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及溶解度专题复习教案
初中九年级(初三)化学 溶液的形成(含溶解度)复习课教学设计
溶液的形成(含溶解度)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溶液、溶质、溶剂,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2)了解乳化现象。
(3)能够区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知道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4)知道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知道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一般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
(5)知道液体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交流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知道溶液、溶质、溶剂,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2、能够区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知道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3、知道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知道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一般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
三、教学难点
1、如何区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2、如何理解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四、课时计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六、课后作业见练习题。
初中化学_第九单元 《溶液》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溶液》复习课教学设计
【复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对概念的复习,进一步巩固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2)对整单元的知识形成系统的认知结构
(3) 加强对有关溶液稀释和配制的计算的训练
2.能力目标:
培养同学们分析能力、思维能力、推理、归纳等能力。
【复习重点】理解和掌握有关概念,形成体系;掌握有关溶液的配制、计算
【复习难点】溶解度曲线及应用、有关溶液的计算
【复习过程】
(情景导入):通过对溶液的学习,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溶液有哪些作用?……正是溶液的知识作用如此重要,所有我们应该把有关溶液的知识复习好、巩固好、应
用好!
(复习内容):
环节一:梳理知识
要求:1、通过小组内交流讨论,把本单元的概念根据它们的关系,用喜欢的方法(画图、知识树、思维导图、列表等等),初步形成体系;思考每个概念的含义,每个知识点设计一个问题。(5分钟)
2、.展示知识体系,并讲解概念的定义、要点等;质疑解疑,形成体系。
指导完成较好的同学扮演老师,通过学生互动、质疑归纳知识体系,师生对“小老师”的讲课进行评价!
之后,教师强调几个重要的知识点-------有关溶液计算的关系式、溶液配制步骤!
(过度)有了这些知识,我们可以应用知识解决有关溶液的问题,根据知识之间的联系及考题的命题特点,分四类题目类型,第一类是关于溶液、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环节二:考点解析
考点1溶液、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命题角度:考查学生对溶液及其是否饱和的判断方法及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方法的掌握情况。
例1:溶液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溶液(复习课)教案
[问]对于气体物质来讲它的溶解度受什么因素影响呢?
[练习]右图是a 、b 、c 、d 四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表是这些固体物质在部分温度时的溶解度。
根据图表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a 曲线表示KNO :的溶解度曲线 B .b 的溶解度小于a 的溶解度 C .要从a 与d 的混合物中得到a ,通常采用蒸发溶剂使其结晶的方法 D .60℃时将120gKNO 3放入100g 水中充分溶解后形成的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4.5%
[小结]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S/(S+100)]×100%。
[链接中考】
1、在一定条件下,一容器内含有三种微观粒子,一种是阳离子,一种是阴离子,还有一种是分子,且三种微观粒子处于自由移动的状态.当改变条件后,容器内的部分阳离子和部分阴离子便处于不能自由运动的状态,这个过程属于( )
A .结晶
B .蒸馏
C .溶解
D .过滤
2.有A 、B 、C 三种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它们是稀硫酸、稀盐酸和稀硝酸。分别取少量三种溶液各加入几滴氯化钡溶液,只有C 出现白色沉淀。另取A 、B 两种溶液各加入几滴硝酸银溶液,只有B 产生白色沉淀。由此可得:A 是________ ______;B 是______________;C 是______________。
