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药药理学总论(药本)教学讲义ppt
合集下载
最新中药药理学 第1章 概述PPT课件幻灯片
加強宣導,凝聚共識 會議召集,管制進度,整體動員 一致行動,相互支援,共存共榮 各單位發展理念上下相承,左右並進 按時完成,自我檢視,相互觀摹
積極準備,從容應對
2021/1/9
技職校院因應評鑑之策略評析
24
評鑑表件填寫策略
建立自評表件內容之信度及效度
來源多元化(主管、教師、職員、學生等) 方式多樣化(會議協調、歷程檔案、意見調
* 机体:人体、动物体、病原体
发展新药源,发现新药材
发展新的有药用价值的中草药,以扩大药源,但新 的药材资源需要通过药理学研究才能说明其药效和 毒性,近年来已有不少新药材通过药理研究用于临 床,如穿心莲清热消炎,绞股蓝补气降脂等 野生药材的人工栽培品,如天麻,需要通过化学和 药理研究才能说明其质量的优劣 紧缺中药材的代用品,如羚羊角,研究也需要通过 药理研究证明确实有效后才能用于临床 老药新用:如枳实,注射给药有升压作用
2. 20世纪50 ~ 80年代
解放后,党和政府对中医中药的整理研究和 发展十分重视,提出继承、发扬、整理、提高 中医中药的重要指示,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各 省市的中医中药研究机构和各级中医医院,使 中药药事和临床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研 究范围从单方到复方,研究课题从资源调查到 生药鉴定、炮制、化学、药理直至临床,单味 药品种之多及研究范围之广,诚属空前
查等) 管制填表作業之人員分派與運作流程 建立佐證資料(附件檔案)的資料庫及索引機
制
展現動員力與協調溝通能力
2021/1/9
(1)继续沿植物药研究思路和方法研究中药 方法为:分离化学成分,提取其活性部位,定化 学结构,乃至人工合成:如黄连素、青蒿素,然 后进行药效学、药动学、毒理学研究,最后过渡 到临床研究 ──目前这种研究思路仍占相当的地位,以单味药 为主,然后找到单体
積極準備,從容應對
2021/1/9
技職校院因應評鑑之策略評析
24
評鑑表件填寫策略
建立自評表件內容之信度及效度
來源多元化(主管、教師、職員、學生等) 方式多樣化(會議協調、歷程檔案、意見調
* 机体:人体、动物体、病原体
发展新药源,发现新药材
发展新的有药用价值的中草药,以扩大药源,但新 的药材资源需要通过药理学研究才能说明其药效和 毒性,近年来已有不少新药材通过药理研究用于临 床,如穿心莲清热消炎,绞股蓝补气降脂等 野生药材的人工栽培品,如天麻,需要通过化学和 药理研究才能说明其质量的优劣 紧缺中药材的代用品,如羚羊角,研究也需要通过 药理研究证明确实有效后才能用于临床 老药新用:如枳实,注射给药有升压作用
2. 20世纪50 ~ 80年代
解放后,党和政府对中医中药的整理研究和 发展十分重视,提出继承、发扬、整理、提高 中医中药的重要指示,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各 省市的中医中药研究机构和各级中医医院,使 中药药事和临床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研 究范围从单方到复方,研究课题从资源调查到 生药鉴定、炮制、化学、药理直至临床,单味 药品种之多及研究范围之广,诚属空前
查等) 管制填表作業之人員分派與運作流程 建立佐證資料(附件檔案)的資料庫及索引機
制
展現動員力與協調溝通能力
2021/1/9
(1)继续沿植物药研究思路和方法研究中药 方法为:分离化学成分,提取其活性部位,定化 学结构,乃至人工合成:如黄连素、青蒿素,然 后进行药效学、药动学、毒理学研究,最后过渡 到临床研究 ──目前这种研究思路仍占相当的地位,以单味药 为主,然后找到单体
中药药理学PPT演示课件
咸味药
化学成份:碘、钠、钾、钙、镁等无机盐成分 药理作用:治疗单纯性甲状腺肿、泻下、补益
26
中药药理学
中药升降浮沉理论研究现状
• 药物的性能在人体内呈现的一种走向和趋势 • 现代研究资料有限
实验:补中益气汤(柴胡、升麻)--- 子宫平滑肌
27
中药药理学
中药归经理论研究现状
• 药物作用选择性地归属于一定的脏腑经络 • 现代研究
中药药效学
中医药基本理论 及临床应用
中药
药理作用及机理、物质基础 吸收、分布、代谢、排泄
机体
中药药动学
8
中药药理学
二. 学科任务
1. 阐明中药药效产生的机理和物质基础 2. 提高中药临床疗效 3. 促进中医药理论的发展 4. 参与中药新药的开发 5. 促进中西医结合,促进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
