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便车理论首先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曼柯

合集下载

[说明]搭便车问题及其对策

[说明]搭便车问题及其对策

什么是搭便车问题搭便车理论首先由美国经济学家曼柯·奥尔逊于1965年发表的《集体行动的逻辑:公共利益和团体理论》(The Logic of Collective Action Public Goods and the Theory of Groups)一书中提出的。

其基本含义是不付成本而坐享他人之利。

搭便车问题是一种发生在公共财产上的问题。

是指经济中某个体消费的资源超出他的公允份额,或承担的生产成本少于他应承担的公允份额。

指一些人需要某种公共财产,但事先宣称自己并无需要,在别人付出代价去取得后,他们就可不劳而获的享受成果。

是常指宏观经济学中的公共品的消费问题。

在财政学上,免费搭车是指不承担任何成本而消费或使用公共物品的行为,有这种行为的人或具有让别人付钱而自己享受公共物品收益动机的人成为免费搭车者。

免费搭车现象缘于公共物品生产和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免费搭车行为往往导致公共物品供应不足。

搭便车行为妨碍市场的自动调节过程。

因此,一个成功的意识形态必须能够克服“搭便车”行为,这是各种意识形态的一个中心问题。

在诺思看来,意识形态是一种行为方式,它通过提供给人们一种“世界观”而使行为决策更为经济。

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可找到搭便车的例子,例如许多轮船公司不肯兴建灯塔,他们可以获得同样的服务,此种搭便车问题会影响公共政策的顺利制定及有效执行。

德国的高福利政策也是搭便车问题的例子,高收入者支付的高额税收对同样享用高福利(医疗、教育)的低税收贡献者来说是被后者“搭了顺风车”。

[编辑]搭便车问题的经济学含义公共物品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使得公共物品的消费和生产具有自己的特点,同时给市场机制带来一个严重的问题——搭便车问题。

搭便车问题往往导致市场失灵,使市场无法达到效率。

一个拥挤的十字路口,由于没有红绿灯的控制,每辆车都急于通过路口,从而导致路口变得更加拥挤,每辆车都无法通过。

设置一个红绿灯的成本为50,000元,一年该路口通过100,000辆汽车,每辆汽车由于能够顺利的通过路口而节约的成本为10元。

银行业搭便车之弊端

银行业搭便车之弊端

1“搭便车”内涵“搭便车”理论首先由美国经济学家曼柯·奥尔逊于1965年发表的《集体行动的逻辑:公共利益和团体理论》一书中提出,认为在团队生产中,由于团队成员的个人贡献与所得报酬没有明确的对应关系,每个成员都有减少自己的成本支出而坐享他人劳动成果的机会主义倾向,团队成员缺乏努力工作的积极性,这样就导致团队工作无效。

另外,曼昆的微观经济学则认为”搭便车”现象是指某种事情产生了正外部性,所谓外部性是指是经济主体(包括厂商或个人)的经济活动对他人和社会造成的非市场化的影响。

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

正外部性是某个经济行为个体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益,而受益者无须花费代价,负外部性是某个经济行为个体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损,而造成外部不经济的人却没有为此承担成本。

“搭便车”行为基本含义是不付成本而坐享他人之利的投机行为,是指在一个共同利益体中,某人自觉或不自觉地,假装或不道德地像南郭先生一样“滥竽充数”的行为与动机。

2“搭便车”行为的危害“搭便车”现象是团队管理者非常重视的管理问题,管理失效将会严重影响团队目标的实现,对搭便车和被搭便车者也都会造成消极影响。

2.1严重损害“搭便车”者自身收益“搭便车”者消极偷懒,靠投机取巧,坐享团队成果,久而久之,荒废自身业务能力,虽不劳而得以享受团队成果,获得短期收益,但这种短视行为,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是不可能长期持续维持的,最终将严重损害其长期收益。

2.2损害公平性,打击团队成员的积极性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的公平理论认为,当一个人做出了成绩并取得了报酬以后,他不仅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绝对量,而且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相对量。

他要根据自己获得的报酬和投入的比值,进行种种比较来衡量自己的报酬是否合理,比较的参照物通常有“其他人”、“制度”和“自我”三种类型,分为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两种方式,比较的结果将直接影响工作积极性。

“搭便车”者不劳而获的行为将严重损害公平性,直接打击团队其他成员的积极性。

搭便车名词解释经济学

搭便车名词解释经济学

搭便车名词解释经济学「释义」搭便车理论首先由美国经济学家曼柯·奥尔逊于1965年发表的《集体行动的逻辑:公共利益和团体理论》一书中提出的。

其基本含义是不付成本而坐享他人之利。

搭便车问题是一种发生在公共财产上的问题。

指一些人需要某种公共财产,但事先宣称自己并无需要,在别人付出代价去取得后,他们就可不劳而获的享受成果。

搭便车的竞争对手。

Competitive free riders.当一家公司改进市场环境时,竞争对手也会从中受益。

雀巢花了40年提高印度莫加牛奶农场生产率,不仅提高了自身业务,也造福了一群本地竞争对手。

所以很容易理解的是,当对手也会受益时,很多公司就不愿负担推动社会进步的成本。

不过即便有搭便车的机会,创造共享价值的公司也经常会享受更持续的优势。

When one company improves the market ecosystem, it almost always improves conditions for its competitors. Nestléspent 40 years working to raise the productivity of dairy farmers in Moga, India—efforts that not only strengthened its own business but also produced a cluster of thriving localcompetitors. Many companies are understandably reluctant to bear the costs when rivals will share the benefits.But despite the free-ride opportunity, companies that create shared value often enjoy a sustained advantage.。

基于制度主义视角下组织内部“搭便车”现象的分析

基于制度主义视角下组织内部“搭便车”现象的分析

基于制度主义视角下组织内部“搭便车”现象的分析作者:许文汇来源:《青年与社会》2020年第27期摘要:搭便车是组织内部成员通过一定的投机行为来获取与别人同等的资源的现象。

在组织运行的实践中,容易出现制度设计和实施不合理、制度与组织实际运行相分离的问题,市场对于组织内部分配方式和组织成员之间关系的调节力量有限,无法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借助制度的力量来提升组织凝聚力和整合度才能更好地约束组织内成员的行为,以达到组织内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信任危机的解除,形成组织内部的“利益共同体”提升组织内生性发展动力和潜力,促进组织的长效发展。

