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数学(上)》(higher mathematics(1))教学大纲(《高等数学(上)》(高等数学(1))教学大纲)
高等数学上课程教学大纲
高等数学上课程教学大纲高等数学上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高等数学上课程是大学数学的重要基础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后续专业课程中遇到的问题。
该课程主要涵盖了微积分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函数、极限、导数、微分、积分、级数等。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培养基本的数学思维、推理和计算能力,提高对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理解并掌握微积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函数、极限、导数、微分、积分、级数等。
2、学会运用微积分学的知识,对函数进行求导、求微分,求解函数的极值、拐点等。
3、掌握定积分和不定积分的计算方法,理解其物理意义和实际应用。
4、理解级数的概念和性质,能够判断级数的收敛性并求解其和。
5、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和抽象思维。
三、课程内容1、函数与极限:介绍函数的概念、分类和性质,极限的概念和性质,连续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2、导数与微分:介绍导数的概念、性质和计算方法,高阶导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微分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导数的应用:介绍函数的单调性、极值和最值的求解方法,曲线的凹凸性和拐点,不等式的证明和曲线的描绘等。
4、不定积分:介绍不定积分的概念和性质,换元法和分部积分法等积分技巧。
5、定积分:介绍定积分的概念和性质,牛顿-莱布尼兹公式的应用,定积分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6、级数:介绍级数的概念和分类,泰勒级数的概念和性质,级数的收敛性和求解方法。
四、课程安排1、每周安排一次课程,共计XX学时。
2、课程形式为理论讲解和实践练习相结合。
3、每周安排相应的作业和练习题,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在课程结束时,安排相应的期末考试,以检验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高等数学上教材,如《高等数学》、《数学分析》等。
2、教学辅助资料:提供相应的参考书籍、网上资源等,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3、多媒体教学资源:制作相应的PPT、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高等数学一教学大纲
高等数学一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高等数学一是理工科专业的一门核心数学课程。
本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基础的数学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掌握微积分、方程与不等式、数列与级数等基础知识,为进一步学习高等数学二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使其具备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2. 培养学生的数学模型建立和运用能力,使其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3. 培养学生的数学推理和证明能力,使其具备严密的数学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使其能够与他人合作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
三、教学内容和大纲1. 微积分1.1 函数与极限1.2 连续与间断1.3 导数与微分1.4 微分中值定理1.5 不定积分1.6 定积分与积分中值定理2. 方程与不等式2.1 一元二次方程与不等式2.2 二元一次方程组2.3 二次三项式与高次方程3. 数列与级数3.1 数列的概念与性质3.2 通项公式与递推公式3.3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3.4 级数的概念与性质3.5 收敛与发散的判定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系统的理论讲解,向学生介绍各个知识点的概念、性质和定理,并讲解基本的解题思路和方法;2. 例题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的例题,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独立解题的能力;3. 练习巩固法:通过大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和应用能力;4. 讨论互动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互动,促进学生彼此之间的交流与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五、考核方式1. 课堂表现:包括课堂积极参与、提问与回答等;2. 作业完成情况: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和准时程度;3. 平时测试:包括小测验、月考等;4. 期末考试:综合考核学生对课程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
六、教材推荐1. 《高等数学》(上册),同济大学出版社2. 《高等数学解题方法与技巧》,清华大学出版社七、学习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解知识点的同时进行大量的练习;2. 主动参与课堂,积极提问和回答问题,提高对知识点的理解深入程度;3. 组织学习小组,相互合作、讨论,互相帮助提高解题能力;4. 善于总结知识,建立起知识体系,做好复习和巩固工作;5. 利用教师提供的教学资源,积极参与相关的学术讲座和研讨会。
高等数学上册教学大纲
《高等数学(上册)》教学大纲《高等数学(上册)》课程教学大纲一、《高等数学》课程说明(一)开课对象10级电信(二)课程性质《高等数学》是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重要的基础课之一,它向学生阐述重要的数学思想及其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为他们进一步学习本专业后继课程打下一定的基础。
本课程是以极限为工具,研究函数的微分和积分的一门学科,其主要内容包括极限、连续、一元微积分及导数的应用等。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高等数学》的知识体系,理解《高等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微积分的基本运算技能,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及运用数学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第一章函数极限与连续[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函数的概念,理解极限的定义,掌握极限的运算,无穷小量和无穷大量,函数的连续性[教学重点]极限的运算,无穷小量和无穷大量。
[教学难点]函数的连续性第二章导数与微分[教学要求]了解导数的概念、理解导数的基本公式与运算法则,高阶导数,掌握微分,函数的单调性与极值,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初等函数的求导法则[教学难点]高阶导数第三章导数的应用[教学要求]学握中值定理,洛必达法则;函数的单调性及极值、最大值和最小值;曲线的凹凸和拐点。
