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调查野外原始记录格式及内容介绍
野簿记录格式
NO02
y=XXXyy
经度: 纬度: 高程:
点位:太平山南坡162.9高地北侧鞍部 露头:人工,一般
点义:本溪组与马家沟组地层分界点( C2b O1m )。 描述:
①点南为马家沟组O1m顶部灰色中厚层砾屑灰岩,砾屑成分为灰岩,砾径1-2cm,棱角状,含量
约10-15%; (描述每一类岩石)
地层产状:20 °∠27° ( 单独占一行)
1、观察描述pt2w~pt3l岩性组合特征、地层厚 度、接触关系、沉积相标志及含化石情况;
2、作1:5000信手地层柱状图; 3、绘制典型地质现象素描图; 4、以组为单位,系统采集岩石标本。
• (三)手图号:(为了方便资料抽查)
• (四)航片号
• (五)参加人员:(分工要写明白,如, 记录、掌图。。。。)
• 点间(1) NO02 N+5m 5m 为本溪组硬绿泥石
角岩,风化后呈红褐色,新鲜面呈灰绿色(岩性特
征描述、标本、照片、素描。。。。 );
•
(2)5m N+3m 8m 为本溪组红柱石角岩(岩性特征
•
描述、标本、照片、素描。。。。)
•
.
•
.
•
.
•
.
•
.
•
.
•
(6)26m N+3m 29m NOFra Baidu bibliotek3 为本溪组红柱石角岩(岩性特
野外调查报告的格式 -回复
野外调查报告的格式-回复
【野外调查报告的格式】
一、引言
野外调查报告是科学研究的基础,通过对野外实地进行科学观察和数据收集,可以帮助研究者深入了解自然环境和相关问题。本文将介绍野外调查报告的基本格式,并以中括号内的内容为主题,分步骤回答。
二、调查目的和背景
【中括号内的内容为主题】作为调查的主要目的,目前有关该主题的研究进展,产生问题的原因等。
三、调查方法
1. 选定调查地点:根据【中括号内的内容】选择适合调查的地点,要考虑地理环境、生态条件和资源情况等因素。
2. 调查工具和设备:根据调查内容选择合适的工具和设备,如:物理仪器、手持工具、软件等。
3. 调查过程:明确野外调查的具体步骤,并记录下每一步的操作和数据采集方法。
4. 数据记录和整理:在野外调查过程中,实时记录和整理数据,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四、实地观察结果
通过调查得到的实地观察结果,应根据【中括号内的内容】进行分析和总结,并使用适当的表格、图表、图像等形式进行呈现。
五、数据分析和讨论
1. 数据分析:基于野外调查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和量化分析,揭示数据之间的关系和趋势。
2. 结果讨论: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进行结果的讨论,并提出可能的解释和原因,进一步解释和说明【中括号内的内容】。
六、结论与建议
根据调查结果和分析讨论,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关的建议。结论应简明扼要地回答【中括号内的内容】。
七、参考文献
在文末列出本次野外调查报告中所使用的参考文献,并按照一定的引用格式准确标注,确保报告的学术可信度。
八、附录
根据需要,附上相关的数据记录表、照片和其他调查资料。
地质采样规定
地质调查野外原始记录格式及内容
1. 野薄记录格式
日期:年月日天气:(晴、阴、雨)地点:(野外基站)
路线:( 如:自经至)
手图号:航片号:
任务:( 岩区(或地层分布区)主干(或一般)穿越(或追索)路线地质调查;追索断层(或层)
人员:(记录);(手图与航片)
点号:(如:0066)
座标:X: Y:
GPS: (经度纬度高程 )
位置:(如: 村(或高地)NE35°460m处小路东侧)
露头:(人工采场或天然),良好(或一般、差等)
点性:(地层界线点、构造观察点、化石点、岩性岩相观察点等)
描述:(点E为………;点W为………;接触关系为………)
标本: (于900m处采同位素年龄样一件, 样号为0066-1, 岩性为………)
