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假设与公共行政思想演变
政府治理模式的演变——从人性假设的角度分析
政府治理模式的演变--从人性假设的角度分析治理可以理解为统治、控制、管理和协调。
政府治理是政府根据统治阶级的需要,以及凭借其特殊的强制力和权威,通过发布命令和颁布法律监督政策的执行,以实现对政府自身和社会的控制和协调,并促使各个方面的利益得到合理的调整。
政府治理模式是政府在治理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基本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具有一贯性和模式化的特征。
在不同社会里,对人性假设不同,提出的政府治理理论也不同。
比如孔子和孟子主张性善论,施仁政,荀子主张性恶论,德刑兼治等。
这就是说,依据一定人性假设理论,可以对政府治理提出不同的观点,并形成不同的治理模式。
但是,不管什么样的政府治理理论和模式,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政府治理是通过制度安排来促使政府更好地进行社会管理和实施公共政策,继而促使国家更好地管理社会。
一、君主专制的政府治理模式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中的思想家们,其人性理论是存在差异的。
如中国古代性善论代表者孔子和孟子,他们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人是有善根的,人要作恶是由于人的善根受到蒙蔽,若要弃恶从善,就要对人们进行道德教化,把受蒙蔽的善张扬出来。
对国家的管理,就是要施仁政,推行为国以礼的德治模式。
性恶论代表者荀子则认为,人性是恶的,但可以化性起伪,通过教育使人性由恶转为善,管理国家和政府要德法并治。
还有性好利论代表者韩非子提出了法制治理模式,主张以严法来治理国家。
由此可见,以上这些治理模式都是君主专制型的,我们统称为君主专制的政府治理模式。
首先,君主专制的政府德治模式是以“仁”为核心的价值体系,这个体系是通过忠、恭、敬等道德原则来体现的。
“仁”既是执政者的价值核心和道德价值的要求,同时也是一种政府治理的等级制度的价值导向,如孔子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要求君臣各安本分,各守本职,以稳定政治秩序。
这就是用自然血缘关系来规范家庭、宗族关系,进而推演为社会政治关系,并为政府治理形成制度规范。
探析公共行政理论价值变迁
探析公共行政理论价值变迁在西方公共行政学发展演进中,每一个阶段的主导理论存在和以往有明显区别的核心价值观念,主要表现为工具理性或价值理性,这两种价值观念总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研究的深入交替出现。
“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是由德国社会学家韦伯在研究社会行动时提出并加以详细论述的。
他认为,工具理性的社会行动取决于“对客体在环境中的表现和他人的表现的预期,将这些预期转化为实现目标和追求的工具。
而价值理性的社会行动取决于“内化为行动中的价值理念和信仰,这种不论是哪方面的价值和理念的体现伴随着行动过程的始终,因此它侧重于这个过程而不是结果”[1]。
这段表述可以被理解为,工具理性强调手段———目的的合理性,主张通过精确的科学计算和缜密的逻辑推理来实现所预设的目标,而不关心行为本身的意义和价值;价值理性关注行为本身的合目的性,追求行为本身所具有的意义,要求人的行为必须指向美好的价值,而不管它的结果成功与否。
简而言之,前者关注“是什么”“如何做”的问题,通常与方法、技术、手段等工具相联系,所追求的是科学性、有效性;后者关心“应是什么”的问题,往往与人性、信仰、信念、关怀、德行等目的性的价值相关联,所追求的是正当性与公正性。
工具理性取向的公共行政学强调效率优先,坚持理性———自利人的假设,倾向实证的研究方法,主张管理者的角色定位,积极构建行政科学。
而价值理性取向的公共行政学注重公共精神的培养,坚持反思———利他人的假设,喜好规范的研究方法,主张政治家的角色定位,努力追求行政哲学。
对于西方公共行政学理论发展史,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其中一个主要的划分方法就是“范式论”。
“范式”一词由美国学者托马斯-库恩(ThomasKuhn)[2]提出。
他认为,“范式是经过大部分人肯定并且成为通用的模型或模式”。
我国学者陈振明[3]提出了传统公共行政学、新公共行政理论、(新)公共管理学三范式;美国学者登哈特夫妇[4]也提出三范式论,即老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新公共服务;毛寿龙和李文钊[5]提出四范式论,即官僚制行政理论、新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民主制行政理论。
论中国政府人研究的人性假设
I , l f 中国政 府人 的发展 呈现 多种属性 的混合 , 标 因此 中国 府人 的发展 并不是 单一的 线型 I 实现过程 , 政 l f 标 而是
-
3 9・
维普资讯
感觉 , 这就导致社会 失调并最终导 致带有成见 的 、 非理性 的
人作 为人 民公仆 的价 值和制度设 计 , 但是问题在于 , 会主 社 义国家还有没有可能存 在政府腐败 ? 还有没有可能使人 民公
