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调查野外原始记录格式及内容介绍

合集下载

野簿记录格式

野簿记录格式

青藏高原野外记录标准格式
(三)定点(重点)
1、点号 2、坐标 3、GPS 4、点位 5、露头 6、点义 7、描述 8、接触关系及依据 9、点间
青藏高原野外记录标准格式
青藏高原野外记录标准格式
青藏高原野外记录标准格式
青藏高原野外记录标准格式
1、点号
另起一行,居中
NO01
2、坐标与GPS
(1)用GPS定出 (2)在地形图上读出
NO02
y=XXXyy
经度: 纬度: 高程:
点位:太平山南坡162.9高地北侧鞍部 露头:人工,一般
点义:本溪组与马家沟组地层分界点( C2b O1m )。 描述:
①点南为马家沟组O1m顶部灰色中厚层砾屑灰岩,砾屑成分为灰岩,砾径1-2cm,棱角状,含量
约10-15%; (描述每一类岩石)
地层产状:20 °∠27° ( 单独占一行)
地层产状:20 °∠27° ( 倾向∠倾角) ( 单独占一行)
标本: B01-1(化石标本: HB01-1)。。。照片、素描。。。。。。
• 点间(1) NO01 N+18m 18m NO02为马家沟组 灰岩(岩性特 征描述、标本、照片、素描。。。。 );

8、野簿记录示范2
坐标与GPS: x=xxxxx

描述:

产状:

标本:

素描。。。。。。
• (2)
20m N+30m 50m NO003
8、野簿记录示范1
路线3:太平山南坡——煤炭沟
任务: 1、观察描述下古生界O1m——P2y岩性及组合特征、含化石情况、地层厚度及接触关系; 2、选择实测剖面、详细分层,作1:2000信手地质剖面图; 3、地形图定点,勾画路线地质图; 4、以组为单位系统采集岩石标本。

野外调查报告格式

野外调查报告格式

野外调查报告格式一、调查概况调查时间:XXXX年XX月XX日调查地点:XX省XX市XX山区调查对象:当地的植物、动物、水资源以及土壤环境调查目的:了解该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为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查方法1. 实地考察:对当地的生态环境进行实地观察,记录植物种类、生长情况、动物活动情况等。

2. 样品采集:采集当地的土壤、水样,进行分析检测。

3. 访谈调查:与当地居民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对当地生态环境的认识和态度。

4. 数据整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归纳,形成报告。

三、调查结果1. 植物资源:该地区植被覆盖率高,主要植物有松树、杉树、竹子等。

其中,松树分布广泛,杉树和竹子主要生长在山谷地带。

此外,还发现了珍稀植物,如野生兰花、金线莲等。

2. 动物资源:该地区动物种类繁多,包括野猪、野兔、蛇类等。

在实地考察中,还观察到了鸟类如麻雀、喜鹊等。

其中,野猪和野兔数量较多,蛇类和鸟类数量较少。

3. 水资源:该地区水资源丰富,主要河流有XX河、XX河等。

水质总体良好,但部分地区存在水体污染问题。

4. 土壤环境:该地区土壤类型主要为黄壤和红壤,有机质含量较高,但部分地区存在水土流失问题。

四、问题分析1. 植被破坏: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部分地区的植被遭到了破坏,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2. 水体污染:由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部分地区的水体受到了严重污染,威胁到当地居民的饮用水安全。

3. 水土流失:由于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部分地区存在水土流失问题,导致土地贫瘠和生态环境恶化。

4. 珍稀物种保护:由于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一些珍稀物种如野生兰花、金线莲等面临濒危风险。

五、建议措施1. 加强植被保护:加大植被保护力度,严格控制人类活动对自然植被的破坏,积极开展植树造林和生态修复工作。

2. 控制水体污染:加强对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管理,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量。

同时,加大对水体的监测力度,及时发现和处理水体污染问题。

地质采样规定

地质采样规定

地质调查野外原始记录格式及内容1. 野薄记录格式日期:年月日天气:(晴、阴、雨)地点:(野外基站)路线:( 如:自经至)手图号:航片号:任务:( 岩区(或地层分布区)主干(或一般)穿越(或追索)路线地质调查;追索断层(或层)人员:(记录);(手图与航片)点号:(如:0066)座标:X: Y:GPS: (经度纬度高程 )位置:(如: 村(或高地)NE35°460m处小路东侧)露头:(人工采场或天然),良好(或一般、差等)点性:(地层界线点、构造观察点、化石点、岩性岩相观察点等)描述:(点E为………;点W为………;接触关系为………)标本: (于900m处采同位素年龄样一件, 样号为0066-1, 岩性为………)照相:( 记录照相序号、位置、照片内容简述等)遥感影像特点:(仅对要求建立遥感解译标志的地质路线进行遥感影像的描述与记录; 遥感地质解译记录的具体内容是:(1) 解译点号和解译区位置; (2)所解译的地质体或地质界线及其两侧影像特征及解译标志)点间:(如: (1) NO0066SE+650m 650m: 沿途为………(2) 650ms+850m1500m: 沿途为………(3) 1500mssw+900m 2400m NO0067: 沿途为……… )路线小结:(当日路线结束后必须认真撰写小结,小结含三项基本内容: 一是对当日路线工作量统计(路线总长、地质点个数、素描图个数、照相数量、各类标本采集数量);二是对当日路线的地质认识; 三是对存在问题及对相邻工作路线的工作建议。

