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市主义对中国城市建设的启示及展望

合集下载

新城市主义的内涵及其对中国城市规划的启示

新城市主义的内涵及其对中国城市规划的启示

新城市主义的内涵及其对中国城市规划的启示

在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各地城市为促进社会经济与人口、环境、资源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均在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但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开速发展,城市出现的建设面积快速扩张,土地利用粗放和郊区化的现象。如何保证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有效控制城市蔓延实现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利用和健康发展,成为了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诞生于美国的新城市主义,在解决城市蔓延,实现土地的集约利用方面卓有成效。对我国的城市规划有着一定的借鉴作用。

20世纪50年代后期,随着私人汽车的普及,高速公路的大量建设,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以及郊区的低税率,美国人开始大量向郊区迁移。随之而来的便是制造业和零售产业的迁移,以上现象导致传统的城市中心区衰落,人口增长停滞,城市开始无序蔓延。这种发展模式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城市的环境品质下降,能源消耗加剧,城市周边大量的农业用地和自热被吞噬,郊区无序蔓延。在这种情况下,新城市主义应运而生。

1.新城市主义理念的诞生及其内涵 1991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政府召集了6名设计师起草了一套社区规划原理和新兴城市的设计理念,结合在二战前美国城市的设计理念和现代化设计原理,建造用地集约、有人文关怀、适宜步行的居住环境,这一套理念后来称为“阿瓦尼原理”。1993年10月美国弗吉尼亚州召开了第一届“新城市主义大会”,新城市主联盟正式成立。1996年,新城市主义宪章在阿瓦尼原理的基础上诞生,为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提供了更加具体的指导。

新城市主义的核心思想为:①重视区域规划,强调从区域整体的高度看待和解决问题;②以人为中心,强调建成环境的宜人性及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支持性;③尊重历史与自然,强调规划设计与自然、人文历史环境的和谐。它从都市区域、城镇(功能区)和城区(街道)3 个层面对未来城市的发展展开了丰富的构想。而它的目的便是在于:①试图让传统的城市景观、多样性、街头生活和人的尺度回归21世纪的郊区;②试图解决传统城市的精华与当代社会建制与技术现实之间的矛盾;③试图更新传统城市观,以便使它适应现代生活方式和日益增长的经济。

城市建设相关内容评价与感想范文

城市建设相关内容评价与感想范文

城市建设一直以来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它关系着城市的形象、人

民的生活质量和国家的整体发展。城市建设涉及众多方面,包括城市

规划、交通建设、环境保护、公共设施、居住环境等诸多方面。在过

去的几年里,我国各地对城市建设进行了大力改善和提升,取得了显

著的成就。本文将结合自身经验和观察,评价城市建设的相关内容,

并共享一些个人的感想。

一、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基础和核心,它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发展方向和

未来的格局。在我所在的城市,城市规划的制定和执行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对城市规划的不断完善,城市的道路交通更加顺畅,城市绿化得

到了大力加强,城市功能区划清晰,使城市的整体形象更加美观和宜居。

二、交通建设

交通建设是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人们的日常出行直接相关。在城市交通建设方面,我们的城市做得比较出色。城市道路宽阔,交通指示系统完善,公共交通建设也得到了加强。人们出行更加方便

