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文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维果斯基社会文化观的主要观点与对教育教学的启示
维果斯基社会文化观的主要观点与对教育教学的启示
维果斯基(Lev Vygotsky)是20世纪俄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被广
泛认为是社会文化学派的奠基人之一、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观强调社会环
境对个体认知与发展的重要性,他认为人类的心理过程是在社会互动和文
化背景的基础上进行的。
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观有以下主要观点:
1.社会环境对个体认知与发展的影响:维果斯基认为,个体的思维和
发展是在社会和文化环境中逐渐形成的。孩子的学习和认知过程依赖于与
他人的合作和交流,通过语言和文化符号的使用,从社会互动中获得新的
认知和思考方式。
2. 区分实际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维果斯基提出了“区域性发
展水平”(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ZPD)的概念,指的是一个
人能通过他人的帮助而达到的认知和发展水平,而不能单独完成的水平。
他认为教育的关键是将教学与学生的ZPD相匹配,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引导,促进学生在思维和发展上的进步。
3. 内部化:维果斯基提出了内部化(internalization)的概念,指
的是个体通过社会互动和合作逐渐将外部的经验和知识转化为内在的心理
结构和思维能力的过程。个体通过语言、符号和工具的使用,将社会文化
中的知识和技能内化为自己的能力,从而推动认知和发展的进步。
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观对教育教学有以下启示:
1.强调社会互动与合作:教育过程应该重视学生之间和学生与教师之
间的社会互动和合作。教师可以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创造积极的合作
学习环境,鼓励学生通过交流和合作从他人中学习。
文化功能理论
文化功能理论
文化功能理论是社会科学中的一项理论,主要探讨文化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和发挥的功能。通过研究和理解文化的功能,人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社会,并为社会发展和变革提供指导。本文将介绍文化功能理论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文化功能理论认为,文化是人类社会共同的精神财富,是社会生活的基础和动力。文化通过各种符号、象征和意义,对个体和社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和塑造作用。文化功能理论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
首先,文化具有认同和归属功能。文化标识和表达了个体和群体的独特性,通过共同的文化认同和归属感,人们能够建立起社会联系和意识形态框架。文化一方面强化了个体对自己群体的认同,另一方面强化了个体与其他群体的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群体内部的凝聚力和稳定性。
其次,文化具有社会集体行动的功能。文化可以传递和共享共同的价值观念、规范和信仰,使人们形成共同的行动准则和行为模式。通过共同的文化框架,人们可以更好地协调行动和实现共同的目标。文化还能够激励人们参与社会活动,推动社会发展和变革。
再次,文化具有社会调控和控制功能。文化内部存在着一定的规则和制度,这些规则和制度通过符号和象征来进行传递和执行。文化可以限制和规范个体的行为,使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遵循共同的规范和价值观念。文化能够促进社会的秩序和稳定,
减少社会冲突和矛盾。
最后,文化具有创造和创新的功能。文化是人们对世界的理解和认知的产物,通过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人们能够给予事物新的意义和解释。文化可以启迪人们的思维,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文化还能够为社会提供新的思想、价值观念和技术,推动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
在人的发展领域,有关人类生活的文化背景的研究近年来明显增多。研究者进行了跨文化比较,以及相同文化下的不同族群的比较,启发我们思考一个问题,发展路径是适合于所有人,还是只适合于特殊的环境条件。这些研究的结果是,跨文化和多元文化研究帮助我们了解了生物因素和环境因素对儿童与成人的行为时间表、出现次序和多样性的影响。
过去,跨文化研究集中在发展的宽泛的文化差异上,例如,在动作发展或智力活动方面,一种文化中的儿童是否比另一种文化中的儿童表现更好些。但是,这样的比较可能引领我们得出错误的结论:某些文化比另一些文化能更好地促进发展。此外,这样的发现也不能帮助我们理解,导致行为的文化差异的究竟是哪些个人经验。
