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18年高考物理总复习配套讲义:第3课时 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
2018年新课标高考物理总复习课件:第3课时 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重点突破课)
1.竖直上抛运动的两种研究方法 (1)分段法:将全程分为两个阶段,即上升过程的匀减速阶段 和下落过程的自由落体阶段。 (2)全程法:将全过程视为初速度为 v0,加速度 a=-g 的匀 变速直线运动,必须注意物理量的矢量性。习惯上取 v0 的方向为 正方向,则 v>0 时,物体正在上升;v<0 时,物体正在下降;h >0 时,物体在抛出点上方;h<0 时,物体在抛出点下方。
(2) 5- 3 s
在计算木杆通过圆筒的时间时,既不能将木杆视为质点,又 不能将圆筒视为质点,此时要注意确定木杆通过圆筒的开始和终 止时刻之间所对应的下落高度。
考法 2 竖直上抛运动
[例 2] 气球下挂一重物,以 v0=10 m/s 的速度匀速上
升,当到达离地面高度 h=175 m 处时,悬挂重物的绳子突 然断裂,那么重物经多长时间落到地面?落地时的速度多 大?(空气阻力不计,g 取 10 m/s2)
0
g 。 ⑤上升到最高点所用的时间:t=____
[小题热身]
1.判断正误 (1)物体从某高度由静止下落一定做自由落体运动。 ( × ) (2)做竖直上抛运动的物体,在上升和下落过程中,速度 变化量的方向都是竖直向下的。 (√ )
(3)做竖直上抛运动的物体,上升阶段与下落阶段的加速 度方向相反。 (× )
(2)木杆的下端到达圆筒上端 A 用时 t 下 A= 2h 下 A g = 2×15 s= 3 s 10
南方新高考高考物理大复习 专题一 运动的描述 直线运动 第3讲 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课时作业
南方新高考2018版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专题一运动的描述直线运动第3讲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课时作业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南方新高考2018版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专题一运动的描述直线运动第3讲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课时作业)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南方新高考2018版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专题一运动的描述直线运动第3讲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课时作业的全部内容。
第3讲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
一、单项选择题
1.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探究中,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亚里士多德根据生活现象提出了重的物体下落得快,轻的物体下落得慢
B.伽利略利用斜槽实验发现物体从静止开始滑下,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通过的距离之比为1∶3∶5∶…从而间接证实了他提出的“落体速度与时间成正比"的假说C.在当时的实验中,伽利略已经可以较精确地测量自由落体时间,直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了
D.伽利略对自由落体的探究中,经历了提出问题—-猜想——数学推论——实验验证-—合理外推——得出结论的科学推理方法
2.从同一高度处同时将a、b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分别竖直上抛和竖直下抛,它们的初速度大小也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不计空气阻力)()
高三物理总复习必修部分课件1-3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新人教)
[解析] 设相遇时间为 t,相遇点离地面高度为 y,则 两球相遇必在同一位置,具有相同的 y.所以
y=v0t-12gt2=h-12gt2,即 v0t=h.所以相遇时间为 t=vh0.
将 t 代入 y 的表达式中,y=h-12gt2=h-12gvh022=h(1
-2gvh0 2),即为相遇点离地面的高度.
h1+h=h2+v(t1+t2), 即2vg2+h=12gt2 2+v(vg+t2) 代入数据化简得:t2 2+t2-2.75=0 解得:t2=( 3-0.5)s 因此,螺丝帽落到升降机地板所需时间 t=t1+t2= 3s =1.73s.
