从1,2,3,4,5中任取两个不同的数,事件A =“取到的2个数之和为偶数”,事件B =“取到的2个数均为偶数”,则P (B |A )=( )A . B . 1814C . D .2512【解析】 从1,2,3,4,5中任取两个数共有10种取法,事件A 包含(1,3),(1,5),(3,5),(2,4)共4个基本事件,事件B 包含(2,4)一个基本事件,故P (A )=,P (AB )=.所以P (B |A )==.410110P (AB )P (A )14【答案】 B教材整理2 相互独立事件阅读教材P 19“练习”以上部分,完成下列问题.1.定义对两个事件A ,B ,如果P (AB )=P (A )P (B ),则称A ,B 相互独立.2.性质如果A ,B 相互独立,则A 与,与B ,与也相互独立.B A A B 3.如果A 1,A 2,…,A n 相互独立,则有P (A 1A 2…A n )=P (A 1)P (A 2)…P (A n ).甲袋中装有2个白球,2个黑球,乙袋中装有2个白球,4个黑球,从甲、乙两袋中各取一球均为白球的概率为( )A .B .1625C .D .21556【解析】 记“从甲袋中任取一球为白球”为事件A ,“从乙袋中任取一球为白球”为事件B ,则事件A ,B 是相互独立事件,故P (AB )=P (A )P (B )=×=.242616【答案】 A[质疑·手记]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记录,并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疑问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疑问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疑问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组合作型],条件概率 一个袋中有2个黑球和3个白球,如果不放回地抽取两个球,记事件“第一次抽到黑球”为A ,事件“第二次抽到黑球”为B .(1)分别求事件A ,B ,AB 发生的概率;(2)求P (B |A ).【精彩点拨】 解答本题可先求P (A ),P (B ),P (AB ),再用公式P (B |A )=求概率.P (AB )P (A )【自主解答】 由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可知:(1)P (A )=,25P (B )===,2×1+3×25×482025P (AB )==.2×15×4110(2)P (B |A )===.P (AB )P (A )1102514用定义法求条件概率P (B |A )的步骤是:(1)分析题意,弄清概率模型;(2)计算P (A ),P (AB );(3)代入公式求P (B |A )=.P (AB )P (A)[再练一题]1.一个家庭有两个小孩,假设生男生女是等可能的,已知这个家庭有一个是女孩的条件下,这时另一个也是女孩的概率是( )A . B .1423C .D .1213【解析】 一个家庭中有两个小孩只有4种可能:(男,男),(男,女),(女,男),(女,女).记事件A 为“其中一个是女孩”,事件B 为“另一个是女孩”,则A ={(男,女),(女,男),(女,女)},B ={(男,女),(女,男),(女,女)},AB ={(女,女)}.于是可知P (A )=,P (AB )=.问题是求在事件A 发生的情况下,事件B 发3414生的概率,即求P (B |A ),由条件概率公式,得P (B |A )==.143413【答案】 D,事件独立性的判断 判断下列各对事件是否是相互独立事件:(1)甲组3名男生,2名女生;乙组2名男生,3名女生,现从甲、乙两组中各选1名同学参加演讲比赛,“从甲组中选出1名男生”与“从乙组中选出1名女生”;(2)容器内盛有5个白乒乓球和3个黄乒乓球,“从8个球中任意取出1个,取出的是白球”与“从剩下的7个球中任意取出1个,取出的还是白球”.【精彩点拨】 利用相互独立事件的定义判断.【自主解答】 (1)“从甲组中选出1名男生”这一事件是否发生,对“从乙组中选出1名女生”这一事件发生的概率没有影响,所以它们是相互独立事件.(2)“从8个球中任意取出1个,取出的是白球”的概率为,若这一事件58发生了,则“从剩下的7个球中任意取出1个,取出的仍是白球”的概率为;47若前一事件没有发生,则后一事件发生的概率为,可见,前一事件是否发生,57对后一事件发生的概率有影响,所以二者不是相互独立事件.判断两事件是否具有独立性的三种方法:(1)定义法:直接判定两个事件发生是否相互影响.(2)公式法:检验P (AB )=P (A )P (B )是否成立.(3)条件概率法:当P (A )>0时,可用P (B |A )=P (B )判断.[再练一题]2.(1)甲、乙两名射手同时向一目标射击,设事件A :“甲击中目标”,事件B :“乙击中目标”,则事件A 与事件B ( )A .相互独立但不互斥B .互斥但不相互独立C .相互独立且互斥D .既不相互独立也不互斥(2)掷一枚正方体骰子一次,设事件A :“出现偶数点”,事件B :“出现3点或6点”,则事件A ,B 的关系是( )A .互斥但不相互独立B .相互独立但不互斥C .互斥且相互独立D .既不相互独立也不互斥【解析】 (1)对同一目标射击,甲、乙两射手是否击中目标是互不影响的,所以事件A 与B 相互独立;对同一目标射击,甲、乙两射手可能同时击中目标,也就是说事件A 与B 可能同时发生,所以事件A 与B 不是互斥事件.(2)事件A ={2,4,6},事件B ={3,6},事件AB ={6},基本事件空间Ω={1,2,3,4,5,6}.所以P (A )==,P (B )==,P (AB )==×,即P (AB )=P (A )P (B ),因36122613161213此,事件A 与B 相互独立.当“出现6点”时,事件A ,B 同时发生,所以A ,B 不是互斥事件.【答案】 (1)A (2)B[探究共研型],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探究1 甲、乙同时向一敌机炮击,已知甲击中敌机的概率为0.6,乙击中敌机的概率为0.5,求:甲、乙都未击中的概率.【提示】 记A =“甲击中”,B =“乙击中”,C =“甲、乙都没有击中”.由题意,甲击中与否并不影响乙,由此可认为A 与B 是相互独立的,则,A 也是相互独立的,则B P (C )=P ( )=P ()·P ()=(1-0.6)×(1-0.5)=0.2.A B A B 探究2 上述问题中如何求敌机被击中的概率?【提示】 记D =“敌机被击中”,则P(D)=1-P()=1-0.2=0.8.A B 某商场推出两次开奖活动,凡购买一定价值的商品可以获得一张奖券.奖券上有一个兑奖号码,可以分别参加两次抽奖方式相同的兑奖活动.如果两次兑奖活动的中奖概率都是0.05,求两次抽奖中以下事件的概率:【导学号:67720003】(1)都抽到某一指定号码;(2)恰有一次抽到某一指定号码;(3)至少有一次抽到某一指定号码.明确已知事件的概率及其关系【精彩点拨】 →把待求事件的概率表示成已知事件的概率选择公式计算求值→【自主解答】 设“第一次抽奖抽到某一指定号码”为事件A,“第二次抽奖抽到某一指定号码”为事件B,则“两次抽奖都抽到某一指定号码”就是事件AB.(1)由于两次抽奖结果互不影响,因此事件A与B相互独立.于是由独立性可得,两次抽奖都抽到某一指定号码的概率为P(AB)=P(A)P(B)=0.05×0.05=0.002 5.B A(2)“两次抽奖恰有一次抽到某一指定号码”可以用(A)+(B)表示.由于事件A与B互斥,根据概率的加法公式和相互独立事件的定义可得,所求事B A件的概率为B A B AP(A)+P(B)=P(A)P()+P()P(B)=0.05×(1-0.05)+(1-0.05)×0.05=0.095.即恰有一次抽到某一指定号码的概率为0.095.B(3)法一 “两次抽奖至少有一次抽到某一指定号码”可以用(AB)+(A)+(A B AB)表示.由于事件AB,A和B两两互斥,根据概率的加法公式和相互独立事件的定义可得,所求事件的概率为P (AB )+P (A )+P (B )=0.002 5+0.095=0.097 5.B A 法二 1-P ( )=1-(1-0.05)2=0.097 5.A B 即至少有一次抽到某一指定号码的概率为0.097 5.求P (AB )时注意事件A ,B 是否相互独立,求P (A +B )时同样应注意事件A ,B 是否互斥,对于“至多”、“至少”型问题的解法有两种思路:(1)分类讨论;(2)求对立事件,利用P ()=1-P (A )来运算.A [再练一题]3.甲、乙两人独立地破译密码的概率分别为、.求:1314(1)两个人都破译出密码的概率;(2)两个人都破译不出密码的概率;(3)恰有一人破译出密码的概率;(4)至多一人破译出密码的概率;(5)至少一人破译出密码的概率.【解】 记事件A 为“甲独立地破译出密码”,事件B 为“乙独立地破译出密码”.(1)两个人都破译出密码的概率为P (AB )=P (A )P (B )=×=.1314112(2)两个人都破译不出密码的概率为P ( )=P ()P ()A B A B =[1-P (A )][1-P (B )]==.(1-13)(1-14)12(3)恰有一人破译出密码分为两类:甲破译出乙破译不出;乙破译出甲破译不出,即A +B ,B A ∴P (A +B )=P (A )+P (B )B A B A =P (A )P ()+P ()P (B )B A =×+×=.13(1-14)(1-13)14512(4)至多一人破译出密码的对立事件是两人都破译出密码,∴1-P (AB )=1-=.1121112(5)至少一人破译出密码的对立事件为两人都没有破译出密码,∴1-P ( )AB=1-=.1212[构建·体系]1.已知P (B |A )=,P (A )=,则P (AB )等于( )1325A . B . 56910C . D .215115【解析】 由P (B |A )=,得P (AB )P (AB )P (A )=P (B |A )·P (A )=×=.1325215【答案】 C2.一件产品要经过两道独立的加工程序,第一道工序的次品率为a ,第二道工序的次品率为b ,则产品的正品率为( )A .1-a -bB .1-abC .(1-a )(1-b )D .1-(1-a )(1-b )【解析】 ∵2道工序相互独立,∴产品的正品率为(1-a )(1-b ).【答案】 C3.把一枚硬币投掷两次,事件A ={第一次出现正面},B ={第二次出现正面},则P (B |A )等于________.【解析】 P (AB )=,P (A )=,∴P (B |A )==.1412141212【答案】 124.在同一时间内,两个气象台预报天气准确的概率分别为,,两个气象91045台预报准确的概率互不影响,则在同一时间内,至少有一个气象台预报准确的概率为________.【解析】 P =1-=.(1-910)(1-45)4950【答案】 49505.某大街在甲、乙、丙三处设有红绿灯,汽车在这三处因遇绿灯而通行的概率分别是为,,,求汽车在这三处因遇红灯而停车一次的概率.131223【解】 设汽车分别在甲、乙、丙三处通行为事件A ,B ,C ,则P (A )=,P (B )=,P (C )=.131223停车一次即为事件BC +A C +AB ,A B C 故概率为P =××+××+××=.(1-13)122313(1-12)231312(1-23)718我还有这些不足:(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的课下提升方案:(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业分层测评(二) (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一、选择题1.两人打靶,甲击中的概率为0.8,乙击中的概率为0.7,若两人同时射击一目标,则它们都中靶的概率是( )A .0.56B .0.48C .0.75D .0.6【解析】 设甲击中为事件A ,乙击中为事件B .∵A ,B 相互独立,则P (AB )=P (A )·P (B )=0.8×0.7=0.56.【答案】 A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P (B |A )<P (AB )B .P (B |A )=是可能的P (B )P (A )C .0<P (B |A )<1D .P (A |A )=0【解析】 由条件概率公式P (B |A )=及0<P (A )≤1知P (B |A )≥P (AB ),P (AB )P (A )故A 选项错误;当事件A 包含事件B 时,有P (AB )=P (B ),此时P (B |A )=,故B 选项正确,由于0≤P (B |A )≤1,P (A |A )=1,故C ,D 选项错P (B )P (A )误.故选B .【答案】 B3.某人忘记了一个电话号码的最后一个数字,只好任意去试拨,他第一次失败、第二次成功的概率是( )A .B .110210C .D .810910【解析】 某人第一次失败,第二次成功的概率为P ==,所以9×110×9110选A .【答案】 A4.一袋中装有5只白球和3只黄球,在有放回地摸球中,用A 1表示第一次摸得白球,A 2表示第二次摸得白球,则事件A 1与是( )A 2A .相互独立事件B .不相互独立事件C .互斥事件D .对立事件【解析】 由题意可得表示“第二次摸到的不是白球”,即表示“第A 2A 2二次摸到的是黄球”,由于采用有放回地摸球,故每次是否摸到黄球或白球互不影响,故事件A 1与是相互独立事件.A 2【答案】 A2.如图121,A ,B ,C 表示3种开关,若在某段时间内它们正常工作的概率分别为0.9,0.8,0.7,那么系统的可靠性是( )图121A .0.504B .0.994C .0.496D .0.06【解析】 系统可靠即A ,B ,C 3种开关至少有一个能正常工作,则P =1-[1-P (A )][1-P (B )][1-P (C )]=1-(1-0.9)(1-0.8)(1-0.7)=1-0.1×0.2×0.3=0.994.【答案】 B 二、填空题6.将两枚均匀的骰子各掷一次,已知点数不同,则有一个是6点的概率为________.【解析】 设掷两枚骰子点数不同记为事件A ,有一个是6点记为事件B .则P (B |A )==.2×53013【答案】 137.明天上午李明要参加奥运志愿者活动,为了准时起床,他用甲、乙两个闹钟叫醒自己,假设甲闹钟准时响的概率是0.80,乙闹钟准时响的概率是0.90,则两个闹钟至少有一个准时响的概率是________.【解析】 设A =“两个闹钟至少有一个准时响”,∴P (A )=1-P ()=1-(1-0.80)×(1-0.90)A=1-0.2×0.1=0.98.【答案】 0.988.如图122,四边形EFGH 是以O 为圆心,半径为1的圆的内接正方形.将一颗豆子随机地扔到该圆内,用A 表示事件“豆子落在正方形EFGH 内”,B 表示事件“豆子落在扇形OHE (阴影部分)内”.则: 【导学号:67720004】图122(1)P (A )=________;(2)P (B |A )=________.【解析】 正方形的面积为2,圆的面积为π.(1)∵A 表示事件“豆子落在正方形EFGH 内”,∴P (A )=.2π(2)∵B 表示事件“豆子落在扇形OHE (阴影部分)内”,∴P (AB )=,12π∴P (B |A )==.P (AB )P (A )14【答案】 (1) (2)2π14三、解答题9.有红色、蓝色两颗骰子,设事件A 为“抛红骰子所得点数为偶数”,设事件B 为“抛蓝骰子所得点数大于4”,求在事件A 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 发生的概率.【解】 画示意图如图所示,横轴表示抛红骰子所得点数,纵轴表示抛蓝骰子所得点数.