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重点是要解决综合性问题

合集下载

2024届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专题三数列的综合问题课件

2024届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专题三数列的综合问题课件
所以 an=2n-1.
(2)设等比数列{bn}的公比为q. 因为b2b4=a5, 所以b1q·b1q3=9. 又因为b1=1,所以q2=3. 所以b2n-1=b1q2n-2=3n-1. 则 b1+b3+b5+…+b2n-1=1+3+32+…+3n-1=3n-2 1.
题型二 数列与不等式的综合问题 数列与不等式知识相结合的考查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判断 数列问题中的一些不等关系;二是以数列为载体,考查不等式的 恒成立问题;三是考查与数列问题有关的不等式的证明.在解决这 些问题时,如果是证明题要灵活选择不等式的证明方法,如比较 法、综合法、分析法等.如果是解不等式问题,要使用不等式的各 种不同解法,如数轴法、因式分解法等.
当 n=3 时,b3=0;当 n=4 时,b4=25-2 3; 当 n=5 时,b5=26-4 3=2×2×25-2 32<b4, 当 n≥4 时,bn=2na-n 6=22nn+1--63=22(nn+1--33),bn+1=22(×n-2n3+1)-+32,
∴bn-bn+1=22(nn+1--33)-22(×n-2n3+1)-+32=(2n(+21n--38))(×2×2n2+n1++1-63)>0, 即 bn>bn+1.
【题后反思】对等差、等比数列的综合问题,应重点分析等 差、等比数列项之间的关系.数列的求和主要是等差、等比数列的 求和及裂项相消法求和与错位相减法求和,本题中利用裂项相消 法求数列的和,然后利用 b1=1,d>0 证明不等式成立.另外本题 在探求{an}与{cn}的通项公式时,考查累加、累乘两种基本方法.
专题三 数列的综合问题
数列是历年高考的热点,根据近几年高考试题统计,全国卷 中的数列与三角函数基本上交替考查,难度不大.考查多从等差数 列、等比数列这两个特殊的数列入手,考查内容主要集中在两个 方面:一是以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形式考查等差、等比数列的运算 和性质,题目多为常规试题;二是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与求和 问题,有时结合函数、方程、不等式等进行综合考查,涉及内容 较为全面,试题题型规范、方法可循.

高考数学技巧如何利用数学归纳法解决问题

高考数学技巧如何利用数学归纳法解决问题

高考数学技巧如何利用数学归纳法解决问题数学归纳法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数学技巧,在高考数学中经常被用于解决一些复杂的问题。

通过合理运用数学归纳法,可以简化问题的复杂性,从而更好地解决数学题。

本文将探讨高考数学中如何利用数学归纳法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方法,并通过一些例题进行说明。

一、数学归纳法的基本原理数学归纳法是一种证明数学命题的方法。

它的基本原理是:设n为一个正整数,如果能证明当n取某个值时命题成立,而且如果在命题成立的情况下可以推导得到n+1的情况也成立,那么就可以得出结论:当n为任意正整数时,命题都成立。

二、数学归纳法的步骤数学归纳法主要包括三个步骤:基础步骤、归纳假设和归纳步骤。

1.基础步骤:首先需要证明当n取某个值时命题成立。

这个值通常是最小的正整数,可以是1或任意不为0的正整数。

2.归纳假设:假设当n取k(其中k为正整数)时命题成立,即假设命题P(k)为真。

3.归纳步骤:在已知P(k)为真的情况下,利用此假设证明P(k+1)为真。

通过推理和运算,将P(k+1)的真实性转化为某个已知条件的真实性,即从P(k)推导得到P(k+1)。

三、利用数学归纳法解决高考数学问题的技巧1.明确问题类型:在高考数学中利用数学归纳法解题,首先要明确问题的类型。

常见的问题类型包括数列、方程、不等式、集合等。

2.观察规律:利用数学归纳法解题的关键在于观察规律。

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和计算,观察数列、方程等中数值、系数的变化规律,总结出规律的特点。

3.列出基础步骤:根据观察所得的规律,找到问题中的基础步骤。

基础步骤通常是证明当n取某个值时命题成立。

4.假设并证明:在观察到的规律的基础上,假设命题P(k)为真,并通过计算和推理证明该命题成立。

5.归纳得出结论:在已知P(k)为真的情况下,运用数学归纳法的归纳步骤,将P(k+1)的真实性转化为已知条件的真实性,进而得出结论。

四、数学归纳法解题的例子【例题】已知数列{a_n}满足a_1=1,a_{n+1}=2a_n+1,则证明:a_n=n^2。

高考数学难点突破数论与排列组合的多重综合应用

高考数学难点突破数论与排列组合的多重综合应用

高考数学难点突破数论与排列组合的多重综合应用在高考数学中,数论和排列组合是考生们经常遇到的难点,而这两个知识点经常会在一道题目中进行综合应用。

本文将探讨如何突破这些难点,以及如何应对多重综合应用的题目。

一、数论的难点及突破方法数论在高考数学中属于相对较难的部分,主要包括整数性质、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等内容。

其中,常见的难点包括同余、递推关系和整数解的判断等。

首先,我们来看同余的应用。

同余是数论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可以解决一些复杂的问题。

在解题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找规律、列方程或者利用性质等方式进行推导。

另外,还要注意掌握同余运算的特性,例如两个数同余于一个数的倍数时,它们的差也是这个倍数。

其次,递推关系是另一个数论的难点。

递推关系的表达形式有多种,例如:Sn = Sn-1 + a(n),其中Sn表示数列的第n项,a(n)为与前面几项相关的式子。

要解决这类问题,关键是找到递推关系的规律,并利用递推公式进行推导和计算。

最后,整数解的判断也是数论的难点之一。

当遇到非常复杂的问题时,我们可以利用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性质进行求解。

同时,还需要注意题目中可能出现的取模运算和质因数分解等技巧。

总之,要突破数论的难点,我们需要掌握各种性质和公式,并进行大量的练习和思考,提高解题能力和思维灵活性。

二、排列组合的难点及突破方法排列组合是高考数学中另一个常见的难点,主要包括排列、组合、重复排列、多重集合等内容。

其中,常见的难点包括计数原理、容斥原理和应用题的解答等。

首先,计数原理是排列组合中的基础知识,涉及到阶乘、乘法原理、加法原理等概念。

在解题时,我们要根据题目的情况选择适用的计数原理,并灵活运用。

其次,容斥原理是排列组合中的一个重要工具。

它可以解决一些重叠计数的问题,例如某些事件同时满足或者互斥的情况。

在应用容斥原理时,我们要注意构造事件的表达式,并进行交集和并集的计算。

最后,应用题的解答是排列组合的难点之一。

高考数学心得(通用5篇)

高考数学心得(通用5篇)

高考数学心得(通用5篇)高考数学心得篇1高考数学心得高考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而数学则是这个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将分享一些高考数学心得,希望能为读者在数学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提供帮助。

一、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关键高考数学考试中,基础知识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比例,因此掌握好基础知识至关重要。

建议大家在备考过程中,要认真学习教材,掌握基本概念、公式和定理,并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和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二、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高考数学不仅考察基础知识,更考察思维能力。

因此,在备考过程中,要注重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能力等。

建议多做一些思维训练题,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

三、掌握考试技巧考试技巧对于考试成绩有着很大的影响。

建议大家在考试时要掌握以下技巧:1.先易后难:先做易题,再做难题,避免浪费时间。

2.认真审题:审题是解题的关键,一定要认真仔细地审题,找出题目的考点,并进行分析。

3.合理分配时间:在考试中,要合理分配时间,把握好每道题的解题时间。

4.细心细心再细心:数学题目有很多陷阱和难点,一定要细心,避免因为粗心而失分。

四、保持良好的心态高考是一场紧张的考试,但过度的紧张会影响发挥。

建议大家在考试前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考试,相信自己已经做好了准备,以自信的心态迎接高考。

总之,高考数学心得的关键是掌握好基础知识,培养思维能力,掌握考试技巧,保持良好的心态。

希望大家能将这些心得应用到实际备考中,为高考数学考试取得好成绩奠定基础。

高考数学心得篇2高考数学心得时间荏苒,如白驹过隙,高考的钟声已经敲响,这也意味着我们即将面临人生中的重要抉择。

在这里,我将与大家分享一些我在高考数学考试中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对你们的考试准备有所帮助。

首先,要树立信心。

高考数学考试是一次综合性的考试,涉及的知识点较为广泛,难度适中。

我们要相信自己,勇敢地迎接挑战。

同时,要调整好心态,以平常心对待考试,不要因为一道难题而慌乱阵脚。

专题四函数性质的综合问题(2021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专题)

专题四函数性质的综合问题(2021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专题)

