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制度

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制度

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制度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制度多重耐药菌(MDRO)是指同时对三类或三类以上的抗菌药物(包括抗假单胞菌的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β-内酰胺酶复合制剂、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产生耐药的细菌。

我院监测到的MDRO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DRAB)、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和肠杆菌科等。

这些耐药菌株分布广、传播快、容易产生暴发流行,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困难。

为了加强MDRO的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MDRO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及医疗安全,特制订此制度。

一、建立对MDRO的监测、报告1、临床科室应及时采集相应的病原学标本,并追踪检验结果。

接到“多重耐药菌株”的报告后,应立即报告科主任和护士长,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如果诊断为医院感染,应填写“医院感染报告卡”并报告院感科。

2、微生物实验室检测到MDRO,应立即电话通知所在科室,并及时发出书面报告,在报告单上盖上“多重耐药菌株,请隔离”的红章,同时电话通知医院院感科。

3、医院院感科接到微生物实验室的报告后,应立即到科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指导科室做好接触隔离和预防控制措施。

4、如果发生可疑医院感染暴发或严重后果,院感科应立即向分管院长报告。

二、控制措施临床科室应做好MDRO患者的病人一览表、病历卡及床旁标记。

科主任和护士长应共同负责病区内MDRO患者的接触隔离措施的落实情况。

相关医务人员应积极配合,并做好病人及家属的相关健康宣教工作。

1、对MDRO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应实施隔离措施。

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MDRO感染者或定植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隔离病房不足时才考虑进行床边隔离,不能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免疫功能抑制的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当感染者较多时,应保护性隔离未感染者。

2、设置隔离病房时,应在门上挂接触隔离标识牌,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3、进行床边隔离时,在床栏上挂接触隔离标识牌,以提醒医务人员及家属。

多重耐药菌的感染管理制度

多重耐药菌的感染管理制度

多重耐药菌的感染管理制度一、定义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MDRO):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s)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如产型新德里金属-内酰胺酶[NDM-1]或产碳青霉烯酶[KPC]的肠杆菌科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

二、背景和意义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多重耐药菌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其感染呈现复杂性、难治性等特点。

多重耐药菌感染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巨大挑战,严重威胁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为进一步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降低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本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三、管理制度1. 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1)重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

医院感染管理科牵头,根据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实际情况,每半年或者一年组织检验科、药剂科等相关科室开展多重耐药菌监测、防控和培训工作。

(2)加强病原微生物检测。

微生物实验室应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的检测及其对抗菌药物敏感性、耐药模式的监测,判断并向临床反馈监测的多重耐药菌,根据监测结果指导临床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控制工作。

2. 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1)标准预防措施。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提高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意识,加强医疗设备和环境的清洁与消毒。

(2)诊断与报告。

各病区医师或护士发现疑似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后,立即报告科主任、护士长,并及时电话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院感科专职人员进行目标性监测,及时发现。

(3)隔离措施。

对确诊为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实行单独隔离或床边隔离,分组护理。

在隔离房间门上或MDRO患者的床旁挂接触隔离标识,由科主任和护士长共同负责病区的MDRO患者的接触隔离措施的落实,相关医务人员应积极配合。

医院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医院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医院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病例的及时诊断与报告1、临床微生物实验室依据细菌药敏结果,做出是否为多重耐药菌的判断,判断为多重耐药菌时在检验报告单上做好“接触隔离标识”并及时通知临床科室。

2、各科室医师接到检验结果,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及其他辅助检查结果,准确判断该多重耐药菌是感染、定植或污染。

3、诊断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病例必须在24小时内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

4、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查看微生物室发布的多重耐药菌检验报告单及医师上报的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核实诊断。

二、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的预防控制措施1、手卫生科室配备充足的洗手设施和速干手消毒剂,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严格执行《医院手卫生管理制度》。

2、接触隔离措施(1)对高度疑似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入住,而微生物检验样本结果未回时,科室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接触隔离措施,并及时采取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查,若患者标本培养出多重耐药菌,则继续实施隔离措施;若间隔24小时两次培养均未检出多重耐药菌,且患者病情趋于好转,感染得到控制,方可解除隔离。

(2)科室在接到多重耐药菌检验报告单时,医师立即开具“接触隔离”医嘱,首选单间隔离,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病房,条件受限时,采取床旁接触隔离。

