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阶段剩余收益模型的实证比较研究
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实证分析
中介效应三阶段回归模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中介效应三阶段回归模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中介效应是社会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概念,指的是一个变量通过影响两个其他变量之间的关系来影响因果关系。
而三阶段回归模型则是一种统计分析方法,用于探究中介效应在因果关系中的作用。
本文将结合中介效应概念和三阶段回归模型,探讨其在研究中的应用和意义。
通过对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进行深入分析,我们将更好地理解中介效应的机制和影响因素,为进一步研究和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引言部分开始介绍中介效应三阶段回归模型的基本概念和应用背景,接着详细阐述中介效应的概念和原理。
随后,我们将深入探讨三阶段回归模型的构建和运用方法,以及其在研究中介效应时的实际应用。
最后,通过总结和展望,对中介效应三阶段回归模型进行评价和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
整篇文章将以逻辑清晰、层次分明的结构展现出中介效应三阶段回归模型的重要性和研究意义。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在于探讨中介效应三阶段回归模型在研究中的应用及其意义。
通过深入分析中介效应概念和三阶段回归模型的基本原理,我们希望能够更好地理解中介效应在研究中的作用机制,以及如何利用三阶段回归模型来探究中介效应的具体过程。
同时,我们将借助案例分析等方式,展示中介效应三阶段回归模型在实际研究中的应用,从而为研究者提供更准确、有效的分析工具和方法,促进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
通过本文的撰写,我们希望能够对读者深入介绍中介效应三阶段回归模型的理论基础和实际运用,为相关研究领域的学者和学生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发,促进学术交流和进步。
同时,通过对中介效应三阶段回归模型的深入探讨,我们也希望能够引起更多研究者对中介效应研究的关注,推动该领域的发展和拓展,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更具有实践意义的研究方法和路径。
2.正文2.1 中介效应概念中介效应是指一个变量对于两个其他变量之间关系的影响机制。
在研究中,我们通常将一个变量影响另外两个变量的关系解释为中介作用。
基于剩余收益的企业价值评估模型介绍及改进
基于剩余收益的企业价值评估模型介绍及改进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剩余收益模型的概念与基本原理,分析其适用范围及局限性,结合杜邦分析法来改进剩余收益难以预测的缺陷,并对企业经营作两阶段拆分来改进持续经营假设,改进后的剩余收益模型实用性更高,结果更准确。
关键词:企业价值评估剩余收益模型杜邦分析法一、剩余收益的概念和基本原理所谓剩余收益,指的是公司综合收益,扣除其投资额(或净资产占用额)按规定(或预期)的最低收益率的余额,是爱德华兹(Edwards)和贝尔(Bell)于1961年提出,但当时该模型并未受到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直到1995年,美国学者欧尔森(Ohlson)对该模型做了较为系统的说明,使它在会计变量与企业价值之间建立了联系,才使得剩余收益模型重新得到学界的注意。
剩余收益模型体现了企业不同于会计收益概念的创造价值。
也就是说,企业若是想要真正获得具有发展空间的收益,进而实现企业价值的增长,企业所赚取的净利润就必须要高出股东们要求的最低收益。
在这一概念下,企业在实际经营中可能出现三种情况:第一,企业的剩余收益为负数,说明企业股东们要求的最低收益要高于企业赚到的净利润,那么即便企业利润为正数,账面上似乎没有出现亏损,但是利润没能覆盖股东要求的必要收益,也就是融资成本,那么这个企业就不具备进一步发展扩张的条件,甚至于,企业账面出现亏损的情况,企业的经营状况非常不好,这需要在企业管理和经营上作出改善。
第二,企业的剩余收益为零,说明企业获得的净利润刚好等于股东们要求的必要收益,企业创造的价值刚好覆盖了融资成本,并没有创造出更多的价值,这是一个特殊的临界值状态。
第三,企业的剩余收益为正数,说明企业赚到的净利润要高于企业股东们要求的最低收益,因此企业在偿付这部分融资成本后,可以有多余的收益用于企业扩张和发展。
剩余收益的定义公式为:其中,表示在t这一会计周期的剩余收益, t这一会计周期的企业净利润,r表示股东要求的必要收益率。
剩余收益(EBO)模型----股票估值
研究发现,股票价格与收益(净资产和剩余收益)呈正相关,在不同的年度有不同的解释能力;在某些阶段,如市场的熊市末期,剩余收益(EBO)模型在中国投资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黄长征(2005)认为股票的价值由确定性的现金流价值、不确定性的期权价值、股票的投机价值构成,期权价值为长期投资者喜爱,而投机价值则为短期投机者青眯。
若长期投资者的力量强大,将会得到较高的期权价值,若短期投机者力量强大,将会形成较高的投机价值。
二、剩余收益模型概述剩余收益(EBO)模型又被称为市净率模型。
所谓剩余收益是指公司的净利润与股东要求获得的报酬之差。
剩余收益模型使用公司权益的账面价值和预期剩余收益的现值来表示股票的内在价值。
它是由股息折现模型变换而来。
