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上期期中试卷高一 历史 (含答案)

合集下载

河北省唐山一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

河北省唐山一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

河北唐山一中2014-2015学年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

卷Ⅰ(选择题共80分)

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计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古人认为“王”字三横画代表天道、地道、人道,一竖代表能同时通达三者。也就是说,天下

的一切都属于王,所以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王,天下所归往也”。下列关于“王”的说法错误的是

A.夏启开创了王位世袭制

B.在“皇帝”出现之前,“王”是最高统治者的专称

C.反映了古人对天人关系的思考

D.神权对立于王权

2.

B.分封制确保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

C.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D.分封制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进行

3. 清朝学者万斯大说:“方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

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材料主要说明了

A.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

C.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D.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

4. 《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

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上述材料反映了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

A.严格的等级关系

B.嫡长子拥有继承特权

C.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D.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

5.唐朝元和年间,中书省丞相皇甫鎛奏请减少内外官俸钱,门下省官员崔祐认为此法不妥,封还诏书,皇帝采纳了崔祐的意见,皇甫鎛的建议作罢。由此可见

A.唐朝时期的丞相权力大于皇权B.唐朝三省制有互相制衡和分散相权作用

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

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

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温馨提示:本试卷包括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祝同学们考试顺利!

第I卷选择题

注意事项:

1.每题选出答案后,将正确答案填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

2.本卷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句话指的是

A.分封制B.井田制C.郡县制D.行省制

2.在分封制下,诸侯在其领地所具有的权利是

①镇守疆土②设置官员③建立武装④征派赋役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3.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

A.嫡长子继承制B.庶子继承制

C.次子继承制D.嫡长孙继承制

4.秦《峄山刻石》中说:“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功战日作,流血于野……”。为避免此类问题,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A.修筑长城B.焚书坑儒

C.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D.推行郡县制

5.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郡守和县令产生的方式是

A世代相袭B.考试选拔C.地方推荐D.皇帝任命

6.秦朝中央官制中,具有“掌承天子,助理万机”职能的是

A.太尉B.廷尉

C.丞相D.御史大夫

7.唐宋加强君权的共同措施是

A.确立和完善三省六部制B.分割宰相权力来加强君权

C.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D.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

8.以下朝代的措施有利于中央集权的有

①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②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

③宋朝抽调地方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

④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9.元朝时,不属于行中书省管辖的是

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共6页)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宗法制的纽带是。

A.财产 B.血缘 C.宗教 D.信仰

2.“六王毕,四海一。”公元前221年完成兼并六国、统一天下之伟业的是。

A.夏启 B.隋文帝 C.周武王 D.秦王嬴政

3.分封制使贵族集团形成了。

A.“周天子——卿大夫——诸侯——士”的等级序列

B.“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C.“周天子——卿大夫——士——诸侯”的等级序列

D.“周天子——诸侯——士——卿大夫”的等级序列

4.秦朝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宗法制 D.行省制

5.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A.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设三公九卿

C.地方推行郡县制 D.实施严刑峻法

6. 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7. 下列地方行政序列属于唐王朝的是()

A.州-郡-县

B.路-州-县

C.道-州-县

D.省-道-府-县

8.中国古代专制集权发展到顶峰的标志是。

A.确立分封制 B.开创三省六部制 C.废除丞相制度 D.设立军机处9.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2014-2015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卷

2014-2015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卷

2014-2015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第I卷1至5页,第II卷6至8页。

第I卷

注意事项:

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亲情是缘,相聚是缘”,这是自古以来就深存于每一个中国人心底的情结。追根溯源,下列制度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A.井田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2.西周宗法制的最显著的特点是

A.嫡长子继承制

B.层层封授,形成金字塔般的等级制度

C.在政治制度方面体现为分封制

D.保证了贵族的血统

3.鼎(右图)是中国礼仪文化的重要内容。依据西周的礼制,天子殉葬用九鼎,诸侯七个,

在春秋时期诸侯墓中出现九个鼎的现象,这说明

A.贵族生活更加腐化

B.当时人们更迷信

C.等级秩序遭到破坏

D.当时青铜铸造业更发达

4.复旦大学樊树志教授在其著作《围史十六讲》中写道:汉高祖刘邦

“在

郡县制与封建制之间采取折中主义。他在推行郡县制的同时,部分恢

复了封建制。”这里的“封建制”是指

A.分封制 B.禅让制

C.宗法制 D.行省制度

5.紫禁城坐落在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其中太和殿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建筑,皇帝即位、婚礼、生日、命将出征、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等重大活动都在此举行。这样的建筑理念体现的实质问题是

