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和望远镜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
《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构造和原理。
2. 培养学生使用显微镜和望远镜进行观察和探索的能力。
3. 引导学生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在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构造、使用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成像原理。
三、教学准备1. 教具:显微镜、望远镜、标本、星空图等。
2. 学具:笔记本、彩笔、记录卡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它们在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 讲解:介绍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构造、成像原理及其应用。
3. 演示:操作显微镜和望远镜,展示标本和星空,让学生直观感受它们的使用方法。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实验,记录所观察到的内容。
5.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显微镜和望远镜的使用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五、课后作业1. 绘制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结构图。
3. 调查生活中使用显微镜和望远镜的例子,并进行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显微镜和望远镜基本构造的理解。
2. 评价学生对显微镜和望远镜使用方法的掌握。
3. 评价学生在观察实验中的积极参与和观察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科学家或专业人士进行讲座,分享显微镜和望远镜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案例。
2. 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或天文台,亲身体验显微镜和望远镜的使用。
3. 开展校园科普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观察成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八、教学反思1.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其更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
2. 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见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3.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水平的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4. 定期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九、教学资源1. 教材:《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材。
2. 网络资源:有关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科普文章、视频等。
人教版物理八上5.5《显微镜和望远镜》优秀教学案例
4.反思与评价:在课堂结束前,组织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同伴评价,总结课堂学习的收获和不足。这种反思与评价的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提升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学生共同探讨显微镜和望远镜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2.分享成果:每个小组选取一个实例,向全班同学分享他们的发现和讨论结果。
3.互动交流:鼓励学生提问、质疑,促进小组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四)总结归纳
1.归纳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结构及其应用: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明确显微镜和望远镜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2.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4.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辅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欲望。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3.鼓励学生进行同伴评价,培养他们互相尊重、互相学习的良好氛围。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堂导入:以一段有趣的实验视频为例,展示显微镜和望远镜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提出问题:为什么科学家需要使用显微镜和望远镜?它们在科学研究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3.引导学生思考:回顾已有知识,让学生尝试解释科学家使用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因。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物理8年级上册第5章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2、过程与方法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重、难点:显微镜、望远镜结构原理教学器材:显微镜、电脑平台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一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为25cm时,成物体与透镜的距离为15cm时,成物体与透镜的距离为5cm时,成二、导学达标:引入课题:为什么要利用显微镜和望远镜?进行新课:1、显微镜:(1)、显微镜的结构:各部分的作用……目镜:物镜:反光镜:(2)、显微镜如何放大物体:课本P103示(作光路图说明)总结:显微镜实际上是二各凸透镜的组合,一个做投影仪,另一个做放大镜。
2、望远镜:图5.5-3示各部分的作用……目镜:物镜:反光镜:(2)、望远镜如何看清远处的物体:课本P103示(作光路图说明)总结:望远镜实际上是二各凸透镜的组合,一个做照相机,另一个做放大镜。
4、介绍新型的显微镜、望远镜。
达标练习:1.显微镜镜筒两端各有一组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叫 ______ ,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叫___________.2.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物镜对物体所成的像是一个倒立放大的_______像(填“虚”或“实”),道理就像的镜头成像一样。
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 ,再次对这个像成放大的_________(填“虚像”或“实像”).3.简易天文望远镜由物镜和目镜组成,远处的物体经过物镜成一个倒立______ 的实像;道理就像________的镜头成像一样。