严禁将多重耐药菌感染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病房。

(3)与患者直接接触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等专人专用,并及时消毒处理。

轮椅、担架、床旁心电图机等不能专人专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要在每次使用后清洁消毒。

(4)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时,将高度疑似或确诊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安排在最后进行。

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伤口、溃烂面、黏膜、血液和体液、引流液、分泌物、痰液、粪便时,须戴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完成诊疗护理操作后,及时脱去手套和隔离衣,并进行手卫生。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范文(4篇)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范文(4篇)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范文多重耐药菌(MDR)是指对一种或多种抗微生物药物产生耐药的细菌,其在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中具有重要的挑战性。

为了保障医疗安全,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和感染,制定和实施详细的预防和控制制度是必要的。

以下是一份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的范本。

一、制定和修订制度的目的1. 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和感染。

2. 保障患者、员工和访客的医疗安全。

3. 提高医院的感染管理水平和质量。

二、制定和修订制度的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感染管理规范》。

2. 国家和地方卫生行政部门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3. 国内外最新的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指南和专家共识。

三、责任分工1. 医院管理层负责制定和修订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并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

2.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监督和评估制度的执行情况。

3. 医院感染控制科负责制定操作指南、培训相关人员,并进行监测和报告。

四、感染监测1. 开展感染监测,包括多重耐药菌定期监测和季报、年报等。

2. 对疑似和确诊的多重耐药菌感染进行及时报告,并落实相应的防控措施。

五、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措施1. 基本预防措施:- 提倡良好的手卫生,包括规范洗手的时机和方法,加强对员工和患者的培训。

- 保持医疗环境的清洁和消毒,特别是常接触的设备和表面。

- 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健康监测和管理。

2. 传染预防措施:- 严格遵守医院内感染控制和隔离政策,包括标准预防、滴注预防、空气传播预防等。

- 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进行隔离,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 根据多重耐药菌的特点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控制策略。

六、员工培训和教育1. 定期组织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和控制培训,包括理论和实践操作。

2. 对新进人员进行必要的感染控制培训,确保其具备基本的感染控制知识和技能。

3. 加强员工的职业健康教育,指导他们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和消毒材料。

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

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

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一、我院多重耐药菌的目标性监测范围: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A)>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CRPAE)o二、报告及处置:(一)、微生物室发现多重耐药目标菌株时,应立即按危急值电话通知主管医师,同时报告院感办。

(二)、院感办对临床科室提供消毒隔离及防护措施指导。

(三)、主管医师应立即向科主任及护士长报告,由科主任及护士长通知全体医护人员,做到人人知晓。

(四)、在院感办的指导下实施单间隔离或同种病原同室隔离(无条件时实施床边隔离),按照《多重耐药菌的预防控制措施》严格执行。

并使用相应隔离标志(病人一览表、病房门口、床头牌、病历夹上、深蓝色手腕带)。

(五)、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如需手术,应在《手术通知单》及《麻醉通知单》上标注“多重耐药菌感染”字样,提前一天通知手术室,并在指定手术间实施手术,术后严格消毒;(六)、做好工作人员及家属的健康宣教,严格按照流程处置。

三、预防与控制措施:(一)、建立多重耐药菌的连续性监测。

微生物室发现目标菌应立即报告临床科室和院感办,院感办给予消毒隔离指导。

(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应用抗菌药物治疗前及时留取临床标本,及早确定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诊断,根据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抗菌药物。

(三)、尽量缩短住院时间,严格掌握侵袭性诊疗的适应证,并减少侵袭性设备如气管插管、人工呼吸机、深静脉插管、留置导尿管等的应用。

(四)、做好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隔离,将患者隔离在单人病房、隔离病房或同种疾病的病房,隔离标识明确(病人一览表、病房门口、床头牌、病历夹上、深蓝色手腕带)。

(五)、尽量减少与感染者或携带者相接触的医务人员数量。

医护人员相对固定,专人诊疗护理。

(六)、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有可能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的伤口、溃烂面、黏膜、血液和体液、引流液、分泌物、痰液、粪便时,应戴手套,可能污染工作服时应穿隔离衣。

多重耐药临床管理制度

多重耐药临床管理制度

多重耐药临床管理制度
1.建立感染控制委员会
多重耐药细菌感染的防控首先需要建立一个专门的感染控制委员会,该委员会由院感科、
临床科、护理部、药剂科等相关部门的专业人员组成,负责指导、监督和评估医院内多重
耐药细菌感染的防控工作。