照相:( 记录照相序号、位置、照片内容简述等)
遥感影像特点:(仅对要求建立遥感解译标志的地质路线进行遥感影像的描述与记录; 遥感地质解译记录的具体内容是:(1) 解译点号和解译区位置; (2)所解译的地质体或地质界线及其两侧影像特征及解译标志)
点间:(如: (1) NO0066SE+650m 650m: 沿途为………
(2) 650ms+850m1500m: 沿途为………
(3) 1500mssw+900m 2400m NO0067: 沿途为……… )
路线小结:(当日路线结束后必须认真撰写小结,小结含三项基本内容: 一是对当日路线工作量统计(路线总长、地质点个数、素描图个数、照相数量、各类标
本采集数量);二是对当日路线的地质认识; 三是对存在问题及对相邻工作路线的工作建议。)
(注意:所有主干穿越路线必须有信手剖面,1/3的点须野外素描或照相;所有的一般穿越路线1/5的点须野外素描或照相; 追索路线视情况而定)
野外地质记录详细要求以及例子
进行野外地质观察,必须做好记录,地质记录是最宝贵的原始资料,是进行综合分析和进步研究的基础,也是地质工作成果的表现之一。
1 、野外地质记录要求
详细记录:进行野外地质观察,必须做好记录,地质记录是最宝贵的原始资料,是进行综合分析和进步研究的基础,也是地质工作成果的表现之一。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 即看到什么记什么,如实反映,不能凭主观随意夸大或缩小或歪曲。但是,允许在记录上表示出作者对地质现象的分析、判断。因为这有助于提高观察的预见性,促进对问题认识的深化。记录清晰、美观,文字通达:这是衡量记录好坏的一个标准。图文并茂:图是表达现地质现象的重要手段,许多现象仅用文字是难以说清楚的,必须辅以插图。尤其是一些重要的地质现象,包括原生沉积的构造、结构、断层、褶皱、节理等构造变形特征,火成岩的原生构造、地层、岩体及其相互的接触关系、矿化特征,以及其他内、外动力地质现象,要尽可能地绘图表示,好的图件的价值大大超过单纯的文字记。
2、野外地质记录内容
综合性地质观察的记录,要全面和系统,例如进行区域地质测绘,常采用观察点与观察线相结合的记录方法。观察点是地质上具有关联性、代表性、特征性的地点。如地层的变化处、构造接触线上、岩体和矿化的出现位置以及其他重要地质现象所在。观察线是连接观察点之间的连续路线,即沿途观察,达到将观察点之间的情况联系起来的目的。观察点、观察线的具体记录内容如下:
日期和天气。
实习地区的地名。
路线:从何处经过何处到何处,要写得具体清楚。
观察点编号:可从 No.01 开始依次为 No.02 , No.03 ,…。
野外记录格式
路线名称:如L n
目的任务:如踏勘
地点:
(空两行)
点号:D。。。
点位:如胡家沟口
点性:如岩性控制点、矿化点、构造点、岩层接触点
露头:
坐标:
(空一行)
描述:(地层代号完了填,所以空两格)初步定名、结构、构造,颜色从远及近(风化面颜色到新鲜面颜色)、裂隙节理片理发育程度
矿物成分:
蚀变:
产状:
标本号:
照片:
(空一行)
点间:D多少号——D多少号之间为什么
注意:如果是矿化点、构造点、岩层接触点要分别记录不同的岩性和脉体
地质调查野外原始记录格式及内容
地质调查野外原始记录格式及内容
地质调查野外原始记录,是地质学家在野外进行地质勘察、地质调查、地质研究等工作时,对所观测到的地质现象、地质构造、岩石、矿产等各方面情况进行详细记录的一种记录形式。通过野外原始记录的整理和分析,能够有效地提高地质勘查的工作效率和准确度,为后续工作提供基础资料和可靠依据。
一、野外原始记录的格式
野外原始记录的格式,通常分为纸质记录和电子记录两种形式。纸质记录是指地质学家在野外使用各种便携式的记录本、纸张进行记录,而电子记录则是在野外使用电脑或移动设备等电子设备进行记录。不同的记录格式在具体的应用场景中存在差异,具体要根据工作需要和场地环境进行选择和决定。
在纸质记录方面,记录本通常分为多个版块,包括:调查者、日期、地点、天气、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石、矿产、采样等若干方面。每个版块都要标注清楚,记录内容要精简、准确、规范。比如在野外地质调查时,对于每个地点进行的纪录,应包括地点名称、GPS坐标、照片等信息,地形地貌应详
