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报告—满族民间刺绣

合集下载

非遗刺绣体验实践报告

非遗刺绣体验实践报告

非遗刺绣体验实践报告

一、引言

非遗刺绣作为中国传统的手工艺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这一传统文化,我参加了一次非遗刺绣体验实践活动,以下是我的体验报告。

二、活动背景

该次非遗刺绣体验实践活动是由本地文化遗产保护机构组织的,旨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体验非遗刺绣的魅力,同时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三、实践过程

1. 理论学习

在活动开始前,我们首先进行了一次关于非遗刺绣的理论学习。老师向我们介绍了非遗刺绣的历史渊源、工艺技巧以及代表性的刺绣作品。通过学习,我对非遗刺绣的背景和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材料准备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使用了刺绣所需的各种材料,包括绣针、刺绣布、刺绣线等。老师向我们详细介绍了这些材料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确保我们能够正确地使用和保养这些材料。

3. 刺绣实践

在实践环节中,我们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刺绣图案,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刺绣。刺绣的过程需要耐心和细心,每一针每一线都需要精确地刺绣,以保证最终的作品效果。通过亲身实践,我深刻体会到了非遗刺绣的精妙之处。

4. 交流分享

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还与其他参与者进行了交流和分享。大家互相展示自己的刺绣作品,分享心得和经验。这种交流不仅增加了我们对非遗刺绣的了解,还促进了彼此之间的学习和成长。

四、体验感受

通过这次非遗刺绣的体验实践,我深刻感受到了非遗刺绣的独特魅力和艺术价值。刺绣作为一种传统的手工艺,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在刺绣的过程中,我体验到了专注和耐心的重要性,让我更加珍惜每一个细节和过程。

关于满族的手工作品

关于满族的手工作品

关于满族的手工作品

满族的手工作品包括了很多种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满族刺绣、

满族银饰和满族毛织品。

满族刺绣。

满族刺绣是满族传统的手工艺之一,现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满族刺绣采用双面绣法,通过选用精细、柔软的棉线,套路对称、线条流

畅的图案组合,将满族传统文化的符号、意象、图案通过刺绣表现出来。

满族银饰。

满族银饰是满族传统的手工艺之一,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魅力。满族

银饰制品纹饰繁复,器型别致,采用的材质为纯银,表现出民族的神秘和

高贵气息。

满族毛织品。

满族毛织品是满族的传统手工艺之一,主要制作帽子、围巾、手套、

袜子等。使用的材料主要是山羊毛和马毛,工艺上采用“毛条绕线”、

“毛条搭接织”、“毛条对翻织”等织法,使得毛织品柔软、美观、耐用,得到了广泛传承和发扬。

民族技艺·满族|克东满绣技艺

民族技艺·满族|克东满绣技艺

民族技艺·满族|克东满绣技艺

有着八百余年历史的满绣在清朝时期达到了艺术顶峰。有“中国清朝皇族刺绣”之称的满绣曾被作为绣制帝王龙锦、宫廷文武官袍的“专利”。随着清王朝的覆灭,满绣工艺曾一度濒临消亡。满族有“立秋忙打靛,处暑沤麻杆,白露烟上架,秋风不养田”的传统谚语,所以制作蓝印花布是最传统的劳作之一。满族传统的蓝印花布是一大特色,坯布为麻花布,土语称作“大布染蓝靛”。

蓝印花布现在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仅存的都有着六七十年的历史,只在满族老人家里自家珍藏着,它们以老式工艺和植物染料精制而成,这项手艺现在几乎绝迹。

清代,全国城乡出现了众多的商品性生产专业作坊,进入了中国传统刺绣的巅峰时期。刺绣,在满族民间艺术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具有民族文化特点和地方特色。克东满绣的产生有着民族,社会,经济,文化,生活,风俗,地域等诸方面的原因。

满族女子从七八岁就开始学习刺绣,直至七八十岁。满族姑娘娴于刺绣,手法灵活多样,常用有:平绣,补绣,纳绣,布贴,钉线,圈金等。其中补绣是克东满绣特有的传统刺绣工艺,把染色布或皮革剪成各种图案,后用多色布块拼合,贴在底布上,再行绣制而成。

