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百舸争流的思想》
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
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一、引言在当今社会,思想教育被认为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
思想教育的目标是通过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意识和道德价值观,使他们能够成为具有高度责任感和社会意识的公民。
本文将介绍一个名为“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发展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 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责任感。
2. 教学内容本教案以“百舸争流”为主题,通过对百舸争流的背景、意义和价值进行介绍,引导学生思考并探讨问题。
教学内容包括:- 百舸争流的起源和背景知识。
- 百舸争流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 百舸争流活动的组织方式和规则。
3. 教学步骤- 第一步:介绍百舸争流的背景和意义。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或讨论的形式向学生介绍百舸争流的起源和背景知识,以及它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 第二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并发表观点。
例如,百舸争流对于个人来说意味着什么?它对于团队合作有何影响?学生可以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然后将结果汇报给全班。
- 第三步:组织百舸争流活动。
教师可以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学生协作设计一艘自己的船只,并在规定时间内制作。
每个小组的船只需要符合一定的规则和标准,例如船体稳定度、航行速度等。
学生可以学习到团队合作、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 第四步:总结与反思。
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回顾活动过程,总结学生的收获和反思。
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提出改进建议,以提高今后类似活动的效果。
三、教学评估教学评估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学生的参与度:教师可以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包括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小组讨论的贡献和船只制作的主动性。
- 学生的表现: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估,包括合作能力、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学生的反馈: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反馈表,让他们评估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和收获,并提出改进建议。
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
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教案标题: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百舸争流”的寓意和重要性;2.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3. 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内容:1. 导入: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百舸争流”的思考和讨论。
2. 概念解释:解释“百舸争流”的含义,强调其在现实生活和教育中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成功案例,如企业竞争、体育比赛、科技创新等,分析其成功之处和背后的努力。
4.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他们讨论并列举不同领域中的“百舸争流”现象,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会。
5. 思辨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百舸争流”与个人成长的关系,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并与他人进行讨论和辩论。
6. 创新思维: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百舸争流”的环境下培养创新思维,鼓励他们提出解决问题的创新方法和策略。
7. 总结归纳:让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和收获,强调“百舸争流”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成功案例,让学生了解“百舸争流”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和价值。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评估他们对“百舸争流”思想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小组分享:评估学生对“百舸争流”现象的观察和归纳能力。
3. 思考题:布置思考题,要求学生在课后写一篇关于“百舸争流”思想的个人感悟和思考。
教学拓展:1. 阅读相关文章或书籍,加深对“百舸争流”思想的理解和应用。
2. 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竞赛或活动,提升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实践能力。
3. 鼓励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勇于追求卓越,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心态。
教学资源:1. 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百舸争流”相关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新人教版)
《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一、@§本课设计意图(一) @§教育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 @§识记@§○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不可知论的基本内涵是什么?(2) @§理解@§○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如何理解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内容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如何理解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仅具有从属的意义?(3) @§运用@§○学会判定什么样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什么样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
@§○如何区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如何区分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哲学的基本问题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2.@§能力目标(1) @§使学生初步具有识别不同哲学派别本质的能力。
(2) @§使学生初步具有自觉运用哲学基本问题理论认识、分析和把握社会生活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 @§对世界的不同认识形成了不同的哲学,各种不同的哲学总是在相互辩难中发展,我们应该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自觉反对和批判唯心主义。
(2) @§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世界,用辩证唯物主义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