细描述,进行简单的剖面图和地图绘制,地质构造应详细描述,进行绘制图解,岩石应进行简单的描述,分析其构成成分、颜色、纹理、结晶状态等,并进行采集样品,矿产应简要描述,并采取样品和标记。
在电子记录方面,采用类似于纸质记录的格式编写调查报告,而且可以将拍摄的照片、绘制的图解等附加到报告中。同时,在编写记录时也需要注意使用专业地质软件进行数据管理和分析。这种模式兼备了纸质记录和电脑数据处理的优点,以便快速准确地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二、野外原始记录内容
野外原始记录的内容要以准确、全面、规范为原则,具体应包括以下方面。
地质调查野外原始记录格式及采样要求
野簿的记录格式
野外记录簿(简称野簿)是专门用来记录野外地质现象的观测结果。这些观测结果是十分珍贵的第一性资料,是同学们每天辛勤劳作的汗水结晶。因此,要分外爱惜野外记录簿,注意保存,不要随意丢失,也不要随意撕页。
野簿记录的格式虽然没有统一的规范,但是应该简明扼要,实事求是,条理清楚,方便自己和他人阅读。一般要求用铅笔记录野簿,而不是用钢笔或圆珠笔。这是考虑到野外可能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造成野簿受潮或被水浸泡,铅笔的字迹或线条不容易散开,从而便于及时补救。
翻开野外记录本,右页是划线页,记录文字描述的内容;左页是方格网页,记录的则是图件,也可带少量说明文字(图6-7-1)。每次出队前要求事先在划线页上用铅笔画两条竖线,分别距划线末端约1-1.5厘米。这样,划线页被划分成左侧、中间(主体)和右侧三部分,每部分都记录着各自不同的内容。
野簿的记录是随着野外地质观测路线的开展,记录下路线上每个观察点上的观测内容。每条路线的开始都要求单独另起一页记录,在该页上面写清楚当天的日期、星期、天气和工作地点。每个观察点要填写和描述的内容包括点号、点位和点性三方面。
点号:所有的观察点都要连续编号,采用“TS”或“No.”等为前缀的阿拉伯数字,如“TS05”或“No. 23”。
点位:每个观察点位置可以根据地质图或附近标志明显的地貌或人工参照物来确定,象山峰、垭口、沟口、小路分岔、路标、桥梁等等都可以用来做参照物。例如,图6-7-1的TS02号点的位置是“羊山东沟沟口水库西岸公路拐弯处”。每个观察点的位置和编号都需要在地质图上表示出来。
地质调查野外原始记录及采样要求
地质调查野外原始记录及采样要求
1. 野薄记录格式
日期:年月日天气:(晴、阴、雨)地点:(野外基站)
路线:( 如:自经至)
手图号:航片号:
任务:( 岩区(或地层分布区)主干(或一般)穿越(或追索)路线地质调查;追索断层(或层)
人员:(记录);(手图与航片)
点号:(如:0066)
座标:X: Y:
GPS: (经度纬度高程)
位置:(如: 村(或高地)NE35°460m处小路东侧)
露头:(人工采场或天然),良好(或一般、差等)
点性:(地层界线点、构造观察点、化石点、岩性岩相观察点等)
描述:(点E为………;点W为………;接触关系为………)
标本: (于900m处采同位素年龄样一件, 样号为0066-1, 岩性为………)
照相:( 记录照相序号、位置、照片内容简述等)
遥感影像特点:(仅对要求建立遥感解译标志的地质路线进行遥感影像的描述与记录; 遥感地质解译记录的具体内容是:(1) 解译点号和解译区位置;(2)所解译的地质体或地质界线及其两侧影像特征及解译标志)
点间:(如: (1) NO0066SE+650m 650m: 沿途为………
(2) 650m s+850m1500m: 沿途为………
(3) 1500m ssw+900m 2400m NO0067: 沿途为……… )
路线小结:(当日路线结束后必须认真撰写小结,小结含三项基本内容: 一是对当日路线工作量统计(路线总长、地质点个数、素描图个数、照相数量、各类标本采集数量);二是对当日路线的地质认识; 三是对存在问题及对相邻工作路线的工作建议。)