∴P (A )==,183612P (A ∩B )==,63616∴P (B |A )===.P (A ∩B )P (A )161213则在事件A 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 发生的概率为.1310.集合A ={1,2,3,4,5,6},甲、乙两人各从A 中任取一个数,若甲先取,乙后取,在甲抽到奇数的条件下,求乙抽到的数比甲抽到的数大的概率.【解】 将甲抽到数字a ,乙抽到数字b ,记作(a ,b ),则所有可能的抽取结果为:(1,2),(1,3),(1,4),(1,5),(1,6),(2,1),(2,3),(2,4),(2,5),(2,6),(3,1),(3,2),(3,4),(3,5),(3,6),(4,1),(4,2),(4,3),(4,5),(4,6),(5,1),(5,2),(5,3),(5,4),(5,6),(6,1),(6,2),(6,3),(6,4),(6,5),共30个.其中甲抽到奇数的情形有15个,在这15个数中,乙抽到的数比甲抽到的数大的有9个,所以所求概率P ==.91535[能力提升]1.从甲口袋内摸出1个白球的概率是,从乙口袋内摸出1个白球的概率13是,从两个口袋内各摸出1个球,那么等于( )1256A .2个球都是白球的概率B .2个球都不是白球的概率C .2个球不都是白球的概率D .2个球中恰有1个是白球的概率【解析】 记从甲口袋内摸出1个白球为事件A ,从乙口袋内摸出1个白球为事件B ,则A ,B 是独立事件,于是P (AB )=P (A )P (B )=×=,它表示从131216甲、乙口袋中摸出来的都是白球,故为2个球不都是白球的概率.56【答案】 C2.如图123,已知电路中4个开关闭合的概率都是且互相独立,灯亮的12概率为( )图123A . B .31634C .D .131614【解析】 因为灯不亮的概率为××1212(1-12×12)=,所以灯亮的概率为1-=.3163161316【答案】 C3.从一副不含大小王的52张扑克牌中不放回地抽取2次,每次抽1张,已知第1次抽到A ,则第2次也抽到A 的概率为________.【解析】 设第1次抽到A 为事件M ,第2次也抽到A 为事件N ,则MN 表示两次都抽到A ,P (M )==,452113P (MN )==,4×352×51113×17P (N |M )==.P (MN )P (M )117【答案】 1174.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某市决定在一个乡镇投资农产品加工、绿色蔬菜种植和水果种植三个项目,据预测,三个项目成功的概率分别为,,,且455623三个项目是否成功互相独立.(1)求恰有两个项目成功的概率;(2)求至少有一个项目成功的概率.【解】 (1)只有农产品加工和绿色蔬菜种植两个项目成功的概率为××=,4556(1-23)29只有农产品加工和水果种植两个项目成功的概率为××=,45(1-56)23445只有绿色蔬菜种植和水果种植两个项目成功的概率为××=,(1-45)562319∴恰有两个项目成功的概率为++=.29445191945(2)三个项目全部失败的概率为××=,(1-45)(1-56)(1-23)190∴至少有一个项目成功的概率为1-=.1908990。
高中数学北师大版选修1-2教案-1.1归纳推理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结合已学过的数学实例,了解归纳推理的含义;(2)能利用归纳进行简单的推理;(3)体会并认识归纳推理在数学发现中的作用.2.方法与过程:归纳推理是从特殊到一般的一种推理方法,通常归纳的个体数目越多,越具有代表性,那么推广的一般性命题也会越可靠,它是一种发现一般性规律的重要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学习正确认识合情推理在数学中的重要作用,养成从小开始认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发现事物之间的质的联系的良好品质,善于发现问题,探求新知识。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归纳推理的含义,能利用归纳进行简单的推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发现—猜想—证明”的归纳推理能力。
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归纳推理的前提是一些关于个别事物或现象的命题,而结论则是关于该类事物或现象的普遍性命题。
归纳推理的结论所断定的知识范围超出了前提所断定的知识范围,因此,归纳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不是必然性的,而是或然性的。
也就是说,其前提真而结论假是可能的,所以,归纳推理乃是一种或然性推理。
拿任何一种草药来说吧,人们为什么会发现它能治好某种疾病呢?原来,这是经过我们先人无数次经验(成功的或失败的)的积累的。
由于某一种草无意中治好了某一种病,第二次,第三次,……都治好了这一种病,于是人们就把这几次经验积累起来,做出结论说,“这种草能治好某一种病。
”这样,一次次个别经验的认识就上升到对这种草能治某一种病的一般性认识了。
这里就有着归纳推理的运用。
从一个或几个已知命题得出另一个新命题的思维过程称为推理。
见书上的三个推理案例,回答几个推理各有什么特点?都是由“前提”和“结论”两部分组成,但是推理的结构形式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据此可分为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二)、哥德巴赫猜想(见课件)(三)、例题探析例1、在一个凸多面体中,试通过归纳猜想其顶点数、棱数、面数满足的关系。
高中数学选修1-2精品学案7:2.1.1 合情推理
2.1.1 合情推理学习目标1.了解合情推理的含义,能利用归纳和类比等进行简单的推理(重点、难点).2.了解合情推理在数学发现中的作用(重点).知识提炼1.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温馨提示根据部分对象归纳得出的结论不一定正确,类比得出的结论也不一定正确,其正确与否还要进一步判断.2.合情推理(1)含义: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都是根据已有的事实,经过观察、分析、比较、联想,再进行归纳、类比,然后提出猜想的推理,我们把它们统称为合情推理.(2)合情推理的过程:从具体问题出发→观察、分析比较、联想→归纳、类比→提出猜想温馨提示合情推理得出的结论不一定是唯一的,侧重点不同,结论也会不同.思考尝试1.思考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统计学中,从总体中抽取样本,然后用样本估计总体,这种估计属于归纳推理.()(2)类比推理得到的结论可以作为定理使用.()(3)归纳推理是由个别得到一般的推理.()(4)归纳推理得出的结论具有或然性,不一定正确.()2.观察图形规律,在其右下角的空格内画上合适的图形为( )A. B. C.D.3.已知扇形的弧长为l ,半径为r ,类比三角形的面积公式S =底×高2,可推知扇形面积等于( )A.r 22B.l 22C.lr2 D.l +r 24.等差数列{a n }中,a n >0,公差d >0,则有a 4·a 6>a 3·a 7,类比上述性质,在等比数列{b n }中,若b n >0,q >1,写出b 5,b 7,b 4,b 8的一个不等关系________.5.观察下列各式:9-1=8,16-4=12,25-9=16,36-16=20,…,这些等式反映了自然数间的某种规律,设n 表示自然数,用关于n 的等式表示为________. 核心突破类型1 数、式、数列中的归纳推理(自主研析) 典例1 (1)观察下列等式:⎝⎛⎭⎫sin π3-2+⎝⎛⎭⎫sin 2π3-2=43×1×2; ⎝⎛⎭⎫sin π5-2+⎝⎛⎭⎫sin 2π5-2+⎝⎛⎭⎫sin 3π5-2+⎝⎛⎭⎫sin 4π5-2=43×2×3; ⎝⎛⎭⎫sin π7-2+⎝⎛⎭⎫sin 2π7-2+⎝⎛⎭⎫sin 3π7-2+…+⎝⎛⎭⎫sin 6π7-2=43×3×4; ⎝⎛⎭⎫sin π9-2+⎝⎛⎭⎫sin 2π9-2+⎝⎛⎭⎫sin 3π9-2+…+⎝⎛⎭⎫sin 8π9-2=43×4×5; … 照此规律,⎝⎛⎭⎫sin π2n +1-2+⎝⎛⎭⎫sin 2π2n +1-2+⎝⎛⎭⎫sin 3π2n +1-2+…+⎝⎛⎭⎫sin 2n π2n +1-2=________.(2)已知数列{a n }的第1项a 1=1,且a n +1=a n1+a n (n =1,2,3,…),试归纳出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归纳升华由已知数式进行归纳推理的步骤:(1)分析所给几个等式(或不等式)中项数和次数等方面的变化规律或结构形式的特征;(2)提炼出等式(或不等式)的综合特点;(3)运用归纳推理得出一般结论.2.数列中的归纳推理:在数列问题中,常常用到归纳推理猜测数列的通项公式或前n项和.(1)通过已知条件求出数列的前几项或前n项和;(2)根据数列中的前几项或前n项和与对应序号之间的关系求解;(3)运用归纳推理写出数列的通项公式或前n项和公式.变式训练(1)由下列各式:13=12,13+23=32,13+23+33=62,13+23+33+43=102,…请你归纳出一般结论.(2)已知数列{a n},满足a1=1,a n+1=2a n+1(n=1,2,3,…).归纳猜想出数列{a n}的通项公式a n=________.类型2图形中的归纳推理典例2有两种花色的正六边形地面砖,按下图的规律拼成若干个图案,则第6个图案中有菱形纹的正六边形的个数是()A.26 B.31 C.32 D.36变式训练如图所示,由火柴棒拼成的一列图形中,第n个图形中由n个正方形组成:通过观察可以发现:第5个图形中,火柴棒有____根;第n个图形中,火柴棒有________根.类型3类比推理典例3已知在Rt△ABC中,AB⊥AC,AD⊥BC于D,有1AD2=1AB2+1AC2成立.那么在四面体ABCD中,类比上述结论,你能得到怎样的猜想?试说明理由.归纳升华(1)在高中阶段类比方向主要集中在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平面向量与空间向量等三个方面.在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类比中,等差数列中的和类比等比数列中的积,差类比商,积类比幂.(2)平面图形与空间几何体的类比方向.试把上面的结论类比到空间,写出相应的结论.课堂小结1.归纳、推理、证明题的一般解题步骤:(1)列举出几个特殊情形,条件中已给出的此步可省略;(2)观察、分析所给特殊情形找出其共性;(3)归纳猜想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此结论应包含前面的特殊情况;(4)对猜想的结论给出证明.2.类比推理的步骤与方法:(1)弄清两类对象之间的类比关系及类比关系之间的(细微)差别.(2)把两个系统之间的某一种一致性(相似性)确切地表述出来,也就是要把相关对象在某些方面一致性的含糊认识说清楚.——★参考答案★——思考尝试1.[答案](1)√(2)×(3)√(4)√[解析](1)对,用样本估计总体,是由个别得到一般,所以,这种估计属于归纳推理.(2)错,类比推理的结论不一定正确.(3)对,由归纳推理的概念知说法正确.(4)对,归纳推理得出的结论不一定正确. 2.[答案]A[解析]观察可发现规律:①每行、每列中,方、圆、三角三种形状均各出现一次;②每行、每列有两个阴影一个空白,即得结果. 3.[答案]C[解析]三角形的高对应扇形的半径,三角形的底对应扇形的弧长, 所以可猜测为S =12rl =lr2.4.[答案]b 4+b 8>b 5+b 7[解析]将乘积与和对应,再注意下标的对应, 有b 4+b 8>b 5+b 7.5.[答案](n +2)2-n 2=4n +4[解析]由已知四个式子可分析规律(n +2)2-n 2=4n +4. 核心突破类型1 数、式、数列中的归纳推理(自主研析) 典例1 (1)[答案]43n (n +1)[解析]根据已给出的等式归纳推理求解.通过观察已给出等式的特点,可知等式右边的43是个固定数,43后面第一个数是等式左边最后一个数括号内角度中π的系数的分子的一半,43后面第二个数是第一个数的下一个自然数,所以,所求结果为43×n ×(n +1),即43n (n +1). (2)解:当n =1时,a 1=1; 当n =2时,a 2=11+1=12; 当n =3时,a 3=121+12=13; 当n =4时,a 4=131+13=14. 通过观察可得数列的前n 项都等于下标序号的倒数,因此a n =1n.变式训练 (1)解:由左、右两边各项幂的底数之间的关系: 1=1, 1+2=3, 1+2+3=6, 1+2+3+4=10, …可得一般结论:13+23+33+…+n 3=(1+2+3+…+n )2, 即13+23+33+…+n 3=⎣⎡⎦⎤n (n +1)22.(2)[答案]2n -1(n ∈N *)[解析]由a 1=1=21-1,a 2=3=22-1,a 3=7=23-1,a 4=15=24-1,a 5=31=25-1,可归纳猜想出a n =2n -1(n ∈N *). 类型2 图形中的归纳推理 典例2 [答案]B[解析]有菱形纹的正六边形个数如下表:所以第六个图案中有菱形纹的正六边形的个数是6+5×(6-1)=31. 变式训练 [答案]16 3n +1[解析]数一数可知各图形中火柴的根数依次为:4,7,10,13,…,可见后一个图形比前一个图形多3根火柴,它们构成等差数列,故第五个图形中有火柴棒16根,第n 个图形中有火柴棒3n +1根. 类型3 类比推理典例3 解:类比AB ⊥AC ,AD ⊥BC ,可以猜想四面体ABCD 中,AB ,AC ,AD 两两垂直,AE ⊥平面BCD ,则1AE 2=1AB 2+1AC 2+1AD2.证明:如图,连接BE ,并延长交CD 于F ,连接AF . 因为AB ⊥AC ,AB ⊥AD ,AC ∩AD =A ,所以AB ⊥平面ACD . 而AF ⊂平面ACD ,所以AB ⊥AF .在Rt△ABF中,AE⊥BF,所以1AE2=1AB2+1AF2.又因为在Rt△ACD中,易知AF⊥CD,所以1AF2=1AC2+1AD2.所以1AE2=1AB2+1AC2+1AD2,故猜想正确.变式训练解:取空间中三条侧棱两两垂直的三棱锥ABCD,即AB⊥AC,AB⊥AD,AC⊥AD,且AB=a,AC=b,AD=c,则此三棱锥外接球的半径为R=a2+b2+c22.。
高中数学北师大版选修1-2学案3.1.1 归纳推理 Word版含解析
§归纳与类比.归纳推理.了解归纳推理的含义,能利用归纳推理进行简单的推理.(重点).了解归纳推理在数学发展中的作用.(难点)[基础·初探]教材整理归纳推理阅读教材~“练习”以上部分,完成下列问题..归纳推理的定义根据一类事物中部分事物都有具有某种属性,推断该类事物中每一个事物归纳推理这种属性,这种推理方式称为..归纳推理的特征到部分整体归纳推理是由的推理.利用归纳推理得出的结,由到一般个别论不一定是正确的.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统计学中,从总体中抽取样本,然后用样本估计总体,这种估计属于归纳推理.( )()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称为归纳推理.( )()由归纳推理所得到的结论一定是正确的.( )【答案】()√()√()×[质疑·手记]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记录,并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疑问:解惑:疑问:解惑:疑问:解惑:[小组合作型],数式中的归纳推理()观察下列各式:+=,+=,+=,+=,+=,…,则+=( )....()已知()=,设()=(),()=-(-())(>,且∈+),则()的表达式为,猜想()(∈)的表达式为.+【精彩点拨】()记+=(),观察(),(),(),(),()之间的关系,再归纳得出结论.()写出前项发现规律,归纳猜想结果.【自主解答】()记+=(),则()=()+()=+=;()=()+()=+=;()=()+()=.通过观察不难发现()=(-)+(-)(∈+,≥),则()=()+()=;()=()+()=;()=()+()=;()=()+()=;()=()+()=.所以+=.()()=()=,()=(())==,()=(())==,由(),(),()的表达式,归纳()=(∈+).【答案】() ()()=()=(∈+)已知等式或不等式进行归纳推理的方法:()要特别注意所给几个等式(或不等式)中项数和次数等方面的变化规律;。
