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1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导学案 公开课

合集下载

2.5.1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第1课时)

2.5.1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第1课时)

若q=1,则 S3=3 a1 , S 6 6a1 , S 9 9a1 由 a1 0可得S3 S 6 2S 9,与题设矛盾
q 1 a1 (1 q ) a1 (1 q ) 2a1 (1 q ) 1 q 1 q 1 q
3 6 9
整理,得q3+q6=2q9
各个格子里的麦粒数依次是:
1, 2, 22, 23, 24, 25,…,263,
发明者要求的麦粒总数就是: 1+ 2+22+23+24+25+…+263.
通项: an=2n-1
前n项和:Sn
等比数列的求和
引入新课
1 2 2 2
2 3
2
4
263
这一格放 的麦粒可 以堆成一 座山!!!
263
分析:由于每格的麦粒数都是前一格的2倍, 共有64格每格所放的麦粒数依次为:
1, 2, 2 , 2 ,, 2 .
它是以1为首项公比是2的等比数列, 麦粒的总数为:
2
3
63
S64 1 2 2 2 2 .
2 3 63
S64 1 2 2 2 2 的方法 . (1) ,就 2 3 63 是错位相 2S64 2(1 2 2 2 2 ). 减法 ! 2 3 63 64 (2) 即2S64 2 2 2 2 2 .
1 243
.
已知等比数列an 中,
练习1.
2或-3
1 a1 2 , S3 14.则q
a3 8或18 2 a1 1, a4 216 则 q -6 , S4 185
a1、q、n、a n、sn

第二章 2.5 第1课时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

第二章 2.5 第1课时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

§2.5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第1课时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学习目标1.掌握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及公式证明思路.2.会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解决有关等比数列的一些简单问题.知识点一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知识点二 错位相减法1.推导等比数列前n 项和的方法叫错位相减法.2.该方法一般适用于求一个等差数列与一个等比数列对应项积的前n 项和,即若{b n }是公差d ≠0的等差数列,{c n }是公比q ≠1的等比数列,求数列{b n ·c n }的前n 项和S n 时,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思考 如果S n =a 1+a 2q +a 3q 2+…+a n q n -1,其中{a n }是公差为d 的等差数列,q ≠1.两边同乘以q ,再两式相减会怎样?知识点三 使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时注意事项(1)一定不要忽略q =1的情况;(2)知道首项a 1、公比q 和项数n ,可以用S n =a 1(1-q n )1-q ;知道首尾两项a 1,a n 和q ,可以用S n =a 1-a n q 1-q; (3)在通项公式和前n 项和公式中共出现了五个量:a 1,n ,q ,a n ,S n .知道其中任意三个,可求其余两个.1.在等比数列{a n }中,a 1=b ,公比为q ,则前3项和为b (1-q 3)1-q.( ) 2.求数列{n ·2n }的前n 项和可用错位相减法.( )3.a 1(1-q n )1-q =a 1(q n -1)q -1.( ) 4.等比数列前n 项和S n 不可能为0.( )题型一 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的直接应用例1 求下列等比数列前8项的和:(1)12,14,18,…; (2)a 1=27,a 9=1243,q <0.反思感悟 求等比数列前n 项和,要确定首项、公比或首项、末项、公比,应特别注意q =1是否成立. 跟踪训练1 (1)求数列{(-1)n +2}的前100项的和;(2)在14与78之间插入n 个数,组成所有项的和为778的等比数列,求此数列的项数.题型二 前n 项和公式的综合利用例2在等比数列{a n}中,a1=2,S3=6,求a3和q.反思与感悟 (1)a n =a 1qn -1,S n =a 1(1-q n )1-q ⎝⎛⎭⎪⎫或S n =a 1-a n q 1-q 两公式共有5个量.解题时,有几个未知量,就应列几个方程求解. (2)当q =1时,等比数列是常数列,所以S n =na 1;当q ≠1时,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S n 有两个公式.当已知a 1,q 与n 时,用S n =a 1(1-q n )1-q 比较方便;当已知a 1,q 与a n 时,用S n =a 1-a n q 1-q比较方便. 跟踪训练2 已知等比数列{a n }是递增数列,S n 是{a n }的前n 项和.若a 1,a 3是方程x 2-5x +4=0的两个根,则S 6= .题型三 利用错位相减法求数列的前n 项和例3 求数列⎩⎨⎧⎭⎬⎫n 2n 的前n 项和.反思感悟 一般地,如果数列{a n }是等差数列,{b n }是公比不为1的等比数列,求数列{a n b n }的前n 项和时,可采用错位相减法.跟踪训练3 求和:S n =x +2x 2+3x 3+…+nx n (x ≠0).分期付款模型典例小华准备购买一部售价为5 000元的手机,采用分期付款方式,并在一年内将款全部付清.商家提出的付款方式为:购买2个月后第1次付款,再过2个月后第2次付款,…,购买12个月后第6次付款,每次付款金额相同,约定月利率为0.8%,每月利息按复利计算,求小华每期付款金额是多少.(参考数据:1.00812≈1.10)[素养评析]本题考查数学建模素养,现在购房、购车越来越多采用分期付款方式,但有关方不一定都会计算,所以建立一个老少皆宜的模型来套用是必要的,在建立模型过程中,要把制约因素抽象为符号表示,并通过前若干项探索规律,抓住这些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关系式.1.等比数列1,x,x2,x3,…的前n项和S n等于()A.1-x n1-xB.1-x n -11-xC.⎩⎪⎨⎪⎧ 1-x n 1-x ,x ≠1且x ≠0n ,x =1D.⎩⎪⎨⎪⎧1-x n -11-x ,x ≠1且x ≠0n ,x =1 2.设等比数列{a n }的公比q =2,前n 项和为S n ,则S 4a 2等于( ) A .2 B .4 C.152 D.1723.等比数列{a n }的各项都是正数,若a 1=81,a 5=16,则它的前5项的和是( )A .179B .211C .243D .2754.某厂去年产值为a ,计划在5年内每年比上一年产值增长10%,从今年起5年内,该厂的总产值为 .5.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且a n =n ·2n ,则S n = .1.在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 项和公式中,共涉及五个量:a 1,a n ,n ,q ,S n ,其中首项a 1和公比q 为基本量,且“知三求二”.2.前n 项和公式的应用中,注意前n 项和公式要分类讨论,即当q ≠1和q =1时是不同的公式形式,不可忽略q =1的情况.3.一般地,如果数列{a n }是等差数列,{b n }是等比数列且公比为q ,求数列{a n ·b n }的前n 项和时,可采用错位相减法求和.一、选择题1.等比数列{a n }中,a 1=2,a 2=1,则S 100等于( )A .4-2100B .4+2100C .4-2-98D .4-2-1002.在等比数列{a n }中,已知a 1=3,a n =48,S n =93,则n 的值为( )A .4B .5C .6D .73.设S n 为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8a 2+a 5=0,则S 5S 2等于( )A .11B .5C .-8D .-114.已知数列{a n }是等差数列,若a 2+2,a 4+4,a 6+6构成等比数列,则数列{a n }的公差d 等于() A .1 B .-1C .2D .-25.设公比为q (q >0)的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S 2=3a 2+2,S 4=3a 4+2,则a 1等于( )A .-2B .-1 C.12 D.236.已知数列{a n }满足3a n +1+a n =0,a 2=-43,则{a n }的前10项和等于 ( ) A .-6(1-3-10) B.19(1-3-10) C .3(1-3-10) D .3(1+3-10)7.一弹球从100米高处自由落下,每次着地后又跳回到原来高度的一半再落下,则第10次着地时所经过的路程和是(结果保留到个位)( )A .300米B .299米C .199米D .166米二、填空题8.设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a 1=1,S 6=4S 3,则a 4= .9.数列a 1,a 2-a 1,a 3-a 2,…,a n -a n -1,…是首项为1,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那么a n = .10.已知正项数列{a n }满足a 2n +1-6a 2n =a n +1a n .若a 1=2,则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 . 11.设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S 3+S 6=2S 9,则数列的公比q = .三、解答题12.(2018·绵阳检测)在等比数列{a n }中,a 2-a 1=2,且2a 2为3a 1和a 3的等差中项,求数列{a n }的首项、公比及前n 项和.13.设数列{a n }满足a 1+3a 2+32a 3+…+3n -1a n =n 3,n ∈N *. (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2)设b n =n a n,求数列{b n }的前n 项和S n .14.在等比数列{a n }中,对任意n ∈N *,a 1+a 2+…+a n =2n -1,则a 21+a 22+…+a 2n 等于() A .(2n -1)2 B.(2n -1)23 C .4n -1 D.4n -1315.已知等差数列{a n }满足a 2=0,a 6+a 8=-10.(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2)求数列⎩⎨⎧⎭⎬⎫a n 2n -1的前n 项和.。

