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学肌肉力量的影响因素课件
运动生理学——第十一章 肌肉力量
(3)等长收缩力量指机体的肌肉在长度不发生变化时表 现出的力量;
(4)超等长收缩力量指机体的肌肉在拉长-缩短过程表 现出的力量。
第二节 影响肌肉力量的生理学基础
(一)神经系统的调节机能
1、运动中枢的机能改善(经长期的力量 训练……) ①运动中枢产生强而集中的兴奋过程 ②神经细胞发放一致的高频率的兴奋冲动兴奋 强度 ③参入同步作用加强
(二)骨骼肌的特点
1、肌肉的生理横断面增大 (1)传统认为:力量训练可使肌肉的体积增大, 肌纤维增粗,细胞核增多, 肌肉增大完全是 由于原有的肌纤维直径的增粗,无新的肌纤维 产生。 (2)另一种说法:力量训练可使肌纤维数量增 多。
2、肌肉中蛋白质含量增加
它不仅是肌纤维收缩蛋白含量增加,而且还具 有三磷酸腺酶的作用,它能催化ATP分解为 ADP和放能,从而改善肌肉的能量供应。
(三) 力量训练应为全面身体训练服务,只 是到后期才宜进行专门性练习。
(四) 青春期发育后期,性别差异显著,女 性肌力较小,要发展肩带肌、背肌、腹肌和盆 肌的力量。
(1)一般力量指机体各部位肌肉力量的发展水 平,是各运动环节克服阻力的工作能力;
(2)专项力量指机体在时间、空间方面严格符 合 专项竞技动作要求的肌肉力量;
(3)辅助专项力量指机体在时间、空间方面辅 助专项竞技动作要求的肌肉力量。
(三)根据力量的性质可分为动力性力量、 静力性力量、反应力量
(1)动力性力量指机体在动态时表现出的肌肉 力量;
2、植物性功能的改善也是力量素质提高 的重要因素
内脏功能——心脏、肺脏功能(物质基础,反 应人体机能状态),在力量练习中,特别是大 负荷情况下会出现“屏息”或憋气现象
运动生理学_10肌肉力量
b.运动训练 →肌肉结缔组织增厚、毛细血管增生、内 含物(肌红蛋白、CP、肌糖原) ↑
c.肌纤维增殖:待研究因素
2).肌纤维类型
肌纤维类型与肌力关系:快肌纤维%组成越高肌力越大
3).肌肌收缩时的初长度 在一定范围内,肌肉收缩的初长越大,产生的张 力和缩短的程度就越大。 肌节最适初长(2.0-2.2m)时,粗细肌丝重叠 佳,肌缩速度、幅度和张力最大; 大于最适初长时, 粗、细肌丝重叠↓, 肌缩速度、 幅度和张力↓; 小于最适初长时, 粗、细肌丝重叠↓, 肌缩速度、 幅度和张力虽然↑, 但不如最适初长时。
2 等长练习(静力性力量练习) 等长练习—肌肉以等长收缩形式的抗阻力练习。 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时间,利于工作能力↗; 生理效应 提高肌肉绝对力量; 提高肌肉无氧代谢能力(由于肌肉持续收缩,供血↘) ⑴ 省时省能,又能提高肌肉力量; 优点 ⑵ 能弥补动力性练习时不易锻炼到的肌群和力量较弱的肌群 ⑴ 易疲劳(由于无放松); 不足 ⑵ 对改善神经肌肉的协调性效果不明显。
4).关节运动角度
同一块肌肉在关节的不 同运动角度时差生的力量也 不同。 (在不同角度时,肌肉对骨 牵拉角度不同造成的。) 2.神经源因素 1)中枢激活 中枢激活:中枢神经系统动员肌纤 维参与收缩的能力。 能增加肌肉同步兴奋收缩的运 动单位数量来提高肌肉最大肌力
水平低者:60%肌纤维参与活动 水平高者:90%肌纤维参与活动 研究证明:20-80%MVC活动,主要靠募集更多的运动单 位参与活动(MVC: maximum volunteer contraction) 2)中枢神经对肌肉活动的协调和控制能力 中枢神经系统的(+)、(-)交替↗和及时准确(+) 或(-),改善主动肌、协同肌、对抗肌间的协调关 系,特别是对抗肌放松能力,可显著地增加肌肉收缩的 力量。 3)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状态 中枢神经系统(+)强而集中→同步高频(+)↗→动 员尽可能多的运动单位参加工作,运动单位募集↗→力 量 发放高频冲动增加肌肉强直收缩程度 研究证明:20-80%MVC活动,主要靠募集更多的运动单 位参与活动。>80%MVC靠中枢增加冲动频率。
运动生理学ppt课件全完整版
运动生理学ppt课件全完整版目录•运动生理学概述•运动系统结构与功能•运动过程中的能量代谢与调节•运动对生理机能的影响•不同项目的运动生理特点与训练原则•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机制与恢复手段•运动处方及营养补充策略01运动生理学概述定义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过程中生理机能变化规律及其机制的学科。
任务揭示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生理反应、适应机制和运动能力的发展规律,为科学训练、运动选材和运动医学等提供理论依据。
古代运动生理学的萌芽01早在古希腊时期,人们就开始探讨运动与身体机能的关系,提出了“生命在于运动”的观点。
