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系统分析实验报告.doc
实验三 系统频率特性曲线的绘制及系统分析资料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题目:系统频率特性曲线的绘制及系统分析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班级:姓名:学号:实验三系统频率特性曲线的绘制及系统分析一、实验目的1.熟练掌握使用MATLAB软件绘制Bode图及Nyquist曲线的方法;2.进一步加深对Bode图及Nyquist曲线的了解;3.利用所绘制Bode图及Nyquist曲线分析系统性能。
二、实验内容已知系统开环传递函数分别为如下形式,(1))2)(5(50)(++=s s s G (2) )15)(5(250)(++=s s s s G (3)210()(21)s G s s s s +=++ (4))12.0)(12(8)(++=s s s s G (5)23221()0.21s s G s s s s ++=+++ (6))]105.0)125.0)[(12()15.0(4)(2++++=s s s s s s G 1.绘制其Nyquist 曲线和Bode 图,记录或拷贝所绘制系统的各种图形; (1))2)(5(50)(++=s s s G g=tf(50,conv([1 5],[1 2]));bode(g);g=tf(50,[conv([1 5],[1 2])]);nyquist(g);Nyquist DiagramReal Axis I m a g i n a r y A x i s-80-60-40-20020M a g n i t u d e (d B)101010101010P h a s e (d e g )Bode DiagramFrequency (rad/sec)(2))15)(5(250)(++=s s s s G num=[250];den=conv(conv([1 0],[1 5]),[1 15]);>> nyquist(num,den);>> bode(num,den)Nyquist DiagramReal Axis I m a g i n a r y A x i s-150-100-50050M a g n i t u d e (d B)10-1100101102103P h a s e (d e g )Bode DiagramFrequency (rad/sec)(3)210()(21)s G s s s s +=++ num=[1 10];den=conv([1 0],[2 1 1]);nyquist(num,den);-25-20-15-10-50-200-150-100-50050100150200Nyquist DiagramReal Axis I m a g i n a r y A x i s -150-100-50050100M a g n i t u d e (d B)10-210-1100101102103P h a s e (d e g )Bode DiagramFrequency (rad/sec)(4.))12.0)(12(8)(++=s s s s Gg=tf([8],[conv(conv([1 0],[2 1]), [0.2 1])]);nyquist(g);bode(g)-250-200-150-100-50050100150200250Nyquist DiagramReal AxisI m a g i n a r y A x is M a g n i t u d e (d B )1010101010P h a s e (d e g )Bode DiagramFrequency (rad/sec)(5).23221()0.21s s G s s s s ++=+++ g=tf([1 2 1],[1 0.2 1 1]);nyquist(g);bode(g)-3-2-1123Nyquist DiagramReal Axis I m a g i n a r y A x i sM a g n i t u d e (d B )10-210-1100101102P h a s e (d e g )Bode DiagramFrequency (rad/sec)(6))]105.0)125.0)[(12()15.0(4)(2++++=s s s s s s G g=tf([conv([4],[0.5 1])],[conv(conv([1,0],[ 2 1]),[0.015625 0.05 1])]);nyquist(g);bode(g)-7-6-5-4-3-2-10-150-100-5050100150Nyquist DiagramReal Axis I m a g i n a r y A x i sM a g n i t u d e (d B )10-210-1100101102P h a s e (d e g )Bode DiagramFrequency (rad/sec)2.利用所绘制出的Nyquist 曲线及Bode 图对系统的性能进行分析:(1)利用以上任意一种方法绘制的图形判断系统的稳定性;①用奈氏图判断稳定性:(1)Z=P-N=0,故该系统稳定。
系统稳定性分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系统稳定性的基本概念和稳定性判据。
2. 掌握控制系统稳定性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3. 分析系统开环增益和时间常数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4. 通过实验验证稳定性分析方法的有效性。
二、实验原理系统稳定性分析是自动控制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主要研究系统在受到扰动后能否恢复到原来的稳定状态。
