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第一课时
四.《古代诗歌四首》高效课堂导学案 王志
四.古代诗歌四首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一些古代诗歌常识;理解诗歌字、词含义。
2.熟读并背诵、默写四首诗歌,说出诗歌大意,体味诗歌意境和思想感情。
3.欣赏精美文句,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和想象能力,提高古诗文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字词含义;熟读并背诵四首诗歌,能说出诗歌大意和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欣赏精美文句,体味诗歌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和想象能力,提高古诗文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1.朗读法。
本课所选的四首古代诗歌,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极富艺术感染力。
有的气势充沛,景象宏阔;有的烘托点染,形象传神;有的以景寓情,蕴含理趣。
指导学生注意节奏和韵律反复朗读,带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体会诗的内涵,品出诗的情味。
2.联想、想像法。
这五首诗语言优美、精练,内涵丰富,留有极大的想像空间,鼓励学生充分展开联想和想像,从形神入手,领会感情。
3.讲授法、问答法、讨论、点拨法。
教师艺术地设问,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特点。
课时安排:四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观沧海》就?(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唐诗、宋词、元曲)的确,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以古老的《诗经》发端,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这一课,我们就来学习四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首先学习曹操《观沧海》(乐府诗)。
(从了解灿烂文学入手,增)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省毫县)人,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在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成为魏王朝的实际创建者。
他善诗歌,《步出夏门行》、《蒿里行》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2.写作背景: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昌后,用他的名义发号施令,先后灭吕布,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大败兵强地广的袁绍,逐渐统一了北方。
可是袁绍的儿子与强盛的乌桓互相勾结,于是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五月誓师,北征乌桓,追歼袁绍残部,九月胜利会师,途经碣石山。
他跃马扬鞭,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观海,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心潮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借《步出夏门行》这一旧题,写下了历代传诵的壮丽的诗篇。
语文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第一课时 教案
3、这句景物描写中含有作者怎样的感情?
——对友人遭遇的同情,对友人离别的痛苦——景中含情,融情入景
4、写景的目的:一般诗文,写景的目的,基本上都是为了抒情,绝大多数景物描写本身,就蕴含了作者的情感。写景是为抒情铺垫(准备)。
5、第一句是写景,第二句是叙事。“闻道”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2、体味诗词情景交融的特点和遣词造句的妙处。
3、学习一点诗的韵律知识。
教学
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材处理
师生
活动
二次备课
导入
整体感知
合作探究:
共同研究
课末总结
拓展延伸
巩固练习
导入新课
整体感知
小组合作
全班交流
教师点拨
总结
《观沧海》
一、导入新课:
古代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中有很多佳作,不仅语言隽美,而且意境深远;它们有的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有的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因此千百年来广为传诵,成了流传千古的名篇。我们中学生学一点优秀的古代诗词,不仅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语言水平,而且能陶冶我们的思想情操。所以我们要认真学习和努力掌握一定数量的古代诗词。今天,我们就学习两首古代诗词,主要是领会古人融情于景表达襟怀和讲究炼字炼句亦即炼意的手法。
5、明确:这4句的意思是:日月的起落,好像是在沧海中运行;夜空中灿烂的银河,好像是沧海里映上去的。很明显,这不是作者眼前所见的实景,而是他看到波涛汹涌的大海所产生的奇特想象。
五、教师总结:
我们知道,作者写这首诗的时候,是他刚刚平定乌桓,回师中原,这正是他踌躇满志的时候。面对着波澜壮阔的大海,作者情不自禁地抒发了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豪迈情怀。特别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几句诗,更是形象地反映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千百年来成了脍炙人口的名句。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设计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设计《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 学习这四首诗, 朗读、背诵这五首诗词。
