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雎说课稿参考
初中语文关雎说课稿
初中语文关雎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关雎》是《诗经》的首篇,编排在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文章描写一男子对心爱姑娘的思念和追求过程,生动传神地写出了他内心深处求之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
其文、义、声、情俱佳,足为“国风”之始,《诗经》之冠。
在艺术表现上,文章成功地运用了赋、比、兴和重章叠句的手法,情景交融,给人以丰富的美感。
二、学情分析:这是学生初中阶段第一次接触到《诗经》,尽管诗歌中有些诗句人们耳熟能详,但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真正理解起来却并非易事。
再者九年级学生通过两年的初中生活,已有了一定的古诗文阅读基础,形成较为稳定的学习习惯,有自己的见解,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敢于创新,敢于展现自我,有朦胧的情感体验。
三、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读诗歌要“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依据本单元教学重点,要求通过“品味,感悟,欣赏”来完成教学目标。
四、教学设想:因是学生初中阶段第一次接触到《诗经》,首先应该让学生对我国最早的这部诗歌总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重点是让学生了解《诗经》“六义”,即:风、雅、颂、赋、比、兴。
而后进入文本的学习,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理解诗歌内容,这次课堂教学我结合一些充满趣味的图片,让学生通过想象进入情景。
教学步骤分为“吟诵、叹读、译文,赏析”等步骤,为达到每一步的要求,分别设计相关小问题。
重点放在诗的“诗情画意”上,完成“诗中有画”,培养学生学诗在遵循原文大意的基础上应充分发挥联想与想像以丰富形象的良好思维品质与学习习惯,以及用优美的语言进行描述的表达能力。
在给学生一定方法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培养学生正确健康的情感态度。
《关雎》教案5篇
《关雎》教案5篇《关雎》教案篇一重庆市渝北区南华中学校际交流课教案课题名称:关雎执教者:重庆市南华中学校代璐时间:2023年11月15日班级:初三5班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让学生了解有关《诗经》的根本知识;过程与方法:感受全诗的音乐美、画面美、韵味美,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理解人之性情、纯洁爱情,提高审美情趣。
重、难点: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一〕课前播放《关雎》音乐,营造气氛。
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几幅画,请同学们先欣赏欣赏〔屏显画面〕:一对呱呱鸣叫的水鸟欢乐地嬉戏在青青河洲,看到这幅画,你会想到什么呢?那么同学们知道三千年前的人们又是怎样联想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诗经》,聆听三千年华夏先民吟唱,感受公元前东方文明辉煌。
〔二〕介绍文学常识《诗经》。
二、诵读诗,感受诗的意境〔一〕配乐美读1.学生自己大声朗读诗歌。
要求:①读准字音;②抑扬顿挫。
2.教师配乐范读。
教师要求同学们注意这首诗的韵脚,也就是诗中押韵的字。
3.男女生分角色读〔二〕再读,感受诗的绘画美1.要求学生结合注释,描绘自己感受到的诗中的画面。
2.教师描绘其中的一个画面,让学生感受画面之美。
〔此处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三、品读诗,感受诗的内容美 1.诗中讲述什么内容?2.诗歌中的君子对女子有一种怎样的情感? 3.诗中描绘的君子和淑女是怎样的形象?重庆市渝北区南华中学校际交流课教案三、拓展延伸,能力提升联系乐府《江南》理解女子美好善良的形象四、小结爱情,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可在历史的长河中很多人已不知如何去爱了,很庆幸我们还有这么一篇《关雎》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有责任的男子向自己的心上人郑重许诺婚姻的模样,庆幸还有这么一篇《关雎》让我们重拾了究竟什么样的女子才值得深爱。
也难怪那么多的学者都认为“君子〞即指周文王,“淑女〞即指其妃太姒了,也难怪人将它推举为了歌颂“后妃之德〞的典范。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关雎》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关雎》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关雎》是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的一篇古诗文。
这首古诗文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它是《诗经》中的一篇,是古代民间诗歌的代表之一。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
通过对鸟鸣和草长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这首诗的意义深远,表达了人类对爱情和生活的热爱和追求,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关雎》之前,已经学习了一些古诗文,对古诗文的基本语法和修辞手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古代文化背景和诗歌的深层含义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古代文化背景,理解诗文的深层含义,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关雎》,理解诗文的基本意思,掌握一些常用的文言文词汇和语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关雎》所表达的对爱情和生活的热爱和追求,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理解《关雎》的深层含义和文化背景,掌握一些常用的文言文词汇和语法。
2.原因:古诗文的语言和现代文有所不同,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语言转换能力。
同时,古代文化背景和诗歌的深层含义的理解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文学素养和历史知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的意思和情感。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习过的古诗文,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关雎》。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和背诵《关雎》,理解诗文的基本意思,掌握一些常用的文言文词汇和语法。
第12课《诗经二首关雎》说课稿
第12课《诗经二首关雎》说课稿《关雎》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关雎》。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关雎》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是《诗经》的首篇。