[教学重点]函数的单调性及极值。
[教学难点]洛必达法则。
第四章不定积分[教学要求]了解不定积分的概念,掌握换元积分法及分部积分法。
[教学重点]换元积分法和分部积分法。
[教学难点]分部积分法。
第五章定积分[教学要求]了解定积分的概念,理解定积分的基本定理及性质,掌握定积分的换元法与分部积分法,定积分的应用[教学重点]定积分的基本定理及性质。
[教学难点]定积分的换元法与分部积分法。
(四)教学内容函数极限与连续;导数与微分;导数的应用;不定积分;定积分。
(五)学时数及具体分配学时数:36 学时(六)教学方式讲授法(七)考核方式和成绩说明本课程为考试课程,采用百分制。
(完整版)《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大纲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大纲授课专业:通信工程专业学时:136学时学分:8学分开课学期:第1、第2学期适用对象:通信工程专业学生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理、工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掌握微积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运算技能,为学习后继课程和进一步获得数学知识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
要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自学能力,还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熟练运算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基本了解微积分学的基础理论;充分理解微积分学的背景思想及数学思想。
掌握微积分学的基本方法、手段、技巧,并具备一定的分析论证能力和较强的运算能力。
能较熟练地应用微积分学的思想方法解决应用问题。
三、课程教学内容高等数学(上)第一章函数、极限与连续(10学时)第二章导数和微分(12学时)第三章微分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12学时)第四章函数的积分(16学时)第五章定积分的应用(8学时)第六章无穷级数(10学时)高等数学(下)第七章向量与空间解析几何(6学时)第八章多元函数微分学(14学时)第九章多元函数微分学的应用(10学时)第十章多元函数积分学(I)(16学时)第十一章多元函数积分学(II)(10学时)第十二章常微分方程(12学时)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极限的概念与性质;函数连续性的概念与性质;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微分中值定理与应用;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性质;不定积分、定积分的计算;微积分学基本定理;正项级数敛散性的判定;幂级数的收敛定理;二元函数全微分的概念及性质;计算多元复合函数的偏导数与微分;隐函数定理及应用;重积分、曲线积分与曲面积分的计算;曲线积分与路径的无关性。
难点:极限的概念与理论;微分中值定理的应用;一元函数的泰勒定理;二元函数的极限;计算多元复合函数的偏导数与微分;对坐标的曲面积分的概念及计算;高斯公式;斯托克斯公式。
课程教学大纲(高等数学一)
《高等数学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高等数学一英文名称:Advanced Mathematics 1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周学时/学分:5/4适用专业:使用教材:《高等数学》由济大学数学系编,高等数学同济第七版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GJJ规划教材,在第6版基础上作了进一步修订。
二、课程简介《高等数学》是高等学校中经济类和理工类专业必修的重要基础理论课。
高等数学是高校不可或缺的一门基础课,为学生学习专业课奠定了基础,对对培养学生严密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旨在通过高等数学得学习,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为其他课程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基本要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始终,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敬业、精益、专注、创新、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以及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力求使学生在原有初等数学的基础上,学习与掌握高等数学的思想与方法,并能用高等数学的思想与方法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让数学成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更好的服务于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与素质的全面提高,培养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管理与服务的一线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理解函数极限、连续、导数、微分、不定积分和定积分的概念;熟练掌握函数的极限、导数、积分的计算;能对函数进行连续性的判断,会求最值、切线、平面图形的面积以及旋转体的体积等;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校“三考一创”特色,着重对学生考研知识框架内进行学习与指导。
五、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方法1、考核方式:闭卷考2、成绩评定方法:平时、期中、期末成绩分别为20%、20%、60%(平时成绩由作业成绩、课堂讨论成绩、考勤成绩构成)六、教学内容提要第一章函数1、教学目的:1.理解函数、复合函数、分段函数、基本初等函数、初等函数的概念。
2.了解几类特殊的函数。
3.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及求函数的定义域和函数值的方法。
4.了解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和有界性。
《高等数学I(上)》课程教学大纲
《高等数学I(上)》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高等数学I(上)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课程代码:J60003学分:5理论学时:80实验学时:0面向专业:土木工程先修课程:无执笔人:田翔审定人:仇昌荣盛海涛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高等数学Ⅰ(上)》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和主要专业基础课,是高等院校教学计划中必不可少的一门重要的主干基础课程。
《高等数学I(上)》的主要内容为极限、连续、导数、微分、不定积分、定积分、定积分的应用、常微分方程等基础理论。
2.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围绕上述理论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通过本课程的系统教学,特别是讲授如何提出新问题、思考分析问题,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数学建模的能力,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后续专业课程有举足轻重的奠基作用。
