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丸及喷漆工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抛丸及喷漆工艺
一、抛丸除锈
抛丸处理是利用抛丸机抛头上的叶轮在高速旋转时的离心力,把丸料以很高的线速度射向被处理的钢材表面,产生打击和磨削作用,出去钢材表面的氧化皮和锈蚀,并产生一定的粗糙度。
抛丸处理的效率很高,可以在密封的环境中进行。
抛丸除锈等级;
(1)轻度的抛丸除锈。
钢材表面应无可见的油脂或污垢,并且没有附着不牢的氧化皮,铁锈和油漆涂层等附着物;
(2)彻底的抛丸除锈。
钢材表面应无可见的油脂或污垢,并且没有附着不牢的氧化皮,铁锈和油漆涂层等附着物;
(3)非常彻底的抛丸除锈。
钢材表面应无可见的油脂或污垢、氧化皮、铁锈和油漆涂层等附着物,任何残留的痕迹应仅是点状或条状的轻微色斑;
(4)使钢材表面洁净的抛丸除锈。
钢材表面应无可见的油脂或污垢、氧化皮、铁锈和油漆涂层等附着物,显示均匀的金属光泽;
抛丸前期的准备工作
(1)根据工件的整体尺寸确定工件是否能进行抛丸,或能否进行分解后抛丸;
(2)根据工件的结构和高度,调整抛丸机的抛射角;
(3)逆时针转动定位套,抛射角向上;顺时针转动定位套,抛射角向下;
(4)抛射角度的确定以第一件工件试抛丸的痕迹为准;
(5)随时掌握钢丸存量,钢丸存量不应少于2000Kg,如少于此数应及时加丸;
(6)抛射介质以钢丸和钢丝切丸混合为宜,比例为3:7;
(7)工作前应开机空载运行3分钟,检查各部件运转是否正常,方可开机;
抛丸
(1)开机程序:除尘器-斗式提升机-横向螺旋输送器-纵向螺旋输送器-抛丸器-输送辊道-供丸器-清丸风机;
(2)关机程序与开机程序相反;
(3)根据除锈等级来确定输送速度
观察除锈程度,如达不到规定等级,进行二次抛射,如果仍然达不到规定等级,可以考虑用新钢丸除锈;
观察抛丸后工件有无遗失,如有,应立即停机查找。
在找到之前,不得开机;工件停放场地严禁露天,空气湿度不应大于80%;
发生与生产计划或图纸不符,应立即找有关技术人员处理;
在抛丸过程中,如发现不可消除的质量因素,应立即停止工作,找有关人员处理。
二、喷漆
采用无气喷涂进行喷漆
无气喷涂的原理高压无气喷涂机利用高压“柱塞泵”将涂料增压至3000PSI (210kg/cm),获得高压的涂料通过高压管输送到特殊的高压喷枪,经同喷嘴释
放压力形成雾化,高速的涂在被涂装的构件上。
由于涂料雾化不需要压缩空气,故称为无气喷涂。
1.涂装前的准备
在涂装施工前,要将涂装必备的物品准备齐全:
涂装必备的物品有涂料及稀释剂、涂料搅拌器、称量用具、喷涂机器用配套用具,涂料及涂层检测仪器等。
除此之外,还要进行涂料的调配及机器调试等工作。
(1)涂料的调配 A. 确认涂料根据涂装要求确认涂料的品种及质量,发现问题及时更正。
B. 调整涂料粘度将涂料充分搅拌均匀,测量涂料的粘度,若粘度过高时,应适当加入稀释剂调至合适的粘度。
(2)喷涂机的安装与检查
A. 安装将备好的喷涂机的各部件及辅助配件正确安装、连接。
B. 喷涂机安装连接完毕,进入待喷涂状态,喷涂前要检查动力源是否运转正常,然后吸入涂料,检查高压涂料缸是否增压正常,输料软管有无泄漏,配件间连接是否紧密,喷枪及滤网有无堵塞情况等。
