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变式教学法谈二次函数最值问题的复习
二次函数复习二次函数解决最值问题的思路与策略
二次函数复习二次函数解决最值问题的思路与策略二次函数复习:解决最值问题的思路与策略二次函数在高中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内容,涉及到了最值问题的求解。
本文将从复习二次函数的基本形式开始,逐步介绍解决最值问题的思路与策略。
一、二次函数的基本形式二次函数一般具有如下基本形式:f(x) = ax^2 + bx + c (a≠0)其中,a、b、c为实数,且a不等于0。
通过调整a、b、c的值,可以使二次函数的图像发生上下平移、左右平移和翻转等变化。
二、最值问题的定义在二次函数中,最值问题通常指的是求解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最大值对应函数的顶点,最小值对应函数的谷点。
三、解决最值问题的思路解决最值问题的思路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步骤:1. 了解函数的基本形式:首先确定二次函数的基本形式,即f(x) = ax^2 + bx + c。
根据实际问题的给定条件,确定a、b、c的值。
2. 求解顶点坐标:通过平移变换,将二次函数的图像平移到合适的位置,使其顶点的坐标易于计算。
顶点的横坐标可通过 x = -b/(2a) 得到,而纵坐标可通过代入横坐标得到。
3. 判断最值类型:根据二次函数的开口方向(即a的正负)来判断最值类型。
当a>0时,函数开口向上,为最小值问题;当a<0时,函数开口向下,为最大值问题。
4. 求解最值:根据最值类型和顶点的坐标,可以直接得到函数的最值。
四、解决最值问题的策略解决最值问题的策略根据具体情况有所不同,下面列举了几种常见的策略:1. 利用函数的图像分析:通过观察二次函数的图像,分析函数在定义域上的变化趋势,找到最值所处的位置。
2. 利用对称性求解:当二次函数关于y轴对称时,可以利用对称性直接得到函数的最值。
3. 应用配方法:对于一些复杂的二次函数,可以通过配方法将其化简为标准的二次函数形式,然后再求解最值。
4. 利用一元二次不等式求解:通过将二次函数转化为一元二次不等式,可以得到函数的最值所在的区间,进而求解最值。
二次函数复习应用题解析的思路与策略
二次函数复习应用题解析的思路与策略二次函数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它是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数学工具之一。
在复习二次函数时,我们需要了解解题的思路与策略,以便能够准确地理解和解决与二次函数相关的应用题。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解析二次函数应用题的思路和策略。
一、分析问题在解析二次函数应用题时,首先我们需要对问题进行细致的分析。
具体而言,我们要确定如下几个方面:1. 问题的假设条件:仔细阅读题目,确定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和已知量。
2. 问题的目标:明确问题需要我们求解的未知量。
3. 关键变量的确定:找到与问题直接相关的变量,并进行标记。
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问题的背景和要求,为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二、建立数学模型在分析问题之后,我们需要进一步将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以便于我们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具体而言,我们需要完成以下步骤:1. 建立变量间的关系:根据问题的描述,确定变量之间的关系式。
由于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ax^2+bx+c,我们需要确定a、b、c的值和变量之间的联系。
2. 确定二次函数的定义域:二次函数可能存在定义域的限制条件,我们需要根据问题的情况来确认。
3. 转化为标准形式:在实际问题中,二次函数的表达形式可能有所不同,我们需要根据问题的要求将其转化为标准形式,以方便后续的分析。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我们可以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语言,更好地运用数学工具进行求解。
三、解决问题在建立数学模型之后,我们需要运用相应的数学知识和方法来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时,我们可以采用以下的策略和技巧:1. 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二次函数具有顶点和对称轴的性质,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性质来对函数图像进行分析,并找到对应的解。
2. 利用导数的性质:二次函数的导数为一次函数,我们可以通过求导数来找到函数的最值点,以及函数的增减性。
3. 利用二次函数根的性质:二次函数的根对应着方程的解,我们可以通过求根公式或配方法来求解方程,从而得到对应的解。
小谈升考中常见二次函数最值问题和解题方法
- . .
:
5
\ I 苷 E
\
,
析式 ; 其次根据题意判断 白变量是 否有 取值范围的限制 ; 再次灵活选 择方 法来 求是其最值 。 例4 : ( 2 0 1 1 l I l 东泰安 ) 某商店经营 种小商晶 , 进 价为每件 2 O 元, 据市场 分析 , 在一个月内, 售价定 为每什 2 5 兀 时, 可卖 出 1 0 5件 , 而售价 每 涨 1 元, 就 少 卖 5什 。 ( 1 ) 当售价定为每件 3 O 元 时, 一个 月 可 获 利 多少 元 ? ( 2 ) 当 售 价 定 为每 件 多 少 C 时, 一 个月的获利最大 ?最大利润是 多少5 d ? 分 析 :此 题 的 第 二 问 就 是 最 值 问 题 , 而 纵 观 题 目只 给 出 自变 量 X ≥2 5 , 考 虑到此类 函数应用题 的答案多 是整 数, 可选择“ 代入法” 。 解: ( 1 )获 干 0 : ( 3 0—2 0 ) I 1 0 5— 5
一
( 3 0— 2 5 ) ] = 8 0 0 ( 元)
丌L 』 r u J 下, 当x = 二 = l 时,
Z × l
y剐、 ∞: - 2 ) : 5 y蛀 小 值= ) ( I =。 例2 : ( 2 0 1 2广 西北 海 ) 大 润 发超 市 进 了 一批 成 本 为 8兀 / 个 的文 具 盒 。 调 查发现 : 这种文具盒每个星期的销售 量 Y ( 个) 它的定价 x ( 冗/ 个) 的关系如
对称轴是x : 2 0  ̄ 4 6: 3 3 时, y : 一 5
‘
( 3 3—2 0 ) ( 3 3 —4 6 ) = 8 4 5 j e 。 故 当 售 价 为定 价 格 为 3 3冗 时 , 一 个 月获 利 最 大 , 最大利润是 8 4 5冗 。 例 5 : ( 2 0 1 0 内蒙古包头 ) 某商场 试销一种成本 为每件 6 0元 的 服 装 , 规 定试 销期间销售单价不低于成本单 价 , 且获利不得高于 4 5 %, 经试销发现 , 销 售最 v ( 件) 与销售单价 x ( 元) 符合一次 函数 y = k x + b ,且 x = 6 5时 , y = 5 5 ; x = 7 5
利用变式教学法谈二次函数最值问题的复习
所 2 寺 即 ≤ 而 数f) xx 像 对 以 n , n},函 (一1 图 的 ≤ x
称 轴 为 x l 所 以定义 域 [ , ] =, m E 在整 个对 称轴 的左侧 , 1 函数 图 像 的 最 高 点 是 ( , m 、 底 点 是 ( ,n 。 m2 )最 n 2 )
鼹5
隔8
【 变式 4 已知 二 次 函数 f x 一 x+ , 中 一 ≤x , 】 () x 其 2 ≤t
求 f X 的最 大 值 。 () 【 路 点 拨 】 变 式 仍 是 改 变 了 定 义 域 , 于 这 里 含 有 参 思 本 由 数 t 而 t与 1的 大 小 决 定 了 函 数 图 像 最 高 点 , 以 本 题 就 需 , 所 要进行分类 讨论 。 具体解 法如下 : ① 当 一 < ≤ 1时 , 高 点 是 ( , t t , 以 f x 的 最 2t 最 t i 2 ) 所 + () 大 值 是 一 t t ( 图 5 。 如 + )
【 路 点拨 】 题 是 二 次 函 数 求 最 值 的 基 本 题 , 思 本 由于 函 数 的定 义 域 是 R 所 以 只 需 要 采 用 配 方 法 , 到 函数 的 项 点 , 找
(,i) 最 高点) 1 ( 即可解 决 问题 。 ( 图 1 如 )
f x 一 x+ 一 ( 2 + ) 一 (一 )+ () x x一 x 1 + x 1
第 7卷 N0期 V0. 第 1. 17 o1 0
读 与 写 杂 志
Re d a d W rt ro ia a n i Pe i d c l e
21 0 0年 1 0月
二次函数的应用最值问题
二次函数的应用最值问题二次函数是一个在数学中广泛应用的函数模型。
在实际问题和生产生活中,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也经常出现。
本文将介绍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包括实际问题中的二次函数最值、生产生活中的二次函数最值、利用配方法求二次函数的最值、利用导数求解二次函数的最值、利用作图法求解二次函数的最值、利用公式法求解二次函数的最值和利用对称轴求解二次函数的最值等方面。
一、实际问题中的二次函数最值在实际问题中,二次函数最值通常出现在诸如最大利润、最小成本、最高产量等问题中。
例如,一个工厂生产一种产品,该产品的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固定成本是不随产量变化的成本,而可变成本是随产量变化的成本。
因此,总成本函数是一个开口向下的二次函数。
为了使总成本最低,需要找到自变量的取值,使得总成本函数的导数为零,并判断导数是否为零,从而确定最值是否存在。
二、生产生活中的二次函数最值在生产生活中,二次函数最值也经常出现。
例如,一个公司投资一个项目,该项目的收益随投资额变化,且收益函数是一个开口向下的二次函数。
为了使收益最大,需要找到投资额的最优解。
最优解可以通过求解收益函数的导数并令其为零得到。
三、利用配方法求二次函数的最值配方法是求二次函数最值的一种常用方法。