二、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第一章函数与极限(19学时)1.映射与函数(2学时)2.数列的极限(2学时)3.函数的极限(2学时)4.无穷小与无穷大(1学时)5.极限运算法则(2学时)6.极限存在准则两个重要极限(2学时)7.无穷小的比较(2学时)8.函数的连续性与间断点(2学时)9.连续函数的运算与初等函数的连续性(2学时)10.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2学时)教学重点:数列的极限、函数连续、极限存在的夹逼准则、两个重要极限。
教学难点:数列的极限、函数连续、两个重要极限。
思考题:1.连续的本质是什么?2.两个重要极限的推广形式是什么?第二章导数与微分(10学时)1.导数概念(2学时)2.函数的求导法则(2学时)3.高阶导数(2学时)4.隐函数及由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导数相关变化率(2学时)5.函数的微分(2学时)教学重点:导数求导法则、隐函数与参数方程的求导方法、函数的微分。
教学难点:导数求导法则、隐函数与参数方程的求导方法、函数的微分。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互动法,启发式教学为主;思考题:1.什么是隐函数的导数。
《高等数学(上)》(higher mathematics(1))教学大纲(《高等数学(上)》(高等数学(1))教学大纲)
《高等数学(上)》(higher mathematics(1))教学大纲(《高等数学(上)》(高等数学(1))教学大纲)《高等数学(上)》(高等数学(1))教学大纲一课程编号::040401。
二课程类型:必修课。
课程学时:80 / 5学分学时适用专业:除信科、强化班外的理、工科各专业先修课程:初等数学三。
课程性质与任务高等数学是我校理工科各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理论课程,是各专业学生一门必修的重要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获得一元函数微积分等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重点介绍极限、导数、积分(不定积分、定积分),并注重培养学生熟练的运算能力和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能力,从而使学生学会利用数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一些几何﹑力学和物理等方面的实际问题,为学习后续课程和进一步扩大数学知识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
四。
教学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序号主要内容学时一函数、极限与连续十八二导数与微分十五三中值定理及导数的应用十五四不定积分十二五定积分十六定积分的应用八五。
基本要求和基本内容(一)函数与极限1、理解一元函数、反函数、复合函数的定义;2、了解函数的表示和函数的简单性态--有界性、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3、熟悉基本初等函数与初等函数(包含其定义区间、简单性态和图形);4、理解数列极限的概念(对定义不作过高要求);5、熟悉收敛数列的性质-有界性、唯一性;6、了解数列极限的存在准则-单调有界准则、夹逼准则;7、理解函数的极限的定义(包括当和时,函数极限的定义及左、右极限的定义)8、了解函数极限的性质--唯一性、保号性、局部有界性;9、熟练掌握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包括数列极限与函数极限)10、掌握两个重要极限:11、熟悉无穷小量的概念及其运算性质、无穷小量的比较;12、了解无穷大量的概念及其与无穷小量的关系;13、函数极限与无穷小量的关系;14、理解函数的连续性的概念、了解函数的间断点的分类;15、熟悉连续函数的和、差、积、商及复合函数的连续性;16、了解初等函数的连续性,掌握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高等数学(上)》(5学分)课程教学大纲
《高等数学(上)》(5学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编号:0210011二、课程名称:高等数学(上) (80学时)Advanced Mathematics(I)三、先修课程四、适用专业:工科类各专业《高等数学(下)》(5学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编号:0210021二、课程名称:高等数学(下) (80学时)Advanced Mathematics (II)三、先修课程:高等数学(上)四、适用专业:工科类各专业《高等数学(上)》(3学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编号:0210012二、课程名称:高等数学(上) (48学时)Advanced Mathematics (I)三、先修课程四、适用专业:文科类各专业《高等数学(下)》(3学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编号:0210022二、课程名称:高等数学(下) (48学时)Advanced Mathematics (II)三、先修课程:高等数学 (上)四、适用专业:文科类各专业《数学分析(上)》(6学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编号:0210031,0210032二、课程名称:数学分析(上) (96 学时)Mathematical Analysis (I)三、先修课程四、适用专业电信学院、计算机学院《数学分析(下)》(6学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编号:0210041,0210042二、课程名称:数学分析(下) (96学时)Mathematical Analysis (II)三、先修课程:数学分析(上)四、适用专业:电信学院、计算机学院《线性代数》(2学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编号:0210050二、课程名称:线性代数(32学时)Linear Algebra三、先修课程四、适用专业:工科类各专业《高等代数》(3学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编号:0210060二、课程名称:高等代数(48学时)Advanced Algebra三、先修课程四、适用专业:电信学院、电子工程学院《概率论与随机过程》(3学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编号:0210070二、课程名称:概率论与随机过程(48学时)Probability Theory and Stochastic Processes三、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积分变换、复变函数四、适用专业:电信学院、电子工程学院《概率论与随机过程》(4学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编号:暂无二、课程名称:概率论与随机过程(64学时)Probability Theory and Stochastic Processes三、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积分变换、复变函数,信号原理四、适用专业:计算机学院《概率论与数理统计》(3学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编号:0210080二、课程名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48学时)Probability Theory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三、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四、适用专业:管理学院《复变函数》(2学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编号:0210110二、课程名称:复变函数(32学时)Complex