快捷,这有助于提高城市的整体效率和生活质量。

三、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关系到每个城市居民的生存

环境和健康。在环境保护方面,我们的城市通过加强环境监测、加大

环境治理和推进生态建设等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城市的空气质量

有所改善,城市的绿化覆盖面积逐渐扩大,城市垃圾处理也更加规范

和科学。

四、公共设施

公共设施是城市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涉及到居民的生活便

利和社会服务的质量。在公共设施方面,我们的城市也在不断提升。

各类文化娱乐设施逐渐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也得到了提高,居民生活

更加便利和舒适。

五、居住环境

居住环境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它是城市建设的重点

新城市主义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对中国的启示

新城市主义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对中国的启示


位, 并且今后将会有更多的农村人 口涌入城市。解 决我国城
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不仅仅是对 当代 以及后代 的关怀 , 更 是对 全球可持续发展 的责任。
城市建设者对于城市可持续 发展 的理 论和 实践进行 了探 索: 欧洲针对城市蔓延 、 减 少交通 能耗 、 提高公共服务设施可达
的忽视 , 对 自然资源无 节制 的利用 , 将 自身置于严重 的生存 危 机之 中。为 了缓解人类 与环 境之 间 日益尖锐 的矛 盾 , 遏制 自
E - ma i I : n i j j m f @1 6 3 . t o m
l 可持 续发展 中的城市 关注
过去 的一个世纪 , 是人类文 明高度发展 的时代 , 通讯 、 交通 等技术 的发展使得人类能够进 行大规模 的社会经 济生 活空间
扩张 , 城市化进程极大加速 。但是 与此 同时 , 人类 对环境保 护
— —
I mp I i c a t i O n s f 0 1 r c h i n a
HUANG Han mi n g
( S c h o o l o f A r c h i t e c t u Baidu Nhomakorabea e a n d C i v i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X i a m e n U n i v e r s i t y , X i a m e n 3 6 1 0 0 5 )

新城市主义的原则方式以及其给社区规划的启示

新城市主义的原则方式以及其给社区规划的启示

新城市主义的原则方式以及其给社区规划的启示在1982年,利昂*克里尔在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的一次发言中怒斥了现代主义派。利昂说,如果他是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的领导,他会把那些学会给予现代主义派建筑师的褒奖全都糊上水泥,因为他认为正是这些现代主义派建筑师摧毁了欧洲的城市和文化。20年后,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果然选举出来一个倡导新城市主义方式的主席,英国政府承诺他会全心全意地返璞“城市振兴”。而后,包括英国、美国、加拿大以及其他一些国家的信念发生了转变,现代主义派正在被一种在历史中去寻找灵感的新城市主义所替代,新城市主义变得时髦起来。

新城市主义包括了有关城市形式和开发的新思维方式。新城市主义方式从最美丽和最成功的城市那里吸取历史的经验,肯定了紧凑型的形式、混合使用、可以步行和相对自我包含的社区。新城市主义反对汽车导向的开发,而提倡传统建筑和建筑模式以满足步行的需要,创造鲜明的城市标志。总而言之,在现代主义派已经深刻影响了城市形式的时代,新城市主义倡导者描绘了一幅好社区的新形象。

新城市主义引起人们关注的关键问题之一是,它主张古为今用,相互借鉴。从古典的欧洲城市、美国20世纪早期的那些怡人的民族街区到小城镇,这些特殊文化历史的产物都成为新城市主义的灵感之源。新城市主义的参与者已经制定了新城市主义宪章,提出了普适原则,没有地点和时间的约束。在全球化时代保持城市具有竞争性的战略已经和新城市主义方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样,在国际范围内,

使用新城市主义方式获得了各方的支持。

新城市主义创造好场所的原则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组修正了的公共政策和政府管理方式。新城市主义的产生式对现代城市为题的一种反应。它发现管理那些受到谴责的城市发展的规则本身存在问题。这样,当新城市主义制定一组原则来指导城市建设时,它实际上也正在倡导一种新的方式来思考对城市形式的管理。对新城市主义方法产生重大影响的观念来自可持续发展和健康社区:这类思潮多产生于1980年代的中后期。这种从环境出发的思潮要求改变生活方式,以减少对资源的消耗,保护后一代人的发展机会。

中国城市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中国城市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中国城市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由于中国近年来的快速城市化进程,城市建设已成为了国家经

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同时也是民众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各种城市化问题也不断涌现,如城市

交通拥堵、环境污染、房价高涨等。然而,通过建设大中小城市,中国吸取了许多经验教训,积极探索出了一些具有启示性和引领

性的城市化发展模式。

一、大城市建设研究分析

现代化大都市的建设是国家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例如,深圳的城市化进程迅速,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如何对其

进行研究、分析和总结对于城市化进程的深入推进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学者们对城市发展、经济发展、社会生态等方面的研究

已经将城市化的相关问题全局解码,以便从中发现可借鉴的成功

经验和经济发展战略。

二、小城市转型发展特点

小城市作为城市化发展的重要阶段之一,具有转型、发展快速

等特点。如厦门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营销策略,推广文化及其他

特色事物,吸引了大量旅游和创业者,让该城市在文化旅游和房

地产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其他城市也将创新、文化、旅游等文明

创新作为发展战略,引导小城市的未来拥有更多的机会和潜力。

三、绿色城市建设

环保、环保、环保。绿色城市建设已成为今天城市化的重要讨论话题。绿色城市建设的范畴包括调控城市土地利用,建设节能清洁的建筑,推广低碳交通,治理污染等。中国作为世界上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绿色城市建设的成功对于全球环保事业具有重大影响。初步验收的青岛市曾在十三五规划阶段提出了“绿色出行、生态社区、生活垃圾分类、资源回收、土地管理”五个重大举措,意在推动绿色城市建设。