三. 学科性质
1
中药药理学
中药药理学
总论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中药药理学
各论
解表药
清热药
泻下药 祛风湿药
芳香化湿药 利水渗湿药
温里药
理气药
消食药
止血药
活血化瘀药 化痰止咳药
安神药 平肝息风药
开窍药
补虚药
收涩药
驱虫药
外用药 2
目录 总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中药药效学 第三章 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 第四章 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及研究思路 第五章 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 第六章 中药复方药理 第七章 中药新药药理学和毒理学研究
△药理作用 △药动学
28
中药药理学
1. 归经与药理作用的关系
抗惊厥 --- 入肝经--- 肝主筋、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泻下 --- 入大肠经--- 大肠为传导之腑 止血 --- 入肝经--- 肝藏血 止咳、祛痰、平喘 --- 如肺经 --- 肺主呼吸、肺为贮痰之器
中药药理学(全套课件370P)
机体
中药药动学
二.
学科任务
1. 阐明中药药效产生的机理和物质基础 2. 提高中药临床疗效 3. 促进中医药理论的发展
4. 参与中药新药的开发
5. 促进中西医结合,促进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
三.
学科性质
药学(中药学)
桥梁学科 医 学
(中医学、中西医结合)
中药药理学与中药学、药理学的关系
药理学
药物学
生化药理学 时间药理学 中药药理学 ……….
本草学
第一章 绪论
1.掌握中药药理学的概念。
2.熟悉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学科
任务。 3.了解中药药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以及其发展简史。
6
第一节 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学科任务
中药药效学
中医药基本理论 及临床应用
中药
药理作用及机理、物质基础 吸收、分布、代谢、排泄
18
③ Rudolf Buchheim (鲁道 夫)(1820-1879) 药物作用为细胞和药物相互作 用所致,“受体”理论前驱者。 建立第一个药理学实验室,写 出第一本药理学教科书,德国第 一位药理学教授。
19
④ Claude Bernard (克 劳德)(1813-1878)
证实箭毒(arrow poison, curare )作用于神经—肌 肉接头,药物作用机制的 最早研究者。毒药的正式 研究开始于19世纪早期,标 志是生理学家克劳德伯纳 得研究马钱子的药效开始 的。
12
(一) 天然药物发展概况 1.世四传药:中埃希印,中药学 者最多。 1500 BC,埃及,亚伯斯古医籍 (Ebers papyrus) 1500BC,印度草医学,1000BC用 梵语编撰草药方剂
《中药药理学》课件
《中药药理学精选》PPT 课件
这是一份精选中药药理学的PPT课件,旨在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中药的药理学 知识。通过本课件,您将了解中草药的鉴别与质量控制、中药药理学基础以 及典型中药药理学研究等内容。
第一章 中草药的鉴别与质量控制
中草药的来源及分类
探索中草药的起源和不同的分类方式。
中草药的鉴别方法
学习如何鉴别中草药的真伪和纯度。
中草药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
了解中草药质量控制的基本标准和要求。
中草药的常见污染物及检测方法
了解中草药常见的污染物及其检测方法。
第二章 中药药理学基础
中药对生物体的影响
探索中药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机制 和影响。
中药对生物体的剂量依赖性 中药对脏器的选择性作用
了解中药对剂量的依赖性以及剂 量的影响。
探索中药在不同脏器中的选择性 作用。
第三章 典型中药药理学研究
1
当归对血液系统的调节作用
研究当归对血液系统的调节作用及可能