Analysis三、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四、适用专业:电信学院、电子工程学院《数学物理方法》(2学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编号:0210120二、课程名称:数学物理方法(32学时)Mathematical Methods for Physical Science三、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积分变换四、适用专业:电子工程学院《组合数学》(2学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编号:0210130二、课程名称:组合数学(32学时)Combinatorial Mathematics三、先修课程:高等数学、高等代数、近世代数四、适用专业:计算机学院《数学建模与模拟》(2学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编号:0210140二、课程名称:数学建模与模拟(32学时)Mathematical Models and Computer Simulation三、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等四、适用专业:计算机学院《运筹学》(2学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编号:0210150二、课程名称:运筹学 (32学时)Operational Research三、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四、适用专业:计算机学院《高等数学解题方法(上)》(2学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编号:0210210二、课程名称:高等数学解题方法(上) (32学时)Problem Solving Method of Advanced Mathematics (I)三、先修课程四、适用专业:工科类各专业《高等数学解题方法(下)》(2学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编号:0210220二、课程名称:高等数学解题方法(下) (32学时)Problem Solving Method of Advanced Mathematics (II)三、先修课程:高等数学(上)四、适用专业:工科类各专业《计算机算法与数学模型》(4学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编号:0210230, 0210250二、课程名称:计算机算法与数学模型(32*2学时)Computing Methods and Mathematical Models三、先修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概率论等四、适用专业:工科类各专业《复变函数》(2学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编号:0210240二、课程名称:复变函数(32学时)Complex Analysis三、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四、适用专业:工科类各专业《离散数学》(2学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编号:0210260二、课程名称:离散数学(32学时)Discrete Mathematics三、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四、适用专业:工科类各专业《数学物理方法》(2学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编号:0210270二、课程名称:数学物理方法(32学时)Mathematical Methods for Physical Science三、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积分变换四、适用专业:工科类各专业《数理统计》(2学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编号:0210280二、课程名称:数理统计(32学时)Mathematical Statistics三、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四、适用专业:工科类各专业《图论及其应用》(2学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编号:0210290二、课程名称:图论及其应用 (32学时)Graph Theory with Applications三、先修课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四、适用专业:工科类各专业《近世代数及其应用》(2学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编号:0210300二、课程名称:近世代数及其应用(32学时)Modern Algebra with Applications三、先修课程:高等代数或线性代数四、适用专业:工科类各专业《大学物理(上)》(4学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编号:0220010二、课程名称:大学物理(上) (64学时)University Physics (I)三、先修课程:高等数学(上)四、适用专业:全校理工科专业《大学物理(下)》(3学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编号:0220020二、课程名称:大学物理(下) 48学时University Physics (II)三、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上)四、适用专业:全校理工科专业《大学物理》(4学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编号:0220040二、课程名称:大学物理(64学时)University Physics三、先修课程:高等数学(上)四、适用专业:计算机学院《物理实验(1)》(1.5学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编号:0230010二、课程名称:物理实验(1) (24学时)Physics Experiment (1)三、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四、适用专业:全校理工科《物理实验(2)》(1.5学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编号:0230020二、课程名称:物理实验(2) (24学时)Physics Experiment (2)三、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四、适用专业:全校理工科《物理实验》(2学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编号:0230030二、课程名称:物理实验(32学时)Physics Experiment三、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四、适用专业:全校物理少学时各专业《大学物理解题方法(上)》(2学分)教学大纲一、课程编号:0220110二、课程名称:大学物理解题方法(上) (32学时)Problem Solving Method of University Physics (I)三、先修课程:高等数学(上)四、适用专业:全校各专业《大学物理解题方法(下)》(2学分)教学大纲一、课程编号:0220120二、课程名称:大学物理解题方法(下) (32学时)Problem Solving Method of University Physics (II)三、先修课程:大学物理(上)四、适用专业:全校各专业《光通信的物理基础》(2学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编号:0220130二、课程名称:光通信的物理基础(32学时)Physics Foundations for Optical