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试题
哲学习题精华版

一、选择题Ⅰ(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 绝对和相对的观点B 有限和无限的观点C 共性和个性的观点D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1 D【解析】唯物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学说,所以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辩证法的总特征,绝对与相对、有限与无限、共性与个性是辩证法的重要内容,但不是总特征。
2 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意思是()A 世界都是过程,所以什么也不存在B 一切都在变化发展,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C 世界只是过程,所以是无方向的运动D 否认事物存在的相对稳定性2 B【解析】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思想。
在本题中,只有命题B是辩证法论思想的。
命题A是虚无主义的,命题C否认了事物发展的方向性,命题D是不成熟的命题,所以不选。
3 形而上学的否定观的实质()A 否定一切B 把肯定与否定绝对对立起来C 肯定中包含着否定的因素D 否定中包含着肯定的因素3 B【解析】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实质是割裂肯定与否定的辩证关系,肯定就是肯定一切,否定就是否定一切。
本题中否定一切只是形而上学否定观的一个特点,即在强调否定时就会否定一切,形而上学否定观的本质是把肯定与否定绝对对立起来,所以本题选B。
4 “是就是,否就否,除此之外,都是鬼话”,这句话的实质是()A 唯心主义B 形而上学C 辩证唯物主义D 相对主义4 B【解析】这句话是形而上学的典型的名言,体现的形而上学思想的实质,即把对立的东西绝对的对立起来,在对立中看不到统一,在统一中看不到对立。
所以本题选B。
5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A 事物的普遍联系B 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C 事物的发展动力是内部矛盾D 事物的发展经量变过渡到质变5 C【解析】是否承认普遍联系、运动变化和发展以及量变和质变,是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之一,但是二者分歧的核心是是否承认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内部矛盾,所以本题选C。
6 一些地方的人们掠夺性的滥挖草原上的甘草,虽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却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土地荒漠化,一遇大风,沙尘暴铺天盖地,给人们带来巨大灾难。
中国哲学史试题

中国哲学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儒家思想的“仁”概念最早由哪位思想家提出?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曾子2. 下列哪位哲学家被认为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A. 老子B. 庄子C. 列子D. 鬼谷子3. “知行合一”是哪位中国哲学家的核心思想?A. 王阳明B. 朱熹C. 陆九渊D. 程颐4. “天人合一”思想主要体现在哪个哲学流派中?A. 儒家B. 道家C. 法家D. 墨家5. 以下哪部著作是墨子的主要思想来源?A. 《墨子》B. 《道德经》C. 《孟子》D. 《荀子》6. 宋明理学中,提出“格物致知”的哲学家是?A. 王阳明B. 朱熹C. 陆九渊D. 程颐7. 以下哪位思想家是“易传”的作者?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曾子8. “非攻”和“兼爱”是哪家学派的基本主张?A. 儒家B. 道家C. 墨家D. 法家9. 以下哪位哲学家被尊称为“医圣”?A. 张仲景B. 华佗C. 扁鹊D. 李时中10. “中庸之道”是以下哪位思想家的核心理念?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曾子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哪些是《道德经》中提到的“道”的特征?A. 无为而治B. 柔弱胜刚强C. 以德报怨D. 天人感应2. 以下哪些是儒家“礼”的内容?A. 五伦B. 八德C. 社会等级制度D. 音乐教育3. 法家代表人物包括哪些?A. 韩非子B. 商鞅C. 李斯D. 墨子4. 以下哪些是《周易》的主要思想?A. 阴阳变化B. 五行相生相克C. 八卦预测D. 人生哲理5. 以下哪些是王阳明心学的主要观点?A. 知行合一B. 心外无物C. 良知即是天理D. 格物致知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孔子提倡的“中庸之道”是指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中立的态度。
()2. 老子的“道”是一种超越世界的绝对存在,它无形无象,无所不包。
()3. 墨子主张的“兼爱”和“非攻”是为了消除人与人之间的争斗和社会的不公。
哲学经典试题

哲学经典试题库第一章一、单项选择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B、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C、政治和经济的关系问题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问题2.哲学所研究的一般规律,适用于()A、客观物质世界的某些领域B、客观物质世界的某一领域C、客观物质世界的一切领域D、社会的经济和政治领域3.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A、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B、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C、科学的世界观D、无产阶级的世界观4.肯定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这是()A、辩证法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C、唯心主义的观点D、可知论的观点5.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是()A、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B、一元论唯心主义与二元论唯心主义C、经验论唯心主义与为理论唯心主义D、辩证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唯心主义6.下列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B、理在气中,理随事变C、富贵在天,死生由命D、理在事先,事随理变7.下列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A、存在就是被感知B、物是感觉的复合C、意识是万物的本原D、理在事先8.“存在就是被感知”是()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B、客观唯物主义观点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9.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唯心主义一元论的对立属于()A、世界发展的动力问题上的对立B、意识的本质问题上的对立C、世界的本质问题上的对立D、真理的本性问题上的对立10.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根结为()A、绝对观念B、客观实在C、理念世界D、“原初”物质11.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是一种()A、宿命论观点B、唯意志论观点C、机械唯物论观点D、朴素唯物论观点12.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不曾存在()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B、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13.“人为自然立法”的观点属于()A、宿命论B、主观唯心主义C、机械唯物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14.判断一种哲学是否是“真正的哲学”取决于它()A、是否坚持唯心论B、是否坚持辩证法C、是否坚持唯物论D、是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15.哲学是()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世界观C、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16.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A、客观存在的各种物体B、宇宙中存在的一切现象C、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D、某种具体的“原初物质”17.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A、世界是物质B、世界在本质上是精神C、世界是发展的D、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18、古希腊唯物主义的代表是()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苏格拉底D、德谟克利特19、旧唯物主义不能彻底战胜唯心主义的根本原因是()A、主张物质的决定作用B、否认意识的能动作用C、无法驳斥唯心主义狡猾的诡辩D、不懂得科学的实践观点20、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A、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B、划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C、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D、划分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标准21、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属于()A、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C、原因和结果的关系D、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各项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有()A、思维与存在何者第一性B、思维能否掌握理论C、思维与存在是否有同一性D、思维能否正确地反映存在E、能否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2.以下各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A、存在就是被感知B、物是观念的复合C、理在事先D、心外无事,心外无理E、吾心即宇宙3.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唯物主义的缺陷有()A、用机械力学的尺度去衡量物质的一切运动B、不能把世界理解为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中的过程C、对社会历史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D、不承认存在决定意识E、不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4.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A、事物是理念的影子B、“理在事先”C、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D、“未有天地万物,已有天地万物之理”E、现实的国家是国家观念的外化5.唯物主义形态的发展经历了()A、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B、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C、庸俗唯物主义D、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E、辩证唯物主义6.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严重缺陷有()A、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B、用机械力学的观点解释一切现象C、不能把世界理解为处于运动变化中的过程D、不能把唯物主义观点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E、否认世界的可知性7.哲学上的二元论()A、既是唯物论,又是唯心论B、最终必然导向唯心论C、本质上属于唯物论D、不能把自己的主张坚持到底E、是超越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基本派别8、下列选项中,属于唯物主义历史形态的有()A、朴素唯物主义B、庸俗唯物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E、自然唯物主义9、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的严重缺陷是()A、否认世界可知性B、机械性C、否认自然规律客观性D、形而上学性E、不彻底性10、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A、人的主观意识B、人的主观感觉C、人的心D、宇宙精神E、绝对观念三、简答题1.简述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及其意义。