这首诗以朴素的语言描绘了青年男子对爱情的追求,体现了古代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学习这首诗,对于学生了解古代文化、提高文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具体年级]的学生,他们对诗歌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诗经》这种古代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三、教学目标1. 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掌握《关雎》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2. 培养学生欣赏古代诗歌的能力,感受诗歌的美感。
3. 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所表达的爱情观念,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品味诗歌的语言艺术。
2.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中所表达的爱情观念,理解其文化内涵。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关雎》的朗诵音频或展示相关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音频和图片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对新课产生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关雎》是一首古代诗歌,通过播放音频或展示图片,可以营造出与诗歌内容相符合的氛围,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诗歌的情境中。
图片和音频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在脑海中形成自己对诗歌中所描述场景和情感的画面,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歌。
对于古代诗歌,学生可能在理解上存在一定困难。
而音频和图片可以提供直观的感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2. 知识讲解介绍《诗经》的基本知识,包括其成书背景、主要内容、艺术特色等,为学生理解《关雎》奠定基础。
了解《诗经》的成书背景,如时代、社会环境等,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关雎》所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语境,从而深入体会诗歌的意义。
关雎教案10篇
关雎教案10篇关雎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②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以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朗读、解读、品读中把握诗歌丰富的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材分析:1、重点:品读诗歌,体会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形象美。
2、难点: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了解《诗经》在中国文学的地位。
教学方法:诵读法、联想想象、讨论交流学法指导:大声地朗读,生动地译读,多元地品读,优美地范读一、教学过程:导入: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
意思是不学《诗经》就不懂怎么说话。
可见《诗经》的重要影响力,那么同学们读过《诗经》吗?二、七嘴八舌话《诗经》1、请学生谈谈对《诗经》的认识、了解(PPT展示《诗经》文学常识)①《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②《诗经》六义:作品分类:《风》、《雅》、《颂》表现手法:赋、比、兴2、教师问:《诗经》离我们远吗?PPT展示———跟《诗经》有关的①成语②名句③诗词④名号《诗经》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影响着我们。
它的文化传统就像空气一样滋养着我们的民族,它的要素始终流淌在我们的文化血液中。
三、一咏三叹吟读《关雎》1、全班齐读(订正字音)窈窕yǎo、tiǎo、淑shū女、好hǎo、逑、寤寐wù、mèi2、男女和读(读准、体会节奏—四言二字一顿)3、学生个读、评读4、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思考: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明确:这首诗写了一个君子对一个淑女的爱慕、追求而又求之不得的过程。
四、诗情画意译读《关雎》1、吟读诗歌入情先入境,如果把这首诗当成是一个剧本,现在我们每个人都是导演,你会拍摄几个场景来反映这首诗歌?雎鸠和鸣图——舒缓、平正(美好,生机,岁月静好)————PPT图片展示少女采荇图——渴慕、爱慕(清新、活泼)长夜难眠图——忧思、惆怅(速缓、调沉—急切,速稍快)琴瑟鼓乐图——喜悦、庄重(“钟鼓乐之”语顿、重音)2、学生想读诗歌,展开想象以文译读3、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语文《关雎》公开课教案 3篇
语文《关雎》公开课教案篇8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窈窕”“淑女”“君子”等词语含义,了解《诗经》“重章叠句”的语言特点。
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3、理解诗意,分析主人公形象,领悟诗情。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品、写等方式学习诗歌。
2、音乐烘托,资料辅助。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培养学生淑女风范、君子风度,做文明敦厚之人。
2、正确看待君子对待爱情的态度,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人物形象分析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课前播放歌曲《在水一方》,营造氛围)一、走近《关雎》--仰视1、有一条河,缓缓流淌了三千年,河畔的每一株草,每一缕清风,每一丝香甜,都被完整的珍藏。
岁月的风尘无法将之淹灭,时光的足音无法将之覆盖,所有的细节汇聚成一个个富有灵性的文字,轻轻跳跃……这条河有一个响亮的名字--《诗经》!2、《诗经》简介(屏显)(生自读积累)。
3、《诗经》是我国诗歌文学的鼻祖,孔子论诗,必从《诗经》开始,古人认为经过《诗经》教化,能让人“温柔敦厚”。
今天咱们要学习的《关雎》是“风”之始,也是《诗经》第一篇。
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其声、情、文、义俱佳,足以为《风》之始,三百篇之冠。
让我们带着仰慕之情去聆听那经历了三千年之久却依然鲜活美好的吟唱!二、走进《关雎》--透视聆听先民吟唱:1、自由读,回顾诗歌朗诵常识。
(生先自由放声朗读课文一遍,然后据诗歌常识探讨如何读好这首诗,再据总结的经验试读。
)2、配乐读,体会诗歌音韵美感。
(推荐同学示范朗读,用声音传递出诗歌的美感和韵味。
)3、同桌互读,探寻人物内心世界。
(读给同桌听,并与同桌探讨:这首诗讲了个什么故事,读出了诗中男子怎样的心路历程。
)探究人物形象:1、分析“淑女”形象。
(1)想象“窈窕淑女”模样。
那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女子让他慕之求之,求之思之的呢?闭上眼,我们来想象一下她的样子:微风轻拂,河水微漾,金色的阳光铺洒在河面上,油油的荇菜在水中摇曳,一位挎着篮筐的姑娘不时弯下腰,轻快的采摘着荇菜……也许这个姑娘在我们脑海里只是一个模糊的影像,但我们相信,她一定有--(生随老师设置的情景想象。
关雎说课稿
关雎说课稿第一篇:关雎说课稿《关雎》说课稿一、说教材《关雎》是《诗经》的首篇,编排在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本单元所选诗文是先秦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名篇,集中反映了这一时期人们的政治理念、生活理想和人生追求。
