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育孩子学会宽容大度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宽容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宽容随着社会不断地发展,大部分的家庭选择了优生优育的育儿观念,只有一个孩子的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大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不管发生什么了事情,首先想到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如果别人做错了事情,不管三七二十一就一顿发火,根本没有一点宽容之心,一有机会抓住别人的缺点就紧抓不放。
而现在的孩子正是缺少宽容的教育,原本宽容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比如: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气平心和就是对它的褒扬,它像有一种无形的魔力一般,能够轻易化解诸多矛盾,使人和睦相处。
那么,该如何教育孩子学会宽容呢?1、父母不要把世俗的观念教给孩子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首先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以自己的眼光议论其他小朋友的缺点,这样容易让孩子把你的看法带入到他对其他小朋友的评价上。
再者,不要把对某些人和事物的偏见教给孩子,从而避免在孩子的潜意识里也受到这种偏见的影响。
2、教孩子换个角度看问题。
教孩子学会换个角度看待问题是一种无声的教育方式,有利于孩子的成长,让孩子把自己置身于别人的位置,设身处地的来思考问题,更能体会到宽容的必要。
3、教孩子善待他人。
在生活中,如果别人错了、无礼了、冒犯了,你若能容忍大度,宽容过错,同样能获得信任与支持,同样也能得到别人的真诚相待。
我们应该教孩子对其他小朋友多一些宽容,多一份关心,这样别人也会遇事宽容自己,原谅自己。
现实中只要孩子学会了宽容,他就会赢得很多朋友,就会真正体会到学习生活的乐趣。
4、创造一个和谐幸福的家庭环境一个和谐幸福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是一生的,生活在和谐幸福的家庭里,孩子受到父母言行的影响自然越多,这样,孩子通过耳濡目染后,就会逐渐形成一种持久的、发自内心的、宽容忍让的善良品质。
相反在现实生活中,总有那么一些人,心胸狭隘、小肚鸡肠、凡事必争,为人处世处处皆以一种“宁可我负人,不可人负我”的态度,对别人的不是,甚至并非不是之处也斤斤计较,往往使一丁点的矛盾进一步恶化,最终难以收场。
如何引导孩子学会宽容

如何引导孩子学会宽容在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时有发生,而宽容作为一种重要的品质,不仅可以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还可以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和情商。
因此,作为家长和教育者,我们有责任引导孩子学会宽容。
那么,如何引导孩子学会宽容呢?1. 以身作则家长和教育者是孩子最好的榜样,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深远。
要想引导孩子学会宽容,首先要从自己做起。
家长和老师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展现出宽容的态度和行为,不仅要尊重他人的不同观点和选择,还要包容他人的错误和缺点。
只有以身作则,才能真正影响孩子,让他们懂得宽容的重要性。
2. 培养同理心同理心是培养宽容的重要基础。
家长和教育者可以通过讲故事、看电影等方式,让孩子从他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体会他人的感受和处境。
同时,也可以在孩子犯错或与他人发生矛盾时,引导他们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理解问题,从而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和包容心。
3. 鼓励积极沟通良好的沟通是解决矛盾和冲突的关键。
家长和教育者应该鼓励孩子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同时也要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在沟通中,要教导孩子尊重他人的观点,即使意见不同也要保持礼貌和理性。
通过积极的沟通交流,可以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和信任,培养宽容之心。
4. 引导解决冲突冲突是无法完全避免的,但如何处理冲突却可以培养孩子的宽容心。
家长和教育者在孩子发生矛盾时,不要代替孩子解决问题,而是要引导他们通过沟通、妥协等方式来解决冲突。
同时,也要教导孩子学会原谅他人、接受他人的道歉,并从中体会到宽容带来的愉悦和轻松。
5. 培养自信与自尊宽容并不意味着姑息纵容或自我放弃,相反,宽容需要建立在自信与自尊的基础上。
家长和教育者应该帮助孩子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自我认知,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保持乐观与坚强。
只有内心强大、自信满满的孩子才能真正做到宽容待人。
结语总而言之,引导孩子学会宽容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家长、老师及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通过以身作则、培养同理心、鼓励积极沟通、引导解决冲突以及培养自信与自尊等方式,我们可以逐步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学会宽容待人。
如何引导孩子培养正确的宽容心

如何引导孩子培养正确的宽容心正确的宽容心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
它不仅是培养孩子良好人际关系和解决冲突能力的关键,还是塑造孩子积极心态和促进社会和谐的必备品质。
那么,作为家长和教育者,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孩子培养正确的宽容心呢?一、树立示范榜样作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导师,家长和教育者应首先树立正确的宽容心榜样。
我们应该积极倾听、尊重和理解孩子的观点和情感,而不是随意批评或忽视他们的感受。
同时,我们还应当充分考虑不同观点和兴趣的存在,并以平等、开放的心态与他们进行交流,以此教导孩子学会尊重和容忍他人的差异。
二、培养共情能力共情是宽容心的基石之一。
我们可以通过培养孩子观察和体验他人情感的能力来培养共情能力。
例如,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看电视剧、电影或阅读故事书,引导他们从主人公的角度感受并理解不同的情感。
同时,我们还可以鼓励孩子参与志愿者活动,亲身体验其他人的生活状况,通过这些实践锻炼孩子的同理心,使他们愿意关心、帮助他人,并接受他人的不同。
三、倡导积极沟通积极沟通是培养宽容心的重要手段。
我们应该鼓励孩子主动表达自己的看法,并倾听他人的观点和想法。
当孩子在与他人发生冲突时,我们应该教导他们以一种冷静的态度去倾听对方的意见,理解彼此的需求,并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孩子尊重他人的权益和选择,并理解每个人都有权利保持差异。
四、推崇多元文化宽容心与多元文化息息相关。
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孩子了解不同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和价值观念,培养他们接受和尊重不同文化的宽容心。
在家庭中,我们可以一起品尝各种不同的料理,欣赏并了解不同文化的音乐、绘画和文学作品。
此外,鼓励孩子参加文化交流活动,结交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朋友,深入了解他们的文化背景,从而培养包容不同文化的心态。
五、引导积极思维方式正确的宽容心离不开积极的思维方式。
我们可以通过教导孩子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鼓励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如何正确引导孩子的宽容心