该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将二次函数转化为一个完全平方项和一个常数项之和的形式,然后利用平方的非负性求出最值。
具体步骤如下:(1)将二次函数配方为一个完全平方项和一个常数项之和的形式;(2)根据平方的非负性,求出这个完全平方项的取值;(3)将这个完全平方项的取值代入配方后的二次函数中,求出最值。
四、利用导数求解二次函数的最值利用导数求解二次函数的最值是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
该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先求出二次函数的导数,然后令导数为零,解出此时的自变量取值,最后比较所有自变量取值对应的函数值,找出最大(或最小)的一个即可。
五、利用作图法求解二次函数的最值作图法是一种直观地求解二次函数最值的方法。
二次函数小结与复习教案
二次函数小结与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二次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图像;(2)掌握二次函数的求解方法,包括配方法、公式法、图像法;(3)能够运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2)培养学生运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其自信心;(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精神;(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分享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复习二次函数的定义:函数式y = ax^2 + bx + c(a ≠0);2. 复习二次函数的性质: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单调性等;3. 复习二次函数的图像:开口向上/向下的抛物线,顶点式、对称轴式等;4. 复习二次函数的求解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图像法;5. 运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长度、面积、最大值、最小值等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二次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图像;(2)二次函数的求解方法;(3)运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1)二次函数的图像分析;(2)运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二次函数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讲解:根据教材,系统讲解二次函数的定义、性质、图像和求解方法,让学生清晰地理解二次函数的基本概念;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二次函数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4. 练习:布置课堂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五、课后作业1. 复习二次函数的定义、性质、图像和求解方法;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3. 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运用二次函数解决,并将解题过程和答案写在作业本上。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估其对二次函数知识的掌握程度;3. 练习题:分析学生完成的练习题,了解其在二次函数求解方法和实际问题解决方面的能力;4.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其合作学习、交流分享的能力。
高三第一轮复习05----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讲义
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讲义一、知识要点:一元二次函数的区间最值问题,核心是对函数对称轴与给定区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的讨论。
一般分为:对称轴在区间的左边,中间,右边三种情况.设f x ax bx c a ()()=++≠20,求f x ()在x m n ∈[],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分析:将f x ()配方,得对称轴方程x b a=-2 当a >0时,抛物线开口向上若-∈ba m n 2[],必在顶点取得最小值,离对称轴较远端点处取得最大值; 若-∉bam n 2[], 当a >0时,抛物线开口向上,此时函数在[]m n ,上具有单调性,故在离对称轴x ba=-2较远端点处取得最大值,较近端点处取得最小值。
当a <0时,如上,作图可得结论,对二次函数的区间最值结合函数图象总结如下: 当a >0时f x f m b a m n f n b a m n ()()()()()()()max=-≥+-<+⎧⎨⎪⎪⎩⎪⎪,,如图如图21221212 f x f n b a n f b a m b a n f m b a m ()()()()()()()m i n =->-≤-≤-<⎧⎨⎪⎪⎪⎩⎪⎪⎪,,,如图如图如图2222345当a <0时f x f n b a n f b a m b a n f m b a m ()()()()()()()m a x =->-≤-≤-<⎧⎨⎪⎪⎪⎩⎪⎪⎪,,,如图如图如图2222678f x f m b a m n f n b a m n ()()()()()()()min=-≥+-<+⎧⎨⎪⎪⎩⎪⎪,,如图如图212212910二、例题分析归类:(一)、正向型是指已知二次函数和定义域区间,求其最值。
对称轴与定义域区间的相互位置关系的讨论往往成为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
此类问题包括以下四种情形:(1)轴定,区间定;(2)轴定,区间变;(3)轴变,区间定;(4)轴变,区间变。
二次函数的最值与最值问题的应用
二次函数的最值与最值问题的应用二次函数是数学中常见的一类函数,具有很多重要的性质和应用。
其中最值与最值问题是二次函数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二次函数的最值性质,以及如何利用最值问题解决实际应用中的相关问题。
一、二次函数的基本性质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为:y = ax² + bx + c其中,a、b、c为常数,且a ≠ 0。
二次函数的图像为抛物线,开口方向取决于a的正负性。
在讨论二次函数的最值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些与最值相关的基本性质。
1. 首先,二次函数的开口方向由系数a的正负性决定。
当a > 0时,抛物线开口向上,函数的最小值出现在顶点上;当a < 0时,抛物线开口向下,函数的最大值出现在顶点上。
2. 其次,二次函数的顶点即为函数的最值点。
顶点坐标为(h, k),其中h为抛物线的对称轴的横坐标,k为函数的最值(最小值或最大值)。
3. 再次,二次函数的对称轴与顶点的横坐标相同。
对称轴的方程为x = h。
二、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是指求解函数的最小值或最大值的问题。
在实际应用中,最值问题经常出现,例如求解投掷问题中的飞行距离最大值或者盈利问题中的最大利润等。
1. 求解二次函数的最值为了求解二次函数的最值,我们可以利用二次函数图像的特点,即找出抛物线的顶点坐标。
通过完成平方项的平方,将二次函数转换为顶点形式,可以轻松地求解最值问题。
例如,对于函数y = x² - 4x + 3,我们可以完成平方项的平方,将其转换为顶点形式:y = (x - 2)² - 1从中可以看出,顶点坐标为(2, -1),函数的最小值为-1。
因此,原二次函数的最小值为-1。
2. 应用最值问题最值问题在实际应用中非常常见,下面以一个具体的应用为例进行解析。
例题:某商品的价格为p(元),销量为x(件),已知该商品的价格和销量满足二次函数关系p = 0.5x² - 2x + 8,求该商品的最佳销量以及最佳价格。
基于深度学习 建构“一题一课”——以“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复习课为例
总的来说,教 师 在 开 展 “一 题 一 课 ”教 学 活 动 时,
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会从数学视角来审视问题和解决
3 一课贯通,素养升华
问题,做到真 正 把 握 数 学 问 题 的 本 质,推 动 知 识 面 拓
本课例中以 一 题 为 起 点,利 用 一 题 多 变、一 题 多
模式 .
深度 学 习 需 要 教 师 结 合 自 身 经 验 设 置 问 题 串
(链)以触 发 学 生 的 深 度 思 考,落 实 数 学 核 心 素 养,真
引 例 如 图 2,已 知 经 过 点
A (-1,
0),
B(
4,
0),
C(
0,
4)三 点
的抛物 线 的 解 析 式 为 y = -x2 +
图3
△MBC 的面 积 和 线 段 MN 长 度 之 间 的 关 系,即
1
1
S△MBC = 铅 垂 高 × 水 平 宽 ×
= MN ×OB ×
=
2
2
1
MN ×4× =2MN ,从而可知 求 △MBC 面 积 的 最 大
2
值就是要求线段 MN 长度的最大值,让 学 生 充 分 体 会
转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
用求 MH 的 最 大 值 求 S△ MBC 的 最 大 值;方 法 三 如 图
提高深层次探究能力与技 巧,发 展 思 维 迁 移 能 力 与 观
10,利用平移的方 法 找 到 与 BC 平 行 且 与 抛 物 线 相 切
的直线,这时切点就是到直线 BC 最远的点,进而求出
MH 的最大值 .