;2. 理解四首诗歌的意境;3.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1. 朗读、背诵这五首诗词;2.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理解诗歌的意境[ 学法导引]本课共选了三首诗、、一首曲,都是历来传诵的名篇。
《观沧海》是四言乐府诗,诗中通过描绘大海的辽阔壮丽,表现了作者开阔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抒发了积极进取、渴望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
五言律诗《次北固山下》和散曲《天净沙秋思》抒写了羁旅乡愁。
七言律诗《钱塘湖春行》则描绘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
学习本课,要先了解诗词的有关知识,再结合注释疏通诗句,初步把握句面意思,尔后,应抑扬顿挫的进行朗读,在朗读中要想像诗中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感情,品味诗词的[ 知识链接] 了解古代诗歌常识通常所说的古代诗歌包括古体诗、乐府诗、律诗、绝句、词、曲等。
唐代以前出现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体叫诗。
如本课的《》。
而把唐朝新出现的诗、叫近体诗。
如本课的《》和《》就是律诗。
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言律诗、言律诗两种; 律诗的格律有规定、限制了对仗,八句可分为四联,两联必须两两对仗,是两对对偶句。
曲是一种与词相近的韵文形式,出现于南宋和金代,盛于元代,是受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的,句法较词更为灵活,多于口语,用于韵也更接近口语。
如本课的《》【学习过程】《观沧海》是的名篇,也是我国第一首完整的写景诗篇,建安12 年(207 年) 曹操北征乌桓,统一了北国,凯旋归来时登上碣石山,伫立峰顶,面对大海,浮想联翩,写下这篇乐府诗。
当时曹操大军,铠甲未卸,征尘未洗,正可以挥师南下,征讨孙刘,实现统一,完成宏业。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诗人勾画了大海、的壮丽景象,表现了的抱负。
《次北固山下》作者,生卒年不详,洛阳人,唐玄宗先天元年(712) 中了进士,以后曾往来于吴、楚间,不得归家,故有此作。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导学案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的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
本课主要内容是学习和欣赏古代诗歌四首:《静夜思》、《登鹳雀楼》、《望岳》和《春晓》。
通过学习这四首诗歌,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体会其中的美好。
同时,通过分析诗歌的形式和意义,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主题内容。
2.熟悉与掌握《静夜思》、《登鹳雀楼》、《望岳》和《春晓》这四首诗歌的内容和语言特点。
3.深入了解《静夜思》的作者陆游及其创作背景。
4.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诵读,使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感受古代诗歌的韵味。
2.通过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和意义,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诗歌鉴赏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情感态度目标:1.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提高情感的表达能力。
2.通过学习《静夜思》这首诗,培养学生的孤独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熟悉与掌握《静夜思》、《登鹳雀楼》、《望岳》和《春晓》这四首诗歌的内容和语言特点。
2.理解《静夜思》这首诗的意义和寓意。
教学难点:理解《静夜思》这首诗的意义和寓意。
教学过程及时间安排:Step 1 课前准备 10分钟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静夜思》的音频,让学生先听一遍。
Step 2 导入新课 5分钟教师出示《静夜思》这首诗的全文,让学生用普通话读一遍。
Step 3 学习课文 15分钟1. 集中注意力,学习《静夜思》。
2. 教师讲解《静夜思》的作者陆游及其创作背景。
3. 学生朗读《静夜思》。
Step 4 学习课文 20分钟1. 学生朗读《登鹳雀楼》。
2. 学生阅读《登鹳雀楼》的注释。
3. 学生分组合作,讨论《登鹳雀楼》的意义和寓意。
Step 5 学习课文 20分钟1. 学生朗读《望岳》。
2. 学生阅读《望岳》的注释。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含答案)
人教统编版语文第4课《古诗四首》导学案一、基础知识把握1、请说出本课四首诗的诗歌体裁。
(1)《观沧海》是一首;(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一首;(3)《次北固山下》是一首;(4)《天净沙秋思》是一首。
2、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言律诗、言律诗两种;律诗的格律有规定、限制了对仗,八句可分为四联,分别是、、和。
其中和两联必须两两对仗,是两对对偶句。
比如本课的《》就是一首律诗。
3、曲是一种与相近的韵文形式,出现于南宋和金代,盛于元代,是受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的,句法较词更为灵活,多于口语,用于韵也更接近口语。
如本课的《》4、文学常识(1)《观沧海》作者曹操,字孟德,是我国的政治家、军事家、。
在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挟天子以令诸侯”后,先后灭掉了与他争雄的吕布、袁术等人,统一了北方。
他善诗歌,常借诗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其诗气魄雄伟,慷慨悲壮,是文学史上的开创者。
他的诗歌大多用乐府旧题写成,用以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作者李白,是我国伟大的。
被后世称为“”。
其诗风格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3)《天净沙秋思》的作者马致远,著名、散曲家,他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为“”,他的这首《天净沙秋思》,被称为“”,可见其在以思乡为题材的古代诗词中地位有多高!这首曲中“天净沙”是,“秋思”是。