如何正确引导孩子的宽容心在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时有发生,而宽容心是化解矛盾、增进人际关系的重要品质。
作为家长和教育者,如何正确引导孩子的宽容心,培养他们包容、理解和尊重他人的能力,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正确引导孩子的宽容心。
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同理心是宽容心的基础,也是孩子学会理解他人、体谅他人的前提。
家长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培养孩子的同理心,比如鼓励孩子多与他人交流沟通,让他们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帮助他们感同身受。
此外,家长还可以通过故事、影视作品等方式来启发孩子的同理心,让他们从中体会到不同人生境遇下的情感和困境。
示范宽容与包容家长是孩子最好的榜样,他们会模仿家长的行为举止。
因此,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示范宽容与包容的态度,不仅要对待孩子宽容包容,更要在处理与他人之间的矛盾时表现出理性、宽容的态度。
只有家长自己能够做到宽容包容,才能有效地引导孩子学会宽容。
鼓励孩子接纳多样性现代社会多元化发展,不同文化、价值观念之间的碰撞与融合日益频繁。
家长应该鼓励孩子接纳多样性,尊重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
可以通过开放式的教育方式,让孩子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培养他们包容异己、尊重差异的态度。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宽容心并不意味着放任一切,而是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寻求共识、解决问题。
因此,家长还应该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学会妥协、沟通、寻求共赢。
只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宽容与理解的重要性,才能真正内化这种品质。
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宽容心需要建立在积极乐观的心态之上。
家长可以通过鼓励孩子树立积极乐观的态度来培养他们的宽容心。
面对挫折和困难时,引导孩子学会从积极角度去看待问题,相信一切困难都是暂时的,只要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结语在当今社会快节奏发展的环境下,培养孩子宽容心显得尤为重要。
家长作为第一任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引导孩子正确看待世界、尊重差异、包容他人。
【行为教育】教孩子学会宽容待人

【行为教育】教孩子学会宽容待人
1、家长要引导宝宝学会换位思考。
宝宝毕竟也有不小心主动碰到别人的时候,在宝宝被“误伤”时,家长应该让宝宝回想一下自己也曾不小心撞到了别人,当时小朋友也没有哭,也没有生气,原谅了他。
换位思考以后,宝宝就能明白,原谅别人的错误,别人就不再内疚难过了事实上,只要宝宝学会了宽容,他就会赢得朋友,才会真正体会生活的快乐。
2、使宝宝自己处置大矛盾。
宝宝就是在各种成功和失败的体验中成长起来的,当宝宝被人欺负时,家长不妨在旁静静观望,让宝宝学会自己解决纠纷。
如果小朋友不是故意,则告诉宝宝,宽容能获得大家的信任和友谊。
在处理小矛盾的过程中,宝宝把换位思考重新温习,越来越习惯于宽容待人,而且还培养了遇到事情自己动手解决的良好习惯。
3、营造温馨人与自然的家庭氛围,使孩子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构成平衡的包容顺从的较好品质。
宝宝有小过错时,家长要善于包容,让他知道错误是可以原谅的。
对犯规的宝宝,虽然必须严厉批评,但要注意方式,比如可采用“一分钟批评”的方法来解决。
即:只用一分钟时间解决问题,对事不对人。
注意保护宝宝的自尊,不当众批评、指责,更不要揪着过去的错误不放。
此外,父母最好不要随意批评和挑剔其他人,而是要尽可能表扬他人和感谢他人,让宝宝明白每个人都是有优点的,杜绝宝宝以自我为中心,让他从小形成一颗包容的心。
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学会宽容与包容

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学会宽容与包容对于孩子的成长教育,宽容与包容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品质。
它们不仅能够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也能够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
那么,作为家长或教育者,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学会宽容与包容呢?一、树立正确的示范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特别是在早期阶段,他们会不由自主地模仿并学习大人的行为。
因此,家长或教育者首先需要树立正确的示范。
只有以身作则,才能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宽容与包容的价值。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教育的基础,家长应该在家庭中建立一个和谐、尊重和包容的氛围。
在家庭中,可以遇到许多不同的意见和观点,家长可以通过互相尊重和理解,共同解决问题,从而给孩子树立一个宽容与包容的家庭环境。
二、培养孩子的自我认知能力要正确引导孩子学会宽容与包容,就需要培养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
孩子要明白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同时也要理解他人也是如此。
家长或教育者可以通过一些小游戏或活动来帮助孩子了解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同时也了解他人的情感和需求。
例如,在游戏中让孩子从他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宽容度。
通过这样的方式,孩子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纳他人。
三、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情感孩子通常会因为自己的情感而产生冲突或者困惑。
为了引导他们正确地处理这些情感,我们需要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家庭或教育环境中,家长或教育者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沟通和表达的机会。
当孩子感到生气、难过或失望时,我们应该倾听他们的感受,并适当引导他们以积极的方式来表达。
通过这样的过程,不仅可以让孩子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情感,并且也能够培养他们包容和理解他人的能力。
四、加强沟通与合作宽容与包容离不开沟通和合作。
只有通过与他人的沟通和合作,孩子才能更好地理解他人的观点和需求。
在家庭或学校中,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些合作的机会,让他们在小组活动中与他人互动。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遇到不同的意见和观点,需要学会沟通、妥协与理解。
家长怎么做,才能培养一个心胸宽广的孩子