念,体会转化 思 想、函 数 思 想、数 形 结 合 思 想、建 模 观
二次函数的复习教案
二次函数的复习教案教案标题:二次函数的复习教案教案目标:1. 复习学生对二次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的理解。
2. 强化学生对二次函数图像、顶点、轴对称性和零点的掌握。
3. 提高学生解决与二次函数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时长:2个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 通过提问引起学生对二次函数的兴趣,例如:你知道什么是二次函数吗?它有哪些特点?2. 复习基本概念(15分钟)- 提醒学生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为f(x) = ax^2 + bx + c,并解释a、b、c的含义。
- 回顾二次函数的图像特点,如开口方向、顶点位置等。
- 强调二次函数的轴对称性和零点的概念。
3. 图像练习(20分钟)- 展示几个不同形态的二次函数图像,要求学生根据图像特点判断函数的开口方向、顶点和轴对称性。
- 给学生一些简单的二次函数,要求他们画出对应的图像,并标出顶点和轴对称线。
4. 零点练习(15分钟)- 提供一些二次函数的方程,要求学生解方程求出零点。
- 引导学生思考零点与图像的关系,例如:零点在图像上对应什么位置?第二课时:1. 复习顶点和轴对称线(10分钟)- 提醒学生顶点是二次函数图像的最高点或最低点,轴对称线通过顶点并将图像分为两部分。
2. 实际问题解决(20分钟)- 提供一些与实际问题相关的二次函数,要求学生解决问题。
- 引导学生将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的方程,并解方程求出答案。
3. 总结(10分钟)-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二次函数的重要性和应用。
- 鼓励学生通过做更多的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1. 教学方法:- 提问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回忆所学知识。
- 演示法:展示二次函数图像和实际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解决问题。
2. 教学资源:- PowerPoint幻灯片或白板,用于展示图像和问题。
- 二次函数练习题,包括图像练习和实际问题练习。
评估方法:1. 课堂表现评估:-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
高中数学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解析
高中数学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解析二次函数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在数学建模、物理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而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是二次函数的重要考点之一,也是高中数学中的重点难点之一。
本文将从最值问题的基本概念入手,通过具体的例题分析,帮助读者理解和掌握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的解法和技巧。
一、最值问题的基本概念在解决最值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最值。
最值即最大值和最小值,是函数在定义域内取得的最大和最小的函数值。
对于二次函数来说,最值问题即求解二次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为y=ax^2+bx+c,其中a、b、c为常数,a≠0。
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个抛物线,其开口方向由a的正负决定。
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上,最小值存在;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下,最大值存在。
二、求解最值问题的方法1. 利用顶点公式顶点公式是求解二次函数最值问题的常用方法。
对于一般形式的二次函数y=ax^2+bx+c,其顶点坐标为(-b/2a, f(-b/2a)),其中f(x)表示二次函数的值。
例如,考虑二次函数y=x^2-4x+3,我们可以通过顶点公式求解其最值问题。
首先,计算出顶点的横坐标x=-(-4)/(2*1)=2,然后代入函数得到纵坐标y=f(2)=2^2-4*2+3=-1。
因此,该二次函数的最小值为-1,即y=-1时取得最小值。
2. 利用导数对于二次函数,我们还可以利用导数的概念来求解最值问题。
通过求解导数为0的点,可以找到函数的极值点,从而确定最值。
考虑二次函数y=x^2-4x+3,我们可以求解其导数y'=2x-4。
令导数等于0,得到2x-4=0,解得x=2。
将x=2代入函数得到y=f(2)=2^2-4*2+3=-1。
因此,该二次函数的最小值为-1,与利用顶点公式的结果一致。
三、举一反三通过上述例题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解决二次函数最值问题的技巧和方法。
首先,我们可以利用顶点公式或导数的方法来求解最值问题。
《二次函数》的复习教学设计
《二次函数》的复习教学设计复习教学设计:二次函数一、教学目标:1.理解二次函数的定义及其特点;2.掌握二次函数的图像、顶点、轴、对称轴等性质;3.能够根据二次函数的特点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二次函数的定义和基本形式;2.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3.二次函数的最值、零点及其应用。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知1.导入教学话题:“二次函数”,以回顾前几节课所学内容,引发学生对二次函数的认识和兴趣。
2.提问:“你能简单回忆一下二次函数是什么吗?”让学生简单复述二次函数的定义。
步骤二:概念及定义讲解1. 讲解二次函数的定义和基本形式,即f(x) = ax^2 + bx + c,其中a、b和c为实数。
2.引导学生理解a、b和c对二次函数图像的影响,如a决定了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和宽度,b决定了抛物线的位置偏移,c决定了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位置。
步骤三:图像及性质讲解1.讲解二次函数图像的性质,包括图像的开口方向、顶点、对称轴等。
2.通过示例分析,引导学生找出二次函数的顶点、对称轴及其它特征,让学生能够根据函数表达式确定图像的形状。
步骤四:实例分析及概念巩固1.给出一些具体的函数表达式,引导学生根据图像的特征进行分析,并求出对应的顶点、对称轴、开口方向等。
2.提问:“当a为正数时,抛物线的开口方向是向上还是向下?当a为负数时又怎样?”让学生总结出结论。
3.给出一些特殊情况的函数表达式,让学生分析并给出对应的图像和性质。
步骤五:最值、零点及应用讲解1.讲解二次函数的最值和零点,包括二次函数最值的判断和求解,以及二次函数零点的判断和求解。
2.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分析,掌握解二次函数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3.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建立等式或不等式解决,加深对二次函数的运用和理解。
步骤六:巩固练习1.布置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计算和绘图巩固所学内容。
2.引导学生将练习题的解答和图像进行对比,分析解题方法和图像的关系。
最新二次函数中的最值问题整理(中考数学必考知识点)
二次函数中的最值问题归纳(中考数学必考知识点)一.线段和差最值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ax2+bx﹣4与x轴交于点A(﹣2,0),B(4,0),与y轴交于点C,点D为BC的中点.(1)求该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2)点G是该抛物线对称轴上的动点,若GA+GC有最小值,求此时点G的坐标;第二问解题思路:(1)根据点G是该抛物线对称轴上的动点可得当点G在直线BC与抛物线对称轴的交点上时,GA+GC最小,先求出点C的坐标.(2)再设直线BC的解析式为y=kx﹣4(k≠0),根据待定系数求得直线BC 的解析式为y=x﹣4,然后求出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1,联立两解析式求解即可.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4x+4与x轴交于A点,与y轴交于C点,抛物线)经过A,C两点,与x轴相交于另一点B,连接BC.点P是线段BC上方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作PQ⊥BC交线段BC于点Q.(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点D为抛物线对称轴上的一个动点,求|DC﹣DB|的最大值;第二问解题思路:(1)作点C关于抛物线的对称轴的对称点N(2,4).(2)连接BN交抛物线的对称轴于点D,则点D为所求点,进而求解.二.线段最值3、如图,抛物线y=﹣x2+bx+c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侧),点A的坐标为(﹣1,0),与y轴交于点C(0,3),作直线BC.动点P在x轴上运动,过点P作PM⊥x轴,交抛物线于点M,交直线BC于点N,设点P的横坐标为m.(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和直线BC的解析式;(2)当点P在线段OB上运动时,求线段MN的最大值;第二问解题思路:(1)用m可分别表示出N、M的坐标,则可表示出MN的长.(2)再利用二次函数的最值可求得MN的最大值.变式训练:如图,已知抛物线经过点A(﹣6,0),B(2,0),与y轴交于点C.(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点P为该抛物线上一动点.当点P在直线AC下方时,过点P作PE∥x轴,交直线AC于点E,作PF∥y轴.交直线AC于点F,求EF的最大值;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4x+4与x轴交于A点,与y轴交于C点,抛物线)经过A,C两点,与x轴相交于另一点B,连接BC.点P是线段BC上方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作PQ⊥BC交线段BC于点Q.(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求PQ的最大值,并写出此时点P的坐标;第二问解题思路:由PQ=HP sin∠PHQ=PH知,当PH最大时,PG最大,进而求解变式训练:如图,二次函数y=ax2+bx+2的图象与x轴相交于点A(﹣1,0)、B(4,0),与y轴相交于点C.(1)求该函数的表达式;(2)点P为该函数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上一点,过点P作PQ⊥BC,垂足为点Q,连接PC.线段PQ的最大值;变式训练:如图,抛物线y=x2﹣(a+1)x+a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位于点B的左侧),与y轴交于点C.对称轴为直线x=﹣1.(1)a=;(2)点P为直线AC下方抛物线上的一动点,过P作PE⊥AC于点E,过P作PF⊥x轴于点F,交直线AC于点G,求PE+PG的最大值;5、如图,抛物线y=ax2+bx+3交x轴于点A(3,0)和点B(﹣1,0),交y轴于点C.(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2)D是直线AC上方抛物线上一动点,连接OD交AC于点N,求的最大值,并求出此时D的坐标.第二问解题思路:过点D作DH∥y轴,交AC于点H,由(1)设D(m,﹣m2+2m+3),直线AC的解析式为y=kx+n,然后可求出直线AC的解析式,则有H(m,﹣m+3),进而可得DH=﹣m2+3m,最后根据△OCN∽△DHN可进行求解.变式训练: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x+2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C,抛物线y=﹣x2+bx+c经过A、C两点,与x轴的另一交点为点B.(1)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2)点D为直线AC上方抛物线上一动点;连接BC、CD,设直线BD交线段AC于点E,△CDE的面积为S1,△BCE的面积为S2,求的最大值;三.周长和面积6、如图,抛物线过点O(0,0),E(10,0),矩形ABCD的边AB在线段OE上(点B在点A的左侧),点C,D在抛物线上.设B(t,0),当t=2时,BC=4.