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延抑制自掺杂技术简介
对 MBE的介绍
对MBE的介绍MBE(Molecular Beam Epitaxy)又叫分子束外延它是一种新的晶体生长技术,简记为MBE。
其方法是将半导体衬底放置在超高真空腔体中,和将需要生长的单晶物质按元素的不同分别放在喷射炉中(也在腔体内)。
由分别加热到相应温度的各元素喷射出的分子流能在上述衬底上生长出极薄的(可薄至单原子层水平)单晶体和几种物质交替的超晶格结构。
分子束外延主要研究的是不同结构或不同材料的晶体和超晶格的生长。
该法生长温度低,能严格控制外延层的层厚组分和掺杂。
MBE的典型特点可以分为以下五点:(1)从源炉喷出的分子(原子)以“分子束”流形式直线到达衬底表面。
通过石英晶体膜厚仪监测,可严格控制生长速率。
(2)分子束外延的生长速率较慢,大约0.01~1nm/s。
可实现单原子(分子)层外延,具有极好的膜厚可控性。
(3)通过调节束源和衬底之间的挡板的开闭,可严格控制膜的成分和杂质浓度,也可实现选择性外延生长。
(4)非热平衡生长,衬底温度可低于平衡态温度,实现低温生长,可有效减少互扩散和自掺杂。
(5)配合反射高能电子衍射(RHEED)等装置,可实现原位观察、实时监测。
浓度,但系统复杂,生长速度慢,生长面积也受到一定限制。
生长速率比较慢,既是MBE的一个优点,同时也是它的不足,不适于厚膜生长和大量生产。
分子束外延是50年代用真空蒸发技术制备半导体薄膜材料发展而来的。
随着超高真空技术的发展而日趋完善,由于分子束外延技术的发展开拓了一系列崭新的超晶格器件,扩展了半导体科学的新领域,进一步说明了半导体材料的发展对半导体物理和半导体器件的影响。
分子束外延的优点就是能够制备超薄层的半导体材料;外延材料表面形貌好,而且面积较大均匀性较好;可以制成不同掺杂剂或不同成份的多层结构;外延生长的温度较低,有利于提高外延层的纯度和完整性;利用各种元素的粘附系数的差别,可制成化学配比较好的化合物半导体薄膜。
其相关技术有晶体生长技术;化学束外延;半导体材料技术等技术。
多层硅外延中自掺杂现象研究
多层硅外延中自掺杂现象研究多层硅外延是一种能够实现高功率和高频率器件制作所需的材料,同时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物理性能。
其中,自掺杂就是多层硅外延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对于外延薄膜的电学性能和器件的性能有重要影响。
自掺杂是指在生长多层硅外延过程中,由于材料在生长过程中受到各种影响,从而自然地在外延薄膜内掺入少量杂质原子,这些杂质原子会影响到外延薄膜的物理性质和电学性能。
自掺杂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外延薄膜中内部局域区域的自掺杂,另一种是外延薄膜中全局性的自掺杂。
在外延薄膜中,自掺杂会影响到载流子的能带结构和分布,进而影响到器件的电子运输性质。
自掺杂对外延薄膜的材料电学性质和器件性能的影响非常复杂。
一方面,自掺杂增加了载流子浓度,降低了电路器件的电阻,但另一方面,自掺杂增加了材料的缺陷密度和热噪声。
近年来,关于多层硅外延中自掺杂现象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研究表明,自掺杂对外延薄膜的导电性、热特性和光学性能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同时,对于不同种类的自掺杂,其影响也不尽相同。
例如,对于氮、硼、镓等自掺杂,会影响到外延薄膜的暗电阻和光电特性,而对于磷、锗等自掺杂,则会影响到外延薄膜的禁带宽度和载流子浓度。
在多层硅外延制备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自掺杂现象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并进行相关的优化控制。
既要实现自掺杂调控,又要避免过度掺杂,以保证薄膜的质量和器件的性能。
因此,对自掺杂现象的深入研究和掌握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多层硅外延中自掺杂现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对外延薄膜的性能和器件的性能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随着研究的深入,相信对于自掺杂的调控和优化控制将会更加精确和有效,为多层硅外延材料的应用提供更好的基础和支撑。
多层硅外延中自掺杂现象研究
多层硅外延中自掺杂现象研究引言多层硅外延技术是一种制造半导体器件的重要工艺方法,其具有高效率、高成本效益和高生产率的优点。
在多层硅外延中,自掺杂现象是影响器件性能和可靠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对多层硅外延中自掺杂现象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自掺杂现象简介在多层硅外延中,自掺杂现象是指外延过程中,硅片表面未经外源掺杂的情况下,硅片内部产生了自掺杂现象。
这种现象会影响硅片的电学性能和材料特性,从而影响器件性能和可靠性。
了解自掺杂现象的形成机理和影响因素对多层硅外延工艺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自掺杂现象的影响因素在多层硅外延中,自掺杂现象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外延温度,外延温度会影响硅片表面的自掺杂程度,过高或过低的外延温度都会导致自掺杂现象的产生。
其次是外延时间,外延时间过长会增加自掺杂的程度,从而影响硅片的性能。
气氛气体的成分和压力也会影响自掺杂现象的产生。