哲学天赋测试题及答案

哲学天赋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以下哪位哲学家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观点?A. 柏拉图B. 亚里士多德C. 笛卡尔D. 康德答案:C2. 黑格尔的辩证法中,哪一个概念代表了事物发展的否定阶段?A. 矛盾B. 否定C. 合题D. 辩证答案:B3. 以下哪个命题不属于斯多葛学派的主张?A. 人应该接受命运B. 人应该追求智慧C. 人应该控制情感D. 人应该追求物质享受答案:D二、简答题1. 简述康德的先验和后验知识的区别。
答案:康德认为先验知识是指不依赖于经验的知识,它是通过理性直观和概念来认识的,例如数学和逻辑。
而后验知识则是指依赖于经验的知识,它来源于感官经验,例如自然科学。
2. 解释存在主义中的“存在先于本质”这一观点。
答案:存在主义认为个体的存在是首要的,而本质是次要的。
这意味着个体首先存在于世界中,然后通过自己的选择和行动来定义自己的本质,而不是被某种预设的本质所决定。
三、论述题1. 论述庄子的“逍遥游”思想及其对现代人生活的影响。
答案:庄子的“逍遥游”思想主张人应超越世俗的束缚,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自在。
这种思想对现代人来说,意味着在快节奏和高压力的生活中寻找内心的宁静和自我实现,鼓励人们追求精神上的独立和自由。
2. 分析尼采的“超人”概念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答案:尼采的“超人”是一种超越传统道德和价值观的存在,他具有创造力和自我超越的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这一概念启示我们要勇于挑战传统,不断创新和超越自我,以实现个人和社会的进步。
四、案例分析题1. 阅读以下案例,并分析其中所体现的哲学思想:案例:一位哲学家在面对生活中的困境时,选择了以积极的态度去应对,而不是逃避或抱怨。
答案:此案例体现了斯多葛学派的哲学思想,即人应该通过理性来控制情感,接受并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而不是被情绪所左右。
五、开放性问题1. 你认为哲学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有何作用?答案:哲学对于个人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帮助人们形成批判性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个人价值观的形成。
哲学测试题

哲学测试题一、选择题1、小灵,小敏在参加冬令营时迷了路,天色已晚,想点火求救,却找不到火源。
情急之下,他们决定运用所学知识自己制造火源。
于是,他们找来几段干稻草,用随身携带的药棉裹紧,封住两头,放在木板上,以另一块小木板压住,朝一个方向不断转动。
当稻草碾碎,闻到焦味时,将棉条断开,稻草遇氧而燃,终获火种,两人很快获救脱险。
小灵,小敏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充分表现出他们能正确认识和处理A. 现象与本质的关系B.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C.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D.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2、我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不高,农民缺乏商品意识和市场竞争意识,参与市场、改进技术的积极性不高,常受“小富即安”“福不可重受”等观念影响。
这表明:A、人的主观能动性受物质生活条件制约。
B、人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受客观规律的制约C、人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发挥受业已形成的观念、能力、方法和心理等主观因素影响D、农民活动的利益出发点是不利于人类社会发展的3、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认识的程度、水平来说,这是由于:A、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了本质B、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能更好地指导实践C、感性认识不同于理性认识D、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正确、更可靠、更深刻4、“旗帜的问题至关重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
”就是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不动摇。
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A、正确的理论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B、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意识则起促进作用C、正确认识事物本质的理性认识对实践起重大指导作用D、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5、关于现象、本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的关系,以下表述正确的是:A、本质总是表现为一定的现象,理性认识总要表现为感性认识B、不论认识现象还是认识本质,都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C、人们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过程,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D、感性认识是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是事物的本质6、下列关于认识和真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①认识是一个过程,而真理是不变的。
哲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1.哲学是(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世界观C、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D、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3.20世纪西方的“上帝观”发生了变化,认为,“上帝在我心中”、“上帝代表爱”,这是( ) A、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形而上学的观点D、相对主义的观点4.列宁在《谈谈辩证法》一文中,讲到一般和个别的关系时,举例说“伊万是人”,这个命题表明()。
A、个别完全包含在一般之中B、任何个别都是一般C、一般不能存在于个别之中D、一般先于个别而存在5.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下,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这体现了( )。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C、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6."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这是一种( )A、不可知论的观点B、相对主义的观点C、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D、形而上学的观点7.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是( )。
A、辩证法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C、折衷主义的观点D、诡辩论的观点8."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句话包含的哲理是()A、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由量变引起的B、质变是量变的必要准备,量变是由质变引起的C、质变和量变的作用是相同的D、质变优于量变9.矛盾的基本属性是()A、普遍性和特殊性B、斗争性和同一性C、绝对性和相对性D、变动性和稳定性10.对立统一规律提示了()A、事物发展变化的程度和趋势B、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和源泉C、事物发展变化的状态和形成D、事物发展变化的方向和道路11."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哲学试题

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中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它写在括号内,每题2分,共40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的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是( B )A.唯物主义思想B.辩证法思想C.可知论思想D.认识论思想2.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是( A )A.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B.唯物论和辩证法C.唯物辩证法和科学社会主义D.劳动价值论和科学社会主义3.矛盾具有两个基本属性,其中一个是同一性,另一个是( C )A.普遍性 B.特殊性 C.斗争性 D.客观性4.“居安思危”这名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B.矛盾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C.内因和外因相结合推动事物发展D.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5.“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
”这是一种( A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B.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C.激变论的观点 D.庸俗进化论的观点6.一切唯物主义都是( C )A.不可知论B.唯实论C.可知论D.辩证法7.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在于( D )A.真理是绝对的,谬误是相对的B.真理是有用的,谬误是有害的C.真理是客观的。