3、.向下表的甲物质中逐滴加入相应的乙溶液至过量,反应过程中生成气体或沉淀的质量与加入乙的质量关系,能用下图所示曲线表示的是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④
4.下列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初中化学专题溶解度教案
初中化学专题溶解度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溶解度的定义,能正确表示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2. 掌握溶解度的四要素: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溶解的质量。
3. 了解溶解度受温度、溶质的种类和溶剂的种类影响。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探究溶解度的变化规律。
2. 学会绘制溶解度曲线,并能运用溶解度曲线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2.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 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含义及其表示方法。
2. 溶解度受温度、溶质的种类和溶剂的种类影响。
【难点】
1. 溶解度曲线的绘制及应用。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食盐溶解在水中,引出溶解度的概念。提问:什么是溶解度?如何表示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2. 探究溶解度的四要素
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温度下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引导学生发现溶解度与温度有关。同时,让学生了解溶解度受溶质的种类和溶剂的种类影响。
3. 绘制溶解度曲线
以氯化钠为例,让学生进行实验,收集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然后,引导学生学会绘制溶解度曲线,并分析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
4. 应用溶解度曲线
让学生运用溶解度曲线分析问题,如在某一温度下,某一固态物质是否能无限溶解在一定量的溶剂中。同时,让学生了解如何利用溶解度曲线解决实际问题。
5. 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溶解度的定义、表示方法、影响因素和应用。学生应能理解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有一定的限度,并能运用溶解度曲线获取相关信息。
《溶液》复习课教学设计
《溶液》复习课教学设计
《溶液》复习课教学设计赵家慧【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对本课题知识点进行分析、归纳、梳理,将各知识点连成线,织成网,形成知识体系。加深对溶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解度以及溶质的质量分数等根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综合分析、概括、表述的能力。
2.通过典例讲解和课堂练习,进一步稳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品质。
【教学重点】溶液的组成及特征,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溶解度、溶解度曲线、溶质的质量分数等根底知识的归纳梳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准确表述、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 PPT 出示:硫酸铜溶液、饮料,无土栽培营养液等图片观看五彩缤纷的图片再次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体会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知识整合 1.PPT 出示:考试要求(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2)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含义. (3).认识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能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4)能举例说明结晶现象;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5)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2.介绍本课题知识点考查的题型及分值。
3.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梳理:
(1)溶液的形成 A:溶液的定义:
B:溶液的特征:
C:溶液的组成:
D:影响溶质溶解快慢的因素 E:溶解过程中吸放热现象(2)饱和与不饱和溶液 A:定义 B:二者转化的条件和方法(3)结晶现象方法:蒸发结晶降温结晶(4)溶解度、溶解度曲线 A:固体溶解度和气体溶解度的定义 B:影响物质溶解度的因素 C:溶解度曲线的意义(5)溶质质量分数及计算学生齐读考试要求仔细聆听认真思考回忆旧知积极交流建立思维导图形成知识体系了解本课题内容的考试要求,明确复习任务了解考试题型,有得放矢梳理知识要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培养学生交流表达能力提升学生思维能力进一步稳固所学知识中考讲练结合考试要求,选取典型中考题讲解仔细思考总结规律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九单元 溶液 单元复习》精品课教案_39
溶解度曲线教学设计
