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七年级下册历史课件: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增强政治互信
加强高层交往和战略沟通,增 进政治互信,推动国际事务合 作不断取得新成果。
应对挑战
加强沟通协调,妥善管控分歧 ,共同应对挑战,推动中外关 系不断向前发展。
THANK YOU
感谢聆听
文化交流丰富多彩
中外文化交流在文学、艺 术、教育、科技等领域取 得显著成果,增进了相互 了解和友谊。
政治互信不断增强
中外政治互信不断加深, 高层交往频繁,国际事务 合作日益密切。
未来中外交往的趋势与挑战
趋势
未来中外交往将继续向纵深发展,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合作将更加紧密, 政治互信将更加牢固。
挑战
与中国的交往为西方带来了广阔的市场和丰富的资源,推动了西 方经济的繁荣。
丰富了西方的文化
中国文化对西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丰富了西方的文化内涵。
推动了西方社会的进步
与中国的交往使西方更加开放和多元,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1 2
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中外交往推动了贸易和资本的全球化流动,促进 了世界经济的繁荣。
七年级下册历史课件第16课中 外的交往与冲突
目
CONTENCT
录
• 中外交往的历史背景 • 中外交往的主要方式 • 中外交往中的冲突与战争 • 中外交往对各自社会的影响 • 当代中外交往的现状与未来趋势
01
中外交往的历史背景
古代中外交往的起源
古代丝绸之路的开辟
自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以来,丝绸之路逐渐成为古代中外交往的重 要通道,促进了中国与中亚、西亚、欧洲等地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
100%
玄奘西行
唐代高僧玄奘前往印度取经,促 进了中印文化交流,同时也为中 国与南亚地区的友好关系奠定了 基础。
历史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教学流程:
温故知新:
【温故知新】
1.明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
2.明朝为加强君权采取了哪些措施?
【自主学习】:(我学习,我快乐;我思考,我收获!)
一、郑和下西洋:
1.目的:。
2.次数:。
5.最远到达:。
6.地位: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是我国历史也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
张崾先镇学校七年级历史导学案
执笔人:鲁岳东审核人:时间:2013.5
集体备课
备 注
课题: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学习目标:
1、记住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2、会运用戚继光抗倭取得成功的原因,培养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
③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他能够取得抗倭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④请你用一句话对这位抗倭将领做出评价。
【课堂小结】(反思)通过学习这节课,我最大的收获是
【教后反思】
C.七次下西洋D.抗击金军
6.中外交往的史实中,哪一项与其它三项不属于同一类性质()
A玄奘西游B戚继光抗击倭寇
C郑和下西洋D鉴真东渡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倭寇一直闯到徽州、芜湖、南京、淮安和徐州、邳县一带,他们到处杀人越货、掳人勒赎或出卖,例如倭寇骚扰江苏昆山县城,“孤城被围凡四十五日,大小三十余战,其六门被攻破,被杀男女五百余人,被烧房屋两万余间,被发棺椁四十余县。各乡村落凡三百五十里,境内房屋十去八九,男妇十失五六,棺椁三四,有不可胜计而周知者。”
请回答:(1)你认为郑和船队七下西洋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2)说说沿途经过了哪两个大洋?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ppt
戚继光抗倭
(原因)
元末明初, 倭寇骚扰。 明朝中期,
戚 继 光
奸商勾引,
烧杀掳掠。
戚继光是怎么样的 人?
