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测试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常用仪器的使用实验报告(共9篇)

常用仪器的使用实验报告(共9篇)

常用仪器的使用实验报告(共9篇)1. 热电偶温度计的使用实验报告实验目的:了解热电偶温度计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掌握热电偶温度计的精度及注意事项。

实验原理:热电偶是利用两个不同金属的热电势产生温度差,将其转化为温度值的温度传感器。

它由两种不同金属的不同长度的导线组成,通常是铜和铜镍合金,两种导线的连接处称为热电接头。

当两个热电接头连接在温度不同的物体上时,由于两种金属的热电势差异,将产生一种电动势,这种电动势与温差成正比,由此可以测量物体的温度。

实验器材及药品:热电偶温度计、数字显示温度计、热水、冷水。

实验步骤:1. 将热电偶温度计接好线,将触头插入被测物体中。

2. 开始记录温度值,可以使用数字显示温度计对热电偶温度计的测量结果进行实时监测。

3. 改变被测物体的温度,比如将升温的热水倒入容器中,或者将降温的冷水倒入容器中。

4. 记录不同温度下的测温结果,并比较实验结果与实际值的误差,分析误差的可能原因。

注意事项:1. 热电偶温度计不能被弯曲或扭曲,否则会影响测量精度。

2. 热电偶接头处应该接触紧密,否则会产生不均匀的温度分布。

3. 热电偶测量的范围取决于热电偶用于测量的材料,对于不同的物质应该选择合适的热电偶。

实验结果:在实验中,我们记录了不同温度下的热电偶测量结果,发现与实际值的误差不大,具有较高的精度。

同时,我们发现热电偶温度计在测量温度差较小的物体时误差更小,测量范围大小直接影响测量精度。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注意到热电偶接触不良时,测量结果出现波动,因此应该保证接触紧密。

pH计测量的原理是利用放置于被测液体中的电极对水中的疏水离子进行测量。

pH计是一种电化学传感器,其基本原理是靠量化氢离子浓度从而量化液体或其他物质的酸碱度。

pH计、标准缓冲溶液,待测液体。

1. 打开pH计电源,确保电极接好线。

2. 将电极放置于标准缓冲液中,按照说明书上的要求进行校准。

3. 将电极放置于待测液体中,读取pH测量值。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引言:仪器分析是现代科学研究中重要的一环,它通过使用精密的仪器设备,结合相应的分析技术,对物质的成分、结构和性质进行准确而全面的研究与分析。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某种物质的全面分析,展示仪器分析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多种常用仪器设备进行物质分析,包括质谱仪、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仪等,以便全面了解目标物质的结构和组分。

二、实验原理1. 质谱分析质谱分析是一种利用质谱仪分析目标物质的化学成分和结构的方法。

它通过将物质分子中的粒子进行电离,并根据其质量-电荷比进行区别和测量。

通过分析质谱图,可以判断样品的分子量、它的含量等。

2. 红外光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基于物质吸收不同波长的红外辐射的特性。

通过红外光谱仪,可以分析物质中的化学键类型,识别功能团,从而研究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3. 核磁共振分析核磁共振分析利用物质中原子核的共振吸收来研究物质的结构和组成。

该方法通过让样品在强磁场中受到长度和频率固定的射频脉冲照射,从而获得样品吸收的一维、二维、多维数据,用于分析分子间的连接关系、原子间的距离和角度,以及确定各原子之间的化学环境等。

三、实验过程1. 样品制备选取目标物质,并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样品制备,以保证样品的纯度和适配性。

2. 质谱分析将样品注入质谱仪进行分析,获取质谱图。

根据质谱图的峰位置和峰强度,可以初步判断样品的分子量和组成。

3. 红外光谱分析将样品放入红外光谱仪,检测物质吸收红外辐射的情况。

比对样品的吸收峰位和峰形,可以初步推断物质中的化学键类型和官能团。

4. 核磁共振分析将样品放入核磁共振仪,利用核磁共振吸收信号进行分析。

通过解析核磁共振谱图,可以进一步推断样品的结构和力学性质,例如化学环境、原子位移等。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所得的数据,我们得到了目标物质的质谱图、红外光谱图和核磁共振谱图。

通过对谱图的解析和比对,我们初步确定了样品的组分、化学键类型、官能团等重要信息。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使用仪器分析的方法,对样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从而获
取样品的成分和含量信息,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数据支持。

实验仪器和试剂:
本次实验所用的仪器为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试剂为甲醇、乙醇、水等。

实验步骤:
1. 样品制备,将样品粉碎并过筛,取适量样品称重。

2. 样品提取,采用适当的提取方法,将样品中的目标成分提取出来。

3. 色谱条件设置,根据实验要求,设置色谱柱、流动相、检测波长等参数。

4. 样品分析,将提取得到的样品溶液注入色谱仪进行分析。

5. 数据处理,根据色谱仪输出的数据,进行峰面积积分计算,得到目标成分的
含量。

实验结果:
通过HPLC分析,得到了样品中目标成分的含量信息,同时也确定了样品的成
分组成。

实验结果表明,样品中含有较高的目标成分,达到了预期的分析要求。

实验结论:
本次实验通过仪器分析的方法,成功地对样品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获得了
有意义的数据结果。

这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实验心得:
通过本次实验,我对仪器分析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掌握了HPLC分析的基本操作技能。

在今后的实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实验操作的技术水平,为科研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结:
仪器分析在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本次实验,我对仪器分析的意义和方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希望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能够更好地运用仪器分析的方法,为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的发展做出贡献。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概述仪器分析是化学和生物技术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使用各种仪器来分析和识别物质的性质、结构和组成,从而为科学研究和工业制造提供数据和信息。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三种常用分析仪器的使用与操作,掌握仪器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实验一: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是一种常用的分析仪器,可以用于测定分子的吸光度,从而确定其浓度。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来测定苯甲酸的吸收光谱,并根据吸收峰的强度和位置,判断苯甲酸的化学结构和活性。

实验结果表明,苯甲酸的紫外光谱主要在280nm处有一个吸收峰,证明其有芳香环结构;同时,其对紫外光谱的吸收强度与浓度之间呈线性关系,可用于定量分析。

实验二:原子吸收光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是一种常用的分析仪器,可以用于分析痕量金属元素的含量。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来测定硬度水样品中钙和镁的含量。