这个实像经过目镜成一个正立放大的_________(填“虚像”或“实像”)4.物体对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不仅和______的大小有关,还和物体到眼睛的__________有关.5.望远镜是用来观察________的物体的光学仪器,物镜成__________________像,相一个_________的镜头,作用_________。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物理8年级上册第5章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着重探究显微镜、望远镜的构造、成像原理、规律,但解决问题的过程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探究,而是演示、观察、制作、探究的混合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主要的目的是总结成像的特征,同时根据课堂的情况适时增加三种凸透镜的动态调节来观察像的大小变化,深化了凸透镜成像的内涵,培养了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利用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源泉,只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才能高效的参与物理课堂。
因此物理老师应当利用生活中及课本中的实验,来抓住学生的眼球,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样才能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
本节课用一组平行光线经过透镜会发生不同情况的偏折,将光的折射和透镜的基本知识串联起来。
大致模式为:创设情境—演示实验—观察、思考—得出结论—反馈练习。
本节课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体现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特色。
在课堂中分小组体验式教学,学生经过体验自制投影仪模型,照相机模型,生活的中放大镜等环节,了解透镜在生活中的不同应用。
学生通过观察和交流分享,自己找到实验结论,并进行探究形成对影响成像的因素的感性认识。
课堂采用了体验式,任务驱动,问题导向的模式,而不是讲解式,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本节课看似简单但实际很难,要为下节课做好铺垫又不能说明,因此任务的设置,活动的安排尤为重要。
学生的行动力取决于教师的引导力。
在本节课中,大量器材的使用,任务逐级设置,教师巧妙引导,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感知和体验,做到了有目的,有计划在“做中学,玩中学”,看似轻松的课堂环境,学生一直在观察,操作,对比,思考。
体验式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激发学生内在主动学习力。
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收获达到最大化,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
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2.掌握显微镜和望远镜的使用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2.显微镜和望远镜的使用方法。
三、教学准备:显微镜、望远镜、实验材料和实验器材。
四、教学步骤:Step 1:引入话题教师可以通过展示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图片或实物,向学生介绍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用途和重要性。
Step 2:讲解显微镜的原理和结构1.显微镜的原理:显微镜是利用光的折射和放大作用来观察微小物体的仪器。
学生可以通过实验,用凸透镜放大放置在显微镜物镜下的物体,然后再用凸透镜放大放置在显微镜目镜下的物体,最终形成放大的镜像。
教师可以现场演示这个实验,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显微镜的原理。
2.显微镜的结构:显微镜主要由物镜、目镜、视野管、台面等部分组成。
物镜是位于物体下方的透镜,目镜是位于视野方向的透镜,视野管连接目镜和物镜,台面用来放置待观察的物体。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拆装实物显微镜,了解显微镜的各个部分的作用。
Step 3:讲解望远镜的原理和结构1.望远镜的原理:望远镜是利用光的反射或折射来观察远处物体的仪器。
学生可以通过实验,用凹面镜或凸面镜放大放置在望远镜物镜处的物体,然后再用凹面镜或凸面镜放大放置在望远镜目镜处的物体,最终形成放大的镜像。
教师可以现场演示这个实验,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望远镜的原理。
2.望远镜的结构:望远镜主要由物镜、目镜、视野管、三脚架等部分组成。
物镜是位于物体朝向的透镜或反射镜,目镜是位于视野方向的透镜,视野管连接目镜和物镜,三脚架用来支撑望远镜。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拆装实物望远镜,了解望远镜的各个部分的作用。
Step 4:操作实践教师可以在实验室或户外进行显微镜或望远镜的操作实践。
学生可以观察和放大不同的物体,体验显微镜和望远镜的使用方法和效果。
Step 5:总结提升教师可以对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和结构进行总结,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并解答学生的疑问。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物理8年级上册第5章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目标】1.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及成像原理。
2.尝试应用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尝试用组合法学习及提升科学探究能力。
3.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准备】1.学生用器材:(每桌一套)凹透镜一只,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透明的塑料架一个。
2.教师演示用:望远镜,显微镜(实物)。
【教学重点】知道显微镜和凸透镜基本结构及成像原理。
【教学难点】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增大视角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投石问路师问:我们前面学习透镜有那些作用呢?生答:(1)可以用凸透镜制作照相机,它是利用凸透镜能成缩小的实像制成的。
(2)用凸透镜可以将物体放大。
(3)用凹透镜来矫正人的视力。
(为本节课作铺垫。
)师说:神话故事《葫芦娃》中有一位葫芦娃有特殊的本领,他有千里眼,能够看到很远以外的东西。
设问:大家想不想拥有和他有一样的本领呢?生答:想!师:我们只需要借用一特殊的工具就可以实现大家的愿望,那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学习的——望远镜!(板书)——故事引入,激发学生兴趣。
二、进行新课(一)望远镜(telescope)这是大家平时见到的双筒望远镜(展示实物)。
我们注意观察它有几个透镜构成的?什么样的透镜呢?(展示望远镜的框架图)这两个透镜有特定的名称,靠近眼睛的透镜,我们叫它目镜;另一个叫物镜,因为靠近被观察物体。
生:有两个,都是凸透镜。
实物给学生一个立体的印象,再用课件展示双筒望远镜的框架图(突出透镜,忽略其他的器件,避免新的难点出现)。
师问:哪位同学用过望远镜的?用过的举手。
哪位同学能够给大家介绍以一下你所知道望远镜的知识呢?大多数同学都举手学生积极踊跃的发言。
介绍自己找到的信息资料。
课前让学生把收集的资料用课件的形式展现。
学生探究实践营造探究氛围。
师:同学们介绍的都很好!如果我们身边有透镜,自己能不能用透镜来组成望远镜呢?如果能,那怎么样组合呢?首先大家观察一下你身边有那些透镜,有几个?大家按照我的要求组合透镜观察物体,注意透镜的变化和每个透镜的位子!1.先取用一只凸透镜和凹透镜,凹透镜作为目镜,以凸透镜作为物镜,缓慢调节两个透镜间的距离,直到看的最清楚为止。
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
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教学目标】知道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构造和原理。
初步学习凸透镜成像规律,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对人类认识世界的作用。
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
【重点难点】重点: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构造和原理。