)(注意:所有主干穿越路线必须有信手剖面,1/3的点须野外素描或照相;所有的一般穿越路线1/5的点须野外素描或照相; 追索路线视情况而定)2. 野薄记录格式说明①每天开始一页应记录日期、工作区、天气状况,其中工作区记录工作站或填图地区。

②点位应以观察点附近的高程点、村庄或其它固定地物作标志。

③记录本的右面作文字记录,左面作素描图、路线剖面或附贴照片,必要时也可作简要文字批注或补充记录。

地质调查野外原始记录及采样要求-13页精选文档

地质调查野外原始记录及采样要求-13页精选文档

地质调查野外原始记录及采样要求1. 野薄记录格式日期:年月日天气:(晴、阴、雨)地点:(野外基站)路线:( 如:自经至 )手图号:航片号:任务:( 岩区(或地层分布区)主干(或一般)穿越(或追索)路线地质调查;追索断层(或层)人员:(记录);(手图与航片)点号:(如:0066)座标: X: Y:GPS: (经度纬度高程 )位置:(如: 村(或高地)NE35°460m处小路东侧)露头:(人工采场或天然),良好(或一般、差等)点性:(地层界线点、构造观察点、化石点、岩性岩相观察点等)描述:(点E为………;点W为………;接触关系为………)标本: (于900m处采同位素年龄样一件, 样号为0066-1, 岩性为………)照相:( 记录照相序号、位置、照片内容简述等)遥感影像特点:(仅对要求建立遥感解译标志的地质路线进行遥感影像的描述与记录; 遥感地质解译记录的具体内容是:(1) 解译点号和解译区位置; (2)所解译的地质体或地质界线及其两侧影像特征及解译标志)点间:(如: (1) NO0066SE+650m 650m: 沿途为………(2) 650m s+850m1500m: 沿途为………(3) 1500m ssw+900m 2400m NO0067: 沿途为……… )路线小结:(当日路线结束后必须认真撰写小结,小结含三项基本内容: 一是对当日路线工作量统计(路线总长、地质点个数、素描图个数、照相数量、各类标本采集数量);二是对当日路线的地质认识; 三是对存在问题及对相邻工作路线的工作建议。

)(注意:所有主干穿越路线必须有信手剖面,1/3的点须野外素描或照相;所有的一般穿越路线1/5的点须野外素描或照相; 追索路线视情况而定)2. 野薄记录格式说明①每天开始一页应记录日期、工作区、天气状况,其中工作区记录工作站或填图地区。

②点位应以观察点附近的高程点、村庄或其它固定地物作标志。

③记录本的右面作文字记录,左面作素描图、路线剖面或附贴照片,必要时也可作简要文字批注或补充记录。

地质调查野外原始记录格式及内容

地质调查野外原始记录格式及内容

地质调查野外原始记录格式及内容地质调查野外原始记录,是地质学家在野外进行地质勘察、地质调查、地质研究等工作时,对所观测到的地质现象、地质构造、岩石、矿产等各方面情况进行详细记录的一种记录形式。

通过野外原始记录的整理和分析,能够有效地提高地质勘查的工作效率和准确度,为后续工作提供基础资料和可靠依据。

一、野外原始记录的格式野外原始记录的格式,通常分为纸质记录和电子记录两种形式。

纸质记录是指地质学家在野外使用各种便携式的记录本、纸张进行记录,而电子记录则是在野外使用电脑或移动设备等电子设备进行记录。

不同的记录格式在具体的应用场景中存在差异,具体要根据工作需要和场地环境进行选择和决定。

在纸质记录方面,记录本通常分为多个版块,包括:调查者、日期、地点、天气、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石、矿产、采样等若干方面。

每个版块都要标注清楚,记录内容要精简、准确、规范。

比如在野外地质调查时,对于每个地点进行的纪录,应包括地点名称、GPS坐标、照片等信息,地形地貌应详细描述,进行简单的剖面图和地图绘制,地质构造应详细描述,进行绘制图解,岩石应进行简单的描述,分析其构成成分、颜色、纹理、结晶状态等,并进行采集样品,矿产应简要描述,并采取样品和标记。

在电子记录方面,采用类似于纸质记录的格式编写调查报告,而且可以将拍摄的照片、绘制的图解等附加到报告中。

同时,在编写记录时也需要注意使用专业地质软件进行数据管理和分析。

这种模式兼备了纸质记录和电脑数据处理的优点,以便快速准确地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二、野外原始记录内容野外原始记录的内容要以准确、全面、规范为原则,具体应包括以下方面。

