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放电理论(二)分解

合集下载

高电压技术第二章-气体放电

高电压技术第二章-气体放电
当电子与气体分子碰撞时,不但有可能引起碰撞电离产生出 正离子和新电子,而且也可能会发生电子与中性分子相结合形成负 离子的情况(又称为:吸附效应[attachment])。 容易吸附电子形成负离子的 气体称为电负性气体,如氧、氯、 氟、水蒸气和六氟化硫气体等。 负离子的形成并未使气体 中带电粒子的数目改变,但却能 使自由电子数减少,因而对气体 放电的发展起抑制作用。
各种粒子在气体中运动时不断地互相碰撞,任一粒子在1cm的 行程中所遭遇的碰撞次数与气体分子的半径和密度有关。 单位行程中的碰撞次数n的倒数 长度。 即为该粒子的平均自由行程
处于电场中的带电质点,在电场E的作用下,沿电场方向不断得到加速并积 累动能。当具有的动能积累到一定数值后,在与其气体原子或分子发生碰撞时, 可以使后者产生游离。由碰撞而引起的游离称为碰撞游离。 电子在场强为E的电场中移过x距离时获得的动能为:
第二章 气体放电的基本物理过程
一、碰撞电离[ionization by collision] :
4 火花放电[spark discharge ] 定义:放电间隙反复击穿时,在气体间隙中形成贯通两极的断断续续的不稳
定的明亮细线状火花,这种放电形式称为火花放电。
在通常气压下,当在曲率不太大的冷电极间加高电压时,若电源供给的功率不太 大,就会出现火花放电,火花放电时,碰撞电离并不发生在电极间的整个区域内, 只是沿着狭窄曲折的发光通道进行,并伴随爆裂声。由于气体击穿后突然由绝缘 体变为良导体,电流猛增,而电源功率不够,因此电压下降,放电暂时熄灭,待 电压恢复再次放电。所以火花放电具有间隙性。雷电就是自然界中大规模的火花 放电。
第二章 气体放电的基本物理过程
B. 放电[discharge] 定义:放电指的是电气设备绝缘有电流流过的现象,从带电到不带电的过程。

气体放电的基本物理过程

气体放电的基本物理过程

1 2
mv2

eEx

Wi
条件:x Ui E
高速运动的质点与中性的原子或分子碰撞时,如原 子或分子获得的能量等于或大于其电离能,则会发 生电离,这种由碰撞而引起的电离称为碰撞电离。
高电压工程基础
(1)碰撞电离
即使满足碰撞电离条件,也不一定每次碰撞都引起电离——引 入“自由行程”概念。
自由行程:一个质点在每两次碰撞间自由通过的平均距离。
带电质点的复合 带异号电荷的质点相遇,发生电荷的传递和中和而
还原为中性质点的过程,称为复合。带电质点复合时会以 光辐射的形式将电离时获得的能量释放出来,这种光辐射 在一定条件下能导致间隙中其他中性原子或分子的电离。 带电质点的复合率与正、负电荷的浓度有关,浓度越大则 复合率越高。
2.2 放电的电子崩阶段
阴极表面光电离 气体中的空间光电离
因此:气体空间中存在一定浓度的带电质点。 在气隙的电极间施加电压时,可检测到很微小的电流。
高电压工程基础
1、非自持放电和自持放电的不同特点
电流随外施电压的提 高而增大,因为带电 质点向电极运动的速 度加快复合率减小
电流饱和,带电质 点全部进入电极, 电流仅取决于外电 离因素的强弱(良 好的绝缘状态)
内绝缘 一般由固体电介质和液体电介质联合构成
高电压工程基础
研究气体放电的目的: 了解气体在强电场(高电压)作用下逐步由电介
质演变成导体的物理过程。 掌握气体介质的电气强度及其提高方法。
电气设备中常用的气体介质: 空气、压缩的高电气强度气体(如SF6)
输电线路以空气 作为绝缘材料
变压器相间绝缘以 气体作为绝缘材料
n
均匀电场 α 不随x变化

8气体放电的基本理论

8气体放电的基本理论
9
第 章 气 体 放 电 基 本 理 论 1

③强场发射: 在电极附近加上很强的外电场,也能从金属电极中拉 出电子,称为强场发射或冷发射。这种发射所需的外电场 极高,其数量级在106V/cm 左右。一般气隙的击穿场强远 低于此数值,所以,在一般气隙的击穿过程中还不会出现 强场发射。强场发射对某些高压强下的气隙击穿或高真空 下的气隙击穿具有重要意义。 ④光电子发射: 用短波光照射金属表面也能产生表面游离(称为光电 子发射)。当然,此时光子的能量必须大于逸出功,但满 足这个条件的光子并不都能产生光电子发射,因为一部分 光子会被金属表面反射,金属所吸收的光能中,大部分也 是转化为金属的热能,只有小部分用以使电子逸出。
10
第 章 气 体 放 电 基 本 理 论 1

5.负离子的形成
分子或原子对电子的亲合能E:一个中性分 子或原子与一个电子结合生成一价负离子所释放 出的能量。E的值越大,就越容易与电子相结合 而成为负离子。 卤素元素的E值比其它元素大的多,因此很 容易俘获一个电子而成为负离子。 如前面所述,离子的游离能力比电子小得多, 因此俘获电子而成为离子这一现象能对气体放电 的发展起抑制作用,有助于气体耐电强度的提高。
第八章 气体放电的 基本理论
1
第 章 气 体 放 电 基 本 理 论

本章主要介绍气体放电理论,重点内容是 气体放电过程及其形成机理。介绍气隙的击穿 特性以及常见电晕放电、沿面放电两种放电形 式。 §8-1 §8-2 §8-3 §8-4 §8-5 §8-6 气体中带电质点的产生和消失 气体放电过程的一般描述 均匀电场气隙的击穿 不均匀电场气隙的击穿 气隙的击穿特性 气体电解质中的沿面放电
5
2、光游离
第 章 气 体 放 电 基 本 理 论