股息折现模型的公式可以表述如下:P0 = D1/(1 + r) + D2/(1 + r)2 + ... (延续到无限期)其中P0代表某一企业股权的现值(当前价值),D n代表当前预测的未来第n期发放的股息,r代表股息的折现率,即必要的收益率,即资本成本。
这一模型的涵义是:股东从公司获得的收入的根本来源是股息,所以股东权益的当前价值等于其未来所获得的股权的现值之和。
根据股息折现模型,股票每股价值为:公式1:∞d t+j:P t =∑------- jj=1 (1+r)如果令B为每股净资产,E t为t期每股净利润,d t为t期分配的每股股利。
则在不考虑外部追加投资的情况下,净资产的变动在数量上等于净利润减去分配的股利,即B t-B t-1=E t-d t。
移项可得d t=E t-(B t-B t-1),代入公式(I):公式(Ⅱ):∞E t+j -rB t+j-1:P t =B t+∑----------j--j=1 (1+r)其中,r为投资者要求的报酬率。
所以,rBt+j-1为投资者要求的必要报酬;Et+j-rBt+j-1为企业在t+j-1至t+j期间的剩余收益。
公式(Ⅱ)显示,股票的内在价值等于企业当期净资产与未来预期剩余收益的现值之和。
基于剩余收益模型的企业价值评估实证研究
才真正确立了剩余收益模型的 益比率估价模型 , 该模型可以利用更多的会计数据和会 列分析性研究并逐渐发展 , 公司价值等于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与剩余经营收益 计信息。宋平 、 汤光华( 2 0 0 6 ) 对剩余收益模型进行 了较 地位。
对于 证 券市 场 的完善 和发 展 有着重 要 的意 义。 国内外 研 究现 状
务的我国而言 , 是一个比较合适的选择。
( 一) 剩余 收益 模型 的假 设前 提
一
、
第一个 假设 前提 为剩余 收益 模型 遵循 股利 贴 现
2 0世纪初 , I r v i n g F i s h e r( 1 9 0 6 )提出资本价值理 模型 , 即股票价格由企业 未来预期股利折现之和决定。 论, 指 出资本价值和利息率呈正相 关的关系。J o h n B u r r 第 二 个 假 设 为 企 业 的会 计 处 理 满 足 净 盈 余 关 系 。
二、 剩余收益模型 剩余收益是公 司的净利润 与股东要 求获得 的报 酬
业未来获利能力的预测和评估师的职业判断能力所决 之差。剩余收益模型 引入杜 邦财务分析系统 , 将剩余收
定, 如 果没 有较 强 的专业 素质 , 很 难作 出合理 的假设 。张 益和销售利润率联系起来 , 这些指标可 以直接从企业的 从 而解 决 了参 数 预 测 人骥 、 刘浩、 胡晓斌( 2 0 0 2 ) 将剩余收益模型和杜邦财务分 财务 报 表 中找 到 相 关的 财 务数 据 , 析 系统 结合 起来 , 构 建 了全新 的剩 余 收益 比率估 价模 型 。 困难 的难 题 。剩 余 收益 比率模 型 结 合 了成 本 法 、 市 场 法
剩余收益模型下中国上市公司内在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关系——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实证研究
O h l s o n ( 1 9 9 5 ) , F e h h a m a n d O h l s o n ( 1 9 9 5 , 1 9 9 6 ) 等人在传 统 股利折 现模 型 ( D i v i d e n d D i s c o u n t Mo d e l , D D M) 的基 础上 , 从 净
益模型的准确性 。 剩余收益模型给 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了公司估值的方法。
示公 司权益投资所要求 的收益率 ; E . 表示t 时间预期 的盈余 ; R I .
表示t 时间预期 的剩余收益。R O E . 表示企业在t 时 间的权益报酬
率。
会计信息使用者可 以利用上市公 司公布 的财务报表信息 , 将股 票价值 与股东权益 和未来收益联 系起来 , 确立会计 账面价值 与
公 司的当前 价值 由当前 的权益账面价值 与未来期望剩余 收益的折现值组成 , 可以有如下式子表示 :
Vo = B0 + : — : B o +
B, — E , - r I
_
—
到支持 。在我 国也不 乏有众多 的学者对E B O 模 型进行实证 研 究, 黄朔 , 赵银 川( 2 0 1 0 ) 1 以1 9 9 3 -2 0 0 7 年1 3 9 家我 国上 市公司 为样本 , 研究表明剩余 收益模 型计算 出的理论价值与股票 的实 际价 值具有相关性 。茆正平 , 徐文 学和李 梅( 2 0 1 1 ) 2 以2 0 0 2 —
理论研 讨
¨ ¨ ■ ” , 0 搿I ¨ l l — ~ ■ ^ .. ,
剩余收 益模 型 下 中国上 市公 司 内在价值 与账面价值 的关 系
— —
来 自中国证券市场 的实证研究
风险调整的剩余收益模型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风险调整的剩余收益模型的理论与实证研究1. 引言资本市场是现代经济体系的核心,主要服务于实体经济。
风险与收益是资本市场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其中风险调整收益是衡量资本市场表现的重要指标。
风险调整收益模型是研究该指标的主要方法之一。
本文将通过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系统地探讨风险调整收益模型的理论基础和实证效果。
2. 风险调整剩余收益理论2.1 投资组合理论投资组合理论是讨论风险与收益关系的基础理论。
根据该理论,风险与收益存在正相关关系。
投资者应该选择合适的投资组合,以达到对风险和收益的最优权衡。
现代投资组合理论主要包括两个部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和风险调整收益模型。
2.2 风险调整收益模型风险调整收益模型是一种用于衡量资本市场表现的指标,主要解决下列问题:(1)如何区分市场表现好坏?(2)如何比较各投资组合之间的表现?该模型的核心思想是:在有效市场中,无法用超过市场风险水平的风险获取超过市场收益率的超额收益率。
