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概述
1.骨质疏松症是怎样的一种病?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代谢性骨病,以骨量减少、骨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从而导致骨强度下降,骨头“变脆”,容易发生骨折。
2.人一生中的骨量如何变化?
人一生中的骨量是不恒定的,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在30~40岁时,人体内骨数量达到一生中的高峰期,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骨数量开始减少,皮质骨变薄,骨小梁减少。女性40岁,男性40 ~ 50岁骨髓腔开始逐渐扩大。
3.骨质疏松性骨折是怎样的一种病?
骨质疏松性骨折属于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后果。由于骨强度下降,轻微创伤甚至日常活动也可导致骨质疏松性骨折。最常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部位是脊柱、髋部、腕部。由于骨质疏松性骨折后再次骨折的风险明显增大。因此在治疗骨折的同时,还要积极治疗骨质疏松。4.为什么会发生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中、老年人性激素分泌减少尤其是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是导致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之一,可导致骨吸收增加;2 )随年龄的增长,钙调节激素的分泌失调致使骨代谢紊乱;3 )老年人纳差,进食少,往往存在蛋白质、钙、磷、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摄入不足;4 )户外运动减少也是老年人易患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原因。
5.骨质疏松和骨质增生是一回事吗?
中年以后,人体往往是负钙平衡状态。每当钙摄入不足时,人体的血钙自稳系统即增加甲状旁腺素的分泌,溶解骨钙,以补充血钙,使血钙维持原来的水平。如果人体长期缺钙而得不到纠正,
会使血钙的稳定系统出现偏差。甲状旁腺长期受缺钙刺激,持续过量的分泌甲状旁腺素,致使甲状旁腺进入亢进状态,造成骨钙减少,血钙和软组织钙含量增加的反常现象。高血钙刺激降钙素分泌增加,促进成骨,这就是骨质疏松与骨质增生并存的激素基础。骨质增生只是机体对骨质疏松的一种代偿而已人体用这种代偿作用形成的新骨远不能补足大量丢失的旧骨,本应进入骨骼内部的钙却沉积修补在某些受力最大的骨面上,如颈椎、腰椎、足跟骨等,这就是骨质增生。经常同时折磨中老年朋友的骨质疏松和骨质增生是因为机体缺钙引起的一对挛生骨病。
骨质疏松症的基础知识
五、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方法
六、骨质疏松症的预防措施
一、骨质疏松症有哪些危害
骨质疏松带来的最显着症状即为疼痛,最常见的部位是腰 背部、腿部、关节,严重时可引起全身骨骼疼痛。 骨质疏松最直接、最严重的后果即为骨折。由骨质疏松可 引起椎体自发性骨折,也会在患者跌倒时增加骨折风险,其 中以髋部、脊柱、腕部和肋骨骨折最为常见。 骨质疏松可以造成患者骨骼畸形的出现,当脊柱发生骨质 疏松时,常会引起身高变矮、驼背,胸廓畸形,甚至影响呼 吸功能。 骨质疏松导致骨折时不易愈合,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 又让患者精神抑郁,严重影响到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 3、组织蛋白酶K抑制剂:含有在破骨细胞中表达活性高 的胶原酶,这种胶原酶可以降解胶原蛋白Ⅰ和Ⅱ。(代表 药物有奥当卡替)。
5/19/2015
骨质疏松症治疗药物注意事项
• 双磷酸盐因为该药对食道黏膜有刺激,故要严格按照说 明书用药:即早晨空腹用200毫升白开水送服,服药后保 持直立体位40分钟后方可进食。 • 降钙素制剂适用于绝经后骨质疏松人群,缓解骨痛疗效 好,特别适合椎体急性骨折患者,该药长期服用会导致 体内降钙素受体减少,故应间断服用,每年注射三个月, 第一个月每天注射一次,后两个月隔天注射一次。 • 雌激素及其受体拮抗剂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常用药,但 长期服用有发生血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及子宫内膜增 生或癌变的风险,故临床需要在医生的检测下合理使用。
骨质疏松症的名词解释
骨质疏松症的名词解释
骨质疏松症,亦称为骨负荷减少性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骼微结构退化以及脆性骨折易发性增加为特征的慢性进行性骨代谢疾病。其主要的特征是骨组织的无规则破坏、骨小梁变细、骨小梁间连通消失、骨间质逐渐增多、骨密度降低以及骨质量减少。