实验结果表明,硬度水样品中钙和镁的含量分别为0.4mg/L和0.5mg/L,与标准值相接近,说明该方法可靠。

实验三: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是一种高分辨率、高灵敏度的分析仪器,可以用于分离和识别化合物中的各种成分。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来分析香料中的各种成分,并通过母离子扫描和碎片离子扫描来确定这些成分的分子结构和特征。

实验结果表明,香料中含有多种成分,其中醛类、酮类和酯类物质含量较高,可以作为该香料的主要特征。

同时,根据高准确度的质谱数据,我们还可以对这些成分的分子结构和碎片离子进行进一步分析,为该香料化学成分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结论通过对三种常用的仪器分析方法的使用与操作,我们深入了解了仪器分析的原理和技能,掌握了多种化学和生物信息分析的方法和技术。

同时,我们还进一步加深了对化学和生物学的认知和理解,为今后的科学研究和实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气象仪器实验报告

气象仪器实验报告

气象仪器实验报告引言:气象仪器是进行气象观测和数据记录的关键工具。

通过使用气象仪器,我们可以收集和分析各种气象要素,例如温度、湿度、气压、风速和降水量等。

本报告将介绍我们在实验室中使用的一些常见气象仪器,并对其原理、使用方法和实验结果进行详细描述。

一、温度计温度计是测量空气温度的常用气象仪器。

我们使用的温度计是水银温度计,其原理基于水银的膨胀和收缩。

在实验中,我们将温度计放置在气象箱内,等待几分钟让温度稳定,然后读取温度刻度。

我们还比较了几个不同位置的温度,发现温度在不同高度位置的变化是不同的,这与大气温度分布的特点相吻合。

二、湿度计湿度计用于测量空气中的湿度。

我们使用的湿度计是湿度电阻式传感器。

它通过测量空气中湿度对传感器电阻值的影响来确定湿度。

在实验中,我们将湿度计放置在不同环境下的气象箱中,并记录湿度值。

实验结果显示,不同环境中的湿度值有所不同,这与我们预期的一致。

三、气压计气压计用于测量大气压力,这对于气象预测和天气观测非常重要。

我们使用的气压计是水银气压计。

它基于水银在竖直管中的高度变化来测量压力。

在实验中,我们记录了气压计的读数,并观察了它随时间的变化。

我们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气压的变化是正常的,这与天气的变化有关。

四、风速仪风速仪用于测量风的速度和方向。

我们使用的风速仪是机械旋转式风速仪。

它通过风力对风车的旋转来测量风速。

我们将风速仪放置在露天场地,并记录了时间段内的风速和风向。

实验结果显示,风向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而风速则相对稳定,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当地的风向和风力。

五、降水量记录仪。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完整版)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完整版)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完整版)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掌握分光光度法、电位滴定法以及气相色谱法的原理、方法及操作技能,以及利用这些分析方法对某种化合物进行定量分析。

实验原理1. 分光光度法:利用物质吸收光的特性,通过测量溶液中所吸收的光的强度来确定物质的浓度。

该方法可根据比尔-朗伯定律,即吸收光强与物质浓度成正比的关系进行浓度测定。

2. 电位滴定法:利用滴定过程中所发生的电位变化来确定滴定终点,从而计算出待分析物的浓度。

滴定过程中,滴定剂与待测溶液发生反应,产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引起电位的变化。

3. 气相色谱法:借助气相色谱仪对待测物质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

样品被气相载气带到色谱柱中,不同组分在色谱柱内会根据其亲和性以不同速度迁移,从而实现分离。

实验仪器与试剂1. 分光光度计2. 电位滴定仪3. 气相色谱仪4. 待测溶液:某种含有未知物质的溶液5. 标准溶液:含有已知浓度物质的溶液实验步骤及结果1. 分光光度法a. 准备一系列标准溶液,测量其吸光度,建立吸光度与浓度之间的标准曲线。

b. 用分光光度计测量待测溶液的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确定其浓度。

2. 电位滴定法a. 准备滴定溶液和待滴定溶液。

b. 用电位滴定仪滴定待测溶液,记录滴定过程中的电位变化,以此判断滴定终点。

c. 根据滴定所需的滴定液体积和滴定终点电位变化量,计算出待测溶液中物质的浓度。

3. 气相色谱法a. 准备样品和标准溶液。

b. 将样品和标准溶液分别注入气相色谱仪,设置合适的操作参数。

c. 通过检测样品中某种组分在色谱柱中的保留时间,并参照标准样品的保留时间,确定待测样品中该组分的含量。

实验数据处理根据实验结果,利用对应的计算公式和标准曲线,计算出待测溶液中未知物质的浓度或含量。

同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均值、标准偏差、相关系数等,以确定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根据实验过程中的观察结果,可对实验方法的优缺点进行讨论,并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误差进行分析与改进。

仪器仪表的使用实验报告

仪器仪表的使用实验报告

仪器仪表的使用实验报告仪器仪表的使用实验报告引言:仪器仪表作为科学研究和实验操作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本次实验旨在探究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和技巧,以及正确处理实验数据的重要性。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熟悉并掌握常见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包括但不限于电子天平、显微镜和pH计等。

通过实际操作,了解仪器仪表的原理和使用注意事项,提高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效率。

二、实验步骤1. 电子天平的使用电子天平是常见的用于测量物体质量的仪器。

首先,将待测物品放置在天平的托盘上,确保托盘平稳。

然后,按下“开/关”按钮,等待数秒,直至显示屏上的数值稳定。

最后,记录下测量结果并进行数据处理。

2. 显微镜的操作显微镜是用于观察微小物体的仪器。

首先,将待观察的样本放置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并调节镜头的焦距,使样本清晰可见。

然后,通过调节光源亮度和镜头放大倍数,获取所需的观察效果。

最后,进行观察和记录。

3. pH计的使用pH计是用于测量溶液酸碱度的仪器。

首先,将pH计的电极浸入待测溶液中,确保电极与溶液充分接触。

然后,等待数秒,直至pH计显示屏上的数值稳定。

最后,记录下测量结果并进行数据处理。

三、实验数据处理实验数据处理是实验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在使用仪器仪表测量后,我们需要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解释。

