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品实验复习过程

合集下载

南京农业大学有机化学实验复习要点

南京农业大学有机化学实验复习要点

南京农业大学有机化学实验复习要点实验一熔点的测定(萘)1.所用仪器:b型管,温度计,毛细管,酒精灯2.操作步骤:⑴封管,要求封的紧密,光滑。

⑵装样:装样2-3毫米高,注意擦净管外的样品,装实,为装实要将样品研细。

⑶温度计与毛细管的固定,样品应在温度计水银球的中间,注意乳胶圈不要浸在传热介质中。

⑷向b型管中加导热物质(传热介质),注意传热介质液面应在b型管上叉口处。

⑸装仪器,注意十字夹(铁拳)、活夹(铁夹)的使用,十字夹缺口向上。

塞子缺口、温度计刻度应朝前方,便于观察温度的变化。

同时注意固定b型管的位置,不要夹在b型管的两个岔口之间。

加热的位置。

⑹粗测:找出熔点范围。

⑺精测:加热速度,开始升温5-6度/分,当低于熔点10-15度时,调整加热速度,以1-2度/分为宜,越接近熔点,升温越慢。

⑻读数,记下初熔和全熔的温度值,该化合物的熔程即:初熔——全熔,温度的读数应保留小数点后一位,如81.5;81.0。

⑼重测时应注意:热浴应冷却到样品近似熔点以下30度左右;再次放熔点管时,要擦去温度计上的液体石蜡;熔点管不能重复使用,因为有些物质受热会分解,有的可能转变成具有不同熔点的其它结晶形式。

3.存在的问题:(1)样品量(2-3毫米),多数加的过多。

(2)样品管的长度要和b型管匹配,有的过长或短。

(3)橡皮圈不要浸到传热介质中,有的没入其中。

(4)温度计、样品管的位置有人放的不对。

(5)传热介质的量有放的过多。

实验二苯甲酸的重结晶1.所用仪器:布氏漏斗、吸滤瓶、循环真空泵。

2.操作步骤即重结晶的过程:①溶剂的选择:苯甲酸的重结晶用水。

②饱和溶液的制备:注意溶剂的量(应了解该化合物的溶解度),千万不能制成过饱和溶液,以防热过滤时损失。

苯甲酸3克,水加大约120毫升。

③脱色:用活性炭脱色,应注意沸腾时不能加入活性炭,活性炭应加粗品的1%-5%。

④热过滤:目的除去不溶性的杂质。

热过滤时注意保温、滤纸的折法。

⑤结晶的析出:热过滤的溶液静止,自然冷却,结晶慢慢析出。

高中化学课本实验复习教案

高中化学课本实验复习教案

高中化学课本实验复习教案
一、实验名称:测定钠离子的存在
实验目的:通过化学反应测定水溶液中是否含有钠离子。

实验原理:利用钠离子和铬酸钾的反应,生成黄色沉淀来检测钠离子的存在。

实验步骤:
1. 取少量待测水溶液倒入试管中。

2. 滴加几滴铬酸钾溶液。

3. 观察是否生成黄色沉淀。

实验结果判断:出现黄色沉淀表示水溶液中含有钠离子。

二、实验名称:酸碱中和反应
实验目的:观察酸碱中和反应的现象和特点。

实验原理: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实验步骤:
1. 在试管中取一定量酸溶液。

2. 滴加适量碱溶液。

3. 观察溶液的变化,如颜色、气体生成等。

实验结果判断:酸碱中和反应会生成盐和水,溶液可能会呈现中性或者有气泡产生等现象。

三、实验名称:高温氧化还原反应
实验目的:观察高温下氧化还原反应的现象及特点。

实验原理:高温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在高温下,物质与氧气或其他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实验步骤:
1. 取一小段锌带,放入点燃的燃烧棒中。

2. 观察锌带与氧气的反应情况。

实验结果判断:高温下,锌带会燃烧生成氧化锌,并放出明亮的火花。

以上为化学实验复习教案范本,可根据具体实验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枫叶色素含量的季节性变化测定实验方案复习过程

枫叶色素含量的季节性变化测定实验方案复习过程

枫叶色素含量的季节性变化测定实验方案实验原理:枫叶中的色素,当叶子中所含的叶绿素占主导地位时,绿色就为主色调,抑制了其他色素展现本来面目。

入秋后,气温逐渐下降,叶绿素的合成速度受阻,破坏却与日俱增,到后来叶片中只剩下花青素、类胡萝卜等色素,于是它们便有机会尽情展现自己的如花娇颜。

另外,随着秋季不断降温,尤其是霜降之后,为适应即将到来的寒冷气候,叶肉内积累了较多的糖分,这些糖分经过复杂的反应,形成了花青素,也由此形成了秋叶变红的重要基础花青素:花青素是具有2-苯基苯并吡喃阳离子结构的衍生物,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水溶性天然色素。

花青素在自然状态下常与各种单糖形成糖苷,称为花色苷。

溶液PH不同,花色苷的存在形式也不同。

对于一个给定的PH值,在花色苷的4种结构之间存在着平衡:蓝色的醌式(脱水)碱,红色的花烊正离子,无色的甲醇假碱和查尔酮。

花色苷在PH值很低时,其溶液呈现最强的红色。

随着PH值的增大,花色苷的颜色将褪至无色,最后在高PH值时变成紫色或蓝色。

PH示差法测定花色苷含量的依据是花色苷发色团的结构转换是PH的函数,起干扰作用的褐色降解物的特性不随PH变化。

因此在花青素最大吸收波长下确定两个对花青苷吸光度差别最大但是对花色苷稳定的PH值。

根据Fuleki T经验公式花青素含量(mg/100g)=△TO.D/(avE%1cm ×W ×10);△TO.D=△A×DV×VF; △A=A(pH1.0)-A(pH4.5).其中:DV-----稀释体积;VF-----稀释倍数;W------样品重量;A-----总吸光值;avE%1cm------平均消光系数代入数值计算:叶绿素 a.b:叶绿素是由叶绿酸、叶绿醉和甲醇组成的二醇酷,是四毗咯衍生物,其中的叶琳环是处于二氢形式,中心的金属原子为镁。