湖水蒸发结晶的引出:-----知识回顾
学生齐读
人物图片引出问题:请各小组同学帮他检查作业,及时发现错误并指出错误。作业展示:
如图,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面问题:
(1)t2℃,甲物质的溶解度为30。
(2)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
小的顺序是甲乙丙。
(3)P点表示:甲丙溶解度相等
(4)如果要配制相同浓度的甲、丙饱和溶液,需
要把温度控制在t3℃。
(5)t2℃时,将20g丙溶于50g水中,充分搅拌,
所得溶液的质量是70 克。
(6)t3℃时,N点是甲溶液的饱和溶液,是丙
溶液的不饱和溶液(填“饱和”、“不饱和”)。若要将N点的甲溶液转变为M点的甲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蒸发溶剂。
(7)欲从乙溶液中结晶乙,采用的方法是冷却热饱和溶液。(8)若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时,提纯甲的方法是蒸发结晶。(9)t3℃时,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所得溶液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乙>甲=丙。
(10)t1℃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大小关系为甲>乙。(11)t2℃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都升温到t3℃,溶液中溶剂质量的大小关系是(忽略水的挥发)丙>乙>甲。
(12)将t1℃时,将盛有丙的饱和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
中(如右图),往烧杯里的水中加入一定量固体物质后,试
管中的溶液变浑浊,该物质可能是氢氧化钙。
各小组代表纠正错误,并简要说明原因
过渡:同学们帮助其完成作业,修改了错误。下面我们来总结中考关于溶解度曲线的考题。
引导总结溶解度曲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溶液及溶解度》学案
1 / 4
主题二溶液的分类与溶解度
◆从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溶解度曲线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我国某些地区,“夏天晒盐”“冬天捞碱”是的办法,人们利用从盐湖中获取纯
碱和食盐。为什么夏天析出的晶体主要是食盐,冬天析出的晶体主要是纯碱? 季节溶质温度溶剂变化溶液的变化是否析出晶体结晶方法
夏天
氯化钠减少
碳酸钠
冬天
氯化钠下降
碳酸钠不饱和→饱和
规律与方法
( )
不饱和饱和
( )
结晶
◆“夏天晒盐”得到的氯化钠中含有少量碳酸钠和泥沙等杂质,如何继续提纯,
得到较纯净的氯化钠?“冬天捞碱”得到的碳酸钠中含有少量氯化钠和泥沙等
物质,如何继续提纯,得到较纯净的碳酸钠。
溶液是分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的知识非常丰富:从溶液的宏观
表象到其微观构成,再到溶液的分类、溶解度、溶解度曲线及混合物分离等,
犹如粒粒珍珠。串起这粒粒珍珠,构建完美的知识网络,你的收获会更多。
溶解度曲线图中蕴含了大量的信息,是研究溶液的重要工具。
3 / 4
1.溶液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都有很重要的意义。下列关于溶液的
说法正确的是()
A.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溶液组成中一定含有水
C.锌和过量的稀盐酸反应后形成的是氯化锌溶液
D.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2.硝酸钾是植物营养袋中常用的化学肥料,林俊同学对硝酸钾溶液
的配制产生了兴趣。他进行了如下实验,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⑤
根据所提供的信息解决下列问题:
(1)判断五份溶液是否饱和?并说明理由。
(2)分析出①②③份溶液的质量。
(3)50℃时,将盛有饱和硝酸钾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
溶解度教案(优秀5篇)
溶解度教案(优秀5篇)
《溶解度》教案篇一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分为饱和溶液和溶解度两部分,以学生亲身参与的两个活动与探究和两个讨论为线索组织教学过程。第一个活动后通过讨论引入溶解度的概念,再以一个活动巩固和应用溶解度概念,最后通过讨论引出气体溶解度的概念。
学生虽然对于一般物质溶解后形成溶液的现象比较熟悉,但是从定量的角度去认识物质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的种种状态却很少思考。上一课题从定性的角度研究了溶液,本课题将从定量的角度来研究物质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限度问题。
基于以上分析我认为本课第一课时的重点、难点为以下三点:
【重点、难点】
1、饱和溶液的涵义及活动与探究。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3、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及应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了溶液的形成,虽然对于一般物质溶解后形成溶液的现象比较熟悉,但是从定量的角度去认识物质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的种种状态却很少思考。对生活中的现象虽熟悉却不一定会解释,如家里冲糖水时,加到一定量时就不再溶了等等,所以本节课通过一些生活中实验引入本课的内容,学生比较感兴趣;再精心设计几个小实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要达到以下三维目标:
【知识和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并讨论分析溶解度的概念。