5、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或给拼音写出汉字。
碣.( )石竦峙..( ) 澹澹.( )萧sè( ) cāng()海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
A.次.北固山下。
()B.客路..青山外。
()C.海日生.残夜。
()D.断肠人...在天涯。
()7、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B.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C.枯藤/老树/昏鸦,D.断.肠/人在./天涯。
8、填空:(1)《次北因固山下》一诗中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是:,。
七年级语文上册 4、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4课时)
4、古代诗歌四首第一课时《观沧海》【复习导入出示目标】目标:1、理解、背诵四首诗。
2、名句赏析。
3、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围标设疑自主探究】1、《观沧海》一诗选自,作者,字,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的诗以见称。
他与其子、合称为“三曹”。
2、这是一首诗,“”字统领全篇,是诗歌的线索。
【合作探究展示点评】3、诗人勾画了的壮丽景象,表现__________,抒发了。
4、本诗的主旨句赏析:【拓展升华检测评价】默写第二课时《次北固山下》【复习导入出示目标】目标:1、理解、背诵四首诗。
2、《观沧海》的主旨句及赏析。
3、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围标设疑自主探究】《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次”意为,该诗作者为代诗人。
【合作探究展示点评】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赏析“海日生残夜,”,选两个角度赏析(哲理、情感、修辞、炼字)。
①②3、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示的画面。
【拓展升华检测评价】默写第三课时《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复习导入出示目标】复习导入: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出示目标:1、理解、背诵四首诗。
2、名句赏析。
3、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围标设疑自主探究】《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选自,作者,字,晚号,唐代诗人。
【合作探究展示点评】1、全诗描绘出,表现出诗人2、赏析“,随君直到夜郎西”①内容:②炼字:【拓展升华检测评价】默写第四课时《天净沙·秋思》【复习导入出示目标】目标:1、理解、背诵四首诗。
2、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3、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围标设疑自主探究】1、《天净沙·秋思》体裁为,作者,元代戏曲作家。
2、“天净沙”是,秋思是。
【合作探究展示点评】1、这首小令运用了的写法,作者选取、、等的景物,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情感融入其中。
七年级语文上册4古代诗歌四首1课时
七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课题:古代诗歌四首(第 1 课时)【学习目标】课标要求:1、学习这两首诗,朗读、背诵这两首诗词。
2、理解两首诗歌的意境;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目标达成:1、朗读、背诵这两首诗词;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流程:【课前展示】1.了解曹操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在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
“挟天子而令诸侯”后,先后灭吕布,败袁绍,逐渐统一了北方。
建安十二年北征乌桓,大胜。
次年率军南下,被孙权、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
他善诗歌,《步出厦门行》《蒿里行》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2. 写作背景公元207年,曹操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
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创境激趣】中国是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的文化浩如烟海、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如果我们把中国的文化比作是璀璨的银河,那么中国的诗歌就是其中最闪亮、最光彩夺目的一颗,中国是诗的国度,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我国的第一位伟大爱国诗人是屈原,我国诗歌最繁盛的朝代是唐朝,出现了诗仙李白、诗圣杜甫。
诗歌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我们学过的《木兰诗》是一首乐府诗,《静夜诗》是一首绝句,《在山的那边》是一首现代自由体诗……今天,我们就再次进入诗歌殿堂,进一步领略一下诗歌的魅力,学习一首乐府诗曹操的《观沧海》。
【自学导航】《观沧海》中⑴“观”字的作用是什么?⑵那些景物是实写,那些是虚写?【合作探究】⑴体现作者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句子是那几句?⑵本诗的主题是什么?【自学导航】朗读指导并齐读。
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合作探究】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四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首联:诗人在船上,想像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处,暗含旅途奔波之劳。
部编本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第1课时)教学详案(2020年最新)