关键词:搭便车;制度分析;组织在资源配置日益市场化的大环境之下,市场对于资源配置和调节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按劳分配为主的分配方式,旨在激发组织内部人员的劳动积极性进而带动组织的内生性发展动力,但市场有时会存在信息不对称和调节失灵的现象,使得不论在经济组织还是其他组织内部都极容易出现一种搭便车现象,即一种不劳动而获得同等报酬的投机行为,导致组织内部分配方式失灵,挫伤勤奋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从而引发组织危机。

文章旨在通过制度主义的相关理论对搭便车现象进行分析,以探讨如何有效解决此类问题。

一、组织内部的搭便车现象“搭便车”一词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曼柯·奥尔逊于1965年发表的《集体行动的逻辑:公共利益和团体理论》一书中提出的,其基本含义是不付成本而坐享他人之利。

[1]在现实的生产实践中,组织内部的搭便车现象一直是比较难解决的一个问题,因为在市场化的经营理念中,往往只追求利益最大化和目标实现的目的,往往忽视劳动过程。

在团队的合作中,如果组织成员过多、或者分工不明确、不按组织内部制度进行工作的时极容易出现“搭便车”现象,最后导致组织内部出现矛盾危机,工作效率下降甚至解体的问题,比如:例一:某组织内部员工在一年的生产实践中,各自都做出了不同程度的付出,但在年终评奖和发工资时,采取了绝对平均分配的原则,没有按照每个人的劳动程度进行分配,对所有人都給予了无差别的报酬,结果在后续工作中部分人由于拿到了少于自己劳动价值的报酬而逐渐丧失劳动积极性,部分人在没有付出一定的劳动却拿到了超额的报酬,进而产生了惰性心理,最后组织的整合度和工作效率越来越低,走向了解体。

搭便车问题及其对策教案资料

搭便车问题及其对策教案资料

搭便车问题及其对策什么是搭便车问题搭便车理论首先由美国经济学家曼柯·奥尔逊于1965年发表的《集体行动的逻辑:公共利益和团体理论》(The Logic of Collective Action Public Goods and the Theory of Groups)一书中提出的。

其基本含义是不付成本而坐享他人之利。

搭便车问题是一种发生在公共财产上的问题。

是指经济中某个体消费的资源超出他的公允份额,或承担的生产成本少于他应承担的公允份额。

指一些人需要某种公共财产,但事先宣称自己并无需要,在别人付出代价去取得后,他们就可不劳而获的享受成果。

是常指宏观经济学中的公共品的消费问题。

在财政学上,免费搭车是指不承担任何成本而消费或使用公共物品的行为,有这种行为的人或具有让别人付钱而自己享受公共物品收益动机的人成为免费搭车者。

免费搭车现象缘于公共物品生产和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免费搭车行为往往导致公共物品供应不足。

搭便车行为妨碍市场的自动调节过程。

因此,一个成功的意识形态必须能够克服“搭便车”行为,这是各种意识形态的一个中心问题。

在诺思看来,意识形态是一种行为方式,它通过提供给人们一种“世界观”而使行为决策更为经济。

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可找到搭便车的例子,例如许多轮船公司不肯兴建灯塔,他们可以获得同样的服务,此种搭便车问题会影响公共政策的顺利制定及有效执行。

德国的高福利政策也是搭便车问题的例子,高收入者支付的高额税收对同样享用高福利(医疗、教育)的低税收贡献者来说是被后者“搭了顺风车”。

[编辑]搭便车问题的经济学含义公共物品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使得公共物品的消费和生产具有自己的特点,同时给市场机制带来一个严重的问题——搭便车问题。

搭便车问题往往导致市场失灵,使市场无法达到效率。

一个拥挤的十字路口,由于没有红绿灯的控制,每辆车都急于通过路口,从而导致路口变得更加拥挤,每辆车都无法通过。

设置一个红绿灯的成本为50,000元,一年该路口通过100,000辆汽车,每辆汽车由于能够顺利的通过路口而节约的成本为10元。

团队绩效管理奖金“搭便车”行为规避探讨

团队绩效管理奖金“搭便车”行为规避探讨
求中安全需求属于 外部需求袁 而自我实现需求属于内 部需求遥而在团队成员中袁很多人工 作的原因就是为了获得满意的收入 这种外在需求袁而缺少了对工作的 热情袁这一群体将构成野搭便车者冶 的主体袁同时导致具有高级需求的 成员在工作中得不到所期待的满 足感袁在个人无法改变团队现状的 情况下袁 转变为仅仅拿到工资就行 的状态遥 其次是成员自我认识的偏 差遥在团队遭受挫折时袁有些人会出 现自我否定的想法袁 倾向于不额外 承担任务甚至通过减少工作量来减 少可能的失误袁导致了野认为自己无 能力而无作为型冶的野搭便车者冶的 产生遥
团队的目标设计尧 人员组成不合理是一方面遥 管理者 设计的目标如果缺乏对成员的激励 性会导致成员没有工作的积极性袁 从而成为团队奖金分配中的野搭便 车者冶遥 此外在人员组成方面袁人数 过多或者结构不合理也是原因之 一遥当人数较多时袁一部分成员可以 轻松地完成任务袁 其他成员将会自 动成为野搭便车冶者遥 团队的结构不 合理则是指成员间的互补性很小尧 缺乏与工作特性的匹配等曰 另一方 面是团队的职能分工不清袁 绩效考 核违背了公平理论遥 职责分工不清 或者分工时忽略成员个人的能力袁 均可能会导致成员主动或者被动地
一、团队奖金的搭便车现象
搭便车问题渊Free rider problem冤 也称 为 野免 费 搭 车 冶袁搭 便 车 理 论 首 先由美国经济学家曼柯窑奥尔逊于 1965年发表的叶集体行动的逻辑院公 共利益和团体理论曳一书中提出袁认 为在团队生产中袁 由于团队成员的 个人贡献与所得报酬没有明确的对 应关系袁 每个成员都有减少自己的 成本支出而坐享他人劳动成果的机 会主义倾向袁 团队成员缺乏努力工 作的积极性袁导致团队工作的无效遥
首先袁 从团队成员的自我控制 力来考虑袁 根据1923年弗洛伊德建 立起的精神分析的结构模式袁 在团 队合作中袁 受团队成员自身心理因 素的影响袁团队成员会在野本我冶野自 我冶野超我冶的心理暗示下袁受到相应 的行为引导袁 团队就容易产生搭便 车现象遥其次袁从团队管理能力来考 虑袁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袁如果 团队管理能力差袁 具有高级需要的 团队成员在工作中将得不到期待的 满足感袁并且无法改变团队现状袁就 会加重团队野搭便车冶问题遥同时袁根 据弗鲁姆的期望理论可知袁 人的积 极性被调动的大小取决于期望值与 效价的乘积袁即激励力=期望值伊效 价遥当团队的管理能力差袁对团队成 员的能力分析不当袁 任务目标对团 队成员缺乏吸引力时袁 对团队成员 的激励力不足袁就容易产生团队野搭 便车冶问题遥 此外袁根据亚当斯的公 平理论可知袁 员工的激励程度来源 于对自己和参照对象的报酬和投入 的比例的主观比较感觉袁 团队成员 会对报酬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袁 当团队管理能力低袁 对团队成员的 薪酬设计不合理时袁 团队成员就会 觉得不公平袁就容易产生团队野搭便 车冶现象遥