未遥 敢知 忘夷 危岛 负浮 继 年天 光 华际 有以国家和民族的安危为己任的高尚品质. 是我国杰出的一位民族英雄。
但封 原侯 海非 波我 戚平意
台州九捷
抗倭形势图
①抗倭斗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符合广大 人民利益; ②他率领的“戚家军”作战勇敢,纪律严明; ③是戚家军与其他爱国军民配合作战,体现了一 种同仇敌忾的民族向心力; ④戚继光的卓越的军事韬略和指挥才能,也是原 因之一。 以国家和民族的安危为己任的高尚品质. 是我国杰出的一位民族英雄。
郑 和 下 西 洋
郑和:本姓马,小字 三宝,云南人,回族。 他家世代信奉伊斯兰 教,祖父和父亲曾从 海道到过伊斯兰教圣 地天方(今麦加),郑 和从小就听说过西洋 的一些情况。他12岁 入王府为宦官,明成 祖即位后,赐他姓郑。
BACK
郑和下西洋盛况(过程)
时间(早) 次数(多) 海船规模 (大) 船数(多)
航海图、罗盘针
美洲
罗盘针
印度
罗盘针
刘家港
红海沿岸
非洲东海岸
郑和最大的宝船
哥伦布最大的旗舰
约150╳ 60米
约 25╳ 6米
一个标准足球场
半个篮球场
一.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二.郑和下西洋的条件:
1、 郑和吃苦耐劳、英勇无畏的品质 2、造船技术的发达 , 指南针的运用 3 、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
三、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 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课外资料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A.郑和舰队的庞大B.明朝造船技术的先进
C.指南针用于航海D.水手有高超的驾驶技术
6、“封候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是戚继光的名言。据此,我们应主要学习他的( )
A.忠君思想B.拒官态度C.军事才能D.爱国精神
2、请比较岳飞抗金和戚继光抗倭的异同。
3、分析:郑和下西洋取得成功的原因。
4、从戚继光等人身上给你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三、系统建学
四、限时作业
(三)课堂限时作业
课题: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班级:姓名:成绩:
1-6每个1分
1、郑和远航最远到达()
A、非洲西海岸和地中海沿岸BFra bibliotek非洲东海岸和印度洋沿岸
C、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D、大西洋沿岸和南海沿岸
二、预习重点:郑和下西洋的史实和戚继光抗倭的事迹
三、预习过程
(一)整体感知
中外友好交往:下西洋
中外的冲突:抗倭
(二)局部揣摩
郑和下西洋
1、目的:2、时间:在位皇帝
3、出发地点:
4、次数:
5、最远到达:
6、作用:促进了和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关系。
7、地位: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多世纪;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
戚继光抗倭
1、倭寇指
2、明朝中期,民族英雄率领的荡平了的倭患。
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
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的居住权。年月日回归(三)预习质疑
(二)课堂实施
课堂实施基本流程为:交流助学——拓展深学——系统建学
集体设计
个人修订
一、交流助学
小组交流.组间挑战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PPT课件24 人教版
•
12、随随便便浪费的时间,再也不能赢回来。
•
13、不管从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以后不要停止;不管在什么时候结束,重要的是结束以后不要后悔。
•
14、当你决定坚持一件事情,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
15、只有在开水里,茶叶才能展开生命浓郁的香气。
•
16、别想一下造出大海,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
•
17、不要让未来的你,讨厌现在的自己,困惑谁都有,但成功只配得上勇敢的行动派。
7、一个最困苦、最卑贱、最为命运所屈辱的人,只要还抱有希望,便无所怨惧。
•
8、有些人,因为陪你走的时间长了,你便淡然了,其实是他们给你撑起了生命的天空;有些人,分开了,就忘了吧,残缺是一种大美。
•
9、照自己的意思去理解自己,不要小看自己,被别人的意见引入歧途。
•
10、没人能让我输,除非我不想赢!
•
11、花开不是为了花落,而是为了开的更加灿烂。
1553 年 葡 萄 牙
殖民者攫取在
我国澳门的居
澳
住权
门 大
三
巴
牌
坊
澳 门 总 督 府
澳门是西方殖民者在我国
非法占据的第一个侵略据点
课堂小结
中 交往 外 的 交 往 与 冲 冲突 突
郑和下西洋 1405-1433年
刘家港 非洲东海岸、红海沿岸 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推行 了和平外交政策和睦邻友好 的交往模式,郑和是伟大的 航海家
象牙等
南洋纪念郑和 的宝山寺
观察郑和下西洋纪念邮票,说一说他们在干什么? 猜猜郑和的船队可能到过哪些国家和地区?
你对郑和的外交活动有何看法?