现在很多研究试图查明具有文化特殊性的观念和实际行为与发展有什么关系。苏联心理学家列夫·维果茨基所做的贡献起了重要作用。维果茨基的观点被称为社会文化理论。该理论关注文化——价值观、信念、习俗和社会群体技能——是怎样传递给下一代的。维果茨基认为社会交互作用,尤其是与更有知识的社会成员的对话,是儿童学习到符合所在社会文化的思维和行为的必要途径。维果茨基认为,成人和更老练的同伴能帮助儿童娴熟地从事具有文化意义的活动,所以他们之间的交流就成为儿童思维的一部分。一旦儿童把这些对话的本质特征加以内化,他们就能应用那些人的语言来指导自己的思想、行为,并学习新技能。
维果茨基的理论对认知发展研究一直有特殊的影响。维果茨基赞同皮亚杰所说的,儿童是主动的、建设性的个体,但是与皮亚杰所说的、儿童通过独立的努力理解世界的观点不同,他把认知发展看作一个社会中介过程,当儿童解决新任务时,必须依赖于成人和更成熟同伴的支持。
文化社会学的理论
文化社会学的理论
概述
文化社会学是研究文化在社会中的发展和变化的学科,它探究文化在个体、群体和机构层面对社会运转和变迁的影响。文化社会学是一门跨学科的领域,涵盖了文化、社会、人类学、社会心理学、经济和政治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体系和研究方法。本文将对文化社会学理论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进行详细阐述。
文化社会学理论
首先,文化社会学理论中最核心的概念是文化的定义。文化被定义为社会群体所共享的符号、实践和价值的体系,它是人类用来意识形态化和理解社会世界的一种综合性的传统、信仰、艺术、语言、技术和文本等等。在文化社会学中,文化被认为是社会行动的基础,是人类进行交流和意义解释的重要工具。
其次,文化的转化和变迁也是文化社会学的重要研究对象。文化的变迁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自发的过程,它涉及到了社会历史、政治、经济、技术以及文化本身内部的互动。在这个过程
中,文化被赋予不同的意义和符号,不同的人群或社会集团也从中获得了不同的参考和启示。
第三,文化社会学理论还研究了文化的社会化过程。社会化是指个体在家庭、学校、朋友圈、社区和其他组织中接受社会文化规范和价值取向的过程。文化的社会化是由社会和文化环境共同影响的,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和教育体系会让个体产生不同的文化认知和世界观。文化社会学也关注人们如何通过各种媒介途径(例如流行文化、音乐、电影、电视节目、社交媒体等)获取文化信息和社会意义。
最后,文化社会学理论还探讨了文化的身份建构和认同。文化身份认同是一个人的文化对自己的意义表达,即为各种历史、族裔、地域、性别、宗教、阶级等群体归属感。文化认同是如何在不同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文化环境下进行转化和演变的,它可以被看作是文化建构和再建构的过程。文化身份认同的理解是建立在以多元化的身份表达和多层次的文化交流之上的,它也是维护社会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的一个重要手段。
初中社会文化知识点归纳
初中社会文化知识点归纳
在初中社会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各种各样的社会文化知识。这些知识点涵盖了
人类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包括历史、地理、政治、经济等多个维度。在本文中,我将为大家梳理初中社会文化课程的重要知识点,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
1. 中国古代历史
中国古代历史是初中社会课程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学生将学习从远古时代
的夏、商、周三代到明清两代的中国历史沿革,并重点了解汉朝、唐朝、宋朝等重要朝代的社会、政治、军事、经济状况。特别要注意的是,学生需要熟悉一些重要事件和人物,例如秦始皇统一六国、黄河流域的“青铜时代”、唐朝盛世以及宋朝的科技进步等。
2. 世界现代史
在初中社会课程中,学生还将学习一些重要的世界现代史知识。这包括欧洲历
史中的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以及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等重要事件。学生需要了解这些事件的背景、原因、影响,并理解现代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演变。
3. 中国地理
初中社会课程中的中国地理内容涵盖了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特点、人口分布、主要河流和山脉等。学生还将学习中国各个地区的特色和发展状况,如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达、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等。
4. 世界地理
在世界地理部分,学生将了解全球的地理区位、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理环境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此外,学生还将学习不同大洲的特点、主要国家的地理位置、资源分布以及各国间的关系。