(二) @§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内容目标:援引经典作家的言论,说明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学;解释哲学的基本问题。
25@§提示与建议:古今中外许多著名思想家的言论,表达着各自的哲学思想,反映了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争辩、形而上学与辩证法的不同。
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
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主题和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让学生理解思想多样性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介绍课程主题:百舸争流的思想。
2. 强调思想多样性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对思想多样性进行思考,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不同思想的看法。
2. 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思想多样性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教学资源:1. 相关阅读材料:关于思想多样性的文章或故事。
2. 讨论指南:提供学生分组讨论的题目和方向。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讨论情况。
2. 收集学生的观点和看法。
第二章:思想的自由与限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思想自由的概念和意义。
2. 让学生思考思想自由的也要关注社会责任。
教学内容:1. 介绍思想自由的概念和意义。
2. 探讨思想自由的限制和社会责任。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思想自由的含义,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思想自由的看法。
2.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思想自由与社会责任的关系。
教学资源:1. 相关阅读材料:关于思想自由的定义和案例。
2. 小组讨论指南:提供学生分组讨论的题目和方向。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讨论情况。
2. 收集学生的观点和看法。
第三章:思想的影响与传承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思想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2. 让学生思考如何传承和发扬有益的思想。
教学内容:1. 探讨思想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2. 介绍传承和发扬有益思想的方法和途径。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思想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和观察。
2.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如何传承和发扬有益的思想。
教学资源:1. 相关阅读材料:关于思想影响和传承的案例。
2. 小组讨论指南:提供学生分组讨论的题目和方向。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讨论情况。
2. 收集学生的观点和看法。
第四章:多元文化的思想交流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想交流。
高二政治教案 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1)哲学的基本问题
(2)唯物主义及其表现形式
(3)唯心主义及其表现形式
◇理解:
(1)解释哲学的基本问题
(2)正确认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3)区分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分析:
(1)援引经典作家的言论,说明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学
题:第一目从我们的生活入手,说明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与我们的
生活密切相关。第二目讲了两个问题:一是哲学的本义爱智慧;二是哲学的任务
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二框共两个目题:第一目讲哲学概念的基本含义。第二目主要讲哲学与具
体科学的相互关系。
通过本课学习,使同学们了解什幺是哲学、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等。引导
主义、唯心主义。吸收前人的智慧坚定辩证唯物主义立场。
第三课包括两个框题: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哲学史上的
伟大变革。
第一框共两个目题:第一目从历史事实入手,设置探究,引导学生感悟社会存
在对哲学思想的决定性作用。第二目进一步阐释哲学思想对社会变革的反作
用。
第二框共三个目题:第一目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
基础和理论来源,论证其出现的必然性。第二目在对比的基础上认识马克思主
义哲学的历史性革命,把握其基本特征。第三目依循历史脉络,介绍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通过本课学习,深刻理解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自觉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的思想武器,增强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积极性。
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二、知识结构:生活处处
第二框,首先探究唯物主义,指出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
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生活与哲学)
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生活与哲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哲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理解哲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辩证分析的能力,提高哲学素养。
3. 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用哲学智慧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哲学的起源:神话、宗教、哲学的关系2. 哲学的发展:古希腊哲学、中世纪哲学、近现代哲学3. 哲学与生活的关系:哲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4. 哲学思维方法:辩证法、分析法、综合法等5. 哲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案例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哲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 哲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3. 哲学思维方法的运用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哲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哲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3. 讨论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辩证分析。
4. 实践法:鼓励学生将哲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2. 讲解哲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哲学的基本概念。
3. 分析哲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哲学的重要性。
4. 教授哲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辩证分析的能力。