外延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和气氛气体的控制是影响自掺杂现象的主要因素。
自掺杂现象的形成机理多层硅外延中,自掺杂现象的形成机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一般来说,自掺杂现象是由外延反应中的杂质和杂质气相扩散导致的。
当外延反应进行时,外延层表面的杂质和杂质气相会发生扩散,当温度和气压适当时,会导致硅片内部产生自掺杂现象。
外延反应中的气氛气体和气压也会影响杂质和杂质气相的扩散,从而影响自掺杂现象的形成。
自掺杂现象的研究方法针对多层硅外延中自掺杂现象的研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
首先是表面分析方法,通过表面分析技术可以观察和分析硅片表面的掺杂情况,从而了解自掺杂现象的形成和发展。
其次是物理性能测试方法,通过测量硅片的导电性、载流子浓度分布等物理性能参数,可以分析自掺杂现象对硅片的影响。
最后是材料特性测试方法,通过测量硅片的机械性能、热学性能等材料特性参数,可以分析自掺杂现象对硅片的影响。
多层硅外延中自掺杂现象研究
多层硅外延中自掺杂现象研究摘要:在半导体器件制造过程中,自掺杂现象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本文通过对多层硅外延中自掺杂现象的研究,探讨了在半导体器件制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为半导体器件的制造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参考信息。
关键词:多层硅外延;自掺杂;半导体器件;研究一、多层硅外延中的自掺杂现象多层硅外延是一种常用的半导体器件制造工艺。
在多层硅外延过程中,掺杂物被引入硅衬底中,通过外延工艺形成多层结构。
在这个过程中,掺杂物有可能会发生自掺杂现象,即在外延过程中掺杂物在材料中自发分布的现象。
这会导致外延层中掺杂浓度不均匀,影响器件的性能。
二、自掺杂现象的影响自掺杂现象会对半导体器件的性能产生不利影响。
自掺杂会导致外延层中掺杂浓度不均匀,从而影响器件的性能。
自掺杂还可能导致外延层中形成掺杂不均匀的区域,从而影响器件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需要对自掺杂现象进行深入研究,以便更好地控制掺杂,提高器件的性能和可靠性。
三、自掺杂现象的研究方法为了研究多层硅外延中的自掺杂现象,可以采用多种方法。
可以通过实验手段对多层硅外延样品进行测试,测量其掺杂浓度分布和电学性质,以了解自掺杂现象的具体情况。
可以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模拟多层硅外延过程中掺杂物的扩散和分布,以揭示自掺杂现象的机制和规律。
五、自掺杂现象的控制方法为了控制多层硅外延中的自掺杂现象,可以采取多种方法。
可以通过优化外延工艺参数,控制掺杂物的扩散和分布,减小自掺杂的影响。
可以采用特殊的掺杂技术,如分步掺杂或者低温掺杂,来减小自掺杂的影响。
可以采用特殊的材料结构,如限制层外延,来减小自掺杂的影响。
六、结论通过对多层硅外延中自掺杂现象的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自掺杂现象会对半导体器件的性能产生不利影响,需要引起重视。
通过实验和理论研究,可以揭示多层硅外延中自掺杂的机制和规律,为控制自掺杂提供了理论基础。
通过优化外延工艺参数和采用特殊的掺杂技术,可以有效减小自掺杂的影响,提高器件的性能和可靠性。
外延抑制自掺杂技术简介
毕业论文简介外延抑制自掺杂技术研究应用物理2班 08510233 伏瑜指导老师:王青 ( 教授) 杜金生 (工程师)摘要外延层杂质浓度是影响电学性能的重要参数,外延掺杂存在有意识掺杂和无意识掺杂(即自掺杂),自掺杂影响外延生长。
自掺杂降低了衬底/外延界面过渡区的陡峭程度,同时也增加了外延淀积过程中的本底浓度。
不但对外延层的电阻率控制带来相当大的困难,使外延层界面处杂质分布梯度变缓,外延层有效厚度减薄,PN结击穿电压的显著降低,晶体管的大电流特性变坏,特别不利于要求薄而界面处杂质分布陡的外延层的微波器件的制造。
而且一些有害杂质的存在,还会使噪声增加等。
本文对外延淀积过程中自掺杂的产生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在外延淀积过程中可以通过改变压力、温度、及采用HCl腐蚀抛光技术、背封技术、H2烘烤赶气技术、二步外延技术等方法来解决外延自掺杂,从而改善器件的特性参数。
关键词:外延淀积自掺杂AbstractThe impurity concentration is a key parameter which has an effect on the electrical performance of the device in the epitaxy, the doping of epitaxy exists conscious and unconscious doping (i.e, self-doping), the growth of epitaxy is influenced by self-doping. Since the self-doping reduced the steep degree of substrate and the epitaxy interface of transition region, also increased background concentration in the process of the extension. It makes the control of the epitaxy,s resistivity difficult, the epitaxy of the interface between layer impurities distribution gradient slow, the epitaxy of