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筛选和去除异常值,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然后,根据实验要求和目的,对数据进行统计和计算。

最后,通过图表、表格等形式将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示,并结合理论知识进行解读和讨论。

四、实验注意事项在进行仪器仪表实验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仔细阅读仪器的使用说明书,了解仪器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2. 确保仪器仪表的正常工作状态,如电池电量、传感器的稳定性等。

3. 在操作过程中,严格按照实验要求和操作规程进行,避免操作失误。

4. 注意实验环境的条件,如温度、湿度等对仪器仪表的影响。

5. 实验结束后,及时清洁和保养仪器仪表,确保其长期可靠使用。

光学仪器精度测试万用表实验报告

光学仪器精度测试万用表实验报告

光学仪器精度测试万用表实验报告一、实验背景光学仪器在现代科技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其精度对实验结果和产品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对光学仪器的精度进行测试显得尤为重要。

本实验旨在通过万用表对光学仪器的精度进行测试,分析测试结果,并提出改进建议。

二、实验目的1.熟悉万用表的使用方法,了解其测量范围和精度。

2.学会使用万用表对光学仪器进行精度测试。

3.分析测试结果,找出光学仪器的精度问题。

4.提出改进建议,提高光学仪器的精度。

三、实验原理万用表是一种多功能的电子测量仪器,可以测量电压、电流、电阻等参数。

在光学仪器精度测试中,我们主要关注光学仪器的输出信号,通过测量输出信号的稳定性、重复性和线性度等指标,来评估光学仪器的精度。

四、实验仪器与材料1.万用表:具备电压、电流、电阻测量功能。

2.光学仪器:待测试的光学仪器,如激光器、光谱仪等。

3.数据采集器:用于记录实验数据。

4.计算机:用于数据处理和分析。

五、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检查实验仪器是否正常,确保万用表、光学仪器和数据采集器等设备连接正确。

2.调试设备:开启光学仪器,调整至最佳工作状态。

3.测量电压:使用万用表测量光学仪器的输出电压,记录数据。

4.测量电流:使用万用表测量光学仪器的输出电流,记录数据。

5.测量电阻:使用万用表测量光学仪器的内部电阻,记录数据。

6.数据采集:将测量数据传输至数据采集器,保存数据。

7.数据处理:将采集到的数据导入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8.结果分析: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评估光学仪器的精度。

9.提出改进建议:针对光学仪器的精度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电压测量结果:通过万用表测量,光学仪器的输出电压稳定,波动范围在允许误差范围内。

2.电流测量结果:光学仪器的输出电流波动较大,超出允许误差范围,可能影响仪器精度。

3.电阻测量结果:光学仪器的内部电阻正常,符合设计要求。

根据实验结果,光学仪器的电压输出稳定,但电流波动较大,可能影响仪器精度。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_4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_4

实验一冷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汞离子一、实验目的1、巩固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理论知识。

2、掌握测汞仪的基本构成及使用方法。

3、掌握水中汞离子的冷原子吸收测定方法。

二、概述1、方法原理仪器根据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原理即汞子对波长为253.7nrn的共振线上有强烈吸收作用制造的。

吸收的大小与汞原子蒸汽的浓度的关系符合比耳定律。

A=lg1/T = lgI0/I = KCL式中:A一吸光度I一透射光强度C一汞蒸汽浓度T一透光率I0一入射光强度K一消光系数L一吸收光程的长度由于汞的沸点很低容易挥发,同时汞离子能定量地被亚锡离子还原为金属汞,因而在常温下就可以利用汞蒸汽对253.7nm共振线的强烈吸收来测定溶液中的汞含量。

化学反应式为:Hg2++ SnCl62-= Hg + SnCl64-2、仪器F732—V智能型测汞仪或其它类似仪器。

3、试剂与标准溶液(l)硝酸:优级纯,分析纯。

(2)盐酸:分析纯。

(3)重铬酸钾:光谱纯。

(4)氯化业锡:分析纯。

(5)汞标准物质:国家一级标准物质。

检定用的汞标准物质要求均匀、稳定、密封在玻璃安培瓶内,有效期为一年,汞浓度值为1.00±0.05mg/ml。

由上海测试技术研究所提供。

汞标准物质使用注意事项:a.使用前注意有效期:从生产日起,一年有效。

b.使用时振摇均匀,保持瓶口清洁,在无汞实验室内方能开启。

C.汞标样放在阴凉干燥处,或冰箱内保存。

d.使用的容器,临用前均需5%硝酸溶液浸泡24小时。

(4)汞标准工作溶液:根据工作需要,使用时配制,即对高浓度汞标准溶液,用硝酸重铬酸钾溶液逐级稀释。

(5)硝酸重铬酸钾溶液:称取0.05g重铬酸钾,溶于无汞去离子水,加入5ml 优级纯硝酸,再用去离子水稀释到100ml。

(6)5%硝酸溶液:量取50ml分析纯硝酸,用去离子水稀释至1000ml,供洗涤用。

(7)临用前配制10%氯化亚锡溶液(w/v):称取10g氯化亚锡于小烧杯内,加人20ml浓盐酸,微微加热至透明,冷却后,再用去离子水稀释到100ml。

仪器分析实习报告

仪器分析实习报告

仪器分析实习报告摘要:本次实习是在实验室中进行仪器分析相关工作的实际操作训练。

通过本次实习,我掌握了仪器分析基础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并深入了解了仪器设备的原理与应用。

本文主要介绍了实习的目的、实施过程、结果分析及个人体会,并总结了本次实习的收获。

关键词:仪器分析、实验操作、原理与应用、实习目的、结果分析、个人体会、实习收获一、实习目的仪器分析是化学分析中常用的一种手段,通过对样品中的成分进行分析,确定其所含物质的种类和含量。

本次实习的目的是掌握常见的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和实验技巧,提高仪器分析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施过程1.学习仪器知识:首先,在实习开始前,我对仪器设备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进行了学习。

学习内容包括常见的分光光度计、离子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等仪器的原理、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实验操作:实验过程中,我根据实验要求,正确操作仪器设备进行分析。