丹参对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
2
的机制。
探索丹参在心血管系统中的保护作用及
其研究进展。
3
黄芪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
探索黄芪在免疫系统中的调节作用及相
成果。
研究金樱子在肿瘤治疗中的抑制作用和 潜在机制。
总结与展望
1 中药药理学的未来发 2 中西医结合在中药药 3 小结
展方向
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前
景
对课件内容进行简要总结
展望中药药理学领域未来
并强调重点。
的发展方向和研究重点。
探讨中西医结合在中药药
理学研究中的潜在应用前
景。
这是一份精选中药药理学的PPT课件,旨在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中药的药理学 知识。通过本课件,您将了解中草药的鉴别与质量控制、中药药理学基础以 及典型中药药理学研究等内容。
第一章 中草药的鉴别与质量控制
中草药的来源及分类
探索中草药的起源和不同的分类方式。
中草药的鉴别方法
学习如何鉴别中草药的真伪和纯度。
中草药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
了解中草药质量控制的基本标准和要求。
中草药的常见污染物及检测方法
了解中草药常见的污染物及其检测方法。
第二章 中药药理学基础
中药对生物体的影响
探索中药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机制 和影响。
中药对生物体的剂量依赖性 中药对脏器的选择性作用
了解中药对剂量的依赖性以及剂 量的影响。
探索中药在不同脏器中的选择性 作用。
第三章 典型中药药理学研究
1
当归对血液系统的调节作用
研究当归对血液系统的调节作用及可能
丹参对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
2
的机制。
探索丹参在心血管系统中的保护作用及
其研究进展。
3
黄芪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
探索黄芪在免疫系统中的调节作用及相
成果。
研究金樱子在肿瘤治疗中的抑制作用和 潜在机制。
总结与展望
1 中药药理学的未来发 2 中西医结合在中药药 3 小结
展方向
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前
景
对课件内容进行简要总结
展望中药药理学领域未来
并强调重点。
的发展方向和研究重点。
探讨中西医结合在中药药
理学研究中的潜在应用前
景。
中药学-总论ppt课件 89页PPT
确定味的依据
药物滋味 药物作用
42
四、气与味的综合效应: 性和味是辨识药物功效的重要依据。显
示了药物的部分性能,也显示出有些药 物的共性——有内在联系。 1、气味相同,作用相近(同一类药中) 如:黄芩、黄连、黄柏——苦寒——清 热燥湿、泻火解毒。 2、气同味异,味同气异——作用有同中 之异,异中有同。
3、本草:为中药学的古称,本草即来源 于草之意。是我国历史上记载中药的著 作通用的名称。
4、草药:广泛流传于民间,在正规中医 院应 用不太普遍,为民间医生所习用, 且加工炮制尚欠 规范的部分中药。
3
二、将历代本草发展划分为七期:
1、酝酿萌芽期 (先秦,公元前221年以前) 2、草创雏型期 (秦汉魏晋六朝,公元前221年——公
28
四、中药性能的认识和论定: 长期实践——结合中医学基础理论——创造和
发展了中药基本理论。 五、中药性能与性状: ●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中药的性能——是依据用药后的机体反应归 纳出来的——以人体为观察对象。 ●中药的性状——指药物形状、颜色、气味、 滋味、质地——以药物为观察对象。
●归经——表示药物作用部位。
如:人参——归脾、肺经
43
第三节 升 降 浮 沉
44
一、升降浮沉: 反映药物作用的趋向性。(上、下、内、
外) 一般分为升浮和沉降两个方面。
45
二、升降浮沉的作用:
升
上行向外——解表、升阳、祛风、散寒、
涌吐、开窍等。
浮
沉
清热、泻下、利水、重
下行向内——镇安神、潜阳、降逆、
降
止咳平喘、收敛固涩等
中药药理学名校精品——中药药理学总论 ppt课件
列为中药专业的必修课,出版了《中药药理学 教科书》。中药药理学不断发展丰富起来。
中药药理学名校精品——中药药理 学总论
第二章 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
第一节 中药四性的现代研究