5. 经济学常识
经济学常识是初中社会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将学习供求关系、市场经
济与计划经济、经济全球化等基本经济概念。此外,学生还要了解生产要素、收入分配、经济增长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Vygotsky's Sociocultural Theory)
学习的社会文化理论起源于心理的文化-历史观,其基本观点是:人们所处的环境与人们的内部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人们所处的环境充斥着先辈们的文化以及与此相关的物化成果。
维果茨基关于社会文化的学习理论强调人类的智能来自于我们的社会或文化,个体的认知发展首先是通过人际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交互实现的,而不是首先通过内在的过程(内化过程)实现的。由此,维果茨基对皮亚杰从生物学的观点看待儿童的发展,将儿童心理发展看成是受内部力量驱使的、由内在逻辑支配的过程提出了批评,他认为皮亚杰脱离了文化,脱离了儿童周围的环境考察儿童思维的发展,皮亚杰并没有真正理解和认识儿童发展的本质。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维果茨基社会文化的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认知发展的潜力受限于"最近发展区"(ZPD)。最近发展区就是学习者个体在能力更高的同伴、成人或工具的帮助下可以达到的行为区域。按照维果茨基的观点,同伴之间的交互、脚手架和建模对于学生个体的认知发展和知识获得是非常重要的
维果茨基理论可以概括为以下5个原理:1、人从出生起就是一个社会实体,是社会历史产物。2、人满足各种需要的手段是在后天通过不断学习掌握的。3、教育与教学是人的心理发展的形式。4、人的心理发展是在掌握人类满足需要的手段、方式的过程中进行的。5、人与人的交往最初表现为外部形式,以后内化为内部心理形式。
1. 心理发展观从起源上看:低级心理机能是自然的发展结果,是种系发展的产物。高级心理机能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相对于个体来说:高级心理机能是在人际交往活动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维果茨基指出:人的心理发展的第一条客观规律是:人所特有被中介的心理机能不是从内部自发产生的,它们只能产生于人们的协同活动和人与人的交往之中。人的心理发展的第二条客观规律是:人所特有的新的心理过程结构最初必须在人的外部活动中形成,随后才可能转移至内部,成为人的内部心理过程的结构。据此,维果茨基阐明了儿童文化发展的一般发生法则:“在儿童的发展中,所有的高级心理机能都两次登台:第一次是作为集体活动、社会活动,即作为心理间的机能,第二次是作为个体活动,作为儿童的内部思维方式,作为内部心理机能”(维果茨基,1994,p.403)。显然,这种从社会的、集体的、合作的活动向个体的、独立的活动形式的转换,从外部的、心理间的活动形式向内部的心理过程的转化,就其实质而言就是人的心理发展的一般机制枣“内化”机制。同时,这也表明内化的过程是一种转化的过程,而不是传授的过程。
社会文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社会文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调节论
社会文化理论认为,在个人与社会发展过程中,语言起到了不可忽视的调节作用。
(一)维果茨基(1987,转引自Mitchell and Myles,2004)指出,正像人类作用与物质世界一样,人类通过符号工具调节与他人的关系,调节自己的行为。这些符号中,语言是最重要的调节工具,是连接社会和个体的桥梁。
(二)调节论早期主要用于解释儿童心理的发展。从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来看,儿童是在社会环境中和他人交流,学会知识与技能,其中语言是他们的交流工具,起到了调节语言交际和调解人际关系的作用。
1、儿童认知阶段
客体调控(完全被环境左右)→他人调控(别人协助)→自我调控(能够控制自己的高级认知功能:记忆、注意、高级思维)
→人类的高级认知是在参与社会文化活动中通过语言的调节形成的。
对于社会文化理论来说,学习过程也是在语言的调解下实现自我调控的过程。学习者通过第二语言与目的语者交流,参与外部的社会文化活动,不断地将外在的语言形式内化,直到成为自己思维的一部分。
二、最近发展区
(一)维果茨基认为,儿童发展水平有两个层面:
1、实际发展水平:儿童已经具备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潜在发展水平:还没形成,可以在成人的帮助下独立解
决问题的能力。
3、最近发展区:实际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
(二)维果茨基的观点,这些处在最近发展区的知识最容易被习得,所以教学应该走在发展水平的前面,激活位于最近发展区内的语言知识。
激活方法:社会互动(语言为调节工具)
(三)维果茨基认为,通过社会互动,学习者不断接触到知识,并在指引下把外在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从社会层面内化为为自己的知识。
什么是社会文化?