难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在显微镜、望远镜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准备显微镜、望远镜各一个。
准备多媒体课件或教学视频。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引入: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奇迹的世界中,有很多微小的事物我们肉眼无法看到,但借助显微镜,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它们的真面目。
同样地,我们也可以借助望远镜来探索遥远的宇宙。
那么,显微镜和望远镜是如何帮助我们看到那些我们肉眼看不到的事物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构造和原理。
介绍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发展历程和作用。
引导学生观察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构造,并让学生描述其特点。
二、学习新课学习显微镜的构造和原理。
(1)展示显微镜的构造,让学生了解其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2)通过多媒体课件或教学视频,让学生了解显微镜的成像原理,即凸透镜成像规律。
(3)引导学生探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和物镜、目镜的关系。
(4)让学生尝试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体验其成像效果。
学习望远镜的构造和原理。
(1)展示望远镜的构造,让学生了解其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2)通过多媒体课件或教学视频,让学生了解望远镜的成像原理,即凸透镜成像规律在望远镜中的应用。
(3)引导学生探究望远镜的放大倍数和物镜、目镜的关系。
(4)让学生尝试使用望远镜观察星空,体验其成像效果。
比较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异同点。
(1)让学生比较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构造和原理异同点。
(2)让学生比较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用途异同点。
讨论:显微镜和望远镜对人类认识世界的作用。
(1)讨论显微镜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2)讨论望远镜在天文观测中的应用。
(3)讨论显微镜和望远镜对人类认识世界的影响。
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
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定义、结构及原理。
(2)学会使用显微镜和望远镜进行观察。
(3)掌握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维护保养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探究显微镜和望远镜的使用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及科学思维。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及爱护仪器设备的习惯。
二、教学内容1. 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定义及结构2. 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3. 显微镜和望远镜的使用方法4. 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维护保养5. 实际操作练习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定义、结构及原理。
(2)显微镜和望远镜的使用方法及维护保养。
2. 教学难点:(1)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
(2)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维护保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具:显微镜、望远镜、实验样本等。
2. 学具:笔记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显微镜?什么是望远镜?它们有什么作用?(2)学生分享已有知识,教师总结并板书。
2. 教学新课:(1)介绍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定义、结构及原理。
(2)讲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使用方法。
(3)演示显微镜和望远镜的使用操作。
3. 实际操作练习:(1)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2)学生互相评价,教师总结。
4.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定义、结构、原理、使用方法及维护保养。
(2)强调注意事项及安全常识。
5. 作业布置:(1)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
(2)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显微镜和望远镜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操作练习:观察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表现,评估其对显微镜和望远镜使用方法的掌握情况。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评估其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复习和巩固情况。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操作技能的提高。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物理8年级上册第5章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目标:1.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会利用透镜自制显微镜和望远镜。
2.能独立完成探究活动,观察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乐趣,使学生乐于观察、实验;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及成像特点。
教学难点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成像原理。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科学工作者是如何观测到的月球表面环形山和人体血细胞?他们使用了哪些工具进行观测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探究《第五节显微镜和望远镜》。
(板书设计)二、自学互研(一)显微镜自主阅读教材P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1031.如图是一架生物实验室常用的显微镜,图中①所指示的部件叫做目镜,②所指示的部件叫做物镜。
照亮载物台上物体的光先经过②成倒立、放大的像,再经过①成正立、放大的像,进入人眼。
如果这两个部件上分别标有“5×”和“10×”的字样,则使用时能使被观察物体放大50倍。
2.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物镜对物体所成的像是一个放大的实(选填“虚”或“实”)像,道理就和投影仪(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放大镜,再次对这个像成放大的虚(选填“实”或“虚”)像。
(二)望远镜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自主阅读教材P103~1043.让我们观察下面望远镜的成像原理图,认识望远镜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我们发现:(1)望远镜的两组镜片是凸透镜。
(2)望远镜望远处的物体时,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4.同一人站在固定位置,观察远近不同的同一物体(如图所示),则A、B、C 三处,哪一处的物体对应视角大?A处。