克东满绣,经历几百年,逐渐形成了地方独特的风格。绣品主要为日常用物,如旗袍,镶边,绣枕头顶,幔帐,娃肚兜,荷包,褡裢,背带等。

清代补子是官员补服区别官级的标志,其纹饰和形制承袭明代而来。据《大清全典图》记载,清代文,武,官补子作正方形,长宽在30厘米上下,主纹文官饰飞禽,武官饰走兽,主纹都置于底纹之上,底纹大多为云纹,如意云纹。比如清代四品文官补,补面满绣四方连续云纹,在上再盘针绣一轮红日,平金绣银燕飞翔穿云向日,既象征“忠于君主”,又寓意“指日高升”,云纹以深蓝,浅蓝,月白三色线绣,色阶过渡自然不着痕迹,云雁绣工更精美异常,雁两翅下,绒

浅谈满族民间刺绣纹饰针法

浅谈满族民间刺绣纹饰针法

浅谈满族民间刺绣纹饰针法

吕佳宁

(沈阳大学,辽宁沈阳110000)

摘要:满族刺绣是我国少数民族刺绣的一种重要形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由于民族文化的融合及演变发展,其针法受到汉族刺绣针法的一定影响。满族刺绣纹样中既吸收了中国传统刺绣针法的精髓,又有满族独特的针法,其针法形式独具特色。

关键词:满族;刺绣;针法;纹饰

中图分类号:TS9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602(2018)09-0087-01

1满族刺绣背景

(1)满族发源于我国东北地区,由于受北方气候环境及地理因素的影响,形成了满族特有的文化艺术形式,其中满族刺绣就是这种艺术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满族刺绣纹饰的针法独特,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受到汉族刺绣的影响,又独具满族自身特色,经过不断地民族文化融合及传承演变,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针法,给满族刺绣纹样起到画龙点睛之笔。

(2)满族刺绣可分为民间刺绣和皇家刺绣两大类,民间刺绣虽不如皇家刺绣纹饰华美,材料精良,绣工精美,但却具有生动的造型,艳丽的色彩,构图气势恢宏,纹样题材更加生活化的特点,受到了大众的喜爱。满族的刺绣的传承方式多为母女相传或是邻里相传,刺绣的时间和地点也是相当的随意,可以是房前屋后邻里一边闲话家常,一边刺绣,也可以是田间地头干活休息之余。有的刺绣也作为女子的陪嫁用品,这些刺绣体现了女子对美好生活的期许。

(3)满族刺绣常见于枕头顶、幔帐、门帘、肚兜、手帕、荷包等日常生活用品。[1]其针法上,既继承了汉族传统刺绣的针法又有满族刺绣独特的方法,如平绣、包绣、补绣、纳沙、盘金绣、打籽绣、套针、虚针、施针、堆凌等。这些丰富的刺绣方法使满族刺绣纹样更加生动,极具特色。

濒临灭绝的满族民间刺绣

濒临灭绝的满族民间刺绣

濒临灭绝的满族民间刺绣

刺绣是满族民间最具特色的传统艺术之一。

满族刺绣实用性强,在日常用品和服饰上随处可见。它吸收苏绣、蜀绣、广绣等汉绣之长,将其与本民族的审美观念和生活习俗巧妙融合在一起,形成自身的特点和风韵。

满族刺绣材料以纱或缎织物为主,自织布和青白布为辅;布局上讲究左右对称,或对等呼应;内容丰富多样,有飞禽走兽、花鸟鱼虫、人物故事等;构图延续了中国传统的技艺法则,层层剥皮,疏密相间,做到“疏可跑马,密不透风”,显示出较高的艺术水准。本文主要就满族民间刺绣:

满族民间刺绣

满族民间刺绣距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它所用材料以缎、纱和粗布为主,制品多为生活实用品,主要包括绣花衣、绣花鞋、绣花帽及荷包、烟袋、披肩、桌围等。技法多样,既有扎绣、锻绣、割绣、补绣、包绣、编绣等繁复的绣法,又有套针、抢针、乱针、长针、锁针、花针、扎针、纳针等丰富的针法。

其中,割绣是满族民间刺绣的特色绣法,刺绣时把两块坚挺、厚实的面料紧贴在一起放在撑子上,然后用扎针的方法正反面走线,同时根据画面需要不断变换各色彩线,针脚尽量紧靠一起,并适当掌握彩线的松紧度,扎好后,用宽刀从两块刺绣中间将彩线均匀隔断,即成左右对称的一对绣品。