首先,根据样品的特点选择合适的仪器,然后按照所学知识进行样品的准备和处理,如溶液的配制、样品的制备等。

在操作过程中,我严格遵守实验规程,注意实验安全。

3.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实验结束后,我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处理和分析。

主要采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进行曲线拟合、计算样品中特定组分的含量等,最终得到了实验结果和结论。

三、结果分析通过本次实习,我掌握了仪器分析的实际操作方法和技巧,对仪器设备的原理和应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实验操作中,我学会了如何正确选择仪器设备,合理制备样品,准确测量实验数据,并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得出结论。

同时,我还注意到仪器分析过程中要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结果的可靠性,避免操作失误和实验误差的产生。

四、个人体会本次实习对我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通过亲自进行仪器分析的实验操作,我对所学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

在实习中,我结合实际问题,学会了运用仪器设备进行样品分析,并通过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得出合理结论。

现代仪器分析实验报告

现代仪器分析实验报告

现代仪器分析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现代仪器分析实验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介绍现代仪器分析的原理和应用,并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掌握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数据分析技能。

二、实验步骤1.使用原子吸收光谱仪分析食品样品中的微量金属元素。

a.将食品样品与硝酸混合,进行酸解。

b.用氧/乙炔火焰产生气体,并使用火焰稳定器进行稳定。

c.将产生的气体通过光谱仪进行测试,记录吸光度的数据。

d.使用标准曲线法计算食品样品中金属元素的浓度。

2.使用气相色谱仪分析环境空气中的有机污染物。

a.装配气相色谱仪并进行参数设置。

b.存储样品并进行进样操作。

c.通过色谱柱分离样品中的有机污染物,并记录峰面积数据。

d.使用峰面积法计算样品中有机污染物的浓度。

3.使用核磁共振仪分析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a.将样品溶解于溶剂中,并将溶液装入核磁管。

b.运行核磁共振仪,采集样品的核磁共振谱图。

c.根据谱图确定样品的分子结构。

4.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仪分析药物中的成分。

a.预处理样品,将其溶解于溶剂中。

b.设置色谱仪的参数,包括流速、柱温等。

c.进行样品进样和色谱分离,记录峰面积和保留时间。

d.使用指纹图谱法进行数据分析,确定样品中药物成分的种类和含量。

三、实验结果1.食品样品中金属元素的浓度如下:金:0.05 mg/kg银:0.02 mg/kg铜:0.03 mg/kg2.环境空气中有机污染物的浓度如下:苯:10μg/m³甲苯:5μg/m³二甲苯:2μg/m³3.样品的核磁共振谱图如下:化合物A:含4个苯环化合物B:含1个醇基和1个甲基4.药物中的成分和含量如下:成分A:含量0.1%成分B:含量0.2%成分C:含量0.3%四、实验讨论1.通过原子吸收光谱仪分析食品样品中的金属元素含量,可以判断食品的安全性。

2.气相色谱仪能够高效地分离和检测环境空气中的有机污染物,对环保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3.核磁共振仪能够精确地确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为有机化学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仪器分析及实验实验报告

仪器分析及实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实践能力。

3. 学习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培养科学素养。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的基本操作及样品分析。

2. 荧光分光光度计(Fluorescence Spectrophotometer)的基本操作及样品分析。

3. 液相色谱(HPLC)的基本操作及样品分析。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美国安捷伦公司7890A-5975C型号。

2. 荧光分光光度计(Fluorescence Spectrophotometer):日立F-4700FL型号。

3. 液相色谱(HPLC):Agilent 1200系列。

4. 试剂:全氟三丁胺标准品、高纯氦气、实验样品等。

四、实验原理1.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通过气相色谱将样品分离,再利用质谱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实验中,利用全氟三丁胺标准品对质谱仪的质量指示进行校正,并对质谱参数进行优化,以实现最好的峰形和分辨率。

2. 荧光分光光度计(Fluorescence Spectrophotometer):利用荧光物质在特定波长下发射荧光的特性进行定量分析。

实验中,对四种不同的溶液进行三维光谱扫描,得到相应的光谱文件,并使用Excel和Matlab等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3. 液相色谱(HPLC):通过高压泵将流动相输送至色谱柱,对样品进行分离。

实验中,利用反相HPLC对-VE进行定量分析。

五、实验步骤1.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1)开机,预热仪器;(2)设置气相色谱条件,如载气流量、柱温等;(3)设置质谱条件,如扫描范围、碰撞能量等;(4)进行样品分析,记录色谱图和质谱图;(5)关闭仪器。

2. 荧光分光光度计(Fluorescence Spectrophotometer):(1)开机,预热仪器;(2)设置光谱扫描条件,如激发波长、发射波长等;(3)对四种不同的溶液进行三维光谱扫描;(4)使用Excel和Matlab等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5)关闭仪器。

基本测量仪器的使用,实验报告

基本测量仪器的使用,实验报告

基本测量仪器的使用,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熟悉并掌握几种基本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包括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和天平,通过实际操作和测量,提高对长度、质量等物理量的测量精度和准确性,并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实验仪器1、游标卡尺(精度 002mm)2、螺旋测微器(精度 001mm)3、托盘天平(精度 01g)4、待测圆柱体、金属块等三、实验原理1、游标卡尺游标卡尺是一种比较精密的测量长度的仪器,它由主尺和游标两部分组成。

主尺的刻度间距为 1mm,游标上的刻度间距小于 1mm。

通过游标上的刻度与主尺上的刻度对齐的位置,可以读出小数部分的长度。

测量时,先读取主尺上的整数刻度,再看游标上哪条刻度线与主尺刻度线对齐,用游标上对齐的刻度线的序号乘以游标卡尺的精度,得到小数部分的长度,最后将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相加,即为测量结果。

2、螺旋测微器螺旋测微器是比游标卡尺更精密的测量长度的仪器,它的测量精度可以达到 001mm。

螺旋测微器主要由固定刻度、可动刻度和微调旋钮组成。

测量时,先读取固定刻度上的整毫米数,再看可动刻度上的刻度线与固定刻度的基准线对齐的位置,读出不足半毫米的小数部分,然后将整毫米数和小数部分相加,即为测量结果。

3、托盘天平托盘天平是用来测量物体质量的仪器。

它主要由横梁、指针、托盘、砝码、游码等组成。

测量时,将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通过调节游码使横梁平衡,此时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的示数。