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骨吸收增加和骨生成减少两方面。骨组织的代谢是由骨吸收细胞(破骨细胞)和骨形成细胞(成骨细胞)的协同作用完成的。而在骨质疏松症患者中,骨吸收细胞的活性增强、骨吸收速度加快,而骨形成细胞的功能下降,骨生成速度减慢。这种不平衡导致骨质破坏远大于骨质生成,从而导致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
骨质疏松症主要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由于机体老化、性激素减少、骨重力刺激减少等原因引起的。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则是由其他疾病或药物引起的,如甲状腺功能低下、长期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骨质疏松症临床表现多样,早期可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的背痛。随着疾病的进展,可出现身高缩短、背部驼峰、腰椎前突、骨折和持续性的骨痛等症状。最常见的骨折部位为腰椎、骨盆和股骨颈。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主要依靠骨密度测定,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单能X线吸收法、双能X线吸收法以及骨超声检查。诊断还可以结合病史、临床表现以及其他相关检查结果来综合判断。
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两方面。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饮食调整、增加钙摄入、合理运动等措施。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骨吸收药物和促骨形成药物两类。抗骨吸收药物通过抑制骨吸收细胞的活性来减少骨质破坏,促骨形成药物则通过促进骨形成细胞的功能来增加骨生成。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会根据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不良反应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骨质疏松症临床表现及用药指导
调节剂
平。
代表药物:雷洛昔芬
用法用量: 口服,60mg/次,每日1次。
08
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
二、骨吸收抑制剂
常用治疗药物
降钙素 雌激素
代表药物:鲑鱼降钙素、鳗鱼降钙素。 用法用量: 鲑鱼降钙素通常剂量50IU,皮下或肌注,根据病情 每周2~5次;鳗鱼降钙素20IU/w,肌注。
代表药物:替勃龙。 用法用量:口服,用量是1.25~2.5mg/次,每日一次。
09
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
三、骨形成刺激剂
常用治疗药物
甲状旁腺素
作用机制:具有促进骨形成的作用,间断使用能够有效地治 疗绝经后严重骨质疏松,增加骨密度,降低椎体和非椎体骨 折发生的危险。 代表药物:特立帕肽。 用法用量: 皮下注射,一般剂量是20μg/d。
10
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
联合用药方案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12
用药指导
2.降钙素 (1)对蛋白质过敏者可能对降钙素过敏,用前宜做皮肤敏感试验,对有皮疹、支
气管哮喘者慎用。 (2)大剂量短期治疗时,少数患者可出现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妊娠期妇
女慎用。
13
用药指导
3.双膦酸盐 (1)为减少不良反应,不要同时使用2种双膦酸盐类药。 (2)食管炎为主要不良反应,粪潜血阳性,有食管裂孔疝、消化性溃疡者不宜应 用。为了避免消化道不良反应也可静脉给药。 (3)低钙血症者禁用;心血管疾病、儿童、妊娠及哺乳期妇女、驾驶员慎用; 对双膦酸盐类药过敏者禁用。 (4)多价阳离子可使双膦酸盐的吸收下降,使用过程中应监测血浆钙、磷等和血 小板计数。
骨质疏松症的名词解释
骨质疏松症的名词解释
骨质疏松症,又称为骨质疏松病,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其特征是骨骼的骨
量减少和骨质疏松,使骨骼易受损,增加骨折的风险。骨质疏松症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特别是女性更容易受到影响。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慢性疾病,病程较长,但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直到骨折发