什么是社会文化?
对于社会文化,我们可以从社会和文化两个角度来解读。社会指人类生活在一起的群体,而文化则涵盖了人类创造的所有物质和非物质遗产,例如价值观、语言、艺术等等。那么,社会文化是什么?简单来说,它是指人类在社会中所创造的文化遗产和社会关系的综合体现。
一、社会文化的组成
社会文化是由众多不同领域的文化和社会要素组成的。以下是社会文化主要由哪些要素组成的:
1. 社会思想体系:包括宗教、哲学、伦理道德等;
2. 社会制度:包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教育制度等;
3. 社会习俗:包括节日、礼仪、风俗等;
4. 文化产业:包括出版、其他艺术、广播电视、影视等;
5. 科技创新:包括知识、技术、科学等。
以上是社会文化主要由哪些要素组成,每个要素都体现出了人类在社会中所创造和发展的文化和社会关系。
二、社会文化的作用
社会文化的作用是十分显著的。以下是社会文化在生活中的主要作用:
1. 制定生活准则:社会文化是人类在社会中创造的遗产,是人们在生活中的定向和指导。在生活中,不同的文化可以帮助我们制定生活准则,遵守道德规范,安排生活节奏。
2. 促进人际交往:社会文化促进了不同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不同的文化背景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多的视角和思考方式,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自己周围的社会人群。
3. 保护文化遗产:社会文化是人类在社会中创造的遗产,是我们了解历史,传承文化的基础。要保护文化遗产,不仅要加强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还要制定有力的文化政策,以保护文化品种。
4. 推动社会进步:社会文化是人类在社会中创造和发展的无价之宝。良好的社会文化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而社会进步又会反过来推动社会文化的发展。
中国社会文化核心价值观
中国社会文化核心价值观
中国社会文化核心价值观是指在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系列具有普遍共识的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在中国社会中被广泛认同和传承,成为了中国人民的精神支柱和文化基石。以下是中国社会文化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
一、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是中国社会文化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特征。爱国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共同情感和价值观念,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和凝聚力。
二、集体主义
集体主义是中国社会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强调团结、协作和互助,强调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集体主义是中国人民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国社会的基本特征。
三、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是中国社会文化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人民强调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注重人的尊严和价值。人文关怀是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国社会的基本特征。
四、诚信守信
诚信守信是中国社会文化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人民强调诚实守信、信守承诺,注重信用和信任。诚信守信是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国社会的基本特征。
五、和谐共处
和谐共处是中国社会文化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人民强调和谐、平等、互利、共赢的关系,注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和谐共处是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国社会的基本特征。
六、敬业奉献
敬业奉献是中国社会文化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人民强调对工作的热爱和责任,注重个人的奉献和社会的贡献。敬业奉献是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国社会的基本特征。
七、自由平等
社会文化理论
社会文化理论