4.《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详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了解诗词有关知识,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品味诗歌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提高古诗文修养。
4.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知识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1.了解诗词有关知识,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诗歌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提高古诗文修养。
课前准备1.布置预习课文:查阅四位诗人的相关资料;熟读这四首诗词。
2.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情境导入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华文明史册上优秀的诗歌灿若繁星。
诵读古代优秀诗歌,可以使我们的心灵得到滋润和净化,情感变得丰富。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诗歌或豪壮或洒脱,会让我们尽享读诗的快乐。
二、学习《观沧海》1.朗读。
(1)朗读古诗,既要读准字音,读出节奏,也要句读正确。
如:“山岛——竦—峙”,“——”代表长顿,“—”代表短顿,“竦”“峙”读音要正确。
同时,要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和画面的美感。
听范读→个人读→同桌互读→朗读展示、点评。
(2)结合注释,解读诗意。
2.赏读。
(1)如何理解“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以及观察的对象,这两句虽然没有直接写到人,但我们仿佛看到了曹操登山望海时的勃勃英姿。
“观”字统领全篇,是全诗的线索,全诗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2)哪些诗句最能体现诗人博大的胸怀?诗人是怀着怎样的感情描绘大海的?①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②大海的形象正是诗人形象的化身。
在踌躇满志的时候,他借大海的形象抒发了建功立业的愿望,写出了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雄浑诗句。
(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四句诗是全诗的高潮,诗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诗人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创造出一个极其开阔的意境,给诗歌增添了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
七年级上册语文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1-4课时
4.《古代诗歌四首》第一课时导学案《观沧海》【学习目标】1.学习《观沧海》,了解有关曹操的文学常识及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2.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学习朗读技巧。
把握诗歌的意境,理解诗中抒发的感情。
【学习重难点】把握诗歌的意境,理解诗中抒发的感情。
【自主学习】1. 曹操,末年家、家、诗人,字。
2.给下列字注音:碣澹竦峙3.解释下列词语东临:何:竦峙:澹澹:若:幸甚:至:【设问导读】1.读畅诗文。
读准字音,直到能顺畅朗读这首诗;听读体会重音节奏,感情基调,再跟读,组内校正。
2.读懂诗意。
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小组内理解诗意,记下疑问,再全班交流。
3.体会诗情,感悟写法。
(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本诗通过写大海之景象,表现了曹操怎样的气概?(3)《观沧海》一诗写了哪些景物?所写的景物中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4)“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运用了什么写法?这样写有何作用?4.赏析名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当堂检测】1.《观沧海》中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表现曹操气吞山河。
囊括宇宙气概的句子是:,,,。
2.这是一首诗,统领全篇写景的一个字是“”。
写景时,先写岛上的,再写海而上的,最后写天空中的。
3.翻译下列诗句。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4.《古代诗歌四首》第二课时导学案《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学习目标】1. 学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了解有关文学常识及时代背景;2.有感情地反复诵读课文,学习朗读技巧。
整体感知诗歌的意境,理解作者对朋友的同情和关切之情;3.体会情景交融、客观景物人格化的艺术手法。
【学习重难点】1.整体感知诗歌的意境,理解诗中抒发的感情;体会情景交融.客观景物人格化的艺术手法。
【自主学习】1. 李白,字,号。
代主义诗人,被称为“”。
与合称“李杜”。
2. 标题中“闻”的意思是,“左迁”的意思是。
七年级上册语文 古代诗歌四首(第1课时)导学案
15古代诗歌四首(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知识。
2.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
3.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准确朗读并默写。
能力目标1.品味诗句,感悟诗歌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增强古诗文修养。
2.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
德育目标反复朗读中启发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重点:诵读;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再造想像感悟诗歌内容。