谈公共产品搭便车现象对税收遵从的影响

谈公共产品搭便车现象对税收遵从的影响

谈公共产品搭便车现象对税收遵从的影响摘要:“搭便车”现象在经济发展和公共产品使用中随处可见,并避免起来是一个十分困难是事情。

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公共产品具有消费非竞争性、非排他性、产权界定不清等特点,使其成为搭便车现象产生的根源。

同时,搭便车现象的普遍存在,使为提供社会公共产品支出的税收工作陷于两难的境地。

因此,搭便车现象的解决对提高税收遵从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文章对搭便车现象进行深层次分析,探讨税收中合理设计与有效实施对限制搭便车现象的作用,促进纳税遵从度。

关键词:公共产品搭便车税收遵从一、税收流失与纳税人不遵从行为税收不遵从的直接后果是造成税收收入的流失。

从现实来看,纳税人主动造成的税收流失是主要方面。

据有关研究估算我国目前的“地上经济”的税收流失约占整个工商税收的60%,并使得实际税率大大低于法定税率,“地下经济”的税收约占整个工商税收的70%(马国强,1999)。

也就是说,中国税收流失之严重和数额之巨大,而这些严重的税收流失中由纳税人的税收不遵从行为造成的则是主要的。

然而,纳税人不遵从行为其原因如何呢?国内学者马国强将西方学者对决定税收遵从因素较为宽泛的表述进行了符合“本土化”的解释,将其主要决定因素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一是税收观念;二是税收知识;三是税收制度;四是税收程序;五是税收处罚。

我们进一步分析这五个方面因素的同时会发现,纳税人是理性的,税收是拿走纳税人部分个人财产用于公共消费的行为。

纳税人将税收交给政府,目的是“购买”公共产品,税收价格于是成为纳税人的根本权益。

于是,公共产品的使用效率和使用公平性与税收遵从具有高度相关性。

但是,公共产品却有着其天然的弱点:可能被广泛的“搭便车”。

这样,税收的不遵从行为与公共产品的搭便车现象产生了必然的联系。

二、搭便车的含义及其实质(一)搭便车含义搭便车理论首先由美国经济学家曼柯·奥尔逊于1965年发表的《集体行动的逻辑:公共利益和团体理论》一书中提出的。

社会学概论(四)社会制度的概念与起源

社会学概论(四)社会制度的概念与起源
• 警方逮捕甲、乙两名嫌疑犯,但没有足够证据指 控二人入罪。于是警方分开囚禁嫌疑犯,分别和 二人见面,并向双方提供以下相同的选择:
• 若一人认罪并作证检控对方(相关术语称“背叛” 对方),而对方保持沉默,此人将即时获释,沉 默者将判监10年。
囚徒困境之经典案例(二)
• 若二人都保持沉默(相关术语称互相 “合作”),则二人同样判监1年。
社会制度的起源
• e.结构功能学派:人类的各种需要,并为人类基本需要服 务。
• f.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制度产生的基础是社会生产和再生 产的方式 。
• 2.社会制度的形成途径:两个途径:一是通过自发形成— 从民俗升格到民德,再从民德发展(系统化、条文化)成 为制度 ;二是通过立法产生——通过立法的形式制定的 (属上层建筑的社会制度大都通过立法)。
妨碍人们正常需求的消极的因素 。
社会制度的功能
• 2.正功能 : • a.行为导向功能:通过权力和义务系统确定人们的行为和
角色,为人们提供思想和行为模式 , 引导人们适应社会 生活,避免太大矛盾与冲突; • b.行为调控与整合功能:鼓励合乎规范的行为,对偏离规 范的行为给予惩戒,调适角色关系,消除社会运行障碍, 建立正常社会秩序; • c.文化创新功能——保存和传递社会物质和精神文化,使 之普及和发展; • d.社会化促进功能 :社会化是制度化的过程:价值标准化、 主导社会化内容和方向;制度化是社会化的手段和方法: 规范、组织和物质设备为社会化提供保障 ;社会制度的 功能就是满足社会和人们生活的需要。
育科学制度 。 • 3.具体性质和作用 :婚姻家庭制度、 (生育制度)
• 4.具体制度分析: • a.家庭制度 (生存制度): • a)定义:关于家庭的性质、形式、关系、功能、权利和

博弈论(一)

博弈论(一)

◆博弈论(game theory)是由美国数学家冯·诺依曼(Von. Neumann)和经济学家摩根斯坦(Morgenstern)于1944年创立的带有方法论性质的学科,它被广泛应用于经济学、人工智能、生物学、火箭工程技术、军事及政治科学等。

1994年,三位博弈论专家即数学家纳什(Nash,他的故事被好莱坞拍成电影《美丽心灵》,该影片获得了2002年奥斯卡金像奖的四项大奖)、经济学家海萨尼(Harsanyi)和泽尔滕(Selten)因在博弈论及其在经济学中的应用研究上所作出的巨大贡献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1996年,两位将博弈论应用于不对称信息下机制设计的经济学家莫里斯(Mirrlees)和维克里(Vickrey)、以及2001年三位经济学家阿克洛夫(Akerlof)、斯蒂格利茨(Stiglitz)和斯宾塞(Spence)因运用博弈论研究信息经济学所取得的成就而成为这两个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由拥有以色列和美国双重国籍的经济学家罗伯特·奥曼和美国经济学家托马斯·谢林分享,两位经济学家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是因为“他们通过对博弈论的分析加深了我们对冲突与合作的理解” (瑞典皇家科学院评语)。

◆为什么博弈论在经济学领域会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呢?这是因为博弈论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帮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把握经济现象,并指导更加有效的经济政策制订。

一、什么是博弈论:从“囚徒困境”谈起1. 囚徒困境两个小偷甲和乙联手作案,私入民宅被警方逮住但未获证据。

警方将两人分别臵于两间房间分开审讯,政策是若一人坦白但另一人抵赖,则坦白者立即被释放,抵赖者判入狱10年;若二人都坦白则两人各判刑8年;若两人都不坦白则未获证据但因私入民宅各拘留1年。