希腊人观念 中所 占据的重要 地位。” K 伯里克利在 战胜斯
果是天使统治人 , 就不需要对政府有任何外来的或内在 的控
制 了。 ”
不 曾 袭邻邦的法律 , 抄 相反成为别人摹仿的典范。它 的存在
为多数人而不是少数人的利益 , 因此它被称为民主制。 1 ”l K ’
了对政府人的基本认识 。
府人是天然具有公共 属性的。雅典 的民主制度与社会公共 秩序不 仅为后来者所痴 迷 , 其实 , 就是在 当时 , 已经成为 它
一
种信 仰 , “ 邦的忠诚也就意味着城邦 的公共生活在 而 对城
巴达后对雅典 的政治制度进行 了热 情的讴歌 , 我们 的政体 “
一
种无奈的产物 , 如果人 人都是天使 , “ 就不需要政府了。 如 ’ , 因此 在西方传统 的视野 中, 经济人的假设构成
多元 的环 境 适 应 性 过 程 。 关 键 词 : 府 人 ;人 性 假 设 ;价 值 理 性 ;工 具 理 性 政 中 图 分 类 号 :D6 2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 — 47 2 0 1— 0 9 0 0 3 8 7 ( 0 6) 0 0 3 — 3
人性假设对公共权力腐败的解释
人性假设对公共权力腐败的解释及治理方法的启示摘要:人性是什么?人性是善?人性是恶?还是非善非恶?古今中外一直对此争论不休。
中国历史上最早对人性问题进行讨论的是儒家的鼻祖孔子,但其对人性问题并未作出确切的结论,而是对另外两位儒家的代表人物对人性的讨论奠定了基础。
一位是主张”性善论”的孟子,另一位是主张”性恶论”的荀子。
他们均对人性问题进行了探讨,我们更好地认识人性奠定了基础。
就拿反腐败来说吧,腐败的根子就在于人性,用中国古代的话说:”人心不足蛇吞象”。
所以我们治理腐败也应从人性角度入手。
那么人性和腐败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腐败的种种迹象又是如何体现人性的?利用人性假设我们又将如何来治理腐败?这些将是本文的讨论的话题。
关键词:人性;人性假设;公共权力腐败;反腐败;一、人性角度看公共权力腐败的成因众的极大愤怒和强烈的不满,其三是往往受到严厉的法律制裁。
腐败是社会的痼疾,权力滋生了腐败,无法纵容了腐败。
如何有效的制止腐败现象并不是一促而蹴的,公共权力腐败是一种综合性的疾病。
从人性角度讲,我认为有以下成因:(一)需要未得到满足--人的行为和动机是由需要引起的正如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所述,只有未满足的需要才能影响人的行为,人的行为是由需要导致的。
对每个人而言,需要并非是等量奇观的,根据特定时期的重要性,强烈程度的不同,就会形成不同的层次结构。
其最迫切的需要就是主导需要,主导需要是引起人的行为的动机和原因。
”经济人”的假设,起源于享受主义哲学和英国经济学业家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关于劳动交换的经济理论。
亚当·斯密认为:人的本性是懒惰的,必须加以鞭策;人的行为动机源于经济和权力维持员工的效力和服从。
心理学已经证实:人的意志行动开始于需要以及由需要引起动机这一论点。
因此研究需要是认识人们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出发点而且对于探讨当今的社会问题也很有帮助。
我认为公共权力的持有者之所以作出腐败这一行为,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需要未得到满足。
人性、公民权与公共行政
人性、公民权与公共行政作者:杨帆来源:《传播力研究》2017年第11期摘要:自从公共理论诞生之日开始,就在国内外产生了极为显著的影响。
针对公民民主道德与政治品质上的人性分析,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理论中的公共利益、公民权和公共行政之间也存在着极为显著的关联作用,也正是因为这种理论联系,使得公共理论所提出的模式还不能形成完善的公共责任机制。
虽然当前新公共服务认为参与管理的方式可以实现政治工作和行政工作的统一,但是这种分散的权利也很容易出现问题,甚至造成国家政策和行为偏离人性的基本需求。
在此背景下,公共理论的范式困境也暴露了一些问题。
为此,本文就将站在人性、公民权和公共行政的角度,进一步分析两种公共理论的范式困境,希望能帮助我们认清问题的本质。
关键词:人性;公民权;公共行政不同的公共行政理论范式建立于其对于人性的不同认识上,狭隘的人性必然会出现思想或是行为上的矛盾,也必然偏离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理想目标,造成人的扭曲发展。
但是任何一种对于人性的理解都应该站在当前世界发展的角度上进行,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因为人在发展的过程中往往起到主导和创造作用,占据着更为全面的本质的优势。
从当前整体性的人性角度上看,对任何一种公共行政范式都应该具备准确的原则,严谨的逻辑和全面的分析,达到每个人都应该在范式条件下进行均衡发展。
针对上述研究分析,本文将从理论构建的原则出发,进一步探究当前新公共管理和新公共服务的理论预设,全面揭示当前的发展和人性危机。