根据系统传递函数的极点分布,可以将系统分为稳定系统和不稳定系统。
稳定系统在受到扰动后,其输出会逐渐恢复到原来的平衡状态;而不稳定系统在受到扰动后,其输出会发散,无法恢复到原来的平衡状态。
三、实验仪器1. 自动控制系统实验箱一台2. 计算机一台3. 数据采集卡一台四、实验内容1. 系统模拟电路搭建根据实验要求,搭建一个典型的控制系统模拟电路,如图1所示。
电路中包含一个比例积分(PI)控制器和一个被控对象。
被控对象可以用一个一阶环节表示,传递函数为G(s) = K / (Ts + 1),其中K为开环增益,T为时间常数。
图1 系统模拟电路图2. 系统稳定性分析(1)观察系统的不稳定现象在实验箱上设置不同的K和T值,观察系统在受到扰动后的响应情况。
当K值较大或T值较小时,系统容易产生增幅振荡,表现为不稳定现象。
(2)研究系统开环增益和时间常数对稳定性的影响通过改变K和T的值,观察系统稳定性的变化。
分析以下情况:1)当K值增加时,系统稳定性降低,容易出现增幅振荡;2)当T值减小时,系统稳定性降低,容易出现增幅振荡;3)当K和T同时改变时,系统稳定性受到双重影响。
(3)验证稳定性分析方法的有效性使用劳斯-赫尔维茨稳定性判据,分析系统传递函数的极点分布,判断系统是否稳定。
将实验得到的K和T值代入传递函数,计算特征方程的根,判断系统稳定性。
五、实验步骤1. 搭建系统模拟电路,连接实验箱和计算机。
2. 设置实验箱参数,调整K和T的值。
3. 观察系统在受到扰动后的响应情况,记录数据。
4. 使用劳斯-赫尔维茨稳定性判据,分析系统稳定性。
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报告
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报告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报告一、引言系统分析与设计是软件工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系统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设计,可以确保系统的高效运行和稳定性。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一个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设计,掌握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二、案例背景本次实验选择了一个在线购物系统作为案例。
该系统是一个B2C(Business-to-Consumer)电子商务平台,用户可以在该平台上浏览商品、下单购买、支付等操作。
系统还包括商家管理模块、订单管理模块、库存管理模块等。
三、需求分析在进行系统分析与设计之前,首先需要进行需求分析。
通过与用户沟通、调研市场需求等方式,我们得出了以下需求:1. 用户需求用户希望能够方便地浏览商品信息,包括商品图片、价格、描述等。
用户可以通过搜索、分类浏览等方式找到自己需要的商品,并将其加入购物车。
在下单购买时,用户需要填写收货地址、选择支付方式等。
2. 商家需求商家希望能够方便地管理商品信息,包括添加、修改、删除商品等操作。
商家还希望能够查看订单信息、处理退款等。
3. 系统需求系统需要能够处理用户的注册、登录、购买等操作,并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系统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性能,能够处理大量的并发请求。
四、系统设计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系统设计。
设计过程中,我们采用了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方法。
1. 系统结构设计根据需求,我们将系统分为三个主要模块:用户模块、商家模块和管理模块。
用户模块负责处理用户的注册、登录、购买等操作;商家模块负责处理商家的商品管理、订单管理等操作;管理模块负责系统的配置、权限管理等。
2. 数据库设计为了存储系统的数据,我们设计了数据库。
数据库中包括用户表、商品表、订单表等。
通过合理的表结构设计和索引优化,可以提高系统的查询效率。
3. 系统接口设计系统接口设计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重要环节。
我们设计了一组清晰、简洁的接口,包括用户接口、商家接口和管理接口。
通过这些接口,不同模块之间可以方便地进行数据交互和功能调用。
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报告
课内实验报告课程名:系统分析与设计(双语)任课教师:沈洪洲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学号:姓名:二○一六至二○一七年度第二学期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院《系统分析与设计(双语)》课程实验第一部分实验内容及基本要求:实验项目名称:初识 UML语言实验类型:验证每组人数: 1 人实验内容及要求:内容:学会安装并使用 Rational Rose软件,了解工具栏中按钮的功能。
定义拟分析设计的信息系统。
要求:(1)学生要掌握 Rational Rose 软件的安装过程。
了解工具栏中各个按钮的功能,并能熟练应用主要的操作按钮。
(2)自选一个待分析与设计的目标信息系统,给出较详细的系统应用场景分析,并初步定义系统边界和拟分析设计的系统功能。