《关雎》描写了一个男子对心爱姑娘思念和追求的过程,生动传神地写出了他内心深处求而不得的焦虑和即便如此仍然对爱情不懈追求的朝气,可谓“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二、说学情《关雎》是学生在初中阶段第一次接触《诗经》,尽管诗歌中有些诗句学生已经耳熟能详,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但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真正理解这首诗并非易事。
九年级学生经过两年多的初中学习生活,已经有了一定的古诗文阅读基础,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与看法,并有了朦胧的情感体验。
因此对于学习《关雎》这首爱情诗,想象男子对女子的爱慕和追求,理解其中的爱情生活,已经具有一定的心理基础和阅读体验。
三、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一)教学目标:结合教材内容、学生学情并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第四学段对阅读提出:“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以及“诵读古代诗词。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等若干要求,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全诗,了解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重章叠句的结构特点。
2.通过抓取关键词语,分析诗中“淑女”“君子”的人物形象。
3.感受古代人民对于真挚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把握正确的爱情观。
(二)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全诗。
2.分析“淑女”“君子”人物形象。
四、说教学方法为了有效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结合教材特点和年级学生的学情,我的教学方法如下:(一)情境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
(二)问题法:通过让学生自主对材料进行分析,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说学法正所谓“教学相长”,合适的教法使教师能够正确地引导学生,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法如下:(一)勾画法:让学生勤动笔墨,“心到、手到”,抓住诗中关键词语。
2024《关雎》说课稿范文
2024《关雎》说课稿范文一、说教材1、《关雎》是高中语文必修一中的一篇古代诗歌,属于“诗词鉴赏”单元。
通过学习《关雎》,学生能够了解到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韵律,培养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关雎》的背景、主题和意象,掌握诗歌的表达技巧。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欣赏能力,提高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③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诗歌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3、教学重难点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关雎》的背景和主题,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难点是: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欣赏能力,提高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二、说教法学法本节课采用的教法是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法是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互动,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了相关的教学素材,如课件、诗歌解读的资料和古代音乐欣赏等,以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四、说教学过程本课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环节一、导入新课我会以一首古代音乐开篇,让学生感受古代文化的韵律和美。
然后我会提问学生:你们对古代诗歌有什么了解?通过学生的回答,我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探究《关雎》这首古代诗歌。
环节二、诗歌解读我将引导学生了解《关雎》的背景,探究其主题和意象。
通过诗歌解读的资料和课件的呈现,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
我会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环节三、诗歌欣赏在学生对《关雎》有了初步了解后,我会放映一段相关的古代音乐和画面,让学生通过视听的方式感受诗歌的韵律和美。
然后,我会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分享各自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环节四、表达与书写在学生对《关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感受后,我会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表达。
关雎的说课稿范文
关雎的说课稿范文“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以下是小编准备的关雎的说课稿快一起来看看吧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2、把握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3、培养形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4、增加诗词积累提高学生诗词鉴赏的能力5、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6、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教学重点1、创造性地运用朗读手段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2、学习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教学难点1、体会诗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2、品析语言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3、想象力、鉴赏力的培养与提高4、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教学方法1、诵读法2、讨论法3、赏析法4、比较法教学过程:一、培养兴趣走进诗经1、走进诗经《论语》曰:“不学诗无以言”古人认为经过《诗经》教化可以使人温柔敦厚《诗经》穿越了西周到春秋长达500年的岁月风尘在历史的长河中缓缓流淌三百个故事三百个心情拂去了历史的烟尘幻化出万千风情或是浅吟低唱或是钟鼓齐鸣颂声煌煌歌声悠扬淘尽时光的细沙涤尽世间的尘埃循着雎鸠的关关之声穿过水边袅娜的蒹葭她们明眸善睐她们娴静柔美她们大胆执著她们活泼可爱她们是蕴涵着古典情怀的女性仿佛仙乐悠悠让人在沉静中回味那一份雅致与美好……