➢一、对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 ➢二、对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 ➢三、对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 ➢四、对基础代谢的影响 ➢五、对寒凉药的抗感染及抗肿瘤作用
中药药理学名校精品——中 药药理学总论
第一节 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学科任务
第二节 中药药理学发展简史
第一节 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学科任务
中医药基本理论 概念: 现代科学方法
研究中药和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
研究内容:
药物效应动力学 药物代谢动力学
安全性评价
中药药理学名校精品——中药药理 第二节 中学药总药理论学发展简史
• 20年代初20~40年代,主要进行了单味药的初 步药理研究,如乌头、当归、延胡索等。但经 费短缺,研究条件差,人员少,且很少结合中 医药理论和临床,进展缓慢。
• 50~60结合中医药理论研究中药及方剂,推动 了实验中药药理学的发展。
• 70年代复方药理研究蓬勃发展。 • 80年代后,国家对中药药理学不断重并将其
3. 过敏反应
4. 致畸胎、致突变及致癌作用
第三章 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
药物因素 机体因素 环境因素
一 药物因素
• 1. 品种产地 • 2.采收与贮藏 • 3.炮制 • 4.制剂与煎煮方法 • 5.配伍和禁忌
二 机体因素
• 生理状况 • 病理状况 • 肠道内微生态环境
三 环境因素
• 地理条件 • 气候寒暖 • 饮食起居 • 家庭条件
总论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中药药理学名校精品——中药药理 学总论
第二章 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
第一节 中药四性的现代研究
➢一、对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 ➢二、对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 ➢三、对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 ➢四、对基础代谢的影响 ➢五、对寒凉药的抗感染及抗肿瘤作用
中药药理学名校精品——中 药药理学总论
第一节 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学科任务
第二节 中药药理学发展简史
第一节 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学科任务
中医药基本理论 概念: 现代科学方法
研究中药和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
研究内容:
药物效应动力学 药物代谢动力学
安全性评价
中药药理学名校精品——中药药理 第二节 中学药总药理论学发展简史
• 20年代初20~40年代,主要进行了单味药的初 步药理研究,如乌头、当归、延胡索等。但经 费短缺,研究条件差,人员少,且很少结合中 医药理论和临床,进展缓慢。
• 50~60结合中医药理论研究中药及方剂,推动 了实验中药药理学的发展。
• 70年代复方药理研究蓬勃发展。 • 80年代后,国家对中药药理学不断重并将其
3. 过敏反应
4. 致畸胎、致突变及致癌作用
第三章 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
药物因素 机体因素 环境因素
一 药物因素
• 1. 品种产地 • 2.采收与贮藏 • 3.炮制 • 4.制剂与煎煮方法 • 5.配伍和禁忌
二 机体因素
• 生理状况 • 病理状况 • 肠道内微生态环境
三 环境因素
• 地理条件 • 气候寒暖 • 饮食起居 • 家庭条件
总论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中药药理学课件讲义
探索现代技术在中药药理学 研究中的应用,如基因组学 和蛋白质组学。
2 层次分析方法
介绍中药药理学研究中的层 次分析方法,包括系统生物 学和网络药理学。
3 个性化中药疗法