1.对 Rational Rose 软件中关键功能按钮的说明和理解(一)主界面(二)关键功能按钮说明(1)标准工具栏( Standard Toolbar):简称为工具栏,与打开的模型无关,包括一系列可以简化常用操作的图标,如创建新模型、保存模型等。
( 2)模型图工具栏( Diagram Toolbar)简称为工具箱,包含适用于当前模型图的工具,每种模型图都有自己的工具箱。
(3)自定义工具栏 /工具箱,单击菜单栏中的 Tools>Options,在弹出的 Options 窗口中单击Toolbars 标签,可以在 Toolbars 标签中自定义工具栏 /工具箱。
右单击工具栏 /工具性,单击快捷菜单中的 Customize。
2.拟分析设计的信息系统说明本次试验我设计的信息系统是一个小型书店管理系统,该系统中包含进销存三种主要功能。
该系统有计划管理、采购管理、书库管理、图书销售、事务管理六个模块构成。
对书店的图书、架存、销售、出版社、会员提供全面管理,对图书业务提供全面、一致、快速的处理,系统友好、安全、可靠。
在书目管理中,提供书目的输入、修改、存储、输出、浏览等功能;提供图书类别的增加、删除、修改、打印、浏览功能。
信号与系统实验报告-实验3--周期信号的频谱分析
信号与系统实验报告-实验3--周期信号的频谱分析信号与系统实验报告实验三周期信号的频谱分析实验三周期信号的频谱分析实验目的:1、掌握连续时间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的物理意义和分析方法;2、观察截短傅里叶级数而产生的“Gibbs现象”,了解其特点以及产生的原因;3、掌握各种典型的连续时间非周期信号的频谱特征。
实验内容:(1)Q3-1 编写程序Q3_1,绘制下面的信号的波形图:其中,0 = 0.5π,要求将一个图形窗口分割成四个子图,分别绘制cos(0t)、cos(30t)、cos(50t) 和x(t) 的波形图,给图形加title,网格线和x坐标标签,并且程序能够接受从键盘输入的和式中的项数。
程序如下:clear,%Clear all variablesclose all,%Close all figure windowsdt = 0.00001; %Specify the step of time variable t = -2:dt:4; %Specify the interval of timew0=0.5*pi; x1=cos(w0.*t); x2=cos(3*w0.*t);x3=cos(5*w0.*t);N=input('Type in the number of the harmonic components N=');x=0;for q=1:N;x=x+(sin(q*(pi/2)).*cos(q*w0*t))/q;endsubplot(221)plot(t,x1)%Plot x1axis([-2 4 -2 2]);grid on,title('signal cos(w0.*t)')subplot(222)plot(t,x2)%Plot x2axis([-2 4 -2 2]); grid on,title('signal cos(3*w0.*t))')subplot(223)plot(t,x3)%Plot x3axis([-2 4 -2 2])grid on,title('signal cos(5*w0.*t))')subplot(224)plot(t,x)%Plot xtaxis([-2 4 -2 2])grid on,title('signal xt')(2)给程序3_1增加适当的语句,并以Q3_2存盘,使之能够计算例题1中的周期方波信号的傅里叶级数的系数,并绘制出信号的幅度谱和相位谱的谱线图。
系统需求分析实验报告(软件工程)
二、实验目的
1.确定课题,组织组员,合理分工,熟悉软件开发环境,培养团队精神。
2.确定项目的可实施性,在此基础上完成系统的逻辑功能模型的建立,掌握结构化分析技术;
3.通过绘制系统流程图和数据流图,熟练掌握系统流程图和数据流图的基本原理,并能对简单问题进行系统流图和数据流图的分析,独立地完成数据流图设计。此外,学会使用Case工具完成数据流图和系统流程图的分析与实现。
三、实验要求:
每小组4人,共同形成一份需求规格说明文档
四、实验条件
1、装有 Windows2007以上操作系统的微型计算机;
2、Microsoft Office Visio 2013 软件。
3、其他可以完成实验的相应软件
五、实验分工情况
姓名
所完成工作名称
姓名
所完成工作名称
A
0层数据流图绘制、数据字典内容划分
实 验 报 告
课程名称:
院(系):
专业:
班级:
项目经理:
学号:
项目成员:
指导老师:
实 验 报 告
实验名称:需求分析
项目经理
项目成员
实验项目
系统需求分析
实验日期
实验类别
1.验证性实验或基础性实验 2.综合性实验
3.设计性实验 4.创新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
教师评语
实验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一、实验内容:
1.根据各组选择的课题,实行项目经理制,各组推荐一名项目经理,统一管理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并合理调整资源和负责项目全局;根据项目的难易合理分配组员的任务,对问题达成一致的看法;针对项目的实施,熟悉相应的软件开发工具的使用环境。
系统测试实验报告
