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九年级-12.2熔化与凝固教案

合集下载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上第十二章第二节熔化与凝固教案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上第十二章第二节熔化与凝固教案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上第十二章第二节熔化与凝固教案

合作共建

智能应用〔2〕扑灭酒精灯加热,观察冰〔或石蜡〕

的变化状况,细心观察温度计的示数变化;

〔3〕待冰〔或石蜡〕的温度变化时,每隔

1分钟记载1次,把温度值填在表格中;

〔4〕依据实验记载的数据,绘出它们的熔

化图像;

〔5〕剖析作出的图像,得出结论。

停止实验与搜集证据:

〔1〕先生依照自己小组设计的方案停止实

验,并记载数据或实验现象.

〔2〕用描点法做出冰〔或石蜡〕的熔化图

剖析与论证:

〔1〕冰和石蜡熔化时都需求吸热;

〔2〕冰熔化时温度不变,石蜡熔化时温度

降低;

〔3〕冰熔化的条件:到达熔点,继续吸热。

交流与协作:

每一个小组展现自己的描画的实验图

像和得出的结论,引导先生宣布自己见地,

加深先生对探求进程的了解。

效果3:处置例1和变式练习1.

例1:【解析】〔1〕把数据表中的时间和温度

的对应点在坐标纸中逐一标出,再衔接成平

滑的曲线.

〔2〕由数据表剖析可知此物质熔化时温度

在48℃不变,所以它是晶体,熔点是48℃。

【变式练习】1:【解析】由图知:该物质

的熔点在210℃左右,故A错误;在CD段

时,物质已熔化成液态,是液体,故B错

误;由图知:物质的熔化进程属于BC段,

共用6min,故C错误;由于物质在熔化进

程中呈固液共存态,因此,BC段该物质是

固液共存态,故D正确。

知识点2:熔点

效果1:什么叫晶体、非晶体?罗列日常生

活中罕见的晶体和非晶体。

小结:有固定熔化温度的固体称为晶体,如:

冰、食盐、海波、金属等;没有固定

方案,预备实验.

讨论:

为了使冰受热平均,应采

取什么措施?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二章 第二节 熔化与凝固教案 (新版)沪科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二章 第二节 熔化与凝固教案 (新版)沪科版

第二节熔化与凝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气态、固态和液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2.知道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3.理解熔化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理解凝固的含义.

5.知道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物态变化的条件.

2.了解有无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3.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熔化、凝固的规律.

【教学难点】

1.对熔化的理解.

2.对凝固的理解及晶体与非晶体概念和性质的理解.

3.晶体、非晶体熔化与凝固图像的区别.

【教具准备】

学生实验,六人一组.每组配备熔化实验仪器: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两支、试管两支、石蜡、冰、火柴、坐标纸、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课时】

2课时

【巩固复习】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所学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新课引入】

师教师演示蜡烛“流泪”小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这里发生的物态变化是什么.

生:熔化.

师教师播放炼钢厂炼钢的相关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这里发生的物态变化是什么.

生:熔化、凝固.

师同学们真棒!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二节“熔化与凝固”.

【预习指导】

阅读课本P9-14文字内容和插图,把基本概念、规定、规律,以及晶体、非晶体的不同点等用红色笔做上记号,并完成对应练习册中“课前预习”部分,然后,各小组内部交流讨论,提出预习疑问,组长做好记录,准备展示.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2章教案:第2节熔化和凝固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2章教案:第2节熔化和凝固

第二节熔化和凝固

第1课时熔化

教学目的

认识熔化是吸热过程.学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学会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物理图像的方法.能分析图线的物理意义.

重点难点

重点

通过对海波和石蜡熔化过程的实验探究,掌握熔化过程吸热.

难点

用分子动理论对物态变化过程进展初步解释.

教学准备

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大烧杯、试管、石蜡、碎冰块、温度计、搅拌器、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多媒体展示迷雾覆盖的山峰、连绵不断的春雨、大雪纷飞的北国.生:欣赏自然景观,感受自然界中水的状态变化.由自然景观引导学生列举水的三态变化现象,并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烧开水、钢铁厂钢水出炉等场景.

二、自主合作,感受新知

【学生活动】回忆以前学的知识、阅读课文并结合生活实际,完成预习导学.

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

1.物态变化

通过以上的多媒体展示及学生的自然常识知识,让学生答复物质三种状态,并举例说明它们之间可以互相转化.肯定学生发言,并说明本节课将学习固态与液态之间的转化.