蔬菜中的叶绿素有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两类。

叶绿素在植物细胞中与蛋白质结合成叶绿素蛋白质,由多种叶绿素蛋白复合物构成叶绿体,当细胞死亡之后,叶绿素就游离出来。

生物学中考复习计划实验操作

生物学中考复习计划实验操作

生物学中考复习计划实验操作1.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复习生物学中的重要知识点,并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2. 实验材料和仪器- 显微镜- 薄玻片和盖玻片- 染色试剂(如甲苯胺蓝等)- 细胞培养物(如细菌、酵母菌等)- 显微镜载玻片3. 实验步骤此次实验将以细胞观察和酵母菌的培养为例,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细胞观察a) 准备好显微镜、薄玻片和盖玻片。

b) 取少量的细胞培养物,滴在薄玻片上。

c) 放置盖玻片,使其与薄玻片充分接触。

d) 将玻片放到显微镜装置上,调节合适的放大倍数。

e) 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结构和运动情况。

步骤二:酵母菌培养a) 准备好培养基和酵母菌。

b) 在培养皿中加入适量的培养基。

c) 取一小块酵母菌,加入到培养基中。

d) 在培养皿盖上打开一个小孔,以利于氧气的进出。

e) 将培养皿放置到恒温培养箱中,调节适当的温度和湿度。

f) 观察酵母菌的生长情况和产生的代谢产物。

4. 实验结果和讨论实验结果通过观察显微镜下的细胞形态和运动情况、酵母菌的生长状况和代谢产物来进行分析和讨论。

学生可以记录下观察到的现象,并针对所学的知识点进行解释和推理。

例如,观察到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可以对细胞周期和遗传变异进行讨论;观察到酵母菌产生的气泡,可以对酵母菌的呼吸过程进行讨论。

5. 实验结论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巩固复习生物学中的相关知识点,提高实验技能,加深对细胞和微生物的理解。

同时,实验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总结:本次实验旨在帮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复习生物学中的重要知识点。

通过细胞观察和酵母菌的培养实验,学生可以加深对细胞结构和功能、微生物生长和代谢的理解。

希望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实验,充分利用这个机会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有机化学实验复习分解

有机化学实验复习分解

3、需用温度计的实验有: (1)实验室制乙烯 (170℃) (温度计置于反应混合液中) (2)蒸馏 (温度计水银球在蒸馏瓶支管附近) (3)乙酸乙酯的水解 (70-80℃) (4)中和热的测定 (5)制硝基苯 (50-60℃) (温度计置于水浴中) (6)固体溶解度的测定
4、不溶于水的有机物有: 烃、卤代烃、酯、淀粉、纤维素 5、密度比水大的液体有机物有: 溴乙烷、溴苯、硝基苯、四氯化碳等。 6、密度比水小的液体有机物有: 烃、大多数酯、一氯烷烃。
10、请用实验方法丙烯醛分子中存在醛基 和碳碳双键
步骤 操 作 步 骤 预期现象和结论
1
取适量的丙烯醛样品 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新 制 Cu(OH)2悬浊液,加热 煮沸,冷却、静置。
产生砖红色沉淀
说明分子中有醛基
2
取步骤1试管中的上 层清液加入另一支试管 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至溶液呈酸性,加入少 量溴水,振荡。
2
3
取试管c 加入3mlNaOH溶液, 有红色沉淀生成; 说明存在葡萄糖。 并向其中滴入几滴2%的CuSO4 结合步骤2、3, 溶液,再加入步骤1 试管a中的反 说明淀粉发生了部 应混合液1mL,加热煮沸。 分水解反应。
练习:某工厂废液中含有苯酚、乙酸苯酚酯,实 验小组对废液进行探究,设计如下方案: 无水Na2SO4 B C CO2 NaOH溶液 0 ③ 182 C A 废液 ② ① D 已知熔点:乙酸16.60C、苯酚430C、沸点:乙酸 1180C、苯酚1820C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 现象解释 1、取少量C放入a试管,加 入少量蒸馏水,振荡。 2、取少量C的稀溶液分 产生白色 装b、c试管,往b试管 。 沉淀 C与加入的试剂 3、往c试管 。
8、检验溴乙烷与乙醇混合共热生成乙烯。

初中化学实验复习教案

初中化学实验复习教案

【目的】通过复习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巩固学生对实验操作步骤和实验原理的理解,提高实验的操作能力和实验技巧。

【教学重点】1. 复习实验原理和实验操作步骤;2. 掌握实验中常见的化学实验技术。

【教学难点】1. 理解实验原理,掌握实验技术;2. 熟练掌握实验操作步骤。

【教学内容】1. 化学实验原理的复习;2. 化学实验常用的技术和操作方法;3. 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实验仪器的名称、用途和操作方法;4. 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实验现象及原理解释。

【教学步骤】第一步:复习实验原理1. 复习已学过的实验原理,如氧化还原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等;2. 根据实验原理,分析实验中发生的化学反应过程。

第二步:复习实验技术1. 复习化学实验中常用的技术,如称量、溶解、过滤等;2. 讲解实验技术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第三步:了解实验仪器1. 介绍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实验仪器的名称、用途和操作方法,如量筒、试管夹等;2. 讲解实验仪器的使用注意事项。

1. 分析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实验现象的原因,如气体生成、颜色变化等;2. 解释实验现象的形成原理。

【教学反馈】1.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技能的训练,并实时纠正操作不当的地方;2. 选择一些实验现象让学生进行解释,并给予予以适当的指导和改进意见。

【作业布置】1. 熟练掌握化学实验中的操作步骤和技能;2. 思考一个化学实验,写出实验流程和预期结果。

【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学生能够对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技术。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夯实基础,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二上学期物理实验复习

