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性遗传详细教(学)案
《伴性遗传导学案》
《伴性遗传》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伴性遗传的观点和特点。
2. 掌握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
3. 了解伴性遗传在人类遗传疾病中的应用。
二、导学内容:1. 伴性遗传的观点和特点。
2. 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
3. 伴性遗传在人类遗传疾病中的应用。
三、导学过程:1. 伴性遗传的观点和特点- 伴性遗传是指一种遗传方式,指的是染色体上的一对基因,其中一个基因控制一个特定的性状,而另一个基因则控制另一个相关的性状。
- 伴性遗传的特点是在染色体上的两个基因之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干系,即一个基因的表达会受到另一个基因的影响,导致二者之间存在一种“伴同”的干系。
2. 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 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是在性别染色体上的基因遗传。
在人类中,X染色体上的基因会表现出伴性遗传的特点。
- 男性有一个X染色体和一个Y染色体,而女性有两个X染色体。
当一个母亲是携带某一基因的杂合子,而父亲没有这个基因时,这个基因会通过X染色体传递给子女,表现出伴性遗传的特征。
3. 伴性遗传在人类遗传疾病中的应用- 伴性遗传在人类遗传疾病的钻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血友病就是一种通过X染色体上的基因进行伴性遗传的遗传疾病。
- 通过对伴性遗传的钻研,可以更好地了解遗传疾病的发病机制,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四、导学反思:通过本次导学,我们了解了伴性遗传的观点和特点,掌握了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并了解了伴性遗传在人类遗传疾病中的应用。
伴性遗传是遗传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钻研内容,对于我们深入了解遗传学知识和遗传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同砚们能够通过进修,进一步提升对伴性遗传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必修二第二章第3节《伴性遗传》教案
第二章第3节伴性遗传一、教材分析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红绿色盲的调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分析、提出假设、设法求证的科学探究能力。
〔3〕能够推理出红绿色盲遗传的规律,提高缜密的思维能力。
2.能力目标(1)探索伴性遗传方式的本质规律,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应用人类遗传学研究中生物统计的方法。
(2)通过分工推理出红绿色盲遗传的规律,提高善于与他人合作与沟通的工作能力,提高研究效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伴性遗传的故事激发学习生命科学的兴趣。
(2)通过探究过程的体验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3)如何面对伴性遗传疾病,培养正确地人生观、价值观,融入生命教育。
(4)唤起发现人类遗传病、探索遗传病治疗方法的社会责任。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伴性遗传的特点2、难点: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遗传的规律四、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已学过减数分裂和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已经掌握基因别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
在已有知识根底上,通过红绿色盲的调查活动及结合课堂的探究活动,对伴性遗传现象进行分析和总结。
五、教学方法采用探究、讨论模式结合、启发诱导、设问答疑的教学方法。
六、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七、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导入1、色盲症的发现讲述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发现色盲的小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从道尔顿发现色盲的小故事,你获得了什么样的启示?提问学生介绍色盲知识:就是不能区分色彩,即辨色能力丧失。
红绿色盲是一种常听讲、思考,在老师的引导下答复道尔顿发现色盲的小故事十分生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体验本节课的情感目标。
认同道尔顿勇于成认自己是色盲患者,并将自己的发现公之于众的献身新课新课讲授见的人类遗传病,患者不能像正常人一样区分红色和绿色。
2、课件显示红绿色盲检查图设疑:红绿色盲是怎么遗传的呢?导入新课:伴性遗传。
伴性遗传教案范文
伴性遗传教案范文教案名称:伴性遗传教案目标:1.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和特点;2.了解红绿色盲、血友病等常见的伴性遗传疾病;3.掌握伴性遗传的遗传模式和基因图谱的分析方法;4.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教案重点:1.伴性遗传的概念和特点;2.常见的伴性遗传疾病;3.伴性遗传的遗传模式和基因图谱分析。
教案难点:2.遗传模式和基因图谱分析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课件;2.相关的实验器材和试剂。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10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基础遗传学的知识;2.引出本节课将要学习的伴性遗传。
Step 2:概念解释与案例分析(20分钟)1.讲解伴性遗传的概念和特点;2.分析红绿色盲和血友病等伴性遗传疾病的发病原理和症状;3.提供相关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Step 3:遗传模式理解(30分钟)1.介绍伴性遗传的遗传模式,如X连锁显性和X连锁隐性;2.使用基因图谱分析方法进行实例演练;3.学生根据给定的基因图谱推测遗传模式,并解释相关现象。
Step 4:实验设计(20分钟)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设计一个能够验证伴性遗传的实验方案;2.引导学生考虑实验的目的、方法和结果预期。
