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版厌氧性细菌

合集下载

厌氧细菌anaerobicbacteria

厌氧细菌anaerobicbacteria

创伤性感染 (厌氧性伤口)破伤风杆菌繁殖 分泌痉毒素运动神经 终板吸收
神经纤维 间隙扩散
淋巴吸收 血液
中枢神经与脊髓内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突触前体膜上GMI结合 阻断
甘氨酸能中间神经元 γ-氨基酸能神经元
释放
甘氨酸 γ-氨基酸
导致
骨骼肌痉挛
破 伤 风 毒 素 的 致 病 作 用
三、防治原则
㈠ 一般预防:正确处理伤口(伤口清创、扩创、迅速破坏厌 氧性伤口);新法接生。
㈡ 致病因素与致病条件: 1、致病因素:破伤风痉挛毒素(tetanospasmin) 破伤风溶血毒素(tetanolysin) 2、破伤风痉挛毒素的结构与致病过程。 3、所致疾病:破伤风 表现:全身骨骼肌兴奋性增高,张口困难,
牙关紧闭,苦笑面容,颈项强直,角弓反张,呼 吸困难,最后窒息死亡。 ㈢ 免疫性:病后免疫力不牢固,可再感染、患病后 仍需接种破伤风类毒素。
1、感染的条件:
⑴ 全身免疫功能下降,如肿瘤、糖尿病、胶原 性疾病等
⑵ 局部防御屏障受到破坏,如拔牙、外科手术、 肠穿孔、开放性骨折等。
⑶ 组织缺血、缺氧及Eh降低:局部血管受损、 水肿、肿瘤压迫、包扎过紧等。
2、无芽孢厌氧菌的致病物质
毒力因子
粘附素 荚膜 菌毛 血凝素
抗有毒氧基团 超氧化物歧化酶 触酶
产毒: O2 +e→O2-
解毒:
超氧化物
2O2-+2H+ 歧化酶 O2+H2O2
O2-+H2O2→OH- +OH++O2
H2O2+H2O2 过氧化物酶 2H2O + O2
O2 +OH→OH- + O2
H2O2+H2R 过氧化氢酶 2H2O + R

医学微生物—常见病原性细菌(厌氧性细菌)

医学微生物—常见病原性细菌(厌氧性细菌)
A
A、正确 B、错误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厌氧性细菌——厌氧芽孢梭菌
⒈掌握破伤风梭菌的致病性及防治原则。 ⒉熟悉破伤风梭菌的生物学特征及产气荚膜梭菌、
肉毒梭菌的致病性及防治原则。 ⒊了解产气荚膜梭菌、肉毒梭菌的生物学特征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厌氧性细菌——厌氧芽孢梭菌
1.厌氧性细菌是一大群必须在无氧条件下才能生长 繁殖的细菌 2. 根据是否形成芽孢,将厌氧性细菌分为两大类: 厌氧芽孢梭菌和无芽孢厌氧菌 3.临床厌氧菌感染以无芽孢厌氧菌多见
正确处理伤口 ;接种类毒素 实施人工主动 免疫;注射抗 毒素紧急预防
产气荚膜梭 菌
G+大杆菌,有 明显荚膜,芽 孢圆形,小于 菌体
外毒素、侵袭 性酶
创口感染消化 道感染
气性坏疽食物 中毒
正确处理伤口
肉毒梭菌
G+大杆菌,芽 孢椭圆形,大 于菌体,位于 次极端,呈网 球拍状
肉毒毒素
消化道感染 食物中毒
加强食品管理 ;多价抗毒素 血清治疗
22
22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产气荚膜梭菌×1200
产气荚膜梭菌×1200
23
23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汹涌发酵”
汹涌发酵
能分解糖类,产酸并产生大量气体。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2.致病性 1)致病性物质
破坏细胞膜, 使血管通透 性增加,导 致组织水肿。
卵磷脂 酶
胶原酶
分解胶原蛋 白,使局部 组织崩解。
引起腹泻
3.防治原则
正确处理创口 • 清创、扩创等。
人工主动免疫
• 成人:接种破伤风类毒素 • 儿童:接种白百破三联制剂
人工被动免疫 • 防治:使用破伤风抗毒素