推行了和平外交政策和 睦邻友好的交往模式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中外的交往与冲突contents •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社会的危机•中外的交往与冲突•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目录01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1清朝对边疆地区的治理23通过设立驻藏大臣、颁布法律和实施改革,强化了对*的管理和保护。
清朝对*的治理吞并*后,实施了军屯、民屯等制度,确保了*的稳定和发展。
清朝对*的治理通过册封、联姻等方式,加强了与蒙古的联系和团结,防止了蒙古的分裂和独立。
清朝对蒙古的治理农业的发展清朝时期,农业得到了大力发展,农田水利建设和农业技术改进推动了农业的繁荣。
工商业的兴盛手工业和商业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城市经济得到了迅速增长,推动了经济的繁荣。
海外贸易的扩大中国与外部世界的贸易得到了进一步扩大,尤其是与欧洲国家的贸易得到了大力发展。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经济繁荣文学艺术的繁荣清朝时期,文化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诗词、书画、戏曲等各个领域都涌现出一批杰出的艺术家和作品。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文化兴盛学术研究的拓展在学术研究方面,清朝的经学、史学、考据学等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推动了中国学术的进步。
宗教信仰的多元化在宗教信仰方面,清朝时期各种宗教得到了自由发展,形成了一个多元化、包容性的宗教信仰格局。
02社会的危机•清朝中期,政治腐败导致社会动荡不安,官场腐败,各级官员贪污受贿,致使国家无法有效治理。
•社会阶级矛盾激化,贫富差距日益扩大,农民负担沉重,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民不聊生。
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清朝时期,西方列强不断侵略中国,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危机。
•鸦片战争的爆发,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主权受到严重侵害,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外来侵略与民族危机社会的危机03中外的交往与冲突与西方国家的交往与冲突18世纪中期闭关锁国政策01为了防范西方国家的侵略和渗透,清朝实行了严格的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交流。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案_0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一、教材分析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晚期,明初休养生息政策的实行和君权的加强有利于恢复生产发展,国力强盛,所以郑和能下西洋开展主动外交。
但由于封建制度的腐朽,而此时的西方正经历着文艺复兴资本主义兴起,明朝中后期开始出现被动外交的局面即戚继光抗击倭寇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所以本课是一个转折点,承上启下,地位非常重要。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前期主动后期被动的外交概况。
(2)过程与方法:本课图文资料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图文分析归纳的能力;对航海英雄郑和和民族英雄戚继光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郑和下西洋无疑是中国历史上的壮举,这种开拓精神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戚继光抗倭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更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
教学重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教学难点本课涉及的空间概念较多,学生在世界历史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加上古今地名的叫法不一致,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便。
二、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对明朝的政治、经济状况有了大致的了解,有利于本课内容的把握,但是学生对于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史实,学生并不十分了解,甚至是一知半解,对欧洲航海家的远洋航行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在此基础上,要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经验去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探究。
七年级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比较容易接受感性材料,在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借助历史地图等感性材料来学习历史。
与此同时注意指导学生将优秀人物的品质内化为自己的素养,这样做都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分组讨论法、比较法等四、教法过程1.导入新课由2008年,北京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上的文艺汇演导入新课。
2.“郑和下西洋”一目。
指导学生观看《郑和》像,并阅读小字内容,认识郑和。
原创2: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感悟历史
纵观历史,我国悲惨近代史是从海洋开始,而当 今棘手问题亦是海洋问题。
历史的记忆 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了对澳门行使主权。
论从史出
材料一:据不完全统计,在郑和下西洋期间,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亚非国家使节来 华共318次,平均每年15次。东南亚4个国家的9位国王8次来华进行访问。他们之 中,有的因病不幸去世,将“体魄托葬中华”,至今成为中国与东南亚友好交往的 历史见证。 材料二:马六甲首席部长拿督里莫哈末阿里曾感慨地说,在明朝伟大航海家郑和促 成下,才使马六甲这个弹丸之地,得以和当年超级强国的中国明朝建立稳固的外交 关系,而且两国的关系历久不衰。