思想汇报我对城市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思想汇报我对城市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思想汇报我对城市发展的思考与建议思想汇报:我对城市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的规模和人口

也不断增加。作为一个积极参与社会事务的公民,我对城市发展的问

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并提出以下建议和思考。

一、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

城市规划是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和人居环境的重要基础。为了缓解

城市中心区的交通压力、改善空气质量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我建

议加强城市规划与管理。首先,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方案,合

理分配城市功能区域,如商业区、住宅区、公共设施等,以提高城市

的整体效益和人居环境。其次,应加大对旧城区的更新改造力度,提

升城市的形象和功能。最后,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的监督力度,确保

规划的有效执行。

二、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发展水平和居民的生活质量。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我认为需要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首先,要着力提高交通设施的便捷化和智能化水平,建设更加高效便捷

的公共交通系统,推广绿色低碳的出行方式,减少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其次,要加强供水、供电、供热等公共设施的建设和更新,确保

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得到满足。最后,要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城市

的信息化水平和智能化程度,为居民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和资源。

三、推动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

城市的产业结构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为了促进城市经济的

可持续发展,我建议推动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首先,要积极引导和

吸引高新技术和创新型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政策支持,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其次,要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改

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的学习体会

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的学习体会

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的学习体会

新型城市化建设是当前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它不仅关系到城乡结构的优化,还涉及到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深入学习新型城市化建设的相关知识,我对这一战略有了更全面和深刻的理解。

在学习过程中,我认识到了以人为本是新型城市化建设的核心理念。城市的发展不能仅仅追求经济指标的增长,更应该关注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这要求我们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更加注重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如教育、医疗、文化等,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促进城市居民的全面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同时,我还了解到,新型城市化建设强调绿色发展和循环经济。这意味着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要尽量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破坏。例如,推广节能建筑、绿色交通等低碳生活方式,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污染物排放。这样的发展模式不仅有利于保护环境,还能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学习中,我还注意到了新型城市化建设对创新驱动的重视。创新是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无论是科技创新、管理创新还是文化创新,都能够为城市带来新的活力和竞争力。因此,城市应当建立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创新体系,吸引和培养各类人才,鼓励创新创业,以此推动城市的高质量发展。

此外,新型城市化建设还强调了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性。城市与农村应该形成互补和共赢的关系,通过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同时,还要加强城乡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城市更新理念与中国城市现实

城市更新理念与中国城市现实

2、社会参与英国在城市更新过程中非常注重社会参与。通过举办公民论坛、 听证会等活动,吸引广大市民对城市更新项目的和参与。这种做法不仅提高了公 众对项目的认同度,还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宝贵的建议。
3、设计导向英国城市更新强调设计导向,注重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在 项目实施过程中,设计师们会充分考虑当地的历史、文化、风貌等元素,力求打 造出具有特色的城市空间。此外,英国还注重采用创新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 以提升城市更新的品质和效率。
城市设计与城市更新概述
城市设计是对城市整体环境和空间布局的规划与设计,旨在提升城市品质、 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而城市更新则涉及对老旧、落后地区的改造和升级,以适应 现代化城市发展的需要。
英国经验
1、政府政策英国政府在城市设计与城市更新方面扮演了积极的角色。他们 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提供资金支持等措施,推动城市更新项目的实施。此外,政 府还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城市设计及更新的决策过程,以确保项目的可行性和可持 续性。
3、设计导向英国城市更新强调 设计导向,注重历史文化的保护 和传承
1、加强政府引导和支持中国政府在城市设计与城市更新中应发挥更加积极 的角色。借鉴英国经验,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提供资金支持,引导和推动城 市更新项目的实施。同时,要确保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以保障项目的长期发 展。
2、扩大社会参与中国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应注重扩大社会参与。通过举办公 民论坛、听证会等活动,吸引广大市民和参与城市更新项目。这不仅可以提高公 众对项目的认同度,还能为项目的实施提供宝贵的建议。此外,加强企业、社会 组织等多元主体的参与,共同推动城市设计与城市更新。