1、调查人员信息记录在记录中应详细描述调查人员的姓名、单位、联系方式、工作岗位、证书号码等信息,以便于日后查询和检索。

2、日期和地点记录野外勘察的记录中,时间是尤为重要的要素,因此要求在记录中保证日期的精确,以及准确标注地点名称、地点经纬坐标、对应的GPS坐标等要素信息。

地质原始记录编录规范

地质原始记录编录规范

地质原始记录格式及编录要求2014年7月一、一般要求:1、各类原始记录必须采用正规的专业原始记录本。

其中水文原始记录要有分井上、井下和不同观测内容的专用原始记录本。

2、记录本要保持齐全,不少页,每本每页都按顺序编号。

3、记录本要实行档案化管理,严禁丢失。

分档按时间顺序保存,有目录、索引,便于查找。

并且要建立电子或纸质的备份记录。

4、观测记录必须在现场进行。

记录时须使用铅笔或黑色水笔,严禁使用圆珠笔。

5、记录时要求字体工整、版面整洁,记录内容齐全,字迹、草图清楚。

出现记录错误时严禁涂改,只允许划改,且当页划改不得超过3处。

6、每次观测记录都要有观测时间、地点、位置和观测者的姓名。

7、地质原始记录的内容要符合《矿井地质规程》(第三章矿井地质观测)的要求;水文原始记录的内容要符合《矿井水文地质规程》的要求。

二、煤岩巷掘进工作面原始记录和回采工作面探煤厚原始记录格式如下:第三章矿井地质观测第一节一般要求第11条矿井地质观测应该做到及时、完整、准确、统一。

一般要求如下:一、观测记录必须在现场进行,并记录在专门的地质观测薄上;记录薄应统一编号,妥善保存。

二、描述地质现象,应做到内容完整、数据准确、字迹清晰、表达确切、图文结合、重点突出,客观地反映地质现象的真实情况。

三、每次观测必须记录观测的时间、地点、位置和观测者的姓名。

四、矿井地质观测要把现场和室内,宏观和微观观测结合起来。

第二节煤系地层观测第12条一切穿过煤系地层的井巷均应逐层观测其岩性特征和厚度。

对于煤层、标志层和煤层顶底板需作重点观测。

必要时,还需采取化石、煤(岩)标本和样品,进行化验和测试。

为了对比和陈列,每一个矿井应保存一套完整的煤系标本。

第13条为统一岩石命名和观测描述内容,特作如下规定:一、碎屑岩的名称及粒度分级标准(见表3)。

碎屑岩的名称及粒度分级标准表3二、沉积岩描述的基本内容:1、碎屑岩类应描述颜色,碎屑可见成分、分选性和滚落圆度,胶结物成分及胶结类型,同生矿物和次生矿物及其分布特征,结核与包裹体成分,大小的形态,与稀盐酸的反应状况等。

地质调查野外原始记录格式及内容

地质调查野外原始记录格式及内容

地质调查野外原始记录格式及内容一、地质调查野外原始记录的格式1.标题:记录这份野外原始记录的总标题,简洁明了,能够表明此次调查的主要内容。

2.调查地点:详细记录调查地点的名称、地理坐标等信息,以确保调查人员能够清晰准确地了解接下来的内容。

3.调查时间:准确记录调查的开始和结束时间,以及每个观察或采样点的具体时间。

4.观察结果:详细记录在野外调查中所观察到的地质现象和变化。

例如,山体上的岩层、断裂带的存在、岩石的结构和组成等。

5.采样信息:记录采样地点、采样对象、采样方法和数量等信息。

同时,还需要对采样的样品进行编号和标记,并将其保存在特定的容器中。

6.测量数据:记录在野外调查中进行的各种测量数据,如地形测量、地震测量、地壳运动监测等。

每个测量项目都应该有详细的记录,包括数据的单位和准确度。

7.地质图:根据地质调查的需要,制作并记录所观察到的地质图。

地质图上可以标注地层、断裂带、矿体分布等信息。

8.照片:为了能够更好地让读者了解野外实地情况,可以在原始记录中插入相应的照片,以反映现场的真实情况。

二、地质调查野外原始记录的内容在地质调查野外原始记录中,需要包含以下几个主要内容:1.调查目的:简要介绍此次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例如,是为了搜寻矿产资源,还是为了研究地质灾害等。

2.调查方法:详细描述野外调查中所采用的方法和工具。

例如,使用放射性测量仪器、导线测量、拍摄航空照片等。

3.现场观察:记录在调查过程中所观察到的地质现象、地层、岩性、断裂带等。

详细描述其特征、形态、展示规模和活动特点等。

4.样品采集:详细记录样品的所在位置、编号、采集方法、采样时间等信息。

对不同类型的样品,例如岩石、土壤、矿石等,进行分类记录,并标注其重要特征。

5.测量数据:准确记录各种测量数据的数值、单位和测量时间。

以便后续分析和处理。

6.结果分析:根据野外观察、样品采集和测量数据等,对所得的结果进行初步分析和归纳总结。

进一步可以提出相关问题和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地质调查路线记录内容及记录格式的基本表达格式示例

地质调查路线记录内容及记录格式的基本表达格式示例

新疆区调路线记录内容及记录格式路线编号:L1007目的任务:1:50000路线地质调查(或矿产路线调查)人员分工:记录:掌图:手图编号:路线方向:(空三行)点号:D0001(居中)点位:X=16566550 Y=4255660 Z=2249点性:地层分界点(岩性分界点、岩性控制点、侵入体界线点、构造点、矿化点、化石点)地质描述:点北:岩性名称具体描述需另起一行,注意微观与宏观(构造、岩石的分布状态、完整性、成层性等等,及地层单元的划分依据)现象的描述首先描述露头类型:(天然、人工),(好、良好、较好,一般、差),沿(水沟、小路、陡坎、采石场等)出露。

另起一行,描述岩石:岩石名称,颜色(新鲜面、风化面),风化程度(强中弱),赋存状态(致密坚硬、松散、破碎),结构、构造,结晶程度(岩浆岩、变质岩),矿物成分(含量)、颗粒大小、形状(沉积岩颗粒磨圆度、变质岩与岩浆岩的等粒不等粒结晶或重结晶程度等)、矿物特征。