初二上学期物理实验复习

2
e. 计算液体的密度(ρ = m/V)。
2. 实验记录
3
实验器材
| --- | --- | --- |
| 液体体积(V) | 液体质量(m) | 液体密度(ρ) |
| 50ml | 35g | 0.7g/cm³ |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实验器材
• 斜面、小车、停表、刻度尺、金属挡板。
实验步骤与记录
2. 实验开始
让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并撞 击金属挡板,记录小车滑下的 时间(使用停表)。
4. 实验结束
根据测量得到的数据,计算小 车的平均速度。
1. 实验前准备
将斜面固定在桌面上,调整斜 面的倾角,使小车从顶端滑下, 并在末端放置金属挡板。
3. 实验过程中
使用刻度尺测量小车滑下的距 离(起点到挡板的距离),并 记录下来。
5. 数据处理
将实验数据整理成表格,并计 算平均速度。
02 实验二:声音的传播
实验目的
01
02
03
04
1. 探究声 传播情况。
3. 了解声音传播的基本原理 。
4. 培养实验操作和数据记录 的能力。
实验器材
01
02
03
04
1. 声源:音叉或扬声器。
2. 测量工具:秒表或计 时器。
3. 介质:空气、水、金 属丝等。
4. 温度控制设备:热水、 冰块等。
实验步骤与记录
1. 实验步骤 a. 将音叉放置在稳定的平面上,确保音叉可以自由振动。
b. 将秒表或计时器设置为计时状态。
量筒
02
用于测量液体的体积。
液体样品
03
待测密度的液体。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的复习策略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的复习策略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的复习策略(一)重视教材与学习笔记的运用在对化学实验探究题进行复习的过程中,与其用各种各样的复习资料来帮助学生进行复习,不如将所有的学习内容归纳到教材和学习笔记中,让学生在特定的复习专题模块中进行知识的复习和总结,并利用综合练习试卷形式来检验自己的复习效果。

教师为学生划定的教材重点内容和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记录的学习笔记,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点所在,所以在复习过程中,教师也要引导学生重新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和梳理,并找出自身在化学实验探究过程中的薄弱部分强化专项训练的运用,再结合复习资料中各复习专题模块中的经典范例和练习题的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和深化记忆。

(二)深化重点知识内容的讲解一般来说,在对实验探究题进行复习的过程中,要强化不同复习阶段内对重点知识内容的讲解深度。

例如,在第一轮总复习阶段,教师在讲解重点知识内容时,应强调知识结构的逻辑结构,简明扼要地让学生了解整体内容的核心要点所在。

在第二轮复习时,则可以通过生动形象的形式来为学生重点讲解一些抽象的知识要点,使学生对重点知识内容的理解越来越深刻,并在深入讲解重点知识的过程中弥补自身在之前学习中的不足。

在最终复习时,则要按照学生对特定专题内容的学习水平有取舍地深化知识内容的讲解,使学生的化学知识在复习的深入中变得越来越扎实,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与综合运用能力。

(三)注重知识的有效迁移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知识迁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许多知识在学习过程中都是依照原有的知识结构进行丰富和整合。

这就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知识迁移意识,通过已学内容和教师给予的复习总结思路,对知识结构进行举一反三,因为在复习过程中,复习的时间有限,教师能讲解的内容也有限,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意识,将同样的题型或同一内容按照不同的逻辑结构进行整理归纳,当学生能在知识讲解中实现对知识的有效整合,就可以自然而然地让知识按照学生的需要与不足进行有效的迁移,在迁移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好地进行思维发散,有针对性地学习特定的知识内容,并在学习中实现同一知识要点向不同题型结构方向的迁移。

食品分析复习整理及习题检测答案

食品分析复习整理及习题检测答案

食品分析复习整理及习题检测答案食品分析复习题一、填空题(一)基础知识、程序1、系统误差通常可分为方法误差、试剂误差及仪器误差,在食品分析中消除该误差的常用手段有:回收率实验、做空白试验和仪器校正。

2、样品采样数量为:样品一式三份,分别供检验、复检、保留备查。

3、精密度通常用偏差来表示,而准确度通常用误差来表示。

4、样品保存的原则是干燥、低温、避光、密封。

5、食品分析技术常采用的分析方法有: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感官分析法。

6、样品采样数量为:样品一式三份,分别供检验、复检、保留备查。

分别代表分析纯、化学纯、实验室级。

13、移液管的使用步骤可以归纳为一吸二擦三定四转移。

14、称取20.00g系指称量的精密度为 0.1。

15、根据四舍六入五成双的原则,64.705、37.735保留四位有效数字应为 64.70 、37.74 。

16、按有效数字计算规则,3.40+5.728+1.00421, 0.03260×0.00814,0.0326×0.00814(二)水分1、测定面包中水分含量时,要求准备的仪器设备有:分析天平、玻璃称量瓶、常温常压干燥箱、干燥器。

因为面包中水分含量>14%, 故通常采用两步干燥法进行测定,恒重要求两次测量结果之差小于2mg 。

3、测定样品中水分含量:对于样品是易分解的食品,通常用减压干燥方法;对于样品中含有较多易挥发的成分,通常选用水蒸气蒸馏法;对于样品中水分含量为痕量,通常选用卡尔费休法。

4、共沸蒸馏法测定样品中的水分时,常用的有机溶剂有苯、甲苯、二甲苯。

5、测定蔬菜中水分含量时,要求准备的仪器设备有:分析天平、常温常压干燥箱、干燥器、称量瓶。

因为蔬菜中水分含量>14%, 故通常采用两步干燥法进行测定,恒重要求两次测量结果之差小于2mg 。

6、糖果中水分测定应采用减压干燥法,温度一般为 55-65℃,真空度为40~53kPa。

(三)灰分1、样品中灰分的过程中,加速样品灰化的方法有:加入去离子水;加入疏松剂碳酸铵;加入几滴硝酸或双氧水;加入助灰化剂硝酸镁、醋酸镁。

化学分析方法的实验操作

化学分析方法的实验操作

化学分析方法的实验操作在化学领域中,分析方法的实验操作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帮助我们准确地确定样品的成分和性质。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以及实验操作的步骤。