表1 囚徒困境博弈乙坦白抵赖坦白甲抵赖(问题:甲、乙如何选择?)☐囚徒困境假定每个参与者(即“囚徒”)都是利己的,即都寻求最大自身利益,而不关心另一参与者的利益。

部分名词解释

部分名词解释

部分名词解释破窗效应(英语:Broken windows theory)是犯罪学的一个理论,该理论由詹姆士·威尔逊(James Q. Wilson)及乔治·凯林(George L. Kelling)提出,并刊于《The Atlantic Monthly》1982年3月版的一篇题为《Broken Windows》的文章。

此理论认为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

一幢有少许破窗的建筑为例,如果那些窗不被修理好,可能将会有破坏者破坏更多的窗户。

最终他们甚至会闯入建筑内,如果发现无人居住,也许就在那里定居或者纵火。

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被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一条人行道有些许纸屑,不久后就会有更多垃圾,最终人们会视若理所当然地将垃圾顺手丢弃在地上。

这个现象,就是犯罪心理学中的破窗效应。

1.贫困文化论:美国人类学家奥斯卡刘易斯提出。

贫困本身实际上表现为一种自我维持的文化体系,也就是贫困文化。

穷人由于长期生活于贫困之中,结果形成了一套特定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诸如屈从意识、不愿意规划未来、没有实现理想的能力以及怀疑权威等等。

此种类型的亚文化一旦形成,便会对周围的人,特别是对穷人的后代,产生影响,从而代代相传,贫困本身也就得以在此种文化的制约与保护下不断延续。

2.迟发展效果(应):由于发展中国家社会历史传统和历史条件的制约,他们的现代化起步大大晚于那些先发展起来的工业化国家。

正是由于起步较晚,又面临不同的制约条件,就形成了他们特殊的发展过程。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格申克龙将这些特殊性称之为“迟发展效果”。

3.社会交换论:代表人物霍夫曼布劳埃默森,这一理论着眼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相互交往的外显行为,用代价和报酬来分析社会关系,认为社会互动的实质是人们交换酬裳和惩罚的过程。

这一理论认为,交换行为不仅存在于市场关系中,而且存在于包括爱情、友情在内许多社会关系中。

传媒合作的机会主义:搭便车与公地悲剧

传媒合作的机会主义:搭便车与公地悲剧

新 增消费 的边 际成本为零 ;非排他 性是 过领先者 的供应 能力 的情况下 ,快速模 止享受该物 品的好 处 。由此 ,每个 人都 后 ,竞争压力增 大 ,缓慢模仿者就很难
te ho ru s 书 中提 出。 其基 指对一种物 品未 付费的各个人不 可能阻 仿者正填补 了这个空隙 ,而空 隙填补之 h er o G op) T yf - 本含义是不付成本而坐享他人之利 。 厂家经常采用搭便 车策略 ,一些弱 希望得到更多而 不愿 付 出相应成本 ,从 再有胜 出的机会 ,因此 ,很多模仿者不
探索与争鸣
蝴 W S 鳓藏8甄 赢皴G
传 媒合作 的机会 主义 :搭便 车与公 地悲剧
口 黄 晓军
【 摘 要 】 传媒合作的机会主义有两种表现形式,即搭便车和公地悲剧。搭便车在竞争中是跟风模仿,或者借
用研 究机 构的成果 ,在传媒 集 团内部则有一定 的负面作 用 ,在传媒联盟 中比较普遍 , 当警醒。而传媒合作的公地 应
滥 ,情感讲述 、 感倾诉 、情感 热线等 搭便 车而坐享其成 的倾 向 ,从而最终损 析小组 ” ,对成都 市6 情 家报 纸进行 统计 害集体 和个人 的利 益。 分析 ,每月提交 “ 测评 报告” 。经 《 成 也是 跟风 的结 果。 传 媒 的 搭便 车 现 象 和传 媒 合 作 的 都 晚报 》邀 请 ,测 评 小组 与 《 都 晚 成 善于投机 的企业总是可 以充分利用 搭便 车现象是两个 问题 。二者都存在利 报 》总策 略。在传媒 必须 付出一定 的成本 ,然而其 收益却 必 车还表现在 与研究机 构的合作上 。2 0 05
市场 上 也存 在 搭 便 车 的例 子 。 曾几 何 然 由合作 中的所有成 员分享 。集体 收益 年 ,四川省社科 院新 闻所受成都市委宣

搭便车问题及其对策

搭便车问题及其对策

什么是搭便车问题搭便车理论首先由美国经济学家曼柯·奥尔逊于1965年发表的《集体行动的逻辑:公共利益和团体理论》(The Logic of Collective Action Public Goods and the Theory of Groups)一书中提出的。

其基本含义是不付成本而坐享他人之利。

搭便车问题是一种发生在公共财产上的问题。

是指经济中某个体消费的资源超出他的公允份额,或承担的生产成本少于他应承担的公允份额。

指一些人需要某种公共财产,但事先宣称自己并无需要,在别人付出代价去取得后,他们就可不劳而获的享受成果。

是常指宏观经济学中的公共品的消费问题。

在财政学上,免费搭车是指不承担任何成本而消费或使用公共物品的行为,有这种行为的人或具有让别人付钱而自己享受公共物品收益动机的人成为免费搭车者。

免费搭车现象缘于公共物品生产和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免费搭车行为往往导致公共物品供应不足。

搭便车行为妨碍市场的自动调节过程。

因此,一个成功的意识形态必须能够克服“搭便车”行为,这是各种意识形态的一个中心问题。

在诺思看来,意识形态是一种行为方式,它通过提供给人们一种“世界观”而使行为决策更为经济。

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可找到搭便车的例子,例如许多轮船公司不肯兴建灯塔,他们可以获得同样的服务,此种搭便车问题会影响公共政策的顺利制定及有效执行。

德国的高福利政策也是搭便车问题的例子,高收入者支付的高额税收对同样享用高福利(医疗、教育)的低税收贡献者来说是被后者“搭了顺风车”。

[编辑]搭便车问题的经济学含义公共物品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使得公共物品的消费和生产具有自己的特点,同时给市场机制带来一个严重的问题——搭便车问题。

搭便车问题往往导致市场失灵,使市场无法达到效率。

一个拥挤的十字路口,由于没有红绿灯的控制,每辆车都急于通过路口,从而导致路口变得更加拥挤,每辆车都无法通过。

设置一个红绿灯的成本为50,000元,一年该路口通过100,000辆汽车,每辆汽车由于能够顺利的通过路口而节约的成本为10元。

搭便车理论首先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曼柯.