effective thickness thin, the breakdown voltage of PN junction significantly reduce, and the current characteristics of transistor change bad, especially to the disadvantage of manufacturing microwave devices ,which were required thin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impurities were steep in the interface. And the existence of some harmful impurities, still can make noise up, etc.This paper analised the generation of self-doping during the epitaxial deposition , some techniques such as altering press, temperature,HCl rot, back-seal, H2expel,and two-step epitaxy, are proposed to improve the electrical charateristics of the device by reducing self-doping effect during epitaxial deposition.Key words:Epitaxy; Deposition;Self-doping;第一章外延技术概述1、概念所谓外延就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在单晶衬底上,沿原来的结晶方向生长一层导电类型、电阻率、厚度和晶格结构、完整性等都符合要求的新单晶层的工艺过程。
多层硅外延中自掺杂现象研究
多层硅外延中自掺杂现象研究多层硅外延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学和光学性质,广泛应用于LED、激光器、太阳能电池等领域。
其中自掺杂现象是多层硅外延制备中的一个研究热点。
自掺杂是指在外延生长过程中,外延片中的Si原子自身携带载流子,形成的过程。
本文将从多层硅外延自掺杂的原理、实验方法以及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在多层硅外延生长中,Si原子通过化学反应在衬底表面生成微米级的Si堆积层,然后在高温和气氛控制下生长形成多层结构。
在这个过程中,自掺杂现象是由生长温度和气氛控制的。
当生长温度增加时,Si原子的扩散速率增加,原子的活动性增强,从而增加了自掺杂现象的程度。
当外延生长过程中提供含有掺杂物的气氛时,掺杂物在硅晶体中会形成掺杂点或杂质能级。
在自掺杂过程中,掺杂物也不可避免地参与其中,一些在掺杂过程中未完全饱和的杂质原子可能会转化为自己的离子能级或负离子能级。
这些自掺杂的空穴或电子形成了自掺杂区域的带电粒子,成为了载流子。
2. 多层硅外延自掺杂实验方法(1)设定生长参数:在实验中,生长参数是最重要的。
它包括生长温度、气氛气体的成分和流量、衬底厚度和形状等。
可以通过改变这些参数来调整生长过程中的自掺杂程度。
(2)外延样品制备:通过MOCVD等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在多层硅外延中形成需要研究的自掺杂区域。
在生长过程中,可以通过少量添加掺杂气体来实现在无外界掺杂条件下的自掺杂现象。
之后制备薄片样品,通过测试手段来研究自掺杂效应。
(3)测试自掺杂效应: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测试自掺杂效应。
例如,利用光电特性测量手段对多层硅外延的电子和空穴浓度分布进行测试。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可以测试掺杂物浓度分布及其类型。
布拉格散射和拉曼光谱等测试方法还能研究多层硅外延的结构特性及其缺陷等。
在LED、激光器、太阳能电池等领域,多层硅外延的自掺杂效应被广泛地应用。
例如,在LED制备中,掺杂杂质原子可形成杂质能级,从而改变衬底的导电性和耐光性,提高LED器件的性能。
多层硅外延中自掺杂现象研究
多层硅外延中自掺杂现象研究引言多层硅外延是一种常见的半导体加工技术,它在集成电路制造、光电子器件制备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在多层硅外延过程中,自掺杂现象是一个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自掺杂是指外延过程中,外延材料之间中自然产生的杂质掺杂现象。
对自掺杂现象的研究对于提高外延薄膜的质量、改善器件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多层硅外延中自掺杂现象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有益信息。
一、多层硅外延的基本原理多层硅外延是一种通过在晶体衬底上依次生长多层硅薄膜的技术。
它主要通过化学气相沉积(CVD)或分子束外延(MBE)等技术来实现。
在外延过程中,外延材料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自掺杂现象是一个常见而复杂的影响因素。
二、多层硅外延中自掺杂的形成原因1. 外延材料本身的杂质浓度外延材料本身的杂质浓度是形成自掺杂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
不同外延材料的杂质浓度差异很大,这样在多层外延过程中,可能会导致不同外延材料之间的自掺杂现象。