2.严格执行医院感染控制政策
医院应该制定完善的医院感染控制政策和操作规范,包括严格的手卫生措施、环境清洁消毒、医疗废物处理等,以减少多重耐药细菌在医院内的传播。

3.加强感染监测和报告
医院应建立健全的MDR细菌感染监测系统,对患者、医务人员和医疗设施进行监测,发
现感染病例及时报告,采取措施控制传播。

4.医疗器械消毒管理
加强医疗器械的消毒管理,确保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符合规范要求,避免MDR细菌通过
器械传播。

5.合理使用抗生素
医院制定抗生素使用规范,避免滥用抗生素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避免多重耐药细菌的出现。

6.隔离患者
对于已经患有MDR细菌感染的患者,要及时隔离治疗,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避免传播
给其他患者。

7.培训医护人员
医疗机构应加强医护人员的感染控制知识培训,提高其对多重耐药细菌感染的认识,增强
预防和控制能力。

8.开展多重耐药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
医院应开展多重耐药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探究其传播规律、致病机制,为进一步加
强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多重耐药细菌感染对医疗卫生工作造成了巨大挑战,需要医院和相关部门共同努力,建立起科学有效的防控机制和管理制度,减少多重耐药细菌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和
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

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引发的感染及其传播,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制度(试行)》和《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等有关规定,结合本院多重耐药菌流行趋势和特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院多重耐药菌的预防、控制及管理等工作。

第三条本院应建立健全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体系,加强多重耐药菌的监测、管理、培训和宣传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认识和防控能力。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四条本院应成立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领导小组,负责全院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组长由院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副院长担任,成员包括医务科、感染管理科、临床科室、微生物实验室等相关人员。

第五条感染管理科负责全院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工作的组织实施、业务指导和监督考核。

第六条临床科室应落实科室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工作,加强本科室医务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防控能力。

第七条微生物实验室负责多重耐药菌的检测、鉴定和药敏试验,为临床提供准确、及时的检测结果。

第三章预防与控制第八条本院应加强多重耐药菌的监测,定期对临床常见分离菌株进行耐药性监测,掌握多重耐药菌的分布和变迁趋势。

第九条医务人员应根据微生物实验室提供的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和使用抗菌药物,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和滥用。

第十条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多重耐药菌通过接触传播、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等途径传播。

第十一条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保持诊疗环境清洁、卫生,减少多重耐药菌的存活和传播。

第十二条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认识,配合医务人员做好感染防控工作。

第四章培训与教育第十三条本院应定期组织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的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医务人员的防控意识和能力。

第十四条新入职医务人员应接受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的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第十五条本院应加强对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知识的学习和考核,将相关内容纳入医务人员年度考核体系。

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制度

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制度

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制度多重耐药菌感染(Multi-Drug-Resistant Infection,MDR)是指细菌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情况。

随着抗生素的滥用和不合理使用,多重耐药菌感染在医疗机构内日益严重。

为了有效管理和防控多重耐药菌感染,医疗机构应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

本文将从检测与筛查、感染控制、宣教与培训等方面介绍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制度。

首先,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多重耐药菌感染检测与筛查制度。

对于入院患者,应进行多重耐药菌的筛查,包括核酸检测、培养检验等。

对于感染风险较高的患者,如长期住院或接受广谱抗生素治疗的患者,应加强筛查频率。

同时,医疗机构应定期进行环境监测,包括对重要部位(如手卫生器、输液设备、洗手间等)进行微生物培养检验,以及对医务人员的采样检测。

通过检测与筛查,可以及早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其次,医疗机构应建立严格的感染控制制度。

对于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应采取隔离措施,包括单独隔离、限制探视等,以防止交叉感染。

同时,医务人员在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时,应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隔离衣等。

医疗机构应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培训和宣教,确保医务人员正确洗手并遵守相关感染控制措施。

此外,医疗机构还应实施消毒制度,对各个环境进行规范化的消毒,以减少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同时,医疗机构应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宣教与培训。

针对医务人员和患者,应进行相关宣教,如正确使用抗生素、手卫生的重要性等。

宣教内容可以通过知识讲座、宣传册等形式进行传播。

此外,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包括手卫生培训、感染控制知识培训等。

通过宣教与培训,可以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的防控意识,减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