2、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并会运用知识解释生活中现象
【过程与方法】
初步培养活动与探究的一般程序:提出问题rarr;建立假设rarr;设计方案rarr;动手实验rarr;观察记录rarr;分析现象rarr;得出结论。
《溶液》复习教学设计(教案)
《溶液》复习教学设计(教案)
第一章:溶液的概念与特点
1.1 溶液的定义
1.2 溶液的特点
1.3 溶液的表示方法
教学活动:
1. 引导学生回顾溶液的定义,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溶液的概念。
2. 讨论溶液的特点,让学生能够区分溶液和其他混合物。
3. 讲解溶液的表示方法,如浓度、摩尔浓度等,并通过练习题巩固知识点。评估方式:
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溶液定义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溶液特点的掌握。
3. 练习题,评估学生对溶液表示方法的掌握。
第二章:溶液的制备与纯化
2.1 溶液的制备方法
2.2 溶液的纯化方法
2.3 溶液的储存与保鲜
教学活动:
1. 复习溶液的制备方法,如溶解、稀释等,并通过实验演示。
2. 介绍溶液的纯化方法,如过滤、蒸馏等,并通过实验演示。
3. 讲解溶液的储存与保鲜方法,如密封、冷藏等,并通过实验演示。
评估方式:
1. 实验操作,评估学生对溶液制备方法的掌握。
2. 实验操作,评估学生对溶液纯化方法的掌握。
3. 实验操作,评估学生对溶液储存与保鲜方法的掌握。
第三章:溶液的浓度与稀释
3.1 溶液的浓度概念
3.2 溶液的稀释方法
3.3 溶液的浓度计算
教学活动:
1. 复习溶液的浓度概念,如质量浓度、体积浓度等,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
2. 讲解溶液的稀释方法,如添加溶剂等,并通过实验演示。
3. 介绍溶液的浓度计算方法,如C1V1=C2V2等,并通过练习题巩固知识点。评估方式:
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溶液浓度概念的理解。
2. 实验操作,评估学生对溶液稀释方法的掌握。
3. 练习题,评估学生对溶液浓度计算方法的掌握。
溶液(复习课)教案
溶液(复习课)教案
第一章:溶液的概念与组成
1.1 溶液的定义:溶液是由溶剂和溶质组成的均匀混合物。
1.2 溶液的组成:溶液由溶剂和溶质组成,其中溶剂是溶解度较大的物质,溶质是溶解度较小的物质。
1.3 溶液的表示方法:溶液可以用质量分数、摩尔浓度等表示方法来表示其浓度。第二章:溶液的制备与纯化
2.1 溶液的制备:溶液可以通过溶解固体、稀释液体或气体溶解于溶剂中制备。
2.2 溶液的纯化:溶液可以通过过滤、蒸馏、离子交换等方法进行纯化。
第三章:溶液的性质与浓度
3.1 溶液的性质:溶液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如透明度、颜色、味道、气味等。
3.2 溶液的浓度:溶液的浓度可以通过质量分数、摩尔浓度等表示方法来表示其溶质的含量。
第四章:溶液的稀释与浓缩
4.1 溶液的稀释:溶液可以通过添加溶剂来稀释其浓度。
4.2 溶液的浓缩:溶液可以通过蒸发溶剂或使用蒸馏等方法来浓缩其浓度。
第五章:溶液的配制与使用
5.2 溶液的使用:溶液可以用于实验、医疗、工业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第六章:溶液的分类与特点
6.1 溶液的分类:溶液可以根据溶质的性质和溶解度分为固体溶液、液体溶液和气体溶液。
6.2 溶液的特点: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和可逆性等特点。
第七章:溶液的相律与相图
7.1 溶液的相律:溶液的相律是指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相互作用规律。
7.2 溶液的相图:溶液的相图是用来描述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相变关系的图表。第八章:溶液的化学平衡
8.1 溶液的化学平衡:溶液中的化学反应可以达到平衡状态,平衡常数可以用来描述溶液中反应物和物的浓度关系。
《溶解度》复习课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认识饱和溶液、溶解度概念及溶解度曲线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形成饱和溶液、溶解度的基本概念。初步形成辨别饱和溶液与不饱和
溶液和使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基本技能。了解浓溶液、稀溶
液及其与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有关溶液饱和的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科学探究意识。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建立起提出问题-初步
探究-获取知识-实践运用的科学探究基本过程。养成良好的学习
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溶液这一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的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
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方法:引导,比较,分类,归纳,概括。
课时分配:
时间
预估
教学设计内容设计意图
例2部分8′
稍加热后,晶体全部溶解,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A、搅拌后加热前一定是饱和溶液
B、搅拌后加热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加热后一定是饱和溶液
D、加热后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例2.下列关于溶解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将36gNaCl溶于100g水中形成饱和溶