专题四函数性质的综合问题一、题型全归纳题型一 函数的奇偶性与单调性【题型要点】函数的单调性与奇偶性的综合问题解题思路(1)解决比较大小、最值问题应充分利用奇函数在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区间上具有相同的单调性,偶函数在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区间上具有相反的单调性.(2)解决不等式问题时一定要充分利用已知的条件,把已知不等式转化成f (x 1)>f (x 2)或f (x 1)<f (x 2)的形式,再根据函数的奇偶性与单调性,列出不等式(组),要注意函数定义域对参数的影响.【例1】已知函数y =f (x )是R 上的偶函数,对任意x 1,x 2∈(0,+∞),都有(x 1-x 2)·[f (x 1)-f (x 2)]<0.设a =ln 13,b =(ln 3)2,c =ln 3,则( ) A .f (a )>f (b )>f (c ) B .f (b )>f (a )>f (c ) C .f (c )>f (a )>f (b )D .f (c )>f (b )>f (a )【解析】 由题意易知f (x )在(0,+∞)上是减函数,又因为|a |=ln 3>1,b =(ln 3)2>|a |,0<c =ln 32<|a |,所以f (c )>f (|a |)>f (b ).又由题意知f (a )=f (|a |),所以f (c )>f (a )>f (b ).故选C.题型二 函数的奇偶性与周期性【题型要点】周期性与奇偶性结合,此类问题多考查求值问题,常利用奇偶性及周期性进行转换,将所求函数值的自变量转化到已知解析式的定义域内求解.【例1】(2020·武昌区调研考试)已知f (x )是定义域为R 的奇函数,且函数y =f (x -1)为偶函数,当0≤x ≤1时,f (x )=x 3,则⎪⎭⎫⎝⎛25f = .【解析】解法一:因为f (x )是R 上的奇函数,y =f (x -1)为偶函数,所以f (x -1)=f (-x -1)=-f (x +1),所以f (x +2)=-f (x ),f (x +4)=f (x ),即f (x )的周期T =4,因为0≤x ≤1时,f (x )=x 3,所以⎪⎭⎫⎝⎛25f =⎪⎭⎫ ⎝⎛4-25f =⎪⎭⎫ ⎝⎛23-f =⎪⎭⎫ ⎝⎛23-f =⎪⎭⎫ ⎝⎛+211-f =⎪⎭⎫ ⎝⎛21-f =⎪⎭⎫⎝⎛21-f =-18. 解法二:因为f (x )是R 上的奇函数,y =f (x -1)为偶函数,所以f (x -1)=f (-x -1)=-f (x +1),所以f (x +2)=-f (x ),由题意知,当-1≤x <0时,f (x )=x 3,故当-1≤x ≤1时,f (x )=x 3,当1<x ≤3时,-1<x -2≤1,f (x )=-(x -2)3,所以⎪⎭⎫ ⎝⎛25f =32-25-⎪⎭⎫⎝⎛=-18.题型三 函数的综合性应用【题型要点】求解函数的综合性应用的策略(1)函数的奇偶性、对称性、周期性,知二断一.特别注意“奇函数若在x =0处有定义,则一定有f (0)=0;偶函数一定有f (|x |)=f (x )”在解题中的应用.(2)解决周期性、奇偶性与单调性结合的问题,通常先利用周期性转化自变量所在的区间,再利用奇偶性和单调性求解.【例1】(2020·陕西榆林一中模拟)已知偶函数f (x )满足f (x )+f (2-x )=0,现给出下列命题:①函数f (x )是以2为周期的周期函数;②函数f (x )是以4为周期的周期函数;③函数f (x -1)为奇函数;④函数f (x -3)为偶函数,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 A .1 B .2 C .3D .4【解析】 偶函数f (x )满足f (x )+f (2-x )=0,所以f (-x )=f (x )=-f (2-x ),f (x +2)=-f (x ), f (x +4)=-f (x +2)=f (x ),可得f (x )的最小正周期为4,故①错误,②正确; 由f (x +2)=-f (x ),可得f (x +1)=-f (x -1).又f (-x -1)=f (x +1),所以f (-x -1)=-f (x -1),故f (x -1)为奇函数,③正确; 若f (x -3)为偶函数,则f (x -3)=f (-x -3),又f (-x -3)=f (x +3),所以f (x +3)=f (x -3),即f (x +6)=f (x ),可得6为f (x )的周期,这与4为最小正周期矛盾,故④错误,故选B.题型四 函数性质中“三个二级”结论的灵活应用结论一、奇函数的最值性质【题型要点】已知函数f (x )是定义在区间D 上的奇函数,则对任意的x ∈D ,都有f (x )+f (-x )=0.特别地,若奇函数f (x )在D 上有最值,则f (x )max +f (x )min =0,且若0∈D ,则f (0)=0.【例1】设函数f (x )=(x +1)2+sin xx 2+1的最大值为M ,最小值为m ,则M +m = .【解析】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R ,f (x )=(x +1)2+sin x x 2+1=1+2x +sin xx 2+1,设g (x )=2x +sin xx 2+1,则g (-x )=-g (x ),所以g (x )为奇函数,由奇函数图象的对称性知g (x )max +g (x )min =0,所以M +m =[g (x )+1]max +[g (x )+1]min =2+g (x )max +g (x )min =2.结论二、抽象函数的周期性(1)如果f (x +a )=-f (x )(a ≠0),那么f (x )是周期函数,其中的一个周期T =2a . (2)如果f (x +a )=1f (x )(a ≠0),那么f (x )是周期函数,其中的一个周期T =2a .(3)如果f (x +a )+f (x )=c (a ≠0),那么f (x )是周期函数,其中的一个周期T =2a .【例2】已知定义在R 上的函数f (x ),对任意实数x 有f (x +4)=-f (x )+22,若函数f (x -1)的图象关于直线x =1对称,f (1)=2,则f (17)= .【解析】由函数y =f (x -1)的图象关于直线x =1对称可知,函数f (x )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故f (x )为偶函数. 由f (x +4)=-f (x )+22,得f (x +4+4)=-f (x +4)+22=f (x ),所以f (x )是最小正周期为8的偶函数,所以f (17)=f (1+2×8)=f (1)=2.结论三、抽象函数的对称性已知函数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函数.(1)若f (a +x )=f (b -x )恒成立,则y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x =a +b 2对称,特别地,若f (a +x )=f (a -x )恒成立,则y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x =a 对称.(2)若函数y =f (x )满足f (a +x )+f (a -x )=0,即f (x )=-f (2a -x ),则f (x )的图象关于点(a ,0)对称.【例2】(2020·黑龙江牡丹江一中期末)设f (x )是(-∞,+∞)上的奇函数,且f (x +2)=-f (x ),下面关于f (x )的判定,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 ) ①f (4)=0;②f (x )是以4为周期的函数;③f (x )的图象关于x =1对称;④f (x )的图象关于x =2对称. A .1 B .2 C .3 D .4【解析】 因为f (x )是(-∞,+∞)上的奇函数,所以f (-x )=-f (x ),f (0)=0,因为f (x +2)=-f (x ),所以f (x +4)=-f (x +2)=f (x ),即f (x )是以4为周期的周期函数,f (4)=f (0)=0, 因为f (x +2)=-f (x ),所以f [(x +1)+1]=f (-x ),令t =x +1,则f (t +1)=f (1-t ),所以f (x +1)=f (1-x ), 所以f (x )的图象关于x =1对称,而f (2+x )=f (2-x )显然不成立.故正确的命题是①②③,故选C.二、高效训练突破 一、选择题1.(2020·洛阳一中月考)已知定义域为(-1,1)的奇函数f (x )是减函数,且f (a -3)+f (9-a 2)<0,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A .(22,3)B .(3,10)C .(22,4)D .(-2,3)【解析】:由f (a -3)+f (9-a 2)<0得f (a -3)<-f (9-a 2).又由奇函数性质得f (a -3)<f (a 2-9).因为f (x )是定义域为(-1,1)的减函数,所以⎩⎪⎨⎪⎧-1<a -3<1,-1<a 2-9<1,a -3>a 2-9,解得22<a <3.2.已知f (x )在R 上是奇函数,且满足f (x +4)=f (x ),当x ∈(0,2)时,f (x )=2x 2,则f (2 019)=( ) A .-2 B .2 C .-98D .98【解析】:由f (x +4)=f (x )知,f (x )是周期为4的周期函数,f (2 019)=f (504×4+3)=f (3)=f (-1). 由f (1)=2×12=2得f (-1)=-f (1)=-2,所以f (2 019)=-2.故选A.3.已知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当x ≥0时,f (x )=3x +m (m 为常数),则f (-log 35)=( ) A .-6 B .6 C .4D .-4【解析】 因为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且当x ≥0时,f (x )=3x +m ,所以f (0)=1+m =0⇒m =-1,则f (-log 35)=-f (log 35)=-(3log 35-1)=-4.4.(2020·广东六校第一次联考)定义在R 上的函数f (x )满足f (x )=f (2-x )及f (x )=-f (-x ),且在[0,1]上有f (x )=x 2,则⎪⎭⎫⎝⎛212019f =( ) A.94 B.14 C .-94D .-14【解析】:函数f (x )的定义域是R ,f (x )=-f (-x ),所以函数f (x )是奇函数.又f (x )=f (2-x ),所以f (-x )=f (2+x )=-f (x ),所以f (4+x )=-f (2+x )=f (x ),故函数f (x )是以4为周期的奇函数,所以⎪⎭⎫ ⎝⎛212019f =⎪⎭⎫ ⎝⎛21-2020f =⎪⎭⎫⎝⎛21-f =⎪⎭⎫⎝⎛21-f .