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安全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社会安全感调查报告

社会安全感调查报告

社会安全感调查报告一、引言社会安全感是指个体对社会环境中存在各种风险和威胁时感到的安全程度。

社会安全感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个体在社会中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为了全面了解社会安全感的现状,本次调查旨在收集大众对社会安全的感受和看法。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问卷500份,覆盖城市和农村的不同地区。

问卷包括个人基本信息以及与社会安全感相关的问题,包括但不限于家庭安全、社会治安、就业保障、医疗保障、教育保障等方面。

三、调查结果1. 家庭安全在调查中,有70%的受访者表示对家庭安全感到满意,认为家庭安全得到了较好的保障;有20%的受访者表示对家庭安全感到一般,认为还有一些潜在的风险存在;另外有10%的受访者表示对家庭安全感到担忧,认为家庭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2. 社会治安社会治安是个体对社会环境的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本次调查中,有45%的受访者表示对社会治安较为满意,认为社会治安有所改善;有35%的受访者表示对社会治安感到一般,认为社会治安状况尚可;但是,仍有20%的受访者表示对社会治安感到担忧,认为犯罪率较高,社会治安不容乐观。

3. 就业保障就业保障是人们对社会安全感的重要方面之一。

调查结果显示,有60%的受访者认为当前的就业形势较好,较容易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有25%的受访者认为就业形势一般,对找工作存在一定的困难;仍有15%的受访者认为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感到担忧。

4. 医疗保障医疗保障是人们对社会安全的又一重要方面。

在本次调查中,有50%的受访者认为医疗保障较好,能够得到及时的医疗救治;有30%的受访者认为医疗保障一般,对医疗费用的负担有所担忧;有20%的受访者认为医疗保障不够完善,对医疗服务质量不满意。

5. 教育保障教育保障是社会安全感的重要支撑之一。

调查显示,有55%的受访者认为教育保障较好,孩子能够获得良好的教育资源;有30%的受访者认为教育保障一般,对教育质量有所担忧;有15%的受访者认为教育保障不够完善,对教育资源的不平等感到担忧。

关于安全的社会实践报告

关于安全的社会实践报告

关于安全的社会实践报告社会实践报告:关于安全的社会实践一、引言社会安全问题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为了深入了解社会安全问题,增强对社会安全的意识,并提升个人和社区的安全保障能力,我们开展了一次关于安全的社会实践活动。

本文将从安全教育、安全管理和安全应急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二、安全教育安全教育是提高公众对安全问题的认识和知识,培养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习惯的重要手段。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组织了一场安全教育讲座,邀请了专业的安全教育专家为社区居民进行安全知识培训。

这次讲座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了家庭安全、交通安全、网络安全等方面的知识,使参与者对安全问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并且,我们还通过发放安全手册和宣传资料的方式,使更多人能够接触到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

三、安全管理安全管理是指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安全制度和管理机制,确保安全措施的有效实施。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关注了校园和社区的安全管理,采取了一系列举措。

首先,我们与学校和社区合作,制定了安全管理方案,并组织相关的活动,如消防演习、安全演讲比赛等,提高了学校和社区居民的安全意识。

其次,我们开展了安全隐患排查工作,检查了学校和社区的消防设施、安全出口等,确保了安全设施的正常运行。

此外,我们还组织了安全巡逻队,定期巡查学校和社区的安全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安全问题。

四、安全应急安全应急是指在发生突发事件或遭遇危险时,能够迅速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自身安全和他人生命财产安全。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进行了安全应急演练。

演练围绕火灾、地震、溺水等常见突发事件展开,通过模拟事故场景,提高了参与者的安全应急能力。

同时,我们还举办了应急救护技能培训班,学习了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操作技能,为日常生活中的意外事故提供了有效的应对手段。

五、结语通过这次关于安全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深刻认识到安全对每个人的重要性。

安全教育、安全管理和安全应急是提升社会安全水平的关键因素。

社会安全感调查报告

社会安全感调查报告

社会安全感调查报告社会安全感,是指人们对社会环境的稳定性、秩序性和可预测性的感知和评估。

社会安全感对于个体的幸福感、心理健康以及社会和谐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深入了解社会安全感的现状和问题,本报告进行了一次调查,并整理出以下结果:一、调查背景为了全面反映社会安全感的情况,本次调查覆盖了市区和农村地区的居民,涵盖了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等群体。

调查共计发放问卷10000份,有效回收问卷9500份。

二、整体安全感情况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超过70%的受访者表示对社会的整体安全感持乐观态度。

其中,市区的居民安全感稍高于农村地区。

年轻人对社会安全感更加自信,相较于年长者有更高的期待。

男性相比女性表现出较高的安全感。

三、家庭安全感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受访者对自己的家庭安全感到满意。

在问卷中,受访者们普遍认为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助、社区的支持和警方及时、有效的应对能提高家庭的安全感。

四、财产安全感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0%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财产相对安全。

他们相信警方和相关机构能够保护公民的财产安全,并且认为自己居住的社区治安良好。

但是仍有少部分受访者对财产安全感到担忧,主要集中在城市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

五、就业安全感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对自己的就业安全感到较为满意。

超过60%的受访者认为自己拥有稳定的工作,受雇于公共部门的受访者对就业安全感更高,而自由职业者对就业安全感较低。

六、社交安全感社交安全感是衡量社会安全感的重要指标之一。

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受访者对社交环境的安全感到满意。

他们认为社区对维护社交秩序、减少犯罪起到了重要作用。

同时,社交网络的扩大也提升了人们的社交安全感。

七、安全感存在的问题与建议尽管绝大多数受访者对社会安全感较为满意,但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部分受访者对财产安全感到担忧,建议加强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治安力量。

此外,个别年长者和弱势群体对社会的治安情况持较为悲观态度,希望政府能够提供更多安全保障措施。

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精选15篇)

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精选15篇)

