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语文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配套习题:第一单元检测(Word版含解析)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先秦诸子选读》配套文档:第一单元 《论语》选读 七、 Word版含答案推荐
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
释文题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语出《论语·阳货》,意思是说,一味喜欢仁而不喜欢学,它的弊病是愚蠢。举例来说,一个不该以仁爱之心对待的人,你却以仁爱之心对待他,这不是愚蠢吗?——具有仁德的人并非一味拿仁爱之心来对待他人。这句话言明了学习的重要性,也言明了孔子所说的学习是一种道德修养。
孔子关于学的观念显示了传统文化的基本品格。的确,培养一种健全的人格不仅需要掌握先进的知识和技能,而且需要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在这种意义上,孔子的思想值得我们好好借鉴。
明主旨
本课所录选文紧紧围绕“好学”展开,既阐明了好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又阐述了好学的种种表现。通过孔子的言论,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孔子把道德修养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将道德修养作为学习的基本内容和衡量是否好学的重要标准。孔子的思想是富有启发意义的。
1.词语理解
(1)通假字
①女闻六言六蔽矣乎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好知不好学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弟子入则孝,出则弟通“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汝 你 ②智 聪明 ③无 没有 ④悌 敬爱兄长,泛指敬重年长的人
(2)一词多义
①就⎩⎪⎨⎪⎧ 就有道而正焉: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②亡⎩⎪⎨⎪⎧ 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广故数言欲亡: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答案①动词,靠近、接近/动词,担任/动词,成就 ②副词,通“无”,没有/动词,逃跑/动词,灭亡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1单元论语+第3课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练习+Word版含解析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一、夯实双基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C )
A.诲.(huǐ)女是知.(zhì)也更.(ɡēnɡ)也
B.弘.(hónɡ)道薄.(báo)责莒.(jǔ)父
C.无.(wú)欲速无车兒(ní)无车兀(yuè)
D.后彫.(diāo)逝.者(shì)舍.(shè)昼夜
【解析】A.诲:huì,B.薄:bó,D.舍:shě
2.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C )
A.由,诲女知之乎。B.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C.小人之过也必文。D.无欲速,无见小利。
E.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解析】A.女通“汝”,B.食通“蚀”,D.无通“毋”,E.彫通“凋”
3.下列句子中的“过”字,意义不同的一项是导学号 46924038( A )
A.过而不改,是谓过.矣B.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C.过.也,人皆见之D.小人之过.也必文
【解析】A.过错,其它都是犯过错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导学号 46924039( D )
A.知之为.知之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B.更.也,人皆仰之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C.无欲速.,无见小利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D.不舍.昼夜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解析】两个“舍”都是停止、放弃的意思。A为:①是,②治理,B.更:①更正,②又,C.速:①快,②招致,动词。
5.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和例句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导学号 46924040 ( B )
例:逝者如斯夫.
A.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B.亡之,命也夫.
C.夫.三子者之言何如?D.夫.战,勇气也
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人教)检测:模块检测卷一+Word含解析.doc
模块检测卷一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考古学对含玉器的遗存的大量发现,获得的玉器信息,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远远超越了从传世玉器中得到的信息。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不仅是因为考古学发现的玉器数量多,还因为相当一些学者坚持了以考古学方法考察考古学发现的玉器。
我们的玉器研究,迄今基本上仍停留在“实事”阶段。所谓“实事”,就是要在认识上搞清楚什么是一件玉器,以及一件玉器或一件玉器中的各个构件有怎样的材质、工艺及功能等。例如,玉佩便是由多类、多件构件组合成的一件玉器。当人们审视玉佩时,不能把玉佩的各类构件看成是“一件”“一件”的玉器。另外,还要把玉器放在考古学所说的“具体单位”中进行考察。房屋、陶窑、墓葬等都属于考古学所说的“具体单位”。从研究情况看,墓葬内的遗存的共生状态,更具典型性。埋葬死者,是生者以视死如生的观念去送别死者进入虚拟世界继续其现实世界的生活,葬仪、葬制乃至墓葬便成了生者现实世界生活的投影,所以通过墓葬中的遗存能贴近地探知死者在现实世界的生活。可以说,想要通过玉器处在何种关系中来把握玉器本体固有的文化与社会属性,就要将玉器置于如墓葬这样的“具体单位”中去求索。
完成了“实事”的考察后,就可以进行“求是”的探索了。“求是”,就是要观察发现玉器是否有着时间与空间的同与异、关联与关
系,做出符合其内在逻辑的释读。要实现“求是”的研究,就需要将上述含玉器的“具体单位”置于同一考古学文化墓地内,进行共时的同一空间和历时的不同空间的“具体单位”的同与异、关联与关系的考察,从中识别出这些“具体单位”的同与异、关联与关系所体现出来的一些现象。将这些识别出来的“现象”置于考古学文化中,认真审视,以求证、补充、修正乃至完善认识。