《2.5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课件 1-优质公开课-人教A版必修5精品

《2.5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课件 1-优质公开课-人教A版必修5精品

1.19≈2.36 1.110≈2.60 1.111≈2.85
1.00499≈1.04 1.004910≈1.05 1.004911≈1.06
解:(1)今年学生人数为b人,则10年后学生人数为b(1+4.9‰)10≈1.05b, 由题设可知,1年后的设备为 a×(1+10%)-x=1.1a-x, 2年后的设备为 (1.1a-x)×(1+10%)-x=1.12a-1.1x-x=1.12a-x(1+1.1),…, 10年后的设备为
题型三 等比数列的综合应用
【例3】 (12分) (2012年高考陕西卷)设{an}是公比不为1的等比数列,其前 n项和为Sn,且a5,a3,a4成等差数列. (1)求数列{an}的公比; (2)证明:对任意k∈N+,Sk+2,Sk,Sk+1成等差数列.
名师导引: (1)由a5,a3,a4成等差数列,列方程求解; (2)利用求和公式,等差中项证明. (1)解:设数列{an}的公比为q(q≠0,q≠1). 由a5,a3,a4成等差数列, 得2a3=a5+a4,……………………………………………………2分 即2a1q2=a1q4+a1q3.………………………………………………4分 由a1≠0,q≠0得,q2+q-2=0, 解得q1=-2,q2=1(舍去), 所以q=-2.………………………………………………………6分
法二 对任意 k∈N+,2Sk= 2a1(1 qk ) , 1 q
Sk+2+Sk+1= a1(1 qk 2 ) + a1(1 qk 1) = a1(2 qk 2 qk 1) ,
1 q
1 q
1 q

完整word版,2015等比数列前n项和教案(公开课)

完整word版,2015等比数列前n项和教案(公开课)
小组合作,尝试解决.
【课堂练习】
根据下列各题中的条件,求相应的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1) ;
(2)
学生板演,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点评学生的解题过程.
及时巩固,灵活运用公式。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2.
拓展应用
例3求和
巡视指导,参与讨论,及时评价,规范解题步骤.
感性判断理性分析小组合作尝试解决最后听教师讲解.
教学重点
1.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
2.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简单应用。
教学难点
错位相减法推导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
教学方法
以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分析求解,师生合作,师生互动。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
创设情境
国际象棋起源于古代印度,相传国王要奖赏国际象棋的发明者,问他想要什么,发明者说“在棋盘第一格放1粒小麦,第二格放2粒,第三格放4粒,依次类推,每个格子里放的麦粒数都是前一个格子里放的麦粒数的2倍,直到第64格。”国王不假思索欣然答应,请问国王能否满足发明者的要求?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3
教师提示,引导学生探究公式的其它推导方法。
知识拓展,提升思维。
四、
公式应用
1.
基础应用
例1是非判断题:
(1)
(2)
(3)
参与小组讨论,作出评价分析,明示结果.
小组讨论,尝试解答,听取教师点评.
例2求下列等比数列中前8项的和:
(1)已知
(2)已知
学生口述,教师板演解题过程.
五、
课堂小结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
强调:①注意分类讨论的思想!