一、重量法重量法是一种基于样品的质量变化来确定成分含量的方法。

在进行重量法实验时,首先需要准确称取一定量的样品,并记录其质量。

然后,将样品置于加热设备中加热至一定温度,使其发生化学反应。

反应结束后,再次称取样品,并根据质量的变化计算出成分的含量。

二、体积法体积法是通过测量溶液的体积变化来确定成分含量的方法。

在进行体积法实验时,首先需要准确地量取一定体积的溶液,并记录下来。

然后,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试剂,使其发生反应。

反应结束后,再次测量溶液的体积,并根据体积的变化计算出成分的含量。

三、光谱法光谱法是利用物质与光的相互作用来进行分析的方法。

在进行光谱法实验时,我们通常会用到吸光光谱、荧光光谱等。

首先,需要制备样品溶液,并将其放置于光谱仪中进行测量。

通过测量样品对特定波长的光的吸收或发射情况,可以确定样品的成分及其含量。

四、电化学法电化学法是基于物质与电流之间的关系来进行分析的方法。

在进行电化学法实验时,我们常常用到电化学电解池和电化学电池。

首先,将样品溶解在特定溶液中,构建好电化学电解池或电池。

然后,通过施加一定电压或电流,观察样品在电解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现象,推测样品的成分及含量。

五、色谱法色谱法是利用物质在固定相或液相中的分配行为来进行分析的方法。

在进行色谱法实验时,我们通常会使用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等不同的色谱技术。

首先,样品会被注入进色谱柱或色谱纸中,通过控制不同条件,如流速、温度等,使样品的不同成分在固定相或液相中有不同的迁移速率,从而实现对样品成分的分析。

总结起来,化学分析方法的实验操作有重量法、体积法、光谱法、电化学法和色谱法等。

每种方法都有具体的实验步骤和操作要求,需要严格按照实验室安全规范进行操作。

通过这些实验方法,我们可以更准确地确定样品的成分和性质,为化学研究和应用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

物质的检测综合实验探究---2023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新高考)

物质的检测综合实验探究---2023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新高考)

(3)实验开始时,先打开A中分液漏斗活塞,过一会儿,点燃D处酒精灯,这样操作的 目 的 是 _将__装__置__中__的__空__气__排__空__,__防__止__氧__气__与__C_u_反__应__,__影__响__实__验__结__果__ , 当 Cu 充 分 反 应 , 实验结束时,下列操作中应首先进行 的是__①____(填序号)。 ①停止滴加浓硝酸 ②熄灭酒精灯 ③从E装置中取出导气管
2.常见的离子检验方法 沉淀法(加入试剂产生沉淀)、气体法(加入试剂产生气体)、显色法(加入特征指示剂)、 转化法(转化成其他易检验的物质)等。 3.解答综合实验题的技巧 一道综合实验题往往是由几个相互独立又有相互关联的小实验组成的,解答此类试 题可按如下基本思路进行:
综合实验―分―析――、―拆――解→小实验―根――据―各――个―小 ――实―― 验―原―理 ―→确定基本操作及其先后顺序
(4)问题讨论: 若观察到f中溶液红色褪去,可采用最简单的补救措施是_添__加__N__a_O_H__溶__液___。否则 会使实验结果__偏__低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受影响”)。实验中除有HF气体 外,可能还有少量SiF4(易水解)气体生成。若有SiF4生成,实验结果将__不__受__影__响___ (填“偏高”“偏低”或“不受影响”)。理由是_S_i_F_4_气__体__进__入__f中__进__行__水__解__,__重__新___ _生__成__H_F_,__被__溶__液__吸__收__,__氟__元__素__没__有__损__失___。
D
无水CuSO4粉末 白色固体逐渐变为蓝色 分解产物中含有水蒸气
E
④_N_a_O__H_溶__液__


装置B用于检验SO2,可以用品红溶液褪色证明分解产物中含有SO2;装置C中 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可以证明分解产物中含有SO3;装置E为尾气处理,应 填装的试剂为NaOH溶液。

有机化学实验考试复习

有机化学实验考试复习

第一次实验:1. 在进行蒸馏操作时应注意什么问题?蒸馏的装置要正确,整齐,防止由于装置不稳定产生的问题;蒸馏时加热不宜过猛,且必须引入汽化中心,如加入磁子或沸石防止暴沸;常压蒸馏时,确保体系不是封闭体系。

从效果上来讲,加热不应过快或过慢,应保持稳定的加热速度。

冷凝水的流速要根据液体的沸点来确定。

2. 蒸馏时,如何防止暴沸?在体系中引入汽化中心,如加入沸石或分子筛,我们的实验中采用加入磁子的方法引入汽化中心。

3. 温度计的位置应怎样确定?偏高或偏低对沸点有什么影响?温度计的位置在蒸馏头的支管处,球泡上沿与蒸馏头支管下沿在同一水平面上。

偏低沸点测量偏高,偏高沸点测量偏低。

4. 什么是沸点?什么是恒沸点?当液体的蒸汽压等于外压时,液体沸腾,这时的温度称为液体的沸点。

当一种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成分组成的溶液加热到某一温度时,如果它的气相和液相的组成恒定不变,该温度叫恒沸点,而该溶液就叫做恒沸溶液。

5. 折射率测定时注意什么?测量时,应调节明暗线与叉丝交点重合。

测量前后,都应对镜面进行清洗。

6. 薄层板的涂布要求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薄层板要求涂布均匀,这是为了保证在一块板子上以及不同的板子上的分离效率是一样的,尤其是同一块板上,一定保证涂布均匀。

思考题:(常压蒸馏,p52)1. 25度时,甲醇的蒸汽压较高,65度时,也是甲醇的蒸汽压较高,100度时,由于甲醇和水都到达了沸腾温度,因此二者的蒸汽压一样高,都等于外压。