Communications三、先修课程:大学物理四、适用专业:全校理工科专业学生选修《量子力学导论》(2学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编号:0220140二、课程名称:量子力学导论(32学时)Introduction to Quantum Mechanics三、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大学物理四、适用专业:非物理各专业《大学物理拓展与应用》(2学分)教学大纲一、课程编号:0220150二、课程名称:大学物理拓展与应用(32学时)Selected Topics of General Physics and Applications三、先修课程:大学物理四、适用专业:全校各专业《物理实验(选修)》(2学分)教学大纲一、课程编号:0230110二、课程名称:物理实验(32学时)Physics Experiment三、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物理实验(1)四、适用专业:全校理工科各专业《高级物理实验》(2学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编号:0230120二、课程名称:高级物理实验(32学时)Advanced Experiments of Physics三、先修课程:物理实验(1)、物理实验(2)四、适用专业:理工科各专业《印制电路与计算机辅助设计》(2学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编号:0240010二、课程名称:印制电路与计算机辅助设计(32学时)Printed Circuit Board and Its Computer Aided Design三、先修课程:电子电路、计算机基础知识四、适用专业:全校各专业《金属腐蚀与防护》(2学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编号:0240020二、课程名称:金属腐蚀与防护(32学时)Metal Corrosion and Protection三、先修课程四、适用专业:全校各专业《大气化学与环境保护》(2学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编号:0240030二、课程名称:大气化学与环境保护(32学时)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三、先修课程四、适用专业:全校各专业。
高等数学》(一)教学大纲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高等数学英文名称:advanced mathematics课程编号:10132101 -10132102学时数:180学分数: 18适用专业:工科各专业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高等数学》是工科院校各个专业的一门必修的公共基础理论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理解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数学的基本方法。
使学生具有抽象的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运算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掌握高等数学的基础知识及基本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所学的知识熟练运用到后继专业课的学习,并为考研打好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获得:1.函数,极限,连续;2.一元函数微积分学;3.矢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4.多元函数微积分学;5.无穷级数;6.常微分方程.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运算技能,为今后学习后继课程、从事工程技术工作、进行科学研究以及进一步获得科学技术知识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
第一章函数与极限1.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
2.了解函数性质: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和有界性。
3.理解复合函数和分段函数的概念,了解反函数与隐函数的概念,并会建立简单应用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
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
4.理解函数极限、左(右)极限的概念以及函数极限存在与左右极限之间的关系。
5.熟练掌握极限性质及四则运算法则、掌握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并会利用它求极限。
6.熟练掌握两个重要极限并会利用它求极限。
7.理解无穷小(大)的概念,掌握无穷小的比较方法,并会根据等价无穷小求极限。
8.理解函数连续,左(右)连续的概念,会判别函数间断点的类型。
9.了解连续函数的性质及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并会应用这些性质解题。
第二章导数与微分1.理解导数的概念,几何意义,会求平面曲线的切线和法线方程,理解导数的物理意义,会用导数描述一些物理量。
高等数学(上)教学大纲
《高等数学》(上)考试大纲
课程目标:
使学生比较系统的理解数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掌握数学的基本方法。
使学生具有抽象的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力,运算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为各专业的后继课程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
基本要求
获得一元函数微分学的系统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特别是它处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本课程的重点是一元函数导数和积分的概念、计算及其运用。
考核内容:
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
本课程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方式,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评分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线。
2.考试的内容结构
考试大纲各章节所提到的考核要求中各条知识细目都是考试的内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章节,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密度。
各章内容分数的分布大致是:
第一章:函数,极限和连续约20分
第二、三、章:一元函数微分学约40分
第四、五、六章:一元函数积分学约40分
3.试卷的能力结构
试卷中不同能力层次的试题所占比例大致是:
“识记”为15%,“领会”为35%,“简单应用”为:35%,“综合应用”为15%。
4.试卷的难度结构
试题难易程度可分为四档:易、中等偏易、中等偏难、难。
这四档在每份试卷中所占的比例依次约为:2∶4∶3∶1(即20分、40分、30分、10分)。
5.试卷的题型结构
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
《高等数学A(上)》课程教学大纲