高中数学必修5课件:第2章2-5-1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高中数学必修5课件:第2章2-5-1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数学 必修5
第二章 数列
4.在等比数列{an}中,a3-a1=8,a6-a4=216,Sn=40. 求公比q,a1及n.
解析: 显然公比q≠1,由已知可得:
a1q2-a1=8, aa11q115---qaq1nq=3=4201,6,
a1=1, 解得q=3,
n=4.
数学 必修5
第二章 数列
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基本运算
第二章 数列
新课引入
一个穷人到富人那里去借钱,原以为富人会不愿意,哪知富 人一口应承了下来,但提出了如下条件:在 30 天中,每天借给穷 人 10 万元.借钱第一天,穷人还 1 分钱,第二天,还 2 分钱,以 后每天所还的钱数都是前一天的 2 倍,30 天后,互不相欠.穷人 听后觉得很划算,本想一口气定下来,但又想到富人平时是吝啬 出了名的,怕上当受骗,所以很为难.本节课我们来想个办法帮 助这个穷人.
数学 必修5
第二章 数列
(2)由题意知:SS奇 奇+ -SS偶 偶= =- 802,40, ∴SS奇 偶= =- -8106, 0. ∴公比q=SS偶 奇=--18600=2.
答案: (1)28
数学 必修5
第二章 数列
用错位相减法求数列的和
求和Sn=x+2x2+3x3+…+nxn.
[思路点拨]
[规范解答] (1)当x=0时,Sn=0.
∴aa111111- -- -qqqq36= =7262, 3.
① ②
②÷①得1+q3=9,∴q=2.
将q=2代入①中得a1=12, ∴an=a1qn-1=12·2n-1=2n-2,即an=2n-2.
数学 必修5
第二章 数列
(3)由Sn=
a11-qn 1-q

《等比数列前n项和》优秀教案(公开课)

《等比数列前n项和》优秀教案(公开课)

《等比数列前n 项和》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并掌握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公式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能初步应用公式解决与之有关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公式推导方法的探索与发现,向学生渗透特殊到一般、类比与转化、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和逆向思维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公式推导方法的探索与发现,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渗透事物之间等价转化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公式的推导、公式的特点和公式的运用;2.教学难点:公式的推导方法及公式应用中q 与1的关系。

三、教学工具:ppt 、多媒体四、过程分析:故事情景,引出问题→类比联想,解决问题→例题讲解,加深印象→故事结束,首尾呼应→归纳总结,加深理解(一)故事导入:(同时播放ppt 漫画)传说国际象棋的发明人是印度的大臣西萨 班 达依尔,舍罕王为了表彰大臣功绩,准备对宰相进行奖赏。

国王问宰相:“我要重重赏赐你,你想得到什么样的奖赏尽管提?”,这位聪明的宰相说:“陛下,请您在这张棋盘的第一个格子内放上1颗麦粒,在第二个格子内放上2颗麦粒,在第三个格子内放上4颗麦粒,在第四个格子内放上8颗麦粒,…,依照后一格子内的麦粒数是前一格子内的麦粒数基础上加一倍,放满棋盘的64个格子.并把这些麦粒赏给您的我吧”。

国王认为这样的奖赏很轻,于是爽快地答应了,命令如数付给宰相麦粒 一位大臣帮忙,自找麻烦大臣计数麦粒的工作开始了,在第一个格内放1粒,第二个格内放2粒,第三个格内放4粒,第四个格内放8粒,……,1+2+4+8+16+32+……宰相所要求的麦粒数究竟是多少呢?大臣算了好久也没有算清楚!宰相来提示,帮助这位大臣计算各个格的麦粒数组成首项为1,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宰相所要的奖赏就是这23631+2+2+2++2=个数列的前64项和,既是 将这个转化为求等比数列的前64项和的问题。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经典教案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经典教案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学习目标】1.掌握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及推导公式的思想方法和过程,能够熟练应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解决相关问题,提高应用求解能力.2.通过对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与应用,使学生掌握错位相减法、方程思想、划归思想等数学思想和方法.3.激情参与,惜时高效,感受数学思维的严谨性.1.“我1.2.Ⅱ.1.2.3.等比通项公式a=n1.设A.C2AC.-31D.331、答案 D解析由8a2+a5=0得8a1q+a1q4=0,∴q=-2,则==-11.【我的疑惑】知识要点归纳:1.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1)公式:S n==(q≠1).(q=1).(2)注意:应用该公式时,一定不要忽略q=1的情况.2.若{a n}是等比数列,且公比q≠1,则前n项和S n=(1-q n)=A(q n-1).其中A=.3.推导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方法叫法.一般适用于求一个等差数列与一个等比数列对应项积的前n项和.4.等比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当公比q≠1时,S n==;当q=1时,S n=.5.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性质:(1)连续m项的和(如S m、S2m-S m、S3m-S2m),仍构成数列.(注意:q≠-1或m为奇数)(2)S m+n=S m+q m S n(q为数列{a n}的公比).二、典型范例Ⅰ.质疑探究——质疑解惑、合作探究探究点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问题1:怎么求等比数列{}n a的前n项和n S?写出公式的推导过程。