液,NaCl的溶解度为36g
B、20℃时,100gNaCl饱和溶液中含有
26.5gNaCl,因此NaCl在20℃时的溶
解度为26.5g
C、在20℃时,100g水中溶解了20gNaCl,
因此NaCl在20℃时溶解度为20g
D、在20℃时,100g水中溶解36gNaCl达
到饱和状态,因此NaCl在20℃时溶解
度为36g
同学讨论并得出答案
教师小结:只要抓住固体溶解度概念中的四要
素,就能加深对固体的溶解度概念的理解,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九单元溶液复习课 教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九单元溶液复习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复习溶液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概括溶液的浓度计算方法;了解溶液的稀释方法及相关计算。
2.能力目标:能够根据给定实验现象,分析溶液的性质和变化过程,并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掌握浓度计算方法,能够计算溶液的浓度。
2.理解溶液稀释的原理和方法。
三、教学难点
1.理解溶液的浓度和稀释的概念。
2.运用溶液浓度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
1.教材: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第九单元。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溶液吗?可以举例子说明溶液的形成过程。”
2. 知识讲解
•溶液的概念和分类:解释溶液的定义和组成成分,区分溶液的饱和度(饱和溶液、过饱和溶液和稀溶液)。
•溶质和溶剂:解释溶质和溶剂的概念,举例说明溶质和溶剂在溶液中的角色。
•溶解度的影响因素:介绍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如温度、溶质和溶剂的性质等。
•浓度的计算方法:讲解溶液的浓度计算,包括质量浓度、体积浓度和摩尔浓度的计算公式。
•溶液的稀释和浓缩:简要介绍溶液的稀释和浓缩的原理和方法,并说明相关计算过程。
3. 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种药物的质量浓度为10g/L,试问制备100mL该浓度药物需要溶
解多少克药物?
•案例二:某实验中要求制备200mL浓度为2mol/L的盐酸溶液,试问需要多
少克盐酸?
•案例三:某矿石中含有的金的浓度为2g/kg,试问从该矿石中提取5g金需
溶液及溶解度专题复习教案
溶液及溶解度专题复习教案
第一篇:溶液及溶解度专题复习教案
溶液及溶解度专题复习
【教学目标】(有目标有方向,才会有收获)1.知识与技能:
①巩固溶液的涵义和溶液的组成,加深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及相互关系。
②加深理解溶解度的概念,并会绘制溶解度曲线和使用溶解度曲线。掌握溶解度的简单计算,形成良好的解题策略。
③巩固晶体、结晶等概念,并掌握混合物分离的常见方法。2.过程与方法:
①学会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②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把握概念要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增进求知欲,提高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进行正确的成就归因。②通过归纳,分析,比较等复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上课,同学们好
(班长领读)
同学们,上课的学习用品准备好了吗?
上课的状态准备好了吗?
全力以赴,努力学习准备好了吗?
非常好,请坐。看到同学们准备这么充分,上课的信心这么足,我想同学们这节课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
(过渡)今天和同学们初次见面,带了点小礼物,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几种饮料,来缓解同学们学习上的疲劳和补充一些能量,现在同学们可以打开,品尝喝一喝,生说老师谢谢你。(不用谢,只要同学们把你的热情、把你的勤学好问的好习惯展示出来,就是最好的礼物。)同学们在品尝这些饮料时,你想到与我们化学有关的什么知识?喝的这些饮料都是溶液吗?你是怎么判断的?看那组判断的最快。
举手回答
探究一溶液知识
让学生说说
什么饮料+是不是溶液+为什么?得出溶液的特征:
让同学们看是溶液的饮料标签中的成分,追问:溶液中的这些物质可以分为哪两类?
溶液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乳化现象、溶解现象及溶解吸放热的例子,会识别溶质和溶剂
2、初步会配制溶液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3、加深对溶液、饱和溶液、溶解度等基本概念中关键词的理解和掌握。
4、会读溶解度曲线图表达的信息,知道结晶现象。
5、通过解析常见题型,提高分析、综合、对比、读图能力。
教学重难点】:溶解度曲线的含义,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一、【诊断测评寻找不足】
教师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学案的第一部分,学生做题时脱离课本独立完成。教师随时了解学生做题情况,个别学生出错的题目小组内解决,出错较多的题目找一个做错的学生把错答案展示出来,全体同学帮助解决。
教师把溶质的质量分数= = 写在黑板上为后面板书做准备,找一个中下游的学生板演。
1、溶液是指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的混合物。用洗洁精洗油污是现象。
2、物质溶于水时,放热的物质有,吸热的物质有,温度没有明显变化的有。
3、饱和溶液是指的溶液,将一杯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变成饱和溶液需或或。若换成是Ca(OH)2呢?