北师版数学高二选修1-2教案疑难规律方法
1合情推理的妙用合情推理包括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关于合情推理的试题多与其他知识联系,以创新题的形式出现在考生面前.下面介绍一些推理的命题特点,揭示求解规律,以期对同学们求解此类问题有所帮助.一、归纳推理的考查1.数字规律周期性归纳例1观察下列各式:55=3 125,56=15 625,57=78 125,…,则52 013的末四位数字为() A.3125 B.5625 C.0625 D.8125解析∵55=3 125,56=15 625,57=78 125,58末四位数字为0625,59末四位数字为3125,510末四位数字为5625,511末四位数字为8125,512末四位数字为0625,…,由上可得末四位数字周期为4,呈规律性交替出现,∴52 013=54×503+1末四位数字为3125.答案A点评对于具有周期规律性的数或代数式需要多探索几个才能发现规律,当已给出事实与所求相差甚“远”时,可考虑到看是否具有周期性.2.代数式形式归纳例2设函数f(x)=xx+2(x>0),观察:f1(x)=f(x)=xx+2,f2(x)=f(f1(x))=x3x+4,f 3(x )=f (f 2(x ))=x7x +8, f 4(x )=f (f 3(x ))=x15x +16,……根据以上事实,由归纳推理可得:当n ∈N +且n ≥2时,f n (x )=f (f n -1(x ))=________.解析 依题意,先求函数结果的分母中x 项系数所组成数列的通项公式,由1,3,7,15,…,可推知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 n =2n -1.又函数结果的分母中常数项依次为2,4,8,16,…,故其通项公式为b n =2n .所以当n ≥2时,f n (x )=f (f n -1(x ))=x(2n -1)x +2n.答案x(2n -1)x +2n点评 对于与数列有关的规律归纳,一定要观察全面,并且要有取特殊值最后检验的习惯. 3.图表信息归纳例3 古希腊人常用小石子在沙滩上摆成各种形状来研究数,比如:(1)(2)他们研究过图(1)中的1,3,6,10,…,由于这些数能够表示成三角形,将其称为三角形数;类似的,称图(2)中的1,4,9,16,…这样的数为正方形数. 下列数中既是三角形数又是正方形数的是( ) A.289 B.1 024 C.1 225 D.1 378分析 将三角形数和正方形数分别视作数列,则既是三角形数又是正方形数的数字是上述两数列的公共项.解析 设图(1)中数列1,3,6,10,…的通项为a n ,其解法如下:a 2-a 1=2,a 3-a 2=3,a 4-a 3=4,…,a n -a n -1=n .故a n -a 1=2+3+4+…+n ,∴a n =n (n +1)2.而图(2)中数列的通项公式为b n =n 2,因此所给的选项中只有1 225满足a 49=49×502=b 35=352=1 225. 答案 C点评 此类图形推理问题涉及的图形构成的元素一般为点.题目类型为已知几个图形,图形中元素的数量呈现一定的变化,这种数量变化存在着简单的规律性,如点的数目的递增关系或递减关系,依据此规律求解问题,一般需转化为求数列的通项公式或前n 项和等. 二、类比推理的考查 1.类比定义在求解类比某种熟悉的定义产生的类比推理型试题时,可以借助原定义来求解.例1 等和数列的定义是:若数列{a n }从第二项起,以后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和都是同一常数,则此数列叫作等和数列,这个常数叫作等和数列的公和.如果数列{a n }是等和数列,且a 1=1,a 2=3,则数列{a n }的一个通项公式是________.解析 由定义知,公和为4,且a n +a n -1=4,那么a n -2=-(a n -1-2), 于是a n -2=(-1)n -1(a 1-2).因为a 1=1,得a n =2+(-1)n 即为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 答案 a n =2+(-1)n点评 解题的前提是正确理解等和数列的定义,将问题转化为一个等比数列来求解. 2.类比性质从一个特殊式子的性质、一个特殊图形的性质入手,提出类比推理型问题.求解时要认真分析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深入思考两者的转化过程是求解的关键.例2 平面内的一个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的充要条件有多个,如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类似地,写出空间中的一个四棱柱为平行六面体的两个充要条件.解 类比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可得,三组相对侧面互相平行是一个四棱柱为平行六面体的充要条件.类比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可得,三组相对侧面分别全等是一个四棱柱为平行六面体的充要条件.类比平行四边形的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可得,一组相对侧面平行且全等是一个四棱柱为平行六面体的充要条件.类比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可得,主对角线互相 平分是一个四棱柱为平行六面体的充要条件.类比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可得,对角面互相平分是一个四棱柱为平行六面体的充要条件.点评 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类比到平行六面体的性质,注意结论类比的正确性. 3.类比方法有一些处理问题的方法具有类比性,我们可以把这种方法类比应用到其他问题的求解中,注意知识的迁移.例3 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的乘积T n =3n +1,则其通项公式a n =________.解析 类比数列前n 项和S n 与通项a n 的关系a n =S n -S n -1(n ≥2),得到数列前n (n ≥2)项的乘积T n 与通项a n 的关系.注意对n =1的情况单独研究. 当n =1时,a 1=T 1=31+1=4. 当n ≥2时,a n =T nT n -1=3n +13n -1+1,a 1不适合上式,所以通项公式a n=⎩⎪⎨⎪⎧4,n =1,3n +13n -1+1,n ≥2.答案 ⎩⎪⎨⎪⎧4,n =1,3n +13n -1+1,n ≥22 各有特长的综合法与分析法例1 已知a >b >c ,求证:1a -b +1b -c +4c -a≥0. 分析 首先使用分析法寻找证明思路.证明 方法一 (分析法)要证原不等式成立,只需证1a -b +1b -c ≥4a -c .通分,得(b -c )+(a -b )(a -b )(b -c )≥4a -c ,即证a -c (a -b )(b -c )≥4a -c.因为a >b >c ,所以a -b >0,b -c >0,a -c >0. 只需证(a -c )2≥4(a -b )(b -c )成立. 由上面思路可得如下证题过程.方法二 (综合法)∵a >b >c ,∴a -b >0,b -c >0,a -c >0. ∴4(a -b )(b -c )≤2=(a -c )2.∴a -c(a -b )(b -c )≥4a -c ,即(b -c )+(a -b )(a -b )(b -c )-4a -c≥0. ∴1a -b +1b -c +4c -a ≥0. 从例题不难发现,分析法和综合法各有其优缺点:从寻求解题思路来看,分析法“执果索因”,常常根底渐近,有希望成功;综合法“由因导果”,往往枝节横生,不容易奏效.从表达过程而论,分析法叙述繁琐,文辞冗长;综合法形式简洁,条理清晰.也就是说,分析法利于思考,综合法宜于表达.因此,在实际解题时,把分析法和综合法孤立起来运用是脱离实际的,两者结合,互相弥补才是应该提倡的;先以分析法为主寻求解题思路,再用综合法有条理地表达解题过程.最后,提醒一下,对于一些较复杂的问题,不论是从“已知”推向“未知”,还是由“未知”靠拢“已知”,都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单靠分析法或综合法显得较为困难.为保证探索方向准确及过程快捷,人们常常把分析法与综合法两者并列起来使用,即常采取同时从已知和结论出发,寻找问题的一个中间目标的“两头凑”的方法去寻求证明途径:先从已知条件出发,看可以得出什么结果,再从要证明的结论开始寻求,看它成立需具备哪些条件,最后看它们的差距在哪里,从而找出正确的证明途径.例2 设f (x )=ax 2+bx +c (a ≠0),若函数f (x +1)与f (x )的图像关于y 轴对称.求证:f (x +12)为偶函数.证明 方法一 要证f (x +12)为偶函数,只需证f (x +12)的对称轴为x =0,只需证-b 2a -12=0,只需证a =-b .因为函数f (x +1)与f (x )的图像关于y 轴对称, 即x =-b 2a -1与x =-b2a关于y 轴对称,所以-b 2a -1=--b 2a ,所以a =-b ,所以f (x +12)为偶函数.方法二 要证f (x +12)是偶函数,只需证f (-x +12)=f (x +12).因为f (x +1)与f (x )的图像关于y 轴对称, 而f (x )与f (-x )的图像关于y 轴对称,所以f (-x )=f (x +1),f (-x +12)=f (-(x -12))=f ((x -12)+1)=f (x +12),所以f (x +12)是偶函数.点评 本题前半部分是用分析法证明,但寻找的充分条件不是显然成立的,可再用综合法证明,这种处理方法在推理证明中是常用的.3 体验反证法的独到之处反证法作为一种证明方法,在高考中,虽然很少单独命题,但是有时运用反证法的证明思路判断、分析命题有独到之处.下面举例分析用反证法证明问题的几个类型: 1.证明否定性问题例1 平面内有四个点,任意三点不共线.证明:以任意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不可能都是锐角三角形.分析 假设以四点中任意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都是锐角三角形,先固定三点组成一个三角形,则第四点要么在此三角形内,要么在此三角形外,且各个三角形的内角都是锐角,选取若干个角的和与一些已知结论对照即得矛盾.证明 假设以任意三点为顶点的四个三角形都是锐角三角形,四个点为A ,B ,C ,D . 考虑△ABC ,则点D 有两种情况: 在△ABC 内部和外部.(1)如果点D在△ABC内部(如图(1)),根据假设知围绕点D的三个角∠ADB,∠ADC,∠BDC 都小于90°,其和小于270°,这与一个周角等于360°矛盾.(2)如果点D在△ABC外部(如图(2)),根据假设知∠BAD,∠ABC,∠BCD,∠ADC都小于90°,即四边形ABCD的内角和小于360°,这与四边形内角和等于360°矛盾.综上所述,可知假设错误,题中结论成立.点评结论本身是否定形式、证明唯一性或存在性命题时,常用反证法.2.证明“至多”“至少”“唯一”“仅仅”等问题例2A是定义在上且满足如下两个条件的函数φ(x)组成的集合:①对任意的x∈,都有φ(2x)∈(1,2);②存在常数L(0<L<1),使得对任意的x1,x2∈,都有|φ(2x1)-φ(2x2)|<L|x1-x2|.设φ(x)∈A,试证:如果存在x0∈(1,2),使得x0=φ(2x0),那么这样的x0是唯一的.证明假设存在两个x0,x0′∈(1,2),x0≠x0′,使得x0=φ(2x0),x0′=φ(2x0′),则由|φ(2x0)-φ(2x0′)|<L|x0-x0′|,得|x0-x0′|<L|x0-x0′|.所以L>1.这与题设中0<L<1矛盾,所以原假设不成立.故得证.点评若直接证明,往往思路不明确,而运用反证法则能迅速找到解题思路,从而简便得证.3.证明较复杂的问题例3如果△A1B1C1的三个内角的余弦值分别等于△A2B2C2的三个内角的正弦值,则()A.△A1B1C1和△A2B2C2都是锐角三角形B.△A1B1C1和△A2B2C2都是钝角三角形C.△A1B1C1是钝角三角形,△A2B2C2是锐角三角形D.△A1B1C1是锐角三角形,△A2B2C2是钝角三角形解析因为正弦值在(0°,180°)内是正值,所以△A1B1C1的三个内角的余弦值均大于0.因此△A1B1C1是锐角三角形.假设△A2B2C2也是锐角三角形,并设cos A1=sin A2,则cos A1=cos(90°-A2).所以A1=90°-A2.同理设cos B1=sin B2,cos C1=sin C2,则有B1=90°-B2,C1=90°-C2.又A1+B1+C1=180°,所以(90°-A2)+(90°-B2)+(90°-C2)=180°,即A2+B2+C2=90°.这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矛盾,所以原假设不成立,故选D.答案D例4已知a+b+c>0,ab+bc+ca>0,abc>0.求证:a>0,b>0,c>0.分析若从正面证明,比较复杂,需要考虑的方面比较多,故采用反证法来证明.证明假设a<0,由abc>0知,bc<0.由a+b+c>0知,b+c>-a>0,于是ab+bc+ca=a(b+c)+bc<0.这与已知矛盾.又若a=0,则abc=0,与abc>0矛盾.故a>0.同理可证b>0,c>0.点评至于什么情况下用反证法,应依问题的具体情况而定,切忌滥用反证法.一般说来,当非命题比原命题更具体、更明确、更简捷,易于推出矛盾时,才便于用反证法.运用反证法证题时,还应注意以下三点:1.必须周密考察原结论,防止否定有所遗漏;2.推理过程必须完全正确,否则,不能肯定非命题是错误的;3.在推理过程中,可以使用已知条件,推出的矛盾必须很明确,毫不含糊.另外,反证法证题的首要环节就是对所证结论进行反设,因此大家必须掌握一些常见关键词的否定形式.。
【2020】最新苏教版高中数学苏教版选修1-1学案:2疑难规律方法
【20xx年度】精编【2020】最新【2020】最新苏教版高中数学苏教版选修1-1学案:2疑难规律方法
1.求动点轨迹例1 一动圆与两圆:x2+y2=1和x2+y2-6x+5=0都外切,则
动圆圆心的轨迹为________________.解析x2+y2=1是圆心为原点,半径为1的圆,x2+y2-6x+5=0化为标准方程为(x-3)2+y2=4,是圆心为A(3,0),半径为2的圆.设所求动圆圆心为P,动圆半径为r,如图,则⇒PA-PO=1<AO =3,符合双曲线的定义.结合图形可知,动圆圆心的轨迹为双曲线
的一支.