S n问题2当=故当(1)(2(3)由(4)是数列求和的一种重要方法。

问题探究一错位相减法求和问题教材中推导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方法叫错位相减法.这种求和方法是我们应该掌握的重要方法之一,这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可以拓展到一个等差数列{a n}与一个等比数列{b n}对应项之积构成的新数列求和.下面是利用错位相减法求数列{}前n项和的步骤和过程,请你补充完整.设S n=+++…+,∴S n=,∴S n-S n=,即S n==∴S n==2-.例1 在等比数列{a n }中,S 3=,S 6=,求a n . 解 由已知S 6≠2S 3,则q ≠1,又S 3=,S 6=, 即①,a 1(1-q 6)1-q =632.②))②÷①得1+q 3=9,∴q =2.可求得a 1=,因此a n =a 1q n -1=2n -2.问题探究二 等比数列前n 项和S n 与函数的关系问题 当公比q =1时,因为a 1≠0,所以S n =na 1,是n 的正比例函数(常数项为0的一次函数).当q =1时,数列S 1,S 2,S 3,…,S n ,…的图象是正比例函数y =a 1x 图象上一些孤立的点.A =,的一个指问题1 证明 =S m +(a =S m +q m S ∴S m +n =S m 1A .48 C .50 2A .C .3.设S n A .11 C .-4.设等比数列{a n }的公比q =2,前n 项和为S n ,则等于( )A .2B .4 C.D.5.已知{a n }是等比数列,a 2=2,a 5=,则a 1a 2+a 2a 3+…+a n a n +1等于 ( )A .16(1-4-n ) B .16(1-2-n )C.(1-4-n )D.(1-2-n )6.设{a n }是由正数组成的等比数列,S n 为其前n 项和,已知a 2a 4=1,S 3=7,则S 5等于( ) A. B. C.D.二、填空题7.等比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已知S1,2S2,3S3成等差数列,则{a n}的公比为________.8.设等比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若a1=1,S6=4S3,则a4=________.9.若等比数列{a n}中,a1=1,a n=-512,前n项和为S n=-341,则n的值是________.三、解答题10.设等比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已知a2=6,6a1+a3=30,求a n和S n.11.在等比数列{a n}中,已知S n=48,S2n=60,求S3n.12.已知等比数列{a n}中,a1=2,a3+2是a2和a4的等差中项.(1)求数列{a n}的通项公式;(2)记13(1)(2)1A.332A.1.1C.103.已知{aA.和5C.4.程和是A.C.5.数列{a n n1n+1n6A.3×44B.3×44+1C.45D.45+16.某企业在今年年初贷款a万元,年利率为γ,从今年年末开始每年偿还一定金额,预计五年内还清,则每年应偿还()A.万元B.万元C.万元D.万元二、填空题7.等比数列{a n}共2n项,其和为-240,且奇数项的和比偶数项的和大80,则公比q=________.8.等比数列{a n}中,前n项和为S n,S3=2,S6=6,则a10+a11+a12=________.9.某工厂月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率为q,则该工厂的年平均增长率为________.三、解答题10.在等比数列{a n}中,已知S30=13S10,S10+S30=140,求S20的值.11.利用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证明a n+a n-1b+a n-2b2+…+b n=,其中n∈N*a,b是不为0的常数,且a≠b.12.已知{a n}是以a为首项,q为公比的等比数列,S n为它的前n项和.(1)当S1,S3,S4成等差数列时,求q的值;(2)当S m,S n,S l成等差数列时,求证:对任意自然数k,a m+k,a n+k,a l+k也成等差数列.四、探究与拓展1312≈1.1)过关测试1.D7.8.310.解当a1S n当a1S n11.6312.(1)a n(2)S n13.(1)a课后练习。

2.5.1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上课用)

2.5.1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上课用)

1 q 3
(3) Sn 189, q 2, an 96, 求a1和n.
a1 anq 解: Sn 1 q
a1 96 2 即189 1 2
a1 3
又 an a1 q n1
96 3 2
n 1
6
练习:求等比数列 1,2,4,…从第5项到第10项的和.
3
a1q
n
作 减 法
若q=1,
Sn na1
(q 1)
a1 (1 q n ) Sn 1 q
注意:此时q≠1
a1 (1 q n ) Sn 1 q
Sn na1
(q 1)
1、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
na1 , (q 1), S n a1 a1q n 1 q , (q 1). na1 , (q 1) S n a1 an q 1 q , (q 1).
情景设置
从前,一个穷人到富人那里去借钱。。。
No problem!第一天 给你1万,以后每天 给你比前一天多1万 元,连续一个月(30天), 但有一个条件:
第一天出1分入1万;第 二天出2分入2万;第三天 出4分入3万元;……哇,发 了……
房叔,能不能借 我……
这富人会不会 又在耍我?
……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帮穷人出个主意!
第一天返还1分, 第二天返还2分, 第三天返还4分…… 以后每天返还数为前一 天的2倍.
我们来算算这笔账!
穷人得到 的总钱数 返还给富人 的总钱数
2 2 33 29 T30 1 2 3 30 S 30 1, 2 2, 2 2 , 2 2 , , 2
465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5配套课件:2.5.1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5配套课件:2.5.1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2)运用等比数列的前 n 项和公式要注意公比 q=1 和 q≠1 两种情形,在解有关的方程组时,通常用约分或两式相除的方 法进行消元.
【变式与拓展】
1.(2013 年新课标Ⅰ)设首项为 1,公比为23的等比数列{an}
的前 n 项和为 Sn,则( D ) A.Sn=2an-1 C.Sn=4-3an
2.5 等比数列的前 n 项和
2.5.1 等比数列的前 n 项和
【学习目标】 1.掌握等比数列{ an}前 n 项和公式. 2.通过等比数列的前 n 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体会错位相 减法以及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
等比数列{ an}的前 n 项和
等比数列前 n 项和公式为___S_n=__a_1_1_1-_-_q_q_n___ (q≠1),
解:由题意,得
若q=1,则S3=3a1=6,符合题意.此时,a3=2. 若 q≠1,则 S3=a111--qq3=211--qq3=6. 解得q=1(舍去)或q=-2.此时a3=8.
综上所述,a3=2,q=1或a3=8,q=-2.
[方法·规律·小结] 1.用等比数列前 n 项和公式,应注意公比 q 是否等于 1. 2.用错位相减法不仅能推导等比数列求和公式,还可以在 其他特定类型的数列求和中应用.
在解决等差、等比数列的综合题时,重点在 于读懂题意,而正确利用等差、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及 前 n 项和公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变式与拓展】 3.已知在等比数列{an}中,a1=13,q=13. (1)Sn 为数列{an}前 n 项的和,证明:Sn=1-2an;
(2)设bn=log3a1+log3a2+…+log3an,求数列{bn}的通项公
B.Sn=3an-2 D.Sn=3-2an
题型 2}的各项均为正数,其前 n 项中,数 值最大的一项是 54,若该数列的前 n 项之和为 Sn,且 Sn=80, S2n=6560,求: (1)前 100 项之和 S100; (2)通项公式 an.

