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新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来了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新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来了近日,《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发布(中国心血管杂志.2019,24:1),从我国人群高血压流行特点、高血压与心血管风险的关联、诊断评估、治疗手段、防治策略、社区规范化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而科学的阐述,为我国高血压规范化管理指明方向。
领衔者说“2018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并未改变高血压定义,建议按危险分层进行管理,初始即可使用联合治疗与单片复方制剂。
希望能够以简单路径实现指南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助力实现健康中国2030!”新指南制定领衔者、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刘力生教授表示。
要点1: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民族、地区间存差异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仍呈升高趋势,且具有2个比较显著的特点:从南方到北方,高血压患病率递增;不同民族之间高血压患病率存在差异。
我国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近年来有明显提高,但总体仍处于较低水平。
高钠、低钾膳食,超重和肥胖是我国人群重要的高血压危险因素。
要点2:卒中仍是最主要并发症血压水平与心血管风险呈连续、独立、直接的正相关关系。
卒中仍是目前我国高血压人群最主要的并发症,冠心病事件也有明显上升,其他并发症包括心衰、左心室肥厚、房颤、终末期肾病。
要点3:诊室血压为常用诊断方法诊室血压是我国目前诊断高血压、进行血压水平分级以及观察降压疗效的常用方法。
有条件者应进行诊室外血压测量,用于诊断白大衣高血压及隐蔽性高血压,评估降压治疗的疗效,辅助难治性高血压的诊治。
动态血压监测可评估24 h血压昼夜节律、体位性低血压、餐后低血压等。
家庭血压监测可辅助调整治疗方案。
基于互联网的远程实时血压监测是血压管理的新模式。
精神高度焦虑的患者,不建议频繁自测血压。
要点4:高血压定义不变按危险分层管理高血压定义: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诊室收缩压(SBP)≥140 mmHg 和(或)舒张压(DBP)≥90 mmHg。
根据血压升高水平,将高血压分为1级、2级和3级。
2024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24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一、总体原则
1、提倡积极控制血压,尽量达到血压控制的标准,并积极控制危险
因素。
2、控制血压,采取血压控制方案,按照“参观、评估、确定治疗方案、评价治疗效果”的逻辑流程,根据不同病人的需要,实施个体化治疗,以降低CV结局风险。
3、控制血压,采用多种非药物治疗措施。
二、治疗方案
1、根据血压水平,采取积极的非药物措施,合理的组合使用药物治疗。
2、如果血压不能控制,可以加用抗血压药物,组合用药应采用多种
抗血压药物,各药物的选择应根据病人的合并症情况及个人特点和需要考
虑进行。
3、辅助治疗:如果血压控制不满意,考虑采用动脉硬化的逆转治疗,消除心血管危险因素,比如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糖尿病等。
4、监测、评估血压控制情况,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根据血压变化
和血压控制情况,定期监测,评估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并及时调整治疗
方案,以取得较好的血压控制效果。
5、积极实施血压控制健康教育,开展健康管理,提高患者血压控制
的能力。
三、完善社会保障
1、建立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开展高血压筛查和临床管理。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23-11-09CATALOGUE目录•概述•高血压的诊断与评估•高血压的治疗与管理•高血压的预防与控制•高血压相关研究与进展•高血压防治指南的实施与推广01概述高血压的定义与分类高血压是指成人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通常以非同日三次测量为准。
高血压定义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通常有以下分类方法高血压分类主要包括轻度、中度和重度高血压,以及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和单纯舒张期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指由于某些疾病或病因引起的高血压,如肾血管狭窄、肾上腺肿瘤等。
继发性高血压高血压在中国的发病率较高,且城市高于农村,北方高于南方。
发病率与地区发病年龄与性别发病因素高血压的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略高于女性。
高血压的发病与遗传因素、体重大小、饮食习惯、生活规律、心理状态和药物使用等因素有关。
03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特点0201高血压可导致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如冠心病、脑卒中、肾功能不全等。
靶器官损害高血压可增加并发症的风险,如糖尿病、高血脂等。
并发症风险高血压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疾病负担,包括医疗费用、劳动力损失等。
疾病负担高血压的危害与影响02高血压的诊断与评估使用标准化的血压计,在安静的环境下进行测量,注意双上肢血压的对比测量。
高血压的测量与诊断诊室血压测量在日常生活状态下进行血压测量,可以评估血压的变异性。
动态血压监测鼓励家庭自测血压,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血压水平。
家庭自测血压年龄体型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血压的发病率逐渐增加。
肥胖和超重人群的高血压发病率较高。
性别饮食男性的高血压发病率高于女性。
高盐、高脂、低钾饮食与高血压的发生有关。
家族史心理压力家族中有高血压患者的人群,其发病率较高。
长期的心理压力可能导致血压升高。
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评估高血压的并发症诊断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可导致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
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眼部疾病高血压可导致脑卒中、脑梗死等脑血管疾病。