因为在[0,1]上有f (x )=x 2,所以⎪⎭⎫ ⎝⎛21f =221⎪⎭⎫ ⎝⎛=14, 故⎪⎭⎫ ⎝⎛212019f =-14,故选D. 5.已知偶函数f (x )在区间[0,+∞)上单调递增,则满足f (2x -1)<⎪⎭⎫ ⎝⎛31f 的x 的取值范围是( )A.⎪⎭⎫ ⎝⎛3231, B.⎪⎭⎫⎢⎣⎡3231, C.⎪⎭⎫⎝⎛3221,D.⎪⎭⎫⎢⎣⎡3221,【解析】:因为f (x )是偶函数,所以其图象关于y 轴对称,又f (x )在[0,+∞)上单调递增,f (2x -1)<⎪⎭⎫⎝⎛31f ,所以|2x -1|<13,所以13<x <23.6.(2020·石家庄市模拟(一))已知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且满足f (x )=f (2-x ),当x ∈[0,1]时,f (x )=4x -1,则在(1,3)上,f (x )≤1的解集是( )A.⎥⎦⎤ ⎝⎛231,B.⎥⎦⎤⎢⎣⎡2523,C.⎪⎭⎫⎢⎣⎡323,D .[2,3)【解析】因为0≤x ≤1时,f (x )=4x -1,所以f (x )在区间[0,1]上是增函数,又函数f (x )是奇函数,所以函数f (x )在区间[-1,1]上是增函数,因为f (x )=f (2-x ),所以函数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x =1对称,所以函数f (x )在区间(1,3)上是减函数,又⎪⎭⎫ ⎝⎛21f =1,所以⎪⎭⎫ ⎝⎛23f =1,所以在区间(1,3)上不等式f (x )≤1的解集为⎪⎭⎫⎢⎣⎡323,,故选C.6.(2020·黑龙江齐齐哈尔二模)已知函数f (x )是偶函数,定义域为R ,单调增区间为[0,+∞),且f (1)=0,则(x -1)f (x -1)≤0的解集为( ) A .[-2,0] B .[-1,1]C .(-∞,0]∪[1,2]D .(-∞,-1]∪[0,1]【解析】:由题意可知,函数f (x )在(-∞,0]上单调递减,且f (-1)=0,令x -1=t ,则tf (t )≤0,当t ≥0时,f (t )≤0,解得0≤t ≤1;当t <0时,f (t )≥0,解得t ≤-1,所以0≤x -1≤1或x -1≤-1,所以x ≤0或1≤x ≤2.故选C. 7.对于函数f (x )=a sin x +bx +c (其中a ,b ∈R ,c ∈Z ),选取a ,b ,c 的一组值计算f (1)和f (-1),所得出的正确结果一定不可能是( ) A .4和6 B .3和1 C .2和4D .1和2【解析】:设g (x )=a sin x +bx ,则f (x )=g (x )+c ,且函数g (x )为奇函数.注意到c ∈Z ,所以f (1)+f (-1)=2c 为偶数.故选D.8.(2020·甘肃甘谷一中第一次质检)已知定义在R 上的函数f (x )满足条件:①对任意的x ∈R ,都有f (x +4)=f (x );②对任意的x 1,x 2∈[0,2]且x 1<x 2,都有f (x 1)<f (x 2);③函数f (x +2)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f (7)<f (6.5)<f (4.5)B .f (7)<f (4.5)<f (6.5)C .f (4.5)<f (7)<f (6.5)D .f (4.5)<f (6.5)<f (7)【解析】:因为对任意的x ∈R ,都有f (x +4)=f (x ),所以函数是以4为周期的周期函数,因为函数f (x +2)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所以函数f (x )的图象关于x =2对称, 因为x 1,x 2∈[0,2]且x 1<x 2,都有f (x 1)<f (x 2).所以函数f (x )在[0,2]上为增函数, 所以函数f (x )在[2,4]上为减函数.易知f (7)=f (3),f (6.5)=f (2.5),f (4.5)=f (0.5)=f (3.5),则f (3.5)<f (3)<f (2.5),即f (4.5)<f (7)<f (6.5).9.(2020·甘肃静宁一中一模)函数y =f (x )在[0,2]上单调递增,且函数f (x +2)是偶函数,则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A .f (1)<⎪⎭⎫ ⎝⎛25f <⎪⎭⎫ ⎝⎛27fB .⎪⎭⎫ ⎝⎛27f <⎪⎭⎫ ⎝⎛25f <f (1)C .⎪⎭⎫ ⎝⎛27f <f (1)<⎪⎭⎫ ⎝⎛25fD .⎪⎭⎫ ⎝⎛25f <f (1)<⎪⎭⎫ ⎝⎛27f【解析】:函数f (x +2)是偶函数,则其图象关于y 轴对称,所以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x =2对称,则⎪⎭⎫⎝⎛25f =⎪⎭⎫ ⎝⎛23f ,⎪⎭⎫ ⎝⎛27f =⎪⎭⎫ ⎝⎛21f ,函数y =f (x )在[0,2]上单调递增,则有⎪⎭⎫ ⎝⎛21f <f (1)<⎪⎭⎫ ⎝⎛23f ,所以⎪⎭⎫ ⎝⎛27f <f (1)<⎪⎭⎫⎝⎛25f .故选C. 10.(2020·辽宁沈阳东北育才学校联考(二))函数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且f (-1)=0,若对任意x 1,x 2∈(-∞,0),且x 1≠x 2,都有x 1f (x 1)-x 2f (x 2)x 1-x 2<0成立,则不等式f (x )<0的解集为( )A .(-∞,-1)∪(1,+∞)B .(-1,0)∪(0,1)C .(-∞,-1)∪(0,1)D .(-1,0)∪(1,+∞)【解析】:令F (x )=xf (x ),因为函数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所以F (-x )=-xf (-x )=xf (x )=F (x ), 所以F (x )是偶函数,因为f (-1)=0,所以F (-1)=0,则F (1)=0,因为对任意x 1,x 2∈(-∞,0),且x 1≠x 2时,都 有x 1f (x 1)-x 2f (x 2)x 1-x 2<0成立,所以F (x )在(-∞,0)上单调递减,所以F (x )在(0,+∞)上单调递增,所以不等式f (x )<0的解集为(-∞,-1)∪(0,1),故选C.二、填空题1.若偶函数f (x )满足f (x )=x 3-8(x ≥0),则f (x -2)>0的条件为 .【解析】:由f (x )=x 3-8(x ≥0),知f (x )在[0,+∞)上单调递增,且f (2)=0.所以,由已知条件可知f (x -2)>0⇒f (|x -2|)>f (2).所以|x -2|>2,解得x <0或x >4. 2.设函数f (x )=ln(1+|x |)-11+x 2,则使得f (x )>f (2x -1)成立的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解析】 易知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R ,且f (x )为偶函数.当x ≥0时,f (x )=ln(1+x )-11+x 2,易知此时f (x )单调递增.所以f (x )>f (2x -1)⇒f (|x |)>f (|2x -1|),所以|x |>|2x -1|,解得13<x <1.3.偶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x =2对称,f (3)=3,则f (-1)= . 【解析】:因为f (x )为偶函数,所以f (-1)=f (1).又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x =2对称,所以f (1)=f (3).所以f (-1)=3.4.已知定义在R 上的函数f (x )满足f (x +2)=1f (x ),当x ∈[0,2)时,f (x )=x +e x ,则f (2020)=________.【解析】因为定义在R 上的函数f (x )满足f (x +2)=1f (x ),所以f (x +4)=1f (x +2)=f (x ),所以函数f (x )的周期为4.当x ∈[0,2)时,f (x )=x +e x ,所以f (2020)=f (505×4+0)=f (0)=0+e 0=1. 5.已知函数f (x )=x 2+x +1x 2+1,若f (a )=23,则f (-a )= .【解析】:根据题意,f (x )=x 2+x +1x 2+1=1+x x 2+1,而h (x )=xx 2+1是奇函数,故f (-a )=1+h (-a )=1-h (a )=2-[1+h (a )]=2-f (a )=2-23=43.6.设奇函数f (x )在(0,+∞)上为增函数,且f (1)=0,则不等式f (x )-f (-x )x <0的解集为 .【解析】:因为f (x )为奇函数,且在(0,+∞)上是增函数,f (1)=0,所以f (-1)=-f (1)=0,且在(-∞,0)上也是增函数.因为f (x )-f (-x )x =2·f (x )x <0,即⎩⎪⎨⎪⎧x >0,f (x )<0或⎩⎪⎨⎪⎧x <0,f (x )>0,解得x ∈(-1,0)∪(0,1). 三、解答题1.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D ={x |x ≠0},且满足对于任意x 1,x 2∈D ,有f (x 1·x 2)=f (x 1)+f (x 2). (1)求f (1)的值;(2)判断f (x )的奇偶性并证明你的结论.【解析】:(1)因为对于任意x 1,x 2∈D ,有f (x 1·x 2)=f (x 1)+f (x 2), 所以令x 1=x 2=1,得f (1)=2f (1),所以f (1)=0.(2)f (x )为偶函数.证明如下:令x 1=x 2=-1,有f (1)=f (-1)+f (-1),所以f (-1)=12f (1)=0.令x 1=-1,x 2=x 有f (-x )=f (-1)+f (x ),所以f (-x )=f (x ),所以f (x )为偶函数.2.已知函数f (x )对任意x ∈R 满足f (x )+f (-x )=0,f (x -1)=f (x +1),若当x ∈[0,1)时,f (x )=a x +b (a >0且a ≠1),且⎪⎭⎫ ⎝⎛23f =12.(1)求实数a ,b 的值;(2)求函数f (x )的值域.【解析】:(1)因为f (x )+f (-x )=0,所以f (-x )=-f (x ),即f (x )是奇函数. 因为f (x -1)=f (x +1),所以f (x +2)=f (x ),即函数f (x )是周期为2的周期函数,所以f (0)=0,即b =-1.又⎪⎭⎫⎝⎛23f =⎪⎭⎫⎝⎛21-f =⎪⎭⎫⎝⎛21-f =1-a =12,解得a =14. (2)当x ∈[0,1)时,f (x )=a x +b =x⎪⎭⎫⎝⎛41-1∈⎥⎦⎤⎢⎣⎡043-,,由f (x )为奇函数知,当x ∈(-1,0)时,f (x )∈⎪⎭⎫ ⎝⎛430,, 又因为f (x )是周期为2的周期函数,所以当x ∈R 时,f (x )∈⎪⎭⎫⎝⎛4343-,.。