家长怎么做,才能培养一个心胸宽广的孩子做家长的既可以将自己的孩子培养成胸怀广阔的人,同样也可以将孩子培养成心胸狭窄的人。
怎样才能让孩子拥有一颗宽容的心呢?1、让孩子多与同伴交往宽容之心是在人际交往活动中慢慢培养起来的。
孩子只有与人交往,才会发现每个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都要犯或大或小的错误,而只有学会容忍别人的缺点和错误,才能与人正常交往,友好相处。
也只有通过交往,孩子才能体会到宽容的意义,体验宽容带来的快乐。
如称赞别人的缺点,庆贺同伴的成功,帮助有困难的小朋友,采纳别人的合理建议等。
这些都能使孩子得到友谊,分享别人的成功,并使自己也获得进步。
在孩子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家长要特别注意引导孩子宽容比自己强的同伴、比自己“差”的同伴和自己的竞争对手。
让孩子不嫉妒比自己强的同伴,不嘲弄比自己“差”的同伴和不故意为难自己的竞争对手。
让孩子向好同伴学习,帮助“差”同伴,学会与竞争对手合作。
2、鼓励孩子“纳新”和处变宽容不仅体现在对“人”的态度上,也表现在对“物”和“事”的态度上。
家长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见识多种新生事物,让孩子喜欢并乐意接受新生事物,承受事物所发生的意想不到的变化,善知变和应变。
允许孩子独辟蹊径地解决问题,孩子一旦习惯于“纳新”和“应变”,他对世间的万事万物也就具备了宽容之心。
3、教会孩子学会理解他人,理解人人都有缺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有缺点和不足乃是人性的必然。
和同学相交,和朋友相处,完全没有必要求全责备。
完全可以求同存异,只要同学和朋友的缺点不是品质方面的,不是反社会的,做家长的都应该鼓励和支持孩子与之正常交往。
对于朋友的缺点和不足,对于同学心情不好时所说的话和所做的事,我们没有必要事事计较,事事都摆个公平合理。
多原谅一次人,多给人一次宽容和理解,同时也就为自己多找了一份好心境,也会使自己觉得在个性完善的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当然,宽容不是怕人,不是懦弱,不是盲从,不是人云亦云,这一点是必须向孩子讲清楚的。
如何正确引导孩子的宽容观

如何正确引导孩子的宽容观在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时有发生,而宽容作为一种重要的品质,不仅可以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还可以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心态。
因此,作为家长和教育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正确引导孩子的宽容观。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出发,探讨如何正确引导孩子的宽容观。
1. 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家长和教育者是孩子最重要的榜样和引导者。
要想引导孩子形成宽容的品质,首先自己要做到以身作则。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和教育者要展现出宽容、包容的态度,处理问题时不要轻易发脾气,而是用理性和平和的方式解决矛盾。
只有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才能有效地引导孩子学会宽容。
2. 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和换位思考能力宽容源于理解,而理解又源于同理心和换位思考能力。
家长和教育者可以通过讲故事、看电影等方式,引导孩子从他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体会他人的感受和处境。
只有让孩子学会站在他人的立场上去看待问题,才能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宽容观。
3. 鼓励孩子接纳不同世界是多元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家长和教育者应该鼓励孩子接纳不同,尊重他人的选择和差异。
在日常交往中,可以引导孩子与不同背景、不同文化的人交流互动,让他们体会到多样性带来的丰富与乐趣。
4. 教导孩子正确处理矛盾与冲突在成长过程中,孩子难免会遇到各种矛盾与冲突。
家长和教育者要教导孩子正确处理这些问题,学会妥善解决分歧。
同时也要告诉孩子,在面对矛盾时保持冷静、客观,并尝试从对方角度去理解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宽容心态。
5. 倡导积极正面的交流方式良好的沟通是培养宽容观的重要途径之一。
家长和教育者可以倡导积极正面的交流方式,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同时也要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有效沟通,可以减少误解与猜忌,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与信任。
结语在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纷争不断的背景下,培养孩子宽容观显得尤为重要。
家长和教育者应该从自身做起,以身作则;同时注重培养孩子的同理心、鼓励接纳不同、教导正确处理矛盾与冲突、倡导积极正面的交流方式等方面入手,全方位、多角度地引导孩子形成宽容、包容的品质。
培养孩子包容与宽容的七个策略

培养孩子包容与宽容的七个策略培养孩子包容与宽容的能力是培养他们健康成长的重要一环。
在一个多元化且复杂的社会中,包容与宽容的品质能够使孩子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并增强他们的社交能力。
下面将介绍七个策略,帮助父母培养孩子的包容与宽容的品质。
策略一:示范行为家庭是孩子学习品质与态度的主要场所,而父母的示范行为是最直接有效的教育方式。
父母应该以身作则,展现出包容与宽容的态度。
无论是家庭内还是社交场合中,父母都应该尊重他人的意见,并以善意和理解对待他人的不同观点和做法,这样孩子才会从小学会包容与宽容。
策略二:倾听与理解父母应该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无论是对家庭成员的意见还是对外界事物的看法,都要给予关注和理解。
当孩子提出疑问或表达不满时,父母不要轻易打断或驳斥,而应该给予耐心倾听,并与他们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样的行为将帮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学会理解和接纳他人的观点。
策略三:尊重个体差异每个人都是独特的,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父母要教育孩子尊重他人的个体差异,不要以偏概全或嘲笑别人的不同之处。
通过鼓励孩子欣赏他人的独特之处,并认识到不同的观点和方式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孩子将更容易理解和接纳他人的差异。
策略四:教育同理心同理心是包容与宽容的基础,它能够使孩子理解他人的感受并从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父母可以通过故事、游戏或互动中培养孩子的同理心。
例如,教育孩子设身处地地想象别人的感受,或者给予他们分享与帮助他人的机会,这样能够让孩子更加关注和关心他人,从而增强包容宽容的品质。
策略五:鼓励表达观点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即使他们与自己的观点相悖。
父母可以在讨论家庭问题时给予孩子发言的机会,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并给予积极的回应和反馈。
这样一来,孩子会感到自己的意见受到重视,从而更加包容和宽容他人的观点。
策略六:教育学会原谅原谅是包容与宽容的重要一环,父母应该教育孩子学会真诚地原谅他人。
当孩子受到冒犯或受到伤害时,父母应该教导他们理解他人的过失并主动原谅,从而解开心结,继续积极的人际关系。
如何引导孩子正确对待宽容与包容