满族民间刺绣在题材上贴近现实,手法上不拘一格,技法上灵活多变,生动展示了满族社会生活风貌,具有社会学、民族学等方面的研究价值。

满族民间刺绣《柳树妈妈》

满族民间刺绣俗称“针绣”、“扎花”、“绣花”,主要流传于满族聚居的乡村地区。它通常取家织土布作底衬,以象征八旗的红、黄、蓝、白4色为主调,包括图案设计、选择材料与工具、花样上布、

满族刺绣在现代服饰品中的创新设计研究

满族刺绣在现代服饰品中的创新设计研究

满族刺绣在现代服饰品中的创新设计研究

满族刺绣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手工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是中国民族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满族刺绣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在现代服饰品中,如何巧妙地运用满族刺绣,将其与时尚元素相结合,打造出具有现代美感和文化韵味的服装,是一个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一、满族刺绣的基本特点

满族刺绣是满族传统的手工刺绣技艺,主要表现在服饰、饰品和家纺等方面。其基本特点有以下几点:

1、线条流畅、细腻精致:满族刺绣的线条流畅、细腻精致,具有非常强的艺术感染力和视觉效果。

2、色彩丰富、对比强烈:满族刺绣的色彩丰富、对比强烈,常常采用红、黑、黄、绿等鲜艳的颜色,使人感到生动、活泼。

3、图案多样、寓意深刻:满族刺绣的图案多样,包括动物、植物、人物等,寓意深刻,具有浓郁的少数民族文化色彩。

1、满族刺绣与现代剪裁的结合:在现代服饰设计中,满族刺绣的运用越来越多地与现代剪裁的结合,形成更具现代美感的服装作品。经过设计师的巧妙构思和精心搭配,满族刺绣不再是传统的缝边装饰,而是与现代服饰元素相结合,在雪纺、蕾丝、绒面等质地材料上刺绣而成,展现出不同的风格,为现代服饰注入了鲜活的元素。

2、满族刺绣与个性化设计的结合:在现代服饰设计中,个性化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设计方向。设计师们将满族刺绣巧妙地利用在服装上,设计出富有创意、个性化的服装,展现出年轻时尚人士的个性和生活态度。借助刺绣的手工性质,加上设计师精心的配合,让满族刺绣在现代服饰中具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探究吉林省满族刺绣的文化艺术特征

探究吉林省满族刺绣的文化艺术特征

探究吉林省满族刺绣的文化艺术特征

吉林省满族刺绣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末时建州女真时代,妇女只能织造麻布,至努尔哈赤建立金国后天命八年(1623 年)才开始派人学习织造蟒缎褂子。《李朝实录》记载当年努尔哈赤及诸将就穿有刺绣的五彩龙纹衣服。其品类丰富,题材多样,又具有萨满教的内涵与观念,是长白山脚下满族先民审美意识与智慧的结晶。内容上有的是对现实生活的再现,有的是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希望。因其做工精巧、载体丰富、针法多样、构思精巧,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

一、满族刺绣载体

满族刺绣载体多样,枕头顶、幔帐套、钱搭、荷包、旗袍、马褂、绣鞋等均可成为满族刺绣的载体,但最具有民间艺术代表性的是枕头顶绣和幔帐套绣。

(一)枕头顶绣

枕头是居民生活中离不开的生活用品之一,在满族先民的生活中,枕头的制作形制多为方枕,材质由早期的圆木逐渐演变成柔软的棉布。虽个别高矮、宽窄不同,但总的来讲以方形枕居多。这六个面的方枕两端各为一个方形的面,这两个面不接触皮肤,平时放置于满族民居中的炕柜之上, 在室内明显可见,满族妇女对枕头最外侧的这两个面进行装饰。装饰的手段多是以折线塑造外轮廓, 以彩线填充的刺绣作品,因而,人们便称呼枕头两端的绣品为枕头顶绣。

枕头顶绣在满族妇女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满族女孩子从小便要在姐妹长辈的熏染下学习刺绣工艺, 出阁前要准备好自己的嫁妆刺绣作品。出嫁当日要将枕头顶等绣品绷到一块大布上,由人抬至婆家。一路上亲友乡邻观赏绣品,并以此评价新娘子是否勤劳灵巧。新婚次日,要将自己最中意的一对枕头顶绣绣至自己及丈夫的枕头上,随后在嫂子姊妹的带领下,拿着其他的枕头顶绣去认大小,将自己亲手绣的枕头顶绣品作为见面礼送给家里的长辈亲友。因此,枕头顶绣的内容、纹样及装饰手法虽然多样,但普遍被赋予了吉祥美好的主题寓意。