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人教版)练习:第一单元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 Word版含解析.doc
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
孔子是一个出身卑贱,却以古代贵族(真君子)为立身标准的人;一个好古敏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传递古代文化,教人阅读经典的人;一个有道德学问,却无权无势,敢于批评当世权贵的人;一个四处游说,替统治者操心,拼命劝他们改邪归正的人;一个古道热肠,梦想恢复周公之治,安定天下百姓的人。
文人被统治阶级利用,似乎就是他们永远难以消解的命运。孔子是位被历代统治者利用最多的文化名人,他们把孔子当成道德承担的一个文化符号,当他们觉得对自己有用时,就把孔子当作神灵高高供
【课内挖掘】
课内素材
好学的圣人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在《论语》中,有很多地方记述了他的教育思想。同时他也堪称一个伟大的学者,《论语》里记载了他许多关于学习的言行和观点。如:“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默而知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学如不及,犹恐失之。”从这些方面都可以看出,孔子的博学多才并非是生而知之,而是通过勤奋学习得来的。孔子认为虽然个人的能力或智力存在差异,并且他也承认自己并非生而知之者,但是通过个人的努力学习是完全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的。只要你肯学,你也可以成为一个博学的人。
在孔子的眼中,应该怎样学习呢?在整本《论语》中,孔子关于学习的言行主要集中于学习的乐趣、学习的态度、学习的方法、学与思的关系以及学习与实践这几个问题上,这些言行在中国产生了几千年的影响,《论语》中许多关于学习的句子已成为成语和俗语一代代地流传了下来,现今仍在影响中国。
运用角度
【课外应用】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这是冰心先生的诗句,它让人明白勤能补拙,只有勤奋才能成功的道理。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时作业:第1单元 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Word版解析版
第一单元四
一、基础知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请问其目.目:目的
B.樊迟未达.达:到达
C.士不可以不弘毅.毅:坚强
D.死而后已.已:已经
【答案】C(A.目:条目,详情。B.达:明白,理解。D.已:停止)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不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在家.无怨
B.尧舜其犹病.诸
C.非礼.勿视
D.不仁者不可久处约.
【答案】C(A.家:古义为“古代大夫的家族”。B.病:古义为“担忧”。D.约:古义为“贫困”。与今义均不同)
3.下列各句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克己复礼为仁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何事于仁,必也圣乎D.举直错诸枉
【答案】D(“错”通“措”,译为“安置”)
4.下列句子中,“博”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B.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答案】B(B.使动用法,使……广博;其他都是正常用法)
5.名句默写。
(1)己所不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士不可以不弘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语文人教先秦诸子选读学案第一单元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Word含答案2
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释文题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语出《论语·颜渊》,是孔子的弟子仲弓问仁时,孔子所作的回答。其意思是说,自己不愿意遭受的事,不强加给别人。孔子又将这八个字概括为一个字“恕”,它在根本点上是跟“仁”相同的,所以人们常常把它看成是仁的实践原则。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通常被人们看成是伦理的消极原则(即否定性的原则),因为它似乎只是强调人“不要”做
什么。其实,它暗含着一种积极的、正面的、肯定的伦理原则:己所欲,施于人。孔子明确地把这种意思表述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说,自己想要站得住,就得让别人站得住;自己想要通达,就要使别人通达。在孔子那个时代,这一原则意味着:自己对臣下有所期望,就按照这个期望来事君;自己对儿子有所期望,就按照这个期望来事父;自己对弟弟有所期望,就按照这个期望来事兄;自己对朋友有所期望,就按照这个期望来对待朋友。放到我们这个时代,这一原则可以浅显地理解为:自己期望幸福,所以使别人幸福;自己期望顺利,所以使别人顺利;自己期望得到尊敬,所以尊敬别人……
明主旨
本课所录选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孔子对“仁”的认识和态度。孔子对“仁”的解释虽然多种多样,有“克己复礼为仁”,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仁”,有“爱人”是“仁”,有“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仁”,但是基本点有两个方面,一是把“礼”变为自觉,一是设身处地地体贴人、关爱人并且付诸行动。“仁”的人生哲学思想是孔子整个思想体系的核心。
1.词语理解
(1)通假字
①举直错.诸枉通“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单元素质升级检测1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第一单元素质升级检测
(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30分,每小题3分)
一、(12分)
1.下列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C )
A.问津.(渡口)
奚.(疑问代词,为什么)自
绥(安抚)之斯来
B.卓.(卓越,突出)尔
天厌.(厌弃)之
不堪.(可以)其忧
C.在家.(古代大夫的家族)无怨
樊迟未达.(通达)
济.(帮助)众
D.犹病.(担忧,忧虑)诸
闻义不徙.(迁移)
绘事后素.(白色)
【解析】A奚:什么地方,B堪:忍受,D素:用来作画的白色
底子.