从人类历史的长河来看,交往与冲突是并存的,和平 交往是主流,冲突是短暂的 ……
看我今朝
中国舰队在亚丁湾为商船护航。 在经济贸易全球化、一体化的今天,我国积极加入这一 经济大潮中。发展经济,增强国力。
自查互查
1、为了加强同 海外各国 的联系。明成祖派 郑和率27000多人, 从1405 年--- 1433 年,先后 7次 次下西洋,到过 亚非 30多个国 家和地区。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 经济交流 ,加强了我国和 亚非各国的 友好关系 。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jué ) 取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了解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2、能力目标:通过读《郑和下西洋路线图》、分析郑和下西洋 的影响。
3、情感目标:通过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事件的学习, 感受郑和、戚继光的人格魅力,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
结合材料,探究郑和下西洋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众人智慧
郑和下西洋成功的因素:
七年级历史下册《中外的交往与冲突》优秀教学案例
4.通过对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和平、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对我国与世界各国发展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国际合作意识。
5.培养学生具有批判性思维,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形成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梳理,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
2.强调明清时期中外交往与冲突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到我国在世界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3.提醒学生关注历史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五)作业小结
1.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明清时期中外交往与冲突的小论文。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明清时期我国与西方国家的主要交往事件,如郑和下西洋、耶稣会士来华、鸦片战争等,了解这些事件的历史背景、经过及影响。
2.引导学生了解明清时期我国对外政策的变化,探讨其原因和背景,从而认识我国在世界历史舞台上的地位。
3.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从多角度、多维度看待中外交往与冲突,提高历史思维品质。
3.开展同伴评价,让学生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历史素养。
4.定期组织阶段测试,检验学生对本章节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策略。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一幅世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我国在地图上的位置,引发学生思考我国与世界各地的联系。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在古代是如何与其他国家进行交往的吗?”让学生分享所学过的中外交往历史,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例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国家观,培养爱国情怀。通过学习明清时期中外交往与冲突的历史,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在世界历史舞台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①开始与非洲国家交往 ②开始遭受西方殖民侵略
③取得反侵略斗争的胜利 ④开始远洋到印度洋沿岸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
8.葡萄牙殖民者攫取在我国广东澳门居住权的时
间是( B )
A .1565年
B.1553年
C.1555年
D.1554年
9.郑和下西洋主要的目的是( A )
A.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美洲
印度
麦哲伦海峡
好望角
郑和下西洋 (1405年——1433年)
• 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率领西 班牙船队横渡大西洋,发现了美 洲新大陆。
• 1497年,葡萄牙人达伽马乘船绕 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第二年抵 达印度西海岸。
• 1519年,葡萄牙人麦哲伦率领西 班牙船队经南美洲南端的海峡进 入太平洋。
马来西亚三保公庙
郑和下西洋(1405年——1433年) “西洋” 是今天的什么地方?
西洋,指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地区。
郑和下西洋(1405年——1433年)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 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明史·郑和传》 目的:寻找失踪的建文帝
宣扬明朝的国威 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
明代罗盘
郑和航海图
马船
水船
战船
宝船
坐船
我航海用的“宝船” ,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九 桅十二帆的船只,“一个锚,有几千斤重”。其 甲板面积大约相当于4个篮球场的面积。大宝船 可容四五百人,甚至近千人。
郑和的船 队浩浩荡荡 驰航于辽阔 的大海上。 规模宏大、 组织周密, 是十五世纪 世界上最大、 最完备的船 队。
阅读导入新课:
印度尼西亚有个港口叫三宝垄,附近 的山上有个三宝洞,洞中有郑和塑像。 马来西亚有座三宝山,山下有三宝井, 井旁有三宝亭,亭内供奉着郑和神主。 印度有三宝石刻雕像。在非洲东岸的 索马里,有个中国村又名郑和屯。上 述都是郑和或他的船队到达过的地方。 郑和是怎样远航的?明代的中外关系 中,发生过哪些重大事件呢?