A.天人合一 B.建筑功能齐全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测试(含答案)高一年级 历史(学科)试卷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测试(含答案)高一年级   历史(学科)试卷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测试(含答案)

高一年级历史(学科)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总分: 100分成绩:

一.选择题(2分×35=70分)

1.元朝由中书省直接管理的地方有①河北②山西③山东④辽宁⑤西藏()

A、①②③④

B、①③⑤

C、①②③

D、③④⑤

2.《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深渊,这主要是指()

A、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帝国主义直接控制了中国的内政外交

C、清政府彻底成为“洋人的朝廷”

D、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3.全面抗战路线和片面抗战路线实质上反映了()

A、作战方针的不同

B、战略战术的不同

C、认识水平的不同

D、阶级本质的不同

4.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的等级序列是()

A.周王——诸侯——卿大夫——士

B. 周王—诸侯—卿大夫——士——庶人

C.周王——卿大夫——诸侯——士

D. 周王——士——卿大夫——诸侯

5.辛亥革命在推动中国的近代化方面,最大的贡献是()

A、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民主共和国

B、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事势力

C、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D、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和教育的发展

6.下列口号中,全面反映了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

A、"废除二十一条"

B、"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C、"罢课、罢工、罢市"

7.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在全国人民面前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的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四大

8、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共中央连续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其主要的意义在于()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

成都外国语学校2014—2015学年度上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试卷

命题人:刘小芳审题人:胡晓涵、肖庆达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本堂考试90分钟,满分100分。

3.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学号填写的答题卷上,并使用2B铅笔填涂。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32小题,满分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左传》:“天有十日,人有十等。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上述材料反映了西周社会结构的基

本特点是()

A.严格的等级关系B.嫡长子继承制

C.垄断神权强化王权D.王位世袭制

2、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讲述的是:诸侯因义务所在,看见烽火点燃,蜂拥而至勤王。这一典故反映的

政治制度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王位世袭制

3、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不断有幼童、白痴、昏庸之徒登上皇位,“在君主所拥有的制度化权力与实际

的政治能力之间发生了严重的冲突或不对称问题”。究其渊源,这一现象的出现源自于()

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中央集权制

4、下列对于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神权与王权结合②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③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起来④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5、右图秦朝中央官制图反映的正确信息有( )

①以皇权为中心

②“三公”互不相属,彼此牵制

③丞相位高权重,是百官之首

④“三公”直接管理地方事务

A.①③④B.①③C.①②③D.②④

福建省福州市第八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福建省福州市第八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1.《说文解字》解释说: “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宗法制的纽带是

A. 财产

B. 血缘

C. 信仰

D.地域

2、秦王嬴政说:“天下共苦战斗不息,以有侯王。赖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由此,他采取的措施是

A.实行三公九卿制B.推行郡县制

C.制定选拔和考察官吏制度D.制定秦法

3、汉武帝统治时期,全国划分为十三个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名。当时刺史的主要职责是

A.监察地方政治B.管理地方行政

C.征收地方赋税D.掌管地方军事

4、清朝军机处起草的谕旨,往往不经过内阁,由军机处封缄严密,经驿马传递直达地方督抚。这种做法

A. 不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B. 加强了内阁的权力

C.加强了皇帝的权力

D.削弱了中央和地方的联系

5、《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专题学习结束后,几位同学画出了“中国封建社会皇权地位演变趋势示意图”,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的一幅是

6、历史发展证明,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有助于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和执政能力。下列我国古代的选官标准中能体现这一认识的是

A.按军功选官B.按门第选官

C.科举考试选官D.按品德选官

7.清政府堕落为“洋人的朝廷”,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始于下列哪一条约的签订?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8.如果你是近代中国民营企业家,《马关条约》中最让你担忧的条款是

A. 允许日本在华设厂

B. 赔款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

C.开放重庆等地为新的通商口岸

D. 外国人可前往内地通商

9、“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导致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得出此结论的历史事件是

2014-2015学年高一实验班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含答案)

2014-2015学年高一实验班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含答案)