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精选15篇)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1留守儿童是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体系松动的一群“制度性孤儿”一方面:他们的父母到城里打工拼命挣钱,争取或获得了另一种生存方式;另一方面,他们又因为在城市里,或自身难保,或无立锥之地,无法将他们的子女带进城里,留在自己的身边。

同时为了生活或生存,他们不能够轻易的离开自己的工作,不能轻易的离开城市,就是在这种带不出与回不去的双重矛盾中,留守儿童虽然有父母,但是他们依然不得不接受“骨肉分离”的现实。

这个时代的孤儿由于长期被托养或寄养,缺少父母之爱容易导致心里缺陷,由于老人溺爱或亲友疏于管教缺少正确的价值引导,孩子是未来、是希望,中国不能无视他们的存在。

他们关乎整个农村教育和社会进步,鲁迅曾发出“救救孩子”呼声,现在是该“救救”留守儿童的时候了。

此次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其目的在于吸引更多社会的目光,让留守儿童更多地为人所了解,更多地为人所关注,进而得到更多社会的关爱。

然而,作为大学生这一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毕竟能力有限,让留守儿童得到更多关爱这一美好夙愿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与努力。

一、基本现状此次关于留守儿童的调查其调查范围为黎明小学的170多名学生,接受调查人数为118人,其中6岁以下(含6岁)4人,7~10岁52人,11~14岁38人。

其中双亲不在身边的有58人,单亲不在身边的有26人,在余下的儿童中有10人的父母是因金融危机而在家务农。

换言之,一般情况下118人中有96人至少有父母中的一个不在自己身边。

父母分开最长时间在1~2年的占比较多数,此间大多和(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大多还是认为自己周围的人比较关心自己。

在被问及社会对自己的关爱是否足够时,认为够与不够的各占一半,而后者主要缺乏生活上的关爱。

二、存在的问题由于家长长期在外务工,留在家中的单亲也忙于家务与农活,与孩子沟通、交流较少,疏于对孩子的关爱,更谈不上对子女进行应有的家庭教育。

因此,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行为乃至心理等方面的问题较同龄儿童要多。

社会安全感调查报告

社会安全感调查报告

社会安全感调查报告背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但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出现,如贫富差距、社会不公、犯罪频发等,这些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安全感,因此对社会安全感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非常有必要。

调查内容:本次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人员安全感、财产安全感、社会稳定感等,采取了问卷调查的形式,并通过社会各界广泛宣传,吸引了大量的参与者。

问卷包括了多个方面的问题,如对公共安全设施的满意程度、突发事件的恐慌程度、财产保护的措施等。

调查结果:通过对收集到的问卷进行初步分析和统计,得出以下结果:1.人员安全感:54%的受访者表示比较安全,36%的受访者对此缺乏信心,10%的受访者表示非常不安全。

2.财产安全感:43%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具有一定的财产保障,44%的受访者认为自己需要更大的财产保障,13%的受访者表示没有任何财产保障。

3.社会稳定感:41%的受访者认为社会比较稳定,36%的受访者认为社会不稳定,23%的受访者表达了不确定的态度。

分析:1.人员安全感与财产安全感的关系:由于财产和人身的安全感经常有所关联且相互影响,因此可以看出,在对财产安全保障不够的情况下,人员安全感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表明了社会需要在加强财产保护措施的同时,也要注重人员安全保障。

2.区域差异:本次调查还发现了不同区域的人们对社会安全感存在不同的看法,其中一些发达地区的人们对社会安全感的感受要高于一些偏远的贫困地区,表明了社会安全感与经济发展、教育水平等因素之间的联系,需要继续加强区域安全感的保障。

建议:1.完善安全保障措施:针对人员安全感的缺乏,在公共场所加设监控、增加警力巡逻等,增加安全保障力度,维护人员的人身安全。

针对财产安全感的不足,可以推广保险等财产保障措施,确保人们的财产安全。

2.加强区域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优化社会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同时也能促进人们自身的安全感,为增强社会安全感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社会安全感调查报告

社会安全感调查报告

社会安全感调查报告近年来,社会安全感已成为一个备受瞩目的话题。

在不同的社会层面和个人生活中,人们对安全感的需求日益增长。

本文将通过调查数据和案例分析,探讨社会安全感的现状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大众对社会安全感的认知及反馈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受访者对社会安全感持有一定的担忧。

他们认为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隐患无处不在。

犯罪率的增长、道德沦丧、环境污染等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安全感造成了冲击。

案例1:在某大城市的市区公共场所进行的一项小样本调查中,近80%的受访者表示曾遭遇过一些形式的侵犯或者威胁。

这些包括不文明行为、骚扰,以及诸如抢劫和诈骗等更为严重的犯罪行为。

案例2:在某乡村地区开展的另一项调查中,居民对环境安全问题表示担忧。

土壤和水源的污染、食品安全问题,以及违法建设等问题,影响了居民的安全感。

以上案例显示,社会安全感的不足已经成为广泛存在的问题,跨越城乡与行业。

二、对社会安全感问题的原因分析1.经济压力:经济压力是导致社会安全感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当前高度竞争的社会环境下,许多人面临财务问题和就业不稳定。

缺乏稳定的经济收入和失业风险增加,导致人们对个人和家庭的安全感产生担忧。

2.犯罪和治安问题:犯罪率的增长和治安问题是许多人担心的焦点。

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地区,犯罪行为大大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缺乏安全感使人们不敢外出,不敢依赖他人。

3.资源分配不公:资源分配的不公也给许多人带来了不安全感。

不公正的分配导致社会的不平等,增加了人们之间的隔阂和不信任感。

此外,严重的贫富差距也进一步削弱了人们的安全感。

三、提升社会安全感的可能途径1. 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加大对经济发展的投资,促进就业机会的增加,减轻人们的经济压力。

通过提供稳定的工作岗位和适当的工资待遇,增加个人和家庭的经济收入,提升他们的安全感。

2. 加强社会治安管理:加大对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强化公共安全管理。

增加警力和社会监控设施,提高社会治安水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社会安全感调查报告

社会安全感调查报告

社会安全感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社会安全感是指人们对社会稳定、和谐与安全的感受。