2.下列成语全部出自《论语》的一组是( D )
①当仁不让②以五十步笑百步③割鸡焉用牛刀④欲速则不达⑤劳苦功高⑥任重道远⑦见危授命⑧举一反三A.①②③④B.⑤⑥⑦⑧
C.①②⑦⑧D.③④⑥⑧
【解析】②出自《孟子》,⑤出自《史记》。
3.下列对第一课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长沮桀溺”一章,“是鲁孔丘与?”表明长沮是明知故问.因为孔子在当时已十分有名,他周游列国的事迹也已传遍天下,长沮因此才说鲁国的孔丘周游天下,难道还不知道渡口在哪里吗?他对孔子选择这样的人生道路表示不满。
B.从“桀溺问‘子为谁’”到“耰而不辍”一段,可以看出,长沮桀溺不光对孔子不满,对子路跟随孔子周游天下也同样不满。
C.“植其杖而芸"用动作描写荷蓧老人用劳动表示自己对孔子作为的不满.
D.“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点破了儒士做官的立足点,这就是行义而非谋利。“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说明孔子在推行道义
方面的执着。
【解析】桀溺表面上是说子路,实际上仍是针对孔子.
4.下列有关古代官制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当仁,不让于师》同步训练课文同步练习高二选修人教版语文试题下载
试题预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当仁,不让于师》同步训练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
A.可逾(yú)绥靖(suí)
莞尔(wǎn)湖畔(pàn)
B.箪食(dān)千乘(chénɡ)
撰写(zhuàn)造诣(yì)
C.舞雩(yú)白皙(xī)
恸哭(dònɡ)对峙(zhì)
D.瞻仰(zhān)偃兵(yǎn)
喟然(wèi)抹布(mā)
解析B.乘-shènɡ;C.恸-tònɡ;D.喟-kuì。
答案 A
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
A.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循循然:有次序地
如有所立卓尔卓尔:卓越、突出的样子
B.则可谓云尔已矣云尔:如此罢了
二三子以我为隐乎以:认为
C.居则曰居:平时
则何以哉何以:因为什么
D.方六七十方:方圆六七十平方里的小国
吾与点也与:赞同
解析C.何以:怎么做呢。
答案 C
3.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夫子之不可及也
比及三年
B.忽焉在后
割鸡焉用牛刀
C.如或知尔
如五六十
D.子路率尔而对曰
鼓瑟希,铿尔
解析A.赶得上/等到;B.词尾,相当于“然”/怎么;C.如果/或者;D.形容词词尾。
答案 D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最后一期的《瞭望新闻周刊》有文章称“消费就是爱国”,乐毅撰文加以嘲笑:我从来没有想到量入为出的生活方式,居然会成为一种道德瑕疵。
B.我们习惯于为一些宏大的思路击掌,却忽视了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却有可能带来制度影响的小变革。
人教版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综合检测题
《先秦诸子选读》综合检测题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 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儒释道互补与心态和合
对于和合文化,可以从多角度来解读。有人从中读出一种文化战略,有人从中读出一种社会理想,都讲出了一番道理。我想把和合文化解读为一种健全的心态。在我看来,“和合”一词中的“合”,应该是指人的多种精神诉求的集合。道理很简单,只有在具备两个以上要素的情况下,才能谈得上“合”;倘若只是单一要素,根本就谈不上“合”了。多种要素凑在一起,有可能发生冲突,也未必就一定发生冲突。即便发生冲突,也未尝不可以化解。成功地化解冲突,便进入了“和”的状态。所谓“和”,应该是指多样性的统一,是指冲突的化解。显而易见,这种意义上的“和”,有别于“同”,故而孔子力主“和而不同”。要想把人的多方面的精神需求统一起来、协调起来,进入“和”的心态,绝非易事,仅靠一种学说,显然也是不可能做到的,必须综合运用多种学说。在传统文化资源中,对于和合心态的养成,儒释道三家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三教分别满足中国人精神生活中某方面的需要,帮助人们养成和合的心态。
儒家的精神趣旨,可以概括成三个字,那就是“拿得起”;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有为”;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张”。儒家主张立德、立功、立言,主张干事,主张积极有为。道家的精神趣旨是“想得开”;用两个字来说,叫做“无为”;用一个字来说,叫做“弛”。道家的趣旨与儒家似乎相反,实际上互为补充。学会紧张,是一门学问;学会放松,同样也是一门学问:对于人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佛教精神趣旨是“放得下”。用一个字来说,那就是“空”。用佛教的术语说,“放得下”就是看破红尘,把精神追求的目标定位在彼岸的极乐世界。
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论语》选读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课后篇一起提高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是鲁孔丘与
B.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
C.丘不与易也
D.使子路反见之
