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与饮食文化
汉语与饮食文化
汉语与饮食文化
汉语是中国人的母语,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国的饮
食文化也是举世闻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支柱之一。在中国人
的日常生活中,汉语与饮食文化紧密相连,相互交融。本文将探讨汉
语与饮食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汉语中与饮食相关的一些有趣的语言
现象。
在中国,饮食一直被视为重要的社交活动,人们经常通过聚餐来加
深感情,表达友好。因此,在汉语中,不少词语和成语与饮食有着密
切的联系。比如,“有的放矢”这个成语,原意是指射箭时准确地瞄准
目标,引申为做事情有的有准备、有目的。这个成语的典故来自古代
射箭比赛,为了保证射箭的准确性,射手需要在箭身上刻上箭的去处,这个箭的去处就叫“矢”。而在古代的饮食文化中,有的放矢也是一种
饭后的精致吃法,意味着将食物摆放得规整有序,既注重口感,也注
重色香味。这样的用法在汉语中也有类似的表达,“摆盘”、“擺盤”。作为一门古老的文化的承载者,汉语中的很多成语和词语都透露出深厚
的饮食文化内涵。
同时,在汉语的日常用语中,也有不少与饮食相关的词汇。比如,“吃土”这个词,通常用来形容人过穷过苦,生活水平很低。而“吃土”其实也和古代的一种美食有很深的联系。在古代,穷困山区的百姓没有
肉食,他们只能靠吃土来填饱肚子。尽管这些食物看似简单普通,但
却是中国传统的美食之一,通过对土壤的研究和处理,制成鲜美可口
的小吃。因此,“吃土”这个词在汉语中也有一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此外,在中国的餐桌文化中,食物的名称也经常成为交谈的话题。
比如,“龙虾”这个食材,在不同的地区可能有不同的称呼。在北方人
汉字与饮食文化
汉字与饮食文化
语言文字的历史与文化大抵是相辅而行的。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汉字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十分密切,二者之间相互依存.汉字积淀着中国文化的结晶,中国文化也靠着汉字的记录流传得更为久远。
人类是与饮食共存的,但饮食进入文化范畴,应从熟食开始.《礼记·曲礼》说:“古者未有火化,食草木之食、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后圣有作,然后修火之利,以炮,以播,以烹,以炙,以为醛酪.”这一记载,反映了中原由野蛮到文化的过程.以汉字与烹食文化的关系为例,可以看出,汉字在以下五个方面携带着烹食文化的信息:
分析汉字的形体,并结合古代文献,可以很好的阐述中国古代饮食制作文化.“民以食为天”,悠悠万事,唯食为大。所以饮食文化当是一切文化的基础。尽管古代的百姓生活困苦,难以维持生计,但饮食制作文化已经萌芽、形成,我们可以从一些汉字的形体及有关说解来了解这一点.
从汉字看古代的饮食制作文化。
(一)臼、杵、舂、碓
臼:古代人们为谷物脱皮去壳的一种工具。形状类似于今天人们捣蒜泥的蒜罐。
从《说文》:“臼,舂臼也,古者掘地为臼,其后穿木石,象形,中像米也。"可以得出“臼”确是为谷物去壳的工具.
杵:为谷物去壳的与“臼”相配的一种工具,形状类似棒槌。木杵、地臼的出现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对饮食制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舂:是指用“杵、臼”捣谷物时的动作,会意字。
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皮壳或捣碎:~米.~药。
通过“杵、臼、舂"这三个字,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祖先早就有了为谷物去壳脱皮的意识,而且还发明了实用的工具,这是文明的表现。
汉字与饮食文化
班固《白虎通义》王者所以有社稷何?
为天下求福报功。人非土不立,非谷不
食。土地广博,不可遍敬也;五谷众多,
不可一一祭也。故封土立社,示有土尊。
稷,五谷之长,故封稷而祭之也。
先 农 坛
先农坛观耕台
小 篆
黍
现代北方的黍子,又叫黄米,状似小 米 ,色黄而黏。 古代黍稷常常连用,可以表明黍在人 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牛作义符的字:
字义由专指而演化为带有普遍
性的意义。
牡:公牛
牝(pìn):母牛
牺:用作祭祀的牛
牲:纯色的牛
物:杂色牛
解
牵
羊
《说文》:羊在六畜主给膳。
养羞
羡
鲜
善美
祥
羌
犬
猎获狩臭 突猝默 伏献 《左传》 “吏人之与叔孙居于箕者, 请其吠狗,弗与。及将归,杀而与之 食之。”
走狗 狗屠
刺客聂政,即“家贫,客游以为狗屠” 樊哙
从肉会声。”本义是切得
很细的肉。
脍不厌细
小
篆
《释名》:脍,会也。细
切肉令散。分其赤白异切
之,已乃会合和之也。
三、酒
甲骨文从“酉” 的字不多 : 金文:酌酤酢酗酷酱都已 出现.