方法二:以升降机为参考系求解. 我们以升降机为参考系,即在升降机内观察螺丝帽的 运动,因为升降机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相对于升降机而 言,螺丝帽的下落加速度仍然是重力加速度.显然,螺丝 帽相对于升降机的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相对位移大小即 升降机天花板到其地板的高度.由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可 得,
[解析] 方法一:以地面为参考系求解. 上升过程:螺丝帽脱离升降机后以 v=4.9m/s 初速度 竖直向上运动 上升到最高点所用时间:t1=vg=49..98s=0.5s 上升到最高点的位移:h1=2vg2=2×4.992.8m=1.225m
螺丝帽的运动过程如图所示,螺丝帽自由落体的时间 为 t2,下落的高度为 h2,由图中位移约束关系得:
第三课时__自由落体与竖直上抛运动
时高度的中点
答案:AC
第35第 页35 共 页 42 页
3.某人在高层楼房的阳台外侧上以20 m/s的速度竖直向上抛
出一个石块,石块运动到离抛出点15 m处所经历的时间可以 是(空气阻力不计,g取10 m/s2)( )
A.1 s
C.3 s 答案:ACD
B.2 s
D.(2+ 7 ) s
第36第 页36 共 页 42 页
[解析] 把六个水滴看作一个水滴的自由落体运动.则由自由
落体运动是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用初速为零的匀 加速直线运动的特殊规律进行解答. 从第六滴刚离开屋顶的时刻算起,由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 运动的特殊规律可得,通过相等的时间间隔内各相邻水滴
的间距之比为:
Δs1:Δs2:Δs3:Δs4:Δs5=1:3:5:7:9
第18第 页18 共 页 42 页
2.整体法:从整体看来,运动全过程中的加速度恒定,且方向与
初速度v0方向相反,因此,可以把竖直上抛运动看作是一个统 一的匀减速直线运动,而上升阶段和下降阶段不过是整体运
动的两个过程,在取初速度v0的方向为正方向的条件下,可以 直接应用公式vt=v0-gt和s=v0t- 1 gt2等进行计算.若物体位 2 于抛出点上方,则位移s为正值;若物体位于抛出点下方,则位
略不计.
③加速度是重力加速度g,方向始终竖直向下.
专题1 第3讲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
高考总复习 · 物理
跟踪训练
1.有一根长L=5 m的铁链悬挂在某楼顶上,楼 中有一窗口,窗口上沿离铁链的悬点O的距离为H=25 m.当铁链从静止开始下落后始终保持竖直,不计空 气阻力,取g=10 m/s2.求:
(1)铁链的下端A下落到窗口的上沿B时,铁链的速
度大小; (2)接着铁链经过整个窗口时用了t=0.3 s的时间,
1 2 gt (2)位移公式:h=__________. 2 2gh (3)速度-位移关系式:v2=_____.
高考总复习 · 物理
二、竖直上抛运动规律 竖直向上 抛出,物体只 1.定义:将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_________ 重力 作用下的运动. 在________ 匀减速 直线运动;下 2.特点:上升过程是加速度为g的________ 自由落体 运动. 落过程是__________ 3.规律 v0-gt (1)速度公式:v=________. 1 2 v0t- gt (2)位移公式:h=______________. 2 v2-v2 (3)速度-位移关系式: ____________ =-2gh. 0 2 v 0 (4)上升的最大高度:h=______. v0 2g g (5)上升到最大高度用时:t=________.
高考总复习 · 物理
2 . [ 对竖直上抛运动规律的考查 ] 在沈阳举行的第十二届 全运会田径男子跳高决赛中,来自北京体彩队的王宇夺得冠 军.假设王宇的重心离地面高 1.2 m,起跳后身体横着越过了 1.96 m的高度.据此可估算出他起跳时的竖直速度大约为 (取g
第三节 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
题型互动探究
题型一 例1 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应用
1.两物体分别从不同高度自由下落,同时落地,第
在 2008 年北京奥运会跳水比赛中我国著名运动员郭晶
一个物体下落时间为 t,第二个物体下落时间为 t/2,当第二个物 此时其重心位于从手到脚全长的中点, 跃起后重心升高 0.45 体开始下落时,两物体相距 ( D )
解析 处理竖直上抛运动,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分段分析 法:将上抛运动分为上升和下落两个过程考虑.第二种是全过 程分析法:将整个运动看成是有往返的匀减速直线运动来处 理.两种方法应用时都要注意速度和位移的正负.