高等数学A(上)课程教学大纲(Advanced Mathematics A(I))一、课程概况课程代码:0801001学分:5学时:80(其中:讲授学时80 ,实验学时0 ,上机学时0 )先修课程:初等数学适用专业:全校各专业(普通本科生源)建议教材:《高等数学》,同济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7课程归口:理学院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理工科及经管类专业的通识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获得高等数学的基本知识、必要的基础理论和常用的运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能力;并能运用数学知识、理论、方法解决相关的实际应用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学生学习后续相关课程及终身学习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
二、课程目标目标1.能够获得课程基本概念与性质。
目标2. 能够掌握本课程要求的计算方法。
目标3. 能够具有一定的抽象概括、逻辑推理等能力。
目标4. 能够具有一定的运算能力。
目标5. 能够具有一定的数学思维与分析能力。
本课程支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毕业要求1-1,对应关系如表所示。
三、课程内容及要求(一)函数与极限1.教学内容(1)能够理解、了解函数、函数的几种特性、反函数(2)能够理解、掌握基本初等函数及其性质、复合函数与初等函数(3)能够理解数列的极限、函数的极限(4)能够掌握极限四则运算法则(5)能够理解无穷小与无穷大,无穷小的比较(6)能够使用极限存在准则、两个重要极限(7)能够理解函数的连续性与间断点(8)能够理解初等函数的连续性(9)能够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性质2.基本要求(1)重点与难点:函数、极限和函数的连续性等基本概念以及它们的一些性质;极限计算法则的运用;函数连续性的讨论,闭区间上连续函数性质的理解。
(2)教学方法:启发式互动讲授结合多媒体辅助;适当课堂练习;及时了解学生的作业状况并对共同的问题作及时解答;安排好课后答疑。
3.思政内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尊重客观规律,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专业素养,强调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高等数学(一)(上)教学大纲
高等数学(一)上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高等数学(一)课程代码:00071012英文名称:Advanced Mathematics(I)-1课程性质:通识教育课程学分/学时:5/90开课学期:第1学期适用专业: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等先修课程:后续课程:半导体物理与固体物理基础、电路分析等开课单位:数学科学学院课程负责人:周筱洁大纲执笔人:徐聪敏大纲审核人:张坦然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性质及主要内容,指明学生需掌握知识与能力及其应达到的水平)课程性质:《高等数学(一)上》是学生进入大学后,学习的第一门重要的数学基础课。
高等数学是近代数学的基础,是理工科学生的必修课,也是在现代科学技术,经济管理,人文科学中应用最广泛的一门课程。
通过高等数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微积分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计算方法。
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辩证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为学生学习后继课程打下必要的数学基础。
教学目标:本课程以微积分学为核心内容,目标是1. 掌握微积分研究的对象—函数及微积分研究的重要基础—极限论;【1.1】2. 掌握一元函数的连续,导数,微分,不定积分,定积分的概念,理论和应用;【1.1】3. 掌握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解法;【1.1】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1、教学内容函数与极限2、教学要求掌握初等函数。
理解数列极限的概念。
理解函数左、右极限的概念,以及极限存在与左、右极限之间的关系。
理解无穷小、无穷大的概念。
熟练掌握极限的性质及四则运算法则,掌握计算极限的恒等变形法。
了解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会利用他们求极限。
熟练掌握利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的方法,会用变量代换法求极限。
掌握无穷小的比较方法,会用等价无穷小求极限。
理解函数连续性的概念(含左连续、右连续),会判别间断点的类型。
高等数学上教学大纲
经管应用数学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0000103 课程名称:高等数学课内学时:48 (含复习课、习题课)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适用专业:经管类各专业开课单位:基础课教研部开课学期:第一学期大纲撰写人:黄海英一、课程性质与任务(一)本课程的性质经管应用数学是高等学校经管类各专业重要的基础课、工具课,本着“打好基础、兼顾体系、服务专业、够用为度”的原则确立本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高等数学不同于初等数学,它研究的是变量之间的关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系统地获得微积分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运算技能。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逐步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和综合素质,为学习后继课程和进一步获得数学知识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
(二)本课程的任务本课程在专业培养方案中是主要课程,理论学习和技能培养并重、相互结合。
该课程教学要达到的总体目标为:知识目标:经管应用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运算能力目标:1、运算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2、理解数学思想、明晰数学方法、建立数学思维。
3、自主学习的能力、交流协作能力,全面提升职业核心能力。
素质目标:1、主动探索、勇于发现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2、踏实细致、严谨科学的学习习惯。
3、相互合作、相互配合的团结协作精神。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及重点、难点(一)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精讲多练,对于重点和难点要由浅入深,有针对性地讲解辅导,多举典型的有启发性的,特别是与专业结合的例题。
有些问题要沿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讲解较好。
对于经济学方面的数学问题应予以足够重视,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会用这些理论和方法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具体要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使学生对极限思想与方法有较明确的认识,弄清特殊与一般、有限与无限的辩论关系;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创新能力。
(完整版)同济大学高等数学上第七版教学大纲(64学时)