满族民间刺绣传统技艺及文化内质探索

满族民间刺绣传统技艺及文化内质探索

满族民间刺绣传统技艺及文化内质探索

刺绣成为满族最具特色的民间传统艺术之一,也是“满文化”最重要的构成要素。满族民间刺绣距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满族民间刺绣,历史久远,最初流行于满族人聚居的广大农村地区,以不同村落为单元,这些村落多集中在辽宁、黑龙江、吉林三省份。满族民间刺绣历史悠久,是在继承中原地区汉族传统刺绣工艺如苏绣、湘绣、粤绣、蜀绣、杭绣、汉绣等基础上,吸收其他少数民族的刺绣风格,形成的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刺绣。满族民间刺绣是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急需抢救发掘和研究推广。满族民间刺绣传统的工艺品种类繁多,主要以枕头顶、虎头鞋、荷包的绣法为代表。更多还原

标签:满族;民间刺绣;传统工艺品;文化内质;文化遗产

刺绣,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手工艺,其中,满族民间刺绣是代表之一。满族民间刺绣,历史久远,最初流行于满族人聚居的广大农村地区,以不同村落为单元,这些村落多集中在辽宁、黑龙江、吉林三省。2008年,满族民间刺绣入选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满族民间刺绣文化及特质

(一)概述

从历史起源看,满族民间刺绣源于汉刺绣文化的影响。通常以家织布为底衬,用红、黄、蓝、白等为主调的彩色丝线,参照图案或自己想象构思,用针带线上下穿行刺出图案,织绣出各具特色的纹样。满族民间刺绣技艺精湛,其手法和技艺因人而异,这里的各个家族技法技艺不同,传承效果也就大相径庭。满族民间刺绣的绣品呈多样化特征,名目众多,涉及生活方方面面,充斥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包括各类生活日用品、服装鞋帽、工艺品、喜庆节令等诸多方面,例如,生活中的各种帘、幔,服饰鞋帽绣品,各类挂件、美术作品、手工艺品,人物像、山水风光、动物植物等等,反映生活极为广泛。从绣品的题材看,呈现贴近生活、风格多样、题材广泛、寓意深刻、情趣盎然、内涵丰富、文化特质等特征,充分表达了满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更凝聚了满族人民的智慧和才能。

满族刺绣调研报告

满族刺绣调研报告

满族刺绣调研报告

满族刺绣调研报告

一、引言

满族刺绣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技艺。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满族刺绣的传承现状、技艺特点以及市场前景等相关情况。

二、研究方法

本调研采用文献资料研究、实地观察、访谈等多种方法进行,以获取多维度的信息和数据。

三、概述

满族刺绣,是满族人民代代相传的绣艺,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通过对满族刺绣的了解,可以感受到满族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

四、传承现状

满族刺绣的传承面临一些困境,如少子化、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缺乏兴趣等。然而,一些相关机构和爱好者们通过举办展览、培训班等活动,积极推动满族刺绣的传承工作。

五、技艺特点

满族刺绣独具一格,以大胆的构图、饱满的色彩和精致的细节而闻名。其技艺特点主要表现在色彩运用、线条处理以及图案设计等方面。

六、市场前景

满族刺绣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可以在旅游纪念品、艺术品、时装等领域进行推广。现在的社交媒体时代,更应该注重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满族刺绣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可以走向更广泛的市场。

七、问题与建议

在满族刺绣的传承方面,我们应该加强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尊重传统文化。此外,相关机构和设计师们应该积极创新,将满族刺绣与现代设计相结合,以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八、结语

通过本次调研,加深了对满族刺绣的了解,也使我们认识到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的重要性。满族刺绣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不仅仅是一种刺绣技艺,更代表着满族民族的传统和精神。希望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能够共同努力,推动满族刺绣的传承与创新,让其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满族枕头顶刺绣,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满族枕头顶刺绣,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枕头顶刺绣研究 王纯信:满族,1939年 出生在吉林通化市。原 通化师范学院美术系教 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 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 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 会会员,吉林省满族剪 纸研究会会长,通化师 范学院“中国满族民间 美术研究中心”顾问, 通化市美术家协会名誉 主席。
他从事长白山满族民间美术的挖 掘、抢救、保护、研究,已出版 专著《满族枕头顶刺绣图谱》、 《长白山满族剪纸》、《萨满绘 画研究》、《最后的木屋村落》 等10部,其中三部获“中国民间 文艺山花奖· 学术著作奖”;发表 相关学术论文五十余篇;建成全 国首家“满族民间美术陈列馆”, 展示弘扬满族民俗文化的民间美 术工艺品两千余件。由联合国教 科文组织与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授予“一级民间工艺美术家”称 号;由文化部授予“民间美术开 拓者称号”;吉林省人民政府荣 记二等功。
三、工艺特点