教学方法:学案导学、点拨、朗读、合作探究教学步骤一、导入二、学习《观沧海》1、初读(读和译)①小组合作,完成学案第1-4项活动:⑴、认读生字词:澹澹竦峙萧瑟幸甚至哉⑵、小组合作齐读,要求读准字音、节奏。
⑶、查阅资料,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⑷、结合注释,翻译诗句的意思②汇报学习情况:四人齐读,声音响亮,字音、节奏准确派出一位同学介绍作者,翻译全诗③教师点评④齐读2、悟读①小组合作,完成学案第5项活动:讨论:⑴诗人观海的地点在哪?是什么季节?⑵第一句中的哪个字起到了总领全诗的作用?⑶哪些诗句是写实景?哪些诗句是写虚景(想象)?⑷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诗人博大的胸襟?⑸你从诗中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②全班交流③教师点评,归纳,板书要点。
④有感情的朗读。
3、品读自由朗读,组内交流,完成学案第6项活动:⑹交流:我最喜欢的诗句是……,理由是…….4、欣赏朗读录音,跟读5、模仿读三、小组合作自学《次北固山下》①合作完成学案上的练习题②交流,教师点拨,板书要点。
③欣赏朗读录音,跟读四、背诵这两首诗五、课堂总结六、布置作业:默写这两首诗七、板书设计碣石实景水山岛…宏伟的抱负观沧海虚景日月星汉博大的胸襟次北固山下王湾写景抒情思乡。
预习-4《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预习导学案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了解诗歌有关知识,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品味诗歌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提高古诗文修养。
4.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知识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观沧海一、新课导入大家知道曹操吧?说起曹操,常常听到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有人说他是英雄,有人说他是奸雄,今天我们阅读他的《观沧海》,也许你对这样一个历史人物会有更客观的认识。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根据拼音写出恰当的词语。
cāng()海 jié()石 sǒng zhì()水何dàn dàn() xiāo sè()2.借助课下注释或工具书解释下列各词的意思。
澹澹:。
竦峙:。
星汉:。
萧瑟:。
至:。
何:。
若:。
临:。
3.文体知识通常所说的古代诗歌包括古体诗、乐府诗、律诗、绝句、词、曲等。
唐代以前出现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体叫诗。
如本课的《》。
而把唐朝新出现的、叫近体诗。
如本课的《》和《》。
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言律诗、言律诗两种;律诗的格律有规定,限制了对仗,八句可分为四联。
曲是一种与词相近的韵文形式,出现于南宋和金代,盛于元代,是受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的,句法较词更为灵活,多用口语,用韵也更接近口语。
如本课的《》。
4.作者简介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在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
“挟天子以令诸侯”后,先后灭吕布、袁术,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打败兵强地广的袁绍,逐渐统一了北方。
建安十己的政治抱负。
其诗气魄雄伟、慷慨悲壮,是文学史上建安文学的开创者。
《步出夏门行》《蒿里行》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壮。
5.背景链接《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他这次登碣石山是在北征乌桓的途中。
乌桓是当时东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一年(206年),乌桓攻破幽州,俘虏了汉民十余万户。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4 古代诗歌四首 配套导学案第1课时 定稿
(一)常识简介
1.作者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于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大败兵强地广的袁绍,此后逐渐统一了北方。善诗歌,《步出夏门行》《蒿里行》诸篇,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
2.联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写作背景思考,李白在诗的开头写景为什么选取“杨花”“子规”来写?
明确: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杨花漂泊不定,如友人的身世;“子规”是杜鹃鸟的别名,鸣声异常凄切动人,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候,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
3.“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一名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学生齐读,要求准确整齐,有节奏感。
4.理解大意。
(学生概述,老师补充指正)杨树花已落尽,杜鹃鸟在不停地啼鸣,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条溪水。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它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的西边。
(三)合作探究
1.诗中融情于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哪两句?
明确: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4.学生借助注释,疏通诗歌内容。
问题导学
(三)合作探究
1.全诗围绕哪个字展开来写?
明确: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2.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实的?哪些诗句是想象的?