新城市主义对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启示价值

新城市主义对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启示价值
设, 较 高效 率地 创造 宜居 的城 市 空 间 ; 在 新 社 区建 设 中 , 要 塑 造地 方 特 色 , 并 通 过公 共 空 间建 设 增 进 居 民
对 社 区和 城 市 的 归属 感 , 从 而促 进 城 市 文 化 的扩 散 和人 的城 镇 化 。
[ 关键词 ]新城 市主义; 新型城镇化 ; 城镇发展模式 [ 中图分类号]1 7 2 9 2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 ]1 0 0 9— 5 1 0 1 ( 2 0 1 4 ) 0 2— 0 0 3 0— 0 6 [ 收稿 日期 ] 2 0 1 4— 0 2— 0 5 [ 基金项 目]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 开发 区建设与地方文化空 间的重构” ( 4 1 2 7 1 1 7 0 ) 和 国家 留学基金委青
2 0世 纪 9 0年 代 以来 影 响 日趋 明显 , 到2 0 1 0年 为 止, 全美共 有近 8 0 0个 已建及 在建 的新城 市主义 社 区 儿 。而 国内也 曾 出现相 关研 究 的热潮 , 主要 是
城 镇化 的更 均衡 发 展 和 城 市 文化 的传 承 保 护 。
这 正需要城 市发展模式 的创新 , 而 新城市 主义的许 多理念和策 略则能 为探 索适 合 中国 国情 的城镇 化
新城 市 主义 ( N e w U r b a n i s m) 是最 近 二 十年 全
牌” 引擎 。它需 要 实 现 低 能耗 、 城 乡互 补 、 环 境

案例新城市主义

案例新城市主义

06
新城市主义的未来 发展
新城市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
全球城市化趋势 与挑战
新城市主义理念 与实践
跨国公司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城 市主义合作案例
国际组织对新城 市主义的认可与 推广
新城市主义在更多城市的应用
城市规划与设计:新城市主义理念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注 重公共空间、步行友好、绿色建筑等方面。
步行和自行车道建设:新城市主义提倡步行和自行车出行,建设完善的步 行和自行车道,提供安全、舒适的出行环境,减少交通拥堵。
交通拥堵缓解:新城市主义通过合理的城市规划和交通设计,有效缓解交 通拥堵问题,减少车辆等待时间和排放,提高城市交通运行效率。
绿色出行推广:新城市主义鼓励市民采用绿色出行方式,如步行、自行车、 公共交通等,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促进可持续发展。
力。
城市形象提升
城市规划:新城市主义注重城市规划,通过合理的布局和设计,提高城市的整体形象
建筑风格:新城市主义倡导采用现代、简约的建筑风格,使城市面貌更加美观
公共空间:新城市主义注重公共空间的建设,如公园、广场等,提高城市的开放性和宜 居性
交通出行:新城市主义提倡绿色出行,如步行、自行车等,减少交通拥堵,提高城市交 通形象
社区建设
案例城市:新加坡 社区建设理念:以人为本,注重居民需求 社区设施:完善的基础设施,如公园、图书馆、医疗中心等 公共空间:开放、共享的公共空间,促进社区交流与互动

城市更新与重建的社会学问题研究_新城市主义_的启示

城市更新与重建的社会学问题研究_新城市主义_的启示
;
从 更 新 的 主体 来 分 析
:
参 与 城市 社 区 更 新 大 致 有 三 种 力

造走 向 社会
经 济 和 物质 环 境 相 结合 的 综合 规 划
;
可 持续 发 展
量 以 城市政 府 为 代 表 的 财 政 力量
以开 发 商 为代 表 的市 场 力

卜 、刁
鱼 飞 月 甘 I
思想 成 为共 识
,
另 一 方面
,
济 效 益 和 利 润 最 大 化 为 目 的的
,
在 社 区 更 新中 开 发 商一 般 采
,
量大面广
难 以做 到

用 大规 模 拆 迁 重 建 的 方式 这 种开 发行 为 首 先 使 社 区 特 别是 具
精心设 计
,
更 多 的是 大 量 快速 建 造 的 极端统 一 化 的 排 房
,
是 一 种面 向 社 会