厌氧性细菌

厌氧性细菌

3.免疫性:抗毒免疫,吞噬防御功能增强。 4.A及F型可产生肠毒素,引起食物中毒。 (三)微生物学诊断
1.采标本直接涂片镜检 2.分离培养鉴定细菌 3.动物试验
(四)防治原则 1.自动免疫─多价类毒素 2.被动免疫─多价抗毒素
常用的培养方法:
1,厌氧培养法:肉渣汤培养基、巯基乙酸钠培养基即可造成厌氧 环境;
2,焦性没食子酸法: 3,厌氧缸法: 4,气袋法: 5,厌氧箱法:
两类厌氧菌感染的不同点
────────────────────────────
项目
厌氧芽胞杆菌感染
无芽胞厌氧菌感染
────────────────────────────
3000 U。 注意过敏反应:因为TAT马抗毒素。 脱敏疗法: 紧急预防,早用, 量足。
二、产气荚膜杆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 (一)生物学特性 1.形态染色:粗短杆菌,芽胞呈梭状,体内形成荚膜
2.培养特性:专性厌氧。
血平板上,菌落较大,灰白色,不透明、边缘锯齿状;多 数菌 株有双层溶血圈,内环完全溶血是 毒素,外层为 毒素,不溶血;
产气荚膜杆菌菌落(溶血)
厌氧芽胞 杆菌检查
接种破伤风杆菌
接种产气荚膜杆菌
肉 牛高
渣 汤 培 养 基
乳 培
糖 琼 脂
养 基
培 养 基
破伤风杆菌 产气荚膜杆菌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1. 致病物质
此酶破坏线立体,死细胞呼吸
α毒素分解 细胞膜上
和高能磷酸化合物合成障碍
红细胞破坏 贫血

卵磷脂酶 组织细胞 组织坏死
肉渣汤培养基:混浊生长,产生气体、肉渣不被消化,肉 色 呈肉红色,

厌氧性细菌--第一节 厌氧芽胞杆菌(2)

厌氧性细菌--第一节 厌氧芽胞杆菌(2)

厌氧性细菌--第一节厌氧芽胞杆菌(2)为革兰氏阳性粗大梭菌,3~4×1~1.5um。

单独或成双排列,有时也可成短链排列。

芽胞呈卵圆形,芽胞宽度不比菌体大,位于中央或末次端。

培养时芽胞少见,须在无糖培养基中才能生成芽胞。

在脓汁、坏死组织或感染动物脏器的涂片上,可见有明显的荚膜,无鞭毛,不能运动。

厌氧程度不如破伤风梭菌要求高。

在血液琼脂平板上菌落较大、灰白色、不透明,边缘呈锯齿状,多数菌株有双层溶血环,内环是θ毒素的作用,而外环不完全溶血是a毒素所致。

在疱肉培养基中肉渣不被消化,有时呈肉红色。

在牛乳培养基中能分解乳糖产酸,使酪蛋白凝固,同时生成大量气体,将凝固的酪蛋白冲成海棉状碎块。

管内气体常将覆盖在液体上的凡士林层向上推挤,这种现象称为“汹涌发酵”,是本菌的特点之一。

能分解多种糖类,如葡萄糖、麦芽糖、蔗糖和乳糖,产酸产气,不发酵甘露糖或水杨苷,能液化明胶,产生硫化氢,不能消化已凝固的蛋白质和血清。

(二)致病物质和所致疾病致病条件与破全国各地风梭菌相似。

产气荚膜梭菌既能产生强烈的外毒素,又有多种侵袭性酶,并有荚膜,构成其强大的侵袭力,引起感染致病。

毒素的毒性虽不如肉毒毒素和破伤风毒素强,但种类多,外毒素有α、β、γ、δ、ε、η、θ、ι、κ、λ、μ、ν等12种,和具有毒性作用的多种酶,如卵磷脂酶、纤维蛋白酶、透明质酸酶、胶原酶和DNA酶等,构成强大的侵袭力。

根据细菌产生外毒素的种类差别,可将产气荚膜梭菌分成A、B、C、D、E5个型。

对人致病的主要是A 型,引起气性坏疽和食物中毒。

C型则引起坏死性肠炎。

在各种毒素和酶中,以α毒素最为重要,α毒素是一种卵磷脂酶,能分解卵磷脂,人和动物的细胞膜是磷脂和蛋白质的复合物,可被卵磷脂酶所破坏,故α毒素能损伤多种细胞的细胞膜,引起溶血、组织坏死,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使血管通透性增高,造成水肿。

此外,θ毒素有溶血和破坏白血球的作用,胶原酶能分解肌肉和皮下的胶原组织,使组织崩解,透明质酸酶能分解细胞间质透明质酸,有利于病变扩散。

第22章 厌氧性细菌

第22章 厌氧性细菌
潜伏期
几天至几周
典型的症状
苦笑面容 牙关紧闭 角弓反张 其它 早期症状还包括有漏口水、 早期症状还包括有漏口水 、 出汗和激动; 出汗和激动; 因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 因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 , 还可产生心率不齐 、 血压 波动 、 呼吸困难而窒息死 亡。
11
牙关紧闭 角弓反张
12
4.免 4.免 疫 性
婴儿肉毒病
以6个月以内的小婴儿居多 症状与肉毒毒素食物中毒类似,早期症状是便闭, 症状与肉毒毒素食物中毒类似,早期症状是便闭, 吸乳、啼哭无力。 吸乳、啼哭无力。
28
(三)防治原则
食品卫生监督、 预防 食品卫生监督、彻底灭菌
治疗 多价抗毒素
加强护理和对症治疗
29