项,“与”通“欤”,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B项,“辟”通“避”,躲避。D项,“反”通“返”,返回。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仪封人请.见(请求) 是鲁孔丘之徒.与(弟子)
B.孔子过.之(经过) 是知津.矣(渡口)
C.何.德之衰(怎么) 往者不可谏.(劝谏,劝阻)
D.来者犹可追.(追赶) 今之从政者殆.而(危险)
项,谏:匡正,挽回。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和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明日
..,子路行以告
B.子路从而
..后
C.鸟兽不可
..与同群
D.遇丈人
..,以杖荷蓧
项,明日,古义:第二天;今义:明天。B项,从而,古义:两个词语,“从”是“跟从”的意
思,“而”是表承接的连词;今义: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D项,丈人,古义:对老年男子的尊称;今义:岳父。
4.下列对文化知识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论语》是一部语录体著作,主要记录孔子的言行,是有关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著作。
B.《论语》由孔子及其弟子编写,全书共20篇。
C.《论语》的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
D.“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5.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子路宿于石门
A.二三子何患于丧乎
B.子路行以告
C.子曰:“隐者也。”
D.晨门曰:“奚自?”
A项,介宾短语后置句。B项,省略句。C项,省略句,判断句。D项,宾语前置句。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五——先秦诸子选读配套练习第一单元论语选读1.6
六、有教无类
一、夯基训练
1.下列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B.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C.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D.于吾言无所不说
答案:D
解析:D项,说,通“悦”。
2.下列句中的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
A.中人以上,可以
..语上也
B.中人
..以上,可以语上也
C.至于
..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
D.亦可以为成人
..矣
答案:A
解析:A项,古今义最接近。B项,古义:资质中等的普通人,一般人。今义:中间介绍人。C项,古义:到,到达。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D项,古义:完美无缺的人。今义:成年人。
3.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有教无类.②予观雁荡诸峰……不类.他山
B.①举一隅.不以三隅反②向隅.而泣
C.①思而不学则殆.②农者殆.则土地荒
D.①举.一隅不以三隅反②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答案:B
解析:A项,①类别;②类似。B项,①②两个词同义,意思都是“墙角”。C项,①危险;②通“怠”,懒惰。D项,①举出;②攻下,占领。
4.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礼后.乎
B.求也退,故进.之
C.由也兼人,故退.之
D.己欲立而立.人
答案:A
解析:A项,名词用作动词,在……之后。B、C、D三项都是动词的使动用法。
5.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回也非助我者也
A.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
B.何谓也
C.起予者商也
D.其斯之谓与
答案:C
解析:例句和C项都是判断句。A项,省略句,“以”后省略宾语“之”;B项和D项都是宾语前置。
先秦诸子选读 第一单元、第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一单元、第四单元
(满分150分时间90分钟)
命题人:斗鸡中学宋晓冬
1.下列各组词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曲肱.(gōng) 有马十乘.(shèng) 恶.乎成名(wū) 自牖.执其手(yǒu)
B. 孝悌. (tì) 便.便言,唯谨尔(biàn) 木铎.(yí) 一箪.食(dān)
C.臭.恶,不食(xiù) 诲.人不倦(huǐ) 能近取譬.(bì) 莞.尔(wǎn)
D.怃.然(wǔ) 人焉廋.哉(sòu) 杀鸡为黍而食.之(shí) 喟.然(kuì)
2.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3分)
A. 莫春者,春服既成
B. 举直错诸枉
C. 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D. 闻斯行诸
3.选出下列加点词活用情况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3分)
A.风乎舞雩
B.博我以文
C.饭疏食饮水
D.鼓瑟希,铿尔
4.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 小人之过必文.(掩饰)
B. 过.也,人皆见之(有了过错)
C.可以语.上也(语言)
D.就有道而正.焉(接近,靠近)