【2019年整理】高血压防治指南版
卫生部疾病控制局高血压联盟(中国)国家心血管病中心(2010年修订版全文)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第三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主任委员:刘力生副主任委员:吴兆苏朱鼎良序言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其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等主要并发症,不仅致残、致死率高,而且严重消耗医疗和社会资源,给家庭和国家造成沉重负担。
国内外的实践证明,高血压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疾病,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可明显减少脑卒中及心脏病事件,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效降低疾病负担。
近年来,党和zhengfu日益重视以高血压为代表的慢性病防治工作,2009年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管理作为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措施,纳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3年实施方案,截至2010年底各地已管理3553.8万高血压患者;同时《全国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项目管理的50万例社区高血压患者中管理满1年患者的血压控制率达到70%。
为进一步加强我国高血压的人群防治工作,提高防治效果,我局委托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和高血压联盟(中国)组织有关专家对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进行修订。
修订工作以我国近年来心血管病流行病研究结果和高血压大规模随机临床试验为依据,根据中国自己的特点,参考国内外有关研究进展,经专家多次讨论,历时2年,于2010年底完稿。
2010年修订版《指南》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提出符合我国人群特点的防治策略,从控制危险因素、早诊早治和病人规范化管理入手,加强对公众的健康教育和高血压的社区防治,努力提高人群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2010年修订版《指南》保留了以往指南的合理部分,更新了部分观念,增加了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等“特殊人群”章节。
指出应对高血压患者全面检查评估,根据患者心血管总危险度决定治疗措施。
强调高血压患者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的必要性;强调长期平稳控制血压的重要性;强调降低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是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关键。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
诊室外血压测量----HBPM
➢ HBPM可以显著提升高血压的控制率 ,改善高血压患者的预后 。 ➢ 对正常血压者可以通过HBPM及时发现高血压 ,从而提高高血压的知晓率。
我国人群高血压流行及防控现状
我国人群高血压重要危险因素
➢ 高血压危险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年龄、体重、性别以及多种不良生活方 式等多方面。 ①我国高人钠群高、血低压钾患膳病食率、发病率及其流行趋势 ② 超重和肥胖 ③ 增龄 ④ 吸烟、过量饮酒 ⑤ 空气污染、高海拔 ⑥ 心理社会因素 ⑦ 肿瘤治疗
我国人群高血压流行及防控现状
我国人群高血压流行及防控现状
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发病率及其流行趋势
➢ 2018年我国年龄≥18岁成人高血压加权患病率为 27.5%,1958—2015年进行过的 5次全国范围内的高血压抽样调查相比 ,虽然各次调查总人数、年龄和诊 断 标准不完全一我致国人,但群患高病血率压总患体病率呈、增发高病的率趋及势其。流行趋势
预后密切相关。 ➢ 脑卒中仍是目前我国高血压人群最主要的并发症 ,冠心病事件也有明显上升。 ➢ 高血压导致的其他并发症包括心房颤动、心力衰竭、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 ESRD) 、
痴呆等。
高血压与心血管风险
血压与心血管风险的关系----诊室血压与心血管风险
➢ 诊室血压水平与心脑血管病发病和死亡风险之间存在密切的因果关系。 ➢ 诊室收缩压或舒张压与脑卒中、冠心病事件、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风险呈连续、
➢ 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是反映高血压防治状况的重要评价指 标。
2023-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治疗目标 <140/90mmHg 老年人:SBP<150mmHg 糖尿病或肾病者<130/80mmHg
治疗策略 检查病人及及全面评估其总危险谱后,判断病人分级。
-高危病人:必须立即开始对高血压及并存的危险因素和临床情况进行药物治疗。 -中危病人:酌情由临床医生决定何时开始药物治疗。 -低危病人:观察一段时间由临床医生决定何时开始药物治疗。 -改变生活方式:所有病人,包括需予以药物治疗的病人均应改变生活方式
钙拮抗剂(非二氢吡啶类) 心绞痛,颈动脉粥样硬化,室上性心动过速
2-3度房室传导导滞 充血性心力衰竭
根据基线血压水平,有无靶器官损害和危险因素,选用单药 治疗或联合治疗
Chin J hyper vol 12 No.6 483-486
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四、高血压的治疗--高血压的药物治疗
通过降压治疗使高血压病人的心血管和肾脏病病死 亡率和患病率减低,降低血压使其到达相应病人的目标 水平。
存在不同附加药效血或药代动力学优势
Chin J hyper vol 12 No.6 487-489
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共识
关于药物治疗
降压达标时关键,但单一用药仅使30%-60%患者达标,2 级高血压以上或高于目标值20mmHg以上的患者,常需联 合用药。近年多数降压临床研究,多评价的时不同药物联 合的效果
固定复方原先较少临床试验证据,但较方便,有利提高患 者依从性,降压有效,可选用,期望进一步评价
有效平稳降压,24小时有效控制,可更好减少心血管事件。 提出患者应尽快使用有效药物
Chin J hyper vol 12 No.6 487-489
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
降压治疗策略
(1)降压治疗的目的: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的目的是通过降低血压,有效预防或延迟脑卒