近代运动生理学的形成02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随着实验生理学的发展,人们开始运用实验手段研究运动对机体的影响,标志着近代运动生理学的形成。
现代运动生理学的发展0320世纪中期以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学科的飞速发展,运动生理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宽,研究手段日益先进,形成了现代运动生理学的理论体系。
通过动物实验模拟人体运动过程,研究运动对机体的影响及其机制。
动物实验法通过人体实验观察运动过程中的生理反应和适应变化,探讨运动对人体机能的影响。
人体实验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运动员或普通人群的运动经历、身体状况等信息,分析运动与健康的关系。
调查法运用数学方法建立描述人体运动过程中生理机能变化的数学模型,揭示运动生理机制。
数学建模法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02运动系统结构与功能01020304骨骼组成骨骼功能骨骼生长与发育骨骼疾病与损伤骨化过程、骨龄评估骨折、骨质疏松、骨肿瘤等头骨、躯干骨、四肢骨保护内脏器官、支持身体姿势、参与运动纤维关节、软骨关节、滑膜关节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连接骨骼、提供运动范围、吸收冲击关节炎、关节脱位、韧带损伤等关节类型关节结构关节功能关节疾病与损伤肌肉结构肌肉收缩与舒张肌纤维、肌膜、肌束膜、肌外膜兴奋-收缩耦联机制、肌丝滑行理论肌肉类型肌肉功能肌肉疾病与损伤骨骼肌、心肌、平滑肌产生运动、维持姿势、保护内脏器官肌肉萎缩、肌肉拉伤、肌炎等03运动过程中的能量代谢与调节ATP-CP系统概述介绍ATP-CP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及其在运动中的供能作用。
肌肉力量
•
2.渐进式的超负荷安排
• 若对机体循序渐进地、缓慢地施加超负荷, 虽然成绩发展速率较慢,出成绩较晚,但由 于机体对此种超负荷一直会产生非常良好的 适应,故不仅可以达到运动员的最大潜能, 最终获得较高的运动成绩,并且可以保持较 长时间。 ∴安排超负荷时,不能急于求成,不能急功 近利,一定要从长远着想,从运动员需要最 终获得的运动成绩人手,制定出运动员的多 年训练计划,并控制每次超负荷所增加的强 度,使成绩按计划地增长。
•
(二)不同超负荷时身体机能发展的差异
•
不同超负荷安排身体机能的不同发展速率
1.突增式超负荷安排
• 依据刺激-反应-适应规律,施加较大增量的超负 荷可使机体发生较大的反应,并获得比较明显的 适应效果,因此能较快地出成绩。 但若持续性地给机体施加较大超负荷,运动员固 然出成绩较早,训练早期时常出类拔萃,但极易 导致机体过早衰竭,无法达到本来具有的运动潜 能,最终能够获得的最高成绩比预期的会明显降 低,并且最高成绩保持的时间较短,往往形成 “昙花一现”。
①身体机能在训练后的恢复情况
恢复越充分,耐受阶段相应越长。 ②训练课的强度与密度 运动强度越大,密度越大,耐受时间相应越 短,反之亦然。
③训练过程中的恢复程度
(二)疲劳
• 影响因素: ①身体机能的恢复情况; ②训练课的强度与密度; ③训练课的负荷总量以及负荷类型等。
负荷总量一般与疲劳程度呈正比例。复杂活 动负荷较之简单活动负荷疲劳程度一般相对 较深。
最大重复次数(RM) :
• 概念:指肌肉收缩所能克服某一负荷的最大次数。 应用: 5RM→肌肉粗大、力量↑、速度↑ 举重、投掷 6-10RM→肌肉粗大、力量↑、速度↑ 100米跑、跳跃 10-15RM→力量↑、速度↑、耐力↑ 400和800米 16-30RM →力量↑、速度↑、耐力↑ 中跑 30RM→毛细血管↑、耐力↑ 长跑
《运动生理学全集》PPT课件
阐述如何通过肌电图评估肌肉疲劳、训练效果以及运动技术等方面 的问题。
肌电图与运动生物力学
探讨肌电图与运动生物力学相结合在运动科学研究和应用中的前景 和意义。
03
循环系统生理
心脏的结构与功能
01
02
03
心脏的位置与形态
心脏位于胸腔中纵隔内, 呈倒置圆锥形。
心脏的内部结构
心脏由四个腔室组成,包 括左心房、左心室、右心 房和右心室。
长时间或高强度运动导致能量供应不足,引发运动性疲劳,影响运 动表现。
提高运动能力的能量代谢策略
01
合理营养补充
根据运动项目、强度和持续时 间,合理安排膳食营养,保证 能量摄入与消耗平衡。
02
增加有氧训练
通过有氧训练提高心肺功能和 肌肉氧化能力,增加脂肪利用 ,节省糖原消耗。
03
间歇性训练法
采用高强度间歇性训练(HIIT ),提高无氧耐力,促进运动 后过量氧耗(EPOC),增加 脂肪消耗。
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与技术