福建警察学院《高等数学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高等数学一课程编号:学分:4适用对象:一、课程的地位、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一)课程地位高等数学是各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创新能力、科学精神、治学态度以及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高等数学课程不仅仅是学习后继课程必不可少的基础,也是培养理性思维的重要载体,在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能力方面将会发挥其独特作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逐步培养学生使其具有数学运算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科学创新能力,尤其具有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方法结合所学专业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是为后继课程提供必需的基础数学知识;二是传授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数学思维能力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三)基本要求1、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方面:掌握理解极限和连续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熟悉导数与微分的基本公式与运算法则;掌握中值定理及导数的应用;掌握不定积分的概念和积分方法;掌握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掌握定积分在几何上的应用。
2、能力、技能培养方面:掌握一元微积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运算技能和常用的数学方法,培养学生利用微积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函数与极限【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1、理解函数的概念,了解函数的几种特性(有界性),掌握复合函数的概念及其分解,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理解初等函数的概念。
2、理解数列极限的概念、掌握数列极限的证明方法、了解收敛数列的性质。
3、理解函数极限和单侧极限的概念,掌握函数极限的证明方法、理解极限存在与左、右极限之间的关系,了解函数极限的性质。
4、理解无穷小和无穷大的概念、掌握无穷大和无穷小的证明方法。
5、掌握极限运算法则。
6、了解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并会利用它们求极限,掌握利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数学(上)》(higher mathematics(1))教学大纲(《高等数学(上)》(高等数学(1))教学大纲)《高等数学(上)》(高等数学(1))教学大纲一课程编号::040401。
二课程类型:必修课。
课程学时:80 / 5学分学时适用专业:除信科、强化班外的理、工科各专业先修课程:初等数学三。
课程性质与任务高等数学是我校理工科各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理论课程,是各专业学生一门必修的重要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获得一元函数微积分等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重点介绍极限、导数、积分(不定积分、定积分),并注重培养学生熟练的运算能力和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能力,从而使学生学会利用数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一些几何﹑力学和物理等方面的实际问题,为学习后续课程和进一步扩大数学知识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
四。
教学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序号主要内容学时一函数、极限与连续十八二导数与微分十五三中值定理及导数的应用十五四不定积分十二五定积分十六定积分的应用八五。
基本要求和基本内容(一)函数与极限1、理解一元函数、反函数、复合函数的定义;2、了解函数的表示和函数的简单性态--有界性、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3、熟悉基本初等函数与初等函数(包含其定义区间、简单性态和图形);4、理解数列极限的概念(对定义不作过高要求);5、熟悉收敛数列的性质-有界性、唯一性;6、了解数列极限的存在准则-单调有界准则、夹逼准则;7、理解函数的极限的定义(包括当和时,函数极限的定义及左、右极限的定义)8、了解函数极限的性质--唯一性、保号性、局部有界性;9、熟练掌握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包括数列极限与函数极限)10、掌握两个重要极限:11、熟悉无穷小量的概念及其运算性质、无穷小量的比较;12、了解无穷大量的概念及其与无穷小量的关系;13、函数极限与无穷小量的关系;14、理解函数的连续性的概念、了解函数的间断点的分类;15、熟悉连续函数的和、差、积、商及复合函数的连续性;16、了解初等函数的连续性,掌握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二)导数与微分1、理解函数导数与微分的定义,了解导数与微分的几何意义;2、熟悉函数可导与连续的关系,会用导数来描述一些物理量;3、掌握可导函数的和、差、积、商的求导运算法则;4、掌握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和反函数的求导法则;5、熟悉基本初等函数的求导公式及初等函数的求导问题;6、了解高阶导数的概念,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高阶导数;7、熟悉隐函数求导法、对数求导法和由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求导法;8、熟悉微分的基本公式、运算法则和一阶微分形式不变性;(三)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1、理解微分中值定理--罗尔定理、拉格朗日定理、柯西定理;2、掌握罗必塔法则,会利用此法则求函数极限;3、理解函数的极值的概念,会利用导数判别函数的单调性、求函数极值;4. Grasp the maximum and minimum value of function and its application;5, understand the concept of convexity and inflection of the curve, judge the concave and convex interval and inflection point of the function curve;6. Describe the graph of function;7. Understand the concepts of arc differential, curvature and radius of curvature;(four) indefinite integral1, understand the definition of the original function and indefinite integral, understand the geometric meaning of indefinite integral;2. Master the basic properties and basic integral formula ofindefinite integral;3, master indefinite integral variable integral method (the first