Step 5:小组展示(20分钟)1.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实验方案进行展示;2.其他小组提问并进行讨论。
Step 6:总结与拓展(10分钟)1.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2.引导学生延伸思考,探讨伴性遗传在人类社会中的意义和影响;3.鼓励学生进行相关课外阅读和研究。
教学延伸:1.学生可自行设计和进行伴性遗传相关的实验,加深对遗传模式和基因图谱的理解;2.学生可分组进行相关疾病的病因研究,并形成研究报告,分享给全班。
教学评估:1.课堂参与度;2.学生对伴性遗传概念和特点的理解;3.学生对于遗传模式和基因图谱分析方法的掌握程度;4.学生对于伴性遗传在社会中的认识和思考能力。
1.遗传学.李可乐,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24年。
《伴性遗传》教案
第二章第3节伴性遗传(第一学时)
郭丽健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说出伴性遗传的概念,知道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
2.理解伴性遗传现象(人的红绿色盲)遗传原理和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一个家族案例进行分析研究推导出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
2.通过遗传图解的学习,明白伴性遗传(人类红绿色盲)的规律特点,初步运用遗传规律解决一些遗传现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科学家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尊重科学的精神。
2.认识遗传病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增强优生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伴X隐性遗传的规律。
教学难点:以人类的红绿色盲为例的伴性遗传方式的推导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伴性遗传的教案
伴性遗传的教案标题:伴性遗传的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教学活动和资源,帮助学生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原理和相关遗传疾病。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学习任务,学生将能够掌握伴性遗传的基本知识,理解遗传疾病的传播方式,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预测某些遗传疾病的发生。
教学目标:1. 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和原理。
2. 掌握伴性遗传的传播方式。
3. 熟悉一些常见的伴性遗传疾病。
4. 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预测某些遗传疾病的发生。
教学资源:1. 幻灯片或教学视频介绍伴性遗传的概念、原理和相关遗传疾病。
2. 伴性遗传疾病的案例研究材料。
3. 图表和图像,用于说明伴性遗传的传播方式和遗传概率。
4. 学生讨论和合作学习的活动材料。
教学步骤:引入:1. 使用幻灯片或教学视频简要介绍遗传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你是否听说过伴性遗传?你能举例说明伴性遗传疾病吗?知识探究:3. 通过幻灯片或教学视频详细介绍伴性遗传的概念和原理,包括X染色体和Y 染色体的特点和遗传方式。
4. 使用图表和图像说明伴性遗传的传播方式和遗传概率。
5. 分发伴性遗传疾病的案例研究材料,要求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阅读并回答相关问题。
合作学习:6.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分享并讨论自己阅读的伴性遗传疾病案例研究。
7.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案例,并准备一个简短的报告,介绍该疾病的特点、传播方式和可能的治疗方法。
知识应用:8. 学生通过小组报告的方式,向全班介绍所选案例。
9.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何预防伴性遗传疾病的发生?我们能否通过基因检测和遗传咨询来帮助有遗传疾病家族史的人群?总结:10.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伴性遗传的重要性和相关遗传疾病的影响。
11. 鼓励学生进一步阅读和研究伴性遗传的最新进展,并提供相关资源。
教学评估:12. 分发练习题或小测验,考察学生对伴性遗传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13.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报告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教学延伸:14. 鼓励学生在家庭中调查和讨论家族遗传疾病的情况,并分享他们的发现。
伴性遗传教案
教案教学策略加强基础,全面培养能力,提高素质是我们教学工作的目的。
教学过程采用了以下教学策略:(1)主动参与学习策略。
概括性判断的形成,必须是在学生具体、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自主的思考,才能从大量具体的事实中抽象出所包含的共同因素,通过自我抽象概括过程,形成明确的判断,揭示规律。
因此,教师创设实验、媒体情景、提供事实,设置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分析、推理、以形成正确的判断。
本课的每一环节始终考虑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增强实验、科学思维、表达交流能力。
(2)合作学习策略课内积极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总结,生循着经典实验的过程来重新发现和探索伴性遗传的现象以及内在遵循的规律;在小组内共同学习网络课件时,每人都能陈述自己观点,同时也吸收他人观点,相互合作,相互影响,对某一问题作出正确结论。
(3)“师生交流-互动”策略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只是导演,学生不只是演员,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互动、互助、互联和互促。
教师、学生、课程、环境双双相互作用,通过讨论交流反馈,师生都在在互动中建构新的“图式”。