经 济 和 物质 环 境 相 结 合 的 综 合 性



进 行分 析
使城 市 更 新与 重建 更 为 理
统 性的 更新
城 市 更 新 内 涵 包 含 了 城 市社 会

经济

政 治改 革 乃 至 都市 形


象重塑 的 多重功 能与 目 的

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意义

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意义

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意义

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意义

一、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新型城镇化已成为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

重要战略方向。推进新型城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促进经济增长、优化人口结构、改善城市环境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等方面都具

有积极的影响。

二、促进经济增长

1. 增加投资需求:推进新型城镇化将带动基础设施建设、住房

建设等领域的投资需求,推动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

2. 扩大消费市场:城市化进程中,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长以及消

费水平的提高将带动消费市场的扩大,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的内

需支撑。

3. 促进产业升级:新型城镇化推动了城市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推动经济向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高附加值领域转移升级。

三、优化人口结构

1. 促进人口流动:新型城镇化将推动人口向城镇集中流动,实

现人口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提高人力资源的集聚效应。

2. 解决农村人口问题:推进新型城镇化可以有效解决农村人口

过剩问题,缓解农村就业压力,改善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提高农村

人口素质。

3. 提高人力资源效益:新型城镇化将为城镇居民提供更多的就

业机会和职业发展空间,提高人力资源的效益和使用效率。

四、改善城市环境

1. 优化城市布局:新型城镇化将促进城市规划和布局的合理调整,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增加城市绿地和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城市

的宜居性。

2. 提升城市生态环境:新型城镇化将推动城市生态环境建设,

加强城市水资源、空气质量等环境治理,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3. 加强资源节约与保护:新型城镇化通过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强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减少资源浪费,推动可持续发展。

新城市主义理念下的城市社区规划思想探析

新城市主义理念下的城市社区规划思想探析
b e e n c o n s t a n t l y e x pl o r e d t h e mo d e l o f c i t y ' s d e v e l o p me n t . Pr o d u c e d i n he t Un i t e d S t a t e s i n
2 . 1 社 区 的 内涵
社区的基本涵义是 :社 区是一定地 域范 围 内,以一定数量 的人 口为主题 形成的具有 o ft he Ne w Ur b a ni s m a nd he t Co n no at t i o n o f 认 同感与归属感 的,制度 与组织 完善的社会 Co mmu n i t y p l a n ni n g i n i t ,S u mm a r i z e s i t s 实体 。因此社 区的概念 常常含 有意识上的公 r e f e r e n t i a l s i g n i ic f nc a e t o o u r c o mmu ni t y 共认 同和公共生活 的地理范 围两种意义 。
t h e 1 9 8 0 s . Th e a r t i c l e a n a l yz e s he t b a c k g r o u n d
b u i l d i n g .
2 , 2 TND
(T r a d i t i o na l Ne i g h b o r h o o d

新城市主义对我国城市社区发展的启示

新城市主义对我国城市社区发展的启示
时代 , 国的郊 区化走 上 了一条 无序 蔓延 的 道路 , 美 带来 了严 重 的 后果 。主要 表现为 :) 际关 系淡泊 。不 同收入 阶层 的住 区分化 1人
和隔离 , 在一定 程度 上激化 了社 会矛盾 。即使在 同一 住 区内 , 由 于缺少公共 活 动空 问 , 少 了 人们交 往 的机 会 , 里关 系淡 漠 。 减 邻
关键词 : 新城 市 主 义 , 市 社 区 , 计 理 念 城 设 中 图 分 类 号 : U9 4 2 8 . F 文 献标 识 码 : A
到社 区建筑类型 与功 能 的安排 , 贯彻 到城 市设 计 的所有 层 并 2 0世纪 5 0年代联合 国发 出 的关 于社 区发展 的倡 议 , 发达 系, 在 新城市 主义 ” 的基本设计 思想 是 : 邻里作 为居住 区的 把 国家( 区) 地 和发展中国家( 区) 地 均具 有号 召力 , 区发展 不仅作 面之 中。“ 社 在区域 的层面 上 , 过公共交 通站点来组 织社 区, 通 减少 为一种行动 , 更成 为城 市发展与社会重构 中解决 问题 的一种理念 基本单元 , 人们 对小 汽车 的依赖 , 制城 市蔓延 。在邻 里 的层 面上 , 控 通过 创 与思路 。就中 国而言 ,0世纪 7 2 0年代末 开始 的经济 和社会 等领
3 “ 城 市主 义” 我 国社 区发 展 的启 示 新 对
“ 城市主义” 新 作为一种新 的城 市设计 理念 , 其影 响力 已越来