气体放电原理

气体放电原理

气体放电原理气体放电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气体中的自由电子受到电场的作用而加速,与气体原子或分子发生碰撞,使其电离并产生电流的现象。

气体放电是一种重要的物理现象,广泛应用于放电灯、气体放电激光器、等离子体物理研究等领域。

气体放电的原理主要包括电离、电子与离子的碰撞、电子能量的损失和复合等过程。

在电场的作用下,气体分子中的自由电子受到电场力的作用而加速,当电子的动能足够大时,就能够克服原子或分子的束缚能而发生电离。

电离过程是气体放电的起始阶段,也是电流的产生阶段。

在电离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自由电子和离子,它们在电场的作用下加速运动,与气体分子发生碰撞,使得气体分子进一步电离,形成电子级联增殖的现象。

在气体放电过程中,电子与离子的碰撞是不可避免的。

当电子与离子碰撞时,它们会相互传递动量和能量,使得电子的能量逐渐损失,而离子的能量逐渐增加。

这种能量的转移和损失导致了电子的能量分布发生变化,形成了电子能谱。

电子能谱的形状和分布对气体放电过程的性质和特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除了电离和碰撞外,电子的能量损失和复合也是气体放电过程中重要的物理过程。

当电子与气体分子碰撞时,它们会失去能量,并使得气体分子电离或激发。

另一方面,电子还会与正离子复合,释放能量并再次形成原子或分子。

这种能量的损失和复合过程是维持气体放电的能量平衡的重要机制。

综上所述,气体放电是一种复杂的物理现象,其原理涉及到电离、碰撞、能量损失和复合等多个过程。

深入理解气体放电的原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用气体放电技术,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

同时,气体放电的研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认识自然界和探索未知领域的重要途径。

希望本文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些有益的信息,促进气体放电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高电压工程-第二章 气体放电的基本理论【】

高电压工程-第二章  气体放电的基本理论【】

第6节 沿面放电与污秽闪络
1)定义—当绝缘承受的电压超过一定值时,在固体介 质和空气交界面上出现的放电现象,叫沿面放电。
当沿面放电发展成为贯穿性的空气击穿时,叫沿面闪络。 沿面放电是气体放电,由于交界面上电压分布不均匀,
沿面闪络电压比气体单独存在时的击穿电压低 输电线路遭受雷击时绝缘子的闪络,处于大气脏污地区
的瓷瓶在雷雾天发生闪络,均属沿面放电。 为避免绝缘子发生不可恢复的击穿,在设计中让其击穿
电压高出闪络电压约50% 2)影响因素—绝缘表面状态、污秽程度、气候条件等
因素影响很大。
沿面闪络的几种形式
工频电压作用下
沿平板玻璃表面 滑闪放电照片
辽沈地区2001年2月22日遭遇最严重大面积停电事故,沈阳市区 停电面积超过70%。辽沈停电事故是从输电线路污闪开始的。 辽沈为重工业区,含盐的空气污染物附着在绝缘瓷瓶上,大雾 湿气使瓷瓶绝缘能力降低,电弧沿着瓷瓶表面爬升,出现闪烙
➢电晕造成的损耗可削弱输电线上的雷电冲击电压 波的幅值和陡度;
➢利用电晕制造除尘器、消毒柜和对废气、废水进 行处理及对水果、蔬菜进行保鲜等。
极不均匀电场中气隙放电的极性效应
对于“棒—板”间隙,将“棒”的极性定义为间隙的 极性
1)正极性--棒 起晕电压高 击穿电压低
2)负极性--棒 起晕电压低 击穿电压高
D54动车组山东出事撞死一人致车头裂开
2009年3月28日,青岛—北京南D54次动车 途经山东潍坊,列车撞上了一男性铁路工人 (当场死亡),导致车头部分裂开,留有暗 红色血迹。列车暂停约20分钟,最终晚点15 分到达北京。
当时D54路过潍坊站后,正处于加速阶段, 时速在200公里以上。
第三节 流注放电理论
沿面放电:气体介质与固体介质的交界面上沿着固体介质的表面 而发生在气体介质中的放电;当沿面放电发展到使整个极间发 生沿面击穿时称为沿面闪络。

气体放电理论

气体放电理论

气体放电理论1)简要论述汤逊放电理论。

当外施电压足够高时,一个电子从阴极出发向阳极运动,由于碰撞游离形成电子崩,则到达阳极并进入阳极的电子数为eas个(α为一个电子在电场作用下移动单位行程所发生的碰撞游离数;s为间隙距离)。

因碰撞游离而产生的新的电子数或正离子数为(eas-1)个。

这些正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向阴极运动,并撞击阴极.若1个正离子撞击阴极能从阴极表面释放r个(r 为正离子的表面游离系数)有效电子,则(eas-1)个正离子撞击阴极表面时,至少能从阴极表面释放出一个有效电子,以弥补原来那个产生电子崩并进入阳极的电子,则放电达到自持放电。