生时才能察觉到。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是由于骨质的代谢失衡,骨吸收增加但骨形成不足导致。一般来说,骨骼的密度和强度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但在骨质疏松症患者身上,这个过程会加速,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
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因素很多,包括年龄、性别、家族史、生活方式、患有某些
疾病、某些药物的长期使用等。女性在更年期后容易患上骨质疏松症,因为雌激素水平下降会影响骨骼的健康。此外,缺乏钙和维生素D、缺乏运动、吸烟、喝酒过多、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等因素也会增加患上骨质疏松症的风险。
骨质疏松症一般没有明显的症状,但在严重的情况下,患者可能会出现背痛、
身高减少、驼背等体征。这些症状通常是由于椎体骨折引起的。除了脊柱骨折外,骨质疏松也会增加其他骨折的风险,如髋部、腕部和肋骨等。
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关键在于采取积极的生活方式和补充适量的钙和维生
素D。适当的饮食、适度的体育运动以及避免吸烟和限制酒精摄入都有助于维持骨骼的健康。此外,尽早发现和治疗骨质疏松症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骨密度检查等手段,可以评估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营养补充、生活方式改变和康复训练等。常用的药物包括钙剂、维生素D、雌激素替代疗法以及一些特效药物,如双膦酸盐和雌激素拮抗剂等。此外,进行骨质疏松症的防治还需要积极实施预防骨折的措施,包括增加户外活动、改善家庭和工作环境的安全性,以及保持合理的体重和平衡锻炼。
骨质疏松症名词解释
骨质疏松症名词解释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一种慢性的骨骼疾病,主要表现为骨密度降低,骨质结构改变,使骨头易于破裂。骨质疏松症在许多发达国家很常见,受到了广泛关注。在这篇文章中,将给出关于骨质疏松症的详细描述,以及相关的原因,防治措施和干预方法。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多系统的疾病,通常表现为骨量的持续减少、骨结构的改变和损伤,以及能够诱发多种不良结果的因素相结合。骨质疏松症可以分为两类:年轻人骨质疏松症和老年人骨质疏松症。年轻人骨质疏松症主要由内分泌、遗传、营养缺乏和服用药物等因素导致。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是由于人体新陈代谢及其内分泌、遗传等因素引起的,以及由骨质缺乏和骨骼结构改变引起的。
骨质疏松症的表现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细胞内的改变和结构的改变。细胞内的改变主要包括损伤骨细胞的形态、活动水平和表达受体的改变。而结构的改变则包括骨质的增加、减少和衰老。此外,骨头也可能出现板条状化、骨折和缺陷等病变。此外,由于骨质疏松症导致的骨骼疾病,还会影响关节的稳定性,进而导致移位、脱位、关节锁定、关节僵硬等症状。
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原因有多种,其中常见的原因包括饮食不良、运动缺乏、遗传因素、内分泌紊乱和药物滥用等。其中,运动缺乏和饮食不良是导致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原因。其原因在于,身体缺乏足够的运动,运动可以促进骨骼的新陈代谢,而不良饮食习惯,如摄入不足的钙、维生素D等,也会影响骨骼的增殖和新陈代谢。此外,遗传
因素也可能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尤其是老年人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的干预措施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药物治疗和补充营养。药物治疗通常使用化学制剂,能够直接影响骨细胞的新陈代谢。而营养补充则是通过不同的方式,改善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骨骼的新陈代谢,达到增强骨骼强度和弹性的目的。具体而言,营养补充可以通过摄入大量的钙、磷和维生素D等辅助营养,以及摄入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矿物质等其他营养,来促进健康的骨骼发育。
骨质疏松症的名词解释_病因_临床表现_治疗方法
骨质疏松症的名词解释_病因_临床表现_治疗方法