1.破伤风梭菌的形态染色、抵抗力、致病条件、 1.破伤风梭菌的形态染色、抵抗力、致病条件、致 破伤风梭菌的形态染色 病性和防治原则; 病性和防治原则; 2.产气荚膜梭菌的形态染色 培养特点、致病性。 产气荚膜梭菌的形态染色、 2.产气荚膜梭菌的形态染色、培养特点、致病性。 3.气性坏疽的防治原则 气性坏疽的防治原则; 3.气性坏疽的防治原则; 4.肉毒梭菌的形态 抵抗力、致病性、防治原则。 肉毒梭菌的形态、 4.肉毒梭菌的形态、抵抗力、致病性、防治原则。
6
专性厌氧, 培养特性 专性厌氧,营养要求不高 血皿:薄膜状爬行生长物, 血皿:薄膜状爬行生长物,有β溶血环 生化反应 不活泼 抵抗力 有芽胞菌抵抗力强, 有芽胞菌抵抗力强, 能耐100 小时, 能耐100℃ 1小时, 土壤中可存活数十年
7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1.致病条件: 1.致病条件: 致病条件
2.分离培养和动物实验 2.分离培养和动物实验

厌氧性细菌及检验

厌氧性细菌及检验

厌氧性细菌及检验● 考点概念及分类分布与临床意义厌氧菌标本的采集与送检分离与鉴定常见厌氧性细菌【内容讲解】一、厌氧菌概述概念:一大群专性厌氧,必须在无氧环境中才能生长的细菌。

分类:二、厌氧菌感染(一)厌氧菌在正常人体的分布及感染类型1.厌氧菌在正常人体的分布正常人的肠道、口腔、阴道等处均有大量的厌氧菌寄居。

厌氧菌与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共同组成人体的正常菌群,其中绝大多数为无芽胞厌氧菌。

其中肠道中的厌氧菌数量是大肠埃希菌的1000~10000倍。

表5-22-2 重要的厌氧菌种类及其在正常人体内的分布--------------------------------------------------------------------------厌氧菌皮肤上呼吸道口腔肠道尿道阴道--------------------------------------------------------------------------一、芽胞菌革兰阳性杆菌梭状芽胞杆菌属0 0 ±++±±二、无芽胞菌(一)革兰阳性杆菌乳杆菌属0 0 +++±++双歧杆菌属0 0 +++0 ±优杆菌属±±+++0 ±丙酸杆菌属++++++?±放线菌属0 ±+++ 0 0(二)革兰阴性杆菌类杆菌属0 +++++梭杆菌属0 +++++±普雷沃菌属0 +++++++紫单胞菌属0 +++++++(三)革兰阳性球菌消化球菌属++++++±++消化链球菌属++++++±++(四)革兰阴性球菌韦荣菌属 0 +++±+--------------------------------------------------------------------------2.外源性感染梭状芽胞杆菌属引起的感染,其细菌及芽胞来源于土壤、粪便和其他外界环境。

最新厌氧型细菌及检验

最新厌氧型细菌及检验

(一)G+的杆菌 双歧杆菌
(二) G-的杆菌 类杆菌属
(三)G+的球菌 消化球菌属
(四)G-的球菌 韦荣氏菌属
0
0
+ ++ 0 ±
0
+
++ ++ + +
+
+
++ ++ ± ++
0
+
++ + ± +
致病的原因
❖ 1 组织缺氧或氧化还原电势降低 穿刺伤等封闭性伤口,血管压迫,肿 瘤压迫等等
❖ 2 机体免疫力低下
分离和鉴定
临床标本
1 肉眼观察及有无气味 2 涂片观察与直接镜检
分离培养 (接种血平板及选择性培养基)
增菌培养 (接种液体培养基)
2~7天
厌氧培养
确定厌氧菌
每个平板挑5个以上的菌落 每个菌落接种2个平板48h培养
需氧培养
厌氧培养
有生长 无生长
有生长 无生长
兼性厌氧菌 专性厌氧菌 需氧菌 药物敏感实验 分类鉴定 菌种保存 形态和染色 菌落 生化反应 药敏性实验 气液相色谱 其它,PCR等等
厌氧型细菌及检验
二 分类
1 有芽孢厌氧性细菌 一个梭菌属包括83个种
2 无芽孢厌氧性细菌 40多个菌属,300多个菌 种和亚种
三 感染
❖ 分布 ❖ 原因 ❖ 临床症状
厌氧菌在正常人体内的分布
厌氧菌
皮肤 上呼吸道 口腔 肠道 尿道 阴 道
一芽孢菌
G+杆菌
梭状芽孢杆菌属
0
二无芽孢菌