即汤逊理论的自持放电条件可表达为r(eas-1)=1。

2)为什么棒-板间隙中棒为正极性时电晕起始电压比负极性时略高?(1)当棒具有正极性时,间隙中出现的电子向棒运动,进入强电场区,开始引起电离现象而形成电子崩。

随着电压的逐渐上升,到放电达到自持、爆发电晕之前,在间隙中形成相当多的电子崩。

当电子崩达到棒极后,其中的电子就进入棒极,而正离子仍留在空间,相对来说缓慢地向板极移动。

于是在棒极附近,积聚起正空间电荷,从而减少了紧贴棒极附近的电场,而略为加强了外部空间的电场。

这样,棒极附近的电场被削弱,难以造成流柱,这就使得自持放电也即电晕放电难以形成。

(2)当棒具有负极性时,阴极表面形成的电子立即进入强电场区,造成电子崩。

当电子崩中的电子离开强电场区后,电子就不再能引起电离,而以越来越慢的速度向阳极运动。

一部份电子直接消失于阳极,其余的可为氧原子所吸附形成负离子。

电子崩中的正离子逐渐向棒极运动而消失于棒极,但由于其运动速度较慢,所以在棒极附近总是存在着正空间电荷。

结果在棒极附近出现了比较集中的正空间电荷,而在其后则是非常分散的负空间电荷。

负空间电荷由于浓度小,对外电场的影响不大,而正空间电荷将使电场畸变。

棒极附近的电场得到增强,因而自持放电条件易于得到满足、易于转入流柱而形成电晕放电。

第二章气体放电的物理过程

第二章气体放电的物理过程

第二章气体放电的物理过程本章节教学内容要求:气体分子的激发与游离,带电质点的产生与消失汤森德气体放电理论:电子崩的形成,自持放电的条件,帕邢定律。

流注理论:长间隙击穿的放电机理,极性效应,先导放电,雷云放电及电晕。

必要说明:1)常用高压工程术语击穿:在电场的作用下,由电介质组成的绝缘间隙丧失绝缘性能,形成导电通道。

闪络:沿固体介质表面的气体放电(亦称沿面放电)电晕:由于电场不均匀,在电极附近发生的局部放电。

击穿电压(放电电压)Ub(kV):使绝缘击穿的最低临界电压。

击穿场强(抗电强度,绝缘强度)Eb(kV/cm):发生击穿时在绝缘中的最小平均电场强度。

Eb=Ub/S(S:极间距离)一般在常压大气中,Eb=30kV/cm,当S较小为cm且电场为均匀分布时;Eb=500kV/m,当S较大接近m时。

放电:(狭义与广义)气体绝缘的击穿过程。

辉光放电:当气体压力低,电源容量小时,放电表现为充满整个气体间隙两电极之间的空间辉光,这种放电形式称为辉光放电。

火花放电:在大气压力或更高的压力下,电源容量不大时变现出来的放电。

主要表现为:从一电极向对面电极伸展的火花而不是充满整个空间。

火花放电常常会瞬时熄灭,接着有突然出现。

电晕放电:在不均匀电场中,曲率半径很小的电极附近会出现紫兰色的放电晕光,并发出“兹兹”的可闻噪声,此种现象称为电晕放电。

如不提高电压,则这种放电就局限在很小的范围里,间隙中的大部分气体尚未失去绝缘性能。

电晕放电的电流很小电弧放电:在大气压力下,当电源容量足够大时,气体发生火花放电之后,便立即发展到对面电极,出现非常明亮的连续电弧,此称为电弧放放电。

电弧放电时间长,甚至外加电压降到比起始电压低时电弧依然还能维持。

电弧放电电流大,电弧温度高。

电气设备常常以一个标准大气压作为绝缘的情况,这是可能发生的是电晕放电,火花放电或者是电弧放电。

2)常见电场的结构均匀场:板-板稍不均匀场:球-球极不均匀场:(分对称与不对称)棒-棒对称场棒-板不对称场线-线对称场§2-1气体中带电质点的产生和消失一.带电粒子的产生(电离过程)气体中出现带电粒子,才可在电场作用下发展成各种气体放电现象,其来源有两个:一是气体分子本身发生电离,二气体中的固体或液体金属发生表面电离。

气体放电原理

气体放电原理

气体放电原理
气体放电是指当气体中的电子和离子获得足够的能量时,发生放电现象的过程。

其原理涉及到气体的电离和电子的碰撞等基本物理过程。

气体电离是指在电场的作用下,气体中的原子或分子失去电子成为正离子和自由电子的过程。

当电场强度足够大时,气体中的原子或分子受到电场的力,电子被加速并获得足够的能量,从而发生电离,形成正离子和自由电子。

电子的碰撞是指在气体中,自由电子与离子或原子之间发生的碰撞过程。

电子在碰撞过程中会失去能量,导致其速度减小。

当碰撞速率和电子再次获得能量的速率达到平衡时,电子的速度将保持稳定。

在气体放电过程中,电子和离子受到电场的作用而产生加速,当它们的能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发碰撞电离,进而导致更多的电离。

这种连锁反应会引起电流的流动,形成可见的放电现象,如闪电、辉光灯等。

不同的气体放电现象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应用。

例如,闪电放电具有极高的能量和电流,可破坏设备和引起火灾。

辉光灯则是通过控制气体放电来产生可见光,用于照明和显示等领域。

总之,气体放电现象是通过电场作用下的电离和碰撞过程实现的。

这一原理在各种领域的应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科学研究到工业应用都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气体放电过程的分析

气体放电过程的分析

气体放电过程的分析摘要:气体电介质,特别是空气,是电力系统中最重要的绝缘介质。

对气体放电过程进行分析,研究气体电介质的绝缘特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而气体放电又受气体间隙、环境电场影响,其过程的分析需要各种理论的支持。

关键字:气体放电、带电质点、气体间隙、电子崩、汤逊理论、流注理论K一、气体中带电质点的产生与消失1.气体中带电质点的产生气体的特点:气体的分子间距很大,极化率很小,因此,介电常数都接近于1。

纯净的、中性状态的气体是不导电的,只有气体中出现了带电质点(电子、正离子、负离子)以后,才可能导电,并在电场作用下发展成为各种形式的气体放电现象。

气体导电的原因:气体中出现了带电质点(电子、正离子、负离子)以后,游离出来的自由电子、正离子和负离子在电场作用下移动,从而形成气体电介质的电导层。

气体带电质点的来源:有两个,一是气体分子本身发生游离(包括撞击游离、光游离、热游离等多种形式);二是放在气体中的金属发生表面游离。

2.气体中带电质点的消失气体中带电质点的消失主要有下列三种方式:带电质点受电场力的作用流入电极并中和电量;带电质点的扩散;带电质点的复合。

1)带电质点受电场力的作用而流入电极,中和电量带电质点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受到加速,在向电场方向运动途中会不断地与气体分子相碰撞,碰撞后会发生散射,但从宏观来看,是向电场方向作定向运动的。