答案双曲线的一支
2.解三角形例2 已知椭圆+=1(a>b>0)的离心率等于,其焦点分别为A,B,C 为椭圆上异于长轴端点的任意一点,则在△ABC中,的值等于
________.解析在△ABC中,由正弦定理得=,因为点C在椭圆上,所以由椭
圆定义知CA+CB=2a,而AB=2c,所以===3.。
高中数学北师大版选修1-2教案-3.2分析法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结合已经学过的数学实例,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了解分析法和综合法的思考过程、特点。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分析法和综合法的思考过程、特点。
难点:分析法的思考过程、特点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一)、复习:直接证明的方法:综合法、分析法。
(二)、引入新课分析法和综合法是思维方向相反的两种思考方法。
在数学解题中,分析法是从数学题的待证结论或需求问题出发,一步一步地探索下去,最后达到题设的已知条件。
综合法则是从数学题的已知条件出发,经过逐步的逻辑推理,最后达到待证结论或需求问题。
对于解答证明来说,分析法表现为执果索因,综合法表现为由果导因,它们是寻求解题思路的两种基本思考方法,应用十分广泛。
在很多数学命题的证明中,往往需要综合地运用这两种思维方法。
(三)、例题讲解:例1:如图、已知BE,CF分别为△ABC的边AC,AB上的高,G为EF的中点,H 为BC的中点.求证:HG⊥EF.证明:考虑待证的结论“HG⊥EF” .根据命题的条件:G为EF的中点,连接EH,HF,只要证明△EHF为等腰三角形,即EH=HF.(四)、小结:综合法与分析法各有其特点.从需求解题思路来看,分析法执果索因,常常根底渐近,有希望成功;综合法由因导果,往往枝节横生,不容易奏效,就表达过程而论,分析法叙述烦琐,文辞冗长;综合法形式简洁,条理清晰.也就是说,分析法利于思考,综合法宜于表述.因此,在实际解题时,常常把分析法和综合法结合起来运用,先以分析法为主寻求解题思路,再用综合法有条理地表述解题过程.课堂小结综合法与分析法各有其特点.从需求解题思路来看,分析法执果索因,常常根底渐近,有希望成功;综合法由因导果,往往枝节横生,不容易奏效,就表达过程而论,分析法叙述烦琐,文辞冗长;综合法形式简洁,条理清晰.也就是说,分析法利于思考,综合法宜于表述.因此,在实际解题时,常常把分析法和综合法结合起来运用,先以分析法为主寻求解题思路,再用综合法有条理地表述解题过程.课后习题课本习题1-2: 7、9.。
高中数学人教B版选修2-1学案:1疑难规律方法: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
1怎样解逻辑用语问题1.利用集合理清关系充分(必要)条件是高中学段的一个重要概念,并且是理解上的一个难点.要解决这个难点,将抽象的概念用直观、形象的图形表示出来,看得见、想得通,才是最好的方法.本节使用集合模型对充要条件的外延与内涵作了直观形象的解释,实践证明效果较好.集合模型解释如下:(1)A是B的充分条件,即A⊆B.(2)A是B的必要条件,即B⊆A.(3)A是B的充要条件,即A=B.(4)A是B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即A∩B=∅或A、B既有公共元素也有非公共元素.或例1设集合S={0,a},T={x∈Z|x2<2},则“a=1”是“S⊆T”的________条件.(填“充分不必要”“必要不充分”“充要”或“既不充分也不必要”)解析T={x∈Z|x2<2}={-1,0,1},a=1时,S={0,1},所以S⊆T;反之,若S⊆T,则S ={0,1}或S ={0,-1}.所以“a =1”是“S ⊆T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答案 充分不必要2.抓住量词,对症下药全称命题与存在性命题是两类特殊的命题,这两类命题的否定是这部分内容中的重要概念,解决有关此类命题的题目时一定要抓住决定命题性质的量词,理解其相应的含义,从而对症下药.例2(1)已知命题p :“任意x ∈[1,2],x 2-a ≥0”与命题q :“存在x 0∈R ,x 20+2ax 0+2+a =0”都是真命题,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__.(2)已知命题p :“存在x 0∈[1,2],x 20-a ≥0”与命题q :“存在x 0∈R ,x 20+2ax 0+2+a =0”都是真命题,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1)将命题p 转化为当x ∈[1,2]时,(x 2-a )min ≥0,即1-a ≥0,即a ≤1.命题q :即方程有解,Δ=(2a )2-4×(2+a )≥0,解得a ≤-1或a ≥2.综上所述,a 的取值范围为(-∞,-1].(2)命题p 转化为当x 0∈[1,2]时,(x 20-a )max ≥0,即4-a ≥0,即a ≤4.命题q 同(1).综上所述,a 的取值范围为(-∞,-1]∪[2,4].答案 (1)(-∞,-1](2)(-∞,-1]∪[2,4]点评 认真比较两题就会发现,两题形似而神异,所谓失之毫厘,谬之千里,需要我们抓住这类问题的本质——量词,有的放矢.3.挖掘等价转化思想,提高解题速度在四种命题的关系、充要条件、简单的逻辑联结词、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中,时时刻刻渗透着等价转化思想,例如互为逆否命题的两个命题(原命题与逆否命题或逆命题与否命题)一定同真或同假,它们就是等价的;但原命题与逆命题不等价,即原命题为真,其逆命题不一定为真.例3设p :⎩⎪⎨⎪⎧ 3x +4y -12>0,2x -y -8≤0,x -2y +6≥0,q :x 2+y 2≤r 2 (r >0),若q 是綈p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求r 的取值范围.分析 “q 是綈p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等价于“p 是綈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设p 、q 对应的集合分别为A 、B ,则可由A ∁R B 出发解题.解 设p 、q 对应的集合分别为A 、B ,将本题背景放到直角坐标系中,则点集A 表示平面区域,点集∁R B 表示到原点距离大于r 的点的集合,也即是圆x 2+y 2=r 2外的点的集合.∵A ∁R B 表示区域A 内的点到原点的最近距离大于r ,∴直线3x +4y -12=0上的点到原点的最近距离大于等于r ,∵原点O 到直线3x +4y -12=0的距离d =|-12|32+42=125,∴r 的取值范围为(0,125]. 点评 若直接解的话,q 是綈p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即为x 2+y 2≤r 2 (r >0)在p :⎩⎪⎨⎪⎧ 3x +4y -12>0,2x -y -8≤0,x -2y +6≥0所对应的区域的外部,也是可以解决的.但以上解法将“q 是綈p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等价转化为“p 是綈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更好地体现了相应的数学思想方法.2 辨析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是逻辑关系中的两个相似知识点,但又有着本质的区别,应注意弄清它们的区别和正确表述,下面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看一下它们的区别.1.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的概念设命题“若A ,则B ”为原命题,那么“若綈A ,则綈B ”为原命题的否命题,“若A ,则綈B ”为原命题的否定.所以从概念上看“否命题”是对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同时否定后得到的新命题,而且否定的条件仍为条件,否定的结论仍为结论.“命题的否定”是对原命题结论的全盘否定,即“命题的否定”与原命题的条件相同,结论相反.例1写出下列命题的否命题及否定:(1)若|x |+|y |=0,则x ,y 全为0;(2)函数y =x +b 的值随x 的增加而增加.分析 问题(1)直接依据格式写出相应的命题;问题(2)先改写成“若A ,则B ”的形式,然后再写出相应的命题.解 (1)原命题的条件为“|x |+|y |=0”,结论为“x ,y 全为0”.写原命题的否命题需同时否定条件和结论,所以原命题的否命题为“若|x |+|y |≠0,则x ,y 不全为0”.写原命题的否定只需否定结论,所以原命题的否定为“若|x |+|y |=0,则x ,y 不全为0”.(2)原命题可以改写为“若x 增加,则函数y =x +b 的值也随之增加”.否命题为“若x 不增加,则函数y =x +b 的值也不增加”;命题的否定为“若x 增加,则函数y =x +b 的值不增加”.点评如果所给命题是“若A,则B”的形式,则可以依据否命题和命题的否定的定义,直接写出相应的命题.如果不是“若A,则B”的形式,则需要先将其改写成“若A,则B”的形式,便于写出命题的否定形式及其否命题.2.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的真假从命题的真假上看,原命题与其否命题的真假没有必然的关系,原命题为真,其否命题可能为真,也可能为假;原命题为假,其否命题可能为真,也可能为假.但是原命题与其否定的真假必相反,原命题为真,则其否定为假;原命题为假,则其否定为真.这也可以作为检验写出的命题是否正确的标准.例2写出下列命题的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并判断原命题、否命题和命题的否定的真假:(1)若x2<4,则-2<x<2;(2)若m>0且n>0,则m+n>0.分析依据定义分别写出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根据不等式及方程的性质逐个判断其真假.解(1)否命题:“若x2≥4,则x≥2或x≤-2”.命题的否定:“若x2<4,则x≥2或x≤-2”.通过解不等式可以知道,原命题为真,否命题为真,命题的否定为假.(2)否命题:“若m≤0或n≤0,则m+n≤0”.命题的否定:“若m>0且n>0,则m+n≤0”.由不等式的性质可以知道,原命题为真,否命题为假,命题的否定为假.3判断条件四策略1.应用定义如果p⇒q,那么称p是q的充分条件,同时称q是p的必要条件.判断时的关键是分清条件与结论.例1设集合M={x|x>2},P={x|x<3},那么“x∈M或x∈P”是“x∈P∩M”的________条件.(填“充分不必要”“必要不充分”“充要”“既不充分也不必要”)解析条件p:x∈M或x∈P;结论q:x∈P∩M.若x∈M,则x不一定属于P,即x不一定属于P∩M,所以p⇏q;若x∈P∩M,则x∈M且x∈P,所以q⇒p.综上知,“x∈M或x∈P”是“x∈P∩M”的必要不充分条件.答案必要不充分2.利用传递性充分、必要条件在推导的过程当中具有传递性,即:若p⇒q,q⇒r,则p⇒r.例2如果A是B的必要不充分条件,B是C的充要条件,D是C的充分不必要条件,那么A 是D 的______条件.(填“充分不必要”“必要不充分”“充要”“既不充分也不必要”) 解析 依题意,有A ⇐B ⇔C ⇐D 且A ⇏B ⇔C ⇏D ,由命题的传递性可知D ⇒A ,但A ⇏D .于是A 是D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答案 必要不充分3.利用集合运用集合思想来判断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若p 以非空集合A 的形式出现,q 以非空集合B 的形式出现,则①若A ⊆B ,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②若B ⊆A ,则p 是q 的必要条件;③若A B ,则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④若B A ,则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⑤若A =B ,则p 是q 的充要条件.例3已知p :x 2-8x -20≤0,q :x 2-2x +1-m 2≤0(m >0),若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解析 设p ,q 分别对应集合P ,Q ,则P ={x |-2≤x ≤10},Q ={x |1-m ≤x ≤1+m },由题意知,p ⇒q ,但q ⇏p ,故P Q ,所以⎩⎪⎨⎪⎧ 1-m <-2,1+m ≥10,m >0,或⎩⎪⎨⎪⎧ 1-m ≤-2,1+m >10,m >0,解得m ≥9.即m 的取值范围是[9,+∞).答案 [9,+∞)4.等价转化由于互为逆否命题的两个命题同真同假,所以当由p ⇒q 较困难时,可利用等价转化,先判断由綈q ⇒綈p ,从而得到p ⇒q .例4已知p :x +y ≠2,q :x ,y 不都是1,则p 是q 的________条件.(填“充分不必要”“必要不充分”“充要”“既不充分也不必要”)解析 因为p :x +y ≠2,q :x ≠1或y ≠1,所以綈p :x +y =2,綈q :x =1且y =1.因为綈p ⇏綈q ,但綈q ⇒綈p ,所以綈q 是綈p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即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答案 充分不必要4 例析逻辑用语中的常见误区误区1所有不等式、集合运算式都不是命题例1判断下列语句是不是命题,若是命题,判断其真假.(1)x+2>0;(2)x2+2>0;(3)A∩B=A∪B;(4)A⊆(A∪B).错解(1)(2)(3)(4)都不是命题.剖析(1)中含有未知数x,且x不确定,所以x+2的值也不确定,故无法判断x+2>0是否成立,不能判断其真假,故(1)不是命题.