中、心肌梗死、心 力衰竭、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发生;有效控制高血压的疾病进程,预防高血压 急症、亚急症等重症高血压发生。
(2)降降压达标的方式:除高血压急症和亚急症外,对大多数高血压患者而言,应根据
病情,在 4 周内或 12 周内将血压逐渐降至目标水平(Ⅰ,C)。
诊室血压
由医护人员在标准条件下按统一规范进行测量,是目前诊断高血压、进行血压水平分级以及观察降 压疗效的常用方法。
诊室自助血压测量(automated office blood pressure,AOBP)可以减少白大衣效应。
如使用水银柱血压计测压,需快速充气,使气囊内压力在桡动脉搏 动消失后再升高 30 mmHg,然 后以恒定速率(2 mmHg/s)缓慢放气。
③详细记录每次测量血 压的日期、时间以及所有血压读数,而不是只记录平均值。应尽可能向医 生提供完整的血压记录。
④精神高度焦 虑患者,不建议家庭自测血压。
评估靶器官损害
心脏:左心室肥厚(LVH)是心血管事件独立的危险因素,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心电图、超声心
动图。
肾脏:肾脏损害主要表现为血清肌酐升高、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降低,或尿白蛋白排
③症状及既往史:询问目前及既往有无脑卒中或一过性脑缺血、冠心病、心力衰竭、心房颤
动、外周血管病、糖尿病、痛风、血脂异常、性功能异常和肾脏疾病等症状及治疗情况。
④继发性高血压的线索:例如肾炎史或贫血史;肌无力、发作性软瘫等;阵发性头痛、心
悸、多汗;打鼾伴有呼吸暂停;是否长期应用升高血压的药物。
⑤生活方式:盐、酒及脂肪的摄入量,吸烟状况、体力活动量、体重变化、睡眠习惯等情况。
2021年修订版全文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第三版
2021年修订版全文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第三版卫生部疾病控制局高血压联盟(中国)国家心血管病中心(2021 年修订版全文)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第三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主任委员:刘力生副主任委员:吴兆苏朱鼎良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委员陈鲁原李南方潘长玉许樟荣赵文华陈伟伟李舜伟孙宁玲严晓伟朱俊初少莉李小鹰唐新华姚崇华朱鼎良高润霖李新立王文游凯朱曼路顾东风林金秀王海燕袁洪诸骏仁黄峻刘力生王继光曾正陪祝之明蒋雄京刘梅林王拥军张维忠张新华孔灵芝马淑平王增武张宇清李勇米杰吴兆苏赵冬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学术委员会委员陈春明洪昭光林善锬魏岗之张训陈兰英胡大一林曙光吴海英张运戴闺柱华琦刘国树吴可贵张廷杰戴玉华黄振文宁田海吴锡桂赵连友方圻霍勇戚文航吴印生冯建章纪宝华钱荣立向红丁盖铭英姜一农沈璐华谢晋湘高平进金宏义孙明徐成斌龚兰生雷正龙陶军杨天伦顾复生李广平汪道文杨艳敏管廷瑞李光伟王克安余国膺郭静萱李一石王兴宇张麟序言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其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等主要并发症,不仅致残、致死率高,而且严重消耗医疗和社会资源, 给家庭和国家造成沉重负担。
国内外的实践证明,高血压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疾病,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可明显减少脑卒中及心脏病事件,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效降低疾病负担。
近年来,党和政府日益重视以高血压为代表的慢性病防治工作,2021 年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管理作为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措施,纳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 3年实施方案,截至2021年底各地已管理3553.8万高血压患者;同时《全国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项目管理的50万例社区高血压患者中管理满1年患者的血压控制率达到70%。
为进一步加强我国高血压的人群防治工作,提高防治效果,我局委托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和高血压联盟(中国)组织有关专家对2021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进行修订。
2023年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治疗高血压,我国医学界制定了《2023年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该指南包含了多个方面的内容,介绍了高血压的定义、流行病学、危险因素、诊断、治疗和管理等内容。
下面将系统地介绍这份指南的主要内容。
一、高血压的定义和流行病学1. 高血压的定义:指南将高血压定义为静息状态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或者正在应用抗高血压药物的患者。
还对血压分级进行了详细的划分,便于临床医生进行评估和治疗。
2. 高血压的流行病学:介绍了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逝去率和相关危险因素的分布情况,使医生和公众更清楚地了解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特点,提高对高血压的重视。
二、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和诊断1. 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指南列举了诸多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包括芳龄、性别、遗传、饮食、体重、体育锻炼等,为医生提供了预防高血压的参考依据。
2. 高血压的诊断:详细介绍了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检查方法和评估流程,帮助医生准确判断患者是否患有高血压,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
三、高血压的治疗和管理1. 非药物治疗:包括饮食调整、体育锻炼、戒烟限酒等生活方式干预措施,以及控制体重、减少钠盐摄入等建议,指导患者采取积极的生活方式来预防和治疗高血压。
2. 药物治疗:详细介绍了抗高血压药物的种类、适应症和使用原则,包括针对不同人群和不同病情的治疗选择,帮助医生更科学地进行处方。
3. 并发症的防治:着重介绍了高血压常见的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等的防治方法,提醒医生和患者要重视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
四、高血压的防范与宣教1. 高血压防范:强调高血压的预防和重要性,提出了具体的预防措施和建议,督促公众树立健康意识,积极预防高血压的发生。