展望个性化中药疗法的发展趋势,以及中药药理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前 景。
中药药理学课程总结
总结中药药理学课程的重点和要点,以及对未来学习和实践的展望与启示。
中药药理学课件讲义
学习中药药理学概述,了解中药的起源和发展历史,以及现代中药的现状。
中药药理学概述
深入讨论中药的药理作用和基本药理特点,解析中药在人体内产生的生物学效应。
中药的化学成分与药效关系
1
复杂药理机制
探讨中药的复杂化学成分与药效之间的
活性成分鉴定
2
关系,以及它们在治疗疾病中的作用机 制。
中药在临床中的应用
个性化治疗
了解中药在不同疾病治疗中的个 性化应用,以及中药与西药的结 合治疗。
调节免疫系统
探讨中药在调节免疫系统方面的 独特作用,以及对免疫相关疾病 的应用。
中医治疗原则
介绍中医理论中的治疗原则,以 及中药如何在临床实践中应用这 些原则。
中药药理学研究的前沿与展望
1 现代技术应用
介绍中药中常见的活性化合物的鉴定方
法,包括色谱技术和质谱技术。
3
药性解析
探索不同中药药性的形成原因,包括寒 热温凉等特性的作用机制和应用。
中药的质量管理和安管理的标准制 定过程,包括药材的选择、 贮存、加工和质量控制。
毒性评价与安全性分析
探讨中药中毒性成分的评价 和安全性分析,确保中药的 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质量控制技术
介绍中药的质量控制技术, 包括色谱法、质谱法和指纹 图谱的应用。
2 层次分析方法
介绍中药药理学研究中的层 次分析方法,包括系统生物 学和网络药理学。
3 个性化中药疗法
展望个性化中药疗法的发展趋势,以及中药药理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前 景。
中药药理学课程总结
总结中药药理学课程的重点和要点,以及对未来学习和实践的展望与启示。
中药药理学课件讲义
学习中药药理学概述,了解中药的起源和发展历史,以及现代中药的现状。
中药药理学概述
深入讨论中药的药理作用和基本药理特点,解析中药在人体内产生的生物学效应。
中药的化学成分与药效关系
1
复杂药理机制
探讨中药的复杂化学成分与药效之间的
活性成分鉴定
2
关系,以及它们在治疗疾病中的作用机 制。
中药在临床中的应用
个性化治疗
了解中药在不同疾病治疗中的个 性化应用,以及中药与西药的结 合治疗。
调节免疫系统
探讨中药在调节免疫系统方面的 独特作用,以及对免疫相关疾病 的应用。
中医治疗原则
介绍中医理论中的治疗原则,以 及中药如何在临床实践中应用这 些原则。
中药药理学研究的前沿与展望
1 现代技术应用
介绍中药中常见的活性化合物的鉴定方
法,包括色谱技术和质谱技术。
3
药性解析
探索不同中药药性的形成原因,包括寒 热温凉等特性的作用机制和应用。
中药的质量管理和安管理的标准制 定过程,包括药材的选择、 贮存、加工和质量控制。
毒性评价与安全性分析
探讨中药中毒性成分的评价 和安全性分析,确保中药的 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质量控制技术
介绍中药的质量控制技术, 包括色谱法、质谱法和指纹 图谱的应用。
中药药理学总论ppt课件
中药指纹图谱是中药质量的关键,也是让世界接受 和认同中药的关键。中药指纹图谱的建立通常采用高效 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等。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2000.8颁布了《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研究的技术要求》。
编辑课件
25
6、研究中药配伍关系和复方药效机理 例如:配伍关系机理研究 芍药甘草汤柔肝缓急止痛
=芍药苷解痉+甘草异黄酮类成分协同 方证相关性的研究 复方药物化学的研究
物)进行特定基因或DNA序列鉴别,控制中药
质量。
2、基因芯片高通量筛选的技术优势,为中
草药多成分、多靶点的作用特点,提供了研究
的技术平台。
(科技部“创新药物与中药现代化研究”第三批)
编辑课件
34
中药药理学课程的教学目的
1、学习一种思维方式(从现代的角度来重 新认识中药;寻找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桥梁;将 传统与现代结合起来指导中药的应用)。
主要药效学研究(对中医证候
模型、西医病理模型、症状、体征的改
善);
药动学、急性毒性、长期性毒性研
究;
建立符合中医证候特点的实验动物
病理模型。
编辑课件
22Βιβλιοθήκη 建立中药非临床实验安全性评价中 (GLP);