《说文·酉部》:收字67 个
古代作品中所描述的喝酒情况:
樊哙在鸿门宴上立饮斗卮酒 唐代的王绩号称斗酒博士,每天喝一 斗酒; 宋代的曹翰,喝了好几斗酒后仍然十 分清醒,“奏事上前(皇帝面前),数 十条,皆默识不少差。” 李白斗酒诗百篇 武松过景阳冈之前一饮十八碗
汉字中饮食文化论文
浅谈汉字中的饮食文化
摘要:俗语中常说“民以食为天”,可见“食”在我国古代乃至现代社会人民心目中的重要程度。在汉字中有许多的字都与饮食相关,这些汉字为我们呈现了古老国度里的饮食文化。本文将从汉字体现的饮食方式和饮食用具考察,探讨汉字中所提体现的饮食层面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汉字饮食文化
在人类社会形成之初的原始社会,当其他生活资料还没有形成之时,饮食就已经成为了人类生活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了。然而,人类的饮食并不是一开始就与火有关系的,在此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对食物都是“拿来即食”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懂得了火的使用方法,由此,人们的饮食便与火结下不解之缘,人们开始用火来烹饪各种食物,人们的饮食文化也就此产生。汉字的出现则是在人们社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饮食文化在汉字中也有所体现。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汉字中体现的与火息息相关的饮食文化。
一、饮食的方式
现代社会的我们的饮食多种多样,于此相适应,我们现代的饮食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古代人们的由于条件的种种限制,她们的饮食方式不可能像我们今天这样这么多种多样,我们从汉字中考察发现,古代人的饮食方式可以归纳为两大方面:一是直接烧烤的方法;另一种是非直接烧烤的方法。
(一)直接烧烤
直接烧烤是一种最简便,最快捷的食物加工方法。这种烧烤方式通常是把动物的肉或者植物的果实等直接放在火上烤,烤熟后即可食用。以下几个汉字就表现了直接烧烤法的方式:
1.炙:在金文中最早出现。《说文解字》:“炙,炮肉也。从肉在火上。”即直接把动物的肉放在火上烧烤。《汉语大字典》中还有一个异体字“烊”,是用火直接烧烤羊肉的意思。汉代刘熙《释名》中说:“炙,炙也。炙于火上也。”《诗经》:“有兔斯首,燔之炙之。”毛亨传:“炕火曰炙。”孔颖达疏:“并毛而炮之。”陈子展《诗经直解》解释为:有兔子的头,去毛加火少了它,叉子叉着烧了它。“这种直接烧烤的方法与当今社会烧烤羊肉串有着类似的地方。
第七讲_汉语中的饮食文化__1_
究精巧细腻,清秀雅丽。
饮食与汉语
中国的饮食文化
闽菜烹饪原料以海鲜和山珍为主,刀工巧妙, 汤菜考究,变化无穷,烹调细腻,特别注意调味。
徽菜擅长烧、炖,讲究火功,并喜以火腿佐 味,善于保持原汁原味。
饮食与汉语
中国的饮食文化
满汉全席有咸有甜,有荤有素,取材广泛, 用料精细,山珍海味无所不包。既有宫廷菜肴之 特色,又有地方风味之精华;突出满族菜点的烧 烤、火锅、涮锅等特点,又展示了汉族烹调的扒、
炸、炒、熘、烧等特色,是中华菜系文化的瑰宝
和最高境界。
1
食物
食物
汉语中常常利用食物的形状或食物的特点或属
性,通过比喻、夸张、 借代来描绘人物的外貌、心
理、行为、好恶等。
“脸像橘子皮”,形容脸上的皱纹很多,很难看。 “豆芽菜”形容非常瘦。 “三块豆腐高”指个子很矮。
食物
“西葫芦脑袋”指脑袋长得像西葫芦一样难看。
鲁菜擅长河鲜、海鲜的烹制,且以做汤闻名。 粤菜以食物广泛而著称,上至飞禽,下至走 兽,无所不做,无所不吃,虫、蛇、鼠、猴,都 可以入食。
饮食与汉语
中国的饮食文化
淮扬菜注重火工和造型,讲究原汤原味,口 味以清淡见称。
湘菜不仅有北方的咸,也有南方的甜,香、 嫩、清、脆是其特色。
食古汉字解析
食古汉字解析
古代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就像美食一样,每一个汉字都有其独特的味道和风味。让我们一起品味这些古汉字,感受其中的魅力和美味。
一、「食」字:品味文化瑰宝
「食」字是食物的意思,同时也象征着文化的滋养。它由「飠」和「口」组成,「飠」代表着食物,「口」则是人类感受美味的器官。这个字像是一个人张开嘴巴,迫不及待地品尝美食的样子。它告诉我们,食物不仅是生命所需,更是人类文明的体现。
二、「古」字:穿越时空的味道
「古」字是一个传达着古老气息的字。它由「口」和「十」组成,「口」代表嘴巴,「十」则代表时间的长久。这个字就像是一个古人的嘴巴,透露出古代的味道。它让我们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文化底蕴,宛如穿越时空品味古人的生活。
三、「汉」字:中华文化的味道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象征,也是中国人的姓氏。它由「水」和「又」组成,「水」代表着流动和涵养,「又」则代表着手臂的动作。这个字就像是一滴水流经双手,传承着中华文化的精髓。它让我们感受到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历史的底蕴,品味着中华文化的独特味道。