2.熔化

【老师强调】引导学生探究熔化规律,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和猜测进展简要记录.对学生设计实验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进展简要说明.在学生进展实验之前,多媒体展示:(1)怎样用平滑的曲线表示一天气温的变化情况,以此为例要求学生把观察记录的数据也描绘成图像.(2)使用酒精灯的方法和考前须知.【学生实验】学生按照课本步骤完成实验,老师巡视并指导学生实验.

【老师点拨】做实验时,不直接将试管放在火焰上加热,而是采用水浴法,目的是让物质受热均匀.注意提醒学生观察要仔细,时间间隔要短.【学生绘图】在各个小组学生绘图的同时,请一个组的两个同学在黑板上分别画出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图像.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学案:12.2熔化与凝固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学案:12.2熔化与凝固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学案:12.2熔化与凝固

一、教学内容

1. 熔化与凝固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固。

2. 熔化与凝固的特点: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论分析,了解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升高的特点,以及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降低的特点。

3. 熔点与凝固点的概念:让学生掌握熔点和凝固点的定义,并能够区分它们。

4. 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与凝固特点:学生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了解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异同。

5. 熔化与凝固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通过实例了解熔化和凝固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掌握熔化与凝固的概念、特点及熔点与凝固点的定义。

2.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难点: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与凝固过程中的特点及区别。

2. 教学重点:熔化与凝固的概念、特点,以及熔点与凝固点的定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器材(如冰、水、温度计等)。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以冰块熔化的现象为例,引导学生思考熔化过

程的特点。

2. 知识讲解:讲解熔化与凝固的概念、特点,以及熔点与凝固点

的定义。

3. 实验观察:让学生观察冰块熔化的过程,记录温度变化。

4. 分析讨论:分析实验数据,引导学生理解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

与凝固过程中的异同。

5. 生活应用:举例说明熔化与凝固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冰雪融化、制冷剂的凝固等。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 12.2熔化与凝固学案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 12.2熔化与凝固学案

第二节熔化与凝固

教材解读

用学生熟悉的水的熔化和凝固引入新课。然后说明固体、液体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状态的变化,并举例以激发学生兴趣。再说明熔化和凝固的物理含义,强调熔化和凝固都是过程,完成每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前强调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习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体验探究科学知识的乐趣,还要求学生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结合学生从实验中得到的熔化曲线,得出“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的结论,用有没有一定的熔点来鉴别晶体和非晶体是一种重要的鉴别方法。会看数据表、会查数据是学生应掌握的一种技能。给学生提一些有趣的问题,让学生到数据表中找答案。通过对熔化时温度变化曲线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对于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重点说明这些现象的应用,以加深学生的印象,使他们了解如何应用学过的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物质的气态、液态和固体三种形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

的基本特征。

②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及它们的吸放热情况。

③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④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

条件。

②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

法。

③通过探究活动,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

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

然现象的情感。

重点难点重点

通过观察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

《熔化和凝固》说课稿

《熔化和凝固》说课稿

22 《熔化和凝固》说课

一、说教材

(一)课标要求

一级主题:物质

二级主题:物质的形态和变化

三级主题:经历熔化、凝固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了解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现象。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二)教材分析

《熔化和凝固》是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第二节内容,教材安排了“熔化”、“熔点”和“凝固”三个部分内容,按照“现象→规律→应用”的程序来编排的,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科技联系密切,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

在学习了“温度与温度计”之后,教材及时安排了本课题,满足学生进一步学习的需求。本节课实验探究要素齐全,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另一方面是为后续物态变化的探究学习奠定基础,特别是用图像法来处理实验数据,为探究水的沸腾以及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提供了示范。

(三)学情分析

1、学生认知水平

(参考范文1)

2、学生知识经验

生活中学生对熔化、凝固现象并不陌生,通过小学《科学》课的学习,学生已知道熔化、凝固与气温的高低有一定的关系;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学习了正确使用温度计,且九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能力,对科学探究的一般程序也比较熟悉,这些都为本节课的探究学习奠定了基础。但满足怎样的条件物质才会熔化,物质熔化时温度又是如何变化的?不同的物质熔化时的规律是否相同?这些深入本质的问题学生都不清楚,需要本节课的探究学习。

(四)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知道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新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第二节 熔化与凝固》教案_12