(注意:所有主干穿越路线必须有信手剖面,1/3的点须野外素描或照相;所有的一般穿越路线1/5的点须野外素描或照相; 追索路线视情况而定)
地质调查野外原始记录格式及内容
地质调查野外原始记录格式及内容
一、地质调查野外原始记录的格式
1.标题:记录这份野外原始记录的总标题,简洁明了,能够表明此次调查的主要内容。
2.调查地点:详细记录调查地点的名称、地理坐标等信息,以确保调查人员能够清晰准确地了解接下来的内容。
3.调查时间:准确记录调查的开始和结束时间,以及每个观察或采样点的具体时间。
4.观察结果:详细记录在野外调查中所观察到的地质现象和变化。例如,山体上的岩层、断裂带的存在、岩石的结构和组成等。
5.采样信息:记录采样地点、采样对象、采样方法和数量等信息。同时,还需要对采样的样品进行编号和标记,并将其保存在特定的容器中。
6.测量数据:记录在野外调查中进行的各种测量数据,如地形测量、地震测量、地壳运动监测等。每个测量项目都应该有详细的记录,包括数据的单位和准确度。
7.地质图:根据地质调查的需要,制作并记录所观察到的地质图。地质图上可以标注地层、断裂带、矿体分布等信息。
8.照片:为了能够更好地让读者了解野外实地情况,可以在原始记录中插入相应的照片,以反映现场的真实情况。
二、地质调查野外原始记录的内容
在地质调查野外原始记录中,需要包含以下几个主要内容:
1.调查目的:简要介绍此次调查的目的和意义。例如,是为了搜寻矿
产资源,还是为了研究地质灾害等。
2.调查方法:详细描述野外调查中所采用的方法和工具。例如,使用
放射性测量仪器、导线测量、拍摄航空照片等。
3.现场观察:记录在调查过程中所观察到的地质现象、地层、岩性、
断裂带等。详细描述其特征、形态、展示规模和活动特点等。
地质记录本的记录格式
地质记录本的记录格式
地质记录本的记录格式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时间:记录观察和测量时间。
2. 地点:记录观察和测量地点的位置信息,包括地理坐标、高程等。
3. 人员分工:记录参与观察和测量的人员分工情况,如负责人、测量员、记录员等。
4. 路线目的:记录本次观察和测量的目的,如地质填图、矿产调查等。
5. 路线号:记录本次观察和测量的路线编号。
6. 点号:记录观察和测量的地点编号。
7. 位置:记录观察和测量的具体位置信息,包括经纬度、高程等。
8. 性质:记录观察和测量的性质,如分界点、控制点等。
9. 描述:记录观察和测量的详细描述,包括岩石的岩性、地层或岩体产状、地质构造特征、矿化及矿产特征、围岩蚀变特征、地质界面产状、标本及样品编号以及主要的素描图、路线信手剖面和照片等。对于岩性分界点,应对观察点两侧的岩性特点分别进行描述。
10. 点间地质:记录从当前观察点至下一个观察点之间不同的岩性分层情况,包
括方向、米距等信息。
11. 路线小结:记录本次观察和测量的总结,包括主要发现、分析等信息。
以上是常见的地质记录本格式,具体格式可能会因不同行业或不同需求而有所不同。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地质调查路线记录内容及记录格式的基本表达格式示例
新疆区调路线记录内容及记录格式
路线编号:L1007
目的任务:1:50000路线地质调查(或矿产路线调查)
人员分工:记录:掌图:
手图编号:
路线方向:
(空三行)
点号:D0001(居中)
点位:X=16566550 Y=4255660 Z=2249
点性:地层分界点(岩性分界点、岩性控制点、侵入体界线点、构造点、矿化点、化石点)
地质描述:
点北:岩性名称
具体描述需另起一行,注意微观与宏观(构造、岩石的分布状态、完整性、成层性等等,及地层单元的划分依据)现象的描述
首先描述露头类型:(天然、人工),(好、良好、较好,一般、差),沿(水沟、小路、陡坎、采石场等)出露。
另起一行,描述岩石:岩石名称,颜色(新鲜面、风化面),风化程度(强中弱),赋存状态(致密坚硬、松散、破碎),结构、构造,结晶程度(岩浆岩、变质岩),矿物成分(含量)、颗粒大小、形状(沉积岩颗粒磨圆度、变质岩与岩浆岩的等粒不等粒结晶或重结晶程度等)、矿物特征。岩层组合特征(岩层组合、层厚/板理/片理等厚度,各层比例)产状。