(1)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2)当t为何值时,矩形ABCD的周长有最大值?最大值是多少?第二问解题思路:由抛物线的对称性得AE=OB=t,据此知AB=10﹣2t,再由x=t时BC=t2﹣t,根据矩形的周长公式列出函数解析式,配方成顶点式即可得变式训练:如图1,抛物线y=ax2+bx+c与x轴相交于点B,C(点B在点C左侧),与y轴相交于点A(0,4),已知点C坐标为(4,0),△ABC面积为6.(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点M是直线AC下方抛物线上一点,过点P作直线AC的垂线,垂足为点H,过点P作PQ∥y轴交AC于点Q,求△PHQ周长的最大值及此时点P的坐标;7、如图,抛物线y=ax2+x+c经过坐标轴上A、B、C三点,直线y=﹣x+4过点B和点C.(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E是直线BC上方抛物线上一动点,连接BE、CE,求△BCE面积的最大值及此时点E的坐标;第二问解题思路:过E点作EG∥y轴交BC于点G,设E(t,﹣t2+t+4),则G(t,﹣t+4),可得S=﹣(t﹣2)2+4,当t=2时,△BCE的面积有最大值4,此时E △BCE(2,4)变式训练:二次函数y=ax2+bx+4(a≠0)的图象经过点A(﹣4,0),B(1,0),与y轴交于点C,点P为第二象限内抛物线上一点.(1)求二次函数的表达式;(2)如图,连接P A,PC,AC,求S的最大值;△P AC变式训练:已知抛物线y=﹣x2+bx+c与x轴交于A(﹣1,0),B(3,0)两点.(1)直接写出抛物线的函数解析式;(2)点N是第一象限内抛物线上的一动点,连接NA分别交BC、y轴于D、E两点,若△NBD、△CDE的面积分别为S1、S2,求S1﹣S2的最大值;四.AP+kBP型8、如图,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与x轴相交于A(﹣1,0),B(3,0)两点,与y轴相交于点C(0,﹣3),P是第四象限内这个二次函数的图象上一个动点,设点P的横坐标为m,过点P作PH⊥x轴于点H,与BC交于点M.(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表达式;(3)求PM+2BH的最大值;第二问解题思路:设P点坐标为(m,m2﹣2m﹣3),则M点坐标为(m,m﹣3),H点坐标为(m,0),将PM+2BH转化为二次函数求最值即可变式训练:抛物线y=﹣x2+bx+c与x轴交于A、B(3,0)两点,与y轴交于点C,点和点P都在抛物线上.(1)求出抛物线表达式;(2)如图,若点P在直线AD的上方,过点P作PH⊥AD,垂足为H,①当点P是抛物线顶点时,求PH的长,②求AH+PH的最大值;变式训练:如图,已知抛物线y=x2+bx+c与x轴相交于A(﹣1,0),B(m,0)两点,与y轴相交于点C(0,﹣3),抛物线的顶点为D.(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P是直线BC下方抛物线上任意一点,过点P作PH⊥x轴于点H,与BC交于点M.①求线段PM长度的最大值.②在①的条件下,若F为y轴上一动点,求PH+HF+CF的最小值.。
变式促进深度学习,探究提升思维品质——以二次函数中线段问题为例
㊀㊀㊀㊀㊀㊀变式促进深度学习探究提升思维品质变式促进深度学习,探究提升思维品质㊀㊀㊀ 以二次函数中线段问题为例Һ施长燕㊀(江苏省常熟市滨江实验中学,江苏㊀常熟㊀215500)㊀㊀ʌ摘要ɔ二次函数中线段问题是初中数学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对于这类问题我们要进行深度学习.笔者将借助变式教学,引导学生探究二次函数中线段最值问题,让学生在变式教学中归纳出解决方法,在思维碰撞中提升思维品质.变式教学帮助学生把问题转化为相应的数学模型进行分析,让学生在一题多变中激发学习的兴趣,一题多解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多题归一中感悟学习的妙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到事半功倍!ʌ关键词ɔ变式转化;深度学习;数学思想;思维品质变式教学是通过对题目进行变式拓展,达到从不同角度和多个层次暴露问题的本质的目的,通过变式探究让学生感知不同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变式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笔者对教学中的例题进行变式教学,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深度学习,并感悟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一㊁情境描述在二次函数教学中,我们往往会研究二次函数中线段问题,这类二次函数的综合题往往是抛物线上点的运动与直线相结合的,这是初中数学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对于这类问题我们要进行深度学习,笔者将借助变式教学,引导学生探究二次函数中线段的最值问题,让学生在变式教学中归纳出解决方法,在思维碰撞中提升思维品质.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在探究二次函数中线段问题时,我们要注重渗透数学思想,让学生用数学思想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索的意识.(一)再现原题,剖析思路如图1,已知二次函数y=-x2-2x+3的图像交x轴于点A和点B,其中A在B左边,交y轴于点C.(1)求A,B,C三点的坐标和直线AC的解析式.图1㊀㊀㊀图2(2)如图2,点P是直线AC上方抛物线上一动点,过点P作y轴平行线交直线AC于Q点,求线段PQ的最大值.对于(1)题,学生基本都能解决.对于(2)题,学生思考之后踊跃发言.生1:要研究 线段PQ的最大值 ,先用字母表示出 线段PQ ,设P(m,-m2-2m+3),Q(m,m+3),则PQ=(-m2-2m+3)-(m+3)=-m2-3m,接着求 -m2-3m 的最大值;师:不错,该同学把 线段PQ的最大值 转化成研究 PQ=-m2-3m 这个二次函数的最大值了.(二)呈现变式,深度学习在学生解决问题后,笔者给出变式1:如图3,点P是直线AC上方抛物线上一动点,过点P作x轴平行线交直线AC于M点,求线段PM的最大值.图3师提示:点P和点M纵坐标相同,横坐标表示有点困难,所以直接求 线段PM的最大值 不可行,有没有其他解决方法?生2:过点P作y轴的平行线与直线AC交于点Q,由әAO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可知әPQM也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从而得到PM=PQ,所以只要求 线段PQ的最大值 .紧接着在此基础上继续提问:如图3,点P是直线AC上方抛物线上一动点,过点P作PQʊy轴交AC于点Q,过点P作PMʊx轴交AC于点M,求PM+PQ的最大值.生3:由әAO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可知әPQM也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从而得到PM=PQ,所以PM+PQ=2PQ,只要求 线段PQ的最大值 .笔者趁热打铁给出变式2:如图4,点P是直线AC上方抛物线上一动点,求P点到直线AC距离的最大值.图4生4:要求 P点到直线AC距离的最大值 ,先作PHʅAC,只要求PH的最大值.师追问:要求PH的最大值,怎么办?生5:过点P作y轴的平行线与直线AC交于点Q,由 әPQH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可知PH=22PQ,求出PQ最大值即可.在此基础上笔者给出变式3:点P是直线AC上方抛物线上一动点,过点P作PQʊy轴交AC于点Q,过点P作PHʅAC于点H,求әPQH周长㊀㊀㊀㊀㊀的最大值.生6:әPQH的周长=PQ+PH+QH,借鉴上一题,PH=QH=22PQ,әPQH的周长=(2+1)PQ,还是先求PQ最大值.笔者继续呈现变式4:如图5,点P是直线AC上方抛物线上一动点,连接PA,PC,求әPAC面积的最大值.图5㊀㊀㊀图6生7:过点P作y轴的垂线,垂足为H(如图6),SәPAC=S梯形APHO-SәPHC-SәAOC.师:除了补成梯形,有没有其他解决方法?生8(激动地说):可以割,过点P作y轴的平行线与直线AC交于点Q(如图7),SәPAC=SәPAQ+SәPCQ=12PQ㊃AO=32PQ,还是先求PQ最大值.图7本题主要研究二次函数中线段问题,由4个变式由浅入深组成,学生能积极参与解决以上问题,并且各抒己见.可见,在以上4个变式中,学生给出了多样的思路加以解决.这样的变式教学吸引着学生的眼球,激发着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解决问题.(三)拓展生成,碰撞思维我们可以看出每个学生积极思考着这几个变式,兴致高涨,紧接着笔者又给出了变式5:如图8,点P是直线AC上方抛物线上一动点,连接PB与AC交于F,求PFBF的最大值.生9:过点P作y轴的平行线与直线AC交于点Q,过点B作y轴的平行线与直线AC交于点H,其中BH=4.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转化为PFBF=PQBH=14PQ,还是先求PQ最大值.图8笔者接着追问,有没有同学愿意出个变式考考大家,同学们在思考和热烈讨论后:生10:如图9,点P是直线AC上方抛物线上一动点,连接PB与AC交于F,连接PC,BC,求SәPCFSәBCF的最大值.图9生11:如图4,点P是直线AC上方抛物线上一动点,过点P作PQʊy轴交AC于点Q,过点P作PHʅAC于点H,求әPQH面积的最大值.经过这一波的拓展生成后,学生明显渐入佳境,思维在不断碰撞,也归纳出解决一类问题的方法.二、变式引导深度学习(一)剖析变式,深究根源教学中的变式设计是为了设计一系列问题,让同学思考并解决这一类问题,并在解决问题中归纳出解决方法,让学生以后遇到这类题型会举一反三,并且熟练运用所归纳出的方法解决问题.而对于二次函数中线段问题,笔者从易到难,层层深入设计了多个变式来帮助学生解决这类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悟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引导学生进行归纳.纵观这多个变式,我们会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最后都转化为研究 竖直线段 的最值,如下:(1)线段PM=PQ,即把水平线段转化成竖直线段;PH=22PQ,把斜线段转化为竖直线段;(3)әPQH的周长=(2+1)PQ,把三角形的周长转化为竖直线段;(4)әPAC面积=32PQ,把三角形的面积转化为竖直线段.所以在研究二次函数背景下的线段问题时,我们会将其转化成 竖直线段 来解决.(二)善于归纳,抓其本质变式的解决是基于学生主动参与,但我们的教学不是为解决一个题目,而是要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教师引导学生及时归纳尤为重要,如何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呢?教师就要让学生抓住事物的本质进行归纳.首先,对于竖直线段PQ的最值,学生用代数式表示出竖直线段PQ的长,把它转化成二次函数的最值去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充分感知到数形结合和转化的思想.变式1研究水平线段PM的最值,通过构造竖直线段PQ,把 水平线段 的问题转化成 竖直线段 的问题去解决;变式2研究 求P点到直线AC距离的最大值 ,先作出P点到直线AC的垂线段PH,而PH是一条斜线段,继续引导学生尝试把 斜线段 转化为 竖直线段 .可见,在二次函数中遇到 水平线段 或 斜线段 ,学生都可转化成 竖直线段 来解决.㊀㊀㊀㊀㊀㊀接着,继续拓展,让学生研究әPQH的周长的最大值,先引导学生思考әPQH的周长由哪三条线段的长组成?如何研究这三条线段和的最值?在一系列问题抛出后,学生发现没法解决,所以还是考虑转化,发现PH=22PQ,PH=QH,所以әPQH的周长等于(2+1)PQ,可见三角形的周长转化为 竖直线段 的问题去解决.紧接着,笔者让学生研究 әPAC面积的最大值 ,这个问题的解决学生更多想到的是 补法 补成梯形,补成矩形去解决,此时老师要追问 有没有其他方法 ,学生会想到割法 ,同样作出 竖直线段 ,әPAC面积等于32PQ,可见研究三角形的面积问题同样转化为竖直线段的问题.在这一系列变式训练中,我们发现最后都转化为 竖直线段 进行研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归纳得出解决方法是转化为 竖直线段 的研究.在初中数学中,教师若能掌握这种转化的思想,就可以把问题化归为一类问题,归纳出解决方法,就能以不变应万变,不断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真正实现教学减负增效.三㊁变式教学的感悟变式教学,即教师让学生通过不断的变式训练,感知知识的发生㊁发展过程,更好地进行知识探究,以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发散的能力.学生的思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训练和提升.同时,变式教学具有梯度性,让不同的学生学有所得,从而达到举一反三㊁触类旁通的效果,提高他们的应变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一)变式教学助力知识探究在设计变式教学时,教师要考虑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体验问题的形成㊁发展㊁解决到生成,让学生在变式训练中自主地归纳生成解决问题的方法.