软件测试实验报告万继王(20111081147)任课教师:贾春花班级:2011级计科(1)班实验目的:计算机在生活中的普遍,计算机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计算机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各个领域,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人们发布与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离不开计算机,离不开网络,计算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需要开发相应的管理系统和软件,所以,这就需要我们进行软件测试,软件测试是使用人工或者自动手段来运行或测定某个系统的过程,检验它是否满足规定的需求或者弄清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差别。
软件测试作为保证软件质量、提高软件可靠性的重要手段,在软件开发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关键与核心是测试数据生成。
软件测试的实质是根据软件开发各阶段的规格说明和程序的内部结构精心选取一批测试数据,形成测试用例,并用这些测试用例去驱动被测程序,观察程序的执行结果,验证所得结果与预期结果是否一致,然后做相应的调整。
此次实验是为了检验我们是否掌握本学期所学的《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这门课程的基础知识,并查找出被测试软件的不足或缺陷,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也让我们掌握一定的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的相应内容。
还有就是在于总结测试阶段的测试以及分析测试结果,描述系统是否符合需求(或达到xxx功能目标),同时,了解软件测试概念,了解软件测试的主要内容,了解手动测试自动测试,初步掌握测试软件并能够进行简单运用。
了解软件测试在当前计算机行业中的相关地位,了解为了成为软件测试工程师所需要掌握的技能。
实验内容:软件测试前景:随着软件产业的发展,软件产品的质量控制与质量管理正逐渐成为软件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核心。
软件测试是指:使用人工或者自动手段来运行或测试某个系统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检验它是否满足规定的需求或弄清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差别。
软件测试的内容:1.确定软件生存周期中的一个给定阶段的产品是否达到前阶段确立的需求的过程;2.程序正确性的形式证明,即采用形式理论证明程序符合设计规约规定的过程;3.评市、审查、测试、检查、审计等各类活动,或对某些项处理、服务或文件等是否和规定的需求相一致进行判断和提出报告。
系统分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系统分析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实用性,系统分析成为了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实验目的1. 理解系统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系统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以某公司人事管理系统为例,进行系统分析。
1. 系统需求分析(1)系统功能需求人事管理系统应具备以下功能:①员工信息管理:包括员工基本信息、岗位信息、薪资信息等;②部门信息管理:包括部门基本信息、部门负责人信息等;③人事报表生成:包括员工薪资报表、部门人员结构报表等;④权限管理:包括用户登录、角色权限设置等。
(2)系统性能需求①响应时间:系统响应时间应小于2秒;②并发用户数:系统支持至少100个并发用户;③数据安全性:系统应具备数据备份、恢复、加密等功能。
2. 系统可行性分析(1)技术可行性根据当前技术发展水平,人事管理系统可以实现上述功能,并满足性能需求。
(2)经济可行性人事管理系统的开发成本相对较低,投资回报率高。
(3)运行可行性系统运行稳定,可满足企业日常人事管理需求。
3. 系统架构设计(1)系统架构人事管理系统采用B/S架构,分为前端展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
①前端展示层:负责与用户交互,展示系统界面;②业务逻辑层:负责处理业务逻辑,实现系统功能;③数据访问层:负责与数据库交互,实现数据存取。
(2)技术选型前端展示层:使用HTML、CSS、JavaScript等技术;业务逻辑层:使用Java、Spring框架等技术;数据访问层:使用MySQL数据库。
4. 系统模块划分(1)员工信息管理模块实现员工信息的录入、修改、删除、查询等功能。
(2)部门信息管理模块实现部门信息的录入、修改、删除、查询等功能。
(3)人事报表生成模块实现员工薪资报表、部门人员结构报表等报表的生成和展示。
系统分析实验报告示例
1.初步调查及可行性分析
1.1组织概况
1.2现有信息系统概况
1.3建设新信息系统的必要性
1.4新信息系统目标
1.5可行性分析(管理、经济、技术)
2.现行系统的管理业务(详细调查)
2.1现行系统的组织结构
2.2现行系统的业务流程
2.3现行系统的数据流程
财务部
销售部
图1该超市的组织结构图
超市经理:直接对零售业连锁机构董事会负责;全权总管超市各项事务。
库存管理部:根据销售部提供的需求信息,与配送中心及时联系,保证库房货源充足;负责商品接收,安排商品存放;对进出库房的商品进行详细登记;保证库存数据完备。