2. 患者宣教:针对高血压患者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了相关的宣教内容,包括药物使用、生活方式调整、并发症监测等方面的指导,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和控制高血压。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对于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应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生 活方式干预和心理支持等,确保母婴安全。
儿童和青少年高血压
对于儿童和青少年高血压患者,应采取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和适当的 药物治疗,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内,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05
高血压的预防与控制策略
健康教育与宣传
提高公众对高血压的认识
吸烟可能导致血管收缩、 心率加快,从而增加血压 。
其他可能的病因
内分泌失调
其他疾病的影响
如绝经后妇女、嗜铬细胞瘤等患者可 能出现继发性高血压。
如糖尿病、肥胖症、慢性肾脏病等也 可能导致血压升高。
药物副作用
某些药物如激素类药物、避孕药等可 能导致血压升高。
0为社区居民提供个性化的健康咨询和指导 ,帮助他们制定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改善 计划。
组织健康活动
加强与医疗机构的合作
组织各种健康活动,如健康讲座、健身活 动、义诊等,以促进社区居民的身心健康 。
与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为社区居民提 供便捷的医疗服务,及时发现并治疗高血 压等疾病。
06
高血压防治指南的解读与实施 建议
。
02
高血压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遗传因素
家族聚集性
高血压在家族中有明显的聚集现 象,父母患有高血压的人群中, 子女患高血压的概率明显增加。
基因变异
研究发现,某些基因变异与高血 压的发生有关,这些变异可能影 响个体的血压调节机制。
环境因素
01
02
03
饮食
高盐饮食、过量饮酒、摄 入过多的脂肪和糖分等不 良饮食习惯可能导致血压 升高。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高血压概述 • 高血压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 高血压的诊断与评估 • 高血压的治疗与管理 • 高血压的预防与控制策略 • 高血压防治指南的解读与实施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试行本)1999年10月部徽盟徽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高血压联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起草委员会主任委员:刘力生副主任委员:龚兰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起草委员会委员方圻王海燕吴锡桂张维忠诸骏仁钱贻简刘国仗纪宝华周北凡林善锬陶寿淇盖铭英余国膺吴兆苏姚崇华洪昭光游凯葛洪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学术委员会孔令芝方圻孙明孙宁玲吴兆苏吴锡桂林善锬武留信郭静萱钱贻简惠汝太游凯王海燕王蕾礼孙梅励朱鼎良张廷杰张维忠金宏义姚崇华陶寿淇顾复生葛洪谢晋湘刘力生刘伊丽池芝盛纪宝华杨虎生沈潞华洪昭光胡大一盖铭英黄峻潘长玉戴闺柱刘国仗向红丁余国膺吴可贵陆宗良周北凡徐成斌诸骏仁龚兰生龚兰生目录一·高血压的现状与流行趋势1.1 国外高血压病流行趋势 (1)1.2 我国高血压防治的基础、策略和任务 (2)二·血压与心血管病危险2.1 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 (4)2.2 血压升高是心血管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5)2.3 心血管病发病的其他危险因素 (6)三·临床评价3.1病史 (9)3.2体格检查 (9)3.3血压测量 (10)3.4 实验室检测 (11)四·高血压的定义与分类4.1 按病人的血压水平分类 (12)4.2 按病人的心血管危险绝对水平分层 (13)五·治疗5.1 治疗目标 (15)5.2 治疗策略 (15)5.3 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采用健康的生活习惯 (18)5.4 高血压的药物治疗 (20)5.5 治疗随访 (26)六·特殊人群6.1 老年高血压 (28)6.2 妊娠高血压 (28)6.3 同时患脑血管或心脏病 (30)16.4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治疗 (31)6.5高血压合并糖尿病 (31)6.6肾脏损害 (33)七·高血压的社区防治7.1 健康教育 (33)7.2 人员培训 (34)7.3 改变不良环境 (34)7.4 高血压病人的检出、治疗和随访 (34)7.5 疾病及危险因素监测 (34)7.6 社区防治计划的评估 (34)7.7 生活方式的指导 (35)八·指导的实施8.1政府和卫生部门在控制高血压疾病中的作用 (36)8.2学术团体在推广指南实施中的作用 (37)8.3开展全国性的高血压防治健康教育 (37)8.4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以贯彻实施指南 (38)8.5建立全国性和国际性的协作关系,以提供技术和经济支持 (38)8.6评价全国高血压预防、检出、评价和治疗指南的实施 (38)九·今后的研究2一、高血压的现状与流行趋势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血压升高是心血管发病的危险因素
血压升高是中国人群脑卒中发病的最重要危险因素,基 线收缩压每升高10mmHg,脑卒中发生相对危险增加 49%,舒张压每升高5mmHg,脑卒中危险增加46%。中 国和日本人群中,血压升高对脑卒中发病作用强度为西 方人群的1.5 倍 血压升高是中国人群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血压升高增加心力衰竭和肾脏疾病的危险,有高血压病 史者的心力衰竭危险比无高血压病史者高 6 倍。舒张压 每降低5mmHg,可使发生终末期肾病的危险减少1/4。 脉压对老年人心血管发病的影响,脉压增大是反映动脉 弹性差的指标。60 岁以上老年人基线脉压与总死亡、心 血管性死亡、脑卒中和冠心病发病均呈显著正相关。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高血压流行的一般规律
高血压患病率与年龄呈正比 女性更年期前患病率低于男性,更年期后高于男性 有地理分布差异。一般规律是高纬度(寒冷)地区高于 低纬度(温暖)地区。高海拔地区高于低海拔地区 同一人群有季节差异,冬季患病率高于夏季 与饮食习惯有关。人均盐和饱和脂肪摄入越高,平均血 压水平越高。经常大量饮酒者血压水平高于不饮或少饮 者
防 治 高 血 压 的 非 药 物 措 施
降压药物治疗原则量以获得可能有的疗效而使不良反应 最小,如有效而不满意,可逐步增加剂量以获得最佳疗 效。 为了有效地防止靶器官损害,要求每天24 小时内血压稳 定于目标范围内,如此可以防止从夜间较低血压到清晨 血压突然升高而致猝死、卒中或心脏病发作。要达到此 目的,最好使用一天一次给药而有持续24 小时作用的药 物。 为使降压效果增大而不增加不良反应,用低剂量单药治 疗疗效不满意的可以采用两种或多种降压药物联合治疗。 事实上,2 级以上高血压为达到目标血压常需降压药联合 治疗。