发现故障,及时排除。
C. 涂装环境条件控制测量喷涂环境的温度及湿度,符合涂装条件,即可进行涂装作业。
室外涂装还应考虑天气因素,从喷涂到涂装层表面干燥的一段时间内,应避开雨天以及风速高、风沙大的天气。
2.涂装操作
涂装操作主要是喷枪的操作使用问题,喷枪的操作使用不当,会造成涂装缺陷,涂层涂装缺陷主要表现为三方面:其一,涂层不均匀,主要表现为有接茬痕迹、涂层颜色不一致、涂层光滑度差等。
其二,涂层过厚,主要表现为有流挂现象、涂层表干燥而深层不干,出现涂层结皮象等。
其三,涂层太薄,主要表现为按常规喷涂遍数涂装后,涂层达不到所需要的厚度,喷枪的操作使用主要注意三个问题。
(1)枪距喷枪口与被涂物面的距离称为枪距,枪距以300~400mm为宜。
枪距过小,喷涂压力过大,反冲力也大,容易出现涂层不均匀现象,而且喷幅(扇面宽度)小,使被涂物局部喷料过多,涂膜过厚,枪距过大,喷涂压力损失大,涂料易散失,而且喷幅过大,使被涂物局部喷料过少,涂膜达不到厚度要求。
(2)喷涂扇面与被涂物面要相互垂直,手工操作喷枪时,要注意每次的喷涂宽度不宜过大,否则因操作不便会引起喷涂扇面角度明显变化,造成涂层不均匀。
(3)喷枪运行方向及速度喷枪运行的方向要始终与被涂物面平行,与喷涂扇面垂直,以保证涂层的均匀性,喷枪运行速度要稳,以300~400mm/s为宜,运行速度不稳,涂层厚度不均匀,运行速度过快涂层太薄,过慢涂层太厚。
(4)两构件的现场对接焊缝边缘两侧50mm范围内(需探伤部位150 mm范围内)暂不喷漆(待拼装完成后现场涂装)。
以后每层油漆涂装前,焊缝边缘依次留出50毫米,贴胶条遮盖,形成阶梯状保护层。
3.高压无气喷涂机的操作要点好的喷型意味着油漆或涂料的完全雾化,并喷涂到喷涂表层。
从调节压力、确定喷型到喷枪的移动将影响着高质量的喷涂。
(1)喷涂的压力调节:最好是在能使涂料完全雾化的最低压力下喷涂。
开始时应将压力控制器调到低压位置,然后慢慢升高压力,直到涂料完全雾化。
如果喷型呈指状(比较明显的粗线)或尾状(边缘处模糊),就应该升高压力。
注意:如果喷涂机的最大压力仍无法达到理想的喷型,应该换一个较小尺寸的喷嘴。
(2)校准喷型:喷枪距离喷涂表面最远为300mm,正直对准表面(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都要正直)。
喷枪斜向任何一个方向都会导致涂层厚薄不均。
持喷枪沿喷涂表面进行喷涂时,工作人员必须通过弯曲手腕来保持喷枪始终直对喷涂表面。
像扇子一样任意左右摆动喷枪,会导致涂层厚薄不均。
(3)扣动扳机的技术:应该移动喷枪后扣动扳机,在停止移动前释放扳机。
在扣动扳机和释放扳机时,应保持平移喷枪。
这个方法可以防止在起始点和结束点涂料堆积。
(4)复喷技术:这项技术能确保涂料均匀的喷涂到喷涂表面。
喷枪的瞄准角度应该保证喷嘴能直对前一道涂层的边缘,覆盖前一道涂层的一半。
为使效率最大,在喷涂构件和开放的表面(如大体积构件),应该先喷涂外边缘,中间部份可以快速完成,且不需要太精细的线条。
(5)喷涂内部角落:在喷涂内部角落时,喷枪要对准角落,沿角落线上下喷涂,而不是来回移动喷枪横向喷涂。
6)控制涂层厚度:达到好的覆盖的关键是控制涂层的厚度。
下面这些有用的建议可确保好的覆盖和喷涂效果。