2. 外延过程中的气氛控制外延过程中的气氛控制是影响自掺杂现象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在外延过程中,各种气体组成对于外延材料的掺杂浓度有直接影响,如果气氛控制不当就会导致自掺杂现象的出现。
3. 外延材料之间的相互影响在多层外延过程中,不同外延材料之间也会相互影响,这种影响包括物理、化学等因素,可能会导致自掺杂现象的产生。
三、多层硅外延中自掺杂的影响1. 对外延薄膜质量的影响自掺杂现象会对外延薄膜的质量产生不利影响,可能导致外延薄膜的掺杂浓度不均匀、晶格缺陷增加等问题。
2. 对器件性能的影响自掺杂现象还会对器件性能产生不利影响,可能导致器件的电性能、光学性能等方面出现问题,从而影响器件的性能指标。
四、多层硅外延中自掺杂的研究方法1. 常规材料分析方法通过常规的材料分析方法,如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可以对外延材料中的自掺杂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从而获得一些有用信息。
多层硅外延中自掺杂现象研究
多层硅外延中自掺杂现象研究引言多层硅外延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制备技术,可以实现不同掺杂类型和浓度的杂质原子在硅晶体中的分布。
在实际的半导体器件制备过程中,自掺杂现象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自掺杂是指外延材料中掺杂原子是由衬底材料自身提供的,不需要外加掺杂源。
了解自掺杂现象对于优化半导体材料的性能和改进半导体器件的性能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多层硅外延中的自掺杂现象进行研究,以探索其影响和应用。
多层硅外延中的自掺杂现象多层硅外延是一种利用外延生长技术在硅基硅片上制备复杂结构的半导体材料。
在多层硅外延中,由于在不同生长阶段引入不同类型和浓度的掺杂原子,会导致自掺杂现象的出现。
自掺杂现象在材料的掺杂类型、浓度分布和电学性质等方面都会产生重要影响。
自掺杂现象会影响外延材料的电学性质。
高浓度的自掺杂原子会在晶体中形成导电通道,从而影响材料的电阻率和载流子迁移率等指标。
自掺杂现象也会对晶体的机械性能产生影响。
自掺杂原子与晶体中的原子结合形成固溶体,会改变材料的晶格结构和机械性能。
自掺杂现象还会影响材料的光学性质,如吸收系数、折射率等参数。
研究方法为了深入了解多层硅外延中的自掺杂现象,我们选择了常见的实验方法和理论模拟方法进行研究。
我们采用了光电子能谱(XPS)等表征技术对多层硅外延材料进行表征。
通过XPS技术,我们可以得到外延材料中掺杂原子的化学状态、浓度分布等信息。
我们还使用了原子力显微镜(AFM)等技术研究多层硅外延材料的表面形貌和结构特征。
通过表征技术,我们可以全面了解多层硅外延材料中自掺杂现象的分布规律和特征。
我们还采用了数值模拟方法对多层硅外延中的自掺杂现象进行研究。
我们使用有限元分析(FEA)等数值模拟技术建立了多层硅外延材料的模型,并在不同条件下进行模拟计算。
通过数值模拟,我们可以了解不同工艺参数对多层硅外延中自掺杂现象的影响,并为实验结果提供理论解释。
我们发现在多层硅外延材料中,自掺杂现象是不可避免的。
多层硅外延中自掺杂现象研究
多层硅外延中自掺杂现象研究作者:宋晓东来源:《科技风》2020年第13期摘;要:本文主要对多层硅外延自掺杂现象的进行科学研究,并分析了不同工艺处理条件对其自掺杂现象的影响,提出几点改善措施,期望对相关多层硅自掺杂现象研究人员有帮助。
关键词:多层硅;外延;自掺杂现象科学界对多层硅外延自掺杂现象的研究已有很多年,研究过程中提出了诸如固态扩展模型、静态扩展模型以及表面吸附模型等。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多层硅自掺杂生长技术已经在许多半导体器件中大量应用。
1 多层硅外延自掺杂试验以及数据整理分析为了有效研究多层硅外延自掺杂现象,本实验采用高频加热的多层硅外延设备,设备基座为碳化硅(SiC)高纯度石墨体,该石墨体最佳生长温度为1000℃,恒温下平均生长速度为028um/min,n型掺杂试剂可为PH3以及AsH3,本文设计的试验主要使用PH3,多层硅硅源为四氯化硅(SiCl4),本试验系统本底浓度设定为4.98*1013cm-3。
在该浓度下,双层硅的生长工艺执行步骤为:首先生长15um,5.0*1016cm-3的第m层,其次再生长1.5um的第m-层,此时对多层硅进行掺杂,并观察多层硅生长效果[1]。
由实验结果分析可知,m-m-过渡区的宽度明显的要大于多层硅固态扩散所产生的过渡区域宽度,平区载流子浓度明显高于试验系统本底浓度,这有效说明了双层硅除了具有固态扩散造成硅外延化学沉积以外还具有明显的n形杂质自掺杂现象。
自掺杂现象产生的科学解释原因如下:(1)双层硅具有固态扩散形成化学沉积以及背景自掺杂现象。
(2)双层硅生长到m层之后,n型杂质滞留于晶片以及多层硅基座表面。
(3)n型杂质被吸附于晶片以及基座表面。
(4)在高温环境中,n型多层硅杂质容易向外挥发。
试验所需设备以及材料准备妥当之后,现在进行多层硅杂质滞留对自掺杂现象影响的研究,设计了五个试验,分别如下:试验一:试验首先将双层硅进行生长直至长到m层,载流子初始浓度设定为4.6*1016cm-3,m层多层硅生长完毕以后,使用氢气(H2)对硅冲洗八分钟,然后对不掺杂的m-进行生长。
作业
集成电路制造技术作业1、解释名词:自掺杂、外扩散、SOS技术、SOI技术。
答:自掺杂是指在高温外延时,高掺杂衬底中的杂质从基片外表面扩散进入气相边界层,又从边界层扩散掺入外延层的现象。
外扩散又称为互扩散,是指在高温外延时,衬底和外延层中的杂质互相由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扩散的现象。
SOS技术是SOI技术的一种,是在蓝宝石或尖晶石衬底上异质外延硅获得外延材料的技术。
SOI技术是指在绝缘衬底上异质外延硅获得外延材料的技术。
2、详述影响硅外延生长速率的因素。