5. 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哲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6.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互相启发。
7. 总结课堂内容,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哲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现象。
六、教学评估1.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哲学问题,要求学生结合课堂所学进行思考,提高哲学素养。
2. 课堂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其独立思考、辩证分析的能力。
3. 案例分析报告:让学生选取生活中的实例,运用哲学知识进行分析,评估学生对哲学应用的能力。
七、哲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 介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 分析哲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哲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支撑。
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
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各种不同的思想流派,如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
2. 使学生理解各种思想流派的起源、发展和影响。
3. 培养学生对思想文化的包容性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1. 儒家思想:仁、义、礼、智、信等核心价值观,以及其在社会道德建设中的作用。
2. 道家思想: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等理念,及其对环境保护和人生哲学的影响。
3. 法家思想:法治国家、纪律严明等观念,以及其在社会管理中的运用。
4. 墨家思想:兼爱、非攻、节用等原则,及其在促进社会和谐与和平中的意义。
5. 其他思想流派:如名家、杂家、阴阳家等,及其独特的观点和贡献。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各种思想流派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影响。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各种思想流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思想流派的优缺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
4. 情景模拟法:模拟古代思想家的辩论场景,让学生体验思想碰撞的乐趣。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思想流派的定义和重要性。
2. 讲解儒家思想:阐述仁、义、礼、智、信等核心价值观。
3. 讲解道家思想:解释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等理念。
4. 讲解法家思想:介绍法治国家、纪律严明等观念。
5. 讲解墨家思想:阐述兼爱、非攻、节用等原则。
6. 课堂互动:提问、回答、讨论等环节,巩固所学内容。
7. 总结与拓展:概括各种思想流派的特点,提出思考题,鼓励学生课后自学。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各种思想流派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团队协作中的表现和对思想流派的分析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巩固情况。
4. 期中考试:设置有关思想流派的试题,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资源1. 教材:精选涉及思想流派的教材,如《中国古代思想史》、《诸子百家》等。
2. 参考书籍: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如《论语》、《道德经》等。
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
《百舸争流的思想》教学设计一、课标分析新课程标准1.1对本课做了以下要求:“比较哲学思维与日常思维的异同;理解哲学是时代的精华,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课程标准的要求下设计而成的。
二、教材分析1.《百舸争流的思想》是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第二课。
本课内容是《生活与哲学》模块教学的知识起点,对于学生认知哲学问题、学习哲学知识是入门课。
教学安排2课时。
???2.本课包括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框题。
第一框主要介绍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二框主要学习唯物主义的含义及其三种形态,唯心主义的含义及其两种形态等基础知识。
承接前一框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的知识,主要介绍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和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相关知识,坚定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来指导日常生活实践。
三、学情分析高二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高中政治学习方法,经过对前面哲学入门知识的学习,学生对哲学知识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但是,相对初学者来说,哲学这门学科的概念、知识仍然较为抽象、深奥。
为此,在处理教材方面,必须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情景,化抽象为具体。
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识记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包括的两方面的内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含义。
(2)理解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内容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仅具有从属的意义。
(3)掌握什么样的观点是唯物主义或是唯心主义的、区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区分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2.能力目标:(1)初步学会识别不同哲学派别本质的能力(2)初步掌握自觉运用哲学基本问题理论认识、分析和把握社会生活现象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哲学发展的历史,明确哲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实际生活、学习中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感悟人生智慧,过有意义的生活。
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 (7)
《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3)【教案】一、互动探究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
(培根)亲爱的同学,请你参与讨论,合作共享。
1.议一议: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它包括哪两个方面的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
它有两个方面内容: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存在和思维那个是世界的本原,谁决定谁的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主要分歧B.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主要分歧。
2.想一想:分别说明下列观点哪些属于可知论,哪些属于不可知论?(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可知论)(2)人的认识能力不能超出感觉经验或现象的范围,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及发展规律。