空一行
点南:岩性名称
具体描述需另起一行,描述要点同点北
空一行
首先注明该点两侧产状,或将产状放在岩性描述之后。(注意产状不能空缺,分界点两侧产状必须都要测量。断层点要测量断层产状,如断层120°∠45°)另起一行,描述接触关系:侵入、整合、角度不整合、断层(注意:接触不能空缺,特殊接触关系要说明其依据)
空一行
围岩蚀变:蚀变类型、蚀变矿物、组合特征、分布范围、蚀变强弱、重叠关系;蚀变与构造、蚀变与矿化的关系等。
空一行
矿化:分布范围、产状(产出形态)、结构构造、矿物成分、矿物组合关系、粒度变化、矿化强度,矿化与岩性、蚀变、构造间的关系。(有矿化现象的要重点描述并取样)
野外记录格式
地质调查野外原始记录格式及内容
1. 野薄记录格式
日期:年月日天气:(晴、阴、雨)地点:(野外基站)
路线:( 如:自经至 )
手图号:航片号:
任务:( 岩区(或地层分布区)主干(或一般)穿越(或追索)路线地质调查;追索断层(或层)
人员:(记录);(手图与航片)
点号:(如:0066)
座标: X: Y:
GPS: (经度纬度高程 )
位置:(如: 村(或高地)NE35°460m处小路东侧)
露头:(人工采场或天然),良好(或一般、差等)
点性:(地层界线点、构造观察点、化石点、岩性岩相观察点等)
描述:(点E为…;点W为…;接触关系为…)
标本: (于900m处采同位素年龄样一件, 样号为0066-1, 岩性为…)
照相:( 记录照相序号、位置、照片内容简述等)
遥感影像特点:(仅对要求建立遥感解译标志的地质路线进行遥感影像的描述与记录; 遥感地质解译记录的具体内容是:(1) 解译点号和解译区位置; (2)所解译的地质体或地质界线及其两侧影像特征及解译标志)
点间:(如: (1) NO0066SE+650m 650m: 沿途为…
(2) 650m s+850m1500m: 沿途为……
(3) 1500m ssw+900m 2400m NO0067: 沿途为…… )
路线小结:(当日路线结束后必须认真撰写小结,小结含三项基本内容: 一是对当日路线工作量统计(路线总长、地质点个数、素描图个数、照相数量、各类标
本采集数量);二是对当日路线的地质认识; 三是对存在问题及对相邻工作路线的工作建议。)
(注意:所有主干穿越路线必须有信手剖面,1/3的点须野外素描或照相;所有的一般穿越路线1/5的点须野外素描或照相; 追索路线视情况而定)
野簿记录格式
野簿记录格式
野外记录本的使用及记录格式及三大岩类岩性的描述
野外记录本是地质工作者记录野外地质现象、数据,描述观测情况的技术资料专用本,要保管好,要注意安全保密,不能丢失。另外,野外记录本不是杂记本,不能在上面乱涂乱画,更不能撕页,使用完后上交保管室作技术资料保存。
(一)记录格式
野外记录本由横格纸和方格纸两部分组成。横格纸是专供文字描述、记录用的,方格厘米纸是专绘素描图、信手剖面图和其他示意图用的,两者不能混用。
文字描述、记录:横格纸的页头上有“日期”、“地点”两顶,每天出野外工作时都要填写。页头之下的第一行写“路线”及路线编号,例如:路线Ⅰ:学院——潘家——反虹管——刘家村——学院。另起一行顶头写“任务”;其后简述当天计划观察的主要内容。
空一行后开始记录第一个观测点。
点号:放在横格纸中位置,写点号,如GOO1,G是观测点的号头(G 是“观”字汉语拼音第一个字母)。一般的记录格式如下:
路线:任务:G001位置:点性:描述:
“位置”之后用l-2行的文字和数据记录此观测点所处的具体位置。“点性”即观测点的性质,要写明是什么目的而定这个点的。
“描述”:首先简要概括一下此观测点所观察到的主要地质现象概貌,然后再详细描述和记下所测得的各种数据。凡是岩层产状、矿脉产状、构造(节理、断层)产状要单独起行记录在横格中段,如:
产状:230°∠25°
如果在观测点上需要绘素描图、信手剖面图时,就在左页(或附页)的方格厘米纸上作图。
地质观测点的观察描述,一般包括下列内容:岩性、构造(断裂、褶皱、接触关系)、地层时代、地貌、水文、矿产、岩层产状、标本及编号;必要的素描图、示意图、剖面图、照片等。总之,要看所观察的具体情况而有所侧重和取舍。
野外调查报告的格式 -回复
野外调查报告的格式-回复