2. 在甲苯蒸馏中,通常最初几滴蒸出液混浊,主要是体系中的水没有除干净,导致甲苯与水共沸的结果。

3. A,温度控制不好,蒸出速度太快,则测量沸点偏高B,温度计水银球上端在蒸馏头侧管下线的水平线以上,则测量结果偏低,反之偏高。

第二次实验:讲义部分1. 重结晶法一般包括哪几个步骤?各步骤的主要目的如何?答:重结晶提纯的一般步骤为:1)选择溶剂;2)溶解固体(必要时加活性炭脱色);3)热过滤;4)析出晶体;5)过滤和洗涤晶体;6)干燥晶体。

食品分析复习整理及习题检测答案

食品分析复习整理及习题检测答案

(一)基础知识、程序1、简述样品采集、制备、保存的总原则?并简述什么叫四分法采样?答:样品采集的原则:所采集的样品要能够代表所要检测食品的性质。

样品制备的原则:制备的样品的各个部分的性质要保持一致。

样品保存的原则:干燥、低温、密封、避光四分法采样:将原始样品充分混合均匀后,堆积在一张干净平整的纸上,用洁净的玻棒充分搅拌均匀后堆成一圆锥形,将锥顶压平成一圆台,使圆台厚度约为3cm ;划“+”字等分为四份,取对角2份其余弃去,将剩下2份按上法再行混合,四分取其二,重复操作至剩余量为所需样品量为止。

2、为什么要对样品进行预处理,简述样品预处理所要达到的要求?答:为了使试样中的待测组分处于适当的状态,以适应分析测定方法的需求,必须对食品试样进行预处理。

样品预备处理的要求:①消除干扰因素。

②完整保留被测组分。

③应能使被测定物质达到浓缩。

(二)水分1、试设计测定果汁(鲜橙多)中水分含量的实验方案。

(6分)仪器设备:蒸发皿,常温常压干燥箱,干燥器,电子天平,玻璃棒,海砂。

样品:鲜橙多。

(1)蒸发皿恒重:洗净→ 烘干→ 做标记 →加海砂+玻璃棒→105℃烘箱干燥1h → 干燥器冷却0.5h →称重→再次干燥0.5h →冷却称重→重复以上操作直至相邻两次质量差不超过2mg →记录质量m 1。

(2)样品预处理:准确称量10-15g(M)果汁于已烘干至恒重的蒸发皿内,置于沸水浴上不断搅拌,蒸发至近干,擦去皿底的水滴;(3)移入干燥箱中105℃干燥至恒重,记录质量m 2。

(4)计算,根据下列公式计算该试样中水分含量,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采用常压干燥法测定样品中的水分,样品应当符合的条件? (6分)1)水分是样品中唯一的挥发物质,不含或含其它挥发性成分极微。

2)水分可以较彻底地被去除,即含胶态物质、含结合水量少。

因为常压很难把结合水除去,只能用真空干燥除去结合水。

3)在加热过程中,样品中的其它组分由于发生化学反应而引起的重量变化可以忽略不计,对热稳定的食品。

食品理化检验复习题期末

食品理化检验复习题期末

食品理化检验复习题1(一)名词解释1、干法灰化:用高温灼烧的方式破坏样品中有机物的方法,也称灼烧法。

2、湿法消化:利用强氧化剂加热消煮,破坏样品中有机物的方法。

3、采样:从待测样品中抽取一部分来代表整体的方法。

4、检样:由组批或货批中所抽取的样品。

5、原始样品:将许多份检样综合在一起6、平均样品:将原始样品按规定方法经混合平均,均匀地分出一部分。

7、四分法:将原始样品混合均匀后堆积后均匀四等份,取两份、余弃,再混匀后四等分,取两份、余弃,以相同步骤至取得设计采样量的方法。

8、灵敏度:指分析方法做能检测到的最低限量。

9、准确度:指测定值与真实值的接近程度。

10、系统误差:指分析过程中某些固定原因造成测定结果系统地偏高或偏低具有可重复性和单向性。

11、偶然误差:又称随机误差,它是由某些难以控制、无法避免的偶然因素造成的,其大小与正负值都不固定。

(二)填充题1、样品采样数量为:样品一式三份,分别供检验、复验、保留备查。

2、精密度通常用偏差来表示,而准确度通常用误差来表示。

3、样品保存的原则是干燥、低温、避光、密封。

4、食品分析技术常采用的分析方法有: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感官分析法。

5、根据误差的来源不同,可以将误差分为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

(三)选择题1、在滴定分析中出现的下列哪种情况能够导致系统误差( C)。

A.滴定管读数读错B.试样未搅匀C.所用试剂含有被测组分D.滴定管漏液2、对定量分析的测定结果误差要求( C )A.等于0 B.越小越好 C.在允许误差范围内 D.略小于允许误差3、用20 ml移液管移出溶液的准确体积应记录为( B )。

A.20ml B.20.00 ml C. 20.0 ml D.20.000 ml4、对于数字0.0720下列说法哪种是正确的( D )。

A.四位有效数字,四位小数 B.三位有效数字,五位小数C.四位有效数字,五位小数D.三位有效数字,四位小数5、下列计算结果应取( B )有效数字:3.8654×0.015÷0.681×2300+26.68A、5位B、2位C、 3位D、4位6、对样品进行理化检验时,采集样品必须有(C)。

上海初三化学复习 流程图 练习(二)

上海初三化学复习 流程图 练习(二)

流程图练习(二)1、(21年浦东二模)某固体样品中含有NaOH、Na2SO4、Mg(NO3)2、Cu(NO3)2、CaCO3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

为了确定其组成,按下图所示进行实验,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a中含有CaCO3和Mg(OH)2B.样品中一定存在Na2SO4、Mg(NO3)2、CaCO3C.b中含有CaCO3和BaSO4D.样品中一定不存在Cu(NO3)2,可能有NaOH2、有一包固体样品,可能有氢氧化钠、硫酸钠、硝酸镁、硝酸铜、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