人体实验法
直接对人体进行实验,观察运动 过程中的生理机能变化。
比较法
对不同运动项目、不同运动水平 或不同人群的生理机能进行比较 研究,揭示运动生理学的普遍规 律和特殊现象。
01
动物实验法
通过动物实验模拟人体运动过程 ,研究运动对机体的影响及其机 制。
02
03
调查法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 运动员或普通人群的运动经历和 健康信息,分析运动与健康的关 系。
4 个体差异原则
不同个体对训练的适应能力和效果存在差异,需要制定 个性化的训练计划。
运动训练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训练效果的评估
第十二章肌肉力量和耐力
肌肉的力量耐力是有关健康和体质的重要成分之 一。在普通人群中,很多人有腰背部和其他部位的不 适,通过相应部位的力量训练则可以使问题在很大程 度上得到解决。
研究表明,力量训练可以减少运动过程中发生伤 病的危险;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抗因自然衰老而发 生的肌肉力量和骨密度的下降。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痉挛
认为DOMS是由于运动时肌肉血供相对不足,缺血导致致痛物 质(如前列腺素等)在肌肉内累积。疼痛的刺激引起肌肉反射性 收缩和痉挛。而肌肉痉挛又加重了缺血。如此反复引起运动后 12~48h的肌肉酸痛。
2、连接组织受损
认为DOMS是由于运动时肌肉和肌腱内的连接组织受到损伤所 致。其最有力的支持证据之一是羟脯氨酸,一种连接组织损伤后 释放的代谢产物,在DOMS非常明显的人尿液中的浓度显著高于不 明显者。
二、肌肉对抗阻训练的一般适应 负重的力量训练其最主要的作用部位就是骨骼
和肌肉,对于力量训练,肌肉骨骼系统一般会出现 以下适应: 肌肉力量增加。 肌肉体积增大。 骨密度增加。
(一)肌肉力量 负重训练可以使肌肉力量在3~6个月之内发生显
著的增长(25%~100%)。神经系统和肌肉体积的变化 是肌肉力量增加的主要原因。在力量训练的最初几周, 力量出现增长但肌肉体积并未发生明显变化,因此该 阶段力量的增加主要是由于神经系统对训练产生了适 应。这一般被解释为动作的协调性改善和原动肌的活 动加强。力量训练8~10周后,肌肉出现体积的增加 (肥大),此时力量的增长是神经系统和肌肉体积的 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而3~4个月后,肌肉力量的增 加主要是肌肉体积的增加所致。
(四)肌肉酸痛 训练经常会使肌肉发生不同程度的酸痛感觉。肌
肉酸痛可以发生在运动期间或运动结束后的短期内, 称为急性肌肉酸痛。肌肉的酸痛也可能发生在运动后 的12~48h,称为延迟性肌肉酸痛(DOMS)。急性肌肉 酸痛在运动后约持续1h左右然后消失。其机制可能是 由于运动时肌肉的血供不足和代谢废物的积聚(如乳 酸解离出的H+的刺激)。DOMS则与肌肉收缩的类型有 密切的关系。肌肉的离心收缩比向心收缩和静力性收 缩更容易引发肌肉酸痛。引起DOMS的机制目前并未完 全清楚,有以下的几种假说可供参考:
运动生理学肌肉力量素质的生理基础与训练精要
力量训练器械与非器械训练
器械训练
使用杠铃、哑铃、力量训练机等器械 进行训练,可针对特定肌群进行负重 练习,增加肌肉力量和体积。
非器械训练
利用自身体重、弹力带、稳定球等工 具进行练习,具有方便、灵活、低成 本等优点,适合家庭和户外训练。分级训练计划01
02
03
初级训练计划
针对初学者,以基础动作 和轻负重为主,强调正确 的动作姿势和技术,逐渐 增加训练强度和难度。
训练计划
初级阶段
中级阶段
高级阶段
以基础力量训练为主, 逐渐增加负荷和难度, 建立良好的力量基础。
在初级阶段的基础上, 增加训练强度和复杂性, 进一步提高肌肉力量。
针对个人目标进行精细 化训练,强化特定肌肉
群,追求力量极限。
恢复阶段
在力量训练过程中合理 安排休息和恢复,避免
过度训练和损伤。
04
肌肉力量素质的训练实践
运动生理学肌肉力量素质的 生理基础与训练精要
目录
• 肌肉力量素质概述 • 肌肉力量素质的生理基础 • 肌肉力量素质的训练精要 • 肌肉力量素质的训练实践 • 肌肉力量素质的评估与提高
01
肌肉力量素质概述
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肌肉力量素质是指肌肉在特定条 件下克服阻力的能力,是运动表 现和身体健康的重要基础。
测试方法
评估肌肉力量素质的测试方法主要包括重量训练、举重、推举、硬拉等力量训练动作,以及利用等速 测力仪、力量测试器等仪器进行的专门测试。这些测试方法可以全面评估肌肉力量素质的不同方面, 为训练提供科学依据。
个体差异与训练反应
个体差异