2.5.1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与应用

2.5.1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与应用

2.5 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2.5.1 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的推导与应用 第十八课时教学目标 1.了解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等比数列求和的计算问题;2.探索并掌握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3.用方程的思想认识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利用公式知三求一;4.体会公式推导过程中的分类讨论和转化化归的思想.教学重点 1.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的推导; 2.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的应用.教学难点 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的推导.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国际象棋起源于古代印度.相传国王要奖赏国际象棋的发明者.这个故事大家听说过吗?“请在第一个格子里放上1颗麦粒,第二个格子里放上2颗麦粒,第三个格子里放上4颗麦粒,以此类推.每一个格子里放的麦粒都是前一个格子里放的麦粒的2倍.直到第64个格子.请给我足够的麦粒以实现上述要求.”这就是国际象棋发明者向国王提出的要求.麦粒的总数为 1+2+22+…+263=? S=1+2+22+23+…+2 63,① 2S=2+22+23+…+263+264,② ②-①得 S=2 64-1.264-1这个数很大,超过了1.84×10 19,假定千粒麦子的质量为40 g ,那么麦粒的总质量超过了7 000亿吨.而目前世界年度小麦产量约60亿吨,因此,国王不能实现他的诺言.国王不假思索地给国际象棋发明者一个承诺,导致了一个很不幸的后果的发生,这都是他不具备基本的数学知识所造成的.而避免这个不幸的后果发生的知识,正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究的知识. 推进新课 [合作探究]1+q+q 2+…+q n =?如果记S n =1+q+q 2+…+q n , 那么qS n =q+q 2+…+q n +q n +1.要想得到S n ,只要将两式相减,就立即有(1-q)S n =1-q n .如果q≠1,则有qq S n--=11. 如果q =1,那么S n =n . [教师精讲] a 1+a 2+a 3+…+a n =?如果记S n =a 1+a 2+a 3+…+a n , 那么qS n =a 1q+a 2q+a 3q+…+a n q,要想得到S n ,只要将两式相减,就立即有(1-q)S n =a 1-a n q.如果q≠1,则有qq a a S n n --=11. 如果q =1,S n =na 1. 上述推导过程,只是形式上的不同,其本质没有什么差别,都是用的“错位相减法”.形式上,前一个出现的是等比数列的五个基本量:a 1,q,a n ,S n ,n 中a 1,q,a n ,S n 四个;后者出现的是a 1,q,S n ,n 四个,这将为我们今后运用公式求等比数列的前n 项的和提供了选择的余地.值得重视的是:上述结论都是在“如果q≠1”的前提下得到的.言下之意,就是只有当等比数列的公比q≠1时,我们才能用上述公式.综合探究过程,我们得出:⎪⎩⎪⎨⎧≠--==1,1)1(,1,11q q q a q na S n n 或者⎪⎩⎪⎨⎧≠--=1q ,1,1,11q q a a q na n [例题剖析]【例题1】 求下列等比数列的前8项的和: (1)21,41,81,…; (2)a 1=27,a 9=2431,q <0.解答: (1)因为211=a ,21=q ,所以当n =8时,256255211)21(1[2188=--=S . (2)由a 1=27,24319=a ,可得272431198⨯==a a q , 又由q <0,可得31-=q , 于是当n =8时,811640)31(1)2724311(2718=--⨯-=S . 【例题2】 某商场今年销售计算机5 000台,如果平均每年的销售量比上一年的销售量增加10%,那么从今年起,大约几年可使总销售量达到30 000台(结果保留到个位)?解:根据题意,每年的销售量比上一年增加的百分率相同,所以,从今年起,每年销售量组成一个等比数列{a n },其中a 1=5 000,q=1+10%=1.1,S n =30 000. 于是得到300001.11)1.11(5000=--n , 整理得1.1n =1.6, 两边取对数,得n lg1.1=lg1.6, 用计算器算得1.1lg 6.1lg =n ≈041.02.0≈5(年). 答:大约5年可以使总销售量达到30 000台.练习:教材第66页,练习第1、2、3题.课堂小结 本节学习了如下内容:1.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的推导;特别是在推导过程中,学到了“错位相减法”.2.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的应用.因为公式涉及到等比数列的基本量中的4个量,一般需要知道其中的3个,才能求出另外一个量.另外应该注意的是,由于公式有两个形式,在应用中应该根据题意所给的条件,适当选择运用哪一个公式.布置作业课本第69页习题2.5 A 组第1、2、3题.。

等比数列前n项和_(公开课教案)

等比数列前n项和_(公开课教案)

§6.3.3 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一)教学目的:1.掌握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及公式证明思路.2.会用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解决有关等比数列的一些简单问题教学重点: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推导教学难点:灵活应用公式解决有关问题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材分析:本节是对公式的教学,要充分揭示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掌握与理解公式的来龙去脉,掌握公式的导出方法,理解公式的成立条件.也就是让学生对本课要学习的新知识有一个清晰的、完整的认识、忽视公式的推导和条件,直接记忆公式的结论是降低教学要求,违背教学规律的做法教学过程:一、复习:首先回忆一下前两节课所学主要内容:1.等比数列: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