社会安全感不仅关乎个人生活的品质,也直接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为了解人们对社会安全感的认知和感受,我们进行了一项社会安全感调查。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以北京市为样本地进行抽样调查。

调查问卷共包括三个部分:个人信息调查、社会安全感的认知和感受以及对社会安全问题的态度。

三、调查结果1. 社会安全感的整体水平在调查中,我们让参与者评估其对社会安全感的认知水平。

结果显示,超过80%的受访者表示对社会的安全感较高,相信社会是安全的,自己生活在一个安全的社会环境。

2. 导致安全感下降的主要因素调查显示,造成安全感下降的主要因素有:财产安全问题、人身安全问题、社会治安问题、道德风险问题等。

其中,财产安全问题是受访者最为担忧的,占总体调查人数的30%。

3. 对社会安全问题的态度多数受访者认为,保障社会安全是国家的责任。

他们呼吁政府加强社会管理与维稳措施,加大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

4. 社会安全感和个人经济状况关系调查结果表明,个人经济状况与社会安全感存在相关性。

经济状况较好的人群普遍表现出更高的社会安全感,而经济条件较差的人群则相对较低。

5. 政府和社会组织在提升社会安全感方面的作用调查发现,近70%的受访者认为政府和社会组织在提升社会安全感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

他们普遍认为政府需要更多关注社会安全问题,同时社会组织应加强对社会安全的宣传和教育工作。

四、调查结论通过本次调查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大部分人对社会安全感的认知较高,相信社会是安全的,自己生活在一个安全的社会环境。

2. 导致安全感下降的主要因素是财产安全问题、人身安全问题、社会治安问题、道德风险问题等。

3. 提高社会安全感需要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共同努力,政府需加强社会管理与维稳措施,社会组织应加强对社会安全的宣传和教育工作。

4. 个人经济状况与社会安全感存在相关性,经济状况较好的人群普遍表现出更高的社会安全感。

关于大学生社会安全感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社会安全感的调查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关于大学生社会安全感的调查报告篇一:大学生社会安全感现状调查报告一.调查意义近年,社会安全问题日益成为社会上热议的话题,就连教书育人的大学校园也存在着不少安全问题。

校园暴力事件频发、宿舍的矛盾纷争、女大学生外出遇害等各类事件层出不穷,大学生的社会安全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为了深入了解当今大学生社会安全问题等相关状况,我们为此展开了调查。

二.调查内容1.了解在校大学生对校园安全问题的认识;2.了解在校大学生对社会安全问题的认识;3.了解在校大学生对各类社会安全问题的防范意识及应对方法。

三.调查步骤1.成立调查小组,确定调查主题及方向,收集相关资料,并制作调查问卷。

2.通过网络等多种途径,让各大高校大学生参与本次问卷调查。

3.回收有效问卷,统计并分析数据,撰写调查报告。

四.过程记录调查时间:20XX年5月27日---20XX年6月5日调查地点: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五山校区调查对象:广东各高校在校大学生调查人员: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应用外语学院商务日语专业学生调查方法: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大学生社会安全感现状五.调查报告正文:摘要:作为一个备受关注社会群体,未来社会的接班人,大学生对社会安全感的主观感受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大学生的生活环境主要是学校和社会,安全感受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双重影响,同时个人心理素质、安全需求程度、活动空间范围、安全知识以及不同时期社会、校园重大事件的影响等都有关系。

校园安全问题频发,大学生对当今社会安全的看法值得让人深思。

篇二:大学生社会安全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大学生社会安全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中,老师曾讲过:“党在十六大第一次将“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奋斗目标,十六届六中全会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和定位,指明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

此后,十七大,十八大都反复强调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社会安全感调查报告

社会安全感调查报告

社会安全感调查报告一、引言社会安全感是指人们对社会环境中自身和他人生命、财产和幸福安全的感受。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社会安全感成为一个关注度日益增加的问题。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广泛的受访者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社会安全感的认知和评价,以期为改善社会安全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20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638份,有效回收率为81.9%。

问卷采用匿名方式,包括基本信息和关于社会安全感的问题。

三、调查结果1. 受访者对社会安全感的整体评价根据调查结果,70%的受访者对社会安全感持有较高程度的认同,认为社会相对安全;20%的受访者认为社会安全感一般;10%的受访者表示对社会安全感较低,感到担忧。

2. 影响社会安全感的因素(1)治安环境:80%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对所在社区或城市的治安环境感到较为满意,认为治安相对较好;10%的受访者认为治安一般;10%的受访者表示对治安状况不满意。

(2)经济发展:50%的受访者认为经济发展与社会安全感关系密切,经济发展助推了社会安全感的提升;30%的受访者没有把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全感联系在一起;20%的受访者认为经济发展并未直接促进社会安全感的改善。

(3)教育和文化环境:60%的受访者认为良好的教育和文化环境对社会安全感发挥着重要作用;20%的受访者认为教育和文化环境一般;20%的受访者认为教育和文化环境与社会安全感关系不大。

3. 受访者对不同领域的社会安全感评价(1)个人安全感:80%的受访者对个人安全感比较满意,认为自身相对较安全;10%的受访者对个人安全感持中等评价;10%的受访者对个人安全感较低,存在一定的担忧。

(2)财产安全感:50%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财产相对较安全,没有受到侵犯;30%的受访者对财产安全感持中等评价;20%的受访者对财产安全感较低,感到担忧。

(3)社会关系安全感:60%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社会关系较为稳定和安全;20%的受访者表示社会关系一般;20%的受访者对社会关系安全感较低。

社会安全感调查报告

社会安全感调查报告

社会安全感调查报告社会安全感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个体的幸福感。

为了了解当前社会的安全感状况,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并整理出以下报告。

一、调查对象和数据收集我们的调查对象包括城市和农村居民,调查覆盖了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和教育程度的人群。

为了获取准确的数据,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了5000份问卷。

数据收集期间为一个月。

二、社会安全感整体状况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总体安全感满意度较高:超过70%的受访者表示对社会安全感较为满意。