销售部:营销策划、市场宣传、导购咨询、促销活动、物品摆放、货架整理、收银结账;及时将销售信息反馈给各部门,保证商品的及时供应更新;处理消费者的各类疑问、投诉;为超市的运作提供实际销售的基础数据。
件的能力。
二、实验基本原理与方法
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系统分析思想
三、实验内容及要求
选择一个现实系统(如一个组织、一个部门),利用系统分析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在系统初步调查(实地调查或通过Internet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可行性研究,分析其组织结构、业务流程、数据流程。
要求提交分析报告一份,不少于2500字符,其中组织结构图、业务流程图、数据流程图等图表必须用工具软件绘制。
提供现有
商品信息
库存数据
商品条码数据
图4库存管理的第二层数据流程图
销售部提交每日的销售清单,以商品的编号、商品名称、数量核对现有库存(商品数据),根据”订货细则”检查是否需要补充库存。如果库存充足,则可以发出”发货通知”;否则,则需要补充库存商品。根据”库存数据”发出”补充库存计划”,将其数据写入”批准的补货数据”存档;同时向”配送中心”发出”订货单”。配送中心将货物和”送货单”送达后进行”库存处理”,修改”库存数据”,更新库存数据,发出”发货通知”,并将当前的”现有商品数据”告知销售部。
《教务管理—课程管理系统》系统分析实验报告.docx
实验报告0实践报告口课程名称:系统分析与设让实验、实践名称:教务管理一一课程管理系统实验、实践地点:专业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20**年10月17日绘制活动图需要确定参与活动的对象、动作状态、动作流,以及对象流。
4. 3. 4状态图状态机图表现一个对象(类)的生命史。
对于一些实现重要行为动作的对象应当绘制状态机图。
绘制状态机图需要确定一个对象的生命期可能出现的全部状态,哪些事件将引起状态的转移,将会发生哪些动作。
4. 3.5分析与讨论比较顺序图与通信图、活动图与状态图的应用。
顺序图和通信图都属于交互图。
这两种图之间的区别在于:顺序图基于时间,按时间顺序显示出现的任务;血通信图显示任务和信息(对象)的交互方式。
在通信中,时间以编码形式显示,很难选取。
虽然存在这些根木区别,但这两类图有相同之处:都用于显示对象和用户如何交互以执行任务。
状态图是描述某一对象的状态转化的,它主要表现的是该对象的状态。
从状态图中可以看出,该对象在接受了外界的某种刺激之后,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
描述的是一个对象的事情。
可以说是对类图的一种补充,帮助井发者完善某•类。
活动图是描述系统在执行某一用例时的具体步骤的,它主要表现的是系统的动作。
从活动图中可以看出,系统是如何一步一步的完成用例规约的,主要用于业务建模阶段=活动图描述的是整个系统的事情=可以说活动图是对用例图的一种细化,帮助开发者理解业务领域。
4.4系统设计掌握系统的架构设计、资源设计及设计模式的应用。
4. 4.1构建系统体系结构的初始逻辑设计包图。
4. 4.2构建系统的物理模型构建系统体系结构的物理设计构件图及部署图。
构件图:系统实现的源代码、二进制码、执行码可以按照模块化的思想,用构件分别组织起来,明确系统各部分的功能职责和软件结构。
部署图(学生补充自选系统的部署图并解释说明)4. 5对象模型设计掌握设计类的识别方法;掌握类的职责分配方法,并精化类的属性和操作;能够确定类的接口、优化类间的关系并将设计类图分组成包。
信号与系统实验报告实验三 连续时间LTI系统的频域分析
实验三 连续时间LTI 系统的频域分析一、实验目的1、掌握系统频率响应特性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2、掌握系统频率响应特性的计算方法与特性曲线的绘制方法,理解具有不同频率响应特性的滤波器对信号的滤波作用;3、学习与掌握幅度特性、相位特性以及群延时的物理意义;4、掌握用MA TLAB 语言进行系统频响特性分析的方法。
基本要求:掌握LTI 连续与离散时间系统的频域数学模型与频域数学模型的MATLAB 描述方法,深刻理解LTI 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的物理意义,理解滤波与滤波器的概念,掌握利用MATLAB 计算与绘制LTI 系统频率响应特性曲线中的编程。
二、实验原理及方法1 连续时间LTI 系统的频率响应所谓频率特性,也称为频率响应特性,简称频率响应(Frequency response),就是指系统在正弦信号激励下的稳态响应随频率变化的情况,包括响应的幅度随频率的变化情况与响应的相位随频率的变化情况两个方面。
上图中x(t)、y(t)分别为系统的时域激励信号与响应信号,h(t)就是系统的单位冲激响应,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为:)(*)()(t h t x t y =,由傅里叶变换的时域卷积定理可得到:)()()(ωωωj H j X j Y =3、1或者: )()()(ωωωj X j Y j H =3、2)(ωj H 为系统的频域数学模型,它实际上就就是系统的单位冲激响应h(t)的傅里叶变换。
即⎰∞∞--=dt e t h j H tj ωω)()( 3、3由于H(j ω)实际上就是系统单位冲激响应h(t)的傅里叶变换,如果h(t)就是收敛的,或者说就是绝对可积(Absolutly integrabel)的话,那么H(j ω)一定存在,而且H(j ω)通常就是复数,因此,也可以表示成复数的不同表达形式。