其平均速度开始是逐渐增加的(因受电场力的加速),但随着速度的增加,碰撞时失去的动能也增加,最后,在一定的电场强度下,其平均速度将达到某个稳定值。

这一平均速度称为带电质点的驱引速度。

2)带电质点的扩散带电质点的扩散就是指这些质点会从浓度较大的区域转移到浓度较小的区域,从而使带电质点在空间各处的浓度趋于均匀的过程。

带电质点的扩散是由杂乱的热运动造成的,而不是由于同号电荷的电场斥力造成的,因为即使在很大的浓度下,离子之间的距离仍大到静电力起不到什么作用的程度。

电子的直径比离子的直径小很多,在运动中受到的碰撞也比离子少得多,因此电子的扩散比离子的扩散快得多。

2.2 气体放电机理

2.2 气体放电机理

汤逊理论中的三个系数
系数α:
一个电子经过1cm,由碰撞电离产生的 自由电子数
系数β:
一个正离子经过1cm,由碰撞电离产生 的自由电子数
系数γ:
一个正离子撞击阴极,逸出的自由电 子数
S
no
x
dx n
+
x
dn n dx
d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dx n
dn n dx
一、流注放电理论
气体放电流注理论以实验为 基础,它考虑了高气压、长 气隙情况下不容忽视的若干 因素对气体放电的影响,主 要有以下两方面:
空间电荷对原有电场的 影响 空间光电离的作用
1.空间电荷引起电场畸变
2.空间光电离
3.流注的形成与气体击穿
4.流注理论的气体放电过程
电子崩 流注 主放电
5.流注理论的要点
强调了空间电荷畸变电场的作用; 电离因素除电子的空间碰撞电离外还 考滤空间光电离(光子、短波光射线 引起)
自持放电条件是流注形成
适用条件: d ≥0.26cm的气隙,正常 大气压下的放电
小结
均匀电场的两大放电理论:汤逊理论、 流注理论
两个理论的适用范围与区别 自持放电与非自持放电的概念
初始条件:x=0,n=n0
nx n0 e
x
ln n x ln C n Ce
x
电子崩到达阳极(x=S):
nS n0 e
S
一个电子崩到达阳极,新产生的正离子数:
e
S
1
新产生的正离子数撞击阴极表面产生的 自由电子数:
(e 1)
S
自持放电的条件
(e 1 1 )
假设气隙距离不变:当气体密度增加时, 电子平均自由行程缩短,电子不易积聚动 能,碰撞电离减弱;气体密度过小时,电 子与气体分子发生碰撞电离的概率减小, 气体不易击穿。 假设气体密度不变:当气隙间距加大,必 须提高电压才能获得足够的场强;当间距 过小时,电子走完全程发生碰撞的次数减 少,需要增加电压才能击穿。