谬误是主观的D.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8.实践高于理论是因为实践具有( B )A.普遍有用性的优点B.直接现实性的优点C.主观能动性的优点D.客观物质性的优点9.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突出地表现在( B )A.社会意识可以超前于社会存在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C.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D.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10.社会形态是( B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体 D国体和政体的统一体11.生产力所体现的关系是( D )A.人和人的关系B.人与工具的关系C.物和物的关系D.人同自然界的关系12.上层建筑系统的两大组成部分是( A )A.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B.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C.国体和政体D.政治法律制度和政治法律思想13.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C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D.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矛盾14.剩余价值率是( D )A.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之比B.剩余价值与预付资本之比C.可变资本与不变资本之比D.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之比15.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点是( B )A.简单再生产B.扩大再生产C.物质资料的再生产D.生产关系的再生产16.金融寡头实现其经济上统治的主要途径是( A )A.“参与制”B.公私合营C.建立垄断银行D.相互联合17.资本的周转时间包括( C )A.劳动时间和产品销售时间 B。
哲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哲学试题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位哲学家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著名命题?A. 柏拉图B. 亚里士多德C. 笛卡尔D. 康德2. 庄子的“庄周梦蝶”寓言主要探讨了什么问题?A. 人生的意义B. 主观与客观的界限C. 道德的相对性D. 宇宙的起源3. 康德在其批判哲学中区分了“现象”和“物自体”,这一区分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A. 知识的来源问题B. 道德的本质问题C. 美的本质问题D. 宗教信仰的问题4. 下列哪项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A. 唯物史观B. 辩证法C. 阶级斗争D. 剩余价值理论5. 海德格尔认为人的存在方式是什么?A. 理性的存在B. 社会的存在C. 在世界中的存在D. 抽象的存在6. 尼采的“超人”概念是对什么的批判?A. 宗教道德B. 资本主义C. 平等主义D. 传统哲学7. 黑格尔的“绝对精神”是指什么?A. 个人的精神追求B. 宇宙的终极真理C. 社会的最高价值D. 艺术的完美境界8. 存在主义认为“存在先于本质”这一观点强调了什么?A. 个体的自由选择B. 社会环境的决定性C. 人类理性的局限性D. 道德规范的普遍性9. 佛教中的“无我”是指什么?A. 个体的不存在B. 个体没有固定不变的自我C. 个体与宇宙的合一D. 个体的自我牺牲10. 下列哪位哲学家不是分析哲学的代表人物?A. 维特根斯坦B. 罗素C. 胡塞尔D. 奎因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柏拉图的“理念论”主要内容。
12. 阐述庄子的“逍遥游”思想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13. 解释海德格尔的“存在论”中的“在世界中的存在”概念。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4. 论述康德的“先验哲学”及其对后世哲学的影响。
15. 分析尼采的“权力意志”和“永恒回归”概念,并探讨其对现代文化的影响。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C2. B3. A4. D5. C6. A7. B8. A9. B10. C二、简答题11. 柏拉图的“理念论”认为,现实世界是不完美和多变的,而理念世界是永恒不变的。
中国哲学试题及答案

中国哲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孔子是哪个时期的人物?A. 春秋时期B. 战国时期C. 秦朝D. 汉朝2. “道可道,非常道”出自哪部著作?A. 《论语》B. 《道德经》C. 《庄子》D. 《孟子》3. “仁者爱人”是哪个思想家的核心思想?A. 孔子B. 老子C. 墨子D. 荀子4. 孟子提出“性善论”,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这一观点与以下哪位思想家的观点相对立?A. 荀子B. 孔子C. 老子D. 墨子5. 以下哪部著作不属于儒家经典?A. 《诗经》B. 《尚书》C. 《易经》D. 《黄帝内经》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6. 以下哪些是儒家的“四书”?A. 《论语》B. 《孟子》C. 《大学》D. 《中庸》E. 《易经》7. 道家思想中,以下哪些是老子的主要观点?A. 无为而治B. 顺应自然C. 重农抑商D. 以德治国E. 道法自然8. 墨子的主要思想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兼爱B. 非攻C. 尚同D. 重农抑商E. 节用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9. 简述孔子的“仁”思想。
10. 阐述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
11. 描述墨子的“兼爱”与“非攻”思想。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2. 论述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13. 分析道家思想与儒家思想在治国理念上的异同。
五、案例分析题(15分)14. 请结合具体历史事件,分析儒家思想如何影响了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答案:一、1. A2. B3. A4. A5. D二、6. A B C D7. A B E8. A B E三、9. 孔子的“仁”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主张以仁爱之心待人,体现在对他人的尊重、关心和帮助上。
10. 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主张统治者应该顺应自然规律,减少干预,让万物自然发展。
11. 墨子的“兼爱”思想主张无差别地爱所有人,而“非攻”则主张反对无谓的战争和暴力。
四、12. 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核心地位,强调道德修养、社会秩序和家族伦理,对后世的政治、教育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哲学试题集及答案详解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哲学的()A.唯物主义思想B.辩证法思想C.可知论思想D.决定论思想【答案】B【解析】马克思、恩格斯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合理思想,创立了唯物辩证法。
教材6页。
2.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广延性B.存在性C.物质性D.可知性【答案】C【解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教材39页。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C.物质和时空的关系问题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答案】A【解析】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教材35页。
4.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A.联系的B.精神的C.发展的D.实践的【答案】D【解析】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活的本质。
教材48页。
5.唯物辩证法有两个总特征,一个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另一个是()A.质量互变的观点B.永恒发展的观点C.对立统一的观点D.辩证否定的观点【答案】B【解析】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教材51页。
6.提示事物发展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A.否定之否定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对立统一规律D.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规律【答案】A【解析】唯物辩证法是由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和其他范畴构成的体系。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教材56页。
7.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A.人可以创造规律B.人可以消灭规律C.人可以改变规律D.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答案】D【解析】规律具有客观性。
哲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哲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B.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C.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D.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答案:A2.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A. 精神B. 物质C. 意识D. 能量答案:B3. 辩证法的三个基本规律是:A. 对立统一、量变质变、否定之否定B. 因果律、必然律、偶然律C. 矛盾律、排中律、同一律D. 因果律、矛盾律、排中律答案:A4. 以下哪一项不是马克思哲学的三个组成部分?A. 唯物论B. 辩证法C. 认识论D. 历史唯物主义答案:D5. 以下哪位哲学家不是唯物主义者?A. 马克思B. 恩格斯C. 黑格尔D. 费尔巴哈答案:C6.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 客观实在性B. 客观规律性C. 客观必然性D. 客观可能性答案:A7. 以下哪一项不是辩证法的基本原理?A.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 事物是永恒发展的C. 事物是绝对静止的D. 事物是相互转化的答案:C8. 以下哪一项不是认识论的基本原则?A.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B.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改造C.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D.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创造性的反映答案:B9. 以下哪一项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A.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C. 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D. 个人意志决定社会发展答案:D10. 以下哪一项不是实践的基本特征?A.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B. 实践是直接现实性的活动C. 实践是社会历史性的活动D. 实践是纯理论的活动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包括:A. 唯物主义B. 辩证法C. 历史唯物主义D. 形而上学答案:ABC2. 以下哪些是辩证法的范畴?A. 原因和结果B. 必然性和偶然性C. 可能性和现实性D. 形式和内容答案:ABC3. 以下哪些是认识论的基本原则?A.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B.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改造C.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D.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创造性的反映答案:ACD4. 以下哪些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A.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C. 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D. 个人意志决定社会发展答案:ABC5. 以下哪些是实践的基本特征?A.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B. 实践是直接现实性的活动C. 实践是社会历史性的活动D. 实践是纯理论的活动答案:ABC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组成部分。