第16课中外交往和冲突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一、导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观察和分析图片及史料的能力。
通过分析戚继光抗倭取得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向学生进行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
二、教材简析明朝对外关系中的几件大事有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前者属于友好的交往,后两者表现为冲突和战争。
三、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导入: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介绍郑和,教师问学生:你们知道成年以后的郑和是怎样远航的吗?明代的中外关系中还发生过哪些重大事件?学过这篇课文,你就会明白了。
(二)、新知预习1、为了加强同的联系,从年到年,郑和下西洋,到过亚非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和.促进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关系。
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
2、元末明初,“”侵略骚扰我国。
明朝中期,明政府派将领,到沿海抗倭,他组建了一支抗倭队伍,人称“”,在台州战役,平息了东南沿海的倭患。
3、从16世纪开始,一些相继来到我国的沿海地区,进行活动。
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的居住权。
(三)学生小组合作学习1、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有几种观点——政治原因说;经济原因为主说;稳定局势,发展友好说。
然后指出:目前史学界对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争论较多,但都不否认“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这一最基本的目的。
2、明成祖为什么将远航的重任交给了郑和?3、明朝中期,国势日渐衰落,东南沿海倭患猖獗,为捍卫祖国领土完整和主权不受侵犯,明政府派年轻将领戚继光到浙东沿海抗倭,结果如何?4、戚继光身上能学到哪些优秀的品质?【戚继光热爱祖国、淡泊名利;能在国家危难之时立下远大志向,挺身而出,时刻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案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外交往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2)掌握中外交往的主要事件和影响;(3)分析中外冲突的原因和解决途径。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深入研究中外交往的历程;(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中外冲突的背景和结果;(3)运用比较研究方法,探讨中外交往与冲突对双方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外交往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客观分析问题的态度;(3)培养学生正确看待中外交往与冲突,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 中外交往的历史背景和脉络:(1)古代中外交往的主要途径和事件;(2)近现代中外交往的阶段特点和重要事件;(3)当代中外交往的新发展及其影响。
2. 中外冲突的原因和解决途径:(1)中外冲突的常见原因和背景;(2)中外冲突的主要事件及其影响;(3)解决中外冲突的途径和经验教训。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古代中外交往的主要事件;(2)近现代中外冲突的背景和结果;(3)当代中外交往的新发展及其影响。
2. 教学难点:(1)中外冲突的深层次原因分析;(2)解决中外冲突的策略和思路。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外交往的历史背景、发展脉络和主要事件;2. 讨论法:分组讨论中外冲突的原因、过程和解决途径;3. 比较法:比较分析中外交往与冲突的异同及其影响;4.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中外冲突案例,分析其原因和解决途径。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分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分析问题、合作交流等方面的能力;4. 课程论文:审阅学生提交的课程论文,评价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学术素养。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古代丝绸之路的图片,引出中外交往的历史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人教版
亚和印度洋沿岸地区
3.明成祖派遣郑和出使西洋的目的在于()
A.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B.推销商品,赚取A钱财C.进行海洋
科学考察D.学习海外各国的先进政治、经济制度
4.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取得九战九捷的辉煌战绩是在()
B
A.山东B.浙江C.福建D.广东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 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 示中国富强. —《明史·郑和传》
参考要点:P94郑和为什么能够成功地实现远航?
物质前提: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 客观条件:造船水平的高超,航海技术的掌握,指南针的使用,天文、历史知识的积累等 等。
主观因素:郑和本人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英勇无畏的气概;郑和具有一定的政治经验和 组织才能;郑和熟悉伊斯兰教和佛教;各船成员的群策群力、通力合作等等。
B. 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 C. 戚家军与其他爱国军民配合作战,体现了一种同仇敌忾的民族向心力。
D. 戚继光卓越的军事韬略和指挥才能。
人物 项目
抗击 对象 代表 利益 评价
戚继光
外来侵略 势力
中华民族 民族英雄
岳飞
国内女真 族统治者 中原和 江南人民 抗金英雄
戚继光继承父职后,曾写下“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诗句。
大船62艘 (连小船共200多艘)
17艘
4艘
船数最多