如何引导孩子正确对待宽容与包容孩子是社会的未来,教育孩子正确对待宽容与包容是非常重要的。
在当今多元化的社会中,我们需要培养孩子具备宽容和包容的品质,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的发展。
本文将介绍一些方法和策略,帮助家长引导孩子正确对待宽容与包容。
1. 做榜样作为家长,我们首先需要以身作则,成为孩子正确对待宽容与包容的榜样。
孩子往往通过观察家长的行为和态度来学习并模仿。
因此,我们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在家庭环境中展现出对他人的宽容和包容。
2. 倡导多元性多元性是宽容与包容的基础,我们需要告诉孩子世界上存在不同的观点、文化、宗教和价值观。
通过阅读书籍、观看纪录片等方式,让孩子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培养他们对多元性的认知和理解。
3. 推崇尊重尊重是宽容与包容的核心。
我们应该教导孩子学会尊重他人的观点、意见和权利。
鼓励孩子与他人进行积极的对话和交流,促使他们尊重不同观点的存在,不轻易嘲笑或贬低他人。
4. 培养同理心同理心是培养宽容与包容的重要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讲故事、观察他人的情绪和行为、参与志愿活动等方式来帮助孩子培养同理心。
让孩子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要,从而更加宽容地对待他人。
5. 引导解决冲突在人与人的交往中,难免会产生冲突和矛盾。
我们应该教导孩子学会与他人和平相处,并解决矛盾。
我们可以通过与孩子一起模拟和探索解决冲突的方法,学习如何倾听他人、表达自己、寻求妥协和建立和解。
6. 鼓励友善行为对孩子进行及时、具体的表扬和鼓励,以增强他们对宽容和包容的认同感。
当孩子在与他人交往中表现出宽容与包容的行为时,我们要给予积极的反馈,并与他们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7. 约束不当行为当孩子出现不宽容和不包容的行为时,我们不能容忍。
要及时给予适当的批评和教育,并帮助他们反思自己的行为。
我们可以通过理智谈话、适宜的惩罚以及自己的榜样力量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总之,引导孩子正确对待宽容与包容是一项长期而细致的工作。
如何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宽容与尊重观念

如何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宽容与尊重观念当今社会,宽容和尊重是我们与他人和谐相处的重要品质。
作为父母或教育者,我们有责任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宽容与尊重观念,培养他们成为宽容而尊重他人的人。
本文将探讨一些方法和策略,帮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发展这些关键品质。
1.示范宽容与尊重作为孩子的榜样和引导者,我们需要以身作则,示范宽容和尊重他人。
我们应该学会接纳不同的意见和观点,尊重他人的权利和感受,在日常生活中展现出宽容的态度。
例如,当我们与他人意见不合时,我们可以耐心倾听对方的观点,尊重对方的意见,并尝试从对方的角度去理解问题。
通过我们的行为,孩子将学会如何对待不同的声音和观念。
2.引导协商和妥协宽容和尊重意味着要学会妥协和寻求共同利益。
当孩子们发生冲突或意见不合时,我们可以引导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们可以教导他们如何进行协商,认真倾听对方的意见,并寻找双方都能接受的折中方案。
通过这样的实践,他们将意识到宽容和尊重不仅适用于自己,也需要考虑到他人的需求和感受。
3.培养同理心同理心是宽容和尊重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可以通过鼓励孩子关注和理解他人的感受来培养他们的同理心。
例如,我们可以与他们一起观看有关互助和合作的电影或读有关友谊和团队精神的书籍,引导他们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体会他人的感受。
我们还可以鼓励孩子在面对困难时给予他人帮助和支持,从而培养他们的同理心。
4.教育多元文化价值观在如今多元化的社会中,培养孩子的宽容和尊重观念还需要教育他们多元文化的价值观。
我们可以通过教授不同文化的历史、习俗和价值观,帮助孩子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
我们还可以引导他们认识到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似性和共通之处,以及借鉴其他文化的好处。
通过教育多元文化价值观,我们可以拓宽孩子的视野,培养他们的宽容心态。
5.提供良好的沟通环境良好的沟通环境对于培养孩子宽容和尊重观念至关重要。
我们应该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同时也需要听取他人的意见。
如何教育儿童宽容和尊重他人

如何教育儿童宽容和尊重他人在当今社会,宽容和尊重他人是非常重要的品质。
作为家长和教育者,我们有责任教育孩子培养这些品质,以建立一个更加和谐宽容的社会。
本文将探讨如何教育儿童宽容和尊重他人,以及相应的方法和步骤。
1. 以身作则对于孩子来说,父母是最好的榜样。
我们必须在日常行为中展示宽容和尊重的行为。
无论是与他人交流还是处理冲突,我们都要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不要放大小问题,要尊重对方的意见和感受。
通过我们的言谈举止,孩子会学到如何尊重他人。
2. 培养自我认识和情感管理能力孩子需要了解自己的情感,并学会管理它们。
我们可以鼓励他们表达情感,帮助他们识别并正确应对他们的情绪,同时,也要教育他们理解他人的情绪。
从小培养情感智商,有助于孩子主动关心和体谅他人,增强他们的宽容度。
3. 培养同理心同理心是宽容和尊重的基础。
我们可以通过故事、童话或真实案例的阐释,让孩子了解他人的处境和感受。
鼓励他们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并提醒他们尊重他人的不同观点和意见。
我们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展示关心和理解,让孩子感受到同理心的力量。
4. 强调平等和公正告诉孩子每个人都应该平等对待,不论他们的种族、性别、宗教或其他背景。
我们要抵制歧视、偏见和成见。
通过教育引导和正面榜样的示范,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应该受到平等和公正的对待,这是建立宽容和尊重的基石。
5. 启发孩子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参与社区活动是培养宽容和尊重品质的重要途径。
引导孩子参与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或慈善工作,让他们亲身感受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和满足感。
通过亲身经历,孩子将更加理解他人的需求,并学会尊重和欣赏他们的不同。
6. 培养沟通技巧良好的沟通是宽容和尊重的前提。
我们应该教导孩子倾听并尊重他人的意见,学习友好和平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鼓励他们与不同的人交流,促进理解和和谐的关系。
7. 约束儿童使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在现代社会中,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已经成为孩子们获取信息和与他人交流的重要平台。
培养孩子的宽容和尊重他人的态度