一、公共理论“人性”基础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经济学上的新自由主义思潮达到鼎盛时期,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在经济领域也就是社会的私人领域强调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伴随着新自由主义浪潮,西方公共管理学界发展出了新公共管理理论范式,并在政府领域中形成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运动。
这个理论范式的发展打破了原来以马克斯韦伯创建的官僚体制模式,摧毁了传统公共行政的合法性基础,要打破原来政府管理的封闭模式,打破政府对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垄断,要把在私人领域发展起来的原则引入到政治领域或者公共领域,即要以市场机制改造政府,重塑政府企业家精神,要使政府像企业一样具有效率和提供优质的公共产品。
人性维度之公共行政研究
PINSHU LU │品书录CHINA PUBLISHING JOURNAL2019年 第09期71人性维度之公共行政研究□文│申永丰公共行政是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人性是公共行政生成之基础。
当前,先进技术工具大量运用于公共行政领域,强力推动了行政改革与行政发展进程,极大地提升了行政生活质量,也增加了人被 “固化”“物化”“异化”的风险。
这需要我们从更高的角度审视公共行政的哲学基础,不断拓展公共行政价值观、方法论、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等方面的知识,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行政生活需要。
谭九生教授著《公共行政的哲学基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10月出版),从人性维度系统研究公共行政的哲学基础,描绘了“公共人”主导的美好行政生活画面,是提升行政学领域的中国话语权、推动行政哲学研究从宏观的体系建构转换为中观的实践探索的有效尝试。
突破认知藩篱,夯实公共行政的哲学基础。
该书立足公共行政的内在属性,为抽象的“人性”找准了“公共人”这一现实载体,从人性预设的方法论原则、公共人的主要表征、公共人的理论渊源、公共人与公共行政的契合等方面,论证了公共人作为公共行政哲学基础的合理性。
该书运用文献分析、比较研究、反思批判等方法,将“现实个人”的存在形态、“公域之治”的行动边界、“公益优先”的价值取向、“有限理性”的认知能力、“实现善治”的行动目标等要素融于公共人的理想形象。
这就使公共行政“活”了起来,行政主体成为“有血有肉的人,五味杂陈、不特写的大写的人”,行政理论成为张力与活力俱佳的精神力量,行政行为成为感性与理性兼具的社会活动,行政制度成为人文精神重于规制约束的办事规程。
应对身份危机,完善公共行政的学科体系。
由于学科发展时间不长,基础理论研究相对薄弱,行政学作为独立学科的“身份危机”一直困扰着行政学界。
该书针对人性预设“共识”无法达成这一引发学科“身份危机”的实质要件,围绕认识人性、结合学科特色统一学科的人性假设,并以此为哲学基础明确学科研究主题、基本范畴、方法论等核心议题,回答了行政哲学应该在何种维度、以何种方式、通过何种途径,为行政学提供何种知识基础等问题,为解决学科“身份危机”提供了鲜活养分。
理解《公共行政的精神》
理解《公共行政的精神》弗雷德里克森(以下均简称为“弗”)在导言中明确指出本书的核心观点:这是一个人们对公共雇员充满敌意,主张人员精减,实行公共服务的契约外包、民营化政府减负的时代,在这个时候,强调公共行政在改善政府组织和其他所有的公共组织在管理方面会发挥至关重要析作用,似乎是不合时宜的。
但是,这恰恰是本书的核心观点所在(P2)。
①在此,弗在确定“公共”范围的同时,对新公共管理的主张(在书中被弗称为“新治理”)的回应,主要一个强有力的政府,而不是仅仅作为守夜人的政府来实现社会公平这一公共行政的核心价值。
如果要想理解公共行政的精神,我们要从两个角度出发,即外显的与内隐的两个角度来理解。
外显的,是指公共行政的环境与实践,因为官僚的价值观、信念、态度、规范与行为方式都来自于公共行政的环境。
内隐的,是指公共行政的精神反映官员以及公共组织的行为及引导行为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和信念。
在弗氏《公共行政的精神》一书中,从外显的角度来理解公共行政的精神就是要了解“公共”的范畴,这也是公共行政的逻辑起点;从内隐的角度来理解公共行政的精神就是要明白社会公平这一公共行政的核心价值以及实现社会公平的途径——公民精神,要求官员要有秉持一种公民精神来提供公共服务,同时公民也应该以公民精神来参与到公共行政的事务当中。
最后,弗提出了公共行政的精神的八条原则,表明了当代公共行政的价值和信念,并建议公共行政的实践者和研究者可以信守对这些信念与价值的承诺,以实现对公民的回应与社会公平。
其中,对以公共、公平以及公民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公共行政精神的倡导,是本书的特色与亮点,也是使《公共行政的精神》成为新公共行政在20世纪末的扛鼎之作的理由。
一、公共:公共行政的逻辑起点弗在本书开头便强调,在公共行政领域,我们总是用“政府”代替“公共”,尽管公共的事务多数是通过政府来完成与实现的,但是“政府”的内涵远远没有“公共”丰富。
同时,弗在书中多次感叹威尔逊在《行政学》中用公共行政一词,而没有使用政府行政一词来做为行政学的研究对象是明智的。
简要分析管理学中人性假设演变