形式品类多样化

题材广泛

绣工独特 针法复杂


色彩丰富
(一)形式品类多样化

这种布枕头也有许多种类:方枕、对枕、扁枕、空枕、凉枕、 二人枕等。为了装饰这种布枕,就在两个堵头绣花纳朵,于是就产生 了枕头顶刺绣艺术。
扁枕
空枕
(二)题材广泛
枕头顶刺绣的题材和内容十分广泛,其来 源主要有两方面: 一方面是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艺术创造, 另一方面是程式化的模仿。

继承满绣文化,传承满绣精华

继承满绣文化,传承满绣精华

继承满绣文化,传承满绣精华家乡美,美在大自然中的河道,河岸,河滩,河床;家乡美,美在乡村中充满炊烟气息的种粮,种菜,种果;家乡美,还美在那指尖上的古老艺术——承德承德满绣。“良知寒假乡土行”中,总有那么几次有这种这样的想法:安安静静,听穿针走线的细琐声响;目不转睛,端详绣布上一针又一针飞舞;触景生情,细品这小小承德满绣绣品绣出的人生和生活……

承德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历史的长河中形成了独特的民风民俗,积淀了较为厚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而满族刺绣就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承德满绣大约形成于明代,《李朝实录》对努尔哈赤的衣着有这样的记载:“身穿五彩龙文天盖,上长至膝,下长至足,背裁剪貂皮,以为缘。”这“五彩龙文”即为衣服上的刺绣。早期,受萨满文化影响,满族多描绘自然崇拜、动物崇拜等、以图腾崇拜装饰纹样居多;清朝入关后,受南北方文化中汉族的手工艺文化交融影响,承德满绣不断吸取其他刺绣工艺与文化才形成了“皇家刺绣”;今天,在历史的传承中承德满绣早已绣出了承德人少有的文化自豪感。

今天的承德满绣,白色是最高贵的颜色,黄色是皇室的象征,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馆中慈禧穿过的“明黄绸绣藤萝袷袍”是承德满绣留下的历史记忆。承德满绣不仅高贵而且亲民。以家织布为底衬,再用钢针穿上红、黄、白、蓝等彩色丝线,参照图案,上下穿刺,织绣出各种纹样,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在历史的额传承中,“皇家刺绣”——承德满绣后来随着清朝皇帝移驾离宫而流入民间,促进了承德的文化与手工业的发展。可以说,承德满绣摒弃的是阶层的划分,取而代之的是单纯的手工文化习俗艺术,在承德满绣面前众生平等,不能不说承德满绣真正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中实现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满族刺绣在现代服饰品中的创新设计研究

满族刺绣在现代服饰品中的创新设计研究

满族刺绣在现代服饰品中的创新设计研究

满族刺绣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之一,在现代服饰设计中逐渐发挥出其独特的魅力,成

为许多设计师追逐的创新元素。满族刺绣源自满族民间手工艺,历史悠久,工艺精湛,图

案繁复,色彩丰富,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本文将就满族刺绣在现代服饰品中的创新

设计进行研究,探讨其对服饰设计的影响和发展趋势。

一、满族刺绣的历史传承

满族刺绣起源于中国北方,具有悠久的历史传承。满族刺绣的图案以花鸟鱼虫为主题,线条流畅,形象逼真,色彩明快,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满族刺绣工艺在丝绸、棉布、麻布等不同材质上均有应用,形成了独特的工艺风格。

1.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随着时代的变迁,满族刺绣作为传统手工艺,在现代服饰设计中进行了创新和发展。

设计师们充分运用现代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将满族刺绣与时尚元素相融合,创造出风格

独特的现代服饰品。传统的满族刺绣图案和工艺被赋予了新的时尚魅力,在服饰设计中展

现出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和时尚感。

2. 创新材料的运用

在满族刺绣传统的基础上,设计师们还大胆地尝试运用新型材料进行创新设计,如皮革、丝绒、羊毛等材质与满族刺绣的结合,使得服饰品更加时尚和具有质感。通过不同材

质的运用,将满族刺绣工艺赋予了全新的时尚内涵,使得服饰品更具有现代感和个性化。

三、满族刺绣在现代服饰品中的影响

1. 丰富了现代服饰的设计元素

满族刺绣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之一,在现代服饰设计中丰富了设计元素,使得服饰更