答:影响外延生长速率的因素主要有外延温度、硅源种类、反应剂浓度、外延反应器结构类型、气体流速、衬底晶向等。
①外延温度的影响:外延过程可分为质量传递过程和表面反应过程。
在气相质量传递过程中,随着温度升高气相边界层中的气体分子热运动加剧、气体黏度增加、气体密度降低、气相边界层增厚,综合以上效应,气相质量传递速率随温度缓慢升高有所加快。
在表面反应过程中,外延剂吸附和气态生长物的解吸过程很快,对外延生长速率影响效果不明显;外延剂化学反应和生成硅原子迁移随着温度升高而明显加快,综合几个过程的综合效果,硅表面反应过程随温度升高速率加快非常明显。
因此,外延温度升高,外延生长速率加快。
②硅源种类的影响:③实际测得采用不同硅源,生长速率不同。
外延生长速率由高到低对应的硅源依次为:S i H4>S i H2Cl2>SiHCl3>SiCl4。
④反应剂浓度的影响:一般地,在反应剂浓度较低时,随着反应剂浓度增加,质量传递至衬底表面的外延剂就会增加,外延速度就会加快。
但是,随着浓度进一步升高,到达某一临界浓度时,衬底表面生成硅原子速率大于硅原子在衬底表面生成单晶的速度或者反应剂分解形成硅粒堆积,就会生长出多晶硅,此时外延层的生长速率由硅原子形成单晶的速率控制。
当采用含氯硅源时,如果反应剂浓度继续增加,到达某一浓度时,外延生长速率反而开始减小。
⑤其他影响因素:外延器的结构类型、气体流速的因素对气相质量传递快慢造成影响。
ingaas apd 外延原理
ingaas apd 外延原理
InGaAs APD外延原理主要基于异质结技术和能带工程。
InGaAs材料可以探测波长超过的红外射线,通常用作异质结构二极管的倍增区。
在InGaAs/InP APD中,光吸收层使用InGaAs材料,其吸收系数在和光波段中较高。
为了避免InGaAs同质结击穿先于雪崩击穿,需要把P-N 结置于InP窗口层内。
由于磷化铟材料中的空穴离化系数大于电子离化系数,因此在雪崩区使用n 型InP。
n-InP和n-InGaAs之间的异质结构的界面存在较大的价带势垒,这很容易导致光生空穴的陷落,在其间夹入分级带隙的InGaAsP过渡区,形成分别吸收、分级和倍增结构。
为了减小APD的噪音和暗电流,一种改良的APD结构产生。
用禁带较宽的材料作倍增区,禁带较窄的材料作光吸收区。
采用异质结,在不影响光吸收区的前提下降低倍增区的掺杂水平,减小隧道电流。
此外,APD是一种p-n结型的光检测二极管,其基本结构一般采用容易产生雪崩倍增效应的Read二极管结构(即N+PIP+型结构,P+一面接收
光),工作时加合适的反向偏压,使得其达到雪崩倍增状态。
它的光吸收区与倍增区基本一致。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了解InGaAs APD外延原理的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论文或咨询专业人士。
多层硅外延中自掺杂现象研究
多层硅外延中自掺杂现象研究【摘要】本文研究了在多层硅外延过程中自掺杂现象,通过实验设计和结果分析发现了自掺杂对材料性质的影响。
探究了多层硅外延中自掺杂的机理,并提出了优化方法。
研究表明自掺杂能够改善硅外延材料的性能,提高其电学特性和光学特性。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展望未来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自掺杂在多层硅外延中的应用,以及探究更多的优化方法。
结论验证实践也表明,本研究对于提高多层硅外延材料的品质和性能具有重要意义,为材料科学领域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有效指导。
【关键词】多层硅外延,自掺杂,研究,影响,实验设计,实验结果分析,机理探究,优化方法,总结,展望未来,验证实践。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多层硅外延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制备技术,其在微电子器件的制备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在多层硅外延过程中,掺杂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可以显著影响材料的电学性能和器件的性能。
自掺杂是一种特殊的掺杂方式,在多层硅外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自掺杂是指在材料生长过程中,材料中的某些原子或分子自身就能够进行掺杂,而无需外界掺杂源的介入。
自掺杂可以通过改变外延工艺条件,调节材料内部的本征缺陷浓度,从而影响材料的电学性能。
研究多层硅外延中自掺杂现象,对于深入理解掺杂机理、优化外延工艺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本研究中,我们将重点探讨多层硅外延中自掺杂的影响、实验设计、结果分析以及掺杂机理的研究。
通过对自掺杂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多层硅外延工艺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半导体器件的性能提升和工艺的改进。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究多层硅外延中自掺杂现象的机理和影响,进一步了解自掺杂对硅材料性能和器件性能的影响,为优化硅外延工艺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
通过研究多层硅外延中自掺杂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可以深入了解硅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变化规律,为提高硅器件的性能和稳定性提供技术支持。