解法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上升过程,匀减速直线运动,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v0
=20 m/s,a1=-g,vt=0,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 vt 2-v0 2=2as,vt=v0+at,得 -v0 2 v0 2 202 最大高度:H= = = m=20 m; 2a1 2g 2×10 -v0 v0 20 上升时间:t1= =g= s=2 s a1 10 下落过程, 自由落体运动, 取竖直向下为正方向.v02=0, a2=g, 回到原点,s1=H,到抛出点下 20 m 处时,s2=40 m,根据自由 落体公式,得 下落到原点的时间:t2= 2s1 = g 2×20 s=2 s 10 2×40 2s2 s=2 2 s g= 10
考点二
高三物理高考知识点分析自由落体与竖直上抛运动
自由落体与竖直上抛运动
1、自由落体运动:物体仅在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重快轻慢”――非也
亚里斯多德――Y
伽利略――――N
(1)特点:只受重力作用,即υ0=0、a=g(由赤道向两极,g增加由地面向高空,g减小一般认为g不变)
(2)运动规律:V = g t H = g t2. / 2 V2 = 2 g H
对于自由落体运动,物体下落的时间仅与高度有关,与物体受的重力无关。
(3)符合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比例规律
2、竖直上抛运动:物体上获得竖直向上的初速度υ0后仅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
特点:只受重力作用且与初速度方向反向,以初速方向为正方向则---a=-g 运动规律:
(1)V=V0-g t t=V0 / g
(2)H=V0 t-g t2 / 2
(3)V02-V2=2gH H=V02 / 2g
(4)
v= ( V0 +V) / 2
例:竖直上抛,V0=100m / s 忽略空气阻力
(1)、多长时间到达最高点?
0=V0-g t t=V0 / g=10秒500米
理解加速度
(2)、最高能上升多高?(最大高度)
0-V02=-2g H H= V02/2g=500米
(3)、回到抛出点用多长时间?
H=g t2. / 2 t=10秒时间对称性
(4)、回到抛出点时速度=?
V=g t V=100m / s 方向向下速度大小对称性(5)、接着下落10秒,速度=?
v=100+10×10=200m/s 方向向下
(6)、此时的位置?
s=100×10+0.5×10×102=1500米
(7)、理解前10秒、20秒v(m/s)
高考物理总复习课件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第3节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
[解析] 设杆的下端到窗口上沿的时间为t1,杆的上端到窗口 下沿的时间为t2,则有:
12gt12=h 12gt22=l+h+h1 又t2-t1=Δt 联立以上三式可得:h=5 m
[答案] 5 m
应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解题时的两点注意 (1)物体由静止开始的自由下落过程才是自由落体运动,从 中间截取的一段运动过程不是自由落体运动,而是竖直下抛运 动,应该用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去解决竖直下 抛运动问题。 (2)可充分利用自由落体运动初速度为零的特点、比例关系 及推论等规律解题。
①从运动开始连续相等的时间内位移之比为1∶3∶5∶ 7∶…。
②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v =v2, v =ht , v =12gt。 ③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位移的增加量相等,即Δh=gT2。
[针对训练]
1.一个小石子从离地某一高度处由静止自由落下,某摄影爱好
者恰好拍到了它下落的一段轨迹AB。该爱好者用直尺量出轨
答案:C
ຫໍສະໝຸດ Baidu[课时跟踪检测]”见“课时跟踪检测(三)” (单击进入电子文档)
谢谢观看
[典题例析]
(2014·常州摸底)一根长直细杆长 l=1.7 m,从某一高处做 自由落体运动,在下落过程中细杆通过一个 h1=1.75 m 高的窗 口用时 Δt=0.3 s,求细杆刚下落时其下端到窗口上边缘的高度 (g 取 10 m/s2,窗口下边缘到地面的高度大于细杆的长度)。
高考物理总复习 专题一 第3讲 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
当 h<0 时,表示物体抛出后落回抛出点后继续下落到抛出 点下方的某一位置.此时 t 有两解:一解为正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表示物体下 落到抛出点下方某处时所用时间;另一解为负值,应舍去.