简要分析管理学中人性假设演变引言人性假设是管理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对人类行为和动机的理解和解释。
随着时间的推移,管理学中的人性假设也经历了演变。
本文将简要分析管理学中人性假设的演变过程,并对其背后的影响进行探讨。
传统人性假设在传统的管理学中,人性假设通常被认为是人们内心的本性或特征,这些特征对于组织的管理和运作具有重要影响。
传统的人性假设主要包括理性人性假设和经济人性假设。
理性人性假设理性人性假设认为人们在做出决策时都是理性的,他们会通过分析利弊来做出最优选择。
这种假设认为人们具有自我利益最大化的动机,他们会根据个人利益来决定行为。
经济人性假设经济人性假设认为人们在经济交换中通常会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他们将利益最大化作为自己的动机。
这种假设认为人们是自私的,他们在交易中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并且通常会考虑利益的短期最大化。
传统的人性假设主要基于经济领域的研究,将人们的行为解释为理性和自私的动机。
然而,随着管理学的发展,人性假设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现代人性假设在现代管理学中,传统的人性假设逐渐被重新审视和批判,人们开始意识到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现代人性假设强调人的社会性、情感性和意义追求。
社会性假设社会性假设认为人们是社会性的动物,他们的行为和行动受到社会环境和他人的影响。
人们在组织中的行为往往是受到社会规范和期望的引导。
情感性假设情感性假设认为人们的行为和决策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
人们在做决策时往往会考虑自己的情感和感受,而不仅仅是理性的利益计算。
意义追求假设意义追求假设认为人们在工作和组织中追求更深层次的意义和目标。
他们希望自己的工作能够带来满足感和成就感,而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利益。
现代人性假设认为人的行为和动机不仅仅受到理性和自私的驱动,还受到社会和情感因素的影响。
这种假设更加接近实际人类的行为和动机,对于管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人性假设对管理实践的影响人性假设的演变对管理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管理学中人性假设的历史变迁
管理学中人性假设的历史变迁整理的管理学中人性假设的历史变迁,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管理学中人性假设的历史变迁1、“工具人”:经验管理阶段的人性假设前泰勒时代,由于生产社会化程度不高,管理活动相对比较简单,管理者只靠个人的能力和经验就能实现自己的目的。
从经济、政治环境与组织的实际需要来看,管理者为实现管理目标,完全可以不顾被管理者的要求,而只是将其视为达到目标的工具,即经验管理阶段所遵循的人性假设:“工具人”。
这一阶段管理模式体现出以下特征:(1)领导方式绝对集权。
管理者完全主动而被管理者完全被动,被管理者接受命令并按命令进行操作。
(2)威权和暴力是最常见的整合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方法。
当双方发生矛盾时,经济、政治上的优势使管理者主要用威权或者暴力来迫使被管理者放弃自己的目标。
(3)组织结构较简单,管理方法主要依靠经验。
(4)管理的首要目标是维护自身的权威与地位的稳定。
基于“工具人”假设之上的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并推动社会缓慢向前发展。
“工具人”假设实质上取消了管理对象“人”的资格,而只是作为管理者实现目的的手段。
但随着社会关系的变化及其在管理实践中的负反馈,该假设逐渐失去合理性,新的人性假设与新的更符合实际的管理模式呼之欲出。
2、“经济人”:科学管理阶段的人性假设20 世纪初,大规模工业生产、激烈的自由竞争与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使管理事务日益复杂,对工具人假设的非人本质与经验管理形成挑战。
泰勒、法约尔、韦伯等开始自发地遵守“经济人”假设。
他们认为:(1)每个人的行动只受个人利益的驱使,按照自我保存的方式来行事;(2)每个人都只服从理性,只想以最小牺牲来满足自己的最大需要;(3)自然的社会由一群无组织的个人组成,个人完全是孤立自由的,独立于任何其他人。
“从经济角度寻求人进行劳动的最主要动机这样一种关于人的假设称为‘经济人’假设,科学管理法正是基于‘经济人’假设的管理论。
以人为本与中国公共行政范式的转换
. 作者简介 / 王西阁 ,$<%>= -!女 ! 山东曹县人 ! 曲阜师范大学经法学院 !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 级 研究生 $
0 !"0
限延伸 ! 既造成了政府管了许多 " 不该管 # 管不了 # 也管不好 $ 的事情 ! 同时也造成了政府机构的膨 胀 !财政负担的加重 % 我国是世界上平均财政供养 人口最多的国家 ! 截至 !""# 年底 ! 我国财政供养 人口已经占到全国人口总数的 $% ! 即每 $& 名国 民就要供养一名由国库开支的行政事业人员!