培养孩子的宽容和尊重他人的态度宽容和尊重他人是培养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品质。
这些品质不仅可以帮助孩子与他人和谐相处,还可以培养他们的人际关系技巧和自信心。
如何教育孩子宽容和尊重他人的态度呢?下面将探讨几种有效的方法。
一、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孩子是模仿的专家,我们作为父母和教育者应该注意自己的行为和态度。
只有我们自己做到宽容和尊重他人,才能对孩子起到良好的榜样作用。
我们要注意自己的语言和行为是否符合宽容和尊重他人的原则,合理引导孩子正确对待周围的事物和人。
同时,我们还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和观点,给予他们发表意见和独立思考的空间。
二、培养孩子的沟通技巧沟通是宽容和尊重他人的重要途径。
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沟通技巧,我们可以提醒他们注意自己的语言和声音,不要用侮辱、嘲笑或挖苦他人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同时,我们还可以帮助他们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和看法,尊重他人的权利。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倾听,孩子可以更好地理解别人的感受和需要,从而培养出宽容和尊重他人的态度。
三、以身作则,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同理心是宽容和尊重他人的重要基础。
我们可以通过与孩子一起观察和分析别人的情感和行为,帮助他们了解别人的想法和感受。
我们还可以与孩子分享一些关于友善、互助和尊重他人的故事,引导他们从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培养他们的同理心。
同时,我们还要鼓励孩子积极参与社区和志愿者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和成就感。
四、引导孩子面对不同的观点和文化在现代社会,人们的观点和文化多样性非常丰富。
为了培养孩子的宽容和尊重他人的态度,我们要引导他们接触不同的观点和文化。
我们可以通过阅读书籍、观看纪录片、参观博物馆等方式,让孩子了解不同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
同时,我们还可以邀请不同背景的朋友或者亲戚来家里做客,让孩子与他们进行交流和互动。
通过这些方式,孩子可以拓宽视野,理解并接受不同的观点和文化,从而培养出宽容和尊重他人的态度。
总之,培养孩子的宽容和尊重他人的态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家长和教育者的耐心和引导。
在小学教育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宽容心态

在小学教育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宽容心态宽容是一种重要的人生品质,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他们的宽容心态尤为重要。
宽容不仅可以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还有助于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更好地面对挫折和困难。
本文将从小学教育的角度探讨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宽容心态。
一、培养尊重他人差异的意识在小学教育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差异的意识。
通过讲解不同的文化背景、信仰和价值观,让学生了解到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拥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人物故事和实际案例来引导学生理解和尊重他人的差异,让他们意识到宽容是一种包容和尊重的态度。
二、鼓励合作与分享合作与分享是培养宽容心态的有效途径之一。
小学教育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合作的活动,让学生在团队中互助合作,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精彩经历和成功故事,让其他同学一起分享快乐与成功,从而培养学生分享的意识和宽容的心态。
三、引导解决冲突的能力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矛盾和冲突,教师应该引导他们学会用宽容的心态去解决问题。
在冲突发生时,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冲突解决中宽容的重要性。
同时,教师还应该教导学生如何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换位思考和宽容的品质。
四、倡导公平和正义公平和正义是宽容心态的基石,小学教育中,教师应该倡导学生秉持公正的原则。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法律、道德和伦理等知识,让学生了解到公平和正义的重要性。
同时,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正确处理自己的权益和他人的权益,并培养他们对不公平行为的认知,以促进他们形成宽容公正的价值观。
五、培养自信与自尊自信与自尊是培养宽容心态的重要基础。
小学教育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通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给予肯定和激励,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价值观念。
同时,教师还应该教导学生面对挫折和批评时保持宽容,并学会自我反思和成长。
六、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在小学教育中,教师应该创造一个和谐宽容的教育环境。
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的宽容心

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的宽容心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道路上至关重要的一环。
除了传授知识和技能,培养孩子的品德美德同样重要。
在当今社会,宽容成为了一种尤为重要的品质。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的宽容心,帮助他们成为具备宽容精神的人。
一、树立榜样要培养孩子的宽容心,首先要树立榜样。
作为父母,我们要以身作则,展现出宽容的态度和行为方式。
当孩子在家中犯错或与他人发生矛盾时,我们应该保持冷静和宽容,予以理解和原谅。
通过我们的榜样,孩子会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宽容的重要性,并逐渐形成自己的宽容心态。
二、倾听与沟通家庭教育中的倾听与沟通是培养孩子宽容心的重要环节。
我们要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感受和意见,尊重他们的个性和观点。
当孩子遇到困难或困惑时,我们要与他们进行深入的交流,理解他们的处境,并给予合理的帮助和建议。
通过倾听与沟通,孩子会感受到自己被尊重与理解,从而更加愿意接纳他人的不同之处。
三、培养同理心同理心是宽容心的重要表现之一。
在家庭教育中,我们可以通过培养孩子的同理心来提高他们的宽容程度。
鼓励孩子观察他人的情感和行为,理解他人的感受和立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与孩子讨论身边发生的事情,引导他们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并表达自己的看法。
通过这样的锻炼,孩子会逐渐培养起宽容与理解他人的能力。
四、关注他人成功故事家庭教育中,我们可以通过分享他人的成功故事来培养孩子的宽容心。
这些故事可以是真实的案例,也可以是影视作品中的情节。
通过分享这些故事,我们可以教育孩子应当尊重他人的成就,欣赏不同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同时,这些故事也能让孩子感受到不同人生轨迹的精彩和多样性,进而增强他们的宽容心态。
五、培养合作意识合作是宽容的前提和基础。
在家庭教育中,我们可以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使他们更加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会妥协和包容。
家庭中的活动和任务可以成为培养合作意识的良好契机,通过家庭成员之间的协作,孩子能够体验到合作的力量和欢乐,从而培养出更加宽容和合群的心态。
如何在家庭中培养孩子的宽容和尊重他人差异