注意:当物体经过抛出点上方某个位置时,可能处于上升 阶段,也可能处于下降阶段,造成多解.vt 与 h 有正有负,正 负代表不同的意义.
解:因为小球两次经过距抛出点高度为 10 m 处的时间间隔 为Δt=2 s,所以,根据竖直上抛运动的上升阶段与下降阶段的 逆向对称性,小球从最高点落至该位置的时间为Δt′= Δ1t=
2
1 s.
再根据速率的对称性,小球上升至该位置的速度为 vt=gΔ2t=10 m/s 又 v2t -v20=-2gh,代入数据得 v0=10 3 m/s 小球从抛出到返回原处的总运动时间为
第3讲 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
一、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1.自由落体运动 (1)定义:物体仅在____重__力___作用下从___静__止____开始下落
的运动. (2)实质:初速度为____零____加速度为___重__力__加__速__度_____的
___匀__加__速_____直线运动.
2.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重力加速度) (1)特点: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 都___相__同___,这个加速度叫重力加速度,用 g 表示. (2)大小:在地球表面上不同的地方,重力加速度的大小是 不同的,它随纬度的升高而______增__大______,随海拔的升高而 ____减__小____.无特殊说明,一般取 g=____9_.8___m/s2;粗略计算 时,可取 g=____1_0___m/s2. (3)方向:___竖__直__向__下___.
第三节 自由落体运动与竖直上抛运动
一、自由落体运动 1、概念:将物体自由释放,只受重力作用下的运动 2、特点:加速度为g,初速度为零 3、规律: v gt
连续相同时间内所发生的位移之比 x1:x2:x3:…:xn= 1:3:5: …:(2n-1) 前t秒、前2t秒及前nt秒所发生的位移之比 xⅠ:xⅡ:xⅢ:…:xN= 1:22:32: …:n2 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同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 t1:t2:t3:…:tn= 1:( 2 1 ):( 3 2 ):…:( n n 1 ); 连续相等位移内的平均速度之比:
练习2、如图所示,悬挂的直杆AB长为a,在B以下h处有一长为 b的无底圆筒CD,若将悬线剪断,(g=10m/s2)问 (1)直杆下端B穿过圆筒的时间是多少? (2)整个直杆AB穿过圆筒的时间是多少? (1) t1 (2) t2
2( h b ) 2h g g
(2)
2(h a b) 2h g g
例3:物体a从地面上竖直上抛,同时在它的上方有物体b自由下 落,两物体在空中相遇(未发生碰撞)时的速率都是v,不计空 气阻力,则 ( ) A、物体a上抛的初速度为2v B、到相遇时两物体的位移大小相等 C、两物体落地时速率相等 D、两物体同时落地 分析:由于两物体相遇时速率相同,所以a上升的最高点与b物 体的释放点相同,从开始运动到相遇时,a、b运行的时间相同, 相遇点为a物体上升过程中间时刻的位置,根据匀变速运动 的平均速度公式 v 1
3、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追及相遇问题解析
图1
A.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
B.出发时B在A前3m处
C.3 s末两个物体相遇后,两物体不可能再次相遇
D.运动过程中B的加速度大于A的加速度
解析已知在第3 s末两个物体在途中相遇,由题图可求得3 s内的位移,xA=6 m,xB=3 m,因此A错误,B正确;3 s后物体A的速度永远大于物体B的速度,故二者不会再次相遇,C正确;由题图象的斜率可以比较得出物体B的加速度小于物体A的加速度,D错误。
答案BC
5.(2015·驻马店高中高三第一次月考)2012年10月4日,云南省彝良县发生特大泥石流。如图2所示,一汽车停在小山坡底,突然司机发现在距坡底240 m的山坡处泥石流以8 m/s的初速度、0.4 m/s2的加速度匀加速倾泄而下,假设泥石流到达坡底后速率不变,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司机的反应时间为1s,汽车启动后以0.5 m/s2的加速度一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试分析汽车能否安全脱离?