现为管制 % 人治 % 垄断的特征 + 转换行政范式 ! 向以人为本回归 ! 就要从传统的管制行政 % 人治行政 % 垄断行政转向服务 行政 % 法治行政 %参与行政 !建立现代人本政府 $ . 关键词 / 以人为本 +疏离 + 回归 . 中图分类号 / :"&# . 文献标识码 / ; . 文章编号 / 7""<=&>&8 ,!>># ->&=>>!>=>?
转变行政观念 ! 树立服务意识 " 行政观念 ! 作为政 府在行政管理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有关政府管理的 基本价值取向 ! 是政府行为的灵魂 ! 是构建改革一 定行政制度的精神原料 " 所以 !以人为本 !改革行
#!$
场体系 ! 进行宏观调控 ! 弥补市场不足 " 为社会服务 ! 放松对社会的控制 ! 还社会以自 治的空间 ! 而政府着眼于为社会的和谐发展服务 " 保护环境 ! 治理污染 ! 维护生态平衡 & 维护社会稳 定 ! 保障公共安全 & 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 消解 社会矛盾 " 为公民服务 !为公民服务政府应着眼于 发展科教文卫事业 ! 提高公民的文化和素质 ! 为人 们公正 % 平等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 完善法律 ! 健 全制度 ! 保障公民各项权利的实现 "
人性假设运用于中国公共行政的原则与路径
^
21 0 0年 4 月
山东行政 学院山东省 经济管理干部 学院学报
J u n l f h n o 8Ad ns ainI s tt o r a a d n mi ir t t ue& S a d n c n mi n g me t es n e I i oS t o n i h n o g E o o cMa a e n ro n l mf 公 共 行 政 的 原 则
h ma au e;a h r o Chn  ̄p b i a mi srt n a d c n e oa ai e . u n n tr d e e t i a u l d n tai n o t mp r r r l s c i o y e t i
K e wor y ds: Hy ohe i fHuma t r p t ss o n Na u e;Pu i bl Admi ita o c nsr t n;Prn i l i i c pe;Pah t
中 国 分 类 号 :0 5 D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0 8 14 2 1 )2— 0 9一 3 10 —3 5 (0 0 0 0 4 o
D : 0. 9 9 J I S 1 0 0I 1 3 6 / . S N. 0 8—3 5 2 1 0 01 1 4. 0 0. 2. 6
Hy ot ss o u a t e Appl d i he Prn i e n t ft e Pub i p he i fH m n Na ur i n t i c pls a d Pa h o h e lc
Admi it a i n i Chi a n sr to n n
a d p a t a in f a c . Hy oh ss o u n a u e a p e o t e c n e o r r h n s u l d n sr t n n r ci l s i c n e c g i p t e i f h ma n t r p l d t o tmp a y C i e e p b c a miita o i h i i
人性假设理论视角下公务员制约机制探析
人性假设理论视角下公务员制约机制探析为政之要,唯在得人。
公务员是行政管理组织得以建立和运转的必要前提。
公务员一方面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和维护者,理应代表具备公共精神,确立公共价值取向,另一方面在现实中又不可避免的具有理性自利的行为动机,这种应然与实然、价值与事实之间矛盾始终是公共行政学界无法圆满解决的痼疾。
现实中应通过对东西方人性假设思想的融合,谋求一种公务员外在的监督制约机制与内在的道德制约机制的结合和超越。
标签:人性假设理论;公务员制约机制;发展纵观西方行政管理发展史,几乎任何一种行政管理理论或行政管理实践,实际上都是以一定的人性假设为其基本前提的。
正如美国学者孔茨所言:“管理者不管是否自觉地认识到这些,在他们心目中总有一个个体的模式和基于人的假设的组织行为模式。
这些假设影响着管理者的行为。
”[1]理论界往往把人性假设的研究焦点置于“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等西方理论的园囿,忽略了东方传统文化的人性假设思想,更是始终无法冲破东西方文化的藩篱,实现两者的融合与互动。
早在两千年前,我国先辈已明确了管理之中心是人,这是中国古代行政管理思想的一大特点,同时也是优于西方的一大优点。
在我国古代关于人性假设思想的探讨也是相当丰富和深刻的。
一、东西方人性假设思想及两者的对比探析1、西方人性假设思想的发展演变。
(1)经济人假设。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奠基人亚当·斯密于1776年在他的代表作《国富论》中提出了“经济人”的观点。
经济人假设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人的本性是利己的;二是人有完全理性,总要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最优化;三是在市场机制比较完善、法律体制完备的情况下,每个人都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也能产生利他,越追求自己的利益越能给社会创造财富。
(2) 社会人假设。
20世纪30年代起,以梅奥为创始人的人际关系学派提出了“社会人”假设的思想。
这种思想将人视为社会系统中的多面体;主张削弱管理机构的僵化程度,以便更好的满足人们的需要;更多的关心人际关系和精神激励因素。
现代西方组织行为学人性假设观的演变趋势及其评价的观点
现代西方组织行为学人性假设观的演变趋势及其评价的观点现代西方组织行为学人性假设观的演变趋势:机械化视角(MechanisticView):早期的组织行为学倾向于将员工视为单一的生产要素,类似于机器的零部件。
这种观点认为员工是被动的、可替代的,只需通过外在的激励和控制来驱使他们完成任务。
人力资源视角(HumanResourceView):20世纪中期,随着对人性的关注逐渐增加,组织行为学开始转向更加关注员工的个体差异和需求。
这一视角认识到员工是组织最重要的资源,强调员工参与决策、发挥创造力和自我实现的重要性。