最新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最新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笔记摘要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
一、高血压病概念:
1.高血压病(hypertension)是指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140mmHg或/和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DBP)≥90mmHg且不需使用任何治疗药物的慢性病。
2.动脉硬化性高血压:收缩压(SBP)≥160mmHg或/和舒张压(DBP)≥100mmHg,并有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GFR)
<60ml/min/1.73m2的证据。
二、高血压病的诊断和分型:
1.高血压病诊断:收缩压(SBP)≥140mmHg或/和舒张压(DBP)
≥90mmHg,且不需使用任何治疗药物。
2.高血压病分型:
(1)原发性高血压:无明确的病因。
(2)继发性高血压:由先天或环境因素引起的高血压,例如:肾脏
疾病、内分泌疾病、药物、食物中毒等。
三、高血压患者的治疗:
1.高血压患者应定期进行血压监测,减少零食的摄入,增加运动量,戒烟限酒,调整饮食,控制体重,控制血糖、血脂水平,避免精神过度紧张。
2.药物治疗:应依据患者的最小血压目标,选择合适的药物和给药途径,积极使用抗高血压药物(如:ACEI/ARB,AT1拮抗剂,硝酸舒芬太尼,硫酸美托洛尔,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高血压对心血管的影响不限于老年人
03
高血压对心血管的影响不仅限于老年人,年轻人同样需要注意
控制血压水平,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02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与分类
高血压的定义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心血管疾病,通常以体循环动脉血 压增高为特征,可导致心、脑、肾等器官损害。
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其中原发性高 血压占绝大多数。
2023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目录
• 高血压现状与危害 •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与分类 • 高血压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 高血压的临床表现与并发症 • 高血压的预防与治疗 • 高血压的长期管理与监测
01
高血压现状与危害
高血压现状
高血压患病率呈上升趋势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加剧,我国高血压患病率逐年上升,且呈现年 轻化趋势。
肥胖和代谢因素
肥胖、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与原发性高血压的 发生密切相关。
继发性高血压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肾脏疾病
肾实质病变、肾血管疾病、尿 路梗阻等肾脏疾病是继发性高
血压的常见原因。
内分泌疾病
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嗜铬细胞 瘤等内分泌疾病可导致继发性高 血压。
其他原因
某些药物如口服避孕药、环孢素等 也可引起高血压。
按时服药
高血压患者需要按时服药,不随意更改剂量或停 药。
社区和家庭对高血压的监测与管理
开展健康教育
在社区和家庭中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居民对高血压的认识和预防 意识。
定期筛查
在社区中开展定期筛查,及早发现高血压患者,并进行规范的管 理和治疗。
家庭血压监测
在家庭中开展血压监测,了解家庭成员的血压水平和危险因素, 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有低血压发作症状患者
顽固难治性高血压患者
实验室常规检查指标
常规 尿常规 血糖、血胆固醇、血钾、血肌酐 ECG 血LDL-C、HDL-C、TG 血尿酸 血浆肾素活性、醛固酮 尿儿茶酚胺 心脏超声、血管超声、肾脏超声 动脉壁弹性指标
选择
并存的临床情况
脑血管疾病
缺血性卒中 脑出血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指南的目的
指导临床医师防治轻、中度高血压, 其原则也适用于高血压及相关疾病的一 级预防。 提高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 制率,降低高血压患者以及全人群的血 压水平,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与死 亡率。
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
分类 理想血压 正常血压 正常高值 1级高血压(轻度) 亚组:临界高血压 2级高血压(中度) 3级高血压(重度)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亚组:临界高血压 收缩压(mmHg) <120 <130 130-139 140-159 140-149 160-179 ≥180 ≥140 140-149 舒张压(mmHg) <80 <85 85-89 90-99 90-94 100-109 ≥110 <90 <90
限制钠盐 每人每日<6克 减少脂肪 占总热量的30%以下 增加蔬菜、水果和鲜奶 控制饮酒 每日酒精量<20克
增加体力活动和运动 保持心理平衡 戒烟
一线降压药物
利尿剂
β- 阻滞剂
钙拮抗剂
ACE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
α- 阻滞剂
固定剂量复方降压制剂
影响降压药物选择的主要因素
• 心肌毛细血管密度下降及分叉异常,扭曲变形
• 冠脉阻力上升和阻力小动脉血管外压上升(左室压 上升) 冠状血流储备下降
2023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解读与应用
适量运动
1. 运动种类:推荐适当有氧运动,如快走、骑行、游泳等,每次持续时间应至少30分钟以上。 2. 运动强度:初期可适当控制运动强度,逐渐增加强度和持续时间,以避免对身体造成过度负荷和不良影响。 3. 集中和坚持:建议每周进行3-5次运动,坚持长期进行,以保证身体健康和预防高血压相关并发症的出现。同 时,也可以结合其他生活方式调整措施,如饮食、戒烟等,共同维护健康。
治疗原则与药物选择
生活方式干预及营养建议
高血压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症的预防和管理 社区管理与慢病管理的重要 性
1
概述:2023年中国高血 压防治指南
Overview: 2023 Chinese Guideline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3
治疗原则与药物选择
Principles of treatment and medication selection.