图2
解析设泥石流到达坡底的时间为t1,速率为v1,
则x1=v0t1+错误!a1t错误!,v1=v0+a1t1
代入数据得t1=20s,v1=16 m/s
而汽车在t2=19 s的时间内发生位移为x2=1
2
a2t错误!=90.25m,速度为v2=a2t2=9.5m/s
令再经时间t3,泥石流追上汽车,则有
v1t3=x2+v2t3+\f(1,2)a2t2,3
代入数据并化简得t错误!-26t3+361=0,因Δ<0,方程无解。
所以泥石流无法追上汽车,汽车能安全脱离。
考点一
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规律 竖直上抛运动的处理方法
高考物理 专题一 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高考复习课件】
热点 2 竖直上抛运动规律的理解 【例2】原地起跳时,先屈腿下蹲,然后突然蹬地.从 开始蹬地到离地是加速过程(视为匀加速),加速过程中重心 上升的距离称为“加速距离”.离地后重心继续上升,在此过
程中重心上升的最大距离称为“竖直高度”.现有下列数据: 人原地上跳的“加速距离”d1=0.50 m,“竖直高度”h1=1.0 m; 跳蚤原地上跳的“加速距离”d2=0.00080 m,“竖直高度”h2= 0.10 m.假想人具有与跳蚤相等的起跳加速度,而“加速距离”
考点 2 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及应用 1.竖直上抛运动:物体只在__重__力___作用下竖直向上抛出 的运动. 2.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 (1)vt=_v_0_-__g_t_; (2)s=__v_0t_-_12_g_t_2 ____;
(3) vt2 -v02 =_-__2_g__h_. (4)两个特征量:最大高度 h=__v0_2/(_2g_) __;
上升阶段:h 上=2vg20=0.8 m,t 上=vg0=0.4 s 下落阶段:h 上+h=12at下2 ,式中 h=9 m,解得 t 下=1.4 s 所以重物落地时间:t=t 上+t 下=1.8 s. 解法二:全过程按匀变速运动处理. 设向上为正,则 a=-g,抛点以下位移为负. 所以-h=v0t-12gt2,即-9=4t-5t2 解得 t=1.8 s,t′=-1.0 s(舍去) 即重物落地时间为 1.8 s.
2018年新课标高考物理总复习课时达标检测(三)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重点突破课)含解析
课时达标检测(三) 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重点突破课)
一、单项选择题
1。某同学在实验室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铁质小球被电磁铁吸附,断开电磁铁的电源,小球自由下落,已知小球的直径为0。5 cm,该同学从计时器上读出小球通过光电门的时间为1.00×10-3 s,g取10 m/s2,则小球开始下落的位置距光电门的距离为( )
A.1 m B.1。25 m
C.0.4 m D.1。5 m
解析:选B 小球经过光电门的速度v=错误!=错误!m/s=5。0 m/s,由v2=2gh可得小球开始下落的位置距光电门的距离为h=错误!=1.25 m,故B正确。
2.(2017·南京模拟)从水平地面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物体在空中运动,到最后又落回地面,在不计空气阻力的条件下,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物体上升阶段的加速度与物体下落阶段的加速度相同
B.物体上升阶段的加速度与物体下落阶段的加速度方向相反C.物体上升过程经历的时间大于物体下落过程经历的时间
D.物体上升过程经历的时间小于物体下落过程经历的时间
解析:选A 物体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只受重力,则物体上升和下落阶段加速度相同,大小为g,方向向下,A正确,B错误;上升和下落阶段位移大小相等,加速度大小相等,所以上升和下落过程所经历的时间相等,C、D错误。
3.(2014·上海高考)在离地高h处,沿竖直方向同时向上和向下抛出两个小球,它们的初速度大小均为v,不计空气阻力,两球落地的时间差为()
A.错误!B。错误!
C。2h
v D。错误!
解析:选A 根据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可知向上抛出的小球落回到出发点时的速度也是v,之后的运动与竖直下抛的物体运动情况相同。因此上抛的小球比下抛的小球多运动的时间为:t=错误!