该模型的数学形式如下:\alpha_i = R_i - R_f - \beta(R_m - R_f)其中,\alpha_i为投资组合i 的风险调整超额收益率;R_i为投资组合i 的收益率;R_f为无风险收益率;\beta为投资组合i 的贝塔系数;R_m为市场收益率。
2.3 模型意义风险调整收益模型基于投资组合理论,考虑到风险与收益之间的关系,可以有效地评估投资组合的表现。
该模型主要有以下两个意义:(1)将投资组合的表现与市场表现区分开来。
市场表现包括市场给出的总体风险与收益。
超额收益率反映了该组合相对于预期表现是否好于市场总体预期。
(2)公式中的贝塔系数反映了该组合和市场之间的相关性,可以衡量该组合的系统风险程度,以此为依据,首席投资官可以建议投资者是否应该增加风险。
3. 实证研究风险调整收益模型用于衡量投资组合的表现已成为投资管理业的主要方式之一。
大量的研究表明,该模型可以有效地衡量投资组合的表现。
三阶段股票定价模型研究
三阶段股票定价模型研究中国证券市场已经运行近20年的历史,但上市公司的股票应该如何合理估值的问题,始终没有解决。
本文从股价与上市公司基本面如何建立相关关系,如何进行量化分析入手,考察了经济学界主流的五种股票定价方法。
详细分析影响股价的多种因素,对现有股票定价理论逐一梳理后,本文在经典的现金股利折现模型和剩余收益评价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合理的企业盈利预期假设,进行严密的数学推导,构建出全新的三阶段股票定价模型(TSSV-θ模型)。
然后通过分年度的截面数据分析的方法,进行实证检验,证明三阶段股票定价模型对中国证券市场具有很好的适用性。
此后本文对三阶段股票定价模型进行了理论拓展和实证检验,具体分析了可变利率、行业因素、货币因素、上市公司历史股价对上市公司定价的影响。
最后针对本文建立的估值模型的适用条件进行了详细讨论,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本文在结构上共分为一章导论、五章正文和一节全文总结。
第一章是导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选题的意义,文章总体的研究方法、框架结构以及主要的创新点等。
第二章为股票定价理论综述。
具体介绍和分析了目前经济学界主流的五种股票定价方法:现金折现理论、有效市场理论、资本资产定价理论、基本面指标计量分析方法、Ohlson系列理论,为下文建立适合新的股票定价模型做好准备工作。
第三章为三阶段股票定价模型的构建。
本章从现金股利折现理论和剩余收益评价模型出发,建立了三阶段股票定价模型(TSSV-θ模型)。
首先本章分析了可能影响股价的多种因素和现有股票定价理论的缺陷。
然后介绍了三阶段股票定价模型的理论基础和基本要素。
在现金股利折现模型和剩余收益评价模型的基础上,纳入上市公司盈利一致性预期的经济变量,计算企业未来可预测时期所创造的价值,并且构建企业长期收益随机分布假设,通过严密的数学推导,得到含有参数θ<sub>3</sub>的第三阶段公司价值模型表达式,计算企业长期盈利不可测时期所创造的价值。
全口径中国文化产业投入产出效率研究基于三阶段DEA模型和超效率DEA模型的分析
全口径中国文化产业投入产出效率研究基于三阶段DEA模型和超效率DEA模型的分析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对全口径中国文化产业的投入产出效率进行深入研究,运用三阶段DEA模型(数据包络分析)和超效率DEA模型作为主要的分析工具。
文化产业作为现代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效率问题不仅关系到产业自身的健康发展,也对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产生深远影响。
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首先采用三阶段DEA模型对文化产业的投入产出效率进行初步分析。
三阶段DEA模型能够有效地消除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对效率评估的影响,从而更准确地反映文化产业的核心效率。
在第一阶段,我们利用DEA模型计算出各文化企业的效率值;在第二阶段,通过SFA模型(随机前沿分析)分离出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在第三阶段,调整投入值,重新计算效率值。
为了进一步揭示文化产业效率的内在差异和潜力,本文还引入超效率DEA模型进行深入分析。
超效率DEA模型能够对DEA有效的决策单元进行进一步的效率评价,从而发现文化产业中的优秀企业和潜在改进空间。
通过这一模型,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文化产业中各企业的效率状况,为政策制定和企业决策提供参考。
本文的研究旨在通过三阶段DEA模型和超效率DEA模型的综合运用,全面、深入地分析全口径中国文化产业的投入产出效率,以期为文化产业的高效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证依据。
二、文献综述文化产业作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投入产出效率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
在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中,对于文化产业效率的评价方法主要包括数据包络分析(DEA)和随机前沿分析(SFA)等。
其中,DEA模型因其无需设定具体的生产函数形式、无需估计参数、能够处理多投入多产出问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文化产业效率的评价中。
在DEA模型的应用上,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不断的改进和创新。