高血压治疗目标
目标血压值调整:根据不同年龄、病情及并发症情况,制定个性化治疗 方案,并经常调整;2、联合治疗策略:针对复杂高血压及合并症患者, 采用多种降压药物联合治疗,达到理想的降压效果;3、强调生活方式 干预:对于轻度及初期高血压患者,提倡采取生活方式干预,如改变饮 食结构、增加运动量、避免熬夜等。
细致监测血压变化
部分的更多内容包括: 1. 建议采用家庭血压监测仪进行日常监测,记录血压变化的趋势和规律,有利于更好地掌握个体的血压状况; 2. 建议使用动态血压监测技术进行24小时血压监测,可更准确地评估血压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3. 建议进行长期随访,定期监测血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保证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处于稳定水平。
高血压定义诊断标准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卫生部疾病控制局令狐采学高血压联盟(中国)国家心血管病中心(2010年修订版全文)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第三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主任委员:刘力生副主任委员:吴兆苏朱鼎良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委员陈鲁原陈伟伟初少莉高润霖顾东风黄峻蒋雄京孔灵芝李勇李南方李舜伟李小鹰李新立林金秀刘力生刘梅林马淑平米杰潘长玉孙宁玲唐新华王文王海燕王继光王拥军王增武吴兆苏许樟荣严晓伟姚崇华游凯袁洪曾正陪张维忠张新华张宇清赵冬赵文华朱俊朱鼎良朱曼路诸骏仁祝之明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学术委员会委员陈春明陈兰英戴闺柱戴玉华方圻冯建章高平进龚兰生顾复生管廷瑞郭静萱洪昭光胡大一华琦黄振文霍勇纪宝华姜一农金宏义雷正龙李卫李广平李光伟李一石林曙光刘国树宁田海戚文航钱荣立沈璐华孙明陶军汪道文王克安王兴宇魏岗之吴海英吴可贵吴锡桂吴印生向红丁谢晋湘徐成斌徐守春杨天伦杨艳敏余国膺张麟张运张廷杰赵连友序言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其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等主要并发症,不仅致残、致死率高,而且严重消耗医疗和社会资源,给家庭和国家造成沉重负担。
国内外的实践证明,高血压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疾病,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可明显减少脑卒中及心脏病事件,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效降低疾病负担。
近年来,党和政府日益重视以高血压为代表的慢性病防治工作,2009年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管理作为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措施,纳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3年实施方案,截至2010年底各地已管理3553.8万高血压患者;同时《全国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项目管理的50万例社区高血压患者中管理满1年患者的血压控制率达到70%。
为进一步加强我国高血压的人群防治工作,提高防治效果,我局委托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和高血压联盟(中国)组织有关专家对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进行修订。
修订工作以我国近年来心血管病流行病研究结果和高血压大规模随机临床试验为依据,根据中国自己的特点,参考国内外有关研究进展,经专家多次讨论,历时2年,于2010年底完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试行本,199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高血压联盟编者按由国家卫生部、中国高血压联盟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在讨论、总结、分析近年来国际、国内高血压病防治经验、流行病学和大规模临床试验基础上,参考《1999 WHO/ISH 高血压指南》和《美国预防、检测、评估与治疗高血压全国联合委员会第六次报告(JNC-Ⅳ)》撰写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是1959年以来对我国高血压病诊断、治疗标准进行的第五次全面修改。
该指南对于指导内科、心血管病专业、全科医师乃至各科临床医师科学、合理地进行高血压病的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为使更多医师了解该指南,本报将分期选登其中部分与临床工作密切相关的内容。
高血压的定义与分类按病人的血压水平分类我国四次修订高血压定义,与目前国际上两个主要的高血压治疗指南的血压分类基本一致。
