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 雄关漫道】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2.4地质循环与地质作用课时作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说雄关漫道】2015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2.4地质循环与地质

作用课时作业

(2013·自贡诊断)下图示意某地某种构造地貌。读图回答1~2题。

1.该构造地貌是( )

A.背斜谷 B.向斜山

C.陨石坑 D.火山

解析:从图中的等高线的分布规律可以肯定图示区域地貌为山地地貌,不是地势低洼的谷地,也不是洼地,排除选项A、C的可能。图中⑤的外围等高线是600,且是处在700和600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等高线,按照“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原则可以肯定该山地的山顶存在一个洼地,不可能是向斜山,只可能是火山喷发的火山口,故整个山体地貌是一座火山。故选D。

答案:D

2.根据图上信息,可以推出的正确结论是( )

A.①地海拔比②地低

B.③地海拔比④地高

C.①地与②地的相对高度不可能小于③地和④地

D.④地和⑤地的相对高度有可能大于③地和⑥地

解析:从图上不难看出图上的等高距为100米,①②两地的海拔都在200到300米之间,没有办法直接比较出它们之间的高低关系。③④两地的海拔都在600到700米之间,也没有办法直接比较出它们之间的高低关系。①②之间的相对高度与③④两地之间的相对高度存在着大于、等于、小于的三种可能,故选项C的说法是不正确的。④地的海拔在600到700米之间,⑤地的海拔在700到800米之间,它们之间的相对高度大于0小于200米;③地的海拔在600到700米之间,⑥地的海拔在700到800米之间。它们之间的相对高度也是大于0小于200米,完全有存在④地和⑤地的相对高度大于③地和⑥地的相对高度的可能。

答案:D

(2013·绵阳诊断)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左图为丙区域的放大图,其中实线为等高线(单位:米),虚线为地层界线。据此回答3~4题。

3.该区域所在国家是世界上主要的铜矿出口国,下列与铜矿形成有关的地质作用是( )

A.地震 B.火山喷发

C. 岩浆侵入 D.沉积作用

解析:有色金属的形成是岩浆物质上涌冷却的过程中结晶分异而成的,排除选项A和D,而火山喷发形成的岩石中矿物没有分异性,故选C。

答案:C

4.图中丙地的地质、地貌属于( )

A.背斜成岭 B.向斜成谷

C.向斜成岭 D.背斜成谷

解析:从丙处的局部放大图来看,丙处的地貌上为一个山岭,从地质结构上来分析,岩层表现为中间老、两翼新,属于背斜构造,故丙地的地质、地貌属于背斜成谷,选D。

答案:D

(2013·内江模拟)读北半球某地南北向的褶曲、断层示意图,完成5~6题。

5.从褶曲、断层示意图可知( )

A.①地向上隆起,为背斜

B.②地岩层在张力作用下破碎,加之流水侵蚀形成谷地

C.断层上的⑤处可能是某次地震的震中

D.在③地的内、外力作用过程中,主要有沉积、挤压、抬升几种表现形式

解析:图示①地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构造,A项错误;②为背斜,顶部岩层因受两翼岩层张力受流水侵蚀形成谷地,B项正确。地壳深处发生岩层断裂、错动的地方称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⑤处位于地面以下,不会是震中,C项错误;在③地还会出现差异侵蚀作用,D项错误。

答案:B

6.②、④为同一河流,结合其堆积物等图上信息判断( )

A.该河从图中断块山东侧绕过

B.该河从图中断块山南侧绕过

C.该河从图中断块山西侧绕过

D.该河从图中断块山北侧绕过

解析:一般而言,北半球右岸侵蚀严重,左岸以沉积为主。分析图示可知②河段南岸侵蚀作用强,北岸以沉积为主,表明南岸为河流右岸,河水自西向东流;该河从图中断块山东侧绕过,在④河段河水自东向西流。故A为正确选项。

答案:A

地的地貌类型是( )

.下面四幅图描述了该河谷的特征,其中正确的是( )

.据图判断该地发生过的地质作用有( )

③变质作用④外力作用

14.图中古沙洲的成因是(双选)( )

A.河水的沉积作用

B.海水的顶托作用

C.河流侵蚀作用

D.海浪侵蚀作用

解析:入海的河水中多泥沙,经沉积作用形成三角洲,泥沙少了还不行,刚刚堆积起来,就会被海浪冲走,所以形成沙洲还需要有海水的顶托作用。

答案:AB

15.图中现象与地球自转偏向力作用相关的是(双选)( )

A.海岸线向东移动

B.长江流向东南

C.古沙洲与北岸相并

D.南通、海门可建港口

解析:地转偏向力导致河流南岸侵蚀严重,北岸堆积严重。

答案:BC

16.(2013·济宁月考)读亚洲东岸某地海陆分布剖面示意图,回答问题。

(1)分别说出甲、戊处地形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2)图中乙处海底地形的名称为__________,其所处的板块边界类型是__________。丙区域常出现的地质灾害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丁处的地质构造常形成__________(地形),与此成因相似的我国名山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从图中岩层弯曲形态和地貌看,甲处是向斜山、乙处是背斜谷,向斜山的形成是由于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岩层变得坚实不易侵蚀,成为山岭;背斜谷的形成是由于背斜顶部因受张力,裂隙发育,容易受侵蚀成谷底。(2)从图中海拔可看出,东侧为海洋,乙处狭窄深邃为海沟,属于消亡边界;丙处由于板块挤压,岩浆活动强烈,多火山、地震等地质灾害。(3)丁处地质构造为地垒,对应的地貌是块状山地或断块山,在我国庐山、华山、泰山是典型的块状山地。

答案:(1)甲处地形为山岭,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岩层变得坚实不易侵蚀,成为山岭。戊处地形为谷地,背斜顶部因受张力,裂隙发育,容易受侵蚀成谷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