四、「字」字:文字的美味
「字」字是文字和字体的意思。它由「子」和「宀」组成,「子」代表儿子,「宀」则代表房屋。这个字像是一个儿子在房屋里学习写字的样子。它告诉我们,文字是一种美味的艺术,需要用心去品味和创造。每一个字体都有其独特的味道和风味,就像每一种美食都有其独特的特色和口感。
食古汉字不仅是品味文字的过程,更是品味文化的过程。每一个古汉字都有其独特的味道和意义,让我们以人类的视角去品味这些美味的古汉字,感受其中的魅力和美味。让文字成为我们品味文化的工具,让古代汉字成为我们品味古人智慧的窗口,让中华文化的味道在我们心中永久散发。让我们一起品味这些古代汉字的珍馐美味,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汉字与中国的饮食文化
汉字与中国的饮食文化
中国的文字俨然成为一种文化,是中国文明最集中最精粹的体现。因此汉字文化也是包罗万象,汉字文化涉及到了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所以要观察中国的汉字文化是离不开饮食的影响的。
1、“禾”
《说文解字》“嘉穀也。二月始生,八月而孰,得時之中,故謂之禾。禾,木也。木王而生,金王而死。从木,从省。 象其穗。凡禾之屬皆从禾。”禾是古代谷物的总称,所以许多与吃有关的字都常常以它为边旁。粮食的这个“禾”似乎是最古老的。这个字的外形十分像沉重的穗子垂挂下来的谷物。
2、“秀”
秀丽的秀字,会意。石鼓文,上为“禾”,下象禾穗摇曳。荣而实者谓之秀。《尔雅》本义是谷物抽穗扬花。多指庄稼长相很好,如秀穗。后秀字引申意为好,优异。不再仅仅是用于形容庄稼。也开始形容其他事物,诸如景色:秀丽的山河。或是形容人,诸如:秀而不实(喻人很聪明,却未做出实际成绩)。“秀”字是带“禾”的边旁,同样跟禾谷脱不开干系,庄稼长的好,收成也就好。因此,古代先民看到长相“秀茂”的庄稼,心中便掩饰不住的高兴。
3、“饮”“食”及其边旁“飠”“饣”
“饮”字最初的形体像一个人俯首吐舌,依傍在酒坛子边喝酒,显然是专为饮酒而造的。“食”,包括偏旁“飠”“饣”,均读shí,像人张口冲着古代的食具吃饭状,是从古代食具“豆”,一种可用来盛装食物的高脚碗演进过来的一个字根;也有把上面的字形,看作是“合”字,意思是包括所有与食物有关的字形,后来篆体写成似人头顶食具状,用它做偏旁创造了大量与饮食有关的字。
人以食为天,一日三餐不可少。可是在古代,一日只吃两餐,还专门创造了两个字:“饔”。又叫大食,是指早上8、9点种吃的早饭;“雍”从“乡”(邑字演化而来,含人跪坐姿)从“隹”(禽类),含意“雍容华贵”丰富的饮食;“飧”。又叫小食,是指下午4、5点种吃的晚饭;“飧”从“夕”(黄昏)从“食”,一看便知是指简单的晚饭。
10汉字与饮食文化
第十章汉字与饮食文化
第一节反映烹饪文化的汉字 1.举出反映烹饪文化的汉字三个。
中国获得“烹饪王国”的美誉。中华饮食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如今已形成中国汉族各具特色的“八大菜系”。
1.烹、饪烹与饪早在《易经》和《诗经》这两部典籍中就已经连用,成为熟食制作的总名。享-享受,亨-亨通,烹-烹饪饪:《说文》:“大孰(熟)也。从食壬聲。”《论语·乡党》:“失飪不食,不时不食。”何晏集解:“失飪,失生熟之节。”生熟程度:腥、烂、糜、饪。
2.从火的字反映烹饪发展炊、烤、炒、烧、炝、炖、烘、焙、烩、炸、炙、煲、烫……烹、然、煮、蒸、煎、热、熏、熬、熟、焦……
第二节反映饮食习惯的汉字 2.举出反映跪坐进餐习惯的汉字三个。
1.跪坐进餐 1)即:将要进餐2)既:已经进餐 3)鄉:同吃一锅饭4)卿:掌管饭勺的人
2.以羊为代表美食《说文》:“羊在六畜,主给膳。”羊在古代具有代表性食物和礼品。
1)羞:《说文》:“羞,进献也。”拿羊进献。2.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給膳也。美與善同意。無鄙切。臣鉉等曰:羊大則美,故从大。3.譱(善)甘也。 4. 羹5.鲜6.羔:说文》:羊子也。从羊,照省聲。甲骨文字形正象羊在火上。7.羡8.祥10.姜9.養
第三节汉字反映的酒文化 3.汉字体现出哪些酒文化与幸福观?
甲骨文从“酉”的字不多:金文:酌酤酢酗酷酱都已出现.《说文·酉部》:收字67个
酌配酑酎酏酐酒酜酚酛酓酔酕酖酗酘酙酝酦酟酠酡酢酣1.古代作品中有不少描述饮酒情景,酒与英雄、文人雅士结下不解之缘。如:
◎樊哙在鸿门宴上立饮斗卮酒。◎唐王绩号称斗酒博士,每天喝一斗酒。◎武松过景阳冈之前一饮十八碗。
汉字与衣、食、住、
裤
《说文·糸部》:“绔,胫衣也。”段玉裁 注:“今所谓套裤也。左右各一,分衣两 胫。”
古代写作“绔”、“袴”。《释名·释衣 服》:“绔,跨也,两股各跨别也。”说 明裤分两裤腿,两腿分别套入裤腿。古代 的裤子没有裆,只有两个裤筒,套在腿上, 用带子系在腰间。
3、足衣
穿在脚上的都可以叫足衣,包括各种鞋子 和袜子。古代鞋子的总称是履,用“履” 作形旁的基础,可造出“屦”、“屐”等 表示鞋子、或与鞋有关的字。
炙
《说文》:“炙,炙肉也。从肉在火上。” 段注:“谓以物贯之而举于火上以炙之。”
《尔雅·释名》:“炙,炙也。炙于火上 也。”
《礼记·礼运》:“以炮以燔,以亨以炙, 以為醴酪 。”郑玄注:“炙,贯之火上 也。”
这是古代一种把肉串起来直接加于火上的 烤制办法,类似于现在的烤羊肉串 。