新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第二节 熔化与凝固》教案_12

《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

一、课前准备

1.教材分析

《熔化和凝固》这一节,教材首先以学生熟悉的冰变成水及水可以变成水蒸气等现象为例,让学生认识物态变化。进而引入物态变化,引入熔化和凝固定义。教材把探究海波的熔化规律和石蜡的熔化实验放在一起,让学生在实验活动中,自然地将两者进行对比,可以较为方便的发现它们的区别,降低引入晶体和非晶体的难度,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教材设计的这一探究活动要求明显高于前面的探究活动。而且本实验是学生经历的较为完整的实验,在探究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对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进行猜想,初步设计方案,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得出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教材安排这一较为成熟的探究活动,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设计实验能力,观察和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并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2.学情分析

本章题目是《物态变化》,第二节熔化和凝固是生活中常见的、很熟悉的物态变化现象,本节是在第一节温度的基础上,学习物态变化中熔化与凝固的相关知识。以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为起点,以物理知识为载体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加深学生对科学探究过程的体验和物理知识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三维)

1.知识与技能:

(1)能区别物质的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状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沪科版初三全册物理教案:熔化与凝固

沪科版初三全册物理教案:熔化与凝固

沪科版初三全册物理教案:12

◆学情分析

学生好奇心强,对生活中现象的原理有了解的爱好,学生差不多学过温度的概念,并把握温度计的使用。对固体的熔化和凝固有直截了当的感性认识,但并不了解其中的真正原理,不了解熔化和凝固与温度的关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明白得气态、固态和液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状。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能够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2、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3、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怀,产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的情感[来源:Zxxk ]

◆教学重难点

试验探究熔化、凝固的规律。

【教学难点】

正确得出熔化、凝固的规律。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对比法、图像法

◆课前预备

1.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课

(1)温度是表示什么的物理量?

(2)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

(3)物质存在哪三种状态?

那么这三态能够相互变化吗?那你明白冰变为水物理学中叫什么吗?

二、新课讲授

1、熔化和凝固的概念

活动一

(1)将蜡烛点燃后倾斜一个角度放置在空火柴盒的上方,你能观看到什么现象?学生操作实验,回答观看到的现象:蜡烛逐步变成烛油往下滴,滴入空火柴盒、冷却后变成了蜡块。

(2)将冰棒放在空烧杯中,过一会儿,你能发觉什么现象?

学生操作实验,发觉烧杯中只剩下半杯糖水。[来源:Zxxk ]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上第十二章 第二节 熔化与凝固 教案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上第十二章 第二节 熔化与凝固 教案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上第十二章第二节熔化与凝固教案

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了固体熔化时的温度的变化规律,并能用图像表示出来。

【教学环节安排】

环节教学问题设

教学活动设

最佳

解决方案

创设情境

春天来了,冰雪消

融;冬天到了天寒地

冻。冰融化为水,水结

成冰,在自然界中其他

物质也会发生这样的

变化。我们今天这节课

就来学习固态和液态

之间的相互转化的这

两种变化。教师趁机引

出课题:第二节熔化

与凝固

教师展

示图片,并说

明,引起学生

的好奇心,教

师趁机引出

课题.

自主学习自主学习题(见学案)

自主学习题答案:

1、固液吸液

固放

2、晶体非晶体晶

学生利用

课前或课上5

分钟左右的

时间预习本

体非晶体

3、熔点凝固点相同

4、吸不变吸升

高放不变放

降低节内容,并完成自主学习题.

教师指导学生自学,并投出答案,学生自我更正。

合作知识点1:熔化

问题1:固态与液态之

间的相互转化,属于哪

种物态变化?

小结:物质从固态变为

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

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

的过程称为凝固。

问题2:探究冰和石蜡

的熔化过程:

提出问题:物质熔化时

需要什么条件?

不同物质熔化时

温度变化是否相

同?