(不可知论)(3)认识完全局限在经验的范围内,人不仅不能感知和证明物质实体的存在,也不能感知和证明精神实体(包括上帝)的存在。
(不可知论)(4)人的感官是人认识外界事物的天然界限。
(不可知论)3.议一议:哲学的两个对子是什么?哲学上“两个对子”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哲学中这“两个对子”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①其区别在于它们所回答的是哲学中的两个不同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是关于世界是什么的问题,属于哲学基本问题的范畴,是源;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是关于世界“怎么样”的问题,是流。
②其联系主要表现在: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又受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的影响和制约。
二、误区点拨分别说明下列观点属于那种哲学观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1.“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2.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百舸争流的思想导学案
百舸争流的思想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百舸争流”的寓意和历史背景;2. 深入探究“百舸争流”的思想内涵和现实意义;3. 激发学生对于奋发向前、积极拼搏的精神追求。
导学要点:1.百舸争流的寓意和历史背景2.百舸争流的思想内涵3.百舸争流的现实意义导学内容:一、百舸争流的寓意和历史背景“百舸争流”的出自中国古代文化经典《论语·为政》中的一句名言:“满招损,谦受益。
逆来顺受,谦抑正辞,拳拳服膺。
”这句话寓意着在众多竞争者中争先恐后、力求超越的意愿。
历史上,这句话也成为了鼓舞和激励人们不停向前奋发的励志经典。
二、百舸争流的思想内涵1. 奋力向前“百舸争流”中的“百舸”指的是成千上万的船只,比喻众多的竞争者。
而“争流”则意味着竞争者之间争相向前、不断超越的意愿。
这一思想内涵鼓励人们在困境中奋发向前,努力拼搏,追求卓越。
2. 积极拼搏“百舸争流”的思想内涵中还蕴含着积极拼搏的意味。
每一艘船只都以最大的努力和智慧去争取领先的位置,这种积极拼搏的精神也鼓励我们在竞争中不畏艰难,坚持不懈,力求取得成功。
3. 追求卓越“百舸争流”强调竞争者之间的追求卓越的精神。
只有在激烈的竞争中,才能不断提高自己,超越他人。
这一思想内涵告诉我们,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永不满足,不断追求卓越。
三、百舸争流的现实意义1.正确认识竞争生活中,竞争是无处不在的。
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其他方面,我们都会面临各种竞争。
百舸争流的思想告诉我们,竞争是一种积极的力量,是激发个人潜能、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正确对待和应对竞争,可以帮助我们取得更好的成果。
2.挑战自我百舸争流的思想鼓励我们不断超越自我,追求卓越。
只有勇于挑战自我,不断学习进步,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通过对于自身能力和不足的深刻认识,我们可以更好地发掘潜力,并获得更多的成长机遇。
3.激发创新力在百舸争流的过程中,竞争者们努力寻求突破和创新。
在现实生活中,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社会各行各业成功的重要基石。
《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
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百舸争流的思想》的背景和重要性;2.掌握《百舸争流的思想》的基本内涵;3.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4.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百舸争流的思想》的起源与意义;2.《百舸争流的思想》的核心要素;3.《百舸争流的思想》的应用与实践。
三、教学过程1. 介绍《百舸争流的思想》(20分钟)教师通过简要的历史背景介绍,引导学生了解孟子《公孙丑上》一文中的寓言故事,讲解《百舸争流的思想》的起源与意义。
2. 探究《百舸争流的思想》的核心要素(3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同探究《百舸争流的思想》的核心要素,包括:•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竞争与合作在人际关系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互补性;•创新与进步的推动:引导学生思考创新对于一个团队或社会的重要性,以及不断创新如何推动进步;•高质量与良性竞争:引导学生讨论竞争的不同类型,如何进行高质量的竞争,避免竞争的负面影响。
3. 进行案例分析(40分钟)教师提供几个具体的案例,让学生对《百舸争流的思想》进行实际应用分析,包括:•企业竞争案例分析:学生分组讨论不同企业的竞争策略,并分析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学术领域竞争案例分析:学生分析不同学术领域的竞争现象,探讨竞争如何推动学术进步;•个人成长竞争案例分析: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体育、艺术等方面的竞争经历,总结竞争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4. 总结与展望(10分钟)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概括《百舸争流的思想》的核心要素,并展望学生在今后学习和生活中如何应用和实践这一思想。
四、教学评估1.小组讨论的质量和深度;2.案例分析的逻辑严谨性;3.学生对于《百舸争流的思想》的理解程度。
五、拓展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百舸争流的思想》为基础,深入研究相关的思想和理论,例如竞争力、团队合作等,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知识面。
六、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和思考《百舸争流的思想》,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以及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
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
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主题和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理解思想多样性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介绍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的概念和背景。
强调思想多样性对于个人和社会的价值。
1.3 教学方法通过展示相关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思想多样性的看法。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
收集学生的观点和想法,以便在后续课程中进行进一步讨论。
第二章:思想的多样性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和时代的思想多样性。
培养学生对不同思想的尊重和包容。
2.2 教学内容介绍不同文化和时代的思想流派和代表人物。
强调不同思想的互补性和互动性。
2.3 教学方法通过展示相关视频或图片,让学生了解不同思想和文化的特点。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不同思想的看法和理解。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
收集学生的观点和想法,以便在后续课程中进行进一步讨论。
第三章:思想的交流与碰撞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不同思想之间的交流和碰撞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培养学生对于思想交流和碰撞的积极态度。
3.2 教学内容介绍不同思想之间的交流和碰撞的案例和影响。
强调思想交流和碰撞对于个人和社会的积极意义。
3.3 教学方法通过展示相关视频或图片,让学生了解不同思想之间的交流和碰撞的情况。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思想交流和碰撞的看法和经验。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
收集学生的观点和想法,以便在后续课程中进行进一步讨论。