明确: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这一层全是写现实中的实景。第三层(“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是虚景。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的,与诗的内容无关。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4 古代诗歌四首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为了让学生理解诗意,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以下的环节:1.通过以优美的语言启发想象、多种朗读、演演评评等手段,让学生在听、读、说、演中自然而然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2.紧扣古诗特点,把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的训练落到实处。
从抓字词的翻译,抓词序的排列,抓句与句之间的衔接,来提高学生组词造词、遣词造句和语言表达能力。
3.诗歌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精髓,除了让学生背诵古诗以增加文化的积累外,更需要向学生讲明其精要所在,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对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尤为重要。
方法指导:主旨句主旨句是文章中心所在,一般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来概括全文,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要结合全篇内容并联系作者思想来理解主旨句。
素材积累:游侠曹操少年曹操,有着通常少年都有的游侠梦想。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说“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
曹操所扮演的游侠与我们理解的游侠应该不一样。
这里举三个曹操所谓“游侠”的例子:例一:逞强好胜,率性而为。
少年曹操曾在大宦官张让的庭院中,当着张让的面,舞了一通手戟,尽兴之后便翻墙而出,全然忘记了自己在擅闯私宅。
例二:劫持新娘,胆大包天。
看着别人家正在举行盛大婚礼,曹操竟心生“歹意”,等到夜幕降临,大喊一声“有贼”,来了一个声东击西,在大家寻贼之际,曹操抽刀在手,劫了新娘就走。
例三:游手好闲,耍小聪明。
曹操的叔父对曹操游手好闲、惹是生非,大为不满,经常向曹嵩告状,让他管束好自己的儿子。
一次,曹操碰到叔父,假作中风。
叔父赶忙去告知曹嵩。
父亲匆忙赶来时,曹操已恢复了常态,控诉叔父的造谣中伤,父亲对叔父失去了信任,曹操便得到了他想得到的自由。
三个例子反映出曹操的游侠特征是:诡诈,顽劣,嬉闹成性。
七年级语文上册:4古代诗歌四首(第一课时)
河源市正德中学导学稿(七语上)课题: 古代诗歌四首(第一课时) 课型: 新 授 授课时间: 第2周___备课人: 周沙 审核人: 班 级: 姓 名:_________1.了解一些古代诗歌常识,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重点)2.初步学会鉴赏诗词,领会乐府诗优美语句和深邃内涵。
3.学习《观沧海》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理解诗歌主题和作者的思想。
(难点)(一)知识链接 1.古代诗歌常识,你了解多少?画出你关注的。
2.诗歌写作背景《观沧海》是曹操名篇,也是写景诗篇,在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北征乌桓,统一了中国,凯旋登上碣石山,伫立峰顶,面对大海,浮想联翩写下了这篇汉乐府。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李白在天宝三年离开京城漫游,此时正在扬州,听说他的好友王昌龄被贬,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王昌龄一生坎坷,他的性格和李白都有傲岸不羁的特点,两人是好友。
古代诗歌 词 诗 曲 唐代之前出现较少格律的诗体,如《观沧海》。
乐府诗 律 诗 绝 句 与词相近的韵文,出现在南宋和金代,盛行元代,受民间歌曲的影响,句法灵活,多用于口语,用韵也接近口语,如《天净沙·秋思》。
唐代兴起,至宋代达到顶峰,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乐府’本是汉武帝设立的音乐机构.用来训练乐工.制定乐谱和采集歌词,其中采集了大量民歌,后来,“乐府”成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
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出名,有五言和七言,限制对仗。
如《次北固山下》 绝句起源两汉,兴盛于唐朝,当时都是四句一首,称为“联句”,《早发白帝城》 古体诗 近体诗(二)预习新知(1)字音碣.石( ) 澹澹.( ) 竦峙..( ) 萧瑟()()(2)词义竦峙:幸甚至哉:澹澹;子规:(3)《观沧海》交待地点是,描写的季节是。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写了景物、体现了诗歌的季节是。
RJ2018学年中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第1课时)导学案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了解诗词有关知识,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品味诗歌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提高古诗文修养。
4.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知识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1.了解诗词有关知识,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诗歌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提高古诗文修养。
课前预习查阅四位诗人的相关资料;熟读这四首诗词。
课时安排2课时学习过程第1课时一、学习《观沧海》(1)如何理解“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哪些诗句最能体现诗人博大的胸怀?诗人是怀着怎样的感情描绘大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四句诗是全诗的高潮,诗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诗人在这首诗中把自己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表达得淋漓尽致,诗人借助了什么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学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春天的景物很多,为什么诗人挑选“杨花”“子规”来写?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该诗中哪两句点明了主旨?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达标检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碣.()石竦.()峙萧瑟.()2.正确填写诗句。
(1)水何澹澹,。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3)我寄愁心与明月,。
3.对《观沧海》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借景抒情,诗里洋溢着饱满的激情。
15、导学案新部编版古代诗歌四首第1课时
[20 – 20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高石崖初级中学“四学一测”教学模式语文学科导学案
年 级
七
课题
15、古代诗歌四首 (第1课时)
授课时间
10、31
设计人
韩小琴
课型Βιβλιοθήκη 新授使用人自主
学
习
《观沧海》写作背景 :建安十二年(207),曹操率领大军征伐当时东北方的大患乌桓。这是曹操统一北方大业中的一次重要战争。《观沧海》是这年九月曹操北征乌桓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时所作。
作者:曹操,字,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代表作品有诗歌《》、《》等。
《次北固山下》作者王湾:代诗人,洛阳(今属河南洛阳)人。
审签人
学
习
目
标
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了解诗词的有关知识,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品味诗歌的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
复
习
回
顾
乐府诗
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乐师们配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3)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次北固山下》:
1、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2、哪些诗句直接表达了思乡之情?