公比通常用字母q 表示(q ≠0),即:{n a }成等比数列 ⇔nn a a 1+=q (+∈N n ,q ≠0) “n a ≠0”是数列{n a }成等比数列的必要非充分条件(前提条件)。

2.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0(111≠⋅⋅=-q a q a a n n , )0(11≠⋅⋅=-q a q a a m m n3.既是等差又是等比数列的数列:非零常数列.4.等比中项:G 为a 与b 的等比中项. 即G =±ab (a ,b 同号).5.性质:若m+n=p+q ,q p n m a a a a ⋅=⋅6.判断等比数列的方法:定义法,中项法,通项公式法如: 有一个数列满足135-⋅=n n a ,与公式)0(111≠⋅⋅=-q a q a a n n 比较我们可以判断出这个数列为等比数列且3,51==q a 。

二、讲解新课:*创设情境 兴趣导入【趣味数学问题】传说国际象棋的发明人是印度的大臣西萨•班•达依尔,舍罕王为了表彰大臣的功绩,准备对大臣进行奖赏.国王问大臣:“你想得到什么样的奖赏?”,这位聪明的大臣达依尔说:“陛下,请您在这张棋盘的第一个格子内放上1颗麦粒,在第二个格子内放上2颗麦粒,在第三个格子内放上4颗麦粒,在第四个格子内放上8颗麦粒,…,依照后一格子内的麦粒数是前一格子内的麦粒数的2倍的规律,放满棋盘的64个格子.并把这些麦粒赏给您的仆人吧”.国王认为这样的奖赏很轻,于是爽快地答应了,命令如数付给达依尔麦粒.计数麦粒的工作开始了,在第一个格内放1粒,第二个格内放2粒,第三个格内放4粒,第四个格内放8粒,……,国王很快就后悔了,因为他发现,即使把全国的麦子都拿来,也兑现不了他对这位大臣的奖赏承诺.这位大臣所要求的麦粒数究竟是多少呢?各个格的麦粒数组成首项为1,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大臣西萨•班•达依尔所要的奖赏就是这个数列的前64项和.*动脑思考 探索新知如何求数列1,2,4,…262,263的各项和以1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的前64项的和,可表示为:636264228421+++++= S ①26463642216842+++++= S ②由②—①可得:126464-=S这种求和方法称为“错位相减法” “错位相减法”,是研究数列求和的一个重要方法公式的推导方法一:一般地,设等比数列 n a a a a ,,321+它的前n 项和是=n S n a a a a +++321由⎩⎨⎧=+++=-11321n nn n q a a a a a a S 得⎪⎩⎪⎨⎧++++=++++=---n n n n n n qa q a q a q a q a qS q a q a q a q a a S 1113121111212111n n q a a S q 11)1(-=-∴∴当1≠q 时,q q a S n n --=1)1(1 ① 或qq a a S n n --=11 ② 当q=1时,1na S n =公式的推导方法二:=n S n a a a a +++321=)(13211-++++n a a a a q a=11-+n qS a =)(1n n a S q a -+⇒q a a S q n n -=-1)1((结论同上)“方程”在代数课程里占有重要的地位,方程思想是应用十分广泛的一种数学思想,利用方程思想,在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搭起桥梁,使问题得到解决现在我们看一看本节趣味数学内容中,国王为什么不能兑现他对大臣的奖赏承诺? 国王承诺奖赏的麦粒数为646419641(12)21 1.841012S -==-≈⨯-, 据测量,一般麦子的千粒重约为40g ,则这些麦子的总质量约为7.36×1710g ,约合7360多亿吨.我国2000年小麦的全国产量才约为1.14亿吨,国王怎么能兑现他对大臣的奖赏承诺呢!*巩固知识 典型例题例5 写出等比数列,27,9,3,1--的前n 项和公式并求出数列的前8项的和.解 因为313,11-=-==q a ,所以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为 1[1(3)]1(3)1(3)4n nn S ⨯----==--, 故 881(3)16404S --==-. 例 6 求等比数列1,2,4,…从第5项到第10项的和.解 由2 2,121===q a a 得1521)21(144=--⨯=∴S , 102321)21(11010=--⨯=S从第5项到第10项的和为10S -4S =1008例7 一条信息,若一人得知后用一小时将信息传给两个人,这两个人又用一小时各传给未知此信息的另外两人,如此继续下去,一天时间可传遍多少人?最快几小时全球(67.6亿)人都知道这个消息?解 根据题意可知,获知此信息的人数成首项2,11==q a 的等比数列 则:一天内获知此信息的人数为:(人)16777215122121242424=-=--=S ∵(人)4294967295122121323232=-=--=S (人)8589934591122121333333=-=--=S ∴最快33个小时全球人都知道这个消息。

2.5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公开课3.23)

2.5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公开课3.23)
大约是现在全世界一年粮食产量的459倍。 用这么多小麦能从地球到太阳铺设一条 宽10米,厚8米的大道!
三、例题讲解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基本运算
例:在等比数列an 中, (1)若a1 1, a 5 16, 且q 0, 求s7 . (2)若sn 189, q 2, an 96, 求a1和n.
qSn
⑴-⑵,得
a1q a1q a1q
2
n 2
a1q
n1
a1q .
n

1 q Sn a1 a1qn ,
若q 1时,Sn na1,若q 1时,Sn
a1 1 q n 1 q
这种求和方法称为错位相减法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表述为:
2.5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第一课时
授课教师:曾进
分析:由于每个格子里的麦粒数都是前一个格子里的麦粒数
的2倍,且共有64个格子,各个格子里的麦粒数依次是:
1,2,2 ,2 ,,2 ,
于是发明者要求的麦粒总数就是
2
3
63
1 2 2 2 2 2 .
2 3 62 63
那么,我们怎样求这个值呢?
(1)当q 1时,Sn =na1 ,
n a1 an q a ( 1 q ) 1 (2)当q 1时,Sn = 或Sn = . 1 q 1 q
已知a1, q, n时
已知a1, q, an时
故事中的麦粒总数为多少?
1( 1 264) 64 S64 = =2 —1 1 2
约7000亿吨
五、课堂小结
一、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1)当q 1时,Sn =na1 , a1 an q a ( 1 1 q ) (2)当q 1时,Sn = 或Sn = . 1 q 1 q