(2)x虽为未知数,但x2≥0,所以x2+2≥2,故可判断x2+2>0成立,故(2)为真命题.(3)若A=B,则A∩B=A∪B=A=B;若A B,则A∩B=A(A∪B)=B.由于A,B的关系未知,所以不能判断其真假,故(3)不是命题.(4)A为A∪B的子集,故A⊆(A∪B)成立,故(4)为真命题.正解(2)(4)是命题,且都为真命题.误区2原命题为真,其否命题必为假例2判断下列命题的否命题的真假:(1)若a=0,则ab=0;(2)若a2>b2,则a>b.错解(1)因为原命题为真命题,故其否命题是假命题;(2)因为原命题为假命题,故其否命题为真命题.剖析否命题的真假与原命题的真假没有关系,否命题的真假不能根据原命题的真假来判断,应先写出原命题的否命题,再判断.正解(1)否命题为:若a≠0,则ab≠0,是假命题;(2)否命题为:若a2≤b2,则a≤b,是假命题.误区3搞不清谁是谁的条件例3使不等式x-3>0成立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是()A.x>3 B.x>4 C.x>2 D.x∈{1,2,3}错解由不等式x-3>0成立,得x>3,显然x>3⇒x>2,又x>2⇏x>3,因此选C.剖析若p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是q,则q⇒p,p⇏q.本题要求使不等式x-3>0成立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又x>4⇒x-3>0,而x-3>0⇏x>4,所以使不等式x-3>0成立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为x>4.正解 B误区4考虑问题不周例4如果a,b,c∈R,那么“b2>4ac”是“方程ax2+bx+c=0有两个不等实根”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错解判别式Δ=b2-4ac>0,即方程ax2+bx+c=0有两个不等实根;若方程ax2+bx+c=0有两个不等实根,则判别式Δ=b2-4ac>0,即b2>4ac.综上可知“b2>4ac”是“方程ax2+bx+c=0有两个不等实根”的充要条件,选C.剖析判别式Δ=b2-4ac只适用于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数根存在情况的判断.对于方程ax2+bx+c=0,当a=0时,原方程为一次方程bx+c=0(b≠0),一次方程不存在判别式,所以当b2>4ac时不能推出方程ax2+bx+c=0有两个不等实根;若方程ax2+bx+c=0有两个不等实根,则它的判别式Δ=b2-4ac>0,即b2>4ac.由上可知,“b2>4ac”是“方程ax2+bx +c=0有两个不等实根”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正解 B误区5用“且”“或”联结命题时只联结条件或结论例5(1)已知p:方程(x-11)(x-2)=0的根是x=11;q:方程(x-11)(x-2)=0的根是x=2,试写出“p∨q”.(2)p: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q:四个角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试写出“p∧q”.错解(1)p∨q:方程(x-11)(x-2)=0的根是x=11或x=2.(2)p∧q:四条边相等且四个角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剖析(1)(2)两题中p,q都是假命题,所以“p∨q”,“p∧q”也都应是假命题.而上述解答中写出的两命题却都是真命题.错误原因是:(1)只联结了两个命题的结论;(2)只联结了两个命题的条件.正解(1)p∨q:方程(x-11)(x-2)=0的根是x=11或方程(x-11)(x-2)=0的根是x=2. (2)p∧q: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且四个角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误区6不能正确否定结论例6p:方程x2-5x+6=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试写出“綈p”.错解綈p:方程x2-5x+6=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剖析命题p的结论为“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所以“綈p”应否定“有”,而不能否定“相等”.正解綈p:方程x2-5x+6=0没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误区7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否定不完全例7已知命题p:存在一个实数x,使得x2-x-2<0,写出綈p.错解一綈p:存在一个实数x,使得x2-x-2≥0.错解二綈p:对任意的实数x,都有x2-x-2<0.剖析该命题是存在性命题,其否定是全称命题,但错解一中得到的綈p仍是存在性命题,显然只对结论进行了否定,而没有对存在量词进行否定;错解二中只对存在量词进行了否定,而没有对结论进行否定.正解綈p:对任意的实数x,都有x2-x-2≥0.误区8忽略了隐含的量词例8写出下列命题的否定:(1)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直线;(2)奇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错解(1)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不是平行直线;(2)奇函数的图象不关于y轴对称.剖析以上错误解答在于没有看出这两个命题都是全称命题.对于一些量词不明显或不含有量词,但其实质只是在文字叙述上省略了某些量词的命题,要特别引起注意.正解(1)存在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不是平行直线;(2)存在一个奇函数的图象不关于y轴对称.5解“逻辑”问题的三意识1.转化意识由于互为逆否的两个命题同真假,因此,当原命题的真假不易判断或证明原命题较困难时,可以转化为逆否命题来判断或证明.例1证明:若a2-b2+2a-4b-3≠0,则a-b≠1.分析本题直接证明原命题是真命题,显然不太容易,可考虑转化为证明它的逆否命题是真命题.证明命题“若a2-b2+2a-4b-3≠0,则a-b≠1”的逆否命题是“若a-b=1,则a2-b2+2a-4b-3=0”.由a-b=1得a2-b2+2a-4b-3=(a+b)(a-b)+2(a-b)-2b-3=a -b-1=0.∵原命题的逆否命题是真命题,∴原命题也是真命题.故若a2-b2+2a-4b-3≠0,则a-b≠1.例2命题p:实数x满足x2-4ax+3a2<0,其中a<0,命题q:实数x满足x2-x-6≤0或x2+2x-8>0,且q是p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求a的取值范围.分析将充分、必要条件转化为集合之间的关系,进而转化为集合运算问题.解设A={x|x2-4ax+3a2<0(a<0)}={x|3a<x<a},B ={x |x 2-x -6≤0或x 2+2x -8>0}={x |x 2-x -6≤0}∪{x |x 2+2x -8>0}={x |-2≤x ≤3}∪{x |x <-4或x >2}={x |x <-4或x ≥-2}.因为q 是p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所以p ⇒q ,q ⇏p ,由A B 得⎩⎪⎨⎪⎧ 3a ≥-2a <0或⎩⎪⎨⎪⎧a ≤-4a <0即a ≤-4或-23≤a <0. 所以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4]∪[-23,0). 2.简化意识判断命题真假的关键:一是识别命题的构成形式;二是分别将各命题简化,对等价的简化命题进行判断.例3已知命题p :函数y =log 0.5(x 2+2x +a )的值域为R ,命题q :函数y =-(5-2a )x 是R 上的减函数.若p 或q 为真命题,p 且q 为假命题,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分析 先将命题p ,q 等价转化,再根据题意构建关于a 的关系式,从而得到a 的取值范围. 解析 函数y =log 0.5(x 2+2x +a )的值域为R ,即y =x 2+2x +a 的值域是(0,+∞),即在方程x 2+2x +a =0中,Δ=4-4a ≥0⇔a ≤1,即p 真⇔a ≤1;函数y =-(5-2a )x 是减函数⇔5-2a >1⇔a <2,即q 真⇔a <2.由p 或q 为真命题,p 且q 为假命题,知命题p ,q 中必有一真一假.若p 真q 假,则无解;若p 假q 真,则1<a <2.故满足题意的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1,2).答案 (1,2)点评 若命题“p 或q ”“p 且q ”中含有参数,求解时,可以先等价转化命题p ,q ,直至求出这两个命题为真时参数的取值范围,再依据“p 或q ”“p 且q ”的真假情况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3.反例意识在“逻辑”中,经常要对一个命题的真假(尤其是假)作出判断,若直接从正面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不易进行,这时可以通过举出恰当的反例来说明,这是一个简单有效的办法. 例4设A ,B 为两个集合,则下列四个命题中真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①A ⊈B ⇔对任意x ∈A ,都有x ∉B ;②A ⊈B ⇔A ∩B =∅;③A ⊈B ⇔B ⊈A ;④A ⊈B ⇔存在x 0∈A ,使得x 0∉B .分析画出表示A∉B的Venn图进行判断.解析画出Venn图,如图1所示,则A∉B⇔存在x0∈A,使得x0∉B,故①②是假命题,④是真命题.A⊈B⇒b⊈A不成立的反例如图2所示.同理可得B⊈A⇒A⊈B不成立.故③是假命题.综上知,真命题的序号是④.答案④。
高中数学北师大版选修1-1学案:第二章 疑难规律方法
1椭圆的定义在解题中的妙用椭圆定义反映了椭圆的本质特征,揭示了曲线存在的简单性质.有些问题,如果恰当运用定义来解决,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通过几个例子进行说明.1.求最值例1线段|AB |=4,|P A |+|PB |=6,M 是AB 的中点,当P 点在同一平面内运动时,PM 的长度的最小值是()A .2B. 2 C.5D .5解析由于|P A |+|PB |=6>4=|AB |,故由椭圆定义知P 点的轨迹是以M 为原点,A 、B 为焦点的椭圆,且a =3,c =2,∴b =a 2-c 2= 5.于是PM 的长度的最小值是b = 5.答案C2.求动点坐标例2椭圆x 29+y 225=1上到两个焦点F 1,F 2距离之积最大的点的坐标是________. 解析设椭圆上的动点为P ,由椭圆的定义可知|PF 1|+|PF 2|=2a =10,所以|PF 1|·|PF 2|≤⎝⎛⎭⎫|PF 1|+|PF 2|22=⎝⎛⎭⎫1022=25,当且仅当|PF 1|=|PF 2|时取等号.由⎩⎪⎨⎪⎧|PF 1|+|PF 2|=10,|PF 1|=|PF 2|, 解得|PF 1|=|PF 2|=5=a ,此时点P 恰好是椭圆短轴的两端点,即所求点的坐标为P (±3,0).答案(±3,0)点评由椭圆的定义可得“|PF 1|+|PF 2|=10”,即两个正数|PF 1|,|PF 2|的和为定值,结合基本不等式可求|PF 1|,|PF 2|积的最大值,结合图形可得所求点P 的坐标.3.求焦点三角形面积例3如图所示,已知椭圆的方程为x 24+y 23=1,若点P 在第二象限,且∠PF 1F 2=120°,求△PF 1F 2的面积.解由已知得a =2,b =3,所以c =a 2-b 2=1,|F 1F 2|=2c =2.在△PF 1F 2中,由余弦定理得|PF 2|2=|PF 1|2+|F 1F 2|2-2|PF 1||F 1F 2|cos120°,即|PF 2|2=|PF 1|2+4+2|PF 1|,①由椭圆定义,得|PF 1|+|PF 2|=4,即|PF 2|=4-|PF 1|.②将②代入①,得|PF 1|=65. 所以S △PF 1F 2=12|PF 1|·|F 1F 2|·sin120° =12×65×2×32=353, 即△PF 1F 2的面积是353. 点评在△PF 1F 2中,由椭圆的定义及余弦定理可得关于|PF 1|,|PF 2|的方程组,消去|PF 2|可求|PF 1|.从以上问题,我们不难发现,凡涉及椭圆上的点及椭圆焦点的问题,我们应首先考虑利用椭圆的定义求解.2解抛物线问题的五个技巧1.设而不求,整体处理例1已知抛物线y 2=-8x 的弦PQ 被点A (-1,1)平分,求弦PQ 所在的直线方程.解设弦PQ 的两个端点分别为P (x 1,y 1),Q (x 2,y 2),则有y 21=-8x 1,y 22=-8x 2.两式相减,得y 21-y 22=-8(x 1-x 2),即(y 1+y 2)(y 1-y 2)=-8(x 1-x 2).∵A 是PQ 的中点,∴y 1+y 2=2,即y 1-y 2=-4(x 1-x 2).∴y 1-y 2x 1-x 2=-4,k PQ =y 1-y 2x 1-x 2=-4. 故弦PQ 所在的直线的方程为y -1=-4(x +1),即4x +y +3=0.2.巧用定义求最值例2定长为3的线段AB 的两个端点在抛物线y 2=x 上移动,记AB 的中点为M ,求点M 到y 轴的最短距离.解如图,AA ′⊥l ,MN ⊥l ,BB ′⊥l ,l 为抛物线y 2=x 的准线,由抛物线方程y 2=x ,知2p =1,p 2=14. 设点M 到y 轴的距离为d ,d =|MN |-14. 由抛物线的定义,知|AF |=|AA ′|,|BF |=|BB ′|.因为AA ′,BB ′,MN 都垂直于准线,所以AA ′∥MN ∥BB ′,所以MN 是梯形AA ′B ′B 的中位线.