本题中笔者以二次函数为背景,研究了二次函数中线段的问题,以多变的形式,帮助学生在层层深入中解决了问题.在设计中笔者是先研究水平线段㊁斜线段,再研究三角形的周长,接着研究三角形的面积,最后在拓展中研究线段比和三角形面积比的最值,我们可以看出题型的深度和广度在变式中都得到体现.而学生在层层探究中,可以发现所有的探究最终都归成 竖直线段 的研究,而 竖直线段 的研究转化为 二次函数最值 的研究.可见,变式教学教会学生一类解题的方法.笔者通过将一道普通的习题进行多次变式,让学生参与知识探究的过程,在一题多变中激发学习的兴趣,一题多解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多题归一中感悟学习的妙趣.在教学中,教师要把同一类型的题进行适当的变式并引导学生探究,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把知识系统化.在经过多次变式后教师可以列出综合题,但也可以发散出去,如把线段比转化成面积比,让学生参与题目拓展,归纳出解决一类问题的思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可见,变式教学从一个问题出发到多个变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到知识的探究中,成功地解决问题.学生经历了知识的探究,不断体验一题多变的情趣,激发了自己的思维.(二)变式教学提升思维品质数学的本质是思维,则数学的教学就是思维活动的教学.那么如何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这是我们初中数学教师反复思考的问题.在变式教学中,我们采用 一题多变 的教学方法,同时渗入 一题多解 .如上例笔者准备多个变式进行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探究中化归出解题方法.我们设计一题多变,主要是让学生积极思考,通过多个变式的训练触类旁通,提高学生思维敏捷性㊁灵活性和深刻性.而我们在变式训练中让学生各抒己见给出不同的解法,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层层深入的变式练习让学生在反复思考中,培养思维的严密性;通过 一题多解 让学生发散性地思考问题,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㊁灵活性;通过 一题多变 变换条件或结论,甚至重组图形让学生进行探究,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变式教学,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学生感悟出解决一类问题的方法,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在变式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三)变式教学渗透数学思想变式教学是在教学中保持事物的本质特征不变的情况之下,不断变更问题的情境或思维的角度,使事物的非本质属性发生不断迁移.变式既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变式教学中问题探索是让学生领悟探索中使用的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用数学思想方法指导思维活动.在本文中将研究 竖直线段 的最值转化成研究 二次函数的最值 ,这里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将研究 斜线段 三角形的周长 三角形的面积 的最值转化为研究 竖直线段 的最值,这里渗透了转化思想.解决变式我们用了 数形结合 和 转化 思想,这为接下来的拓展做好了铺垫.同样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可以尝试用 转化思想 把 三角形的面积比 转化为 线段比 ,再转化为 竖直线段 的研究.变式教学在课堂上通过展示知识发生㊁发展㊁形成的认知过程,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变式教学帮助学生把问题转化为相应的数学模型进行分析,让学生在一题多变中激发学习兴趣,一题多解中感受学习乐趣,多题归一中感悟学习妙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到事半功倍!综上,变式教学有助于学生认识问题的本质,同时也给学生提供参与探究的舞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理解问题的本质,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使学生在深度学习中智力和能力得到提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ʌ参考文献ɔ[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3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2]宋晓阳.变则灵动,新则鲜活:由一道习题的变式教学引发的思考[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2(5):36-37,40.[3]金鑫.谈变式教学之 变 [J].数学之友,2009(8):17-18.。
二次函数最值问教学设计与反思
二次函数的运用(1)教学设计何时获得最大利润教学目标:体会二次函数是一类最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了解数学的应用价值,掌握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并运用二次函数的知识求出实际问题的最大值、最小值.教学重点:本节重点是应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最值.应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要能正确分析和把握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从而得到函数关系,再求最值.实际问题的最值,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也是中考中经常出现的一种题型.教学难点:本节难点在于能正确理解题意,找准数量关系.这就需要同学们在平时解答此类问题时,在平时生活中注意观察和积累,使自己具备丰富的生活和数学知识才会正确分析,正确解题.教学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教学。
教学过程:一、有关利润问题:某商店经营T恤衫,已知成批购进时单价是2.5元.根据市场调查,销售量与销售单价满足如下关系:在某一时间内,单价是13.5元时,销售量是500件,而单价每降低1元,就可以多售出200件. 请你帮助分析:销售单价是多少时,可以获利最多?二、做一做:某果园有100棵橙子树,每一棵树平均结600个橙子.现准备多种一些橙子树以提高产量,但是如果多种树,那么树之间的距离和每一棵树所接受的阳光就会减少.根据经验估计,每多种一棵树,平均每棵树就会少结5个橙子.⑴利用函数表达式描述橙子的总产量与增种橙子树的棵数之间的关系.⑵利用函数图象描述橙子的总产量与增种橙子树的棵数之间的关系.?⑶增种多少棵橙子,可以使橙子的总产量在60400个以上?三、举例:【例1】某商场经营一批进价为2元一件的小商品,在市场营销中发现此商品的日销售单价x元与日销售量y(1①根据表中提供的数据描出实数对(x,y)的对应点;②猜测并确定日销售量y件与日销售单价x元之间的函数表达式,并画出图象.(2)设经营此商品的日销售利润(不考虑其他因素)为P元,根据日销售规律:①试求出日销售利润P元与日销售单价x元之间的函数表达式,并求出日销售单价x 为多少元时,才能获得最大日销售利润?试问日销售利润P是否存在最小值?若有,试求出;若无,请说明理由.②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乙中,画出日销售利润P元与日销售单价x元之间的函数图象的简图,观察图象,写出x与P的取值范围.【例2】某化工材料经销公司购进了一种化工原料共7000kg ,购进价格为30元/kg ,物价部门规定其销售单价不得高于70元/kg ,也不得低于30元/kg .市场调查发现,单价定为70元时,日均销售60kg ;单价每降低1元,日均多售出2kg .在销售过程中,每天还要支出其他费用500元(天数不足一天时,按整天计算).设销售单价为x 元,日均获利为y 元.(1)求y 关于x 的二次函数表达式,并注明x 的取值范围.(2)将(1)中所求出的二次函数配方成y=a (x +a b 2)2+ab ac 442-的形式,写出顶点坐标,在图所示的坐标系中画出草图.观察图象,指出单价定为多少元时日均获利最多?是多少?(3)若将这种化工原料全部售出比较日均获利最多和销售单价最高这两种方式,哪一种获总利较多?多多少?四、随堂练习:1.关于二次函数y=ax 2+bx +c 的图象有下列命题:①当c=0时,函数的图象经过原点;②当c >0且函数图象开口向下时,方程ax 2+bx+c=0必有两个不等实根;③当a <0,函数的图象最高点的纵坐标是ab ac 442-;④当b=0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2.某类产品按质量共分为10个档次,生产最低档次产品每件利润为8元,如果每提高一个档次每件利润增加2元.用同样的工时,最低档次产品每天可生产60件,每提高一个档次将少生产3件,求生产何种档次的产品利润最大?五、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六、作业1.某商场销售一批名牌衬衫,平均每天可售出20件,每件盈利40元.为了扩大销售,增加盈利,尽快减少库存,商场决定采取适当的降价措施.经调查发现,如果每件衬衫每降价1元,商场平均每天可多售出2件.(1)若商场平均每天要盈利1200元,每件衬衫应降价多少元?(2)每件衬衫降低多少元时,商场平均每天盈利最多?2.将进货为40元的某种商品按50元一个售出时,能卖出500个.已知这时商品每涨价一元,其销售数就要减少20个.为了获得最大利益,售价应定为多少?3.某商场销售某种品牌的纯牛奶,已知进价为每箱40元,生产厂家要求每箱售价在40元~70元之间.市场调查发现,若每箱以50元销售,平均每天可销售90箱;价格每降低1元,平均每天多销售3箱;价格每升高1元,平均每天少销售3箱.(1)写出平均每天销售量y(箱)与每箱售价x(元)之间的函数表达式(注明范围);(2)求出商场平均每天销售这种年奶的利润W(元)与每箱牛奶的售价x(元)之间的二次函数表达式;(每箱利润=售价-进价)(3)求出(2)中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并求出当x=40,70时W的值,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图象的草图;(4)由函数图象可以看出,当牛奶售价为多少时,平均每天的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4.某医药研究所进行某一治疗病毒新药的开发,经过大量的服用试验后知,成年人按规定的剂量服用后,每毫升血液中含药量y微克(1微克=10-3毫克)随时间x小时的变化规律与某一个二次函数y=ax2+bx+c(a≠0)相吻合.并测得服用时(即时间为0时)每毫升血液中含药量为0微克;服用后2小时每毫升血液中含药量为6微克;服用后3小时,每毫升血液中含药量为7.5微克.(1)试求出含药量y(微克)与服药时间x(小时)的函数表达式,并画出0≤x≤8内的函数图象的示意图.(2)求服药后几小时,才能使每毫升血液中含药量最大?并求出血液中的最大含药量.(3)结合图象说明一次服药后的有效时间是多少小时?(有效时间为血液中含药量不为0的总时间)5.有一种螃蟹,从海上捕获后不放养最多只能存活两天.如果放养在塘内,可以延长存活时间.但每天也有一定数量的蟹死去,假设放养期内蟹的个体重量基本保持不变.现有一经销商,按市场价收购了这种活蟹1000kg放养在塘内,此时市场价为30元/kg,据测算,此后1kg活蟹的市场价每天可上升1元.但是,放养一天需各种费用支出400元,且平均每天还有10kg蟹死去,假定死蟹均于当天全部售出,售价都是20元/kg.(1)设x天后1kg活蟹的市场价为P元,写出P关于x的函数表达式;(2)如果放养x天后将活蟹一次性出售,并记1000kg蟹的销售总额为Q元,写出Q 关于x的函数表达式;(3)该经销商将这批蟹放养多少天后出售,可获得最大利润(利润=销售总额-收购成本-费用)?最大利润是多少?6.某公司生产的A种产品,它的成本是2元,售价是3元,年销售量为10万件.为了获得更好的效益,公司准备拿出一定的资金做广告.根据经验,每年投入的广告费是x(10万元)(1)求y与x(2)如果把利润看作是销售总额减去成本和广告费,试写出年利润S(10万元)与广告费x(10万元)函数表达式;(3)如果投入的广告费为10万元~30万元,问广告费在什么范围内,公司获得的年利润随广告费的增大而增大?教学反思何时获得最大利润1、本节课之前的学习内容中,学生已初步了解求特殊的二次函数最大(小)值的方法,但教材上没有求一般二次函数最大(小)值的方法.在学生探索“何时获得最大利润”的过程中,对求一般二次函数最大(小)值的方法,在这节课中我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体会了函数的最值的求法。