2014-2015学年高一实验班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含答案)

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答题时请将第Ⅰ卷的答案务必填涂在答题卡上(或第Ⅱ卷上的相应表格内);

第Ⅰ卷(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合计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我国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最终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是在

A.舜

B.禹

C.夏启

D.商纣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

A.封号和耕牛B.土地和耕牛C.土地和人口D.人口和铁犁

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的等级序列是

A.周王——卿、大夫——诸侯——士B.周王——诸侯——卿、大夫——士

C.周王——诸侯——士——卿、大夫D.周王——大夫——士——卿

4.“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A.焚书坑儒

B.推行郡县制

C.攻打匈奴

D.修筑长城

5.图2和图3中,我国当时实行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

郡国并行制、行省制 B.分封制、郡县制 C.郡县制、行省制 D.分封制、行省制

6.“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上述材料不能反映的是

A.描述了西周分封制的情况B.天子与诸侯都是宗族、姻亲关系

C.诸侯有保护天子的义务 D.当时常有诸侯“不朝”的现象

14-15上期期中高一历史答案

14-15上期期中高一历史答案

新密市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高一历史期中测试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5 BCDCA 6—10 CBCAA 11—15 DABDC 16—20 AADDC 21—25 AACDC 26—30 CCDBC

二、材料解析题(共3小题,40分)

31.(14分)

【答案】(1)不同:图一是君主专(独)断(君主专制);图二是集体决策(民主决策)。(4分)

(2)特点:集体决策与君主专断相结合、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2分)

(3)意义:①形成了集体管理国家政权的新形式;②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

的基础;③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3分)(答出两点与答案意思相近即可)

弊端:①少数“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②“外行治国”;③民众易受少数政治家的蛊惑与控制;④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隐患。(3分)(答出三点即可)

(4)认识:①不同的政治制度各具特点,各有利弊(或世界上没有绝对完美的制度);②不

同的政治制度之间应该互相借鉴。(2分)

32.(14分)

【答案】(1)文献:《权利法案》。(2分)

目的:限制王权。(2分)

(2)特点:实行君主立宪制,但民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实行联邦制;普鲁士在

联邦中享有特殊地位。(回答其中两点即给2分)

意义:巩固了德国统一;促进了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2分)

(3)方式:前者世袭,后者选举产生;(2分)

关系:前者控制议会,后者对议会负责。(2分)

(4)特征:选举和议会立法。(2分)

33(12分)

【答案】(1)因为他一味依赖外国,贻误了战机,理由基本属实。(2分)

河南省郑州星源外国语学校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河南省郑州星源外国语学校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郑州星源外国语学校2014-2015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试题

命题人:刘光明审核人:闫素梅

说明: 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将答案填在答题卷中。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实行分封制,其根本目的是()

A.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

B.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

C.巩固周王朝统治

D.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

2.《红楼梦》第五十三回是“宁国府除夕祭宗祠,荣国府元宵开夜宴”,从其中的“祭宗祠”我

们可以看出()

A.礼乐制度是封建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B.宗法观念在明清时期依然有一定的影响

C.分封依然是封建政府维护统治的举措

D.血缘宗族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

3.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载道:“制曰:‘……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

至于万世,传之无穷。’”材料中包含的政治制度是()

A.皇帝专权与分封制

B.世袭制与中央集权制

C.皇帝制度与世袭制

D.宗法制与郡县制

4.根据秦朝的官制,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史称“三公”,但太尉一职始终空着,在

此背景下御史大夫的实际作用是()

A.监察百官并掌管财政

B.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C.协助丞相管理军事

D.牵制丞相以防其专权

5.“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只维持了那么短的时间,也是一件好事。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

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承者。”这套“制度”包括()

①行省制度②皇帝制度③郡县制度④三公九卿制度

A.②③④

浙江省湖州市第五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浙江省湖州市第五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第Ⅰ卷(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