浅谈“新城市主义”在新区建设中的实践应用①

浅谈“新城市主义”在新区建设中的实践应用①

浅谈“新城市主义”在新区建设中的实践应用①

作者:孙丹黄永武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13期

摘要:本文通过对新城市主义的概念及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新区规划设计实践,探讨新城市主义在我国城市新区建设中的启示及运用。

关键词:新城市主义功能混合公共交通系统生态保护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5(a)-0088-02

新城市主义是基于对西欧、北美等西方城市郊区化增长模式的深刻反思而形成的一种新的城市发展思潮,试图提供更加完善、完整的生活品质,提供真正的住宅区质量,重建社区环境与邻里关系。新城市主义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未来城市发展的思路和关于城市发展、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原则,向我们展示了未来城市的一种发展模式。

近年来,伴随着城市空间的快速扩张,我国的城市建设也引发了很多问题:土地资源危机、城市无序蔓延、城市交通拥堵、过度利用自然资源而引起的生态环境的破坏、城市人口快速膨胀所引起的社会问题等等,新城市主义理念对于我国城市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有着很好的启迪。

1 新城市主义发展历史

新城市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城市规划一个新的城市设计运动,是一项涵盖了多个层面的城市发展综合策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实践、检验和改革,到目前,形成了较完整的新城市主义理论。它倡导以人为中心的设计思想,努力重塑多样性、人性化、集约化的城镇生活氛围。主张把二战前美国城市设计的理念和现代环保、节能的设计理念结合,塑造具有人文关怀、用地集约、适合步行的居住环境。试图更新传统的城市观,以便使它适应现代生活方式和日益复杂化的经济社会环境。

对中国城市建设的认识

对中国城市建设的认识

对中国城市建设的认识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中国的城市建设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城市作为人们居住、工作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其建设对于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对中国城市建设的认识中,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内容。

中国城市建设应注重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基础,它关系到城市的布局、功能分区、交通网络、绿化环境等方面。一个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可以使城市更加有序、美观和便利。例如,对于交通规划,应该注重公共交通的发展,建设便捷的地铁和公交系统,以减少私家车的使用,缓解交通拥堵问题。对于绿化环境,应该注重保护和建设城市的绿地和公园,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通过科学规划,可以使城市的各个功能区有机结合,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中国城市建设应注重城市建筑的品质。城市建筑是城市的重要标志和文化载体,它不仅要具备实用性和功能性,还要具备艺术性和文化性。城市建筑应该体现当地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使人们在城市中感受到浓厚的地方文化氛围。同时,城市建筑应该注重建筑的人性化设计,满足人们对于舒适和便利的需求。例如,建设宽敞明亮的住宅,配备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供良好的居住条件。

中国城市建设应注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目标,它要求在城市建设中注重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城市建设应该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避免大规模的土地浪费和不合理的开发。同时,城市建设应该注重节约能源和水资源,提倡绿色建筑和清洁能源的使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通过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可以使城市在不断发展的同时,更好地保护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新城市主义对中国城市建设的启示及展望

作者:杨亮

作者单位: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北省,063000

刊名:

城市建设

英文刊名:CHENGSHI JIANSHE YU SHANGYE WANGDIAN

年,卷(期):2011(14)

1.杨北帆;张萍;郭莹新都市主义宪章 2004

2.卡尔索普,富尔顿;叶齐茂;倪晓晖区域城市:终结蔓延的规划 2007

3.张捷;赵民新城规划的理论与实践-田园城市思想的世纪演绎 2005

4.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GB 50180-199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1.陆叶.金晓玲论"新城市主义"在中国实践的利与弊[期刊论文]-商场现代化2009(4)

2.汤培源.周彧.TANG Pei-yuan.ZHOU Yu基于新城市主义理念的新城规划与建设的反思[期刊论文]-现代城市研究2007(12)

3.胡刚.姚士谋.房国坤“新城市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在我国的创新[期刊论文]-规划师2002,18(4)

4.金伟伟.洪铁城.JIN Weiwei.Hong Tiecheng西方国家大城市内城改造与新城规划案例分析[期刊论文]-华中建筑2005,23(3)

引用本文格式:杨亮新城市主义对中国城市建设的启示及展望[期刊论文]-城市建设 2011(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