九年级《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说课稿
九年级《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说课稿尊敬的各位同事们,大家好!我今天要说的课是九年级数学中的《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
这是我们数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学生们在应对中考时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点。
一、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1.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应该能够:•理解二次函数最值的概念和含义。
•掌握求解二次函数最值的方法,包括顶点法、配方法等。
•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二次函数最值的概念和解决方法。
2.重点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求解二次函数最值的方法,包括顶点法、配方法等。
难点是应用二次函数最值的概念和解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与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些实际问题的引入,让学生们感受到二次函数最值问题的现实意义,例如,通过计算球落地时的最大速度、物品堆积的最小空间等问题,引出二次函数最值的概念。
2.知识讲解通过具体的例子,详细讲解求解二次函数最值的几种方法,包括顶点法、配方法等。
让学生们理解各种方法的原理和应用范围。
3.学生练习让学生们在具体的练习中掌握二次函数最值的求解方法。
我会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们用刚刚学过的方法进行求解,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方法。
4.课堂讨论与总结在课程的最后阶段,我会组织学生们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们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以此来锻炼学生们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然后,我会带领学生们一起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强调二次函数最值问题在中考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中,我将会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问题式教学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们思考并进入课程主题,同时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保持思维活跃性。
例如,我可能会问:“你们觉得球落地时的最大速度会出现在何时?”这样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们积极思考,并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2.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图像和动画,以增强学生们的直观感受和理解。
例如,在解释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时,通过展示动态的图像或动画,可以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二次函数的性质和最值的概念。
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教案
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二次函数的最值概念,掌握求解二次函数最值的方法。
2. 学会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新思维和数学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内容:
1. 二次函数最值的概念。
2. 求解二次函数最值的方法。
3. 应用实例。
教学重点:
1. 掌握二次函数最值的概念和求解方法。
2. 运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 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学模型。
2. 灵活运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1. 讲解法:通过讲解二次函数的最值概念和求解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掌握。
2. 练习法:通过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求解二次函数最值的方法。
3. 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1. 黑板和粉笔。
2. 多媒体课件:用于展示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求解过程。
3. 教学范例:用于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已学知识,引出二次函数的最值概念。
2. 新课学习:讲解二次函数最值的概念和求解方法,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3. 练习巩固:让学生练习求解二次函数最值的题目,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
4.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5. 小结作业: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作业。
2022年九年级中考数学专题复习讲义 二次函数中的最值问题(线段和面积最值)
2022年九年级中考数学专题复习讲义二次函数中的最值问题(线段和面积最值)二次函数中的最值问题问题背景: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与x轴交于A(-3,0),B(1,0)两点,与y轴交于点C(0,3).(1)求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一、线段最值问题:(2)点M为直线AC上方抛物线上一动点,过M点作MN∥y轴交直线AC于点N,求出线段MN的最大值,并求出此时点M的坐标;思考:此时还能通过几何构图确定动点位置,从而计算相应的MN的最值吗?(3)点M为直线AC上方抛物线上一动点,过M点作MN∥y轴交直线AC于点N,作ME∥AC于点E,求∥MEN周长的最大值,并求出此时点M的坐标;思考:由动点M生成动点N,E,∥MEN三边长虽然均为变量,但它们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变式:∥MEN的面积有最大值,求出其最大值.(4)如图,点M为直线AC上方抛物线上一动点,连接OM与AC交于点F,求MF的最大值;FO思考:MF与OF是斜线段,它们的长度好表示吗?变式:如图,点M 为直线AC 上方抛物线上一动点,连接OM 与AC 交于点F ,当23MF FO 时,求此时点M 的坐标;(5)如图,连接BC ,点P 为直线AC 上方抛物线上的一动点,过点P 作PQ ∥y轴交AC线段于点Q,过点Q作QG∥BC交x轴于点G,求PQ 的最大值及此时点P的坐标(6)如图,点P为直线AC上方抛物线上的一动点,过点P作x轴的平行线交AC于点D,过点P作y轴的平行线交x轴于点E,求PD+PE的最大值及此时点P的坐标;二、面积最值问题 用铅垂法表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为:12S =⨯⨯铅垂高水平宽(7)点M 是直线AC 上方的抛物线上一动点,是否存在点M ,使∥ACM 的面积最大?若存在,求出点M 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8)点M 是直线AC 下方的抛物线上一动点,是否存在点M ,使S ∥ACM =15?若存在,求出点M 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9)点P是抛物线的顶点,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异于P点的点Q,使S∥ACQ=S∥ACP?若存在,求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提示:方法1,代数思想——利用铅垂法分类表示出三角形面积,建立等量关系求解;方法2,几何思想——通过辅助线构造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确定出动点的位置后再进行计算.(平行线转化面积)。
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中考数学第一轮总复习课件(全国通用)
中考数学第一轮总复习典例精讲考点聚集查漏补缺拓展提升第三单元 函数及其图象专题3.5 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知识点利用二次函数的区间最值求值01利用二次函数求代数式的最值02利用二次函数求面积的最值03拓展训练04【例1】已知二次函数y=-(x-h)2.(1)若当x<3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3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少,则h=___.(2)若当x<3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则h的取值范围为______.(3)当自变量x的取值满足2≤x≤5时,函数值y的最大值为-1,则h=______.3h≥31或6a>0(开口向上)a<0(开口向下)a≤x≤b<h,y随x增大而减小,当x=a时,y有最大值,y max =m;当x=b时,y有最小值,y min =na≤x≤b<h,y随x增大而增大,当x=a时,y有最小值,y min =m;当x=b时,y有最大值,y max =ny O xm n a bh k (h,k)yOx(h,k)hb a knma >0(开口向上)a <0(开口向下)h<a≤x≤b,y随x增大而增大,当x=a时,y有最小值,y min =m;当x=b时,y有最大值,y max =nh <a ≤x ≤b ,y 随x 增大而减小,当x =a 时,y 有最大值,y max =m ;当x =b 时,y 有最小值,y min =ny O xh k(h,k)b a n m yO x(h,k)h k nm baa >0(开口向上)a <0(开口向下)a≤x≤b,a<h<b,|a-h|<|b-h|当x=h时,y有最小值,y min =k;当x=b时,y有最大值,y max =n(a>0,离对称轴越远的点,位置越高)a≤x≤b,a<h<b,|a-h|>|b-h|当x=h时,y有最大值,y max =k;当x=a时,y有最小值,y min =m(a<0,离对称轴越远的点,位置越低)y Oxhk (h,k)b a n m yO x(h,k)hk n bam1.已知二次函数y=(x-h)2+1,在1≤x≤3的情况下,与其对应的函数值y的最小值为5,则h的值为( ) A.1或-5 B.-1或5 C.1或-3 D.1或32.已知二次函数y=x 2-2x-3,当0≤x≤3时,y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是( ) A.0,-4 B.0,-3 C.-3,-4 D.0,03.已知二次函数y=ax 2+2ax+3a 2+3,当x≥2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且-2≤x≤1时,y的最大值为9,则a=____.4.如图,抛物线y=a(x-h)2+k与x轴的一个交点A在点(-2,0)和(-1,0)之间(包括这两个点),顶点C是矩形DEFG区域内(包括边界和内部)的一个动点,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B知识点一强化训练利用二次函数的区间最值求值A 1xy-2-11143232知识点利用二次函数的区间最值求值01利用二次函数求代数式的最值02利用二次函数求面积的最值03拓展训练04【例【例22】】点P(m,n)在以y轴为对称轴的二次函数y=x 2+ax+4的图象上,则m-n的最大值等于( ) A.15/4 B.4 C.-15/4 D.-17/4C∵y轴为对称轴把P(m,n)代入y=x 2+ax+4得:n=m 2+4∴m-n=m-(m 2+4)=-(m-1/2)2-15/4∴a=0∴m-n的最大值为-15/4a>0(开口向上)a<0(开口向下)设M(x,kx+d).∵MN∥y轴,N在抛物线上,∴N(x,ax2+bx+c).当xA <x<xB,MN=(kx+d)-(ax2+bx+c)设M(x,kx+d).∵MN∥y轴,N在抛物线上,∴N(x,ax2+bx+c).当xA<x<xB,MN=(ax2+bx+c)-(kx+d).yO xxAMBAxBNy=ax2+bx+c y=kx+dyOxNxAMABxBy=ax2+bx+cy=kx+d1.若关于x的方程ax2+bx+1=0(a,b是常数,a>0)两根相差1,令t=12a-b2,则t的最大值为____.2.已知抛物线y=ax2+4ax+4a+1(a≠0)过点A(m,3),B(n,3)(m<n)两点,若线段AB的长不大于4,则代数式a2+a+1的最小值是_____.1.解析:Δ=b2-4a∴b2=a2+4a∴t=12a-b2=12a-(a2+4a)∴t=-(a-4)2+16当a=4时,tmax =16167/42.解析:y=ax2+4ax+4a+1=a(x+2)2+1∴对称轴为x=-2∵AB≤4,A(m,3),B(n,3)∴当m=-4,n=0时a最小把B(0,3)代入y=ax2+4ax+4a+1得a=1/2∴a2+a+1=(a+1/2)2+3/4=(1/2+1/2)2+3/4=7/43.如图直线y=x与抛物线y=x 2-2x-3交于点E、F,直线MN∥y轴,交直线y=x于点N,交抛物线于点M.(1)若点M为于点N的下方,求当MN 最长时,M的坐标;(2)若以O、C、M、N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求点M的坐标。