社会技术视角(Socio-TechnicalView):20世纪60年代后期,组织行为学进一步发展,开始将注意力放在组织结构和人际关系之间的互动上。
社会技术视角认为组织的有效性取决于技术系统和社会系统的协调,强调员工的合作、沟通和团队精神对组织绩效的重要性。
人本主义视角(HumanisticView):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人本主义视角逐渐崭露头角。
这一视角强调员工的自我实现和幸福感,并认为组织应该提供支持、发展和满足员工的个人需求,以提高他们的工作动力和满意度。
古典和新古典视角(ClassicalandNeoclassicalView):在近些年,古典和新古典视角再次引起了关注。
这些视角强调员工的经济激励和效率,认为组织行为取决于合理的奖惩机制、明确的工作职责和有效的管理控制。
评价观点:组织行为学人性假设观的演变体现了对人性的不断探索与理解,从简单的机械化视角到更加关注员工个体差异和需求的人力资源视角,再到强调社会技术和人本主义的视角,反映了对员工作为有感知和情感的人的认识的不断深化。
较早期的机械化视角过于简单化和机械化,忽视了员工的个体差异和需求,容易导致员工不满和低效。
而较新的人本主义视角则更加注重员工的幸福感和满意度,认为员工的个人需求和价值应该被充分关注,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动力和绩效。
行政管理的变迁_从人性论的角度透视_王琦
第2卷第3期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 ol.2,N o.3 2004年9月Journal of Southwe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 ence Edition)S ept.2004 *行政管理的变迁)))从人性论的角度透视王琦(西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重庆400716)摘要:近年来,公共管理运动在全球范围内兴起,给统治了行政管理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公共行政模式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
本文试图从人性论的角度来探讨行政管理的变迁,揭示出对于不同的人性应当采取不同的行政管理模式,对人性看法的改变必然导致行政管理模式的改变。
关键词:行政管理;公共管理;公共行政;传统行政;人性论中图分类号:G93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379(2004)03-0120-03T HE DEV ELOPM EN T AN D EVO LU T ION OF ADM IN IST RAT ION)))A PERSPECT IV E FROM TH E TH EORY O F HU M AN N AT U REWANG Qi(College of H umanities,Southw e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hongqing400716,China)Abstract:In recent years,public management has been becoming increasing popular in the w orld.T hi s i m poses a pow erful challenge on public adminis-tration that has dominated administration for more than a w hole century.T hi s paper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an d evolution of administration from the perspecti ve of th e theory of human nature and points out that any change in the attitude tow ards human nature will necessarily result i n changes in the mode of administration.Key words:administrati on;public management;public adminis tration;traditional administration;theory of human nature自从有了政府就有了行政管理。
人性假设与政府建构_中西政府建构传统的人性基础之比较研究
摘要:中国传统人性论中最具代表性的孟子的“性善说”与荀子的“性恶说”殊途同归,铺就了通向人治和无限政府的道路。
西方文化中浓厚的幽暗意识和悠久的性恶论传统却促成了现代西方的法治文明和有限政府模式。
性恶假设抑或性善假设都是在二元对立、非此即彼的思维模式中求解人性。
人兼有善恶的两重性,当代中国的政府建构必须兼备制恶与扬善的双重功能,克服传统政治中扬善有余而制恶不足的缺陷。
制恶是扬善的前提和基础,扬善是制恶的目的和归宿。
两者不可颠倒、不可偏废。
关键词:性善;性恶;人治;法治;有限政府;无限政府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作者简介:伍俊斌()$*&—),男,湖南新化人,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博士生,主要从事政治哲学、社会哲学研究;闫东()$*+,),男,安徽阜阳人,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博士生;曾林()$*+,),女,湖南邵阳人,广西区委党校政治学部讲师,博士。
人是哲学的永恒主题,政治哲学的核心论题是个人权利与国家权力的关系问题,它注定了与哲学这一永恒主题具有特殊关联。
“人性”是人对世界和自身追问中的一个始源性和本然性问题。
“一切科学对于人性总是或多或少地有些联系,任何科学不论似乎与人类离得多远,它们总是会通过这样或那样的途径回到人性。
”-).(/#)尤其对于人文社会科学,人性假设是其逻辑推理的前提和理论框架的基点。
本文力图透过对中西人性假设与政府建构传统的逻辑关系的比较研究,以期对政治哲学视域中的人性基础问题研究有所推进,对当代中国的政治文明建设有所启示。
一、中国传统人性假设到人治和无限政府的逻辑理路在中国哲学史上,关于人性问题的探索由来已久,异彩纷呈。
有告子的“性无善无恶说”、孟子的“性善说”、荀子的“性恶说”、世硕的“性有善有恶说”,还有董仲舒的“性三品说”和老子的人性自然论等。
西方人性假设理论对我国公共组织管理模式启示.