第四章:思想的融合与发展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不同思想之间的融合和发展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于思想融合和发展的开放态度。
4.2 教学内容介绍不同思想之间的融合和发展的案例和影响。
强调思想融合和发展对于个人和社会的积极意义。
4.3 教学方法通过展示相关视频或图片,让学生了解不同思想之间的融合和发展的情况。
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生活与哲学)
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生活与哲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哲学的起源和作用,认识到哲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 使学生掌握几种常见的哲学思想,如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辩证法等。
3. 培养学生运用哲学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提高学生对生活与哲学的认识,培养其哲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哲学的起源与发展2. 哲学的功能与任务3.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4.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5. 生活中的哲学智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哲学的起源与发展,哲学的功能与任务,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生活中的哲学智慧。
2. 教学难点:哲学的概念,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哲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哲学实例,引导学生运用哲学观点解决问题。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哲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4. 反思法:引导学生反思生活中的哲学问题,提高其哲学素养。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哲学的起源与发展2. 第二课时:哲学的功能与任务3. 第三课时: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4. 第四课时:辩证法与形而上学5. 第五课时:生活中的哲学智慧六、教学内容6. 人的本质与价值7. 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8. 道德哲学与伦理生活9. 政治哲学与社会正义10. 宗教哲学与文化传承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人的本质与价值,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道德哲学与伦理生活,政治哲学与社会正义,宗教哲学与文化传承。
2. 教学难点:人的本质的多元解读,价值观念的形成与传播,道德伦理的相对性,政治理念的实践与反思,宗教信仰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八、教学方法1. 比较分析法:对比不同哲学观点对人的本质、价值、认识、道德、政治、宗教的解释。
2. 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体验哲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批判性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对哲学问题的批判性思考和独立判断能力。
百舸争流的思想高三政治教案
百舸争流的思想高三政治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政治课的教学,学生应当能够:1.了解与思考“百舸争流”的含义与内涵。
2.通过个案分析与讨论,了解历史上与当代有影响力的“百舸争流”的人、事和社会背景。
3.了解并评价不同人物、事件在历史与现实进程中的意义。
4.在掌握社会理论的基础上,尝试用“百舸争流”的视角看待当下的社会现象。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深入理解“百舸争流”的内涵。
2.掌握“百舸争流”所代表的价值和意义,引导学生探究不同文化、制度、观念、价值的区别和对比。
3.深入挖掘“百舸争流”的历史与现实的人物、事件及背景,引导学生评析其中的价值和意义。
难点1.细节还原与诠释,识别在一定历史进程中的政治、文化、社会现象之间的联系。
2.理解“百舸争流”的概念,并能够融入现实情境中进行思考。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第一课时:概念介绍及批判思考执行•“百舸争流”的概念介绍•“百舸争流”背后的思想价值和历史渊源•对“百舸争流”的批判思考与研讨第二课时:历史案例分析•张之洞与自强运动•梁启超与戊戌变法•胡适与新文化运动第三课时:现实案例分析•现代化进程中的制度竞争:美国与中国的比较•文化意识的差异对于国际关系的影响:印度与中国的比较•全球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念碰撞:人权、多元化、包容性与传统主义的比较第四课时:思想概念的应用•以“百舸争流”的视角看待同性恋与同婚问题•以“百舸争流”的视角看待女性崛起的现象•以“百舸争流”的视角看待群体歧视与反歧视团体之间的冲突四、教学方法•讲授和互动式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课堂上教师应尽量引导学生多思考,引导学生互相进行讨论和策划展示活动。
•鼓励学生在讲授的过程中进行多层次阅读与思考。
五、课堂练习1.学生自主或分组进行个人研究(包含文献阅读与实地调查)和展示(包括口头或书面汇报、突发状况演练等)。
2.班级或聚焦一主题的大讨论。
3.课堂快速读书,开展辩论或其他思辨活动。
六、教学评价和达成标准教学评价的标准应当包括考试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的评估。
高中政治必修4《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4《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高中政治教育有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百舸争流的思想是政治必修四课本的内容,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中政治必修4《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政治《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一、本课设计意图(一) 教育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 识记○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不可知论的基本内涵是什么?(2) 理解○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如何理解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内容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如何理解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仅具有从属的意义?(3) 运用○学会判定什么样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什么样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
○如何区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如何区分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哲学的基本问题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2.能力目标(1) 使学生初步具有识别不同哲学派别本质的能力。
(2) 使学生初步具有自觉运用哲学基本问题理论认识、分析和把握社会生活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 对世界的不同认识形成了不同的哲学,各种不同的哲学总是在相互辩难中发展,我们应该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自觉反对和批判唯心主义。
(2) 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世界,用辩证唯物主义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
(二) 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内容目标:援引经典作家的言论,说明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学;解释哲学的基本问题。