其中,城市居民的满意度略高于农村居民。

2. 物质安全感较强:受访者普遍认为在社会中基本享有物质保障,满足了温饱和生活需求。

3. 社交安全感有待提升:相对于物质安全感,社交安全感的满意度较低。

许多受访者感到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存在着不信任和隔阂。

4. 公共安全感存在缺失:近40%的受访者表示对公共空间的安全感不足,担心遭遇各类不良事件。

三、影响社会安全感的因素通过分析调查数据,我们发现以下因素对社会安全感具有重要影响:1. 经济状况:随着收入的增加,受访者的社会安全感也随之提高。

经济稳定与安全感密切相关。

2. 教育程度:受访者的教育程度与社会安全感呈正相关。

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更有能力应对各类挑战,因此安全感更高。

3. 治安状况:社会治安状况对社会安全感产生显著影响。

居住在治安较好的地区的人们通常拥有更高的安全感。

4. 社会互信:社会互信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社会安全感。

较高的互信度可以减少人们的不安全感。

四、改善社会安全感的建议为了提高社会的安全感水平,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公共安全管理:增加公共安全设施,提升治安力量的巡逻和应对能力,加强对公共场所的管理,确保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2. 加强社会信任建设:加大社会互信度的培育力度,推动公平正义,减少社会间的矛盾和隔阂,增进人们的信任感。

3. 深化教育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通过教育提高人们的社会安全感。

社会安全感调查报告

社会安全感调查报告

社会安全感调查报告社会安全感调查报告近年来,社会安全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社会安全感是指个人对社会环境的评估,包括对个人安全、财产安全和社会秩序的感知。

社会安全感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为了更好地了解社会安全感的现状和问题,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

调查对象涵盖了不同年龄、职业和地域的人群。

通过问卷调查和面对面访谈的方式,我们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和意见。

以下是我们的调查结果和分析。

一、社会安全感的整体水平调查显示,社会安全感的整体水平相对较低。

有超过六成的受访者表示在某些场合或特定时间感到担忧和不安全。

其中,女性和老年人的安全感较低,他们普遍担心遭遇抢劫、诈骗和性侵等危险。

而年轻人则更多关注网络安全和人身安全。

二、个人安全感的来源个人安全感的来源多种多样。

调查发现,人们对家庭和社区的安全感较高。

他们认为家庭是最重要的安全防线,社区的安全氛围和邻里关系也对个人安全感有积极影响。

此外,法律法规的健全和执行力度的加强也是提高个人安全感的重要因素。

三、财产安全感的问题财产安全感是社会安全感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调查发现,许多人对财产安全感不够满意。

他们担心住房安全、车辆被盗和财产受损等问题。

特别是在一些人口密集的城市,财产安全问题更加突出。

因此,加强社会治安管理、提高警力配置和完善保险制度等措施势在必行。

四、社会秩序的维护社会秩序是社会安全感的重要保障。

调查显示,人们对社会秩序的满意度普遍较低。

他们认为一些违法犯罪行为的增多和道德风气的恶化对社会秩序造成了威胁。

因此,加强法治教育、加大执法力度和加强社会道德建设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关键。

五、提高社会安全感的建议基于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以提高社会安全感:1. 加强警力配置和社会治安管理,提高社会秩序的维护力度;2. 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法治教育,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3. 加强社会道德建设,倡导诚信、友善和互助的社会风尚;4. 加大对特定群体的保护力度,特别是对妇女、儿童和老年人的关注;5.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便利条件。

社会安全感调查报告

社会安全感调查报告

社会安全感调查报告社会安全感是指个人对社会和环境的安全程度的感知和评价。

它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经济、社会、政治和环境等方面。

本报告旨在调查社会安全感的现状,并通过数据和实例来扩展和深入分析这一问题。

首先,通过对大量调查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结论:当前社会安全感普遍较低。

许多人认为社会治安状况不佳,个人和财产安全受到威胁。

例如,在经济不稳定和社会动荡时期,犯罪率通常上升,导致人们对自身安全的担忧增加。

此外,人们对道路安全和食品安全等问题也表现出相似的担忧。

然而,社会安全感不仅仅受到实际犯罪率的影响,还受到媒体报道和信息传播的影响。

媒体通常以负面事件和危险信息为主题,这使得人们对社会的看法更加消极。

虽然犯罪率可能下降,但媒体报道的负面事件往往引起人们对自身安全的担忧。

此外,社会安全感还受到经济状况和社会福利政策的影响。

当人们面临经济困难时,他们可能感到社会安全感受到威胁。

相反,当社会福利政策完善并能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时,人们的社会安全感通常会提高。

在深入分析社会安全感问题时,我们还需要考虑不同人群的差异。

例如,年长者和妇女通常比年轻人和男性对社会安全感更加关注。

这是因为他们可能更加脆弱,更容易成为犯罪的目标。

此外,不同地区和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安全感差异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一些地区由于历史、地理和经济等原因,可能存在更高的安全风险,因此人们对社会安全感持怀疑态度。

要提高社会安全感,我们需要综合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政府应加强社会治安工作,加大对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警力的部署和响应能力,以保护人民的财产和人身安全。

其次,媒体和社会组织应负起责任,传播正面的社会信息,减少消极信息的传播。

此外,改善经济状况和社会福利政策也是提高社会安全感的重要因素。

最后,个人也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身的安全防范能力。

总结起来,社会安全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通过深入分析和综合措施,我们可以提高社会安全感,创造一个更加安全和稳定的社会环境。

安全社会实践报告

安全社会实践报告

安全社会实践报告安全社会实践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参与的活动。

通过社会实践,我们可以了解并学习如何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提高安全意识,掌握应对紧急情况的技能。

在过去的一个月里,我参与了一次安全社会实践活动,并在此报告中分享我的经历和学习。

1. 实践背景我所参与的安全社会实践活动是由学校组织的,旨在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包括了安全演习、应急救援培训和社区安全巡逻等。