个体差异是指不同个体在肌肉力量素质 方面存在的差异,如肌肉纤维类型、神 经支配能力、激素水平等。这些差异导 致不同个体在力量训练中的反应不同, 有些人可能更容易增加肌肉力量,而另 一些人则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才能看到明 显效果。
运动生理学10-肌肉力量
α-运动神经元
运动单位越大,产生的肌张力就越大。
3.肌纤维收缩时的初长度
• 肌节最适初长(2.0-2.2m):粗肌丝肌球 蛋白横桥与细肌丝肌动蛋白结合数目最多, 从而使肌纤维收缩力最大。
• 例一:超等长收缩-跳深练习 • 例二:超越器械-标枪出手动作
•神经源性因素
• ①中枢的协调能力:协调各肌群活动改善主动肌、 协同肌、对抗肌间的协调关系,特别是对抗肌放松 能力,可显著地增加肌肉收缩的力量。
二、力量训练要素 (一)力量练习的PIRTS法
1、P(percent)——最大负荷百分比(运动强度) 常用最大重复次数(RM)来表示。
MULTIPLE RM EQUATIONS
1RM 1.00 2RM 1.04 3RM 1.08 4RM 1.12 5RM 1.16 6RM 1.20 7RM 1.24 8RM 1.28
指所从事的肌肉力量练习应与相应的运动项目相适 应。 • 分类:身体部位的专门性和练习动作的专门性。 • 机制:不同肌群甚至同一肌群的不同运动单位之间 应具有一定的神经肌肉协调性。
• 讨论:要发展铅球运动员的上肢力量,最符合 专门性原则的方法是:a.负重弯举 b .俯卧撑 c.卧 推
(三)负荷顺序原则
原因:一般人的运动中枢兴奋性难以达到足 够高的水平,所发出的神经冲动不能使更多 的运动单位参与兴奋收缩过程。
• 运动员: 80%-90%甚至更高肌纤维收缩
原因:运动中枢同步放电的程度将大大提 高,最大肌力自然大大增加。
(三)肌纤维类型
• 早期研究:运动训练不会引起肌纤维类型的改变。 • 近期有研究表明:肌纤维间有可能通过亚型相互转
10~15RM - - ↑
↑ 400、800米
>30RM - ↑↑ - ↑↑ 中长跑
影响力量素质的生理学因素
影响力量素质的生理学因素一、介绍力量素质是指个体在进行体育运动和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各种力量表现能力的总称。
力量素质是运动表现和运动成绩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人体生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力量素质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着个体体育表现水平,还与身体健康、功能障碍预防以及老年健康等方面密切相关。
本文将从生理学角度探讨影响力量素质的各种因素。
二、神经调控因素2.1 运动神经元的数量和兴奋性运动神经元的数量和兴奋性是影响力量素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运动学习和力量训练中,神经元通过合理的训练和适应,可以增加数量和提高兴奋性。
这样可以增加神经冲动的频率和强度,提高肌肉的收缩力和爆发力。
2.2 神经传导速度神经传导速度也是影响力量素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人体的神经传导速度越快,反应时间越短,肌肉收缩的速度就越快。
因此,神经传导速度的提高可以增加肌肉的爆发力和瞬时力量。
2.3 神经系统的抑制机制神经系统的抑制机制对力量素质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进行高强度力量训练时,神经系统会自我调控,通过抑制一些肌肉的活动来保护身体免受损伤。
但在一些特定情况下,过度的神经系统抑制会降低力量素质的表现。
三、肌肉调控因素3.1 肌纤维类型肌纤维类型对力量素质具有重要影响。
人体肌肉主要分为慢收缩型和快收缩型两种肌纤维类型。
慢收缩型肌纤维适合长时间低强度的运动,而快收缩型肌纤维适合高强度、爆发性的运动。
不同肌纤维类型的比例会直接影响力量素质的发挥。
3.2 肌肉横截面积肌肉横截面积也是影响力量素质的重要因素。
肌肉横截面积越大,肌肉的收缩力就越大。
通过力量训练可以增加肌肉的横截面积,从而提高力量素质。
3.3 肌肉纤维的血液供应和代谢能力肌肉纤维的血液供应和代谢能力对力量素质也有一定影响。
血液供应充足可以提供更多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从而提高肌肉的运动能力。
代谢能力的提高可以提供更多的能量,延缓疲劳的发生。
3.4 肌肉骨骼长度比肌肉骨骼长度比是指肌肉的长度与其所跨越的骨骼长度之比。
《肌肉系统解剖》课件
[3] Zhang, M., & Wang, G. J. (2019). Muscle biomechanics and modeling: a review.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tology, 22(1), 37-41.
