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主要的理论流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心理学主要的理论流派
一、学习的机制
(一)联想
(二)强化
(三)模仿:奖赏是正强化,惩罚是负强化。

二、社会交换论:
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创始人是美国社会学家霍曼斯(G.Homans)相互联系的普遍命题上:
(一)成功命题
个体的某种行为能得到相应的奖赏,他就会重复这种行为,某一行为获得的奖赏多,重复行为的频率就越高。

(二)刺激命题
相同的刺激可能引起相同或相似的行为。

(三)价值命题
某种行为的结果对个体越有价值,他重复这种行为的可能性就越高。

(四)剥夺—满足命题
个体或群体重复获得相同奖赏次数越多,则该奖赏对个体的价值越小。

(五)侵犯—赞同命题
当个体行为没有得到期待的奖赏或受到出其意料的惩罚时,他可能产生愤怒情绪,从而出现侵犯行为,此时侵犯行为的结果对他更有价值;反之,如果个体行为得到、甚至超过预期的奖赏,或没有受到预期的惩罚,他可能会高兴,就会采取赞同行为,赞同行为的结果对他来说,变得更有价值。

三、符号互动论
符号互动论源与美国学者詹姆斯(W.james)和米德(M.Mead)始于20世纪30年代。

(一)符号互动论的基本假设
1.个体对事物采取的行动是以该事物对他有意义为基础的;
2.事物的意义源与个体与他人互动,而不是在于事物自身中;
3.个体在应付他所遇到的事物时,往往通过自己的解释去运用和修改事物对他的意义。

四、精神分析论
(一)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论的主要概念和观点
1.意识与潜意识
意识是个体能觉察到的心理部分,是人类理智作用的表现。

潜意识(无意识)包括个体的原始冲动,本能及欲望,它们受法律、道德及习俗的控制而被压抑、被排挤到意识之下,但依然存在并追求满足。

在被压抑的本能与欲望中以性本能为主。

在意识与潜意识之间,还有前意识--潜意识中可能被召回的部分。

2.“力必多”
这是精神分析论的核心概念,是性本能。

弗洛伊德假定,力必多(性本能)是人类生命力的根源,性本能从幼儿时期就以口唇性欲、肛门性欲等形式存在,其发展呈定式化,如果正常发展状态受阻则可能会产生性倒错状态,如同性恋、暴露癖等。

3.快乐原则与现实原则
个体初级系统顺从冲动、追求快乐。

这是快乐原则。

在婴儿期表现尤为突出。

社会生活中的法律、道德、习俗要求个体克制本能与冲动,适应现实,否则不但得不到快乐,反而会痛苦,这是现实原则。

4.生本能与死本能
前者指向生命,代表爱和建设的力量;后者指向毁灭,是体现恨与破坏的力量。

5.人格结构
有三个层次: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
存在于潜意识的本能、冲动与欲望构成本我,本我是人格的生物面。

自我介与本我与外部世界之间,是人格的心理面。

自我的作用是,一方面能使个体意识到其认识能力,另一方面使个体为了适应现实而对本身加以约束和压抑。

超我,是人格的社会面,是“道德化的自我”,由“良心”和“自我理想民”组成,超我的作用是指导自我,限制自我。

在正常情况下,人格的三个方面相对平衡,个体得以适应环境与现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