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社会心理科学_2006年总目录_
_心理科学_2011年总目录_
社会心理学完整版
第一章社会心理学性质、对象、范围分类1、社会心理学:从社会与个体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研究特定社会生活条件下个体或群体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
2、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介于心理学和社会学之间,是心理学和社会学的交叉学科。
3、三种取向的社会心理学: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奥尔波特)主要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场理论、社会认知理论、精神分析理论。
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库兹明)主要理论:符号交互作用理论、社会交换理论、社会角色理论、参照群体理论。
比较文化的社会心理学(特里安德斯、楠柏特)文化决定论向文化相对论的转化。
4、社会心理学的内容:①不同层次的社会心理现象:个体社会心理(个体社会化、自我意识、社会态度、社会认知、社会动机);群体社会心理(人际互动、群体的社会心理气氛、群体内聚力);大众社会心理(流行、模仿、流言、暗示、舆论、经济恐慌、大众骚扰)②应用社会心理学:用社会心理学的原理与研究方法阐明关于人际关系、社会行为等实际问题,并提出对策。
包括:边缘性的应用社会心理学:工业社心、教育社心、临床社心、老年社心、环境社心;专业性的应用社会心理学:以社会生活中的客观领域或部门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政治心理学、文化心理学、军事心理学、司法心理学、宣传心理学);以狭义的生活方式所包括的各方面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消费心理学、婚姻心理学、职业心理学);以社会中某一特定人群的某些问题作为研究对象(民族心理学、班级心理学、领导心理学、宗教心理学)5、社会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与心理学:传统观点,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莫洛夫的观点,是心理学的一条主干;吴江霖的观点,是心理学的一大支柱;瑞特纳的观点,是心理科学的总称。
与社会学的关系:社会学家对社心的贡献;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学在理论和方法上彼此相通;研究课题上同中有异。
与文化人类学:文化人类学家对社心的贡献,通过实地考察所收集到的丰富而生动的研究素材,对于社会心理学的一些问题的阐明有重大价值;二者的相互促进关系;研究角度不一致。
组织行为学之六社会心理分系统
• 可以从激励过程的起点 动机到发 生行为的心理过程 激励的终点来 研究激励问题
6 激励理论分类
• 需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内容型激励理论从激励过程的起点
出发;围绕了解 满足需要进行研究
• 过程型激励理论着重研究从动机到发生行
为的心理过程
• 状态型激励理论从激励的终点来研究需要
• 积极强化是对某种行为给予肯定奖赏;以增
加其重复出现的可能性的方法
• 消极强化是为鼓励良好行为而使用撤除消
极后果的方法 如迟到─监督;按时─放松监督; 按时继续发生
• 惩罚是当某种行为出现后;给予某种带强制性 威胁性的不利后果;以期减少或消除该行为的 方式
• 消退是撤消对某行为的积极强化;以终止或降 低该行为出现的可能性的方式
2 1 4 状态型激励理论
• 状态型激励理论从激励的终点来研究需要
满足否 主要理论有: • 亚当斯根据认知失调理论;侧重研究利益分
配的合理公平性对积极性的影响;1963年提 出的公平理论 • 从积极性的反面消极情绪来研究激励问题 的挫折理论 • 从查找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来研究激励问题 的归因理论
1公平理论主要内容
2 需要
• 需要是指缺乏某事物心理 生理或社会 性的时对该事物的渴求或欲望 客观缺
乏;主观意识到缺乏 是行为的原动力 由刺 激产生
• 需要的特点:人的需要有先天性需要和 后天性需要;人的需要满足程度受社会 制约
3动机
• 动机:引起个人行为 维持该行为并将此行 为导向满足某种需要的欲望 愿望 信念等心 理因素
• 权力需要是指影响 控制别人的欲望; • 合群需要是指人们寻求他人接纳 友谊的欲
社会心理学知识总结
第一章社会心理学的一般问题第一节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第二节社会心理学的性质和类别l、社会心理学与生理心理学一起构成心理学两大基础与支柱.分别从生物自然属性与社会制约性来阐明人的心理所依据的基础与基本原理。
3、SSP指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PSP指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
6、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分为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档案研究法。
(大致了解其优缺点)第二章个体的社会化第一节什么是个体的社会个体社会化:个体在社会环境影响下,认识和掌握社会事物、社会标准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个体得以独立地参加社会生活。
一句话,通过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变成一个社会人。
个体实现社会化是个特别长的过程。
第二节个体社会化的机制个体社会化的机制有:依从、认同、内化。
(态度形成阶段)依从基于强化的原则,自居基于“榜样人物”的吸引。
第三节个体社会化的内容1、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社会化的内容有哪些?(个体的继续社会化指什么?)个体从出生到青年成熟期,可以称之为社会化的初步形成阶段。
这个阶段社会化的内容:(1)首先,是要求个体掌握作为社会成员应具备的生活基本知识与技能,使个体学会独立自理,为参加社会生活做必要准备;(2)其次,是要求其掌握有关行为规范、准则,根据个体所处的周围的社会环境,学习相应的礼貌、公德以及与人交往应遵循的原则;(3)第三,是培养个体的社会责任感,懂得做一个孩子、学生或少先队员等的不同社会责任;(4)第四,树立面向未来的生活目标,要求个体明确自己“长大了干什么?”要求个体学会思索和想象自己今后将挑起的社会担子,它超出了个体当前所肩负的职责,属于对理想的确立。