1 绪论1.1研究目的与意义本研究主要通过对西方人性假设理论及其所延伸出来的管理模式进行系统的分析,借鉴西方管理方面的成果,结合中国实际,进一步明确我国公共组织管理模式的发展方向,提高公共组织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绩,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快速发展,以此达到人类社会的和谐进步。
我们知道,每一种管理模式都以一定的人性假设为前提,而管理模式的创新是以人性假设的改变为前提的。
明确这点对我们今天正在进行的公共组织管理创新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我们必须在新的现实条件下提出新的人性假设理论以推动公共组织管理创新向着健康、理性、进步的方向发展。
所以,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总结前人理论,发掘新理论的指引作用,并对其进行发扬,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1.2 研究背景二十一世纪,组织管理中对人的关注已成为最重要的方面,这种在管理中对人格、情感、人际关系、人的发展、人的需要等的关注,从理论上讲,是管理学的映射。
而从管理的发展历史来看,对人性的认识假设大致经历了古典时期的“完全理性人”假设、西蒙的“有限理性人”假设、泰罗的“经济人”假设、梅奥的“社交人”假设、马斯洛的“自我实现人”假设、史克思的“复杂人”假设。
基于这些假设而产生的X理论、Y理论、超Y理论等多种管理理论,都源于对人性善恶价值的不同判断。
同时,人性假设理论研究成果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到组织管理中,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显示出它的应用价值,并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呈现出新的研究视野,并在长时期的指导着人类对现在组织的管理。
人们曾经预想,新技术和现代管理方法的大量应用,人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将可能下降。
但竞争的现实使人们逐渐认识到,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的人以及使用产品和享用服务的人。
恰恰相反,在新的阶段,或者也可以称之为管理思想发展的第四阶段,对人的认识有了升华。
在这一阶段,提出了人是最重要的资源、最宝贵的财富,提出了个性需求和精神健康的理论,提出了更多依靠员工的自我指导、自我控制以及顺应人性的管理等一系列新观点、新思想,在实践中积极推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性 ,人们 以不同的价值取 向为基础 , 对人性的根本看法可能不同。二是人性假设具有历史性 ,它不 是一成不变 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人们对人性的根本看法会有所差异 ;另外 ,即使是同一种人性假 设 ,在不同时期的内涵也会有所不同。三是人性假设具有具体性 ,在不同的学科领域人性假设会表现
出较 大 的差 别 ,同一 个 学科 领域 内也 会 出现 不 同的人 性假 设 。 古今 中外关 于人性 问题 的探讨 蔚为大观 。在两 千多年前 ,古希腊人 就把 “ 认识 你 自己” 铭刻在阿 波 罗 神庙 的门柱上 了。我 国的老子 也 曾说 ,“ 知人者智 , 自知 者 明” (《 道德经 》 ) 。并且在东 西方都有关 于
各个 学科 的发展 。正如英 国哲 学家休谟 所言 ,“ 一 切科 学对 于人 性 总是或 多 或少地 有 些关 系 ,任何 科 学 不论 似乎与 人J l 生离得 多远 ,它们 总是会通 过这样 或那样 的途径 回到人性 。 即使 数学 、 自然哲 学 和 自然宗
教 ,也都在某种程度上依靠人的科学” ,“ 人性本身”好 比 是 “ 科学的首都或心脏” 。 ④
二 、前公 共行 政学 时期 人性假 设对 政治 与行 政思 想演变 的影 响
纵 观整个 公共 行政 思想 的发展 历程 ,以 1 8 8 7年公 共行 政 学 作 为一 门独立 的学 科诞 生 为 界 ,大致 可将 其分 为前 后两 大 阶段 ,即前公 共行 政学 时期 与公共 行政 学 时期 。在前公 共行 政学 时期 ,政治 与行 政 没有截 然分 开 ,政治 与行政 思 想 的发展 演 变 主 要 受 到性 善 论 、性 恶 论 、人 性 善 恶二 重 性 认 知 的影
人 “ 性本善” 、“ 性本恶” 的讨论 。到了近现代 ,人们对人性 问题做 了更深入地思考,关于 “ 性本善”
还是 “ 性本恶 ” 的讨论 和假设 也更 加 丰富 、更加 具体 ,从 而促进 了 自然科学 和人文社会 科学 的发 展 。可