爱世界上最美的字眼人世间永恒的主题穿越时间的隧道领略远古的诗意与甜美花前月下的浪漫辗转反侧的体会这就是爱的滋味循着爱的歌声沿着情的足迹踏访《诗经》中的美丽与哀愁追寻爱的源泉品味我生之初的情愫2、诗经“六义”《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原名为《诗》汉代被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诗经》以其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思想性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无比生动的社会历史画卷《关雎》是《诗经》第一篇是爱情诗的开山之作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其声、情、文、义俱佳足以为《风》之始三百篇之冠《诗经》中的“六义”“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被统称为《诗经》的“六义”成为《诗经》最具代表性的六个特点“风雅”和“比兴”更成为《诗经》中所体现出来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的代称风、雅、颂《诗经》所收集的诗都是可以配乐歌唱的根据音乐及诗歌形式、内容、语言的不同《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包括十五“国风”即十五个地方的民间歌谣“国风”保存了大量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具有浓厚的民歌特色这部分诗歌的内容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特色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生活处境及思想意识、审美观念表达了他们对社会生活的感受和深刻认识“国风”的语言朴素、鲜明富于形象性多处用双声、叠韵、叠字等表达准确优美形式上多是四言成句隔句用韵富有节奏感和音乐感同时多处出现章节的复叠有一唱三叹的艺术美感是《诗经》的精华部分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区的音乐雅诗的内容多描写统治阶级的日常生活常用在宴会歌舞中雅诗的篇幅较长分章分节句法整齐流畅通顺有些还偏重于抒情加上比兴手法的巧妙运用有较强的形象性和感染力雅诗分为“大雅”和“小雅”颂即祭祀和颂圣的乐曲颂诗的内容多是歌颂周王朝祖先的“功德”常在祭祀宗庙时演出颂诗具有极为浓厚的宗教文学色彩形式较为古板呆滞诗歌语言也显得典雅沉重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赋、比、兴“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就是说赋是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如“死生契阔与子成悦执子之手与子携老”即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即起兴用其他东西引出要说的内容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即是用雎鸠鸟在河中叫起兴二、朗读全诗整体感知1.教师指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1)学生朗读正音睢鸠(jūjiū)一种水鸟窈窕(yǎotiǎo):文静美好的样子逑(qiú):配偶荇菜(xìng):一种可食的水草寤寐(wùmèi):这里指日日夜夜寤醒时寐睡时(2)指导整体朗读:诵读提示:四言诗的诵读一般读成“二、二”节拍即读二字后稍作延长或停顿(3)提示内容朗读:第一章雎鸠和鸣于河之洲上品德好的美丽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这一章的佳处在于舒缓平正之音并以音调领起全篇形成全诗的基调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统摄全文第二章、第三章中的“求”字是全篇的中心写深切的思慕和求而不得的忧思声调亦迫促与前后平缓之音有别第四章、第五章写求而得之的喜悦曰“友”曰“乐”用字自有轻重深浅不同应读出兴奋和快乐之情3.教师范读为感悟理解课文创设氛围4.学生结合注释译读全诗教师提示:诗歌重在想象、联想对于字面意思不必字字落实可以疏其大意而不求甚解但重点字词关键字词要落实5.学生齐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三、思读全诗把握文意1.学生思考: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生1: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位美丽少女的相思之情想追而不得生2:他日思夜想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生3:他做梦梦见弹琴奏瑟迎娶这位姑娘教师小结:这首诗很短很完整既写对爱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但又不陷于难以自拔的低沉哀吟是一首古老而优秀的民歌作品看来冠于《诗经》之首的《关雎》的确名不虚传2.学生讨论:既然大家都认为它是爱情诗那么它是如何抒发相思之情的?教师把全班同学分成三组每组负责各部分的分析鉴赏任务围绕“如何写这位男子的爱恋、相思、梦幻”展开讨论交流、评价成果展示:一章写一个青年小伙子见到河洲上一对水鸟的相亲相爱听到它们一唱一和的鸣叫自然引起自己的无限情思何况他心目中正有着一位所爱的人儿呢他向往着那位美丽贤淑的好姑娘能够成为自己理想的配偶点出对窈窕淑女的追求明快而直率二章写他日夜相思须臾不能忘怀这位采荇菜的姑娘在水边劳动时的窈窕身影也磨灭不了回家后便开始了难耐的单相思无论是醒着还是梦中都在痴情的想念她追求她三章写他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之感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写尽失眠将相思之苦推进一层已达到了长夜不眠的程度四五章写思极之幻他苦思冥想神思飞跃的时候姑娘的优美身影一直在眼前姑娘款款向他走来他高兴的弹琴奏瑟向姑娘倾诉着深情而浓烈的爱意幻由情生无疑正是这位害相思之苦的男子对未来的设想.是他寤寐求其实现的愿望教师小结:古人在解释这首诗时曾进行封建礼教的涂饰或说它是“美后妃之德”名义上是“以史证诗”实际上是一种歪曲今天我们认为它作为一篇爱情诗篇它写思慕写追求写向往既深刻细微又止所当止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确有一定见地对我们仍有启发3.学生倾听乐曲再读《关雎》乘着联想与想象的翅膀漫游美丽画面想象主人公鲜明生动的形象一条清清的河水河中水波荡漾水中有座芳草萋萋的绿洲绿洲之上一对水鸟正在伸长脖颈一唱一和地关关鸣叫河的两岸长满了葱绿的荇菜随着微风参差摇摆要采摘它们需要时左时右地努力美丽的姑娘啊要得到你的爱情不也跟采摘荇菜一样要想尽办法去接近文静美丽的姑娘啊醒着梦里追求她美好的姑娘难追求啊白天黑夜想念着她绵长的思念啊教人翻来覆去难入睡……四、品读全诗鉴赏艺术手法1.学生思考:本文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生1:题目取自句首生2:每句话都是四字生3:语言几乎相同中间只变动几个字生4:这首诗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字教师小结:《诗经》的形式基本上是四言诗章法上最具特色的一点是“重章叠咏”所谓“重章叠咏”是指一首诗的各章不仅句数相等而且语言几乎完全相同中间只变动几个字甚至只变动一两个字以重复歌咏的一种形式《诗经》的这一突出特点同样与音乐曲调中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知道当人们产生了强烈的感情冲动的时候“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往往喜欢从流行曲调中挑一支熟悉的配上词唱唱而《诗经》的时代流行于民间的曲凋一般都比较短小唱了一遍常常感到兴犹未尽于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唱如果许多人在一起便一人唱众人和直到唱痛快为止每重唱一遍只变动少数词语最简单最容易传唱最便于记忆当然也就最乐于为人们所采用了重章叠咏形式的运用对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时它还有效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造成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2.学生讨论:本诗写男子的一片情思却以“关关雎鸠”开头这种表现手法叫什么?生1:比兴的手法生2:看到了水鸟的恩爱和鸣就产生了联想有对淑女的追求是起兴的手法生3:有比的运用教师小结:是兴中有比兴比自然比兴的手法不仅表现诗人的感情而且有助于对事物的刻画加强了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大大的丰富了诗歌的表现手法可以在短小的篇幅中创造极为动人的形象和境界这一手法在中国诗歌中一直继承和发展着。