厌氧性细菌-精选文档

厌氧性细菌-精选文档
注意正确标本采集部位,严格无菌操 作,避免与空气接触,采集后立即送检。
思考题
1、破伤风梭菌的致病条件是什么? 2、试述破伤风梭菌的致病物质,致病
机理及特异性防治原则? 3、简述产气荚膜梭菌和肉毒梭菌的致
病性? 4、试述厌氧菌的分布、分类及共性?
) “和而不同”,多元发展。近年来 ,中医 药在防 治非典 、禽流 感和艾 滋病方 面发挥 的独特 作用也 证实了 二者的 有机结 合,具 有肯定 的临床 疗效。 编辑本段东西方医学交融(df高血压958心脏 病983u6糖尿 病87fr)
(2)婴儿肉毒病:1岁以下婴儿食入肉毒 梭菌污染的食物(如蜂蜜)后引起。
第二节 无芽胞厌氧菌
主要寄生于人体内,尤其口腔、肠 道、阴道内最多,占正常菌群的90%。 一、致病性: 1、致病物质:荚膜、菌毛、侵袭性酶、内 毒素等。
2、致病条件: (1)寄居部位改变。 (2)菌群失调。 (3)机体免疫力降低。 (4)局部组织厌氧微环境。
3、血平板上有双层溶血环,内层为完全 溶血,外层为不完全溶血。
4、肉渣培养基中,不分解肉渣呈粉红色。
5、汹涌发酵:在牛奶培养基中分解乳糖 使酪蛋白凝固,同时产生大量气体, 将凝固的酪蛋白冲成蜂窝状,气势凶 猛,称为汹涌发酵。
(二)致病性: 本菌分为A、B、C、D、E五型。
1、致病因素: (1)侵袭性酶: (2)荚膜:
CT!阳性者应用脱敏注射法。 原则:早期,足量创,大剂量青霉素等。
二、产气荚膜梭菌:
是气性坏疽的主要病原菌。气性坏 疽是一种严重的创伤感染,以局部组织 坏死、恶臭、水肿、气肿、中毒为特征。 常由几种病原菌混和感染。
(一)生物学性状:
1、 G+粗大杆菌,可形成荚膜。 2、芽胞卵圆形,位于菌体次极端,不大 于菌体。

最新:厌氧性细菌课件-文档资料

最新:厌氧性细菌课件-文档资料
2、毒素检测:动物试验 小鼠腹腔注射,观察发病情况
防治原则
• 加强食品卫生管理。
• 及早做出诊断,迅速注射A、B、E三型多价抗毒素, 加强护理与对症治疗。
无芽胞厌氧菌
分类
• G- 杆菌:脆弱类杆菌等,较多见,在临床分离的厌氧 菌中占70-80%。
• G+ 杆菌:双岐杆菌属等,多为肠道皮肤正常菌群,因 侵入其他非寄居部位而致病。
• G+ 球菌:消化链球菌属等 • G- 球菌
无芽胞厌氧菌的种类繁多,生物学特性各异
致病性
发病条件:本类细菌属条件致病菌,是内源性感染致 病,其发病条件应引起各科医生注意 ①由于机械或病理损伤 ②局部形成厌氧微环境 ③正常菌群失调 ④抗体免疫力减退
致病物质
不同细菌的致病物质不同,如荚膜、菌毛、胶原酶、IgA 分解酶、DNA酶、透明质酸酶等。G-菌也有内毒素,但脂质 A较少。
抗菌治疗为主
预防
抗毒素紧急预防、类 毒素预防
增强机体抵抗力
包括菌种 破伤风杆菌、产气荚膜杆菌、
肉毒杆菌等
条件致病菌 如双歧脆弱类杆菌等
共同特点
①G+大杆菌 ②严格厌氧 ③能形成芽胞,芽胞的形状和在菌体中的位置,因菌种
不同而异,在鉴别上有意义。 ④除产气荚膜杆菌外,均无荚膜。 ⑤能产生多种外毒素和侵袭性酶,致病性强。
(2)用常规细菌培养(-)的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脓毒 性血栓性静脉炎等。
(3)分泌物或脓肿穿刺液带血性,或呈黑色或乳白色混浊,有 恶臭,有时有气体。
(4)分泌物直接涂片可见细菌,但普通培养法无细菌生长。 (5)使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如庆大,链霉素,卡那等长期治疗
无效。
微生物学检查法
• 1、标本采集:注意①避免正常菌群的污染,应自正常 无菌的部位采集。②应床边采样。③标本采集后宜立 即排除空气后无菌接种于特制的厌氧标本瓶中迅速送 检并要求立即接种于适当的培基