四、实验步骤1、游标卡尺的使用用软布将游标卡尺擦拭干净,检查游标卡尺的主尺和游标是否灵活,测量爪是否磨损。

测量圆柱体的直径,将游标卡尺的两个测量爪轻轻夹住圆柱体,使测量爪与圆柱体的轴线垂直,读取测量值。

重复测量三次,记录测量数据,并计算平均值。

2、螺旋测微器的使用用软布将螺旋测微器擦拭干净,检查螺旋测微器的零点是否准确。

若零点有误差,应记下零点读数,以便对测量结果进行修正。

仪器分析实验范文

仪器分析实验范文

仪器分析实验范文仪器分析是现代分析化学的重要分支,在理论基础和分析方法上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使用各种仪器和设备,能够进行各种化学物质的定量和定性分析,为工业、环境、医药等领域提供重要的支持。

物质的分离是仪器分析实验的基础。

物质的分离常常通过色谱法来实现。

色谱法分为气体色谱和液相色谱两种。

气体色谱利用物质在固定填充物上的吸附和解吸作用进行分离。

实验中,首先需要将待分离的物质用气相载气体推进到色谱柱中,然后通过温度控制和流速控制来实现不同物质的分离。

液相色谱则是利用物质在液相中的溶解度差异进行分离。

实验中,待分离的物质先溶解在流动相中,然后通过不同吸附剂或填充物的作用来实现分离。

电化学分析是利用电化学原理进行分析的方法。

电化学分析主要包括电位法、电流法和伏安法等。

其中,电位法是通过测量电极间的电位差来定量分析物质的浓度。

实验中,需要将待分析的物质与参比电极接触,然后通过测量电池电势来计算出待分析物质的浓度。

电流法则是通过测量电流的大小来定量物质的浓度。

实验中,需要将待分析的物质与工作电极接触,并通过施加外电压来实现电流的流动,然后通过测量电流的大小来计算出待分析物质的浓度。

伏安法则是将电位法和电流法结合起来进行定量分析。

实验中,首先通过施加外电压来改变电位,然后测量电流的大小,最后通过计算电压与电流的关系来确定待分析物质的浓度。

分子光谱分析是通过测量物质在特定波长下吸收或散射光的强度来定量或定性分析物质。

分子光谱分析主要包括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等。

其中,紫外可见光谱主要用于分析物质的化学成分和结构。

实验中,需要将待分析的物质溶解在合适的溶剂中,然后通过测量在不同波长下的吸收光强来分析物质的浓度和组成。

红外光谱则是用于分析物质的分子结构和官能团。

实验中,需要将待分析物质制成固体片或溶液,然后通过测量在各个红外波长下的吸收光强来分析物质的结构和官能团。

拉曼光谱则是通过测量物质在激光光源下的散射光的频移和强度来分析物质的结构和组成。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一自动电位滴定法-氢氧化钠滴定磷酸专业班级姓名学号一、实验目的:1、掌握酸度计,磁力搅拌器或电位滴定仪的使用方法。

2、掌握电位法确定滴定终点的方法。

3、掌握自动电位滴定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NaOH +H3PO4→NaH2PO4 + H2ONaOH +NaH2PO4→Na2HPO4 + H2O三、实验内容:四、数据记录:C(NaOH)= mol.l-1V(H3PO4)= ml1、滴定终点的电动势PH sp1= ,PH sp2= 。

六、问题及讨论:实验二荧光分析法——核黄素(V B2)含量的测定专业班级姓名同组人学号一、实验目的:1、掌握荧光分析仪(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2、掌握荧光物质定量分析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三、实验内容:、四、数据记录:最大激发波长nm ,滤光片波长。

最大发射波长nm ,滤光片波长。

核黄素(V B2)标准液10ug/ml,空白蒸馏水。

五、数据处理:1、标准曲线;2、样品中核黄素的含量= (ug/l)。

六、问题及讨论:实验三库仑分析法—库仑滴定维生素C片中V c的含量测定专业班级姓名同组人学号一、实验目的:1、掌握库仑分析仪的使用方法。

2、掌握库仑滴定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三、实验内容:、四、数据记录及数据处理:五、问题及讨论:实验四离子选择电极分析法——氟离子含量的测定专业班级姓名同组人学号一、实验目的:1、掌握氟离子选择电极的使用方法。

2、掌握离子选择电极分析法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三、实验内容:、四、数据记录:未知样体积:10.00 毫升,TISAB 10 毫升,配制总体积毫升。

自来水体积:50.00 毫升,TISAB 10 毫升,配制总体积毫升。

五、及数据处理:1、标准曲线;2、样品中氟的含量= mg/l ,自来水中氟的含量= mg/l 。

六、问题及讨论:实验五气相色谱分析法专业班级姓名同组人学号一、实验目的:1、掌握气相色谱仪的使用方法。

2、掌握气相色谱的分离、定性、定量方法。

实验仪器实验操作实验报告

实验仪器实验操作实验报告

实验仪器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实验仪器是科学实验中使用的各种设备和工具的总称,用于进行实验的操作和测量。

实验操作是指实验过程中将实验仪器运用到实验中的过程,包括实验前的仪器准备、实验中的仪器操作以及实验后的仪器清洁和存放。

实验报告是对实验进行总结和归纳的文件,需要回答实验目的、原理、步骤、结果、分析和结论等问题。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使用某种实验仪器(如导管、显微镜等)进行一项特定实验,并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总结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二、实验原理:介绍使用的实验仪器的基本原理和特点,以及该实验仪器在实验中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三、实验操作:1. 实验前的仪器准备:介绍对实验仪器进行检查、校正和准备的操作步骤,确保仪器正常工作和符合实验要求。

2. 实验中的仪器操作:详细描述使用实验仪器进行实验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包括操作顺序、参数设置、读数记录等。

3. 实验后的仪器清洁和存放:介绍对实验仪器的清洁和存放要求,包括对仪器外部的清洗和内部的保养措施,确保仪器长期有效和可靠。

四、实验结果:给出实验的定量或定性结果,并以数据表格、图表等形式进行展示。

要准确、清晰地记录实验数据,包括观察到的现象和测量得到的结果。

五、实验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比较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期的差异,讨论可能的误差来源和影响因素,并提出合理的解释和解决方案。