哲学试题及答案

哲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B.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C. 社会与自然的关系问题D. 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2. 下列哪项不是哲学的基本范畴?A. 物质B. 意识C. 价值D. 能量3. 辩证法的核心观点是:A. 事物的发展是线性的B. 事物的发展是循环的C. 事物的发展是螺旋上升的D. 事物的发展是随机的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A. 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B. 认识的唯一来源C. 人类改造世界的基础D. 所有以上5. 以下哪个是唯物主义的观点?A. 世界是由神创造的B. 世界是意识的外化C. 世界是物质的D. 世界是不可认识的6. 黑格尔的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最终状态是:A. 绝对精神B. 绝对理念C. 自由王国D. 永恒不变7. 存在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A. 先验的B. 社会规定的C. 自由选择的D. 神赋予的8. 以下哪个不是分析哲学的特点?A. 重视语言分析B. 重视逻辑分析C. 重视经验研究D. 重视概念分析9. 康德认为,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这主要体现在:A. 人不能认识物质的本质B. 人不能认识绝对真理C. 人不能认识超验世界D. 所有以上10. 下列哪个是结构主义的特点?A. 强调整体性B. 强调个体性C. 强调主观性D. 强调经验性答案:1. A2. D3. C4. D5. C6. B7. C8. C9. C10. A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答: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它强调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矛盾的斗争和统一实现的。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2. 解释“形而上学”这一概念。
答:形而上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它探讨的是超越经验的、抽象的、普遍的问题,如存在的本质、宇宙的起源等。
哲学知识参考试题

哲学知识参考试题1.恩格斯说:‚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
‛这句话主要说明A.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B.认识世界需要智慧C.哲学的智慧是人们主观产生的 D.学习哲学使人聪明2.人们面对人口、资源、环境之间日益加剧的矛盾而进行的思考不可回避地触及到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
这说明A.哲学的智慧是人努力想象出来的 B.在生活实践中产生的思想都是哲学思想C.哲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产生的D.实践的发展是为了适应哲学的需要3.古语说:‚智人则哲。
‛这句话蕴涵的道理是A.哲学产生于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B.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C.掌握了哲学,就能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D.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4.真正的哲学①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②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生活与实践③为生活提供有益的指导④可以使我们正确地对待得与失、名与利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5.下列关于哲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①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②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③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④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6.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应充分认识哲学的重要作用,采取切实措施,努力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繁荣。
之所以要努力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繁荣,是因为A.无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还是人的全面发展,哲学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B.哲学社会科学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C.哲学社会科学决定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D.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从事的两项基本活动根据下列材料完成7-8题。
①我的灵明是天地鬼神的主宰②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③存在即是被感知④气者,理之依也⑤上帝创造一切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7.上述观点中属于唯物主义的是A.②③④⑥ B.③④ C.①②③⑤ D.④⑥8.上述观点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⑤9.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的哲学是A.唯心主义 B.可知论 C.不可知论 D.二元论10.17世纪法国哲学家笛卡尔认为,物质的本性是广延,精神的本性是思想,二者彼此独立,互不相干。
100道哲学题(带答案)

100道哲学题(带答案)第【1】题哲学是( ).A.关于自然界和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观D.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世界观正确答案:C第【2】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关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正确答案:C第【3】题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区别表现在().A.哲学是世界观,具体科学是方法论B.哲学是绝对的,具体科学是相对的C.哲学揭示一般规律,具体科学揭示特殊规律D.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正确答案:D第【4】题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A.一般方法B.经验材料C.理论结论D.具体方法正确答案:A第【5】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A.广泛和特殊的关系B.整体和局部的关系C.代替和被代替的关系D.有限和无限的关系正确答案:A第【6】题A.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B.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C.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D.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正确答案:D第【7】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意味着().A.人类哲学思想的发展达到了顶峰B.科学哲学体系的最终完成C.绝对真理的表现D.人类优秀哲学思想集大成和在更高阶段上发展的起点正确答案:D第【8】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所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A.主要内容B.理论基础C.核心部分D.本色和灵魂正确答案:B第【9】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是().A.劳动人民的世界观B.无产阶级的世界观C.为全社会服务的世界观D.新兴阶级的世界观正确答案:B第【10】题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在于().A.提高知识理论水平B.培养和确立科学的世界观C.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D.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正确答案:B马克思主义哲学第【11】题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XXX在从事地质学研究中,自觉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创立了地质力学的新理论,对我国石油地质工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说明().A.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B.哲学随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C.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D.哲学对具体科学的研讨有指导作用正确答案:D第【12】题哲学的生命力从根本上说在于().A.适应时代的需要B.满足统治阶级的需要C.反映劳苦大众的需要D.适应思想立异的需要正确答案:A第【13】题我党一贯倡导并长期保持的优良学风是().A.艰苦奋斗B.实事求是C.理论联系实际D.勤俭节约正确答案:C第【14】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主要的特点表现在().A.实践性B.科学性C.革命性D.开放性正确答案:A第【15】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不存在().A.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B.辩论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正确答案:A第【16】题“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时空的有限性的统一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正确答案:D第【17】题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慧能观点的根本错误在于().A.