2、个体社会化还存在改造和重建的问题。
个体从一种思想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或工作方式向另一种方式迅速转变与适应的过程中遇到的社会化问题,或可称为再社会化问题。
它不同于个体社会化的继续发展。
特点:第一,它不是在个体原有社会化基础上按照同一个方向进一步发展,而要求实现改向转变;第二,这种转变又是非常迅速的一种转变,而使个体在实现这一社会化转变过程中显得特别难于适应。
社会心理学
1.《社会心理学》 时蓉华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8
2.《社会心理学》 章志光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6
3. 《社会心理学》 十三所 高校合编 南开大学出版 社
4. 《社会心理学》第二版 沙莲香 人大出版社 2006
第一节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
一.社会心理学定义 1. 西方定义 两大类:一类强调研究人的社会行为;另一类强
Hale Waihona Puke A.人的社会化和自我意识 B.人的社会动机 C.人的社会认知 D.社会态度和态度改变 2.个体心理和群体心理 集群行为、领导方式、民族心理
3.社会交互作用与交往 人际吸引、人际关系、人际沟通
三 、社会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一)与社会学的关系:研究取向与侧重 点
社会学:
着眼于社会本身,注重社会、群体的结构、 功能、变化等问题;
F.H.奥尔波特在哈佛大学进行团体效应实验,并于 1924年出版《社会心理学》教材,被看作是现代 社会心理学的开端。其意义在于:
1.明确提出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不是集合心理 或群体意识,而是有关社会情境中的“个人的社 会行为及社会意识。”
2.用行为理论解释个人社会行为的发生、发展及 其多种形式,反对麦独孤的本能论。
第二节 社会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社会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大体经过三个时期:
一、思辨期(社会心理思想早期积累阶段)
例如:孔子“勿因乡人皆好之”或“乡人皆恶之” 而作为评价一个人的标准,“不如乡人之善者好 之,其不善者恶之”作为评价的标准。体现了一 种群体判断的思想。
又如:老子:“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调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苏联定义: 研究受所参加的社会团体制约的人们的行为活动
2024《社会心理学》ppt课件
•引言•社会认知•社会行为•社会态度•社会影响•社会关系•社会心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引言性质社会心理学是一门介于心理学、社会学和文化人类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具有交叉性、综合性和应用性的特点。
定义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在社会相互作用中的心理和行为发生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与性质研究对象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个体社会心理、群体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三个层次。
其中,个体社会心理主要研究个体的社会化过程、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动机等;群体社会心理主要研究群体凝聚力、群体决策、群体冲突等;社会行为主要研究亲社会行为、反社会行为等。
任务社会心理学的任务包括描述社会心理现象、解释社会心理现象、预测社会心理现象和控制社会心理现象。
其中,描述是对社会心理现象进行科学界定的过程;解释是对社会心理现象的形成原因与过程进行说明的过程;预测是根据社会心理现象的形成与发展规律对其未来趋势进行预见的过程;控制是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上,通过社会心理学原理和方法的运用,对社会心理现象进行人为干预,使之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的过程。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通过直接观察或借助仪器观察被试者的行为表现或言语反应,从而了解其心理活动的方法。
•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实验法可以分为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两种。
•调查法:通过访谈、问卷等方式收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以了解被试者的心理活动的方法。
调查法包括普遍调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等。
•档案法:通过对被试者的个人档案或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以了解其心理活动的方法。
这种方法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弥补其他方法的不足,例如对于已故的人或无法接触的人进行研究时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社会认知社会认知的概念与过程01社会认知定义指个体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群体以及社会现象进行感知、理解和评价的过程。
02社会认知过程包括注意、解释、记忆等阶段,涉及对信息的选择、组织和加工。
社会心理学主要理论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一、强化理论溯源强化导向的理论,早期有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原理,华生的行为主义,桑代克的刺激-反应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性行为主义,多拉德和米勒的模仿论。