八年级下册关雎说课稿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关雎说课稿人教版课堂名称:关雎教材版本: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诗歌《关雎》的背景和作者,理解其抒发的情感和主题。
2. 能够读懂全诗,熟练解读关键词汇及表达方式,把握诗歌的意境。
3. 培养学生欣赏和创作诗歌的兴趣。
教学重点:1. 能够理解《关雎》表达的情感和主旨。
2. 能够读懂全诗并熟练解读关键词汇及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1. 能够准确把握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 能够熟练解读关键词汇及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教材、电脑/投影仪、课件、黑板、标志笔、诗歌欣赏素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黑板上展示题目《关雎》,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作用,以及古代诗歌与现代诗歌的区别。
二、讲授与讨论(15分钟)1. 学生集体朗读全诗,然后询问学生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进行讨论。
2. 通过课件展示古代中国的盛衰兴废、善恶迅速转变的社会背景,理解诗歌背后的隐喻和象征。
三、分组活动(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段诗句进行朗读和解读,然后展示给全班。
2.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理解,引导他们多角度分析诗歌的意义。
四、诗歌欣赏与创作(10分钟)1. 教师播放一段古典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中蕴含的情感和意境。
2. 鼓励学生写下自己的感受与想法,并与同伴分享。
五、总结与展望(5分钟)总结《关雎》的主题和情感,并展望下节课将继续探讨古代诗歌的魅力。
课堂设计说明:本节课主要通过《关雎》这首诗,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通过讨论和分组活动,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作兴趣。
最后,通过音乐欣赏和自由写作,培养学生对诗歌情感的表达能力和审美意识。
板书设计:关雎-出身-盛衰兴废-情感描写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讨论和活动,学生对《关雎》的情感和意境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但是,由于时间有限,学生的创作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安排更多的时间和活动,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在课前,也可以让学生提前阅读并理解《关雎》,以提高课堂的效果。
《关雎》说课稿
《关雎》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关雎》。
《关雎》是《诗经》中的开篇之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关雎》出自《诗经·周南》,是一首古老而优美的爱情诗。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 305 篇。
《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而且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雎》以雎鸠鸟相向合鸣起兴,引出了一位男子对一位女子的爱慕之情。
诗歌通过对男子心理和行为的细腻描写,展现了爱情的美好与纯洁。
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文化和人们的价值观念。
这首诗语言优美,节奏明快,韵律和谐,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对于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提高诗歌鉴赏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本次授课的对象是初中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基础,对于诗歌也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由于《诗经》的年代久远,语言表达方式与现代有较大差异,学生在理解上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此外,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于爱情有着懵懂的向往和好奇,通过学习这首诗,可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如体制、表现手法等。
理解诗歌的大意,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
能够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朗读能力。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理解诗歌的内涵,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古代爱情的美好与纯洁,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情感。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大意,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
体会诗歌中运用的比兴手法。
2、教学难点理解诗歌中人物的情感变化。
品味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
八年级下册关雎说课稿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关雎说课稿人教版一、说教材《关雎》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4课《<诗经>二首》中的第一首,这首诗在某方面可以理解为一首爱情诗,讲述了一位痴情小伙对心上人朝思暮想的执着追求,表现了青年男女真挚、纯粹的健康爱情观。
二、说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朗读法、讨论法,了解赋、比、兴的艺术特色,品味诗歌重章叠句的语言美,分析“雎鸠、荇菜、琴瑟”等意象,多元解读本文主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小组合作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提高审美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古代劳动人民对淳朴爱情的执着追求,培养健康、正确的爱情观。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小组合作探究等方法,理解诗歌的意象和主旨。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淳朴的爱情观,培养学生健康、正确的爱情观。