古代鞋袜以革制为多,因此在表示鞋袜的 汉字中,形符如是表示制作原料的,也以 “革”、“韦”为多。
与足衣有关的汉字,主要有屦、履、屐、 舄、袜等。
履、屦
履,鞋的总称。《说文解字》履部:“履, 足所依也。从尸,从彳,从夊,舟像履 形。”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古曰 舄曰屦,汉以后曰履,今曰鞵(鞋)。”
与头衣有关的汉字,主要有冠、冕、弁、胄、 皇、帽、巾、帻、陌头、纚、笄等。
冃、冒、帽
《说文》:“冃,小儿、蛮夷头衣也。从 冂,二其饰也。”朱骏声通训定声:“冃, 今字作帽。”
汉语与饮食文化
汉语与中国饮食文化
中国的“吃”举世闻名,这不仅表现在中国的食物非常丰富,种类非常繁多,而且表现在烹制方法上有自己独特的一面。中国各地有各地的特色,形成了著名的八大菜系:川菜、鲁菜、粤菜、淮扬菜、湘菜、浙菜、闽菜、徽菜。这八大菜系中,又以川菜、鲁菜、粤菜、淮扬菜四大菜系最有名,它们已经饮誉世界。中国菜追求色、香、味、形,不仅讲究用料,而且还讲究火候、刀法和造型等,因此可以说是一种艺术。但是由于各菜系的不同,侧重点也不同。正因为如此,长期以来,中国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饮食文化。在汉语中常常利用食物的外部形状或食物自身的属性,通过比喻、夸张、借代来描绘人物的外貌、心理、行为、好恶等。像“软面团”“菜包子”,比喻性格怯懦无能的人。“刀子嘴,豆腐心”比喻嘴厉害,但心却很软。“闷葫芦”比喻沉默寡言的人。“姜是老的辣”比喻老人经验丰富。“空心萝卜”比喻色厉内荏的人。“奶油小生”比喻面孔白嫩的男青年。“脸像橘子皮”形容脸上的皱纹很多,很难看。“西葫芦脑袋”形容脑袋长得像西葫芦一样难看。“蒜头鼻子”形容鼻子像蒜头一样。“装蒜”比喻假装不知道。“豆芽菜”形容非常瘦。“三块豆腐高”形容个子矮胖。
汉语常常用食物来比喻女性。在古人的笔下,美女常常被描写成:杏仁眼、樱桃小嘴、瓜子脸、项如嫩藕、乳似馒头、指如葱根、口若含贝。这种描写不仅很恰当,而且很生动形象,简直栩栩如生了。实际上,以上这些比喻已经成了经典,现代人也常常用来描写女性。
食物的特点在汉语中同样可以作为喻体。中国人喜欢吃油腻的食物,因此对“肥”“油”就自然有好感。语言中把“肥”和“油”的含义加以引申,表示利益或好处。例如:“富得流油”比喻非常富裕,“捞油水”比喻从中得到好处,“揩油水”比喻占便宜,“油水大”比喻好处或利益多,“他找了个肥缺”意思为他找了个收入或好处很多的职位。但是“油”还有另外一个特点,即东西沾上油以后很光滑,由此又引申出“油滑”的比喻义。像“那家伙真油”,其中的“油”就是这个意思。汉语中还有“老油子”和“老油条”的说法,它们多用来借指熟谙世事、明哲保身的人。面粉比较松散、柔软,因此常常用来比喻慢性子。像“你真面”“面瓜”,意思都是动作或反应慢,做事不着急。而醋是一种佐食的调料,性酸,但不知何时,人们把它与女性联系在一起了。女人生性爱嫉妒,所以戏称爱“吃醋”“醋坛子”比喻嫉妒心极强的女性;“醋性大发”比喻顿生嫉妒之心。
论文汉字与饮食文化研究
摘要:“民以食为天”,但对中华民族来说,饮食不只是为了生存,而是一种文化。我们的老祖宗因饮食而形成了一套独特而又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所以要观察中国的汉字文化是离不开饮食的影响的。正如我们所知道的汉字文化圈,又称筷子文化圈,便集中反映了两者之间的联系。汉字中有关饮食文化的信息,是我们古老民族饮食文化的系统反映。
关键词:汉字;饮食;文化
一.中国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绵延170多万年,推出6万多种传统菜点、2万多种工业食品、五光十色的筵宴和流光溢彩的风味流派,获得“烹饪王国”的美誉。中国饮食文化直接影响到日本、蒙古、朝鲜、韩国、泰国、新加坡等国家,是东方饮食文化圈的轴心;与此同时,它还间接影响到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像中国的素食文化、茶文化、酱醋、面食、药膳、陶瓷餐具和大豆等,都惠及全世界数十亿人。总之,中国饮食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在100多万年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在食源开发、食具研制和饮食审美等方面创造、积累并影响周边国家和世界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
二.中国汉字
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拥有源远流长的历史,其特色文字——汉字,同它的母体一样,亦拥有灿烂辉煌的历史。基于现存的古代文献记载和现已得到确认的考古发现,中国汉字至少有四五千年的历史。汉字起源的历史就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开端。历史考古和文献记载说明,汉字起源于仰韶文化时期,大约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2000年开始进入字符积累阶段,商代初期形成相当规模的文字体系。
三.汉字与中国饮食文化之间的关系