a) 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促进知识的迁移策略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他们在以往的学习、生活等过程中形成了自己对各种现象的认识和理解,而且他们具有利用现有的知识以便进行推理的智力潜能;相应的知识并不是单纯由外向赔偿损失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的建构的过程。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并不是直接以讲授法向学习传授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而是在学生已有的学习长期实验结果记录等现有的“图式”上,随着色盲伴性遗传传递规律的讨论、归纳和总结;随着来源于生活的问题的探讨和解释,学生的不断地改造脑中的旧图式,获得完整的伴性遗传规律的新“图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伴性遗传教案(正式)
伴性遗传教案一、教材分析《伴性遗传》这一节,是新课标教材必修2 第二章第三节内容.它是以色盲为例讲述伴性遗传现象和伴性遗传规律.它进一步说明了基因与性染色体的关系,其实质就是基因分离定律在性染色体遗传上的作用.同时也为第五章第三节《人类遗传病》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伴性遗传的概念以及伴性遗传的特点。
2.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
(二)能力目标1.运用资料分析,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特点,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伴性遗传传递规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1.遗传系谱图的识别和判断。
2.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遗传的特点。
(二)教学难点1.通过分析人类红绿色盲,总结伴X隐性遗传的一般规律。
四.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说明了什么?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什么染色体上?果蝇红眼和白眼性状的遗传与前面所学的其他性状的遗传有什么不同之处?(果蝇眼色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新课学习一、性别决定1.定义;2.类型:XY型ZW型XY型染色体组成:22对+XY 22对+XXXY染色体传递规律:XY染色体结构:二、伴性遗传:1、定义2、类型:伴Y遗传:XY同源区段基因的遗传:基因型种类遗传特点伴X隐性遗传:基因型种类遗传特点伴X显性遗传:基因型种类遗传特点三、系谱判断:小结:课堂练习:1.正常情况下,男性的性染色体不可能来自其A.外祖父 B.外祖母 C.祖父 D.祖母2.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显性致病基因决定的,这种疾病的遗传特点之一是()A.男患者与女患者结婚,其女儿正常B.男患者与正常女子结婚,其子女均正常C.女患者与正常男子结婚,必然儿子正常,女儿患病D.患者的正常子女不携带该患者传递的致病基因。
3.下列关于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决定的人类遗传病的说法,正确的是A.患者双亲必有一方是患者,人群中的患者男性多于女性B.女性患者的后代中,儿子都患病,女儿都正常C.有一个患病女儿的正常女性,其儿子患病的概率为1/2D.表现正常的夫妇,性染色体上不可能携带该致病基因4.下列有关性别决定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同型性染色体决定雌性个体的现象在自然界中比较普遍B.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Y染色体都比X染色体短小C 理论上含X染色体的配子和含Y染色体的配子数量相等D.各种生物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可分为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5.某正常男人的伯父患红绿色盲,其妻子的外祖母为红绿色盲基因的携带着,但她的外祖父及父亲均正常,则这对夫妇的子女中患红绿色盲的几率是A.1/2 B.1/4 C.1/8 D.1/166.某男患有色盲和血友病。
高中生物教案《伴性遗传》
《伴性遗传》高中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和特点。
o掌握伴性遗传在性别决定和遗传病传递中的作用。
o举例说明伴性遗传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o通过观察和分析遗传家系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o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伴性遗传的原理和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激发学生对伴性遗传的兴趣和好奇心。
o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认识到伴性遗传在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伴性遗传的概念、特点及其在性别决定和遗传病传递中的作用。
•难点:理解伴性遗传的遗传方式和遗传病传递规律。
三、教学准备•伴性遗传的多媒体课件,包括遗传家系图、性别决定机制和伴性遗传病案例。
•相关的遗传病案例资料。
•相关练习题和讨论问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o回顾性染色体的概念和性别决定机制。
o引入伴性遗传的概念,简要介绍其在遗传学和医学领域的重要性。
2.新课讲解o讲解伴性遗传的概念和特点,强调基因与性染色体的关系及其在遗传中的作用。
o介绍性别决定机制,包括XY型和ZW型性别决定系统。
o讲解伴性遗传病的特点和传递规律,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
3.观察与分析o展示遗传家系图,让学生观察和分析伴性遗传病的传递规律。
o学生根据案例资料,总结伴性遗传病的发病特点和遗传方式。
4.小组讨论与合作学习o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探讨伴性遗传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o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思考,共同解决问题。
5.总结与提升o总结伴性遗传的概念、特点及其在性别决定和遗传病传递中的作用。
o引导学生思考伴性遗传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前景,如遗传病的预防和治疗等。
6.作业布置o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对伴性遗传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o准备一个与伴性遗传相关的案例或实验,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和学习。