教师引课时,

抛出问题,引

起学生好奇,

教师自问自

答,给出熔

化、凝固的定

义。学生听

讲、记忆。

教师提出问

题,

学生讨论、思

考、猜想,

共建

智能应用猜想假设:可能需要一

定温度;可能温度

变化不同。

设计实验:

(!)组装实验装置(见

课本12-17);

(2)点燃酒精灯加热,

观察冰(或石蜡)的变

化情况,仔细观察温度

计的示数变化;

(3)待冰(或石蜡)

的温度变化时,每隔1

分钟记录1次,把温度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12.2-熔化与凝固》备课教案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12.2-熔化与凝固》备课教案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12.2-熔化与凝固》备课教案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12.2-熔化与凝固》备课教案

一、熔化与吸热

讲述:固态、液态、气态统称为物态

通常把固态、液态、气态下的物质分别称为固体、液体和气体。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这三种状态是会转化的.。

问:从前面探究冰的熔点可知,当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但若停止加热,熔化过程就会停止,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仔细观看课本图10-15及课本上的解释后作出回答。[来源:数理化网]教师总结补充。

讲述:下面我们通过实验对这个问题进行探究与验证。

讲述:取两只较大的玻璃试管,分别盛装粉末状海波及石蜡,将试管放在热水杯中,逐渐补充温度较高的开水来作热源。然后仔细观察、记录(从海波、石蜡熔化时开始),作出图线。巡回指导问:所作曲线的物理意义是什么?教师补充

讲述:停止加入热水,石蜡和海波的熔化过程会怎样?问:实验结论是什么?

二、汽化与吸热

问:沸腾是同学们最常见的汽化现象,你能用分子动理论作出解释吗?请阅读课本图

10-18后,作出解释。

教师补充、完善。

问: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请你结合生活实例予以说明。教师补充、完善问:课本图10-19中包含了哪些科学道理?

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知道沸腾的过程需要吸热,那么蒸发需不需要吸热呢?

请同学们举出生活中的实例予以说明。

请同学们完成图10—21实验,实验的结论说明了什么?

问蒸发和沸腾有哪些相同点?哪些不同点?

教师补充完善。

三、升华与吸热

请同学们阅读第一自然段回答什么是升华。

讲述:自然现象中有许多是升华现象,同学们能够列举三例升华现象吗?

沪科版九年级第十二章 第二节 熔化与凝固教案设计

沪科版九年级第十二章 第二节 熔化与凝固教案设计

年级年级九年级学科物理主备人徐庆星使用人单元单元第十二章课题熔化与凝固上课时间

课型课型新授

课时 1 总课时 1 延期时间

教学目标1、理解气态、固态和液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2、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3、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教学重点实验探究熔化、凝固的规律。

教学难点正确得出熔化、凝固的规律。

教法设计讲授、实验探究法

学法指导小组合作法

教学准备杯、水、温度计、海波、蜡、酒精灯、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参照: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合作交流解决问题;3、展示汇报

精讲点拨;4、巩固领悟拓展提升;5、达标检测)

二次备课记录一、前提测评:

1.温度是表示物体_____的物理量,生活与生产中温度的常用单位是_____。

2.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____的原理工作的,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

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液体中,不要碰到_____;被测温度不要超过温度计

的_______;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上表面

_____。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你知道物质有几种状态吗?这些状态可以转化?

学生回答、并举例,教师总结:

1、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济阳县垛石镇中学教学设计

提出问题: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

吗?

猜想假设:熔化过程中一定要加热,所以物质一定要吸收

热量,这时温度可能也是不断上升的。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二章第二节熔化与凝固教案新版沪科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二章第二节熔化与凝固教案新版沪科版

个帅哥帅哥的 ffff

第二节消融与凝结

【教课目的】

一、知识与技术

1.理解气态、固态和液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2.知道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能够互相转变的.

3.理解消融的含义,认识晶体和非晶体的差别.

4.理解凝结的含义 .

5.知道消融曲线和凝结曲线的物理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

1.经过研究固体消融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物态变化的条件.

2.认识有无固定的消融温度是差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3.经过研究活动,使学生认识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三、感情、态度与价值观

经过教课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怀,产生乐于研究自然现象的感情.

【教课要点】

经过实验研究消融、凝结的规律.

【教课难点】

1.对消融的理解 .

2.对凝结的理解及晶体与非晶体观点和性质的理解.

3.晶体、非晶体消融与凝结图像的差别.

【教具准备】

学生实验,六人一组. 每组装备消融实验仪器: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两支、

试管两支、白腊、冰、火柴、坐标纸、多媒体课件等.

【教课课时】

2课时

【稳固复习】

教师指引学生复习上一节所学内容,并解说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精选部分难题解说),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稳固.

【新课引入】

师教师演示蜡烛“哭泣”小实验,指引学生察看思虑这里发生的物态变化是什么.

生:消融 .