高考文科数学知识点

高考文科数学知识点

高考文科数学知识点【导语】在高考复习进程中,文科的学生要怎样做好数学知识点的复习准备呢?下面是作者收集整理的高考文科数学知识点以供大家学习。

高考文科数学知识点:导数一、综述导数是微积分的初步知识,是研究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力工具。

在高中阶段对于导数的学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1.导数的常规问题:(1)刻画函数(比初等方法精确细微);(2)同几何中切线联系(导数方法可用于研究平面曲线的切线);(3)运用问题(初等方法常常技能性要求较高,而导数方法显得简便)等关于次多项式的导数问题属于较难类型。

2.关于函数特点,最值问题较多,所以有必要专项讨论,导数法求最值要比初等方法快捷简便。

3.导数与解析几何或函数图象的混合问题是一种重要类型,也是高考中考察综合能力的一个方向,应引发注意。

二、知识整合1.导数概念的知道。

2.利用导数判别可导函数的极值的方法及求一些实际问题的值与最小值。

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是微积分中的重点与难点内容。

课本中先通过实例,引出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接下来对法则进行了证明。

3.要能正确求导,必须做到以下两点:(1)熟练掌控各基本初等函数的求导公式以及和、差、积、商的求导法则,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

(2)对于一个复合函数,一定要理清中间的复合关系,弄清各分解函数中应对哪个变量求导。

高考文科数学知识点:不等式不等式这部分知识,渗透在中学数学各个分支中,有着十分广泛的运用。

因此不等式运用问题体现了一定的综合性、灵活多样性,对数学各部分知识融会贯通,起到了很好的增进作用。

在解决问题时,要根据题设与结论的结构特点、内在联系、挑选适当的解决方案,终究归结为不等式的求解或证明。

不等式的运用范畴十分广泛,它始终贯串在全部中学数学当中。

诸如集合问题,方程(组)的解的讨论,函数单调性的研究,函数定义域的肯定,三角、数列、复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中的值、最小值问题,无一不与不等式有着密切的联系,许多问题,终究都可归结为不等式的求解或证明。

2023年高考数学复习学习计划

2023年高考数学复习学习计划

2023年高考数学复习学习计划2023年高考数学复习学习计划1一、背景分析近几年来的高考数学试题逐步做到科学化、规范化,坚持了稳中求改、稳中创新的原则。

考试题不但坚持了考查全面、比例适当,布局合理的特点,也突出体现了变知识立意为能力立意这一举措。

更加注重考查学生进入高校学习所需的基本数学素养,这些变化应引起我们在教学中的关注和重视。

二、指导思想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努力提高课堂复习效率是高三数学复习的重要任务。

通过复习,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更好地学会从事社会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从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老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了解新的教学信息,更新教育观念,探求新的教学模式,加强教改力度,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各项基本要求,立足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教学,针对学生实际,指导学法,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运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三、目标要求第一轮复习要结合高考考点,紧扣教材,以加强双基教学为主线,以提高学生能力为目标,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联系、应用,同时结合高考题型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为此,我们确立了一轮复习的总体目标:通过梳理考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思考严谨、分析条理、解答正确、书写规范的良好习惯,为二轮复习乃至高考奠定坚实的基础。

具体要求如下:1、第一轮复习必须面向全体学生,降低复习起点,在夯实双基的前提下,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包括: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阅读理解、思考判断能力;以及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复习教学要充分考虑到本班学生的实际水平,坚决反对脱离学生实际的任意拔高和只抓几个“优等生”放弃大部分“中等生”的不良做法,不做或少做无效劳动,加大分层教学和个别指导的力度,狠抓复习的针对性、实效性,提高复习效果。

2023年湖北高考数学试卷+答案(完整版)

2023年湖北高考数学试卷+答案(完整版)

2023年湖北高考数学试卷+答案(完整版)2023年湖北高考数学试卷+答案(完整版)小编带来了2023年湖北高考数学试卷+答案,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湖北高考数学试卷+答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2023年湖北高考数学试卷+答案高中数学学习方法有哪些一、勤看书,学研究。

有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学生,常轻视课本中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变成事倍功半。

因此,同学们从高一开始,增强自己从课本入手进行研究的意识:预习,复习。

可以把每条定理、每道例题都当作习题,认真地重证、重解,并适当加些批注(如数学符号在不同范畴的含义,不同领域之间的关系),举个例子:x+y=0可以是二元一次方程,写成y=-x又可看成一次函数。

特别是可以通过对典型例题的讲解分析,最后抽象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并做好书面的解题后的反思,总结出解题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以便推广和灵活运用。

另外,希望你们要尽可能独立解题,因为求解过程,也是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个过程,同时更是一个研究过程。

二、注重课堂,记好笔记。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好的听课习惯是很重要的。

听当然是主要的,听能使注意力集中,注意积极思考、分析问题,要把老师讲的关键性部分听懂、听会。

提高数学能力,锻炼自己的思维,主要也是通过课堂来提高,要充分利用好课堂这块阵地,学习数学的过程是活的,在随着教学过程的发展而变化,尤其是当老师注重能力教学的时候,教材是反映不出来的。

数学能力是随着知识的发生而同时形成的,无论是形成一个概念,掌握一条法则,会做一个习题,都应该从不同的能力角度来培养和提高。

课堂上通过老师的教学,理解所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弄清与前后知识的联系等,只有把握住教材,才能掌握学习的主动。

高考数学最全各题型解法与技巧

高考数学最全各题型解法与技巧

高考数学最全各题型解法与技巧立体几何篇高考一般有4道立体几何题(3道选择题和填空题,1道解题),总分约27分,测试的知识点不到20分。

选择填空,检查建立表中的计算问题,并回答问题,重新建立逻辑表中的逻辑推理问题。

当然,两者都应该基于正确的空间想象。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实施,立体几何试题正朝着“多思少算”的方向发展。

从多年来试题的变化来看,以简单几何为载体的线面位置关系的演示以及角度和距离的探索往往是新的热门话题。

知识整合1.平行度和垂直度(直线、直线和曲面)问题在解决三维几何问题的过程中反复遇到,在各种问题(包括演示、计算角度和距离)中不可或缺。

因此,在对主要几何的总体回顾中,首先要解决与“平行与垂直度”有关的问题,熟悉公理及定理的内容和功能,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和推广,掌握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规律——充分利用线平行(垂直)相互变换的思想,线平面平行(垂直)和平面平面平行(垂直),以提高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2、判定两个平面平行的方法:(1)根据定义——证明两个平面之间没有公共点;(2)判定定理--证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3)证明这两个平面垂直于一条直线。

3、两个平面平行的主要性质:(1)根据定义,“两个平行平面没有公共点”。

(2)由定义推得:“两个平面平行,其中一个平面内的直线必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3)两个平行平面的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与第三个平面相交,则其相交线平行”。

(4)一条直线垂直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平面,它也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5)夹在两个平行平面之间的平行段相等。

(6)经过平面外一点只有一个平面和已知平面平行。

虽然上述性质(2)、(3)、(5)和(6)在本文中没有直接列为“性质定理”,但它们在解题过程中可以直接作为性质定理引用。

解答题分步骤解决可多得分01.合理安排,保持清醒。

数学考试在下午,建议中午休息半小时左右,睡不着闭闭眼睛也好,尽量放松。

高考数学科面临的关键问题与解决路径

高考数学科面临的关键问题与解决路径

高考数学科面临的关键问题与解决路径1. 高考数学科面临的关键问题应试教育现象严重:由于高考制度的存在,许多学生和家长过于关注分数和排名,导致数学学科的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应试技巧和解题方法,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思维。

课程设置不合理:当前高考数学科的课程设置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如知识点的重复性较强,缺乏针对性和前瞻性;课程内容与实际生活和社会需求脱节,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

教学方法单一: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导致学生在面对复杂的数学问题时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价体系不完善:现行的高考数学科评价体系过于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这使得学生在追求高分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盲目攀比、恶性竞争的现象。

师资力量不足:尽管我国数学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但在一些地区和学校,数学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仍然有待提高。

数学教师的数量相对较少,难以满足广大学生的需求。

1.1 知识点掌握不牢固部分学生对基础知识点的理解不够深入,导致在实际应用中出现困难。

对于函数的概念、性质和分类等基础知识点,学生可能只停留在表面理解,而无法将其运用到具体的题目中。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忽视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导致知识体系的不完整。

这使得学生在遇到综合性较强的题目时,难以迅速找到解题思路,从而影响考试成绩。

由于数学学科的知识点繁多且相互关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知识点之间的遗漏和混淆。

这使得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时,难以将各个知识点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影响解题效果。

加强课后复习,对学过的知识点进行巩固和拓展,确保每个知识点都能熟练掌握。

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通过大量练习来加深对基础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1.2 应试能力不足加强基础知识学习。

学生应该重视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通过课堂听讲、课后复习、做题巩固等方式,确保自己对数学基本概念、定理和公式有清晰的理解和记忆。