心肌
• 自律性收缩 • 心脏的重要组成部分 • 适应心脏负荷和环境变化
肌肉血液供应和神经控制
1
毛细血管分布
各类型肌肉内毛细血管的分布和数量差异。
2
神经系统调控
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对肌肉运动和生理过程的调节作用。
3
肌肉血流动力学
肌肉运动时血液进出的量和速度变化,以及相关生理参数的调节。
肌肉骨骼系统之间的关系
肌肉收缩和放松的神经、激素、 离子和其他生化因素调控机制。
肌肉代谢
糖原代谢 脂肪代谢 氮代谢和酸碱平衡
糖原的合成、分解和在肌肉收缩中的运用。 脂类在肌肉和整个身体内的来源、变化和作用。 蛋白质的利用和合成以及对酸碱平衡的影响。
肌肉生长与训练
肌肉训练的类型
肌肉训练的种类和适用人群。
肌肉生长的机理
肌肉生长的细胞和分子机制以及 影响因素。
肌肉-骨骼关系概览
肌肉组和运动
肌肉与骨骼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
身体各部位的肌肉组成和不同的 运动类型。
肌肉平衡的重要性
不同的锻炼方式对肌肉平衡的影 响及其防治措施。
肌肉的生理功能
运动功能
协同肌肉、骨骼和神经系统实现身体移动、保持 平衡和输出力量。
调节功能
参与多种内分泌、神经和免疫调节,维持身体内 平衡和稳态。
肌肉的生物力学特性
第10章 肌肉力量
(二)肌肉力量的分类 肌肉力量有多种表现形式,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划 分为不同的类型。 根据肌肉收缩形式的不同,肌肉力量分为静力性力量和 动力性力量。动力性力量进一步还可以根据肌肉动态收缩形 式的不同,分为向心收缩力量、离心收缩力量、等速肌肉力 量和超等长肌肉力量等。 根据表示方法的不同,肌肉力量分为绝对力量和相对力 量。 肌肉还可以按照其表现形式和构成特点分为最大肌肉力 量、快速肌肉力量和力量耐力三种基本形式。
(二)几种肌肉力量训练手段的生理学分析
1、等张练习(动力性力量练习):就是肌肉收缩时缩短与放 松交替进行的抗阻力练习,如推举杠铃、哑铃等。练习时多 与技术动作形式相一致。(不足存在关节角度效应) 2、等长练习(静力性力量练习):就是肌肉以等长收缩形 式进行的抗阻力练习,如手倒立、直角支撑等。对某些关节 稳定要求高的项目有积极意义,如体操、健美操等 3、等动练习:等动练习是借助于专门的等动练习器进行力 量训练的方法。(可以弥补关节角度效应)另外可以用 来做力量恢复训练。 4、离心练习:就是肌肉产生离心收缩的力量练习。其特点 是肌肉收缩产生张力的同时被拉长,如推举起杠铃后慢 慢放下的动作,相关肌群做离心收缩。 5、超等长练习:肌肉在离心收缩之后紧接着进行向心收缩的 力量练习称为超等长练习 (如多级跳)这样做可产生更 大的肌力,(原因是初长度、牵张反射和弹性势能) 主要用 来提高爆发力。
三、肌肉功率 单位时间做功量即P=FV,通常所说的爆发力,常使用 立定跳远、纵跳摸高、小球掷远表示,或使用无氧功率 自行车、快速跑台阶进行的下肢功率试验。跑跳投基本 都是以爆发力为基础。
发展最大肌力、爆发力和肌肉耐力的训练参数
训练参数
练习强度(%1RM) 重复次数 练习组数 训练频率(次/周) 间歇时间 能量代谢方式 肌肉持续收缩时间
《运动生理学课件-掌握运动生理基础,提高竞技水平》
2
基因检测技术
探索基因检测技术对运动表现的预测和优化。
3
虚拟现实技术
分享虚拟现实技术在运动表现和训练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与技术
实验研究法
了解实验研究法在运动生理 学中的应用,介绍实验设计 和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
现场测量法
探讨现场测量法的优势和局 限性,介绍相关仪器和技术。
非侵入性技术
神经系统在运动中的作用
感知和反应
深入了解神经系统如何感知和控制运动, 并了解提高神经反应的方法。
动作协调
探讨神经系统对动作协调和运动技巧的影 响。