五、板书设计《伴性遗传》一、伴性遗传的概念与特点- 基因与性染色体的关系- 性别决定机制:XY型、ZW型二、伴性遗传病的特点与传递规律- 红绿色盲、血友病等- 隔代遗传、男性患者多于女性等三、伴性遗传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遗传病的预防和治疗- 性别控制技术在农业和畜牧业中的应用四、思考与探索- 伴性遗传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前景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注重通过多媒体课件和遗传家系图来帮助学生理解伴性遗传的原理和应用。
伴性遗传详细教案
《伴性遗传》详细教案
6•总结红绿色盲(伴X隐性遗传)的遗传特点
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交叉遗
传,隔代遗传
7.其他常见的伴性遗传病:
(1)抗维生素D佝偻病(伴X显性遗传)利用红绿色盲的一样方法,总结它的遗传特点。
血
(2)果蝇的红眼白眼(伴X 显
性遗传);血友病(伴X隐
教
学
过
程
5、老师先写“女性色盲基因携
带者X男性正常”的遗传图
解,再叫两个学生上讲台分别
写“女性正常者X男性色盲
者”与“女性色盲者X男性正
常者”的遗传图谱。
学生在书本上划下红绿
色盲遗传的特点并记住
学生观察、讨论并且总
结。
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连续遗传
为后面总结
伴性遗传的特点
做铺垫。
拓宽学生的知识
面,了解更多的常
见伴性遗传病
看书本第36页
并将知识点划出来
* B
四板书设计
第三节伴性遗传、概念:
、性别决定的类型:XY型、ZO型、XO型、二倍体/单倍体
、人类红绿色盲症:伴X隐性遗传
1•特点:⑴男性发病率多于女性。
⑵交叉遗传
⑶隔代遗传
2•遗传图谱:
•抗维生素D佝偻病:伴X显性遗传
外耳道多毛症:伴丫遗传
、教学设计反思
本节内容在学习果蝇眼色遗传后再开展的新课,应该说学生学起来难度不会很大。
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一定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发现问题时相互讨论解决问题,达到预期目标。
而教师在教学中恰当的点拨与讲解总结,教学效果不错。
《伴性遗传》教案1 (1)
《伴性遗传》教案教学目标1、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2、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
3、举例说出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伴性遗传的特点。
2、教学难点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
教学过程伴性遗传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比较贴近,又能够解释一些常见的遗传病例,是学生十分感兴趣的内容,在教学中极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和分析,并练习绘制遗传图解,真正理解伴性遗传的特点,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再及时引导学生学习伴性遗传的意义和应用。
本节课建议用1课时完成。
教师可以首先展示红绿色盲检查图,通过学生的辨认、识图以激发其学习兴趣,并简要指出红绿色盲对于人类本身所造成的危害,引出人类红绿色盲的发现过程。
1、介绍人类红绿色盲的发现过程,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教材呈现的化学家兼物理学家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的过程十分生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很好的情感教育。
教师可以绘声绘色地讲述这段故事,也可以让学生阅读这段故事,不管采取哪种方式,都应该引导学生思考:从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的过程中,你获得了什么样的启示?(提示:道尔顿不放过身边的小事,对心中的疑惑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道尔顿的这种认真态度是学习科学的重要品质之一;道尔顿勇于承认自己是色盲患者,并将自己的发现公之于众,这种献身科学、尊重科学的精神也是科学工作者的重要品质之一。
)通过挖掘这段文字的内涵,可以引导学生从兴奋的激情状态回归到理性思考状态,为分析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做准备。
2、利用遗传学图谱,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
对人类遗传病的分析,不可能通过做杂交实验,只能对家系图进行分析,才有可能找出规律。
教师展示教材中的色盲家系图,提出问题请学生思考。
3、举例说明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学习伴性遗传可以为人类的优生服务,还可以为农业生产服务。
在介绍鸡的性别决定的遗传时,教师可补充其性别决定方式ZW型,并用图解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5篇
③系谱甲-2基因型Aa,系谱乙-2基因型XBXb 系谱丙-8基因型Cc,系谱丁-9基因XDXd
④系谱甲-5基因型Aa,系谱乙-9基因型XBXb 系谱丙-6基因型cc.系谱丁-6基因XDXd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5.当男性为抗维生素D佝偻病患者和正常女性结婚的后代中,女儿 ,儿子 。试画出其基因图解。
学习重点:1.伴性遗传的特点。 2.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
学习难点:1.分析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 2.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我的课堂:
自学等级
一.情境导入:
二.课前预学:
1.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一种 遗传病,由显性基因 控制。
2.当基因型为 时,表现为女性患病;当基因型为 时,表现为男性患病。因此,女性患者一般 男性患者,但部分女性患者病症较轻。
A.II-3与正常男性婚配,后代都不患病
B.II-3与正常男性婚配,生育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8
C.II-4与正常女性婚配,后代都不患病
D.II-4与正常女性婚配,生育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8
7.某种雌雄异株植物有宽叶和窄叶两种类型,宽叶由显性基因B控制,窄叶由隐性基因b控制,B和b均位于X染色体上。基因b使雄配子致死。请回答: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⑤ D.⑥⑦