六、结论:总结实验结果,回答实验目的是否达到,讨论实验的意义和应用价值,提出对实验仪器的改进或优化建议。

总之,实验仪器的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都是科学实验中重要的环节,需要仔细和准确地记录和分析实验过程和结果,以推动科学研究和实践的发展。

通过实验仪器的有效使用和实验报告的详细叙述,可以提高实验的可重现性和可靠性,为科学研究和发现提供有力的支持。

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实验报告

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实验报告

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让我们熟悉并掌握几种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方法,包括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数字万用表等。

通过实际操作和测量,提高我们对电子电路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验仪器1、示波器:用于观察电信号的波形、幅度、频率等参数。

2、函数信号发生器:能够产生各种不同类型的信号,如正弦波、方波、三角波等。

3、数字万用表:用于测量电压、电流、电阻等电学量。

三、实验原理1、示波器工作原理示波器通过在垂直方向上显示电信号的电压变化,在水平方向上显示时间,从而形成电信号的波形图像。

其核心部件包括垂直放大器、水平扫描发生器和显示屏幕。

2、函数信号发生器工作原理函数信号发生器基于集成电路和数字技术,通过内部的振荡器和波形生成电路,产生各种预定的信号波形,并可以调节频率、幅度、占空比等参数。

3、数字万用表工作原理数字万用表采用数字测量技术,将被测电学量转换为数字信号,并通过内部的微处理器进行处理和显示。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示波器的使用(1)打开示波器电源,预热一段时间。

(2)调节“辉度”、“聚焦”等旋钮,使屏幕上显示清晰的光点。

(3)将探头连接到校准信号输出端,调节“垂直位移”和“水平位移”旋钮,使校准信号位于屏幕中央。

(4)选择合适的垂直灵敏度和水平扫描速度,观察校准信号的波形,测量其幅度和周期,并与标称值进行比较。

2、函数信号发生器的使用(1)打开函数信号发生器电源,选择正弦波输出。

(2)调节频率调节旋钮,改变输出信号的频率,用示波器观察并测量其频率。

(3)调节幅度调节旋钮,改变输出信号的幅度,用示波器和数字万用表测量其峰峰值和有效值。

3、数字万用表的使用(1)选择合适的测量功能和量程,如测量直流电压、交流电压、电阻等。

(2)将表笔正确连接到被测电路的两端,读取测量值。

五、实验数据与分析1、示波器测量数据校准信号:幅度标称值为5V,实测值为48V;周期标称值为1ms,实测值为 098ms。

容量仪器的校准实验报告

容量仪器的校准实验报告

容量仪器的校准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探究容量仪器的校准方法,通过实验验证容量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科学实验和工程技术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二、实验原理。

容量仪器是用来测量液体容量的仪器,常见的有瓶口容量瓶、量筒、移液器等。

在使用前需要进行校准,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校准的主要目的是确定容量仪器的刻度误差,并进行修正,使其达到精确测量的要求。

三、实验步骤。

1. 准备工作,准备好需要校准的容量仪器、标准液体、天平等实验设备。

2. 校准容量瓶,取一定容量的标准液体,倒入容量瓶中,记录液面高度,并与瓶口刻度进行比较。

3. 校准量筒,取一定容量的标准液体,倒入量筒中,记录液面高度,并与量筒刻度进行比较。

4. 校准移液器,使用标准液体进行多次移液操作,记录每次移液后的液体体积,并与移液器刻度进行比较。

5. 数据处理,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计算出容量仪器的刻度误差,并进行修正。

四、实验结果。

经过实验校准,得出容量瓶的刻度误差为±0.2ml,量筒的刻度误差为±0.5ml,移液器的刻度误差为±0.3ml。

经过修正后,容量瓶、量筒和移液器的测量结果均符合标准要求,准确性和可靠性得到了有效保证。

五、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校准了容量仪器,并验证了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校准后的容量仪器可以满足科学实验和工程技术的测量要求,为实验数据的准确性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六、实验注意事项。

1. 在进行校准实验时,应选择标准液体进行操作,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2.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操作规范,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的误差。

3.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洁和保养容量仪器,确保下次使用时的准确性。

七、参考文献。

1. 《化学实验技术手册》。

2. 《实验室仪器使用与维护指南》。

以上为容量仪器的校准实验报告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基本仪器操作实验报告

基本仪器操作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基本仪器操作实验实验日期:2021年10月25日实验地点:化学实验室一、实验目的1. 熟悉并掌握实验室常用仪器的操作方法。

2. 培养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3. 提高实验技能,为后续实验课程打下基础。

二、实验原理实验室常用仪器包括烧杯、试管、酒精灯、量筒、滴定管等。

掌握这些仪器的操作方法,对于进行化学实验具有重要意义。

三、实验器材1. 烧杯2. 试管3. 酒精灯4. 量筒5. 滴定管6. 洗瓶7. 移液管8. 胶头滴管9. 铁架台10. 火柴四、实验步骤1. 烧杯操作(1)将烧杯放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

(2)加热时,注意观察烧杯内液体的变化,防止液体沸腾喷溅。

(3)加热完成后,用洗瓶冲洗烧杯内壁,晾干。

2. 试管操作(1)将试管放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

(2)加热时,注意观察试管内液体的变化,防止液体沸腾喷溅。

(3)加热完成后,用洗瓶冲洗试管内壁,晾干。

3. 酒精灯操作(1)打开酒精灯,用火柴点燃。

(2)加热时,注意观察火焰颜色,防止火焰过大。

(3)加热完成后,用洗瓶冲洗酒精灯,晾干。

4. 量筒操作(1)将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滴管滴加液体。

(2)滴加液体时,注意观察量筒内液体的刻度,确保准确。

(3)加液完成后,用洗瓶冲洗量筒,晾干。

5. 滴定管操作(1)将滴定管放在滴定台上,用移液管加液。

(2)加液时,注意观察滴定管内液体的滴加速度,确保准确。

(3)加液完成后,用洗瓶冲洗滴定管,晾干。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本次实验中,我们熟练掌握了烧杯、试管、酒精灯、量筒、滴定管等常用仪器的操作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注意了以下几点:1. 操作规范,确保实验安全。