为了确定该样品的组成,实验过程如下:(1)白色沉淀A的成分是________。

(2)白色沉淀A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溶液D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

(4)由上述实验现象,确定原样品中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

3、该小组又设计了一个从含硫酸铜和硫酸亚铁的废水中回收金属铜和硫酸亚铁晶体的实验方案。

(1)固体B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写化学式)。

(2)滤液C中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

(3)步骤I、Ⅱ的目的是固体和液体分离,操作名称是________。

(4)步骤Ⅲ的目的是得到硫酸亚铁晶体,其操作顺序为________(填编号)→洗涤干燥。

a.过滤b.加热浓缩c.降温结晶(5)最终获得的硫酸亚铁晶体的质量要比原废水中的硫酸亚铁的质量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一样多”)。

(6)在步骤I、Ⅱ、Ⅲ中,能证明活动性Fe>Cu的实验操作步骤是________。

4、宋代初期,人们发现江西上饶有一苦泉,将该苦泉水与不同物质混合在一起,可发生如下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1)蓝色晶体A的化学式是________,其俗称是________。

(2)写出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是________;在该反应中将________的铜元素转化为________的铜元素。

初中化学实验研究复习教案

初中化学实验研究复习教案

初中化学实验研究复习教案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研究,加深对化学原理的理解,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二、实验内容:
本次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酸碱中和实验
2. 氧气制备实验
3. 碳酸氢钠分解实验
三、实验步骤:
1. 酸碱中和实验:
a. 准备一定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b. 将盐酸溶液倒入烧杯中,用滴管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搅拌均匀,观察产生的现象。

c. 记录实验结果,计算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氧气制备实验:
a. 准备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和含过氧化氢的过氧化氢溶液。

b. 将过氧化氢溶液倒入烧杯中,缓慢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产生的气体。

c. 将产生的气体收集到试管中,用火柴点燃观察。

d. 记录实验结果,计算氧气制备的化学方程式。

3. 碳酸氢钠分解实验:
a. 准备一定量的碳酸氢钠溶液。

b. 将碳酸氢钠溶液倒入烧杯中,加热加热蒸发至干燥,观察产生的现象。

c. 记录实验结果,计算碳酸氢钠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四、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意外。

2. 实验后要及时清洁实验器材,并做好实验记录。

3. 实验结束后要向老师汇报实验结果,并对实验进行总结。

五、实验评价:
本次实验主要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加深对化学原理的理解,提高实验技能和分析能力。

希望同学们认真对待实验,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样品前处理复习资料B

样品前处理复习资料B

样品前处理技术复习资料B一、判断题1.地表水监测所用的敞开式采样器为开口容器用于采集表层水和靠近表层的水,当有漂浮物质时,不可能采集到有代表性的样品。

(错)2. 棋盘式布点法适应于中等面积、地势平坦、地形完整开阔、但土壤较不均匀的田块。

(对)3. 土壤在常温、阴凉、干燥、避阳光、密封条件下保存30个月是可行的。

(对)4. 测样点的选择是否对对所采集样品的代表性和真实性无关。

(错)5. 硝酸—高氯酸消解法消解水样时,应先加入硝酸,再加高氯酸处理。

(对)6. 测定油类的水样必须用石蜡封住采样容器器口。

(错)7. 测定溶解氧、BOD生化需氧量、PH等项目的水样,在装去水样(或者采样)后至少留出占容器体积10%的空间,以满足分析前样品的充分摇匀。

(错)8. 当水深不足于1m时,在1/2水深处设置监测点。

(对)9. 固体废物监测中,当样品含水率大于90%时,则将样品直接过滤,收集其全部滤出液,供分析用。

(错)10. 城市生活垃圾采样时,应采集各类垃圾收集点的全部垃圾。

(错)11. 土壤采样的布点方法有简单随机法、分块随机法和系统随机法三种。

(对)12. 制样过程中采样时的土壤标签与土壤始终放在一起,严禁混错,样品名称和编码始终不变。

(对)13. 重量法测定空气中苯可溶物时,若采过样的滤膜有物理损坏,此样品滤膜作废。

(对)14. 测定有机污染物用的土壤样品要选用玻璃容器保存。

(对)15. 室内空气采样时要对现场情况、采样日期、时间、地点、数量、布点方式、大气压力、气温、相对湿度和空气流速进行记录,并由采样者签字。

(对)16. 保存水样的目的是减缓生物氧化作用。

(错)17. 实验室之间的误差一般应该是系统误差。

(错)18. 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都是由大气污染物的时间分布特征决定的,也与检测目的和要求有关。

(对)19. 气溶胶状态检测物的化学性质不受颗粒物的化学组成和表面所吸附物质的影响。

(错)20. 土壤的酸性增大,使土壤中许多金属离子的溶解度增大,其有效性或毒性增大。

霍尔实验与热特性实验讲义请实验前复习

霍尔实验与热特性实验讲义请实验前复习

实验讲义请实验前复习实验三半导体材料霍尔效应测量分析(一)实验目的:掌握用霍尔效应测量仪测量半导体材料样品的霍尔系数和电阻率(电导率)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由测量数据确定半导体样品中载流子类型,求出载流子浓度及霍尔迁移率。

(二)教学基本要求:掌握半导体材料的电阻率、电导率、霍尔系数、衬底浓度、迁移率等理论概念;了解霍尔效应测试系统的工作原理及测试方法。

掌握产生霍尔效应原理以及消除由于样品置于磁场中产生的几中副效应的测量方法。

熟悉霍尔效应测量仪装置的使用方法,测出样品的电阻率和霍尔系数,判断样品导电类型,计算出霍尔样品的载流子浓度及霍尔迁移率,对结果和误差进行分析。

(三)半导体材料霍尔效应的物理基础掌握要点:1、半导体材料的霍尔效应霍尔效应从本质上讲是运动的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受洛仑兹力作用而引起的偏转。