承认了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承认了运动具有客观规律性C.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D.否认了物质是意识的根源正确答案:A第【18】题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题目上,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的共同错误为().A.假想没有运动的物质B.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C.仅把运动和某些具体物质形态联系起来D.把物质和运动完全割裂开来正确答案:D第【19】题把感觉、经验当成第一性的观点是()观点.A.唯物主义的B.主观唯心主义的C.唯物主义经验论D.客观唯心主义的正确答案:B第【20】题划分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唯一的标准是().A.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B.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的问题C.世界是否运动变化的题目D.是否承认世界统一的问题正确答案:B马克思主义哲学第【21】题辩证法同形而上学的斗争是().A.又一个哲学的基本问题B.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斗争的表现形式C.从属于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斗争,并同这类斗争交织在一起的D.高于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斗争的正确答案:C第【22】题“人的意志高于统统,决意统统”的观点是().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B.朴素唯物主义观点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正确答案:D第【23】题XXX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界定的.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正确答案:A第【24】题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A.运动的绝对性B.存在性C.客观实在性D.实物性正确答案:C第【25】题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A.各种实物的总和B.物质和精神的统一C.多样性的物质统一D.主观与客体的统一正确答案:C第【26】题认为正确或错误的意识都是对物质的反映是()的观点.A.诡辩论B.唯心主义C.不可知论D.唯物主义正确答案:D第【27】题“静者,动之静也”的观点是().A.承认静止的相对性B.否认运动的绝对性C.认为静止是不存在的D.认为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正确答案:D第【28】题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存在性B.物质性C.意识性D.真理性正确答案:B第【29】题设想脱离物质的运动必然导致().A.唯心主义B.二元论C.辩证唯物主义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正确答案:D第【30】题相对主义运动观认为().A.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B.运动和物质是不可支解的C.运动的形式是多样的D.只存在绝对运动而无静止正确答案:D第【31】题“XXX破缸”的故事是说XXXXXX看到一小孩掉进水缸后,他没有按常规让人脱离水,而是打破水缸,尽快让水脱离人.这一故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想题目、办工作要学会抓主要冲突B.外因在一定条件下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C.只要突破常规,有立异精神,就能成功地改造世界D.做任何工作都要具体题目具体分析正确答案:D第【32】题党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主和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的哲学依据是()辩证关系的原理.A.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C.同一性和斗争性D.内因和外因正确答案:D第【33】题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民经济布局,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据支配地位,在其他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的结构调整,提高国产资产的整体质量.这一论断突出体现了().A.冲突是事物变化发展缘故原由的道理B.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质变与质变相统一的观点C.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D.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论正确答案:D第【34】题看问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观点D.不可知论正确答案:C第【35】题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上下是由教师的程度、学校的设施、学生的主观努力以及社会影响等方面形成的,从因果关系来看,这是().A.异因同果B.同因异果C.多因一果D.一因多果正确答案:C第【36】题“苍蝇不叮没缝的蛋”这一说法直接表达的哲学思想是().A.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B.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C.事物的运动是外力推进的结果D.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正确答案:A第【37】题“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逐渐扩展,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这体现了().A.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原理B.质变形式非爆发式的原理C.质变过程中量的扩张的原理D.质、量、度三者关系的原理正确答案:A第【38】题XXX的相对论揭示的是().A.时间、空间可以离开物质自己运动B.时间、空间不随物质运动的速度而变化C.时间、空间是主观精神的表现形式D.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正确答案:D第【39】题“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体现的哲理是().A.要重视外因的作用B.要重视内因的作用C.要重视主观和客观的统一D.要重视外因通过内因作用正确答案:C第【40】题XXX的“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它割裂了().A.冲突的广泛性和特殊性的关系B.冲突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C.主要矛盾与非主要矛盾的关系D.冲突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正确答案:A第【41】题“一个地区的发展会产生全国效益”强调的是().A.整体和部分不可支解B.整体和部分有严格的界限C.整体的性能状态与及变化会影响部分D.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正确答案:D第【42】题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在于().A.是否整体地看题目B.是否承认事物在运动C.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D.是否承认事物的质变正确答案:C第【43】题事物发展的源泉在于().A.人的主观能动性B.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C.事物的内部矛盾D.外力的推动正确答案:D第【44】题唯物辩证法否定的“扬弃”是指().A.全盘抛弃B.绝对承认C.全盘一定D.既克服又保留,既批评又继承正确答案:D第【45】题量变和质变的关系是().A.保守和进步关系B.决意与被决意的关系C.主要与次要的关系D.对立统一的关系正确答案:D第【46】题量变和质变的辩证转化揭示了事物的发展是().A.前进性和迂回性的统一B.前进性和重复性的统一C.继续性和阶段性(飞跃性)的统一D.直线性和循环性的统一正确答案:C第【47】题否定方面是指().A.坚持事物本人存在的方面B.促使事物走向死亡的方面C.事物内部好的方面D.事物内部坏的方面正确答案:B第【48】题实际工作中的“一刀切”的错误是由于忽视了事物的().A.矛盾的普遍性B.冲突的特殊性C.矛盾的同一性D.矛盾的斗争性正确答案:D第【49】题联系是指统统现象、事物().A.都有共同点B.都没有确定的界限C.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D.都互相作用、互相影响和互相制约正确答案:D第【50】题唯物辩证法的中心是().A.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C.系统规律D.否定之否定规律正确答案:B马克思主义哲学第【51】题唯物辩证法认为,在原因和结果的关系问题上,结果是指().A.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B.先于某种现象的现象C.被一定现象所引起的现象D.后于某种现象的现象正确答案:C第【52】题事物的质是指().A.构成事物内在要素的总和B.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C.一事物区别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D.事物的规模、发展程度和速度等规定性正确答案:C第【53】题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是().A.辩证统一的关系B.因果关系C.内因和外因的关系D.等同关系正确答案:A第【54】题物质从一般反映特性到人类认识产生所经历的三个决意性环节是().A.概念、判断、推理B.实践、感性认识、理性认识C.客体、主体、客体D.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人类的认识正确答案:D第【55】题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角度来看,人类认识发展的动力在于().A.人类的需要B.人类的创造力C.人类的社会实践的发展D.人类的正确认识路线正确答案:C第【56】题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A.经济根蒂根基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题目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和社会认识的关系题目D.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的关系问题正确答案:C第【57】题社会基本矛盾是().A.出产力与出产关系的冲突,经济根蒂根基与上层建筑的冲突B.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冲突C.公有制与私有制的矛盾D.坚持四项根本准绳与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冲突正确答案:A第【58】题划分两种汗青观的根本标准是().A.是否承认人类社会的内部矛盾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是否承认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正确答案:C第【59】题社会革命的最深刻的根源在于().A.人口太多而形成贫穷落后B.国际阶级斗争形势的影响C.出产力和出产关系之间的冲突D.人民群众觉悟及其积极性正确答案:C第【60】题阶级划分().A.归根到底是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B.的惟一根据是生产资料占有关系的不同C.最根本的是根据取得社会财富的分歧方式D.