岩层组合特征(岩层组合、层厚/板理/片理等厚度,各层比例)产状。

空一行点南:岩性名称具体描述需另起一行,描述要点同点北空一行首先注明该点两侧产状,或将产状放在岩性描述之后。

(注意产状不能空缺,分界点两侧产状必须都要测量。

断层点要测量断层产状,如断层120°∠45°)另起一行,描述接触关系:侵入、整合、角度不整合、断层(注意:接触不能空缺,特殊接触关系要说明其依据)空一行围岩蚀变:蚀变类型、蚀变矿物、组合特征、分布范围、蚀变强弱、重叠关系;蚀变与构造、蚀变与矿化的关系等。

空一行矿化:分布范围、产状(产出形态)、结构构造、矿物成分、矿物组合关系、粒度变化、矿化强度,矿化与岩性、蚀变、构造间的关系。

(有矿化现象的要重点描述并取样)空一行构造:包括褶皱、断层、破碎带、节理、裂隙、片理等。

主要描述其形态、性质、规模、产状、发育程度、空间关系、与岩性关系。

对断层破碎带要详细描述其结构面特征,破碎带的宽带、破碎程度、充填物性质,角砾成分(磨圆度、粒度大小)、断层性质等。

地质记录本的记录格式

地质记录本的记录格式

地质记录本的记录格式
地质记录本的记录格式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时间:记录观察和测量时间。

2. 地点:记录观察和测量地点的位置信息,包括地理坐标、高程等。

3. 人员分工:记录参与观察和测量的人员分工情况,如负责人、测量员、记录员等。

4. 路线目的:记录本次观察和测量的目的,如地质填图、矿产调查等。

5. 路线号:记录本次观察和测量的路线编号。

6. 点号:记录观察和测量的地点编号。

7. 位置:记录观察和测量的具体位置信息,包括经纬度、高程等。

8. 性质:记录观察和测量的性质,如分界点、控制点等。

9. 描述:记录观察和测量的详细描述,包括岩石的岩性、地层或岩体产状、地质构造特征、矿化及矿产特征、围岩蚀变特征、地质界面产状、标本及样品编号以及主要的素描图、路线信手剖面和照片等。

对于岩性分界点,应对观察点两侧的岩性特点分别进行描述。

10. 点间地质:记录从当前观察点至下一个观察点之间不同的岩性分层情况,包
括方向、米距等信息。

11. 路线小结:记录本次观察和测量的总结,包括主要发现、分析等信息。

以上是常见的地质记录本格式,具体格式可能会因不同行业或不同需求而有所不同。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野外地质调查记录表(压矿用)

野外地质调查记录表(压矿用)
项目承担单位:××××(盖章)
注:1、项目负责人、调查人、记录人须手签名
2、地质点、界线点、构造点、地形地貌、具体部位选择打钩
3、需填写的内容字迹须清楚
2、地质点、界线点、构造点、地形地貌、具体部位选择打钩
3、需填写的内容字迹须清楚
野外地质调查记录表
项目名称
项目负责人
调查人
记录人
调查点类型
地质点
界线点
构造点
地层
调查点编号
地点
时间
坐标及标高
X
Y
Z
地形地貌
平地、洼地、丘陵,低山、中山、高山
构造部位
××××××背(向)斜 轴部 东翼 西翼
南翼 北翼
岩性(构造)
野外地质调查记录表
项目名称
项目负责人
调查人
记录人
调查点类型
地质点
界线点
构造点
地层
调查点编号
地点
时间
坐标及标高
X
Y
Z
地形地貌
平地洼地丘陵低山中山高山
构造部位
岩性(构造)
特征描述
地层产状Biblioteka 倾向:倾角:水文地质条件
环境地质条件
项目承担单位: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607地质队(盖章)
注:1、项目负责人、调查人、记录人须手签名
特征描述
1、岩层按顺序描述颜色、成分、结构、构造、名称。
2、碳酸盐岩需描述岩溶发育情况,含矿岩层需描述含矿性。
3、地层界线点需描述两侧岩性特征及接触关系。
4、构造点需描述褶皱、断裂基本特征及产状(构造产状)。
地层产状
倾向:
倾角:
水文地质条件
简述地表水体及井泉出露情况

地质原始记录编录规范

地质原始记录编录规范

地质原始记录格式及编录要求2014年7月一、一般要求:1、各类原始记录必须采用正规的专业原始记录本。

其中水文原始记录要有分井上、井下和不同观测内容的专用原始记录本。

2、记录本要保持齐全,不少页,每本每页都按顺序编号。

3、记录本要实行档案化管理,严禁丢失。

分档按时间顺序保存,有目录、索引,便于查找。

并且要建立电子或纸质的备份记录。

4、观测记录必须在现场进行。

记录时须使用铅笔或黑色水笔,严禁使用圆珠笔。

5、记录时要求字体工整、版面整洁,记录内容齐全,字迹、草图清楚。

出现记录错误时严禁涂改,只允许划改,且当页划改不得超过3处。

6、每次观测记录都要有观测时间、地点、位置和观测者的姓名。

7、地质原始记录的内容要符合《矿井地质规程》(第三章矿井地质观测)的要求;水文原始记录的内容要符合《矿井水文地质规程》的要求。

二、煤岩巷掘进工作面原始记录和回采工作面探煤厚原始记录格式如下:3 / 74 / 7第三章矿井地质观测第一节一般要求第11条矿井地质观测应该做到及时、完整、准确、统一。