5.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义,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①其."恕"乎②尧舜其.犹病诸
B.①天下之.无道也久矣②不如丘之.好学也
C.①仲尼岂贤于.子乎②君子之于.天下也
D.①歌而.过孔子②富而.可求也
6.下列各项中,"之"的意义,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子之武城
A.古之学者为己
B.之一邦,则又曰
C.今之成人者何必然
D.非其鬼而祭之
7.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3分)
①以吾一日长乎.尔②摄乎.大国之间③为国以.礼④二三子以.我为隐乎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单元测试卷1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第一单元检测题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 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体系中的每个概念都具有丰富的内涵。这些概念需要凝结成一个整体,以应对无限丰富的现实问题。反思当代的审美文化现象,有助于我们梳理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以两个概念为例。一个是“富强”。民众求富,国家求强。日常生活中,总有人以珠光宝气、香车美人“炫富”。“炫富”表面上是在展示美,但在观者的眼中却是丑,或者“臭美”。人们对这种美丑区分的一般解释是:“炫富”是物质追求,审美是精神追求。以物质和精神来区分“炫富”与审美其实是一个误解。且看“炫富”的内容,集中于名牌服饰、名酒、名表、名车、名度假地。奢侈品林林总总,共同点却只有一个,就是观念性的符号(“名”)。在审美活动中,自然美、艺术美都属于精神世界的内心意象,却也离不开物质的载体(比如有一定的质地、色彩、声响等)。因此,奢靡炫富虽然基于物质,实质却是精神性的。
奢靡与审美都属于精神的追求,意义的深度却有天壤之别。对追逐符号的人而言,大量珍贵的人力物力被降低为一纸商标的陪衬。追逐奢华揭示着意义的贫瘠和精神的无力。审美的意象则以意义的充盈见长。人心的意象,既可以让金银珠玉装点堂皇的宫殿庙宇,也能令日常的景色转换成大师的杰作,使普通的词语凝结成千古不朽的诗句。审美和艺术创造体现着人的精神世界的富足。例如在戏曲艺术中,舞台角色的气象全系于演员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正是为了突出人的因素,戏里的一切饰物皆为假扮,道具也被精简到了“以鞭代马”“一桌二椅”。在物质较为充裕的今天,“富”的体现应该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富贵气。富贵气是一种自然流露的美,这种美得自个人长期的、自觉的涵养,也得自社会的普遍氛围。富贵之美是花钱买不来的。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人教版+检测)第一单元六、有教无类+Word版含答案
六、有教无类
孔子“有教无类”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其“众生一体都有善性”的理论。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性相近”说明了人皆有成才成德的可能性,而“习相远”又说明了实施教育的重要性。正是基于“人皆可以通过教育成才成德的”的认识,孔子才作出了“有教无类”的论断。
在无数个深夜,我坐在桌前捧读《论语》,感觉这个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就坐在我的面前。他多年的沧桑岁月,慈祥地注视着我。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他站起身来,慢慢地走向不可知的远方。我的眼前,顿时幻化出一片烂漫的充满书香气息的杏林。
【课内挖掘】
课内素材
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观
本课中,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的教育观,是儒家以“仁”为核心思想的重要体现。“有教无类”的思想内涵是教育面前人人平等,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教育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孔子的“有教无类”的“类”,不只是表现在贵贱这一个方面,还包括许多其他方面。各种类别的人,不分地域、贫富、老少、贤愚,都是孔子施教的对象。孔子的学生来自不同的诸侯国,如曾子是鲁人,子张是陈人,子长是齐人,子游是吴人。颜路与颜回,曾点与曾参,父子都同时是孔子的学生。孔门弟子各有性格上的毛病,曾参迟钝,颛孙师偏激,仲由鲁莽。但经过孔子的循循诱导,曾子虽迟钝,但以勤补拙,成为儒家之集大成者,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子路虽鲁莽,也成为孔门弟子中的大贤人,这不能不说是孔子有教无类的功劳。
在现代社会,教育已经成为全体公民的共同需要和共享的权利,教育的全民性要求教育者更应该具有“有教无类”的教育观,注意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切磋琢磨。
高二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测试卷
高二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测试卷
(满分:150分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运用(1—4题每题3分,5题每空1分,共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怃.然(wǔ)以杖荷蓧.(diào)揠.苗(yàn)
B.喟.然(kuì)庠.序(xiáng)腊.肉(xī)