主要是根据在社会劳动组织所起作用不同正确答案:B第【61】题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A.阶级斗争B.社会根本冲突C.人民群众D.统治阶级正确答案:A第【62】题社会革命().A.在生产力发达的国家才会发生并取得胜利B.在生产力落后的国家才会发生并取得胜利C.在人民群众觉悟高的国家才会发生并取得胜利D.在具备了革命的客观形势和主观条件的国家才会发生正确答案:D第【63】题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A.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搞资产阶级自由化之间的矛盾C.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正确答案:D第64】题在整个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社会进步以().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为动力B.革命阶级和反动阶级的冲突为动力C.先进思想和落后思想的矛盾为动力D.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为动力正确答案:A第【65】题经济根蒂根基是指().A.一定历史阶段上生产力的总和B.一定汗青阶段的出产力和出产关系的总和C.一定汗青阶段上科学技术和经济办理的总和D.一定历史阶段上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正确答案:D第【66】题技术社会形态是().A.以出产力和技术发展程度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产业结构划分B.以出产关系性子划分C.以出产力和出产关系统一的程度划分D.以出产材料统统制性子划分正确答案:A第【67】题判断一种出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标志是().A.公有制还是私有制B.公有制程度的上下C.是否适合出产力的性子和发展要求D.劳动产物分派是否公平正确答案:C第【68】题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这个观点是().A.辩证法的正确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的错误观点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观点D.历史唯物主义的正确观点正确答案:D第【69】题汗青人物的成功或失利,归根到底取决于().A.他们的思想行为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B.他们的意志是否顽强C.他们的愿望是否善良D.他们的行动是否判断正确答案:A第【70】题党的群众观点的实质在于坚信().A.群众运动都是合理的B.群众本人解放本人C.群众都有高度的共产主义觉悟D.群众的意见总是正确的正确答案:B第【71】题“在社会发展过程当中,人民群众是汗青的‘剧中人’,豪杰人物是汗青的‘剧作者’”,这个观点是().A.唯物史观B.英雄史观C.二元论历史观D.不可知论的观点正确答案:B第【72】题人类社会由低级到初级的发展,归根结底是由().A.政治原因引起的B.经济原因引起的C.精神原因引起的D.科学技术程度引起的正确答案:B第【73】题生产力是人们().A.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B.征服自然的能力C.掌握知识的本领D.解决人际关系的能力正确答案:B第【74】题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是由().A.“理性”的发展所决定的B.领袖人物的正确领导所决定的C.大多数人的意志所决定的D.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所决定的正确答案:D第【75】题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从辩证法范畴上说属于().A.必然性决定偶然性B.本质决定现象C.现实性决定可能性D.内容决定形式正确答案:D第【76】题社会根本冲突运动的最终缘故原由是().A.必然性决意偶然性B.本质决意现象C.现实性决定可能性D.内容决意形式正确答案:D第【77】题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最终原因是().A.生产关系的发展B.出产力的发展C.上层建筑的发展D.经济基础的发展正确答案:B第【78】题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A.搞好上层建筑领域的革命B.发展出产力C.搞好阶级斗争D.逐步提高公有化的程度和按需分派的成分正确答案:B第【79】题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A.生产资料公有制程度的高低B.社会财富的分配是否合理C.社会成员是否团结一致D.根本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是否有益于出产力的发展正确答案:D第【80】题对科学发展起决意性作用的是().A.社会生产B.社会制度C.文化教育D.社会认识正确答案:A第【81】题人类区别于动物界的根本特征是().A.人类的活动具有社会性B.能影响周围环境的改变C.人有言语D.人能在人脑支配下进行举动正确答案:A第【82】题类人猿进化为人类的内在根据是().A.气候的变化B.类人猿的心理结构和生活特点C.类人猿是高等动物D.制造使用工具从事生产劳动正确答案:B第【83】题资产阶级所宣扬的“一般民主”的唯心史观根蒂根基是().A.天赋人权论B.抽象人性论C.社会契约论D.三权分立论正确答案:B第【84】题社会主义出产关系的根蒂根基是().A.按劳分配制度B.劳动者的协作协作关系C.共产主义的劳动态度D.生产资料公有制正确答案:D第【85】题政体是指().A.政权的构造形式B.国家的政治性子C.国家的经济体制D.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正确答案:A第86】题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的根据主要是().A.生产关系的不同性质B.社会主体的人的发展情况C.社会的阶级关系D.生产力发展水平正确答案:A第【87】题历史唯心主义的本质在于它肯定().A.社会意识是历史的决定力量B.人类的精神力量C.杰出个人的重大历史作用D.人们对理想的追求正确答案:A第【88】题经济社会形态().A.是直接或间接以出产关系性子划分B.是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程度划分C.是以如何进行产物分派划分D.是以出产力和技术发展程度划分正确答案:A第【89】题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A.经济基础B.生产方式C.科学文化D.精神文明正确答案:B第【90】题人类最终从动物界分化出来的根本标志是().A.直立行走B.手脚分工C.抽象思维D.制造使用劳动工具正确答案:D第【91】题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作用的性质决定于().A.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B.它是否同自己的经济基础相适合C.它是否反映统治阶级的利益D.它是否有利于公有制的巩固和发展正确答案:A第【92】题区分不同性质国家的根据是().A.政权的组织形式B.是否存在着民主C.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D.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正确答案:C第【93】题使人与自然既区别开来又联系起来的基础是().A.人的直立行走B.语言和思维C.气候变化D.生产劳动正确答案:D第【94】题社会存在().A.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的总和B.是社会物质生活前提的总和C.是占统治地位的出产关系的总和D.就是指社会环境正确答案:B第【95】题作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地理环境,指的是().A.全部自然界B.劳动材料C.直接影响生产力发展的自然条件D.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天然前提的总和正确答案:D第【96】题享乐主义是().A.现代社会高消费的价值观B.剥削阶级腐朽、颓废的价值观C.把生命置于首要地位的价值观D.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观正确答案:B第【97】题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应根据他().A.对社会的进献B.能力大小C.社会地位的高低D.拥有的金钱财富正确答案:A第【98】题人的价值的最显著特点在于().A.人在价值关系中既能够是客体,又能够是主体的二重性B.在价值关系中只能作为客体C.在价值关系中只能作为主体D.只具有经由过程自身的实践举动满足自身和他人需要的特性正确答案:A第【99】题所谓抽象的人性论是指().A.一种对人类共同人性的科学抽象的理论B.承认人的社会性的关于人的本质的唯心主义理论C.一种否认人的共性的错误理论D.一种资产阶级哲学独创的理论正确答案:B第【100】题自由王国作为历史观的范畴是().A.泛指人的自由。
哲学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1.下列关于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是A.哲学和世界观都是人们对于整个人类社会的根本观点 B.哲学是系统化的世界观C.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理论 D.世界观就是哲学,哲学就是世界观2.牛顿是古典力学的奠基人,创立了万有引力理论,但由于晚年信奉上帝,认为除了万有引力的作用外,还有一个切线力,这个切线力只能是来自上帝的“第一推动力”,因而走入误区。
这一事实说明A.没有系统的哲学知识,就不可能在自己的研究活动中取得成就B.哲学是具体科学存在和发展的基础C.具体科学的发展需要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供指导D.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外在表现形式4.毛泽东曾明确指出,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这是思维与存在同一性的唯物主义前提,只有肯定这一条,我们才能与唯心主义划清界限。
这主要说明A.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B.对思维与存在何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不同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D.思维与存在的性质是不同的5.美国某教会建造了一座尖顶的教堂,主教请当地的一位工程师为其设计避雷针,工程师说:“教堂是天国驻人间的大使馆,有上帝保护,安装避雷针是多余的。
”主教说:“请先生装避雷针,这是上帝的旨意。
”工程师和主教的观点体现了他们具有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B.近代机械唯物主义思想C.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D.客观唯心主义思想6.2006年3月20日《光明日报》载文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它虽然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但它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因此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材料说明A.世界观支配方法论 B.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在于实践基础上的与时俱进C.一切哲学都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D.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开启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7.真正的哲学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因而,哲学家都是真理的发现者。