说明:物体离眼睛越近,视角越大。
(三)探索宇宙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自主阅读教材P104~1055.我们的宇宙拥有上千亿个星系。
《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
《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定义、结构及原理;(2)学会使用显微镜和望远镜进行观察;(3)掌握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维护保养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显微镜和望远镜的使用方法;(2)通过实践操作,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3)学会与他人合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对科学探索的兴趣;(2)培养勇于尝试、坚持不懈的精神;(3)树立团队协作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显微镜的原理及结构:(1)光的传播原理;(2)透镜的放大作用;(3)显微镜的组成部分。
2. 望远镜的原理及结构:(1)光的折射原理;(2)透镜的放大作用;(3)望远镜的组成部分。
3. 显微镜和望远镜的使用方法:(1)取镜和安放;(2)对光;(3)观察;(4)收镜。
4. 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维护保养:(1)清洁;(2)调整;(3)存放。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及结构;(2)显微镜和望远镜的使用方法;(3)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维护保养。
2. 教学难点:(1)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放大原理;(2)显微镜和望远镜的调节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具:显微镜、望远镜、标本、星空图等;2. 学具:笔记本、笔、清洁工具等;3. 教学环境:实验室或户外观察场地。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显微镜?什么是望远镜?它们有什么作用?(2)简要介绍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历史发展。
2. 新课导入:(1)讲解显微镜的原理及结构;(2)讲解望远镜的原理及结构;(3)引导学生对比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异同。
3. 实践操作:(1)分组进行显微镜和望远镜的使用练习;(2)引导学生观察标本和星空;(3)解答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总结与反思:(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2)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在观察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3)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物理8年级上册第5章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课题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第五节显微镜和望远镜上课班级上课时间40分钟课的类型新知识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及成像原理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制作提高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教学重点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结构及成像原理教学难点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结构及成像原理教学用具显微镜7台、天文望远镜1台、望远镜1台、凸透镜两种每种7个、光具座7台等等教学方法演示法,情景教学,发现教学,讲授法评价方法观察和记录学生在学习活动、讨论等方面表现。
教师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新课引入视频导入课题播放视频观看老师播放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导入本课题新课教学看清物体与视角的关系通过ppt讲解看清物体与视角的关系学习回顾人眼看物体的原理,并进一步了解看清物体与视角的关系为了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做好知识储备显微镜的结构引导学生如何上台展示说明显微镜的结构用显微镜的实物认识显微镜的四个基本结构,并争取机会上台展示介绍认识显微镜图中的结构和实物的联系用显微给时间同学认真观察玻片上的细用肉眼直接观察玻片从活动中镜放大。
Ppt一步步导出各个镜片的成像特点。
最后总结望远镜的原理。
新课教学望远镜知识检测通过ppt展示题目认真思考题目,回顾并加强所学知识。
并争取机会回答问题。
检测学习掌握情况自制望远镜简单介绍自制望远镜的要求用老师提供的两个不同的凸透镜和同学合作,用最快的速度制作出一台简易的望远镜,并上台展示。
对所学知识的应用,提高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探索宇宙介绍伽利略的一些历史,和自己拍的月球的图片通过视频介绍哈勃望远镜和韦恩望远镜。
通过视频,图片,故事了解宇宙,并了解技术的进步对人类认识世界的作用。
多种形式学习了解宇宙。
回顾和小结通过ppt展示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回顾这节课所学的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上册5.5显微镜望远镜一等奖优秀教案
课题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学校责任教师课型新授课课时 1教材分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是显微镜和望远镜,指的是显微镜的结构、显微镜的原理、望远镜的结构、望远镜的原理、视角。
其核心是显微镜的结构和望远镜的结构。
学生已经学过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道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原理,本节课的内容显微镜的原理、望远镜的原理就是在此基础上的发展起来的。
由于它是本章前几节知识的实际应用,所以在本章中具有基础作用。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构造,能说出它们的结构有何共同之处.2.观察和调查凸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过程方法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显微镜、望远镜结构原理教学难点通过观察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像,再经过分析、综合、最后得出它们成的像突破重难点的设想采用指导、讨论、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具:显微镜、望远镜学具: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㈠、导入新课:1、提问:凸透镜成像规律2、多媒体展示,加深印象。
思考:要得到放大的像,可以使用哪些方法?从凸透镜成像规律知道,凸透镜能使物体成放大的实像,凸透镜又能成放大的虚像。
用放大镜可以看清书本上的小字等较小的物体,要想看细胞等非常小的物体,用一个放大镜就无能为力了,引入显微镜。
㈡显微镜:1. 引导学生去思考:先用一个凸透镜使物体成一放大的实像,然后再用另一个凸透镜把这个实像再一次放大,就能看清很微小的物体了,这就是显微镜的原理。
2. 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显微镜的发明》:显微镜真神奇,它可以把物体放大几十倍、几百倍,它可以向我们展示一个肉眼所见不到的神秘世界。
然而,这一种神秘仪器竟然是复习提问透镜成像的知识思考为理解显微镜望远镜成像原理打基础增强学习兴趣一个小男孩无意发明的。