在研究系统的频率响应时,更多的就是把它表示成极坐标形式:)()()(ωϕωωj ej H j H = 3、4上式中,)j (ωH 称为幅度频率相应(Magnitude response),反映信号经过系统之后,信号各频率分量的幅度发生变化的情况,)(ωϕ称为相位特性(Phase response),反映信号经过系统后,信号各频率分量在相位上发生变换的情况。
自控实验报告三线性系统的频率响应分析
实验三线性系统的频率响应分析一、实验目的1.掌握波特图的绘制方法及由波特图来确定系统开环传函。
2.掌握实验方法测量系统的波特图。
二、实验设备PC 机一台,TD-ACC+(或 TD-ACS)教学实验系统一套。
三、实验原理及内容(一)实验原理1.频率特性当输入正弦信号时,线性系统的稳态响应具有随频率 (ω由0变至∞ ) 而变化的特性。
频率响应法的基本思想是:尽管控制系统的输入信号不是正弦函数,而是其它形式的周期函数或非周期函数,但是实际上的周期信号都能满足狄利克莱条件,可以用富氏级数展开为各种谐波分量;而非周期信号也可以使用富氏积分表示为连续的频谱函数。
因此,根据控制系统对正弦输入信号的响应,可推算出系统在任意周期信号或非周期信号作用下的运动情况。
2.线性系统的频率特性系统的正弦稳态响应具有和正弦输入信号的幅值比|Φ(jω)|和相位差∠Φ(jω)随角频率(ω由0 变到∞) 变化的特性。
而幅值比|Φ(jω)|和相位差∠Φ(jω)恰好是函数Φ(jω)的模和幅角。
所以只要把系统的传递函数Φ(s),令s=jω即可得到Φ(jω)。
我们把Φ(jω)称为系统的频率特性或频率传递函数。
当ω由0 到∞变化时,|Φ(jω)|随频率ω的变化特性成为幅频特性,∠Φ(jω)随频率ω的变化特性称为相频特性。
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结合在一起时称为频率特性。
3.频率特性的表达式(1)对数频率特性:又称波特图,它包括对数幅频和对数相频两条曲线,是频率响应法中广泛使用的一组曲线。
这两组曲线连同它们的坐标组成了对数坐标图。
对数频率特性图的优点:①它把各串联环节幅值的乘除化为加减运算,简化了开环频率特性的计算与作图。
②利用渐近直线来绘制近似的对数幅频特性曲线,而且对数相频特性曲线具有奇对称于转折频率点的性质,这些可使作图大为简化。
③通过对数的表达式,可以在一张图上既能绘制出频率特性的中、高频率特性,又能清晰地画出其低频特性。
(2)极坐标图(或称为奈奎斯特图)(3)对数幅相图(或称为尼柯尔斯图)本次实验中,采用对数频率特性图来进行频域响应的分析研究。
系统设计实验报告 范本
系统设计实验报告范本
实验名称:系统设计
实验目的:通过系统设计,学习和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软件设计和开发能力。
实验内容:
1.需求分析:明确系统功能需求和性能需求,确定系统的输入输出。
2.概要设计:确定系统的主要模块和模块之间的关系,制定模块接口规范。
3.详细设计:对每个模块进行详细设计,包括数据结构、算法、接口设计等。
4.编码实现:根据设计文档进行编码实现,实现各个模块的功能。
5.测试验证:对系统进行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兼容性测试等,确保系统稳定可靠。
实验步骤:
1.需求分析:通过与用户沟通,了解系统的需求和功能,明确系统的输入输出。
2.概要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结果,确定系统的主要模块和模块之间的关系,制定模块接口规范。
3.详细设计:对每个模块进行详细设计,包括数据结构、算法、接口设计等。
4.编码实现:根据设计文档进行编码实现,实现各个模块的功能。
5.测试验证:对系统进行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兼容性测试等,确保
系统稳定可靠。
实验结果:
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入了解了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了系统设计的流程和方法。
在实践中,我发现需求分析非常重要,只有明确了需求,才能进行有效的设计和开发。
同时,详细设计也非常关键,只有设计好了每个模块,才能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实验总结:
本次实验让我深入了解了系统设计的流程和方法,提高了我对软件工程的认识和理解。
在今后的软件开发中,我将更加注重需求分析和详细设计,确保系统的稳定可靠。
大学计算机实验3-实验报告
大学计算机实验3-实验报告大学计算机实验 3 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计算机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我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1、熟悉特定计算机软件或工具的使用方法和功能。
2、培养我们的实践操作能力,能够独立完成相关任务。
3、增强对计算机系统和程序运行原理的认识。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在学校的计算机实验室进行,实验室配备了高性能的计算机设备,安装了所需的操作系统和软件工具,具体如下:1、操作系统:Windows 10 专业版。
2、应用软件:具体软件名称 1、具体软件名称 2等。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一)实验任务一:任务一的具体描述1、启动相关软件,熟悉其操作界面和基本功能。
2、按照给定的要求,进行数据的输入和处理。
首先,打开具体文件或项目,在相应的位置输入数据。