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六章数列6数列中的综合问题练习含解析

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六章数列6数列中的综合问题练习含解析

数列中的综合问题考试要求 1.了解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会解决等差、等比数列的综合问题.2.能在具体问题情境中,发现等差、等比关系,并解决相应的问题. 题型一 数学文化与数列的实际应用例1 (1)(2020·全国Ⅱ)北京天坛的圜丘坛为古代祭天的场所,分上、中、下三层.上层中心有一块圆形石板(称为天心石),环绕天心石砌9块扇面形石板构成第一环,向外每环依次增加9块.下一层的第一环比上一层的最后一环多9块,向外每环依次也增加9块,已知每层环数相同,且下层比中层多729块,则三层共有扇面形石板(不含天心石)( )A .3699块B .3474块C .3402块D .3339块答案 C解析 设每一层有n 环,由题意可知,从内到外每环之间构成公差为d =9,首项为a 1=9的等差数列.由等差数列的性质知S n ,S 2n -S n ,S 3n -S 2n 成等差数列,且(S 3n -S 2n )-(S 2n -S n )=n 2d ,则9n 2=729,解得n =9,则三层共有扇面形石板S 3n =S 27=27×9+27×262×9=3402(块).(2)(2021·新高考全国Ⅰ)某校学生在研究民间剪纸艺术时,发现剪纸时经常会沿纸的某条对称轴把纸对折.规格为20dm×12dm 的长方形纸,对折1次共可以得到10dm×12dm,20dm× 6dm 两种规格的图形,它们的面积之和S 1=240dm 2,对折2次共可以得到5dm×12dm,10dm×6dm,20dm×3dm 三种规格的图形,它们的面积之和S 2=180dm 2,以此类推,则对折4次共可以得到不同规格图形的种数为________;如果对折n 次,那么∑k =1n S k =_______dm 2.答案 5 240⎝⎛⎭⎪⎫3-n +32n解析 依题意得,S 1=120×2=240;S 2=60×3=180;当n =3时,共可以得到5dm×6dm,52dm×12dm,10dm×3dm,20dm×32dm 四种规格的图形,且5×6=30,52×12=30,10×3=30,20×32=30,所以S 3=30×4=120;当n =4时,共可以得到5dm×3dm,52dm×6dm,54dm×12dm,10dm×32dm,20dm×34dm 五种规格的图形,所以对折4次共可以得到不同规格图形的种数为5,且5×3=15,52×6=15,54×12=15,10×32=15,20×34=15,所以S 4=15×5=75; ……所以可归纳S k =2402k ×(k +1)=240k +12k. 所以∑k =1nS k =240⎝ ⎛⎭⎪⎫1+322+423+…+n 2n -1+n +12n ,①所以12×∑k =1nS k=240⎝ ⎛⎭⎪⎫222+323+424+…+n 2n +n +12n +1,②由①-②得,12×∑k =1nS k=240⎝ ⎛⎭⎪⎫1+122+123+124+…+12n -n +12n +1=240⎝ ⎛⎭⎪⎫1+122-12n×121-12-n +12n +1=240⎝ ⎛⎭⎪⎫32-n +32n +1, 所以∑k =1nS k =240⎝⎛⎭⎪⎫3-n +32ndm 2. 教师备选1.《周髀算经》中有这样一个问题: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这十二个节气,自冬至日起,其日影长依次成等差数列,前三个节气日影长之和为28.5尺,最后三个节气日影长之和为1.5尺,今年3月20日为春分时节,其日影长为( ) A .4.5尺 B .3.5尺 C .2.5尺 D .1.5尺答案 A解析 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这十二个节气日影长构成等差数列{a n },设公差为d ,由题意得,⎩⎪⎨⎪⎧a 1+a 2+a 3=28.5,a 10+a 11+a 12=1.5,解得⎩⎪⎨⎪⎧a 1=10.5,d =-1,所以a n =a 1+(n -1)d =11.5-n , 所以a 7=11.5-7=4.5, 即春分时节的日影长为4.5尺. 2.古希腊时期,人们把宽与长之比为5-12⎝ ⎛⎭⎪⎫5-12≈0.618的矩形称为黄金矩形,把这个比值5-12称为黄金分割比例.如图为希腊的一古建筑,其中图中的矩形ABCD ,EBCF ,FGHC ,FGJI ,LGJK ,MNJK 均为黄金矩形,若M 与K 之间的距离超过1.5m ,C 与F 之间的距离小于11m ,则该古建筑中A 与B 之间的距离可能是(参考数据:0.6182≈0.382,0.6183≈0.236,0.6184≈0.146,0.6185≈0.090,0.6186≈0.056,0.6187≈0.034)( )A .30.3mB .30.1mC .27mD .29.2m答案 C解析 设|AB |=x ,a ≈0.618,因为矩形ABCD ,EBCF ,FGHC ,FGJI ,LGJK ,MNJK 均为黄金矩形, 所以有|BC |=ax ,|CF |=a 2x ,|FG |=a 3x , |GJ |=a 4x ,|JK |=a 5x ,|KM |=a 6x .由题设得⎩⎪⎨⎪⎧a 6x >1.5,a 2x <11,解得26.786<x <28.796,故选项C 符合题意. 思维升华 数列应用问题常见模型(1)等差模型:后一个量比前一个量增加(或减少)的是同一个固定值. (2)等比模型:后一个量与前一个量的比是同一个固定的非零常数.(3)递推数列模型:如果题目中给出的前后两项之间的关系不固定,随项的变化而变化,那么应考虑a n 与a n +1(或者相邻三项)之间的递推关系,或者S n 与S n +1(或者相邻三项)之间的递推关系.跟踪训练1 (1)(2022·佛山模拟)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持续推进,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以及融合化为主要特征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越来越受到关注.5G 基站建设就是“新基建”的众多工程之一,截至2020年底,我国已累计开通5G 基站超70万个,未来将进一步完善基础网络体系,稳步推进5G 网络建设,实现主要城区及部分重点乡镇5G 网络覆盖.2021年1月计划新建设5万个5G 基站,以后每个月比上一个月多建设1万个,预计我国累计开通500万个5G 基站时要到( ) A .2022年12月 B .2023年2月 C .2023年4月 D .2023年6月答案 B解析 每个月开通5G 基站的个数是以5为首项,1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设预计我国累计开通500万个5G 基站需要n 个月,则70+5n +n n -12×1=500,化简整理得,n 2+9n -860=0, 解得n ≈25.17或n ≈-34.17(舍),所以预计我国累计开通500万个5G 基站需要25个月,也就是到2023年2月.(2)(多选)(2022·潍坊模拟)南宋数学家杨辉所著的《详解九章算法·商功》中出现了如图所示的形状,后人称为“三角垛”.“三角垛”的最上层有1个球,第二层有3个球,第三层有6个球,…,设各层球数构成一个数列{a n },则( )A .a 4=12B .a n +1=a n +n +1C .a 100=5050D .2a n +1=a n ·a n +2解析 由题意知,a 1=1,a 2=3,a 3=6,…,a n =a n -1+n ,故a n =n n +12,∴a 4=4×4+12=10,故A 错误; a n +1=a n +n +1,故B 正确; a 100=100×100+12=5050,故C 正确;2a n +1=(n +1)(n +2),a n ·a n +2=n n +1n +2n +34,显然2a n +1≠a n ·a n +2,故D 错误.题型二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综合运算例2 (2022·滨州模拟)已知等差数列{a n }和等比数列{b n }满足a 1=2,b 2=4,a n =2log 2b n ,n ∈N *.(1)求数列{a n },{b n }的通项公式;(2)设数列{a n }中不在数列{b n }中的项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构成数列{c n },记数列{c n }的前n 项和为S n ,求S 100.解 (1)设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为d , 因为b 2=4,所以a 2=2log 2b 2=4, 所以d =a 2-a 1=2, 所以a n =2+(n -1)×2=2n . 又a n =2log 2b n ,即2n =2log 2b n , 所以n =log 2b n , 所以b n =2n.(2)由(1)得b n =2n=2·2n -1=a 2n -1, 即b n 是数列{a n }中的第2n -1项.设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P n ,数列{b n }的前n 项和为Q n , 因为b 7=62a =a 64,b 8=72a =a 128,所以数列{c n }的前100项是由数列{a n }的前107项去掉数列{b n }的前7项后构成的, 所以S 100=P 107-Q 7=107×2+2142-2-281-2=11302.(2020·浙江)已知数列{a n },{b n },{c n }满足a 1=b 1=c 1=1,c n =a n +1-a n ,c n +1=b nb n +2c n ,n ∈N *. (1)若{b n }为等比数列,公比q >0,且b 1+b 2=6b 3,求q 的值及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2)若{b n }为等差数列,公差d >0,证明:c 1+c 2+c 3+…+c n <1+1d,n ∈N *.(1)解 由b 1=1,b 1+b 2=6b 3,且{b n }为等比数列,得1+q =6q 2,解得q =12(负舍).∴b n =12n -1.∴c n +1=b nb n +2c n =4c n ,∴c n =4n -1. ∴a n +1-a n =4n -1,∴a n =a 1+1+4+…+4n -2=1-4n -11-4+1=4n -1+23. (2)证明 由c n +1=b n b n +2·c n (n ∈N *), 可得b n +2·c n +1=b n ·c n , 两边同乘b n +1,可得b n +1·b n +2·c n +1=b n ·b n +1·c n , ∵b 1b 2c 1=b 2=1+d ,∴数列{b n b n +1c n }是一个常数列, 且此常数为1+d ,即b n b n +1c n =1+d , ∴c n =1+db n b n +1=1+d d ·d b n b n +1=⎝⎛⎭⎪⎫1+1d ·b n +1-b n b n b n +1=⎝ ⎛⎭⎪⎫1+1d ⎝ ⎛⎭⎪⎫1b n -1b n +1,又∵b 1=1,d >0,∴b n >0, ∴c 1+c 2+…+c n=⎝ ⎛⎭⎪⎫1+1d ⎝ ⎛⎭⎪⎫1b 1-1b 2+⎝⎛⎭⎪⎫1+1d ⎝ ⎛⎭⎪⎫1b 2-1b 3+…+⎝ ⎛⎭⎪⎫1+1d ⎝ ⎛⎭⎪⎫1b n -1b n +1 =⎝ ⎛⎭⎪⎫1+1d ⎝⎛⎭⎪⎫1b 1-1b 2+1b 2-1b 3+…+1b n-1b n +1=⎝⎛⎭⎪⎫1+1d ⎝ ⎛⎭⎪⎫1b 1-1b n +1=⎝ ⎛⎭⎪⎫1+1d ⎝ ⎛⎭⎪⎫1-1b n +1<1+1d,∴c 1+c 2+…+c n <1+1d.思维升华 对等差、等比数列的综合问题,应重点分析等差、等比数列项之间的关系.数列的求和主要是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及裂项相消法求和与错位相减法求和,本题中利用裂项相消法求数列的和,然后利用b 1=1,d >0证明不等式成立.另外本题在探求{a n }与{c n }的通项公式时,考查累加、累乘两种基本方法.跟踪训练2 已知等差数列{a n }和等比数列{b n }满足a 1=b 1=1,a 2+a 4=10,b 2b 4=a 5. (1)求{a n }的通项公式; (2)求b 1+b 3+b 5+…+b 2n -1. 解 (1)设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为d . 因为a 1=1,a 2+a 4=10, 所以2a 1+4d =10, 解得d =2. 所以a n =2n -1.(2)设等比数列{b n }的公比为q . 因为b 2b 4=a 5, 所以b 1q ·b 1q 3=9. 又b 1=1,所以q 2=3. 所以b 2n -1=b 1q2n -2=3n -1.则b 1+b 3+b 5+…+b 2n -1=1+3+32+…+3n -1=3n-12.题型三 数列与其他知识的交汇问题 命题点1 数列与不等式的交汇例3 已知数列{a n }满足a 1=12,1a n +1=1a n +2(n ∈N *).(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2)求证:a 21+a 22+a 23+…+a 2n <12.