研究的目的还在于探索多层硅外延中自掺杂的机理,揭示其影响硅材料性质的具体过程和原理,为未来的研究和工程应用奠定基础。
可降低外延时自掺杂的外延片衬底、外延片及半导体器件[实用新型专利]
专利名称:可降低外延时自掺杂的外延片衬底、外延片及半导体器件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专利
发明人:顾昱,钟旻远,林志鑫,陈斌
申请号:CN201120381612.1
申请日:20110930
公开号:CN202332817U
公开日:
20120711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降低外延时自掺杂的外延片衬底,包括衬底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本体背面具有二氧化硅层。
使用本实用新型中的可降低外延时自掺杂的外延片衬底生产的外延层,其电阻率均匀性数值可以做到<1.5%。
相比于未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可降低外延时自掺杂的外延片衬底生产的外延层,可大幅提高外延层电阻均匀性。
使用本实用新型中的可降低外延时自掺杂的外延片衬底,可降低后续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品质。
申请人:上海晶盟硅材料有限公司
地址:201707 上海市青浦区北青公路8228号二区48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上海脱颖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李强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多层硅外延中自掺杂现象研究
多层硅外延中自掺杂现象研究多层硅外延材料是半导体激光器和太阳能电池等重要器件的关键材料之一。
在这些器件中,掺杂是实现器件功能的重要步骤之一。
自掺杂是一种常见的掺杂方式,在多层硅外延材料中也存在自掺杂现象。
本文将探讨多层硅外延中自掺杂现象的研究。
自掺杂的原理自掺杂是指在材料制备过程中,杂质原子与基材中的原子出现相同数量和种类的替换,以改变材料的导电性能。
在多层硅外延材料中,自掺杂通常是指掺入五氧化二磷(PO)或,五氧化二锑(Sb)等源气体,在生长过程中自发地掺入更多的杂质原子,以改变材料的导电性质。
在自掺杂的过程中,杂质原子不仅替换晶格中的硅原子,也会影响晶格结构,导致晶格缺陷和位错的产生。
此外,自掺杂的浓度也会受到生长温度和气相传输速率等因素的影响。
由于多层硅外延材料具有重要的光电特性和微观结构,自掺杂的研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对多层硅外延材料的自掺杂现象研究,可以从生长条件、生长机制、微观结构、电学性质等多个方面入手。
生长条件的影响生长温度和气源比对多层硅外延中自掺杂的影响是最为显著的。
在高温下,气相传输速率增大,自掺杂的浓度也相应的增加。
此外,生长过程中PO和Sb氧化状态的不同,也会影响自掺杂的程度。
生长机制的分析通过对多层硅外延材料的生长过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多层结构的形成对自掺杂有着重要的意义。
由于生长过程中的晶格迥格有限制作用,自掺杂的浓度会在不同的层之间形成分布不均匀的现象。
这种分布不均匀的自掺杂分布在微观尺度上对多层硅外延的电学性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微观结构的特征多层硅外延的微观结构对自掺杂现象也有着深刻的影响。
在多层硅外延材料中,不同层之间的界面形成了缺陷状态。
这些界面缺陷会影响层内的杂质原子扩散,从而对自掺杂的浓度和分布产生影响。
电学性质的研究多层硅外延材料的电学性质也受到自掺杂的影响。
在多层硅外延材料中,自掺杂引起的导电性质与浓度分布的变化对器件的输出特性有重要影响。
为了优化器件的性能,需要进一步研究自掺杂对多层硅外延材料电学性质的影响。
多层硅外延中自掺杂现象研究
多层硅外延中自掺杂现象研究
多层硅外延是半导体器件中的重要部分,它在高速电子器件和光电子器件中被广泛使用。
自掺杂现象是多层硅外延中的一种重要现象,它可以对器件的性能产生很大影响。
因此,研究多层硅外延中的自掺杂现象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意义。
多层硅外延是通过将硅材料不断沉积在基底上形成的,其中每层硅材料厚度通常都在
几纳米到几十纳米之间。
由于层与层之间的界面处存在很大的应力和缺陷,因此自掺杂现
象就开始产生。
当硅材料沉积到一定厚度时,自掺杂现象将会变得显著。
自掺杂现象对多层硅外延的电学和光学性质有很大影响。
在多层硅外延中,自掺杂会
在层与层之间形成特殊的电势垒,这些电势垒会影响多层硅外延的载流子输运特性。
同时,在多层硅外延中,由于自掺杂现象的存在,电子能带结构会发生变化,使得多层硅外延的
光学性质也会发生变化。
目前,研究多层硅外延中自掺杂现象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化学分析和电学测试来实现的。
其中,电学测试的方法比较常用,例如利用电容-电压特性曲线来分析多层硅外延中自掺
杂现象。
此外,还可以利用浅阱发光和荧光谱测试来研究多层硅外延中的自掺杂现象。
在研究多层硅外延中自掺杂现象的基础上,人们还进一步探索了自掺杂现象对器件性
能的影响。
例如在高速电子器件中,多层硅外延的载流子密度和移动率对器件的性能起到
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些性能与自掺杂现象密切相关。
因此,对自掺杂现象的研究可以帮