20第22章二次函数小结与复习教案
第22章二次函数小结与复习一、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运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等内容,梳理本章知识,形成有关二次函数的知识体系.2.通过回顾探究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过程,再次体会类比归纳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形成分析和解决函数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3.通过利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再次体会建模思想,增强应用意识.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复习二次函数的定义、图象和性质.难点: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过程知识梳理一、二次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形如y=ax2+bx+c(a,b,c是常数,a≠0)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注意:(1)等号右边必须是整式;(2)自变量的最高次数是2;(3)当b=0,c=0时,y=ax2是特殊的二次函数.二、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三、二次函数图象的平移四、二次函数表达式的求法五、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1)如果抛物线y =ax 2+bx +c 与x 轴有公共点,公共点的横坐标是x 0,那么当x =x 0时,函数的值是0,因此x =x 0就是方程ax 2+bx +c =0的一个根.(2)二次函数y =ax 2+bx +c 的图象与x 轴的位置关系有三种:没有公共点,有一个公共点,有两个公共点.这对应着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的根的三种情况:没有实数根,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六、二次函数的应用1.二次函数的应用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用二次函数表示实际问题变量之间的关系,解决最大(小)化问题(即最值问题);(2)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2.一般步骤:(1)找出问题中的变量和常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函数关系;(2)列出函数关系式,并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3)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解决实际问题;(4)检验结果的合理性,是否符合实际意义.考点讲练考点一 求抛物线的顶点坐标、对称轴、最值例1 求抛物线y =x 2-2x +3的顶点坐标.解法一:配方,得y =x 2-2x +3=(x -1)2+2,则顶点坐标为(1,2)解法二:由顶点公式,得,则顶点坐标为(1,2)方法总结解决此类题目可以先把二次函数y =ax 2+bx +c 配方为顶点式y =a (x -h )2+k 的形式,得到:对称轴是直线x =h ,最值为y =k ,顶点坐标为(h ,k );也可以直接利用公式求解.针对训练1.对于y =2(x +3)2+2的图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顶点坐标为(3,2)B.对称轴为直线x =3C.函数的最大值为2D.函数的最小值为2考点二 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及函数值的大小比较例2 二次函数y =-x 2+bx +c 的图象如图所示,点A(x 1,y 1),B(x 2,y 2)在此函数图象上,且x 1<x 2<1,则y 1与y 2的大小关系是( )A.y 1≤y 2B.y 1<y 2C.y 1≥y 2D.y 1>y 2针对训练2.下列函数中,当x >0时,y 随x 增大而减小的是( )A. B.y =x -1 C. D.y =-3x 2考点三 二次函数的图象与系数a ,b ,c 的关系例3 二次函数y =ax 2+bx +c 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结论:①abc >0;②2a -b <0;③4a -2b +c <0;④(a +c )2<b 2.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1B.2C.3D.4方法总结11222=⨯--=-=a b x 21423144422=⨯-⨯⨯=-=a b ac y 232x y =x y 43=1.根据图象开口方向及与y 轴交点位置来确定a 、c 符号.2.根据对称轴的位置确定b 的符号:b =0⇔对称轴是y 轴;a 、b 同号⇔对称轴在y 轴左侧;a 、b 异号⇔对称轴在y 轴右侧. 这个规律可简记为“左同右异”.3.当x =1时,函数y =a +b +c . 当图象上横坐标x =1的点在x 轴上方时,a +b +c >0;当图象上横坐标x =1的点在x 轴上时,a +b +c =0;当图象上横坐标x =1的点在x 轴下方时,a +b +c <0.同理,可由图象上横坐标x =-1的点判断a -b +c 的符号.针对训练3.已知二次函数y =-x 2+2bx +c ,当x >1时,y 的值随x 值的增大而减小,则实数b 的取值范围是( )A.b ≤1B.b ≥1C.b ≥-1D.b ≤-1考点四 抛物线的几何变换例4 将抛物线y =x 2-6x +5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右平移1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的抛物线解析式是( )A.y =(x -4)2-6B.y =(x -4)2-2C.y =(x -2)2-2D.y =(x -1)2-3针对训练4.若将抛物线y =-7(x +4)2-1通过平移得到y =-7x 2,则下列平移方法正确的是( )A.先向左平移4个单位,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B.先向右平移4个单位,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C.先向左平移4个单位,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D.先向右平移4个单位,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考点五 二次函数表达式的确定例5 已知关于x 的二次函数,当x =-1时,函数值为10,当x =1时,函数值为4,当x =2时,函数值为7,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解:设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 =ax 2+bx +c ,由题意得:,解这个方程组得∴ 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 =2x 2-3x +5.针对训练5.已知抛物线y =ax 2+bx +c 与抛物线y =-x 2-3x +7的形状相同,顶点在直线x =1上,且顶点到x 轴的距离为5,请写出满足此条件的抛物线的表达式.解:∵ 抛物线y =ax 2+bx +c 与抛物线y =-x 2-3x +7的形状相同∴ a =1或-1又∵ 顶点在直线x =1上,且顶点到x 轴的距离为5∴ 顶点坐标为(1,5)或(1,-5)∴ 其表达式可以为:(1) y =(x -1)2+5 (2) y =(x -1)2-5 (3) y =-(x -1)2+5 (4) y =-(x -1)2-5考点六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例6 若二次函数y =x 2+mx 的对称轴是直线x =3,则关于x 的方程x 2+mx =7的解为( )A.x 1=0,x 2=6B.x 1=1,x 2=7C.x 1=1,x 2=-7D.x 1=-1,x 2=7针对训练6.已知二次函数y =ax 2+bx +2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则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2=0的解为____________________.⎪⎩⎪⎨⎧=++=++=+-724410c b a c b a c b a ⎪⎩⎪⎨⎧=-==532c ba考点七 二次函数的应用例7 某商场试销一种成本为每件60元的服装,规定试销期间销售单价不低于成本单价,且获利不得高于45%,经试销发现,销售量y (件)与销售单价x (元)符合一次函数y =kx +b ,且x =65时,y =55;x =75时,y =45.(1)求一次函数的表达式;(2)若该商场获得利润为w 元,试写出利润w 与销售单价x 之间的关系式;销售单价定为多少元时,商场可获得最大利润,最大利润是多少元?解:(1)根据题意,得,解得故所求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 =-x +120.(2)w =(x -60)(-x +120)=-x 2+180x -7200,配方得w =-(x -90)2+900∵ 抛物线的开口向下∴ 当x <90时,w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60≤x ≤60×(1+45%),即60≤x ≤87∴ 当x =87时,w 有最大值,此时w =-(87-90)2+900=891故销售单价定为87元时,商场可获得最大利润891元.针对训练7.一家电脑公司推出一款新型电脑,投放市场以来3个月的利润情况如图所示,该图可以近似看作为抛物线的一部分,请结合图象,解答以下问题:(1)求该抛物线对应的二次函数解析式;(2)该公司在经营此款电脑过程中,第几月的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3)若照此经营下去,请你结合所学的知识,对公司在此款电脑的经营状况(是否亏损?何时亏损?)作预测分析.解:(1)因图象过原点,则设函数解析式为y =ax 2+bx ,由图象的点的含义,得,解得故所求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 =-x 2+14x(2)y =-x 2+14x =-(x -7)2+49∴ 当x =7时,y 最大=49故第7个月时,利润最大为49万元.(3)没有利润,即-x 2+14x =0解得x 1=0(舍去)或x 2=14而这时利润为滑坡状态,所以第15个月,公司亏损.例8 如图,梯形ABCD 中,AB ∥DC ,∠ABC =90°,∠A =45°,AB =30,BC =x ,其中15<x <30.作DE ⊥AB 于点E ,将△ADE 沿直线DE 折叠,点A 落在F 处,DF 交BC 于点G.(1)用含有x 的代数式表示BF 的长;(2)设四边形DEBG 的面积为S ,求S 与x 的函数关系式;(3)当x 为何值时,S 有最大值?并求出这个最大值.解:(1)由题意,得EF=AE=DE=BC=x ,AB=30∴ BF=2x -30(2)∵ ∠F=∠A=45°,∠CBF=∠ABC=90°∴ ∠BGF=∠F=45°,BG=BF=2x -30⎩⎨⎧=+=+45755565b k b k ⎩⎨⎧=-=1201b k ⎩⎨⎧=+=+242413b a b a ⎩⎨⎧=-=141ba∴ S=S △DEF -S △GBF =DE 2-BF 2=x 2-(2x -30)2=-x 2+60x -450(3)∴ S=-x 2+60x -450=-(x -20)2+150∵ a =-<0,15<20<30∴ 当x =20时,S 有最大值,最大值为150.针对训练8.张大伯准备用40m 长的木栏围一个矩形的羊圈,为了节约材料同时要使矩形的面积最大,他利用了自家房屋一面长25m 的墙,设计了如图一个矩形的羊圈.(1)请你求出张大伯矩形羊圈的面积;(2)请你判断他的设计方案是否合理?如果合理,直接答合理;如果不合理又该如何设计?并说明理由.解:(1)由题意,得羊圈的长为25m ,宽为(40-25)÷2=7.5(m ),故羊圈的面积为25×7.5=187.5(m 2)(2)设羊圈与墙垂直的一边为x m ,则与墙相对的一边长为(40-2x )m ,羊圈的面积:S=x (40-2x )=-2x 2+40x =-2(x -10)2+200 (0<x <20)∵ 0<10<20∴ 当x =10时,S 有最大值,最大值为200.∴ 张大伯的设计不合理合理的设计是:羊圈与墙垂直的两边长为10m ,而与墙相对的一边长为20m ,此时羊圈的面积最大为200m 2.212121212323232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次函数是初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学生升入高中必备的基础知识。