2.某动物的卵巢中有10个卵原细胞,经过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可以形成的卵细胞和极体的个数分别是 ( )
A.10和10 B.10和40 C.40和120 D.10和30
3.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的细胞中.每个染色体与其DNA分子数之比是 ( )
A.1:2 B.:4 C.1:8 D.2:1
四.我的疑问:
《伴性遗传复习》教案
《伴性遗传复习》教案伴性遗传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伴性遗传的基本概念。
2.掌握伴性遗传的模式和遗传规律。
3.理解伴性遗传与性别的关系。
4.掌握常见的伴性遗传性状。
二、教学内容1.伴性遗传的概念。
2.伴性遗传的模式和遗传规律。
3.伴性遗传与性别的关系。
4.常见的伴性遗传性状。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教师简单介绍基因遗传和单基因遗传,然后引出伴性遗传的概念。
步骤二:讲解伴性遗传的概念1.将伴性遗传的概念呈现在黑板上,让学生记下来。
2.学生们阅读教材上关于伴性遗传的内容,再与伙伴讨论和解释概念。
步骤三:讲解伴性遗传的模式和规律1.教师向学生介绍伴性遗传的模式和规律,包括X连锁和Y连锁。
2.举例说明伴性遗传的模式和规律,让学生理解。
步骤四:讲解伴性遗传与性别的关系1.教师向学生讲解伴性遗传与性别的关系,包括男性健康的重要基因和女性携带疾病的风险。
2.教师还可以举例说明伴性遗传与性别的关系,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
步骤五:讲解常见的伴性遗传性状1.教师向学生讲解一些常见的伴性遗传性状,如色盲、血友病等。
2.教师可以使用图片或视频展示这些常见的伴性遗传性状,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
步骤六:巩固和总结1.采用小组讨论、问答等方式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总结伴性遗传的重要内容,并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提问。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伴性遗传的概念、模式和规律。
2.实践法:教师通过举例和展示的方式让学生巩固和理解所学知识。
五、教学手段1.黑板、白板和投影仪,用于呈现教学内容。
2.教材和参考书籍,用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参考。
3.图片和视频,用于展示常见的伴性遗传性状。
六、教学评价1.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讨论活跃度。
2.回答问题:观察学生对于伴性遗传的概念、模式和规律的理解程度。
3.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七、教学延伸。
高中生物伴性遗传的教案
高中生物伴性遗传的教案时长:1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遗传的基本概念,包括基因、等位基因、基因型和表现型等;2. 掌握伴性遗传的概念和特点;3. 能够解释伴性遗传的发生机制和遗传规律。
教学内容:1. 遗传基本概念的介绍,包括基因、等位基因、基因型和表现型等;2. 伴性遗传的概念,特点和实例;3. 伴性遗传的发生机制和遗传规律的讲解。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基因的概念,并介绍遗传的基本概念;2. 学习:通过课件和实例介绍伴性遗传的概念和特点;3. 练习:组织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并完成一些练习题,加深对伴性遗传的理解;4. 拓展:通过实例解释伴性遗传的发生机制和遗传规律,引导学生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5. 总结:通过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教学方法:1. 讲授结合互动:通过讲解和提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交流;2.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主动讨论,促使思维碰撞,加深理解;3. 实例分析:通过实例引导学生从实际情况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评估:1. 学生理解情况:通过课堂练习和讨论,了解学生对遗传和伴性遗传的理解程度;2. 学生积极性:观察学生在课堂互动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3. 知识掌握程度:根据课后作业和小测验结果,评估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2. 补充材料: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提供适当的拓展材料,加深学生对遗传基因的理解;3. 建议完善:通过学生评价和反馈,完善教案,提高教学质量。
(以上是本次高中生物伴性遗传的教案范本,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伴性遗传详细教案
设下悬念,引起学 生好奇心。通过两 个疑问导入,引起 学生的疑问,激发 学生的兴趣,既向 学生提出今天要 学习的内容,又利 用高中学生的好 奇心理引起他们 对新课的关注。
看 PPT)
2.性别决定
学生讨论,叫一个学生
大家都知道人的染色体一共
有多少条呢?对 46 条,其中 起来回答人的决定类型
课件显示红绿色盲家系遗传 学生在课堂练习本上练 通过家系遗传图
图谱,认识系谱,分析图谱, 习写遗传图解,并让他 谱分析遗传现象
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 们对比自己写的与 PPT → 提出问题 → 讨
(1)对“资料分析”的两个讨 上的有什么不同。
论问题 →得出结
论题进行讨论。
并思考红绿色盲的遗传 论,教师进行适当
在老师写的时候观察写 遗传图解的书写
5、老师先写“女性色盲基因 遗传图谱的注意事项, 格式是教学重点,
携带者×男性正常”的遗传 之后除在讲台写的学生 在上一章已经学
图解,再叫两个学生上讲台分 以外其他学生在自己的 习过,通过学生回
别写“女性正常者×男性色盲 随堂练习本上写出遗传 答既回顾所学知
者”与“女性色盲者×男性正 图谱。并与其他同学对 识,又可联系遗传
分析人类红绿色
进行分析和总结。
情感目标:
盲的遗传图谱
细心对待生活中的小事,
有不断求索的精神
认识到优生优育的重要
性;
1
学习 教师活动
阶段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教学 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翻开书本 33 页,认真思 它们的发育起点是什么?受
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精卵。那同是受精卵,为什么 会产生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 呢? 性别决定
伴性遗传教案