C.莞.尔(wǎn)朝觐.(jiàn)一箪.食(dān)
D.哂.笑(shǎi)怵.惕(chǔ)耦.耕(ǒu)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天我们评价历史人物,主要看他是致力于推动历史前进,还是抱残守缺
....,既无思想又无作为。
B.我们对对方提出的要求一定要慎重考虑,切不可轻诺寡信
....。
C.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考试答卷书写用笔要挑选好。笔要滑、细、深。滑者流畅,细者清楚,深者醒目。
D.上级两袖清风,下级就会廉洁自律。如此上行下效
....,社会风气就会逐步好转起来。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人们的悲哀在于,应该珍惜的时候不懂得珍惜,而懂得珍惜的时候却失去了珍惜的机会。B.数码媒体艺术,大多数人还是比较陌生的;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它在中国正日益受到关注和发展。
C.生活节奏加快了,中年人大多工作繁忙、家务劳累,因此要加强健身运动,选择一些放松性的、能缓解肌肉紧张及精神的锻炼项目为宜。
D.文学作品语言的好坏,不在于它用了一大堆华丽的词,用了某一行业的术语,而在于它的词语用得是地方。
4.把下列4句话填入文段的横线处,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在先秦,主要有五种人格理想:墨子的苦行侠人格,;杨朱的贵我人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先秦诸子选读》配套文档:第一单元 《论语》选读 二、 Word版含答案推荐
二、当仁,不让于师
释文题
“当仁,不让于师”是《论语·卫灵公》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说,面对仁德之事,对老师也不必谦让。从这句话里,我们能感受得到孔子对弟子人格的尊重,对仁义的重视,我们也能体会到孔子与弟子之间平等和谐的关系。尽管绝大多数弟子都比孔子年轻很多,但他从不阻止弟子表达自己的意愿,而是鼓励他们畅所欲言。孔子的这种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很值得我们深思,尽管他生活在2 500年前的人类文明发祥时期。
明主旨
本课所录选文分别是从弟子对孔子的态度和评价、孔子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及孔子对待弟子的态度和评价三个方面来刻画孔子形象的,既展现了孔子与其弟子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平等的师生关系,又表现了孔子对仁德的高度重视和执著追求。
1.词语理解
(1)通假字
①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道之斯行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子见南子,子路不说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夫子矢之曰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毋吾以也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⑥莫春者,春服既成同“________”,____________
⑦鼓瑟希通“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智 聪明、智慧 ②导 引导 ③悦 高兴
④誓 发誓 ⑤已 停止 ⑥暮 晚 ⑦稀 稀疏
(2)一词多义
①绝⎩⎪⎨⎪⎧ 人虽欲自绝:不如早与之绝: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抢呼欲绝: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论语·里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D.《论语》中有不少有关为人处世的格言警句。如:“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告诉我们做人要言语谨慎、行事敏捷;“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是说看见贤人就应该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应该反省自己。
解析:C项,“朽木不可雕也”是孔子评价宰予的话,批评冉求的话是:“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答案:C
答案:(1)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3)欲速则不达 见小利则大事不成(4)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二、阅读理解(4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14分)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第一单元检测
(
一、基础知识(16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弦歌(xuán)辍学(chuò)
怃然(wǔ)喟然长叹(kuì)
B.饥馑(jǐn)铿锵(kēng)
撰写(zhuàn)莞尔一笑(guǎn)
C.悲恸(tònɡ)户牖(yǒu)
颠沛(pèi)向隅而泣(ǒu)
D.股肱(ɡōnɡ)谄媚(chǎn)
答案:C
8下列对选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认为一个人如果能够做到广施善济,他就不仅仅可以被看作仁者,简直可以被看作圣人。但是,想做到这一点是非常困难的,即便是尧舜也不可能做到。
B.孔子家里的马棚失火被烧掉了。当他听到这个消息后,首先问人有没有受伤。这表明孔子重人不重财,十分关心下人。事实上,这是中国自古以来人道主义思想的发端。