一般要求如下:一、观测记录必须在现场进行,并记录在专门的地质观测薄上;记录薄应统一编号,妥善保存。

二、描述地质现象,应做到内容完整、数据准确、字迹清晰、表达确切、图文结合、重点突出,客观地反映地质现象的真实情况。

三、每次观测必须记录观测的时间、地点、位置和观测者的姓名。

四、矿井地质观测要把现场和室内,宏观和微观观测结合起来。

第二节煤系地层观测第12条一切穿过煤系地层的井巷均应逐层观测其岩性特征和厚度。

对于煤层、标志层和煤层顶底板需作重点观测。

必要时,还需采取化石、煤(岩)标本和样品,进行化验和测试。

为了对比和陈列,每一个矿井应保存一套完整的煤系标本。

第13条为统一岩石命名和观测描述内容,特作如下规定:一、碎屑岩的名称及粒度分级标准(见表3)。

碎屑岩的名称及粒度分级标准表3二、沉积岩描述的基本内容:1、碎屑岩类应描述颜色,碎屑可见成分、分选性和滚落圆度,胶结物成分及胶结类型,同生矿物和次生矿物及其分布特征,结核与包裹体成分,大小的形态,与稀盐酸的反应状况等。

野外记录本的使用及记录格式及三大岩类岩性的描述

野外记录本的使用及记录格式及三大岩类岩性的描述

野外记录本是地质工作者记录野外地质现象、数据,描述观测情况的技术资料专用本,要保管好,要注意安全保密,不能丢失。

另外,野外记录本不是杂记本,不能在上面乱涂乱画,更不能撕页,使用完后上交保管室作技术资料保存。

(一)记录格式野外记录本由横格纸和方格纸两部分组成。

横格纸是专供文字描述、记录用的,方格厘米纸是专绘素描图、信手剖面图和其他示意图用的,两者不能混用。

文字描述、记录:横格纸的页头上有“日期”、“地点”两顶,每天出野外工作时都要填写。

页头之下的第一行写“路线”及路线编号,例如:路线Ⅰ:学院——潘家——反虹管——刘家村——学院。

另起一行顶头写“任务”;其后简述当天计划观察的主要内容。

空一行后开始记录第一个观测点。

点号:放在横格纸中位置,写点号,如GOO1,G是观测点的号头(G是“观”字汉语拼音第一个字母)。

一般的记录格式如下:路线: 任务:G001 位置: 点性:描述 :“位置”之后用l-2行的文字和数据记录此观测点所处的具体位置。

“点性”即观测点的性质,要写明是什么目的而定这个点的。

“描述”:首先简要概括一下此观测点所观察到的主要地质现象概貌,然后再详细描述和记下所测得的各种数据。

凡是岩层产状、矿脉产状、构造(节理、断层)产状要单独起行记录在横格中段,如:产状:230 °∠ 25 °如果在观测点上需要绘素描图、信手剖面图时,就在左页(或附页)的方格厘米纸上作图。

地质观测点的观察描述,一般包括下列内容:岩性、构造(断裂、褶皱、接触关系)、地层时代、地貌、水文、矿产、岩层产状、标本及编号;必要的素描图、示意图、剖面图、照片等。

总之,要看所观察的具体情况而有所侧重和取舍。

例:G —— 001位置:白竹境水库水坝南侧坡麓内容:下石炭统大塘组(C 1 d )岩性及化石描述:此点位于磨盘山向斜构造南端北西翼,由下石炭统大塘组组成,岩性为灰至深灰色薄至中厚层状灰岩夹泥质灰岩,灰岩中含燧石团块及条带,泥质灰岩中局部夹少量白云岩团块及燧石结核。

野外调查记录本记录要求

野外调查记录本记录要求

工程地质野外记录内容与格式野外工程地质记录是工程地质勘测最基本的原始资料,它直接关系到测绘成果与勘测质量。

为统一我院地质测绘标准,提高地质资料质量,特拟定野外工程地质记录内容与格式要求,供外业参考。

野外工程记录分百米标记录和工点记录两种,分别列出格式,有关记录要求和应注意事项,统一作如下说明:一、野外记录内容必须按工程地质勘测细则及有关规定进行。

内容主要为地形地貌、岩性、构造、水文地质、不良地质现象,既有建筑物状态及访问记录等。

描述方法可参考铁路工程地质手册。

二、野外地质测绘的观测点数量,可参照勘测细则要求进行。

观测点的编号、位置要标注在平面草图上,参见附图2、3。

三、百米标调查时,野外记录本的左页必须按里程顺序,由小到大,由下而上,按一定比列(一般为1:10000)绘制地质平面示意草图和代表性地质剖面示意图(纵向、横向或其他方向)及局部放大的平面或剖面图。