社会文化理论是由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L.S. Vygotsky)提出来的,它强调社会文化因素在人类认知功能的发展中发挥着核心作用。该理论认为,人的心理机能从根本上来说是一个由文化产品、活动和概念充当中介的、并受中介调节的过程(语言是首要的调节手段)。在该理论框架内,人类被理解为利用原有的文化工具创作新的文化工具,并由这些文化工具来调节他们的生理和行为活动。语言的使用、组织和构筑是中介的首要手段。人类认知活动的最重要形式是通过社会和物质环境内的互动而得到发展的。社会文化理论促使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审视二语习得的社会环境。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
一、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社会文化历史理论是维果斯基在20世纪20-30年代提出的,关注文化与智慧的传递,强调社会环境对认知发展的影响。
阅读专栏2-1
维果斯基——心理学界的莫扎特
列夫•谢苗诺维奇•维果斯基(1896-1934),白俄罗斯人,前苏联(俄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
维果斯基出生于比罗卢西亚的一个小镇——奥沙,自幼聪颖好学,机敏过人。1917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法律系和沙尼亚夫斯基大学历史哲学系,曾先后工作于莫斯科实验心理学研究所、缺陷研究所、莫斯科心理学研究所,并在莫斯科、列宁格勒、哈尔科夫等城市的许多高等学校讲授心理学。1934年维果斯基因患肺结核逝世,年仅38岁。维果斯基的主要贡献是提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该理论强调人类社会文化对人的心理发展的重要作用,他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在人的活动中借助语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理论。
维果斯基为后世留下了186种计200万字的著作。主要著作有:《意识是行为心理学的问题》、《儿童期高级形式注意机制的发展》、《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精神分裂症的概念障碍》、《心理学讲义》、《思维
与语言》。被誉为20世纪最有影响的心理学家之一。
(一)心理发展观
维果斯基提出的社会文化历史理论,强调社会文化对人类心理产生和发展的影响,揭示了人类心理发展的本质,是一个人的心理(从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影响下,由低级心理机能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
维果斯基指出在社会交往中,发展出人类特有的心理机能(如随意注意、逻辑思维等),使具有低级机能的生物个体变为具有高级机能的人,同时个体的生物基础也发生相应的变化,而在这个过程中言语起着特殊的作用。
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理论
精选版课件ppt
13
精选版课件ppt
9
1、支架教学的概念:而成人在与儿童互动的过程中,会将其 所处社会所重视的智能传递给儿童,此其为支架。在教学过 程中,架构有六个步骤,分别是引入 、示范 、简化作业、维 持参与 、给与回馈 、及控制挫折感。支架的作用体现在帮助 处于现实发展水平的学习者,跨越贴近发展区,进而达到潜 在的发展水平。在实际教学中,鼓励、讲解、提示、回馈、 演示、点拨、指导等都可以作为支架使用。
3、同伴合作的学习模式; 4、通过学徒制进行社会指导。
精选版课件ppt
10
维果斯基发展理论的教学应用
1.运用脚手架的方法;即指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需要为他们 提供帮助,并在他们能力增长时撤去帮助。
2、让能力更强的伙伴充当教师的角色;
3、鼓励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小组为主要形式, 为实现学习目标共同学习,组员之间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 一种教学策略。懂得学习和学习者团体的关系;
维果斯基从种系和个体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心理发 展实质,提出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来说明的人的 高级心理机能的社会历史发生问题。
精选版课件ppt
4
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 1. 两种心理机能
低级心理机能是个体作为动物而产生的进化结果,是 个体早期以直接的方式与外界相互作用时表现出来的 特征,如基本的知觉加工和自动化过程 高级心理机能是作为历史产物的进化结果,即以符号 系统为中介的心理机能,如记忆的精细加工系统。
社会学理论知识点
社会学理论知识点
社会学作为一门研究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的学科,通过理论框架和
主张来解释和分析社会现象。社会学理论是构建社会学体系的基石,
对于我们理解社会运行和社会变迁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介绍几个
社会学理论的重要知识点。
一、结构功能主义
结构功能主义是社会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框架。它主张社会是一个
由各个相互依存的部分构成的系统,这些部分之间通过紧密的协作和
相互关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结构功能主义强调社会结构对社会运行
的影响,将社会看作是一个稳定的整体,社会的各个部分都有自己的
功能,通过协调一起维持社会的稳定。
二、社会交往理论