搭便车理论首先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曼柯.

搭便车问题原因及对策茅于轼的观点——搭便车引子搭便车理论首先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曼柯?奥尔逊在1965年发表的《集体行动的逻辑:公共利益和团体理论》一书中提出的,其基本含义是不付成本而坐享他人之利。

此后,搭便车理论屡屡被人提及,被用于指获得利益而逃避付费的行为。

但是,搭便车理论在我国一再被曲解和误读。

据报道,经济学家茅于轼1月5日在广州某大学演讲时指出:“如果降低高校学费,是让不穷的人、有能力支付高学费的人搭了这个便车。

最好的方法应该是提高学费,通过提高的学费,以增加更多的奖学金和助学贷款,来解决穷人上学的问题。

”茅于轼说:“电费应该提价,然后用提高最低生活标准的办法来补助穷人。

”按照茅于轼的说法,无论学费还是电价都应该比照富人的标准定得高一些,让富人承担更多的成本,然后,用节省出来的资金去补贴穷人。

那么,以穷人或富人的划分来制定学费或电价收费标准的做法是否合理呢?实际上,笔者从来没有听说过哪个国家如此界定公共产品的价格。

尤其对于学费而言,凡属公共产品应承担的部分(如义务教育等)在任何国家都是由公共财政承担的,而公共财政在提供公共产品时并不针对穷人和富人分别对待??整个世界范围内皆如此。

我们知道,经济学中的搭便车是在公共物品购买时出现的而非在公共产品分配时出现的,由于公共物品具非排它性??某人对公共物品的消费不能排斥其他人对其同样的消费,所以有人就会有获得利益而逃避付费的行为,解决的办法是靠政府统一征税来购买公共物品。

而税收制度在设计的时候就考虑缩小贫富差距因素,即尽可能地多让富人承担更多的税负而减少穷人的税负,典型的如个税起征点和对不同收入段制定不同的税率,高收入者将缴纳更多税收。

在完成税收征缴工作以后,政府就要全力以赴地去提供公共物品,而在享用公共物品方面,对于每个公民都是平等的。

简而言之,在征税时候,对高收入者与低收入者来说是区别对待的,由高收入者承担更多税负,但在公共物品提供方面,世界各国都遵循平等的原则,否则,就容易产生公民在公共产品分配方面不公平的状况,这种歧视现象是任何国家都极力避免的。

公共管理案例教学中的“搭便车”现象研究

公共管理案例教学中的“搭便车”现象研究

公共管理案例教学中的“搭便车”现象研究作者:王薇来源:《法制与社会》2015年第30期摘要案例教学在我国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各大高校案例教学得到了广泛应用。

但是,案例教学中存在着严重的学生“不作为”、“签到”、“观众”等搭便车表现,教师同样也存在着照搬案例等行为,这是由于大班制授课、传统教学模式、教学运行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导致的。

公共管理案例教学过程中的“搭便车”现象已经严重影响高校案例教学质量,针对此种现象深入分析其产生原因,并提出相关建议是必要的。

关键词公共管理案例教学搭便车基金项目:湖南省2015年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案例教学改革研究”(湘教通〔2015〕291号)。

作者简介:王薇,湖南农业大学公共事业管理系系主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5)10-236-02一、公共管理案例教学(一)案例教学概述案例研究也叫“个案研究”或“实例研究”,是当代社会科学方法论体系中一个应用广泛的定性(或叫做“质化”)研究方法。

现代意义上的案例教学最初是由哈佛大学法学院提出的,而后在医学等领域也逐渐兴起,成为欧美等西方国家的主要教学手段。

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方法,一般情况下是在教师选取案例后,经过精心的策划与准备,组织学生开展讨论,从实际的案例中进行理论的细致分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论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

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有很大的区别。

在主体上,案例教学的主体是以学生为主不同于传统教学中以教师的授课为主。

在方式上,案例教学的方式多样、灵活,不同于传统教育的课堂教师授课。

在思维上,案例争辩的过程中由于搜集资料涉及知识不同容易产生思想的碰撞,相互启迪,而以往的传统教学则局限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

(二)我国公共管理案例教学实际应用成果我国案例教学起步于1979年邓小平访美时签署的引入哈佛案例教学法的中美合作协议,并由此形成了中美双方专家组成的案例开发小组,而后案例教学在我国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浅析腐败的根源

浅析腐败的根源

浅析腐败的根源作者:杜欣庭来源:《学理论·下》2013年第03期摘要:当今社会腐败问题已成为阻碍社会进步、影响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一大严重问题。

腐败现象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根源,它正在侵蚀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想要根除并加以遏制这一重大问题,必须将视角先转向对其根源的分析,才能进而对削除腐败现象起到切实可行的效用。

关键词:腐败现象;表现形式;腐败根源;对策中图分类号:D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9-0017-02腐败已成为全球性的一个政治毒瘤,给人类社会的进步带来很大的负面效应。

在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用“致命伤害”、“亡党亡国”来警示腐败问题的潜在危险。

想要对症下药,腐败的深层根源问题成为了必不可少的课题。

什么是我们所说的腐败呢?“腐败”原意指物质的一种化学运动状态,即事物由原初的纯粹状态而变质和腐烂。

《汉书·食货志上》有:“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1] 。

腐败通常作为政治概念来使用。

可理解成公共权力被滥用而使人民的公共利益和财产受到侵害。

腐败的基本表现形式有:(1)权力上的腐败。

“搭便车”(Free Ride)首先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曼柯·奥尔逊于1965年发表的《集体行动的逻辑:公共利益和团体理论》一书中提出的。

简单讲是指某些人或团体在不付出任何代价或付出极小代价的情况下从他人或社会获得收益的行为。

一些官员就利用手中的权力来搭上广大人民群众创造出利益的便车,坐享他人利益。

这就是权力上腐败的最好写照。

简言之就是拿权力作为交易的筹码,通过行使权力满足私利。

这一现象中,权力成为牟取个人私利的商品。

潘恩认为权力过度集中必然导致腐败,在其《人权论》中提道“一旦特殊的权力和特殊的报酬给政府中的一个人,他就会变成各种腐败现象在其周围发生和形成的中心。

”[2]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现象屡见不鲜。

(2)人事上的腐败。

“逆淘汰”刚好印证了这个观点。

搭便车

搭便车

什么是搭便车问题搭便车理论首先由美国经济学家曼柯·奥尔逊于1965年发表的《集体行动的逻辑:公共利益和团体理论》(The Logic of Collective Action Public Goods and the Theory of Groups)一书中提出的。