如何在家庭中培养孩子的宽容和尊重他人差异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中,培养孩子的宽容和尊重他人差异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成为更加友善和包容的人,也能够为他们未来的人际关系和职业生涯打下基础。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下面我将介绍一些方法和策略,帮助家长在家庭中培养孩子的宽容和尊重他人差异。
1. 以身作则家长是孩子最重要的榜样和引导者。
要想孩子具备宽容和尊重他人差异的品质,家长首先要从自身做起。
在家庭中,父母应该展示宽容的态度,对待家庭成员之间的差异持包容和尊重的心态。
例如,父母可以鼓励家庭成员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尊重其他人的意见,并乐于接受不同的观点。
2. 鼓励开放的对话与讨论在家庭中,家长可以鼓励孩子们开放地对话和讨论各种话题。
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孩子展示自己的观点,也能够加深他们对不同观点的理解与尊重。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时刻保持耐心,并倾听孩子的想法,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即使与自己的看法不一致也要尊重孩子的意见。
3. 多元文化教育培养孩子宽容和尊重他人差异的关键是让他们了解和接触不同的文化、宗教、种族和价值观等。
家长可以通过书籍、电影、博物馆等途径,让孩子们接触到来自不同文化的知识和经验。
此外,家长还可以组织家庭活动,例如品尝不同国家的美食、参加传统节日庆祝等,让孩子们亲身经历和感受到多元文化的魅力。
4. 培养共情能力宽容和尊重他人差异需要孩子具备共情能力,即能够理解和感受他人的情感和需求。
家长可以通过关心他人、倾听他人、帮助他人等行为来培养孩子的共情能力。
此外,还可以鼓励孩子们与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人接触和交往,帮助他们体验他人的感受和观点。
5. 提供多元选择和机会在家庭中,为孩子提供多元的选择和机会可以培养他们的宽容心态。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参与不同的兴趣活动、尝试新的经历,让他们接触到不同的人群和环境。
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他人的差异,同时也能够发展自己的兴趣和个人特长。
培养小学生的自我宽容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自我宽容能力自我宽容是指一个人在面对他人的错误、缺点或过失时,能够以宽容的心态接纳和理解,并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小学生而言,培养自我宽容能力不仅有助于他们与同学和睦相处,还能提升他们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
本文将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我宽容能力。
1. 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家长在培养孩子自我宽容能力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以下是几项家庭教育方法:首先,家长要做出榜样。
孩子会模仿家长的言行举止,因此家长需以身作则,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家庭中的冲突和问题。
家长可通过自己的言谈举止,积极表现宽容、理解和包容的态度。
其次,培养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
情绪管理是自我宽容的基础,家长要引导孩子正确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绪,教导他们如何冷静思考、控制情绪,并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
最后,鼓励孩子参与家庭决策和问题解决。
通过让孩子参与家庭决策,如分担家务或讨论家庭规则的制定,可以培养孩子在决策过程中尊重他人观点,并接受不同意见的能力。
2. 学校教育学校是培养学生自我宽容能力的重要场所。
以下是几个学校教育方法:首先,建立宽容与尊重的校园文化。
学校应该制定明确的校规校纪,倡导宽容与尊重的价值观,并通过各类教育活动和主题班会加强对宽容的教育。
同时,教师也要以身作则,关心和尊重每个学生,给予他们表达的机会。
其次,注重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合作小组活动、课堂讨论等形式,让学生与他人共同合作、分享资源和承担责任。
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他人、接纳他人的差异,并培养合作与包容的素养。
最后,开展情感教育课程。
情感教育课程能够帮助学生学习情绪的表达和管理,增强他们对他人情感的理解和关注,从而培养出宽容和同理心。
3. 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培养学生自我宽容能力的重要途径。
以下是几种社会实践方法:首先,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学生能够接触到各种不同的人群和社会问题,增加对他人困境的了解和关怀,培养对弱势群体的宽容和支持。
如何教育孩子宽容大度

如何教育孩⼦宽容⼤度 宽容是⼀种⽣存的智慧、⽣活的艺术。
所以⽗母从⼩培养孩⼦宽容⼤度的品质很重要。
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家的教育孩⼦宽容⼤度的⽅法,希望可以帮到你! 教育孩⼦宽容⼤度的⽅法 1.创造机会让孩⼦多接触同龄⼈,在交往中相互取长补短,提⾼⼈际交往能⼒及社会适应能⼒,养成良好的性格。
2.当孩⼦在交往中遇到⽭盾和纠纷时,家长可适当给予抚慰,并帮助孩⼦分析事情发⽣的原因,找出⾃⼰或别⼈的不对之处,明辨是⾮后,妥善处理。
3.疏导、转移孩⼦对⽭盾结果的注意⼒,反思起因,检讨⾃⼰的过失,宽容伙伴的缺点与失误⾏为。
4.告诉孩⼦对朋友要以诚相待,对其错误要帮助改正。
要让孩⼦知道,原谅他就是给他改正的机会,宽容忍让有利于增进友谊。
5.成⼈要做孩⼦的榜样,遇到⽭盾或冲突时能宽宏⼤量,不计较得失,能够⾼姿态,不怕吃点亏,“能饶⼈处且饶⼈”,以此使孩⼦受到熏染与教育,孩⼦才能在相应的时候做到原谅别⼈。
6.教给孩⼦掌握原谅的标准。
分清是⾮,正确处理所发⽣的问题,哪些应采取原谅的做法,哪些不可以原谅。
⾸先要明⽩原谅、忍让不等于没有原则,不是放弃批评与反抗。
对⼩是⼩⾮,没有严重后果的个⼈冲突,⽆意的损伤等尽可能的不要计较,要加以忍让与原谅。
对影响友谊与集体荣誉,会造成较⼤损害或故意做出的破坏⾏为等,绝对不可容忍,更不可原谅。
但要采取灵活的⽅式,诚恳的态度去加以批评、制⽌。
切忌粗鲁简单,不注意场合、分⼨,或⾔辞过激、盛⽓凌⼈。
这样不利于纠正错误,反会增加极抵抗情绪,起相反的作⽤。
7.必要时,让孩⼦体验⼀下不原谅别⼈的害处。
因为总是与⼈⽄⽄计较,毫不容⼈,⼩朋友们就会害怕或不喜欢与你做朋友,不会原谅别⼈,也得不到别⼈的原谅。
养成霸道、蛮横、⾃私、⽆情的坏习惯,容易被孤⽴,今后⾛⼊社会会吃⼤亏。
教育孩⼦宽容⼤度的技巧 ⼀、宽容孩⼦的过错 ⼈们常说:⼈⾮圣贤,孰能⽆过?就连被⼈们尊称为“圣贤”的孔⼦也曾有过错误的⾔⾏举⽌。
培养孩子的宽广的心胸「教育篇」