必要时绘制地质素描图。

记录本的右页由上而下进行文字记录。

左页草图与右页记录原则上应对照一致不够记时,可按下右页,但不宜超出半页以上,否则该左页相应部分应空出。

四、左页带状平面草图中的地形、地物仅绘与地质直接有关的,如穿越或紧靠村庄、河谷、沟渠、井泉、断层露头、人工开挖坑穴、水坝建筑物、地形等高线等。

为考虑日后钻机进出工点,必要的道路交通情况亦应绘于平面草图上。

五、左页平面草图中的图例符号应采用工程地质图例中的统一符号表示,如C(黏土)、L(老黄土)、S h(页岩)等。

六、初测导线或定测中线应注明里程,如每公里须注明公里标,每100米或500米须注明百米标。

里程要衔接,记录要全线贯通,否则须注明上承下接页数,便于核查。

七、每一测绘单元终了应作一小结。

综合说明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及工程地质稳定性的初步评价等。

八、野外记录要文字简洁,清楚。

要有定量的记载,要便于判断分析、有充分的记录依据。

如发现遗漏或不足时,要去现场初充测绘。

九、野外记录必须在现场及时填写,如有错记部分,不能用像皮涂掉,应用铅笔划去,将正确的记录在上部或后边。

野外记录填写描述

野外记录填写描述

野外土名描述一、杂填土:杂色,松散,大孔隙,上部为砼地坪,含较多的碎石。

二、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灰黑色,流塑,部分夹有机质;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低,韧性低,有腐味三、粘土:灰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局部分布。

四、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少量的铁,锰质结核,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五、粉质粘土:青灰色,软~可塑状,为后期沉积,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六、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青灰色粘土团块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七、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八、粉质粘土:灰黄色,可塑,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局部含团块状密实粉土。

九、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钙质结核,硬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粉质粘土:灰黄~灰色,软~可塑,粉粒含量高,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中等,韧性中等。

十一、粉质粘土:上部浅灰色,中下部褐黄色,硬塑,含少量铁锰质结核,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十二、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青灰色,可塑,含少量云母片,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三、粉砂:黄色,含云母片,中密。

主要由石英等矿物组成,饱和状态。

十四、粉砂:上部灰黄色,底部浅灰色,含云母片,饱和状态,密实。

十五、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色,软~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局部夹薄层粉土。

十六、粉土:灰黄,含云母片,很湿,稍密。

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七、粉砂:灰黄,含云母片,饱和,密实,主要成分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组成,磨园度好、分、选性好。

十八、粉土:浅灰色,含云母片,摇振反应中等,无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九、粘土夹粉砂:灰黄色,褐黄色,可塑,含少量钙质结核核径为3cm。

夹薄层壮中密粉砂,具水平层理,无摇振反应,切面稍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野外地质记录

野外地质记录

野外地质记录进行野外地质观察,必须做好记录,地质记录是最宝贵的原始资料,是进行综合分析和进步研究的基础,也是地质工作成果的表现之一。

1、野外地质记录要求详细记录:进行野外地质观察,必须做好记录,地质记录是最宝贵的原始资料,是进行综合分析和进步研究的基础,也是地质工作成果的表现之一。

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即看到什么记什么,如实反映,不能凭主观随意夸大或缩小或歪曲。

但是,允许在记录上表示出作者对地质现象的分析、判断。

因为这有助于提高观察的预见性,促进对问题认识的深化。

记录清晰、美观,文字通达:这是衡量记录好坏的一个标准。

图文并茂:图是表达现地质现象的重要手段,许多现象仅用文字是难以说清楚的,必须辅以插图。

尤其是一些重要的地质现象,包括原生沉积的构造、结构、断层、褶皱、节理等构造变形特征,火成岩的原生构造、地层、岩体及其相互的接触关系、矿化特征,以及其他内、外动力地质现象,要尽可能地绘图表示,好的图件的价值大大超过单纯的文字记。

2、野外地质记录内容综合性地质观察的记录,要全面和系统,例如进行区域地质测绘,常采用观察点与观察线相结合的记录方法。

观察点是地质上具有关联性、代表性、特征性的地点。

如地层的变化处、构造接触线上、岩体和矿化的出现位置以及其他重要地质现象所在。

观察线是连接观察点之间的连续路线,即沿途观察,达到将观察点之间的情况联系起来的目的。

观察点、观察线的具体记录内容如下:日期和天气。

实习地区的地名。

路线:从何处经过何处到何处,要写得具体清楚。

观察点编号:可从No.01开始依次为No.02,No.03,…。

观察点位置:尽可能交代详细,如在什么山、什么村庄的什么方向,距离多少米,是在大道旁还是在公路边,是在山坡上还是在沟谷里,是在河谷的凹岸还是在凸岸等,还要记录观察点的标高,即海拔高度,可根据地形图判读出来。

观察点的位置要在相应的地形图上确定并标示出来。

观察目的:说明在本观察点着重观察的对象是什么,如观察某一时代的地层及接触关系,观察某种构造现象(如断层、褶皱……),观察火成岩的特征,观察某种外动力地质现象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地质调查野外原始记录格式及内容1. 野薄记录格式日期:年月曰天气:(晴、阴、雨)地点:(野外基站)路线:(如:自_____ 经至___________ )手图号:航片号:任务:(岩区(或地层分布区)主干(或一般)穿越(或追索)路线地质调查;追索 _______________ 断层(或层)人员:(记录);(手图与航片)点号:(如:0066 )座标:X:Y:GPS:(经度纬度高程)位置:(如:村(或高地)NE35 460m处小路东侧)露头:(人工采场或天然),良好(或一般、差等)点性:(地层界线点、构造观察点、化石点、岩性岩相观察点等)描述:(点E为..... ;点W为....... ;接触关系为...... )标本:(于900m处采同位素年龄样一件,样号为0066-1,岩性为............. )照相:(记录照相序号、位置、照片内容简述等)遥感影像特点:(仅对要求建立遥感解译标志的地质路线进行遥感影像的描述与记录;遥感地质解译记录的具体内容是:(1)解译点号和解译区位置;(2)所解译的地质体或地质界线及其两侧影像特征及解译标志)点间:(如:(1) NO0066 SE+650m650m:沿途为 ...⑵ 650m s+850m1500m:沿途为......⑶ 1500m ssw+900m 2400m NO0067:沿途为....... )路线小结:(当日路线结束后必须认真撰写小结,小结含三项基本内容:一是对当日路线工作量统计(路线总长、地质点个数、素描图个数、照相数量、各类标本采集数量);二是对当日路线的地质认识;三是对存在问题及对相邻工作路线的工作建议。