最新-2018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 第3讲 自由落
2018届高三物理总复习精品课时作业 第3讲 自由落体运动 竖直方向上的抛体运动
1.从足够高处释放一石子甲,经0.5 s ,从同一位置再释放另一石子乙,不计空气阻力,则在两石子落地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它们间的距离与乙石子运动的时间成正比
B .甲石子落地后,经0.5 s 乙石子还在空中运动
C .它们在空中运动的时间相同
D .它们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与其质量无关
【解析】两石子做自由落体运动,设t 时刻甲下落的高度h 1=12gt 2
,则乙下落的高度h 1
=12g (t -0.5)2
,它们之间的距离h 1-h 2=12g (t -0.25)=12g [(t -0.5)+0.25]与乙石子运动的时间(t -0.5)不成正比,A 错误;由于两石子下落的高度相同,因此下落的时间相同,甲石子落地后,经0.5 s 乙石子刚好落地,B 错误,C 正确;由于不计空气阻力,由t =
2h
g
可知,
两石子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与质量无关,D 正确. 【答案】CD
2.一个小石子从离地某一高度处由静止自由落下,某摄影爱好者恰好拍到了它下落的一段轨迹AB .该爱好者用直尺量出轨迹的长度,如图所示.已知曝光时间为1
1000 s ,则小石子出
发点离A 点约为( )
A .6.5 cm
B .10 m
C .20 m
D .45 m
【解析】由图可知AB =2 cm =0.02 m ,AB 中点的速度v 中=
AB
Δt
=20 m/s ,由v 2
=2gh
可得:AB 中点到出发点的高度h 中=v 2中
2g
=20 m≈h A ,故C 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时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重点突破课) [基础点·自主落实]
[必备知识]
1.自由落体运动
(1)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2)特点:v0=0,a=g。
①速度公式:v=gt。
②位移公式:h=1
2gt
2。
③速度位移关系式:v2=2gh。
2.竖直上抛运动
(1)定义:将物体以初速度v0竖直向上抛出后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
(2)特点: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则初速度为正值,加速度为负值。(为方便计算,本书中g表示重力加速度的大小)
①速度公式:v=v0-gt。
②位移公式:h=v0t-1
2gt
2。
③速度位移关系式:v2-v02=-2gh。
④上升的最大高度:H=v02 2g。
⑤上升到最高点所用的时间:t=v0
g。
[小题热身]
1.判断正误
(1)物体从某高度由静止下落一定做自由落体运动。(×)
(2)做竖直上抛运动的物体,在上升和下落过程中,速度变化量的方向都是竖直向下的。(√)
(3)做竖直上抛运动的物体,上升阶段与下落阶段的加速度方向相反。(×)
(4)做竖直上抛运动的物体,其速度为负值时,位移也为负值。(×)
2. 一小石块从空中a点自由落下,先后经过b点和c点,不计空气阻力。经过b点时速度为v,经过c点时速度为3v,则ab段与ac段位移之比为()
A.1∶3B.1∶5
C.1∶8 D.1∶9
详细分析:选D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2gh ab=v2①
2gh ac =(3v )2②
由①②得h ab h ac
=1
9,故D 正确。
[提能点·师生互动]
考法1
[例1] (2017·湖北省重点中学联考)如图所示木杆长5 m ,上端固定在某一点,由静止放开后让它自由落下(不计空气阻力),木杆通过悬点正下方20 m 处圆筒AB ,圆筒AB 长为5 m ,取g =10 m/s 2,求:
(1)木杆经过圆筒的上端A 所用的时间t 1是多少? (2)木杆通过圆筒AB 所用的时间t 2是多少?