四、说教法与学法1. 教法:采用朗读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2. 学法:学生通过朗读、小组合作探究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歌的意象和主旨,提高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五、说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音乐或图片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关雎》的学习氛围中。
2. 朗读诗歌: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熟悉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3. 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意象和主旨,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诗歌。
4. 课堂互动:让学生提问或分享自己的看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学到的知识,总结学习成果。
六、说作业布置1. 背诵诗歌:让学生回家后熟读并背诵诗歌。
2. 写作练习:让学生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对于爱情的理解和看法。
3. 预习新课:让学生预习下一篇课文《蒹葭》,提前了解课文内容。
七、说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反馈:通过课堂互动和学生的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2. 教学不足与改进:针对本节课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反思和总结,并制定改进措施,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关雎》说课稿
《关雎》说课稿《<关雎>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诗经》中的《关雎》。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关雎》是《诗经》的开篇之作,也是我国古代爱情诗的经典之作。
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位男子对心仪女子的爱慕之情。
这首诗在《诗经》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不仅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爱情观,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俗和文化背景。
在教材编排上,《关雎》被安排在八年级下册的古诗词单元,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古代诗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词积累和阅读理解能力,但对于《诗经》这种古老的文学形式可能还比较陌生。
他们对于爱情这个主题有着一定的兴趣和好奇,但对于古代爱情观念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和诗歌特点,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情感。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如“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理解诗歌的大意,能够准确背诵和默写全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朗读能力。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变化,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真挚的爱情,体会诗歌中所蕴含的美好情感。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体会“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分析诗歌中男女主人公的形象。
2、教学难点理解古代爱情观念与现代爱情观念的差异。
品味诗歌语言的优美和含蓄。
五、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美,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中的重点问题,如人物形象、情感变化等,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关雎》标准说课稿
《关雎》说课稿一、课标要求与教材简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目标”之“核心素养内涵”一节中明确指出,语文核心素养是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以及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第四学段(7-9年级)“阅读与鉴赏”古诗词学习目标为: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够借助于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背诵优秀诗文80篇。
《<诗经>二首》(《关雎》与《蒹葭》篇)位于统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
在初中阶段是第一次接触《诗经》中的经典篇章,而且是仅此一次的安排。
《关雎》一首,古人将其安排于三百篇之首,充分说明了其在诗教体系的重要性。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男子对意中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写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梦中求而得之的喜悦,情感真挚炽烈,自然朴素,体现了人性、人伦关系美好的一面。
被孔夫子誉为“乐而不yin,哀而不伤”,尽显中华文化温文尔雅的中和之美。
不论在对人的品行教化、对社会伦理的维系方面,还是在语言形式美、审美教育意义方面,都是经典教材,彰显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教学目标、重难点的确定:知识与能力目标表述为:“了解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结合具体诗句理解比兴的艺术手法,把握诗歌内容。
”方法与过程目标表述为:“反复诵读,品味诗歌重章叠句、回环往复的形式之美,体味其中蕴含的美好情感,领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教化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表述为:“感受本篇诗歌中蕴含的美好情感,心灵受到真善美的触动。
”教学重点的确定:了解《诗经》,诵读感受,把握其相得益彰的形式美与思想内涵;学习比兴手法,体会诗经表现手法的妙处,进而学以致用。
当然在这个过程文言词句的积累、语感的培养一如既往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的确定:《关雎》为何居于《诗经》之首?儒家诗教的深意不好领会,也容易使学生误入歧途。
三、说学情与教法:八年级三班学生学习基础总体十分薄弱,古诗文学习很容易走过场。
《关雎》优秀说课稿