二次备课
达
标
检
测
1.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一些古代诗歌常识。
2、学习《观沧海》和《次北固山下》,理解诗歌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欣赏精彩文句,培养想象能力,体会诗歌意境和思想感情。
一、自主学习
1、了解古代诗歌常识
通常所说的古代诗歌包括古体诗、乐府诗、律诗、绝句、词、曲等。
唐代以前出现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体叫诗。
如本课的《》。
而把唐朝新出现的诗、叫近体诗。
如本课的《》和《》就是律诗。
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言律诗、言律诗两种;律诗的格律有规定、限制了对仗,八句可分为四联,两联必须两两对仗,是两对对偶句。
曲是一种与词相近的韵文形式,出现于南宋和金代,盛于元代,是受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的,句法较词更为灵活,多于口语,用于韵也更接近口语。
如本课的《》
2.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观沧海》是的名篇,也是我国第一首完整的写景诗篇,建安12年(207年)曹操北征乌桓,统一了北国,凯旋归来时登上碣石山,伫立峰顶,面对大海,浮想联翩,写下这篇乐府诗。
当时曹操大军,铠甲未卸,征尘未洗,正可以挥师南下,征讨孙刘,实现统一,完成宏业。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诗人勾画了大海、的壮丽景象,表现了
的抱负。
《次北固山下》作者,生卒年不详,洛阳人,唐玄宗先天元年(712)中了进士,以后曾往来于吴、楚间,不得归家,故有此作。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且以“”这一联闻名。
3、根据拼音写出恰当的词语
(cāng)海(jié)石(sǒngzhì)(cháo)平
归(yàn)水何(dàn)(xiāo)(sè)
4、文学常识填空。
《观沧海》一诗选自__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___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的诗以__________见称。
《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次”意为__________,该诗作者为唐代诗人______。
二、合作、探究、展示:
(一)整体感知
1、《观沧海》写景句子从“”到“”共十句,其中,前六句写的是景,后四句写的是景。
这首诗借抒情。
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已的融合在一起,诗人以自比,开阔的意境,雄浑的气势,也是诗人和的表现。
诗中洋溢着激情。
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2、《次北固山下》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三面临长江,与金山、焦山合称京口三山。
“次”的意思是:。
次北固山下,就是的意思。
在冬尽春来的时候,诗人沿江东行途中泊舟在北固山下。
在长江的孤舟上,太阳初升,诗人面对江南的青山绿水,感受时光流驶,心中不禁涌起的思想感情。
全诗融写景、抒情于一体,和谐优美,妙趣横生,堪称千古名篇。
(二)研读课文
1、研读《观沧海》,品评探究,领会诗的意境美。
(1)“”开篇点题,交待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
(2)“”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
作者描绘的景物有哪些?其中哪些是动景,哪些是静景?
(3)“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渲染了大海怎样的气势?
(4)哪些语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2、研读《次北固山下》,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美。
(1)文中的千古名句是: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这两句诗的意思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写的是什么美景?
三、当堂检测
1、按要求写出《次北固山下》相应的诗句:
首联:颔联:
颈联:尾联:2、《观沧海》中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的句子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