加充满活力和魅力。满族刺绣的图案和色彩让现代服饰更加具有个性化和民族特色,吸引

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的青睐。

满族民间刺绣的纹样类型和艺术特色

满族民间刺绣的纹样类型和艺术特色

满族民间刺绣的纹样类型和艺术特色

一、满族民间刺绣的纹样类型

满族民间刺绣纹样内容大多取材于大自然或者现实生活,在此基础上,再经过满族刺绣艺人心灵手巧的高度抽象概括和解析重构,其刺绣纹样便被深深地打上了民族文化的烙印.从满族民间刺绣纹样所表现的主题内容来看,满族刺绣纹样类型主要包含以下三种:动物纹样、植物纹样和几何纹样.

(一)动物纹样

动物纹样是满族民间刺绣中最为常见的纹样造型之一.

在少数民族地区,人们对动物纹样的喜爱一般是出自图腾崇拜,以及某些动物所代表的吉祥寓意,东北地区的满族自然也不例外.具体而言,这一地区的动物纹样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第一,动物纹样造型类型多样.满族刺绣的动物纹样不仅包括蝴蝶、鱼、牛、马、鸟等实际存在的动物类型,而且民族神话传说中的飞禽走兽也十分受欢迎,比如龙、凤凰、麒麟等神兽的刺绣造型也常见于服饰装饰图案之中.其中,龙纹是十分受满族人欢迎的动物纹样刺绣图案,这映射出满族人对龙的独特崇拜.例如,满族刺绣龙纹纹样(如图1所示)就是动物纹样的经典之作,在这件刺绣作品之中,布料中心的龙纹造型活灵活现,四周的云彩刺绣装饰图案极具流动感,整个画面十分美观.

第二,动物纹样造型生动传神.满族刺绣动物纹样并不刻意追求跟实物的相似度,而是在现实题材的基础上,运用高度夸张、抽象概括的刺绣手法,将动物的基本特征和刺绣技艺结合,塑造出生动传神的效果.图1所示的龙纹图案就是这一特点的体现:龙纹图案用黄色流畅的刺绣线条勾勒出龙矫健身姿,在四周流云的衬托下,龙纹造型生动传神、栩栩栩如生.

(二)植物纹样

各地特色刺绣

各地特色刺绣
甘谷刺绣以绣工精细而著称。过去农村姑娘们常聚一起,手拿刺绣针 线活,利用农闲时间相互传摹,切磋技艺,陶冶情趣。
民间刺绣
民间刺绣,又称针绣”,“扎花”,是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 分为苏绣、粤绣、湘绣、蜀绣四种,应用稀针、手针、侧针、拉绣等针法 制作,应用于衣饰、香包等。
民间传统手工艺这一在中国有悠久历史,古称“凿”、“钴凿”,又 称“针绣”“扎花”,俗称“绣花”,因多密女妇所作,还称“女红”, 据《尚书》载,在古代帝王服刨即为刺绣和手绘而成。汉以后刺绣技艺和 水平大有提高,绣法多端。唐宋以后还用于绣作书画。
镇湖刺绣
镇湖刺绣,江苏省苏州高新区镇湖街道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苏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首,而镇湖又是苏绣的重要发源地。2010年9 月,国家工商总局向镇湖授予了“镇湖刺绣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 集体商标,这是继镇湖刺绣集体商标注册完成之后,对镇湖刺绣品牌又一 新的保护。镇湖拥有江苏省刺绣大师7名,省刺绣名人11名,高、中、初 级职称绣娘150余名。2011年邹英姿首创的“滴滴针法”获得国家发明专 利授权,实现了镇湖刺绣发明史上零的突破。
甘谷刺绣
刺绣是甘谷县的地方传统工艺制品,甘谷县位于甘肃省天水市,早为 点缀装饰之品,花纹为写实性图案。甘谷刺绣吸收了苏、湘、蜀绣的绣法, 结合地方民情习俗,形成了巧拙相济的格调。其图案形式多样,囊括了绘 画题材的各个领域,有的图文并茂,有的纳福求财,有的驱邪祝愿……由 于制作者的主观意图有别,在材料、花色图案上有一定差异。姑娘们作嫁 妆用的刺绣花纹图案以绣牡丹象征美满幸福,“喜鹊闹梅”喻喜上眉梢, “龙凤合欢”寄托家庭和睦,“鱼儿钻莲”喻姑娘隐藏的爱情秘密,鞋垫 上“正”字示丈夫走正道……。妇女们家庭用的刺绣,图案以山水、花草、 树木为主。遗存于甘谷民间“三寸金莲”绣花鞋,小巧别致,绣工精细, 色调柔和,堪称工艺精品。老年人的刺绣以戏剧人物、民间故事和传说人 物为主,其构图采用夸张手法,表现突出主题。