厌氧菌ppt课件

厌氧菌ppt课件

三、临床常见的厌氧菌
• (一) 厌氧性球菌 • (二) 革兰阴性无芽胞厌氧杆菌 • (三) 革兰阳性无芽胞厌氧杆菌 • (四) 梭状芽胞杆菌属
(一) 厌氧性球菌
• G+C:主要包括消化球菌属(黑色消化球
菌Peptococcus niger)和消化链球菌属 (Peptostreptococcus anarobius)等9个种。
表1-2 不同部位标本采集法
标本来源 封闭性脓肿 妇女生殖道 下呼吸道分泌物
胸腔 组织 尿道 窦道、子宫腔、 深部创伤
收集方法 针管抽取 后穹窿穿刺抽取 肺穿刺术 胸腔穿刺术 无菌外科切开 上阴部膀胱穿刺 用静脉注射的塑料导管 穿入感染部位抽吸
在紧急情况下,可用棉拭子取材,并采用 适合的培养基传送,做厌氧菌培养,最理想 是能取得组织标本,因厌氧菌在组织中比在 渗出物中更易生长,而且组织标本可真实反 映出感染过程的细菌学变化。
3.厌氧菌的感染遍及临床各科,且多为混合感染;
4.厌氧菌对常用的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耐药,而对甲 硝唑(灭滴灵)普遍敏感。 5.厌氧菌的分离鉴定较繁琐,目前国内大多医院尚 未开展此工作,而发达国家早已列为临床检验常规。
种类
•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芽胞厌氧菌,
另一类是无芽胞厌氧菌。
•据目前最新资料显示,有芽胞厌氧菌只有
以及深部脓肿渗出物,经气管抽取的肺 渗出物或直接由肺抽取渗出物以及其它组 织穿刺液等。
下列标本无送检价值,不宜做 厌氧菌培养:
①鼻咽拭子;②齿龈拭子;③痰和气管 抽取物;④胃和肠道内容物、肛拭;⑤接近 皮肤和粘膜的分泌物;⑥褥疮溃疡及粘膜层 表面;⑦排出的尿或导尿;⑧阴道或子宫拭 子;⑨前列腺分泌物。
每次标本接种前均应观察标本的性状,包括标本 的气味、是否脓性、带血或腐败物质等,厌氧菌的 代谢产物中有某些带气味的物质,对厌氧菌的鉴定 很重要。均要求详细记录 。

2913.0医学微生物学厌氧性细菌概述

2913.0医学微生物学厌氧性细菌概述
口腔、胸腔、腹腔和盆腔等感染 混合感染:怀疑细菌感染,有查不出致病菌
可考虑无芽胞厌氧菌感染
பைடு நூலகம்
小结
厌氧性细菌的种类 厌氧芽胞梭菌的共同特点 无芽胞厌氧菌特点
艰难梭菌
无 芽 球菌(G+ G-) 胞 杆菌(G + G-) 菌
厌氧芽胞梭菌 无芽胞厌氧菌
厌氧芽胞梭菌共同特点
厌氧、G+、大杆菌; 形成芽胞,抵抗力强; 分布广泛如空气、土壤、水、人和动物肠道;
芽胞侵入人体,繁殖体,生长繁殖,产生毒素 强烈的外毒素和酶致病;
破伤风、肉毒梭菌:外毒素 产气荚膜梭菌:外毒素和酶 明显的临床症状; 类毒素预防,抗毒素治疗。
无芽胞厌氧菌特点
皮肤、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等 构成正常菌群,无芽胞厌氧菌占绝对优势
肠道菌群,厌氧菌占99.9% 皮肤、口腔、上呼吸道和泌尿生殖道,
占80%-90% 一般情况下对人体无害、有利,对维持皮肤黏
膜的正常功能起着重要作用 动态的平衡,微生态不打破不致病
条件致病、内源性感染
某些条件下,用药菌群失调,免疫力变化
细菌按对氧气的需要与否,分为哪四类?
1.专性需氧菌:有氧气条件下生长 2.微需氧菌:生长需要少量氧气,5%-6%氧气 3.兼性需氧菌:有氧气没氧气条件下都生长 4.专性厌氧菌:低氧分压或无氧条件下生长
1861年,巴斯德发现厌氧菌。 发明厌氧菌培养技术及其应用。
厌氧性细菌种类
芽 胞(G+) 菌
破伤风梭菌 产气荚膜梭菌 肉毒梭菌