传统的DEA模型主要关注决策单元(DMU)的相对效率评价,而无法对有效DMU进行进一步的比较和排序。
股利贴现模型、自由现金流量贴现模分析_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实证数据
一 、文献回顾
自从 Ohlson 和 Feltham(1995)对剩 余收益模 型 (又称 EBO 模型)进行重新阐述和 完善发展之后 , EBO 模型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 注 , Bernard(1995) 认为 该模 型“ 代 表了 资 本 市 场 应 遵循 但 未 遵 循 的 基 本方向” 。 尽管早在 1961 年 Edward 和 Bell 就将该模 型向学术界进行了介绍 , 然而遗憾的是 , 20 世纪 60 年代实证会计的学术研究却朝着与会计信息之间缺 乏精确数学联系的信息观方向发展下去 。EBO 模型 经过严格的数学推导 , 将企业价值表述为净资产加 上未来超额收益的贴现值 , 使企业的价值与会计信 息之间有了精确的数学运算关 系而不是凭空 的想 象 , 这就使实证会计的研究由过去侧重于对股票价 格行为的解释而转向侧重于预测未来每股收益和每 股净值上来 。EBO 模型用如此少的假设(即 :股利贴 现模型假设和清洁盈余关系假设)得出如此意义重 大的结论 , 的确让学术界感到震惊 。尽管 EBO 模型 在理论上尽善尽美 , 但是否能经得起实践的检验仍 受到人们的怀疑 , 在这种情况下 , Bernard(1995)首先 运用 Value Line 的预测数据对 EBO 模型 、股利贴现 模型和自由现金流量贴现模型对股票价格的解释能 力进行了比较研究 , 结果发现 , EBO 模型对股票价格 的解释能力远大于股利贴现模型和自由现金流量贴
二 、股权估价模型及其演化 、推导过程(一) Nhomakorabea利贴现模型
股利贴现模型由 Williams(1938)最先提出 , 该模
型认为 , 股票的价值等于股票持有人所收到的未来
RIM-σ^2模型:理论与实证
1.1 剩余收 益模 型及其改进演绎
在 MYERS(1999)的 股 利 折 现 模 型基 础 上 ,根
据奥 尔森对 剩余 收益 的定 义 ,公 司的价 值为
::= B + 幽 等 (1)
r一 1
、上 I
其中, ∞ 表示公 司在 t时刻 的内在价值 ;B 表示
(Antai College of Economics& Management,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Shanghai 200052,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proposes a new model(RM 一 0.2 m ode1)based on a three-stage EBO m ode1 against the im perfection of Ohlson family residual income mode1.At the same tim e,an empirical research about the applicability is carried out using section data of non-f inancial listing companies on China capital m arket from 1999 to 2011.The result confirms the applicability and superiority of RIM 一 0.2 model com pared with EBO mode1.It also shows that R IM 一 iS an effective com plementary tool to calculate equity valuation.
剩余收益价值评估模型及应用
N企业价值评估Business Valuatio折价,主要取决其初始评估价值的评估方法。
如果初始评估价值采用计算控股价值方法得出的,则具备控股性质的长期股权投资的最终的评估结果只需考虑是否需要采用流动性折价,而属于少数股权的长期股权投资,还需考虑少数股权的折价;如果初始评估价值是将公开证券市场交易的少数股权价值作为依据得出的,则在评估控股股权时,应考虑控股溢价。
而当获得的市场交易数据是属于非上市企业的股权交易数据,且其转让的权益为控股股权时,则在评估非上市企业的控股股权时,不需要考虑控股溢价。
而且由于参照物为非上市企业,故也无须考虑流动性折价。
但如果此时评估的是少数股权,需要考虑少数股权折价。
如果在长期股权投资的评估中,采用的市场交易数据属于高流动性少数股权,则对非上市企业长期股权投参考文献:[1]叶康涛.公司控制权的隐性收益——来自中国非流通股转让市场的研究.经济科学,2003.[2]韩德宗.叶春华.控制权收益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统计研究,2004.[3]黄坚.上市公司股权转让溢价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4]朱峰.曾五一.上市公司控股权溢价研究.东南学术,2002.[5]Pratt, Shannon P Reilly, Robert F, CPA, CFA, ASA Schweihs, Robert P.ASA. VALUING A BUSINESS—Third Edition. Chicago, IL: Irwin, 1996.(作者单位:辽宁省资产评估协会 东北财经大学)资的最终评估价值还应进行流动性折价。
此外需要明确,如果在评估中采用的是收益现值法,且采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确定折现率,得出的评估价值代表的是控股权益价值。
如果折现率的计算采用了β系数,但未根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进行调整,则其结果应是少数股权的价值。
剩余收益价值评估模型及应用宋 平 陈海防摘要:剩余收益模型是充分利用现有的会计信息,以公司权益的账面价值和预期剩余收益的现值来表示股票内在价值的数理模型。