民族刺绣调研报告

民族刺绣调研报告

民族刺绣调研报告

1. 调研目的和背景

1.1 调研目的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民族刺绣的发展现状、技艺特点以及对当地文化经济的贡献,为保护和传承民族刺绣文化提供参考和建议。

1.2 调研背景

民族刺绣是中国传统的手工艺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内涵。然而,在现代工业化的冲击下,民族刺绣面临着失传的危机。因此,为了推动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有必要进行民族刺绣的调研,以了解其现状和面临的问题。2. 调研方法

在本次调研中,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相结合的方法。

2.1 问卷调查

我们设计了一份针对民族刺绣从业者和消费者的问卷调查,并在目标地区进行了发放。问卷主要包括对民族刺绣的认知程度、对刺绣产品的购买习惯以及对刺绣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看法等内容。

2.2 现场访谈

我们分别采访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刺绣工坊、当地刺绣艺术家以及刺绣产品的消费者,通过现场访谈了解刺绣技艺的传承方式、产品设计创新以及市场销售情况等。

3. 调研结果和分析

3.1 民族刺绣的现状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大多数受访者对民族刺绣有一定了解,但在实际购买和使用上的比例较低。受访者普遍认为民族刺绣产品价格较高,且缺乏现代化设计

元素,使得年轻人对其产生兴趣的机会较少。

3.2 刺绣技艺传承与创新

根据现场访谈,我们了解到刺绣技艺的传承主要通过师徒传承,并结合当地文化特色进行创新。但由于传承方式的狭窄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刺绣艺术家普遍面临着接班人不足以及作品创新困难的问题。

3.3 刺绣产品市场销售情况

现场访谈中,我们发现少数民族地区的刺绣产品主要通过旅游纪念品销售渠道推广。然而,随着旅游业竞争的加剧和市场同质化问题的突出,刺绣产品的销售面临着困境。

满族刺绣工艺特色传承与发展

满族刺绣工艺特色传承与发展

满族刺绣工艺特色传承与发展

摘要:满族人善于刺绣,且刺绣品种繁多,刺绣工艺精湛,刺绣技法多种多样。满绣既是古代丝织工艺的衍生技术,又是专门用以丝织面料纹饰的中国民间

传统手工艺之一。满族刺绣工艺它承载着厚重的传统文化与民族智慧,是中华民

族优秀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刺绣是满族民族特色的一项传统手工艺,它

广受人们喜爱。对传统满族刺绣艺术特征及其起源与发展过程的分析,并适当的

进行扬弃的继承,有利于民族文化的发展。

关键词:满族;刺绣;工艺

一、新宾满族刺绣独特的艺术风格

满族刺绣是中国刺绣中的小分支,因为清朝的建立而逐渐成名,俗称“针绣”、“扎花”、“绣花”,最初主要流行于满族人聚居的广大农村,在历史上

随着清朝的建立,满族刺绣发展出了宫廷刺绣这一分支,宫廷刺绣与江南地区刺

绣融合,相较于民间满族刺绣更为精巧细致。新宾满族刺绣是民间刺绣,流行在

当地的广大老百姓中,是一种日常的技能。由于其地处满汉文化交融会合的辽西

走廊,所以满族刺绣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既保留了流传于女真人在皮革上补绣

的稚拙、纯朴的工艺风格和以“生命树”、“嬷嬷人”、“满族神话传说”等传

统的萨满文化内容,又以极强的文化包容性吸收中原地区鲁绣、江南地区苏绣等

地的技艺和文人画的艺术营养,形成了丰富、粗犷的构图中蕴涵细腻技艺的艺术

风格,百年不衰,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二、新宾满族刺绣坊传承与发展

绣品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情趣盎然,寓意深刻,充分表达了满族人民对美

好生活的憧憬和厚重文化的内涵。新宾满族刺绣坊成立于2018年末,2019年初。满绣坊成立最初主要以传承工作为主,但是单纯的传统手绣推广较为困难,培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物质文化遗产—满族民间刺绣调查报告