其基本含义是不付成本而坐享他人之利。

搭便车问题是一种发生在公共财产上的问题。

是指经济中某个体消费的资源超出他的公允份额,或承担的生产成本少于他应承担的公允份额。

指一些人需要某种公共财产,但事先宣称自己并无需要,在别人付出代价去取得后,他们就可不劳而获的享受成果。

是常指宏观经济学中的公共品的消费问题。

在财政学上,免费搭车是指不承担任何成本而消费或使用公共物品的行为,有这种行为的人或具有让别人付钱而自己享受公共物品收益动机的人成为免费搭车者。

免费搭车现象缘于公共物品生产和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免费搭车行为往往导致公共物品供应不足。

搭便车行为妨碍市场的自动调节过程。

因此,一个成功的意识形态必须能够克服“搭便车”行为,这是各种意识形态的一个中心问题。

在诺思看来,意识形态是一种行为方式,它通过提供给人们一种“世界观”而使行为决策更为经济。

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可找到搭便车的例子,例如许多轮船公司不肯兴建灯塔,他们可以获得同样的服务,此种搭便车问题会影响公共政策的顺利制定及有效执行。

德国的高福利政策也是搭便车问题的例子,高收入者支付的高额税收对同样享用高福利(医疗、教育)的低税收贡献者来说是被后者“搭了顺风车”。

[编辑]搭便车问题的经济学含义公共物品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使得公共物品的消费和生产具有自己的特点,同时给市场机制带来一个严重的问题——搭便车问题。

搭便车问题往往导致市场失灵,使市场无法达到效率。

一个拥挤的十字路口,由于没有红绿灯的控制,每辆车都急于通过路口,从而导致路口变得更加拥挤,每辆车都无法通过。

设置一个红绿灯的成本为50,000元,一年该路口通过100,000辆汽车,每辆汽车由于能够顺利的通过路口而节约的成本为10元。

商业外观的法律保护疏证

商业外观的法律保护疏证

A I P L A Q u a r t e r l y J o u na r l 。 Vo 1 . 3 4 , N o . 4 , P . 3 9 9 , F a l l 2 0 0 6.
1 8十 闭工 商管理轩宽
2 0 1 3 — 9
法 制 建 设
观权 利人 的利 益 , 即制造 商 的利益 和 消费 者之 间 的利
和 服务 商 吸引更 多 的消 费者 。 因此 , 建 立 商业 外 观 法 律 制度 。加 强 对 企业 自主商 业外 观 的保 护 是 现 实需
本身更多地为一种事实描述 。换 言之 , 并非 所有的商业 外观都能得到法律保护 。商业外观要想得 到法律保 护 。 应具 备显 著性 、 非 功能性 和 混淆 的可 能性 等要件 。
是 否应 该 保护 商业 外 观有必 要 进行 深层 次 的讨论 。 笔
者 对此 问题 持 肯定 观点 。 因为这 顺应 了知识 产权 保 护 对 象 不断 扩 张的发 展趋 势 。 知 识 产权是 对 创新 性智 力
的是 平衡 商业 外 观与保 持竞 争 之间 的关 系 。 从 法 理上
分析 . 对 商业 外 观予 以保护 是立 足 于对其 标识 功 能 的
保护 , 而非对 其美 学价 值 的保护 。但 对 于如何 判 断是
否 存在 这种 美学 功能 ,在 司法 实践 中是 比较难 的 , 运 作起 来颇 显不 易 。
三、 商 业 外 观 受 到 保 护 的 条 件
商业外观是对商品总体形象和整体外观 的统称 . 其
2 . 现 实必 要性 依据 。 成 功 的商 品外 观 能够 为厂 商
量化标准 的公正性 和严肃性 , 并便 于实践上 的操作 。

搭便车理论:抓住市场上的机会免费利用

搭便车理论:抓住市场上的机会免费利用

搭便车理论:抓住市场上的机会免费利用搭便车理论:抓住市场上的机会免费利用【歪读】一天,阿凡提和一位伴侣想做抓饭吃。

那位伴侣问阿凡提:“阿凡提,您会切胡萝卜丝吗?”“不会。

”阿凡提回答。

“那么胡萝卜丝炒葱头会吗?”“不会。

”“那样的话您会焖抓饭吗?”“也不会。

”那位伴侣只好自己把抓饭做熟,端到阿凡提跟前,问他:“阿凡提,您会吃抓饭吗?”“原来我连抓饭也不会吃,可看到您忙活了半天,不好意思不吃了。

”阿凡提说完大口大口地吃起抓饭来。

【正解】聪慧的人,总是可以在市场上抓住许多机会加以免费利用,搭便车。

【秒懂】搭便车理论首先由美国经济学家曼柯·奥尔逊于1965年发表的《集体行动的规律:公共利益和团体理论》一书中提出。

其基本含义是不付成本而坐享他人之利。

我们会发觉,厂家常常采纳搭便车策略,一些弱势产品跟进强势产品,借力“铺货”,最大限度地削减新产品进入市场的阻力,使新产品快速抵达渠道的终端,从而尽快与消费者见面。

对没有强大实力的弱势产品而言,搭强势品牌的“广告便车”是一条切实可行的策略。

在图书市场上同样存在搭便车的例子:前几年有一本《谁动了我的奶酪》畅销,市面上马上消失了《我该动谁的奶酪》《谁也不能动我的奶酪》等一系列跟风书;又如《肯定隐私》一书,跟风的“隐私”一片,哪有“隐私”可言。

书倒都畅销了,手法却耐人寻味。

擅长投机的企业总是可以充分利用外部性坐收渔翁之利。

同时也正是由于便车的便利性的存在,行业的先导者在大张旗鼓地进入某个领域的时候,也应当尽量削减投机者利用自己的宣扬声势所形成的便车的机会。

“搭便车”与“反搭便车”的斗争就像一场猫与老鼠的战斗,其中的妙处就在于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谁的手法更加天衣无缝,巧夺天工。

公共产品实验报告

公共产品实验报告

试验名称:公共产品试验--------搭便车试验目的:本试验通过让学生扮演投资者,假设投资的对象是一个公共工程和个私人工程,两个工程的预期投资回报率存在差异,而且前者高于后者,然后让学生通过模拟进展投资肯定量的金的独立投资决策,依据其他投资者投资决策和行为的调整以猎取收益,在试验中来理解“搭便车”现象产生的过程,分析“搭便车”产生的缘由,并思考解决“搭便车”问题的措施。