kind, the second kind of substitution method) and the partial integration method;4. The integral of rational function and some integral which can be rationalized function;(five) definite integral and its application1. Understanding the definition of definite integral and the existence theorem of definite integral;2. Familiar with the basic properties of definite integral - additivity, linear property, comparison property andMean value theorem of definite integral (including integral mean value);3. Understand the integral property and derivative of function of integral upper limit, be familiar with the basic theorem of calculus;4, familiar with the Newton Leibniz formula, grasp the integral element integral method and integral method;5. Understand two kinds of generalized integrals (generalized integrals of unbounded functions and generalized integrals on infinite intervals)Concept and convergence definition of accounting calculation, generalized integral of accounting calculation;6. Understand the approximate calculation method of definite integral (trapezoid method and parabola method);(six) the application of definite integral1. Grasp the element method of definite integral2. Be familiar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definite integral in geometry (seeking the area of plane figure, special volumetric volume and the arc length of plane curve);3. Be familiar with definite integral in physics application (water pressure, change work, object gravitation, etc.);Six. The focus and depth of the course content requirementsBasic task of "higher mathematics" course summary, is to teach calculus (including differential equation etc.) basic knowledge, cultivate students' abstract thinking, logical reasoning, knowledge acquisition, application of mathematical knowledge to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o improve mathematics literacy.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through the division, induction, analogy, association, geometry and other methods and modern means of education, gradually improve students' mathematical understanding and explore the spirit of innovation. At the same time, to the very important application of mathematical thinking methods, such as the idea of mapping, coordinate the idea of method, limit thought, local linearthoughts, ideas, transform approximation theory, and the idea of optimization, to give enough attention, so that students in the end of this course, have a certain understanding of these thinking methods.Seven. Requirements for students' homeworkAble to finish homework on time and independently.Eigh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is course and subsequent coursesTo provide the necessary basic mathematical knowledge for the follow-up courses.Nine. Requirement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abilityThrough the study of various knowledge points in this course, students' abstract thinking ability and logical thinking ability are cultivated.Ten. Teaching materials and main reference books1. Advanced Mathematics (Fourth Edition). Edited by Tongji University. Higher education press.2. Advanced Mathematics (Fifth Edition). Edited by Tongji University. Higher education press.3. mathematical analysis of engineering foundation. Ma Zhien, edited by Wang Miansheng, higher education press.Eleven. The use of teaching methods and mediaIn the teaching of this course, we can combine the electronic teaching plan demonstration and blackboard writing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iciency and teaching effect.Twelve. Learning methods and suggestionsIn the course of study,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study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basic concepts, pay attention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related nature and problem-solving skills.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