2. 安全演习在安全演习中,我们模拟了火灾和地震等紧急情况。

学校组织了消防队员和救援人员前来指导我们如何正确使用灭火器、如何进行自救和互救。

通过亲身体验,我明白了在紧急情况下如何保持冷静,并迅速采取正确的措施。

3. 应急救援培训在应急救援培训中,我们学习了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

专业的医护人员向我们展示了如何正确地进行心肺复苏术、如何处理伤口、如何正确救助溺水者等等。

这些知识和技能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因为在紧急情况下,我们可能是唯一能帮助他人的人。

4. 社区安全巡逻在社区安全巡逻中,我们分组前往社区,了解了社区的安全情况。

我们与社区居民交流,宣传安全知识,并收集问题和意见。

这种实践不仅提高了我们的观察力和沟通能力,还让我们了解到了社区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5. 心得体会通过参与这次安全社会实践活动,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知识。

首先,我意识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惕,预防潜在的安全风险。

其次,我学会了正确的应急处理方法,例如如何逃生、如何报警和如何施救。

最后,我了解到了社会的安全问题不仅仅是个人的责任,也需要社区居民共同努力,推动社区的安全建设。

6. 改进建议通过实践活动,我还发现了一些社区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例如,社区的安全设施不完善、安全宣传力度不够、居民缺乏安全意识等。

我建议相关部门在社区的安全管理中加强安全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加大安全宣传力度,提高居民的安全意识。

7. 结语通过这次安全社会实践活动,我不仅增长了知识,更深刻地意识到了安全的重要性。

大学生安全教育社会实践报告

大学生安全教育社会实践报告

大学生安全教育社会实践报告安全事故的教训是深刻的,事故的代价也是非常高昂的,同学用自己的生命为代价,给我们带来了惨痛的教训和无可祢补的损失。

为了自己长寿,为了亲人,重视安全,使自己健康,快乐得过每一天。

下面就让小编带你去看看大学生安全教育社会实践报告范文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安全教育实践报告1为进一步加强20____届毕业生实习期间的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确保学生生命财产安全,圆满完成实习任务,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1、要高度重视学生实习期间的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

各学院应组织专门会议,研究加强毕业实习期间安全管理措施,针对性地进行安全教育,对于自主联系实习单位的同学要进行跟踪,认真排查是否按要求做好了《实习学校同意自主实习回执》、《实习生安全承诺书》和《关于学生实习致家长的信及回执》签订、存档等工作,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强调安全注意事项,提高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加强应对安全突发事件的自我处置能力。

2、要进一步加强与实习单位联系,认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

在实习期间,驻县(市)指导教师要认真履行职责,深入学生实习岗位,全面了解实习学生的生活状况和安全环境,加强学生日常管理,认真排查安全隐患,切实落实安全措施,对各种安全隐患防患于未然。

对于分散实习的学生,应通过电话或短信等形式进行安全防范提示和警示。

3、学生必须服从实习单位领导和指导老师的安排,接受安全教育。

学生实习期间要注意人身财产安全,做好防火防盗工作;讲究饮食卫生,预防食物中毒,预防甲流感等疾病传播;要遵守交通规则,不得无证驾车,防止交通事故;往返途中须乘坐具有合法营运执照的交通车辆。

学生必须严格遵守《赣南师范学院实习生守则》和实习单位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等相关规章制度,服从实习单位的指挥。

学校再次重申,学生不得擅自离开实习单位,确因需离开的,应向实习学校领导、指导老师、我校驻县(市)指导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请假,经五者批准报教学学院备案后方可离开。

《社会安全感调查报告》

《社会安全感调查报告》

《社会安全感调查报告》
社会安全感调查报告是一份反映社会安全状况的报告。

该报告主要通过对社会调查数据的分析和解读,全面地评估社会各个领域的安全状况,包括但不限于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网络安全等方面。

该报告旨在揭示当前社会存在的安全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发展。

具体来说,社会安全感调查报告可能包括以下内容:
1.社会各个领域安全指数的测量和评估,如人身安全、交通安全、医疗安全、环境安全、网络安全、食品安全等。

2.社会安全风险的分析和预警,如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社会恐慌等。

3.社会安全治理的现状和挑战,包括政策制定、执法执行、监管执纪等方面。

4.社会安全感的调查和分析,以了解公众对社会安全的感知和满意度,评估社会暴力事件对公众安全感的影响等。

最终,社会安全感调查报告旨在向政府、公共机构、企业和公众传递社会安全的信息,提高社会意识和风险意识,激发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社会安全治理的积极性。

安全社会实践活动报告(3篇)

安全社会实践活动报告(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全民安全意识,增强社会安全防护能力,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重视安全教育工作。

为进一步深化安全教育工作,提高广大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我校于近期组织开展了安全社会实践活动。

本次实践活动旨在通过实地参观、模拟演练、知识讲座等形式,让师生深入了解各类安全知识,掌握安全技能,提高安全素养。

二、活动目的1. 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增强安全防范能力。

2. 增进师生对安全知识的了解,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3. 培养师生团结协作精神,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

三、活动内容1. 实地参观组织师生参观消防队、交警队、地震局等相关部门,了解各类安全知识和应急处置流程。

通过实地参观,让师生亲身感受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安全意识。

2. 模拟演练开展火灾逃生、地震避险、交通安全等模拟演练活动。

通过模拟演练,让师生掌握逃生技巧,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3. 知识讲座邀请专业人士进行安全知识讲座,内容包括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防溺水、防诈骗、心理健康等。

通过讲座,让师生了解各类安全知识,提高安全素养。

4. 互动体验设置安全知识问答、安全技能比赛等活动,让师生在互动中学习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技能。

四、活动过程1. 准备阶段学校成立了安全社会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详细的活动方案。

各相关部门积极配合,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2. 实施阶段(1)实地参观:组织师生参观消防队、交警队、地震局等相关部门,了解各类安全知识和应急处置流程。