3、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自学71、72页显微镜:(1分钟)什么是显微镜的目镜、物镜?它们的作用相当于什么?用来观察物体时,它们分别成什么样的像?4、认识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大屏幕展示)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两部分组成,每一个的作用都相当于凸透镜。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一等奖
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
出一台简易的望远镜,并上台展示。
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探索宇宙
介绍伽利略的一些历史,和自
己拍的月球的图片
通过视频介绍哈勃望远镜和
韦恩望远镜。
通过视频,图片,故事
了解宇宙,并了解技术
的进步对人类认识世
界的作用。
多种形式
学习了解
宇宙。
回顾和小结
通过ppt展示这节课所学的
知识
回顾这节课所学的知
识,构建知识体系。
对所学知
识进行总
结
板书设计通过提纲式的板书将所学的内容精要地浓缩在黑板上,不但有助于学生了解和掌握本节课所学内容,而且让学生明晰了学习的进行程序和思维过程。
《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 (公开课获奖)2022年人教版物理
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根本结构.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发散思维.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开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教学重点知道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根本结构.●教学难点利用两组凸透镜成像规律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教学用具放大镜、挂图、火柴盒、无色透明塑料膜、水、烧杯、滴管、装片〔植物〕.●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师]我们在白纸上画一个小箭头,用两个火柴盒压住,在它上面放一块无色透明的塑料膜,用滴管从烧杯中吸上一些水,小心地把一个小水滴滴在塑料膜上,观察到什么现象?[教师巡回指导,让学生们调整水滴跟桌面的距离,或滴管改变水滴的直径][生甲]观察到一个正立、放大的箭头.[生乙]观察到一个倒立、放大的箭头.[生丙]从实验中可得出小水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生丁]改变水滴跟桌面的距离可得到正立放大的箭头和倒立放大的箭头.[师]同学们答复的很好,说明大家观察很认真,那么如何能放大的更大?学生们再一次调整或借用其他仪器尝试.[生甲]从水滴看到一个和原来方向相反放大的箭头.再用一只放大镜来观察水滴.当放大镜移到一定位置,看到一个清晰的和原来方向相反的被放得很大的箭头.[学生们对这个结果很迷惘][师]看投影,在胶片上我画了个很小很小的三角形,经过投影仪,在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像,现在通过放大镜,再看看.[生甲]看到比原来三角形大好几倍的三角形.[学生们走出困惑,情绪高涨]成了显微镜,想了解它吗?想了解什么?二、新课教学[生]显微镜的构造?显微镜的原理是什么?如何使用显微镜?—1投影.让学生讲解.[生甲]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生乙]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生丙]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生丁]反光镜可旋转,能使反射光线从下方照射到被观察的物体上,增大物体的亮度.[生戊]载物台用来放置被观察的物体,载物台中央有一圆孔,反射镜反射的光线从下方穿过圆孔,照射在被观察物体上.[生己]“物体〞,通过目镜成放大的虚像.[生庚]显微镜使物体经过两次放大,使肉眼看不到的小物体能看到.[生辛]物镜使物体成放大、实像,物距在二倍焦距和焦距之间;目镜使物体成放大、虚像,物距在焦距之内.[师]同学们答复的很好,显微镜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目镜的放大倍数.一、显微镜(板书〕原理:物镜f<u<2f目镜u<f[师]现在我们使用显微镜观察装片,先用眼观察,再用显微镜观察.[学生们观察、教师指导,使学生观察到清晰的像][师]约400年前在荷兰的一个小镇上,一个磨眼镜片的手艺人不经意地透过一前一后放置的两个镜片去看远处的景物时,发现这些景物近了许多,大约1609年,意大利的科学家伽利略知道了这件事,他在研究之后,用两个凸透镜做成了一台望远镜.他后来不断改良,用自己的望远镜第一次发现了天上山;发现了太阳黑子,看到了土星周围有一圈光环.更重要的是,他发现了有四颗卫星绕着木星转,很神奇是吗?想了解吧.[生甲]望远镜的构造是什么样的?[生乙]为什么使用望远镜观察物体会感到物体被放大?[生丙]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原理是一样的吗?[生丁]望远镜的种类有哪些?—3,仔细观察分析的结论.[生甲]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生乙]靠近眼睛的叫做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叫做物镜.[生丙]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生丁]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生戊]我们能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十分重要,物体对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和物体本身大小有关,还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生己]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生庚]显微镜和望远镜都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都叫物镜和目镜,但有不同的地方,显微镜的物镜,物距在二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像.作用是使物体进行一次放大.望远镜的物镜,物距在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像,作用是把远处的物体与眼睛的距离拉近.目镜都起放大镜的作用.[师]就同学们所讲,望远镜的物镜直径比我们眼睛的瞳孔大得多,这样它可以会聚更多的光使得所成的像更加明亮.这一点在观测天空中的暗星时非常重要.现代天文望远镜都是力求把物镜口径加大,以求观测到更暗的星.二、望远镜〔板书〕原理:物像:u>2f倒立缩小的像.目镜:u<f正立、放大的像.[生甲]望远镜有伽利略望远镜、开普勒望远镜、牛顿式反射望远镜、哈勃太空望远镜.[生乙]还有普通望远镜、军事望远镜、红外线望远镜.[师]大家知道的真多,能否简单介绍一下.[生甲]我们见到的普通望远镜和军事望远镜都是双“全反射棱镜〞.这种设计一方面缩短了镜筒的长度,再者经过那两块棱镜的两次反射也能使本来倒立的像正立过来.[生乙]望远镜观看的对象在远处,无法移近,要看清楚就要尽可能多地收集远处物体发来的光,观察宇宙中的星体时更是要这样.因此望远镜的物镜总是做得尽可能大,用玻璃不可能制成直径很大的透镜.因为大块玻璃质地不均匀,会导致透镜折光不好,使看到的像有扭曲,为了消除凸透镜成像的缺点,牛顿创造了反射望远镜.它的物镜不用凸透镜而用凹面反射镜,也使光在目镜焦点处成实像.[生丙]在地面上用望远镜观察星空时,星体发来的光在穿过大气层的时候,要被吸收一些,还要受到不规那么折射的影响,因此大大影响像的质量,为改良对星体的观察,1990年美国向太空发射了一台望远镜,叫哈勃太空望远镜.三、小结引导学生小结显微镜构造:①物镜原理f<u<2f②目镜原理放大镜作用望远镜构造:①物镜原理u>2f②目镜原理放大镜作用四、布置作业P106动手动脑学物理①②.五、板书设计补充:教学后记:课题复习课复习和应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和凹透镜.2.了解生活中的透镜、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显微镜和望远镜.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实物和挂图的观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2.通过探索凸透镜成像规律,培养学生研究,探索新问题的能力.3.通过眼睛、眼镜、显微镜、望远镜的教学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通过本章知识体系的概括,提高学生整理综合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照相机、投影仪、显微镜、望远镜的学习,培养学生欣赏人物美、自然美的能力,更加热爱祖国,立志为科学献身.2.