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多层硅外延的性质,为高速电子器件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数据。
外延工艺简介
距表面深度
(图3) 掺杂浓度与距外延表面深度之间 的关系曲线示意图.这种阶梯式的 分布是自掺杂和外扩散不发生的 理想情况.该弯曲分布是由于不均 匀掺杂杂质所导致的实际情况
Company Confidential
外延工艺简介
另外,衬底的取向能够影响杂质的掺入数量。掺杂剂的
掺入行为还受生长速率的影响,以砷(As)为例,一般生长速率 快,掺入行为降低。而磷(P)掺杂浓度变化在不同生长速率下是 不同的,在1016/cm3浓度,生长速率0.1um/min,生长温度 1100~1200℃有上升趋势.(见图2)
衬底和生长参数的影响:
1、图形漂移和畸变在(111)硅片中比(100)硅片严重。 (111)硅片中图形漂移通常发生在相对(111)轴向偏离小于 3-5。的情况下; 在(100)硅片中图形漂移很小,但如果衬底稍微偏移(100) 面,则可以导致显著的漂移,特别是在低温和低生长速率
情况下更是如此。
Company Confidential
Company Confidential
外延工艺简介
硅外延生长装置的方框图:
Company Confidential
外延工艺简介
Company Confidential
外延工艺简介
Company Confidential
外延工艺简介
Company Confidential
外延工艺简介
各种硅外延炉比较
低流速可以产生较差的均匀性。
1000 1100 1200
图2
Company Confidential
外延工艺简介
在P型外延生长中,我们应该认识重掺硼(B)有其特点。 硼(B)原子质量很小,值为10.81,而磷(P)为30.9、砷 (As)为74,锑(Sb)为12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论文简介外延抑制自掺杂技术研究应用物理2班 08510233 伏瑜指导老师:王青 ( 教授) 杜金生 (工程师)摘要外延层杂质浓度是影响电学性能的重要参数,外延掺杂存在有意识掺杂和无意识掺杂(即自掺杂),自掺杂影响外延生长。
自掺杂降低了衬底/外延界面过渡区的陡峭程度,同时也增加了外延淀积过程中的本底浓度。
不但对外延层的电阻率控制带来相当大的困难,使外延层界面处杂质分布梯度变缓,外延层有效厚度减薄,PN结击穿电压的显著降低,晶体管的大电流特性变坏,特别不利于要求薄而界面处杂质分布陡的外延层的微波器件的制造。
而且一些有害杂质的存在,还会使噪声增加等。
本文对外延淀积过程中自掺杂的产生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在外延淀积过程中可以通过改变压力、温度、及采用HCl腐蚀抛光技术、背封技术、H2烘烤赶气技术、二步外延技术等方法来解决外延自掺杂,从而改善器件的特性参数。
关键词:外延淀积自掺杂AbstractThe impurity concentration is a key parameter which has an effect on the electrical performance of the device in the epitaxy, the doping of epitaxy exists conscious and unconscious doping (i.e, self-doping), the growth of epitaxy is influenced by self-doping. Since the self-doping reduced the steep degree of substrate and the epitaxy interface of transition region, also increased background concentration in the process of the extension. It makes the control of the epitaxy,s resistivity difficult, the epitaxy of the interface between layer impurities distribution gradient slow, the epitaxy of effective thickness thin, the breakdown voltage of PN junction significantly reduce, and the current characteristics of transistor change bad, especially to the disadvantage of manufacturing microwave devices ,which were required thin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impurities were steep in the interface. And the existence of some harmful impurities, still can make noise up, etc.This paper analised the generation of self-doping during the epitaxial deposition , some techniques such as altering press, temperature,HCl rot, back-seal, H2expel,and two-step epitaxy, are proposed to improve the electrical charateristics of the device by reducing self-doping effect during epitaxial deposition.Key words:Epitaxy; Deposition;Self-doping;第一章外延技术概述1、概念所谓外延就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在单晶衬底上,沿原来的结晶方向生长一层导电类型、电阻率、厚度和晶格结构、完整性等都符合要求的新单晶层的工艺过程。