(2)模拟演练:开展火灾逃生、地震避险、交通安全等模拟演练活动,让师生掌握逃生技巧,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3)知识讲座:邀请专业人士进行安全知识讲座,内容包括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防溺水、防诈骗、心理健康等。

(4)互动体验:设置安全知识问答、安全技能比赛等活动,让师生在互动中学习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技能。

3. 总结阶段活动结束后,学校组织师生进行总结交流,分享活动心得。

社会安全实践报告

社会安全实践报告

社会安全实践报告一、引言社会安全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

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活动,我深入了解了社会安全相关知识,并亲自参与了一些实践行动。

本文将详细介绍我在实践中的所见所闻以及体会,并提出一些具体措施来加强社会安全。

二、正文(一)社会安全现状在实践过程中,我深入了解了当前社会安全的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如网络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等。

这些问题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此外,一些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也给社会安全带来了挑战。

(二)实践经历在实践活动中,我参与了一些与安全相关的项目。

首先,我参与了交通安全宣传活动,通过发放宣传资料、讲解交通规则等方式,提高市民的交通安全意识。

此外,我还参与了食品安全检查活动,对市场上的食品进行检查,确保市民的食品安全。

(三)体会与思考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深刻认识到社会安全对于每一个人的重要性。

我认为,要提高社会安全水平,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努力。

以下是一些具体措施:1.政府应加强监管力度,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

同时,应建立完善的安全预警机制和应急处置机制,及时应对各类安全问题。

2.企业应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能。

同时,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和生命安全。

3.公众应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应了解各类安全知识,遵守各项安全规定,不参与非法活动和违法行为。

同时,应积极参与到社会安全工作中来,发现安全隐患和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4.加强宣传教育: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社会安全的认知和理解。

例如,可以在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地方开展安全知识讲座、展览等活动,普及安全知识,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

5.鼓励技术创新:政府可以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研发更安全、更可靠的产品和服务。

例如,在食品安全领域,可以鼓励企业采用更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检测技术,提高食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社会实践安全问题的报告

社会实践安全问题的报告

一、引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实践已成为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

然而,社会实践在为大学生提供广阔舞台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安全问题。

为了提高社会实践活动的安全性,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本报告将对社会实践中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二、社会实践安全问题现状1. 交通安全问题交通安全是社会实践中最常见的安全问题之一。

大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时,常常需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如火车、汽车等。

由于缺乏交通安全意识,部分学生在乘车过程中存在危险行为,如不系安全带、随意翻越车窗等,容易导致意外伤害。

2. 人身安全问题社会实践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接触到一些危险场所或项目,如建筑工地、高空作业等。

由于缺乏安全防护意识和技能,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时容易发生意外事故。

3. 网络安全问题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可能会接触到各种网络信息,其中不乏虚假、有害信息。

此外,网络诈骗、个人信息泄露等问题也给学生带来了安全隐患。

4. 心理健康问题社会实践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面临各种压力,如工作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等。

如果处理不当,这些压力可能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

三、社会实践安全问题的原因分析1. 安全意识淡薄部分学生缺乏安全意识,对潜在的危险认识不足,容易在实践过程中发生意外。

2. 安全知识缺乏学生在安全教育方面的知识不足,导致他们在面对危险时无法正确应对。

3. 管理制度不完善部分社会实践组织缺乏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对学生的安全保障措施不到位。

4. 心理承受能力不足学生在面对压力和挑战时,心理承受能力不足,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四、预防措施1. 加强安全教育学校和社会组织应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使他们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2. 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社会实践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加强监管,确保学生的安全。

3. 加强心理辅导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心理辅导服务,帮助学生应对压力和挑战。

学生社会实践安全调查

学生社会实践安全调查

学生社会实践安全调查学生社会实践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

然而,近年来,学生社会实践中涉及的安全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参与学生社会实践的安全意识、组织与管理、地点选择、活动安排、应急措施、经费使用、保险保障等方面展开回答写作,为解决学生社会实践安全问题提供一些建议。

一、参与学生社会实践的安全意识学校和学生应当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重视学生社会实践中的各类安全问题。

学生要通过培训、宣传等方式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学习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和应急技能。

二、组织与管理学校应制定完善的学生社会实践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和权限,建立健全的组织体系。

同时,学校还应配备专门负责学生社会实践安全工作的工作人员,负责安全管理和指导工作。

三、地点选择学校应选择安全可靠的地点作为学生社会实践的场所,对所选择的地点进行必要的评估和检查,确保场所符合安全标准。

避免选择山区、水域等危险地带,尽量选择开放、便利的地点。

四、活动安排学校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合理安排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活动内容和形式应与学生身体和心理发展相适应,确保活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五、应急措施学校要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各种突发情况的应对措施和责任分工。

同时,学校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应急设施和装备,确保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理突发情况。

六、经费使用学校应按照规定,明确学生社会实践经费的使用范围和标准。

经费使用应公开透明,防止出现违规操作和资金浪费,确保经费的合理利用。

七、保险保障学校要为学生购买相关的保险,确保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人身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保险范围和保险金额应根据实际情况和风险程度进行合理设置。

总结:学生社会实践安全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学校和学生共同努力。

学校应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确保社会实践活动的安全进行。

同时,学生也要主动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积极参与安全培训,做好自身的安全保护。

通过综合的安全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处理学生社会实践中的安全问题,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有益的实践环境。

社会安全实践报告

社会安全实践报告

社会安全实践报告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深入了解社会安全现状,提高社会安全意识,我们组织了一次社会安全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实地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社会安全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二、实践过程1. 实地调查我们选择了城市、农村、学校、企业等多个场所进行实地调查。

在城市,我们重点关注公共安全设施、消防安全等方面;在农村,我们关注农村治安、农业生产安全等方面;在学校,我们关注校园安全、学生心理健康等方面;在企业,我们关注生产安全、员工权益保障等方面。

通过实地调查,我们深入了解了各个场所的安全状况。

2. 访谈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我们对相关人员进行访谈。

我们访谈了政府官员、企业负责人、学校老师、农民等不同群体。

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他们对社会安全的看法和意见,以及对当前社会安全问题的认识和应对措施。