疼痛和压力
分享有效的缓解疼痛和压力的方法,以及其对运动表现的影响。
运动对能量代谢的影响
碳水化合物
深入了解碳水化合物对能量代谢 的影响,探究运动中碳水化合物 的摄取和利用方法。
《运动生理学课件——掌 握运动生理基础,提高竞 技水平》
了解人体的生理变化对于提高竞技水平至关重要。本课程介绍运动生理学的 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在竞技体育中的应用,旨在帮助您深入了解体育运动 背后的科学知识。
肌肉生理学与运动表现的关系
肌肉发力原理
探究肌肉发力背后的科学原理。 了解不同肌肉纤维类型的特点 及对运动表现的影响。
3 睡眠的恢复作用
了解睡眠对运动表现和身体健康的影响,并分享有效的睡眠策略。
补液与运动的关系
纯净水
探讨纯净水在运动中的重要性和 正确喝水的方法。
运动饮料
分享不同种类的运动饮料,介绍 其成分和适用场合。
椰子水
探究椰子水的功效和对运动表现 和恢复的影响。
运动生理学的未来发展方向
1
人工智能技术
介绍人工智能技术在运动生理学中的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健身训练生理骨骼肌
• WT (wildtype mice ) 普通小鼠
• TG (transgenic mice) 转基因 小鼠
二、不同类型肌纤维的形态、机能及代谢特征
(一)不同肌纤维的形态特征
形态学特征
肌纤维的直径 肌纤维数量 α -运动神经元 神经肌肉接点 终板面积 毛细血管网 血液供应 神经支配
分比最低的为24%,最高的为74.2%
表 一般人的肌纤维组成
受试者
肌肉
ST% 变化范围
男(19)
股外肌
57.7 ±2.5
男(11)
腓肠肌
52.6 38.0-73.2
女(10)
腓肠肌
51.0 27.4-72.0
男(8)
腓肠肌
46.7 ±3.7
男(14)
腓肠肌
43.9 24.0-72.9
男(14)
三角肌
45.2 33.5-58.3
男(9)
股外肌
43.8 26.0-60.6
男(69)
股直肌
53.9 ±12.2
男(23)
股外肌
46.0 ±13.0
男(10)
股外肌
44.0 --
男(14)
股外肌
46.3 28.2-74.2
女(4)
三角肌
57.5 40.1-68.3
女(4)
三角肌
35.4 27.2-42.1
水平低者:60%肌纤维参与活动 水平高者:90%肌纤维参与活动 研究证明:20-80%MVC活动,主要靠募集 更多的运动单位参与活动。
4.肌纤维收缩时的初长度
• 肌节最适初长(2.0-2.2m):粗肌丝肌球 蛋白横桥与细肌丝肌动蛋白结合数目最多, 从而使肌纤维收缩力最大。
肌肉生理学中的运动与肌肉力量的关系
肌肉生理学中的运动与肌肉力量的关系肌肉生理学是研究人体肌肉的构造、形态和功能的科学。
肌肉的力量是肌肉生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肌肉力量是指肌肉在收缩时所能发出的最大力量。
肌肉力量与人体运动的表现密切相关,这篇文章将探讨肌肉生理学中的运动与肌肉力量的关系。
肌肉结构与力量在肌肉结构方面,肌肉由肌纤维束构成,而肌纤维束中又包括多个肌纤维细胞。
这些肌纤维细胞内含有肌纤维蛋白,肌纤维蛋白又包括肌球蛋白与肌动蛋白两种。
肌球蛋白是一种大分子蛋白质,在肌肉中占有重要地位。
肌动蛋白则是一种线性蛋白质,能够与肌球蛋白相互作用。
这种相互作用同时也影响着肌肉力量的大小。
肌肉力量的主要来源是肌肉中肌纤维细胞的交替排布,细小肌肉纤维与肌肉纤维束的数量。
根据运动的性质不同,肌肉还包括发力肌、持久肌和快捷肌。
发力肌在高速运动中释放最大的力量,持久肌则在长时间运动中提供能量,快捷肌则表现出速度快、反应灵敏的特点。
运动和肌肉力量的关系一般而言,运动与肌肉力量有很大的关系。
在人体运动过程中,肌肉通过刺激神经系统的控制来产生力量。
肌肉力量的大小与肌肉本身的大小、形态、肌肉的成分(肌肉和肌腱的比例)、肌肉节律(肌肉刺激的方式和频率)等多种因素相关。