通过介绍我国古代在光学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教学难点凸透镜的应用.●教学方法归纳法、讲练、结合法.●教学用具:●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知识整理学生思考,讨论问题〔投影片〕并答复:①什么叫凸透镜?什么叫凹透镜?②什么叫焦点?什么叫焦距?③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各起什么作用?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是怎样的?⑤照相机的构造及原理?⑥投影仪的构造及原理?⑦放大镜的原理?⑧眼睛的成像原理?⑨显微镜的光学原理?⑩望远镜的光学原理?二、知识网络〔板书〕补充:教学后记:测量平均速度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显微镜和望远镜--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显微镜和望远镜--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教学重点:知道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教学难点:利用两组凸透镜成像规律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教学用具:投影仪、投影片、显微镜、望远镜、放大镜、挂图、火柴盒、无色透明塑料膜、水、烧杯、滴管、装片(植物).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方案一:大家一定知道外国有个情人节是2月14日,你们知道为什么有人把7月7日叫做中国的情人节吗这儿有个望远镜,可以看到天上的“牛郎星”与“织女星”,今天晚上,谁想借去试着观察一下.出示望远镜模型,啊,这样简单,说不定,学了今天的知识,我们每个人就都能用身边的器材自己制作一台望远镜呢出示课题导入。
设计意图:设疑激趣,使学生带着期待步入课堂。
方案二:播放一段“探索宇宙、微生物”方面的音像资料。
①大家都知道,在人类同疾病作斗争的历史上,找到像痢疾菌、伤寒菌、艾滋病病毒、非典病毒等样本是找到抑制或杀死这些细菌或病毒的关键。
②透望天空、漫步宇宙是人类走向未来的必由之路,那么,科学上进行这些显微、远望等探究的重要工具显微镜和望远镜是怎样的成像原理呢③你们在七年级已经用过显微镜了,谁知道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属于凹透镜还是凸透镜想不想自己制作一台显微镜呢出示课题导入。
方案三:提问激趣,引出课题:生物课上是怎样使用显微镜的是由哪几部分组成你们知道为什么显微镜能比普通的放大镜放大倍数大得多吗-二、推进新课探究点一显微镜1.介绍显微镜的发明显微镜把一个全新的世界展现在人类的视野里。
人们第一次看到了数以百计的“新的”微小动物和植物,以及从人体到植物纤维等各种东西的内部构造。
显微镜还有助于科学家发现新物种,有助于医生治疗疾病。
1931年,恩斯特·鲁斯卡通过研制电子显微镜,使生物学发生了一场革命。
这使得科学家能观察到像百万分之一毫米那样小的物体。
1986年他被授予诺贝尔奖。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物理8年级上册第5章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要点讲解要点一显微镜1. 构造主要由物镜、目镜、载物台、反光镜等组成。
(1)物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焦距比较短。
(2)目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焦距比较长。
(3)载物台:用来放置被观察物(载物片)的平台。
(4)反光镜:通过反光提高载物片上物体的亮度。
反光镜有两面,光线较弱时用凹面镜会聚更多的光线,光线较强时用平面镜反光。
2. 工作原理物镜的作用相当于投影仪,被观察物体放在物镜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通过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放大镜,通过物镜所成的像刚好位于目镜的1倍焦距以内,再通过目镜这个放大镜成正立(相对物镜所成的像)、放大的虚像。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3. 应用通过物镜和目镜的两次放大,成倒立、放大的虚像,使我们能观察到肉眼无法看清的细微物体。
可利用显微镜观察到细胞的结构,如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膜等。
要点二望远镜1. 结构望远镜种类很多,其中一种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
(1)物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焦距比较长。
(2)目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焦距比较短。
2. 工作原理(1)物镜的作用相当于照相机,目镜的作用相当于放大镜。
远处的物体通过物镜在焦点附近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像处于目镜的1倍焦距以内,通过目镜这个放大镜成正立(相对物镜所成的像)、放大的虚像。
(2)视角:物体对眼睛光心所成的张角,物体对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与物体本身大小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都有关。
视角越大,物体越容易被看清。
(3)望远镜使我们观察远处物体的视角变大,远处物体经物镜成的像离眼睛很近,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很大。
(4)望远镜使我们观察远处物体的亮度增加。
望远镜的物镜直径比眼睛的瞳孔大得多,能会聚更多的光,使我们观察远处物体的亮度大大增加。
经典例题1如图表示一种光学仪器的原理图,图中L1是物镜,L2是目镜。
这种仪器是________(选填“望远镜”或“显微镜”),目镜的作用相当于________(选填“放大镜”或“投影仪”)。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 优质课比赛一等奖
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透镜对光的作用和凸透镜成像是本章的核心内容。
该章所有教学内容都是围绕这个核心展开。
而显微镜和望远镜是凸透镜成像规律内容的拓展,是利用两个透镜的组合看物体。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加深学生对凸透镜成像原理的理解,开阔眼界,同时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实际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物理是有用的,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了解科学知识的应用,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及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及成像原理。
过程与方法:尝试应用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显微镜和凸透镜基本结构及成像原理。
难点: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增大视角的方法。
四、教学手段
采用指导、讨论、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自学、小组合作探究
五、板书设计
显微镜和望远镜
1. 视角。
2.显微镜
物镜(焦距短):倒立放大实像
目镜(焦距长):正立放大虚像
2.望远镜
物镜(焦距长):倒立缩小实像
目镜(焦距短):正立放大虚像
六、教学过程。
《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 (公开课获奖)2022年人教版物理2
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根本结构。
2、过程与方法●尝试应用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开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重、难点:1、显微镜、望远镜结构原理教学器材:显微镜、电脑平台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1、一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为25cm时,成物体与透镜的距离为15cm时,成物体与透镜的距离为5cm时,成二、导学达标:引入课题:为什么要利用显微镜和望远镜?进行新课:1、显微镜:〔1〕、显微镜的结构:各局部的作用……目镜:物镜:反光镜:〔2〕、显微镜如何放大物体:课本P65示〔作光路图说明〕总结:显微镜实际上是二各凸透镜的组合,一个做投影仪,另一个做放大镜。