A. 大哥

B. 二哥

C. 三哥

D. 四哥

3.“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汉书》)这句话表明班固认为秦统一的意义是

A.使人民脱离了诸侯的统治 B.为我国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

C.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D.使人民有了从事生产的安定环境

4.“皇帝制度”创立于秦朝,关于这项制度说法错误的是

A.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决定于皇帝一个人的意志

B.“主独制于天下而无所制也”成为中国古代的政治定律

C. 历代官僚体制虽有变化,但都以维护王权、服务于皇帝为基本准则

D.在秦朝皇帝的决策往往要得到群臣的一致意见

5.西汉王朝大体继承沿用了秦王朝的基本制度,史称“汉承秦制”。下列哪项制度不是对秦制的沿用

A.皇帝制度

B.三公九卿制度

C.郡县制度

D.刺史制度

6.按唐制,中男(男丁16岁以上至21岁为中男)不服兵役,成男(男丁22岁以上为成男)才服兵役。某次,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役的建议,得到太宗许可。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并指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据此,你认为魏征供职于

A.尚书省 B.中书省 C.门下省 D.兵部

7.分割削弱宰相的权力,是古代中国皇帝实现个人专制的一贯做法。宋代行使宰相权力的“中书门下”主要行使的是

A.决策权 B.行政权 C.军政权 D.财政权

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含答案)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

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 选择题(48分)

1.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

的封建,众横切面来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属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这最主要

说明西周社会在政治上

A .具有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的特点

B .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继承权力与财产

C .宗族组织与政治系统截然分开

D .“天下为家”开始取代“天下为公” 2.如图,我国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和地上的

各个区域联系起来,说某地是某某星宿的

分野,这就是所谓分野的观念。星宿的分

野,一般按列国来分配,如左表;后来又

按各州来分配,如右表。从左表到右表的

变化主要反映了

A .“天人感应”的思想

B .中国古代早期的天文学成就

C .“君权神授”的思想

D .中央集权的加强

3.贞观元年(627年),唐太宗说:“若得其善者,虽少亦足矣。其不善者,纵多亦奚为? 古

人亦以官不得其才,比于画地作饼,不可食也。”在此,唐太宗强调

A. 选官要做到公正公平 B .官员录用应少而精

C. 缩小科考录取的比例 D .加强对官吏的培训

4.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善隐然执政之府矣。”有学者认为此观点用于评价军机处

欠妥,最恰当的理由是

A .军机大臣只掌握军权

B .军机大臣有决策权

C .军机处是处理西北军务的机构

D .军机处是传达皇权决策的机构

5.右图是甘肃莫高窟壁画“农作图”中的一幅,

辽宁省五校协作体14至15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

辽宁省五校协作体14至15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

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省五校协作体高一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注意: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中。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本卷共40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恩格斯说:“在新设防城市周围屹立着高峻的城墙并非无故:它们的壕沟深陷为氏族制度的墓穴,而它们的城楼已经耸入文明时代。” 其含义是()

A.这些城址体现了政治权力已经形成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强制性力量

B.早期国家尚未形成

C.氏族制度处在父系阶段

D.这些城址明显体现了等级制森严

2.《墨子·告子》载:“诸侯朝天子日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段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西周初期分封制 B.战国时期兼并战争

C.西周末王室衰微D.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3.下列材料反映了分封制遭到破坏的是()

A.“诸侯朝于天子……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B.“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C.“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蘖无别,则宗族乱。”

D.“为先祖主者,宗人之所尊也。”

4.公元前403,晋国的赵、魏、韩三家大夫废晋静公,将晋公室的土地全部瓜分。公元前376年,周王室正式承认韩、赵、魏三家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这一事件,在政治上有划时代意义,主要表现为()

A.社会基本统治秩序遭到破坏 B.王室衰微失去对诸侯的控制

C.土地国有为土地私有所代替 D.诸侯国割据混战的局面加剧

5.“古代的住宅,东偏是祠堂,即庙,西偏是家屋,即寝。古代的家庭,最重要的,……,祭祖自属大事。” 材料揭示了()

河南省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Word含答案)

河南省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Word含答案)

河南省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上期期中试卷

高一历史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生应首先阅读答题卡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1.《史记·龟策列传》载:“太史公曰:自古圣王将建国受命,兴动事业,何尝不宝卜筮以助善!唐虞以上,不可记已。自三代之兴,各据祯祥;涂山之兆从而夏启世,飞燕之卜顺故殷兴,百谷之筮吉故周王。王者决定诸疑,参以卜筮,断以蓍龟,不易之道也。”这反映出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没有形成权力高度集中