(三)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完成第14~15题。(6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论语·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解析:B项,“子贡嫉妒颜回的贤能”错,在原文中找不到根据。
答案:B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
(1)颜回、仲由炊之于壤屋之下,有埃墨堕饭中,颜回取而食之。(3分)
(2)吾信回之为仁久矣,虽汝有云,弗以疑也,其或者必有故乎?(4分)
(3)君子之修行也,其未得之也,则乐其意;既得之,又乐其治。是以有终身之乐,无一日之忧。(4分)
答案:B
1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颜回在做饭的时候,见到灰尘落入饭中,便把粘着灰尘的米粒捡出来吃了。
B.子贡嫉妒颜回的贤能,便把颜回偷吃米饭的事报告给孔子,并讲了颜回的坏话。
C.孔子不偏信子贡的一面之词,用巧妙的方法做了调查研究,弄清了事情的真相。
D.颜回实事求是地向孔子做了汇报,孔子对颜回更加信任,孔子的弟子们对颜回更加敬佩。
A.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施:施舍。
B.何事于仁事:做。
C.己欲达而达人达:通达,行得通。
D.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微:贫贱。
解析:A项,施:施惠。B项,事:止,仅。D项,微:没有。
答案:C
7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B
C
D
解析:C项,副词,表揣测,大概。A项,连词,表递进,并且/连词,连接状语与中心语。B项,介词,引出宾语,不译/介词,表处所,在。D项,代词,他/助词,提示宾语前置。
C.今之成人者何必然
D.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解析:B项与例句相同,均为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A项,动词,去,往;C项,结构助词,的;D项,代词,它。
答案:B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儒家思想经典《论语》,以“仁”为治国理念,富含许多精辟的言论,如教育方面的“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治学态度方面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等。
三、表达运用(8分,每小题4分)
18归谬法是指为反对错误观点,先假设这个观点是正确的,由此推论得出荒谬结论的论证方法。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一句话。要求:符合归谬逻辑,句式基本一致,语言简洁明了。
例句:如果作品水平越高,知音越少,那么谁也不懂的东西就是世界上的绝作了。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的能力。作答本题,首先要明确题干要求:①内容上“符合归谬逻辑”,归谬法是间接反驳方法之一,为了反驳某论题(或某论据),先假定它为真,然后由它推出荒谬的结论;②句式与例句“基本一致”,即为“如果……那么……”的形式;③“语言简洁明了”,字数不能太多。最后,对照例句选择对象进行仿写。
孔子厄于陈蔡,从者七日不食。子贡以所赍货,窃犯围而出,告籴于野人,得米一石焉。颜回、仲由炊之于壤屋之下,有埃墨堕饭中,颜回取而食之。子贡自井望见之,不悦,以为窃食也。入问孔子曰:“仁人廉士,穷改节乎?”孔子曰:“改节即何称于仁义哉?”子贡曰:“若回也,其不改节乎?”子曰:“然。”子贡以所饭告孔子。子曰:“吾信回之为仁久矣,虽汝有云,弗以疑也,其或者必有故乎?汝止,吾将问之。”
召颜回曰:“畴昔予梦见先人,岂或启佑我哉?子炊而进饭,吾将进焉。”对曰:“向有埃墨堕饭中,欲置之,则不洁;欲弃之,则可惜。回即食之,不可祭也。”孔子曰:“然乎,吾亦食之。”
颜回出孔子顾谓二三子曰吾之信回也非待今日也二三子由此乃服之。
子路问于孔子曰:“君子亦有忧乎?”子曰:“无也。君子之修行也,其未得之也,则乐其意;既得之,又乐其治。是以有终身之乐,无一日之忧。小人则不然,其未得也,患弗得之;既得之,又恐失之。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也。”
B.《论语·先进》篇中,子路和冉有问孔子同样的问题,孔子却做了不同回答,公西华感到很奇怪,孔子说:“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因为冉求性格退缩,所以激励他;而仲由敢作敢为,所以让他有所节制。这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
C.季氏已十分富有,作为季氏家臣的冉求还替他搜刮财富,孔子因此评价冉求说:“非吾徒也,朽木不可雕也。”
C.对于管仲,孔子肯定了他有仁德。根本原因就在于管仲“尊王攘夷”,反对使用暴力,而且阻止了齐鲁之地被“夷化”的可能。
D.孔子认为,像管仲这样有仁德的人,不必像匹夫匹妇那样,斤斤计较他的节操与信用。
解析:A项,“即便是尧舜也不可能做到”错,原文只是说要做到这一点尧舜也会感到为难。
答案:A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4分)
(1)《论语》中阐释“学习”与“思考”之间关系的句子是“,”。
(2)孔子对子贡“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的回答是“其‘恕’乎!,”。
(3)在《论语》中揭示做事情贪图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图小的利益就成不了大事的句子是“,”。
(4)在富贵、财利面前执着于道义是孔子宣扬的一个主要观念。《论语》中这样说:“,。”