骨质疏松症的名词解释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微结构破坏,造成骨脆性增加,从而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二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Ⅱ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包括青少年型)三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5~10年内;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般指老人70岁后发生的骨质疏松;而特发性骨质疏松主要发生在青少年,病因尚不明。
骨质疏松症的病因
骨质疏松症除了主要与绝经和老年有关的原发性骨质疏松外,还可能由多种疾病引起,称为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可能引起骨质疏松的常见疾病有:
1.内分泌疾病
糖尿病(1型、2型)、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库欣综合征(Cushingsyndrome)、性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垂体泌乳素瘤、腺垂体功能减退症等。
2.结缔组织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皮肌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等。
3.慢性肾脏疾病
多种慢性肾脏疾病导致肾性骨营养不良。
4.胃肠疾病和营养性疾病
吸收不良综合征、胃肠大部切除术后、慢性胰腺疾病、慢性肝脏疾患、营养不良症、长期静脉营养支持治疗等。
5.血液系统疾病
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高雪病和骨髓异常增殖综合征等。
6.神经肌肉系统疾病
各种原因所致的偏瘫、截瘫、运动功能障碍、肌营养不良症、僵人综合征和肌强直综合征等。
7.长期制动
如长期卧床或太空旅行。
8.器官移植术后
9.常期使用下列药物
骨质疏松症的防治
首要因素。
1.内分泌因素
(2)雄激素 骨吸收大于骨形成,主要见于雄激素明显缺乏。
(3)活性维生素D3 活性维生素D3体内量过多时,可使骨破坏增加,
导致骨量丢失;体内量不足时,则保护骨的作用不 足,可发生佝偻病和骨质软化症等以骨基质矿化障 碍为特点的骨骼疾病。
缺乏日光照射,导致维生素D合成不足,易发 生骨质疏松。
4.免疫功能异常的因素
多种细胞因子和体液因子与骨代谢异常有关, 免疫功能紊乱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具有一定 的关系。
5.种族和遗传的因素
骨质疏松多见于白种人(尤其是西北欧妇 女),其次为黄种人,黑种人发生率较低;
遗传性主要见于成骨不全和高胱氨酸尿症。
2.流行现状
该病可发生于不同性别和任何年龄,但多见 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男性。在我国,骨质疏 松患者达9000万,约占总人口的7.01%。
3.分类
骨质疏松症可分为三类: (1)原发性骨质疏松 (2)继发性骨质疏松 (3)特发性骨质疏松
(1)原发性骨质疏松
占90%,其中又分为老年性骨质疏松和绝经 后骨质疏松。
2.药物干预(在医师指导下用药)
(2)促骨形成药物
促骨形成药物有基因重组人甲状旁腺激素类。
(3)多重作用药物
多重作用药物有锶盐、活性维生素D。
2.药物干预(在医师指导下用药)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方法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方法顾文权 (上海市浦东新区浦南医院,上海 200125)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代谢性骨病。发病与年龄息息相关,已成为影响中老年生活的重要因素。根据《中国老年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骨质疏松患病率为36%。
骨质疏松症的表现
多数骨质疏松症患者早期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但随着骨量丢失、骨微结构破坏、骨骼力学性能下降及微骨折的出现等,患者会感到腰背疼痛,严重者脊柱发生变形,甚至出现骨质疏松性骨折等。
(1)疼痛:可表现为腰背疼痛或全身骨痛,夜间或负重活动时加重,可伴有肌肉痉挛、活动受限等。
(2)脊柱变形:严重的骨质疏松症患者因椎体压缩性骨折,可出现身高变矮或脊柱驼背畸形等,导致脊髓神经受压,或心肺功能及腹部脏器功能异常,出现便秘、腹痛、腹胀、食欲减退等不适症状。