4、固体物质溶解度概念中的四个要素为:、、、。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有:、等,影响气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有:、
。
5、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有,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有,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有。
6、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主要步骤分为:、、、。
7、溶质的质量分数= =
二、【建全知识体系】
针对不足,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复习课本或同桌交流),弄清刚才遇到的疑惑,对于已会的内容不再复习。
溶解度复习教案
溶解度复习教案(总3页) -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
课题__
《溶解度》_____ __________
主备人袁琼课时1课时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饱和溶液、溶解度概念及溶解度曲线在生产生活中的应
用,形成饱和溶液、溶解度的基本概念。初步形成辨别饱和溶
液与不饱和溶液和使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基本技能。了
解浓溶液、稀溶液及其与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有关溶液饱和的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科学探
究意识。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建立起提出问题
-初步探究-获取知识-实践运用的科学探究基本过程。养成良
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
重点认识饱和溶液、溶解度概念及溶解度曲线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形成饱和溶液、溶解度的基本概念
难点溶解度曲线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了解浓溶液、稀溶液及其与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
导学过程
考点梳理,要点识记
知识点一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⒈概念:在下,向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溶解时,所得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当溶质 ___ 溶解时,所得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⒉判断方法: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
⒊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注:(OH)2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b.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
⒋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
①浓溶液是饱和溶液
②稀溶液是不饱和溶液,如20℃时,100g中溶解(OH)2就不能再溶解了,溶液中的溶质含量很少,是稀溶液,但却是饱和溶液。
初中化学_溶液及溶解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专题复习——溶液及溶解度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回归教材内容,确定核心概念与原理,抽取出基本观念,通过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并不断地概括提炼形成化学基本观念。用学生的思维活动回忆再现旧知识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建构观念体系,我们把“形成溶液实现物质的分离和提纯”观念、“溶液的宏观表象是溶解的微观过程中粒子的作用”观念作为本节课的中心任务。
二、学情分析:
溶液是一种常见的混合体系,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并且有着广泛的应用。初三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溶液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前面学习的关于纯净物、混合物的分类,也为认识溶液打好了理论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引导学生自己通过科学探究的方法,综合运用对比、分析等科学的思维方法,把感性认识提升为理性认识。学生对溶解现象不陌生,旨在加强将溶解这一宏观现象提升到微观角度去理解分析,物质分离学生已经知道一些方法,但能否从溶解度曲线上归纳出分离提纯物质的方法,这节课将进一步加强分离观教学。
三、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对本单元各知识点进行梳理,形成知识体系。
(2)加深对溶液、饱和溶液、溶解度、溶质质量分数等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过程与方法:
(1)学习知识结构的梳理方法,学会用对比、分类、归纳的复习方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能用学到的溶液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运用溶液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溶液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环保意识及社会责任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液及溶解度专题复习
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溶液及溶解度专题复习
【教学目标】(有目标有方向,才会有收获)
1.知识与技能:
①巩固溶液的涵义和溶液的组成,加深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及相互关系。
②加深理解溶解度的概念,并会绘制溶解度曲线和使用溶解度曲线。掌握溶解度的简单计算,形成良好的解题策略。
③巩固晶体、结晶等概念,并掌握混合物分离的常见方法。
2.过程与方法:
①学会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②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把握概念要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增进求知欲,提高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进行正确的成就归因。
②通过归纳,分析,比较等复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上课,同学们好
(班长领读)
同学们,上课的学习用品准备好了吗?
上课的状态准备好了吗?
全力以赴,努力学习准备好了吗?