然后,运用软件提供的功能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3、观察数据处理的结果,检查是否符合预期。
(二)实验任务二:任务二的具体描述1、切换到另一个软件工具,了解其特点和使用规则。
2、依据给定的案例,进行模拟操作。
设定相关参数,如列举参数名称和取值。
运行程序,观察输出结果。
(三)实验任务三:任务三的具体描述1、综合运用之前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一个较为复杂的实际问题。
2、制定解决方案,明确操作流程。
3、逐步实施解决方案,在过程中不断调整和优化。
四、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在实验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通过以下方法得以解决:1、问题一:在进行具体操作时,出现了错误描述的错误提示。
解决方法:查阅相关的帮助文档和在线资料,发现是由于原因分析导致的。
通过具体的解决步骤,成功解决了该问题。
2、问题二:对于某个概念或功能理解不够清晰,导致操作失误。
解决方法:向老师和同学请教,经过他们的耐心讲解和示范,加深了对该内容的理解,从而能够正确完成操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一)实验任务一的结果经过数据处理,得到了具体的结果描述。
管理信息系统上机实践报告(附各种图)
一:实验目的
学会用顺序图实现用例
二:实验结果
任务四构建状态图
一:实验目的
1.熟悉状态图的基本使用功能和使用方法
2.掌握如何使用建模工具绘制状态图方法
二:实验结果
状态图:
4、根据业务背景材料绘制现行系统的功能层次图
5.复习数据流程图的层次绘制方法
实验结果:
信管122
201200654222
组织结构图:
实验二:系统设计----新系统概念模型的建立
一:实验目的
掌握新系统概念模型(E-R图)分析和绘制方法
二:实验步骤:
1.掌握概念模型的作用
2.掌握新系统概念模型的分析方法
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
实验一:系统分析-----管理业务流程调查分析,数据流程调查分析
实验目的:
1.掌握组织结构和管理业务流程调查的方法及其成果的绘制。
2.掌握数据流程分析的方法和数据流程图的分层次绘制。o的应用环境
2.掌握组织结构调查的方法并利用visio绘制组织结构图
3.掌握功能层次调查的方法并利用visio绘制功能层次图
4.掌握数据流程调查和分析的方法
实验步骤:
1.复习组织结构图、功能层次图和业务流程图的绘制方法
2、根据业务背景材料绘制补考管理系统的组织结构图
3、根据业务背景材料分别绘制“补考前学生信息管理”、“补考安排”、“补考后成绩管理”的相关业务流程图,最后合并成整个补考管理系统的业务流程图。
3.利用visio绘制新系统概念模型图(E-R图)
4.学会绘制局部和整体E-R图
三:实验结果
实验三:UML建模
任务一构建用例图
一:实验目的
1.学会分析系统中的参与者和用例
信息系统分析(实验报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实验报告实验课名称: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学生姓名:专业班级:学号:开课时间:2015年9月教务处制《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报告实验序号:01 实验项目名称:Visio的使用学号姓名专业、班级实验地点机房401 指导教师刘胜燕时间周五3-4 一、实验目的安装visio 2003 软件,并熟悉其窗口,菜单及功能。
二、实验内容安装visio 2003 软件,应用Visio绘制软件开发图形的基本操作,完成绘制基本流程图。
三、实验步骤(一)安装visio 2003 软件,并熟悉其界面。
“开始”---“程序”---- “Microsoft office”----“visio 2003”掌握打开和关闭该程序的方法。
(二)利用Visio绘制基本流程图。
可直接利用Visio提供的基本图形对象绘制,也可利用多个对象组合形成。
选择“文件”->“形状”->“框图”->“基本形状”绘制外部主体选择“文件”->“形状”->“其他Visio方案”->“连接线”选项,选择“有向线1”,绘制业务处理。
(三)绘制系统的一般模型图及综合结构图。
完成P1图1.1、P9图1.4、P45 3.7)四、实验结果成绩教师评语:实验内容和实验结果记录完整,实验报告撰写认真,格式符合要求,按时完成了实验。
签名:刘胜燕日期:9.18《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报告实验序号:02 实验项目名称:Visio绘制组织结构图学号姓名专业、班级实验地点机房401 指导教师刘胜燕时间周五3-4 一、实验目的绘制系统开发生命周期各阶段和可交付成果图及系统规划实现过程图。
二、实验内容安装visio 2003 软件,应用Visio绘制软件开发图形的基本操作,完成绘制组织结构图、基本流程图。
三、实验步骤(一)利用Visio绘制组织结构图。
可直接利用Visio提供的基本图形对象绘制,也可利用模板形成。
选择“文件”->“新建”->“组织结构图”->“组织结构图”,打开组织结构图模板,选择某形状拖动到绘图页,要连接形状,把形状放在图形的顶部自动连接。
系统分析实验报告2015