“野外调查报告的格式”
一、引言
在引言部分,应简要介绍为何进行该野外调查,以及调查的目的和意义。此外,还可以提及一些基本的背景信息。
二、方法与材料
在方法与材料部分,应详细描述野外调查的方法和所使用的材料。
1. 选址与样本选择:解释选择该野外调查地点的理由,并描述样本选择的方式和方法。
2. 数据收集:清楚地陈述数据收集的方式和方法,包括直接观察、测量、采集样本等。此外,还应提及所使用的设备和工具,以及对数据的记录和分类。
3. 数据分析:解释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步骤,如统计分析、图表绘制等,以便后续的结果呈现和讨论。
三、结果与讨论
在结果与讨论部分,应基于所收集的数据和分析结果,进行客观的描述和深入的分析。
1. 结果呈现:通过文字、图表或表格的形式,直观地展示数据结果。
2. 结果分析:对所得结果进行解读和分析,包括数据之间的关系、趋势的探讨、异常值的解释等。
3. 结果讨论:根据所得结果,与此前的研究成果进行比较或对照,提出自己的见解,并探讨可能的原因和解释。
四、结论与展望
在结论与展望部分,应简明扼要地总结全文内容,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展望提出建议。
1. 结论概括:对整篇报告进行总结,强调研究的重要性和对研究领域的贡献。
2. 未来展望:对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点和争议,提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和可能的解决方法。
五、参考文献
在参考文献部分,列出本文中所引用的相关研究论文、书籍和其他资料的详细信息。
六、附录(可选)
如果有必要,可以在附录部分提供一些调查过程中的原始数据、调查问卷、图片等补充材料。
野外记录本的使用及记录格式及三大岩类岩性的描述
野外记录本是地质工作者记录野外地质现象、数据,描述观测情况的技术资料专用本,要保管好,要注意安全保密,不能丢失。另外,野外记录本不是杂记本,不能在上面乱涂乱画,更不能撕页,使用完后上交保管室作技术资料保存。
(一)记录格式
野外记录本由横格纸和方格纸两部分组成。横格纸是专供文字描述、记录用的,方格厘米纸是专绘素描图、信手剖面图和其他示意图用的,两者不能混用。
文字描述、记录:横格纸的页头上有“日期”、“地点”两顶,每天出野外工作时都要填写。页头之下的第一行写“路线”及路线编号,例如:路线Ⅰ:学院——潘家——反虹管——刘家村——学院。另起一行顶头写“任务”;其后简述当天计划观察的主要内容。
空一行后开始记录第一个观测点。
点号:放在横格纸中位置,写点号,如GOO1,G是观测点的号头(G是“观”字汉语拼音第一个字母)。一般的记录格式如下:
路线: 任务:G001 位置: 点性:描述 :
“位置”之后用l-2行的文字和数据记录此观测点所处的具体位置。“点性”即观测点的性质,要写明是什么目的而定这个点的。
“描述”:首先简要概括一下此观测点所观察到的主要地质现象概貌,然后再详细描述和记下所测得的各种数据。凡是岩层产状、矿脉产状、构造(节理、断层)产状要单独起行记录在横格中段,如:
产状:230 °∠ 25 °
如果在观测点上需要绘素描图、信手剖面图时,就在左页(或附页)的方格厘米纸上作图。
地质观测点的观察描述,一般包括下列内容:岩性、构造(断裂、褶皱、接触关系)、地层时代、地貌、水文、矿产、岩层产状、标本及编号;必要的素描图、示意图、剖面图、照片等。总之,要看所观察的具体情况而有所侧重和取舍。
野簿的记录要求与格式规范
一、各类原始资料的基本要求
1、野外记录薄、手图、钻探及地球物理施工等相关记录
野外记录本基本要求:
1)基本信息齐全:编号(序列编号)、负责人、单位、联系电话,目录、工作起始时间工作地区等基本信息齐全。
2)地质点记录要点:
编号(按专业需求和格式)、记录日期,天气,点性(点意)、自然地理位置、GPS点位(可选用)、记录内容根据专业特点应尽量记录或阐述详尽,层次分明,。野外记录应尽量附素描图或信手剖面,但各类地质要素量测、标注齐全,照片及采样位置、序号记录准确、清楚,并且文图对应;