股利贴现模型、自由现金流量贴现模型及剩余收益模型对股票价格与价值不同解释力的比较分析——来自中国证券
股利贴现模型、自由现金流量贴现模型及剩余收益模型对股票价格与价值不同解释力的比较分析——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实证数据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实证数据进行分析,探讨了股利贴现模型、自由现金流量贴现模型及剩余收益模型对股票价格与价值的解释力。
研究发现,在中国证券市场的实证数据中,自由现金流量贴现模型和剩余收益模型的表现相对较好,而股利贴现模型的解释力相对较弱。
一、引言股票是投资者参与股票市场的一种重要工具,股票市场的价格波动直接影响着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和预期收益。
因此,研究股票价格与价值的关系,对于投资者进行合理的股票投资具有重要意义。
股利贴现模型、自由现金流量贴现模型及剩余收益模型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股票估值模型。
二、股利贴现模型股利贴现模型是最早被提出并应用的股票估值模型之一,其核心思想是根据公司未来的股利和股息来衡量股票的价值。
该模型认为,股票的价值应该等于未来的股利折现到现值的总和。
然而,该模型忽视了公司的成长性和未来现金流的变化,对于那些表现出较快成长和高现金流的公司来说,其解释力较弱。
三、自由现金流量贴现模型自由现金流量贴现模型是在股利贴现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自由现金流量的概念,具体计算公式为:自由现金流量=净利润+折旧与摊销-资本支出-变动资本。
该模型将公司的自由现金流量折现到现值,并作为衡量股票价值的指标。
在中国证券市场的实证数据中,自由现金流量贴现模型相对于股利贴现模型在预测股票价格和价值方面表现更为准确。
四、剩余收益模型剩余收益模型认为,公司的股票价值等于其未来的净利润和股东权益之间的差额,即剩余收益。
该模型将剩余收益折现到现值,并作为衡量股票价值的指标。
在中国证券市场的实证数据中,剩余收益模型具有较好的解释力,能够对不同类型的公司进行准确的估值。
五、比较与总结综上所述,在中国证券市场的实证数据中,股利贴现模型、自由现金流量贴现模型及剩余收益模型对股票价格与价值的解释力不同。
股利贴现模型由于忽视了公司的成长性和未来现金流的变化,解释力相对较弱。
剩余收益估值模型与自由现金流估值模型比较研究
剩余收益估值模型与自由现金流估值模型比较研究作者:廖俭来源:《财会通讯》2013年第18期摘要:公司价值评估是现代公司金融、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
自由现金流量估值模型是实践中应用最广泛的理论模型,而剩余收益估值模型是1995年以来在理论界、实务界取得巨大成功和广泛认可的公司估值理论。
准确理解两种模型的联系和区别,在理论上和实践中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从理论上比较了这两种理论模型,并且通过实例比较了两者的操作难度和实用价值。
关键词:公司估值剩余收益估值模型自由现金流估值模型比较一、引言公司价值评估是现代公司金融、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长期都是学术界和实务界关注的重点领域,并且形成了支系庞大的理论体系。
除去传统的成本法、相对比较法外,现代的公司价值的理论研究体系主要有:股利折现理论(DDM)、现金流量折现理论(DCF)、剩余收益估值模型(RIM)、经济增加值模型(EVA)、实物期权估值理论。
其中,现金流量折现理论(DCF)中的自由现金流量估值模型是目前在实践中应用最广泛的模型,国内多数机构投资者都采用此模型对公司进行估值。
而剩余收益估值模型是1995年以来受到极大关注,又一被理论和实务界广泛接受的理论体系。
由于这两大理论模型体系代表着公司估值理论的主流和前沿领域,而且在方法和理念上都有着相似或者亲缘关系。
准确理解两种模型的联系和区别,分清两者的优劣和长短,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均有着重要意义。
因此,本文将从理论上比较这两种理论模型,并且通过实例比较两者的操作难度和实用价值。
二、理论模型比较(三)自由现金流量估值模型与剩余收益估值模型的比较式(5)实际是Ohlson(1995)模型的简化形式,不难看出,它与自由现金流量估值模型式(2)是十分相似的。
事实上,Feltham和Ohlson( 1995)指出,自由现金流量估值模型,不过是利用特殊的会计标准计量了公司的综合收益和账面资产,只是剩余收益估值模型的特例。
费尔森-奥尔森估价模型实证检验
pt=bt+α1Xta+α2vt
(7)
公式(7)中,α1=ω/(1+γ-ω) α2=(1+r)/[(1+γ-ω)(1+r-γ)]
这 一 估 值 函 数 ,即 不 需 要 预 测 未 来 股 利 ,也 不 需 要
关于终值的假设,而是通 过 以 上 修 正 回 归 模 型 来 估 计
执业会员,硕士研究生。
36
徐 红 军 :费 尔 森 - 奥 尔 森 估 价 模 型 的 实 证 检 验
Pt=n∑∞=1Et[bt+n-(11++xrt)+nn-bt+n]
(3)
经代数计算可将(3)式写成:
pt=bt+n∑∞=1Et[xt+(1n-+rrb)tn+n-1]-E(1t[+btr+)∞∞]
应计制会计在估值方面 优 于 现 金 制 会 计,则 费 尔 森 -
奥尔森模型的有用性应更多建立在会计数据的特性上。尔 森 - 奥 尔 森 模 型
的实证意义依赖于其第 三 假 设,即 剩 余 收 益 的 信 息 动
态性。这一假设赋予了费尔森-奥尔森模型严格的约
型 的 一 种 重 新 表 述 ,由 以 上 推 演 过 程 可 以 清 楚 地 看 到 ,
它并不依赖于会计数据 的 特 性,而 是 依 赖 于 净 剩 余 会
计 关 系 。Frankel、Lee(1998)证 明 尽 管 股 利 折 现 模 型 的
剩余收益表达形式表面上具有依赖于会计数据的特
点 ,但 从 实 证 角 度 却 没 有 任 何 意 义 。 因 为 ,如 果 要 说 明