培养孩子的宽广的心胸「教育篇」培养孩子的宽广的心胸「教育篇」【建议父母的妙招】父母既可以将孩子培养成胸怀广阔的人,也可以将孩子培养成心胸狭窄的人。
为了孩子的幸福,为了孩子将来能有所作为,父母应当教孩子学会宽容。
支招一:父母要心胸宽广、以身示教方法示例印度民族英雄甘地在回忆自己的成长过程时说过:“是父亲那崇高的宽容态度挽救了我。
”甘地出生在一个小藩王国的宰相之家,从小就爱撒娇,性格也不开朗。
他对父母十分顺从,对周围的事物也特别敏感,自尊心很强,一旦被人奚落,马上就会哭鼻子。
在学校一挨老师批评,就难过得受不了。
少年时期,由于好奇,他染上了烟瘾,后来发展到偷兄长和家臣的钱买烟抽,而且越陷越深。
后来,他感觉到自己偷别人的钱,背着父母抽烟的行为太可耻了,一想起来,就觉得没脸见人,内心十分痛苦,甚至还想过自杀。
当他终于忍受不了痛苦的折磨时,便把自己的整个堕落过程写在了本上,鼓足了勇气,交给了父亲,希望得到父亲的严厉批评、惩罚,以减轻内心的痛苦。
父亲看后,非常生气,心情十分沉痛。
但是父亲没有责备他,只是伤心地流下了眼泪,久久地凝视着儿子。
甘地看到父亲痛心的样子,受到极大的刺激,更加悔恨、内疚、自责,深感负了父亲对自己的期望。
从此,他痛下决心,彻底改正了错误。
操作提示教育家马卡连柯曾指出,父母“在开始教育自己的子女之前,首先应当检点自身行为”。
父母让孩子学会宽容,首先自己应有宽容的品质。
如果父母本身心胸狭窄,无视他人的意见,习惯于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不给人改错的机会,为一点小事争执不休,为一点小利而斤斤计较,孩子又怎么能学会宽容呢?父母宽容、大度、遇事不斤斤计较,与邻里、同事融洽相处,孩子就会学着父母的样子处理自己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也会变得宽容、和善。
支招二:教孩子明白“人无完人”方法示例陈培思跟妈妈赵丽华说,他们班级有一个“霸王生”,这个“霸王生”经常堵在教室门口不让陈培思和其他孩子出门。
一天下雨,赵丽华开车去接陈培思回家。
家长如何教育孩子学会宽容