一、实验目的通过《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使学生在实际的案例中完成系统分析与系统设计中的主要步骤,并熟悉信息系统开发的有关应用软件,加深对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理解,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熟悉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规范,为后继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实验要求学生以个人为单位完成,自选题目,班内题目不重复,使用UML进行系统分析与设计,并完成实验报告。
三、实验主要设备:笔记本计算机四、实验内容1 选题及项目背景网上游戏在线充值系统随着网络的发展以及网络游戏的日渐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网上进行直接充值来购买更多的装备等物件。
2 定义在线充值是指会员不使用实物充值卡,在线充值是通过网络和银行卡直接对需要充值的游戏,软件,或者支付卡进行充值行为·。
用户在自己终端登录进相应的充值界面,然后按充值界面所提示的相应操作进行充值,用户可以选择自己想充值的数额进行充值。
充值成功后,会有相应的提示,并且会同时在游戏终端显示相应的充值数额。
首先,用户登陆界面,输入自己的ID帐号,密码。
然后,进入相应的充值页面。
根据自己充值的选项按提示进行操作。
如果操作不成功,提示充值不成功,再次进行操作。
如果操作成功,提示用户再次确认充值金额。
然后通过短信或邮件提示充值成功。
同时提示用户登录游戏客户端进行查看是否充值完成。
3 系统分析与设计3.1需求分析网上充值中,要保证用户能够登入充值系统,并且对于输错或者操作错误的操作能够及时给与提示,并且保证用户信息能够安全。
3.1.1识别参与者用户3.1.2 对需求进行捕获与描述用例名称:输入充值金额参与者:用户前置条件:用户登录后置条件:订单被记录下来并且录入充值系统基本时间流:(1)用户选择输入充值金额(2)系统产生充值金额(3)用户验证信息(4)用户验证充值金额(5)系统记录充值信息用例:客户、充值网站、充值项目表、充值信息、支付信息和处理系统业务主线网上游戏充值系统的业务主线共涉及输入信息、支付、处理和显示信息4个主要业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系统分析实验报告
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
实验3 系统分析
课程名称:管理信息系统
指导教师:王玮
班级:信管1401
学号: 14121408028
姓名:唐赛赛
时间: 2016.04.06
地点: 3 号机房
具“业务程图”中。
用同样的思路,先在“框图”-〉“基本形状”中找到圆形,右击选择“添加到我的形状”-〉“添加到模具“业务程图”中;在“框图”-〉“基本形状”找到矩形,在“流程图”中的“IDEFO图表形状”找到动态连接线,在“流程图”中的“SDL图表形状”中找到文档,多文档,添加到模具“业务程图”中。
可以通过设置“动态连接线”属性来改变其形状。
如下图:
添加完成后,我们就可以在画业务流程图时打开该模具,业务流程图所有的元素都会在一个模具中显示出来。
(2)创建“数据流程图模具”先在“框图”-〉“基本形状”中找到圆形(或是“流程图”中的“混合流程图形状”中找到外部实体2 ),右击选择“添加到我的形状”-〉“添加到新模具”(注,使用外部实体2来表示外部实体的时候,请将之旋转180度使用)。
之后出现“另存为”对话框,把新模具命名为“数据流程图”,这样我们就把圆形形添加到了新模具“数据流程图”中。
根据同样的思路,先在“流程图”-〉
“SDL图表形状”中找到分隔的进程
,右击选择“添加到我的形状”-〉“添加到模具
“数据流程图”中;点击—“流程图”-〉“混合流程图形状”找到数据存储、动态连接线,添加到模具“数据流程图”中。
可以通过设置“动态连接线”属性来改变其形状。
添加完成后,在画数据流程图时打开该模具,数据流程图所有的元素都会在一个模具中显示出来。
(3)绘制业务流程图和数据流程图
考试中心是一个受资格审定委员会委托,面向社会的某种资格考试的发证单位。
每年定期进行各种考试。
其整个考试管理过程如下:考试之前,考生向考试中心填写递交考试报名单,考试中心通过对报名单中的姓名、年龄、学历、单位和报考科目进行审查,接受合格的报名单,而拒绝不合格的报名单,合格的报名单经过加编准考证号后,成为正式的报名单。
根据这种正式的报名单,对考生进行登记,建立考生名册档案。
同时,确定考试时间和地点后,向考生发出准考证,并向阅卷站提交考生名单。
考试结束后,阅卷站把阅卷后的成绩清单送交考试中心,考试中心对其进行检查,不合格的成绩清单将被退回,而正
确的成绩清单一方面用于填写试题得分清单库,另一方面对照考生名册档案,制作考生成绩通知单,为合格者制作资格证书。
考试中心根据实际得分清单库及考生名册档案进行试题难度分析和分类统计成绩,然后分别将难度分析表及分类统计表送交资格审定委员会。
根据以上过程完成下列工作:
①本系统的外部实体是什么?考生,考试中心,资格审定委员会,阅卷站
②画出上述考试管理过程的业务流程图。
考生
报名单准考证
考试中心
不合格报名单合格的报名单
名册档案
正式报名单
考生名单阅卷站
成绩清单考试中心不合格的考
试清单
合格的考试
清单
难度分析表分类统计表
资格审定委员会考生成绩通知单
资格证书
合格者
③画出上述考试管理过程的数据流程图
考生P0
考试前P1考试后阅卷站资格审核委员会
考试前
考生
P1
报名单审核处
理
P2
加编准考证处
理
P3
登记处理
考生名册
档案报名单
不合格的报名单
合格报名单正式报名单
准考证
考试后
阅卷站
P4
成绩清单审查
处理
p5.1
填写处理
得分清单
P6
分析处理
成绩清单
不合格成绩清单
合格成绩清单
难度分析
表及分类
统计表
p5.2
制作处理
资格证书
资格审定委员会
成绩通知
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