气体放电学原理

气体放电学原理

气体放电学原理1.碰撞,激发与电离1). 碰撞碰撞分为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 弹性碰撞只改变电子及分子的运动方向, 非弹性碰撞则引起原子的激发与电离.2). 潘宁效应: Penning Effect若A, B分别为不同种类的原子, 而且, 原子A的激发电位大于原子B的电离电位, 当受激原子A与基态原子B碰撞后,使基态原子B电离,受激原子A的能级降低或变为基态原子A,这种过程称为潘宁碰撞或潘宁效应. 例如: Ne的亚稳态激发电位是16.53V, 大于Ar的电离电位15.69V.3). 电离前的管内电流电压变化原理 (瞬间变化)当电压逐渐增加时,电流逐渐增加; 电压增加到一定程度时, 开始有原子被激发, 电子能量被转移, 此时电流反而减小; 当电压继续增加时, 电子能量继续增加, 电流再次增大.4). 激发与电离规则有效碰撞面积越大, 激发与电离的几率越大电子的运动速度越大, 激发与电离的几率越大; 但电子速度到一定程度时, 来不及与原子发生能量转移, 激发与电离的几率反而减小. 当电子速度非常大时, 激发与电离的几率再次增加.5). 特殊形式的激发与电离∙光致激发与光致电离∙热激发与热电离: 在辉光放电中, 原子热运动很小, 热电离和热激发作用极其微弱,可以忽略; 但在高压气体和超高压气体中的弧光放电, 热电离和热激发过程就必须考虑. 温度越高, 激发和电离越多.∙放射性射线引起的激发和电离α射线引起的电离: 相当于高速正离子和气体的第一类非弹性碰撞,电离能力很大.β射线引起的电离: 相当于高速电子和气体的第一类非弹性碰撞,电离能力较弱.γ射线引起的电离: 相当于能量很大的光引起的光致电离, 穿透力极强,对气体电离作用十分显著.6) 带电粒子的消失带电粒子的消失有两种: a. 带电粒子的复合 b. 带电粒子在外电场作用下跑上电极而消失.带电粒子的复合有空间复合与管壁复合.空间复合: 正负粒子在放电空间相互作用而形成中性粒子,包括电子复合及离子复合.管壁复合: 放电熄灭后,管内电极电位与管壁相同,电子与正离子会从放电空间跑上管壁及电极表面, 并且复合, 这一过程称为管壁复合.7) 汤生电子繁流(电子雪崩)理论电子从阴极跑向阳极的路程中,不断与气体原子发生碰撞电离,新产生的电子也向阳极运动产生更多的电子,电子越来越多, 电子流迅速增长的过程叫做电子繁流或电子雪崩.α: 汤生第一电离系数, 代表电子对气体的空间电离.β: 正离子的空间电离系数, 代表离子对空间气体的电离.γ: 正离子的表面电离系数, 汤生第二电离系数. 代表正离子轰击阴极表面,使阴极逸出二次电子.8) 巴邢(Paschen)定律在其它条件不变时, 击穿电压(着火电压)Ub不是单独地与压强P或极间距d有关,而是与Pd的乘积有关. 随着Pd由小到大, Ub先下降而后上升, 存在一个最小值Umin.A, B是取决于气体种类的常数, C可以看作常数.除了Pd以外, 影响击穿电压(着火电压)的其它因数有:a.气体的种类和成分当基本气体加入少量的杂质气体,即使含量很少,也将明显的改变击穿电压(着火电压).当杂质气体电离电位小于基本气体的亚稳态激发电位,由于潘宁效应,将使击穿电压降低.例如氢氮混合气体, 当基本气体氮掺入不同含量的杂质气体氢时, 可使混合气体的击穿电压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气体比例不同击穿电压也不同.在惰性气体中混入双原子分子杂质气体, 往往会使击穿电压升高. 因为双原子分子吸收碰撞能量转换为能级能量或分解,而没有发生电离.b.电极材料和表面状况电极材料主要通过γ系数影响击穿电压.若阴极逸出功低, 则γ较大, 相应的击穿电压也较低. 阴极表面状况对击穿电压也有影响.气体放电管的老化过程就是为了清洁电极表面和纯化工作气体,使击穿电压由极不稳定变为比较稳定.c.电极分布的影响电极的形状应该有利于强电场的形成,以便快速形成击穿电流运动轨迹,制造雪崩放电.d.外界电离源9) 罗果夫斯基理论在电子繁流(电子雪崩)过程中, 电子向阳极运动, 越靠近阳极新产生的电子和正离子越多. 电子速度快,很快跑上阳极消失,而正离子移向阴极的速度很慢, 这样在阳极前面就形成正空间电荷,改变电极间的电位分布,相当于阳极往阴极方向移动.从而电场增强,电离系数α, β和γ也增加了.10) 气体放电种类稳态放电: 辉光放电, 弧光放电, 电晕放电非稳态放电: 低频交流放电, 火花放电, 高频放电和脉冲放电2.气体放电过程1). 气体放电的过程OAB: 无声非自持放电, 没有电子碰撞电离发生BC: 非自持暗放电, 部分电子获得足够的能量引起电子碰撞电离, 放电电流明显增大, 发光很微弱.CD: 由非自持放电过渡到自持放电, C点称为击穿电压(着火电压).EF: 辉光放电, 是一种稳定的小电流自持放电(10-4 ~ 10-1A).FG: 反常辉光放电, 管压很高, 阴极发生强烈的溅射.HI~ In: 弧光放电, 放电电流猛增, 是一种稳定的大电流自持放电, 电流在10-1A以上, 发出比辉光放电强烈得多的光辉.2). 气体放电的维持条件管内条件: 气体成分, 气体压力(密度), 电极形状和位置, 电极材料与表面状况,电流密度等.管外条件: 电源极限功率, 限流电阻R, 外致电离源等.如图中所示, R1>R2, 根据负载线可以看出, R1只有一个交点产生不稳定的暗放电, R2则能有机会产生稳定的弧光放电.3.辉光放电1)正常辉光放电辉光放电是一种高电压低电流的自持放电,阳极发射电子主要靠正离子轰击阴极表面的 过程.放电时管内出现明暗相间的辉光.辉光放电时的管压降比击穿电压(着火电压)低得多.正柱区: 电子和离子浓度很大,而且相等, 称为等离子区.由于带电粒子浓度很大,导电能力很强,因此就像导体一样在气体放电中起着传导电流的作用.负辉区最亮.对于维持放电来说,最重要的是阴极区.从阴极发射出来的电子,仅在阴极区引起电子繁流(电子雪崩), 电子增长在阴极暗区最强.2)反常辉光放电当阴极发射电子面积占满了整个阴极后,若再要增加电流,就必须增加电流密度, 而要增加电流密度又必须增加阴极位降.我们把阴极位降随电流密度而增加得辉光放电叫反常辉光放电.在反常辉光放电中,电流密度越大, 阴极位降越高,阴极位降区的功率损耗越大,在阴极表面产生严重的溅射现象.阴极溅射的一些规律:∙轰击的正离子质量越大,溅射越厉害∙被溅射的颗粒沿直线向各处飞散∙电流密度越大,溅射越厉害∙阴极位降越大,溅射越厉害∙气压越高,阴极溅射越小∙阴极材料不同,溅射不一样4.弧光放电1)弧光放电弧光放电包括热阴极放电和冷阴极放电.∙热阴极: 单独被加热的阴极或被反常辉光放电加热到高温的由难熔材料做成的自持热阴极,阴极上产生强烈的热电子发射,由辉光放电到弧光放电可能是逐渐的过渡曲线.∙冷阴极: 对于铜,铁等自持冷阴极,易蒸发,导热性能好,阴极温度不可能很高,其电子发射一般是场致发射.弧光放电空间可以分为: 阴极区, 阳极区和作为电流导通的等离子区.2)弧光放电的阴极现象在反常辉光放电中,高速正离子轰击阴极,阴极温度陡然升高产生强烈电子发射.这时的阴极发射逐渐地集中到阴极的小部分区域,该处逸出功最小,温度最高, 叫做阴极斑点. 对于阴极来说,阴极斑点一般是不变的.3)弧光放电的正柱区现象正柱区是等离子区域,在该区域内电子数和正离子数是相等的.对于HID来说,由于电子与高密度气体的频繁碰撞,使气体温度升得很高,并且分布不均匀.管轴气体5000~10000K, 管壁气体一般小于1000K, 径向温度梯度达到几千度/毫米. 管轴带电粒子向管壁扩散,由于管壁冷区气体密度大,迁移率小,向管壁扩散的带电粒子对电流的贡献可以忽略.从而有大量的带电粒子在管壁附近复合,因此, 在正光柱周围高密度气体代替管壁起到限制正柱区的作用.正光柱有一个最佳半径: 如果正光柱很粗,电流密度小,气体温度低,电离度小,导电率小,要维持电流就需要加大电场;如果正光柱很细,气体温度高,电离度大,导电率大,但截面积小而不能维持足够的电流,也必须加大电场.4)弧光放电的阳极现象(略)5.技术名词1)光通量: 流明lm单位时间dt内通过单位面积ds的光能量Φ.Φ = Q / dsdt.2)光强度光源在给定方向的单位立体角Ω中发射的光通量.I = Φ / Ω.3)光出度光源单位面积上向半个空间内发出的光通量.M = Φ / S.4)光照度投射在被照物体单位面积上的光通量.E = Φ / S.5)光亮度光源在某一给定方向上的单位投影面上、在单位立体角中发射的光通量.L( ϕ, θ ) = Φ (ϕ, θ ) / S ⋅ cosθ⋅Ω.6)光效: 流明/瓦lm/w.光源所发出的光通量Φ和该光源所消耗的电功率P之比.η= Φ / P.7)显色指数: 百分比%.光源照射在物体上时,使被照物体的颜色再显现出来的能力8)色温: 度K黑体发光是连续光谱, 光谱分布仅仅由温度决定, 就是说知道黑体的温度就等于知道了它的辐射光谱分布. 这种与光谱分布或颜色相关的黑体温度称为色温.9)相关色温: 度 K气体放电光源的光谱能量分布不是连续光谱, 因此不能称色温.光源所发出的光谱与黑体在某一温度下发射的光谱最接近, 我们称黑体的这一温度为该光源的相关色温. 详细解释见下表.10)金卤灯的最小电压随着灯的点燃启动,灯电压从电源电压(220V)很快下跌到12-20V左右,这是冷态灯的启动特性。