3)素描图:不要遗漏图名、比例尺、方位、产状要素(按专业需求量测),图例说明,务必文图对应;
4)野外记录本应有当天或阶段性小结,定期对数字部分进行着墨,采样测试或鉴定完成后的批注;
5)自查、互查记录(可单独记录,但应有参加者签名),记录本上应保留互检和整改记录;
6)阶段性(或日)小结(工作进展和存在问题,下部工作建议或工作、生活见闻、花絮等);
7)野外记录应能体现或回溯整个野外工作进程和内容,无专业工作内容,如路途中或进行看护、施工等也应有相应记录和说明;
2.野外手图与实际材料图:如若工作需要进行野外填图作业,应提供专业要求的相应比例尺的手图,同时要编制实际材料图(具体要求根据研究工作专业性质和格式编制)。手图和实际材料图要编号,同时表示观测路线、观测点及地质剖面的位置与编号,各种地质界线及地质体代号,断层、韧性剪切带、面理、线理及地层产状,山地工
程、各类化石和样品采集地、矿点、矿化蚀变带等、地质界线,
各类观测地质要素和数据,对数字部分也及时进行着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地质调查野外原始记录格式及内容
1. 野薄记录格式
日期:年月曰天气:(晴、阴、雨)地点:(野外基站)
路线:(如:自_____ 经至___________ )
手图号:航片号:
任务:(岩区(或地层分布区)主干(或一般)穿越(或追索)路线地质调查;追索 _______________ 断层(或层)
人员:(记录);(手图与航片)
点号:(如:0066 )
座标:X:Y:
GPS:(经度纬度高程)
位置:(如
:村(或高地)
NE35 460m处小路东
侧)
露头:(人工采场或天然),良好(或一般、差等)
点性:(地层界线点、构造观察点、化石点、岩性岩相观察点等)
描述:(点E为..... ;点W为....... ;接触关系为...... )
标本:(于900m处采同位素年龄样一件,样号为0066-1,岩性为............. )
照相:(记录照相序号、位置、照片内容简述等)
遥感影像特点:(仅对要求建立遥感解译标志的地质路线进行遥感影像的描述与记录;遥感地质解译记录的具体内容是:(1)解译点号和解译区位置;(2)所解译的地质体或地质界线及其两侧影像特征及解译标志)
点间:(如:(1) NO0066 SE+650m650m:沿途为 ...
⑵ 650m s+850m1500m:沿途为......
⑶ 1500m ssw+900m 2400m NO0067:沿途为....... )
路线小结:(当日路线结束后必须认真撰写小结,小结含三项基本内容:一是对当日路线工
作量统计(路线总长、地质点个数、素描图个数、照相数量、各类标本采集数量);二是对当日路线的地质认识;三是对存在问题及对相邻工作路线的工作建议。)
(注意:所有主干穿越路线必须有信手剖面,1/3的点须野外素描或照相;所有的一般穿越
路线1/5 的点须野外素描或照相; 追索路线视情况而定)
2. 野薄记录格式说明
①每天开始一页应记录日期、工作区、天气状况,其中工作区记录工作站或填图地区。
②点位应以观察点附近的高程点、村庄或其它固定地物作标志。
③记录本的右面作文字记录,左面作素描图、路线剖面或附贴照片,必要时也可作简要文字批注或补充记录。摄影资料记在相应地质观察记录之后,应注意数码照相编号或底片编号、摄像对象和内容及方位,凡图上有路线通过的地点必须有文字记录。
④工作小结应另起一页。记录本内不得记与野外地质调查无关的内容。
⑤产状标记方法(记录或信手剖面):层理14030°;次生面理50°/ 40°,可在产状前注明S o、S、S2或糜棱片理等;断层120° / 45°;节理320° / 70°;轴面A40°/ 50°; 枢纽Fh30°/ 60°;线理L3000/ 10°等。
3. 野外工作手图勾绘内容
野外工作手图必需标记和勾绘如下内容:
①地质点(直径1mm勺小圆)及点号(一般标记在地质点的右下方);
②地质点上所观测到的岩层产状和各种面理产状;
③地质界线(地层单位之间的分界线、断层线、岩性岩相分界线、侵入体侵入界线、含矿层界线、地貌单元之间分界线等,勾绘时需遵循“ V 形法则”及野外实际展布情况) ;