2、望远镜:各局部的作用……目镜:物镜:反光镜:〔2〕、望远镜如何看清远处的物体:课本P66示〔作光路图说明〕总结:望远镜实际上是二各凸透镜的组合,一个做照相机,另一个做放大镜。
4、介绍新型的显微镜、望远镜。
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1、完成课本练习。
2、我还想知道……?教学后记:可以让学生自学的方式进行,最后总结它们的结构和原理,然后复习本章知识。
第3节声的利用教学目标从搜集的信息中了解超声的特点,了解超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从搜集的信息中了解次声的一般特点和危害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超声和次声的概念,知道超声的应用。
难点:声呐定位问题。
教学准备:教师:音像资料,图片或光盘,电脑及多媒体的设备。
教学设计:进行新课1、超声与次声2、学生阅读第一段,答复什么是超声、次声。
超声的应用1、引入竞赛方式,探究超声的应用。
宣布竞赛的规那么和赛题。
2、教师注重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
3、宣布进行分类。
待学生分类完,然后启发学生问:以上分类是不是唯一的?还有没有更科学的分类?4、关于声呐,教师应引导学生重点探究定位的原理。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物理8年级上册第5章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望远镜、显微镜的实物及图片,说出其主要结构。
2.能说出望远镜、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的成像情况。
二、过程与方法1.会利用透镜自制显微镜和望远镜,体验利用两个透镜组成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实践过程。
2.体验利用两个透镜组成显微镜的实验操作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望远镜发展的历程,感受望远镜在人类探索宇宙奥秘中所起的重大作用。
2.通过观看显微镜的发展及应用前景,认识到科技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重要影响,从而增强对物理学的热爱。
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望远镜、显微镜的实物及图片,能说出其主要结构;经历两个透镜观察物体的探究活动,能说出望远镜、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成像情况。
教学难点:利用两组凸透镜成像规律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指导学生进行小实验:在白纸上画一个小箭头,将磁带盒盖中的一块,放在白纸上,再在盒盖上用滴管滴一小滴水,透过水观察白纸上的小箭头。
观察到什么现象?教师巡回指导,让学生们调整水滴跟桌面的距离,或用滴管改变水滴的直径。
思考:怎样能观察到更大的像?有学生会想到再利用一个凸透镜对像再一次放大。
教师可以利用投影仪进行操作演示:先在投影胶片上画一个很小的三角形,经过投影仪,在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像。
大家现在再通过放大镜,看看像是不是更大。
讲解:人眼观察物体的细微结构时,分辨本领是有限的。
把物体移近些,可以看得清楚些,借用放大镜可以看得更清楚些,但对于太细微的结构,如生物的细胞,移得再近,用放大镜也是看不清楚的。
我们从实验中可看出用两个凸透镜可以放得更大。
利用这个原理就制成了显微镜。
二、新课学习(一)显微镜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103页,回答问题:1.显微镜主要由哪几个部分组成?2.什么是目镜?3.什么是物镜?4.物镜的作用是什么?它与生活中哪种透镜作用相似?5.目镜的作用是什么?它与生活中哪种透镜作用相似?结合课本图5.5-1进行投影,让学生回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教学重点:知道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教学难点:利用两组凸透镜成像规律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教学用具:投影仪、投影片、显微镜、望远镜、放大镜、挂图、火柴盒、无色透明塑料膜、水、烧杯、滴管、装片(植物).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方案一:大家一定知道外国有个情人节是2月14日,你们知道为什么有人把7月7日叫做中国的情人节吗?这儿有个望远镜,可以看到天上的“牛郎星”与“织女星”,今天晚上,谁想借去试着观察一下?出示望远镜模型,啊,这样简单,说不定,学了今天的知识,我们每个人就都能用身边的器材自己制作一台望远镜呢?出示课题导入。
设计意图:设疑激趣,使学生带着期待步入课堂。
方案二:播放一段“探索宇宙、微生物”方面的音像资料。
①大家都知道,在人类同疾病作斗争的历史上,找到像痢疾菌、伤寒菌、艾滋病病毒、非典病毒等样本是找到抑制或杀死这些细菌或病毒的关键。
②透望天空、漫步宇宙是人类走向未来的必由之路,那么,科学上进行这些显微、远望等探究的重要工具显微镜和望远镜是怎样的成像原理呢?③你们在七年级已经用过显微镜了,谁知道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属于凹透镜还是凸透镜?想不想自己制作一台显微镜呢?出示课题导入。
方案三:提问激趣,引出课题:生物课上是怎样使用显微镜的?是由哪几部分组成?你们知道为什么显微镜能比普通的放大镜放大倍数大得多吗?二、推进新课 探究点一 显微镜1.介绍显微镜的发明显微镜把一个全新的世界展现在人类的视野里。
人们第一次看到了数以百计的“新的”微小动物和植物,以及从人体到植物纤维等各种东西的内部构造。
显微镜还有助于科学家发现新物种,有助于医生治疗疾病。
1931年,恩斯特·鲁斯卡通过研制电子显微镜,使生物学发生了一场革命。
这使得科学家能观察到像百万分之一毫米那样小的物体。
1986年他被授予诺贝尔奖。
2.探究:组织学生分组自制水滴显微镜。
参考器材:滴管、烧杯、水、观察纸、透明的磁带盒、放大镜 1.将观察白纸(上面有一个小箭头)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2.将磁带盒盖中的一块,放在白纸上,再在盒盖上用滴管滴一小滴水,透过水观察。
现象:看到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像。
3.再利用一块放大镜(凸透镜)在上面观察水滴中的箭头。
现象:看到一个被放大得更大的箭头。
设计意图:通过设置学习情境,使学生经历体验,领悟显微镜成像的原理,从而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突破重点。
教师播放显微镜结构示意图,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并思考以下问题:物镜和目镜由凸透镜组成显微镜⎩⎨⎧目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物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1)显微镜主要由哪几个部分组成?(2)什么是目镜? (3)什么是物镜?(4)物镜的作用是什么?它与生活中哪种透镜作用相似? (5)目镜的作用是什么?它与生活中哪种透镜作用相似? (6)用显微镜观察到的物体是倒立的还是正立的?为什么? 总结: 1.结构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目镜。
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物镜。
2.原理物镜的作用相当于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目镜的作用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用凹面镜作为反光镜,起聚光作用。
3.作用:看清楚微小的物体。
拓展:人眼只能看清大小0.1~0.2毫米左右的细节,显微镜大大地提高了人的观察能力,好的显微镜可以放大2 000倍,能够看清0.2微米的结构。
但要观察更小的结构,光学显微镜就无能为力了,20世纪30年代出现了电子显微镜,放大倍数80万倍。
而隧道扫描显微镜更进一步能看到单个原子。
探究点二 望远镜活动一:观察望远镜利用望远镜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说明:通过望远镜看过去,发现远处的物体好像变大拉近了。