伴性遗传教案教案标题:伴性遗传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生动的教学活动和实践操作,帮助学生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和原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预测伴性遗传的现象。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伴性遗传的特点、相关的遗传规律以及与伴性遗传相关的常见遗传疾病。
教学目标:1. 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和原理;2. 理解伴性遗传的特点和相关的遗传规律;3. 掌握与伴性遗传相关的常见遗传疾病;4.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和预测伴性遗传的现象。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回顾基因和遗传的基本概念,如何通过遗传规律解释后代的遗传特征。
知识讲解:2. 介绍伴性遗传的概念和特点,与常见的常染色体遗传方式进行对比。
3. 解释伴性遗传的原理,包括X染色体上的基因和性别决定等相关知识。
4. 介绍伴性遗传相关的常见遗传疾病,如血友病、色盲等,并讲解其病因和临床表现。
实践操作:5. 分组进行实验或模拟实验,通过遗传交叉和计算概率等方法,模拟伴性遗传的传递过程,并预测后代的遗传特征。
6.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实验或调查,收集伴性遗传相关的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和解释。
讨论和总结:7. 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分享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并对伴性遗传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8.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伴性遗传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并鼓励学生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相关领域。
教学评估:9. 设计相关的评估活动,如小组展示、书面测试等,检查学生对伴性遗传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拓展活动:10. 鼓励学生开展个人或小组研究项目,深入探究伴性遗传的其他方面,如伴性遗传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等。
教学资源:- PowerPoint演示文稿- 实验材料和设备- 相关的教科书和参考书籍- 计算器和数据处理软件教学时长:本教案建议在2-3个课时内完成,具体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教学环境进行调整。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实验和数据分析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促进他们对伴性遗传的深入理解。
高中生物教案《伴性遗传
高中生物教案《伴性遗传》第一章:伴性遗传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理解伴性遗传与常染色体遗传的区别掌握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1.2 教学内容伴性遗传的定义伴性遗传与常染色体遗传的比较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X染色体与Y染色体的遗传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伴性遗传的概念和传递规律互动法:引导学生提问和解答疑问1.4 教学步骤1.4.1 引入:通过染色体模型介绍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的区别1.4.2 讲解伴性遗传的概念和定义1.4.3 比较伴性遗传和常染色体遗传的特点1.4.4 讲解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X染色体与Y染色体的遗传1.4.5 举例说明伴性遗传的现象1.4.6 学生提问和解答疑问第二章:伴性遗传的类型2.1 教学目标了解伴性遗传的类型掌握不同类型伴性遗传的特点2.2 教学内容类型1:X连锁隐性遗传类型2:X连锁显性遗传类型3:Y连锁遗传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不同类型伴性遗传的特点互动法:引导学生提问和解答疑问2.4 教学步骤2.4.1 引入:回顾上一章的内容2.4.2 讲解类型1:X连锁隐性遗传的特点和实例2.4.3 讲解类型2:X连锁显性遗传的特点和实例2.4.4 讲解类型3:Y连锁遗传的特点和实例2.4.5 学生提问和解答疑问第三章:伴性遗传的遗传咨询3.1 教学目标理解伴性遗传的遗传咨询的重要性掌握伴性遗传的遗传咨询方法和步骤3.2 教学内容伴性遗传的遗传咨询的意义伴性遗传的遗传咨询方法和步骤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伴性遗传的遗传咨询的重要性和方法互动法:引导学生提问和解答疑问3.4 教学步骤3.4.1 引入:讨论伴性遗传的遗传咨询的意义3.4.2 讲解伴性遗传的遗传咨询的重要性和方法3.4.3 介绍伴性遗传的遗传咨询的步骤:家族史采集、风险评估、遗传检测、咨询和指导3.4.4 学生提问和解答疑问第四章:伴性遗传的实例分析4.1 教学目标分析伴性遗传的实例应用伴性遗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2 教学内容分析伴性遗传的实例:红绿色盲、血友病、杜氏肌营养不良症应用伴性遗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伴性遗传的实例和分析方法互动法:引导学生提问和解答疑问4.4 教学步骤4.4.1 引入:讨论伴性遗传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4.4.2 讲解红绿色盲的伴性遗传实例和分析方法4.4.3 讲解血友病的伴性遗传实例和分析方法4.4.4 讲解杜氏肌营养不良症的伴性遗传实例和分析方法4.4.5 学生提问和解答疑问第五章:伴性遗传的实验研究5.1 教学目标了解伴性遗传的实验研究方法掌握伴性遗传的实验操作技巧5.2 教学内容伴性遗传的实验研究方法:细胞培养、染色体分析、基因敲除伴性遗传的实验操作技巧:染色体观察、基因敲除操作5.3 教学方法实验教学法:进行伴性遗传的实验操作互动法:引导学生提问和解答疑问5.4 教学步骤5.4.1 引入:讨论伴性遗传的实验研究的重要性和方法5.4.2 讲解伴性遗传的实验研究方法:细胞培养、染色体分析、基因敲除5.4.3 讲解伴性遗传第六章:伴性遗传疾病的诊断与治疗6.1 教学目标理解伴性遗传疾病的诊断方法掌握伴性遗传疾病的基本治疗方法6.2 