B.宗法制与分封制结合

C.神权与王权结合

D.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2.《礼记》记载:“夫礼者,所以章疑别微,以为民坊者也。故贵贱有等,衣服有别,朝廷有位,则民有所让。”由此可见,制定礼乐制度的目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B.发展文化教育事业

C.维护社会等级秩序D.打击地方诸侯势力

3.《诗经》说:“大邦(大国、诸侯)维屏,大宗维翰(栋梁),怀德维宁,宗子维城。”这则材料最能说明西周()

A.实行分封制巩固统治

B.实行宗法制维护政治体系

C.分封制与宗法制并行,相互依存

D.通过宗法制实现权力集中

4.若秦始皇、唐太宗、明太祖、雍正帝穿越到2014 年畅谈政治。秦始皇说:“我首创了一套沿用2000 多年的政治体制,功劳盖世。”唐太宗说:“我三分相权,相互监督,确保我的独尊地位。”明太祖站起来说:“得了吧,我废除丞相,设立内阁,才感到大权在握的踏实。”雍正帝说:“都别自吹了,只有我才真正实现了皇位世袭、权力至上的梦想。”你认为他们的言论与史实相符的有几位( )

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卷(含答案)

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卷(含答案)

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卷(含答案)

第一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0小题,总分60分)

1.下列历代措施中,你认为能够起到限制地方割据势力作用的是

①秦始皇废分封,置郡县②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③宋太祖对藩镇实行“夺其权,制钱谷,收精兵”的措施④清朝设立议政王大臣会议处理军国大事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2.在中国古代无论中央或地方,无论行政机构或官僚机构的变化无不折射着某个时代的政治特色,反映着中国古代政治演变的趋势,请按产生时序排列以下中国古代官职

①参知政事②土司③县令④节度使⑤御史大夫

⑥阁首⑦军机大臣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③⑤④①②⑥⑦

C.②③④①⑤⑥⑦

D.⑤③④②①⑥⑦

3.中国古代中央官制中的中枢机构是指协助皇帝处理军国大事和发号施令的机构,也称“枢机”“机要”“枢要”。中枢机构的演变可分为三公、三省、二府和内阁、军机四个时期,从中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有:

①呈现皇权加强、相权削弱的趋势②提高了行政效率③机构越来越完善,对社会促进作用越来越大④这种演变是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相一致的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4.将下列四段历史材料所反映的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进行排序,正确的是:

①“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于齐营丘。”

②“始皇初并天下,罢诸侯,置守尉,遂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每郡置一守、一丞、两尉以典之。”

③“凡十(一),秩从一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传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卷

传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卷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试卷

命题人:

一、单项选择题:(共计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清代学者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

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材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是( )

A.通过分封同姓诸侯加强对地方的统治

B.通过血缘姻亲关系与地缘结合强化王权

C.通过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早期政治制度来巩固统治秩序

D.通过服饰规范等礼乐制度维护贵族等级特权

2、“古代的住宅,东偏是祠堂,即庙;西偏是家屋,即寝。古代的家庭,最重要的……

祭祖自属大事。” 材料揭示了( )

A.分封制的巩固B.宗法制的影响 C.宰相制的实行 D.内朝制的推行3、唐代规定:一切政府法律必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

进皇宫划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法律地位。材料主要反映了唐代( )。

A.注重依法治国 B.相权对皇权的制约

C.皇权不断加强 D.宰相掌控了决策权

4、《宋史包拯传》记载:“(包拯)迁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张方平为三司使,坐买

豪民产,拯劾奏罢之……后拯以枢密直学士权三司使。后拜枢密副使。”包拯在御史中丞、三司使、枢密副使时分别职掌( )

A.监督百官、管理财政、管理军政 B.管理财政、监督百官、管理军政

C.管理财政、管理军政、监督百官 D.监督百官、管理军政、管理财政

5、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2015学年上期期中试卷

高一历史(含答案)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据《春秋》记载,西周初年,周天子分封鲁国时举行了一套隆重的策命典礼,并由司空(官职)“授土”,司徒(官职)“授民”。对这一史实最恰当的解释是

A.周天子用最高礼节接待鲁国国君B.鲁国国君的权力来源于周天子

C.鲁国国君的地位与周天子相似D.周天子重视礼仪制度建设

2.历史学家指出: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确切的说,造成上述“分散性、松散性”的原因是