研究表明,肌肉力量的大小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神经系统的控制方式、肌肉纤维化的程度、运动的种类和节律等。
具体而言,如果采用重量训练的方式,可以增加肌肉纤维中蛋白质的含量,增厚肌纤维和增加肌纤维数量,进而增加肌肉力量。
而如果采用氧气消耗的方式进行有氧运动,可以提高身体中心肌肉内储备的能量,让身体在连续长时间的运动中不断地产生动力,进而增加肌肉力量。
肌肉力量的锻炼通过锻炼,可以提高肌肉力量。
训练可以按照每周几次或每天几次进行划分。
基本上,锻炼的设置取决于人体的特性以及个人健身目标。
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锻炼强度成为肌肉力量锻炼的重要问题。
适当的锻炼可以促进人体肌肉力量的增强,不适当的锻炼则容易导致肌肉损伤。
体适能课件301 肌肉适能
粗肌丝
肌球蛋白(亦称肌凝蛋白,myosin ) 杆状部分由两条重链的尾部相互缠绕形成,头部由两 条重链的末端分别结合一对轻链。
骨骼肌的收缩原理
(三)横纹肌的收缩机制
肌丝滑行理论(myofiament sliding
theory)
直接证据:肌肉收缩时暗带长度不变,明带缩短,同时H带相应变窄。
• 研究表明,人在25岁以后如果不进 行规律的力量训练,每年肌肉的重 量将可能减少约0.5公斤,而往往同 时增加的脂肪却反而使体重有所增 加。
• 体育活动可以减轻骨关节炎患者的 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其机理是提
高了肌肉的力量并增强了关节周围 组织的机能。
2019/10/27
7
肌肉力量的分类
• 绝对力量 • 爆发力 • 力量耐力
• 最适初长度下产生最大张 力.
长度-张力曲线与肌节长度的变化有关
在一定范围内,前负荷越大, 初长度越长,粗细肌丝的 有效重叠越多,肌肉收缩 越强。
粗肌丝上的每个横桥都有与
细肌丝相互作用的位置,
因而出现最佳收缩效果。
当肌肉收缩达到最大时所对
主
应的为长度
• 骨骼肌在体内所处的自然长度,大致相当于它们 的最适初长度
2.影响乙酰胆碱与终板膜胆碱能受体结合 箭毒
3.影响乙酰胆碱分解失活 有机磷中毒
第二环
• 肌细胞兴奋过程是以膜的电变化为特征 的
肌管系统
横管(T管) 肌管系统
纵管(肌质网,SR)
在肌原纤维周围的SR也称为纵行肌质网(L SR ) L SR:有Ca2+泵 Ca2+ SR 连接内质网(JSR、终池): SR末端膨大与T管膜接
运动生理学——6-肌肉力量的影响因素ppt课件
7. 体重因素
可编辑课件
24
These are two types of fatigue.
• Muscle fatigue occurs when an exercising muscle can no longer respond to the same degree of stimulation with the same degree of contractile activity.(外周疲劳)
Action
potentials
Action potentials separated by time: Muscle fibers relax: Weak contraction
Action potentials in close sequence: Muscle fibers relax less: Stronger contraction
• When a motor neuron fires, every muscle fiber controlled by it contracts
– The asynchronous recruitment of motor units delays or prevents muscle fatigue.
可编辑课件
17
因此,运动单位的募集包括两方面:运动单位的
数目和运可动编辑单课件位的种类
18
A motor unit is one motor neuron and the muscle fibers it innervates.