试验预备:1、试验环境:试验的场地是一间敞亮的、空间较大的教室,或配有多台计算机终端系统的试验室。

假设在教室中模拟市场交易过程,需要配备足够的课桌椅,多媒体投影仪、联网的计算机、电子屏幕、黑板、粉笔、黑板擦、计算器,随机数生成软件、假设干张白纸、直尺等道具。

2、试验分组:在本试验中将全班同学分为两大组,一大组为主体性课堂试验参与者,承受随机数产生软件随机选出;另一大组为关心性课堂试验参与者。

3、信息卡片和表格:在本试验中需要预备投资决策表的卡片假设干、个人试验记录表假设干份、试验数据统计总表假设干。

试验内容:1、这是一个模拟公共产品供给的试验,每一个试验参与者都会成为投资的决策者,参与人数 10 人以上,并配备工作人员 2 人,对人数没有严格限制。

2、试验共进展六轮,每一轮中每个参与者的账面上都有 100 元试验货币,每一轮试验中需要决策如何在A 工程或B 工程安排投资额,你的收益取决于你的投资决策。

3、每轮试验开头后,每位参与者打算投资额的安排,准确到 1 元,准时做好试验记录,计算自己的收益。

4、每位参与者须慎重做出投资决策,你的目标是实现收益最大化。

5、收益的计算方法:A 目的投资回报率为5%,其收益等于该工程投资额乘以 5%。

B的投资收益等于该工程平均水平的收益回报,具体计算方法如下:全部参与者的B目投资加总,在乘以 10%的投资回报率,然后除以参与者人数〔由工作人员计算并公布〕。

最终你得总收益为 AB 投资收益之和。

6、在整个试验过程中每位参与者留意不得与其他人交谈或透漏信息和决策意图,每位参与者在别人不知情的状况下独立作出决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搭便车问题原因及对策茅于轼的观点——搭便车引子搭便车理论首先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曼柯?奥尔逊在1965年发表的《集体行动的逻辑:公共利益和团体理论》一书中提出的,其基本含义是不付成本而坐享他人之利。

此后,搭便车理论屡屡被人提及,被用于指获得利益而逃避付费的行为。

但是,搭便车理论在我国一再被曲解和误读。

据报道,经济学家茅于轼1月5日在广州某大学演讲时指出:“如果降低高校学费,是让不穷的人、有能力支付高学费的人搭了这个便车。

最好的方法应该是提高学费,通过提高的学费,以增加更多的奖学金和助学贷款,来解决穷人上学的问题。

”茅于轼说:“电费应该提价,然后用提高最低生活标准的办法来补助穷人。

”按照茅于轼的说法,无论学费还是电价都应该比照富人的标准定得高一些,让富人承担更多的成本,然后,用节省出来的资金去补贴穷人。

那么,以穷人或富人的划分来制定学费或电价收费标准的做法是否合理呢?实际上,笔者从来没有听说过哪个国家如此界定公共产品的价格。

尤其对于学费而言,凡属公共产品应承担的部分(如义务教育等)在任何国家都是由公共财政承担的,而公共财政在提供公共产品时并不针对穷人和富人分别对待??整个世界范围内皆如此。

我们知道,经济学中的搭便车是在公共物品购买时出现的而非在公共产品分配时出现的,由于公共物品具非排它性??某人对公共物品的消费不能排斥其他人对其同样的消费,所以有人就会有获得利益而逃避付费的行为,解决的办法是靠政府统一征税来购买公共物品。

而税收制度在设计的时候就考虑缩小贫富差距因素,即尽可能地多让富人承担更多的税负而减少穷人的税负,典型的如个税起征点和对不同收入段制定不同的税率,高收入者将缴纳更多税收。

在完成税收征缴工作以后,政府就要全力以赴地去提供公共物品,而在享用公共物品方面,对于每个公民都是平等的。

简而言之,在征税时候,对高收入者与低收入者来说是区别对待的,由高收入者承担更多税负,但在公共物品提供方面,世界各国都遵循平等的原则,否则,就容易产生公民在公共产品分配方面不公平的状况,这种歧视现象是任何国家都极力避免的。

对照之下不难看出,经济学家茅于轼所提的建议,其实是混淆了搭便车的真正含义。

学费属于公共财政分担公共产品责任方面,它所要营造的环境不是富人承担更多的学费,而是政府尽可能地加大公共产品投入,尽可能地降低每一位公民??无论他是富人还是穷人??的学费负担。

那种在公共产品分享方面,一味强调穷人与富人划分的做法,虽然能够吸引眼球,却无益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以收入高低来界定学费多寡乃至电费高低的做法本身,不仅不具有可行性,也容易刻意在高收入者与低收入者之间制造鸿沟。

这种倾向是值得警惕的。

退一步说,如果真的提高学费或电价,首当其冲受损的是低收入者而非高收入者。

因为学费提高的结果首先是导致更多的低收入家庭的孩子上不起学,奖学金标准定的再高跟辍学者又有什么关系?更何况,提高学费、弱化公共财政的职责本身只会进一步降低公共产品的质量,在高收入家庭的孩子有条件通过享受收费更高的私立教育来弥补公共产品数量不足或质量低劣缺陷时,低收入家庭的孩子除了放弃又有什么更好选择?电费问题同样如此。

茅于轼提出提高电价,“然后用提高最低生活标准的办法来补助穷人,”问题是,那些因电价提高而负担加重又达不到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低收入者,该作何选择呢?只要在征税环节,做到避免富人偷逃税款的现象发生,在公共产品面前就不存在谁搭便车的问题。

公共产品作为社会福利是人人都应该平等分享的,否则,受歧视的一方就容易抵制纳税。

公共产品的人人平等分享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刻意强调穷人与富人的区分不仅曲解了搭便车理论本身,也无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

搭便车效应群体内的责任扩散鼓励了个体的民懒散。

当群体结果无法归因于任何单独个体时,个人的投入与整体的产出之间的关系将不明朗。

是指在利益群体内,某个成员为了本利益集团的利益所作的努力,集团内所有的人都有可能得益,但其成本则由这个人个人承担,这就是搭便车效应。

在合作学习中虽然全体小组成员客观上存在着共同的利益,但是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却容易形成“搭便车”的心理预期,个别学生活动时缺乏主动性或干脆袖手旁观,坐享其成;也有的学生表面上看参与了活动,实际上却不动脑筋,不集中精力,活动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等“搭便车”现象。

产生“搭便车效应”的原因很多,首先是异质分组客观上使学生的动机、态度和个性有差异,其次许多学生没有完成合作技巧的培训,对于合作学习的评价的“平均主义”,即只看集体成绩不考虑个人成绩的做法等。