厌氧菌的检验

厌氧菌的检验

厌氧菌的检验摘要】厌氧菌是一大群在无氧环境下生长的细菌,厌氧菌在人体肠道、口腔、泌尿生殖道的正常菌群中占优势。

当人体菌群失调时,厌氧菌可能侵犯人体许多部位,发生内源性厌氧菌感染。

且感染率相当高,其中部分是厌氧菌单独感染,而大部分是与需氧菌混合感染。

感染早期总是以需氧菌占优势,待需氧菌耗尽环境中的氧,机体抵抗力削弱后,造成局部组织的氧化还原电势降低,便有利于厌氧菌生长,同时需氧菌为厌氧菌提供维生素K等生长因子,而厌氧菌能保护需氧菌免遭白细胞的吞噬,这种协同作用造成了厌氧菌感染的普遍性。

过去厌氧菌感染以经验用药为主,因为厌氧菌对现已上市的药物的敏感性较好,因此一般情况下不需要做药敏试验,多数情况下治疗效果满意。

但是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厌氧菌的耐药性也逐年增高,出现了耐甲硝唑菌株,耐药率约为5%~10%左右,所以单靠经验用药已无法得到满意的治疗效果,因此应重视和加强厌氧菌的培养和药敏试验。

【关键词】厌氧菌检测临床应用厌氧菌在感染性疾病中的致病作用日益受到临床重视。

据文献报道,在菌血症中有10%可检出厌氧菌,牙周炎及牙根管炎厌氧菌感染率高达96.67%~100%,肺部厌氧菌感染率高达41.1%~84.2%,厌氧菌和需氧菌混合性感染率高达82.23%。