刺绣是中国一项有着悠久历史民间手工艺。满族民间刺绣就是其中的代表。满族民间刺

绣,俗称“针绣”、“扎花”、“绣花”,最初主要流行于满族人聚居的广大农村。通常以家织布为底衬,以红、黄、蓝、白为主调的各种彩色丝线,用一根细小的钢针参照图案上下穿刺,织绣出各种纹样,绣品包括服饰、日用品、喜庆节令等。绣品题材广泛,风格多样,

情趣盎然,寓意深刻,充分表达了满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厚重文化的内涵。

1.非遗等级

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代际传承链

锦州满族民间刺绣的传承方式主要是家庭内部传承,老一代手把手地教给下一代。目前,出生于19世纪的前三代(第一代王李氏、第二代王夏氏、第三代王王氏)锦州满族民间刺绣传人都已故去。健在的第四代传人有苏桂臣、王凤兰两位,她们都已80多岁。满族民间刺绣出现了后继乏人的局面,这个重任落在了已故第四代传人王桂兰之女夏丽云身上。作为第五代传人,夏丽云自幼师从母亲。心灵手巧的她十岁开始学习刺绣,十五六岁便掌握了满族刺绣的大部分技法。1998年,夏丽云利用3年时间到南方学习苏、湘、川、粤等中国名绣。2003年,她创办了自己的满族绣品有限公司。如今,夏丽云已被确认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锦州满族民间刺绣”的代表性传承人,其作品枕头顶《独占鳌头》与壁画《十相自在》都曾在国际文化节上获奖。北京奥运会期间,夏丽云以满族刺绣的独门绝技“浮雕秀”精心绣制了一条“盛世龙”。这条长约2米的金色巨龙跃然欲飞,有凌空之势,令参观者无不叹服。满族刺绣是满族妇女传统手工工艺之一,是旧时满族妇女从小就要学习和掌握的一种技艺,主要施用于衣服、鞋、枕顶、各式荷包、桌帘、门帘、幔帘、幔套等。图案则花鸟、人物故事、词语诗篇、山水屋舍、家畜水族、吉祥纹样、几何图案等无所不包。反映了满族妇女对大自然的热爱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地域范围

锦州满族民间刺绣作品是直通的原始艺术,保留着满族原始的思维结构和原始造型,它是东北地区满族手工母体艺术最基本的载体之一。它内容博大,想像力丰富,涵义深刻,手法新颖,形式多变,是研究、挖掘满族历史文化、历史美学等方面的有利物证。

4.民族属性

传统美术

5.相关经济环境和条件

满族民间刺绣,俗称“针绣”、“扎花”、“绣花”,最初主要流行于满族人聚居的广大农村。当少女出嫁时,就把自己刺绣好的绣品张挂出来,供大家欣赏和品评,说明这家姑娘心灵手巧,并作为陪嫁品带到新郎家去。在清代,刺绣更是深受人们喜爱,无论是在宫廷,还是在民间,服饰和日常用具上都有刺绣,通常以家织布为底衬,以红、黄、蓝、白为主调的各种彩色丝线,用一根细小的钢针

参照图案上下穿刺,织绣出各种纹样,绣品包括服饰、日用品、喜庆节令等。绣品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情趣盎然,寓意深刻,充分表达了满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厚重文化的内涵。因而,刺绣成了满族最具特色的民间艺术之一。

6.传承人名录及联系方式

传承人:夏丽云

联系方式:辽宁省锦州市古塔区

7.发展瓶颈及解决方案

随着萨满文化逐渐消亡和老一代刺绣艺人相继逝去,满族民间刺绣的独特韵味正日渐淡薄,加之现代化机器刺绣的蓬勃发展,都对满族民间刺绣造成巨大的冲击。满族民间刺绣出现后继乏人的困难局面。令人欣喜的是,濒危的满族民间刺绣在锦州得到了及时有效的保护。锦州市积极扶持满族民间刺绣团体,在社区、农村、学校广泛开展技术传播,聘请老艺人讲课,传授刺绣技术。同时深入民间搜集资料,参加全国各类刺绣展销会。有关部门还制定了五年保护计划,希望使得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奇葩再绽光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