高中哲学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哲学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A.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B.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分离C. 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的统一D. 唯心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答案:A2.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 客观实在性B. 客观存在性C. 客观规律性D. 客观必然性答案:A3. 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A. 矛盾B. 联系C. 发展D. 变化答案:A4. 认识论的基本问题是()A.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B. 思维和实践的关系问题C. 思维和物质的关系问题D. 存在和物质的关系问题答案:A5. 真理是()A. 客观存在的反映B. 主观臆造的产物C. 绝对不变的D. 相对正确的答案:A6.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是()A. 唯心史观的观点B. 唯物史观的观点C. 形而上学的观点D. 辩证法的观点答案:B7. 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 阶级斗争B. 社会基本矛盾C. 科学技术D. 人的主观能动性答案:B8.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A. 创造者B. 旁观者C. 被动者D. 被支配者答案:A9.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A. 相互独立B. 相互排斥C. 相互补充D. 相互依赖答案:C1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包括()A. 毛泽东思想B. 邓小平理论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 科学发展观E.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答案:ABCDE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答案: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
它强调事物的联系和发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矛盾的统一,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2. 阐述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
答案:社会基本矛盾是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这些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哲学考试题及答案

哲学考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1. 哲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A. 科学B. 美学C. 世界D. 社会2. 下列哪位哲学家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观点?A. 笛卡尔B. 亚里士多德C. 柏拉图D. 康德3. 辩证法的基本范畴是什么?A. 实在和现象B. 主观和客观C. 质和量D. 形式和内容4. 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思想是什么?A. 唯心主义B. 唯物主义C. 机械唯物主义D. 辩证唯物主义5. “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这个观点属于哪位哲学家?A. 亚里士多德B. 孟德斯鸠C. 弗洛伊德D. 康德第二部分:简答题1. 请简要阐述宇宙的起源问题。
2. 解释一下形而上学和认识论的区别。
3. 什么是伦理学?列举两个伦理学的基本问题。
4. 简述一下尼采的“超人”理论。
5. 解释一下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关系。
第三部分:论述题请从以下两个题目中选择一个进行论述:1. 解释弗洛伊德提出的心理结构三元模型,并分析其对个体的影响。
2. 以康德的“为人之道”为例,谈谈你对道德规范的理解和价值。
答案如下:第一部分:选择题1. C2. A3. D4. D5. A第二部分:简答题1. 宇宙的起源问题是哲学关注的核心之一。
它探讨了宇宙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存在于宇宙中的各种事物的起源和本质。
从古代神话和宗教的角度看,宇宙的起源通常与创造神话有关。
而从现代科学的角度看,宇宙起源问题涉及到宇宙大爆炸理论、量子力学等领域的研究。
2. 形而上学和认识论是哲学的两个重要分支,它们关注的问题不同。
形而上学关注的是存在本身的本质和规律,研究事物的本源、本质和根本关系。
而认识论则关注人类思维和认识的本质及其在认识过程中的规律性。
形而上学主要研究客观存在,而认识论主要研究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
3. 伦理学是哲学的分支之一,研究人类行为的道德规范和价值判断。
它包括道德哲学和道德心理学两个方面。
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包括道德的本源问题(道德的起源与本质)、道德判断问题(如何判断一个行为是否是道德的)。
哲学试题及答案

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 )活动。
A.科学B.生产C.实践D.社会2.哲学是( )和( )的统一A.人生观价值观B.世界观方法论C.人生观方法论D.价值观世界观3. 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以及人与()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A.世界社会B.世界世界C.自然自然D.社会自然4. ()是哲学的基础。
A.具体科学B.自然科学C.社会科学D.人文科学5. 科学研究应该以科学的哲学为()。
A.基础B.核心C.宗旨D.指导6. 哲学的基本问题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处理()的关系。
A.主观与客观B.历史与未来C.个人与社会D.理想和现实7.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A.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C.物质是世界本原,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意识能够反映物质8.唯心主义的两大形态是A.古代唯心主义和现代唯心主义B.中国唯心主义和西方唯心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D. 个人唯心主义和国家唯心主义9.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A.运动B.创新C.辩证D.全面1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B. 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C. 德国古典哲学D.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1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A.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B.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C.毛泽东思想和科学发展观D.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2.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A.物质性B.运动性C.静止性D.实践性13.物质世界的唯一特性是()。
A.主观能动性B.社会历史性C.客观实在性D.相对静止性14.()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A.联系B.矛盾C.运动D.质变15.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
A.不变论B.静止论C.相对论D.矛盾论16.()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A.物质B.规律C.实践D.量变17. 意识的内容是()的,意识的形式是()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哲学第三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1.常言道:“油价发烧,经济咳嗽”。
近年,世界市场上原油期货价格接连刷新历史最高记录,给各国经济发展和相关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A.联系是客观的,人是无能为力的 B.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C.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 D.人可以改变事物固有的联系2、某市花费了420万巨资引进了4000颗大树,因“水土不服”已有1000多棵死掉。
进城的大树因多年生长在深山中,无论外形还是内部发育都适应了深山生活,进入城市后,空气、土壤、水分等环境的改变,导致一些大树死亡。
这一事例告诉我们()A.必须重视事物之间的联系,提高实践活动的科学性 B.必须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和分析问题C.必须重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D.必须弄清楚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3、地震掀起的海啸,波及环太平洋53个国家和地区。
核汇漏发生后,美国西海岸的空气中检测出放射性物质,我国在北京、天津、河北等省市区也检测出极微量人工放射性核素。
这说明()①联系具有普遍性,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②联系具有客观性,在联系面前我们无能为力③联系具有多样性,我们要重视事物之间的联系,趋利避害④联系具有复杂性,我们要透过事物的内部联系去把握事物的外部联系A. ①③B. ③④C. ①②D. ①④4、从哲学上看,寓言“守株待兔”中农夫的错误在于()①把事物之间偶然的联系当成了必然的联系②把事物的个别现象当成一般规律③想问题、办事情没能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④没有认识到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5、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实施中部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这些战略是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东西互动的两个轮子,是实现东西互动,带动中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部署。
从唯物辨证法看,上述材料表明()①事物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②事物之间存在引起和被引起的因果关系③整体和部分相联系,部分的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变化④整体和部分的地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6、“三农”问题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村稳则社会安。
从哲学上这启示我们()A.要处理好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 B.要处理好关键的部分C.要集中全部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D.要处理好现象与本质的关系7、受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一些地方政府在处理突发公共事件时“以邻为壑”,大大降低了处理突发事件的协作与合作的效率。
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①整体和部分的地位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②注重事物的整体性,使部分以有序的方式形成整体③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影响到部分④在活动中应该有全局观念、整体观念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②④8、美国著名企业家杰克•韦尔奇在其20年CEO生涯中,总结了一个用人规律并称之为:一个组织中,有20%的人为最好,70%的人为中间状态,10%的人为最差。