A.分封制下贵族拥有世袭特权 B.小农经济具有分散性的特点

C.郡国并行不利于国家长治久安D.贵族兼并土地愈演愈烈

3.“古之王者不忍以刑穷天下之民也,是故一家之中父兄治之,一族之间宗子治之。其有不善之萌莫不自化于闺之内。”材料主要表明

A.统治者应减轻刑法实行开明统治B.家庭教育有利于社会稳定

C.宗法制具有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 D.君主专制难以治理好国家

4.有学者认为,正是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本身葬送了大秦帝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皇权高度集中导致暴政加速覆亡 B.争夺皇位的战争瓦解了大秦政权

C.朝议制度未能制约皇帝独断专行 D.皇帝制度超越了社会的发展水平

5.据史书记载:西汉文帝曾问右丞相周勃:“全国一年判案多少起?收支多少钱粮?”周勃惶恐不能答。左丞相陈平辩解说,这些都不是丞相的事情,“使公卿大夫,主管具体事务的官员都尽到自己的职责,才是丞相之责”。这里所强调的是,丞相拥有

A.监察百官之职 B. 审议决策之权

C.上传下达之责 D.专司行政之事

6.“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梁启超)“周朝革命”和“汉朝革命”分别是指

A.宗法制、中外朝制度 B.分封制、郡国并行制

C.分封制、察举制 D.宗法制、推恩令

7.白寿彝在《中国通史》中写道:“对官吏有任免权,官吏不能世袭;实行俸禄制,官在则有俸禄,不在官,俸禄也就取消。……皇帝及中央有权监察地方官吏的政务、财政和

A. 夏朝

B. 西周

C. 秦朝

D. 汉朝

8.汤因比说:统一中国的统治者们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他们要防止帝国再次因为地方军阀的兴起而分裂,并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但代价却是牺牲了军事实力,这使他们在处理与富于进攻性的蛮族邻居的关系时,处于不利的地位。汤因比所说的这一历史时期是

A.秦朝 B.汉朝 C.宋朝 D.清朝

9.路,宋元时期行政区域名。宋代的路,犹如明清的省。宋代的路较常设的机构有安抚司、转运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等。各机构互不统属,互相牵制。转运使与提点刑狱司都有对官吏的监察权,提举常平司与转运使都有财权。这表明

A. 宋代地方行政制度与明清两代没有区别

B. 行政机构分散、权属交叉有利于集权

C. 行政机构互相牵制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D. 扩大行政区域是中央集权的主要方式

10.元朝开始实行行省制。行省辖区不仅地域辽阔,且省界犬牙交错,使其无山川险阻可依。“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合湖南、湖北为一,而洞庭之险失;合浙东、浙西为一,而钱塘之险失;……又合内江、外江为一,而蜀之险失。”从其布局特点可以判断元统治者的用意主要在于

A.扩大地方行政管理范围及权限 B.促进各地区间的经济平衡发展

C.防范地方割据以巩固中央集权 D.南北纵向分区有利于民族融合

11.“元代的行中书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换言之,是中央侵入了地方。”材料意在说明元代的行中书省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使地方保持相当大权力

C.调动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 D.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权

12.《明太祖实录》载:“夫元氏之有天下,固有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今礼所言不得隔城中书奏事,此正元之大弊。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上述材料反映出明太祖朱元璋想要

A.削弱地方割据势力

B.抑制权臣,加强皇权

C.设厂卫,加强监督

D.改革官制,增设内阁

13.明朝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皇帝不满内阁票拟发回重拟时,如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以上材料主要表明

A.明朝内阁的权力高于皇权 B.内阁事实上成为决策机构

C.明朝皇权较前代有所弱化 D.内阁对皇权存在一定制约

14.钱穆曾说:“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厅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下列选项对此理解错误的是A.明内阁阁臣只是顾问不是宰相 B.明内阁不能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

C.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决策机构 D.明朝内阁名存实亡

15.明初的户役制度,将户籍分为若干类别,其中主要是民户,还有军户、匠户、灶户(煮盐户)等几十类,并严格禁止更换户别。这一措施有利于

A.缓和土地兼并 B.防止社会分化 C.强化社会控制 D.发展商品经济

16.清末御史张瑞荫的奏折中说:“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若内阁,则权属于臣。”与材料的看法一致的是A.军机处实际上掌握了最高行政权 B.军机处有助于树立官场廉政之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