(《论语·述而》)
14上文有成语如“发愤忘食”,请从上文中再概括出一个成语:。(2分)
参考答案:箪食瓢饮、乐在其中、乐以忘忧(答出其中一个即可)
15结合“浮云”的比喻义,就节选的文段说一说孔子的人生观。(4分)
参考答案:从孔子对颜回的称赞和自我表白中可以看出其安贫乐道,重义轻利。把富贵比作浮云,因为浮云聚散无常,喻富贵短暂,犹今之“过眼烟云”;云在天上,高不可及,喻富贵与己无关;浮云至轻至淡,喻富贵无足轻重。
(1)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2分)
(2)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3分)
参考答案:(1)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
(2)管仲辅佐桓公,称霸于诸侯,匡正了天下,老百姓到了今天还享受到他给予的好处。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0~13题。(20分)
(选自《孔子家语》)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厄于陈蔡
厄:穷困,灾难。
B.子贡以所赍货,窃犯围而出
赍:携带。
C.子贡自井望见之,不悦,以为窃食也
悦:高兴。
D.其未得也,患弗得之
患:担忧,忧虑。
解析:A项,厄:受困。
答案:A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解析:对别人的意见持什么态度,需要根据原文内容进行分析,既要有自己的想法,又不能背离原文的意思。
答案:示例(1)我认同第一种理解。朋友做错了事,“忠告而善道之”,好言相劝,希望朋友能够对自己的错误有所认识,进而改正,对待朋友已经做到了忠诚,符合友好交往的原则;朋友听得进劝告,就帮助他改正缺点,不能改正就不再劝说(如果是小缺点则可包容,如果是大错误或许未必志同道合),“为人谋”也应该有个限度,那就是保持交往主体的独立性,这体现了适度交往的原则。
答案:示例如果语言是生产工具,能够生产出物质资料,那么夸夸其谈的人就可以是百万富翁了。
19下图是“儿童在不同场地的时间分配”,根据该图提供的信息,将儿童在不同场地休息和运动时间分配的情况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概括准确,不超过80字。
(《论语·雍也》)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论语·乡党》)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论语·宪问》)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参考答案:(1)颜回、仲由在土屋之下做饭,有块熏黑的灰土掉进饭中,颜回便把粘着灰土的米粒取出来吃了。
(2)我相信颜回是仁德之人已经很久了,即使你这样说,我也不会怀疑他,wenku.baidu.com或许一定有缘故吧?
(3)君子的修行啊,在没能做到的时候,欣喜满足于大道之意;在做到之后啊,又欣喜满足于实践着大道。所以终生都能喜悦快乐,而没有一天的忧愁。
A.颜回出/孔子顾谓/二三子曰/吾之信回也/非待今日也/二三子由此乃服之。
B.颜回出/孔子顾谓二三子曰/吾之信回也/非待今日也/二三子由此乃服之。
C.颜回出/孔子顾谓二三子曰/吾之信回/也非待今日也/二三子由此乃服之。
D.颜回出/孔子顾谓二三子/曰吾之信回也/非待今日也/二三子由此乃服之。
解析:抓住关键词“曰”“也”的同时要理解此段文字的意思。
C.起予者商也
起:启发。
异乎三子者之撰
撰:书写。
D.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
伤:忧伤。
古之学者为己
学者:求学的人。
解析:B项,敏:聪明。C项,撰:陈述。D项,伤:伤害,损害。
答案:A
3下列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天下之无道也久矣
A.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
B.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2)我认同第二种理解。朋友做错了事,当然应该“忠告而善道之”,好言相劝,希望朋友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友好交往是交友的基础;如果朋友一时不理解不接受,那说明他暂时还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暂且搁下,等待时机再想办法,朋友最后一定会理解;如果“不听就算了”,放任朋友执迷不悟,甚至一错再错,那就很难说尽心竭力“为人谋”了。
(《论语·颜渊》)
16请写出《论语》中能与“为人谋”相对应的、体现孔子“忠恕”之道的句子。
解析:一要对课文所学内容非常熟悉,二要与所要求的内容相适应。
参考答案: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17曾子认为“为人谋”就应该尽心竭力,而孔子认为对待朋友应“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对“不可则止”有两种不同的理解:第一种理解是“不听就算了”,第二种理解是“不听就暂且不言”。结合自身交往实践,你更倾向于哪一种理解?为什么?
切磋(cuō)畏葸不前(xǐ)
解析:A项,“弦”应读“xián”;B项,“莞”应读“wǎn”;C项,“隅”应读“yú”。
答案:D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二三子何患于丧乎
患:担忧。
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故旧:旧交、老友。
B.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敏:勤勉。
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小人:平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