)(注意:所有主干穿越路线必须有信手剖面,1/3的点须野外素描或照相;所有的一般穿越路线1/5 的点须野外素描或照相; 追索路线视情况而定)2. 野薄记录格式说明①每天开始一页应记录日期、工作区、天气状况,其中工作区记录工作站或填图地区。

②点位应以观察点附近的高程点、村庄或其它固定地物作标志。

③记录本的右面作文字记录,左面作素描图、路线剖面或附贴照片,必要时也可作简要文字批注或补充记录。

摄影资料记在相应地质观察记录之后,应注意数码照相编号或底片编号、摄像对象和内容及方位,凡图上有路线通过的地点必须有文字记录。

④工作小结应另起一页。

记录本内不得记与野外地质调查无关的内容。

⑤产状标记方法(记录或信手剖面):层理14030°;次生面理50°/ 40°,可在产状前注明S o、S、S2或糜棱片理等;断层120° / 45°;节理320° / 70°;轴面A40°/ 50°; 枢纽Fh30°/ 60°;线理L3000/ 10°等。

3. 野外工作手图勾绘内容野外工作手图必需标记和勾绘如下内容:①地质点(直径1mm勺小圆)及点号(一般标记在地质点的右下方);②地质点上所观测到的岩层产状和各种面理产状;③地质界线(地层单位之间的分界线、断层线、岩性岩相分界线、侵入体侵入界线、含矿层界线、地貌单元之间分界线等,勾绘时需遵循“ V 形法则”及野外实际展布情况) ;④地质体填图单位(各种正式和各种非正式填图单位)代号及岩性岩相代号或花纹;⑤各类样品采集点及编号;⑥地质路线(用绿色虚线标绘)和实测剖面线(用黑色实线标绘)及剖面代号。

2. 各类样品的采集与测试登记表采样原则:采样地段必须避开后期侵入体、混合岩化、断层或其它动力变质作用、热液蚀变带以及近代风化、淋滤等作用的干扰。

各专业调查采集样品种类、数量、分析项目及分析方法等的选择,根据研究内容、调查面积等内容具体确定。

一般情况下某些特种样品,均需配套采取薄片,标本、光谱样品视具体情况确定。

1、薄片及标本确定岩石的矿物或碎屑颗粒的种类、结构、构造、矿物共生组合,对岩石定名分类;测定岩石的沉积、变质变形等显微结构构造特征;鉴定岩石后期交代及矿化;测定矿物的晶形、粒度、构造、蚀变、光性、物理性质等特征等。

采样及制样要求:样品一般采手标本大小(3X 6 x 9cm)即可,磨片大小2.4 x 2.4cm厚度0.03mm t2 光片测定不透明矿物的种类及含量,矿物共生组合。

采样及制样要求:样品采手标本大小,光片一般2x 3cm,厚0.5cm,表面抛光。

3 岩组分析对矿物颗粒向量进行测量统计,研究应力大小和方向。

采样要求:采手标本大小,在构造面上标注产状,如(节理) ,磨片厚度0.04mm。

4 人工重砂副矿物特征, 有用矿物的赋存状态, 挑选单矿物作其它测试用。

采样要求:一般在同一露头用拣块法采10—20Kg 岩石。

5 粒度分析沉积岩粒度概率统计分析。

采样要求:采手标本大小,制薄片。

6 大化石化石定名、特征描述(附照片及素描)、确定时代及对古环境作出判断。

采样要求:样品大小依化石大小而定, 尽量采集化石整体;对疏松化石, 先作固结处理, 再采集;对大脊椎动物化石,应打成1x 1m2的格子,对格子编号、照相,按格子整块采集。

化石在野外要进行初步整理。

7 微体化石微体化石种属、特征描述(附照片及素描)、统计微体化石的出现率组合及演化、确定时代及对古环境作出判断。

采样要求:一般逐层采集,采样间距一般5—10m,取掉表面风化物,样品重量一般不少于1Kg,以1.5 —2Kg为适。

8 X —射线衍射分析样一般样品挑几粒一十几粒晶体(X—射线单晶,采用粒径为0.1—2.0mm左右的单晶体),一般需矿物重量十几克,粘土矿物鉴定采粘土100g以上,同一地质体需采三个以上样品测定。

测试要求:1)X—射线粉晶矿物定名,测定结构简单的矿物晶体晶包参数及格子类型,区别同质多象变体及长石有序度;(2)X—射线单晶测定晶胞参数(a、b、c、a、B、Y)、空间群、原子坐标参数(表征晶胞中原子种类、数目和相对位置),分子晶体中分子立方体构型、键长、键角、电荷分布、分子间的距离、离子晶体的配位、构型、离子大小、晶体结构的有序、无序等。