提示与建议:古今中外许多著名思想家的言论,表达着各自的哲学思想,反映了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争辩、形而上学与辩证法的不同。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汇集资料:哲学的基本问题与生活息息相关。
二、教学内容分析(一) 教学提纲框题一:哲学的基本问题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百舸争流的思想教学设计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练习题:
1.列举儒家、道家、法家等流派的代表人物及其核心思想。
2.比较分析各流派之间的异同,用自己的话进行简要概括。
3.选取一个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运用所学哲学思想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4.学生互相批改练习题,共同讨论,提高解题能力。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以下要点:
a.结合儒家“仁爱”思想,谈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关爱他人。
b.运用法家“法治”观念,分析我国现代社会法治建设的意义。
c.依据道家“无为而治”思想,谈谈如何在学习、生活中做到顺其自然。
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一份哲学思想实践报告,选取一个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运用所学哲学思想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报告不少于800字,要求分工明确,观点鲜明,论述充分。
1.请学生选择一个古代哲学流派,深入研究其核心思想,并结合现实生活,撰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短文,阐述该流派思想在个人成长或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2.设计一份哲学流派比较分析表,列出儒家、道家、法家等流派在主要观点、代表人物、影响等方面的异同,要求条理清晰,不少于600字。
3.请学生从以下题目中任选一道,进行思考和分析,撰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解答:
3.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哲学流派的代表人物,进行角色扮演,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体验性。
4.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兴趣和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认识到哲学思想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教学评价:
(1)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思考深度和合作表现。
拓展百舸争流的思想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教案
拓展百舸争流的思想是由中国古代名士陆游所提出的,它指的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拥有过人之处、才能卓然的人物,必然会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比较优势和独特之处,并基础上做出更多的创新和贡献。
在教育领域中,拓展百舸争流的思想同样可以被应用,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让他们成为未来的领袖。
教学目标:1.了解拓展百舸争流的思想及在教育领域的应用;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3.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成为未来的领袖。
教学内容:1.拓展百舸争流的思想简介2.教育领域中的拓展百舸争流思想应用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4.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学过程:Step1. 热身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优势,并结合讲解拓展百舸争流的理念,让学生讨论,如何利用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在追求自己的兴趣和目标的过程中做出更多的成就和贡献。
Step2. 拓展百舸争流的思想简介讲解拓展百舸争流的概念及历史背景,以及它在中国古代文化和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利用拓展百舸争流的思想,发掘自己的优势和潜能,做出更多的成就和贡献。
Step3. 教育领域中的拓展百舸争流思想应用在教育领域中,怎样利用拓展百舸争流的思想,来推动教育工作?这是我们需要探讨的问题。
我们需要了解如何建立一个富有创造性的教育环境,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和创新机会。
我们需要积极推广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和课程设置,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让他们在探索中发现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并基础上做出更多的创新和贡献。
Step4.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了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实践和经验的积累,鼓励学生去探索、实验和创新,让他们知道,创新可以带来更多的机会和成功。
我们还需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心理和情感环境,让他们充满自信和勇气,去迎接任何挑战和风险。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教学设计教案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哲学的基本问题(2)唯物主义及其表现形式(3)唯心主义及其表现形式◇理解:(1)解释哲学的基本问题(2)正确认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3)区分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分析:(1)援引经典作家的言论,说明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学(2)从古今中外着名思想家的着作、论断来分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3)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判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2、能力目标:(1)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2)比较、分析的能力(3)抽象思维能力3、态度、价值观目标本课学习,了解哲学发展的历史,明确哲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生活、学习中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二、【重点、难点】:1、哲学的基本问题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三、【整体感知】:同学们学习本课,将通过认识哲学的基本问题来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理解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一直贯穿着哲学发展的历史。
通过对古今中外着名哲学家的言论中,感受哲学思辨的独特魅力,坚定辩证唯物主义立场。
四、【方法点津】:(1)列举古代思想家的着名言论,进行分析、判断。
(2)从日常生活中人们的具体做法来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3)结合事例说明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正确性。
(4)结合当地政府的政策、举措分析是否坚持了唯物主义。
(5)分析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言行并结合本课知识进行归类、总结。
五、【课文导语】:在人类追索智慧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哲学派别。