《关雎》优秀说课稿《关雎》优秀说课稿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
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雎》优秀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雎》优秀说课稿1教学本文,应创造性地运用朗读手段。
应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直至成诵;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了解《诗经》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学习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认识《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另外还应引导学生多读多背《诗经》中的名篇,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
3.反复朗读,直至成诵。
能力目标1.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2.深入理解这两首诗,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
德育目标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教学重点1.创造性地运用朗读手段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2.学习两首诗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1.体会两首诗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
2.品析语言,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教学方法1.朗读法2.点拨讨论法3,品读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要点]资料助读;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思读课文,把握文意;品读课文,探究艺术手法。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论语》曰:“不学诗,无以言。
”古人认为经过《诗经》教化,可以使人“温柔敦厚”。
《诗经》在古代一直被选作各类学校的教材,甚至连东汉大字者郑玄家的婢女都熟读《诗经》,日常生活中能以《诗》相对。
今天我们学习冠于三百篇之首的《关雎》。
二、资料助读多媒体显示以下内容:《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来只称《诗》,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
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第12课《关雎》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关雎》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关雎》。
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等七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具体如下: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关雎》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4课《<诗经>二首》中的第一首,这首诗在某方面可以理解为一首爱情诗,讲述了一位痴情小伙对心上人朝思暮想的执着追求,表现了青年男女真挚、纯粹的健康爱情观。
2、学情分析:初二下期的同学对于古诗词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但因为是在初中阶段第一次接触《诗经》,所以理解起来会有一定难度,并且这个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会有一些朦胧的情感产生,处于花季的少男少女,需要教师加强引导。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单元目标要求: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通过反复诵读,领会诗文的丰富内涵,品味精美的语言,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结合学生阅读能力不足的特点,我设计了如下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2)结合注释,掌握如“关雎jū、鸠jiū、窈yǎo窕tiǎo、好hǎo逑qiú、寤wù寐mèi、芼mào”等重点字词;(3)诵读课文,划分节奏,注意感受诗歌的韵律。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法、讨论法,了解赋、比、兴的艺术特色,品味诗歌重章叠句的语言美,分析“雎鸠、荇菜、琴瑟”等意象,多元解读本文主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味古代劳动人民对淳朴爱情的执着追求,培养健康、正确的爱情观。
三、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根据本单元目标“反复朗诵课文,领会诗文的丰富内涵,品味精美的语言,积累文言词语”的要求,我将教学重点设置为:)掌握本课(寤寐、窈窕、芼等)重难点词语,了解并掌握赋、比、兴的艺术特色,把握诗歌中“雎鸠、荇菜、琴瑟”等意象。
2、教学难点(由于八年级的学生第一次接触《诗经》,对《诗经》中的内容掌握不多,且处于青春期,对情感话题比较敏感,因此,我将教学难点设置如下:)反复诵读和理解诗歌,体会诗歌一唱三叹,重章叠句的语言美,从多个方面解读本文主旨,体悟诗歌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培养健康的爱情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教师提问:本诗写男子的一片情思,却以“关关雎鸠”开头,这种表现手法叫什么?
多媒体显示:
《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概括为赋、比、兴。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此物比彼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这种解释比较通行。赋就是陈述铺叙的意思。如《七月》“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就使用了赋的手法。比就是譬喻。如《卫风·氓》中用桑树由繁茂到凋落比喻,女主人公的容貌由盛而衰。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如《周南·桃夭》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起兴,使人从桃花展开联想到新嫁娘的美貌。比兴手法对后世诗歌的创作有很大影响;
六、试背全诗
七、布置作业
1.大声朗读,背诵全诗。
2.预习《蒹葭》,结合注释,串解大意。
3.教师范读,为感悟理解课文创设氛围。
4.学生结合注释,译读全诗。
多媒体显示:
关 雎
关雎鸟关关和唱, 夜长长相思不断,
在河心小小洲上。 尽翻身直到天光。
好姑娘苗苗条条,
哥儿想和她成双。 长和短水边荇莱,
采荇人左采右采。
水荇莱长短不齐, 好姑娘苗苗条条,
采荇菜左右东西。 弹琴瑟迎她过来。
好姑娘苗苗条条,
板书:听听:关关雎鸠
所见:在河之洲 极有层次,语约义丰
所思:窈窕淑女
所愿:君子好逑。
次章八句写他日夜相思,须臾不能忘怀这位采荇菜的姑娘在水边劳动时的窈窕身影。难耐的相思之苦已达到了长夜不眠的程度。
板书:寤寐求之——追慕之心
辗转反侧——相思之苦
第三章八句突然出现了“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欢快、热闹的场面。这不啻是个戏剧性的转变。幻由情生,无疑这正是这位害相思之苦的男子对未来的设想.是他寤寐求其实现的愿望。