临床感染的很多实例证明开展厌氧菌检验极为必要。

(一)标本采集1.原则绝大多数厌氧菌是人体正常菌群,对人体来说是内源性的。

厌氧菌感染时,常常是在一定区域,厌氧菌的数量大大超过了需氧菌。

因此厌氧菌的检验原则是:一切可能污染正常菌群的标本都不宜做此检验。

下列标本不能进行厌氧菌的检验:咯痰、齿龈拭子、小肠内容物、咽喉内容物、溃疡面分泌物、阴道分泌物、排出的尿、粪便、洗胃液等等。

2.临床标本的采集方法临床标本最简便的采集方法是:用注射器抽取样本后立即(将针头)插入橡皮塞内。

对各部位不同类型的临床标本采用不同的采集方法。

(1)任何闭合性脓肿:用注射器抽取,注射针头插入橡胶塞内,以免空气侵入。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perfringens )
生物学性状
形态与染色
• 两端几乎平切的革兰阳性粗大杆菌 • 芽胞位于次极端,呈椭圆形,不大于菌 体 • 无鞭毛 • 在体内有明显的荚膜
培养特性
• 厌氧不严格;其最适生长温度42°C,繁 殖周期为8分钟 • 血琼脂平板上,双层溶血环 • 蛋黄琼脂平板上,有“Nagler反应”现象 • 代谢活跃 • 牛奶培养基中,可出现“汹涌发酵” (stormy fermentation)
防治原则
• 加强食品卫生管理和监督,提高防范意 识 • 尽早根据症状作出诊断,迅速注射A、B、 E三型多价抗毒素,同时加强护理和对症 治疗
四、 艰难梭菌
( C.difficile)
概述
• 新生儿肠道中正常菌群,可因长期使用 抗生素引起的伪膜性肠炎 • 革兰阳性粗大杆菌,有鞭毛,有芽胞
致病性
• 产生A、B两种毒素,即肠毒素和细胞毒 素 • 因长期使用抗生素导致菌群失调后可引 起内源性感染 • 临床表现
防治原则
• 防止创口厌氧微环境的形成 • 注射类毒素以进行特异性预防 • 对可疑外伤病人,可立即注射破伤风抗毒 素(tetanus antitoxin,TAT)以获得被动 免疫作紧急预防 • 对已发病者,特异性治疗包括早期足量使 用抗毒素及抗生素两方面 • 抗毒素——尽早、足量
二、 产气荚膜梭菌
一、破伤风梭菌
(C.tetani)
概述
• 破伤风(tetanus)的病原菌 • 发病后机体呈强直性痉挛、抽搐、可因 窒息或呼吸衰竭死亡
生物学性状
• 形态与染色 – 菌体细长,有周身鞭毛、无荚膜 – 形成芽胞后,使细菌呈鼓槌状 – 革兰染色阳性 • 培养特性和生化反应 – 严格厌氧 – 血平板上,有β 溶血 – 不发酵糖类,不分解蛋白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致病物质
• α 毒素 –以A型产生量最多 –分解细胞膜上磷脂和蛋白形成的复合物, 造成细胞溶解,引起血管通透性增加伴大 量溶血、组织坏死、肝脏、心功能受损 –在气性坏疽的形成中起主要作用 • β 、ε 、ι 毒素 –引起坏死损伤和血管通透性增加
致病物质
• 肠毒素 –不耐热的蛋白质,100°C 瞬时被破坏 –在结肠经胰酶作用后,其毒力能增加3倍 –整段肽链嵌入细胞膜,破坏膜离子运输 功能 –可作为超抗原
+ ± + -
+ + ± + + + + + + nt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t
μ (mu) 透明质酸酶 ± ν (nu) DNA 酶 ± 神经氨酸酶 改变神经节苷脂受体 + 其它 肠毒素 肠毒素、细胞毒素 + + 大多菌株产生;± 某些菌株产生;-不产生;nt 未研究
所致疾病
• 潜伏期 – 可从几天至几周 • 典型的症状 – 苦笑面容 – 角弓反张 – 其它
免疫性
• 破伤风免疫属外毒素免疫,主要是抗毒 素发挥中和作用 • 一般病后不会获得牢固免疫力 • 获得有效抗毒素的途径是人工免疫
微生物学检查
• 一般不进行涂片镜检和分离培养 • 典型的症状和病史即可作出诊断
破伤风痉挛毒素
• 结构 – 菌体内时为一条分子量约150 kD的多 肽 – 释出菌体时,即被裂解为一条分子量 约50 kD的轻链(A链)和一条100 kD 的重链(B链),但其间仍由二硫键连 结在一起 – B链是与神经节苷脂结合的单位 – A链则具有毒性作用
破伤风痉挛毒素作用机制
• 与神经系统的结合: – 重(B)链识别运动神经元上的受体并与 之结合,促使毒素进入细胞内形成小泡 • 内在化作用 – 小泡从外周神经末稍沿神经轴突逆行向 上,到达运动神经元胞体,进入传入神 经末稍,最终进入中枢神经系统
• 消化链球菌属,在临床厌氧菌分离株中, 仅次于脆弱类杆菌 • 主要寄居于阴道 • 常因女性生殖道感染而引起厌氧菌菌血 症,占1%
革兰阳性厌氧杆菌
• 丙酸杆菌 – 能发酵糖类产生丙酸 – 痤疮丙酸杆菌(P.acnes) • 双歧杆菌属 – 正常肠道菌群,在大肠中起重要的调 节作用,只有齿双歧杆菌(B.dentium) 与龋齿和牙周炎有关 • 真杆菌属
致病性
• 致病物质 –肉毒毒素(对人致死量为0.1µ g) –功能和致病机制与破伤风外毒素相似
作用机制
• 肉毒毒素作用于外周胆碱能神经,抑制 神经肌肉接点处神经介质乙酰胆碱的释 放,导致弛缓性麻痹 • 毒素经内化作用进入细胞内由细胞膜形 成的小泡中,不象破伤风毒素从外周神 经末稍沿神经轴突上行,而是留在神经 肌肉接点处
第二节 无芽胞厌氧菌
概述