于是|MN |=12(|AA ′|+|BB ′|)=12(|AF |+|BF |). 若AB 不过焦点,则由三角形的性质,得|AF |+|BF |>|AB |;若AB 过焦点F ,则|MN |=12(|AF |+|BF |)=12|AB |=32. 所以当AB 过F 时|MN |最小,此时d 也最小,d =|MN |-14=32-14=54.故点M 到y 轴的最短距离为54. 3.巧设抛物线的方程例3抛物线的顶点在原点,焦点在x 轴上,且被直线y =x +1所截得的弦长为10,求此抛物线的方程.解设抛物线的方程为y 2=ax (a ≠0),则有⎩⎪⎨⎪⎧y 2=ax ,y =x +1. 消去y ,整理得x 2+(2-a )x +1=0.设所截得的弦的两个端点分别为A (x 1,y 1),B (x 2,y 2),则x 1,x 2是方程的两个实根.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x 1+x 2=a -2,x 1x 2=1. 由弦长公式,知2·(x 1+x 2)2-4x 1x 2=10, 即(a -2)2-4=5,解得a =-1或a =5.所以所求抛物线的方程为y 2=-x 或y 2=5x .4.巧设弦所在的直线的方程例4过抛物线y 2=2px (p >0)的焦点作一条直线和此抛物线相交,两个交点的纵坐标分别为y 1,y 2,求证:y 1y 2=-p 2.证明当直线的斜率为0时,直线不会与抛物线有两个交点.因为抛物线的焦点为⎝⎛⎭⎫p 2,0,所以可设过焦点的直线方程为x -p 2=my , 即x =my +p 2,代入y 2=2px , 得y 2-2pmy -p 2=0.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y 1y 2=-p 2.5.巧设抛物线上的点的坐标例5如图,过抛物线y 2=2px (p >0)上一定点P (P 在x 轴上方)作两条直线分别交抛物线于A ,B 两点.当P A 与PB 的斜率存在且倾斜角互补时,证明直线AB 的斜率是非零常数.证明设P ⎝⎛⎭⎫y 202p ,y 0,A ⎝⎛⎭⎫y 212p ,y 1,B ⎝⎛⎭⎫y 222p ,y 2, 由k P A =-k PB ,得y 1-y 0y 212p -y 202p =-y 2-y 0y 222p -y 202p. 整理,得y 1+y 2=-2y 0.k AB =y 2-y 1y 222p -y 212p=2p y 1+y 2=-p y 0(y 0≠0). 所以直线AB 的斜率是非零常数.3巧用抛物线的焦点弦如图所示,AB 是抛物线y 2=2px (p >0)过焦点F 的一条弦.设A (x 1,y 1)、B (x 2,y 2),AB 的中点M (x 0,y 0),过A 、M 、B 分别向抛物线的准线l 作垂线,垂足分别为A 1、M 1、B 1,则有以下重要结论:(1)以AB 为直径的圆必与准线相切;(2)|AB |=2(x 0+p 2)(焦点弦长与中点坐标的关系); (3)|AB |=x 1+x 2+p ;(4)A 、B 两点的横坐标之积,纵坐标之积为定值,即x 1x 2=p 24,y 1y 2=-p 2; (5)A 1F ⊥B 1F ;(6)A 、O 、B 1三点共线;(7)1|F A |+1|FB |=2p. 证明当直线AB 的斜率不存在,即与x 轴垂直时,|F A |=|FB |=p ,∴1|F A |+1|FB |=1p +1p =2p. 当直线AB 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AB 的方程为y =k ⎝⎛⎭⎫x -p 2,并代入y 2=2px , ∴⎝⎛⎭⎫kx -kp 22=2px ,即k 2x 2-p (2+k 2)x +k 2p 24=0. 设A (x A ,y A )、B (x B ,y B ),则x A +x B =p (k 2+2)k 2,x A x B =p 24. ∵|F A |=x A +p 2,|FB |=x B +p 2, ∴|F A |+|FB |=x A +x B +p ,|F A |·|FB |=⎝⎛⎭⎫x A +p 2⎝⎛⎭⎫x B +p 2 =x A x B +p 2(x A +x B )+p 24=p 2(x A +x B +p ). ∴|F A |+|FB |=|F A |·|FB |·2p, 即1|F A |+1|FB |=2p . 点评该结论是抛物线过焦点的弦所具有的一个重要性质,解题时,不可忽视AB ⊥x 轴的情况.例设F 为抛物线y 2=4x 的焦点,A ,B ,C 为该抛物线上三点,若F A →+FB →+FC →=0,则|F A →|+|FB →|+|FC →|=________.解析设A (x 1,y 1)、B (x 2,y 2)、C (x 3,y 3),又F (1,0).由F A →+FB →+FC →=0知(x 1-1)+(x 2-1)+(x 3-1)=0,即x 1+x 2+x 3=3,|F A →|+|FB →|+|FC →|=x 1+x 2+x 3+32p =6. 答案64解析几何中的定值与最值问题解法辨析1.定点、定值问题对于解析几何中的定点、定值问题,要善于运用辩证的观点去思考分析,在动点的“变”中寻求定值的“不变”性,用特殊探索法(特殊值、特殊位置、特殊图形等)先确定出定值,揭开神秘的面纱,这样可将盲目的探索问题转化为有方向有目标的一般性证明题,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例1已知椭圆的中心为坐标原点O ,焦点在x 轴上,斜率为1且过椭圆右焦点的直线交椭圆于A ,B 两点,OA →+OB →与a =(3,-1)共线.设M 为椭圆上任意一点,且OM →=λOA →+μOB → (λ,μ∈R ),求证:λ2+μ2为定值.证明∵M 是椭圆上任意一点,若M 与A 重合,则OM →=OA →,此时λ=1,μ=0,∴λ2+μ2=1,现在需要证明λ2+μ2为定值1.设椭圆方程为x 2a 2+y 2b 2=1 (a >b >0),A (x 1,y 1),B (x 2,y 2),AB 的中点为N (x 0,y 0), ∴⎩⎨⎧ x 21a 2+y 21b 2=1,①x 22a 2+y 22b 2=1,②①-②得(x 1-x 2)(x 1+x 2)a 2+(y 1-y 2)(y 1+y 2)b 2=0, 即y 1-y 2x 1-x 2=-b 2(x 1+x 2)a 2(y 1+y 2)=-b 2x 0a 2y 0, 又∵k AB =y 1-y 2x 1-x 2=1, ∴y 0=-b 2a 2x 0. ∴直线ON 的方向向量为ON →=⎝⎛⎭⎫1,-b 2a 2,∵ON →∥a ,∴13=b 2a 2. ∵a 2=3b 2,∴椭圆方程为x 2+3y 2=3b 2,又直线方程为y =x -c .联立⎩⎪⎨⎪⎧y =x -c ,x 2+3y 2=3b 2, 得4x 2-6cx +3c 2-3b 2=0.∵x 1+x 2=32c ,x 1x 2=3c 2-3b 24=38c 2.又设M (x ,y ),则由OM →=λOA →+μOB →,得⎩⎪⎨⎪⎧x =λx 1+μx 2,y =λy 1+μy 2, 代入椭圆方程整理得λ2(x 21+3y 21)+μ2(x 22+3y 22)+2λμ(x 1x 2+3y 1y 2)=3b 2.又∵x 21+3y 21=3b 2,x 22+3y 22=3b 2,x 1x 2+3y 1y 2=4x 1x 2-3c (x 1+x 2)+3c 2=32c 2-92c 2+3c 2=0, ∴λ2+μ2=1,故λ2+μ2为定值.例2已知抛物线y 2=2px (p >0)上有两个动点A 、B 及一个定点M (x 0,y 0),F 是抛物线的焦点,且|AF |、|MF |、|BF |成等差数列.求证: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定点(x 0+p,0). 证明设A (x 1,y 1)、B (x 2,y 2),由抛物线定义,知|AF |=x 1+p 2,|BF |=x 2+p 2,|MF |=x 0+p 2. 因为|AF |、|MF |、|BF |成等差数列,所以2|MF |=|AF |+|BF |,即x 0=x 1+x 22. 设AB 的中点为(x 0,t ),t =y 1+y 22. 则k AB =y 1-y 2x 1-x 2=y 1-y 2y 212p -y 222p=2p y 1+y 2=p t . 所以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方程为y -t =-t p(x -x 0), 即t [x -(x 0+p )]+py =0.所以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过定点(x 0+p,0).2.最值问题解决圆锥曲线中的最值问题,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几何法,特别是用圆锥曲线的定义和平面几何的有关结论来解,非常巧妙;二是代数法,将圆锥曲线中的最值问题转化为函数问题(即根据条件列出所求的目标函数),然后根据函数的特征选用参数法、配方法、判别式法、三角有界法、函数单调法及基本不等式法等,求解最大或最小值.例3已知F 是双曲线x 29-y 216=1的左焦点,A (2,4),P 是双曲线右支上的动点,则|PF |+|P A |的最小值为________.解析设右焦点为F ′,由题意可知F ′坐标为(5,0),根据双曲线的定义,|PF |-|PF ′|=6, ∴|PF |+|P A |=6+|PF ′|+|P A |,∴要使|PF |+|P A |最小,只需|PF ′|+|P A |最小即可,|PF ′|+|P A |最小需P 、F ′、A 三点共线,最小值即6+|F ′A |=6+9+16=11.答案11点评“化曲为直”求与距离有关的最值是平面几何中一种巧妙的方法,特别是涉及圆锥曲线上动点与定点和焦点距离之和的最值问题常用此法.例4已知平面内一动点P 到点F (1,0)的距离与点P 到y 轴的距离的差等于1.(1)求动点P 的轨迹C 的方程;(2)过点F 作两条斜率存在且互相垂直的直线l 1,l 2,设l 1与轨迹C 相交于点A ,B ,l 2与轨迹C 相交于点D ,E ,求AD →·EB →的最小值.解(1)设动点P 的坐标为(x ,y ),由题意有(x -1)2+y 2-|x |=1.化简得y 2=2x +2|x |.当x ≥0时,y 2=4x ;当x <0时,y =0.所以,动点P 的轨迹C 的方程为⎩⎪⎨⎪⎧y 2=4x ,x ≥0,y =0,x <0. (2)如图,由题意知,直线l 1的斜率存在且不为0,设为k ,则l 1的方程为y =k (x -1).由⎩⎪⎨⎪⎧y =k (x -1),y 2=4x 得k 2x 2-(2k 2+4)x +k 2=0. 设A (x 1,y 1),B (x 2,y 2),则x 1,x 2是上述方程的两个实根,于是x 1+x 2=2+4k 2,x 1x 2=1. 因为l 1⊥l 2,所以l 2的斜率为-1k .设D (x 3,y 3),E (x 4,y 4),则同理可得x 3+x 4=2+4k 2,x 3x 4=1.故AD →·EB →=(AF →+FD →)·(EF →+FB →)=AF →·EF →+AF →·FB →+FD →·EF →+FD →·FB →=|AF →|·|FB →|+|FD →|·|EF →|=(x 1+1)(x 2+1)+(x 3+1)(x 4+1)=x 1x 2+(x 1+x 2)+1+x 3x 4+(x 3+x 4)+1=1+⎝⎛⎭⎫2+4k 2+1+1+(2+4k 2)+1 =8+4⎝⎛⎭⎫k 2+1k 2≥8+4×2k 2·1k2=16. 当且仅当k 2=1k2, 即k =±1时,AD →·EB →取得最小值16.5圆锥曲线中存在探索型问题的解法存在探索型问题作为探索性问题之一,具备了内容涉及面广、重点题型丰富等命题要求,方便考查分析、比较、猜测、归纳等综合能力,因而受到命题人的喜爱.圆锥曲线存在探索型问题是指在给定题设条件下是否存在某个数学对象(数值、性质、图形)使某个数学结论成立的数学问题.下面仅就圆锥曲线中的存在探索型问题展开,帮助同学们复习.1.常数存在型问题例1直线y =ax +1与双曲线3x 2-y 2=1相交于A ,B 两点,是否存在这样的实数a ,使A ,B 关于直线l :y =2x 对称?请说明理由.分析先假设实数a 存在,然后根据推理或计算求出满足题意的结果,或得到与假设相矛盾的结果,从而否定假设,得出某数学对象不存在的结论.解设存在实数a ,使A ,B 关于直线l :y =2x 对称,并设A (x 1,y 1),B (x 2,y 2),则AB 中点坐标为⎝⎛⎭⎫x 1+x 22,y 1+y 22. 依题设有y 1+y 22=2·x 1+x 22, 即y 1+y 2=2(x 1+x 2),①又A ,B 在直线y =ax +1上,∴y 1=ax 1+1,y 2=ax 2+1,∴y 1+y 2=a (x 1+x 2)+2,②由①②,得2(x 1+x 2)=a (x 1+x 2)+2,即(2-a )(x 1+x 2)=2,③联立⎩⎪⎨⎪⎧y =ax +1,3x 2-y 2=1 得(3-a 2)x 2-2ax -2=0,∴x 1+x 2=2a 3-a 2,④ 把④代入③,得(2-a )·2a 3-a 2=2,解得a =32, ∴k AB =32,而k l =2, ∴k AB ·k l =32×2=3≠-1. 故不存在满足题意的实数a .2.点存在型问题例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圆心在第二象限,半径为22的圆与直线y =x 相切于原点O ,椭圆x 2a 2+y 29=1与圆C 的一个交点到椭圆两焦点的距离之和为10. (1)求圆C 的方程;(2)试探究圆C 上是否存在异于原点的点Q ,使Q 到椭圆右焦点F 的距离等于线段OF 的长.若存在,请求出点Q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分析假设满足条件的点Q 存在,根据其满足的几何性质,求出Q 的坐标,则点Q 存在,若求不出Q 的坐标,则点Q 就不存在.解(1)由题意知圆心在y =-x 上,设圆心的坐标是(-p ,p ) (p >0),则圆的方程可设为(x +p )2+(y -p )2=8,由于O (0,0)在圆上,∴p 2+p 2=8,解得p =2,∴圆C 的方程为(x +2)2+(y -2)2=8.(2)椭圆x 2a 2+y 29=1与圆C 的一个交点到椭圆两焦点的距离之和为10, 由椭圆的定义知2a =10,a =5,∴椭圆右焦点为F (4,0).假设存在异于原点的点Q (m ,n )使|QF |=|OF |,则有⎩⎪⎨⎪⎧(m +2)2+(n -2)2=8,(m -4)2+n 2=16,且m 2+n 2≠0, 解得⎩⎨⎧ m =45,n =125,故圆C 上存在满足条件的点Q ⎝⎛⎭⎫45,125.3.