2. 准确操作,提高实验数据可靠性。

3. 注重实验细节,提高实验技能。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熟悉并掌握了实验室常用仪器的操作方法,提高了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在今后的实验课程中,我们将继续努力,提高实验技能,为我国化学事业做出贡献。

全站仪_实验报告

全站仪_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全站仪的基本构造和功能。

2. 掌握全站仪的基本操作方法,包括对中、整平、测距、测角等。

3. 了解全站仪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验原理全站仪是一种集测距、测角、数据处理于一体的测量仪器。

它利用光学、电子、机械等技术,将角度和距离测量结合起来,实现对测点的空间定位。

三、实验仪器1. 全站仪一台2. 反射棱镜一个3. 三脚架一个4. 记录本一个5. 铅笔一支四、实验步骤1. 全站仪的安置- 将全站仪放置在三脚架上,确保仪器平稳。

- 调整仪器高度,使水平视线与地面平行。

- 对中:使用光学对中器或自动对中功能,使仪器中心与测站点重合。

- 整平:调整仪器脚螺旋,使仪器水平。

2. 测距- 选择目标点,设置反射棱镜。

- 启动全站仪,进入测距模式。

- 按照屏幕提示,进行距离测量。

- 记录测量结果。

3. 测角- 选择目标点,设置反射棱镜。

- 启动全站仪,进入测角模式。

- 按照屏幕提示,进行角度测量。

- 记录测量结果。

4. 数据处理- 将测量数据输入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

- 利用全站仪配套软件,进行坐标计算、放样等操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测距结果分析- 将实际测量距离与理论计算距离进行比较,分析误差来源。

- 分析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并提出改进措施。

2. 测角结果分析- 将实际测量角度与理论计算角度进行比较,分析误差来源。

- 分析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并提出改进措施。

3. 数据处理结果分析- 分析坐标计算结果,判断计算精度。

- 分析放样结果,判断放样精度。

六、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全站仪的基本操作方法,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2. 了解全站仪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基础。

3. 认识到测量误差的来源,并提出改进措施。

七、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实验安全。

2. 操作全站仪时,注意保护仪器,避免损坏。

3. 记录实验数据时,注意准确性,避免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仪器与测试项目》实验报告实验时间:06~07第一学期姓名:_______________学号:__ _实验班级:03机自*班指导教师:**工业大学第一部分:虚拟仪器图形编程实验一:LABVIEW概述分析练习1-5的Temperature Control Logger,由于第一课的实验最终是以练习1-5为目的的,所以练习1-5最有代表性,最全面,应该选用它为分析对象。

一.实验目的:1.创建一个VI程序,以便作为SubVI子程序使用。

2.使用一个条件循环结构和一个被测波形图表实时地采集数据,并增加定时器控制3.以图表方式显示数据并使用分析功能子程序。

4.学习使用Case结构。

5.学习使用顺序(Sequence)结构并且把数据传送到文件。

二.实验仪器:装有LABVIEW6.0软件计算机一台三.LABVIEW概述:虚拟仪表(VI)的概念:LABVIEW程序称为仪表程序,简称为VI.VI包括三个部分:前面板,框图程序和图标/连接口。

前面板用于设置输入数值和观察输出量,由于程序前面板是模拟真实仪表的前面板,输入量被称为Controls,输出量被称为Indicators,用户可以使用许多图标,如旋钮,开关,按钮,图表,图形等,来使前面板易懂易看四.创建热电偶温度测量系统前面板示意图如图1-1所示,框图程序如图1-2、图1-3、图1-4所示图1-1图1-2图1-3图1-4工作原理:热电偶温度测量系统包括实时数据显示温度测量、温度波形显示、测量计算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超出报警、产生数据文件存盘。

本程序可以在程序运行后,输入保存路径,名字,输入最高控制温度值,图表Temp History 实时显示温度情况,当温度超过红色警戒线时,灯就会亮,并发出beef声音。

当按住按钮停止运行,就会自动将数据保存到刚才输入的路径和文件名,图表Temp Graph为局部放大的温度示值,并且会计算出最大、最小、平均值停止程序后,得到的部分数据清单如下所示:TEMP LIMIT86.426 86.00085.449 86.00085.449 86.00084.961 86.00084.961 86.00084.473 86.00084.473 86.00083.984 86.00083.984 86.00083.496 86.000实验二:数据采集一.实验目的:使用简单I/O程序来执行扫描多个通道的数据采集工作。

二.实验仪器:装有LABVIEW6.0软件计算机一台;JX系列电涡流传感器;12V直流稳压电源;NI数据采集卡PCI-6023E;USB-9215,端子板;模拟转轴等构建轴径向振动测量系统三.数据采集概述:LABVIEW的数据采集(Data Acquisition)程序库包括了许多NI公司数据采集(DAQ)卡的驱动控制程序。

通常,一块卡可以完成多种功能模/数转换,数/模转换,数字量输入/输出,以及计数器/定时器操作等。

用户在使用之前必须要设置好DAQ 驱动程序。

DAQ系统的基本任务是物理信号的产生或测量。

但是要使计算机系统能够测量物理信号,必须要使用传感器把物理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电压或者电流信号)。

有时不能把被测信号直接连接到DAQ卡,而必须使用信号调理辅助电路,先将信号进行一定的处理。

总之,数据采集是借助软件来控制整个DAQ系统-包括采集原始数据,分析数据,结果等。

四.创建齿轮的径向振动测量系统前面板如图1-5所示图1-5图1-6图1-7框图程序如上图所示工作原理:在本实例中,扫描两个不同通道的模拟信号波形,并将它们分别在图表中绘出,通道1和通道2以采样率1000HZ采样100个点。

把二维数组的第0列定义为通道1的采集数据,第1列定义为通道2的采集数据。

最后把通道1和通道2的数据写入数据文件。

部分数据清单如下所示-10.000 -4.824-10.000 -2.129-2.549 -2.0701.763 -1.9431.792 -1.9291.807 -1.9381.816 -1.9731.826 -2.0261.831 -2.0511.157 -5.195-2.095 -5.200……实验三:仪器控制一.实验目的:实现从一台串行仪器中读取测量值。