它们在相互辩难中发展,在湍急的思想河流中曲折前行。
我们怎样才能认识各种哲学派别的本质?这就要求我们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掌握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吸收前人的智慧,坚定辩证唯物主义立场。
第一框题哲学的基本问题一、哲学的基本问题(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课堂探究:哲学研究的问题有许多,我们能不能从中找出一个贯穿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的问题?◇探究提示:哲学研究的问题有很多,如宇宙、人生、思维等,但是贯穿于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
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
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各个时期的主要思想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2. 使学生理解各种思想流派对后世的影响和意义。
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精神,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儒家思想a. 孔子及其主要思想b. 孟子与荀子的思想c. 儒家思想对后世的影响2. 第二课时:道家思想a. 老子的道德经b. 庄子的逍遥游c. 道家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3. 第三课时:墨家思想a. 墨子的兼爱非攻b. 墨家思想与现代社会c. 墨家思想的传承与发扬4. 第四课时:法家思想a. 韩非子的法治思想b. 法家思想在我国历史上的应用c. 法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启示a. 墨子的名实论b. 名家思想在我国古代哲学中的地位c. 名家思想对后世的影响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各个时期的思想流派及其代表人物,阐述其主要观点。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各种思想流派的意义和影响。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某一思想流派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和启示,促进学生思考。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各个时期思想流派及其代表人物的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以及对思想流派的分析和思考。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吸收和理解。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相关思想流派的教材或参考书。
2. 多媒体课件:用于展示各个时期思想流派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
3. 网络资源:查找相关案例,以便进行案例分析。
六、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儒家思想2. 第二课时:道家思想3. 第三课时:墨家思想5. 第五课时:名家思想七、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各个时期的主要思想流派,理解其内涵和意义,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精神,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引导学生将古代思想与现代社会相结合,为学生的个人成长和未来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六、第六课时:佛教思想1. 佛教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 佛教基本教义和思想体系3. 佛教对我国文化的影响和融合七、第七课时:道教思想1. 道教的起源和主要流派2. 道教经典和主要思想3. 道教在民间信仰和生活中的影响八、第八课时:基督教思想1. 基督教的起源和发展2. 基督教的教义和思想体系3. 基督教在我国的传播和影响九、第九课时:伊斯兰教思想1. 伊斯兰教的起源和传播2. 伊斯兰教的主要教义和信仰3. 伊斯兰教在我国的现状和影响十、第十课时:现代思想流派1. 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和发展2. 西方现代哲学的主要流派3. 现代思想流派在我国的传播和影响十一、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各个时期的思想流派及其代表人物,阐述其主要观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1)哲学的基本问题
(2)唯物主义及其表现形式
(3)唯心主义及其表现形式
◇理解:
(1)解释哲学的基本问题
(2)正确认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3)区分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分析:
(1)援引经典作家的言论,说明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学
(2)从古今中外著名思想家的著作、论断来分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
(3)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判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2、能力目标:
(1)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2)比较、分析的能力
(3)抽象思维能力
3、态度、价值观目标
本课学习,了解哲学发展的历史,明确哲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生活、学习中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二、【重点、难点】:
1、哲学的基本问题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三、【整体感知】:同学们学习本课,将通过认识哲学的基本问题来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理解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一直贯穿着哲学发展的历史。
通过对古今中外著名哲学家的言论中,感受哲学思辨的独特魅力,坚定辩证唯物主义立场。
四、【方法点津】:
(1)列举古代思想家的著名言论,进行分析、判断。
(2)从日常生活中人们的具体做法来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3)结合事例说明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正确性。
(4)结合当地政府的政策、举措分析是否坚持了唯物主义。
(5)分析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言行并结合本课知识进行归类、总结。
五、【课文导语】:在人类追索智慧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哲学派别。
它们在相互辩难中发展,在湍急的思想河流中曲折前行。
我们怎样才能认识各种哲学派别的本质?这就要求我们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掌握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吸收前人的智慧,坚定辩证唯物主义立场。
第二框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一)、唯物主义
◇课堂探究:你同意这位学者对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理解吗?谈谈你的看法。
◇探究提示:不同意。
唯物主义承认存在决定思维,唯心主义承认思维决定存在,不能以追求物质满足看成是唯物主义,也不能以追求精神满足看成是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者也追求精神的满足,唯心主义者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只能在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意义上使用,如果给它们加上别的意义,就会造成混乱。
1.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课堂探究:(1)上述材料所反映出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还是唯心主义的?