当带电粒子(电子或空穴)被约束在固体材料中,这种偏转就导致在垂直电流和磁场的方向上产生正负电荷的聚积,从而形成横向电场。

下图显示了半导体材料中的霍尔效应。

半导体霍尔效应示意图 a. N型半导体 b. P型半导体若在X方向通以电流Is,在Y方向加磁场B,则在Z方向,即试样A、A`电极两侧就开始聚积异号电荷,从而产生相应的附加电场。

电场的指向取决于试样的导电类型。

显然,该电场阻止载流子继续向侧面偏移。

当载流子所受的横向电场力FE 与洛仑兹力FB 相等时,样品两侧电荷的积累就达到平衡,故有:H eE =e B ν其中EH 为霍耳电场,是载流子在电流方向上的平均漂移速度。

设试样的长为,宽为b ,厚度为d ,载流子浓度为n ,则:S I ne bd ν=//H H S H S V E b I B ned R I b d ===即霍尔电压VH (A ,A`电极之间的电压)与ISB 乘积成正比,与试样厚度d 成反比。

比例系数RH=1/ne 称为霍尔系数,它是反映材料霍尔效应强弱的重要参数。

只要测出VH (伏)以及知道Is (安),B (高斯)和d (厘米),可按下式计算RH(3厘米/库仑)。

2019年中考化学实验过程复习-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2019年中考化学实验过程复习-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2019年中考化学实验过程复习: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1.操作步骤: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份。

用止水夹加紧胶皮管。

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

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观察红磷燃烧的现象。

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实验现象及水面的变化情况。

2.实验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了约1/5体积。

3.实验结论:氧气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1/5。

4.注意事项:①红磷要取足量或过量;②实验前检查装置气密性;③止水夹夹紧;④点燃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⑤要冷却完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样品实验1、挥发率:有机硅渗透剂的挥发率决定于溶剂本身的沸点、分子量及分子结构三大因素;挥发率的高低又影响着吸收量的多少和耐久性的长短。

挥发率的测量按照如下方式进行:(1)取清洁干燥的称量瓶,用万分之一电子天平称重,记录下空瓶质量重W1;(2)取适量有机硅渗透剂倒入称量瓶中,在用万分之一电子天平称重记录下空瓶和渗透剂的重量W2;(3)称重结束后,立即将装有渗透剂的称量瓶放入85℃的烘箱中,烘14h左右,取出称量瓶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重记为W3。

挥发率的计算:有机硅渗透剂挥发掉的质量W2 –W3挥发率= ×100% = ×100%有机硅渗透剂烘干前的总质量W2 - W1仪器:称量瓶、万分之一电子天平、烘箱、干燥器。

2、粘度:粘度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聚合反应的程度、分子量的大小,并影响着挥发性的高低和渗透能力的强弱。

粘度越大渗透能力越低,渗透深度越小;相反,粘度越小,渗透深度越大。

本试验中采用DV-I+型Brookfield粘度计进行粘度测试。

Brookfield粘度计,通过一个经校验过的铍-铜合金的弹簧带动一个转子在流体中持续旋转、旋转扭矩传感器测得弹簧的扭变程度即扭矩,它与浸入样品中的转子被粘性拖拉形成的阻力成比例,扭矩因而与液体的粘度也成正比。

DV-I+型粘度计测定相当广范围的液体粘度,粘度范围与转子的大小和形状以及转速的有关。

因为,对应于一个特定的转子,在流体中转动而产生的扭转力一定的情况下,流体的实际粘度与转子的转速成反比,而剪切应力与转子的形状和大小均有关系。

对于一个粘度已知的液体,弹簧的扭转角会随着转子转动的速度和转子几何尺寸的增加而增加,所以在测定低粘度液体时,使用大体积的转子和高转速组台;相反,测定高粘度的液体时,则用细小转子和低转速组合。

实验步骤:1、检查仪器,注意调整仪器的水平;2、测量流体的粘度之前先了解流体的性质和粘度的大概范围以及应用场合;3、选择合适的转子和转速组合以及合适的测量容器;4、加入样品开始测量,注意显示屏的读数,记录黏度、温度;仪器:DV-I+型Brookfield粘度计、烧杯。

3、表面张力:铂金板法:(JK99c全自动张力仪铂金板法)白金板浸入到被测液体中,白金板周围就会受到表面张力的作用,液体的表面张力会将白金板尽量地往下拉。

当液体表面张力及其他相关的力与平衡力达到均衡时,感测白金板就会停止向液体内部浸入。

这时候,仪器的平衡感应器就会测量浸入深度,并将它转化为液体的表面张力值。

具体操作步骤:1、打开仪器开关,打开电脑,调出(JK99c全自动张力仪铂金板法.EXE)应用程序。

2、在选项菜单中点击“连接”选项,连接计算机与仪器,如果连接成功,则屏幕右上角实测数据会不断更新;如果连接失败,会提示“Con—necterror!”。

3、将白金板挂在挂钩上,并在选项菜单中点击“设置…”选项,设置白金板周长、触发张力值及中点偏移。

白金板周长影响到测值,一般设置为48,触发张力值为控制样品台停止的参数,如果测试表面张力值较低或有黏度时请改变本值,一般而言不建议客户进行更改。

中点偏移为经常需要更改的项目,它即为软件归零部分,如果显示值较大,请视情况改小本值。

如果显示值较小,请酌情增大本值。

4、调节仪器的粗调和细调旋钮,直到程序屏幕上的重力=±0.0(注意中点的漂移,正确应该为向左旋时重力减小,向右旋时重力增大;如果相反,则应重新调节中点,即将旋钮旋至最左端或者最右端,直到出现向左旋时重力减小,向右旋时重力增大为止)。

或者使用软件界面的0按钮进行软件清零。

5、将白金板作清洗,步骤为:a、镊子夹取自金板,并用流水冲洗,冲洗时应注意与水保持一定的角度,原则为尽量做到让水流洗干净板的表面并且不能让水流使得板变形;b、用酒精灯烧白金板,一般与水平面呈45度进行,直到白金板变微红为止,时间为20~30s。