中国的文字俨然成为一种文化,是中国文明最集中最精粹的体现。因此汉字文化也是包罗万象,汉字文化涉及到了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所以要观察中国的汉字文化是离不开饮食的影响的。
浅议汉字与烹食文化
浅议汉字与烹食文化
刘含梅
江西农业大学汉语言文学1101班,南昌,330045
摘要:
作为中华民族辉煌文明的载体的汉字和源远流长的中国烹食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本文探讨了汉字与烹食文化的关系,通过研究汉字,可以看出中国烹饪饮食的传统与特色,反映出烹饪原料的来源与食物制作的过程,反映出生熟食品的性能与养分,反映出高能度的火在烹饪中的多般作用,也反映出人类在享用饮食过程中的各种心理等等。汉字是在悠悠数千年中贮存中国烹食文化信息的一个宝库,汉字的原始构形理据、形音义发展的脉络、分化孳乳的轨迹和个体字符的存亡史,都成为中国烹食文化的确证。
关键字:
汉字、烹食文化、总称、制作、精神
正文:
一、烹食总称
1.烹与饪
烹与饪早在《易经》。和《诗经》这两部典籍中就已连用,成为熟食制作的总称。
烹字的甲骨文,金文象宗庙之形。《说文解字》中解释它的本义是用食物来供奉鬼神,也就是祭献。所以《说文解字》说:“烹,献也,象进熟物形。孝经曰:祭则鬼烹之。”汉代以后这个字逐渐分化为三个形音义不同又互有联系的字。:(1)烹写作享,音许两切,今读xiang,具有享献,享受两方面的意思。享献是给
别人东西,享受是接受别人给的东西,恰好符合汉语施受同词的特点。(2)享字减一笔变作亨读许庚切,今读heng,主要意义是亨通,亨则通于上,可以
得到鬼神的福佑,所以引申有顺利运气好的意思。
(3)亨字加火,写作烹,读普庚切,今读peng,这是一个后出分化字,以后就专
门承担了煮熟这个意思,专用于烹饪。
综合这三个字的造字意图和相互的渊源关系,我们可以看到古代烹饪的一个重要特点,那就是饮食与祭祀的关系。上古宫廷里,供给人们膳食和供给鬼神祭品是烹饪的两大目的。
汉字与饮食文化
中国八大菜系
鲁菜:现今鲁是由济南和胶东两地的地方菜演化而成的(特 点:口味以鲜为主,偏重清淡 )
川菜:以四川成都、重庆两地的菜肴为代表 (特点:酸、甜、 麻、辣香、油重、味浓,注重调味 )
苏菜:由苏州、扬州、南京、镇江四大菜为代表而构成(特 点:浓中带淡,鲜香酥烂,原汁原汤浓而不腻,口味平和, 咸中带甜 )
礼
是指饮食活动的礼仪性。中国饮食讲究“礼, 这与我们的传统文化有很大关系。生老病死、 送往迎来、祭神敬祖都是礼。《礼记·礼运》中 说:“夫礼之初,始诸饮食。”“三礼”中几 乎没有一页不曾提到祭祀中的酒和食物。礼指 一种秩序和规范。坐席的方向、箸匙的排列、 上 菜 的 次 序 …… 都 体 现 着 “ 礼 ” 。 我 们 谈 “礼”,不要简单地将它看作一种礼仪,而应 该将它理解成一种精神,一种内在的伦理精神。 这种“礼”的精神,贯穿在饮食活动过程中, 从而构成中国饮食文明的逻辑起点。
浙菜:以杭州、宁波、绍兴、温州等地的菜肴为代表发展而 成 (特点:清、香、脆、嫩、爽、鲜 )
徽菜:以沿江、沿淮、徽洲三地区的地方菜为代表构成 (特点:选料朴实,讲究火功,重油重色 ,味道醇厚,保 持原汁原味 )
粤菜:以广州、潮州、东江三地的菜为代表而形成 (特点: 讲究鲜、嫩、爽、滑,一般夏秋力求清淡,冬春偏重浓醇 )
情
这是对中华饮食文化社会心理功能的概括。 吃吃喝喝,不能简单视之,它实际上是人与人之 间情感交流的媒介,是一种别开生面的社交活动。 一边吃饭,一边聊天,可以做生意、交流信息、 采访。朋友离合,送往迎来,人们都习惯于在饭 桌上表达惜别或欢迎的心情,感情上的风波,人 们也往往借酒菜平息。这是饮食活动对于社会心 理的调节功能。过去的茶馆,大家坐下来喝茶、 听书、摆龙门阵或者发泄对朝廷的不满,实在是 一种极好的心理按摩。 中华饮食之所以具有“抒 情”功能,是因为“饮德食和、万邦同乐”的哲 学思想和由此而出现的具有民族特点的饮食方式。
试析汉字里所蕴涵的饮食文化信息
试析汉字里所蕴涵的饮食文化信息
论文关键词:汉字饮食对象食物制作力一式饮食文化论文摘要:汉字里蕴涵有饮食文化信息它包括饮食的内容与对象、食物的制作力一式和品类。汉字中有关饮食文化的信息是我们古老民族饮食文化的系统反映它既反映出我国烹饪饮食的传统与特色又通过与其相关的各种行为反映出人们在享用食物的过程中的各种形态、心理与礼仪。汉字是研究我国历史和文化的沃野是丰富的矿藏这就是研究汉字形体的意义所在。
古人说食色性也。也就是说人之于饮食与美色是其本性所需要是其天生所必须。而在这先天生就的两种物事中“食”又是放在第一位的是人获取能量的主要途径是人维持其生存的物质必需品的主要来源。囚而古人从果腹之初就一分注意对可以食用的物类、制作的力一法、制成的品种和食用的力一式力一法与礼仪等进行研究或总结从而积累了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这些饮食文化信息在与人类文明几乎同时产生的语言里就有留存而作为记录语言的文字除其读音与意义里有保存之外在其形体之中还有着语言音义里所寻觅小到的珍贵信息。
饮食文化应当包括两类一是“饮”即茶、酒之类二是“食”即食物的摄取其对象应为饭食肉菜之属。《诗经・小雅・绵蛮》“饮之食之教之诲之。”郑玄笺“渴则与之饮饥则与之食。”应当说这是一种大类的划分。小过在古代越古越如此“食”‘饮”是可以与相包含与代替的。古有膳夫之职据文献记载其小但管吃也管喝。但是我们此处所论之“饮” ‘食”则于此小采而仅就摄取食物这狭窄区域内淡“饮”论“食”。“饮”就是汤类、粥类的食物“食”就是饭类主食、菜肉类副食的食物。而对于其上一层次的所谓“饮”的内容我们仅取“酒”文化之一种专题论述之。