1999年2月出版的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亦将高血压定义为:未服抗高血压药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WHO/ISH指南委员会的专家将临界高血压列为1级亚组,将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单独列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将收缩压140-149mmHg,舒张压<90mmHg列为临界性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
WHO/ISH指南强调,患者血压增高,决定应否给予降压治疗时,不仅要根据其血压水平,还要根据其危险因素的数量与程度;“轻度高血压”只是与重度血压升高相对而言,并不意味着预后必然良性。
本指南基本上采用《1999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的分类标准。
它将18岁以上成人的血压,按不同水平分类如表1。
表1 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WHO/ISH)类别收缩压(SBP)(mmHg)舒张压(SBP)(mmHg)理想血压 <120 <80正常血压 <130 <85正常高值 130~139 85~891级高血压(“轻度”) 140~159 90~99亚组:临界高血压 140~149 90~942级高血压(“中度”) 160~179 100~1093级高血压(“重度”)≥180 ≥110单纯收缩期高血压≥140 <90亚组:临界收缩期高血压 140~149 <90患者收缩压与舒张压属不同级别时,应按两者中较高的级别分类;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服抗高血压药,血压虽已低于140/90mmHg,亦应诊断为高血压。
按病人的心血管危险绝对水平分层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决策不仅根据其血压水平,还要根据下列诸方面:①其他危险因素的存在情况;②并存的临床情况如糖尿病、心、脑、肾血管病;③靶器官损害;④患者的个人、医疗等情况。
为了便于将危险性分层,WHO/ISH指南委员会根据“弗明汉心脏研究”观察对象的10年心血管病死亡、非致死性脑卒中和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资料,计算出年龄、性别、吸烟、糖尿病、胆固醇、早发性心血管病、靶器官损伤及心血管病和肾脏病史中某几项合并存在的对日后心血管事件绝对危险的影响,列于表2。
表2 影响预后的因素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Ⅰ用于危险性分层的危险因素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水平(1~3 级)男性>55岁女性>65岁吸烟总胆固醇>5.72mmol/L(220mg/dl)糖尿病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发病年龄男<55岁,女性<65岁)Ⅱ加重预后的其他危险因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糖尿病伴微白蛋白尿葡萄糖耐量减低肥胖以静息为主的生活方式血浆纤维蛋白原增高靶器官损害左心室肥厚(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或X线)蛋白尿和(或)血浆肌酐浓度轻度升高106~177mmol/L(1.2~2.0mg/dl)超声或X线证实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颈、髂、股或主动脉)视网膜普遍或灶性动脉狭窄并存的临床情况脑血管疾病缺血性卒中脑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心脏疾病心肌梗死心绞痛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充血性心力衰竭肾脏疾病糖尿病肾病肾功能衰竭(血肌酐浓度>177mmol/L或2.0mg/dl)血管疾病夹层动脉瘤症状性动脉疾病重度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出血或渗出视乳头水肿低危组男性年龄<55岁,女性年龄<65岁,高血压1级、无其他危险因素者,属低危组。
典型情况下,10年随访中患者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危险<15%。
临界高血压患者的危险尤低。
中危组高血压2级或1~2级同时有1~2个危险因素,病人应否给予药物治疗。
开始药物治疗前应经多长时间观察,医生需予十分缜密的判断。
典型情况下,该组患者随后10年内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危险约15%~20%,若患者属高血压1级,兼有一种危险因素,10年内发生心血管事件危险约15%。
高危组高血压水平属1级或2级,兼有3种或更多危险因素、兼患糖尿病或靶器官损伤患者或高血压水平属3级,无其他危险因素患者属高危组。
典型情况下,他们随后10年间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危险约20%~30%。
很高危组高血压3级同时有1种以上危险因素或TOD,或高血压1~3级并有临床相关疾病,典型情况下,随后10年间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最高,达≥30%,应迅速开始最积极的治疗。