教学内容伴性遗传疾病的诊断方法:临床表现、家族史、遗传咨询、基因检测伴性遗传疾病的基本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基因治疗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伴性遗传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互动法:引导学生提问和解答疑问6.4 教学步骤6.4.1 引入:讨论伴性遗传疾病对患者及家庭的影响6.4.2 讲解伴性遗传疾病的诊断方法6.4.3 讲解伴性遗传疾病的基本治疗方法6.4.4 学生提问和解答疑问第七章:伴性遗传与性别决定7.1 教学目标理解伴性遗传在性别决定中的作用掌握伴性遗传性别决定的机制7.2 教学内容伴性遗传在性别决定中的作用:XY型性别决定、型性别决定伴性遗传性别决定的机制:SRY基因、AMH基因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伴性遗传与性别决定的关系互动法:引导学生提问和解答疑问7.4 教学步骤7.4.1 引入:讨论性别决定的基本原理7.4.2 讲解伴性遗传在性别决定中的作用7.4.3 讲解伴性遗传性别决定的机制7.4.4 学生提问和解答疑问第八章:伴性遗传与进化8.1 教学目标理解伴性遗传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掌握伴性遗传生物进化的机制8.2 教学内容伴性遗传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性染色体变异、基因流伴性遗传生物进化的机制:自然选择、基因突变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伴性遗传与生物进化的关系互动法:引导学生提问和解答疑问8.4 教学步骤8.4.1 引入:讨论生物进化中的基本原理8.4.2 讲解伴性遗传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8.4.3 讲解伴性遗传生物进化的机制8.4.4 学生提问和解答疑问第九章:伴性遗传与生物技术9.1 教学目标理解伴性遗传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掌握伴性遗传生物技术的原理与方法9.2 教学内容伴性遗传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基因克隆、基因编辑伴性遗传生物技术的原理与方法:PCR技术、CRISPR/Cas9系统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伴性遗传与生物技术的关系互动法:引导学生提问和解答疑问9.4 教学步骤9.4.1 引入:讨论生物技术在伴性遗传研究中的应用9.4.2 讲解伴性遗传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9.4.3 讲解伴性遗传生物技术的原理与方法9.4.4 学生提问和解答疑问第十章:伴性遗传与伦理问题10.1 教学目标理解伴性遗传伦理问题的内涵掌握伴性遗传伦理问题的处理原则10.2 教学内容伴性遗传伦理问题的内涵:歧视、隐私、基因筛查伴性遗传伦理问题的处理原则:公平、尊重、保护隐私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伴性遗传与伦理问题的关系互动法:引导学生提问和解答疑问10.4 教学步骤10.4.1 引入:讨论伴性遗传研究中的伦理问题10.4.2 讲解伴性遗传伦理问题的内涵10.4.3 讲解伴性遗传伦理问题的处理原则10.4.4 学生提问和解答疑问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第五章:伴性遗传的实验研究环节内容:进行伴性遗传的实验操作重点和难点解析:实验操作环节是学生理解和掌握伴性遗传知识的重要环节,需要重点关注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分析等方面。
伴性遗传教案3
《伴性遗传》教案一. 教学目标1. 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练习绘制遗传图解。
2.分析遗传图解, 总结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
3. 举例说明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 重点难点重点: 伴性遗传的特点难点: 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因还是隐性基因写出男性和女性控制色觉的基因型, 并根据女性患者和男性患者的基因型探究男患者多于女患者的原因。
规范书写遗传图解合作探究完成, 小组展示探究成果总结伴X显性遗传的特点性别类型女性男性基因型表现型正常正常(携带者)色盲正常色盲写出以上基因型形成的婚配方式的遗传图解。
③②亲代: 女性正常×男性色盲④亲代: 女性携带者×男性正常亲代: 女性携带者×男性色盲⑤亲代: 女性色盲×男性正常实物投影学生的遗传图解并给与评价设置问题, 引导学生探究红绿色盲遗传的遗传规律(1)如果③是②的延续, 从下面系谱图分析红绿色盲基因的传递途径, 你能发现红绿色盲遗传的特点吗?(2)从④和⑤中分析女性患者致病基因的来源和去路, 并分析女性患者双亲和子女的表现型。
(3)总结红绿色盲的遗传特点。
教师适当评价介绍展示抗VD佝偻病是一种伴X显性遗传病, 在表格里面写出男女可能的基因型(用D.d表示),性别类型女性男性基因型表现型正常者正常患者染色体上的隐性致病基因控制的。
强调性染色体上基因型的写法强调遗传图解书写的规范性分析遗传图解得出红绿色盲遗传的遗传规律得出伴X显性遗传的特点板书设计:一、性别决定: 常染色体性染色体男性: XY 女性: XX(学生完成性别决定的遗传图解)二、伴性遗传: 伴X隐性遗传伴X显性遗传伴Y遗传。
伴性遗传-教案
教案二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讲课人陈兰桂讲课时间 2009.4.26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以XY型为例,理解性别决定的知识2、以人的色盲为例,理解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二)能力目标通过红绿色盲患者与正常色觉间的婚配后代色觉情况的学习,学会分析性染色体上基因传递的特点,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1.通过性别决定及伴性遗传的讲解,认同有关近亲婚配的危害;2.通过性别决定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色盲这一伴性遗传的学习,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二、重点难点1、重点:1)XY型性别决定方式2)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伴性遗传的规律2、难点: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伴性遗传的规律三、教学方法观察、讨论、阅读、讲述四、课时安排1课时(理论)五、教学过程导入:(中国年轻女性自杀状况报告) 在某山区,一个妇女生了四个孩子,都是女孩,周围的人瞧不起她,婆家瞧不起她,就连她自己也瞧不起自己,以为自己没本事,生不了儿子,便自杀了。