一模型 提 出 了 相 对 于 其 他 模 型 更 加 全 面 的 估 值 方 法 。[5-6]但 这 些 实 证 研 究 忽 视 了 剩 余 收 益 的 信 息 动 态 性 特征,将该模型变成了用 剩 余 收 益 代 替 的 股 利 折 现 模 型的衍生模型,导致这一模型失去了其内核。 笔者认为,剩余收益 模 型 所 依 赖 的 理 论 基 础 仍 然
三阶段DEA模型的方法与实证研究
术效率的均值为O.785,规模效率的均值为0.911。 2.经过第二阶段SFA模型对环境变量(GDP和常住人口)和随机误差的调
整,第三阶段DEA模型结果显示,样本县医院技术效率的均值为0.723,纯技术 效率的均值为O.785,规模效率的均值为O.908。与第一阶段相比,纯技术效率没 有发生变化,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有所下降。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第一阶段 和第三阶段DEA模型的技术效率值与规模效率值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O.001)。
3.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模型结果显示,2008年至2011年期间样本县医院的 技术效率年平均降低了1.43%,技术水平年平均增长了7.27%,纯技术效率年平 均降低了O.92%,规模效率年平均降低了0.54%,全要素生产率年平均增长了 5 70%。
结论: 1.三阶段DEA模型优于传统的DEA模型,利用三阶段DEA模型计算的效
4.2008.201 1年间,样本县医院的生产率与技术水平呈上升趋势,而技术效 率呈下降趋势,生产率变动主要是由于技术变动引起的,说明样本县医院的技术 水平得到了改善。 建议:
1.三阶段DEA模型是一种比较客观、系统的评价方法,可以推广。 2.提高纯技术效率,促进县医院技术效率的改善。 3.在保证效率的前提下,适当扩大县医院的规模。 4.改善技术状况,促进县医院生产率的发展。
4结j;畏…………………………………………………………………………………………………………………………………25
4.1基本情况………………………………………………………………………………………25 4.1.1人力资源………………………………………………………………………………….25 4.1.2床位数及床均资源配置…………………………………………………………………一25 4.1.3收入支出………………………………………………………………………………….26 4.1.4医生工作量……………………………………………………………………………….27
基于会计信息的剩余收益估值研究:模型演化及改进展望
(9 5 则进 一 步构建 了四维 的信息 动态 过程 。按 照这一新 19 )
信 息动 态 的考虑 . 司资 产 被分 为净 金 融资 产 和净 营运资 公 产, 并假 定 净 金 融 资产 的价 值 就 等 于账 面 价 值 、 司 的商 公 誉仅 靠经 营性 活动创 造 。 四维 的信 息动 态过程 为 :
估在对 未来 股价 预测 时 发现 . 考虑 其他 信息 对 同时期 的股 价有很 好 的预测 能力 . 忽略 其他 信息 则对 未来 的股价 有 而 很好 的预测 能力 。总体 上 看 , 该评 估肯定 了 O l n模型利 hs o 用信 息 动态 预测 剩余 收 益的 合理 性 . 同时也证 实 了考虑信
研 测 值 的 其 他 信 息 变 量 ; 关 的 其 他 的 系 数 表 达 式 为 :l( 。 剩 余 收 益 的 时 间 序 列 性 . 究 的 结 果 证 明行 业 或 企 业 的 剩 有 a=1/ ) ( ∞i ,2‘l( ( 1( 一3 ) p= /R 0l ( ') p= R一 l a=1 /R一I ) R 0 , lR ( 一3 ) R- 1, 2 余 收 益 的 历 史 水 平 在 自 回 归 模 型 中 显 著 相 关 . 这 说 明 ) ) 2 ) l , 1 v O l n模 型 中对 剩余 收益 持 续 性 的估 计 能够 为 预测 未 hs o a ( - ) J R- 2。  ̄
O l n(9 5 及 F l a 和 O l n(9 5 模 型 的 出 hs 19 ) o et m h hs 1 9 ) o
来 的剩余 收 益提 供 解 释 ; 同时 , 他 信息 变量 ∞ 的持续 性 其
也 被 证 实 , 此 信 息 变 量 持 续 性 系 数 的 精 确 性 也 将 影 响 因 预 测 能 力 . hsn模 型 的 信 息 动 态 的 理 论 基 础 由此 获 得 实 Ol o 证 支持 : 次 , 评估 利 用 包 含其 他 信 息与 不包 含其 他信 其 该
会计稳健性、剩余收益模型与公司价值辩证关系探讨
一
其中: MV为公 司在 t 时刻权 益的市 场价值 ;V 为公司在 t B。 时
刻 的权益资产的账面价值;为股东所要求 的回报率 ; ( I ) f E R 为剩 余收益 的期望值 ,O 为权益 的会计 回报 ( RE 盈余与期初权益账面
价值之 比 ) 该模型 明确 了公司价值取决于当前的权益资本价值 以 。 及未来预期的剩余 收益 , 同时, 与股东要求的 回报率相关。 还 ( ) 二 模型假设 任何 理论模型都必须建立在一定的前提假设 之上 , 剩余收益模型则是 建立 在如下假设基础之上 的: 假设公 司只 发 放股 利 ; 设满足 清 洁盈余 关系 ( la rls e tn C R) 假 cens pu l o , S , u ra i 即当期账面净资产等于前期的账面净资产加上当期的股票收益后
收益是指公 司的净利润 与股东所要求的报酬之差 , 即
R,B 【( O 广 ) I V× R E r = ( ) 1
&H y ,0 0) 而在我 国上市公 司的财 务报告中也体现 了与美国 an 20 ,
相似 的稳健性 ( 李增 泉,0 3) 20 。早 在 10 9 0年 , 稳健性就 已成为一
性。
公 司价值估计 一直是理论界研究 的热点问题 , 对其研究有 助 于投资者 判断公 司未来 的经济 形势 , 估计收 益率 , 出有效率 的 做