[详细分析] (1)木杆由静止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木杆的下端到达圆筒上端A 用时 t 下A =
2h 下A g
=
2×15
10
s = 3 s 木杆的上端到达圆筒上端A 用时 t 上A =
2h 上A g =
2×20
10
s =2 s 则木杆通过圆筒上端A 所用的时间 t 1=t 上A -t 下A =()2-3s 。 (2)木杆的下端到达圆筒上端A 用时 t 下A =
2h 下A
g
= 2×15
10
s = 3 s 木杆的上端离开圆筒下端B 用时 t 上B =
2h 上B g =
2×25
10
s = 5 s 则木杆通过圆筒所用的时间t 2=t 上B -t 下A =()5-3s 。 [答案] (1)()2-3s (2)()5-3s
在计算木杆通过圆筒的时间时,既不能将木杆视为质点,又不能将圆筒视为质点,此时要注意确定木杆通过圆筒的开始和终止时刻之间所对应的下落高度。
考法2 竖直上抛运动
[例2] 气球下挂一重物,以v 0=10 m /s 的速度匀速上升,当到达离地面高度h =175
m 处时,悬挂重物的绳子突然断裂,那么重物经多长时间落到地面?落地时的速度多大?(空气阻力不计,g 取10 m/s 2)
[详细分析] 法一:分段法
绳子断裂后重物要继续上升的时间t 1和上升的高度h 1分别为t 1=v 0
g =1 s
h 1=v 02
2g
=5 m
故重物离地面的最大高度为H =h 1+h =180 m
重物从最高处自由下落,落地时间t 2和落地速度v 分别为 t 2=
2H
g
=6 s v =gt 2=60 m/s
所以从绳子突然断裂到重物落地共需时间为t =t 1+t 2=7 s 。 法二:全程法
从绳子断裂开始计时,经时间t 后重物落到地面,规定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重物在时间t 内的位移h ′=-175 m ,由位移公式有:
h ′=v 0t -1
2
gt 2
即-175=10t -1
2×10t 2=10t -5t 2
t 2-2t -35=0
解得t 1=7 s ,t 2=-5 s(舍去) 所以重物落地速度为:
v =v 0-gt =10 m /s -10×7 m/s =-60 m/s 其中负号表示方向向下,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答案] 7 s 60 m/s
1.竖直上抛运动的两种研究方法
(1)分段法:将全程分为两个阶段,即上升过程的匀减速阶段和下落过程的自由落体阶段。
(2)全程法:将全过程视为初速度为v 0,加速度a =-g 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必须注意
物理量的矢量性。习惯上取v 0的方向为正方向,则v >0时,物体正在上升;v <0时,物体正在下降;h >0时,物体在抛出点上方;h <0时,物体在抛出点下方。
2.巧用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
(1)速度对称:上升和下降过程经过同一位置时速度等大反向。
(2)时间对称:上升和下降过程经过同一段高度的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相等。
[集训冲关]
1.A 、B 两小球从不同高度自由下落,同时落地,A 球下落的时间为t ,B 球下落的时间为 t
2
,当B 球开始下落的瞬间,A 、B 两球的高度差为( )
A .gt 2 B.38gt 2
C.34
gt 2 D.14
gt 2
详细分析:选D A 球下落高度为h A =12gt 2,B 球下落高度为h B =12g ⎝⎛⎭⎫t 22=18gt 2
,当B
球开始下落的瞬间,A 、B 两球的高度差为Δh =h A -12×g ×⎝⎛⎭⎫t 22-h B
=14
gt 2
,D 正确。 2.在竖直的井底,将一物体以11 m /s 的速度竖直向上抛出,物体在井口处被人接住,在被人接住前1 s 内物体的位移是4 m ,位移方向向上,不计空气阻力,g 取10 m/s 2,求:
(1)物体从抛出到被人接住所经历的时间; (2)此竖直井的深度。
详细分析:(1)被人接住前1 s 内物体的位移是4 m ,由于自由落体的物体第1 s 内的位移
h 1=1
2
gt 2=5 m
故分析可知一定是在物体通过最高点后返回过程中被接住,设接住前1 s 时的初速为v 1,则h =v 1t -12
gt 2
解得v 1=9 m/s
t 1=v 0-v 1g =11-910
s =0.2 s
则物体从抛出到被人接住所经历的时间 t =t 1+1 s =1.2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