2.5.1《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说课稿

2.5.1《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说课稿

《等比数列前n项和》说课稿且末一中仇怀英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版高中数学必修5第2章第5节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1、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要上好一节课,就必须钻研教材.只有明确了本节内容在我们高中数学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才能更好地指导我们的教学.等比数列前n项和是前面学习数列、等比数列的深化、延伸、扩展,又是函数、方程思想的特殊体现,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又将为以后方程和不等式等的学习打下基础.不难看出,这节内容学习的重要地位和作用.2、目标分析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结合本节教材内容的地位、作用、特点等,考虑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了如下的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方程组法求解S的n思想;掌握等比数列前n项和S的表达式.n(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对数列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让他们主动融入学习.3、教学重点与难点为了实现以上三维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如下:重点: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推导及应用.难点: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推导方法的探究.二、教法和学法分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新知识的过程,在教学中,老师不仅要传授知识给学生,还要成为他们学习活动的促进者、指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的帮助者、引导者.根据新课程标准理念,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法:教法:讲解法发现教学法讲练结合法学法:自主式学习合作式学习探究式学习三、教学过程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我将本节课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1 复习思考1)等比数列的定义.2)等比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11-⋅=n n q a a .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为新知的讲解打下基础. 2 引例由成语“聚沙成塔”引出等比数列求前n 项和的问题.设计意图:设置引例的目的是引出课题,结合实例,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3、展示新知难点突破: n S 推导方法的探究. 为突破此难点,我采取了以下做法:1) 小组为单位,讨论探究.体现新课标理念,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 大胆猜测,探寻公式.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积极思维及动手的能力. 3) 应用逻辑推理证明公式.进行推理论证,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 具体做法如下:首先,引导学生认识到:等差数列求n S 的根本思想是方程组思想,根本方法是消元法.消去的是132,,-n a a a ,解出的未知元是n S其次,学生小组讨论探究推导n S 的方法,即怎么构造方程组;小组成果展示,教师点评.设计意图:1) 使学生掌握看清事物本质的能力.2)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3) 学会类比思想.设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n n nnn n qa a a a qS a a a a S 32121 做差有:)1(11≠--=q qqa a S n n注意: )1(1==q na S n引导学生继续化简公式,可得到)1(1)1(1≠--=q qq a S n n设计意图:在讲解n S 推导过程时,我选择用板书上、下排列,并使用彩色粉笔,让学生能直观的感觉到求解n S 的过程就是解方程组的过程:消去的是132,,-n a a a ,解出的未知元是n S . 公式剖析:在选用公式q q a a S n n --=11和qq a S n n --=1)1(1求等比数列前n 项和时应注意:1.方程的思想:知三求一. 2.公式的选取:依已知条件而定.设计目的:使学生熟练公式,会运用公式.例1 数列{}n a 为等比数列.首项为1,第n 项为28,公比为2.求前n 项和.例2 (情景2) 数列{}n a 为等比数列.首项为1,公比为21.求前n 项和. 变式训练:1.求等比数列1,2,4,...,从第5项到第10项的和. 2.已知等比数列{}n a 中,若 30,102010==S S ,求30S 4 练习练习1 等比数列{}n a 中,前6项之和为50,公比为2,求首项.练习2 等比数列{}n a 中,第2,5项分别为20,50,求第2项到5项的和. 例题和练习题的设计原则:1) 基础性; 2) 灵活性; 3) 思想性; 4) 难度的递进性. 设计目的:1 使学生能熟练运用公式,实现教学目标.掌握重点.2 将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 5 总结提炼(自我反思)1)引导学生归纳小结本节课所学内容.2)类比的思想,方程(组)的思想.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总结反思的良好习惯6 作业布置知识的掌握需要由浅到深,由易到难.作业布置主要根据由简到难的原则,先让学生学会熟悉选用公式,再进一步到公式的变形应用,巩固知识.1 复习2 必做题:习题2.5:1,2..选做题:习题2.5:6.3 思考:等比数列{}n a的前n项和S n的最值怎么求?4 预习下节内容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展其知识面,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提高应变能力;正确的预习方式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手段;老师应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五、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这节课的效果.我的板书设计如下:差数列的前n项和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推导例1例1变式训练练习1练习1小结作业复习引入设计意图:板书层次分明,能让学生一目了然,助于理解知识.六、教学评价总之,本节课是在建构主义等先进教学理论指导下来设计的,相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绝大部分学生能正确选取、运用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两个公式来解决相关问题.。