9 电子衍射法样测定矿物晶体结构及参数,确定矿物种类。

采样:采手标本大小的块状样品。

10 红外光谱分析样鉴别矿物种类(尤其是胶体矿物和火山玻璃等均质体)、确定矿物中水的存在形式、区分类质同像和某些同质多像矿物、区分矿物多形结构、阴离子基团配位对称性、原子的有序—无序分布、阳离子配位数、确定沉积岩成熟度和相指标、含油岩层中干酪根的特征和演化,测定海绿石膨胀层含量。

采样要求:挑所需单矿物2克左右,液体1ml,气体200ml。

11 激光拉曼光谱法测定矿物及有机物成分、结构;鉴定矿物显微气液包裹体中子矿物种类及气体、液体的成分;同位素含量及其比值。

采样要求:固体和粉末样品要多于1g,液体和气体多于1ml。

12穆斯堡尔谱法鉴定铁、锡矿物种类;确定矿物中铁、锡氧化态(如Fe3、Fe2含量及比值)、电子组太(如低自旋、高自旋),配位对、配位状态及化学键;确定铁、锡离子有序—无序及类质同相置换,含铁、锡矿物的同质多相变体;生油岩成熟度;在不同温压下矿物相转变过程。

采样:200mg破碎的岩石和矿物13 核磁共振波谱法矿物中水的类型,矿物结构的有序—无序,矿物中扩散、相变、结构缺陷,晶体中电荷分布,化学键的确定,定性确定有机化合物结构、性质,定量测定混合有机物中各组分的量比。

采样:固体80—160g,液体1 —21ml14 热分析样有差热分析和重热分析,二者常同时进行。

测试要求:鉴别粘土矿物、铁、铝、氢氧化物等含水矿物以及碳酸盐矿物、胶体矿物、非晶质的种属,鉴定类质同像系列矿物的种属(碳酸盐岩、绿泥石、蛇纹石等),确定矿物的风化、蚀变程度,测定矿物中CO2、有机碳等的含量及水的赋存状态,定量测定矿物的反应热,作样品的热分析曲线。

采样要求:单矿物或岩石均可,样重5g 。

15 矿物包裹体分析样测温,包裹体成分分析。

采样要求:1、测温:均一法,样品采手标本大小,制薄片(粘片用加拿大树脂);用于爆破法的样品,需是单矿物,纯度高于98%,粒度0.5 —1mm。

2、成分分析:测定对象主要为石英、长石、绿柱石等硅酸盐矿物或部分氧化物,单矿物纯度高于98%粒度0.2 —0.5mm,送样重量10—30g。

16 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样对矿物微区(微米级)进行元素常量分析(不能区分变价元素价态)和形貌、结构分析。

采样制样要求:采集薄片样,用环氧树脂粘接,不盖玻璃片,载片小于28mm< 50mm也可采单矿物颗粒。

17离子探针微区分析样矿物微区同位素比值测定,元素含量测定(ppm级)。

采样制样:同电子探针相仿。

18 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样分析要求:确定矿物晶体形态,矿物种类,扫描分析矿物微区表面形态(如石英、锆石)及微观结构;鉴定微体古生物种属。

采样制样:采薄片样,减薄至1000 埃左右;粒度小于1 微米的颗粒样品,取数毫克可直接测试。

19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样矿物表面微区形貌、显微结构和微晶形态等;通过稳定矿物表面特征(石英、锆石等) ,分析颗粒的成因和水动力条件;古生物(特别是微古生物)的微细形态和结构的确定;分析岩石成分、结构及石油储油层显微构造。

采样制样:基本与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样相同,试样大小取决于仪器型号,一般不超过100X 30 x 50mm20 激光显微光谱法测定矿物中杂质元素种类;定量测定矿物次要成分,杂质痕量元素含量;确定微细矿物名称;岩石重砂中副矿物含量的快速统计。

采样:固体样品制成光薄片后测试,液态和粉末样需作处理后才能测定。

21 岩石化学全分析样主要有硅酸盐岩石全分析,分析项目一般为14 项、有时还要加上S、Cl、F、烧失量。

分析要求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二位。

分析结果百分数总和99.30 —100.70% 。

采样要求:拣块取新鲜岩石2Kg22 岩石化学多项分析样根据需要分析部分项目,分析要求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二位。

采样要求:拣块取新鲜岩石2Kg23 单矿物化学成分全分析分析项目根据不同矿物理论化学式来确定,分析结果百分数总和99.30 —100.70% 。

也可用电子探针等仪器测定。

挑选单矿物10—100g ;用电子探针分析,采集薄片样即可。

24 岩石微量元素定量分析分析项目根据样品的用途而定,精度要求要比元素在该岩类中的丰度值高一个数量级,分析误差不得超过20%采样:新鲜岩石,拣块,500g左右。

25 岩石稀土元素定量分析分析稀土元素15 种,分析要求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二位。

采样:新鲜岩石1 —2Hg,拣块法。

26 单矿物微量元素定量分析分析要求:分析项目依样品的用途而定。

采样:挑选单矿物2g 。

27 K —Ar 年龄样有体积法和稀释法,测定新生代—古生代未受后期热扰动的成岩年龄,热事件年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