(2)简要辨析上述观点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探究提示:(1)上述材料所反映出的观点属于唯物主义。
(2)上述观点属于朴素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但是这些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2.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但是,这些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这就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但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名言题化:(结合课本P10名言)
恩格斯指出:“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说来是本原的……组成唯心主义阵
营。
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
”据此回答1~2题。
1.恩格斯的上述论述表明(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不否认意识反映物质
B、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意识能否正确反映物质的问题
C、凡是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就是辩证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
答案:D
解析:恩格斯的论断说明了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D项正确,应;选。
其余选项均是错误的。
2.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在根本观点上是正确的,但也有不足之处,它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 A、缺少辩证法思想,不能把世界看成不断发展中的物质世界
B、它在自然观上是唯物的,在社会历史观上却是唯心的
C、否认意识反映物质
D、往往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当作世界的本原
答案:D 解析:A项否认其承认物质世界是错误的,因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只是把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混为一谈,不选A。
B项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与题干不符。
C项是区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也不选。
(二)、唯心主义(第八课时)
◇课堂探究:(1)人的灵明和天地万物是什么关系?没有人的灵咀就没有世界吗?
(2)王守仁看到了人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但从中引出了错误的结论,为什么?
◇课堂提示:(1)先有天地万物,后有人的灵明,因为物质决定意识。
人的灵明是后天形成的,意识源于物质,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没有人的灵明就没有世界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是不科学的。
(2)虽然王守仁看到了人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但是他看世界是站在唯心主义立场上,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认为人的意识决定客观物质,因而导致了错误的结论。
1.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1)主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课堂探究:(1)把理看作世界的主宰,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观点?
(2)你认为理和天地万物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探究提示:(1)这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观点,把上帝、理念等看作世界的本原。
(2)理依赖于天地万物,天地万物是理的源泉,决定理,理是天地万物的反映,有些是虚幻、歪曲的反映。
(2)客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课堂练习:下列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 )
①物是观念的集合②上帝支配着地球上的万事万物③气者,理之依也
④心外无物⑤存在即被感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④⑤
D、②③④⑤
答案:C 解析:②属于客观唯心主义,③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应舍去。
2.哲学史上还存在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纵观哲学发展的历史,我们除了看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外,还可以看到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但是,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具有从属的意义。
这主要因为各种辩证法或形而上学的思想总是附属于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
◇课堂练习:自有人类以来,思想领域内的斗争就一刻也没有停止过,而哲学上的斗争是最高形式的斗争。
这里说的哲学上的斗争,最根本的是( )
A、物质和意识的斗争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D、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
答案:C 解析:本题的关键是对哲学领域的几个“对子”的掌握,弄清各个“对子”在哲学上的地位即“对子”之间的关系。
题中B、c、D项都是哲学上的斗争形式。
因为哲学上研究的最根本问题是关于世界的本原问题,因此,哲学上的斗争,最根本的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其他斗争都从属于这一斗争。
故应选C。
本课小结:本课从哲学的基本问题人手,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进而分析唯物主义及其三种基本形态,并对其全面看待,然后分析唯心主义及其两种基本形式,最后揭示在哲学发展史上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是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大派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