(1)解 因为1a n +1=1a n+2(n ∈N *),所以1a n +1-1a n=2(n ∈N *),因为a 1=12,所以1a 1=2,所以数列⎩⎨⎧⎭⎬⎫1a n 是以首项为2,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所以1a n =2+2(n -1)=2n (n ∈N *),所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是a n =12n (n ∈N *).(2)证明 依题意可知a 2n =⎝ ⎛⎭⎪⎫12n 2=14·1n 2<14·1n ·1n -1=14⎝ ⎛⎭⎪⎫1n -1-1n (n >1), 所以a 21+a 22+a 23+…+a 2n<14⎝ ⎛⎭⎪⎫1+1-12+12-13+…+1n -1-1n=14⎝⎛⎭⎪⎫2-1n <12.故a 21+a 22+a 23+…+a 2n <12.命题点2 数列与函数的交汇例4 (1)(2022·淄博模拟)已知在等比数列{a n }中,首项a 1=2,公比q >1,a 2,a 3是函数f (x )=13x 3-6x 2+32x 的两个极值点,则数列{a n }的前9项和是________. 答案 1022解析 由f (x )=13x 3-6x 2+32x ,得f ′(x )=x 2-12x +32,又因为a 2,a 3是函数f (x )=13x 3-6x 2+32x 的两个极值点,所以a 2,a 3是函数f ′(x )=x 2-12x +32的两个零点,故⎩⎪⎨⎪⎧a 2+a 3=12,a 2·a 3=32,因为q >1,所以a 2=4,a 3=8,故q =2, 则前9项和S 9=21-291-2=210-2=1022.教师备选1.已知函数f (x )=log 2x ,若数列{a n }的各项使得2,f (a 1),f (a 2),…,f (a n ),2n +4成等差数列,则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______________. 答案163(4n-1) 解析 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d ,则由题意,得2n +4=2+(n +1)d ,解得d =2, 于是log 2a 1=4,log 2a 2=6,log 2a 3=8,…, 从而a 1=24,a 2=26,a 3=28,…,易知数列{a n }是等比数列,其公比q =a 2a 1=4, 所以S n =244n-14-1=163(4n-1).2.求证:12+1+222+2+323+3+…+n 2n +n <2(n ∈N *).证明 因为n 2n+n <n2n , 所以不等式左边<12+222+323+…+n2n .令A =12+222+323+…+n2n ,则12A =122+223+324+…+n 2n +1, 两式相减得12A =12+122+123+…+12n -n 2n +1=1-12n -n2n +1,所以A =2-n +22n<2,即得证.思维升华 数列与函数、不等式的综合问题关键在于通过函数关系寻找数列的递推关系,求出数列的通项或前n 项和,再利用数列或数列对应的函数解决最值、范围问题,通过放缩进行不等式的证明.跟踪训练3 (1)(2022·长春模拟)已知等比数列{a n }满足:a 1+a 2=20,a 2+a 3=80.数列{b n }满足b n =log 2a n ,其前n 项和为S n ,若b nS n +11≤λ恒成立,则λ的最小值为________.答案623解析 设等比数列{a n }的公比为q , 由题意可得⎩⎪⎨⎪⎧a 1+a 1q =20,a q +a q 2=80,解得a 1=4,q =4,故{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4n,n ∈N *.b n =log 2a n =log 24n =2n , S n =2n +12n (n -1)·2=n 2+n ,b nS n +11=2n n 2+n +11=2n +11n+1,n ∈N *, 令f (x )=x +11x,则当x ∈(0,11)时,f (x )=x +11x单调递减,当x ∈(11,+∞)时,f (x )=x +11x单调递增,又∵f (3)=3+113=203,f (4)=4+114=274,且n ∈N *,∴n +11n ≥203,即b nS n +11≤2203+1=623, 故λ≥623,故λ的最小值为623.(2)若S n 是公差不为0的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且S 1,S 2,S 4成等比数列,S 2=4. ①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②设b n =3a n a n +1,T n 是数列{b n }的前n 项和,求使得T n <m20对所有n ∈N *都成立的最小正整数m .解 ①设{a n }的公差为d (d ≠0), 则S 1=a 1,S 2=2a 1+d ,S 4=4a 1+6d . 因为S 1,S 2,S 4成等比数列, 所以a 1·(4a 1+6d )=(2a 1+d )2. 所以2a 1d =d 2.因为d ≠0,所以d =2a 1.又因为S 2=4,所以a 1=1,d =2, 所以a n =2n -1. ②因为b n =3a n a n =32n -12n +1=32⎝ ⎛⎭⎪⎫12n -1-12n +1, 所以T n =32⎝ ⎛⎭⎪⎫1-13+13-15+…+12n -1-12n +1 =32⎝⎛⎭⎪⎫1-12n +1<32. 要使T n <m 20对所有n ∈N *都成立, 则有m 20≥32,即m ≥30. 因为m ∈N *,所以m 的最小值为30. 课时精练1.(2022·青岛模拟)从“①S n =n ⎝ ⎛⎭⎪⎫n +a 12;②S 2=a 3,a 4=a 1a 2;③a 1=2,a 4是a 2,a 8的等比中项.”三个条件中任选一个,补充到下面的横线处,并解答.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公差d ≠0,________,n ∈N *.(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2)若b n =122n n S S +-,数列{b n }的前n 项和为W n ,求W n .注:如果选择多个条件分别解答,按第一个解答计分.解 (1)选①: S n =n ⎝ ⎛⎭⎪⎫n +a 12=n 2+a 12n , 令n =1,得a 1=1+a 12,即a 1=2, 所以S n =n 2+n .当n ≥2时,S n -1=(n -1)2+n -1,当n ≥2时,a n =S n -S n -1=2n ,又a 1=2,满足上式,所以a n =2n .选②:由S 2=a 3,得a 1+a 2=a 3,得a 1=d ,又由a 4=a 1a 2,得a 1+3d =a 1(a 1+d ),因为d ≠0,则a 1=d =2,所以a n =2n .选③:由a 4是a 2,a 8的等比中项,得a 24=a 2a 8,则(a 1+3d )2=(a 1+d )(a 1+7d ),因为a 1=2,d ≠0,所以d =2,则a n =2n .(2)S n =n 2+n ,b n =(2n +1)2+2n +1-(2n )2-2n =3·22n +2n ,所以W n =3×22+2+3×24+22+…+3×22n +2n =12×1-4n 1-4+2×1-2n 1-2=4(4n-1)+2(2n -1)=4n +1+2n +1-6.2.(2022·沈阳模拟)已知正项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且a 2n +1=2S n +n +1,a 2=2.(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a n ;(2)若b n =a n ·2n ,数列{b n }的前n 项和为T n ,求使T n >2022的最小的正整数n 的值. 解 (1)当n ≥2时,由a 2n +1=2S n +n +1,a 2=2,得a 2n =2S n -1+n -1+1,两式相减得a 2n +1-a 2n =2a n +1,即a 2n +1=a 2n +2a n +1=(a n +1)2.∵{a n }是正项数列,∴a n +1=a n +1.当n =1时,a 22=2a 1+2=4,∴a 1=1,∴a 2-a 1=1,∴数列{a n }是以a 1=1为首项,1为公差的等差数列,∴a n =n .(2)由(1)知b n =a n ·2n =n ·2n ,∴T n =1×21+2×22+3×23+…+n ·2n ,2T n =1×22+2×23+…+(n -1)·2n +n ·2n +1, 两式相减得-T n =2·1-2n 1-2-n ·2n +1 =(1-n )2n +1-2,∴T n =(n -1)2n +1+2.∴T n -T n -1=n ·2n >0,∴T n 单调递增.当n =7时,T 7=6×28+2=1 538<2 022,当n =8时,T 8=7×29+2=3 586>2 022,∴使T n >2 022的最小的正整数n 的值为8.3.(2022·大连模拟)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S 5=25,且a 3-1,a 4+1,a 7+3成等比数列.(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2)若b n =(-1)na n +1,T n 是数列{b n }的前n 项和,求T 2n .解 (1)由题意知,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由S 5=25,可得S 5=5a 3=25,所以a 3=5, 设数列{a n }的公差为d ,由a 3-1,a 4+1,a 7+3成等比数列,可得(6+d )2=4(8+4d ),整理得d 2-4d +4=0,解得d =2,所以a n =a 3+(n -3)d =2n -1.(2)由(1)知 b n =(-1)n a n +1=(-1)n (2n -1)+1,所以T 2n =(-1+1)+(3+1)+(-5+1)+(7+1)+…+[-(4n -3)+1]+(4n -1+1)=4n .4.(2022·株洲质检)由整数构成的等差数列{a n }满足a 3=5,a 1a 2=2a 4.(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2)若数列{b n }的通项公式为b n =2n ,将数列{a n },{b n }的所有项按照“当n 为奇数时,b n 放在前面;当n 为偶数时,a n 放在前面”的要求进行“交叉排列”,得到一个新数列{c n },b 1,a 1,a 2,b 2,b 3,a 3,a 4,b 4,…,求数列{c n }的前(4n +3)项和T 4n +3.解 (1)由题意,设数列{a n }的公差为d ,因为a 3=5,a 1a 2=2a 4,可得⎩⎪⎨⎪⎧ a 1+2d =5,a 1·a 1+d =2a 1+3d ,整理得(5-2d )(5-d )=2(5+d ),即2d 2-17d +15=0,解得d =152或d =1, 因为{a n }为整数数列,所以d =1,又由a 1+2d =5,可得a 1=3,所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n +2.(2)由(1)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n +2,又由数列{b n }的通项公式为b n =2n , 根据题意,得新数列{c n },b 1,a 1,a 2,b 2,b 3,a 3,a 4,b 4,…,则T 4n +3=b 1+a 1+a 2+b 2+b 3+a 3+a 4+b 4+…+b 2n -1+a 2n -1+a 2n +b 2n +b 2n +1+a 2n +1+a 2n +2 =(b 1+b 2+b 3+b 4+…+b 2n +1)+(a 1+a 2+a 3+a 4+…+a 2n +2)=2×1-22n +11-2+3+2n +42n +22=4n +1+2n 2+9n +5.5.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为2,前n 项和为S n ,且S 1,S 2,S 4成等比数列.(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2)令b n =(-1)n -14na n a n +1,求数列{b n }的前n 项和T n .解 (1)∵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为2,前n 项和为S n ,且S 1,S 2,S 4成等比数列, ∴S n =na 1+n (n -1),(2a 1+2)2=a 1(4a 1+12),解得a 1=1,∴a n =2n -1.(2)由(1)可得b n =(-1)n -14na n a n +1=(-1)n -1⎝ ⎛⎭⎪⎫12n -1+12n +1,当n 为偶数时,T n =⎝ ⎛⎭⎪⎫1+13-⎝ ⎛⎭⎪⎫13+15+⎝ ⎛⎭⎪⎫15+17-…+⎝ ⎛⎭⎪⎫12n -3+12n -1-⎝ ⎛⎭⎪⎫12n -1+12n +1=1-12n +1=2n2n +1;当n 为奇数时,T n =⎝ ⎛⎭⎪⎫1+13-⎝ ⎛⎭⎪⎫13+15+⎝ ⎛⎭⎪⎫15+17-…-⎝ ⎛⎭⎪⎫12n -3+12n -1+⎝ ⎛⎭⎪⎫12n -1+12n +1=1+12n +1=2n +22n +1.∴T n =⎩⎪⎨⎪⎧ 2n2n +1,n 为偶数,2n +22n +1,n 为奇数.。