家长如何教育孩子学会宽容家长如何教育孩子学会宽容第一、让孩子学会理解他人理解能带来宽恕,宽恕能带来和谐。
家长应该让孩子明白,人人都有缺点和不足,只要不是特别过分,就应该理解和宽容。
三国时期的蜀国,在诸葛亮去世后任用蒋琬主持朝政。
他的属下有个叫杨戏的,性格孤僻,不善言语。
蒋琬与他说话,他也是只应不答。
有人看不惯,在蒋琬面前嘀咕说:“杨戏这人对您如此怠慢,真是太不象话了!”而蒋琬却坦然一笑,说:“人嘛,都有各自的脾气秉性。
让杨戏当面赞扬我,那不是他的本性;让他当着众人的面说我不好,他也会觉得我下不来台。
所以,他只好不做声了。
其实,这正是他为人的可贵之处。
”后来,有人赞蒋琬“宰相肚里能撑船”。
蒋琬之所以能够“宰相肚里能撑船”,正是由于蒋琬能够理解杨戏的不足。
这个故事足以说明理解别人的重要性。
所以,让孩子学会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别人,真正理解别人。
因为每个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也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而只有学会理解别人,才能容忍别人的缺点和错误。
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会到宽容的意义。
一个不肯理解别人的人,就是不给自己留余地,因为每一个人都有犯过错而需要别人理解的时候。
要让孩子在与同学或小伙伴的交往中学会理解他人。
在孩子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我们要特别注意引导孩子理解和宽容比自己强的同伴、比自己“差”的同伴以及自己的竞争对手。
帮助孩子学会不嫉妒比自己强的同伴,不嘲弄比自己“差”的同伴和不故意为难自己的竞争对手。
孩子真正学会了理解,才能真正做到向比自己强的同伴学习,帮助比自己“差”的同伴,学会与竞争对手合作。
也只有通过交往,他们才能体会到宽容的意义,体验到宽容带来的`快乐。
第二、教孩子善待他人让孩子明白,他人是自己的影子,所以说善待他人,也就是善待自己。
对他人多一份理解和宽容,其实就是支持和帮助自己,中国有句俗话: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有这样一个孩子,他不知道回声是什么回事。
有一次,他独自站在山谷里,大声叫道:“喂!喂!”附近大山立即反射出他的回声:“喂!喂!”他又叫:“你是谁?”回声答道:“你是谁?”他又尖声大叫:“你是个大笨蛋!”立刻又从山上传来“你是个大笨蛋”的“回答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宽容大度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作为父母如果想让孩子未来拥有更和谐的人际关系,更广阔的成长空间,更优秀的人格素养,从小培养孩子宽容大度的品格,学会拥有一颗宽容心是必不可少的。
每个孩子在与他人交往成长的过程中都经常会碰到各种小矛盾、小冲突和不愉快,若家长不能帮助孩子正确认识并处理这些‘小问题’,会无意中会错失孩子宽容心的养成。
如果孩子从小不懂得宽容别人,受伤害的往往是自己。
+小希同学在和伙伴追逐嬉戏中不小心被绊倒了,他哭着爬起来就去踹同伴一脚,结果两个人都哇哇大哭起来。
(愿意跟小希玩的伙伴越来越少了)+妈妈做的饭菜有点咸了,孩子吃了一口就吐出来,嘴里不住地埋怨道,咸死了太难吃了,妈妈你怎么炒得菜啊?(生活中遇到不如意习惯性抱怨指责)+同桌不小心把孩子喜欢的橡皮给弄丢了,孩子非让对方赔自己一块一模一样的,搞得朝夕相处的同桌之间不愉快。
(斤斤计较影响同学关系和自己学习)……诸如此类,日常发生在孩子身边的琐事,都是考验锻炼孩子宽容心的‘敏感时刻’。
懂得宽容的人,才更容易获得幸福。
如何让孩子体会和认识到自我与他人的关系,知道蛮横无理、任性霸道是于事无补的,并从中让孩子学会宽容,培养宽度大度的品格,这是每个父母的必修课。
下面分别从「什么是宽容心」、「正确看待宽容心」、「教育孩子宽容大度的方法」三个维度就“宽容心”的培养分享相关经验和方法。
什么是宽容心
“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
”
——黎巴嫩文坛骄子纪伯伦拥有一颗宽容心,这是健全人格的必备品质。
那么什么是宽容心呢?
所谓宽容心,可以理解为心胸宽广,包容并原谅他人的冒犯和过失,淡定豁达,不计较。
这里面至少包含了两层意思,一个是心胸宽广,一个是原谅他人。
著名的育家陶行知说: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
+博爱,心胸宽广。
宽广的心胸,充满了发自内心的爱和善,可以包容世间万物,不被眼前的事物所遮蔽,始终抱有一颗博爱之心。
推己及人,爱人就是爱自己,这是与他人和谐相处的不二法门。
+宽恕,原谅他人。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不睚眦必报、不记仇,宽宏谅解他人,放下心理包袱,给心灵更多回旋的余地,消解不必要的矛盾。
大度之人,不仅自己宁静安详,更会赢得众人尊敬。
宽容心,既是爱我,更是爱人。
它好比一条溪流,历经蜿蜒曲折,在自我净化中,汇入汪洋大海。
【小结】孩子的宽容心,正是在面对个人成长中的人、物、情、事中,逐步认清自我与他人的关系,在一点一滴中积累起来的。
正确看待宽容心
虽然每个父母都希望让孩子从小学会宽容,但在现实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往往不懂得如何拿捏,认识上难免存在一些误区。
+怕孩子受欺负,以暴制暴。
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怕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不知道自我保护
和反抗,而选择替孩子“伸张正义”。
父母要引导教育孩子树立正确的是非观,鼓励用非暴力的态度去面对并和解冲突,学会宽容他人的无心之过,锻炼自己的心胸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一味忍让退缩,胆小怕事。
有的孩子性格偏内向胆怯,不善言谈,在遇到外来伙伴的无故挑衅时,怕进一步受到伤害,会选择忍受压抑自己。
这种情况在校园霸凌中较为突出,“缩头乌龟”式的自我保护,不仅助长了对方的恶举,更让自己的心灵和肉体备受折磨。
家长应及时发现并干预,对霸凌行为坚决零容忍。
+无原则的包庇,适得其反。
还应值得警惕的是,有些父母对孩子所犯严重错误无底线的宽容,会害了孩子。
如孩子不诚实、偷拿别人东西、打骂同学等,这些都不是简单说一两句狠话就过去了的问题。
家长应当深刻反省,想方设法制止不良苗头的蔓延,而不应心软疏忽,以免铸成大错。
【小结】以上代表了个别家长的极端认知和行为,防微杜渐才能避免对孩子造成更大的伤害,愿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教育孩子宽容大度的方法
怎样才能让孩子拥有一颗宽容心呢?以下六个方面值得父母借鉴。
1、塑造宽容的教养氛围
父母及家庭成员之间相互理解包容,宽以待人,并以宽容之心管教孩子。
夫妻关系、婆媳关系、邻里关系等是否和睦,当有矛盾时如何处理,面对孩子身上的缺点或问题家长怎么做……,孩子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都在潜移默化影响孩子宽容心的养成。
2、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要引导孩子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动物、植物等大千世界都是缤纷多彩的,他们都不是完美的,但正因为这样才会带给我们丰富多样的生活体验。
教育孩子学会善待身边的生命,一颗小草、一只小狗、一个同伴,都要懂得珍惜和爱护,学会包容他人的缺点,多看美好的闪光面,保持积极乐观、亲善友好的心态,始终用微笑去面对周围的一切。
3、多与同龄人接触交往
父母要创造机会,多让孩子与同龄人交往,多参加集体活动,锻炼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
孩子只有在交往中,才能学会区分自己和他人,增强对不同性格人群的情感体验,并通过交流沟通,开阔自己的眼界和心胸,懂得体察他人的感受,学会彼此理解、尊重和相互包容。
4、注重环境和文化熏陶
宽容之心包含了世间万物,触景生情,榜样的力量都有助于孩子宽容性格的养成。
父母可以带孩子走进大自然,高山、森林、江海、草原、沙漠等自然环境会让人感到自身的渺小,油然升腾起悲悯崇敬包容之心。
还有诸如故宫、长城很多宏伟的建筑景观,书本中历史上那些具有宽容品格的人物故事等,都会让孩子无形中得到心灵的洗礼和熏陶。
5、教孩子学会换位思考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讲的就是移情感受和换位思考。
父母可抓住孩子人际交往中碰到的小挫折,教孩子学会站在对方角度体察感受和考虑问题,以此增进对他人的理解、同情和容忍,提升自己的心理感知和承受能力,学会将心比心的容人之量。
6、教孩子学会原谅他人
孩子在与他人发生摩擦冲突,若是自己的错误要勇于承担责任,若是他人的无心之过要学会原谅宽恕。
父母教孩子在与他人发生矛盾时,先学会冷静,不可一时冲动去责备或还击。
如果是非原则性的问题且对方不是故意的,要学会原谅他人,如果心理实在不平衡可主动寻求对方给自己道歉。
此过程中,父母要学会观察孩子的心理反应,及时安抚、引导、鼓励孩子化解心中的不适,近而向着宽容迈进。
【小结】宽容心的养成,是孩子不断地自我心理斗争后结出的硕果,父母要多一份耐心、信心和用心,始终做孩子宽容品格历练成长中的坚强后盾。
宽容的人更自由
雨果曾经说过:“这世上最辽阔的是大海,比大海更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辽阔的是人的胸怀。
”
胡适晚年演讲说过一句发人深省的话“宽容比自由更重要”,他认为宽容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没有宽容,就没有真正的自由。
是人就会有烦恼,学会宽容,方能知足常乐。
【结语】父母从小培养孩子宽容的品格,就是在为他推开一扇门,通向未来心灵自由的幸福之门!(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