高电压气体放电基本物理过程

高电压气体放电基本物理过程

第八页,共86页。
碰撞(pènɡ zhuànɡ)电离
气体放电中,碰撞电离主要是电子和气体分子碰撞而引起(yǐnqǐ)的
在电场作用下,电子被加速而获得动能。当电子的动能满足如下条件时,将引 起(yǐnqǐ)碰掩电离
1 2
meve2
Wi
me——电子的质量;
ve ——电子的速度;
Wi——气体分子的电离能。
高电压工程基础
第2章 气体(qìtǐ)放电的基本物理过程
高压电气设备绝缘的介质 -----气体、液体、固体 及其复合介质
气体绝缘介质的优点(yōudiǎn) :
1. 不存在老化问题
2. 击穿后具有完全的绝缘自恢复特性
3. 气体放电理论比液体与固体介质的击穿理
论要完整得多
第一页,共86页。
高电压工程基础
第二十三页,共86页。
第二十四页,共86页。
电晕(diàn yūn)放电
电极曲率半径很小或电极间距离很远,即电场极不 均匀,则当电压升高到一定值后,首先紧贴电极在 电场最强处出现发光层,回路中出现用一般仪表即 可察觉的电流。随着电压升高,发光层扩大,放电 电流也逐渐增大
发生(fāshēng)电晕放电时,气体间隙的大部分尚未 丧失绝缘性能,放电电流很小,间隙仍能耐受电压 的作用
主要(zhǔyào)内容
气体中带电(dài diàn)质点的产生和消失 气体放电的两种理论 两种理论自持放电的条件 不均匀电场中气体放电的特点
第二页,共86页。
高电压工程基础
气体(qìtǐ)放电
在电场作用下,气隙中带电粒子的形成和运动 (yùndòng)过程
气隙中带电粒子是如何形成的? 气隙中的导电通道是如何形成的? 气隙中导电通道形成后是如何维持持续(chíxù)放

3气体放电的物理过程1

3气体放电的物理过程1
电离系数:一个电子
沿着电场方向行经 1cm 长 度 , 平 均 发 生 的碰撞电离次数
8
•间隙碰撞电离的数学推导
设:在外电离因素光辐射的作用下,
单位时间内阴极单位面积产生n0 个电
子(忽略空间产生的正负电荷);
在距离阴极为x的横截面上,单位 时间内单位面积有n个电子飞过
这n个电子行过dx之后,又会产生 dn个新的电子
外施电压小于UB时,空间产生的电荷完全移动到极板,故
电流的大小决定于空间电荷的产生速度,当光照不变时,
电流为常数。
外施电压小于U0时,气体中发生了电离,此时空间电荷增
多,电流增大。
外施电压等于U0时,电离产生的电荷靠电场的作用已可自 行维持,而不再继续需要外电离因素了。因得电子的增长规律为
nn0exp0xdx
9
对于均匀电场, 不随空间位置而变
n n0ex
相应的电子电流增长规律为
I I0ex
令x=d,得进入阳极的电子电流,此即外回路中的电流
I I0ed
2、过程
电离系数:正离子向阴极移动,依靠它所具有的动能
及位能,引起阴极表面电离,使阴极释放出自由电子。
表示折算到每个碰撞阴极表面的正离子,阴极金属平
均释放出的自由电子数
10
• 一次过程产生的正电荷数
由前推导可知,从阴极飞出的n0个电子,到达阳极后,电子
数将增加为(注意此时的电子数包含初始电子n0)
n n0ed
正离子数
nn0(ed1)
正离子到达阴极,从阴极电离出的电子数
nnn0(ed1 )
如果此时电离出的电子数为n0,放电则由非自持转入自持, 条件为
电形式也称为自持放电 。此时的电压称为放电起始电压。