最后,医疗机构应建立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与报告制度。

医疗机构应定期进行相关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包括多重耐药菌的种类、感染发生率等。

此外,医疗机构应建立与相关部门的沟通机制,及时报告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以便于国家和地方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和防控工作。

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制度

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制度

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制度
多重耐药菌已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的安全。

有关管理措施如下:
一、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需要手术时,手术医生必须通知手术室做好隔离措施。

手术通知单须注明隔离种类和感染诊断。

二、手术安排在单独手术间或者最后一台进行,手术间内物品设备力求简单、实
用,并挂隔离标识。

三、控制人员数量及出入手术间频次。

参加手术人员应明确分工,谢绝参观实习,
减少传播。

四、严格遵循手卫生规范。

接触患者前后、周围环境后及摘手套后应立即洗手或
手卫生消毒。

五、严格执行标准预防。

在进行有产生飞沫的操作或接触创面、血液、体液、分
泌物排泄物等时,巡回护士及麻醉医生应穿隔离衣、带手套。

器械护士、手术医生应穿防水手术衣,必要时加戴防护镜或防护面罩。

六、手术尽量使用一次性物品,用毕医疗废物放置于双层黄色垃圾袋中密闭运送。

锐器置于锐器盒里。

七、直接接触病人的非一次性物品使用后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

八、手术标本用防渗漏的密闭容器,加入10%的甲醛固定后送检,防止污染周围
环境。

九、手术结束后物体表面、仪器设备、手术间地面以及运送病人的推车表面用
1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

十、术毕手术间自净30分钟后方可再次使用。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目的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MDRO)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制度(试行)》等相关规定,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多重耐药菌定义多重耐药菌(MDRO)主要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不同类别的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三、多重耐药菌监测范围1. 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2.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3. 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4. 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或CRABA);5. 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铜绿假单胞菌(CR-PA或CRPAE);6.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细菌;7. 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

四、组织架构与职责1. 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制定和修订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组织培训,监督、指导临床科室实施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进行监测、分析和报告。

2. 临床科室:负责实施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及时报告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参与培训和感染控制活动。

3. 微生物实验室:负责对临床送检标本进行检测,报告病原微生物检测结果,参与培训和感染控制活动。

4. 药剂科:负责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提供抗菌药物信息,参与培训和感染控制活动。

五、预防和控制措施1. 临床科室应提高病原学送检率,及时发现和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

2. 微生物实验室加强多重耐药菌的检测及其对抗菌药物敏感性、耐药模式的监测,判断并向临床反馈监测的多重耐药菌,根据监测结果指导临床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控制工作。

3. 药剂科应根据微生物实验室的监测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避免不必要的抗菌药物使用和滥用。

4. 医院感染管理科定期对临床科室进行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防控意识和能力。

5. 临床科室在确诊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后,应严格执行接触隔离制度,做好个人防护,防止交叉感染。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 引言多重耐药菌(MDR)指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细菌,其存在对医疗机构和公众健康构成重大威胁。

医院感染是导致MDR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有效的感染管理制度对于控制和预防MDR的传播至关重要。

本文档旨在制定一套完善的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包括感染控制措施、个人防护指引、感染监测与报告机制以及培训和宣教等方面的要求。

2. 感染控制措施2.1 感染源控制•尽早识别和隔离MDR感染患者,采取适当的隔离措施,如单间隔离或集中隔离。

•定期检测多种临床标本(如血、尿、伤口分泌物等)进行MDR感染的筛查。

•严格控制医护人员和访客的进出感染区域,限制感染传播风险。

2.2 手卫生•提供充足的洗手设施和洗手液,并鼓励医护人员、患者及访客勤洗手。

•强调正确的手卫生方法,包括正确的洗手步骤和使用合适的消毒剂。

2.3 医疗器械消毒与灭菌•确保医疗器械的正确清洁、消毒和灭菌过程,确保无菌状态。

•根据不同的器械类型和使用需求,采用合适的消毒或灭菌方法。

2.4 环境清洁与消毒•室内的公共区域和病房要进行定期的清洁和消毒,特别是经常接触的物体和表面。

•使用有效的清洁剂和消毒剂对感染易发区域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

2.5 防护措施•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护目镜等,并指导正确使用。

•鼓励医护人员按照规范穿戴个人防护用品,特别是接触MDR患者时。

3. 个人防护指引3.1 常规防护要求•医护人员和接触MDR患者的工作人员应经常进行手卫生,并按照规范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