高考数学难题的解决思路

高考数学难题的解决思路

高考数学难题的解决思路高考数学难题是每个高中生备考过程中面临的一大挑战。

随着高中数学知识体系的逐渐完善,难度不断加深,很多学生也逐渐遇到了一些难以解决的数学难题。

但是,即便是在面对一道看起来困难的数学难题的时候,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解决问题,下面就来谈谈一些解决高考数学难题的思路。

一、不要放弃面对难题,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放弃,但是真正的数学高手却永远不会这样做。

他们知道,高考数学难题固然难,但并不是不可能解决的。

我们要相信自己的实力和能力,不要轻易自我放弃,要坚定地去解决难题,用不断的努力去扫清难题前面的路,最终攻克难题。

二、建立正确的思路正确的思路是解决高考数学难题的关键。

面对每一个数学难题,我们应该从问题的本质出发,马上分析问题,理清逻辑关系,树立正确的解题思路。

有时候,一些数学难题看起来很吓人,但是实际上只要我们掌握了正确的思路,也就可以很快地得出答案。

三、积累经验解决高考数学难题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只有不断地训练、练习和总结,我们才能够更好地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

在积累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多做题,多思考,多总结,把解题方法和技巧逐渐融入到自己的思维方式中。

四、独立思考独立思考是解决高考数学难题的重要能力,只有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才能够做出更好的成绩。

在解题的过程中,我们要多动脑、善于思考,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这也是我们解决数学难题的必备技能。

五、灵活运用公式在解高考数学难题的时候,我们可以灵活地运用公式,这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解决问题。

但是,我们也要注意,不要过分迷信公式,过分依赖公式会对我们的数学能力造成逆影响,因此我们要灵活运用公式,更注重自身的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掌握更多数学知识。

六、注重细节在解决高考数学难题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细节。

很多时候,解决一个难题的关键就在于它的细节处理,关注每一个细节,把所有的信息组合起来,找到问题的破解点,才能更好地解决数学难题。

巧用方法,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巧用方法,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巧用方法,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摘要:解题教学是巩固、理解数学知识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培养解题技能和发展数学思维必不可少的手段.本文通过理论与实际的分析,阐述解题教学绝非“题海战术”,解题教学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思路,发现解题规律,对解题后得出的结论做出正确的处理.以达到使学生加深对概念、定理、公式的理解与记忆,掌握各种数学方法,融会贯通所学的数学知识,拓宽思路,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的目的.关键词: 解题教学,启发,引导,分析思路,发现规律在现代的数学教学观中,已普遍把传统的结论式的教学转变为过程教学.即在特定的问题情境中选择适当的方法,做恰当的启发、引导,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分析,去猜想、归纳,去得出结论或找到解题的方法.这种“参与”数学活动过程的教学有助于启迪和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修养.下面就本人在解题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与大家一起分享.一、适时引导学生应用发散思维来解题所谓发散思维,其本质特征是思维的多向性,表现在对已知信息进行多方向、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使思维不局限于即定的理解和某一固定的模式,从而提出新问题或获得同一问题的多种解答结果.高考数学中综合性问题信息量大,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更注重考查题意的分析,条件的应用,解题的构思和结论的处理.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有针对性地做好综合性问题的教学设计,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分析、探究、对比、转化、变通、推测、实验、推理、论证等数学意识和能力,开拓、优化学生的思维,提高其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例如探索:已知二次函数图像的顶点的坐标是(3,-2),对称轴与轴平行,并且图像与轴的两个交点间距离是4,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这道题目时,我先让全班同学回忆二次函数常见的解析式有哪些?分别是什么?话刚停下,就有不少学生回答:“一般式、顶点式!”“很好!那么接下来请大家分别在组内相互讨论这道题的解法.”(讨论时间约2分钟)。

如何应对高考数学难题

如何应对高考数学难题

如何应对高考数学难题高中数学已经成为了高考必须要面对的难关之一。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数学并不是他们最擅长的科目。

即使是一些成绩优秀的学生,他们也可能会遭遇数学考试中的挫折。

如何应对高考数学难题成了很多学生和家长共同关注的问题。

下面我将分享一些实用的方法和经验,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一、克服恐惧心理很多人把数学看成是一个可怕的东西,这给学习带来了很多心理负担。

在高考数学考试前,最重要的是要克服恐惧和压力。

为此,我建议大家可以多练习,充分熟悉数学中的各种知识点和题型,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实践积累经验,进而增强自信心。

二、坚决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很多数学难题都需要基本的数学知识来解决。

因此,我们要拥有扎实的数学基础,这是解决数学难题的必要前提。

如果基础不扎实,面对复杂难题,就很难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

因此,我们要抓好高中数学学习,掌握好数学基础知识,学好基础才能更好地解决难题。

三、多做综合性试卷数学考试中,难度较大的通常会是综合性试卷。

因此,我们可以多做一些综合性试卷,熟悉各种题型。

在练习过程中,还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寻找最优解。

四、尽量避免失分高考数学考试中,许多学生失分的原因是由于对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的理解有误或者疏漏。