(3)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属于脆性骨折,通常指在日常生活中受到轻微外力时发生的骨折。骨折发生的常见部位为椎体(胸、腰椎)、髋部(股骨近端)、前臂远端和肱骨近端等。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后,再骨折的风险显著增高。
(4)负面情绪:受骨质疏松症的影响,患者可出现焦虑、抑郁、恐惧等负面情绪,导致自信心丧失、自主生活能力下降。
骨质疏松的评估及诊断
骨质疏松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有多种,各有优缺点,医生会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目的进行选择。常见骨疏松的影像学检测方法
(1)DXA检测骨密度。是临床和科研最常用的骨密度测量方法,可用于骨质疏松症的诊断、骨折风险性预测和药物疗效评估,也是流行病学研究常用的骨量评估方法。主要测量部位是中轴骨,包括腰椎和股骨近端。如果腰椎和股骨近端测量受限,可以取非优势侧桡骨远端1/3处作为测量部位。DXA正位腰椎测量感兴趣区包括腰椎1~4及其后方的附件结构,故其测量结果受腰椎的退行性改变(如椎体和椎小关节的骨质增生硬化等)和腹主动脉钙化等影响。DXA股骨近端测量感兴趣区分别为股骨颈、大粗隆、全髋部和Wards三角区的骨密度,其中用于骨质疏松症诊断感兴趣区是股骨颈和全髋部。DXA骨密度是目前通用的骨质疏松症诊断依据。对于绝经后女性、50岁及以上男性,DXA测量的骨密度通常需要转换为T-值用于诊断。T-值=(骨密度的实测值-同种族同性别正常青年人峰值骨密度)/ 同种族同性别正常青年人峰值骨密度的标准差。推荐使用骨密度DXA测量的中轴骨(腰椎1~4、股骨颈或全髋部)骨密度或桡骨远端1/3骨密度的T-值≤-2.5为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
骨质疏松症知识科普
骨质疏松症知识科普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主要表现为骨质减少和骨骼微结构破坏,导致骨骼易碎和骨折。这种疾病主要发生在老年人身上,但也有可能在年轻人身上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上这种疾病。
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原因是骨质流失,这是由于骨细胞的代谢失衡所导致的。骨细胞是骨骼中的细胞,它们负责维持骨骼的健康和强度。当骨细胞的代谢失衡时,骨骼中的骨质就会流失,导致骨骼变得脆弱和易碎。
骨质疏松症的症状包括骨折、骨痛、身高缩短、驼背等。这些症状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残疾。因此,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非常重要。
预防骨质疏松症的方法包括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进行适当的运动、避免吸烟和饮酒等。饮食中应摄入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这有助于维持骨骼的健康和强度。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骨骼的密度和强度,从而减少骨质流失的风险。吸烟和饮酒会影响骨骼的健康,应尽量避免。
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包括钙剂、维生素D、雌激素替代疗法、双磷酸盐等。手术治疗包括骨折修复手术、植入人工骨等。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预防和治疗非常重要。通过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进行适当的运动、避免吸烟和饮酒等,可以减少骨质流失的风险。如果已经患上了骨质疏松症,应及时进行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以减轻症状和预防骨折的发生。
骨质疏松症诊断和治疗
D
活 性 维 生 素
VD被列为骨质疏松防治的基本药物和重要营养素
第76页,共76页。
1,25(OH)2D3 的产生
外源性 蔬菜、菌类——VitD2(麦角骨化醇) 鱼肝、蛋黄、乳类——少量VitD3 (胆骨化醇)
第76页,共76页。
内源性 (主要)
皮肤7-脱氢胆固醇
紫外线
皮 温前维生素D3
外源性
第76页,共76页。
Normal
异常
主要内容
骨概述
骨质疏松症基本概念
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骨质疏松症的防治
第76页,共76页。
骨质疏松症发病率
• 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1.3亿
• 骨质疏松患病率12.4%
(男8.5%,女15.7Leabharlann Baidu)
• 全球约有骨质疏松患者2亿。占常见病第6位
第76页,共76页。
1000
翟凤英, 等. 营养学报. 2005;27(3):181-4.