•遵循医院的感染控制政策和规章制度,如个人防护用品的选择和更换要求等。

3.2 医护人员的衣着和行为•医护人员在接触MDR患者时,应穿戴一次性防护服,确保个人和患者之间的有效隔离。

•在接触MDR患者后,要及时更换和处理防护装备,避免交叉感染。

3.3 医护人员的手卫生•医护人员应按照正确的手卫生方法执行手卫生程序,包括洗手和使用合适的消毒剂。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5篇)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5篇)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1.重视和加强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指定“抗菌药物专家咨询小组”为“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专家队伍”,按《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消毒技术规范》的各项规定,针对院内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各个重要环节,从医疗、护理、临床检验、感染控制等多学科的角度,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2.建立和完善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1)微生物实验室监测目标:①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②VRE(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③ESBLs(产超广谱B一内酰胺酶的细菌)。

④PDRAB(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

⑤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肠杆菌科等。

(2)诊断与报告:诊断主要依赖于病原微生物学的诊断。

因此,临床科室应及时送检标本,及时发现多重耐药菌,从而做好治疗、消毒、隔离等工作,以防止扩散、流行。

①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发现及时电话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及患者所在科室。

②各病区医师或护士发现及时电话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③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目标性监测时发现与诊断。

④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时,按《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报告。

3.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1)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医务人员直接接触患者前后、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前后、接触患者体液或分泌物后、摘除手套后、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都应当实施手卫生。

手上有明显污染时,应当洗手;无明显污染时,可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擦手。

(2)严格实施消毒隔离措施:①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当感染较多时,应保护性隔离未感染者。

隔离病房不足时,才可实施床边隔离,但不能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性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②在隔离病房门口放置一警示牌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并提醒进入者应注意预防隔离,出病房前洗手。

③必须进行接触隔离,在床头和病历卡上贴接触隔离标识,以提醒医务人员以及家属。

④必须尽量减少与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相接触的医务人员数量。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多重耐药菌(MDRO)是指对多种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细菌。

由于MDRO对常用的抗生素产生耐药性,使得医院感染管理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

为了有效控制和预防MDRO的传播,医院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感染管理制度。

一、感染管理团队医院应成立由感染科医生、感染控制护士、药剂科医生、微生物实验室医师和临床药学医生组成的感染管理团队。

该团队负责制定和执行感染管理制度,治疗和预防MDRO感染。

二、感染防控培训医院应定期开展感染防控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MDRO的认识和预防感染的能力。

培训内容包括手卫生、隔离措施、环境清洁消毒等。

三、感染监测与报告医院应设立感染监测与报告制度,及时了解和掌握MDRO感染的发生情况。

监测应包括感染发病率、MDRO感染的类型和分布、MDRO对不同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等。

医院应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感染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四、患者筛查与隔离医院应制定明确的MDRO患者筛查和隔离措施,筛查原则包括入院前筛查、感染易发科室或病区筛查、与MDRO患者共病房患者筛查和高危因素患者筛查。

对于检出MDRO的患者,应采取适当的隔离措施,以防止其传播给其他患者和医务人员。

五、环境清洁消毒医院应加强环境清洁消毒工作,特别是在感染易发科室或病区,要定期进行深度清洁。

同时,医院应确保消毒剂选择正确、使用方法正确,以保证清洁消毒的效果。

六、手卫生医院应加强对医务人员和患者的手卫生教育和监督。

医务人员应定期接受手卫生培训,并养成正确的洗手习惯。

患者和家属也应得到手卫生的指导,加强自我保护。

七、合理使用抗生素医院应建立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制度,包括制订抗生素的临床使用指南,推行预防使用和适度疗程使用原则,提高抗生素的合理使用率,减少MDRO的发生。

八、定期评估与质量改进医院应定期对感染管理制度进行评估,包括对感染防控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进行评价,弥补不足之处,不断改进和提升感染管理水平。

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

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

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1. 引言多重耐药菌(MDR)是指对多种抗菌药物表现出耐药性的细菌,包括耐药聚丙烯(MRSA)、肠道耐药杆菌(MDR-EC)以及肺结核耐药菌等。