汉字与中国古代饮食文化
汉字与饮食文化
摘要:中国汉字有着六千多年的历史,博大精深,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从中国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出发,从食物种类、烹饪技术、食具、酒具等方面阐述汉字所蕴藏的文化底蕴。
关键字:汉字饮食文化文化内涵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在世界上最古老的三大文字系统(包括汉字、古埃及的圣书字和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中唯一沿用至今。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
饮食文化是人们在长期饮食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创造和引发的一切物质、行为和精神的现象及其关系的总和,指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饮食行为和习惯,主要包括食物本身的属性,制作过程和仪式,用餐的器具、环境、礼仪和风俗等。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烹调技艺精湛,闻名寰宇,在世界上素有“饮食王国”之美誉。
关于与饮食有关的汉字,尤其古代使用过的繁体字有成千个,包括饮食礼仪、民间习俗、食品食物、烹饪技术、食具型制。但对于当代实用与饮食有关的汉字,只需认真学会一定数量的字根字,就可由这些“字”参与组字,扩展到饮食方面的相关用字。本文只重点讲一下“食”“米”“酉”“皿”“火”五个饮食文字中的基本字根,引申出“食物”“酒”“食具”“烹饪技术”等相关用字。
讲到粮食,我们的脑子里浮现出的就是各种各样吃的东西,除了我们今天吃的这些东西,粮食的概念范围其实要大很多。
一、粮:谷食也。本义:旅行用的干粮;行军作战用的军粮。
二、食:本义:饭,饭食,论语乡党:“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 食”,包括偏旁“飠”“饣”,原来的图示,像人张口冲着古代的食具吃饭状,是从古代食具“豆”,一种可用来盛装食物的高脚碗演进过来的一个字根;也有把上面的字形,看作是“合”字,意思是包括所有与食物有关的字形;后来篆体写成似人头顶食具状。“食”部的字大都和饮食和食物有关:(一)食物的名称:餡餅、飯、餃子、餛飩、饅頭、餑餑;(二)与饮食或食物有关的动作:餉、飪、餔;(三)与饮食或食物有关的性状:飽、飢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 小 文 篆
甲骨文金文都是 会意字, 会意字,把舂好 的稻米倒入皿器 中。小篆变为形 声字。 声字。
甲 骨 文
金 文
小
篆
舂
从双手、从杵、从臼。 从双手、从杵、从臼。合体 象事字, 象事字,字象双手持杵向臼 内捣米。本义是捣米。 内捣米。本义是捣米。 大雅·生民 《诗·大雅 生民》:“或舂 大雅 生民》 或揄。 或揄。”
牛 牛在祭祀与耕作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 用。 王制》规定: 诸侯无故不杀牛, 《王制》规定:“诸侯无故不杀牛, 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 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 庶人无故不食珍。 庶人无故不食珍。” 。 左传》郑国商人弦高路遇秦师, 《左传》郑国商人弦高路遇秦师,以 牛十二犒师” “牛十二犒师”。 《史记·冯唐列传》:“[魏尚]出私养 史记 冯唐列传》 魏尚] 冯唐列传 五日一椎牛,享宾客、军吏、 钱,五日一椎牛,享宾客、军吏、舍 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 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
饼
古代的饼,是把麦或米捣成粉状, 古代的饼,是把麦或米捣成粉状,加水团 成的。麦粉做的叫饼,米粉做的叫粢(z (zì) 成的。麦粉做的叫饼,米粉做的叫粢(z )。 《世说新语·容止》: 世说新语 容止》 容止 何平叔美姿仪,面至白, “何平叔美姿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 正夏月,与热汤饼,既噉(d (dàn 同啖) 粉,正夏月,与热汤饼,既噉(d n,同啖), 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 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
酲
《说文》:酲,病酒也。 说文》 病酒也。 庄子·人间世 人间世》 嗅之则使人狂酲。 《庄子 人间世》:嗅之则使人狂酲。
酗
《无逸》孔传:以酒为凶谓之酗。 无逸》孔传:以酒为凶谓之酗。 酒有大乐,亦有大苦。 酒有大乐,亦有大苦。
醒