活动二:利用两个凸透镜观察物体新用一个焦距小的凸透镜和一个焦距大的凸透镜组合起来,观察稍远处的物体,调节两个透镜之间的距离,直到看得最清楚为止。
你看到的物体有什么变化?现象:发现:将焦距短的透镜靠近眼睛时,远处的物体看上去放大了;交换透镜位置,远处的物体看上去缩小了。
望远镜的构造:1.望远镜的组成⎩⎨⎧目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
物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凸透镜。
2.望远镜的物镜的直径很大,能够会聚更多的光,使得所成的像更明亮。
3.物镜的焦距比较长,目镜的焦距比较短,两个镜的焦点是重合的。
扩展:开普勒望远镜的原理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于1611年发明物镜的作用相当于照相机,成缩小的实像。
目镜的作用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的虚像。
物镜的焦距长而目镜的焦距短。
望远镜的类型望远镜有伽利略望远镜、开普勒望远镜、牛顿式反射望远镜、哈勃太空望远镜,还有普通望远镜、军事望远镜、红外线望远镜。
我们见到的普通望远镜和军事望远镜都是双筒的,是双筒望远镜,它的两个镜筒都是拐了弯的。
在拐弯处分别安装了两个“全反射棱镜”。
这种设计一方面缩短了镜筒的长度,再者经过那两块棱镜的两次反射也能使本来倒立的像正立过来。
在地面上用望远镜观察星空时,星体发来的光在穿过大气层的时候,要被吸收一些,还要受到不规则折射的影响,因此大大影响像的质量,为改进对星体的观察,1990年美国向太空发射了一台望远镜,叫哈勃太空望远镜。
视角:物体离物镜很远,它的像却离物镜很近,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这样所成的像是缩小的!为什么使用望远镜观察物体时会感到物体放大了?说明:我们能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十分重要,物体对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和物体本身大小有关,还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
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
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
望远镜的物镜直径比我们眼睛的瞳孔大得多,这样它可以会聚更多的光使得所成的像更加明亮。
这一点在观测天空中的暗星时非常重要。
现代天文望远镜都是力求把物镜口径加大,以求观测到更暗的星。
注意:显微镜经过两次放大后看到倒立放大虚像。
望远镜看到的是倒立缩小的虚像,但视角被放大。
天文望远镜多用反射式望远镜,因为容易得到更大的口径。
探究点三探索宇宙播放多媒体介绍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宇宙自古以来就是人类关注、困惑、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大部分时间人们主要依靠肉眼观察、简单猜测与推理来认识宇宙。
他们对宇宙的认识很有限,并具有很浓的神话与宗教色彩。
在欧洲,人们在宗教的影响下,长期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如图反映了“地心说”的宇宙观:地球居于中心,太阳和其他行星围绕地球转动。
这种理论影响了人们思想达千年之久。
“地心说”的宇宙图象1687年,牛顿发表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为探索宇宙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进一步证明了行星围绕太阳运行是受到“万有引力”的作用,从而进一步揭示了宇宙的秘密。
1849年,科学家根据牛顿发现的万有引力定律,预测天王星外还存在一颗行星,并计算出了这颗行星的运行轨道。
不久,在预测的轨道上就发现了这颗后来被命名为海王星的行星。
太阳系:由八大行星构成。
扩展:探索地外文明送给地外文明的信1972年3月和1973年4月美国发射的先驱者10号和11号宇宙探测器各自带了一块长13.5厘米、宽7.5厘米的镀金铝制标志牌,上面刻着人类模样的一男一女裸体像和太阳系、太阳系在银河系的位置及飞船发射的位置——地球的图像。
这块金属板在太空中可经历亿万年仍清晰可读,以便有朝一日它们飞出太阳系与宇宙中智慧生命相遇时进行自我介绍并取得联系。
三、板书设计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四、教学反思显微镜和望远镜这节课的重点是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的工作原理,要想让学生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必须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先前知识,那就是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的工作原理。
学生只有在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才能够上好本节课。
所以在上本节课之前,务必的要进行一下课前的复习准备工作。
我经过对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的工作原理的复习之后,发现学生在理解和应用微镜和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的工作原理上就容易多了。
另一方面,我又让学生对比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的工作原理的不同,由此又通过对比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并用图象表示出来.教学用具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二支、海波、石蜡、水、火柴、坐标纸、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各种物态变化的事例:铁矿石在高温炉中熔化为铁水,从高温炉中倒出的铁水凝固成铁板;低温度实验室在低温状态下制得液态氧、氮和固态氧、氮;不同季节、气候下的水的状态变化。
学生思考交流:还能举一些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不同状态的物质吗?引导归纳: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
联系生活:把水放入冰箱的冷冻室里,水就会变成冰;把冰加入饮料中,冰从饮料中吸收热量就变成了水。
点燃的生日蜡烛的火焰旁边,固态的蜡不断地变成液态的蜡,一部分流下来的蜡滴很快又变成了固态的蜡。
路桥施工人员把固态的沥青加热成液态,再把液态的沥青浇在路面上,很快又变成固态。
引导归纳: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
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物态变化活动体验:(1)将蜡烛点燃后倾斜一个角度放置在空火柴盒的上方,你能观察到什么现象?学生操作实验,回答观察到的现象:蜡烛逐渐变成烛油往下滴,滴入空火柴盒、冷却后变成了蜡块。
(2)将冰棒放在空烧杯中,过一会儿,你能发现什么现象?学生操作实验,发现烧杯中只剩下半杯糖水。
这些现象可以说明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归纳总结:1.物质通常有三种状态,即固态、液态和气态。
如冰、水、水蒸气就是水这种物质的三种状态。
2.物质各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叫物态变化。
探究点二熔化和凝固1.概念归纳(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例如:冰熔化为水、蜡烛熔化为烛液等。
(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例如:水结冰、火山喷出的岩浆凝固成火山岩。
例子:说出下列物态变化名称(1)冰棒化成水:熔化(2)钢水浇铸成火车轮:凝固(3)把废塑料回收再制成塑料产品:先熔化再凝固出示固体海波和蜡,提出问题:它们怎样才会变成液态?在熔化过程中,它们的温度有什么变化?学生思考:熔化和凝固是在什么条件下发生的?熔化和凝固的过程有什么特点?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一样吗?2.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提出问题:物质熔化时需要什么条件呢?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猜想假设:熔化过程中一定要加热,所以物质一定要吸收热量,这时温度可能是不断上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