不要靠调节压力大小控制涂料的厚薄。
如果出现涂料太多而沿喷涂表面流下的情况,说明涂料太厚。
可以采用如下操作方法:
A、以更快的速度移动喷枪
B、选择较小型号的喷嘴---一定要保证喷涂机能够兼容所使用的喷嘴型号
C、选择喷幅大一些的喷嘴
D、喷枪距离喷涂表面要足够远
如果涂料不能覆盖喷涂表面,说明涂料太薄,可以采用如下操作方法:
A、减慢喷枪的移动速度
B、选择型号大一点的喷嘴
C、选择喷幅小一些的喷嘴
D、喷枪距离喷涂表面要足够近
4.涂装后收尾工作
涂装施工完成或暂行段落时,要注意做好收尾工作。
(1)喷涂设备的清洗
(2)涂装设备的保养
(3)涂料及辅助用具的整理
(4)涂装质量的检查
钢结构防腐涂装施工工艺
1.严格执行标准及规范(1)《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2)《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表面清洁度的目视评定第1部分》 GB/T 8923.1-2011。
2.工艺流程:基面清理→底层涂装→中间漆涂装→面漆涂装。
3.基面清理
(1)钢结构工程在涂装前先检查钢结构制作、安装是否验收合格。
涂刷前将需涂装部位的铁锈、焊缝飞溅物、油污、尘土等清除干净。
(2)为保证涂装质量,采用自动抛丸除锈机进行除锈。
该除锈方法是利用压缩器的压力,连续不断地用刚丸冲击钢构件的表面,把钢材表面的铁锈、油污等杂物清理干净,露出金属钢材本色的一种除锈方法。
这种方法是一种效率高,除锈彻底,比较先进的除锈工艺。
4.底漆涂装
(1)调和防锈漆,控制油漆的粘度、稠度、稀度,兑制时充分的搅拌,使油漆色泽、粘度一致。
(2)喷第一层底漆时涂刷方向应保持一致,接搓整齐。
(3)喷涂漆时底时采用勤移动、短矩离的原则,防止喷漆太多而流坠。
(4)待第一遍干燥后,再喷第二遍,第二遍喷涂方向与第一遍方向垂直,这样会使漆膜厚度均匀一致。
中间漆涂装
底漆喷涂完后,喷中间漆,涂装材料应按设计要求,不得随意改换品种,涂刷方法与方向底漆涂装相同。
面漆涂装
(1)面漆材料要符合设计要求,应注意底层和面层涂料的性质相容。
(2)面漆调制需选择颜色一致的面漆,兑制稀料合适,面漆使用前要充分搅拌,保持色泽均匀,其工作粘度、稠度应保证涂装时不流坠,不显刷纹。
(4)面漆在涂装过程中应不断搅和,涂刷方法与方向底漆涂装相同。
涂层检查与验收
(1)涂装后处理检查,应该是涂装颜色一致,色泽鲜明光亮,不起邹皮,不起疙瘩。
(2)表面涂装施工时和施工后,对涂装过的工作进行保护,防止飞扬尘土和其他杂物。
(3)涂装漆膜厚度的测定,用角点式漆膜测厚仪测定漆膜厚度,漆膜测厚仪一般测定3点厚度,取其平均值
5.环境要求
环境温度应按照涂料的产品说明书要求,当产品说明书无要求时,环境温度宜在5~3 8℃之间,相对湿度不应大于85%;涂装时构件表面不得有结露、水气等;涂装后4小时内应保护不受雨淋。
6.设计要求或钢结构施工工艺要求禁止涂装的部位为防止误涂,在涂装前必须进行遮蔽保护。
7. 构件涂装后,应加以临时围护隔离,防止踩踏,损伤涂层;并不要接触酸类液体,防止咬伤涂层;需要运输时,应防止磕碰、拖拉损伤涂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