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孔孟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孔孟儒家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泱泱大邦,五千年的文明孕育出灿烂辉煌的中国传统文化,使中国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孔孟儒家思想,自从春秋时诞生之日起,在历史的长河中愈演愈烈,终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苍劲有力的一笔。

“天不生仲尼,则万古如长夜”(朱熹《朱子语类》),孔孟这盏灿烂的明灯,高挂在春秋时期的天空,却照亮了中国几千年的长夜。

当今时代的每一个中国人,都或多或少的受到儒家文化的熏陶。

2012年11月,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顺利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建设事业步入了一个新的征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倒计时,这是令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自豪与兴奋之事,并首次正确的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包括:“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三个倡导,十二个词的字里行间,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儒家思想。

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儒家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儒家思想精粹的继承与发扬。

《论语》中记载:“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认为礼的运用贵在和谐,先王的治国之道这样是最好的,着重强调和谐的境界是人们追求的目标。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孟子也非常强调和谐的重要性,并用“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的事例进行了证明。

还有孔子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都是他们思想中对“和”的深刻阐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第一个倡导,就有和谐二字,显然是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发扬。

并由此而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与升华。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的兼,舍生取义者也”(《孟子》),意思是当生命与正义发生冲突并只能选择其一时,孟子宁愿放弃生命选择正义。

义者,正义,道义,并逐渐引申为公正等意思。

见义勇为,大义凛然,都是对义的含义的不断深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与孟子的义是相辅相成的。

平等公正,大公无私,实乃正义之举,法治,依法治国,用法律手段来不断健全和维护社会的正义。

可见,这是对儒家思想的道德理念的进一步深化与发扬。

孔子说“仁”,仁者爱人,这是对“仁”的最基本阐述,《论语》里面,“仁”一字总共出现了109次,每一次出现时的含义都不尽相同,仔细审之,它几乎涵盖了做人的全部规范,包括忠、孝、悌、恭、宽、信等等。

古代谈忠,引申到现在就自然是爱国;孝与悌,分别是对长辈及晚辈的尊敬与友善;恭者恭敬,宽者宽容,也都含友好之意;信者信义,有诚信,信用等义。

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第三个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几乎都是孔子仁的思想的延伸。

孔子,中国的“至圣”,早在千年以前,就能把人的行为规范概括的如此全面与透彻,时隔千年,还成为社会建设的主要潮流。

善哉!
孔孟儒家思想,如同一轮明月,从它诞生之日起,就不断照亮着每一代人。

历经千载,酝酿并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最绚烂的部分。

当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一不彰显出孔孟思想的绚丽色彩。

孔孟儒家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基和先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了孔孟儒家思想的精粹,并不断发扬光大。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不断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优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向导,努力学习,为伟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