气体放电的机理

气体放电的机理
(2)在电场作用下,电子的驱引速度比热运动速度大得多, 故忽略后者。又由于已假定每次碰撞时电子都失去全部动 能,所以可认为,在均匀电场中,两次碰撞之间,电子均 沿电场方向作直线运动。
(3)当电子动能小于气体分子的电离能时,每次碰撞都不会 使分子发生电离,而当电子动能大于气体分子的电离能时 ,每次碰撞必定使分子电离。
自持放电条件如果电压电场强度足够大初始电子崩中的正离子能在阴极上产生出来的新电子数等于或大于n0那么即使除去外界电离因子的作用放电也不会停止即放电仅仅依靠已经产生出来的电子和正离子它们的数目取决于电场强度就能维持下去这就变成了自持放电
气体放电的机理
制作人: 朱胜
均匀电场中气体击穿的发展过程
一. 自持放电、非自持放电
②d很小时,自由电子直接从阴极运动到阳极(工程中 不会用到)。
应用:增加气体间隙的距离可提高间隙的击穿电压。
汤逊放电理论的适用范围
➢ 低气压、 短间隙的电场中,即 p d 200(cm 133pa)
汤逊放电理论不能解释的放电现象
1、放电外形 根据汤逊理论,气体放电应在整个间隙中均匀连续地发展.
低气压下气体放电发光区确实占据了整个电极空间,如辉光放 电。但大气压力下气体击穿时出现的却是带有分枝的明亮细通 道。 2、放电时间
基于以上的原因提出了流注放电理论:
谢谢!
γ系数:一个正离子撞击阴极表面产生的二次自由电子量。 上述产生的二次电子同样可引起气体空间的电离。
nc n0 n
上式中: n :阴极表面单位时间和单位面积上由于 过程而产生的自由
电子数。
nc :阴极表面单位时间和单位面积上产生的自由电子数。
n0
:阴极表面单位时间和单位面积上由于外界电离因素而产 生的自由电子数。

气体放电报告

气体放电报告

气体放电的机理以及电力行业的应用一、气体放电基本理论1、气体放电的定义气体放电是人们在自然界与日常生活中常常碰到的现象,如闪电、日光灯等,它一般是指在电场作用下或其他激活方法使气体电离,形成能导电的电离气体。

气体放电是产生低温等离子体的主要途径。

所谓的低温等离子体是区别于核聚变中高温等离子体而言的。

低温等离子体物理与技术在经历了一个由20 世纪60 年代初的空间等离子体研究向80 年代和90 年代以材料及微电子为导向的研究领域的重大转变之后,现在已经成为具有全球影响的重要课题,其发展以及在电力行业中的应用对于高科技经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

2、气体放电的基本理论气体放电的经典理论主要有汤森放电理论和流注放电理论等。

1903 年,为了解释低气压下的气体放电现象,汤森(J.S.Townsend)提出了气体击穿理论,引入了三个系数来描述气体放电的机理,并给出了气体击穿判据。

汤森放电理论可以解释气体放电中的许多现象,如击穿电压与放电间距及气压之间的关系,二次电子发射的作用等。

但是汤森放电解释某些现象也有困难,如击穿形成的时延现象等;另外汤森放电理论没有考虑放电过程中空间电荷作用,而这一点对于放电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电子雪崩中的正离子随着放电的发展可以达到很高的密度,从而可以明显的引起电场的畸变,进而引起局部电子能量的加强,加剧电离。

针对汤森放电理论的不足,1940 年左右,H.Raether 及Loeb、Meek 等人提出了流注(Streamer)击穿理论,从而弥补了汤森放电理论中的一些缺陷,能有效地解释高气压下,如大气压下的气体放电现象,使得放电理论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3、气体放电的主要类型通常,低气压、低温等离子体是在1~100Pa 的气体中进行直流、射频或微波放电产生的,而大气压下产生低温等离子体的主要方式有电晕放电、电弧放电和介质阻挡放电(DBD)。

比较而言,电晕放电比较微弱且产生的活性粒子效率较低而难以应用于工业生产。

气体放电理论(二)

气体放电理论(二)

2
电离室
电离室结构示意图 1-照射火花间隙;2-石英窗;3-电极 4-玻璃壁;5-橡皮膜;6-绝缘柱
研究放电时的电路图 N-电离室;S-火花间隙; L'、L''、K-短路回路
3
电子崩阶段
空间电荷畸变外电场
流注阶段
光电离形成二次电子崩, 光电离形成二次电子崩,等离子体
4
1. 电子崩阶段
电子崩外形:好似球头的锥体,空间电荷分布极不均匀 电子崩外形 电子崩中的电子数: n=eαx 例如,正常大气条件下,若E=30kV/cm,则α ≈11cm-1, 计算得到随着电子崩向阳极推进,崩头中的电子数
13
2.放电时间 光子以光速传播,所以流注发展速 . 度极快,这就可以说明pd很大时放电时间特别 短的现象。 3.阴极材料的影响 根据流注理论,维持放电自 . 持的是空间光电离,而不是阴极表面的电离过 程,这可说明为何很大Pd下击穿电压和阴极材 料基本无关了。
14
四、不均匀电场中气体击穿的发展过程
12
3.流注理论对pd很大时放电现象的解释 3.流注理论对pd很大时放电现象的解释 流注理论对pd
1.放电外形 . Pd很大时,放电具有通道形式 很大时, 很大时
流注出现后, 流注出现后,对周围空间内的电场有屏蔽作用 当某个流注由于偶然原因发展更快时, 当某个流注由于偶然原因发展更快时,将抑制其它流注 的形成和发展, 的形成和发展,并且随着流注向前推进而越来越强烈 二次电子崩在空间的形成和发展带有统计性, 二次电子崩在空间的形成和发展带有统计性,所以火花 通道常是曲折的, 通道常是曲折的,并带有分枝 电子崩不致影响到邻近空间内的电场, 电子崩不致影响到邻近空间内的电场,不会影响其它电 子崩的发展, 子崩的发展,因此汤逊放电呈连续一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在电离室中得到的初始电子崩照片 图a和图b的时间间隔为110-7秒 p=270毫米汞柱, E=10.5千伏/厘米
初始电子崩转变为 流注瞬间照片 p=273毫米汞柱 E=12千伏/厘米
电子崩在空气中的发展速度约为1.25107cm/s
11
在电离室中得到的阳极流注发展过段的照片 正流注的发展速度约为11082108cm/s