因此,历届中考试题都十分重视对它的考查,基于这个原因,我们在中考总复习中理应把它作为一个重点。
而有关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更是中考中的热点内容,从平时学生对这一内容掌握的情况来看,存在问题比较多。
下面结合近五年来的变式教学法的尝试,笔者粗浅谈谈有关二次函数最值问题的复习,以供各位同行参考,指正。
所谓变式教学法,它的核心是利用构造一系列变式的方法,来展示知识发生、发展过程,数学问题的结构和演变过程,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以及创设暴露思维障碍情境,从而形成一种思维训练的有效模式。
它的主要作用在于培养学生在相同条件下迁移、发散知识的能力。
它能做到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使他们的应变能力得以提高,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引例】已知二次函数f(x)=-1x2+x,其中x∈R,求f(x)的最大值。
【思路点拨】本题是二次函数求最值的基本题,由于函数的定义域是R,所以只需要采用配方法,找到函数的顶点(1,12)(最高点)即可解决问题。
(如图1)f(x)=-12x2+x=-12(x2-2x+1)+12=-12(x-1)2+12当x=1时,f(x)最大值为12。
1定义域的变化【变式1】已知二次函数f(x)=-1x2+x,其中x≥-2,求f(x)的最大值。
【思路点拨】本变式尽管函数的定义域改变了,但是函数图像的最高点(1,12)没有变,所以最大值仍是12。
(如图2)【变式2】已知二次函数f(x)=-12x2+x,其中-2≤x≤2,求f(x)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思路点拨】本变式仍是改变了定义域,函数的顶点仍是最高点(1,12),所以最大值没有变,但此时函数图像存在最底点(-2,-4),所以最小值是-4。
(如图3)【变式3】已知二次函数f(x)=-12x2+x,其中-2≤x≤0,求f(x)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思路点拨】本变式仍是改变了定义域,函数的顶点不在是图象的最高点,而最高点变为(0,0),所以最大值是0;最底点(-2,-4),所以最小值是-4。
(如图4)【变式4】已知二次函数f(x)=-12x2+x,其中-2≤x≤t,求f(x)的最大值。
【思路点拨】本变式仍是改变了定义域,由于这里含有参数t,而t与1的大小决定了函数图像最高点,所以本题就需要进行分类讨论。
具体解法如下:①当-2<t≤1时,最高点是(t,1t2+t),所以f(x)的最大值是-1t2+t。
(如图5)②当t>1时,函数的顶点仍是最高点(1,1),所以f(x)的最大值是1。
(如图6)【变式5】已知二次函数f(x)=-1x2+x,问是否存在实数m、n(m〈n),使f(x)的定义域和值域分别是[m,n]和[2m,2n]?如果存在,求出m、n的值,如不存在,说明理由。
【思路点拨】本题由于定义域的两端都有参数,使得该问题变得复杂了很多,关键要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分析如下:f(x)=-12x2+x=-12(x2-2x+1)+12=-12(x-1)2+12≤12所以2n≤12,即n≤14,而函数f(x)=-12x2+x图像的对称轴为x=1,所以定义域[m,n]在整个对称轴的左侧,函数图像的最高点是(m,2m)、最底点是(n,2n)。
则-12m2+m=2m-12n2+n=2!####"####$n解得m=-2或0n=-2或%0又m<n,所以m=-2n=%0即存在。
2解析式的变化【变式6】已知二次函数f(x)=-12x2+x+c,其中-2≤x≤2,求f(x)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思路点拨】本变式改变了函数解析式,函数的顶点仍是(下转128页)利用变式教学法谈二次函数最值问题的复习潘金梅(江苏省江阴市周庄中学江苏江阴214423)摘要:本文从函数定义域的变化和函数解析式的变化,例谈了二次函数最值问题的有效复习。
关键词:变式教学法最值中图分类号:G632.46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1578(2010)10-0118-01的英语教学中深切体会到,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形成深刻的印象。
同时还必须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一是严密组织课堂练习活动,加快练习节奏,在课堂上充分练习;二是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复习,即在向学生显现新材料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让旧材料及时复现,这样可以在学生出现遗忘前就及时地予以复习,可以避免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进行旧知识的机械记忆。
例如在向学生介绍新单词时,笔者常常把已学过的近形、近义的单词显现给学生,提醒学生注意区别;在举例中,笔者有意识地使用一些学过但不常出现的单词。
在学习新的语法项目前,先复习旧的语法,并注意让学生在头脑中对所学的知识形成清晰的条理,为新旧知识的衔接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
这样课堂上的效率得到保证,学生的课后负担就得以减轻。
为了减轻学生的课后负担,笔者还在学生作业的布置上多动脑筋,精心设计练习形式、选择练习内容,力求做到精练巧练,同时也注意练习的趣味性,例如注意收集一些生动有趣的英语短文供学生做阅读练习,经常变换练习的形式等。
这样学生的课外负担减轻了,学生们觉得学英语不那么困难和费力,学英语的积极性得到促进,随后英语课堂上的效率得到保证,形成了良性循环。
5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一个双向信息交流的过程。
英语教学由于有大量的对话练习,这种交流就显得更为重要。
和谐的师生关系往往可以减少学生的紧张情绪,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参与课堂活动。
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基础是民主、平等、互敬、互爱。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发言、勇于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缩短师生间的角色距离。
初中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不断增强,他们比较注重自己在老师和同学面前的形象。
他们有较强的自尊心,有时不愿将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直接对老师与同学说。
他们追求个性,不相信不遵循别人的话。
有时他们宁可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即使是错误的事。
他们有自己的决定,自己的选择,这是老师和家长必须面对的事实!我们教师最好放下架子,用心去倾听我们这些学生的想法;让我们暂时忘记“威严”,尝试一下换位思考,用耐心、谅解和宽容,拉进彼此的距离。
在教学中,注意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注意交流、沟通!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往调节着师生间的关系。
这种师生关系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关系到学生的个人精神发展。
充分利用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学唱英语歌曲、排练英语短剧、讲英语故事、看英语电视节目,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景中学习和练习,这样既可陶冶学生的情趣,又可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也不知不觉中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
学生对教师的不同情感,会影响他们对学科的兴趣、努力程度以至教学效果。
教育家们早就发现,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态度,良好的情绪态度使学生学习热情高涨,不好的情绪态度会降低学生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1]韩立福.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赵毓英.对提高中学英语教学效率的几点建议[J].人民教育,1998.9.(上接118页)最高点(1,12+c),所以最大值为12+c,但此时函数图像存在最底点(-2,-4+c),所以最小值是-4+c。
这里尽管是改变了函数解析式,但从图像上看,相当于是把整个函数图像上下平移了一下。
【变式7】已知二次函数f(x)=-1αx2+αx,其中-2≤x≤2,求f(x)的最大值。
【思路点拨】这里尽管二次函数解析式的一次项和二次项系数都变化了,但是函数图像的对称轴是没有变的。
由于f(x)=-12αx2+αx=-12α(x2-2x+1)+12α=-12α(x-1)2+12α此时函数图像的开口方向要看字母a的正负,所以需要分类讨论:①当α>0时,开口向下,最高点是(1,12α),所以最大值是1α;②当α<0时。
开口向上,最高点是(-2,-4α),所以最大值是-4α。
【变式8】已知二次函数f(x)=-12x2+bx,其中-2≤x≤2,求f(x)的最大值。
【思路点拨】本变式仅有一次项的系数改变了,所以函数的对称轴也随之改变,此时情况就变得比较复杂了。
由于f(x)=-12x2+bx=-12(x2-2bx+b2)+12b2=-12(x-b)2+12b2二次函数图像的对称轴为x=b,由于b与2、-2的大小关系直接影响到函数的最大值,结合图形分以下几种情况讨论:①当b≤-2时,图像最高点是(-2,-2-2b),所以最大值是-2-2b;(如图7)②当-2<b<2时,图像最高点是(b,12b2),所以最大值是12b2;(如图8)③当b≥2时,图像最高点是(2,-2+2b),所以最大值是-2+2b。
(如图9)初三毕业复习时间仓促,为了取得理想效果,这时师生往往会陷入传统的“题海战术”之中难以自拔。
而变式教学在中考复习中却有着它的独到功效,因为它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应变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教与学的手段。
事实上,复习不同于新课,新课一节仅需要掌握一两个知识点,而复习课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大容量、高效率完成一章节的复习任务,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网络化,不仅要掌握知识,而且要形成基本技能,同时要掌握基本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还要培养数学意识。
实践证明,变式教学能摆脱“题海”变被动思维为主动自觉思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教学效益,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由此看出,在数学教学中,若教师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由一个基本问题出发,运用类比、联想、特殊化和一般化的思维方法,探索问题的发展变化,就能使我们发现问题的本质,并能深入挖掘出其潜在的数学思想方法,揭示其丰富的内涵。
恰当合理的变式能营造一种生动活泼、宽松自由的氛围,有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开拓思路、活跃思维,变式要能做到恰当合理,就应针对中考命题的“源于课本,高于课本”的原则,做到循序渐进,有的放矢,紧扣考纲,万变不离其宗,与素质教育要求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本质相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