直线存在型问题例3试问是否能找到一条斜率为k (k ≠0)的直线l 与椭圆x 23+y 2=1交于两个不同的点M ,N ,且使M ,N 到点A (0,1)的距离相等,若存在,试求出k 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分析假设满足条件的直线l 存在,由平面解析几何的相关知识求解.解设直线l :y =kx +m 为满足条件的直线,再设P 为MN 的中点,欲满足条件,只要AP ⊥MN 即可.由⎩⎪⎨⎪⎧y =kx +m ,x 23+y 2=1, 得(1+3k 2)x 2+6mkx +3m 2-3=0.设M (x 1,y 1),N (x 2,y 2),则x P =x 1+x 22=-3mk 1+3k 2,y P =kx P +m =m 1+3k 2, ∴k AP =3k 2-m +13mk. ∵AP ⊥MN ,∴3k 2-m +13mk =-1k(k ≠0), 故m =-3k 2+12. 由Δ=36m 2k 2-4(1+3k 2)(3m 2-3)=9(1+3k 2)·(1-k 2)>0,得-1<k <1,且k ≠0.故当k ∈(-1,0)∪(0,1)时,存在满足条件的直线l .6圆锥曲线中的易错点剖析1.忽视定义中的条件而致误例1平面内一点M 到两定点F 1(0,-4),F 2(0,4)的距离之和为8,则点M 的轨迹为()A .椭圆B .圆C .直线D .线段错解根据椭圆的定义,点M 的轨迹为椭圆,故选A.错因分析在椭圆的定义中,点M 到两定点F 1,F 2的距离之和必须大于两定点的距离,即|MF 1|+|MF 2|>|F 1F 2|,亦即2a >2c .而本题中|MF 1|+|MF 2|=|F 1F 2|,所以点M 的轨迹不是椭圆,而是线段F 1F 2.正解因为点M 到两定点F 1,F 2的距离之和为|F 1F 2|,所以点M 的轨迹是线段F 1F 2. 答案D2.忽视标准方程的特征而致误例2设抛物线y =mx 2 (m ≠0)的准线与直线y =1的距离为3,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错解抛物线y =mx 2 (m ≠0)的准线方程为y =-m 4. 又与直线y =1的距离为3的直线为y =-2或y =4.故-m 4=-2或-m 4=4. ∴m =8或m =-16.所以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为y =8x 2或y =-16x 2.错因分析错解忽视了抛物线标准方程中的系数,应位于一次项前这个特征,故本题应先化为x 2=1my 的形式,再求解. 正解由于y =mx 2 (m ≠0)可化为x 2=1my , 其准线方程为y =-14m. 由题意知-14m =-2或-14m=4, 解得m =18或m =-116. 则所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为x 2=8y 或x 2=-16y .3.涉及弦长问题时,忽视判别式Δ>0这一隐含条件而失分例3正方形ABCD 的A ,B 两点在抛物线y =x 2上,另两点C ,D 在直线y =x -4上,求正方形的边长.错解∵AB 与直线y =x -4平行,∴设AB 的直线方程为y =x +b ,A (x 1,x 21),B (x 2,x 22),则由⎩⎪⎨⎪⎧y =x +b ,y =x 2⇒x 2-x -b =0, |AB |2=(1+k 2)[(x 1+x 2)2-4x 1x 2]=2(1+4b ).∵AB 与直线y =x -4间的距离为d =|b +4|2, ∴2(1+4b )=(b +4)22,即b 2-8b +12=0, 解得b =2或b =6,∴|AB |=32或|AB |=5 2.错因分析在考虑直线AB 与抛物线相交时,必须有方程x 2-x -b =0的判别式Δ>0,以此来限制b 的取舍.正解∵AB 与直线y =x -4平行,∴设AB 的直线方程为y =x +b ,A (x 1,x 21),B (x 2,x 22),则由⎩⎪⎨⎪⎧y =x +b ,y =x 2⇒x 2-x -b =0, |AB |2=(1+k 2)[(x 1+x 2)2-4x 1x 2]=2(1+4b ).∵AB 与直线y =x -4间的距离为d =|b +4|2, ∴2(1+4b )=(b +4)22,即b 2-8b +12=0, 解得b =2或b =6,∵Δ=1+4b >0,∴b >-14. ∴b =2或b =6都满足Δ>0,∴b =2或b =6.∴|AB |=32或|AB |=5 2.。
高二数学 人教A版选修1-2导学案:2.2.2
§2.2.2 反证法5254复习1:直接证明的两种方法: 和 ; 复习2: 是间接证明的一种基本方法.二、新课导学※ 学习探究探究任务:反证法问题(1):将9个球分别染成红色或白色,那么无论怎样染,至少有5个球是同色的,你能证明这个结论吗?问题(2):三十六口缸,九条船来装,只准装单,不准装双,你说怎么装?新知:一般地,假设原命题 ,经过正确的推理,最后得出 ,因此说明假设 ,从而证明了原命题 .这种证明方法叫 .试试: 证明:5,3,2不可能成等差数列.反思:证明基本步骤:假设原命题的结论不成立 → 从假设出发,经推理论证得到矛盾 → 矛盾的原因是假设不成立,从而原命题的结论成立方法实质:反证法是利用互为逆否的命题具有等价性来进行证明的,即由一个命题与其逆否命题同真假,通过证明一个命题的逆否命题的正确,从而肯定原命题真实.※ 典型例题例1 已知0a ≠,证明x 的方程ax b =有且只有一个根.变式:证明在ABC ∆中,若C ∠是直角,那么B ∠一定是锐角.小结:应用关键:在正确的推理下得出矛盾(与已知条件矛盾,或与假设矛盾,或与定义、公理、定理、事实矛盾等).例2求证圆的两条不是直径的相交弦不能互相平分.变式:求证: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内角不少于60︒.小结:反证法适用于证明“存在性,唯一性,至少有一个,至多有一个”等字样的一些数学问题.※ 动手试试练1. 如果12x >,那么2210x x +-≠.练2. ABC∆的三边,,a b c的倒数成等差数列,求证:90B<︒.三、总结提升※学习小结1. 反证法的步骤:①否定结论;②推理论证;③导出矛盾;④肯定结论.2. 反证法适用于证明“存在性,唯一性,至少有一个,至多有一个”等字样的一些数学问题.※知识拓展空城计与反证法空城计相传三国时代,蜀国丞相兼军师诸葛亮屯兵阳平时派大将魏延领兵攻打魏国,只留下少数老弱军士守城,不料魏国大都督司马懿率大队兵马杀来,靠几个老弱士兵出城应战犹如鸡蛋碰石头,怎么办?诸葛亮冷静思考之后,传令大开城门,让老弱士兵在城门口洒扫道路,自己则登上城楼,摆好香案,端坐弹琴,态度从容,琴声优雅, 司马懿来到城前见此情况,心中疑惑,他想诸葛亮一生精明过人,谨慎有余,今天如此这般与其一生表现矛盾,恐怕城内必有伏兵,故意诱我入城,决不能中计,于是急令退兵.诸葛亮正是利用司马懿这种心理上的矛盾,才以“不守城”来达到暂时“守住城”的目的,诸葛亮从问题(守住城)的反面(不守城)考虑,来解决用直接或正面方法(用少数老在历史上留下美谈,这就是家喻户晓的“空城计”.※自我评价你完成本节导学案的情况为().A. 很好B. 较好C. 一般D. 较差※当堂检测(时量:5分钟满分:10分)计分:1. 用反证法证明命题“三角形的内角至少有一个不大于60︒”时,反设正确的是(). A.假设三内角都不大于60︒B.假设三内角都大于60︒C.假设三内角至多有一个大于60︒D.假设三内角至多有两个大于60︒2. 实数,,a b c不全为0等价于为().A.,,a b c均不为0B.,,a b c中至多有一个为0C.,,a b c中至少有一个为0D.,,a b c中至少有一个不为03.设,,a b c都是正数,则三个数111,,a b cb c a+++().A.都大于2 B.至少有一个大于2 C.至少有一个不小于2 D.至少有一个不大于24. 用反证法证明命题“自然数,,a b c 中恰有一个偶数”的反设为 .5. “4x >”是“240x x ->”的 条件.1. 已知,0x y >,且2x y +>.试证:11,x y y x++中至少有一个小于2.2. .。
高中数学北师大版选修1-2教案:第3章 归纳推理 参考学
归纳推理学习目标1. 结合已学过的数学实例,了解归纳推理的含义;2. 能利用归纳进行简单的推理,体会并熟悉归纳推理在数学发觉中的作用.学习进程一、课前预备在日常生活中咱们常常碰到如此的现象:(1)看到天空乌云密布,燕子低飞,蚂蚁搬家,推断天要下雨;(2)八月十五云遮月,来年正月十五雪打灯.以上例子能够得出推理是的思维进程.二、新课导学※学习探讨探讨任务:归纳推理问题1:哥德巴赫猜想:观察6=3+3, 8=5+3, 10=5+5, 12=5+7, 12=7+7, 16=13+3, 18=11+7, 20=13+7, ……, 50=13+37, ……, 100=3+97,猜想:. 问题2:由铜、铁、铝、金等金属能导电,归纳出. 新知:归纳推理就是由某些事物的,推出该类事物的的推理,或由的推理.简言之,归纳推理是由的推理.※典型例题例1 观察下列等式:1+3=4=22,1+3+5=9=23,1+3+5+7=16=24,1+3+5+7+9=25=25,……你能猜想到一个如何的结论?变式:观察下列等式:1=11+8=9,1+8+27=36,1+8+27+64=100,……你能猜想到一个如何的结论?例2已知数列{}n a 的第一项11a =,且nn n a a a +=+11(1,2,3...)n =,试归纳出那个数列的通项公式.变式:在数列{n a }中,11()2n n n a a a =+(2n ≥),试猜想那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动手试试练1.的结果.练2. 在数列{n a }中,11a =,122n n n a a a +=+(*n N ∈),试猜想那个数列的通项公式.三、总结提升※ 学习小结1.归纳推理的概念.2. 归纳推理的一般步骤:①通过观察个别情形发觉某些相同的性质;②从已知的相同性质中推出一个明确表述的一般性命题(猜想)※ 知识拓展1.费马猜想:法国业余数学家之王—费马(1601-1665)在1640年通过对020213F =+=,121215F =+=,2222117F =+=,32321257F =+=,4242165537F =+=的观察,发觉其结果都是素数,提出猜想:对所有的自然数n ,任何形如221nn F =+的数都是素数. 后来瑞士数学家欧拉发觉5252142949672976416700417F =+==⨯不是素数,推翻费马猜想. 2.四色猜想:1852年,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的弗南西斯.格思里来到一家科研单位弄地图着色工作时,发觉了一种有趣的现象:“每幅地图都能够用四种颜色着色,使得有一路边界的国家着上不同的颜色.”,四色猜想成了世界数学界关注的问题.1976年,美国数学家阿佩尔与哈肯在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的两台不同的电子运算机上,用1200个小时,作了100亿逻辑判断,完成证明.学习评价※ 自我评价 你完本钱节导学案的情形为( ).A. 专门好B. 较好C. 一般D. 较差※ 当堂检测(时量:5分钟 满分:10分)计分:1.下列关于归纳推理的说法错误的是( )A.归纳推理是由一般到一般的一种推理进程B.归纳推理是一种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进程C.归纳推理得出的结论具有或然性,不必然正确D.归纳推理具有由具体到抽象的熟悉功能2.若2()41,f n n n n N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f n 能够为偶数B. ()f n 必然为奇数C. ()f n 必然为质数D. ()f n 必为合数3.已知2()(1),(1)1()2f x f x f f x +==+ *x N ∈(),猜想(f x )的表达式为( ). A.4()22x f x =+ B.2()1f x x =+C.1()1f x x =+D.2()21f x x =+ 4.111()1()23f n n N n +=+++⋅⋅⋅+∈,经计算得357(2),(4)2,(8),(16)3,(32)222f f f f f =>>>>猜想当2n ≥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从22211,2343,345675=++=++++=中得出的一般性结论是_____________ .课后作业1. 对于任意正整数n ,猜想(21)n -与2(1)n +的大小关系.2. 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S ,123a =-,知足12(2)n n nS a n S ++=≥,计算1234,,,,S S S S 并猜想n S 的表达式.。
【2020】最新苏教版高中数学苏教版选修2-1学案:3疑难规律方法
例2 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CDGF,ADGE均为正方形,且边长为1,在DG上是否存在点M,使得直线MB与平面BEF的夹角为45°?若存在,求出点M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题提示 假设存在点M,设平面BEF的法向量为n,设BM与平面BEF所成的角为θ,利用sin θ=求出点M的坐标,若满足条件则存在.
【2020】最新苏教版高中数学苏教版选修2-1学案:3疑难规律方法
编 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20xx年度】精编【2020】最新【2020】最新苏教版高中数学苏教版选修2-1学案:3疑难规律方法
空间向量是处理立体几何问题的有力工具,但要用好向量这一工具解题,必须熟练运用加减法运算.
2.利用线面垂直关系
例2 如图,在三棱柱ABC-A1B1C1中,AB⊥平面BB1C1C,E为棱C1C的中点,已知AB=,BB1=2,BC=1,∠BCC1=.试建立合适的空间直角坐标系,求出图中所有点的坐标.
解 过B点作BP垂直于BB1交C1C于P点,
因为AB⊥平面BB1C1C,所以BP⊥平面ABB1A1,
证明 以O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A1(a,0,a),C1(0,a,a).