MDR的出现给公共卫生安全带来了严峻挑战,因此建立科学有效的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档旨在制定一套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以管理和控制MDR的传播和流行,保障公众的健康与安全。

2. 目标与原则2.1 目标•控制MDR的传播,降低感染率和死亡率。

•提高MDR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加强MDR监测和报告体系,及时掌握疫情动态。

•提高医务人员对MDR防控知识的了解和意识。

2.2 原则•科学性原则:制定的管理制度必须基于科学依据和疾病特性。

•公平性原则:对所有相关参与主体一视同仁,避免歧视行为。

•效果性原则:管理措施必须有效,具备可操作性和实施性。

•合法性原则:所有管理措施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伦理准则。

3. 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3.1 监测与报告•通过建立MDR监测网络,加强对MDR感染和传播的监测和预警。

•加强与医疗机构的合作,实施MDR感染的报告制度,确保及时获取相关数据。

•建立MDR信息共享机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信息互通,提高疫情应对效率。

3.2 预防与控制•建立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加强医院内部环境的卫生与消毒,控制医院内部感染源。

•强化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和感染控制培训,提高其防控意识和操作技能。

•严格执行MDR感染患者的隔离措施,避免感染扩散。

•加强药学管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避免滥用和不当使用。

3.3 诊断与治疗•提高MDR相关疾病的诊断水平,引入先进的检测技术和设备。

•加强MDR感染的治疗研究,推动新药物和疗法的研发。

•加强临床指南和治疗方案的制定与宣传,确保MDR感染患者的规范治疗。

3.4 知识普及与宣传•加强对公众的多重耐药菌预防知识宣传,提高公众防控意识。

•针对医务人员开展多重耐药菌防控知识培训,提升其专业能力。

•利用各种媒体渠道,广泛宣传MDR管理制度和防控知识,提高社会的关注度。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五篇范例)可修改全文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五篇范例)可修改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五篇范例)第一篇: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各临床医生要有主动搜索多重耐药菌的意识,及时采集相关标本进行多重耐药菌的培养。

2、院感科对微生物培养结果及时跟踪,若发现有多重耐药菌(主要指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产超广谱酶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耐亚胺培兰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立即通知临床科室医务人员。

3、临床科室接到通知后,应立即将该病人转到单独房间或同类病人房间。

并挂隔离标识。

4、隔离病房不足时才考虑进行床边隔离,不能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当感染者较多时,应保护性隔离未感染者。

5、严格执行手卫生,医护人员在诊疗护理此类病人前后必须洗手或手消毒。

6、临床医师应并做好抗菌药物选择,注意抗生素的合理使用,认真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正确、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减少和延缓耐药菌的产生,时刻关注该病人的治疗效果,若有需要,可向相关人员提请会诊。

7、在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有可能接触患者的伤口、溃烂面、黏膜、体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当戴手套。

预计与病人或其环境如床栏杆有明显接触时,需要加穿隔离衣。

离开病人床旁或房间时,须把防护用品脱下,并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

8、对于非急诊用仪器(如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表、输液架)等应专用;其他不能专人专用的物品或器械(如轮椅、担架、摄片机、心电图等),在每次使用后必须立即消毒处理才可给其他病人使用;该病人周围物品、环境和医疗器械须每天消毒。

9、尽量限制探视人群,并嘱探视者执行洗手或手消毒。

10、如病人需离开隔离室进行诊断、治疗,都应先电话通知相关科室,以便他们做好准备,防止感染的扩散。

在把该病人转送去其他科室时,必须由一名工作人员陪同,并向接收方说明对该病人应使用接触传播预防措施。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防控措施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防控措施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防控措施多重耐药菌(MDR)是指对多种抗菌药物出现耐药性的菌株,其感染和传播会给临床治疗和公共卫生带来严重威胁。

因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防控措施十分重要。

本文将针对多重耐药菌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制度和防控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一、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制定标准化操作程序:制定与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相关的标准化操作程序,确保每个流程的操作规范化,例如标本采集、传染病报告等。