投资决策 , 司价值估计 的研究直接关 系到资本市场 的生存 和 即公 发展 。 公司价 值估计 的方法很多 , 主要有托宾 Q、 权估价模 型、 期 股 利折现模型和剩余 收益模型等 ,但 国外许多实证研究结 果表明 ,
其中 R。 t I 期公司的剩余收益 ,L t 指 N 指 期公 司的会计盈余 , r 为权益资本成本 ,V 为公司 t B 期权益 的账 面价值 , O t R E 为权益 的 会计收益 回报率 。 剩余收益需要进行资本成本 的调整从而反映会计 上未加确认但事实上存在 的权益资本的机会成本 , 内涵是指 只有 其
剩余收益模型及其运用
剩余收益模型及其运用剩余收益模型作为近年来新兴的公司价值评估方法受到了广泛关注。
简单介绍了剩余收益模型的内涵,并试图运用剩余收益模型,结合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利用贵州茅台2013年财务数据对贵州茅台有限公司2013年股票价值进行了估价,并对估价结果与同期实际市场价值做比较,得出结论茅台股价在2013年没有被低估并且验证了剩余收益模型对股票价格有一定的解释能力。
标签:剩余收益模型;贵州茅台;公司价值评估1 引言准确地计算出企业价值一直是财务学关心的焦点,但企业价值估价模型发展至今,以现金股利贴现模型、自由现金流量贴现模型为代表的价值评估模型都有一个基本的缺陷:使用的数据过少,尤其是忽略了财务报告中包含的有关企业当前与未来的有价值的会计信息。
而剩余价值模型克服了这个基本缺陷,使模型对股票价格的解释能力更强。
剩余收益模型最早由会计学家Preinreich在1938年提出,Edwards和Bell 于1961年提出了改进,但并没有引起理论界多大的重视。
1995年,美国学者Ohlson对这个方法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建立了公司权益价值与会计变量之间的关系,使该方法重新得到理论界的重视。
在其之后,国外许多学者用财务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剩余收益模型对股票价格的解释能力和预测能力远优于其他模型,如Bernard(1995),Frankel和Lee(1998)等。
同时有学者对模型进行了改进,如Christensen(2002)等。
我国引进剩余收益模型较晚,相关文献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剩余收益模型的介绍和改进,如张启銮(2009)等;二是研究剩余收益模型对我国上市公司股票的解释能力。
很少有文献运用剩余价值模型对单独的一个企业进行价值评估,本文则是将模型的介绍与应用相结合,实证操作了剩余收益模型在现实社会中的应用,对分析股票价格具有指导性意义。
2 剩余收益模型的内涵及假设剩余收益的基本观点认为企业只有赚取了超过股东要求的报酬的净利润,才算是获得了正的剩余收益。
剩余收益模型在中国房地产业的应用改进研究
剩余收益模型在中国房地产业的应用改进研究【摘要】剩余收益模型是近年来流行的公司价值评估模型。
本文首先回顾了剩余收益模型的理论框架和演化形式,并针对中国房地产业公司的特点,通过引入更具解释能力的变量将原有模型进行改进。
结果表明,新剩余收益模型避免了原模型取值不确定性的缺点,提高了模型的可操作性以及对企业价值的解释能力。
【关键词】剩余收益模型;改进的剩余收益模型;房地产企业引言剩余收益模型最早由会计学家 PrEinrEIch在1938 年提出,Edwards和Bell于1961年提出了改进,但并没有引起理论界多大的重视。
1995年,美国学者Ohlson在其文章《权益估价中的收益、账面价值和股利》中对这个方法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建立了公司权益价值与会计变量之间的关系,使该方法重新得到理论界的重视,并成为近十年来财务学、会计学界最热门的研究主题之一。
剩余收益概念的出现,明确了公司的权益价值与会计变量之间的联系,对于实证研究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剩余收益估价模型把公司价值表述成投入资本与未来经营活动所产生剩余收益的折现值之和。
已有实证研究表明剩余收益模型远优于现金流量折现模型(Discounted Cash Flow,DCF)和股利折现模型(Dividend Discount Model , DDM)。
在剩余收益模型中,会计数据不再作为估价的信号,而是直接作为估价的变量,由此,在会计数据与公司价值评估之间建立起直接的联系。
正如Bromwich所评价的一样:剩余收益与会计的账面计量结合具有革命性意义。
一、模型的建立(一)模型的提出剩余收益模型是建立在以下三个基本假设之上的。
第一,公司股票价格等于公司未来期间的预期股利的现值,即股利折现模型(DDM)。
第二,净盈余关系(Clean Surplus Relation,CSR)假设。
净盈余关系认为,导致公司账面净资产发生变化的因素是公司获取的收益和支付的股利,而股利的发放只在每一期末发生,它只减少公司期末的账面资产而不影响当期的收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阶段剩余收益模型的实证比较研究
【摘要】选取我国资本市场2006年到2012年的有效财务预测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就三阶段剩余收益模型中代表性的两种――RIM-σ2和TSSV-θ模型,基于预测能力进行实证比较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RIM-σ2模型的预测能力要优于TSSV-θ模型。
【关键词】三阶段剩余收益模型;RIM-σ2模型;TSSV-θ模型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4)15-0024-05
一、引言
在企业权益价值评估模型体系中,未来自由现金流折现模型、未来股利折现模型以及剩余收益模型是三种基本的评估模型。
然而在研究领域,剩余收益模型又是基本、最常用的模型,其原因主要是基于其可以利用历史会计信息,有利于研究者进行实证分析。