以说 ,对人性 问题 的思 考和研究 ,特别是 对人 的本 质屙 陛的根本看 法 和设 定 ,即人 性假设 ,一直 影响着
总第 1 9 6期
Su m No. 1 9 6
§公 共 管理研 究 §
人 性假 设与公共行政思想演变
夏 志 强
摘 要 :人性假设是一切社会科学 的逻 辑起 点 ,从人性假设 出发审视公共行政 思想 演变是 阐释公 共行政
发展史 的重要 视角。 以公共行政学科建立为界 限 ,公 共行 政思想演进历程 可分 为前公共行 政学时期 和公 共行 政学 时期。从人 性假设出发 ,可 以了解前公共行 政学时期在性善论影 响下 的中国政 治与行政思想 的内控型特 征 ,在性 恶论影响下 的西方政治与行政 思想 的外控型特征 ,以及公共行政学 时期以性恶论为基础 的经济人假 设 、以性善 论为基础 的社会人假设 、以人性 善恶二重性为基础的复杂人假设对公 共行政思想 中管 理主义 、宪
2 0 1 5年 第 1期
No . 1 2 0 1 5
四川 大 学 学报 ( 哲 学社 会科 学版 )
J o u r n l a o f S i c h u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
政 主义及其二者整合 的影 响。
关键词 : 人性假设 ;公共行政 ;性 善论 ;性恶论 ;管理主义 ;宪政 主义
中 图 分 类 号 :D 0 3 5—0 文 献 标 志 码 :A 文章 编 号 :1 0 0 6 - 0 7 6 6( 2 0 1 5 )0 1 - 0 1 2 1 08 -
一
、
人性假 设 与学 科发 展
人性假设就是以一定的价值取向为基础 ,对纷繁复杂 的现实人性的高度概括和抽象 ,是关于人的 本质属性的根本看法和设定。人性假设不是针对某个个体提出来的,是对某个特定时期 、特定地域和
文 化场 域 的人 的本 质属 性 的总体 看法 。一 般来 说 ,人 性假 设具 有 三个 基本 特征 :一 是人 性假设 具 有 主
① 大卫 ・ 休谟 :《 人性论》 ,北京 : 商 务印书馆 ,1 9 8 0年 , 第 6— 7 页。
1 21
四川大 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总第 1 9 6期
并 自觉或不 自觉 地 以某 个 人性 假设 为逻 辑起 点 。美 国管 理学 家孔 茨说 过 ,“ 管 理者 不管 是否 自觉 地认 识 到 这些 ,在他 们心 目中总有一 个个 体 的模 式 和基 于人 的假设 的组 织行 为模式 。 这些 假设 影响 着管理
力归根结底是由人行使的人性的恶就能说明权力的恶谁掌握着更高更多的权力就越可能产生危害更大的恶正如孟德斯鸠所说一切拥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由于人性皆恶权力必恶正如阿克顿勋爵所言权力趋向腐败绝对的权力绝对的腐由此可见整个西方思想界对权力的认识要比中国更为警惕他们具有对权力进行规制的思想渊源和制约权力的传统
在政治学 、行政学和管理学等社会科学 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中 ,人们更是受到了人性假设 的影响 ,
作 者简介 :夏志强 ,四川 大学公 共管理学 院教授 ( 成都 6 1 0 0 6 4 ) 基 金项 目:国家社科基金项 目 “ 城 乡基本 公共服务均等化 的标准与绩 效评估研 究” ( 1 2 B G L 1 1 6 ) 、教 育部 人文社 科基金项 目 “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 化的标准 问题研究 ” ( 1 2 Y J A 8 1 0 0 1 7 ) 、四川大学高 校基 本科 研业 务费项 目 “ 农 村 公共服 务的供给与消 费机制研 究” ( s k q y 2 0 1 2 1 0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者的行为。 ” ① 美 国社会心理学家 、行为科学家麦格雷戈也指出 ,“ 在每一个管理决策或者每一项管理
措 施 的背后 ,都必 有某 些关 于人 性 本 质及 人 性 行 为 的假 设 ” 。 ② 在 公 共 行 政 学 领 域 可 以 清 晰地 看 到 ,
不管是西方还是东方 ,几乎任何一种行政管理理论或行政管理实践 ,都是 自觉或不 自觉地以一定的人 性 假设 为其基 本前 提 的 。
从根本上说 , 一切社会科学都是关于人的学问,都是 “ 人学” 。对人 的本质属性的根本看法 和设
定 ,即人性 假设 ,是一 切社 会科 学研 究 的基 本逻 辑起 点 ,公共 行政 学 也不 例外 。人 性假 设 的发展 演变 不 仅 与对人 的本 质 属性 的认识 和 设定 密切 相关 ,也 影 响 和推动 着社 会科 学 理论 的发 展演 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