2.建立感染控制委员会:成立由感染控制专家、医疗护理人员、实验室专家等组成的感染控制委员会,负责制定、执行和监督感染管理制度。

3.加强感染监测和报告:建立健全的感染监测系统,对医院内的感染事件进行快速、准确的监测和报告,及时发现感染源并采取相应措施。

4.加强培训和宣传:定期开展针对医务人员的感染管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认识和防控能力;加强患者和家属的宣传教育,提高个人卫生意识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意识。

5.建立联防机制:与公共卫生部门建立联防机制,进行信息共享、合作联防,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和控制。

二、感染防控措施1.提高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意识: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手卫生、穿戴个人防护用品、正确处理医疗废物等相关操作规程,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

2.强化环境清洁消毒:医院环境应定期进行全面清洁和消毒,保持洁净度;对患者隔离病房、操作室等特殊区域进行更加严格的清洁消毒。

3.严格控制抗菌药物使用:医院应建立严格的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合理开展药物使用评价和监测,避免滥用和不必要的抗菌药物使用,减少多重耐药菌的产生。

4.强化患者隔离:对患有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应及时隔离,采取适当的隔离措施,包括单间、带负压的隔离病房、个人防护用品等,避免交叉感染。

5.加强患者健康教育:对患者和家属进行相关的健康宣教,教育患者正确使用抗菌药物,遵守感染防控措施,提高个人卫生意识,减少感染风险。

6.加强感染控制的技术手段:应引入先进的感染控制技术手段,如基因测序技术、分子流行病学等,提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诊断和防控水平。

多重耐药菌管理规章制度

多重耐药菌管理规章制度

多重耐药菌管理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多重耐药菌的管理,防止其传播和扩散,保障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多重耐药菌是指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的细菌,对治疗产生严重障碍,易导致感染的传播。

第三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实验室和相关机构对多重耐药菌的管理。

第四条各级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多重耐药菌管理委员会,明确责任单位和人员,完善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

第五条各级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和报告工作,形成有效的防控机制。

第六条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和公众对多重耐药菌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第七条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的研究和应用,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开发。

第八条本规章制度由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监督和管理,对违反规定的单位和个人将给予相应的处罚。

第二章多重耐药菌的分类和检测第九条根据耐药性的种类和范围,多重耐药菌可分为重要菌种和非重要菌种。

第十条重要菌种包括肺炎球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对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和危害性。

第十一条非重要菌种包括葡萄球菌、链球菌、副溶血性链球菌等,对治疗有一定影响但不具有重要意义。

第十二条对多重耐药菌的检测应当有序进行,采取严格的实验操作和质量控制措施。

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多重耐药菌检测实验室,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和必要设备。

第十四条对多重耐药菌的检测结果应当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的隔离和治疗措施。

第十五条对多重耐药菌的检测数据应当及时汇总和分析,定期向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报告。

第三章多重耐药菌的防控措施第十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委员会,明确责任分工,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

第十七条对患有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应当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确保不传播给其他患者。

第十八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手卫生和环境清洁制度,加强对医务人员和环境的消毒工作。

第十九条定期对医疗机构的环境、设施和人员进行消毒监测,确保无菌状态。

第二十条建立医疗废物处理和管理制度,对具有传染性的医疗废物进行分类处置。

多重耐药菌的管理制度

多重耐药菌的管理制度

多重耐药菌的管理制度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细菌耐药问题日益严峻。

特别是多重耐药菌(MDROs)的出现,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巨大挑战。

这些微生物不仅对常规抗生素产生抵抗,而且还能在医院环境中迅速传播,导致感染控制难度加大。

因此,制定一个有效的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显得尤为关键。

1. 监测与识别医院需要建立一个全面的监测系统来识别院内多重耐药菌的传播情况。

这包括定期收集和分析患者样本,以及追踪感染源和传播途径。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及时发现多重耐药菌的存在,从而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其进一步扩散。

2. 隔离措施一旦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或携带者,应立即实施隔离措施。

这包括使用单独的房间或区域进行隔离,并确保医护人员在进入隔离区之前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

对于已知携带多重耐药菌的患者,应在其病历上做出明确标记,以便所有医护人员都能了解情况并采取预防措施。

3. 手卫生和消毒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之一。

医护人员应严格执行洗手程序,特别是在接触患者或其环境前后。

同时,医院应定期对病房、设备和公共区域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以减少多重耐药菌在环境中的存活机会。