师教师播放炼钢厂炼钢的有关视频,指引学生察看思虑这里发生的物态变化是什么.

生:消融、凝结.

师同学们真棒!下边,我们就来学习第二节“消融与凝结”.

【预习指导】

阅读课本 P9-14 文字内容和插图,把基本观点、规定、规律,以及晶体、非晶体的不同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2.2熔化与凝固教学设计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2.2熔化与凝固教学设计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2.2 熔化与凝固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12.2节,主要

涉及熔化与凝固的概念、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特点、熔化和凝固过程

中的热量变化等。教材内容具体包括:

1. 熔化与凝固的定义及过程

2. 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特点

3. 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4. 熔点和凝固点的概念及测定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熔化与凝固的概念,掌握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特点

及熔点和凝固点的测定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熔化与凝固的概念、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特点、熔化和凝

固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难点:晶体和非晶体熔化特点的区分、熔点和凝固点的测定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冰、水、温度计、计时器等)。

学具:教材、笔记本、画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

以冰块熔化的现象为例,引导学生观察冰块在室温下逐渐熔化的

过程,让学生初步感受熔化的特点。

2. 概念讲解:

(1)讲解熔化与凝固的定义,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熔化是从固态

到液态的过程,凝固是从液态到固态的过程。

(2)介绍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特点,以实验数据为例,说明晶体

在一定温度下熔化,而非晶体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逐渐软化。

3. 热量变化:

(1)讲解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热量变化,强调晶体在熔化过程中

吸热,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逐渐升高。

(2)通过实验数据,让学生了解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热量变化规律。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学案:第十二章第二节熔化与凝固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学案:第十二章第二节熔化与凝固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学案:第十二章第二节熔化与凝固

一、教学内容

1. 熔化与凝固的定义: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

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2. 熔化与凝固的条件:熔化需要吸热,凝固需要放热。

3. 熔化与凝固的特点:熔化过程中,物质的温度保持不变,称为

熔点;凝固过程中,物质的温度也保持不变,称为凝固点。

4. 熔化与凝固的实例:生活中常见的熔化现象如冰化成水,凝固

现象如水结冰。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熔化与凝固的概念,掌握熔化与凝固的条件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熔化与凝固的概念、条件、特点和实例。

难点:熔化与凝固过程中温度变化的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冰、水、温度计等)。

学具:教材、笔记本、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熔化与凝固现象,如

冰淇淋融化、热水冷却后结冰等。

2. 知识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熔化与凝固的定义、条件、特点和实例。

3. 实验演示:进行熔化与凝固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4. 随堂练习:出示一些熔化与凝固的题目,让学生当场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5. 知识拓展:讲解熔化与凝固在工业和生活中的应用,如制冷剂的熔化吸热原理、冬季道路结冰的处理方法等。

六、板书设计

板书内容:

第十二章第二节熔化与凝固

一、概念: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

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12.2熔化与凝固

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12.2熔化与凝固

教案: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12.2 熔化与凝固

一、教学内容

1. 熔化与凝固的概念:熔化是指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凝

固是指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

2. 熔化与凝固的条件:熔化需要吸热,凝固需要放热。

3. 熔化与凝固的特点:熔化过程中,物质的温度保持不变,称为

熔点;凝固过程中,物质的温度也保持不变,称为凝固点。

4. 熔化与凝固的实例:生活中常见的熔化和凝固现象,如冰融化、水结冰等。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熔化与凝固的概念,掌握熔化与凝固的条件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熔化和凝固现象,提高学生

的实际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难点:熔化与凝固的条件和特点,以及生活中的实例。

2. 教学重点:熔化与凝固的概念,熔化与凝固的条件和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冰块、热水、温度计等)。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回忆生活中遇到的熔化和凝固现象,如

冰融化、水结冰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理。

2. 知识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熔化与凝固的概念、条件、特点及生活中的实例。

3. 实验演示:进行熔化和凝固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理解

熔化与凝固的过程。

4. 随堂练习:针对本节课的内容,设计一些熔化和凝固的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熔化与凝固现象的理

解和看法。

7.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熔化与凝固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2.2熔化与凝固教案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2.2熔化与凝固教案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2.2熔化与凝固教案

熔化与凝固

【教学目标】

1.组织学生探索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设计实验进行实验。

2.会用图线描述熔化和凝固的过程。通过对海波、蜂蜡熔化过程的探究,知道判断固体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与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3.描绘和理解熔化凝固图像。

【教学重难点】

1.组织学生探索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设计实验进行实验。

2.描绘和理解熔化凝固图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师]春天来了,河面上的冰开始熔化成水。炎炎的夏天,洒在地上的水干了,变成看不见的水蒸气,跑得无影无踪。想了解这是为什么吗?我们从这节课开始学习。在你们小学《自然常识》中学过自然界的物质,还记得吗?