社会交往理论是社会学中研究人际关系和人际互动的重要理论。它
关注个体与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互动。社会交往理论认为人之间的
关系是通过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形成的,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塑造并被
塑造。社会交往理论还研究人际关系中的规范和规则,以及人们在交
往中的态度、价值观和信任等方面的影响。
三、社会构建主义
社会构建主义是社会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流派。它认为人类的知识、观念和现实意义上的世界是通过社会交往和符号活动所构建的。社会
构建主义强调社会和文化环境对个体认识和行为的影响,认为我们的
认知和理解是在社会交往和语言互动中产生的。它对性别、种族、身份认同等议题有着深入的研究。
四、权力和社会控制理论
权力和社会控制理论研究社会中的权力结构和社会控制机制。它关注的是权力在社会中的运作和对社会个体的影响。权力和社会控制理论分析社会中权力的来源、形式和影响。它研究社会中的权力关系、社会地位、社会规范和社会控制对个体和群体行为的约束和影响。
维果斯基社会文化理论
维果斯基社会文化理论
维果斯基社会文化理论,也被称为文化内涵理论,是由俄罗斯社会学家马克斯·维果斯基于20世纪20年代开展的社会学研究。维果斯基认为,社会是由三种不同的文化形式构成的:社会思想、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
社会思想是社会的“灵魂”,它是抽象的,内在的文化形式,是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社会思想可以通过宗教、哲学和其他形式来表达,它代表了一个社会的文化精神。社会思想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它可以影响社会的价值观、政治和经济等方面。
社会关系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它指的是人们之间的交流、合作和关系。这种关系可以通过社会组织、家庭和社会结构等方式来实现。社会关系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影响社会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文化结构等。
最后,社会结构是指一个社会的实体结构,它反映了社会的实际运作情况。社会结构可以通过官僚体系、经济结构和文化结构等多种形式来体现,它可以影响社会的经济发展、政治发展和文化发展等方面。
总之,根据维果斯基社会文化理论,社会是由三种不同的文化形式构成的:社会思想、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这三种不同的文化形式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一个社会,共同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社会文化理论
社会文化理论
社会文化理论
社会文化理论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它着眼于研究如何影响人们的文化和思想大纲。社会文化理论是一种以实证方法和研究方法论为核心的理论,它试图以更全面的方式来理解一个社会或社会阶层的文化和思想结构,以及这些社会文化结构如何影响社会的发展和行为。社会文化理论提出通过人类的文化行为来理解和解释社会行为,它相当于一个框架,将人类文化行为与社会结构联系在一起。
社会文化理论试图解释社会现象的宏观和微观视角,即从社会文化实践的实证研究出发,从文化假说,文化特征,文化群体等诸多视角,着重考察文化社会结构视角,以及它们如何影响社会结构。
社会文化理论可以说是一种综合性的学术理论,因为它将文化、政治学、经济学等各种学科结合在一起。因此,它比其他形式的理论更具深度和广度,可以指导日常生活,为其他理论开辟新的研究领域。在政治学和社会学的研究中,它具有重要的作用。
社会文化理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欧洲思潮。社会文化理论倾向于反对人类主
义思学,它主张从客观文化现象来解释当今社会的发展和行为。20世纪30年代,社会文
化理论成为显著学术运动,如布尔斯沃茨社会学派和法国学者拉德蒙社会学派等。当时,这些学者认为人们的文化习俗反映出当下社会的文化格局和特征。通过对这些文化现象的研究,他们开始形成一种新的理论形式,社会文化理论就是其中最与众不同的一种。
20世纪50年代,社会文化理论得到进一步发展,它开始运用于更广泛的领域,如文化人
类学、分析社会、日常行为角色和性别研究等,从而进一步发掘出新的文化现象。此外,社会文化理论也涉及到社会结构、认知发展和人类行为等领域,以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和制度
第四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
五是关于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理论。 改革创新是文化繁荣发展的强大动力。要坚持以解 放思想为先导,牢固树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新 的文化发展理念,处理好涉及文化发展的重大关系, 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始终坚持文化体制改 革的正确方向,紧紧抓住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全 面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着力解决制约文化发展的深 层次矛盾和问题,加快建立健全科学的文化管理体 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第四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