近期钙摄入量调查
赵熙和:60岁以上老年人 平均 505mg
2005年 男 544mg 女 479mg
• 我国营养学会推荐量为800mg/日 • 规定钙摄入限度与NIH相同,但在临床实践中仍需
注意结石病的危险性
活性维生素D在预防骨量丢失与椎体和(或)非椎体骨 折更具优越性。
骨质疏松的名词解释
骨质疏松的名词解释
骨质疏松,又称为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骨代谢紊乱性疾病。它主要是由于骨组织的破坏和再生不平衡而导致骨骼变得脆弱和易碎。这种疾病通常在老年人中更为普遍,尤其是女性。从字面上看,我们可以解释骨质疏松为“骨骼稀疏、松散”,这一点可以从疾病的发病原因和影响到骨质疏松的各种后果中得到印证。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导致骨质疏松的原因。多数情况下,骨质疏松是与年龄和激素水平的变化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骨骼中的矿物质逐渐减少,使骨骼变得脆弱。此外,女性尤其容易受到骨质疏松的影响,这是因为女性在更年期后雌激素水平下降,而雌激素对维持骨骼健康起着重要作用。其他导致骨质疏松的原因还包括体重过轻、缺乏运动、饮食不平衡、吸烟和饮酒等不健康生活方式。
骨质疏松不仅给个体的健康带来了威胁,还会造成一系列的后果。骨质疏松的最明显症状是骨折,尤其是髋部、腰椎和手腕等部位的骨折。这些骨折不仅会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困扰,还会导致患者失去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增加对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此外,骨质疏松还会引发身体姿势的改变,如驼背和身高的减少,给患者的外貌和心理造成不良影响。骨质疏松的治疗和预防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早期的发现和干预可以有效地减少骨折的发生。
对于骨质疏松的治疗和预防,医学界已经提出了一系列的方法。首先,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是早期发现和诊断骨质疏松的关键。骨密度检查可以通过核磁共振或者X射线等技术来测量,从而评估骨骼的健康状况。其次,饮食调整和适当的营养摄入也是重要的预防措施之一。钙和维生素D是保持骨骼健康的关键,因此摄入足够的乳制品、鱼类和大豆制品等富含这些营养素的食物非常重要。此外,增加适度的运动量,如散步、跳舞和举重等,可以刺激骨骼的生长和密度增加。最后,药物治疗是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手段之一。常用的药物包括抗骨吸收药物、补钙剂和雌激素替代治疗。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治疗
Woman`s Health Initiative(WHI)
16608名50-79岁绝经后妇女
雌激素0.625mg/天+安宫黄体酮2.5mg/天 平均疗程5.2年
冠心病急性发作事件 脑卒中 41% 静脉血栓 1倍 浸润性乳腺癌 26% 结肠癌 37% 髋部骨折 34% 椎体骨折 34%
骨密度测定
谁需要测BMD?
• 65岁以上女性和70岁以上男性; • 65岁以下有一个或多个骨质疏松危险因素的绝 经后女性,或70岁以下有一个或多个骨质疏松 危险因素的老年男性; • 有脆性骨折史的成年人; • 各种原因性激素水平低下的成年人; • X线片发现骨质疏松改变者; • 接受骨质疏松治疗进行疗效监测者; • 有影响骨矿代谢的疾病或药物史;
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
—药物治疗
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药物治疗选择(建议)
• 绝经早期,有绝经症状 – 生活方式,钙,维生素D – 性激素治疗(HT) • 绝经后期,无绝经症状
-生活方式,钙,维生素D
-SERM、双磷酸盐、降钙素 -PTH
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
—药物治疗
雌激素/性激素补充治疗 –抑制骨转换,阻止骨丢失 –对BMD有益 –预防椎体骨折 –预防非椎体骨折 –绝经早期效果更好(<60岁)
常用药物:雌二醇、尼尔雌二醇、雌、孕激素合剂
骨质疏松诊断标准
骨质疏松诊断标准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一种无症状、不易发现的系统性骨质病,其特点是骨质流失和骨质变薄,使骨质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导致骨骼脆弱和易损,极易出现疼痛、骨折和关节活动减弱等症状。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复杂的病症,确诊需要依据诊断标准,为了更好地鉴别、诊断和治疗骨质疏松症,世界卫生组织(WHO)近年来制定出《骨质疏松诊断标准》(WHO),下面就介绍一下该标准的内容。