2.5 §1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2.5 §1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2.5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2.会用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知识回顾1.等比数列的定义及数学表达式: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3.等比数列的性质:知识探究探究(一)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问题导思:对于数列1,2,22,23,…,2n,…问题1:该数列的首项和公比分别是多少?问题2:该数列的前n项和S n怎样表示呢?问题3:观察求和的式子,相邻两项有什么特征?怎样把某一项变成它的后一项?问题4:那么该数列2S n的表达式如何?问题5:S n与2S n的表达式中有许多相同项,你有什么办法消去这些相同项?所得结论如何?探究新知:等比数列{a n}的首项为a1,公比为q,如何求它的前n项和S n呢?问题1: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S n怎样表示呢?问题2:前n项和S n采用什么方法,怎样化简呢?问题3:观察求和的式子,相邻两项有什么特征?怎样把某一项变成它的后一项?问题4:需要构造另一个式子,而要达到消项的目的,就须使两式具有相同的项,如何构造式子?问题5:为了消项,接下来将这两个式子怎么样?思考:你还有其他方法去推导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吗?1.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S n =⎩⎪⎨⎪⎧na 1(q =1)a 1(1-q n )1-q(q ≠1)思考1:根据求和公式,要求一个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一般要先求出哪些量?思考2:能否将S n 和用a 1, q ,a n 来表示?思考3:q ≠1时,应该怎样选用哪个公式?探究(二)错位相减法求和问题 教材中推导等比数列前n 项和的方法叫错位相减法.这种求和方法是我们应该掌握的重要方法之一,这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可以拓展到一个等差数列{a n }与一个等比数列{b n }对应项之积构成的新数列求和.下面是利用错位相减法求数列{n2n }前n 项和的步骤和过程,请你补充完整.设S n =12+222+323+…+n2n∴12S 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 n -12S 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12S 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 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结:典例讲练例1.设数列{a n }是等比数列,其前n 项和为S n ,且S 3=3a 3,求公比q 的值.例2.设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S 3+S 6=2S 9,求数列的公比q .变式:在等比数列{a n }中,a 1+a n =66,a 3a n -2=128,S n =126,求n 和q .例4.求和:1×21+2×22+3×23+…+n ·2n =______________.例5.求数列1,3a ,5a 2,7a 3,…,(2n -1)·a n -1的前n 项和.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 首项、末项与公比 S n =⎩⎪⎨⎪⎧na 1q =a 1-qa n1-qq2.两种方法:错位相减、解方程推导等比数列前n 项和的方法叫错位相减法.一般适用于求一个等差数列与一个等比数列对应项积的前n 项和.3.三种数学思想:类比、方程、分类讨论 课后作业1.已知数列{a n }满足3a n +1+a n =0,a 2=34-,则{a n }的前10项和等于( ) A.()-10-61-3B.()-1011-39C.()-1031-3D.()-1031+32.设S n 为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8a 2+a 5=0,则( ) A.11 B.5 C.-8D.-113.已知{a n }是首项为1的等比数列,S n 是{a n }的前n 项和,且,则数列的前5项和为( ) A.或5 B.或5 C. D.52S S =369s s =1n a ⎧⎫⎨⎬⎩⎭158311631161584.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a 1=1,S n =2a n +1,,则S n =( )A. 2n -1B.⎝⎛⎭⎫32n -1C.⎝⎛⎭⎫23n -1D.12n -15.已知等比数列{a n }为递增数列,若a 1>0,且2(a n +a n +2)=5a n +1,则数列{a n }的公比q = _______.6.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公比不为1.若a 1=1,则对任意的n ∈N *,都有a n +2+a n +1-2a n =0,则S 5=________.7.在等比数列{a n }中,已知a 1+a 2+…+a n =2n -1,则a 12+a 22+…+a n 2等于________.8.已知等比数列{a n }的公比为q =-12. (1)若a 3=41,求数列{a n }的前n 项和; (Ⅱ)证明:对任意k ∈N +,a k ,a k +2,a k +1成等差数列.9.已知等差数列{a n }前三项的和为-3,前三项的积为8.(Ⅰ)求等差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Ⅱ)若a 2,a 3,a 1成等比数列,求数列{|a n |}的前n 项和.2.5 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2.会用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知识回顾1.等比数列的定义及数学表达式: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公比通常用字母q 表示(q ≠0).数学符号表述:a n +1a n=q (q 为常数,q ≠0,n ∈N *)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a n =a 1·q n -1(n ∈N *)或a n =a m ·q n -m . 3.等比数列的性质:在等比数列{a n }中,若m+n=p+q (m ,n ,p ,q ∈N *),则a m ·a n =a p ·a q . 推论1:若m+n =2p ,则a m ·a n =a p 2.推论2:若{a n }是有穷数列,则与首末两项等距离的两项积相等,且等于首末两项之积,即a 1a n =a 2a n -1=….知识探究探究(一)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的推导问题导思:对于数列1,2,22,23,…,2n ,…问题1:该数列的首项和公比分别是多少?【提示】首项为1,公比为2.问题2:该数列的前n 项和S n 怎样表示呢?【提示】数列的前n 项和S n =1+2+22+…+2n -1①问题3:观察求和的式子,相邻两项有什么特征?怎样把某一项变成它的后一项?【提示】后项=前项×公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课组:高一数学组 审核人签字:刘先奇 备课组长:温长江 编制者: 单庆 班级: 学生姓名:
2.5.1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
一.学习目标:
1.熟记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及公式的推导过程。

2.熟练运用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解决有关等比数列的一些简单问题。

重点:熟练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等比数列求和问题。

难点: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推导过程。

二.新课导学 ①合作探究
在棋盘放麦粒的故事中,国王要是满足大臣的愿望,需要分别在每个棋盘放上的麦粒数
1 ,
2 ,4 ,8 ,16 ,32 ,...
1.这是一个_______数列;
2.这个数列一共有_____项,首项a1=___,公比q=____.
3. 这个问题实际上是等比数列1 ,2 ,4 ,8 ,16 ,32 ,... 的求和问题:
63432164222221++++++= S ①
结合等比数列性质,若①式两边同时乘以2会得到什么?
___=64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容易发现②式减去①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类比推理: 模仿上面方法推导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
=n S 123n a a a a +++
+
三.例题探究
例题1:已知等比数列{}n a 中4,2,21===n q a 求4S
例题2:已知等比数列{}n a 中2
1
,21,81===n a q a 求n S
例题3:已知等比数列{}n a 中,11=a ,3=q ,40=n S ,求n 和n a
思考:求数列n a a a a 32,,的前n 项和
四 . 归纳小结
1.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当q=1时,=n S
当1≠q 时,=n S 或=n S
2.公式的简单应用-----知三求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