二是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 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 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 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决定着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是兴国之魂。坚持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全 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 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第四讲 中国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和体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文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调节论
社会文化理论认为,在个人与社会发展过程中,语言起到了不可忽视的调节作用。
(一)维果茨基(1987,转引自Mitchell and Myles,2004)指出,正像人类作用与物质世界一样,人类通过符号工具调节与他人的关系,调节自己的行为。这些符号中,语言是最重要的调节工具,是连接社会和个体的桥梁。
(二)调节论早期主要用于解释儿童心理的发展。从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来看,儿童是在社会环境中和他人交流,学会知识与技能,其中语言是他们的交流工具,起到了调节语言交际和调解人际关系的作用。
1、儿童认知阶段
客体调控(完全被环境左右)→他人调控(别人协助)→自我调控(能够控制自己的高级认知功能:记忆、注意、高级思维)
→人类的高级认知是在参与社会文化活动中通过语言的调节形成的。
对于社会文化理论来说,学习过程也是在语言的调解下实现自我调控的过程。学习者通过第二语言与目的语者交流,参与外部的社会文化活动,不断地将外在的语言形式内化,直到成为自己思维的一部分。
二、最近发展区
(一)维果茨基认为,儿童发展水平有两个层面:
1、实际发展水平:儿童已经具备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潜在发展水平:还没形成,可以在成人的帮助下独立解
决问题的能力。
3、最近发展区:实际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
(二)维果茨基的观点,这些处在最近发展区的知识最容易被习得,所以教学应该走在发展水平的前面,激活位于最近发展区内的语言知识。
激活方法:社会互动(语言为调节工具)
(三)维果茨基认为,通过社会互动,学习者不断接触到知识,并在指引下把外在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从社会层面内化为为自己的知识。
“支架”学习法:合作学习逐步达到独立学习的过程
核心:交流和互动中,教师等有经验的人通过指导性的语言帮助学习者发现知识的特征,使学习者克服困难,逐步搭建起自己的知识结构。
对于第二语言习得,二者同样存在
最近发展区:一些语言知识或技能学习这还不能独立运用,但可以在别人的帮助下独立掌握。
“支架”学习法:教师等有经验的母语者可以通过与学习者的交流互动,引导学习者关注语言的特征,并在交流中促进学习者把语言特征内化到自己的语言体系中,对语言实现从他人调控到自我调控。
(四)“支架”作用:
1、换回学习者的兴趣;
2、使学习任务简单化;
3、督促学习者始终保持自己的目标;
4、对学习者的语言进行评判;
5、调整学习者的情绪;
6、想学习者提供最佳答案。
三、个体话语和内在语言
(一)高级认知功能形成过程(调节论)
客体调控→他人调控→自我调控
高级认知功能形成语言
社会语言→个体话语→内在言语
维果茨基认为言语发展:
开始阶段:社会性→以自我为中心→内部言语
(二)第二语言:
1、形成初级阶段:带有明显的社会性(为了实现和他人的交流)
2、个体话语:
学习者的自言自语(于他人互动增多,慢慢感
悟到语言特征,还不能完全掌握)个体话语是学习者自我调节的表现,引导者学习过程。
标志:语言从社会层面向个人层面过度学习者掌握语言的能力正在提高。
3、内在言语:成为学习者学习者语言体系的一部分,
同时也成为学习者思维的工具
完全掌握语言,个体语言会自动消失,内化为内在言语。
四、活动理论
(一)创立:维果茨基
发展:Leontiev 和Engestrom
(二)活动:社会文化环境中的集体互动、交流合作等社会实践。
社会文化理论认为,1、活动是一种纽带
(外部社会+内部个人发展)
2、人的认知实现途径:活动
(三)对二语习得者来说:社会性的活动为学习者提供了机会,使学习者能够接触语言的知识和技能,把外界的语言形式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体系。
(四)社会文化理论中的“活动”要素:
1、活动的主体
2、活动的目标和动机(尤为关键)(活动之间的主要区别)
3、达到目标的行动
4、行动的操作手段
活动会因为以上要素的不同而不同
(五)任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