④地质体填图单位(各种正式和各种非正式填图单位)代号及岩性岩相代号或花纹;
⑤各类样品采集点及编号;
⑥地质路线(用绿色虚线标绘)和实测剖面线(用黑色实线标绘)及剖面代号。
2. 各类样品的采集与测试登记表
采样原则:采样地段必须避开后期侵入体、混合岩化、断层或其它动力变质作用、热液蚀变带以及近代风化、淋滤等作用的干扰。
各专业调查采集样品种类、数量、分析项目及分析方法等的选择,根据研究内容、调查面积等内容具体确定。一般情况下某些特种样品,均需配套采取薄片,标本、光谱样品视具体情况确定。
1、薄片及标本确定岩石的矿物或碎屑颗粒的种类、结构、构造、矿物共生组合,对岩石定名分类;测定岩石的沉积、变质变形等显微结构构造特征;鉴定岩石后期交代及矿化;测定矿物的晶形、粒度、构造、蚀变、光性、物理性质等特征等。采样及制样要求:样品一般采手标本大小(3X 6 x 9cm)即可,磨片大小2.4 x 2.4cm厚度0.03mm t
2 光片测定不透明矿物的种类及含量,矿物共生组合。采样及制样要求:样品采手标
本大小,光片一般2x 3cm,厚0.5cm,表面抛光。
3 岩组分析对矿物颗粒向量进行测量统计,研究应力大小和方向。采样要求:采手标本大小,在构造面上标注产状,如(节理) ,磨片厚度0.04mm。
4 人工重砂副矿物特征, 有用矿物的赋存状态, 挑选单矿物作其它测试用。采样要求:一般在同一露头用拣块法采10—20Kg 岩石。
5 粒度分析沉积岩粒度概率统计分析。采样要求:采手标本大小,制薄片。
6 大化石化石定名、特征描述(附照片及素描)、确定时代及对古环境作出判断。采样
要求:样品大小依化石大小而定, 尽量采集化石整体;对疏松化石, 先作固结处理, 再采集;对大脊椎动物化石,应打成1x 1m2的格子,对格子编号、照相,按格子整块采集。化石在
野外要进行初步整理。
7 微体化石微体化石种属、特征描述(附照片及素描)、统计微体化石的出现率组合及演化、确定时代及对古环境作出判断。采样要求:一般逐层采集,采样间距一般5—10m,
取掉表面风化物,样品重量一般不少于1Kg,以1.5 —2Kg为适。
8 X —射线衍射分析样一般样品挑几粒一十几粒晶体(X—射线单晶,采用粒径为0.1—2.0mm左右的单晶体),一般需矿物重量十几克,粘土矿物鉴定采粘土100g以上,同一地
质体需采三个以上样品测定。测试要求:1)X—射线粉晶矿物定名,测定结构简单的矿物
晶体晶包参数及格子类型,区别同质多象变体及长石有序度;(2)X—射线单晶测定晶胞
参数(a、b、c、a、B、Y)、空间群、原子坐标参数(表征晶胞中原子种类、数目和相对位置),分子晶体中分子立方体构型、键长、键角、电荷分布、分子间的距离、离子晶体的配位、构型、离子大小、晶体结构的有序、无序等。
9 电子衍射法样测定矿物晶体结构及参数,确定矿物种类。采样:采手标本大小的块状样品。
10 红外光谱分析样鉴别矿物种类(尤其是胶体矿物和火山玻璃等均质体)、确定矿物中水的存在形式、区分类质同像和某些同质多像矿物、区分矿物多形结构、阴离子基团配位对称性、原子的有序—无序分布、阳离子配位数、确定沉积岩成熟度和相指标、含油岩层中干酪根的特征和演化,测定海绿石膨胀层含量。采样要求:挑所需单矿物2克左右,液体1ml,气体200ml。
11 激光拉曼光谱法测定矿物及有机物成分、结构;鉴定矿物显微气液包裹体中子矿物
种类及气体、液体的成分;同位素含量及其比值。采样要求:固体和粉末样品要多于1g,液体和气体多于1ml。
12穆斯堡尔谱法鉴定铁、锡矿物种类;确定矿物中铁、锡氧化态(如Fe3、Fe2含量及比值)、电子组太(如低自旋、高自旋),配位对、配位状态及化学键;确定铁、锡离子有序—无序及类质同相置换,含铁、锡矿物的同质多相变体;生油岩成熟度;在不同温压下矿物相转变过程。采样:200mg破碎的岩石和矿物
13 核磁共振波谱法矿物中水的类型,矿物结构的有序—无序,矿物中扩散、相变、结构缺陷,晶体中电荷分布,化学键的确定,定性确定有机化合物结构、性质,定量测定混合有机物中各组分的量比。采样:固体80—160g,液体1 —21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