后来,出现了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和霍曼斯的社会交换理论,扩大了强化理论对人的社会心理现象的解释范围和深度。
从学习角度看待和研究人的心理与行为,是欧美许多社会心理学家多年来采用的视角。
学习理论是一种强化理论,最早可追溯到巴甫洛夫经典条件作用原理。
20世纪初,学习理论流行,并成为行为主义的基础。
后来,赫尔、斯金纳、米勒、多拉德,将其运用到社会心理学。
20世纪70年代以来,班杜拉将其应用范围扩大,提出社会学习理论,又称为观察学习理论,在解释人类社会行为方面取得重大成功。
二、强化理论的核心概念(一)联结是两种刺激在大脑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
用联结可以解释人的社会心理现象和行为。
(二)强化这是强化理论最核心的概念,其含义是,人们之所以学会某种行为,是因为这种行为能产生令人愉快的后果,或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人们之所以避免某种行为,是因为这种行为会给人带来不愉快的后果。
(三)模仿个体在社会生活中,主动仿效他人言行的社会心理现象。
米勒和多拉德认为,可以通过延伸刺激—反应关系与强化的概念来理解模仿的心理机制。
强化理论的评价:强化理论假定,行为主要由个人过去的学习经验获得,倾向于将行为原因归于外在环境,忽视个人对环境的主观感受,注重解释外表行为,而忽视解释主观心理状态。
三、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又称为观察学习理论),接受了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多数原理,但是更加注意线索对行为、对内在心理过程的作用,强调思想对行为和行为对思想的作用。
社会学习的过程:(一)注意过程(二)保持过程(三)复制过程(四)动机过程社会学习理论的评价:社会学习理论也被批评为借用认知概念,但没有揭示导致认知活动结果的过程与条件,并且其交互决定论带有二元论色彩。
四、社会交换理论霍曼斯采用强化心理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把人际相互作用比作经济交易,提出了社会交换理论。
社会心理学书籍
社会心理学书籍篇一:社会心理学学习参考书社会心理学学习参考书《社会心理学》吴江霖等著,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社会心理学》沙莲香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 《社会心理学》孙时进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xx《社会心理学》侯玉波俞国良,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社会心理学》俞国良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社会心理学》金盛华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社会心理学》泰勒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社会心理学》戴维·迈尔斯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xx《社会心理学》阿伦森等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xx《现代社会心理学》周晓虹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应用社会心理学》乐国安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xx《社会心理学原理与应用》申荷永主编,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 《文化人类学》马广海山东人民出版社 20xx年《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杨国枢黄国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 《文化视野中的人类行为》万明钢甘肃文化出版社 1996 《中国文化心理学》汪凤炎暨南大学出版社20xx《中国文化概论》张岱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xx《中国社会心理学源脉与走向》王恩界著河北大学出版社20xx 《如何理解中国人》杨中芳著 xx大学出版社20xx《西方社会心理学新进展》乐国安主编暨南大学出版社 20xx 《现代社会心理学名著菁华》周晓虹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xx《社会心理学经典导读》俞国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社会心理学前沿》俞国良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篇二:心理学经典书籍心理学经典书籍“心理学史”《现代心理学史》[美] 杜.舒尔茨人民教育出版社(语言流畅、说理明快,尤其适合本科生读,不过国内翻译的版本比较老,好象是根据第三版翻译的,这本书在美国直到现在还在修订出版,最新版本的是20xx年的)《心理学史》 [苏] 米哈伊尔.雅罗舍夫斯基上海译文出版社《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叶浩生人民教育出版社(体系明晰,涵盖较广,内容相对较新,不过由于是编著,全书各章的写作风格难于统一。
04265__社会心理学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课程名称:社会心理学课程代号:4265I 课程性质和设置目的要求一《社会心理学》课程性质《社会心理学》是从社会与个体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研究特定社会生活条件下个体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变化的规律的学科。
《社会心理学》是培养自学应考者掌握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以主具体社会行为规律而设置的一门专业课程.选用教材为S.E.Taylor etal 著,谢晓非等人译的《社会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第十版)。