建立规范化中药药理实验室。
(科技部“创新药物与中药现代化研究”第一批)
编辑课件
23
5、进行饮片标准化研究,使中药饮片进入
补脾气——促进蛋白质及核酸合成、调节内分泌、抗应激反应
益肺气——增强或调节免疫、延缓衰老
益气而活血——扩张血管、抗凝血、降血脂、抗肿瘤
益气而养血——促进造血系统功能
益气扶正而驱邪——抗肿瘤、增强免疫
生津——降低血糖
安神——镇静、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与抑制
编辑课件
25
6、研究中药配伍关系和复方药效机理 例如:配伍关系机理研究 芍药甘草汤柔肝缓急止痛
=芍药苷解痉+甘草异黄酮类成分协同 方证相关性的研究 复方药物化学的研究
物)进行特定基因或DNA序列鉴别,控制中药
质量。
2、基因芯片高通量筛选的技术优势,为中
草药多成分、多靶点的作用特点,提供了研究
的技术平台。
(科技部“创新药物与中药现代化研究”第三批)
编辑课件
34
中药药理学课程的教学目的
1、学习一种思维方式(从现代的角度来重 新认识中药;寻找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桥梁;将 传统与现代结合起来指导中药的应用)。
主要药效学研究(对中医证候
模型、西医病理模型、症状、体征的改
善);
药动学、急性毒性、长期性毒性研
究;
建立符合中医证候特点的实验动物
病理模型。
编辑课件
22Βιβλιοθήκη 建立中药非临床实验安全性评价中 (GLP);
建立规范化中药药理实验室。
(科技部“创新药物与中药现代化研究”第一批)
编辑课件
23
5、进行饮片标准化研究,使中药饮片进入
补脾气——促进蛋白质及核酸合成、调节内分泌、抗应激反应
益肺气——增强或调节免疫、延缓衰老
益气而活血——扩张血管、抗凝血、降血脂、抗肿瘤
益气而养血——促进造血系统功能
益气扶正而驱邪——抗肿瘤、增强免疫
生津——降低血糖
安神——镇静、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与抑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中药药理学的任务 1、探讨中药防病治病的现代科学原理 (1)验证中药疗效 如:清热药—降低发热动物体温。
补益药—增强机体免疫力。 活血化瘀药—改善血液浓、粘、凝、滞;
纠正心、脑血管病理状态; 改善微循环障碍。
(2)探讨其作用机理与环节
中药抗肿瘤
干扰致癌物代谢:人参抑制多环芳香烃进 入人体后的代谢过程,从而减低或消除其致癌 作用;
(2)中药药理学承担的工作 主要药效学研究(对中医证候
模型、西医病理模型、症状、体征的改 善);
药动学、急性毒性、长期性毒性研 究;
建立符合中医证候特点的实验动物 病理模型。
建立中药非临床实验安全性评价中 (GLP);
建立规范化中药药理实验室。
中药药理学总论(药本)
第一章 绪 论 一、中药药理学的概念
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科学技 术和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作用规 律的科学。
是介于传统中药学(临床中药学)与现代 药理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
研究方法 中药药理学不同于传统中药学之处,是在 于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进行研究。 如运用药理学、生物化学、免疫学、细胞 学、分子生物学、天然药物化学等技术和方法。 借助现代科学的理论,分析中药试验结果, 阐释传统功效,并发现新的作用。
( 2004年国际药物学术会议专题十五 200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复方拆方分析
当归芦荟丸治湿生物
(国家基金委2002-2007重大研究计划之一 “中医药学几个关键科学问题的研究”)
(4)研究中药药代动力学
方剂化学成分药代动力学的研究进展
影响癌细胞膜信号转导 靛玉红分子可作 用于慢性粒细胞病人癌细胞表面具有受体功能 的糖蛋白或糖脂,减少膜负电荷,从而改变膜 对氨基酸、糖、核苷、无机盐的通透性,使癌 细胞内的物质代谢发生障碍。
中药抗肿瘤
增强人体免疫功能 地黄多糖可提高免疫 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及NK细胞活力,相对 提高荷瘤小鼠IL-2分泌能力,及CTL细胞活力, 从而发挥免疫抑瘤效应。