脉冲现象
(a) 时间刻度T=125s (b) 0.7A电晕电流平均值 (c) 2A电晕电流平均值
流注中电荷密度很大,电导很大,其中电场强度很小。 因此流注出现后,对周围空间内的电场有屏蔽作用, 并且随着其向前发展而更为增强
当某个流注由于偶然原因发展更快时,将抑制其它流注 的形成和发展,并且随着流注向前推进而越来越强烈 二次电子崩在空间的形成和发展带有统计性,所以火花 通道常是曲折的,并带有分枝。 电子崩则不然,由于其中电荷密度较小,故电场强度还 很大,因而不致影响到邻近空间内的电场,所以不会 影响其它电子崩的发展,如图 2—15 所示。这就可以 14 说明,汤逊放电呈连续一片
16
根据电场均匀程度和气体状态,可以出现不同情况

电场比较均匀的情况 放电达到自持时, 在整个间隙中部巳达到相当数值 。这时和均均匀程度增加但仍比较均匀的情况 当大曲率电极附近 达到足够数值时,间隙中很大一 部分区域 也都已达相当数值,流注一经产生,随即 发展至贯通整个间隙,导致间隙完全击穿 电场极不均匀的情况 当大曲率电极附近很小范围内已达相当数值时,间隙 中大部分区域值 都仍然很小,放电达到自持放电后 ,间隙没有击穿。电场越不均匀,击穿电压和电晕起 始电压间的差别也越大
2.放电时间 光子以光速传播,所以流注发展速 度极快,这就可以说明pd很大时放电时间特别 短的现象。 3.阴极材料的影响 根据流注理论,维持放电自 持的是空间光电离,而不是阴极表面的电离过 程,这可说明为何很大Pd下击穿电压和阴极材 料基本无关了。
15
四、不均匀电场中气体击穿的发展过程
间隙距离d 在很大范围内变动时,球间隙的工频放电电压的变动情 况 1 击穿电压 2 电晕起始电压 3 刷状放电电压 4 过渡区域
1—主电子崩

2—二次电子崩
3—流注
9
正流注向阴极推进

流注头部的电离放射出大 量光子, 继续引起空间光 电离。流注前方出现新的 二次电子崩 ,它们被吸引 向流注头部 ,延长了流注 通道 流注不断向阴极报进 ,且 随着流注接近阴极 ,其头 部电场越来越强 ,因而其 发展也越来越快 流注发展到阴极 ,间隙被 导电良好的等离子通道所 贯通,间隙的击穿完成 , 这个电压就是击穿电压
高电压技术
第一章 气体放电理论(二)


气体中带电质点的产生和消失
气体放电的一般描述
均匀电场中气体击穿的发展过程
不均匀电场中气体击穿的发展过程
2
三、均匀电场中气体击穿的发展过程
(二)流注气体放电理论

说明工程上感兴趣的压力较高气体的击穿,如大 气压力下空气的击穿 特点:认为电子碰控电离及空间光电离是维持 自持放电的主要因素,并强调了空间电荷畸变电 场的作用 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主要在电离室中进行的) 说明放电发展的机理
d0 2D;d0 4D
当d<d0时;电场还比较均匀,击穿以前间隙中看不到什么放电迹象; 当d>d0时;电场已不均匀,当电场还明显低于击穿电压时,出现电晕 放电、刷状放电 ; d0和d0 之间;过渡区域,放电过程不很稳定,击穿电压分散性很大 当d>d0 时;电晕起始电压己开始变得低于击穿电压了
6

空间电荷畸变外电场
大大加强了崩头及崩尾的电场,削弱了崩头内正、负 电荷区域之间的电场
电子崩头部:电场明显增强 ,有利于发生分子和离 子的激励现象,当它们 回复到正常状态时,放 射出光子
崩头内部正、负电荷区域: 电场大大削弱,有助于 发生复合过程,发射出 光子
7
2. 流注阶段
光电离、二次崩

当电子崩走完整个间隙 后,大密度的头部空间 电荷大大加强了后部的 电场,并向周围放射出 大量光子

光子引起空间光电离, 其中的光电子被主电子 崩头部的正空间电荷所 吸引,在受到畸变而加 强了的电场中,造成了 新的电子崩,称为二次 电子崩
1—主电子崩 2—二次电子崩 3—流注 8
正流注的形成

二次电子崩中的电子进 入主电子崩头部的正空 间电荷区(电场强度较 小),大多形成负离子 。大量的正、负带电质 点构成了等离子体,这 就是正流注 流注通道导电性良好, 其头部又是二次电子崩 形成的正电荷,因此流 注头部前方出现了很强 的电场
电子崩中的电子数: n=ex
例如,正常大气条件下,若E=30kV/cm,则 11cm-1, 计算得随着电子崩向阳极推进,崩头中的电子数
x /cm n 0.2 9 0.3 27 0.4 81 0.5 245 0.6 735 0.7 2208 0.8 6634 0.9 19930 1.0 59874
17
引入电场不均匀系数 f 表示各种结构的电场的均匀程度
E max f E av E av U d
f<2时,稍不均匀电场
f>4后,极不均匀电场
18
特殊放电现象—电晕放电

电晕放电现象
电离区的放电过程造成。咝咝的声音,臭氧的气味, 回路电流明显增加 ( 绝对值仍很小 ) ,可以测量到能量 损失
3


电离室
电离室结构示意图 1-照射火花间隙;2-石英窗;3-电极 4-玻璃壁;5-橡皮膜;6-绝缘柱
研究放电时的电路图 N-电离室;S-火花间隙; L'、L''、K-短路回路
4

电子崩阶段
空间电荷畸变外电场

流注阶段
光电离形成二次电子崩,等离子体
5
1. 电子崩阶段

电子崩外形:好似球头的锥体,空间电荷分布极不均匀
12
自持放电条件
一旦形成流注,放电就进入了新的阶段,放 电可以由本身产生的空间光电离而自行维持, 即转入自持放电了。如果电场均匀,间隙就将 被击穿。所以流注形成的条件就是自持放电条 件,在均匀电场中也就是导致击穿的条件
13
3.流注理论对pd很大时放电现象的解释
1.放电外形 Pd很大时,放电具有通道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