“搭便车效应”的危害非常大的,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如果更多地强调“合作规则”而忽视小组成员的个人需求,可能会使每个人都希望由别人承担风险,自己坐享其成,这会抑制小组成员为小组的利益而努力的动力。

而且“搭便车”心理可能会削弱整个合作小组的创新能力、凝聚力、积极性等。

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合作小组的规模较小,由于每个小组成员的努力对整个小组都有较大影响,其个人的努力与奖励的不对称性相对较小,会使“搭便车效应”明显减弱;而且缩小规模的另外一个作用就是社会惰化现象会削弱,能够取得较高的合作效率和成果。

所以在合作学习中建议4-6人为一小组,不要把有些大班简单地分成几个小组。

当然还有许多事情可以做,比如要营造一种愉快的合作学习环境;要明确任务与责任合理分工;随时观察学情,监控活动过程,指导合作的技巧,调控学习任务,督促学生完成任务;奖励机制分配上破除“平均主义”。

搭便车问题搭便车问题(Free rider problem),也称“免费搭车”什么是搭便车问题搭便车理论首先由美国经济学家曼柯·奥尔逊于1965年发表的《集体行动的逻辑:公共利益和团体理论》(The Logic of Collective Action Public Goods and the Theory of Groups)一书中提出的。

其基本含义是不付成本而坐享他人之利。

搭便车问题是一种发生在公共财产上的问题。

是指经济中某个体消费的资源超出他的公允份额,或承担的生产成本少于他应承担的公允份额。

指一些人需要某种公共财产,但事先宣称自己并无需要,在别人付出代价去取得后,他们就可不劳而获的享受成果。

是常指宏观经济学中的公共品的消费问题。

在财政学上,免费搭车是指不承担任何成本而消费或使用公共物品的行为,有这种行为的人或具有让别人付钱而自己享受公共物品收益动机的人成为免费搭车者。

免费搭车现象缘于公共物品生产和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免费搭车行为往往导致公共物品供应不足。

搭便车行为妨碍市场的自动调节过程。

因此,一个成功的意识形态必须能够克服“搭便车”行为,这是各种意识形态的一个中心问题。

在诺思看来,意识形态是一种行为方式,它通过提供给人们一种“世界观”而使行为决策更为经济。

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可找到搭便车的例子,例如许多轮船公司不肯兴建灯塔,他们可以获得同样的服务,此种搭便车问题会影响公共政策的顺利制定及有效执行。

德国的高福利政策也是搭便车问题的例子,高收入者支付的高额税收对同样享用高福利(医疗、教育)的低税收贡献者来说是被后者“搭了顺风车”。

在新制度经济学中,“搭便车”是指某些人或某些经济组织,不付出任何代价,从他人处或社会获得收益的经济现象。

指在非排他性的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中,那些期望他人付费而自己不愿付费的行为。

由于每一个人都想不付出任何代价来享受公共产品提供的利益也不愿意为增进公共产品的效益支付代价,资源配置也就不可能达到最优。

“搭便车”和“囚徒困境”的市场失灵是市场本身所不能克服的,必须从法律制度上避免。

搭便车问题的经济学含义公共物品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使得公共物品的消费和生产具有自己的特点,同时给市场机制带来一个严重的问题——搭便车问题。

搭便车问题往往导致市场失灵,使市场无法达到效率。

一个拥挤的十字路口,由于没有红绿灯的控制,每辆车都急于通过路口,从而导致路口变得更加拥挤,每辆车都无法通过。

设置一个红绿灯的成本为50,000元,一年该路口通过100,000辆汽车,每辆汽车由于能够顺利的通过路口而节约的成本为10元。

由于节约的成本1,000,000元大于50,000元,设置红绿灯是有效率的。

市场会提供这个有效率的结果吗,可能性比较小。

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使得通过市场交换获得公共产品的利益这种机制失灵。

对于红绿灯提供者而言,他必须能够把那些不付钱而享受红绿灯的人排除在消费之外,否则他将无法弥补生产成本。

而对于一个消费者而言,由于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公共产品一旦生产出来,每一个消费者都可以不支付就获得消费的权力,每一个消费者都可以搭便车。

消费者这种行为意味者生产公共产品的厂商很有可能得不到弥补生产成本的收益,在长期中,厂商不会提供这种物品,这使得公共物品很难由市场提供。

克服搭便车问题的制度由于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导致市场在公共物品供给上是无效率的,因此,公共物品的供给主要是由政府来提供的,但也有私人提供的。

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并不等于政府生产全部公共产品,单纯由政府生产和经营公共产品,由于多种原因往往缺乏效率。

因此,政府的职能应该是提供公共产品,而不是生产公共产品。

特别是对准公共产品,政府常常通过预算或政策安排给企业甚至私人企业进行生产。

还有政府也可能通过对生产公共产品的企业进行补贴的方式来鼓励公共产品的生产。

公共物品提供的方式主要有如下几种:1、政府提供。

政府直接向公民提供各种公共物品,这是现实生活中最普遍的方式。

如国防、安全、公共道路、给排水等。

2、政府与私营机构签订合同。

国家与企业签订经营公共产品,这是最普通、范围最大的一种形式。

适应这一形式的公共产品成本,主要是具有规模经济的自然垄断性产品,如大部分基础设施。

如国家允许私人企业以建设——经营——转让(BOT)的方式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及服务的提供,即政府允许私人企业投资建设公共基础设施,并通过若干年的特许独家经营,等到收回自己的投资并获得利润后,再由政府接收该公共基础设施。

如广西的马江至梧州高速公路。

3、政府授予私营机构经营权。

政府将现有的公共基础设施以授予经营权的方式,委托给私人公司经营,如自来水公司、供电等。

此外,还有很多的公共服务项目也是由这种方式经营的,如政府将城市卫生管理、绿地维护、市政设施维护等委托私人管理。

4、政府给提供公共物品的私营机构提供补贴。

例如,补助津贴、优惠贷款、减免税收等,政府提供财政补贴的主要领域是科学技术、基础研究、教育、卫生保健、住房、图书馆、博物馆等。

5、私人提供。

以广播节目为例。

广播节目是公共物品,既无竞争性,也无排他性。

但却有私人提供。

如私人电台,或者私人办的节目。

在中国的官办电台里,一些节目也承包给私人。

提供广播节目的私人,如私人电台或承包官办电台的节目的个人或者企业,虽然不能从广播节目的消费者中收取费用,但却可以向广告发布者收取广告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