[生甲]自然界的物质常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态存在着。

[生乙]冰是固体,水是液体,水蒸气是气体。

[生丙]物质的状态不是一成不变的。当物体温度发生变化时,物质的状态也往往发生改变。

[师]大家回答地很好。确实是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通常是固态的铝、铜、铁等金属,在很高的温度时也会变成液态、气态;通常是气态的氧气、氮气、氢气等,在温度很低时也会变成液态、固态。那么,水结成冰和冰熔化成水属于什么过程?

[生甲]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melting)。

[生乙]冰熔化成水属熔化过程。

[生丙]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solidification)。

[生丁]水结成冰是凝固过程。

[师]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物质的熔化和凝固与什么因素有关系,有什么样的变化规律。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melting),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2熔化与凝固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区别物质的气态、液态和固体三种形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2)了解有没有固定的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3)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二、课时安排

2课时

三、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四、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并用图象表示出来.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图片展示】水的三态变化学生是知道的,由此提出问题:热天,从冰柜中拿出的冰,一会儿变成了水,再过一段时间水干了。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之间变化有什么特点呢?

我们学习“熔化与凝固”。

(以学生熟知的自然现象引入新课,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这一理念。)

【引导归纳】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

【联系生活】把水放入冰箱的冷冻室里,水就会变成冰;把冰加入饮料中,冰从它们那里吸收热量就变成了水。点燃的生日蜡烛的火焰旁边,固态的蜡不断地变成液态的蜡,一部分流下来的蜡滴很快又变成了固态的蜡。路桥施工人员把固态的沥青加热成液态,再把液态的沥青浇在路面上,很快又变成固态。

(二)讲授新课

1.熔化与凝固

(1). 物质有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2). 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化.

(3).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2.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演示实验】

提出问题: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

猜想假设:熔化过程中一定要加热,所以物质一定要吸收热量,这时温度可能也是不断上升的。

进行实验:

(1)分成两个小组,分别探究两种不同固体的熔化。

(2)介绍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强调酒精灯和温度计的用法。

※注意:实验时,严禁用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当;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冒盖灭(不能用嘴吹);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立即用湿布铺盖。

同学们在使用温度计时要注意不要让玻璃泡接触试管壁和底,要埋在固体中。

(3)第1小组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要求从68℃开始计时,实验员每隔1分钟报告一次温度值和物质状态,记录员把数据填入记录表,并在坐标纸上描出对应的点;第2小组探究石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要求从50℃开始计时,实验员每隔1分钟报告一次温度值和物质状态,记录员把数据填入记录表,并在坐标纸上描出对应的点。

【想想】如何用图象法分析所收集的数据?

3.认识熔点和凝固点

【对比研究】分析两种不同固体的熔化曲线。

【得出结论】

(1)一类固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叫晶体;如各种金属、冰、海波等。另一类固体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叫非晶体;如松香、沥青、玻璃等。

(2)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

(3)晶体凝固时也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凝固点。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和它的熔

点相同。

4.认识熔化吸热、凝固放热在生活中的应用

(1)、熔化条件

温度要达到熔点;要继续吸热。

(2)、学生列举熔化、凝固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如饮料中加冰块;在我国寒冷的北方,为防止冬天地窖里的蔬菜被冻坏,常在地窖内放几桶水等。

(3)、讨论熔化、凝固对我们产生的不利影响,应如何避免?

都要吸收热量。

【过渡】请同学解释“下雪不冷化雪冷”这句俗语中包含的科学道理。

(三)重难点精讲

探究晶体、非晶体的熔化过程

(四)归纳小结

1、在本节课中都有哪些收获

2、本节课不仅仅要了解熔化凝固的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同学们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能力。

六、板书设计

七、作业布置

同步练习册

八、教学反思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从生活中的现象引入熔化和凝固概念,通过实验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总结规律,及时引导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应用。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固体熔化时的特点,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利用实验数

据绘制图象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应用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物态变化,激发学生对科学的

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