因此,我们要尽量做到不失分。

在考试中,要认真审题,避免小错,做好必要的排版和标注,保证答案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五、注重解题思路高考数学考试中,有时候我们可以运用诸如排除法、代入法等解题思路,来化解棘手的难题。

在解题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思路,灵活运用各种思维方法和技巧,找到最佳解方案。

总之,高考数学考试难题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克服恐惧心理、掌握好数学基础知识、多做综合性试卷、尽量避免失分、注重解题思路,相信我们一定能够成功应对高考数学考试,取得优秀的成绩。

今年高考数学题最后一题

今年高考数学题最后一题

今年高考数学题最后一题今年高考数学题最后一题随着时间的推移,今年的高考也即将结束。

对于每一个考生们来说,当然最关心的是高考数学题最后一题。

这道数学题的难度和重要性关乎着考生们的高考成绩和未来的前程。

那么今年高考的数学题最后一题究竟是什么样的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一、今年高考数学题最后一题的出现形式高考数学题最后一题,往往具备很高的难度和综合性。

今年的数学题最后一题,在出现的形式上并没有太大的创新和变化。

依旧是大纲中的基础难度,但因为考虑到综合性较强,所以题目相对较难。

本次数学题最后一题则为一篇综合性较强的题目,包含了图形、立体图形以及平面几何等多个知识点,考察了考生们的逻辑思维、推理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今年高考数学题最后一题的特点1.综合性强:不同知识点的组合,需要区分不同的解法和路径。

这样可以更全面地考察考生的基础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可操作性差:由于题目的综合性较强,因此,其可操作性也相对较差,需要考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统筹各方面的解题思路。

3.解题逻辑复杂:高考数学题最后一题需要考生具备较强的分析和解题能力,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推理,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路径。

三、高考数学题最后一题的应对策略1.正确掌握基础知识:掌握基础知识是解决任何数学问题的关键。

应提前复习且重点复习高考大纲的基础知识,以便对综合性的题目做到游刃有余。

2.注重实践样题:通过实践样题,不断练习可以提高解题能力,如做全真模拟题、历年高考试题等。

3.发挥逻辑思维与创造力:在解题的过程中,应注重发挥自己的逻辑思维,进行推理,并探索出新的解题方法和思路。

总之,今年高考数学题最后一题需要考生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技能,正确掌握基础知识和能够使用较强的推理能力是解决此类问题的有效途径。

考生们所在学校和众多培训机构将继续提供各类样题、模拟题等试题,为最后的冲刺留下更多的时间。

大家一定要相信自己,认真备战高考,迎接美好的未来!。

2024高考数学综合题型分析

2024高考数学综合题型分析

2024高考数学综合题型分析【2024高考数学综合题型分析】2024年高考的数学试卷中,数学综合题型是学生们备受关注的一部分。

这一题型通常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文将对2024年高考数学综合题型进行详细分析。

一、题型特点2024年高考数学综合题型以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特点。

这类题目不再是简单地计算,而是需要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从多个角度综合运用各种数学知识进行解答。

这种题型考察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二、知识点涉及在2024年高考数学综合题型中,所涉及的知识点较为广泛。

主要包括数学分析、代数与初等函数、数与式、空间与图形、概率与统计等多个数学领域。

学生需要掌握这些知识点,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解题思路针对数学综合题型,解题思路是十分关键的。

在解答这类题目时,学生应该采取以下步骤:1. 阅读题目: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所给的背景信息和要求。

2. 分析问题:对题目进行分析,确定所给出的条件和需要求解的问题。

3. 确定解题思路:根据所给条件和问题进行分析,确定解题思路,选择合适的数学知识进行运用。

4. 进行计算:根据所选择的解题思路,进行数学计算,得出结果。

5. 检查答案:对计算结果进行检查,确保答案的准确性。

四、解题技巧为了更好地应对2024年高考数学综合题型,学生可以掌握以下解题技巧:1. 多练习:通过多做一些数学综合题型的练习题,熟悉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2. 重点复习:重点复习各个数学领域的知识点,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3. 积累经验:总结以往的解题经验,分析解题方法的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为解题提供参考。

4. 注重思维训练:培养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从实际问题中抽象数学模型的能力。

五、实战演练为了更好地应对2024年高考数学综合题型,建议学生进行实战演练。

可以通过参加模拟考试、解决真题或者参加数学综合题型专项训练班等方式进行实践,提高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

【高中数学】高考数学综合性试题解答方法整理

【高中数学】高考数学综合性试题解答方法整理

【高中数学】高考数学综合性试题解答方法整理1.综合题在高考试卷中的位置与作用:数学综合题往往是高考试卷中的重点和最后一道题。

它在高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高考的分化水平和选拔任务主要依靠这类试题来完成预定的目标。

目前,高考综合试题已经从简单的知识叠加转变为知识、方法和能力的综合题,尤其是创新能力的综合题。

综合题是高考数学题的精髓。

具有知识能力大、解决方案多、能力强的特点,突出运用数学思维和方法,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创新和创新能力。

2.解综合性问题的三字诀:“从问题到结论,从问题到问题,从问题到结论,从问题到结论,从问题到问题,从问题到结论,从问题到结论,从问题到问题,从问题到结论,从问题到问题,从问题到结论,从问题到问题,从问题到结论,从问题到问题,从问题到结论,从问题到问题。

因此,它决定了问题解决思维的复杂性和问题解决设计的多样性。

考题要把握“三个特点”,即:(1)目的性:明确解题结果的终极目标和每一步骤分项目标。

(2)准确性:提高概念掌握和操作的准确性。

(3)隐含性:注意题设条件的隐含性。

审题这第一步,不要怕慢,其实慢中有快,解题方向明确,解题手段合理,这是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的前提和保证。

“三个现代化”:(1)问题具体化(包括抽象函数用具有相同性质的具体函数作为代表来研究,字母用常数来代表)。

即把题目中所涉及的各种概念或概念之间的关系具体明确,有时可画表格或图形,以便于把一般原理、一般规律应用到具体的解题过程中去。

(2)简化问题。

即将综合问题分解为与各种相关知识相关的简单问题,将复杂形式转化为简单形式。

(3)问题和谐化。

即强调变换问题的条件或结论,使其表现形式符合数或形内部固有的和谐统一的特点,或者突出所涉及的各种数学对象之间的知识联系。

“三转”:(1)语言转换能力。

每个数学综合题都是由一些特定的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所组成。

解综合题往往需要较强的语言转换能力。

还需要有把普通语言转换成数学语言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数学:重点是要解决综合性问题
高考数学:重点是要解决综合性问题
来源于:一线高考
一、综合题在高考试卷中的位置与作用
数学综合性试题常常是高考试卷中把关题和压轴题。

在高考中举足轻重,高考的区分层次和选拔使命主要靠这类题型来完成预设目标。

目前的高考综合题已经由单纯的知识叠加型转化为知识、方法和能力综合型尤其是创新能力型试题。

综合题是高考数学试题的精华部分,具有知识容量大、解题方法多、能力要求高、突显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以及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特点。

二、解综合性问题的三字诀“三性”:综合题从题设到结论,从题型到内容,条件隐蔽,变化多样,因此就决定了审题思考的复杂性和解题设计的多样性。

在审题思考中,要把握好“三性”,即(1)目的性:明确解题结果的终极目标和每一步骤分项目标。

(2)准确性:提高概念把握的准确性和运算的准确性。

(3)隐含性:注意题设条件的隐含性。

审题这第一步,不要怕慢,其实慢中有快,解题方向明确,解题手段合理,这是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的前提和保证。

“三化”:(1)问题具体化(包括抽象函数用具有相同性质的具体函数作为代表来研究,字母用常数来代表)。

即把题目中所涉及的各种概念或概念之间的关系具体明确,有时可画表
格或图形,以便于把一般原理、一般规律应用到具体的解题过程中去。

(2)问题简单化。

即把综合问题分解为与各相关知识相联系的简单问题,把复杂的形式转化为简单的形式。

(3)问题和谐化。

即强调变换问题的条件或结论,使其表现形式符合数或形内部固有的和谐统一的特点,或者突出所涉及的各种数学对象之间的知识联系。

“三转”:(1)语言转换能力。

每个数学综合题都是由一些特定的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所组成。

解综合题往往需要较强的语言转换能力。

还需要有把普通语言转换成数学语言的能力。

(2)概念转换能力:综合题的转译常常需要较强的数学概念的转换能力。

(3)数形转换能力。

解题中的数形结合,就是对题目的条件和结论既分析其代数含义又分析其几何意义,力图在代数与几何的结合上找出解题思路。

运用数形转换策略要注意特殊性,否则解题会出现漏洞。

“三思”:(1)思路:由于综合题具有知识容量大,解题方法多,因此,审题时应考虑多种解题思路。

(2)思想:高考综合题的设置往往会突显考查数学思想方法,解题时应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

(3)思辩:即在解综合题时注意思路的选择和运算方法的选择。

“三联”:(1)联系相关知识,(2)连接相似问题,(2)联想类似方法。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
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

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三、反思平时做完综合练习后,要注重反思这一环节,注意方法的优化。

要把解题的过程抽象形成思维模块,注意方法的迁移和问题的拓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