其中个体知觉、认识自我、态度和态度改变、社会影响、人际吸引、人际关系、性别和助人行为为本课程重点内容。
二《社会心理学》课程内容第一章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第二章社会认知第三章个体知觉—形成对他人的印象第四章认识自我第五章态度和态度改变第六章偏见第七章社会影响第八章人际吸引第九章人际关系第十章群体行为第十一章性别第十二章助人行为第十三章攻击第十四章社会心理学与健康第十五章社会心理学与政治三《社会心理学》课程的任务1.介绍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研究内容和学科历史发展的进程2.介绍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3.分析常见社会心理现象和行为,提高运用社会心理学理论分析社会现实的能力四《社会心理学》课程的目的与要求1.学习《社会心理学》课程的目的是:使自学应考者较为系统地掌握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提高运用专业知识分析现实社会现象的能力2.学习《社会心理学》课程的要求是:认真学习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学会抓住重点,难点并加深领会.同时能够应用这门课程中的有关知识,对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社会心理现象,具有初步进行分析的能力II 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第一章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一.学习目的和要求本章主要从历史、主要理论和方法对社会心理学进行概述。
要求能够从社会分析层次、个体分析层次和人际层次三个层次来探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同时掌握研究的实际操作方法。
并深入理解社会心理学的三大历史根源:精神分析理论、行为主义和格式塔心理学派。
社会心理学完整版 PPT
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比较 缺点:实验情境与生活现实距离过远,使 研究结果往往缺乏概括力 实验法是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应用得最广泛的 方法之一。
三、如何看待社会心理学研究结果 研究的生态学效度值得怀疑; 有人称社会心理学是“大学二年级学生的心 理学”。这是造成社会心理学危机的根本原因之 一。
G.列朋著的《群众心理学》曾被译成16种文字, 在法国再版45次。他认为任何群体都表现了与其成 员的个体完全不同的特征。群体“使他们以一种与 其各自独处的完全不同的方式感受、思考和行动”。 他用本能、气氛感染及易受暗示 3种因素解释群众 的过激行动。他对群众虽有贵族式的偏见,但提出的 问题对以后的群体研究却有较大影响。
1.个体层面:个体社会化与自我意识、社会知觉、
态度、社会动机与社会学习等。 2.人际层面: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人际沟通、 人际关系等。 3.群体层面:群体凝聚力、群体氛围、个体与群 体相互作用、社会影响等。 4.社会层面:研究风俗、时尚、阶层、阶级、 民族心理特征、国民性等。
Unit 1 研究对象和范围
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一)侧重于心理学的定义 奥尔波特(F.H.Allport)在《社会心理学》 (1924)书中指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 体的社会行为与社会意识的学科。 奥尔波特(G.W.Allport)《现代社会心理 学的历史背景》 (1954) :社会心理学 是为了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感情和行 为怎样受他人的现实的、想像的和隐含的 存在所影响。
普力特(N.Triplett)和德国的莫德(W.Moede)。
F.H.奥尔波特(F.H.Allport):《社会心理学》
(1924)开创了实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向,使社
(建议收藏)社会心理学重要知识点总结
社会心理学参考书周晓虹:《社会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侯玉波:《社会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社会心理学—第四版》,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美)戴维·迈尔斯《社会心理学》(第8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1壹心理网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社会心理学的界定(一)国外代表性观点1.格尔登·奥尔波特(G·Allport,1968):是旨在理解或解释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受他人实际的、想象的和隐含的存在的影响。
2.肖和康斯坦佐(Shaw&Constanzo,1982):是关于作为社会刺激之反应的个人行为的科学研究。
3.埃尔伍德(Ellwood,1925)是关于社会互动的研究,它所关心的是人类群体行为的心理学解释。
4.尹恩·罗伯逊(1983)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有助于理解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人类行为主要取决于人们所属的群体和群体间的互动及影响(二)我国代表性观点1.吴江霖:研究个体或若干个体在特定社会生活条件下心理活动的变化发展的科学。
2.沙莲香:社会心理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自发产生,并相互影响的主体反应,而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心理的基本过程及其变化发展的条件和规律的具体科学。
3.孙晔: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社会行为及其规律的科学。
4.周晓虹:研究生活在特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下、具有独特的文化和完整的人格结构的人对各种简单与复杂的社会刺激所作的反应(包括内隐与外显两个方面)。