二.实验仪器:一块已安装GPIB卡,一台GPIB仪器,以及LabVIEW开发系统。

三.串行通讯概述:串行通讯是一种常用的数据传输方法,它用于计算机与外设,例如一台可编程仪器,或者与另外一台计算机之间的通讯。

串行通讯中发送方通过一条通讯线,一次一个字节,把数据传送到接受方。

由于大多数电脑都有串行接口。

然而,串行通讯的缺陷是一个串行接口只能与一个设备进行通讯。

一些外设需要用特定字符来结束传送给它们的数据串。

常用的字符是回车符、换行符、或者分号。

具体可以查阅设备使用手册以决定是否需要一个结束符。

四.创建光栅位移测试系统前面板如下图所示图1-8框图程序如下图所示图1-9a图1-9b图1-9c工作原理:本次实例中,实现从一台串行仪器中读取测量值。

首先,用Serial Port Init模块初始化串行接口,然后,用Serial Port Write模块把命令参数发送给仪器,接着,用Bytes at Serial Port 模块查明在串行输入缓冲区中已经读入的字节个数,最后,用Serial Port Read 模块读取仪器数据。

部分数据如下所示0.00000X+ 0.00000Y-21.89712Y+ 0.00000X+ 0.00000Y-21.89712Y+ 0.00000X+ 0.00000Y-21.89712Y+ 0.00000X+ 0.00000Y-21.89712Y+ 0.00000X+ 0.00000Y-21.89712Y+ 0.00000X+ 0.00000Y-21.89712Y+ 0.00000X+ 0.00000Y-21.89712Y+ 0.00000X+ 0.00000Y-21.89712Y+ 0.00000X+ 0.00000Y-21.89712Y+ 0.00000X+ 0.00000Y-21.89712Y+ 0.00000X+ 0.00000Y-21.89712Y+ 0.00000X+ 0.00000Y-21.89712Y+ 0.00000X+ 0.00000Y-21.89712Y+ 0.00000X+ 0.00000Y-21.89712Y+ 0.00000X+ 0.00000Y-21.89712Y+ 0.00000X+ 0.00000Y-21.89712Y+ 0.00000X+ 0.00000Y-21.89712Y+ 0.00000X+ 0.00000Y-21.89712Y+ 0.00000X+ 0.00000Y-21.89712Y+ 0.00000X+ 0.00000Y-21.89712Y+ 0.00000X+ 0.00000Y-21.89712Y+ 0.00000X+ 0.00000Y-21.89712Y+ 0.00000X+ 0.00000Y-21.89712Y+ 0.00000X+ 0.00000Y-21.89712Y+第二部分:几何量误差测量一.形位误差测量实验一 汽缸内径和圆度误差的测量1.实验仪器:内径千分尺。

内径可用内径千分尺直接测量,但对深孔公差等级较高的孔,则常用内径百分表做比较测量。

测量过程中,孔径的变化引起活动测头的位移,通过直角杠杆系统百分表测杆进行读数,百分表上的指示值既为直径偏差。

2.测量方法:①根据被测孔的基本尺寸组合量块,选择相应的测头,并拧入量具的相应微度螺孔中。

②将选用的量块组和专用测块一起放入量块夹内夹紧。

③将内径百分表置于量块夹上进行调零。

④将内径百分表插入被测孔中,沿被测孔的轴线方向测几个截面,测量时两测量头接触点连线偏移直径方向,因此应将测杆沿孔轴线方向轻微摆动。

记下百分表示值变化的最小值,此值即为被测孔的实际偏差。

⑤根据测量结果和被测孔的公差要求判断其合格性。

理论值:Φ95H9(Φ95087.00+)mm 圆度公式为2m i nm a x φφ-图2-1测量数据如下表所示(0.01mm/格)3.思考题①内径百分表测量孔径属何测量方法?答:用内径百分表测量孔径是一种相对量法。

②测量头接点连线偏离直径方向对测量结果有何影响?如何操作才能防止?答:对测量结果有影响,使测量值变大。

测量时两测量头接触点连线偏移直径方向,因此应将测杆沿孔轴线方向轻微摆动。

记下百分表示值变化的最小值,此值即为被测孔的实际偏差。

实验二、箱体中心距及位置误差的测量1、测量原理与步骤1)、如图所示,用游标卡尺分别测量A和B,则箱体孔中心距为:L=(A+B)÷2图2-2a2)、箱体孔轴向的平行度将检验心棒放入被检孔中,用游标卡尺分别测出A1、A2和B1、B2,则L1长度上的轴线平行区误差为:F=│A1-A2│×(L1÷L2)或F=│B1-B2│×(L1÷L2)图2-2b3)、箱体孔轴线对底面的平行度如图所示,将检验心棒放入被检验孔中,用指示表测量距离为L2的c、d两点的读数分别为Mc、Md,则L1的长度上的孔的轴线对底面的平行度误差为:F=(L1÷L2)×│Mc-Md│图2-2c4)、两轴向对右侧面的垂直度如图所示,将被测件置于可调支承上,用角尺基准调整支承,使左侧面与角尺接触而无空隙。

指示表量距离为L2的a、b两点读数为Ma、Mb,则在L1长度上孔轴线对右侧面垂直度误差为:F=(L1÷L2)×│Ma-Mb│图2-2d2、数据处理:2)F=│A1-A2│×(L1÷L2)=│160.00-159.80│×(127.80÷229.60)=0.112mm3)F=(L1÷L2)×│Mc-Md│=(127.80÷229.60)×│0.76-4.36│=2.016mm4)F=(L1÷L2)×│Ma-Mb│=(127.80÷229.60)×│1.15-4.84│=1.506mm思考题1、用检验心棒和游标卡尺如何测量孔中心距?答:通过测量两检验心棒的最大距离A1与最小距离B1,其差值就是两检验心棒的直径之和,而孔中心距L就等于最大距离A1减去两检验心棒的半径和(A1-B1)/2,或最小距离B1加上两检验心棒的半径和(A1-B1)/2。

2、测量时为什么要指定测量读数位置(例如L1或L2)?答:为使测量的所有数据均在同一截面上,从而具有可比性实验三、螺孔组位置度误差测量1、测量原理如图所示零件上有4螺孔组,给有位置度公差小0.2m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