设AE=BF=x,
∴E(a,x,0),F(a-x,a,0).
∴=(-x,a,-a),
=(a,x-a,-a).
∵·=(-x,a,-a)·(a,x-a,-a)
=-ax+ax-a2+a2=0,
∴⊥,即A1F⊥C1E.
解 因为四边形CDGF,ADGE均为正方形,
所以GD⊥DA,GD⊥DC.
此时=(1,0,1),=(1,,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化虚为实——复数相等的妙用在汉语中,两个或两个以上才有“复”的内涵,这样我们才有理由称由实数确定的含虚数单位i 的数z =a +b i(a ,b ∈R )为复数.那么复数集C 的理论体系与实数集R 的理论体系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和差异呢?1.对于复数z =a +b i(a ,b ∈R ),如果b =0,则z 就是我们过去熟知的实数.因此,学习复数,后续理论的一个基本点是“b ≠0”.2.解决复数问题的一条主线是化虚为实.其实质就是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即实部与虚部分别相等.利用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可以解决求根、求模及求参数等问题,现精选几个典例,供大家赏析. 1.求参数例1 已知x ,y ∈R ,x 2+2x +(2y +x )i =3x +(y +1)i ,求复数z =x +y i.解 由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得⎩⎪⎨⎪⎧x 2+2x =3x ,2y +x =y +1.解得⎩⎪⎨⎪⎧ x =0,y =1,或⎩⎪⎨⎪⎧x =1,y =0. 所以z =i 或z =1.点评 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是复数实数化的桥梁,是解复数问题的重要手段. 2.求模例2 若复数z 满足z -1=2i -|z |,求|z |. 解 设z =a +b i(a ,b ∈R ), 则由题意得,a +b i -1=2i -a 2+b 2,即(a -1)+b i =-a 2+b 2+2i ,由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得,⎩⎪⎨⎪⎧a -1=-a 2+b 2,b =2,解得⎩⎪⎨⎪⎧a =-32,b =2,所以z =-32+2i ,所以|z |=52.3.求方程的根例3 已知关于x 的方程x 2+(k +2i)x +2+k i =0有实数根,求实数根x 0及k 的值. 分析 设出方程的实数根,代入方程,利用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建立方程组求解. 解 设x 0是方程的实数根,代入方程并整理得(x 20+kx 0+2)+(2x 0+k )i =0.由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得⎩⎪⎨⎪⎧x 20+kx 0+2=0,2x 0+k =0,解得⎩⎪⎨⎪⎧ x 0=2,k =-22或⎩⎪⎨⎪⎧x 0=-2,k =2 2.所以x 0的值为±2,相应的k 的值为∓2 2.易错警示 求解本题易出现如下错误:因为方程有实数根,所以Δ=(k +2i)2-4(2+k i)≥0,解得k ≥23或k ≤-2 3.需注意由于虚数单位的特殊性,不能用判别式判断复系数一元二次方程有无实数根.2 复数有了“形”才完美因为有了复平面,使得复数与复平面内点的坐标、平面向量三者之间有了一一对应关系,复数的有关问题借助平面向量或几何意义能使问题的解决更加快捷和直观.下面用实例来说明. 1.复数与点坐标例1 若i 为虚数单位,图中复数平面内的点Z 表示复数z ,则表示复数z (1+i)的点是______.[解析] 因为点Z 的坐标为(2,-1),所以z =2-i.所以z (1+i)=(2-i)·(1+i)=3+i ,即该复数对应的点的坐标为(3,1). [答案] H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复数的几何意义,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复数的几何表示:复数z =a +b i(a ,b ∈R )与复平面内的点Z (a ,b )是一一对应的,如纯虚数与虚轴上的点对应,实数与实轴上的点对应.这种以点的坐标形式给出复数的题目打破了原来的出题方式,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2.复数与平面向量例2 设复数z 1,z 2满足|z 1|=|z 2|=4,|z 1+z 2|=43,求|z 1-z 2|.分析 设复数z 1和z 2在复平面内表示向量OA →与OB →,则复数z 1+z 2表示向量OA →与OB →的和,画出复数所对应的向量,用余弦定理可求解.解 复数z 1和z 2在复平面内表示向量OA →与OB →,画出如图所示的平行四边形,依题意,有|OA →|=4,|OB →|=4,|OC →|=4 3. cos ∠OBC =42+42-(43)22×4×4=-12.因为∠AOB +∠OBC =180°,所以cos ∠AOB =12.所以AB 2=42+42-2×4×4cos ∠AOB =16, 得AB =4,即|z 1-z 2|=4.点评 解决此类问题是要根据已知条件画出图形,通过图形得到数量关系,由复数与向量的一一对应关系,把复数问题转化为向量问题. 3.复数方程的几何意义例3 已知复数z =x +y i(x ,y ∈R ),且|z -2|=3,求yx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分析 利用复数的几何意义可知,|z -2|=3的轨迹为一个圆,yx 就是圆上的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解 复数z 在复平面上对应的点Z (x ,y )在以C (2,0)为圆心、3为半径的圆上,而yx 的几何意义是点Z (x ,y )与原点连线的斜率,当连线与圆C 相切时,连线的斜率分别取到最大值3,最小值- 3.点评 |z -(a +b i)|=r 的几何意义为复平面上以点C (a ,b )为圆心,r 为半径的圆,清楚常见的轨迹方程的复数形式,就不用再转化为普通方程了.3 复数四则巧运算对于复数的运算问题,若能总结其变化规律,掌握解答复数题的方法和技巧,定能快速、简捷地解题.现举例说明. 1.灵活运用一些结论利用结论:i 2=-1,i 4=1,(1±i)2=±2i ,⎝⎛⎭⎫-12+32i 3=1,可以使一些复数问题得到简捷、快速的解决. 例1 计算:(2+2i 3-i )7-(2-2i 1+3i)7. 分析 本题考查复数的运算法则,运用1+i =i(1-i),1+3i =i(3-i)对式子进行化简.解 原式=⎣⎢⎡⎦⎥⎤2i (1-i )3-i 7-⎣⎢⎡⎦⎥⎤2(1-i )i (3-i )7=⎣⎢⎡⎦⎥⎤2i (1-i )3-i 7+⎣⎢⎡⎦⎥⎤2i (1-i )3-i 7=2⎝ ⎛⎭⎪⎫2+2i 3-i 7=2⎣⎢⎡⎦⎥⎤(1+i )(3+i )27=2[(1+i)2]3(1+i)(-i)7⎝⎛⎭⎫-12+32i 7=2(-8i)·(1+i)·i·-1+3i2=-8-83+(-8+83)i.点评 先化为同类项,再凑成⎝⎛⎭⎫-12+32i n 形式.注意⎝⎛⎭⎫-12+32i 3=1的应用.2.挖掘隐含条件所谓隐含条件,就是隐藏在题目之中但又没有明确说明的条件.挖掘出这些隐含条件,往往能使解题变得事半功倍. 例2 计算:2+6i6-2i.分析 本题直接运用复数除法运算,比较烦琐,注意到分子、分母中实部和虚部的关系,可将分子、分母同乘以i来处理.解2+6i6-2i=(2+6i)i(6-2i)i=(2+6i)i6i+2=i.3.差异分析通过分析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差异,促使两者向统一的方向发展,往往能使问题简捷获解.例3已知z7=1(z∈C,且z≠1),求1+z+z2+z3+z4+z5+z6的值.分析整体思考1+z+z2+z3+z4+z5+z6,乘以z即可解决问题.解因为z·(1+z+z2+z3+z4+z5+z6)=z+z2+z3+z4+z5+z6+z7=1+z+z2+z3+z4+z5+z6,所以z·(1+z+z2+z3+z4+z5+z6)-(1+z+z2+z3+z4+z5+z6)=0.所以(z-1)(1+z+z2+z3+z4+z5+z6)=0.又z≠1,所以1+z+z2+z3+z4+z5+z6=0.4精析复数中的易错点1.对概念理解不清致误例1给出下列命题:(1)若(a2-1)+(a2+3a+2)i(a∈R)是纯虚数,则实数a=±1;(2)1+i2是虚数;(3)在复平面中,实轴上的点均表示实数,虚轴上的点均表示纯虚数.其中真命题的个数为()A.0 B.1 C.2 D.3错解(1)若(a2-1)+(a2+3a+2)i(a∈R)是纯虚数,则a2-1=0,解得a=±1,故正确;(2)因为1+i2中含有i,所以正确;(3)虚轴上所有点的横坐标都为0,故正确.所以选D.错误!正解(1)若(a2-1)+(a2+3a+2)i(a∈R)是纯虚数,则a2-1=0且a2+3a+2≠0,解得a=1,所以错误;(2)1+i2=1-1=0是实数,所以错误;(3)除原点外虚轴上的点均表示纯虚数,原点对应的复数为0,所以错误.故[答案]为A.点评将复数化为标准代数形式,并正确理解复数是实数、虚数和纯虚数的条件,以及复数的几何意义是避免此类错误的关键.2.忽视题中的隐含条件致误例2 m 取何值时,复数z =m 2+4m -5m -7+(m 2-6m -7)i(m ∈R )是实数?错解 要使z 为实数,需m 2-6m -7=0,解得m =-1或m =7,即m =-1或m =7时,z 是实数.错因分析 未注意分式m 2+4m -5m -7的分母中含有参数m .正解 要使z 为实数,需⎩⎪⎨⎪⎧m 2-6m -7=0,m -7≠0,解得m =-1.即m =-1时,z 是实数.点评 研究一个复数在什么情况下是实数、虚数时,要注意复数的实部、虚部有意义这一隐含条件.3.忽视复数相等的前提条件致误例3 已知x ∈C ,x 2-4x +3+(x -1)i =0,求x .错解 由复数相等的定义,得⎩⎪⎨⎪⎧x 2-4x +3=0,x -1=0,解得x =1.错因分析 未注意x ∈C ,误把x 2-4x +3+(x -1)i 看成a +b i(a ,b ∈R )的标准形式,错用复数相等的前提条件.正解 原方程可化为(x -1)(x -3)+(x -1)i =0, 即(x -1)(x -3+i)=0,故x -1=0或x -3+i =0, 解得x =1或x =3-i.点评 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的用途非常广泛,是复数问题实数化的主要途径,但应用其解题时,需审清题意,注意复数相等的前提条件,并将复数化为标准代数形式. 4.忽视复数不一定能比较大小致误例4 求使不等式m 2-(m 2-3m )i<10+(m 2-4m +3)i 成立的实数m 满足的条件.错解 由⎩⎪⎨⎪⎧m 2<10,-(m 2-3m )<m 2-4m +3,解得-10<m <12或3<m <10.错因分析 不全是实数的两个复数不能比较大小,只有相等与不相等之说.故a +b i>c +d i (a ,b ,c ,d ∈R ) ⇒a >c ,且b >d .正解 因为不等式两边必须都是实数, 所以有⎩⎪⎨⎪⎧-(m 2-3m )=0,m 2-4m +3=0,m 2<10,解得m =3.点评 虚数不能比较大小,两个复数能比较大小的前提条件是它们均是实数.在解决这类问题时,要注意挖掘表达式中的隐含条件. 5.误用实数中的运算律例5 式子(1-i 1+i )5的化简结果是( )A .1B .iC .-iD .±i错解1 ⎝ ⎛⎭⎪⎫1-i 1+i 5=⎣⎢⎡⎦⎥⎤⎝ ⎛⎭⎪⎫1-i 1+i 252=(-1)52=±i ,故选D.错解2 ⎝ ⎛⎭⎪⎫1-i 1+i 5=⎣⎢⎡⎦⎥⎤⎝ ⎛⎭⎪⎫1-i 1+i 454=154=1,故选A.错因分析 实数中的幂的运算法则(a r )s =a rs 是在条件“a >0,r ,s ∈R ”限制下进行的,在复数集中(a r )s =a rs 是在条件“r ,s ∈N *”限制下进行的,所以不能盲目推广.正解 ⎝ ⎛⎭⎪⎫1-i 1+i 5=⎝ ⎛⎭⎪⎫1-i 1+i 4·1-i 1+i=(-i)4·(-i)=-i.故选C. 点评 实数中的有些运算律和常用结论在复数范围内要慎用. 6.误用实系数方程Δ>0例6 已知关于t 的一元二次方程t 2+(2+i)t +2xy +(x -y )i =0(x ,y ∈R )有实数根,求点(x ,y )的轨迹.错解 ∵方程有实根,∴Δ=(2+i)2-4×1×[2xy +(x -y )i]≥0, ∴4+4i -1-4(2xy +x i -y i)≥0,∴3-8xy +(4-4x +4y )i ≥0.∴⎩⎪⎨⎪⎧3-8xy ≥0,4-4x +4y =0. ∴x -y =1且xy ≤38.∴点(x ,y )的轨迹为直线的一部分.错因分析 只有在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中才能利用判别式Δ讨论方程根的个数,本题正确的处理方法是首先设出方程根的形式,然后利用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转化为实数问题求解.正解 (1)设实根为t 0,则t 20+(2+i)t 0+2xy +(x -y )i =0,即(t 20+2t 0+2xy )+(t 0+x -y )i =0,根据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得⎩⎪⎨⎪⎧t 20+2t 0+2xy =0, ①t 0+x -y =0, ②由②得t 0=y -x ,代入①得(y -x )2+2(y -x )+2xy =0, 即(x -1)2+(y +1)2=2, ③∴所求点的轨迹方程为(x -1)2+(y +1)2=2,轨迹是以(1,-1)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 点评 对于复系数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b ,c 为复数),讨论其根的个数时,需先设x =m +n i(m ,n ∈R ),将上述方程利用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转化为实系数方程后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