大补元气、挽救虚脱——强心、抗心肌缺血、调节血压、抗休克 补脾气——促进蛋白质及核酸合成、调节内分泌、抗应激反应 益肺气——增强或调节免疫、延缓衰老 益气而活血——扩张血管、抗凝血、降血脂、抗肿瘤 益气而养血——促进造血系统功能 益气扶正而驱邪——抗肿瘤、增强免疫 生津——降低血糖 安神——镇静、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与抑制 益智——增强学习记忆、缩短神经反射潜伏期、延缓衰老
人参 现代研究结果 主要成分:人参皂苷、挥发油、有机酸、多糖、
多肽…….等 药理作用:强心、抗心肌缺血、扩张血管、
调节血压、抗休克、促进内分泌、 增强免疫、抗凝血、促进造血、 降低血糖、促进蛋白质及核酸合成、 降血脂、抗肿瘤、增强抗应激能力 增强记忆、调节中枢神经、抗衰老
人参传统功效与现代药理作用之间的相互关系:
抑制癌基因表达:丹参酮可明显降低人宫 颈癌细胞株ME180中的癌基因C-myc、Ha-ras 的表达。
干扰癌细胞核酸代谢:黄连、黄柏中的小 檗碱可插入癌细胞DNA双螺旋结构,使其不能 正常地复制和转录,从而抑制癌细胞的繁殖。
中药抗肿瘤
抑制癌细胞的代谢 大青叶中靛玉红可诱 导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中的脂质分解,使胆 固醇/磷脂比值增大,降低膜脂质流动性使膜 蛋白恢复正常;促进膜酶活性、载体的运转以 及各种受体的功能,抑制癌细胞生长和增殖。
经济利益问题——是国家确定的我国新 的经济增长点
我国1997年底通过了《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 行动计划》。此后,国家科技部、计委、经贸部、 农业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自然基金委分别 出台了相关措施。
科技部“创新药物与中药现代化研究”第一批、第 二批、第三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2002年起列重大项目资助
低过早、过量的T细胞凋亡,从而延缓免疫衰老。
3、结合现代药理学观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在辨证施治的原则下,充分利用中药的
现代药理作用,提高疗效。 首选既符合辨证施治原则,又对现代临
床医学诊断指标有针对性的药物。
4、研究开发中成药、改良中药剂型; (1) 现实意义
知识产权问题——研制开发具有我国自 主知识产权的新药
抑制肿瘤血管形成,阻止肿瘤生长和转移 川芎嗪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因子VEGF在肺癌、 肝癌细胞的表达,抑制VEGF受体与其配体的 结合,从而肿瘤血管的新生,起到阻止肿瘤细 胞的生长与转移的作用。
(3)分析中药药效物质
单味药成分分析 青蒿抗虐疾——青蒿素及衍生物蒿甲醚 五味子保肝——五味子素、联苯双酯 延胡索止痛——延胡索乙素(生物碱) 麻黄平喘——麻黄碱
2、阐明中医药理论的现代科学本质(治则、 治法、脏腑、气血等)
例1:异病同治法 活血化瘀法可以治疗肿瘤、关节炎、子 宫内膜异位证、动脉粥样硬化(瘢块)、 糖尿病(视网膜增生)、肾小球肾病……
例2:中医基础理论 肾阳虚 中医肾 主管生长发育、生殖、温养脏腑、
主管水液代谢、主管纳气。 肾阳虚 发育迟缓、早衰、生理功能低下、
中草药 1995V26N10 546-549
资 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39100139)
摘 要: 采用化学成分定性、定量四谱(UV、IR、 MS和NMR)法、2维和3维HPLC法, 发现经不同途 径给药后,方剂在体内化学成分的动力学特征与 “证”、临床疗效、中药配伍、制剂与给药时 间有明显关系。从定量构效关系、药动学一药 效学结合模型、代谢产物动力学、生物活性物 质、中医辩证施治药动学与临床药动学等方面 进行了研究。
怕冷、水肿、虚喘。 温肾壮阳中药 淫羊藿、制首乌、鹿茸、
枸杞子、菟丝子、紫河车 温肾壮阳方剂 右归丸、首乌延寿丹等 温肾壮阳中药方剂能改变上述肾阳虚症状。
温肾壮阳方药机理: 对肾阳虚患者和老年人具有以下作用
(1)改善下丘脑—垂体—各靶腺轴功能 (2)改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功能
(对NET网络多层次、多环节、多途径的整体 调节,调控中心在下丘脑。作用于下丘脑的分 子水平——CRFmRNA的表达) (3)可能选择性地下调“死亡因子”FASL,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