• Each motor neuron controls several to thousands of muscle fibers
运动生理学---肌肉力量 ppt课件
23
2、I(interval)——两组练习间的间隔
• 主要肌肉的力量练习,组间休息时间至少2-3 分钟; • 辅助运动肌力量训练时,组间休息1-2分钟。
3、R (repetition)——一组练习的重复次数 常与P结合考虑。 4、T (time)——完成重复练习的时间 取决于动作速度。一般人采用中低速,运 动员采用中高速。 5、S (set)——组数 3-6组为宜。 PPT课件
24
(二)练习次数和频度
• 研究表明:初次参加运动训练者,隔天训练的效 果比每天训练效果好。 每天训练,肌肉力量提高47% 隔天训练,肌肉力量提高77.6%
• 举重,其运动强度最大负荷能力,练习组数至少 不低于3组,每周1-2次即可。 • 健美,运动强度应适当降低,但练习组数和频度 则相应地增多; • 肌肉耐力,运动强度更低,练习次数相应较多, 练习频度增加。
常用最大重复次数(RM)来表示。
PPT课件
21
MULTIPLE RM EQUATIONS
1RM 2RM 3RM 4RM 5RM 6RM 7RM 8RM 1.00 1.04 1.08 1.12 1.16 1.20 1.24 1.28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RM 2RM 3RM 4RM 5RM 6RM 7RM 8RM
PPT课件
30
• 抓举 PPT课件 • Power snatch
31
• 卧推 PPT课件 • Bench Press
32
• 高翻 上举 • Power Clean and Press
PPT课件
33
• 弯举 PPT课件 • Curl
34
• 肩上推 • Push Jerk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力量素质是其他身体素质的基础。
• 肌肉力量表现为:绝对肌力、相对肌力、 肌肉爆发力、肌肉耐力等。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绝对肌力
• 绝对肌力和肌肉的横断面大小有关,横 断面越大,绝对肌力越大
熟睡时的肌力? 早晨刚刚苏醒时的肌力? 晨练后精神倍加振奋时的肌力? 激烈运动后倍感疲劳时的肌力?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 运动单位动员定义: 参与兴奋的运动单位数目与兴奋频率
的 结 合 , 称 为 运 动 单 位 动 员 ( Motor Unit Involvement ) 或 运 动 单 位 募 集 (Motor Unit Recruitment)
fiber produces a twitch.
▪ Gradations of whole muscle tension
depend on the number of muscle fibers contracting
Connective tissue
(1)一块肌肉由多条肌纤维组成,并受多个神经元 控制,单纯一个神经元的兴奋只表现出肌肉的震颤 ,参与收缩的神经元越多,力量越大,参与神经元
运动单位的动员
(二)决定肌肉力量的因素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1. 肌肉的横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积
力量训练引起肌肉体积增加
及肌肉力量的增长,主要是由 于肌纤维横截面积增加造成的。Muscle
一般认为,训练使横断面积的增加是由 于训练促使肌原纤维合成增加所致,而 对于肌纤维数目无明显影响。
CK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 Fast and Slow Muscle Fibers.
– Fast muscle fibers are adapted for rapid, powerful contractions.
• Thick for strength but results in poor O2 diffusion • Fatigue relatively quickly.
• 肌肉横断面的大小取决于肌纤维数量和 每条肌纤维的粗细
• 绝对肌力只能反应整体力量,不能反映 肌肉每条肌纤维的性能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相对肌力
– 肌肉单位横断面积( /cm2 )所具有的肌力。 但日常应用一般以绝对肌力/体重代替
– 与肌纤维类型及神经对肌肉的调节能力有关
3. 肌纤维收缩时的初长度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肌纤维处于一定的长度时,横桥与 细肌丝的肌动蛋白结合的数目最多, 从而使肌纤维收缩力增加。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4. 运动单位的动员(Recruitment of motor units )
运动单位(Motor Unit, MU)
一个α运动神经元和受其支配的肌纤维所组成的基 本的肌肉收缩的单位称为,运动单位。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运动单位的动员
生活经验:
相对力量可更好地评价运动员的力量素质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相对与绝对爆发力的训练
• 力量型项目如:举重、柔道等应增加肌肉 的体积增长肌肉块,追求绝对力量的增加
• 短跑、跳跃、体操等以速度和灵敏为特点 的项目,应该保持轻体重的同时增加肌肉 的相对力量——主要靠神经募集更多的肌 纤维参与动作。
• The number of muscle fibers varies among different motor units.
– Muscles performing refined, delicate movements have few muscle fibers per motor unit.
Connective tissue
Tendon
Muscle fiber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2. 肌纤维类型——能量代谢为其关键因素
快肌纤维的收缩力>> 慢肌纤维,供能速 率快,单位时间内可完成更多的机械功。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数目多少取决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Tendon
Muscle fiber
Whole muscle te文n档s仅io供n参考d,e不p能en作d为s科学on依据t,h请e勿s模iz仿e;o如f有t不h当e之m处u,s请c联l系e,网t站h或e本e人x删te除n。d of motor unit
recruitment, & the size of each motor unit.
A w文h档o仅供le参考m,不u能作s为c科le学依i据s,a请勿g模仿r;o如u有p不当o之处f,m请联u系网s站c或l本e人f删i除b。ers
▪ A tendon attaches a muscle to a bone. Muscle
▪ A single action potential in a muscle
– Slow muscle fibers are adapted for sustained contraction.
• Thin to aid diffusion of O2 but weaker • Relative to fast fibers, slow fibers have.
– Less SR Ca2+ remains in the cytosol longer. – More mitochondria, a better blood supply, and myoglob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