高血压的治疗疗目标心血管病危险与血压之间的相关呈连续性,在正常血压范围并无最低阈。
因此抗高血压治疗的目标是将血压恢复至“正常”或“理想”水平。
青年、中年人或糖尿病病人降压至理想或正常血压(<130/85mmHg),老年人至少降压至正常高值(140/90mmHg)最妥。
自测血压日间收缩压较门诊低10~15mmHg,舒张压低5~10mmHg。
疗策略检查病人及全面评估其总危险谱后,判断病人属低危、中危、高危或很高危。
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包括改善生活方式,消除不利于心理和身体健康的行为和习惯,达到减少高血压以及其他心血管病的发病危险,具体内容包括:1.减重建议体质指数(BMI,kg/M2)应控制在24以下。
减重的方法一方面是减少总热量的摄入,强调少脂肪并限制过多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另一方面则需增加体育锻炼。
减重的速度可因人而异,但首次减重最好达到减轻5公斤以增强减重信心,以后再根据自觉症状和有关指标决定进一步的减重的速度和目标。
2.采用合理膳食根据我国情况对改善膳食结构预防高血压提出以下建议:减少钠盐 WHO建议每人每日食量不超过6g。
我国膳食中约80%的钠来自烹调或含盐高的腌制品,因此限盐首先要减少烹调用盐及含盐高的调料,少食各种咸菜及盐腌食品。
减少膳食脂肪补充适量优质蛋白质建议改善动物性食物结构,减少含脂肪高的猪肉,增加含蛋白质较高而脂肪较少的禽类及鱼类。
蛋白质占总热量15%左右,动物蛋白占总蛋白质20%。
注意补充钾和钙中国膳食低钾、低钙,应增加含钾多、含钙高的食物,如绿叶菜,鲜奶,豆类制品等。
多吃蔬菜和水果研究证明增加蔬菜或水果摄入,减少脂肪摄入可使SBP和DBP有所下降。
素食者比肉食者有较低的血压,其降压的作用可能基于水果、蔬菜、食物纤维和低脂肪的综合作用。
限制饮酒尽管有证据表明非常少量饮酒可能减少冠心病发病的危险,但是饮酒和血压水平以及高血压患病率之间却呈线性相关,因此不提倡用少量饮酒预防冠心病,提倡高血压患者应戒酒,因饮酒可增加服用降压药物的抗性。
建议男性如饮酒每日饮酒的酒精量应少于20~30g,女性则应少于10~15g。
3.增加体力活动每个参加运动的人特别是中老年人和高血压患者在运动前最好了解一下自己的身体状况,以决定自己的运动种类、强度、频度和持续运动时间。
对中老年人应包括有氧、伸展及增强肌力练习三类,具体项目可选择步行、慢跑、太极拳、门球、气功、迪斯科等。
运动强度须因人而异,按科学锻炼的要求,常用运动强度指标为运动时最大心率加年龄达到180(或170),如要求精确则采用最大心率的60%~85%作为运动适宜心率,需在医师指导下进行。
运动频度一般要求每周3~5次,每次持续20~60分钟即可,可根据运动者身体状况和所选择种类以及气候条件等而定。
4.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平衡心理5.其它方面对高血压患者来说戒烟也是重要的,虽然尼古丁只使血压一过性地升高,但它降低服药的顺应性并增加降压药物的剂量,根据上述建议防治高血压非药物措施归纳于下表。
防治高血压的非药物措施措施目标减重减少热量,膳食平衡,增加运动,BMI保持20~24膳食限盐北方首先将每人每日平均食盐量降至8g,以后再降至6g;南方可控制在6g以下。
减少膳食脂肪总脂肪<总热量的30%,饱和脂肪<10%,增加新鲜蔬菜每日400~500g,水果100g,肉类50~100g,鱼虾类50g,蛋类每周3~4个,奶类每日250g,每日食油20~25g,少吃糖类和甜食。
增加及保持适当体力活动如运动后自我感觉良好,且保持理想体重,则表明运动量和运动方式合适。
保持乐观心态提高应激能力通过宣教和咨询,提高人群自我防病能力。
提倡选择适合个体的体育,绘画等文化活动,增加老年人社交机会,提高生活质量。
戒烟、限酒不吸烟,男性每日饮酒精<20~30g,女性<15~20g,孕妇不饮酒高血压的药物治疗降压药物治疗原则1.采用最小的有效剂量以获得可能有的疗效而使不良反应减至最小。
如有效,可以根据患者年龄和反应逐步递增剂量以获得最佳疗效。
2.为了有效地防止靶器官损害,要求一天24小时内稳定降压,并能防止从夜间较低血压到清晨血压突然升高而导致猝死、脑卒中和心脏病发作。
要达到此目的,最好使用一天一次给药且有24小时持续降压作用的药物。
其标志之一是降压谷峰比值>50%,即给药后24小时仍保持50%以上的最大降压效应,此种药物还可增加治疗的依从性。
3.为使降压效果增大而不增加不良反应,用低剂量单药治疗疗效不够时可以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联合治疗。
降压药物种类当前用于降压的药物主要为以下五类,即利尿药、β-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钙拮抗剂和α-阻滞剂。
降压药的选用各类主要降压药选用的临床参考适应证禁忌证限制应用利尿剂心力衰竭痛风收缩期高血压血脂异常老年高血压妊娠b-阻滞剂劳力性心绞痛哮喘高甘油三酯血症心肌梗塞后慢性阻塞性肺病Ⅰ型糖尿病快速心律失常周围血管病体力劳动者心力衰竭Ⅱ~Ⅲ度心脏传导阻滞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心力衰竭左心室肥厚双侧肾动脉狭窄心肌梗塞后血肌酐>3mg/dl糖尿病微量蛋白尿高血钾钙拮抗剂心绞痛妊娠心力衰竭、心脏传导阻滞周围血管病(非二氢吡啶类)老年高血压收缩期高血压糖耐量减低a-阻滞剂前列腺肥大体位性低血压糖耐量减低一线用药降压药的选择主要取决于药物对患者的降压效果和不良反应。
对每个具体患者来说,能有效控制血压并适宜长期治疗的药物就是合理的选择。
在选择过程中,还应该考虑患者靶器官受损情况和有无糖尿病、血脂、尿酸等代谢异常,以及降压药与其它使用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