4. 抗生素管理合理使用抗生素是控制多重耐药菌发展的关键。

医院应建立抗生素管理委员会,负责审查和批准抗生素的使用。

医生应根据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测试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避免不必要的广泛谱抗生素使用,以减少耐药性的发展。

5. 教育与培训医护人员应接受有关多重耐药菌管理的持续教育和培训。

这包括了解最新的耐药趋势、掌握正确的隔离技术、学习如何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等。

通过提高医护人员的知识水平和技能,可以有效降低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风险。

6. 政策与程序医院应制定明确的政策和程序来指导多重耐药菌的管理。

这些政策应涵盖监测、隔离、手卫生、抗生素使用等方面,并定期更新以反映最新的科学证据和实践指南。

通过实施这些政策和程序,可以确保所有相关人员都遵循统一的标准来应对多重耐药菌的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制度
多重耐药菌(MDRO)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的抗菌药
物(包括抗假单胞菌的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β-内酰胺酶复合制剂、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同时出现耐药的细菌。

我院监测的多
重耐药菌有: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DRAB)、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肠杆菌科等。

这些耐药
菌株分布广,传播快,容易产生暴发流行,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困难,为了加强MDRO的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MDRO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及医疗安全,特制订此制度。

一、建立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报告
1、临床科室应及时送检相应的病原学标本(有样必采)并追踪
检验结果,接到“多重耐药菌株”的报告后,立即报告科主任、护士长,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如诊断为医院感染的,填写“医院感
染报告卡”,报院感科。

2、微生物实验室检测到多重耐药菌株,应立即电话通知所在科室,并及时发出书面报告,在报告单上盖上“多重耐药菌株,请隔离”的红章,同时电话通知医院院感科。

3、医院院感科接到微生物实验室的报告后,立即到科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指导科室做好接触隔离和预防控制措施
4、可疑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或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时,院感科立
即向分管院长报告。

二、控制措施
临床科室对MDRO患者应做好病人一览表、病历卡及床旁标记,
由科主任和护士长共同负责病区内的MDRO患者的接触隔离措施的落实情况,相关医务人员应积极配合,并做好病人及家属的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工作。

1、应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实施隔离措施,首选单
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者或定植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隔离病房不足时才考虑进行床边隔离,不能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当感染者较多时,应保护性隔离未感染者。

2、设置隔离病房时,应在门上挂接触隔离标识牌,防止无关人
员进入。

3、进行床边隔离时,在床栏上挂接触隔离标识牌,以提醒医务
人员及家属。

当实施床边隔离时,应先诊疗护理其他病人,MDRO感染病人安排在最后进行。

4、严格执行手卫生,离开隔离病房前,接触污染物品后,摘除
手套后洗手和/或手消毒。

5、在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有可能接触患者的伤口、溃烂面、
黏膜、体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戴手套。

预计与病人或
其环境如床栏杆有明显接触时,需要加穿隔离衣。

当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如吸痰或雾化治疗等),医务人员还应戴上标准外科口罩和防护眼镜。

并在离开病人床旁或房间前脱去手套和隔离衣至黄色垃圾
袋中。

脱去手套后必须进行洗手和(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

6、对于非急诊用仪器(如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表、输液架)
等应专用。

其他不能专人专用的物品(如轮椅、担架),在每次使用后必须消毒。

7、进行床旁诊断(如拍片、心电图)的仪器必须在检查完成后
用消毒剂进行擦拭。

8、如病人需离开隔离室进行诊断、治疗,都应先电话通知相关
科室,以便他们做好准备,防止感染的扩散。

在把该病人转送去其他
科室时,必须由一名工作人员陪同,并向接收方说明对该病人应使用
接触传播预防措施。

接收部门的器械设备在病人使用或污染后同样应
该进行清洁消毒。

9、病房应当固定使用保洁用具进行清洁和消毒,对患者经常接
触的物体表面、设备设施表面,应当每天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使用
过的抹布、拖布必须消毒处理。

10、注意抗生素的合理使用,认真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
原则》,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正确、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
减少和延缓耐药菌的产生。

11、感染或携带者应隔离至连续3个标本(每次间隔>24小时)培养均阴性后,方可解除隔离。

三、监督、处罚
院感科负责监督科室MDRO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对发现的问题
进行反馈、指导,对MDRO的患者进行追踪,直至解除隔离。

相关科
室不执行或没有认真落实MDRO的监测、报告和控制而造成医院感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