二、资料助读
多媒体显示以下内容: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来只称《诗》,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人民大众的口头创作,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不少篇章揭露贵族统治集团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也反映了人们的劳动生产情况和爱情生活。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
《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第一篇。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史记·外戚世家》曾经记述说:“《易》基乾坤,《诗》始《关雎》。《书》美厘降……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其声、情、文、义俱佳,足以为《风》之始,三百篇之冠。
三、朗读全诗,整体感知
1.学生听录音配乐朗读,正音,同时出示投影:
睢鸠(jū jiū)一种水鸟。
窈窕(yǎo tiǎo):文静美好的样子。
逑(qiú):配偶。
荇莱(xīng):一种可食的水草。
寤寐(wù mèi):这里指日日夜夜。寤,醒时。寐,睡时。
笔(mào):挑选。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作诵读指导。
教师提示:第一章雎鸠和鸣于河之洲上,其兴淑女配偶不乱,是君子的好匹配。这一章的佳处,在于舒缓平正之音,并以音调领起全篇,形成全诗的基调。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统摄全。第二章、第三章中的“求”字是全篇的中心,写深切的思慕和求而不得的忧思。声调亦迫促,与前后平缓之音有别。第四章、第五章写求而得之的喜悦。曰“友”,曰“乐”,用字自有轻重,深浅不同,应读出兴奋和快乐之情。
3.学生再读《关雎》,同时在头脑中再现主人公鲜明生动的形象。
五、品读全诗,探究艺术手法
1.提问:本文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生1:题目取自句首。
生2:每句话都是四字。
生3:语言几乎相同,中间只变动几个字。
生4:这首诗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字。
……
教师小结:《诗经》的形式基本上是四言诗。章法上最具特色的一点是“重章叠咏”。所谓“重章叠咏”,是指一首诗的各章,不仅句数相等,而且语言几乎完全相同,中间只变动几个字,甚至只变动一两个字,以重复歌咏的一种形式。
关雎说课稿参考
教学本文,应创造性地运用朗读手段。应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直至成诵;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了解《诗经》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学习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认识《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另外还应引导学生多读多背《诗经》中的名篇,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
3.反复朗读,直至成诵。
能力目标
1.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2.深入理解这两首诗,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
德育目标
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教学重点
1.创造性地运用朗读手段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2.学习两首诗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1.体会两首诗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
2.品析语言,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教学方法
1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资料助读;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思读课文,把握文意;品读课文,探究艺术手法。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论语》曰:“不学诗,无以言。”古人认为经过《诗经》教化,可以使人“温柔敦厚”。《诗经》在古代一直被选作各类学校的教材,甚至连东汉大字者郑玄家的婢女都熟读《诗经》,日常生活中能以《诗》相对。今天我们学习冠于三百篇之首的《关雎》。
板书:琴瑟友之——亲密相爱
钟鼓乐之——欢快热闹
教师小结:古人在解释这首诗时,曾进行封建礼教的涂饰,或说它是“美后妃之德”,或说它是“刺康王晏起”,名义上是“以史证诗”,实际上是一种歪曲。今天我们认为它作为一篇爱情诗篇,它写思慕,写追求,写向往,既深刻细微,又止所当止。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确有一定见地,对我们仍有启发。
2.教师提问:既然大家都认为它是爱情诗,那么它是如何抒发相思之情的?请具体分析。
教师把全班同学分成六组,每两组负责一节的分析鉴赏任务。围绕“如何写这位男子的爱恋、相思、梦幻”展开讨论交流。其中以一组为主,另一组补充或评价。
成果展示:
首章四句写一个青年小伙子,见到河洲上一对水鸟的相亲相爱,听到它们一唱一和的呜叫,自然引起自己的无限情思,何况他心目中正有着一位所爱的人儿呢!他向往着那位美丽贤淑的好姑娘,能够成为自己理想的配偶。
1.教师提问: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生1: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位美丽少女的相思之情,想追而不得。
生2:他日思夜想,辗转反侧,夜不能寐。
生3:他做梦梦见弹琴奏瑟,迎娶这位姑娘。
……
教师小结:这苜诗很短很完整,既写对爱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但又不陷于难以自拔的低沉哀吟,是一首古老而优秀的民歌作品。看来,冠于《诗经》之首的《关雎》的确名不虚传。
学生讨论、交流。
生1:我认为它是“兴”,因为先说雎鸠,引起自己的相思之情。
生2:我认为是“比”,因为雎鸠形影不离,诗中的男主人公把自己和幻想中的她比作挚鸟。
生3:我认为两者兼而有之。
……
教师小结,前人对此有究属赋比兴何种手法的争论。实际上就诗中这两句看来,并不排斥是作者的实见之景,但对全诗来说,确也起着媒介、比喻、联想,以至象征的作用。因此我们认为不必如此拘泥。
同时多媒体显示:
《诗经》的这一突出特点,同样与音乐曲调中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知道,当人们产生了强烈的感情冲动的时候,“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往往喜欢从流行曲调中挑一支熟悉的,配上词唱唱。而《诗经》的时代,流行于民间的曲凋一般都比较短小。唱了一遍,常常感到兴犹未尽,于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唱。如果许多人在一起,便一人唱,众人和,直到唱痛快为止。每重唱一遍,只变动少数词语,最简单。最容易传唱,最便于记忆。当然也就最乐于为人们所采用了。
追求她直到梦里。 水荇莱长长短短,
采荇人左拣右拣。
追求她成了空想, 好姑娘苗苗条条,
睁眼想闭眼也想。 娶她来钟鼓喧喧。
教师提示:诗歌重在想象、联想,对于字面意思不必字字落实,可以疏其大意而不求甚解,但重点字词,关键字词要落实。
5.学生齐读,放录音,再听一次,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四、思读全诗,把握文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