三、问题分析通过实地调查和访谈,我们发现当前社会安全存在以下问题:1. 安全意识不强很多人的安全意识不够强,对安全问题不够重视。

例如,一些人存在乱扔垃圾、乱搭电线等行为,这些行为都可能引发火灾等安全事故。

2. 安全设施不完善一些场所的安全设施不够完善,存在安全隐患。

例如,一些学校的消防设施不完善,一旦发生火灾等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3. 安全管理不到位一些场所的安全管理不到位,存在管理漏洞。

例如,一些企业的生产安全管理不到位,存在员工受伤等事故的风险。

四、对策建议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 加强安全教育加强安全教育,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

可以通过开展安全知识讲座、发放安全宣传资料等方式进行。

同时,加强对学生、企业员工等群体的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 完善安全设施完善各个场所的安全设施,消除安全隐患。

例如,加强学校的消防设施建设,确保一旦发生火灾等事故能够及时应对;加强企业的生产安全管理,确保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3. 加强安全管理加强各个场所的安全管理,确保各项安全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社会安全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引言:社会安全感是人们对社会安全与否的认识的整体的反映,它是由社会中个体的安全感来体现的,安全感是反映社会治安状况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衡量社会运行机制和人们生活安定程度的标志。

同时就社会个体而言,安全的需要是人类最重要的需要,也是决定心理健康的最重要因素,社会安全感的高低可以直接影响一个人的发展。

就大学生而言,每一个成长中的大学生在主观上都有一种安全需求,都希望自己能在一个自身安全能够得到相对保障的环境中生活,而大学生的主要生活环境是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所以,大学生的社会安全感的强弱能较好的反映出社会现状。

大学生作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群体,未来社会的接班人,对社会安全感的主观感受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调查目的:本次调查是想通过大学生在社会上的自身安全的主观感受,来反映社会安全现状,并通过对影响大学生社会安全感因素的分析,来思考提高大学生社会安全感的途径。

调查方法:自编“大学生安全感问卷调查”调查问卷,此问卷共13题,其中,前两题为性别和所在年级的前提性调查,其余11题为与大学生安全感有关的调查,均为选择题(包括单选与多选)。

由小组商议并经过向老师请教后,最终定稿。

数据来源:在南京农业大学本部,苏州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向男女本科生及研究生随机发放问卷250份,全部回收(其中苏州大学是通过网络间接发放和收回),其中有效问卷228份。

抽样特征见下表:大三3816.7%大四4 1.8%研究生8 3.5%男13358.3%性别女9541.7%调查结果及分析:按照调查问卷的问题的设计,从大学生社会安全感整体现状及影响因素开始,再分别围绕社会道德风尚,大学生就业及国内形势,国际问题三方面因素展开调查。

1.安全感程度:在调查中,有5%的人感到“很不安全”(0.7%的女生,5%的男生)其次,18%的人认为“不安全”(12%的女生,25%的男生);27%的人认为“一般”(29%的女生,25%的男生);选择“比较安全”的占29%(33%的女生,23%的男生);选“安全”的占总人数15%,(16%的女生,11%的男生);只有4%的人感觉很安全(4.2%的女生,3.8%的男生)。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社会安全感的总体现状,即有将近一半人觉得自己不太安全或不安全,其中男生所占比例略大于女生所占比例。

2.影响大学生社会安全感的因素:在“日常生活中容易遇到的安全事故”调查中有28.5%的人选“盗窃、抢劫”(62%的女生,38%的男生);有40.4%的人选“交通安全事故”(46%的女生,26%的男生);62.5%的人选“食品安全”(66%的女生,56%的男生);而只有2.6%的人选“国家边境动乱”,且都是男生,占男生总人数5.8%。

所调查的大学生中觉得不安全的原因一般是因为身边的偷盗及交通事故,并且有超过一半的人觉得不安全是因为食品安全,所占比例最多。

而“国家边境动乱”相对于女大学生的社会安全感基本上无影响。

在回答“哪些因素会增加你的安全感”时,有33.3%的人选“本人或同学未遭人身财产侵害”(36%的女生,23%的男生);有54.4%的人选“完善的治安防范措施”(51%的女生,50%的男生);有27.2%的人选“安保工作到位”(26%的女生,27%的男生);有60.5%的人选“良好的社会秩序交通状况”(59%的女生与50%的男生);有48.2% 的人选“较强的自我保护”(44%的女生,44%的男生);有39.5%的人选“受到侵害时能得到及时帮助”(40%的女生,37%的男生)。

如下图:如此,我们发现,大学生将个人安全更多的寄托于社会,良好的社会秩序与完善的治安防范措施,社会环境的改善能够提升大学生的社会安全感,与此同时,大学生也意识到了自我保护意识的重要性。

3.影响大学生社会安全感因素之就业:在回答“你觉得女性应聘时会遇冷吗?”时,有49.6%的人选“会”(59%的女生,36.5%);有50.4%人认为“不会”(41%的女生,64.5%的男生)。

该问题受被调查人的性别的影响,总体来看,就此问题大家意见各半,但这其中女生更多的是认为“女性应聘时会遇冷”,由此可见,在就业方面,女大学生的社会安全感偏低。

同时,我们又就失业率原因进行了调查,选“人才过剩”的占总人数32%(34%的女生,29%的男生);选“就业引导不够”的占总人数44%(44%的女生,44%的男生);选“人口过多”的占总人数39%(44%的女生,44%的男生);选外企太多只占总人数2%(3%的女生,无男生);选“政府这方面政策力度不够”的占总人数29%(25%的女生,35%的男生)。

如下图:对于大学生难就业这一难题,就业指导不够和政府这方面政策力度不够、人口过多、人才过剩都是主导原因。

如今,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国家也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来缓解大学毕业生这一群体的就业压力,但现实是:情况未见好转,这其中有大学生自己的就业观问题,同时有学校,社会的问题,大学毕业后何去何从,已让大学生们困惑已久,这自然影响到这一群体的社会安全感。