善于用人的领导是,用两头带中间。
这一“活力曲线”蕴涵的哲学道理是()A.部分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B.整体功能始终大于局部的功能C.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从整体着眼 D.利用要素之间的关系,发挥关键部分的作用9、阴阳五行学说是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的总称,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
五行学说认为世界的本原就是木、火、土、金、水五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同时,还以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来阐释事物之间的制约关系,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是在不断的相生、相克的运动之中维持着协调平衡。
这即是五行学说的基本涵义。
这种观点()①把物质的具体形态混同于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②在世界本原问题上的回答具有合理性③包含有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④是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0、有些干部为了追求所谓“政绩”,盲目攀比,不顾财力民力,不讲究实际效益,不考虑群众利益,大肆修建各类“形象工程”、“标志工程”。
从哲学上来看,这种政绩观错在()①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②没有坚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③没有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④没有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②③11、“善弈者,得势。
初学者,顾子而不善谋势,得小利而失全盘。
”从哲学上看,“谋势”就是要()①坚持联系的观点,着眼全局看问题②坚持发展的观点,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④坚持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A.①②③B.①③C.②③④D.①④12、“寒江雪柳月新晴,玉树琼花满目春。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蕴涵的主要哲学原理是()A.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物质的反映C.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D.实现伟大理想要一点一滴的做起13、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说:“科学成就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
唯有长时间的积累才能由点滴汇成大海。
”这段话包括的哲理是()①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量的积累必然推动事物的发展②量变的总和构成事物的质变,量变的过程实质就是质变的过程③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④量的积累不一定引起质的变化,适度量变才能推动事物发展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14、《田忌赛马》中的田忌用上马对中马,中马对下马,下马对上马的方法赢得了胜利,这说明()①构成事物的成份在空间的排列次序和结构形式上的变化也会引起事物的质变②事物的质变可以不需要量变③量变与质变是相互联系的④事物的发展最终是通过质变来实现的,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15、从前有个人,因饥饿一连买了六个饼子吃,但是还不觉得饱,于是就买了第七个。
刚吃了一半就饱了,那个人很后悔,说:“前六个饼子都白吃了,如果早知道这半个饼子就能吃饱,我只吃这半个饼子就行了。
”从哲学角度看,这个吃饼的人错在()①不懂得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②否认了事物的质变③看不到量的积累的重要性④割裂了事物的联系,孤立地看问题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6、我国在确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时提出21世纪必须实现三个“零增长”:2030年实现人口规模“零增长”;2040年实现能源消耗“零增长”;2050年实现生态退化“零增长”。
这一目标的确定()①体现了主观与客观的统一②坚持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③坚持了适度原则和发展的观点④体现了人们对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的深化和发展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17、作为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制造商的吉利公司,不仅购买了沃尔沃轿车公司,还买下了全球第二大自动变压器厂商。
吉利收购沃尔沃,让我们体会到国内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喜悦,但依然会面临许多未知的课题。
从辩证法角度看,这说明( )A.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B.新事物的产生是对旧事物的否定C.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D.任何事物都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18、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盛传“绿豆治百病大法”,“喝绿豆汤可以包治百病”,导致绿豆价格飞涨。
从辩证法角度看,“绿豆治百病大法”不合理之处在于()A、没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要求B、否认了矛盾具有特殊性C、否认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D、用特殊性代替了普遍性19、人们常说“是药三分毒”,但我们生病时还是要吃药,因为我们看重的是那七分的药效。
这里蕴含的哲理是()A.事物的整体对部分具有统帅作用B.事物变化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C.认识事物要注重把握矛盾主要方面D.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0、中医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取类比象”的思维方法:一是“取类”,把长期实践中积累的经验集中起来,发现事物之间的相类性,“观其所聚,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二是“比象”,在对“类”有了认识之后,“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
中医“取类比象”的思维方法包含的哲理是()A、把握主要矛盾才能抓住问题关键B、从整体着眼才能把握局部的性质C、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依存D、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21、古有一父,为解决家中鼠患,买了一只猫。
猫抓老鼠的同时,却也偷吃鸡,其子甚怨。
父道:“宁无鸡也不能无猫,因无鸡不会挨冻受饿,而无猫,则会挨冻受饿。
”遂其子不再怨。
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在处理和解决问题时要注意()A、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B、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C、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D、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22、温家宝在新加坡发表演讲时说:“官员只懂得GDP不行,还要懂得CDC(疾病控制中心)。
”“只注重经济发展,不注重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这样的民族肯定站不稳。
”从哲学上分析,这里强调的是()A.要集中主要力量抓主要矛盾 B.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C.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D.不能忽视次要矛盾23、著名作家姚雪垠有句名言:“耐得寂寞,才能不寂寞;耐不得寂寞,偏偏寂寞。
”这句话主要体现了()A、矛盾双方相互依存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C、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D、矛盾着的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特点24、作为传统文化精华——古人的名言名句,富有哲理性,对我们的今天仍然产生重要影响。
下列名言名句能够体现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是:()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为知也 B.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C.祸兮福之所,福兮祸之所伏 D.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25. “生命是一场球赛,最好的球队也有丢分的记录,最差的球队也有辉煌的一天,我们的目标是尽可能让自己得到多于失去的”这段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B.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C.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辩证关系 D.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26、中国汽车产业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技术创新成果。
首届中国自主汽车技术与产品成果展成功举办引起世界关注。
中国汽车业的发展历程表明( )①创新就是对既往的否定和对现实的肯定②创新的过程必定是“扬弃”的过程③创新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发展④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人类思维的变革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③④27、堵车现象并非只存在于个别国家,但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对策,德国消除“高峰”时段,以色列让自行车取代汽车,西班牙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等等。
这种现象说明()①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②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③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④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28 .酒与污水定律是指:如果把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中,你得到的是一桶污水;如果把一匙污水倒进一桶酒中,你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