非常好,请坐。看到同学们准备这么充分,上课的信心这么足,我想同学们这节课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
(过渡)今天和同学们初次见面,带了点小礼物,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几种饮料,来缓解同学们学习上的疲劳和补充一些能量,现在同学们可以打开,品尝喝一喝,生说老师谢谢你。(不用谢,只要同学们把你的热情、把你的勤学好问的好习惯展示出来,就是最好的礼物。)同学们在品尝这些饮料时,你想到与我们化学有关的什么知识?喝的这些饮料都是溶液吗你是怎么判断的看那组判断的最快。举手回答
探究一溶液知识
让学生说说什么饮料+是不是溶液+为什么?得出溶液的特征:
让同学们看是溶液的饮料标签中的成分,追问:溶液中的这些物质可以分为哪两类?
那请同学们判断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分别是什么?
同学们先做题,板演化学式;(二位同学)在回答,提问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然后投影归纳溶质、溶液的判断
刚才题目中的溶液都是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熟悉的,下面请同学们在看2个例子播放视频无土蔬菜改变传统种菜方式并缩短了生长周期,还绿色环保。
教师演示实验硫酸铜+氢氧化钠反应先固体后溶液,二生演示
利用溶液可以加快反应速度
(过渡)有这几个实例,同学们可以感知到人类通过研究、利用溶液,在日常生活、生产中起到非常着重要的意义。那我们同学们也有责任学好化学,为社会的发展储备知识。
那下面我们接着回想生活中的一个常见的实例,请同学们看漫画。
问:第二杯糖水,是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
那第一杯糖水,是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如何判断
快乐探究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学生回答
追问:一瓶不饱和溶液通过什么方法可以转变成饱和溶液?学生去说
投影归纳
(提升)在溶液间相互转化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变量,而控制其余几个变量不变,从而改变溶液的状态。这种控制变量法是初中化学中常用的探索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同学们应该慢慢熟悉并会运用。
(过渡)前面我们利用升温、降温的方法对溶液进行转变,其实就是改变了溶解度,那有关溶解度的知识同学们掌握了多少?
下面请同学们判断这些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快乐探究三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学生说,对错并说明理由;追问在理解、描述溶解度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总结固体溶解度的四个要素缺一不可
教师在出示
(过渡)因为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人们为了直观、形象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引入了溶解度曲线。
结合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从中获得哪些信息呢?
总结:先学生说、补充
巩固练习
(提升):把数字转化为图像,能更直观形象、简明清晰地体现出化学知识的本质。图像中包含着丰富的信息知识,弄清这些信息便可循序渐进地依次将问题解决。这也是近几年比较热的题型之一。
(过渡)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一道图像题。
例题:如图为氯化钠、碳酸钠(俗称纯碱)在水中的溶解曲线。
(1)在1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碳酸钠的溶解度。(2)在40℃时,100g水中放入40g碳酸钠,此时形成的溶液为(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温度从40℃降到10℃时,析出碳酸钠晶体 g.
想把氯化钠晶体从溶液中析出应该采用什么方法请同学们先看视频
同学们在看视频的时候看到食盐从海水中析出,这是用了什么方法?
点拨结晶的两种方法
解释:其中的道理
(提升):结晶可以使溶质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前面我们还学过哪些分离方法呢?还有过滤和蒸馏。过滤是分离不溶性固体与液体的方法;结晶是从溶液中分离易溶固体的方法;另外还有蒸馏是根据沸点不同分离物质的方法等。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方法我们到了高中阶段在继续学习。
(过渡)通过刚才几个问题的学习,同学们又有了哪些新的收获?你能不能把学到的知识点用图的形式系统的画出了形成一个知识网络图呢呢,便于我们去记忆呢
思维导图:找2个学生画的投影展示
由于对画图还不熟练,很多同学还没有完整的构建好知识,但是这种利用图、线条、符号把知识点进行连接起来,构建思维导图对本节本单元进行整体的把握,可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为以后我们对知识的整合、归纳,有着很大帮助的。这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同学们要坚持下去。
(过渡)下面同学们就作挑战自我,看看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是否已完成
学生说出答案并有地讲解
提升:总结通过做题同学们能感觉到本专题的重要知识是溶解度曲线。例如:刚才做的巩固练习题就是今年中考原题。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不仅知识上有了新的认识,而且还学会了几种科学的学习方法,一定会给你的学习注入新的血液。
最后送同学们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