生长的单晶层称为外延层(如图1-1)。
图1-1 硅外延层2、工艺知识目前制备半导体单晶外延层的最主要方法是化学气相淀积法(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
所谓化学气相淀积,就是利用气态物质在固体表面上进行化学反应,生成固态淀积物的过程。
其主要的反应式为:SiHxCly + XH2 = Si + yHCl3、外延层制备的主要设备图1-2 PER061桶式感应加热外延炉外形图1-3 ASM-E2单片红外加热外延炉外形第二章掺杂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1、掺杂掺杂指在生长外延层的同时引入n型或p型杂质。
外延掺杂中存在有意识掺杂和无意识掺杂,主要的有意识掺杂是指在外延层上有意进行的掺杂,通过掺杂,使外延层的电阻率达到一定的值。
无意识掺杂是衬底表面的固态扩散和气相中的自掺杂,是外延工艺中不希望存在的掺杂。
2、自掺杂存在的问题自掺杂的存在降低了衬底/外延界面过渡区的陡峭程度,同时也增加了外延淀积过程中的本底浓度。
不但对外延层的电阻率控制带来相当大的困难,使外延层界面处杂质分布梯度变缓,外延层有效厚度减薄,PN结击穿电压的显著降低,晶体管的大电流特性变坏,特别不利于要求薄而界面处杂质分布陡的外延层的微波器件的制造。
而且一些有害杂质的存在,还会使噪声增加等。
3、解决方法a. 选取衬底杂质b. 高温处理衬底c. 低压外延d. 低温外延e. HCl腐蚀抛光f. 背封g. 二步外延h. H2烘烤赶气第三章外延抑制自掺杂技术试验研究1、低压外延技术低压环境改变了反应室中的气体流动,使源气体分子占主导地位,比较复杂的气流环境变得简单,原来的紊乱气流变成层流气流。
同时,气体的分子密度变稀,分子的平均自由能增大,杂质的扩散速度加快,因而由衬底逸出的杂质能快速地穿过边界层被主气流排除出反应室,使得这些杂质重新进入外延层的机会大大减少。
图3-1 压力与电阻率的关系由图3-1可知,随着压力的降低,自掺杂减小,参与导电的离子减少,电导率降低,电阻率升高。
所以,低压能明显抑制自掺杂现象。
2、低温外延技术当温度降低时,可以有效地降低高温产生的杂质扩散,从而减小了自掺杂对外延层杂质浓度分布的影响,因而可以得到比较陡峭的杂质分布。
图3-2温度与电阻率的关系由图3-2可知,温度越高,电阻率越低,均匀性越差,存在的自掺杂现象就越严重。
随着温度的逐步降低,电阻率的值和均匀性得到了很好的改善,自掺杂现象明显减小。
3、HCl腐蚀抛光技术HCl气相腐蚀抛光技术是去除外延沾污和缺陷的重要手段之一,在高温下通过HCl与硅发生化学反应,把硅片表面剥去一层,既可去除沾污和损伤层,又能去除去尺寸较小的合金点,给外延生长提供一个洁净、无损的表面。
实验发现,HCl气相抛光因降低表面杂质浓度对抑制某些杂质的自掺杂有明显的效果。
图3-3 HCl抛光对外延层电阻率的影响经HCl处理后的硅片,电阻率上升,均匀性也很好,自掺杂明显降低。
4、背封技术采用石墨基坐的包硅自封闭工艺可以有效的防止衬底AS 原子的自掺杂效应。
表3.1 采用背封技术后厚度和电阻率的均值第一片第二片第三片第四片第五片厚度(um) 5.75 5.73 5.76 5.74 5.724.58 4.62 4.59 4.56 4.55电阻率(Ω/)从表3.1可以看出,厚度均值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只差了0.04,偏差为仅0.35%。
电阻率均值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差了0.07,偏差为0.77%。
由此可以看出,背封技术很好的抑制了自掺杂效应,使厚度和电阻率的均匀性得到很好的改善。
总结经以上实验及生产实践证实, 低压外延、低温外延、HCl腐蚀抛光、背封等技术是抑制自掺杂的有效方法,宜于在生产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1]Michle Quirk, Julian Serda,半导体制造技术[M],韩郑生等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33,82[2]阙端麟主编,陈修治副主编,硅材料科学与技术[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80-282,289-291[3] Epsilon One System Version 4.0 Software User Manual[M],1-16[4]《电子工业生产技术手册》编委会编.电子工业生产手册(7),1991,69-126[5]第十四届半导体集成电路、硅材料学术年会(下)论文集[C][6]李智囊,侯宇,外延淀积过程中的自掺杂抑制[J],微电子学,2003(2):68-70[7] 王向武,陆春一,减小硅外延自掺杂影响的改进的二步外延法 [J],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1995(3):299-301[8] 李智囊,李文等,多层硅外延技术研究[J],微电子学,2011,59-61[9] 王永珍,金长春等,生长温度、过冷度对InAsPSb外延层表面形貌影响的研究[J]发光学报,1996(1):22-25[10] 张国仁,孙伯祥.有埋层图形外延片表面HCL腐蚀量的控制[J],微电子技术,1995,23(4):31-32[11] 王向武,陆春一,田光炎,减少硅外延自掺杂的一种新方法[J],半导体技术,1992(4):57-58[12] 黄文韬,用于SiGe HBT器件的UHV/CVDn型外延研究[D],半导体学报[J],2000(25):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