界定社会心理学需考虑:1.行为的界定狭义:外显行为广义:既包括内在心理也包括外显行为社会心理学研究人对社会刺激的全部反应2.反应的主体不仅包括个人还包括群体个体心理:强调对外界情境的反应以及在生平情境中的历史积淀;群体心理:强调群际空间里人与人的相互作用;民族心理:强调文化背景和时间纬度。
美国人与中国人的区别;本尼迪克特:《菊与刀》3.个人或群体的反应受到各种社会、文化、人格及生物因素的制约与影响二、研究领域(一)个体的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个人的知觉与自我意识、社会动机、社会认知、社会态度、人格发展、应激与情绪问题(二)社会交往心理和行为人际关系、人际沟通、从众和模仿等(三)群体心理群体对群体成员行为的影响、群体领导人的行为、群体行为、民族心理、性别差异心理等(四)应用社会心理学三、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一)社会心理学是一门学科介于心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等学科间的一门独立的边缘学科。
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
社会心理学是普通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的是在社会情境中的 心理现象。
与发展心理学的关系
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是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心理发展历程,而社会心 理学则更侧重于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心理发展。
与人格心理学的关系
人格心理学研究的是个体的人格特征及其形成和发展过程,而社会心 理学则更关注个体在社会互动中的人格展现和变化。
。
尊重与接纳
尊重对方的观点和价值 观,接纳对方的优点和
缺点。
共同成长
在亲密关系中不断学习 、成长,共同面对生活
中的挑战。
冲突解决策略探讨
沟通协商
通过有效沟通,了解彼此的需求和立场,寻 求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妥协与折中
在某些情况下,双方需要妥协或折中,以实 现一个对所有人都有利的结果。
第三方调解
2023 WORK SUMMARY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当双方无法直接解决冲突时,可以寻求第三 方的帮助进行调解。
情绪管理与自我控制
在冲突中保持冷静、理性,避免情绪失控导 致冲突升级。
PART 05
群体动力学原理及应用
群体凝聚力培养途径
明确共同目标
01
通过设定清晰、具有挑战性的共同目标,激发群体成员的积极
性和归属感。
强化团队精神
02
鼓励成员间的互助合作,营造积极、和谐的团队氛围,增强团
社会影响因素及效应
文化背景对个体心理影响
01
02
03
文化价值观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 差异,如个人主义与集体 主义,对个体的认知、情 感和行为产生深远影响。
社会规范
文化中的社会规范对个体 行为具有约束作用,如礼 仪、习俗等,违反规范可 能导致社会排斥。
三级心理咨询师-社会心理学重点知识汇总
社会心理学知识一般认为,社会心理学诞生于是908年,美。
罗斯《社会心理学》,英麦独孤《社会心理研究》。
F.H。
奥尔波特指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
勒温关于行为的著名公式是:B=f(P,E)。
其中,E的含义是个体所处的情境,P是个体,B是行为,f是函数关系。
社会行为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
社会心理是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是由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引导作用的心理活动.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中,时尚属于社会层面的研究内容。
个体层面含:个体社会化、自我意识、社会知觉、态度、社会动机、社会学习等;群体层面含:群体凝聚力、群体心理氛围、个体与群体的相互作用、社会影响等;人际层面含:人际沟通、人际关系、个体的相互作用等;社会层面含:风俗、时尚、阶层、阶级、民族心理行为、同根性。
霍兰德认为社会心理学的历史按顺序可划分为哲学思辨、经验描述与实证分析等三个阶段。
其中经验描述阶段是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期.它的哲学思辨阶段从古希腊开始,延续到19世纪上半叶。
历史上最早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是围绕人性的哲学争辩。
经验描述阶段是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
经验描述阶段的特点是在观察的基础上,对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实证分析阶段始于20世纪20年代.实证分析阶段的特点是:社会心理学从描述研究转向实证研究,从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从纯理论研究转向应用研究。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伦理原则是指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往往要采用一些手段控制情境或被试者,因而要特别注意因欺瞒与恫吓所产生的后果,尽力避免对被试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伦理性)。
口头调查又称为访谈法.访谈可分为直接访谈与间接访谈,前者是面对面的访谈,后者是访谈者通过一定的中介进行的,常见的有电话访谈等.关于访谈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要取得访谈的成功,访谈者必须在双方的人际沟通中创造信任的氛围,取得被访者的积极配合。
2024年度社会心理学
11
从众现象分析
从众现象定义
从众现象影响因素
从众现象是指个体在群体压力下,为 了与群体保持一致而改变自己行为或 信念的现象。
影响从众现象的因素包括群体规模、 群体凝聚力、个体自我意识和任务难 度等。
从众现象原因
从众现象的产生原因包括信息性影响 (个体认为他人拥有更准确的信息) 和规范性影响(个体希望被群体接纳 和认可)。