(注意事项:通常情况用水清洗即可,但遇有机液体或其它污染物用水无法清洗时,请用丙酮清洗或用20%HCl加热15min进行清洗,然后再用水冲洗,烧干即可)。

6、在样品皿中加入测量液体,擦干样品皿外壁,在升降平台上垫上垫圈,将烧杯置于垫圈上。

(注:在取样时,最好用移液管从待测液中部取样,并确保在取样前样品皿的干净度)。

7、准备就绪后,按红色键·开始记录,仪器会自动绘制整个表面张力值的变化曲线,数据记录完成后将整台曲线显示在屏幕上。

可以记录表面张力值,也可以选择“文件”或“另存为…”存储实验结果。

8、重复性操作的方法为先按停止键·,等表面张力仪样品台下降停止后,重新按测试键·测试,看读取值情况。

此时不用去理会表面张力仪显示出的残留值。

一般情况下如果这个值超过5mN/m时,才需要重新作清洗白金板的动作。

4、吸水率:1、试件的制作:以水灰比0.45的混凝土,制作100mm×100mm×100mm9块立方体试件(无油,无脱模剂),标准养护28d,其中3块在(105±5)℃烘7 d,其他待浸渍处理试件在(20±5)℃、RH(60±10)% 环境下六面风干7 d,到含水率相当于(5.0±0.5)%,0.5)%,在带风扇的通风柜中,各面憎水浸渍(120±5)s 后,在停止鼓风的通风柜中放(48±1)h,然后放入下部盛饱和K2SO4 溶液的气密箱中。

试件浸渍处理14 d 后进行吸水率试验。

2、吸水实验:(《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进行试验数据的采集和结果处理。

);a、分别对所有浸水前的式样称重m1b、将所有试件放入容器中,将足够的去离子水(电导率<50μS)倒进容器中,保证放在隔离条上的试件顶部至液面有(25±5)mm 的浸入深度。

放置(21±0.1)d。

c、取出试件在六面通风下风干至恒重(±2 g),分别称出憎水浸渍试件与3块未处理试件的重量m2。

吸水率算式如下:式中: Wm——试件的质量吸水率,%;mw——试件所吸入的水量,g;m 1,m2——试件吸水前和吸水后的质量,g。

吸水率比值算式如下:其中:W tmm——硅烷浸渍处理试件吸水率Wtm 平均值;Wumm——硅烷未浸渍处理试件吸水率Wum 平均值。

仪器:气密箱、风干箱、天枰。

试剂:饱和K2SO4 溶液、去离子水。

6、氯离子降低效果:1、测试氯化物吸收量的降低效果应在最后二次喷涂硅烷后至少7d,钻取芯样。

除芯样原表面外,其余各面包括原表面上小于5mm 的周边,均涂以无溶剂环氧涂料加以密封。

2、将芯样原表面朝下放在合适的容器中,注入温度为23℃的5mol的NaCl溶液,其液面在芯样上10mm。

3、24h 后取出芯样,在40℃下烘24h ,然后从该芯样的深度2mm 处切片,弃去该切片,将原芯样上的新切面,磨到深度为10mm ,按现行行业标准《水运工程混凝土试验规程》的混凝土酸溶性氯化物含量测定法分析所得粉样的氯化物含量。

在深度为11--20mm 和21-- 30mm 处,重复上述程序。

4、酸溶性氯化物含量测定方法:a、将粉末称重m,装入带磨口瓶中,用容量瓶量取一定的蒸馏水(以粉末的重量而定)加入磨口瓶中。

加上塞子,摇动一次后,放置2h,然后每隔5min摇动一次,共摇动3次,使氯盐完全溶解。

b、将磨口瓶上部分澄清溶液过滤,然后用移液管移取50ml滤液,注入到三角瓶中,再加入浓度为5%的(W/V)鉻酸钾指示剂1mL,用0.01ml/L硝酸银标注液滴定至呈现砖红色为终点,记录消耗硝酸银标注溶液的毫升数(v1)。

c、空白试验:用移液管移取50ml蒸馏水到三角瓶中。

加入浓度为5%的(W/V)鉻酸钾指示剂1mL,用0.01ml/L硝酸银标注液滴定至呈现砖红色为止,记录消耗硝酸银标注溶液的毫升数(v2)。

氯离子含量计算式:5、氯化物吸收量的降低效果可按下式计算:式中:△CU--氯化物吸收量的降低效果(%);CU--对比组的氯化物平均含量,为每个芯样3个深度氯化物吸收量的平均值;CU--浸渍硅皖组的氯化物平均含量,为每个芯样3个深度氯化物吸收量1的平均值。

仪器:恒温烘箱、分析天平(称量100g,感量0.1mg)、天平(称量0.01g)、酸式滴定管(10mL)两支、容量瓶(100mL和1000mL,)、三角烧瓶(250mL,)、试剂瓶(1 000mL)、移液管(20mL)、玻璃干燥器、研钵、表面皿。

试剂:氯化钠、硝酸银、硫氰酸钾、硝酸、铁矾、铬酸钾(以上均为化学纯);氯化钠(分析纯)。

6、渗透深度:1.试件制作:以水灰比0.45的混凝土,制作100mm×100mm×100mm3块立方体试件(无油,无脱模剂),标准养护28d,在(20±5)℃、RH(60±10)% 环境下六面风干7 d,到含水率相当于(5.0±0.5)%,0.5)%后。

2.试件处理:在带风扇的通风柜中,各面憎水浸渍(120±5)s 后,在停止鼓风的通风柜中放(48±1)h,然后放入下部盛饱和K2SO4 溶液的气密箱中。

3.测量:浸渍处理14 d 后劈开混凝土块,在劈面上喷水,测量劈开面上的干燥区域尺寸。

仪器:风干箱、测量尺、气密箱。

试剂:饱和K2SO4 溶液、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