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 船只 大小
长44丈(151.8米) 宽18丈(61.8米)
长24.5米 宽6米
船只最大
航海家。 到达 范围
亚非30多个国家和 地区
美洲
绕过好望角达 印度
路线最远
设备
航海图、罗盘针
16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观察和分析图片及史料的能力。
分析戚继光抗倭取得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导读分析、活动探究。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事件的学习,向学生进行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外,引导学生发现郑和与戚继光这二位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
二、教材重点、难点重点:明朝对外关系中的几件大事有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前者属于友好的交往,后两者表现为冲突和战争。
难点:本课涉及的空间概念较多,学生在世界历史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加上古今地名的叫法不一致,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便。
三、导入新课1、请学生中的“故事高手”给同学们讲“小郑和造船”的故事,回答有关问题:(1)郑和从小立下什么志向?(2)他的志向后来实现了吗?2、教师点拨、导入: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发展得就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郑和就是这样的一个。
同学们,你们知道成年以后的郑和是怎样远航的吗?明代的中外关系中还发生过哪些重大事件?学过下面课文,你就会明白了。
四、讲授新课(一)郑和下西洋(1、教师出示《郑和下西洋路线》的挂图,明确地讲解“西洋”的历史范围——明代的西洋,指今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地区。
学生阅读P94地图,同桌之间互相指出西洋的地理位置。
2、学生回答: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和条件是什么?教师适度引导,让学生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有几种观点——政治原因说;经济原因为主说;稳定局势,发展友好说。
然后指出:目前史学界对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争论较多,但都不否认“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这一最基本的目的。
郑和下西洋在当时已具备了远航的物质前提和技术条件:经济发展,造船水平的高超,航海技术的掌握,指南针的使用,天文、历史知识的积累等。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学习目标】(心中有目标,努力有方向)1.记住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占据澳门等基本历史知识,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2.通过对戚继光抗倭的背景、功绩和取得胜利的原因分析,学会综合评价人物的方法。
3.通过学习郑和远航的盛况,感受当时我国古代造船业、航海技术世界领地位【预习检测】(自我检查,心中有数)1.试着说一说郑和下西洋的规模和影响。
2.明朝有哪些殖民者侵略过我国?说一说戚继光抗倭的主要史实。
【新知探索】依据提纲,读课本,找答案,填空题把答案写在提纲上,问答题答案在课本上标出。
不会的地方同桌或小组内相互交流。
尽快记住横线上的基础知识。
一、郑和下西洋(读教材第一目大小字和第93页“导入框”的内容,完成下列题目并尽量记住。
注意94页的图哟。
本课学习重点。
15分钟。
)1.目的:。
2.时间:在位时(年---- 年)3.盛况:(试着从时间、次数、海船规模、船数、人数、到达范围、最远到达的地区等方面制一幅表格,使内容归类总结。
)4.最远到达的地方:。
动动手:试着从94页图上找出郑和下西洋的路线。
合作探究一:第94页“动脑筋”:郑和下西洋成功的条件有哪些?(自己找出答案,同桌对照一下,看谁找的全。
)5.双方交换的物品:与。
6.历史意义:(1);(2)。
二、戚继光抗倭(阅读第二目课文中的大小字,完成下列题目。
注意图片。
10分钟)1.简答题:倭寇是怎样形成的?给我国的东南沿海造成了怎样的损害?①形成:②损害:2.明政府的对策是:。
3.戚继光抗倭:(1)史实:①组建训练严格、纪律严明、英勇善战的“”。
②开赴抗倭,荡平的倭寇。
③协同明军剿灭、的倭寇。
(2)结果:。
(3)评价:;合作探究二:“戚家军”与以前学过的“岳家军”有何异同点?合作探究三:“戚家军”能荡平倭寇的原因有哪些?合作探究四:课本96页“动脑筋”。
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阅读第三目课文中的大小字,完成下列题目。
5分钟)1.时间:。
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跟踪练习
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跟踪练习题姓名:班级:一、填空题:(一)、郑和下西洋:目的:为了加强同的联系,派郑和下西洋。
经过:(1)时间:年到年;次数:前后共次。
(2)规模:率领多人,乘坐多艘海船。
(3)出发地:从出发,出长江口南下。
(4)到达地区:到过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沿岸和东海岸。
意义:郑和远航比欧洲航海家早,促进了中国和各国的交流,加强了我国和各国的友好关系。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评价郑和: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
(二)、戚继光抗倭:1.“倭寇”:(时间),的、商人和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
2.抗倭:组建“”,开赴,九战九捷,荡平的倭寇。
又进入、,剿灭那里的倭寇。
民族英雄的抗倭业绩,永载史册。
(三)、葡萄牙占据澳门:年,葡萄牙殖民者以的名义,攫取了我国的居住权。