• 属人体内的正常菌群,包括革兰阳性和 革兰阴性的球菌和杆菌 • 在某些特定状态下,这些厌氧菌作为条 件致病菌可导致内源性感染
一、主要种类、性状 和在感染中的作用
与人类疾病相关的主要无芽胞厌氧菌
革兰阴性 杆菌 类杆菌属 (Bacteriodes) 普雷沃菌属 (Prevotella) 紫单胞菌属 (Porphyromonas) 梭杆菌属 (Fusobacterium) 球菌 韦 荣 菌 属 (Veillonella) 革兰阳性 杆菌 丙酸杆菌属 (Propionibacterium) 双歧杆菌属 (Bifidobacterium) 真杆菌属 (Eubacterium) 放线菌属 (Actinomyces) 球菌 消化链球菌属 (Peptostreptococus)
第11章
厌氧性细菌
(anaerobic bacteria)
p. 135
概述
• 必须在无氧环境下,才能生长繁殖 • 根据能否形成芽胞,可分为 – 厌氧芽胞梭菌属(clostridium) – 无芽胞厌氧菌
第一节 厌氧芽胞梭菌属
(Clostridium)
概述
• 大多为严格厌氧菌,革兰染色阳性 • 芽胞直径比菌体粗,使菌体膨大呈梭状, 对热、干燥和消毒剂均有强大的抵抗力 • 除产气荚膜梭菌等极少数例外,均有周 鞭毛,无荚膜 • 多数为腐生菌 • 少数为致病菌
防治原则
• 预防 – 及时处理伤口,破坏和消除厌氧微环 境 – 预防性的使用抗生素 • 治疗 – 局部感染控制 – 抗生素 – α抗毒素 – 高压氧舱法
三、肉毒梭菌
(C.botulinum)
生物学特性
• 革兰阳性粗短杆菌 • 芽胞呈椭圆形,粗于菌体,位于次极端, 使细胞呈汤匙状或网球拍状 • 有鞭毛,无荚膜。厌氧,营养要求不高 • 根据神经毒素的抗原性分A~G 7个型,各型 毒素只能被同型抗毒素中和 • 肉毒毒素不耐热,煮沸1分钟即可被破坏
所致疾病
• 呼吸道感染 –厌氧菌可感染上下呼吸道的任何部位 • 腹部和会阴部感染 –手术及损伤后感染 • 女性生殖道感染 • 其他
三、 微生物学检查
• 标本采取 – 从感染中心处采取 – 切取或活检得到的组织标本 – 从感染深部吸取的渗出物或浓汁 – 采取后立刻放入厌氧标本瓶中,迅速 送检 • 直接涂片镜检 • 分离培养与鉴定
革兰阴性厌氧杆菌
• 类杆菌属 • 脆弱类杆菌(B . fragilis):临床上最常见 的无芽胞厌氧菌分离株 • 呈多型性形态,有荚膜 • 类杆菌有典型的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但 其脂多糖无内毒素活性
革兰阴性厌氧球菌
• 有3个属,其中韦荣菌属最重要 • 咽喉部主要厌氧菌,常为混合感染菌之 一
革兰阳性厌氧球菌
致病物质
• 对氧敏感的破伤风溶血毒素(tetanolysin) • 质粒编码的破伤风痉挛毒素(tetanospasmin) – 引起破伤风的主要致病物质 – 属 神 经 毒 (neurotoxin) , 毒 性 极 强 ( 小 鼠 LD50为0.015ng,对人致死量<1µ g) – 为蛋白质,不耐热;可被蛋白酶破坏
微生物学检查
• 直接涂片镜检 – 深部创口取材涂片 – 革兰阳性大杆菌 – 白细胞甚少且形态不典型 – 伴有其它杂菌 – 早期诊断能避免病人最终截肢或死亡
微生物学检查
• 分离培养及动物实验 – 接种血平板或庖肉培养基,镜检及生 化反应鉴定 – 取细菌培养液0.5~1ml静脉注射小鼠, 进行动物实验 – 如怀疑产气荚膜梭菌性食物中毒,在 发病后一日内,检出大于105病菌/克食 品或106病菌/克粪便可确立诊断
二、 致病性
致病条件
• 属正常菌群,在成为条件致病菌后,可 引起内源性感染 • 感染条件 – 寄居部位改变 – 宿主免疫力下降 – 菌群失调 – 厌氧微环境
细菌毒力
• 改变其对氧的耐受性 • 与混合感染的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协同 作用 • 通过菌毛、荚膜等表面结构吸附和侵入 上皮细胞和各种組织 • 产生多种毒素,胞外酶和可溶性代谢物
破伤风痉挛毒素作用机制
• 膜的转位 – 通过重链N端的介导产生膜的转位使轻链 进入胞质溶胶 • 胞质溶胶中作用靶的改变 – 轻链发挥毒性作用,阻止抑制性神经介 质γ -氨基丁酸的释放,使肌肉活动的兴 奋与抑制失调,造成强烈痉挛
破伤风痉挛毒素作用机制
• 对脑干神经和脊髓前角神经细胞有高度 的亲和力 • 毒素与中枢神经组织结合非常牢固,一 旦结合则不能被抗毒素中和
分型
• 根据4种主要毒素(α、β、ε、ι)的产生 情况,可分为A、B、C、D、E 5个毒素型 • 对人致病的主要为A型
致病性
致病物质
• 产气荚膜梭菌能产生10余种外毒素,有 些外毒素为胞外酶
产气荚膜梭菌主要和次要毒素及其分型
毒素 主要毒素 α (alpha) β (beta) ε (epsilon) ι (iota) 次要毒素 δ (delta) θ (theta) κ (kappa) λ (lambda) 生物学作用 A 卵磷脂酶,增加血管通透性, 溶血和坏死作用 坏死作用 增加胃肠壁通透性 坏死作用,增加血管通透性 溶血素 溶血素,细胞毒素 胶原酶、明胶酶、坏死作用 蛋白酶 毒素分型 B C D 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