《说文》:醒,醉解也。 说文》 醉解也。 觉醒
四、烹食器具
鼎
鼎是煮肉和盛肉的。 鼎是煮肉和盛肉的。 鼎以圆腹三足的为多 鼎足而立
二、肉食
禽与兽
上古汉语, 上古汉语,“禽”指鸟兽的总名。 指鸟兽的总名。 禽与兽的分立, 禽与兽的分立,标志着人类对动物 分类的开始。 分类的开始。 尔雅·释鸟 释鸟》 二足而羽谓之禽, 《尔雅 释鸟》:二足而羽谓之禽, 四足而毛谓之兽。 四足而毛谓之兽。 禽——擒 擒 兽——狩 狩
【六畜】:马、牛、羊、猪、狗、鸡。 六畜】 五牲】 【五牲】:牛、羊、猪、犬、鸡。 古人肉食中以牛、 古人肉食中以牛、羊、猪为最重要。 猪为最重要。 三牲:牛羊豕。 三牲:牛羊豕。 太牢:祭祀或享宴时三牲齐备。 太牢:祭祀或享宴时三牲齐备。 少牢:祭祀或享宴时只有牛羊。 少牢:祭祀或享宴时只有牛羊。 太牢是最隆重的礼。 太牢是最隆重的礼。 礼记·王制 王制》 天子社稷皆太牢, 《礼记 王制》:“天子社稷皆太牢, 诸侯社稷皆少牢。 诸侯社稷皆少牢。”
醉
《说文》:醉,卒也。卒其量不至 说文》 卒也。 于乱也。 于乱也。 醉应是一种美境。 醉应是一种美境。 《醉仙图记》: 醉仙图记》 凡醉有所宜: 凡醉有所宜: 醉花宜昼,醉雪宜夜, 醉花宜昼,醉雪宜夜, 醉楼宜暑,醉水宜秋。 醉楼宜暑,醉水宜秋。
酣
饮酒恰到好处,尽兴而不乱。 饮酒恰到好处,尽兴而不乱。 说文》 酒乐也。 《说文》:酣,酒乐也。 应劭:不醉不醒谓之酣。 应劭:不醉不醒谓之酣。
先 农 坛
先农坛观耕台
小 篆
黍
现代北方的黍子,又叫黄米, 现代北方的黍子,又叫黄米,状似小 色黄而黏。 米 ,色黄而黏。 古代黍稷常常连用, 古代黍稷常常连用,可以表明黍在人 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说文》:“芒谷。 说文》 芒谷。 秋种厚埋, 秋种厚埋,故谓之 麦。 麦有大麦, 麦有大麦,小麦之 分。大麦称为麰 (móu)。 u
粮(糒)
专指旅途中携带的熟食。 专指旅途中携带的熟食。 汉书·严助传 严助传》 居者无食, 《汉书 严助传》:“居者无食,行者 无粮。 论语·卫灵公 卫灵公》 孔子] 无粮。” 《论语 卫灵公》:“[孔子]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
糗(qiǔ)
是炒熟的米、麦等谷物。 是炒熟的米、麦等谷物。炒熟后再舂 或碾成粉也叫糗。 或碾成粉也叫糗。 国语·楚语 楚语》 《国语 楚语》:“成王闻子文之朝不 及夕也,于是乎每朝设脯一束、 及夕也,于是乎每朝设脯一束、糗一 筐以羞子文。 筐以羞子文。”
醴
《说文》:醴,酒一宿孰也。 说文》 酒一宿孰也。 礼记·丧大记 丧大记》 《礼记 丧大记》:“始食肉者先食干 始饮酒者先饮醴酒。 肉,始饮酒者先饮醴酒。” 。 汉书·楚元王传 楚元王传》 《汉书 楚元王传》:“初,元王敬礼 申公等,穆公不耆( 申公等,穆公不耆(嗜)酒,元王每设 常为穆生设醴。 酒,常为穆生设醴。” 乡党》 唯酒无量 不及乱。 唯酒无量, 《论语·乡党》:“唯酒无量,不及乱。” 论语 乡党 威王大悦,置酒后宫,召髡赐之酒。 威王大悦,置酒后宫,召髡赐之酒。 问曰: 先生能饮几何而醉? 对曰: 问曰:“先生能饮几何而醉?” 对曰: 臣饮一斗亦醉,一石亦醉。 “臣饮一斗亦醉,一石亦醉。”
脍
脍(膾) 说文》 细切肉也。 《说文》:“细切肉也。 从肉会声。 从肉会声。”本义是切得 很细的肉。 很细的肉。 脍不厌细 释名》 会也。 《释名》:脍,会也。细 切肉令散。 切肉令散。分其赤白异切 已乃会合和之也。 之,已乃会合和之也。
小 篆
三、酒
甲骨文从“ 甲骨源自文库从“酉” 的字不多 : 金文: 金文:酌酤酢酗酷酱都已 出现. 出现.
鸡鸭鹅
形声字,皆拟其鸣叫而得声。 形声字,皆拟其鸣叫而得声。 鸡 为司晨的鸣禽, 为司晨的鸣禽,用作祭祀 供活人食用的六膳: 供活人食用的六膳:牛羊豕犬雁鱼 本草纲目》 古人言鸡能避邪, 《本草纲目》:古人言鸡能避邪, 则鸡亦灵禽也,不独充庖而已。 则鸡亦灵禽也,不独充庖而已。 野鸡——雉 野鸡 雉
镬
是专门煮肉的。 是专门煮肉的。 镬也是大腹,圆形,但没有足。 镬也是大腹,圆形,但没有足。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蔺相如列传》 蔺相如) 《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 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也, 说:“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也,臣请 就鼎镬。 就鼎镬。”
“刘道真(名宝)少时常渔草泽,善歌啸, 刘道真(名宝)少时常渔草泽,善歌啸, 刘道真 闻者莫不留连。有一老妪, 闻者莫不留连。有一老妪,识其非常 甚乐其歌啸,乃杀豚进之。 人,甚乐其歌啸,乃杀豚进之。道真 食豚尽,了不谢。妪见不饱, 食豚尽,了不谢。妪见不饱,又进一 食半余半,乃还之。后为吏部郎, 豚,食半余半,乃还之。后为吏部郎, 妪儿为小令史,道真超用之, 妪儿为小令史,道真超用之,不知所 问母,母告之。于是赍牛、 由。问母,母告之。于是赍牛、酒诣 道真。道真曰: 道真。道真曰:‘去,去!无可复用相 报。’”
蝦
本写作鰕 说文》 騢:红白杂毛的马 ,《说文》说此马 的皮色象鰕。 的皮色象鰕。 碧玉上的小红点。 红色。 瑕:碧玉上的小红点。 霞:红色。