1、据骨密度(BMD)诊断。WHO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将骨质疏松的程度按照骨密度(BMD)的值分为5个类别:正常(> -1.0SD)、轻度(-2.5SD至-1.0SD)、中度(-2.5SD到-2.0SD)、重度(-2.5SD<-2.0SD),以及非常重度(< -2.5SD),国际公认的骨密度值如下:正常骨密度
值-1.0SD或更高;轻度骨质疏松-2.5SD至-1.0SD;中度骨质疏松
-2.5SD至-2.0SD;重度骨质疏松-2.5SD<-2.0SD;非常重度骨质疏松< -2.5SD。
2、据骨折诊断。对于一些患者,骨密度的值不在WHO诊断标准
范围内,但却出现了骨折的情况,为了给予这些患者更有效的治疗,WHO根据骨折诊断建立了更加细节化的骨质疏松诊断标准:正常无骨折;轻度骨质疏松-2.5SD至-1.0SD,且发生过骨折;中度骨质疏松
-2.5SD至-2.0SD,且发生过骨折;重度骨质疏松-2.5SD<-2.0SD,且发生过骨折;非常重度骨质疏松< -2.5SD,且发生过骨折。
骨质疏松症(精选)
骨质疏松症(精选)
第一篇:骨质疏松症(精选)
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系统性骨病,其特征是骨量下降和骨的微细结构破坏,表现为骨的脆性增加,因而骨折的危险性大为增加,即使是轻微的创伤或无外伤的情况下也容易发生骨折。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多因素所致的慢性疾病。在骨折发生之前,通常无特殊临床表现。该病女性多于男性,常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增加,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处于上升趋势。目前临床上使用最多的治疗措施是节舒康软胶囊。
检查
血钙、磷和碱性磷酸酶
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血清钙、磷以及碱性磷酸酶水平通常是正常的,骨折后数月碱性磷酸酶水平可增高。
血甲状旁腺激素
应检查甲状旁腺功能除外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者血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可正常或升高。
骨更新的标记物
骨质疏松症患者部分血清学生化指标可以反应骨转换(包括骨形成和骨吸收)状态,在骨的高转换状态(例如Ⅰ型骨质疏松症)下,这些指标可以升高,也可用于监测治疗的早期反应。但其在骨质疏松症中的临床意义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这些生化测量指标包括:骨特异的碱性磷酸酶、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骨钙素、Ⅰ型原胶原肽、尿吡啶啉和脱氧吡啶啉、Ⅰ型胶原的N-C-末端交联肽。
晨尿钙/肌酐比值
正常比值为0.13±0.01,尿钙排量过多则比值增高,提示有骨吸收率增加可能。
骨影像学检查和骨密度
1.对于有局部症状的患者应摄取病变部位的X线片即使无脊柱症
状的患者也应摄取该部位的侧位片,以免遗漏椎体骨折。X线可以发现骨折以及其他病变,如骨关节炎、椎间盘疾病以及脊椎前移。骨质减少(低骨密度)摄片时可见骨透亮度增加,骨小梁减少及其间隙增宽,横行骨小梁消失,骨结构模糊,但通常需在骨量下降30%以上才能观察到。大体上可见因椎间盘膨出所致的椎体双凹变形,椎体前缘塌陷呈楔形变,亦称压缩性骨折,常见于第11、12胸椎和第1、2腰椎。
骨质疏松症的定义
骨质疏松症的定义
骨质疏松症的定义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骨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骨量减少和骨微结构改变,导致骨强度降低,易于发生骨折。它通常被认为是一种老年人的疾病,但事实上它也可以影响年轻人。
1. 骨质疏松症的基本概念
1.1 定义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代谢性骨病,其特征是骨量减少和微结构改变,导致骨强度降低、易于发生骨折。
1.2 发生机制
正常情况下,人体会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老化、营养不良、药物使用等因素会干扰这个过程,导致钙离子流失和细胞功能受损。当身体无法维持正常的钙平衡时,就会出现骨质流失。
2. 风险因素
2.1 年龄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对钙吸收的能力会逐渐降低,骨质流失的速度也会加快。
2.2 性别