引导学生思考,生男生女到底取决于谁?生活中有一些常见的遗传病,比如,色盲症、血友病等,这些病症男女的发病率不同,为什么?带着这些问题学习探究“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一性别决定1、人体细胞内的染色体当然,不是所有的染色体都同性别有关,只是个别的染色体决定生物的性别。
因此,染色体分为两类:2、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1)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染色体。
(2)常染色体───与决定性别无关的染色体。
例如: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46条)染色体,其中22对为常染色体,只有1对是性染色体(图见书)3、性别决定类型XY型:XX为雌性,XY为雄性ZW型:与XY型相反,同型性染色体的个体是雄性,而异型性染色体的个体是雌性。
4、XY型的性别决定男性能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即是X型和Y型,且数目相等,比例:1:1,女性只产生一种类型的卵细胞,哪一种精子与卵细胞受精是机会均等的,因此后代的性别比例为1:1。
人教版教学教案《伴性遗传》(优秀版)word资料
人教版教学教案《伴性遗传》(优秀版)word资料《伴性遗传》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伴性遗传”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2(必修)──遗传与进化》人教版第二章第3节的内容,主要包含了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及伴性遗传的应用,是对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及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扩展和深化,并为第五章第3节《人类遗传病》的学习打下基础。
这一节的内容是学生日后解答遗传综合问题中的一个关键,掌握好伴性遗传与常染色体遗传的特点后,才能把握遗传概率问题的解法,所以是遗传中的一个重点突破口,也是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分析思维等能力的良机。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等细胞学知识及其遗传学孟德尔的两大基本规律,具有一定的观察、思维能力和总结、推理能力,但是大部分同学对于伴性遗传的实例还是了解的很少,要求老师多加引导。
安排学生积极参与到自主认知的活动中来。
三、教学目标、重难点及教学方法(一)教学目标:识记:⑴伴性遗传的概念。
⑵伴性遗传和常染色体遗传的区别。
⑶红绿色盲遗传的特点。
应用:子女患病或正常概率的计算。
⑴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归纳的能力。
⑵培养学生的合作分析、语言表达能力。
⑴培养学生对日常生活一些常见问题的关注。
⑵形成学生认真对待科学,尊重科学的素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
难点:分析红绿色盲症的遗传。
(三)教学方法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便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
采取引导式思维探究的方法:道尔顿发现小情境剧激发兴趣,以道尔顿家庭中色盲遗传的探究为主线,营造一个轻松有趣的环境,带着问题小组讨论,观察分析,综合归纳。
通过观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想探究问题,又要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培养自主学习的欲望,通过探究活动和课上的交流,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体会同学间合作的魅力,尝到探究性学习的乐趣。
同时也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并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伴性遗传》详细教案
学习
阶段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教学过程(一)导入
同学们,对于多细胞生物而
言,它们的发育起点是什么?
受精卵。
那同是受精卵,为什
么会产生雄性个体和雌性个
体呢?性别决定
(二)授课部分
1、伴性遗传的概念(让学生
看PPT)
2.性别决定
大家都知道人的染色体一共
有多少条呢?对 46条,其中
常染色体44条,另外两条是
性染色体,这种决定类型是
XY型。
鸡是ZO型、蝗虫是
XO型、蜜蜂雌蜂是二倍体雄
蜂是单倍体
3、红绿色盲症的自我检测
翻开书本33页,认真思
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学生讨论,叫一个学生
起来回答人的决定类型
叫学生回答自己看到的
数字
设下悬念,引起学
生好奇心。
通过两
个疑问导入,引起
学生的疑问,激发
学生的兴趣,既向
学生提出今天要
学习的容,又利用
高中学生的好奇
心理引起他们对
新课的关注。
由于之前是学习
过的容,这样可以
检测学生的掌握
情况
体现学生为主体
的新概念教学
教学过程6.总结红绿色盲(伴X隐性遗
传)的遗传特点
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交叉
遗传,隔代遗传
7.其他常见的伴性遗传病:
(1)抗维生素D佝偻病(伴
X显性遗传)利用红绿色盲的
一样方法,总结它的遗传特
点。
(2)果蝇的红眼白眼(伴X
显性遗传);血友病(伴X隐
性遗传)
学生在书本上划下红绿
色盲遗传的特点并记住
学生观察、讨论并且总
结。
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连续遗传
看书本第36页
并将知识点划出来
为后面总
结伴性遗传的特
点做铺垫。
拓宽学生的知识
面,了解更多的常
见伴性遗传病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知识点及联系,强
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顺口溜:
无中生有,为隐性。
隐性遗传
看女性。
女病父正,非伴性。
有中生无,为显性。
显性遗传
看男性。
子病母正,非伴性
学生呼应,跟着老师
一起练习顺口溜
用顺口溜来加深
新知识的印象。
培
养学生分析归纳
的能力,落实本节
课的能力目标。
第三节伴性遗传
一、概念:
二、性别决定的类型:XY型、 ZO型、XO型、二倍体/单倍体
二、人类红绿色盲症:伴X隐性遗传
1.特点:⑴男性发病率多于女性。
⑵交叉遗传
⑶隔代遗传
2.遗传图谱:
三.抗维生素D佝偻病:伴X显性遗传
外耳道多毛症:伴Y遗传
五、教学设计反思
本节容在学习果蝇眼色遗传后再开展的新课,应该说学生学起来难度不会很大。
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一定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发现问题时相互讨论解决问题,达到预期目标。
而教师在教学中恰当的点拨与讲解总结,教学效果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