许多财务会计及金融界学者在奥尔森剩余收益模型的基础上,基于三阶段剩余收益模型进行了许多拓展性研究。
其中有代表性的是三阶段股票定价模型(徐婕,2008;记为:TSSV-θ模型)、三阶段剩余收益模
型(Dechow,Hutton和Sloan,1999;记为:DHS模型)以及风险因子调整的三阶段剩余收益模型(王立夏,2012;王立夏、张天西,2012、2013;记为:RIM-σ2模型)。
二、主要的三阶段剩余收益模型及理论比较
(一)一般形式的三阶段剩余收益模型
为了便于理解,以表1的方式对各模型进行理论比较。
从表1明显看出,后两种模型优于前两种模型,同时也较容易进行实证研究。
基于此,本文将主要对后两种模型,即TSSV-θ模型和RIM-σ2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及比较分析。
三、实证比较研究
王立夏、张天西(2012)运用中国资本市场1999―2010年截面数据进行实证表明RIM-σ2模型优于TSSV-θ模型。
人们知道,中国股市的市场化程度并不高,仍存在大量人为影响因素,属政策市。
基于此,本文将采用预测数据而非历史数据进行实证,进而对两模型进行比较分析。
但我国资本市场中的预测数据起步比较晚,分析师在2004年才开始对上市公司的盈利状况进行分析,经过两年的过渡阶段,到2006年才相对成熟。
同时考
虑到分析师大都对公司未来3年的情况进行预测,故在实证时,两模型的第二阶段n均选择3年。
基于此,选择2006年到2013年的相关预测数据进行实证,扣除3年的折现期,故实证结果只能计算到2010年。
(一)实证比较中的模型统计变量及比较(见表2)
4.实证模型虽然分析的是股票的价值,但是,在实际中只能得到股票在证券市场交易的实际价格。
按照上市公司披露报表的规定,上市公司必须在4月30日(含)前披露上一会计年度的报表,为此,股票的价值选择次年度4月份最后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格Pt (未复权)。
同时,在该日为休市的情况下,选用前一个交易日收盘价格Pt(同样未复权)。
5.由于预测数据的有限性,同时为了计算的方便(不会影响到两模型的实证比较),针对需要计算的未来预期净资产增长量的波动?赘t+n,本文拟采用本年与上一年的BVt相比测,以其增长量的平方来替代,即:
?赘t=t-1年至t年BVt预测增长量的平方。
(二)统计描述如表3
(三)实证分析结果如表4和表5
比较表4和表5可以发现,两模型的系数均表现
统计显著,说明两模型的预测效果均有效。
但通过比较也发现,RIM-σ2模型回归结果的Adj.R2比TSSV-θ模型回归结果的Adj.R2大些。
由此说明RIM-σ2
模型有相对好的适用性和优越性。
四、预测能力的运用比较研究
预测效果就越好。
但同时,由于各公司间的股价差异巨大,公司市值也相差甚远,为了充分进行比较,本文也计算各年份分别在10%、25%、50%、75%和90%分位点的相对预测值。
经计算,预测结果如表6与表7。
从表6和表7可以发现,RIM-σ2和TSSV-θ两模型的预测效果非常接近。
同时还发现,两模型只是在2006年和2007年两年间的均值略高于股票价值,除此之外的其他年份均存在高估的现象。
但从中位数来看,两模型除了2007年外的剩余4年均是高估的。
究其原因可能有二,一是由于2006年左右存在一次大牛市的股票市场,导致分析师预测时比较乐观。
正是基于这些乐观值导致计算出相应的预测值也就较高。
类似地到2008年后,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股市低迷,分析师预测时就较为悲观,由此基于两模型所计算的预测值也就比较低。
二是可能在2006年开始会计制度的变更,会计制度上开始使用公允价值的概念,基于
此,上市公司对其财务报表根据新会计制度进行调整,从而影响到了预测值,最终影响计算的数据。
为了更细致地比较RIM-σ2和TSSV-θ两模型预测运用能力的差异,以下将基于两模型所计算的预测数据进行相减,可以得到两模型预测结果之差,见表8。
表8是基于两模型所计算出的预测值之差,可以发现:(1)如果相对均值小于1,则当表8的差值是大于0时,就表示该项用RIM-σ2模型计算的预测值要优于TSSV-θ模型所计算的预测值。
(2)如果相对均值大于1,则当表8的差值小于0时,就表示该项用RIM-σ2模型计算的预测值要优于TSSV-θ模型所计算的预测值。
五、研究结论
本文在分析研究三阶段剩余收益模型的基础上,从理论上对各主要的三阶段剩余收益模型进行比较,同时选用我国证券市场的预测数据,基于预测能力分析比较两种基本的剩余收益模型,即RIM-σ2模型和TSSV-θ模型。
在理论上比较分析发现了RIM-σ2模型的优越性,同时实证结果也表明RIM-σ2模型有较优的预测能力,可以作为金融分析师在资本市场上一种有效的预测分析工具。
【参考文献】
[1] FELTHAM G,OHLSON J.Valuation and clean surplus accounting for operating and financial activities[J].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Spring,1995,11(2):689-731.
[2] DECHOW P,HUTTON A,SLOAN R. An empirical assessment of the Residual Income Valuation Model[J].Journal of Accounting & Economies,1999,24(2):1-34.
[3] 徐婕.三阶段股票定价模型研究[D].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4] 王立夏,张天西.风险因子调整的三阶段剩余收益模型的应用研究――基于中国资本市场1999―2010年截面数据分析[J].经济问题,2012(11):80-83.
[5] 王立夏,张天西.RIM-σ2模型:理论与实证[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3(3):97-101.
[6] 王立夏.风险调整的剩余收益模型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