二、选择题1.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A.印度洋沿岸和红海沿岸B.印度洋沿岸和非洲东海岸C.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D.榜葛剌和红海沿岸2.郑和下西洋的时间表达最正确的是()A.1405年B.1433年C.1553年D.1405—1433年3.郑和下西洋的意义表述最正确的是()A.促进和加强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和友好关系B.最远到达了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C.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D.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4.郑和下西洋船上的货物中最受当地人喜欢的是()A.珠宝和丝绸B.丝绸和瓷器C.瓷器和药材D.茶叶和瓷器5.1553年攫取了我国澳门居住权的是()A.西班牙B.葡萄牙C.英国D.法国6.元末明初,倭寇猖獗,他们主要来自()A.俄国B.葡萄牙C.日本D.菲律宾7戚继光九战九捷,荡平了哪里的倭寇()A,广东 B.福建 C.浙江 D.广西。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案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案第一章:古代的东西方交往1.1 目标:让学生了解古代东西方交往的主要途径和影响。
1.2 教学内容: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和发展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航线和贸易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例子:佛教、技术和商品古代东西方冲突的例子:罗马帝国与帕提亚帝国的战争第二章:中东地区的交往与冲突2.1 目标:让学生了解中东地区的历史交往和冲突。
2.2 教学内容: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伊斯兰教和犹太教在中东地区的冲突阿以冲突的历史和现状中东地区的历史交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和丝绸之路第三章:近代的西方殖民扩张3.1 目标:让学生了解近代西方殖民扩张的过程和影响。
3.2 教学内容:西方殖民扩张的原因:经济、政治和宗教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地的建立西方殖民扩张对殖民地的影响:经济剥削、文化同化和政治控制西方殖民扩张的例子: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美洲、英国的殖民印度第四章:冷战时期的对抗与缓和4.1 目标:让学生了解冷战时期的东西方对抗和缓和。
4.2 教学内容:冷战时期的背景:世界格局的两极化和意识形态的对立东西方的军事对抗: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和古巴导弹危机冷战时期的缓和:日内瓦会议、柏林墙的建立和倒塌冷战时期的东西方文化交流:摇滚音乐、电影和时尚第五章:当代的全球化和交流5.1 目标:让学生了解当代全球化和东西方交流的现状。
5.2 教学内容:全球化的发展和影响:经济、文化和政治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对全球化的推动当代东西方交往的例子: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当代东西方冲突的例子:伊拉克战争和乌克兰危机第六章:东方的丝绸之路与西方的探险6.1 目标:让学生了解丝绸之路如何促进了东西方的交流与探险。
6.2 教学内容: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交流的实例西方探险家的历史背景和他们的重要探险活动马可·波罗和他在中国的经历对东西方交流的影响丝绸之路对于西方探险和地理大发现的影响第七章:文化的相遇与冲突7.1 目标:让学生理解不同文化相遇时的互动与冲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你 么知 能道 成我 行的 吗远 ?航 为
郑 和 下 西 洋
观察下列一组邮票
郑和的船队可能到过哪些 国家和地区?
郑和的远航促进了 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 交流和友好关系。
郑 和 下 西 洋
郑和下西洋盛况
时间 1405~1433年
次数 先后7次
规模 最大的海船44丈,宽18丈。每 次航行大小船只200多艘。 人数 每次出海2.7~2.8万人
16 中外的 交往与冲突
教学目标
• 1.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 取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 系的概况。 • 2. 观察和分析图片及史料,分析戚继光抗倭背 景、功绩和取胜原因,综合评价戚继光民族英 雄。 • 3学习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事件,树立 爱国志向。
自学指导
通读全文, 完成《高效》 填空题(10分钟)
3、科代表评价
“连舰数百,蔽海而至。浙东西, 江南北,滨海数千里,同时告警”
《明史· 日本传》
“大肆毁掠,……杀人无算。城பைடு நூலகம்边流血数十里,河内积货满千船” 《倭变事略》
葡萄牙攫取在澳 门的居住权
你知道我是什么 时候回到祖国母 亲怀抱的么?
《七子之歌》
闻一多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1.先独立看书,同 时注意拿笔做记号 2.再完成填空题 3.小组交流答案 4.展示评价(3分)
脉络总瞰 郑和下西洋(1405—1433年) 交 明 目的、条件、过程、影响 往 朝 的 戚继光抗倭(明朝中期) 对 外 冲 关 民族英雄 系 突 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1533年)
郑 和 下 西 洋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当堂检测
• 高效课堂 • P44“单项选择”1~5
考 考 你 ?
那时的西洋, 是今天的什 么地方?
温馨提示:参见注释2
讨论: 郑和为什么要七下西洋?
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 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明史· 郑和传》
寻找失踪的建文帝 宣扬明朝的国威 加强与海外的联系
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 造船技术的发达 指南针的运用 郑和吃苦耐劳、勇于探索
船只 大小
100吨 长24.5米 宽6米
美洲
120吨、 100吨 50吨
印度
回目录
到达
你 认 为 ……
郑和与哥伦 布等西方航 海家谁更伟 大?
戚继光抗倭
讨论: 在16世纪中叶,日本这一 个岛国为什么能够严重威 胁明朝东海沿岸各省的安 全?
要求:
1、小组讨论交流,集 中观点,推选代表展示
2、展示
到达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 范围 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岸。
郑 和 下 西 洋
郑和与哥伦布、达伽马远洋航行对照表
人物 时间 次数 船数 郑和 1404—1433 年 7次 大船62艘(连 小船共有200 艘) 长44丈 (151.8米) 宽18丈(61.8 米) 亚非30多个国 哥伦布 1492—1504 年 4次 17艘 达· 伽玛 1497—1498 年 1次 4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