师生关系优化
分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互动, 改善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效果和 学生学习满意度。
校园暴力预防
通过社会心理学的方法,对校园 暴力行为进行预防和干预,保护 学生的身心健康。
2024/3/24
33
组织管理领域应用实践
2024/3/24
领导力提升
研究领导者的心理特质和行为方式,提供领导力培训和发展建议, 提高组织绩效。
知觉组织和认知解释三个阶段。
注意的概念与类型
02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可分为无意注意、
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三种类型。
感知与注意的关系
03
感知是注意的前提和基础,注意则对感知过程具有选择和调节
作用。
8
记忆与遗忘
2024/3/24
记忆的概念与类型
记忆是大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可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 忆和长时记忆三种类型。
康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同理心 培养理解和共享他人情感的能力,以 促进亲社会行为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 系。
社交技巧 学习并运用有效的沟通技巧、倾听技 巧和解决冲突的技巧,以改善人际关 系和提高社交能力。
18
05 人际关系建立与 维护方法
2024/3/24
19
人际吸引因素探讨
现代社会心理学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的由来与发展精品
社会心理学关注沟通中的信息传递、非言语行为、沟通障碍以及有效沟通的策略和方法。
沟通
人际关系与沟通
研究个体如何受到群体压力、从众行为、服从权威等社会因素的影响。
探讨说服的原理、技巧以及说服效果的影响因素,如说服者的权威性、信息呈现方式等。
社会影响与说服
说服
社会影响
研究群体动力学、群体决策、群体冲突与合作等方面的心理规律。
群体行为
关注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领导行为、工作动机等方面的心理现象和规律。
组织行为
群体行为与组织行为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欧洲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对社会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法国的社会心理学研究
法国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注重个体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对社会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英国的社会心理学研究
英国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注重实验和社会调查,对社会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02
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强调群体心理和社会化过程,关注集体行为和社会影响等方面,对群体心理和集体行为的研究具有重要影响。
法国社会心理学的发展
德国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始于20世纪初,以德国心理学家威廉·冯特和马克斯·韦伯为代表,探讨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以及文化对个体心理的影响。
德国社会心理学家关注文化、群体和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文化心理学和跨文化心理学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认知革命强调个体差异和个体差异在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认为不同个体的认知过程和行为反应会有所不同。
03
社会心理学在欧洲的发展
法国社会心理学的发展过程中,涌现出许多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如古斯塔夫·勒庞、爱弥儿·涂尔干等,他们的研究成果对社会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社会心理学
高尔顿•奥尔波特(Gordon W.Allport):研究个 体心理与行为如何受他人的现实的、想象的和 隐含的存在的影响。采用实验的方法可以进行 研究。
[Floyd Henry Allport 1890.08.22-1978.10.15], 美国心理学家,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生于 威斯康星州的密尔沃基市,逝于纽约州的锡拉丘兹。
第三节 社会知觉与归因(2) 第一单元 社会知觉 第二单元 印象形成与印象管理 第三单元 归因
第四节 社会动机(3) 第一单元 概述 第二单元 社会动机与社会行为
第五节 态度(1) 第一单元 态度形成
第二单元 态度转变 第三单元 态度测量 第六节 沟通与 人际关系(2) 第一单元 沟通的结构与功能 第二单元 身体 语言沟通 第三单元 人际关系的类型 第四单元 人际吸引 第五单元 人际互动 第七节 社会影响(3)
群 体
社会 交往
群体心理 Group
社会影响 Social influence
利他行为 Altruism
社会心理学
Social Psychology
侵犯行为 Aggression
人际关系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社会认知 Social cognition
个
社会动机和情绪
体
奥尔波特的社会心理学受行为主义的影响。他重视实验室研究法,与 W. 麦独孤的本能说形成鲜明的对比。他的社会心理学研究课题所涉及的范 围很广泛,包括群体实验、人格评估以及心理学在宗教、工业、政治和 社区等方面的应用。
他提出的著名理论有社会促进论和从众行为的 J 曲线假说,也即认为 传统制度规范与个人人格规范不一定相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