女性更容易患上骨质疏松症,因为女性在更年期后,卵巢功能下降导致雌激素分泌减少,而雌激素对于骨密度的维持至关重要。
2.3 遗传因素
家族中有骨质疏松症的患者,个体发生该病的风险也会增加。
2.4 营养不良
摄入不足的钙和维生素D会导致骨质流失。
2.5 生活方式
缺乏运动、吸烟、饮酒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会增加患上骨质疏松症的风险。
3. 症状和表现
3.1 骨折
由于骨强度下降,轻微外伤或没有外伤也可能导致骨折。常见部位包括腰椎、股骨颈、桡骨头、脊柱等。
3.2 身高减少
由于脊柱压缩性骨折,身高会明显减少。
3.3 腰痛
腰椎骨折会导致腰痛。
3.4 骨质疏松症的其他表现
手足麻木、肌肉无力、关节疼痛等。
4. 诊断和治疗
4.1 诊断
通过骨密度检测、X线检查、CT检查等方法进行诊断。
4.2 治疗
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包括雌激素替代治疗、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士豪庭社区卫生服务站 刘艳霞
主要内容
骨质疏松的定义、分类
治疗
预防
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
骨质疏松的临床症状
一、骨质疏松的定义
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 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WHO)
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系 统疾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预防骨质疏松症之规律的日照
每天半小时左右,接受温和的阳光直射(避 免暴晒)。
双磷酸盐类:阿仑膦酸钠、唑来磷酸钠注射液
降钙素类:鲑鱼降钙素、鳗鱼降钙素
甲状旁腺激素:特立帕肽
骨质疏松的康复治疗
运动原则 运动方式 运动频率及强度
个体原则、评定原则、产生骨效应的原则
负重、抗阻
目前无共识,指南建议负重运动4-5次/周,抗阻运动2-3次/周,强度以 每次运动后肌肉有酸胀、疲乏感,休息后次日消失为度
腰椎骨折
可改变腹部解剖结构,可导致腹痛、腹胀、食欲减低等
四、Part 06 骨质疏松的治疗
骨质疏松的治疗
基础措施
药物干预
康复治疗
来自百度文库
骨质疏松的治疗的基础措施
调整生活方式
高钙、低盐、适量蛋白质饮食,适度户外运动及日照,避免嗜烟、酗酒等
骨健康基本补充剂
钙剂、维生素D
骨吸收抑制剂 骨质疏松治疗的药物干预
预防骨质疏松症之健康饮食
二、补充充足的维生素A、C、D、K
三、供给足够的蛋白质和食用健脾运脾、补 肾的食物
预防骨质疏松症之积极的生活方式
一、饮食禁忌
忌多吃糖
忌摄入脂肪过多
忌吃的过咸
忌嗜喝咖啡、饮酒、吸烟
预防骨质疏松症之积极的生活方式
二、坚持适当的体育运动
有氧运动 肌肉练习 平衡和灵活性训练 骨质疏松和骨折病人应当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锻炼
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
吸烟,过度饮酒、咖啡 饮食中营养失衡
体力活动缺乏 蛋白质摄入过多或过 少
制动
性腺功能低下
高钠饮食 钙/维生素D缺乏
代谢疾病或药物影响
三、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
早期常无明显症状,许多人常在发生骨折后的
X射线或骨密度检查时才发现
典型症状为:疼痛、脊柱变形 发生脆性骨折
骨质疏松的定义
根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和继发性骨质疏 松2大类
原发性骨质疏松
绝经后骨质疏松、老年性骨质疏松、特发性骨质疏松
继发性骨质疏松
骨代谢疾病或药物引起的骨质疏松
固有因素
二、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
女性绝经
人种
白人、黄种人患骨质疏松症
风险高于黑种人
年龄
母系家族史
非固有因素
骨质疏松引起的疼痛
腰背痛或者周身骨骼疼痛,负荷加重时
疼痛加重或活动受限,严重时翻身、起
坐、及行走有困难
骨质疏松引起的疼痛
天气变化时疼痛明显
疼痛位置不固定,呈游走性酸胀痛
反复发作
骨质疏松引起的脊柱变形
身高缩短或者驼背
骨质疏松引起的脊柱变形
脊柱畸形、伸展受限 胸椎压缩性骨折
可导致胸廓畸形,影响心肺功能
五、预防骨质疏松症
预防骨质疏松症之健康饮食
一、增加钙质的摄取
多喝牛奶 多摄食其他含钙量高的 食物 服用钙片:视需要而补充。
含钙量丰富的食物
主食类、燕麦等。 海产类:鲍鱼、小鱼干、马头鱼等。 肉类:猪肉等。
豆类:蚕豆等。
蔬菜类:油菜、空心菜、白菜等。 水果类:柿子、橄榄、黑枣等。 奶蛋类:蛋黄、冰淇淋等。 其他:酵母粉、红糖、冬瓜糖、菱角、腰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