4.影响大学生社会安全感的因素之社会道德风尚:在回答“小悦悦事件会影响你的安全感吗?”时,选择“影响很大”的占总人数30%(29%的女生,31%的男生);选择“一般”的占总人数35%(41%的女生,29%的男生);选“较少”的占总人数18%(15%的女生,21%的男生);选“基本没影响”的占总人数17%(15%的女生,19%的男生)。

如下图:绝大多数大学生还是认为小悦悦事件对自己的社会安全感有影响。

想必每一次类似的事件发生都会引起社会关于道德与制度方面的讨论,社会信任度屡屡遭到质疑,人们的社会安全感如何来提高?只有3%的人认为“现在社会上见义勇为的人很多”(只有8%的男生);11%的大学生认为“较少”(11%的女生,12%的男生);78%的大学身认为“现在审会上见义勇为的人很少”(82%的女生,71%的男生);只有8%的大学生认为“现在社会几乎没有见义勇为的人”(7%的女生,10%的男生)。

如下图:绝大数人对此问题的回答是:很少。

社会道德已存在很大的漏洞, 如今社会道德的失范,确实已到了急需转变的时刻。

我们经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首先,人心的冷血、道德的沦丧,只是公民不安全感爆棚的最终结局,由“果”用力改变“因”,难免有南辕北辙之忧.再看立法手段。

但彭宇案、许云鹤案以及“老人跌倒不能扶”的现象,已经让热心助人未必善有善报,见义勇为却被反口诬赖的结局深入人心。

如果真以法律强制救助,让仅仅是擦肩而过的路人,在获罪和被讹孰轻孰重的纠结中迅速作出判断,的确有些难为并非圣贤的普通市民。

因此,以严刑峻法唤醒世道人心,仅仅是退而求其次的办法。

其实阻碍公众救死扶伤、出手相助的,还是内心中对社会和他人的不信任感和不安全感,而造成这种不安全感的,则是社会体制、法制、保障机制的不健全。

要想扭转这种不安全感,眼下流行的“校长撑腰体”似乎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如果老人摔倒了你去扶被讹诈了,学校给你提供法律援助,要是败诉了,学校替你赔偿!”如果我们的社会能给每个公民提供完善的法律和经济、医疗保障机制,那么出于经济角度的讹诈或将大为减少,甚至不复存在,而见义勇为者也无需过分担忧补偿与法律责任的判定。

5.影响大学生社会安全感因素之国内形势、国际问题:在有关“藏独事件”、“南海事件”、“湄公河事件”对大学生的社会安全感的影响调查时:19%的大学生认为“影响很大”(18%的女生,21%的男生);36%的大学生认为“一般”(40%的女生,29%的男生);选“较少”占总人数23%(25%的女生,21%的男生);还有22%的人认为“基本没影响”(18%的女生,29%的男生)。

如下图:在回答“台独问题是否会影响你的社会安全感”时,7%的大学生认为“影响很大”(7%的女生,8%的男生);41%的大学生认为“一般”(47%的女生,31%的男生);认为“较少”的占总人数21%(23%的女生,17%的男生)。

认为“基本没影响”的大学生占总人数的30%(23%的女生,40%的男生)。

如下图:相似地,在回答“欧债危机、美国的‘中国威胁论’是否会影响你的社会安全感”时,7%的大学生认为“影响很大”(7%的女生,8%的男生);认为“一般”占总人数的36%(40%的女生,31%的男生);20%的大学生认为“较少”(21%的女生,19%的男生);认为“基本没影响”的占37%(33%的女生,42%的男生)。

如下图:在调查大学生对现在的中国社会局是否有信心时,我们发现:选择“非常有信心”的大学生占总调查人的9%(4%的女生,15%的男生);29%的大学生选择了“比较有信心”(25%的女生,35%的男生)41%的大学生认为“还好”(48%的女生,31%的男生);22%的大学生选择了“没信心”(23%的女生,19%的男生)。

如下图:这一因素对大学生社会安全感的影响明显要小于前两者,也许是因为此类事件离自己相对遥远,所以没有强烈的社会安全感受其影响的感觉,如此,不同因素对大学生社会安全感的影响大小某种程度上与此因素与大学生生活的距离有关。

结论:目前大学生社会安全感状况并不乐观,社会本身给大学生社会安全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食品安全屡遭质疑,公共交通事故频发,彭宇案之类让人们心寒,大学生就业跟随“难”字久矣,实感前途渺茫。

相信除以上所述,还有诸多不容忽视的因素。

尽管如此,大学生还是将改变现状的希望寄托于社会与国家,因为制度的完善才能根治顽疾。

鉴于此,政府部门应更多的从群众利益出发,完善各种制度,不再逃避,同时执政措施应与所立制度相结合,有效地发挥政府职能,增强大学生,乃至全体人民的社会安全感。

作为大学生本身,也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关注社会,学习经验,总结教训,懂的如何保证自身安全。

保持积极地生活态度,勇于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社会安全建设,也需要我们的付出。

学生自我鉴定:初次做社会实践调查,调查前考虑尚不周到,做调查报告时发现了很多不足:首先,在设计调查问卷时,已分别将年级与性别这两个特性放入其中,但实际上由于抽样并没有达到很好的随机性,所收集的问卷年级分布过于极端,因此总结报告时无法就此特性进行分析;虽然收集来的性别分布比例勉强可以接受,但在数据整理的过程中没有很好的应用,没有将这一特性很好的分析、总结,留下缺憾,否则,调查报告应该会更具科学性。

其次,虽不知其中原因,但在做报告时,发现所用数据并非合理,估计是数据统计这一过程不是很精细,随对调查结果没有太大影响,但建立在精细的数据整理之上的分析相对更具说服力。

再次,总结分析不够深入,虽然调查目的十分明确,但依据数据分析时还不是很具备从数据上分析深层含义的能力,所以分析结果很表面,或仅有的深入分析并不正确,这方面还需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