羹
以肉加五味煮成的肉汁。 以肉加五味煮成的肉汁。 羹祭 《史记·张仪列传》:“[赵襄子] 史记 张仪列传》 赵襄子] 张仪列传 与代王饮,阴告厨人曰: 与代王饮,阴告厨人曰:‘即酒酣 进热啜,反斗以击之。’”司 乐,进热啜,反斗以击之。’”司 马贞《索隐》 谓热而啜之, 马贞《索隐》:“谓热而啜之,是 羹也。 羹也。”
米
《说文》:“米,粟实也。 说文》 粟实也。 象禾实之形。 象禾实之形。”本义是谷 米。
•菽(尗) 菽
豆类的总称。 豆类的总称。 中原有菽,小民采之。 中原有菽,小民采之。——《诗·小 《 小 小宛》 雅·小宛》 小宛
•麻 麻
• 麻籽可以充饥。亦称苴、枲(xǐ)。 麻籽可以充饥。亦称苴、 • 《列子 杨朱》中所记:“昔人有美戎 列子·杨朱 中所记: 昔人有美戎 杨朱》 甘枲茎、芹萍子者,对乡豪称之。 菽、甘枲茎、芹萍子者,对乡豪称之。 乡豪取而尝之,蛰于口,惨于腹。 乡豪取而尝之,蛰于口,惨于腹。众哂 而怨之,其人大惭” 而怨之,其人大惭”。 • 《诗经》:九月叔苴,食我农夫。 诗经》 九月叔苴,食我农夫。
鬲(lì) (l )
《说文》:鬲,鼎属,实五觳。斗二 说文》 鼎属,实五觳。 升曰觳,象腹交文三足。鬲是煮粥的。 升曰觳,象腹交文三足。鬲是煮粥的。
庖厨画像砖
年代: 年代:商朝 名稱: 名稱:陶鬲 說明: 說明:鬲是三隻腳的煮 水器, 水器,每一隻腳都是中 可容較多的水, 空,可容較多的水,又 較易煮沸。 較易煮沸。 鬲的型式大致上可分為 雙耳、 雙耳、單耳和無耳等多 種。最早期的鬲可能是 無耳的。 無耳的。
酉部》 收字67 67个 《说文·酉部》:收字67个 说文 酉部
古代作品中所描述的喝酒情况: 古代作品中所描述的喝酒情况: 樊哙在鸿门宴上立饮斗卮酒 樊哙在鸿门宴上立饮斗卮酒 唐代的王绩号称斗酒博士, 唐代的王绩号称斗酒博士,每天喝一 斗酒; 斗酒; 宋代的曹翰, 宋代的曹翰,喝了好几斗酒后仍然十 分清醒, 奏事上前(皇帝面前) 分清醒,“奏事上前(皇帝面前),数 十条,皆默识不少差。 十条,皆默识不少差。” 李白斗酒诗百篇 武松过景阳冈之前一饮十八碗
鸭 公鸭嗓 广韵》 鸭也。 《广韵》:凫、鹜,鸭也。 凫:家鸭 鹜:野鸭 鹅 鹅在古代与雁同。 鹅在古代与雁同。 尔雅》李巡注:野曰雁,家曰鹅。 《尔雅》李巡注:野曰雁,家曰鹅。
鱼
鱼用于造字,大多为鱼名。 鱼用于造字,大多为鱼名。 鲤鲳鲸鲵鳗鳟鲫 腥臊古代都从 “鱼” 古代宫廷中的最隆重的场合都必须有 鱼和酒。 鱼和酒。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汉字与饮食文化
民以食为天
曲礼》 古者未有火化, 《礼记·曲礼》:“古者未有火化,食 礼记 曲礼 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 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 后圣有作,然后修火之利,以炮、 毛。后圣有作,然后修火之利,以炮、 以燔、以烹、以炙,以为醴酪。 以燔、以烹、以炙,以为醴酪。”
食
一、主食
走狗 狗屠
刺客聂政, 刺客聂政,即“家贫,客游以为狗屠” 家贫,客游以为狗屠” 樊哙
豕
《孟子·梁惠王上》:“鸡豚 孟子 梁惠王上》 梁惠王上 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 可以食肉矣。 可以食肉矣。” 豚:小猪。 小猪。 《世说新语·任诞》:“阮籍 世说新语 任诞》 任诞 当葬母,蒸一肥豚, 当葬母,蒸一肥豚,饮酒二 斗。”
牛作义符的字: 牛作义符的字: 字义由专指而演化为带有普遍 性的意义。 性的意义。 牡:公牛 牝(pìn):母牛 n):母牛 牺:用作祭祀的牛 牲:纯色的牛 物:杂色牛 解 牵
羊
《说文》:羊在六畜主给膳。 说文》 羊在六畜主给膳。
养 善
羞 美
羡 祥
鲜 羌
犬
猎获狩臭 突猝默 伏献 左传》 吏人之与叔孙居于箕者 吏人之与叔孙居于箕者, 《左传》 “吏人之与叔孙居于箕者, 请其吠狗,弗与。及将归, 请其吠狗,弗与。及将归,杀而与之 食之。 食之。”
【五谷】稻、黍、稷、麦、菽。 五谷】 麻、黍、稷、麦、菽。 稷
《说文》:“五谷之长,从禾畟声。” 说文》 五谷之长,从禾畟声。 小米,每年最早播种, 小米,每年最早播种,所以称为五谷 之长。 之长。社稷 班固《白虎通义》王者所以有社稷何? 班固《白虎通义》王者所以有社稷何? 为天下求福报功。人非土不立, 为天下求福报功。人非土不立,非谷不 土地广博,不可遍敬也;五谷众多, 食。土地广博,不可遍敬也;五谷众多, 不可一一祭也。故封土立社,示有土尊。 不可一一祭也。故封土立社,示有土尊。 五谷之长,故封稷而祭之也。 稷,五谷之长,故封稷而祭之也。
粥
一般为贫贱人家所食, 一般为贫贱人家所食,贵族阶层居丧时以 食粥为礼。 食粥为礼。 举家食粥 礼记·檀弓 檀弓》 哭泣之哀,饘粥之食, 《礼记 檀弓》:哭泣之哀,饘粥之食,自 天子达。 天子达。
豳风·七月 《诗经·豳风 七月》: 诗经 豳风 七月》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 七月食瓜,八月断壶, “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 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